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8183B - 带盒 - Google Patents

带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8183B
CN107428183B CN201680019460.6A CN201680019460A CN107428183B CN 107428183 B CN107428183 B CN 107428183B CN 201680019460 A CN201680019460 A CN 201680019460A CN 107428183 B CN107428183 B CN 1074281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ink ribbon
tape
preventing portion
str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946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8183A (zh
Inventor
久保田友之
佐佐木泰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King Jim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28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8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818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提供带盒,能够抑制打印带产生褶皱,同时使墨带的进给稳定。带盒具有缩回防止部(47),该缩回防止部(47)在比压印辊靠带进给上游侧的位置处被悬臂支撑于盒壳体,使得受到被进给的标签带的张力而弹性地挠曲,伴随标签带向盒壳体内的缩回,在该缩回防止部(47)与朝带进给上游侧进行了移动的压印辊之间夹持标签带,缩回防止部(47)具有:带夹持部(55),在该带夹持部(55)与压印辊之间夹持标签带;以及上游侧基端部(56),其设置于带夹持部(55)的带进给上游侧,在从挠曲方向(B)观察时与第2墨带引导部(52)重叠的位置处,设置于带夹持部(55)的基端部。

Description

带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带盒。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用于安装于装置主体的带盒,在该带盒中,具有盒壳体、标签带、墨带、压印辊、缩回防止部和引导壁。标签带具有剥离带和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在剥离带上的打印带,收纳在盒壳体中。墨带收纳在盒壳体中。压印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收纳在盒壳体中,通过旋转将标签带向盒壳体外送出,并能够伴随标签带向盒壳体内的缩回而朝带进给上游侧移动。缩回防止部在比压印辊靠带进给上游侧的位置处被悬臂支撑于盒壳体,使得受到被进给的标签带的张力而弹性地挠曲。此外,伴随标签带向盒壳体内的缩回,在缩回防止部与朝带进给上游侧进行了移动的压印辊之间夹持标签带。引导壁相对于缩回防止部设置在缩回防止部的挠曲方向上,对在该引导壁与缩回防止部之间进给的墨带进行引导。在该带盒中,缩回防止部从基端部至前端部具有大致均匀的直径。
在该带盒中,当压印辊伴随标签带的缩回而朝带进给上游侧移动时,在压印辊与缩回防止部夹持着标签带,使得标签带不会进一步缩回到盒壳体内。此外,被悬臂支撑的缩回防止部挠曲,由此在从缩回防止部至压印辊的区域中,抑制了标签带的长度方向过度弯曲。其结果,抑制了打印带从剥离带部分地剥离的情况,从而抑制了打印带产生褶皱(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845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发现了以下的课题。
