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8490B - 卷绕锭子 - Google Patents

卷绕锭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8490B
CN107428490B CN201680016332.6A CN201680016332A CN107428490B CN 107428490 B CN107428490 B CN 107428490B CN 201680016332 A CN201680016332 A CN 201680016332A CN 107428490 B CN107428490 B CN 1074284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chuck
winding
shaft
roller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633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8490A (zh
Inventor
H·瓦尔特曼
K·谢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Oerlikon Textile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7428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8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4/00Winding, coiling, or depositing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54/02Winding and traversing material on to reels, bobbins, tubes, or like package cores or formers
    • B65H54/40Arrangements for rotating packages
    • B65H54/54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cores or formers at winding stations; Securing cores or formers to driving members
    • B65H54/547Cantilever suppor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Winding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Support Of The Bea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卷绕机中卷绕丝线的卷绕锭子。为此,该卷绕锭子具有用于容纳多个卷绕管的纵向突出的卡盘(3),其中所述卡盘可以由支撑在中空支撑件(11)中的多件式驱动轴(7)驱动,并且其中后轴承轴(7.2)联接至驱动器。连接至所述后支撑轴(7.2)的前轴承轴(7.1)联接至所述卡盘(3),并且通过轴承单元支撑在所述中空圆柱形中空支撑件(11)中。该轴承单元包括前滚动元件轴承(14.1)和后滚动元件轴承(14.2)。根据本发明,为了使旋转弯矩在轴承轴上引起的载荷最小,所述前滚动元件轴承(14.1)布置在卡盘(3)的重心(19.1)附近,并且作为支撑轴承承受所述卡盘的几乎全部重量。

Description

卷绕锭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卷绕机中将丝线卷绕成多个筒子的卷绕锭子。
背景技术
在熔融纺丝过程中的合成丝线的生产中,一个纺丝工位的丝线被共同地平行卷绕以形成筒子。为此,使用卷绕机,这些卷绕机各自都是每根丝线具有一个卷绕工位,并且具有与卷绕工位平行的单侧地安装的卷绕锭子。这种类型的卷绕锭子被布置成在锭子支撑件上突出,从而可从卷绕锭子的自由端移除在完成时卷绕在卷绕锭子的圆周上的筒子。例如,从DE 195 48 142A1已知这种类型的卷绕锭子。
已知的卷绕锭子具有卡盘,具有用于接收和固定卷绕管的夹紧设备的卡紧套筒布置在所述卡盘的圆周上。该卡盘被实施为中空圆筒状,并且在纵向部分中具有连接至驱动轴的毂。该驱动轴以多部件形式实施,并且通过后轴承轴和前轴承轴实施,其中后轴承轴可联接至驱动器,并且其中前轴承轴连接至卡盘的毂。卡盘的重量并且特别是卷绕筒子的重量由前轴承轴的支座承受,所述支座被构造在中空支撑件内。该支座由前辊子轴承和后辊子轴承构成,二者均被布置成在前轴承轴的圆周上相互间隔开。
一方面,为了承受静态载荷,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引导驱动轴,前辊子轴承和后辊子轴承相对于彼此被张紧。两个辊子轴承相互作用,确保卡盘的静态载荷和驱动轴的引导。由于这种类型的卷绕锭子的卡盘在外径方面受限从而接收商业上可获得的卷绕管,安装空间并因此支座的轴承的大小同样受到限制。辊子轴承的载荷能力和驱动轴的强度因而受限。
