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9853B - 止回阀及阀芯 - Google Patents

止回阀及阀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9853B
CN107429853B CN201680016766.6A CN201680016766A CN107429853B CN 107429853 B CN107429853 B CN 107429853B CN 201680016766 A CN201680016766 A CN 201680016766A CN 107429853 B CN107429853 B CN 107429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frame
thickness direction
valve
frame portion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676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9853A (zh
Inventor
中西俊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cmin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cmin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cmina Corp filed Critical Tacmin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29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9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9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9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14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 F16K15/144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the closure elements being fixed along all or a part of their periphery
    • F16K15/1441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the closure elements being fixed along all or a part of their periphery with biasing means in addition to material resiliency, e.g. sp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15/00Check valves
    • F16K15/14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 F16K15/144Check valves with flexible valve members the closure elements being fixed along all or a part of their peripher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3/00Pumps specially modified to deliver fixed or variable measured quantit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02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3/00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 F04B43/12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eristaltic action
    • F04B43/14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having peristaltic action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5/00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5/04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e.g. diaphrag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45/00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B45/08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peristaltic action
    • F04B45/10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having flexible working members and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peristaltic action having plate-like flexible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0Valves; Arrangement of valves
    • F04B53/102Disc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0Valves; Arrangement of valves
    • F04B53/1072Valves; Arrangement of valves the valve being an elastic body, the length thereof changing in the opening direc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2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of lift valves
    • F16K27/0209Check valves or pivoted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837Direct response valves [i.e., check valve type]
    • Y10T137/7838Plural
    • Y10T137/7843Integral resilient member forms plural valves

Abstract

