CN107436475A - 光学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436475A CN107436475A CN201710437167.8A CN201710437167A CN107436475A CN 107436475 A CN107436475 A CN 107436475A CN 201710437167 A CN201710437167 A CN 201710437167A CN 107436475 A CN107436475 A CN 1074364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lens element
- optical axis
- optical imaging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4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4—Reversed telephoto objectiv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至少包括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第三透镜是由光圈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第四透镜是由光圈朝像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至少一者具有正屈光率且是玻璃材料所制成。光学成像镜头符合:2.4≦(G1+G2)/T6。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能实现良好的成像质量且良好的热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手机和数字相机等携带型电子产品的普及使得影像模块相关技术蓬勃发展。此影像模块主要包含光学成像镜头、模块后座单元(module holder unit)与传感器(sensor)等组件,而手机和数字相机的薄型轻巧化趋势也让影像模块的小型化需求愈来愈高。
然而,现有光学成像镜头之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大,不利于光学成像镜头的薄型化。此外,现有光学成像镜头的焦距移动量(Focal shift)随着温度的改变而剧烈变化,因此使现有光学成像镜头的热稳定性不佳而影响成像质量。因此,极需要开发成像质量良好且热稳定性佳的光学成像镜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成像质量良好、具备大视场角且热稳定性佳。
本发明的光学成像镜头至少包括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各自包括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三透镜是由光圈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四透镜是由光圈朝像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且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五透镜是由成像面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二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且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第六透镜是由成像面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且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至少一者具有正屈光率且是玻璃材料所制成。光学成像镜头符合:2.4≦(G1+G2)/T6,其中G1是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G2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由第二透镜朝像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之面向物侧的物侧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而T6是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厚度。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2.6≦(T1+T6)/T2,其中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而T2是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4.5≦(G1+G2)/T2,其中T2是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TTL/(G1+G2)≦5.6,其中TTL是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6.7≦TTL/(T2+T6),其中TTL是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T2是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4.3≦TTL/(T6+G1),其中TTL是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3.8≦AAG/T6,其中AAG是该第一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的在该光轴上的多个空气间隙的总和。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4.4≦AAG/(T1+T2),其中AAG是该第一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的在该光轴上的多个空气间隙的总和,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而T2是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AAG/(T1+G2)≦3.8,其中AAG是该第一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的在该光轴上的多个空气间隙的总和,而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BFL/(T2+G1)≦5.8,其中BFL是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T2是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ALT/G2≦5.1,其中ALT为物侧与像侧之间的所有透镜之在该光轴上的多个中心厚度的总和。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ALT/(T1+G2)≦4.7,其中ALT为物侧与像侧之间的所有透镜之在该光轴上的多个中心厚度的总和,而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ALT/(T2+G2)≦4.0,其中ALT为物侧与像侧之间的所有透镜之在该光轴上的多个中心厚度的总和,而T2是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TL/T1≦18.6,其中TL是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TL/G1≦8.3,其中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5.4≦TL/(T1+T6),其中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TL/(T1+G1)≦7.8,其中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TL/(T6+G2)≦5.9,其中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BFL/T1≦6.4,其中BFL是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进一步,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BFL/G2≦4.0,其中BFL是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有益效果在于:相邻于光圈的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是玻璃材料所制成。藉此,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实现良好的成像质量且良好的热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型结构图。
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一透镜的面型凹凸结构及光线焦点图。
图3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一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
图4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二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
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一范例三的透镜的面型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7A是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7B是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7C是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7D是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9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1A是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1B是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11C是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11D是第二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13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5A是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5B是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15C是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15D是第三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17是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19A是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19B是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19C是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19D是第四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1是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23A是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23B是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23C是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23D是第五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5是本发明之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27A是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27B是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27C是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27D是第六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29是本发明之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30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31A是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31B是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31C是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31D是第七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33是本发明之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34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35A是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35B是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35C是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35D是第八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36是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37是本发明之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38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