在如现有这样的带盒中,在相对于缩回防止部设置在缩回防止部的挠曲方向上的墨带引导部、与挠曲的缩回防止部的前端部之间夹着墨带,其结果,墨带有可能产生褶皱等,从而妨碍墨带的进给。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打印带产生褶皱、同时使墨带的进给稳定的带盒。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带盒用于安装于带打印装置,该带盒的特征在于,具有:盒壳体;带状部件,其具有衬纸带和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在衬纸带上的打印带,被收纳在盒壳体中;墨带,其被收纳在盒壳体中;辊,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收纳在盒壳体中,通过旋转将带状部件向盒壳体外送出,能够伴随带状部件向盒壳体内的缩回而朝带进给上游侧移动;缩回防止部,其在比辊靠带进给上游侧的位置处被悬臂支撑于盒壳体,使得受到被进给的带状部件的张力而弹性地挠曲,伴随带状部件向盒壳体内的缩回,在该缩回防止部与朝带进给上游侧进行了移动的辊之间夹持带状部件;以及墨带引导部,其相对于缩回防止部,设置在基于带状部件的张力的、缩回防止部的挠曲方向上,对在该墨带引导部与缩回防止部之间进给的墨带进行引导,缩回防止部具有:带夹持部,在该带夹持部与辊之间夹持带状部件;以及上游侧基端部,其在带夹持部的带进给上游侧且从挠曲方向观察时与墨带引导部重叠的位置处,设置于带夹持部的基端部。
根据该结构,与缩回防止部不具有上游侧基端部的情况相比,缩回防止部的刚性较高,因此基于带状部件的张力的、缩回防止部的挠曲量较小。
因此,即使在缩回防止部挠曲的情况下,缩回防止部的前端部也不会非常接近墨带引导部。而且,与墨带引导部相对的上游侧基端部未设置于带夹持部的前端部。因此,抑制了在墨带引导部与挠曲的缩回防止部的前端部之间夹着墨带的情况。此外,缩回防止部挠曲,由此在从缩回防止部至辊的区域中,抑制了带状部件的长度方向(以下称作“带长度方向”。)过度弯曲的情况。因此,带盒能够抑制打印带产生褶皱,同时使墨带的进给稳定。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带打印装置具有检测部,带盒具有彼此相对的第1壁部和第2壁部,缩回防止部设置成从第2壁部朝向第1壁部突出,带状部件具有侧边部分地在带宽方向上突出的检测凸部,作为卷绕成卷状的带卷而被收纳在盒壳体中,在第1壁部的外表面设置有露出区,从带卷送出的带状部件的检测凸部在该露出区露出,使得在将带盒安装于带打印装置的状态下,利用检测部对检测凸部的通过进行检测。
根据该结构,当从带卷送出带状部件时,利用检测部对在露出区露出的检测凸部的通过进行检测。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还具有位置限制部,该位置限制部设置于缩回防止部的突出方向前方,通过与检测凸部的突出端接触,限制带状部件在检测凸部的突出侧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如上所述,缩回防止部的挠曲量较小,因此与缩回防止部的挠曲量较大的情况相比,在从缩回防止部至辊的区域中,带状部件的带长度方向的弯曲程度较大。因此,在从缩回防止部至辊的区域中,带状部件的抵抗从带宽方向按压的力的能力较强。因此,在检测凸部的突出端与设置于缩回防止部的突出方向前方的位置限制部抵接的情况下,对带状部件有效地作用向与检测凸部的突出侧的相反侧限制的力。因此,有效地限制了带状部件在检测凸部的突出侧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图3所示的带盒在卸下了上壳体的情况下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收纳在图3所示的带盒中的标签带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带盒的俯视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带盒的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从与图5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图3所示的带盒的下壳体的立体图。
