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1162B - 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1162B
CN107431162B CN201680018904.4A CN201680018904A CN107431162B CN 107431162 B CN107431162 B CN 107431162B CN 201680018904 A CN201680018904 A CN 201680018904A CN 107431162 B CN107431162 B CN 1074311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rotruding piece
end edge
edge portion
battery p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89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1162A (zh
Inventor
小川友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D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DK Corp filed Critical F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31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1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1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11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8Modular batteries; Casing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assemb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8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spacing elements or positioning means within frames, racks or p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18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2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casings or racks
    • H01M50/227Organic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电池组(2)包括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12)和组电池(8),第一框架(10)包括上端缘部(22)和下端缘部(24),上端缘部(22)包括:内突出片(74);与内突出片(74)隔开间隔设置的外突出片(72);以及外凹陷部(78)和内凹陷部(80),下端缘部(24)包括:在下端缘部(24)与另一个第一框架(10)的上端缘部(22)卡合的情况下与内突出片(74)和外突出片(72)间的间隙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并具有与上述间隙一致的尺寸的厚度的中心突出片(84);以及设置在对应于外凹陷部(78)的位置的外卡合突起(88)和设置在对应于内凹陷部(80)的位置的内卡合突起(90)。

Description

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组。
背景技术
电池组是并联或串联连接有多个电池、并能输出规定的电压及容量的装置,其作为电气设备的备用电源等而被广泛使用。在上述电池组中,各电池以收容于壳体或是夹持在一对框架间的方式而固定。这种电池组根据用途组合有多个,并作为电池组件而使用。上述电池组件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是将多个电池组隔着间隔件层叠而形成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73415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以专利文献1为代表的这种电池组件中,在电池组与电池组之间配置有作为专用零件的间隔件。此外,上述间隔件被螺纹紧固于安装在各电池组的连接构件,并定位于规定位置处。在对这种电池组件进行制造的情况下,零件数量多、且需要螺纹紧固的工序,因而制造效率变低。
