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1074B - 半导体存储器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存储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1074B
CN107431074B CN201580077508.4A CN201580077508A CN107431074B CN 107431074 B CN107431074 B CN 107431074B CN 201580077508 A CN201580077508 A CN 201580077508A CN 107431074 B CN107431074 B CN 1074310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contact
pillar
semiconductor memory
memory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75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1074A (zh
Inventor
坂本渉
加藤竜也
渡边优太
関根克行
岩本敏幸
荒井史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oxi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Memor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Memory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Memor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31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1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10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10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5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 H01L23/52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within the device in operation from one component to another, i.e. interconnections, e.g. wires, lead frames including external interconnections consisting of a multilayer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and insulating layers inseparably formed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01L23/528Geometry or layout of the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2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 H10B41/23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 H10B41/27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s, e.g. with cells on different height levels with source and drain on different levels, e.g. with sloping channels the channels comprising vertical portions, e.g. U-shaped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41/0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 H10B41/30Electrically erasable-and-programmable ROM [EEPROM] devices comprising floating gat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mory core reg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Non-Volatile Memo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具备:第1及第2半导体柱,在第1方向延伸,并且沿着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第1及第2配线,设置在所述第1半导体柱与所述第2半导体柱之间,并且在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这两者交叉的第3方向延伸;第1电极,设置在所述第1半导体柱与所述第1配线之间;第2电极,设置在所述第2半导体柱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第3及第4配线,在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且分别通过所述第1半导体柱的正上方区域及第2半导体柱的正上方区域这两者;第1接触件,相接于所述第1半导体柱,并且连接在所述第3配线;以及第2接触件,相接于所述第2半导体柱,并且连接在所述第4配线。

Description