图7是图3所示的带盒的下壳体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安装有图3所示的带盒的带打印装置的、关闭了开闭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安装有图3所示的带盒的带打印装置的、打开了开闭盖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安装有图3所示的带盒的带打印装置的打印动作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3所示的带盒的位置限制部的图。
图12的(a)和(b)是示出本发明的比较例的带盒的缩回防止部挠曲前后的状态的图,图12的(c)是示出图3所示的带盒的缩回防止部挠曲前后的状态的图。在图12的(a)~(c)中,图左侧是从上方观察到的图,图右侧是从在水平面内与缩回防止部的挠曲方向垂直的方向观察到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带盒1和安装有带盒1的带打印装置100进行说明。该带盒1例如用于制作设备管理用的标签,具有预先切割为固定形状的多个标签部13。另外,下面使用“前”“后”“左”“右”“上”“下”(在图中,将这些方向依次记述为“前”“后”“左”“右”“上”“下”)等对附图进行说明,但这些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实施,不限定于这些方向。
参照图1对带盒1进行说明。带盒1具有标签带2、带卷轴3、墨带4(参照图7)、墨带送出卷轴5、墨带卷绕卷轴6、压印辊7、以及收纳上述部件的盒壳体8。
参照图2对标签带2进行说明。标签带2具有打印带11和衬纸带12。打印带11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在衬纸带12的一个面上。打印带11上形成有多个标签部13、第1非标签部14和第2非标签部15。多个标签部13以沿着打印带11的长度方向(以下称作“带长度方向”。)大致相等间隔地排列的方式,粘贴在衬纸带12上。标签部13为利用带打印装置100进行打印的部位。第1非标签部14以沿着设置有后述的检测凸部16的一侧的第1侧边部61的方式,粘贴在衬纸带12上。第2非标签部15以沿着与设置有第1非标签部14的第1侧边部61相反侧的第2侧边部62的方式,粘贴在衬纸带12上。
另外,打印带11和衬纸带12的材质未特别限定,能够使用纸类、树脂膜类等各种材质。
在对打印带11进行冲切处理后,将大致“眼镜的边缘”状的不需要部分去掉,由此在打印带11上形成多个标签部13、第1非标签部14和第2非标签部15。即,在标签带2中,将打印带11的不需要部分去掉而使衬纸带12露出的部分的内侧成为标签部13,衬纸带12露出的部分的外侧成为第1非标签部14和第2非标签部15。第1非标签部14和第2非标签部15不是用于打印的部位,但为了防止在标签部13通过后述的带送出口18时标签部13钩挂于带送出口18的缘部等,不去掉而保留。
另外,图2所示的标签部13为圆角矩形,但标签部13的形状未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
标签带2具有一个侧边部分地突出的多个检测凸部16。多个检测凸部16以与多个标签部13一对一地对应的方式,沿着带长度方向大致相等间隔地设置。检测凸部16为如下部位:在将带盒1安装于带打印装置100并送出标签带2时,由带打印装置100具备的光传感器105(将后述)进行检测。另外,在各检测凸部16中,将带送出前端侧的端部称作检测前端部16a、带送出后端侧的端部称作检测后端部16b。
如图1所示,标签带2作为卷绕成卷状的带卷17而收纳在盒壳体8中。标签带2以打印带11处于外侧、衬纸带12处于内侧的方式,卷绕于带卷轴3。带卷17按照如下方向被收纳在盒壳体8中:在标签带2的第1侧边部61和第2侧边部62中,设置有多个检测凸部16的第1侧边部61处于上侧,第2侧边部62处于下侧。