本发明基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在形成电池组件时,能实现零件数量及组装工时的削减。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电池组包括:第一框架,上述第一框架呈板状;第二框架,上述第二框架呈板状;以及多个电池,多个上述电池夹持在上述第一框架与上述第二框架之间,上述第一框架包括定位于上部的第一上端缘部和定位于下部的第一下端缘部,上述第一上端缘部包括:第一内突出片,上述第一内突出片位于上述电池侧并以朝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第一外突出片,上述第一外突出片在与上述电池相反一侧的方向上和上述第一内突出片隔开的位置朝上方突出地设置;以及第一凹陷部,上述第一凹陷部比上述第一内突出片和上述第一外突出片的基端朝下方凹陷,上述第一下端缘部包括:第一中心突出片,上述第一中心突出片在上述第一下端缘部与另一个第一框架的上述第一上端缘部卡合的情况下与上述第一内突出片和上述第一外突出片间的间隙对应的位置,朝下方突出设置,并具有与上述间隙一致的尺寸的厚度;以及第一卡合突起,上述第一卡合突起设置在与上述第一凹陷部对应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在将电池组层叠时,下侧的电池组的第一框架的第一上端缘部会与上侧的电池组的第一框架的第一下端缘部卡合。在此,由于第一中心突出片设置在与第一内突出片和第一外突出片间的间隙对应的位置,并具有与上述间隙一致的尺寸的厚度,因而能嵌合在第一上端缘部的第一内突出片与第一外突出片之间。此外,在第一上端缘部的第一凹陷部中嵌合有第一下端缘部的第一卡合突起。因而,上侧的第一框架和下侧的第一框架不易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并且朝前后左右方向偏移的情况受到限制。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所述第一内突出片及所述第一外突出片以相互在长边方向上错开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中心突出片配置在与所述第一内突出片及所述第一外突出片这两者相接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只要仅在必要的部分设置各突出片即可,因而能节约第一框架的原材料,从而有助于电池组的轻量化和制造成本削减。
此外,上述第二框架包括定位于上部的第二上端缘部和定位于下部的第二下端缘部,上述第二上端缘部包括:第二内突出片,上述第二内突出片位于上述电池侧并以朝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第二外突出片,上述第二外突出片在与上述电池相反一侧的方向上和上述第二内突出片隔开的位置朝上方突出地设置;以及第二凹陷部,上述第二凹陷部比上述第二内突出片和上述第二外突出片的基端朝下方凹陷,上述第二下端缘部包括:第二中心突出片,上述第二中心突出片在上述第二下端缘部与另一个第二框架的上述第二上端缘部卡合的情况下与上述第二内突出片和上述第二外突出片间的间隙对应的位置,朝下方突出地设置,并具有与上述间隙一致的尺寸的厚度;以及第二卡合突起,上述第二卡合突起设置在与上述第二凹陷部对应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在将电池组层叠时,下侧的电池组的第二框架的第二上端缘部会与上侧的电池组的第二框架的第二下端缘部卡合。在此,由于第二中心突出片设置在与第二内突出片和第二外突出片间的间隙对应的位置,并具有与上述间隙一致的尺寸的厚度,因而能嵌合在第二上端缘部的第二内突出片与第二外突出片之间。此外,在第二上端缘部的第二凹陷部中嵌合有第二下端缘部的第二卡合突起。因而,上侧的第二框架和下侧的第二框架不易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并且朝前后左右方向偏移的情况受到限制。
此外,较为理想的是,采用如下结构,即上述第二内突出片及上述第二外突出片以相互在长边方向上错开的方式配置,上述第二中心突出片配置在与上述第二内突出片及上述第二外突出片这两者相接的位置。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只要仅在必要的部分设置各突出片即可,因而能节约第二框架的原材料,从而有助于电池组的轻量化和制造成本削减。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电池组被层叠多个的情况下,即使不用专用零件或螺纹紧固工序,也能将这些电池组以稳定的状态层叠。因而,若使用本发明的电池组,则能简单地获得电池组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提供一种电池组,在形成电池组件时,能实现零件数量和组装工时的削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池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图1的箭头标记II方向观察的电池组件的侧面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电池组的立体图。
图4是从图3中的箭头标记A方向观察的电池组的侧视图。
图5是从图3中的箭头标记B方向观察的电池组的仰视图。
图6是从图3中的箭头标记C方向观察的电池组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将固定板从电池组拆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将俯视观察到的上端缘部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将俯视观察到的下端缘部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从图3中的箭头标记D方向观察的电池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电池组2的电池组件4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电池组件4以层叠有两个电池组2的方式形成。