原则上已知在这里尽可能使用这种辊子轴承,这种辊子轴承由于其特性而实现相比较高的载荷能力。因而,例如从DE 10 2009 021 647A1已知一种卷绕锭子,其中轴承轴通过两个球形辊子轴承安装,这两个球形辊子轴承被保持成相对于彼此张紧。通过辊子轴承确实能够获得更高的载荷能力,但是驱动轴的强度不能因此而增加。而且,对布置在不同位置的两个辊子轴承进行轴向预张紧在生产中需要非常高的精度以及极其准确的相互配合。
发明内容
现在,本发明的目的是详细说明一种通用类型的具有支座的卷绕锭子,该支座特别地导致轴的强度增加并因此导致载荷能力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的实现在于,前辊子轴承接近卡盘的重心布置,并且作为支撑轴承承受所述卡盘的几乎全部重量。
本发明所基于的构思是,必须通过卡盘和前轴承轴之间的连接点将筒子作用在卡盘上的重量引入到支座中。这样,重量的横向位移不可避免地导致作为力乘以位移路径的乘积的弯矩。由于重量以空间固定方式作用并且轴承轴旋转,产生了与旋转相关的弯矩,该弯矩以旋转相关的频率给轴承轴施加应力。因此,重量越大(例如,由于大量较粗的筒子)以及由制作与卡盘和轴承轴之间的轴毂连接之间的间隔确定的位移路径越大,由于旋转相关的弯矩而作用在轴承轴上的应力就变得越高。为了使该应力最小,根据本发明,所述前辊子轴承接近卡盘的重心布置,以便使所述前辊子轴承作为支撑轴承承受卡盘的几乎全部重量。
支撑轴承定位的情况下,必须考虑卡盘上卷绕的筒子具有筒子重心,该筒子重心未必必然与空卡盘的重心一致。因此,由于卡盘重心与筒子重心的叠加而产生了总体重心。在筒子的卷绕过程中,总体重心从卡盘的重心朝向筒子重心移动。因此,支撑轴承接近卡盘的重心布置,从而能够尽可能地承受全部载荷。支撑轴承的位置通常布置在卡盘的重心和筒子重心之间的区域中。根据卡盘的长度和卷绕的筒子的数量,支撑轴承的位置还可以布置在卡盘的重心和筒子重心之间的区域的略微外侧。由于支撑轴承的位置接近卡盘的重心,由于旋转相关的弯矩而在驱动轴上产生的应力被限制于前轴承轴的前轴部分。因而增加了驱动轴的总体强度。
将前辊子轴承构造为支撑轴承能够给卡盘提供全新的支承构思。因而,本发明的改进是特别有利的,其中所述后辊子轴承被构造成引导轴承,其中所述引导轴承相对于所述支撑轴承没有轴向张紧。所述支撑轴承因而保持没有轴向应力。承受载荷的功能和引导所述前轴承轴的功能因而被分开。引导轴承尽可能保持没有任何载荷并引导所述前轴承轴。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改进的支撑轴承优选被构造成圆柱辊子轴承,从而能够较高程度地承受载荷。
由于总体重心的位置在操作中改变,因此在支撑轴承的位置处不能完全消除与旋转相关的弯矩。因此,本发明的改进是特别有利的,其中所述圆柱辊子轴承的内环保持在所述前轴承轴上的升起轴肩的圆周上。由于所述前轴承轴上的升起轴肩,能够明显且有利地增加所述前轴承轴的设计强度。由此,还能够特别显著地将任何所谓的摩擦腐蚀的危险最小化。通过针对外径和过渡半径对轴肩进行相应布局,能够避免高切口应力,从而实现所述前轴承轴的强度的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改进,优选通过引导轴承的构造进行轴承轴的引导,其中所述引导轴承由彼此并排布置的两个锭子轴承实现,并且其中所述锭子轴承以X型布置保持在所述前轴承轴的圆周上。因而,既能够适应轴向力又能够适应径向力,从而可靠地引导所述轴承轴。另外,可以由此避免在双轴承中形成内部扭矩应力。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改进,所述支撑轴承和所述引导轴承布置在轴承衬套中,其中支撑在所述中空支撑件上的多个阻尼环保持在所述轴承衬套的圆周上。这特别地避免支撑轴承上的外环倾斜。通过阻尼环,所述支座相对于所述中空支撑件被弹性地支撑,从而所述轴承轴能够相对于所述中空支撑件进行相对移动以进行阻尼。
为了在安装时以生产公差无关地获得所述支座和所述中空支撑件之间的基本预定弹性,所述阻尼环由内套筒和环绕所述内套筒的外套筒形成,其中橡胶元件环绕在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外套筒之间。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内套筒之间的橡胶元件的弹簧特性因而可以在安装之前预先构造有预定阻尼特性。
为了特别是在大量地突出的卡盘的情况下对经过临界卷绕速度时产生的振动进行强烈阻尼,进一步设置了附加阻尼轴承,该附加阻尼轴承在所述前轴承轴和所述中空支撑件之间布置在所述前轴承轴的前轴部分中,从而从所述支撑轴承轴向偏移。这里,所述阻尼轴承可以实施为特别地软,从而在传递共振频率时阻尼旋转的轴承轴和固定不动的中空支撑件之间的振动。
这里,所述阻尼轴承优选布置在所述轴承轴的升起轴肩上,位于所述支撑轴承和所述前轴承轴的连接至所述卡盘的端部之间。