半导体存储器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半导体存储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NAND闪存通过平面构造的细微化使集成度增加,能够降低位成本,但平面构造的细微化正不断接近极限。因此,近年来,提出一种在上下方向积层存储单元的技术。但是,这种积层型存储器在制造容易性及产品可靠性上成为问题。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1829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容易且可靠性高的半导体存储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具备:第1及第2半导体柱,在第1方向延伸,并且沿着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第1及第2配线,设置在所述第1半导体柱与所述第2半导体柱之间,并且在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这两者交叉的第3方向延伸;第1电极,设置在所述第1半导体柱与所述第1配线之间;第2电极,设置在所述第2半导体柱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第3及第4配线,在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且分别通过所述第1半导体柱的正上方区域及第2半导体柱的正上方区域这两者;第1接触件,相接于所述第1半导体柱,并且连接在所述第3配线;以及第2接触件,相接于所述第2半导体柱,并且连接在所述第4配线。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2(a)是相当于图1(a)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2(b)是表示图1(b)的区域B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接触件周边的立体图。
图4(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6(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6(b)是图6(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7(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15(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俯视图,图15(b)是图15(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接触件周边的立体图。
图17(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俯视图,图17(b)是图17(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第5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2(a)是相当于图1(a)的区域A的局部放大剖视图,图2(b)是表示图1(b)的区域B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接触件周边的立体图。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1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a)及图1(b)以及图3所示,在半导体存储器1中设置着硅衬底10。以下,为便于说明,在本说明书中,采用XYZ正交坐标系。将相对于硅衬底10的上表面平行并且相互正交的两个方向设为“X方向”及“Y方向”,将相对于上表面垂直的方向设为“Z方向”。在硅衬底10上,设置着多根硅柱21。硅柱21沿着X方向及Y方向呈矩阵状排列。各硅柱21的形状为在Z方向延伸的四角柱形。硅柱21的下端连接在硅衬底10。另外,硅柱21可越朝向下方即越接近硅衬底10则变得越细。
在硅柱21上设置着接触件22。接触件22包含例如钨(W)等金属。接触件22的形状例如为倒椭圆锥台形。即,接触件22的中心轴在Z方向延伸,并且从Z方向来看,接触件22的形状是以X方向为长径方向且以Y方向为短径方向的椭圆形。而且,接触件22的长径及短径越朝向下方则变得越小。接触件22的上表面22b及下表面22a均为椭圆形,并且下表面22a的面积小于上表面22b的面积,例如,上表面22b与下表面22a为相似形。接触件22的下表面22a的一部分相接于硅柱21上表面的一部分,由此,接触件22连接在硅柱21。
接触件22的下表面22a的长径、即X方向长度长于硅柱21的上表面的X方向长度。因此,在X方向上,接触件22的下表面从硅柱21的上表面朝X方向两侧突出。另一方面,接触件22的下表面22a的短径、即Y方向长度短于硅柱21的上表面的Y方向长度。因此,在Y方向上,接触件22的下表面22a仅相接于硅柱21的上表面的一部分。接触件22的下表面22a相接于硅柱21的上表面的Y方向的一侧区域,例如,相接于包含在X方向延伸的端缘的区域。并且,沿着X方向,接触件22在硅柱21的Y方向上的一侧端部上及另一侧端部上交替配置。
在接触件22上,设置着在X方向延伸的多条位线23。位线23由例如钨等金属形成。位线23的宽度、即Y方向长度为与接触件22上表面22b的短径、即Y方向长度相同程度。接触件22的上表面22b相接于位线23的下表面,由此,接触件22连接在位线23。
而且,在沿着X方向排列的硅柱21的每列,设置着两条位线23。相邻的两条位线23通过沿着X方向排列成一列的硅柱21的Y方向两端部的正上方区域。并且,各硅柱21经由1个接触件22连接在1条位线23。由此,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硅柱21连接在互不相同的位线23。换句话说,连接在相邻的两条位线23的两个接触件22在X方向及Y方向这两方向上配置在互不相同的位置。将这种接触件22的排列形态称为“双重错位”。
另外,图1(a)及图1(b)是表示装置概况的图,因此主要示意性描述若干导电部件,除此以外的部分简化描绘。而且,在图1(a)中,为了容易看清图,以二点划线表示位线23。进而,在图1(a)中,以灰色表示硅柱21。关于下述的图15(a)及图17(a)也相同。
而且,在硅衬底10上,设置着在Y方向延伸的多条字线25。如下所述,字线25由钨等金属形成。在沿着Y方向排列成一列的硅柱21的X方向两侧,字线25沿着Z方向排列成一列。并且,由沿着Y方向排列成一列的多根硅柱21与在其X方向两侧分别沿着Z方向排列成一列的多条字线25构成1个单位单元。换句话说,沿着X方向,交替排列着1根硅柱21与两条字线25。每若干个单位单元,便设置1根源极电极26。源极电极26的形状是沿着YZ平面扩展的板状,并且配置在相邻的两个单位单元间。源极电极26的下端连接在硅衬底10。
在各硅柱21与各字线25之间,设置着浮栅电极28。浮栅电极28的形状是在Y方向延伸的棒状。浮栅电极28是与周围绝缘且蓄积电荷的导电性部件,并且由例如多晶硅(Si)形成。
如下所述,硅柱21、字线25、源极电极26、浮栅电极28及位线23之间被绝缘材料填埋。