上述电池组件4收容在电气设备内的收容空间内。通常,收容空间包括规定面积的底面、设置在上述底面的规定位置的支柱及安装在上述支柱的按压板。此外,电池组件4搭载在收容空间的底面,并被按压板从上按压而被固定。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电池组件4中,用于插通固定用的构件或导线等各种构件(均未图示)的构件插通用孔62设置在上侧的电池组2与下侧的电池组2之间的规定位置。
接着,以下对电池组2的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通过在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之间并排多个组电池8,并将这些组电池8夹持在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之间,以形成电池组2。
组电池8将通用的镍氢可充电电池(以下,称作单位电池6)两个为一组并排而一体化。这些单位电池6以正极端子侧与负极端子侧互为相反的方式排列,并通过未图示的导线将一方的单位电池6的负极端子与另一方的单位电池6的正极端子串联地电连接。此外,各组电池8通过未图示的导线分别串联地电连接。这种组电池8准备有十八个,并设为组电池8的集合体。此时,从图3可知,各组电池8以沿电池组2的长边方向即箭头标记a方向稍稍倾斜的状态排列。此外,这些组电池8被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12夹持而被保持。
在图3中,第一框架10位于组电池8的集合体的左侧。上述第一框架10是树脂制的板状体,如从图3的箭头标记A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即图4所示,俯视观察形状呈大致平行四边形。在此,将图4所示的表面设为外表面14,将与上述外表面14相反侧的面即位于组电池8侧的面设为内表面16。此外,在图3中,将用附图标记22表示的第一框架10的上侧的端缘部设为上端缘部22。此外,位于与上述上端缘部22相反侧的下侧的端缘部、即表示从图3中的箭头标记B方向观察的电池组2的下侧的图5中的、用附图标记24表示的端缘部设为下端缘部24。
从图3可知,在上述第一框架10的组电池8侧的内表面16的规定位置设有多个截面呈大致三角形状的按压突起18。上述按压突起18位于组电池8与组电池8之间的规定位置,与组电池8相接的部分呈沿组电池8的外周缘的一部分的形状,并发挥抑制这些组电池8在电池组2的上下方向上偏移的作用。此外,从图3可知,在第一框架10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形成有端部限位件20。上述端部限位件20是呈沿组电池8的外周缘的一部分的形状的框,并发挥抑制位于最端部的组电池8在电池组2的前后方向上偏移的作用。
此外,在第一框架10的外表面14的规定位置设有多个与后述的固定板50卡合的第一固定用突起26。详细而言,从图4可知,第一固定用突起26在共计六个部位的部分设有共计六个,上述六个部位是外表面14的上端缘部22的正下方的部分中靠电池组2的一端28的部分(图4中的右侧)、靠电池组2的另一端30的部分(图4中的左侧)及一端28与另一端30间的大致中间部分这三个部位、和外表面14的下端缘部24的正上方的部分中靠电池组2的一端28的部分(图4中的右侧)、靠电池组2的另一端30的部分(图4中的左侧)及一端28与另一端30间的大致中间部分这三个部位。
在图3中,第二框架12位于组电池8的集合体的右侧。上述第二框架12是树脂制的板状体,如从图3的箭头标记C方向观察的侧视图即图6所示,俯视观察形状呈大致平行四边形。在此,将图6所示的表面设为外表面34,将与上述外表面34相反侧的面即位于组电池8侧的面设为内表面36。此外,在图3中,将用附图标记38表示的第二框架12的上侧的端缘部设为上端缘部38。此外,将位于与上述上端缘部38相反侧的下侧的端缘部、即从图3中的箭头标记B方向观察电池组2的下侧的俯视图即图5中用附图标记40表示的端缘部设为下端缘部40。
与第一框架10相同,在上述第二框架12上也设有按压突起42及端部限位件44。上述第二框架12的按压突起42与第一框架10的按压突起18呈相同的形状,并定位于与第一框架10的按压突起18相对的位置。此外,第二框架12的端部限位件44也呈与第一框架10的端部限位件20相同的形状,并定位于与第一框架10的端部限位件20相对的位置。
在第二框架12的规定位置设有与后述的固定板50卡合的第二固定用突起46。详细而言,从图3可知,电池组2的上侧的第二固定用突起46设置在位于靠电池组2的一端28的部分的按压突起42之上、位于靠电池组2的另一端30的部分的按压突起42之上及位于一端28与另一端30之间的大致中间部分的按压突起42之上这三个部位。此外,从图5可知,电池组2的下侧的第二固定用突起46设置在位于靠电池组2的一端28的部分的按压突起42之上、位于靠电池组2的另一端30的部分的按压突起42之上及位于一端28与另一端30之间的大致中间部分的按压突起42之上这三个部位。第二框架12侧的第二固定用突起46在与第一框架10侧的第一固定用突起26对应的规定部位设有计六个。