所述阻尼轴承优选由辊子轴承和阻尼环形成。该阻尼环直接支撑在所述辊子轴承的外环上。就此而言,所述辊子轴承形成了用于将相对运动引入到所述阻尼环内的铰接点,所述铰接点来源于旋转的轴承轴。所述轴承轴的旋转保持基本不受影响。
为了改善稳定性,所述辊子轴承可以由两个锭子轴承实施,这两个锭子轴承以O形布置保持在所述前轴承轴的圆周上。因而能够承受相对较高的倾斜力矩。
一方面,为了改善卡盘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为了在筒子的卷绕过程中实现尽可能平行地引导,本发明的改进是特别有利的,其中所述卡盘在其敞开端处通过轴环轴承安装,并且所述支撑轴承在所述中空支撑件上的位置朝向所述卡盘的端部移位。通过所述轴环轴承,影响卡盘的载荷分布的附加力分量作用在该卡盘上。提供了所述支撑轴承的位置在卡盘的自由端的方向上的移位,以便将主要载荷留在所述支撑轴承上。
为了增加阻尼,所述轴环轴承优选由作用在所述卡盘和所述中空支撑件之间的辊子轴承和阻尼环形成。该阻尼环可以有利地实施为具有弹簧/阻尼刚度,该弹簧/阻尼刚度使得卡盘能够在全筒子载荷下相对于所述中空支撑件移位。
进一步设置成:所述后轴承轴的支座构造在轴承衬套内,其中所述轴承衬套通过多个阻尼环而相对于所述中空支撑件被弹性地支撑。因而能够对从驱动侧以及输出侧产生的与振动相关的应力进行有利的阻尼。
根据本发明的卷绕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突出的卷绕锭子上能够构造多个卷绕工位。同时卷绕的筒子的数量以及所述卷绕锭子上的卡盘的突出长度能够通过驱动轴的轴强度的增加以及所述支座的高载荷能力而增加。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通过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卷绕锭子。
在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卷绕锭子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前支座的剖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卷绕锭子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卷绕锭子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以及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卷绕机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局部视图图示了卷绕锭子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卷绕锭子2通过中空支撑件11保持在锭子支撑件1上。锭子支撑件1上的卷绕锭子2具有大量地突出的卡盘3,卡盘3被构造成在两端处为中空圆筒状。卡盘3的自由端在图1中没有示出,这是因为自由端中不包括与本发明相关的任何部件。卡盘3的自由端通常由盖封闭。
卡盘3的面对锭子支撑件2的相对敞开端用来接收驱动轴7,驱动轴7通过轴毂连接15连接至卡盘3的毂6。
由于生产技术原因,驱动轴7被分成两个轴部并且由前轴承轴7.1和后轴承轴7.2形成。两个轴承轴7.1和7.2通过收缩配合套筒35固定地互连。
前轴承轴7.1通过前支座8.1安装成可在中空支撑件11中旋转。为此,中空支撑件11通过自由端突出到卡盘3的内部。卡盘3的面对锭子支撑件1的敞开端部以与中空支撑件11间隔开的方式环绕突出的中空支撑件11,使得卡盘3能够相对于固定不动的中空支撑件11旋转。
前轴承轴7.1的前支座8.1布置在中空圆筒状中空支撑件11中。另参照图2以便说明前支座8.1。前支座8.1在图2中以图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的方式示出。在没有明确参考任何一幅附图的情况下,下面的描述对这两幅图都适合。
前支座8.1由前辊子轴承14.1和后辊子轴承14.2形成,前辊子轴承14.1和后辊子轴承14.2以轴向间隔开的方式布置。前辊子轴承14.1被布置成接近卡盘3的重心19.1,并且代表纯支撑轴承。重心19.1与没有任何卷绕筒子情况下的空卡盘3相关。由于在卡盘3上接收卷绕的筒子而产生筒子重心19.2,筒子重心19.2就其位置来说与空卡盘3的重心19.1并不重合。因而必须考虑到由重心19.1和筒子重心19.2的重叠产生的总体重心。在筒子卷绕开始时的总体重心因而将位于卡盘3的重心19.1中,从而随着卷绕的进展而在筒子重心19.2的方向上移动。
为了使由卡盘3的自重和卷绕筒子的筒子质量产生的总载荷能够作用在支撑轴承14.1上,将支撑轴承14.1布置在位于卡盘3的重心19.1和筒子重心19.2之间的轴承平面34中。支撑轴承14.1因而紧接卡盘3的重心19.1布置。
支撑轴承14.1被实施为圆柱辊子轴承16。圆柱辊子轴承16通过内环16.1布置在前轴承轴7.1的升起轴肩18.1上。这里,轴肩18.1横跨圆柱辊子轴承16的整个宽度延伸。前轴承轴7.1的从轴肩18.1到轴杆33的过渡在圆柱辊子轴承16的两侧上被圆化。圆柱辊子轴承16的外环16.2被支撑在轴承衬套12.1上,轴承衬套12.1延伸成与前轴承轴7.1平行。