墨带4在被卷状地卷绕于墨带送出卷轴5的状态下,被收纳在盒壳体8中。从墨带送出卷轴5送出的墨带4被卷绕到墨带卷绕卷轴6。
压印辊7与标签带2的衬纸带12侧相接触。压印辊7在该压印辊7与带打印装置100具备的打印头106(将后述)之间,对标签带2和墨带4进行旋转进给。即,压印辊7在与打印头106之间夹持有标签带2和墨带4的状态下,借助从带打印装置100传递的动力旋转。由此,将标签带2从带卷17送出,并且将墨带4从墨带送出卷轴5送出。
参照图3至图7对盒壳体8进行说明。在盒壳体8的左侧面设置有带送出口18。从带卷17送出的标签带2通过带送出口18,被送出到盒壳体8外。
盒壳体8具有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上壳体21和下壳体22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相互组合。另外,上壳体21由半透光性的树脂构成,下壳体22由遮光性(例如黑色)的树脂构成。
上壳体21具有顶壁部23和上周壁部24。上周壁部24设置成从顶壁部23的周缘部分朝下方突出。在上周壁部24的左壁部设置有从下方被切成缝隙状的上送出口25。上送出口25与后述的下送出口43匹配,成为带送出口18。另外,上送出口25的上表面未敞开,利用上送出口25的上缘部25a确保上壳体21的强度。此外,上送出口25为如下程度的尺寸,使得在检测凸部16通过上送出口25时,在检测凸部16的突出端16c与上送出口25的上缘部25a之间产生间隙(参照图11)。由此,即使在标签带2稍微朝上方倾斜的情况下,也防止了在检测凸部16通过上送出口25时检测凸部16钩挂于上送出口25的上缘部25a。
顶壁部23具有高壁部26、收纳室形成部27、低壁部28和盖部29。在俯视时,高壁部26为带卷17和墨带送出卷轴5所在的区域。大致圆弧状的收纳室形成部27与上周壁部24的一部分一起形成收纳带卷17的俯视时大致圆形的收纳室。在收纳室形成部27设置有凸部通过口31。凸部通过口31经由后述的突出开口34与上送出口25相连。在从带卷17送出标签带2时,检测凸部16依次通过凸部通过口31、突出开口34和上送出口25。
低壁部28借助阶差状的收纳室形成部27,形成在比高壁部26低一级、即靠近下壳体22的位置处。在低壁部28设有上压印卡合孔32、上打印头开口33和突出开口34。压印辊7的上端部与上压印卡合孔32卡合。上压印卡合孔32形成为在与从带卷17至压印辊7的标签带2的进给路径大致平行的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当带盒1安装于带打印装置100时,打印头106进入上打印头开口33(参照图9)。突出开口34的一端与上送出口25相连,另一端与凸部通过口31相连。在从带卷17送出标签带2时,通过了凸部通过口31的检测凸部16从突出开口34朝上方突出。
盖部29设置于突出开口34的带进给上游侧端部。盖部29覆盖从突出开口34朝上方突出的检测凸部16。利用该盖部29,防止了从突出开口34朝上方突出的检测凸部16与用户的手指等接触而弯折的情况。
盖部29具有第1盖部35、第2盖部36和位置限制部37。第1盖部35以从与通过凸部通过口31的检测凸部16的打印带11侧的面相对的凸部通过口31的缘部朝左斜前方突出的方式,沿着突出开口34的前侧的缘部设置。第1盖部35覆盖检测凸部16的打印带11侧。第2盖部36以从与通过凸部通过口31的检测凸部16的衬纸带12侧的面相对的凸部通过口31的缘部起与第1盖部35大致平行地朝左斜前方突出的方式,沿着突出开口34的后侧的缘部设置。第2盖部36覆盖检测凸部16的衬纸带12侧。位置限制部37以从凸部通过口31的上缘部朝左斜前方突出的方式,沿着突出开口34设置。即,位置限制部37设置成将第1盖部35的上端部与第2盖部36的上端部连接起来。在带进给方向上,位置限制部37中的带进给下游侧端部位于与第1盖部35和第2盖部36中的带进给下游侧的各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通过使检测凸部16的突出端16c即上端与位置限制部37的下表面相接触,位置限制部37限制了标签带2在检测凸部16的突出侧、即上侧的位置。