上述这种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12通过相对配置,从而将各自的按压突起18、42及端部限位件20、44定位在相对的位置,藉此,第一框架10的按压突起18和第二框架12的按压突起42、及第一框架10的端部限位件20和第二框架12的端部限位件44协同作用进行组电池8的定位。
以上述方式将组电池8定位在规定位置的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12通过固定板50而被连接。如图7所示,上述固定板50是细长的薄板,具有:主体部52,上述主体部52具有与组电池8的长边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以及弯折端部54,上述弯折端部54是将上述主体部52的一个端部弯折成L字状而形成的。在上述弯折端部54及主体部52的另一个端部56设置有长孔。在此,将位于弯折端部54的长孔设为第一长孔58,将位于主体部52的另一个端部56的长孔设为第二长孔60。
如图3所示,固定板50在电池组2的上部的三个部位的规定位置架设于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之间。此外,如图5所示,固定板50在电池组2的下部的三个部位的规定位置架设于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之间。此外,在各固定板50中,弯折端部54的第一长孔58分别与设置在第一框架10的外表面14的第一固定用突起26卡合(参照图4),主体部52的第二长孔60分别与第二框架12的第二固定用突起46卡合(参照图3、图5)。藉此,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12朝相互靠近的方向被牵拉,以对组电池8进行夹持。其结果是,形成电池组2。
以上述方式形成的电池组2层叠以形成电池组件4。在本发明的电池组2中,能在不使用专用零件的情况下,使下侧的电池组2的第一框架10的上端缘部22与上侧的电池组2的第一框架10的下端缘部24卡合,并且使下侧的电池组2的第二框架12的上端缘部38与上侧的电池组2的第二框架12的下端缘部40卡合。以下,对这些第一框架10及第二框架12的上端缘部22、38及下端缘部24、40的结构进行说明。另外,第一框架10的上端缘部22及下端缘部24的结构与第二框架12的上端缘部38及下端缘部40的结构左右对称,因而在对应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仅对第一框架10进行说明,而省略对第二框架12的说明。
首先,基于将俯视观察时的上端缘部22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概略结构图即图8,对上端缘部22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在图8中,用箭头标记b表示的方向是第一框架10的长边方向,在用箭头标记c表示的方向上存在组电池8,用箭头标记d表示的方向是电池组2的外侧。
第一框架10的上端缘部22具有规定的宽度V并沿第一框架10的长边方向延伸。在此,在上述上端缘部22中,将上述上端缘部22的宽度V分成三部分,并假定以该划分出的宽度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三个区域。
第一区域v1定位于第一框架10的外表面14侧。第二区域v2定位于第一区域v1的附近。第三区域v3定位于第二区域v2的附近。在此,第三区域v3与第一区域v1隔开与上述第二区域v2的宽度相当的距离。
在第一区域v1中,从上端缘部22的基端面70突出的外突出片72设置在箭头标记b方向上的规定长度的范围内。
在第三区域v3中,比上端缘部22的基端面70突出的内突出片74设置在箭头标记b方向上的规定长度的范围内。在上端缘部22中,在第二区域v2没有形成突出片。
据上,在外突出片72与内突出片74之间存在第二区域v2的宽度的量的间隙。也就是说,外突出片72设置在与内突出片74隔开第二区域v2的宽度的量的位置。
在此,外突出片72及内突出片74在箭头标记b方向上的长度能任意决定。内突出片74及外突出片72也可以以存在于上端缘部22的长边方向整个区域的方式设置。然而,从节约原材料等理由出发,为了仅在必要的部位形成外突出片72及内突出片74,较为理想的是,如图8所示,以处于相互在长边方向上错开的状态的方式对箭头标记b方向上的长度进行调节。
此外,在上端缘部22设有凹陷部76,上述凹陷部76比成为外突出片72及内突出片74的基端的基端面70凹陷。从图8可知,凹陷部76在第一区域v1及第二区域v2中形成,存在外凹陷部78和内凹陷部80,其中,上述外凹陷部78的外表面14侧开放,上述内凹陷部80仅形成于第二区域v2,其内表面16侧开放。
接着,基于将俯视观察到的下端缘部24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概略结构图即图9,对下端缘部24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在图9中,用箭头标记b表示的方向是第一框架的长边方向,在用箭头标记c表示的方向上存在组电池8,用箭头标记d表示的方向是电池组2的外侧。
第一框架10的下端缘部24具有规定的宽度W并沿第一框架10的长边方向延伸。在上述下端缘部24中,也将其宽度W分成三部分,并假定以该划分出的宽度沿长边方向延伸的三个区域。
第一区域w1定位于第一框架10的外表面14侧。第二区域w2定位于第一区域w1的附近。第三区域w3定位于第二区域w2的附近。