为了提供一种止回阀,无需高精度的加工就能够可靠地封闭流体所通过的流体流路,在止回阀中,阀芯通过一对部件的夹入面被从其厚度方向两侧夹持,阀芯由弹性体形成,具有:外侧框部、配置在外侧框部的内侧且对形成在一对部件中的一侧的部件上的流体流路进行开闭的密封部、容许流体在厚度方向通过且连结外侧框部及密封部的连结部,与一对部件在接合状态下的夹入面彼此的面间尺寸相比,外侧框部的厚度被设定得较大,在一对部件的接合状态下,外侧框部通过一对部件的夹入面被夹持从而在厚度方向上弹性压缩变形,由此,密封部向其厚度方向一侧位移。

Description

止回阀及阀芯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2015年3月25日提出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5-062540号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被纳入本申请说明书的记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止回阀及阀芯。
背景技术
作为止回阀,例如提案了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的止回阀具有阀芯和承受部件。阀芯在外侧具有环状压紧部,在环状压紧部的内侧的中心部具有凸部,环状压紧部及凸部通过连结部相连结。
在承受部件的中心形成有流体流路(孔)。阀芯的环状压紧部是在承受部件的外周部进行压紧的部分。阀芯的凸部构成为在流体流路的缘部的稜线全周进行线接触。
在专利文献1的止回阀中,使阀芯的凸部构成为,在承受部件上所形成的流体流路的缘部的稜线全周进行线接触,由此,谋求提高流体流路的密闭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1-123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止回阀中,为了使阀芯的凸部在承受部件上所形成的流体流路的缘部的稜线全周进行线接触,需要分别对阀芯及承受部件进行高精度的加工。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高精度的加工、就能够可靠地对流通有流体的流体流路进行封闭的止回阀及阀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止回阀,是通过一对部件分别具有的夹入面对阀芯从其厚度方向两侧进行夹入而成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具有:外侧框部;密封部,配置在该外侧框部的内侧、对形成于所述一对部件中的一侧的部件的流体流路进行开闭;连结部,容许流体向厚度方向通过、且连结所述外侧框部及密封部,所述外侧框部、密封部及连结部由弹性体形成,与所述一对部件的接合状态下夹入面彼此的面间尺寸相比,所述外侧框部的厚度被设定得较大,在所述一对部件的接合状态下,所述外侧框部被一对部件的夹入面夹持从而在厚度方向发生弹性压缩变形,由此,所述密封部向其厚度方向一侧位移。
根据上述结构,阀芯的外侧框部通过两夹入面从厚度方向两侧被推压,由此,外侧框部在厚度方向发生弹性压缩变形,弹性压缩变形传递到连结部,从而密封部向流体流路侧位移与弹性压缩变形相应的量。即,密封部从连结部接受弹性的弹压力,而且,由于密封部为弹性体,因此,无需以特别的高精度成形密封部、流体流路,也能够通过密封部稳定地封闭流体流路。
本发明的止回阀,能够采用以下结构:在所述一对部件中的一侧的部件上具有空间,该空间与所述流体流路连通,并容许密封部因所述外侧框部在厚度方向发生弹性压缩变形而向其厚度方向一侧进行位移,在所述一对部件中的另一侧的部件上具有对密封部向厚度方向另一侧的位移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从厚度方向两侧推压阀芯的外侧框部而产生的弹性压缩变形被传递到连结部,弹性压缩变形介由连结部被传递到密封部,密封部通过限制部而被限制向厚度方向另一侧的位移,并向厚度方向一侧的空间位移,从而流体流路通过密封部被封闭。
本发明的止回阀中,能够采用以下结构:所述连结部的厚度形成得比外侧框部的厚度小。通过该结构,外侧框部的弹性压缩变形容易向连结部传递。连结部的厚度被设定为以下厚度:以比外侧框部的厚度小为条件,外侧框部的弹性压缩变形容易向连结部传递,而且能够可靠地保持密封部封闭流体流路的姿势。
在本发明的止回阀中,能够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密封部的厚度形成得比所述连结部的厚度大。如该结构,若密封部的厚度比连结部的厚度大,则密封部的刚性比连结部的刚性高,能够使密封部的动作稳定。
本发明的阀芯,具有:外侧框部;配置在该外侧框部的内侧并对流体流路进行开闭的密封部;容许流体的通过且连结所述外侧框部及密封部的连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框部、密封部及连结部由弹性体形成,所述外侧框部的厚度被设定为,比对置地配置并安装阀芯的一对部件中的安装位置处的对置面间的尺寸大。
在上述结构的阀芯中,外侧框部的厚度被设定为比安装阀芯的一对部件中的处于安装位置的对置面间的尺寸大,因此,若通过一对部件的对置面夹入外侧框部,则外侧框部在其厚度方向发生弹性压缩变形,弹性压缩变形被传递到连结部,从而密封部向厚度方向一侧位移与弹性压缩变形相应的量。
在本发明的阀芯中,能够采用以下结构:所述连结部形成为使密封部与外侧框部相比位于厚度方向一侧。根据该结构,在使外侧框部向厚度方向弹性压缩变形时,容易通过弹性压缩变形使密封部向厚度方向一侧位移。
在本发明的阀芯中,能够采用以下结构:所述外侧框部形成为圆环形状,所述连结部由多根连结杆构成,这些连结杆以密封部为中心在周向以等间隔配置成放射状。
如上述结构,通过将外侧框部形成为圆环形状,外侧框部向厚度方向的弹性压缩变形的量在周向上均等,通过将连结杆以密封部为中心在周向以等间隔配置成放射状,弹性压缩变形的量在各连结杆上被均等地分配,由此,能够使密封部整体以恒定的姿势向厚度方向一侧位移。
发明的效果
通过本发明的止回阀及阀芯,无需高精度的加工,就能够对流通有流体的流体流路进行可靠地封闭。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分解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通过第一板状部件及第二板状部件夹持阀芯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通过第一板状部件及第二板状部件夹持阀芯并使外侧框部弹性压缩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从阀芯的一侧观察的图(主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以图5为基准的从另一侧观察的图(后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以图5为基准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以图5为基准的右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图6的A-A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安装了阀芯后的状态的从第一板状部件的另一侧观察的图(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从第一板状部件的一侧观察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从第二板状部件的另一侧观察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从第二板状部件的一侧观察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从第三板状部件的另一侧观察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止回阀的泵压头的从第三板状部件的一侧观察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止回阀中,压缩阀芯的外侧框部前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止回阀中,压缩阀芯的外侧框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8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主视图。