图39A是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示意图。
图39B是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弧矢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39C是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有关子午方向的场曲像差示意图;
图39D是第九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畸变像差示意图。
图40是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详细光学数据表格图。
图41是本发明之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非球面参数表格图。
图42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重要参数及其关系式的数值表格图。
图43是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重要参数及其关系式的数值表格图。
图44是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重要参数及其关系式的数值表格图。
图45是本发明之第四至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各重要参数及其关系式的数值表格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篇说明书所言之「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是指所述透镜以高斯光学理论计算出来之光轴上的屈光率为正(或为负)。该像侧面、物侧面定义为成像光线通过的范围,其中成像光线包括了主光线(chief ray)Lc及边缘光线(marginal ray)Lm,如图1所示,I为光轴且此一透镜是以该光轴I为对称轴径向地相互对称,光线通过光轴上的区域为光轴附近区域A,边缘光线通过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C,此外,该透镜还包含一延伸部E(即圆周附近区域C径向上向外的区域),用以供该透镜组装于一光学成像镜头内,理想的成像光线并不会通过该延伸部E,但该延伸部E之结构与形状并不限于此,以下之实施例为求图式简洁均省略了部分的延伸部。
附图中的符号说明:0:光圈;1: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3:第三透镜;4:第四透镜;5:第五透镜;6:第六透镜;7:第七透镜;8:第八透镜;9:滤光片;10:光学成像镜头;11、21、31、41、51、61、71、81、91:物侧面;111、112、211、212、214、313、314、321、322、421、422、511、512、521、523、611、612、614、621、622、625、626、721、812、813、821、822:凸面部;121、122、213、221、222、311、312、323、422、513、522、524、613、623、624、711、712、722、723、811、814:凹面部;411、412:平面部;12、22、32、42、52、62、72、82、92:像侧面;100:成像面;A:光轴附近区域;C:圆周附近区域;E:延伸部;I:光轴;Lc:主光线;Lm:边缘光线;M、R:点。
更详细的说,判定面形或光轴附近区域、圆周附近区域、或多个区域的范围的方法如下:
1.请参照图1,其系一透镜径向上的剖视图。以该剖视图观之,在判断前述区域的范围时,定义一中心点为该透镜表面上与光轴的一交点,而一转换点是位于该透镜表面上的一点,且通过该点的一切线与光轴垂直。如果径向上向外有复数个转换点,则依序为第一转换点,第二转换点,而有效半效径上距光轴径向上最远的转换点为第N转换点。中心点和第一转换点之间的范围为光轴附近区域,第N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圆周附近区域,中间可依各转换点区分不同的区域。此外,有效半径为边缘光线Lm与透镜表面交点到光轴I上的垂直距离。
2.如图2所示,该区域的形状凹凸系以平行通过该区域的光线(或光线延伸线)与光轴的交点在像侧或物侧来决定(光线焦点判定方式)。举例言之,当光线通过该区域后,光线会朝像侧聚焦,与光轴的焦点会位在像侧,例如图2中R点,则该区域为凸面部。反之,若光线通过该某区域后,光线会发散,其延伸线与光轴的焦点在物侧,例如图2中M点,则该区域为凹面部,所以中心点到第一转换点间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径向上向外的区域为凹面部;由图2可知,该转换点即是凸面部转凹面部的分界点,因此可定义该区域与径向上相邻该区域的内侧的区域,系以该转换点为分界具有不同的面形。另外,若是光轴附近区域的面形判断可依该领域中通常知识者的判断方式,以R值(指近轴的曲率半径,通常指光学软件中的透镜数据库(lens data)上的R值)正负判断凹凸。以物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凸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凹面部;以像侧面来说,当R值为正时,判定为凹面部,当R值为负时,判定为凸面部,此方法判定出的凹凸和光线焦点判定方式相同。
3.若该透镜表面上无转换点,该光轴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0~50%,圆周附近区域定义为有效半径的50~100%。
图3范例一的透镜像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仅具有第一转换点,则第一区为光轴附近区域,第二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像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的面形和径向上紧邻该区域的内侧区域不同。即,圆周附近区域和光轴附近区域的面形不同;该圆周附近区域系具有一凸面部。
图4范例二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具有第一及第二转换点,则第一区为光轴附近区域,第三区为圆周附近区域。此透镜物侧面的R值为正,故判断光轴附近区域为凸面部;第一转换点与第二转换点间的区域(第二区)具有一凹面部,圆周附近区域(第三区)具有一凸面部。
图5范例三的透镜物侧表面在有效半径上无转换点,此时以有效半径0%~50%为光轴附近区域,50%~100%为圆周附近区域。由于光轴附近区域的R值为正,故此物侧面在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而圆周附近区域与光轴附近区域间无转换点,故圆周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
图6为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7A至图7D为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先参照图6,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I依序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光圈0、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滤光片9。当由待拍摄物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光学成像镜头10,并经由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光圈0、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滤光片9之后,会在成像面100(image plane)形成影像。补充说明的是,物侧是朝向待拍摄物的一侧,而像侧是朝向成像面100的一侧。
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滤光片9都各自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之物侧面11、21、31、41、51、61、91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之像侧面12、22、32、42、52、62、92。
为实现良好的热稳定性及良好的成像质量,相邻于光圈0的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是玻璃材料所制成。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于光圈0的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光率且是玻璃材料所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是玻璃材料所制成,而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五透镜5及第六透镜6是塑料材质所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第一透镜1具有负屈光率。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2。第一透镜1的像侧面12为一凹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与像侧面12皆为球面。
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12。第二透镜2的像侧面22为一凹面,且具有一在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与像侧面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是由光圈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第三透镜3具有正屈光率。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1为一凹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12。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32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1与像侧面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4是由光圈0朝像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光率。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1为一平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平面部4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平面部412。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42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22。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1与像侧面42皆为球面。
第五透镜5是由成像面10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二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五透镜5具有正屈光率。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12。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1与像侧面52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6是由成像面10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六透镜6具有正屈光率。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12。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2。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与像侧面62皆为非球面。