这些下端缘部24的第一区域w1、第二区域w2及第三区域w3各自的宽度与图8所示的上端缘部22的第一区域v1、第二区域v2及第三区域v3各自的宽度相同。
在下端缘部24的第一区域w1及第三区域w3中不存在突出片。
在第二区域w2中,从下端缘部24的基端面82突出的中心突出片84设置在箭头标记b方向上的规定长度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与中心突出片84的厚度尺寸相当的、下端缘部24的第二区域w2的宽度等于与上述内突出片74和外突出片72之间的宽度方向长度相当的、上端缘部22的第二区域v2的宽度。因而,中心突出片84具有与内突出片74和外突出片72之间的间隙尺寸一致的厚度尺寸。
中心突出片84在箭头标记b方向上的长度能任意地决定。在此,较为理想的是,对中心突出片84在箭头标记b方向上的长度进行调节,使得在下端缘部24与上端缘部22被组合的情况下,中心突出片84能与内突出片74及外突出片72这两者相接。
此外,在下端缘部24设有与上端缘部22组合的情况下能与凹陷部76卡合的卡合突起86。从图9可知,卡合突起86存在外卡合突起88和内卡合突起90,其中,上述外卡合突起88在第一区域w1及第二区域w2中形成,上述内卡合突起90在第二区域w2及第三区域w3中形成。
在此,当使某个电池组2的图8的第一框架的上端缘部22与另一个电池组的图9的第一框架10的下端缘部24卡合时,中心突出片84嵌合在外突出片72与内突出片74之间。此外,在外凹陷部78中卡合有外卡合突起88,在内凹陷部80中卡合有内卡合突起90。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中,在多个部位应用了上述这种基本结构。以下进行具体说明。
在从图3中的箭头标记D方向观察电池组2的上侧的俯视图即图10中,将一端28一侧设为电池组2的前侧,将另一端30一侧设为电池组2的后侧。此外,将前侧的固定板50与中间部分的固定板50之间的区域设为前半部区域F,将中间部分的固定板50与后侧的固定板50之间的区域设为后半部区域G。此外,将前半部区域F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从前侧依次设为前侧第一区域f1、前侧第二区域f2及前侧第三区域f3,并且将后半部区域G划分为三个区域,并从前侧依次设为后侧第一区域g1、后侧第二区域g2及后侧第三区域g3。
从图10可知,在前侧第一区域f1、前侧第三区域f3和后侧第二区域g2的上端缘部22的第一区域v1中,分别设有外突出片72。另外,前侧第一区域f1和后侧第二区域g2的外突出片72在供构件插通用孔62形成的预定部位即孔形成预定部位64的部分被切口。
此外,从图10可知,在前侧第一区域f1及前侧第三区域f3的上端缘部22的第二区域v2中分别设有内凹陷部80。此外,在后侧第一区域g1和后侧第三区域g3的上端缘部22的第一区域v1和第二区域v2中分别设有外凹陷部78。在此,内凹陷部80的第一框架10的内表面16侧开口。此外,外凹陷部78的第一框架10的外表面14侧开口。
此外,从图10可知,在前侧第二区域f2、后侧第一区域g1及后侧第三区域g3的上端缘部22的第三区域v3中分别设有内突出片74。另外,前侧第二区域f2和后侧第三区域g3的内突出片74在供构件插通用孔62形成的预定部位即孔形成预定部位64的部分被切口。
据上,在第一框架的上端缘部22中,外突出片72和内突出片74以隔开与第二区域v2的宽度大致相同的间隔的方式相互不同地设置,并且在规定的位置设有外凹陷部78和内凹陷部80。
接着,对第一框架10的下端缘部24的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在表示电池组2的下侧的图5中,将一端28一侧设为电池组2的前侧,将另一端30一侧设为电池组2的后侧。此外,将前侧的固定板50与中间部分的固定板50之间的区域设为前半部区域H,将中间部分的固定板50与后侧的固定板50之间的区域设为后半部区域I。
从上述图5可知,在遍及大致整个前半部区域H和后半部区域I的下端缘部24的第二区域w2中设有中心突出片84。另外,上述中心突出片84在供构件插通用孔62形成的预定部位即孔形成预定部位64的部位被部分地切口。
此外,在前半部区域H的第一框架10的下端缘部24的第二区域w2和第三区域w3设有内卡合突起90。
此外,在后半部区域I的第一框架10的下端缘部24的第一区域w1和第二区域w2设有外卡合突起88。
从图4可知,这些外卡合突起88和内卡合突起90比中心突出片84的前端部朝下方突出,在上述外卡合突起88和内卡合突起90的下端面各设有两个凸部89。
此外,关于这些外卡合突起88和内卡合突起90,在将另一个第一框架的下端缘部24重叠在一个第一框架10的上端缘部22之上的情况下,外卡合突起88定位于与外凹陷部78对应的位置,内卡合突起90定位于与内凹陷部80对应的位置。
由于在第一框架10中具有上述这种结构的上端缘部22和下端缘部24,因而在准备两个电池组2,并将这两个电池组2上下重叠的情况下,下侧的电池组2的第一框架10的上端缘部22与上侧的电池组2的第一框架10的下端缘部24卡合。此时,在下侧的第一框架10的上端缘部22中相互不同存在的外突出片72与内突出片74之间,嵌合有上侧的第一框架10的下端缘部24的中心突出片84,中心突出片84被外突出片72和内突出片74夹持。因而,上侧的第一框架10与下侧的第一框架10不易在上下方向上分离。此外,在下侧的第一框架10的上端缘部22的外凹陷部78中嵌合有上侧的第一框架的下端缘部24的外卡合突起88,在下侧的第一框架10的上端缘部22的内凹陷部80中嵌合有上侧的第一框架的下端缘部24的内卡合突起90。因而,上侧的第一框架和下侧的第一框架朝电池组2的前后左右方向偏移的情况受到限制。