图18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后视图。
图19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俯视图。
图19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仰视图。
图20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右视图。
图20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左视图。
图2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图18A的A-A线剖视图。
图21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图18A的B-B线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图18A的C-C线剖视图。
图2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主视图。
图2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后视图。
图24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俯视图。
图24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仰视图。
图25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右视图。
图25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左视图。
图2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图23A的A-A线剖视图。
图26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图23A的B-B线剖视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芯(阀芯组)的主视图。
图28为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芯的右视图。
图29为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芯的流出阀芯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30为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芯的图29的A-A线剖视图。
图31为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芯的流入阀芯部分的放大主视图。
图32为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芯的图31的B-B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止回阀。首先,参照图1至图15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此外,图7为俯视图,仰视图因与俯视图对称而被省略。另外,图8是右视图,左视图因与右视图对称而被省略。如图1及图2所示,止回阀1具有:一对部件2、3;流出侧阀芯4、流入侧阀芯5。一对部件2、3为具有止回阀1的泵中的泵压头6的构成部件,分别形成为矩形的板状。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一对部件2、3分别称作第一板状部件2、第二板状部件3。
这里,对阀芯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中,使用了流出侧阀芯4和流入侧阀芯5,但由于这些阀芯都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将流出侧阀芯4的说明兼用作流入侧阀芯5的说明。
如图5至图9所示,流出侧阀芯4一体地具有:外侧框部41、配置在外侧框部41的内侧的密封部42、连结外侧框部及密封部的连结部43。流出侧阀芯4由例如合成橡胶一体地形成。
外侧框部41形成为圆环形状。如图9所示,外侧框部41的径向剖面形成为矩形。在外侧框部41的外周面41a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44。突起44以90°间隔配置于外周面41a。突起44的厚度t1被设定为比外侧框部41的厚度t2小。突起44被配置成在外周面41a中与外侧框部41的另一侧面41b齐平。或者,突起44还可以位于外侧框部41的厚度方向途中部分。连结各突起44的前端的假想圆的直径被设定得比后述的流出侧环状槽13A的内径稍小。
如后述那样,密封部42对形成于第一板状部件2的流体流路进行封闭。密封部42一体地具有:圆盘状的主体部45、和形成于主体部45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面45a的外周端的抵接部46。抵接部46形成为从一侧面45a突出的环状。抵接部46的前端形成为圆弧面。
密封部42被配置为相对于外侧框部41向其厚度方向一侧错位。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42相对于外侧框部41的位置偏移量被设定为主体部45的厚度方向途中部分与外侧框部41的一侧面41c一致的程度。主体部45的一侧面45a相对于外侧框部41的一侧面41c向一侧错位。此外,外侧框部41的一侧面41c与主体部45的一侧面45a被设定为平行。
连结部43由多根连结杆47构成。这些连结杆47形成为板状,且被配置成以密封部42的主体部45为中心在周向间隔相等的放射状。各连结杆47与外侧框部41及密封部42的主体部45相比形成为薄壁。各连结杆47以向形成于第一板状部件2的流体流路侧倾斜的方式形成。各连结杆47的基端侧位于主体部45的另一侧面45b附近。各连结杆47的前端侧位于外侧框部41的内周面41d的厚度方向途中部分。
密封部42被配置为相对于外侧框部41向其厚度方向一侧错位是由于,各连结杆47以向形成于第一板状部件2的流体流路侧倾斜的方式形成。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板状部件2及第二板状部件3以使其外周侧面齐平的方式使第一对置面2A、第二对置面3A彼此接触并进行组装。如图2及图11所示,在第一板状部件2的厚度方向一侧面2a形成有凹部8(泵室),在该凹部8中安装有隔膜7,通过杆R的驱动,隔膜7向一侧、另一侧进行往复运动。在凹部8的中心连续地形成有比外周部深的流体流通部9。隔膜7的外端部安装在凹部8的外周部。