后辊子轴承14.2被实施为用于引导前轴承轴7.1的引导轴承。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引导轴承14.2由相对于彼此张紧的两个锭子轴承17.1和17.2形成。锭子轴承17.1和17.2相对于彼此以X布置的方式张紧。这里,锭子轴承17.1和17.2紧邻并排地布置并且保持在升起的轴肩18.2上。增加了轴承轴7.1的厚度的轴肩18.2横跨两个锭子轴承17.1和17.2的宽度延伸。在每种情况下,在朝向轴杆33的过渡区域中都同样设置了圆化特征。锭子轴承17.1和17.2通过其外环支撑在轴承衬套12.1上。
为了阻尼经过临界卷绕速度时产生的振动,特别是为了避免卡盘3冲击中空支撑件11的圆周,在轴承衬套12.1的圆周上设置多个阻尼环。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设置了两个阻尼环13,这两个阻尼环13在每种情况下均布置在轴承衬套12.1上并且相对于中空支撑件11弹性地支撑轴承衬套12.1。这里,特别地,其中一个阻尼环13接近轴毂连接15定位。为此,轴承衬套12.1突出超过支撑轴承14.1,从而阻尼环13布置成相对于支撑轴承14.1在轴向方向上偏移。
阻尼环13具有相同构造并且具有内套筒13.2和外套筒13.1,外套筒13.1以内套筒13.2间隔开的方式环绕内套筒13.2。橡胶元件13.3布置在内套筒13.2和外套筒13.1之间。橡胶元件13.3固定地连接至内套筒13.2和外套筒13.2并且形成橡胶弹簧。内套筒13.2和外套筒13.1因而可以相对于彼此移动。内套筒13.2和外套筒13.1优选由金属形成,从而橡胶元件13.3通过硫化而固定在内套筒13.2和外套筒13.1之间。用作橡胶弹簧的橡胶元件13.3可以针对安装位置在材料和弹性特性方面进行调整。此外,外套筒13.1和内套筒13.2可以以紧生产公差通过精密方式进行生产,从而有利地避免阻尼环13的安装过程中的不容许变形。相比而言,比较小的公差偏离可以通过外套筒13.1和内套筒13.2在安装空间内的移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而不会不利地影响橡胶元件13.3的弹簧/阻尼特性。
如能够从图1的图示得到的,阻尼环13还用来将后轴承轴7.2的后支座8.2从中空支撑件11分离。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后支座8.2由两个辊子轴承20.1和20.2形成,这两个辊子轴承20.1和20.2保持在后轴承轴7.2和轴承衬套12.2之间。两个阻尼环13布置在轴承衬套12.2的圆周上。阻尼环13支撑在中空支撑件11的被直接保持在锭子支撑件1的中空圆筒状部分上。这里,后支座8.2被构造在中空支撑件11的端部上。后轴承轴7.2通过驱动端突出到中空支撑件11外部,其中该驱动端被构造成联接端10。就此而言,锭子驱动器可以通过联接端10直接联接至驱动轴7。
为了接收并固定卷绕管,卡盘3在圆周上具有夹紧装置4和卡紧套筒5。夹紧装置4和卡紧装置5通常在现有技术中是已知的,因此这里不再更详细地说明。例如,可以根据WO2011/086142A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来实施夹紧装置4和卡紧套筒5。为此,在这方面参考引用的公报。
在操作中,将多个卷绕管顺序地推入配合到卡紧套筒5的圆周上并且通过夹紧装置4固定。在每个卷绕管上卷绕一个丝线以形成筒子。为此,卡盘3由驱动轴7以如下方式进行驱动,即:用于卷绕丝线的基本恒定的圆周速度盛行。根据生产过程,卷绕丝线的卷绕速度在从2000米/分钟到6000米/分钟的范围内。根据相应的筒子直径,卡盘必须经历从近似2000rpm到2200rpm的转速范围。在卷绕过程中在卡盘上产生的载荷基本由支撑轴承14.1承受。应力是具有夹紧装置4和卡紧套筒5的卡盘3的自重和保持在卡紧套筒5的圆周上的筒子产生的。这里,重心19.1接近卡盘3的轴承平面,在图1中,所述轴承平面点划线表示,并且由附图标记34标识。支撑轴承14.1布置在轴承平面34内。通过卡盘3和前轴承轴7.1之间的轴毂连接15进行全部重量的引入。设置了用于增加驱动轴的厚度的另一个轴肩18.3以便增加轴承轴7.1的前轴部分的强度。轴肩18.3一直延伸至轴毂连接15。
卡盘3的应力和振动通过轴毂连接15引导到前轴承轴7.1的自由端内。由于这种类型的卷绕锭子通过其复杂构造而消除了多个临界特征频率(这些临界特征频率在于激励频率配对时会导致共振),因此通过阻尼环13相对于中空支撑件11对支座8.1进行阻尼。这种类型的所谓临界卷绕速度能够确定根据容许共振放大而确定卷绕锭子的操作范围的结束。为了影响并因而扩展操作范围,必须因而放大前轴承轴的阻尼。为此,在图3中以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卷绕锭子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