滤光片9配置于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与成像面10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滤光片9例如为红外线截止片(IR cut filter),用于防止光线中的部分波段的红外线透射至成像面100而影响成像质量。
第一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举例而言,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Focal shift)在20℃下为0毫米(mm),而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50℃下为-0.002毫米(mm),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第一实施例的其他详细光学数据如图8所示,且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系统焦距(effective focal length,EFL)为2.054mm,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HFOV)为59.854°,光圈值(f-number,Fno)为2.482,其系统长度为18.000mm。系统长度是指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与成像面100之间在光轴I上的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五透镜5及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21、31、51、61及像侧面22、32、52、62均是非球面,而这些非球面是依下列公式定义:
其中:
Y: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I的距离;
Z:非球面之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I为Y的点,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I上顶点之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R:透镜表面近光轴I处的曲率半径;
K:锥面系数(conic constant);
ai:第i阶非球面系数。
物侧面21、31、51、61及像侧面22、32、5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如图9所示。其中,图9中字段编号21表示其为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的非球面系数,其它字段依此类推。
另外,光学成像镜头10的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2至图45的其中一图(例如:图42)所示。
其中,
T1为第一透镜1在光轴I上的厚度;
T2为第二透镜2在光轴I上的厚度;
T3为第三透镜3在光轴I上的厚度;
T4为第四透镜4在光轴I上的厚度;
T5为第五透镜5在光轴I上的厚度;
T6为第六透镜6在光轴I上的厚度;
T7为第七透镜7在光轴I上的厚度;
T8为第八透镜8在光轴I上的厚度;
TF为滤光片9在光轴I上的厚度;
G12为第一透镜1的像侧面12与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之间在光轴I上的距离;
G23为第二透镜2的像侧面22与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1之间在光轴I上的距离;
G34为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32与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1之间在光轴I上的距离;
G45为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42与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1之间在光轴I上的距离;
G56为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2与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之间在光轴I上的距离;
G47为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42与第七透镜7的物侧面71之间在光轴I上的距离;
G75为第七透镜7的像侧面72与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1之间在光轴I上的距离;
G28为第二透镜2的像侧面22与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1之间在光轴I上的距离;
G83为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2与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1之间在光轴I上的距离;
G6F为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与滤光片9的物侧面91之间在光轴I上的距离;
GPF为滤光片9的像侧面92与成像面100之间在光轴I上的距离;
ALT为物侧与像侧之间的所有透镜之在光轴I上的多个中心厚度的总和(举例而言,在第一实施例中,ALT为T1、T2、T3、T4、T5及T6的总和);
AAG是第一透镜1与第六透镜6之间的在光轴I上的多个空气间隙的总和(举例而言,在第一实施例中,AAG为G12、G23、G34、G45及G56的总和);
BFL为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与成像面100之间在光轴I上的距离;
TTL为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至成像面100在光轴I上的距离;
TL为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与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之间在光轴I上的距离。
请参阅图7A至图7D,图7A的图式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在光瞳半径(pupil radius)为0.4278mm的情况下的纵向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aberration),图7B与图7C的图式则分别说明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100上有关弧矢(sagittal)方向的场曲像差(field curvature aberration)及子午(tangential)方向的场曲像差,图7D的图式则说明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100上的畸变像差(distortionaberration)。本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示图7A中,每一种波长所成的曲线皆很靠近并向中间靠近,说明每一种波长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皆集中在成像点附近,由每一波长的曲线的偏斜幅度可看出,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14至0.08mm的范围内,故本实施例确实明显改善相同波长的球差。此外,三种代表波长彼此间的距离也相当接近,代表不同波长光线的成像位置已相当集中,因而使色像差也获得明显改善。
在图7B与图7C的二个场曲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16至0.12mm的范围内,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光学系统能有效消除像差。图7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至0%的范围内,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已符合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要求。据此说明本第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相较于现有的光学成像镜头,能提供良好的成像质量。故本第一实施例能在维持良好光学性能之条件下,缩短镜头长度以及扩大拍摄角度,以实现薄型化并增加视场角的产品设计。
图10为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11A至图11D为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请参照图10,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I依序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光圈0、第四透镜4、第七透镜7、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滤光片9。当由待拍摄物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光学成像镜头10,并经由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光圈0、第四透镜4、第七透镜7、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滤光片9之后,会在成像面100形成影像。
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七透镜7、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滤光片9都各自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之物侧面11、21、31、41、71、51、61、91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之像侧面12、22、32、42、72、52、62、92。
为实现良好的热稳定性及良好的成像质量,相邻于光圈0的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是玻璃材料所制成。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于光圈0的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光率且是玻璃材料所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是玻璃材料所制成,而第二透镜2、第三透镜3、第七透镜7、第五透镜5及第六透镜6是塑料材质所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第一透镜1具有负屈光率。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2。第一透镜1的像侧面12为一凹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与像侧面12皆为球面。
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12。第二透镜2的像侧面22为一凹面,且具有一在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与像侧面2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是由光圈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第三透镜3具有正屈光率。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13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14。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32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1与像侧面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4是由光圈0朝像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光率。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1为一平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平面部4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平面部412。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42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22。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1与像侧面42皆为球面。