如图1、图2、及图10所示,在第一板状部件2中,厚度方向另一侧面为与第二板状部件3的第二对置面3A对置的第一对置面2A。在第一对置面2A中,在配置流出侧阀芯4的部位形成有流出侧第一夹入面11,该流出侧第一夹入面11用于在其厚度方向一侧夹入流出侧阀芯4的外侧框部41。在第一对置面2A中,在配置流入侧阀芯5的部位形成有流入侧第一夹入面12,该流入侧第一夹入面12用于在其厚度方向一侧夹入流入侧阀芯5的外侧框部41。流出侧第一夹入面11及流入侧第一夹入面12为第一对置面2A的一部分。
如图2所示,流出侧第一夹入面11为第一对置面2A的凹陷的面,且是流出侧安装槽13的底面的一部分。具体来说,流出侧安装槽13具有大径的流出侧环状槽13A和比流出侧环状槽13A小径的圆盘状的空间即流出侧阀囊13B。流出侧阀囊13B在流出侧环状槽13A的中心部位置连续地形成。流出侧第一夹入面11为流出侧阀囊13B与流出侧环状槽13A的边界的阶梯面。
与对流出侧阀芯4的外侧框部41上所形成的各突起44的前端进行连结的假想圆的直径相比,流出侧环状槽13A的直径被设定得稍大。另外,流出侧第一夹入面11具有对突起44的径向宽度与外侧框部41的径向宽度进行合计后的径向宽度。通过该结构,流出侧第一夹入面11能够载置突起44及外侧框部41(供突起44及外侧框部41抵接)。
流入侧第一夹入面12是形成为直径与流出侧环状槽13A相同的圆盘状的流入侧安装槽15中的底面的外周部区域。流出侧环状槽13A与流入侧安装槽15形成为相同深度d1。此外,在第一板状部件2上形成有连通流出侧阀囊13B与所述凹部8的第一流出路(相当于所述流体流路)16a,还形成有连通流入侧安装槽15与凹部8的第一流入路(相当于所述流体流路)17a。
如图2及图13所示,在第二板状部件3的第二对置面3A上,在配置流出侧阀芯4的部位上配置有流出侧第二夹入面18,该流出侧第二夹入面18在其厚度方向另一侧夹持流出侧阀芯4的外侧框部41。作为流出侧第二夹入面18,使用第二对置面3A的一部分。
在第二板状部件3的第二对置面3A上,在配置有流入侧阀芯5的部位上形成有流入侧阀囊19B。流入侧阀囊19B与流出侧阀囊13B为相同形状,但与流出侧阀囊13B不同,流入侧阀囊19B以从第二对置面3A直接凹陷的方式形成。若将流入侧阀芯5的密封部42插入流入侧阀囊19B,则流入侧阀芯5的突起44及外侧框部41从流入侧阀囊19B向径向外侧溢出。
如图2及图12所示,第二板状部件3的厚度方向另一侧面3B上形成有密封安装凹部22a、22b,在使第三板状部件20抵接于另一侧面3B并进行组装时,该密封安装凹部22a、22b用于安装密封部件21。在第二板状部件3上形成有连通流出侧安装槽13与密封安装凹部22a的第二流出路16b,并形成有连通流入侧阀囊19B与密封安装凹部22b的第二流入路17b。
在使第一板状部件2及第二板状部件3的外侧面齐平,并以使第一对置面2A、第二对置面3A彼此接触的方式进行组装时,将未图示的翼形螺钉等组装机构插穿于形成在第一板状部件2及第二板状部件3的板面上的组装孔23中,并由此对两部件进行固定。而且,还一并组装后述的第三板状部件20。
在使第一板状部件2及第二板状部件3的外侧面齐平,并使第一对置面2A、第二对置面3A彼此接触进行组装的状态下,流出侧第一夹入面11及第二对置面3A间的面间距离与流入侧第一夹入面12及第二对置面3A间的面间距离被设定为相等。在这些面间距离与流出侧阀芯4(流入侧阀芯5)的外侧框部41的厚度t2中,外侧框部41的厚度t2被设定得较大。
即,对于流出侧阀芯4,若将外侧框部41安装于流出侧第一夹入面11,则(即使没被流出侧第二夹入面18推压)密封部42的抵接部46的前端圆弧面也以包围第一流出路16a的开口部的方式与流出侧阀囊13B的底面接触。对于流入侧阀芯5,若将外侧框部41安装于流入侧第一夹入面12,则成为密封部42及连结杆47能够被插入流入侧阀囊19B的状态,在使第二板状部件3的第二对置面3A抵接于第一板状部件2的第一对置面2A前,密封部42的抵接部46的前端圆弧面以包围第二流入路17b的开口部的方式与流入侧阀囊19B的底面接触。
换言之,外侧框部41通过两夹入面11、18;12、18从厚度方向两侧被推压,由此,外侧框部41在厚度方向发生弹性压缩变形,该弹性压缩变形传递到连结部43,由此,密封部42会受到对应于弹性压缩变形的量的、向其厚度方向即第一流出路16a侧或第二流入路17b侧位移的方向的力。因在流出侧阀芯4(流入侧阀芯5)中各连结杆47预先以向流体流路侧倾斜的方式形成,因而,密封部42的位移得到引导。
如前所述,流出侧阀芯4及流入侧阀芯5为相同的结构,流出侧的使用方法和流入侧的使用方法,在厚度方向上的配置方式颠倒。具体来说,在流出侧阀芯4中,密封部42被配置成位于一侧,在流入侧阀芯5中,密封部42被配置成位于另一侧。
如前所述,在第二板状部件3的另一侧面组装有图2、图14及图15所示的第三板状部件20,在止回阀1(第二板状部件3)组装有第三板状部件20,从而成为泵压头6。第三板状部件20形成有与各密封安装凹部22a、22b连通的第三流出路24及第三流入路25。
在上述结构的止回阀1中,流出侧阀芯4及流入侧阀芯5的外侧框部41被两夹入面11、18;12、18从厚度方向两侧推压,由此,外侧框部41在厚度方向弹性压缩变形,该弹性压缩变形传递到连结部43,由此,密封部42向其厚度方向即第一流出路16a侧或第二流入路17b侧位移与弹性压缩变形相应的量。而且,流出侧阀芯4及流入侧阀芯5由弹性体形成。因此,虽然没有以特別高的精度成形密封部42、第一流出路16a侧或第二流入路17b的开口外周部,但能够通过密封部42(抵接部46)稳定地对第一流出路16a侧或第二流入路17b进行封闭。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例如流入侧阀芯5中,由于各连结杆47预先形成为朝向流体流路侧倾斜,因此,流入侧阀芯5的外侧框部41通过两夹入面11、18;12、18从厚度方向两侧被推压所产生的弹性压缩变形不会作为使流入侧阀芯5的密封部42向流入侧安装槽15侧移动的力发挥作用。而且,在第一板状部件2及第二板状部件3中,与流入侧安装槽15相比,流入侧阀囊19B形成得较小,由此,弹性压缩变形更容易向密封部42传递,能够可靠地将密封部42向第二流入路17b侧推压。
阀芯4、5的外侧框部41形成为圆环形状,连结部43由多根连结杆47构成,这些连结杆47以密封部42为中心在周向以等间隔被配置成放射状。因此,向厚度方向的弹性压缩变形的量在周向上均等,弹性压缩变形的量被向各连结杆47均匀地分配,因此,能够使密封部42整体以恒定的姿势向厚度方向一侧位移。
而且,连结部43(连结杆47)的厚度与外侧框部41的厚度相比形成得较小,由此,外侧框部41的弹性压缩变形容易向连结部43传递。另外,密封部42的厚度形成得比连结部43的厚度大,因此,与连结部43的刚性相比,密封部42的刚性较高,能够使密封部42的动作稳定。此外,以连结部43的厚度被设定为比外侧框部41的厚度小为条件,外侧框部41的弹性压缩变形容易向连结部43传递,而且,能够可靠地保持封闭流体流路的密封部42的姿势。
因此,在使用隔膜7的定量泵中,会发生被称作超越进给的现象:即使泵的驱动停止,流体也会因流体流出的势头(流体喷出的惯性)而持续流出,若这样,会流出比规定量多的流体。因此,除了止回阀所使用的阀芯,通常会另外设置背压阀或防虹吸阀等。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止回阀1的流出侧阀芯4中,外侧框部41在厚度方向弹性压缩变形,该弹性压缩变形传递到连结部43,由此,密封部42被向其厚度方向即第一流出路16a弹压。因此,与泵的驱动停止同时地,密封部42以由所述弹性压缩变形所产生的弹压力可靠地抵接于第一流出路16a的开口外周部。这样,由于密封部42以由弹性压缩变形所产生的弹压力抵接于第一流出路16a的开口外周部,因此,能够防止超越进给。因此,能够省略背压阀或防虹吸阀等。