由于第二框架12具有与第一框架10左右对称的结构,因而上侧的第二框架12与下侧的第二框架12以与第一框架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嵌合,因此上侧的第二框架12和下侧的第二框架12不易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并且上侧的第二框架12与下侧的第二框架12朝电池组2的前后左右方向偏移的情况受到限制。
包括具有以上这种结构的第一框架10和第二框架12的电池组2能在无需专用零件、不进行螺纹紧固的情况下,将多个电池组以稳定的状态层叠,从而能简单地获得电池组件4。
所获得的电池组件4收容在电气设备内的收容空间内。此外,利用安装于设置在收容空间的底面的支柱的按压板从上对电池组件4进行按压以对其进行固定。如此,电池组件4收容在电气设备内。
由于本发明的电池组2能简单地层叠,因而电池组件4的制造变得容易,而且由于能削减制造电池组件4所需的零件数量,因而有助于提高电池组件的制造效率。
在此,在能确保电气设备的收容空间的底面积更大的情况下,能更多地装设电池组2。例如,收容空间的宽度为448mm、纵深为460mm、高度为88.1mm的情况下,能装设六个将电池组2层叠两层而成的电池组件4。
由于在本发明的情况下能容易地将电池组2重叠两层,因而与一层的情况相比能容易地构成两倍容量的电源。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两个电池组2、2重叠两层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本发明的电池组2还能对应层叠两层以上的多层的情况。
(符号说明)
2 电池组
4 电池组件
6 单位电池
8 组电池
10 第一框架
12 第二框架
22 上端缘部
24 下端缘部
38 上端缘部
40 下端缘部
72 外突出片
74 内突出片
78 外凹陷部
80 内凹陷部
84 中心突出片
88 外卡合突起
90 内卡合突起

Claims (4)

1.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呈板状;
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呈板状;以及
多个电池,多个所述电池夹持在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之间,
所述第一框架包括定位于上部的第一上端缘部和定位于下部的第一下端缘部,
所述第一上端缘部包括:
第一内突出片,所述第一内突出片位于所述电池侧并以朝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第一外突出片,所述第一外突出片在与所述电池相反一侧的方向上和所述第一内突出片隔开的位置朝上方突出地设置;以及
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比所述第一内突出片和所述第一外突出片的基端朝下方凹陷,
所述第一下端缘部包括:第一中心突出片,所述第一中心突出片在所述第一下端缘部与另一个第一框架的所述第一上端缘部卡合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内突出片和所述第一外突出片间的间隙对应的位置,朝下方突出地设置,并具有与所述间隙一致的尺寸的厚度;以及第一卡合突起,所述第一卡合突起设置在与所述第一凹陷部对应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突出片及所述第一外突出片以相互在长边方向上错开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中心突出片配置在与所述第一内突出片及所述第一外突出片这两者相接触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框架包括定位于上部的第二上端缘部和定位于下部的第二下端缘部,
所述第二上端缘部包括:
第二内突出片,所述第二内突出片位于所述电池侧并以朝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第二外突出片,所述第二外突出片在与所述电池相反一侧的方向上和所述第二内突出片隔开的位置朝上方突出地设置;以及
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凹陷部比所述第二内突出片和所述第二外突出片的基端朝下方凹陷,
所述第二下端缘部包括:第二中心突出片,所述第二中心突出片在所述第二下端缘部与另一个第二框架的所述第二上端缘部卡合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二内突出片和所述第二外突出片间的间隙对应的位置,朝下方突出地设置,并具有与所述间隙一致的尺寸的厚度;以及第二卡合突起,所述第二卡合突起设置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对应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内突出片及所述第二外突出片以相互在长边方向上错开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中心突出片配置在与所述第二内突出片及所述第二外突出片这两者相接触的位置。