第七透镜7是由成像面10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三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七透镜7具有负屈光率。第七透镜7的物侧面7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7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712。第七透镜7的像侧面7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7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7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七透镜7的物侧面71与像侧面7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5是由成像面10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二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五透镜5具有正屈光率。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13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12。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23。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1与像侧面52皆为非球面。
第七透镜7与第五透镜5形成一胶合透镜(cemented lens),例如:一双胶合透镜。第七透镜7的像侧面72与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1一致。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1为第七透镜7与第五透镜5的连接面。由第七透镜7与第五透镜5所形成之胶合透镜扮演类似第一实施例之第五透镜5的角色。在本实施例中,第七透镜7的阿贝系数与第五透镜5的阿贝系数不同,以降低色像差且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
第六透镜6是由成像面10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六透镜6具有正屈光率。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13。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2。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与像侧面62皆为非球面。
第二实施例的其他详细光学数据如图12所示,且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系统焦距(EFL)为2.360mm,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HFOV)为63.818°,光圈值(f-number,Fno)为2.450,其系统长度为20.644mm。
图13示出第二实施例之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到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二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3所示。
本第二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示图11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6mm范围内。在图11B与图11C的二个像散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16mm内。而图11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20℃下为0mm,而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50℃下为0.003mm。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光学成像镜头,第二实施例能在具备良好之热稳定性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二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光圈值较第一实施例的光圈值大,第二实施例的半视角较第一实施例的半视角大,第二实施例之在弧矢方向上的场曲像差小于第一实施例之在弧矢方向上的场曲像差。
图14为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15A至图15D为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请参照图14,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I依序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八透镜8、第三透镜3、光圈0、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滤光片9。当由待拍摄物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光学成像镜头10,并经由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八透镜8、第三透镜3、光圈0、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滤光片9之后,会在成像面100形成影像。
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八透镜8、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滤光片9都各自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之物侧面11、21、81、31、41、51、61、91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之像侧面12、22、82、32、42、52、62、92。
为实现良好的热稳定性及良好的成像质量,相邻于光圈0的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是玻璃材料所制成。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于光圈0的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光率且是玻璃材料所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是玻璃材料所制成,而第二透镜2、第八透镜8、第三透镜3、第五透镜5及第六透镜6是塑料材质所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第一透镜1具有负屈光率。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2。第一透镜1的像侧面12为一凹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与像侧面12皆为球面。
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13。第二透镜2的像侧面22为一凹面,且具有一在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与像侧面22皆为非球面。
第八透镜8为由光圈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二个透镜。第八透镜8具有正屈光率。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8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812。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2具有一在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8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822。在本实施例中,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1与像侧面8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是由光圈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第三透镜3具有正屈光率。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1为一凹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12。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32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1与像侧面32皆为非球面。
第四透镜4是由光圈0朝像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光率。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1为一平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平面部4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平面部412。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42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22。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1与像侧面42皆为球面。
第五透镜5是由成像面10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二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五透镜5具有正屈光率。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12。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1与像侧面52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6是由成像面10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六透镜6具有正屈光率。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12。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2。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与像侧面62皆为非球面。
第三实施例的其他详细光学数据如图16所示,且第三实施例的整体系统焦距(EFL)为1.857mm,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HFOV)为51.467°,光圈值(f-number,Fno)为2.439,其系统长度为18.625mm。
图17示出第三实施例之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到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三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4所示。
本第三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示图15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12mm范围内。在图15B与图15C的二个像散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40mm内。而图15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20℃下为0mm,而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50℃下为0.001mm。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光学成像镜头,第三实施例能在具备良好之热稳定性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三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三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此外,第三实施例之第一透镜1的光轴与圆周区域厚薄差异比第一实施例小,较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
图18为本发明之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19A至图19D为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
请参照图18,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从物侧至像侧沿光轴I依序包括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八透镜8、第三透镜3、光圈0、第四透镜4、第七透镜7、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滤光片9。当由待拍摄物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光学成像镜头10,并经由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八透镜8、第三透镜3、光圈0、第四透镜4、第七透镜7、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滤光片9之后,会在成像面100形成影像。