此外,隔膜7通过杆R的驱动向一侧、另一侧进行往复运动,与之相伴地,若流体从凹部8向第一流出路16a、流出侧阀囊13B被供给,则通过流体的供给压力,流出侧阀芯4的密封部42(抵接部46)从第一流出路16a的开口外周部分离,流体通过各连结杆47之间,并向第二流出路16b侧移动从而从第三流出路24流出(被喷出)。另外,通过杆R的驱动,隔膜7向一侧、另一侧进行往复运动,与之相伴地,若流体从第三流入路25向第二流入路17b流入,则通过流体的供给压力,流入侧阀芯5的密封部42(抵接部46)从第二流入路17b的开口外周部分离,流体通过各连结杆47之间,并从第一流入路17a向凹部8流入。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环状的外侧框41、一个连结杆47、圆盘状的密封部42为本发明的阀芯4、5的一部分的形态。
本发明的止回阀1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阀芯4、5中,通过使连结部43形成为朝向流体流路侧倾斜,而使密封部42配置成相对于外侧框部41预先向其厚度方向一侧错位。
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在阀芯4、5中,还能够形成为不使连结部43倾斜,而使外侧框部41、密封部42及连结部43形成为同一平面。该情况下,抵接部46能够形成在主体部45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的面的外周端。若将抵接部46形成在主体部45的厚度方向的两侧的面的外周端,则不需要花费劳力和时间来选择流出侧阀芯4、流入侧阀芯5的方向性。
而且,在该情况下,为了通过两夹入面11、18;12、18(图中仅表示了夹入面11、18)从厚度方向两侧推压外侧框部41,由此使密封部42向其厚度方向可靠地位移与弹性压缩变形相应的量,在第一板状部件2及第二板状部件3上相当于夹入面11、18的内侧的区域中,例如在第一板状部件2侧形成容许密封部42及连结部43向一侧的流体流路侧位移的容许凹部30(相当于连通于第一流出路16a的空间)。另外,在第二板状部件3侧设置对密封部42及连结部43向另一侧的流体流路侧的位移进行限制的限制部31。在图中,该限制部31使用位于凹部32(与第二流出路16b连通)的外侧的第二对置面3A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凹部32以与容许凹部30对置的方式形成在第二对置面3A的一部分上。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外侧框部41、密封部42及连结部43以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如图17所示,阀芯4、5的外侧框部41通过两夹入面11、18;12、18从厚度方向两侧被推压,由此,外侧框部41在厚度方向弹性压缩变形,弹性压缩变形被传递到连结部43,从而密封部42向流体流路侧位移与弹性压缩变形相应的量,流体流路通过密封部42被稳定地封闭。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阀芯4、5的外侧框部41形成为圆环形状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还能够形成为矩形框状、椭圆框状等。阀芯4、5的外侧框部41的剖面形状不限于矩形,还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连结杆47形成为板状的情况,但连结杆47的剖面还可以为圆形。另外,为了使密封部42更容易向厚度方向一侧位移,还考虑使剖面成为梯形或三角形。
图18至图22表示第三实施方式。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分别单独处理流出侧阀芯4、流入侧阀芯5的情况。但是,如图18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中,构成为两个流出侧阀芯4及两个流入侧阀芯5作为阀芯组60被一体地处理。流出侧阀芯4、流入侧阀芯5的结构及用法,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不重复说明,对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此外,图18中通过假想线记载了后述的定位槽67、流出侧安装槽13及流入侧安装槽15。
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组60具有两个流出侧阀芯4、两个流入侧阀芯5及连接体61。流出侧阀芯4及流入侧阀芯5使突起44的方向一致。连接体61具有:第一连接部62,对在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置的一对流出侧阀芯4的外侧框部41彼此进行连接;第二连接部63,对在宽度方向上分离地配置的一对流入侧阀芯5的外侧框部41彼此进行连接;第三连接部64,对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地配置的宽度方向一侧的流出侧阀芯4的外侧框部41及流入侧阀芯5的外侧框部41彼此进行连接;第四连接部65,对在上下方向上分离地配置的宽度方向另一侧的流出侧阀芯4的外侧框部41及流入侧阀芯5的外侧框部41彼此进行连接。
换言之,在一个流出侧阀芯4上连接有第一连接部62、第三连接部64或第四连接部65。或者,在一个流入侧阀芯5上连接有第二连接部63、第三连接部64或第四连接部65。
这些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3、第三连接部64及第四连接部65分别形成为杆状,长边方向上的途中部的剖面形状形成为相同的形状。即,如图21所示,该剖面形状形成为扁平的矩形。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3、第三连接部64及第四连接部65的厚度相同,被设定为与突起44的厚度t1相同。此外,在流出侧阀芯4中,突起44被配置成在外侧框部41中与密封部42侧的端面齐平,在流入侧阀芯5中,突起被配置成在外侧框部41中与密封部42相反侧的端面齐平。
第一连接部62上一体地形成有握持片66,该握持片66用于在将阀芯组60作为整体处理时进行握持。握持片66配置在第一连接部62的长边方向中央部。握持片66是为了容易地将阀芯组60作为整体进行处理的结构,能够省略。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板状部件2的第一对置面2A形成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流出侧安装槽13、流入侧安装槽15,且形成有供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3、第三连接部64、第四连接部65安装的定位槽67。
定位槽67具有:供第一连接部62安装的第一槽部70、供第二连接部63安装的第二槽部71;供第三连接部64安装的第三槽部72及供第四连接部65安装的第四槽部73。第一槽部70形成为对流出侧安装槽13彼此进行连通。第二槽部71形成为对流入侧安装槽15彼此进行连通。第三槽部72及第四槽部73分别形成为对流出侧安装槽13及流入侧安装槽15彼此进行连通。第一槽部70、第二槽部71、第三槽部72及第四槽部73的各自的底面与流出侧第一夹入面11(流入侧第一夹入面12)齐平。
第一连接部62配置在流出侧阀芯4的外侧框部41中相对于径向中心偏向一侧(该情况下为上方侧)的位置上。第二连接部63配置在流入侧阀芯5的外侧框部41中相对于径向中心偏向一侧(该情况下为上方侧)的位置上。第三连接部64及第四连接部65分别配置在流出侧阀芯4及流入侧阀芯5中相对于径向中心偏向一侧(该情况下为侧方)的位置上。第一连接部62及第二连接部63相互平行地形成。第三连接部64及第四连接部65相互平行地形成。