就其构造来说,图3中的卷绕锭子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与根据图1的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从而在该阶段仅说明不同之处,其他方面参考上述描述。
为了确保可靠地驱动卡盘3,由于随着筒子重量增加而增加的卡盘3上的静态应力以及由于套筒不平衡而引起的同步增加的动态应力,驱动轴7在这里也由前轴承轴7.1和后轴承轴7.2形成。前轴承轴7.1通过联轴器9连接至后轴承轴7.2。联轴器9优选具有阻尼装置,以便仅传递扭转而不传递弯矩,并且对扭转振动进行阻尼。
在根据本发明的卷绕锭子2的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驱动轴7分配有采取阻尼轴承21形式的附加阻尼装置。阻尼轴承21布置在前轴承轴7.1的轴部中,从而位于前支座8.1的外部并且从支撑轴承14.1轴向偏移。阻尼轴承21被分配至前轴承轴7.1的轴端并且保持在轴毂连接15的附近。这里,阻尼轴承21在前轴承轴7.1和中空支撑件11的自由突出端之间延伸。阻尼轴承21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具有辊子轴承21.1和阻尼环21.2。辊子轴承21.1由双锭子轴承22.1和22.2构成。锭子轴承22.1和22.2以所谓的O形布置方式相对于彼此张紧。因而能够在锭子轴承22.1和22.2之间产生预张紧,这致使轴承的使用寿命显著增加。阻尼环21.2保持在锭子轴承22.1和22.2的圆周上。阻尼环21.2就其构造来说与根据图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阻尼环13相同。在这方面,参考上述描述。
与阻尼环13相比,阻尼环21.2具有显著更低的径向刚度,从而获得阻尼轴承21与中空支撑件11的软连接。阻尼轴承21因而只有在轴承轴7.1的圆周上出现共振时才有效。
位于轴承轴7.1的圆周上的阻尼轴承21的锭子轴承22.1和22.2被布置在另一个升起轴肩18.3上。增加了轴承轴7.1的厚度的轴肩18.3一直延伸至轴毂连接15。这里,由于在轴毂连接15处建立与旋转相关的最大弯矩,因此期望轴承轴7.1的厚度一直增加至轴毂连接15。
根据本发明的卷绕锭子的不同之处在于,可实现非常大量地突出的卡盘,特别是在卡盘的标称直径不修改的情况下。由于前支座的载荷能力增加并且由于驱动轴的强度增加,能够在卡盘的圆周上以相同卡盘长度卷绕更粗的筒子或以相同筒子重量卷绕更多筒子。根据本发明的卷绕锭子因而特别适合于平行地卷绕丝线组以形成筒子。
从图4得到根据本发明的卷绕锭子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以剖视图示意性地示出。图4中的卷绕锭子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就其构造来说与根据图3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基本相同,从而在该阶段仅说明不同之处,其他方面参考上述描述。
在图4中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卷绕锭子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卡盘的、被分配至锭子支撑件1的敞开端上构造附加轴环轴承36。为此,卡盘3在敞开端上具有环绕式轴环37,轴环37代表直径增加。轴环轴承36在这里由辊子轴承36.1和阻尼环36.2形成。辊子轴承36.1布置在中空支撑件11的圆周上。辊子轴承36.1被阻尼环36.2环绕,阻尼环36.2被支撑在卡盘3的环绕式轴环37上。阻尼环36.2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同样由环绕橡胶元件的两个金属套筒形成。
由于轴环轴承36而使卡盘3的稳定性特别是卷绕筒子时的稳定性得以稳定。而且,阻尼环36.2具有即使在由于卷绕筒子而在卡盘3产生应力的情况下也能够相对于中空支撑件11降低并且另一方面确保阻尼的特性。由于轴环轴承36,影响载荷在卡盘3的分布的附加力分量作用在卡盘3上。影响支撑轴承14.1在前轴承轴7.1上的位置的载荷位移与此相关。为了使主载荷留在支撑轴承14.1上,需要支撑轴承14.1在朝向卡盘3的自由端的方向上移位。在根据图4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支撑轴承14.1因而被分配至轴承衬套12.1的端部。与图3中所示的卷绕锭子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直接相比,可以看到由于轴环轴承36而引起的支撑轴承14.1的位置变化。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卷绕锭子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的所有其他部件都相同。