通过了盖部29的检测凸部16在从突出开口34朝上方露出的状态下,向上送出口25进给。即,盖部29与上送出口25之间的低壁部28的上表面成为使得从带卷17送出的标签带2的检测凸部16露出的露出区38。换言之,在比露出区38靠带进给上游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盖部29。在该露出区38中,利用带打印装置100具备的光传感器105来对检测凸部16的通过进行检测。
如后所述,上压印卡合孔32的突出开口34侧的端部与位置限制部37中的带进给下游侧端部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作“压印盖间距离D”。参照图4)优选为6mm以下。
如图5至图7所示,下壳体22具有底壁部41和下周壁部42。下周壁部42设置成从底壁部41的周缘部朝上方突出。在下周壁部42的左壁部上形成有从上方切开的下送出口43。如上所述,下送出口43与上送出口25匹配,成为带送出口18。
底壁部41与顶壁部23相对。在底壁部41的上表面载置有带卷17。在底壁部41设有下压印卡合孔44和下打印头开口45。压印辊7的下端部与下压印卡合孔44卡合。与上压印卡合孔32同样,下压印卡合孔44形成为在与从带卷17到压印辊7的标签带2的进给路径大致平行的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因此,压印辊7在被上压印卡合孔32和下压印卡合孔44限制的范围内,伴随标签带2的送出和缩回而在带进给方向上移动。当带盒1安装于带打印装置100时,打印头106进入下打印头开口45。
此外,墨带引导销48、墨带引导壁46和缩回防止部47朝向顶壁部23突出地设置在底壁部41上。另外,上述位置限制部37位于缩回防止部47的突出方向前方即上方(参照图7和图11)。
墨带引导销48设置于墨带送出卷轴5的附近。墨带引导销48对从墨带送出卷轴5朝向墨带引导壁46进给的墨带4进行引导。墨带引导壁46以除了压印辊7与打印头106相对的部分以外,包围大致矩形的下打印头开口45的四周的方式,设置成俯视时大致横“C”字状。墨带引导壁46对从墨带送出卷轴5向墨带卷绕卷轴6进给的墨带4进行引导。
墨带引导壁46具有第1墨带引导部51和第2墨带引导部52。第1墨带引导部51设置于墨带引导壁46中的最接近墨带引导销48的位置、即墨带引导壁46的右后角部。第1墨带引导部5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即,在第1墨带引导部51设置有在轴向上贯穿的贯通孔53。从上壳体21的顶壁部23突出的第1卡合销(省略图示)与贯通孔53卡合。
第2墨带引导部52设置于比第1墨带引导部51靠墨带进给下游侧的位置、即大致横“C”字状的墨带引导壁46的一个端部。第2墨带引导部52形成为比第1墨带引导部51的外径细的圆柱状。在第2墨带引导部52的上表面设置有卡合孔54。从上壳体21的顶壁部23突出的第2卡合销(省略图示)与卡合孔54卡合。从墨带引导销48进给来的墨带4与第1墨带引导部51的外周面和第2墨带引导部52的外周面依次滑动接触,并通过第2墨带引导部52与缩回防止部47之间,朝向压印辊7进给。
缩回防止部47设置于比压印辊7靠带进给上游侧的位置处。缩回防止部47整体上形成为俯视时大致弓形且切除带进给上游侧的前端部后的柱状。缩回防止部47的前端部不与上壳体21的顶壁部23卡合,而被底壁部41悬臂支撑。此外,缩回防止部47的后表面(以下称作“带接触面47a”。)与标签带2的打印带11侧接触。因此,在标签带2被进给时,缩回防止部47受到标签带2的张力,朝大致前方弹性地挠曲。下面,将缩回防止部47借助标签带2的张力而挠曲的方向称作挠曲方向B。另外,上述第2墨带引导部52相对于缩回防止部47设置在挠曲方向B上。
缩回防止部47利用带夹持部55和上游侧基端部56一体地成型而成。当压印辊7伴随标签带2的缩回而朝带进给上游侧移动时,在带夹持部55与压印辊7之间夹持标签带2。由此,抑制标签带2进一步缩回至盒壳体8内。即,抑制标签带2的前端进入盒壳体8内。上游侧基端部56设置于带夹持部55的带进给上游侧且带夹持部55的基端部。上游侧基端部56设置于在从挠曲方向B观察时与第2墨带引导部52重叠的位置处。另外,带夹持部55的突出高度为除检测凸部16以外的带宽的大致2/3,上游侧基端部56的突出高度为除检测凸部16以外的带宽的大致1/2(参照图11)。