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组60,分别将第一连接部62安装于第一槽部70,将第二连接部63安装于第二槽部71,将第三连接部64安装于第三槽部72,将第四连接部65安装于第四槽部73,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将流出侧阀芯4安装于流出侧安装槽13,将流入侧阀芯5安装于流入侧安装槽15。然后,使第二板状部件3的第二对置面3A与第一板状部件2的第一对置面2A抵接,从而使各流出侧阀芯4、流入侧阀芯5的外侧框部41弹性压缩。各流出侧阀芯4、流入侧阀芯5的作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组60,四个阀芯4、5介由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3、第三连接部64、第四连接部65一体地构成,因此,无需一个个地处理阀芯4、5,因此,产品管理轻松,能够进行安装而不会在流出侧阀芯4、流入侧阀芯5的上下关系以及厚度方向上的表里位置(安装方向)方面出错。此外,连接部62、63、64、65是用于对四个阀芯4、5进行一体地处理的结构,具有阀功能的部分为阀芯4、5。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组60中,流出侧阀芯4或流入侧阀芯5为本发明的阀芯组60的一部分的形态。
图23至图26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芯组75具有:一个流出侧阀芯4;一个流入侧阀芯5;对这些阀芯4、5彼此进行连接的一个连接部76。换言之,一个流出侧阀芯4和一个流入侧阀芯5共用一个连接部76且在上下配置。各阀芯4、5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结构相同,因此,标注相同标记并不重复说明。连接部76与第三连接部64的结构相同。
通过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芯组75,两个阀芯4、5经由连接部76一体地构成,因此,无需一个个地处理阀芯4、5,产品管理轻松,能够进行安装而不会在流出侧阀芯4、流入侧阀芯5的上下关系以及厚度方向上的表里位置(安装方向)方面出错。此外,连接部76是用于对两个阀芯4、5进行一体地处理的结构,具有阀功能的部分为阀芯4、5。
此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阀芯组75中,流出侧阀芯4或流入侧阀芯5为本发明的阀芯组75的一部分的形态。
上述实施方式中,流出侧阀芯4一体地具有:外侧框部41;配置在外侧框部41的内侧的密封部42;连结外侧框部及密封部的连结部43。连结部43例示了将一个独立的连结杆47以密封部42的主体部45为中心在周向配置成等间隔的放射状的情况。即,外侧框部41与密封部42即使通过一个连结杆47也能够成为一体。
而且,连结部43不仅可以由杆状的部件构成,还能够变更为例如使宽度比连结杆47宽的连结板(主视呈扇状)在周向以等间隔配置多个。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外侧框部41的外周面41a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起44的情况。但是,突起44不是必须设置的部分。
图27至图32表示第五实施方式。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芯组80所具有的结构中,与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组60不同的结构为,流出阀芯4及流入阀芯5代替突起44而具有突起框81,以及流出阀芯4及流入阀芯5的外侧框部82的剖面形状。这些不同的结构以外的结构及其形状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不过,握持片66被配置在相对于第一连接部62的长边方向中心位置偏向一侧的流出阀芯4侧的位置上。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流出阀芯4及流入阀芯5中,分别作为各突起44的替代,在外侧框部41的外周面,环状的突起框81一体地形成在外侧框部82上。在流出阀芯4中,突起框81以越趋向径向外方部侧越位于厚度方向一侧的方式倾斜(参照图30)。流入阀芯5中,突起框81以越趋向径向外方侧部侧越位于密封部42相对于外侧框部82错位的厚度方向相反侧的方式倾斜(参照图32)。
突起框81形成为板状,其厚度形成得比连结杆47的厚度大。从阀芯4、5的径向中心到突起框81的径向外侧端的距离,即阀芯4、5的半径被设定为与第三实施方式中从阀芯4、5的径向中心到突起44的径向外端的距离相等。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4、5中,外侧框部41的径向剖面形成为矩形,而第五实施方式的外侧框部82的径向剖面形成为大致圆形。外侧框部82的直径形成得比突起框81的厚度大。突起框81从外侧框部82的外周面的径向中心倾斜地形成。
当在阀芯4、5上没有作用外力的状态下,突起框81中的厚度方向一侧角端与外侧框部82的外周面中的厚度方向一侧端被设定为在阀芯4、5的厚度方向上处于相同位置(位于同一平面上)。
对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4、5的结构与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芯4、5进行比较,不同的结构如以上的说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阀芯4、5的其他的部分的结构及形状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阀芯4、5相同,因此,标注相同的标记,不重复说明。
此外,第三实施方式的阀芯4、5作为构成阀芯组80的一部分的要素被纳入。但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阀芯4、5还可以不通过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第一连接部62、第二连接部63、第三连接部64及第四连接部65来对阀芯4、5彼此进行连结,而是单独进行使用。
而且,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芯4、5还能够与图23至图26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相同,作为具有一个流出侧阀芯4、一个流入侧阀芯5、和对这些阀芯4、5彼此进行连接的一个连接部76的阀芯组进行使用。即使在该情况下,与第四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也仅为突起框81及外侧框部82的结构及形状,其他部分的结构及形状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7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芯4、5在厚度方向上被压缩使用。该情况下,剖面大致圆形的外侧框部82被流出侧第一夹入面11与流出侧第二夹入面18夹持,并在厚度方向上发生弹性压缩变形,由此,密封部42向阀芯4、5的厚度方向位移。通过这样的弹性压缩变形,第五实施方式的阀芯4、5能够发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止回阀,2…第一板状部件,2A…第一对置面,2a…厚度方向一侧面,3…第二板状部件,3A…第二对置面,3B…厚度方向另一侧面,4…流出侧阀芯,5…流入侧阀芯,6…泵压头,7…隔膜,8…凹部,11…流出侧第一夹入面,12…流入侧第一夹入面,13…流出侧安装槽,13A…流出侧环状槽,13B…流出侧阀囊,15…流入侧安装槽,18…流出侧第二夹入面,19B…流入侧阀囊,21…密封部件,22…密封安装凹部,30…容许凹部,31…限制部,32…凹部,41…外侧框部,41a…外周面,41b…另一侧面,41c…一侧面,41d…内周面,42…密封部,43…连结部,44…突起,4、5…主体部,46…抵接部,47…连结杆。