第一透镜1、第二透镜2、第八透镜8、第三透镜3、第四透镜4、第七透镜7、第五透镜5、第六透镜6及滤光片9都各自具有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之物侧面11、21、81、31、41、71、51、61、91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之像侧面12、22、82、32、42、72、52、62、92。
为实现良好的热稳定性及良好的成像质量,相邻于光圈0的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是玻璃材料所制成。举例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于光圈0的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光率且是玻璃材料所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是玻璃材料所制成,而第二透镜2、第八透镜8、第三透镜3、第七透镜7、第五透镜5及第六透镜6是塑料材质所制成,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第一透镜1具有负屈光率。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112。第一透镜1的像侧面12为一凹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1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与像侧面12皆为球面。
第二透镜2具有负屈光率。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13。第二透镜2的像侧面22为一凹面,且具有一在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2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与像侧面22皆为非球面。
第八透镜8为由光圈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二个透镜。第八透镜8具有正屈光率。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8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812。第八透镜8的像侧面82具有一在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8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822。在本实施例中,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1与像侧面82皆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3是由光圈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第三透镜3具有正屈光率。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1为一凹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12。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32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1与像侧面32皆为非球面。第八透镜8与第三透镜3扮演类似第一实施例之第三透镜3的角色。
第四透镜4是由光圈0朝像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第四透镜4具有正屈光率。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1为一平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平面部4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平面部412。第四透镜4的像侧面42为一凸面,且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422。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透镜4的物侧面41与像侧面42皆为球面。
第七透镜7是由成像面10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三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七透镜7具有负屈光率。第七透镜7的物侧面7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7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712。第七透镜7的像侧面7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723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7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七透镜7的物侧面71与像侧面72皆为非球面。
第五透镜5是由成像面10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二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五透镜5具有正屈光率。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12。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2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523。在本实施例中,第五透镜5的物侧面51与像侧面52皆为非球面。
第六透镜6是由成像面100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六透镜6具有正屈光率。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11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13。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24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623。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与像侧面62皆为非球面。
第四实施例的其他详细光学数据如图20所示,且第四实施例的整体系统焦距(EFL)为2.360mm,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HFOV)为60.148°,光圈值(f-number,Fno)为2.473,其系统长度为22.413mm。
图21示出第四实施例之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到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四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5所示。
本第四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示图19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4mm范围内。在图19B与图19C的二个像散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5mm内。而图19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20℃下为0mm,而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50℃下为0.012mm。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光学成像镜头,第四实施例能在具备良好之热稳定性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四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四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小于第一实施例的纵向球差,第四实施例之在弧矢及子午方向上的场曲像差小于第一实施例之在弧矢及子午方向上的场曲像差。此外,第四实施例之第一透镜1的光轴与圆周区域厚薄差异比第一实施例小,较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
图22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23A至图23D为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参照图22,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五实施例,其与第四实施例大致相似,仅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1至8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1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814,第五透镜5具有负屈光率,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2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24,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14,以及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5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6。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22中省略部分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凹面部与凸面部的标号。
第五实施例的其他详细光学数据如图24所示,且第五实施例的整体系统焦距(EFL)为2.360mm,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HFOV)为53.420°,光圈值(f-number,Fno)为2.479,其系统长度为24.591mm。
图25示出第五实施例之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到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五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5所示。
本第五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示图23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2mm范围内。在图23B与图23C的二个像散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5mm内。而图23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20℃下为0mm,而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50℃下为0.011mm。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光学成像镜头,第五实施例能在具备良好之热稳定性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五实施例相较于第四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五实施例的光圈值大于第四实施例的光圈值,第五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小于第四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以及第五实施例之在子午方向上的场曲像差小于第四实施例之在子午方向上的场曲像差。此外,第五实施例之第一透镜1的光轴与圆周区域厚薄差异比第四实施例小,较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
图26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27A至图27D为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参照图26,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六实施例,其与第四实施例大致相似,仅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1至8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14,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14,以及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5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6。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26中省略部分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凹面部与凸面部的标号。