在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卷绕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卷绕机具有保持在锭子支撑件1上并且在各自具有一个突出卡盘3的两个大量地突出的卷绕锭子2.1和2.2。锭子支撑件1被实施为卷绕塔架,该卷绕塔架被安装成可在机器框架24中旋转。卷绕锭子2.1和2.2根据图1或图3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四个卷绕工位25.1至25.4沿着卷绕锭子2.1和2.2延伸,在这四个卷绕工位中平行地卷绕四个筒子27。卷绕锭子2.1至2.2被分配两个锭子马达26.1和26.2。卷绕工位的数量取决于生产过程并且取决于是否卷绕纺织丝线或工业丝线。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数量是示例性的,并且在所示变型中可以在工业丝线或地毯丝线的卷绕中使用。
卷绕工位25.1至25.4分配有接触压力辊30和横动装置29,其中用于每个卷绕工位25.1至25.4的横动装置29具有在每种情况下用于以往复运动方式引导其中一根丝线的导丝装置。接触压力辊30被保持在可动辊支撑件32上。丝线的穿入在每种情况下都通过一个顶部导丝器31确定路线,所述顶部导丝器31形成了到达卷绕位置25.1至25.4的穿入。
根据本发明的卷绕机适用于当前所有熔融纺丝过程,从而将新挤出的丝线作为丝线组并行地卷绕成筒子。因而,在POY、FDY或IDY熔融纺丝过程中产生的合成丝线可以以具有多个丝线的丝线组的形式同时地卷绕而形成筒子。然而,该卷绕机还适合于BCF过程,从而将多个夹紧纱线卷绕成筒子。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在卷绕机中将丝线卷绕成多个筒子的卷绕锭子,所述卷绕锭子具有用于接收所述筒子的至少一个大量地突出的卡盘(3),其中所述卡盘(3)能通过安装在中空支撑件(11)中的多件式驱动轴(7)驱动,其中后轴承轴(7.2)能联接至驱动器,其中连接至所述后轴承轴(7.2)的前轴承轴(7.1)以相对于所述卡盘不能旋转的方式联接至所述卡盘(3),并且其中所述前轴承轴(7.1)通过前辊子轴承(14.1)和后辊子轴承(14.2)而相对于所述中空支撑件(11)能旋转地安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辊子轴承(14.1)接近于所述卡盘(3)的重心(19.1)布置,并且作为支撑轴承支撑所述卡盘(3)的几乎全部重量,并且其中,所述后辊子轴承(14.2)被构造成引导轴承,其中所述后辊子轴承(14.2)相对于所述前辊子轴承(14.1)没有轴向张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绕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辊子轴承(14.1)被构造成圆柱辊子轴承(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卷绕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辊子轴承(16)的内环(16.1)保持在所述前轴承轴(7.1)上的第一升起轴肩(18.1)的圆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辊子轴承(14.2)由彼此并排布置的两个锭子轴承(17.1,17.2)实现,并且所述锭子轴承(17.1,17.2)以X型布置保持在所述前轴承轴(7.1)的圆周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辊子轴承(14.1)和所述后辊子轴承(14.2)布置在第一轴承衬套(12.1)中,并且支撑在所述中空支撑件(11)上的多个第一阻尼环(13)保持在所述第一轴承衬套(12.1)的圆周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卷绕锭子,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阻尼环(13)都是由内套筒(13.2)和外套筒(13.1)形成的,所述外套筒(13.1)以与所述内套筒(13.2)间隔开的方式环绕所述内套筒(13.2),其中所述内套筒(13.2)和所述外套筒(13.1)通过橡胶元件(13.3)弹性地互连。