Claims (7)

1.一种止回阀,是通过一对部件分别具有的夹入面对具有两个阀芯的阀芯组从其厚度方向两侧进行夹入而成的止回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阀芯中的每一个阀芯均具有:外侧框部;密封部,配置在该外侧框部的内侧、对形成于所述一对部件中的一侧的部件的流体流路进行开闭;连结部,容许流体向厚度方向通过、且连结所述外侧框部及密封部,所述外侧框部、密封部及连结部由弹性体形成,
与所述一对部件的接合状态下夹入面彼此的面间尺寸相比,所述外侧框部的厚度被设定得较大,
在所述一对部件的接合状态下,所述外侧框部被一对部件的夹入面夹持从而在厚度方向发生弹性压缩变形,该弹性压缩变形传递到所述连结部,由此,所述密封部向其厚度方向一侧位移与该弹性压缩变形相应的量,
所述阀芯组具有流出侧阀芯和流入侧阀芯,所述流出侧阀芯允许流体向厚度方向一侧通过,所述流入侧阀芯允许流体向厚度方向另一侧通过,
所述流出侧阀芯和所述流入侧阀芯由杆状的连接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在所述一对部件中的一侧的部件上具有空间,该空间与所述流体流路连通,并容许密封部因所述外侧框部在厚度方向发生弹性压缩变形而向其厚度方向一侧进行位移,在所述一对部件中的另一侧的部件上具有对密封部向厚度方向另一侧的位移进行限制的限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连结部的厚度形成得比外侧框部的厚度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回阀,其中,
所述密封部的厚度形成得比所述连结部的厚度大。
5.一种阀芯组,具有两个阀芯,每一个所述阀芯均具有:外侧框部;配置在该外侧框部的内侧并对流体流路进行开闭的密封部;容许流体的通过且连结所述外侧框部及密封部的连结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阀芯中的每一个阀芯的所述外侧框部、密封部及连结部均由弹性体形成,
所述外侧框部的厚度被设定为,比对置地配置并安装阀芯的一对部件中的安装位置处的对置面间的尺寸大,
在所述一对部件的接合状态下,安装在所述安装位置的所述两个阀芯中的每一个阀芯的所述外侧框部均被一对部件的夹入面夹持从而在厚度方向发生弹性压缩变形,该弹性压缩变形传递到所述连结部,由此,所述密封部向其厚度方向一侧位移与该弹性压缩变形相应的量,
所述阀芯组具有流出侧阀芯和流入侧阀芯,所述流出侧阀芯允许流体向厚度方向一侧通过,所述流入侧阀芯允许流体向厚度方向另一侧通过,
所述流出侧阀芯和所述流入侧阀芯由杆状的连接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芯组,其中,
在所述两个阀芯中的每一个阀芯中,所述连结部均形成为使密封部与外侧框部相比位于厚度方向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阀芯组,其中,
在所述两个阀芯中的每一个阀芯中,所述外侧框部均形成为圆环形状,所述连结部均由多根连结杆构成,这些连结杆以密封部为中心在周向以等间隔配置成放射状。
CN201680016766.6A 2015-03-25 2016-03-24 止回阀及阀芯 Active CN1074298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2540 2015-03-25
JP2015-062540 2015-03-25
PCT/JP2016/059471 WO2016153004A1 (ja) 2015-03-25 2016-03-24 逆止弁および弁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9853A CN107429853A (zh) 2017-12-01
CN107429853B true CN107429853B (zh) 2019-12-10

Family

ID=56979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6766.6A Active CN107429853B (zh) 2015-03-25 2016-03-24 止回阀及阀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3224B2 (zh)
JP (1) JP6446536B2 (zh)
KR (1) KR102367255B1 (zh)
CN (1) CN107429853B (zh)
WO (1) WO20161530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823153T3 (es) * 2016-12-27 2021-05-06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ispositivo para hacer una bebida
CN108591449A (zh) * 2018-06-13 2018-09-28 卢欣渝 一种皮碗及装有该皮碗的单向阀
JP7216367B2 (ja) * 2018-11-30 2023-02-01 応研精工株式会社 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
JP7248490B2 (ja) * 2019-04-24 2023-03-29 株式会社ソニー・インタラクティブ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情報処理装置、デバイスの位置および姿勢の推定方法
JP7403123B2 (ja) * 2019-07-01 2023-12-22 キッコーマン株式会社 キャップ
DE102020204436A1 (de) 2020-04-06 2021-10-07 Elringklinger Ag Ventilvorrichtung und elektrochemisches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0133U (zh) * 1977-11-18 1979-06-07
US4712583A (en) * 1986-05-27 1987-12-15 Pacesetter Infusion, Ltd. Precision passive flat-top valve for medication infusion system
JP2001012356A (ja) * 1999-06-23 2001-01-16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逆止弁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イクロポンプ
CN1826465A (zh) * 2003-07-23 2006-08-30 哈格雷夫斯技术公司 具有可控制行程的泵阀
JP2012112419A (ja) * 2010-11-24 2012-06-14 Asti Corp 逆止弁及び逆止弁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10052A (en) * 1937-08-03 1939-07-26 William Charles Groeniger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non-return valve devices