第六实施例的其他详细光学数据如图28所示,且第六实施例的整体系统焦距(EFL)为2.360mm,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HFOV)为66.307°,光圈值(f-number,Fno)为2.469,其系统长度为21.171mm。
图29示出第六实施例之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到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5所示。
本第六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示图27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2mm范围内。在图27B与图27C的二个像散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5mm内。而图27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20℃下为0mm,而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50℃下为0.003mm。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光学成像镜头,第六实施例能在具备良好之热稳定性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六实施例相较于第四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六实施例的系统长度小于第四实施例的系统长度,第六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四实施例的半视角,第六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小于第四实施例的纵向球差,以及第六实施例之在子午方向上的场曲像差小于第四实施例之在子午方向上的场曲像差。此外,第六实施例之第七透镜7的光轴与圆周区域厚薄差异比第四实施例小,较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
图30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31A至图31D为第六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参照图30,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七实施例,其与第四实施例大致相似,仅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1至8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14,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813,第三透镜3具有负屈光率,第三透镜3的像侧面32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323,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2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24,以及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5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6。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30中省略部分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凹面部与凸面部的标号。
第七实施例的其他详细光学数据如图32所示,且第七实施例的整体系统焦距(EFL)为2.359mm,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HFOV)为67.163°,光圈值(f-number,Fno)为2.470,其系统长度为21.508mm。
图33示出第七实施例之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到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七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5所示。
本第七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示图31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5mm范围内。在图31B与图31C的二个像散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10mm内。而图31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20℃下为0mm,而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50℃下为0.004mm。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光学成像镜头,第七实施例能在具备良好之热稳定性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七实施例相较于第四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七实施例的系统长度小于第四实施例的系统长度,以及第七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四实施例的半视角。此外,第七实施例之第一透镜1的光轴与圆周区域厚薄差异比第四实施例小,较易于制造因此良率较高。
图34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35A至图35D为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参照图34,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八实施例,其与第四实施例大致相似,仅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1至8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14,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813,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14,以及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5及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6。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34中省略部分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凹面部与凸面部的标号。
第八实施例的其他详细光学数据如图36所示,且第八实施例的整体系统焦距(EFL)为2.360mm,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HFOV)为69.927°,光圈值(f-number,Fno)为2.442,其系统长度为21.251mm。
图37示出第八实施例之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到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八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5所示。
本第八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示图35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3mm范围内。在图35B与图35C的二个像散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20mm内。而图35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20℃下为0mm,而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50℃下为0.004mm。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光学成像镜头,第八实施例能在具备良好之热稳定性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八实施例相较于第四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八实施例的系统长度小于第四实施例的系统长度,第八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四实施例的半视角,以及第八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小于第四实施例的纵向球差。
图38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示意图,而图39A至图39D为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的纵向球差与各项像差图。请参照图38,本发明光学成像镜头10的一第九实施例,其与第四实施例大致相似,仅各光学数据、非球面系数及这些透镜1至8间的参数或多或少有些不同,第二透镜2的物侧面21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214,第八透镜8的物侧面81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813,第三透镜3的物侧面31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313,第五透镜5的像侧面52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凹面部524,第六透镜6的物侧面61具有一位于圆周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14,以及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具有一位于光轴I附近区域的凸面部625在此需注意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图面,图38中省略部分与第四实施例相同的凹面部与凸面部的标号。
第九实施例的其他详细光学数据如图40所示,且第九实施例的整体系统焦距(EFL)为2.370mm,半视角(half field of view,HFOV)为47.778°,光圈值(f-number,Fno)为2.538,其系统长度为19.359mm。
图41示出第九实施例之第一透镜1的物侧面11到第六透镜6的像侧面62在公式(1)中的各项非球面系数。
另外,第九实施例之光学成像镜头10中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如图45所示。
本第九实施例的纵向球差图示图39A中,不同高度的离轴光线的成像点偏差控制在±0.06mm范围内。在图39B与图39C的二个像散像差图示中,三种代表波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的焦距变化量落在±0.08mm内。而图39D的畸变像差图式则显示本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维持在±100%的范围内。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20℃下为0mm,而光学成像镜头10的焦距移动量在50℃下为0.007mm。因此,相较于现有的光学成像镜头,第九实施例能在具备良好之热稳定性的情况下实现良好的成像质量。
经由上述说明可得知,第九实施例相较于第四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第九实施例的系统长度小于第四实施例的系统长度,以及第九实施例的半视角大于第四实施例的半视角。
配合参阅图45至图45,为上述九个实施例的各项光学参数的表格图,当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中的各项光学参数间的关系式符合下列条件式的至少其中之一时,可协助设计者设计出具备良好光学性能及热稳定性。
本发明之各个实施例所揭露之光学参数的组合比例关系所得的包含最大最小值以内的数值范围皆可据以实施。
综上所述,本发明之至少一实施例的光学成像镜头10可获致下述的至少一功效及优点:
一、第一透镜具有负屈光率搭配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具有一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以及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具有一在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可扩大整体光学系统的视场角。
二、利用第四透镜之像侧面的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第五透镜之像侧面的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以及第六透镜具有正屈光率,有助于修正像差。