接下来,就半导体存储器1的各硅柱21与各字线25的交叉部分周边的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2(a)及图2(b)所示,在硅柱21的周围,设置着隧道绝缘膜31。隧道绝缘膜31是当被施加处于半导体存储器1的驱动电压范围内的特定电压时流通隧道电流的膜,例如为单层硅氧化膜或者包含硅氧化层、硅氮化层及硅氧化层的三层膜。隧道绝缘膜31的形状是沿着硅柱21的侧面在Z方向延伸的管状。隧道绝缘膜31的一部分配置在硅柱21与浮栅电极28之间。
在字线25中,设置着包含例如钨的主体部25a及包含例如钛氮化物(TiN)的势垒金属层25b。主体部25a的形状是在Y方向延伸的带状。势垒金属层25b覆盖主体部25a的浮栅电极28侧的侧面、主体部25a的上表面及主体部25a的下表面。
而且,在字线25的浮栅电极28侧的侧面上、字线25的上表面上及下表面上,设置着阻断绝缘膜32。XZ截面的阻断绝缘膜41的形状是包围字线25的C字状。阻断绝缘膜32是即使被施加半导体存储器1的驱动电压范围内的电压,实质上也不流通电流的膜,例如为整体介电常数高于硅氧化物的介电常数的高介电常数膜。例如,阻断绝缘膜32的介电常数高于隧道绝缘膜31的介电常数。在阻断绝缘膜32中,从字线25侧依次积层包含铪氧化物(HfO2)的铪氧化层32a、包含硅氧化物(SiO2)的硅氧化层32b、包含铪硅氧化物(HfSiO)的铪硅氧化层32c。
在硅柱21中,设置着包含中心轴的本体部21a及覆盖本体部21a侧面的覆盖层21b。本体部21a及覆盖层21b互相接触。本体部21a的下端相接于硅衬底10,覆盖层21b的下端未与硅衬底10相接。在硅衬底10中被本体部21a所接触的部分,形成杂质扩散层10a。而且,在硅衬底10中被源极电极26所接触的部分,形成杂质扩散层10b。
在Z方向上相邻的阻断绝缘膜32间,设置着包含例如硅氧化物、并且在Y方向延伸的带状的层间绝缘膜35。而且,在X方向上相邻的字线25间、在X方向上相邻的阻断绝缘膜32间以及在X方向上相邻的层间绝缘膜35间的空间,且未设置硅柱21的空间,设置着包含例如硅氧化物且沿着YZ平面扩展的板状绝缘部件36。在X方向上相邻的绝缘部件36的间隔长于连接有被这些绝缘部件36所夹着的硅柱21的接触件22的下表面22a的X方向长度。进而,在Y方向上相邻的隧道绝缘膜31间,设置着包含例如硅氧化物的绝缘部件37。
在半导体存储器1中,在硅柱21与字线25的每个交叉部分,形成包含1个浮栅电极28的晶体管,该晶体管作为存储单元发挥功能。而且,在位线23与硅衬底10之间,连接着将多个存储单元串联连接而成的NAND串。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4(a)~图7(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其他图也相同。
图8~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首先,如图4(a)~图4(b)所示,准备硅衬底10。
其次,在硅衬底10上,交替积层包含例如硅氧化物的层间绝缘膜35、与包含例如硅氮化物的牺牲膜41,而形成积层体42。在积层体42上,形成包含例如硅氮化物或包含多晶硅的蚀刻终止膜43。
其次,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蚀刻终止膜43及积层体42形成多个在Y方向延伸的存储槽45。使存储槽45贯通蚀刻终止膜43及积层体42,并且在存储槽45的底面使硅衬底10露出。其次,在存储槽45内,埋入包含例如硅氧化物的绝缘部件37。
其次,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蚀刻终止膜43上,形成将在X方向延伸的线与间隙状图案沿着Y方向排列的掩模60。其次,通过以掩模60及蚀刻终止膜43为掩模实施RIE(Reactive Ion Etching,反应性离子蚀刻)等各向异性蚀刻,选择性去除绝缘部件37。由此,在存储槽45内形成存储孔46。硅衬底10在存储孔46的底面露出。其次,去除掩模60及蚀刻终止膜43。
其次,如图7(a)及图7(b)所示,经由存储孔46对牺牲膜41实施各向同性蚀刻。例如,实施使用热磷酸作为蚀刻剂的湿式蚀刻。由此,去除牺牲膜41露出在存储孔46的侧面的部分。其结果,在存储孔46的朝X方向的侧面形成凹部47。另外,以后说明的图8~图14是表示相当于图7(b)的区域C的区域。
其次,如图8所示,例如进行热氧化处理,在凹部47内的牺牲膜41的露出面上,形成包含硅氧化物的终止层49。另外,也可通过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法等,使硅氧化物沉积而形成终止层49。
其次,如图9所示,利用例如CVD法等使非晶硅沉积,而在存储孔46的内表面上形成硅膜51。硅膜51也埋入至凹部47内。
其次,如图10所示,对硅膜51实施回蚀,使硅膜51中的配置在凹部47内的部分保留,并且去除配置在凹部47外部的部分。由此,硅膜51在Z方向上被每个牺牲膜41分断。
其次,如图11所示,利用例如CVD法等使硅氧化物沉积,并在存储孔46的内表面上形成隧道绝缘膜31。其次,利用CVD法等使非晶硅沉积,而在隧道绝缘膜31上形成覆盖层21b。此时,使覆盖层21b不埋入整个存储孔46。
其次,对覆盖层21b及隧道绝缘膜31实施RIE等各向异性蚀刻。由此,从存储孔46的底面上去除覆盖层21b及隧道绝缘膜31,而露出硅衬底10。另外,此时,隧道绝缘膜31中的配置在存储孔46侧面上的部分受覆盖层21b保护,因此不易因各向异性蚀刻而受到损伤。其次,对整面离子注入砷(As)、磷(P)等杂质。由此,在硅衬底10的存储孔46的底面开口的部分形成杂质扩散层10a。
其次,利用CVD法等使非晶硅沉积,将本体部21a埋入至存储孔46内。本体部21a的下端接触于硅衬底10的杂质扩散层10a。由覆盖层21b及本体部21a形成硅柱21。
其次,如图12所示,实施例如RIE,在积层体42的存储槽46间的部分,形成在Y方向延伸的狭缝53。使狭缝53贯通积层体42。其次,经由狭缝53,对牺牲膜41(参照图11),实施以终止层49为终止点的各向同性蚀刻。例如,实施使用热磷酸作为蚀刻剂的湿式蚀刻。由此,去除牺牲膜41,在狭缝53的侧面形成在Y方向延伸的凹部54。在凹部54的里侧表面,露出终止层49。
其次,如图13所示,经由狭缝53及凹部54,通过实施例如使用DHF(dilutedhydrofluoric acid,稀释氢氟酸)作为蚀刻剂的湿式蚀刻,而从凹部54里侧表面上去除包含硅氧化物的终止层49(参照图12)。由此,在凹部54的里侧表面露出硅膜51。此时,也去除包含硅氧化物的层间绝缘膜35的一部分,扩大凹部54的Z方向长度。
其次,如图14所示,通过经由狭缝53及凹部54使铪硅氧化物(HfSiO)沉积而形成铪硅氧化层32c,通过使硅氧化物(SiO2)沉积而形成硅氧化层32b,通过使铪氧化物(HfO2)沉积而形成铪氧化层32a。由此,在狭缝53及凹部54的内表面上,形成阻断绝缘膜32。此时,使阻断绝缘膜32不埋入整个凹部54内。