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锭子,其特征在于,附加阻尼轴承(21)在所述前轴承轴(7.1)和所述中空支撑件(11)之间布置在所述前轴承轴(7.1) 的前轴部分上,从而从所述前辊子轴承(14.1)轴向偏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绕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阻尼轴承(21)布置在所述前轴承轴(7.1)的位于所述前辊子轴承(14.1)和连接至所述卡盘(3)的端部之间的第二升起轴肩(18.3)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盘(3)在其敞开端处通过轴环轴承(36)安装,并且所述前辊子轴承(14.1)在所述中空支撑件(11)上的位置朝向所述卡盘(3)的自由端移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绕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环轴承(36)由布置在所述中空支撑件(11)的圆周上的辊子轴承(36.1)和支撑在所述卡盘(3)上的第二阻尼环(36.2)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卷绕锭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轴承轴(7.2)的支座(8.2)构造在第二轴承衬套(12.2)内,并且两个第一阻尼环(13)保持在所述第二轴承衬套(12.2)上,所述两个第一阻尼环(13)各自通过内套筒(13.2)支撑在所述第二轴承衬套(12.2)上并通过外套筒(13.1)支撑在所述中空支撑件(11)上。
12.一种用于卷绕多个丝线以形成筒子的卷绕机,所述卷绕机具有保持在锭子支撑件(1)上的两个卷绕锭子(2.1,2.2),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锭子(2.1,2.2)中的至少一个被构造成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要求保护的卷绕锭子。
CN201680016332.6A 2015-03-20 2016-03-14 卷绕锭子 Active CN1074284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5003714.5 2015-03-20
DE102015003714 2015-03-20
PCT/EP2016/055403 WO2016150737A1 (de) 2015-03-20 2016-03-14 Spulspinde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8490A CN107428490A (zh) 2017-12-01
CN107428490B true CN107428490B (zh) 2019-12-10

Family

ID=55527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6332.6A Active CN107428490B (zh) 2015-03-20 2016-03-14 卷绕锭子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61809B2 (zh)
CN (1) CN107428490B (zh)
DE (1) DE112016001302A5 (zh)
WO (1) WO201615073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Z2018645A3 (cs) * 2018-11-23 2020-06-03 Rieter Cz S.R.O. Vřeteno prstencového dopřádacího stroje
CN113979205B (zh) * 2021-12-01 2022-11-29 深圳市恒利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缆线自动收卷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53760A (en) * 1942-01-28 1943-06-03 Wright Howard Clayto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bearings
DE19548142A1 (de) * 1995-12-22 1997-06-26 Barmag Barmer Maschf Aufspulvorrichtung
CN1319069A (zh) * 1999-08-04 2001-10-24 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筒管架、纱线卷取机、制造纱线卷袋的装置、卷绕纱线的方法和制造纱线卷袋的方法
JP2003081532A (ja) * 2001-09-13 2003-03-19 Toray Ind Inc ボビンホルダ
CN1596219A (zh) * 2001-11-28 2005-03-16 Tstm株式会社 简管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79958B2 (ja) * 1988-10-07 1994-10-12 東レ株式会社 糸条の巻取装置