DE1181015B (de) * 1959-05-05 1964-11-05 Perrot Regnerbau G M B H Entwaesserungsventil fuer Regnerleitung
US3077205A (en) * 1961-02-13 1963-02-12 Frankenstein & Sons Manchester Non-return valves
DE1550614A1 (de) * 1966-12-15 1969-11-06 Westinghouse Bremsen Und Appba Schliessorgan fuer pneumatische Rueckschlagventile
US4493339A (en) * 1982-05-05 1985-01-15 Porter Instrument Company, Inc. Air valve for a breathing system
DE4446170A1 (de) * 1994-12-23 1996-06-27 Bosch Gmbh Robert Sperrventilanordnung für eine Pumpvorrichtung
JP2004298778A (ja) * 2003-03-31 2004-10-28 Asmo Co Ltd ウォッシャノズル及びホースジョイント
DE502008001161D1 (de) * 2007-03-02 2010-09-30 Elringklinger Ag Abgas-rückschlagventil
US7721763B2 (en) * 2008-01-08 2010-05-25 Pradip Choksi Adjustable pressure relief valve
US8627852B2 (en) * 2009-01-22 2014-01-14 Aptargroup, Inc. Apertured flow control element and housing structure therefor
CN103443516B (zh) 2011-04-12 2015-06-10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止进阀、燃料电池系统
FR2974226A1 (fr) 2011-04-12 2012-10-19 Mxp4 Procede de generation d'effet sonore dans un logiciel de jeu, programme d'ordinateur associe et systeme informatique pour executer des instructions du programme d'ordinateur.
GB2492955A (en) * 2011-07-13 2013-01-23 Oxford Nanopore Tech Ltd One way valve
JP5561492B2 (ja) * 2011-11-04 2014-07-30 Smc株式会社 チェック弁
CN104797280B (zh) * 2013-01-02 2017-11-17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带有一体的过滤器的止回阀
DE102014210231A1 (de) * 2014-05-28 2015-12-03 Robert Bosch Gmbh Druckausgleichselement mit einer Membran, Gehäuse, Batteriezellenmodul sowie Kraft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80133U (zh) * 1977-11-18 1979-06-07
US4712583A (en) * 1986-05-27 1987-12-15 Pacesetter Infusion, Ltd. Precision passive flat-top valve for medication infusion system
JP2001012356A (ja) * 1999-06-23 2001-01-16 Namiki Precision Jewel Co Ltd 逆止弁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イクロポンプ
CN1826465A (zh) * 2003-07-23 2006-08-30 哈格雷夫斯技术公司 具有可控制行程的泵阀
JP2012112419A (ja) * 2010-11-24 2012-06-14 Asti Corp 逆止弁及び逆止弁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9853A (zh) 2017-12-01
US10473224B2 (en) 2019-11-12
KR20170131417A (ko) 2017-11-29
JP6446536B2 (ja) 2018-12-26
JPWO2016153004A1 (ja) 2017-12-07
WO2016153004A1 (ja) 2016-09-29
US20180119833A1 (en) 2018-05-03
KR102367255B1 (ko) 2022-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9853B (zh) 止回阀及阀芯
JP6557729B2 (ja) 燃焼機関のための燃料噴射バルブ
US8141585B2 (en) Rocker type diaphragm valve
JPH11280967A (ja) 流体継手
JP6212463B2 (ja) 小型電磁弁
EP2770396B1 (en) Flow regulating device
MX2008011599A (es) Valvula de diafragma de una pieza de membrana doble.
KR101147049B1 (ko) 로우 슬라이딩 패킹을 구비한 유체압 기기
EP3098492A1 (en) Pilot-operated solenoid valve
CN109323012B (zh) 滑片式三通电磁阀
CN107314135B (zh) 一种单向阀
CN215765887U (zh) 一种集成组件
US9435445B2 (en) Normally closed three-port valve
JP6157237B2 (ja) パイロット式開閉弁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逆流防止装置
KR20170108952A (ko) 유체압 완충기
CN211344102U (zh) 密封膜片及相应的三通阀
CN216306822U (zh) 一种阀芯组件和单向阀组件
CN111457148B (zh) 先导式电磁阀
US20200063877A1 (en) Cross-flow dual valv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ousing of the cross-flow dual valve
KR102024449B1 (ko) 유체 제어 장치에 있어서의 시일 부재의 고정 구조, 커넥터 및 유체 제어 장치
US20190301620A1 (en) Control valve device
KR101942903B1 (ko) 제어 밸브
CN112413173A (zh) 流路切换阀
CN113623422A (zh) 三通阀及其阀体部件
CN112413172A (zh) 流路切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