其次,经由狭缝53及凹部54,利用例如CVD法使钛氮化物(TiN)沉积。由此,在阻断绝缘膜32的侧面上形成势垒金属层25b。其次,在狭缝53及凹部54内,利用例如CVD法使钨沉积。由此,在势垒金属层25b的侧面上形成主体部25a。主体部25a埋入至整个凹部54内。以这样的方式,在狭缝53内及凹部54内,形成包含势垒金属层25b及主体部25a的字线25。
其次,如图2(a)及图2(b)所示,经由狭缝53回蚀字线25。由此,使字线25的配置在凹部54内的部分保留,并且去除配置在凹部54外部的部分。其次,经由狭缝53回蚀阻断绝缘膜32。由此,使阻断绝缘膜32的配置在凹部54内的部分保留,并且去除配置在凹部54外部的部分。由此,阻断绝缘膜32也被每个凹部54分断。其次,通过使硅氧化物沉积而将绝缘部件36埋入至狭缝53内。
其次,如图1(a)及图1(b)所示,在一部分绝缘部件36内,形成在Y方向延伸并且到达硅衬底10的狭缝。其次,通过对整面离子注入砷或磷等杂质,而在硅衬底10的在狭缝底面露出的部分形成杂质扩散层10b。其次,在该狭缝内埋入例如钨等导电性材料,而形成源极电极26。源极电极26接触于硅衬底10的杂质扩散层10b。
以这样的方式,在硅衬底10上形成积层构造体70。在积层构造体70内,将在Z方向延伸的多根硅柱21沿着X方向及Y方向呈矩阵状排列,在硅柱21间,将在Y方向延伸的多条字线25沿着X方向及Z方向呈矩阵状排列,在硅柱21与字线25之间配置着浮栅电极28。而且,在积层构造体70内,配置沿着YZ平面扩展且下端连接在硅衬底10的源极电极26。在积层构造体70的上表面露出硅柱21的上表面。
其次,在积层构造体70上形成层间绝缘膜71,在层间绝缘膜71形成接触孔72。接触孔72针对每根硅柱21形成,并且整体配置成错位状。即,沿着Y方向排列成一列的多个接触孔72形成在沿着Y方向排列成一列的多根硅柱21的Y方向一端部的正上方区域。而且,从该接触孔72的列观察属于相邻列的接触孔72形成在各硅柱21的Y方向另一端部的正上方区域。其次,例如,在接触孔72的内表面上形成包含钛氮化物的势垒金属层(未图示),并且将钨等金属材料埋入至接触孔72内,由此在接触孔72内形成接触件22。各接触件22的下表面相接于各硅柱21的上表面,而将各接触件22连接在硅柱21。
其次,在层间绝缘膜71及接触件22上,形成在X方向延伸的多条位线23。此时,相邻的两条位线23通过各硅柱21的Y方向两端部的正上方区域。由此,各位线23连接在沿着X方向排列成一列的接触件22。其结果,各位线23经由接触件22连接在沿着X方向每隔1个配置的硅柱21上。以后经过一般步骤来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1。
接下来,就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将Y方向上的硅柱21的排列周期设为位线23的排列周期的两倍。因此,在用以形成硅柱21的纵横比高的加工中,能放宽加工条件。具体来说,在图6所示的步骤中,可将掩模60的线与间隙排列周期设为位线23的排列周期的两倍,因此掩模60的形成以及以掩模60为掩模的各向异性蚀刻变得容易。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使接触件22呈错位状排列,因此与使接触件22沿着X方向及Y方向呈矩阵状排列的情况相比,能延长接触件22间的距离。由此,能容易形成接触件22,并且抑制接触件22彼此短路。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在X方向上相邻的绝缘部件36的间隔长于连接有被这些绝缘部件36所夹着的硅柱21的接触件22的下表面22a的X方向长度。由此,能抑制配置在源极电极26附近的接触件22接触于源极电极26。
进而,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1中,将共用1条字线25的多个存储单元设为1页,并且以页为单位进行数据的写入动作或读取动作。因此,当对连接在所选择的存储单元的位线23施加特定电位时,对其相邻两侧的位线23施加固定电位。由此,可由已施加有固定电位的位线23夹着要施加特定电位的位线23,以进行电磁屏蔽。其结果,能抑制随着所选择的位线23的电位变化而产生噪声,并且能降低外部电场变化对选择的位线23带来的影响。因此,半导体存储器1的动作稳定。
(第2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5(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俯视图,图15(b)是图15(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接触件周边的立体图。
如图15(a)及图15(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2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1(参照图1(a)及图1(b))相比,在由隧道绝缘膜31包围的空间内设置着在Z方向延伸的绝缘部件81。硅柱21的下端部除外的部分由绝缘部件81分割成在X方向隔开的两个部分21d。两个部分21d是下端部彼此连接而连接在硅衬底10,并且上端部连接在同一接触件22。另外,硅柱21的下端部也可被分割成两个部分。但是,在该情况下,也是各部分的上端部连接在同一接触件22。
根据本实施方式,硅柱21针对每条字线25被分割成两个部分21d,因此可将每个形成在部分21d与字线25的最接近部分的存储单元与形成在同一硅柱21的X方向相反侧的存储单元分离。由此,更进一步提高动作的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中除所述以外的构成、制造方法、动作及效果,均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3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7(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俯视图,图17(b)是图17(a)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
如图17(a)及图17(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3中,对沿着X方向排列成一列的硅柱21,设置有在Y方向上取互不相同的3个位置的多个接触件22。而且,以通过沿着X方向排列成一列的硅柱21的正上方区域的方式,设置3条位线23。因此,Y方向上的硅柱21的排列周期及接触件22的排列周期是位线23的排列周期的3倍。以下,将这种接触件22的排列形态称为“三重错位”。
更具体来说,当沿着X方向连续排列3根硅柱21_1~21_3时,在硅柱21_1的Y方向上一端部的正上方区域设置接触件22_1,并以通过其正上方区域的方式,设置在X方向延伸的位线23_1。由此,硅柱21_1经由接触件22_1连接在位线23_1。