JP2591078Y2 (ja) * 1993-10-18 1999-02-24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紡糸巻取機
DE10300404A1 (de) * 2002-02-06 2003-08-14 Barmag Barmer Maschf Aufspulvorrichtung
JP5228772B2 (ja) * 2008-10-06 2013-07-0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軸受装置
DE102009021647A1 (de) 2009-05-16 2010-11-1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Wellensystem für den Einsatz in einem Spannfutter eines Spulkopfes
DE102010004562A1 (de) 2010-01-14 2011-07-21 Oerlikon Textile GmbH & Co. KG, 42897 Spulspindel
DE102012104249A1 (de) * 2012-05-16 2013-11-21 Carl Freudenberg Kg Vorrichtung zum Andrücken eines Fadens an eine Spul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53760A (en) * 1942-01-28 1943-06-03 Wright Howard Clayto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bearings
DE19548142A1 (de) * 1995-12-22 1997-06-26 Barmag Barmer Maschf Aufspulvorrichtung
CN1319069A (zh) * 1999-08-04 2001-10-24 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筒管架、纱线卷取机、制造纱线卷袋的装置、卷绕纱线的方法和制造纱线卷袋的方法
JP2003081532A (ja) * 2001-09-13 2003-03-19 Toray Ind Inc ボビンホルダ
CN1596219A (zh) * 2001-11-28 2005-03-16 Tstm株式会社 简管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50737A1 (de) 2016-09-29
JP6761809B2 (ja) 2020-09-30
JP2018512349A (ja) 2018-05-17
CN107428490A (zh) 2017-12-01
DE112016001302A5 (de) 2017-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9779B (zh) 筒管架
CN104364550B (zh) 用于将纱线按压至纱管的装置
CN107428490B (zh) 卷绕锭子
US8336802B2 (en) Bobbin holder
CN102712435B (zh) 络筒锭子
CN102070045A (zh) 筒管支架
CN107428489B (zh) 卷绕锭子
CN113316665B (zh) 环锭纺纱机的纱锭
EP0234844B1 (en) Yarn winder
US3595002A (en) Twisting and forming device for textile spinning and twisting machines
US6707201B2 (en) Cylinder for guiding at least one yarn
CN107466286B (zh) 卷绕锭子
EP3315442B1 (en) Balancing method and rotation member
CN107406214B (zh) 卷绕机
JP4833624B2 (ja) 遮蔽部材を備えたスピンドル
JP2002120969A (ja) 走行する糸をガイド又は巻き取るための装置
CN111527039B (zh) 卷绕机
CN107406215B (zh) 卷绕锭子
US20040171467A1 (en) Yarn guide roll
CN1270954C (zh) 卷绕装置
CN111441114A (zh) 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方法和纺纱机以及用于将假捻导入到纱线中的装置
EP3243943A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balloon diameter
CN203411167U (zh) 倒筒车专用电机
CN212269069U (zh) 一种带减振装置的纱线卷绕机
JP2018512348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