三、光学成像镜头符合:
2.4≦(G1+G2)/T6,而较佳是2.4≦(G1+G2)/T6≦24,其中,在所有实施例中G1是指G12,G2是指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由第二透镜朝像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之面向物侧的物侧面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举例而言,在第一、二实施例的任一者中,G2是指G23;或者,在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实施例的任一者中,G2是指G28)。藉由调整透镜的厚度及透镜间之空气间隙的比例关系可有效缩短光学成像透镜的系统长度并且维持成像质量。
四、藉由选用塑料制成透镜,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以及减轻重量。基于光学成像镜头之热稳定性的考虑,与光圈相邻之至少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且为玻璃材料所制成。
五、为了达成缩短光学成像镜头之系统长度及维持成像质量,本发明之实施例适当缩小透镜厚度或透镜间的空气间隙,但考虑到透镜组装过程的难易度以及必须兼顾成像质量的前提下,透镜厚度及透镜间的空气间隙彼此需互相调配,故在满足以下条件式的数值限定之下,光学成像系统能达到较佳的配置:
2.40≦(G1+G2)/T6,而较佳是2.40≦(G1+G2)/T6≦24.0;
2.60≦(T1+T6)/T2,而较佳是2.60≦(T1+T6)/T2≦10.0;
4.50≦(G1+G2)/T2,而较佳是4.50≦(G1+G2)/T2≦35.80;
3.80≦AAG/T6,而较佳是3.80≦AAG/T6≦32.20;
4.40≦AAG/(T1+T2),而较佳是4.40≦AAG/(T1+T2)≦8.70;
AAG/(T1+G2)≦3.80,而较佳是1.60≦AAG/(T1+G2)≦3.80;
BFL/(T2+G1)≦5.80,而较佳是0.60≦BFL/(T2+G1)≦5.80;
ALT/G2≦5.10,而较佳是0.70≦ALT/G2≦5.10;
ALT/(T1+G2)≦4.70,而较佳是0.50≦ALT/(T1+G2)≦4.70;
ALT/(T2+G2)≦4.00,而较佳是0.60≦ALT/(T2+G2)≦4.00;
TL/T1≦18.60,而较佳是12.0≦TL/T1≦18.60;
TL/G1≦8.30,而较佳是4.40≦TL/G1≦8.30;
5.40≦TL/(T1+T6),而较佳是5.40≦TL/(T1+T6)≦10.70;
TL/(T1+G1)≦7.80,而较佳是3.30≦TL/(T1+G1)≦7.80;
TL/(T6+G2)≦5.90,而较佳是2.50≦TL/(T6+G2)≦5.90;
BFL/T1≦6.40,而较佳是1.30≦BFL/T1≦6.40;
BFL/G2≦4.00,而较佳是0.30≦BFL/G2≦4.00。
光学参数与系统长度的比值维持在适当值范围,以避免光学成像镜头难制造或系统长度过长。
TTL/(G1+G2)≦5.60,而较佳是2.20≦TTL/(G1+G2)≦5.60;
6.70≦TTL/(T2+T6),而较佳是6.70≦TTL/(T2+T6)≦32.5;
4.30≦TTL/(T6+G1),而较佳是4.30≦TTL/(T6+G1)≦7.70。
然而,有鉴于光学系统设计的不可预测性,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架构之下,符合上述条件式能较佳地使本发明镜头长度缩短、可用光圈增大、视场角增加、成像质量提升,或组装良率提升而改善先前技术的缺点。
前述所列之示例性限定关系式,亦可任意选择性地合并不等数量施用于本发明之实施态样中,并不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除了前述关系式之外,也可针对单一透镜或广泛性地针对多个透镜额外设计出其他更多的透镜的凹凸曲面排列等细部结构,以加强对系统性能及/或分辨率的控制。举例而言,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上可选择性地额外形成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需注意的是,该些细节需在无冲突之情况之下,可选择性地合并施用于本发明之其他实施例当中。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至少包括:
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一第五透镜及一第六透镜,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序排列,其中该第一透镜至该第六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该第一透镜具有一负屈光率;
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该第三透镜是由一光圈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且该第三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该第四透镜是由该光圈朝像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且该第四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该第五透镜是由一成像面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二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且该第五透镜的该像侧面具有一位于光轴附近区域的凸面部;
该第六透镜是由该成像面朝物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具有屈光率的透镜,且该第六透镜具有一正屈光率;
该第三透镜与该第四透镜的至少一者具有一正屈光率且是玻璃材料所制成;
该光学成像镜头符合:
2.4≦(G1+G2)/T6,
其中G1是该第一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第二透镜的该物侧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G2是该第二透镜的该像侧面与由该第二透镜朝像侧依序算起的第一个透镜之面向物侧的物侧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T6是该第六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2.6≦(T1+T6)/T2,其中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而T2是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4.5≦(G1+G2)/T2,其中T2是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TTL/(G1+G2)≦5.6,其中TTL是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6.7≦TTL/(T2+T6),其中TTL是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T2是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6.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4.3≦TTL/(T6+G1),其中TTL是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至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7.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3.8≦AAG/T6,其中AAG是该第一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的在该光轴上的多个空气间隙的总和。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4.4≦AAG/(T1+T2),其中AAG是该第一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的在该光轴上的多个空气间隙的总和,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而T2是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AAG/(T1+G2)≦3.8,其中AAG是该第一透镜与该第六透镜之间的在该光轴上的多个空气间隙的总和,而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BFL/(T2+G1)≦5.8,其中BFL是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T2是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11.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ALT/G2≦5.1,其中ALT为物侧与像侧之间的所有透镜之在该光轴上的多个中心厚度的总和。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ALT/(T1+G2)≦4.7,其中ALT为物侧与像侧之间的所有透镜之在该光轴上的多个中心厚度的总和,而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13.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ALT/(T2+G2)≦4.0,其中ALT为物侧与像侧之间的所有透镜之在该光轴上的多个中心厚度的总和,而T2是该第二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14.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TL/T1≦18.6,其中TL是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15.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TL/G1≦8.3,其中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16.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5.4≦TL/(T1+T6),其中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17.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TL/(T1+G1)≦7.8,其中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18.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TL/(T6+G2)≦5.9,其中TL为该第一透镜的该物侧面与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19.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BFL/T1≦6.4,其中BFL是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而T1是该第一透镜在该光轴上的厚度。
20.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更符合:
BFL/G2≦4.0,其中BFL是该第六透镜的该像侧面与该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之间在该光轴上的距离。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37167.8A CN107436475A (zh) | 2017-06-12 | 2017-06-12 | 光学成像镜头 |
US15/630,957 US10606043B2 (en) | 2017-06-12 | 2017-06-23 | Optical imaging lens |
TW106121011A TWI647506B (zh) | 2017-06-12 | 2017-06-23 | 光學成像鏡頭 |
EP18176902.7A EP3415968A1 (en) | 2017-06-12 | 2018-06-11 | Optical imaging len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37167.8A CN107436475A (zh) | 2017-06-12 | 2017-06-12 | 光学成像镜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436475A true CN107436475A (zh) | 2017-12-05 |
Family
ID=60458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37167.8A Pending CN107436475A (zh) | 2017-06-12 | 2017-06-12 | 光学成像镜头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606043B2 (zh) |
EP (1) | EP3415968A1 (zh) |
CN (1) | CN107436475A (zh) |
TW (1) | TWI647506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33713A (zh) * | 2017-12-22 | 2018-07-27 |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摄像镜头 |