而且,在硅柱21_2的Y方向中央部的正上方区域设置接触件22_2,并以通过其正上方区域的方式,设置位线23_2。由此,硅柱21_2经由接触件22_2连接在位线23_2。
进而,在硅柱21_3的Y方向上另一端的正上方区域设置接触件22_3,并以通过其正上方区域的方式,设置位线23_3。由此,硅柱21_3经由接触件22_3连接在位线23_3。并且,沿着X方向及Y方向重复排列这种基本单位构成。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将Y方向上的硅柱21的排列周期设为位线23的排列周期的3倍。由此,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比,能进一步容易地实现用以形成硅柱21的纵横比高的加工。而且,接触件22间的间隔也能进一步扩大。
本实施方式中除所述以外的构成、制造方法、动作及效果,均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4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剖视图。
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4中,在硅衬底10与硅柱21之间,设置着单元源极线15。在单元源极线15中,依次积层例如多晶硅层15a、钨层15b、多晶硅层15c。并且,硅柱21的下端及源极电极26的下端连接在单元源极线15而非硅衬底10。在硅衬底10与单元源极线15之间设置包含例如硅氧化物的绝缘膜11。利用绝缘膜11,将单元源极线15与硅衬底10绝缘。
本实施方式中除所述以外的构成、制造方法、动作及效果,均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第5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第5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剖视图。
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5中,在硅衬底10与硅柱21之间,设置着硅外延层12。而且,在硅外延层12的X方向两侧,未设置浮栅电极28,而仅设置1段字线25a。X方向上的字线25a的宽度为另一段字线25与浮栅电极28的合计宽度。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首先,实施图4~图6所示的步骤。
其次,如图20所示,以硅衬底10为种形成硅外延层12。此时,将硅外延层12上表面的位置设为从下而上为第1段牺牲膜41与第2段牺牲膜41之间的位置。由此,在存储孔46的下部,不会形成最下段的凹部47,也不会形成最下段的浮栅电极28。另一方面,最下段的凹部54到达至硅外延层12。
以后能利用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方法来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存储器5。
本实施方式中除所述以外的构成、制造方法、动作及效果,均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在所述第1~第5实施方式中,表示双重错位与三重错位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可为四重错位以上。当将n设为2以上的整数时,“n重错位”的半导体存储器的构成能如下般表现。
即,在n重错位的半导体存储器中,在沿着X方向排列成一列的n根硅柱21上设置n个接触件22,这些n个接触件22的Y方向上的位置互不相同。而且,在X方向延伸的n条位线23全部通过各硅柱21的正上方区域。并且,各硅柱21经由各接触件22连接在各位线23。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实现制造容易并且可靠性高的半导体存储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均作为例子而提出,並非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以其他各种方式实施,并且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化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并且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等效发明的范围内。而且,所述各实施方式能互相组合而实施。

Claims (16)

1.一种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及第2半导体柱,在第1方向延伸,并且沿着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
第1及第2配线,设置在所述第1半导体柱与所述第2半导体柱之间,并且在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这两者交叉的第3方向延伸;
第1电极,设置在所述第1半导体柱与所述第1配线之间;
第2电极,设置在所述第2半导体柱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
第3及第4配线,在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且分别通过所述第1半导体柱的正上方区域及第2半导体柱的正上方区域这两者;
第1接触件,相接于所述第1半导体柱,并且连接在所述第3配线;以及
第2接触件,相接于所述第2半导体柱,并且连接在所述第4配线;且
在所述第1配线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设置有与所述第1配线及所述第2配线相接的绝缘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方向及所述第3方向上,所述第1接触件的位置与所述第2接触件的位置互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接触件的所述第2方向长度长于所述第3方向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接触件的长度长于所述第2方向上的所述第1半导体柱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3方向上的所述第1接触件的长度短于所述第3方向上的所述第1半导体柱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3半导体柱,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从所述第1半导体柱来看配置在所述第3方向;