CN201680018904.4A 2015-03-31 2016-01-05 电池组 Active CN1074311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1833 2015-03-31
JP2015071833A JP6383318B2 (ja) 2015-03-31 2015-03-31 電池パック
PCT/JP2016/050084 WO2016157919A1 (ja) 2015-03-31 2016-01-05 電池パッ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1162A CN107431162A (zh) 2017-12-01
CN107431162B true CN107431162B (zh) 2020-06-05

Family

ID=57005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8904.4A Active CN107431162B (zh) 2015-03-31 2016-01-05 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177355B2 (zh)
EP (1) EP3279969A4 (zh)
JP (1) JP6383318B2 (zh)
CN (1) CN107431162B (zh)
WO (1) WO201615791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3318B2 (ja) * 2015-03-31 2018-08-29 Fdk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JP6620337B2 (ja) * 2016-12-20 2019-12-18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電池ケースおよびロボット
JP6966213B2 (ja) * 2017-04-14 2021-11-10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蓄電池ユニット
JP7074416B2 (ja) * 2018-07-24 2022-05-24 Fdk株式会社 電池ユニット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2086U (ja) * 2011-09-13 2011-12-01 順達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ラック及びそれよりなるラック装置
WO2014192440A1 (ja) * 2013-05-30 2014-12-04 Fdk株式会社 スペーサ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3341A (ja) * 1999-06-04 2000-12-12 Yazaki Corp ユニットの誤組付防止構造
US6451475B1 (en) * 2000-07-05 2002-09-17 East Penn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c. Front access interlocking modular cell tray assembly
WO2009140199A2 (en) * 2008-05-10 2009-11-19 Enerdel, Inc. Battery assembly
JP2010129860A (ja) * 2008-11-28 2010-06-10 Power System:Kk 3方向の位置決め機構を備えた蓄電モジュール
US9083029B2 (en) * 2009-12-23 2015-07-14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pack
KR101278979B1 (ko) * 2011-04-25 2013-07-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배터리 수납장치와 이에 사용되는 서브 수납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배터리 팩
TW201315000A (zh) * 2011-06-17 2013-04-01 Shin Kobe Electric Machinery 電化學電池模組及電化學電池模組單元以及支持器
JP6200675B2 (ja) * 2012-04-13 2017-09-2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ブロック及び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JP5440675B1 (ja) * 2012-10-04 2014-03-1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池パック
JP6161199B2 (ja) * 2013-09-02 2017-07-1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装置
US9666843B2 (en) * 2014-07-30 2017-05-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rray frame design for electrified vehicle battery arrays