CN108398767A (zh) * | 2018-05-03 | 2018-08-14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WO2020039486A1 (ja) * | 2018-08-20 | 2020-02-27 | 株式会社トヨテック | 広角レンズ |
CN111175936A (zh) * | 2020-01-17 | 2020-05-19 |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CN111796403A (zh) * | 2019-04-08 | 2020-10-20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CN113267872A (zh) * | 2020-02-14 | 2021-08-17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US11137576B2 (en) | 2018-07-04 | 2021-10-05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CN114008506A (zh) * | 2019-07-19 | 2022-02-01 | Hoya株式会社 | 宽视场物镜 |
US11886039B2 (en) | 2018-12-05 | 2024-01-30 |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lens group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00940B (zh) * | 2017-03-01 | 2017-10-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影像透鏡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18295106A (zh) * | 2017-12-29 | 2024-07-05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1123479A (zh) * | 2020-01-17 | 2020-05-08 |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镜头 |
CN111427133A (zh) * | 2020-04-30 | 2020-07-17 |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和电子装置 |
CN111965787B (zh) * | 2020-08-25 | 2023-05-16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77435A (ja) * | 2002-11-22 | 2004-06-24 | Ricoh Co Ltd | 広角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
US20140126070A1 (en) * | 2012-11-07 | 2014-05-08 | Alex Ning | Wide-angle Lenses with reduced ghost reflections |
CN104330877A (zh) * | 2014-07-11 | 2015-02-04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05629434A (zh) * | 2014-11-06 | 2016-06-01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06483633A (zh) * | 2015-08-27 | 2017-03-08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72858B2 (ja) | 2009-04-03 | 2013-08-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JP5369867B2 (ja) | 2009-04-24 | 2013-12-1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広角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CN104007535B (zh) | 2014-06-10 | 2016-10-05 | 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超广角镜头 |
TWI528049B (zh) | 2015-01-09 | 2016-04-01 | 中強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定焦鏡頭 |
TWI589920B (zh) | 2015-08-25 | 2017-07-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I612328B (zh) | 2016-07-28 | 2018-01-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取像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32393B (zh) | 2016-08-23 | 2018-08-1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TWM537661U (zh) | 2016-11-03 | 2017-03-01 | Kinko Optical Co Limited | 廣角鏡頭 |
-
2017
- 2017-06-12 CN CN201710437167.8A patent/CN107436475A/zh active Pending
- 2017-06-23 US US15/630,957 patent/US10606043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6-23 TW TW106121011A patent/TWI647506B/zh active
-
2018
- 2018-06-11 EP EP18176902.7A patent/EP3415968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177435A (ja) * | 2002-11-22 | 2004-06-24 | Ricoh Co Ltd | 広角レンズ、カメラ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
US20140126070A1 (en) * | 2012-11-07 | 2014-05-08 | Alex Ning | Wide-angle Lenses with reduced ghost reflections |
CN104330877A (zh) * | 2014-07-11 | 2015-02-04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05629434A (zh) * | 2014-11-06 | 2016-06-01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CN106483633A (zh) * | 2015-08-27 | 2017-03-08 |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Cited B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33713A (zh) * | 2017-12-22 | 2018-07-27 |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摄像镜头 |
CN108333713B (zh) * | 2017-12-22 | 2023-12-01 | 东莞市美光达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摄像镜头 |
CN108398767A (zh) * | 2018-05-03 | 2018-08-14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CN108398767B (zh) * | 2018-05-03 | 2023-06-20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US11137576B2 (en) | 2018-07-04 | 2021-10-05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1927729B2 (en) | 2018-07-04 | 2024-03-12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
WO2020039486A1 (ja) * | 2018-08-20 | 2020-02-27 | 株式会社トヨテック | 広角レンズ |
US11886039B2 (en) | 2018-12-05 | 2024-01-30 | Zhejiang Sunny Optical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lens group |
CN111796403A (zh) * | 2019-04-08 | 2020-10-20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CN111796403B (zh) * | 2019-04-08 | 2022-03-11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CN114008506A (zh) * | 2019-07-19 | 2022-02-01 | Hoya株式会社 | 宽视场物镜 |
CN114008506B (zh) * | 2019-07-19 | 2024-06-21 | Hoya株式会社 | 宽视场物镜 |
CN111175936A (zh) * | 2020-01-17 | 2020-05-19 | 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CN113267872A (zh) * | 2020-02-14 | 2021-08-17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CN113267872B (zh) * | 2020-02-14 | 2024-03-08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647506B (zh) | 2019-01-11 |
US10606043B2 (en) | 2020-03-31 |
TW201805677A (zh) | 2018-02-16 |
US20180356616A1 (en) | 2018-12-13 |
EP3415968A1 (en) | 2018-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36475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6896476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6908931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6896478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6154493B (zh) | 光学镜片组 | |
CN108459401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5629446B (zh) |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 |
CN108121056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5616745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652679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0673309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TWI684041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CN110989135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0908073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6896471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7229106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627953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0824671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6468815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0727085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50857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652678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0596861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2965211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1596448B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