第4半导体柱,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从所述第2半导体柱来看配置在所述第3方向;
第3电极,设置在所述第3半导体柱与所述第1配线之间;
第4电极,设置在所述第4半导体柱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
第5及第6配线,在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且分别通过所述第3半导体柱的正上方区域及第4半导体柱的正上方区域这两者;
第3接触件,相接于所述第3半导体柱,并且连接在所述第5配线;以及
第4接触件,相接于所述第4半导体柱,并且连接在所述第6配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半导体柱具有在所述第2方向隔开并且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第1接触件的两个部分;
所述第2半导体柱具有在所述第2方向隔开并且上端部连接在所述第2接触件的两个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3半导体柱,从所述第1及第2半导体柱来看配置在所述第2方向,并且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
第5配线,在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且通过所述第1半导体柱的正上方区域、第2半导体柱的正上方区域及所述第3半导体柱的正上方区域;以及
第3接触件,相接于所述第3半导体柱,并且连接在所述第5配线;且
所述第3及第4配线还通过所述第3半导体柱的正上方区域。
9.一种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n根(n是2以上的整数)半导体柱,在第1方向延伸,并且沿着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排列成一列;
n个接触件,设置在所述n根半导体柱上;
n条第1配线,在所述第2方向延伸,并且以通过全部所述n根半导体柱的正上方区域的方式配置;
多条第2配线,在第3方向延伸,并且在所述半导体柱间沿着所述第1方向排列成两列;
第1电极,设置在各所述半导体柱与各所述第2配线之间;
第1绝缘膜,设置在各所述半导体柱与所述第1电极之间;
第2绝缘膜,设置在所述第1电极与所述第2配线之间;以及
绝缘部件,与所述第1配线及所述第2配线相接;且
所述n个接触件在所述第3方向的位置互不相同,所述第3方向相对于所述第1方向及所述第2方向两者交叉;
各所述半导体柱经由各所述接触件连接在各所述第1配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绝缘膜的介电常数高于所述第1绝缘膜的介电常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半导体衬底,所述半导体衬底的上表面相对于所述第2方向及所述第3方向平行;且
所述n根半导体柱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半导体衬底。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2电极,所述第2电极设置在所述半导体柱间,在所述第3方向延伸,并且连接在所述半导体衬底。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衬底,上表面相对于所述第2方向及所述第3方向平行;以及
第2电极,配置在所述衬底与所述n根半导体柱之间;且
所述n根半导体柱的一端部连接在所述第2电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还具备第3电极,所述第3电极设置在所述半导体柱间,在所述第3方向延伸,并且连接在所述第2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是2。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存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是3。
CN201580077508.4A 2015-03-09 2015-03-09 半导体存储器 Active CN1074310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56843 WO2016143035A1 (ja) 2015-03-09 2015-03-09 半導体記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1074A CN107431074A (zh) 2017-12-01
CN107431074B true CN107431074B (zh) 2020-11-10

Family

ID=56878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7508.4A Active CN107431074B (zh) 2015-03-09 2015-03-09 半导体存储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29924B2 (zh)
CN (1) CN107431074B (zh)
TW (1) TWI617009B (zh)
WO (1) WO20161430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5861B (zh) * 2018-03-28 2022-05-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扫描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07193A1 (en) * 2009-02-16 2010-08-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10291172A1 (en) * 2010-05-25 2011-12-01 Sung-Min Hwa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30003433A1 (en) * 2011-06-28 2013-01-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130221423A1 (en) * 2012-02-29 2013-08-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44046B2 (en) * 2009-02-10 2014-02-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s including vertical NAND channel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the same