US9508966B2 (en) * 2014-07-30 2016-11-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rray frame design for electrified vehicle battery arrays
US9728755B2 (en) * 2014-07-30 2017-08-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rray frame design for electrified vehicle battery arrays
US10319964B2 (en) * 2015-01-28 2019-06-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attery array frame including frame rail insert
JP6383318B2 (ja) * 2015-03-31 2018-08-29 Fdk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
US10326118B2 (en) * 2016-05-18 2019-06-18 Bosch Battery Systems GmbH Battery module including cover assembly
US11075423B2 (en) * 2016-07-07 2021-07-27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submodule carrier, battery submodule, battery system and vehicle
US11139521B2 (en) * 2016-07-07 2021-10-05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submodule carrier, battery submodule, battery system and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72086U (ja) * 2011-09-13 2011-12-01 順達科技股▲分▼有限公司 ラック及びそれよりなるラック装置
WO2014192440A1 (ja) * 2013-05-30 2014-12-04 Fdk株式会社 スペー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79969A4 (en) 2018-10-24
US20180114959A1 (en) 2018-04-26
CN107431162A (zh) 2017-12-01
JP2016192321A (ja) 2016-11-10
US10177355B2 (en) 2019-01-08
WO2016157919A1 (ja) 2016-10-06
EP3279969A1 (en) 2018-02-07
JP6383318B2 (ja) 2018-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33797B (zh) 蓄电装置
CN108780861B (zh) 电源装置
US10074844B2 (en) Battery module
US9450219B2 (en) Battery module
US8852789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battery cell holder
CN107431162B (zh) 电池组
US9929427B2 (en) Battery module having reinforcing barrier with metal member
JP4868889B2 (ja) 組電池
US20200028201A1 (en) Battery pack
JP7081237B2 (ja) 接続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13098032A (ja) 電圧検知端子の接続構造
KR101797693B1 (ko) 밀착 절곡부가 형성되어 있는 전지셀 접속부재를 사용하여 제조되는 전지팩
CN111712940B (zh) 电池模块
KR20160075876A (ko) 셀룰러 전기 소자들을 연결하기 위한 커넥터
KR102019884B1 (ko) 배터리 모듈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모듈을 포함하는 배터리 팩 및 이러한 배터리 팩을 포함하는 자동차
US10270076B2 (en) Spacer
US11557809B2 (en) Battery pack
JP6134209B2 (ja) 電池パック
KR102490608B1 (ko) 고전압 배터리 서브모듈
JP6134218B2 (ja) 電池パック
US20240136633A1 (en) Battery module
EP4358268A1 (en) Battery module
EP4358266A1 (en) Battery module
US20240136654A1 (en) Battery module
US20240136653A1 (en) Battery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