JP2011192879A (ja) * 2010-03-16 2011-09-29 Toshiba Corp 不揮発性記憶装置および不揮発性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3004778A (ja) 2011-06-17 2013-01-07 Toshiba Corp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17010951A (ja) 2014-01-10 2017-01-12 株式会社東芝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478556B2 (en) * 2014-09-11 2016-10-25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07193A1 (en) * 2009-02-16 2010-08-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10291172A1 (en) * 2010-05-25 2011-12-01 Sung-Min Hwang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30003433A1 (en) * 2011-06-28 2013-01-03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130221423A1 (en) * 2012-02-29 2013-08-2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617009B (zh) 2018-03-01
TW201633465A (zh) 2016-09-16
CN107431074A (zh) 2017-12-01
US10229924B2 (en) 2019-03-12
US20170352672A1 (en) 2017-12-07
WO2016143035A1 (ja) 2016-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49635B2 (en) Three-dimensional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10147736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7548520B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403636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690703B (zh) 半导体存储装置
US9306040B2 (en)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140264549A1 (en) Vertical memory devices with vertical isolation structures and methods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647792B (zh)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20180269221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0910392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US10475806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including stacked body with conductivity and insulating member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60079069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3023433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8957501B2 (en) Non-volatile semiconductor storage device
US20130234332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21048372A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半導体記憶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7431074B (zh) 半导体存储器
US10026748B2 (en) Stacked type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9111859B2 (en) Non-volatile memor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Kaixi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EMORY Corp.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TOSHIBA MEMORY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Pangea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07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Pangea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MEMORY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