在从缩回防止部47至压印辊7的区域中,沿着形成为大致圆弧状的缩回防止部47的带接触面47a和压印辊7的外周面进给打印带11,因此打印带11的带长度方向弯曲成大致“S”字状。更确切地说,在标签带2被进给时,在缩回防止部47中,处于缩回防止部47的基端侧的标签带2的下侧沿着带接触面47a弯曲,而处于缩回防止部47的前端侧的标签带2的上侧成为大致直线状。这是因为,如上所述,缩回防止部47的带夹持部55的突出高度只不过是除检测凸部16以外的带宽的2/3左右,处于缩回防止部47的前端侧的标签带2的上侧不与带接触面47a接触。而且是因为,在标签带2被进给时,缩回防止部47以借助标签带2的张力使前端部从标签带2远离的方式,在挠曲方向B上挠曲。这样,缩回防止部47挠曲,由此在从缩回防止部47至压印辊7的区域中,抑制了标签带2的带长度方向过度弯曲。
参照图8和图9对带打印装置100进行说明。带打印装置100例如取得从个人计算机等取得的打印数据,根据取得的打印数据,对标签带2的标签部13进行打印。
带打印装置100具有装置壳体101、盒安装部102、开闭盖103、盖打开按钮104、光传感器105、打印头106和带排出口107。此外,虽然在图8和图9中省略了图示,但带打印装置100具有统一控制带打印装置100整体的控制部108(参照图10)。
装置壳体101具有大致立方体状,构成了带打印装置100的外壳。盒安装部102设置于装置壳体101的上表面。带盒1以使上壳体21朝向上侧的姿势装卸自如地安装于盒安装部102。因此,当带盒1安装于盒安装部102时,设置于上壳体21(低壁部28)的上表面的露出区38朝向上方。
开闭盖103对盒安装部102进行开闭。开闭盖103被未图示的锁定机构锁定为关闭状态。盖打开按钮104解除锁定机构对开闭盖103的锁定。即,在按压盖打开按钮104时,开闭盖103以设置于开闭盖103的右端部的铰链部109为中心朝上方打开。
光传感器105设置于开闭盖103的内侧。在将开闭盖103关闭时,光传感器105与安装于盒安装部102的带盒1的露出区38相对。光传感器105例如为透射型光隔断器。在检测凸部16的检测前端部16a通过光传感器105时,来自光传感器105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由此检测出检测前端部16a的通过。
同样,在检测凸部16的检测后端部16b通过光传感器105时,来自光传感器105的输出电压发生变化,由此检测出检测后端部16b的通过。
打印头106设置于盒安装部102。如上所述,当带盒1安装于盒安装部102时,打印头106进入带盒1的上打印头开口33和下打印头开口45。在开闭盖103打开的状态下,打印头106从压印辊7远离。当开闭盖103关闭时,打印头106借助未图示的联动机构而与压印辊7接近,与压印辊7之间夹持标签带2和墨带4。打印头106在与压印辊7之间夹持有标签带2和墨带4的状态下发热,由此依次对标签带2的标签部13进行打印。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盒安装部102设置有压印驱动轴和墨带卷绕驱动轴。当带盒1安装于盒安装部102时,压印驱动轴与压印辊7卡合,墨带卷绕驱动轴与墨带卷绕卷轴6卡合。压印驱动轴和墨带卷绕驱动轴通过被传递来自进给电机111(参照图10)的动力而旋转。压印驱动轴旋转,由此压印辊7旋转,墨带卷绕驱动轴旋转,由此墨带卷绕卷轴6旋转。
带排出口107设置于装置壳体101的左侧面。带排出口107与盒安装部102相连。从安装于盒安装部102的带盒1送出的标签带2从带排出口107排出到带打印装置100外。另外,在盒安装部102与带排出口107之间内置有带切割器112(参照图10)。带切割器112通过被传递来自切割器电机113(参照图10)的动力,进行切断动作,沿带宽方向切断标签带2。
参照图10对带打印装置100执行的打印动作进行说明。图10的(a)示出通过上次的打印动作而切断了从带送出前端侧起数第(n-1)个标签部13后的状态。这时,与第n个标签部13对应的检测凸部16的检测前端部16a位于比光传感器105的检测位置稍微靠(例如大约4mm)带进给上游侧的位置处。
在接收到打印执行的指令时,控制部108驱动进给电机111。由此,压印辊7和墨带卷绕卷轴6旋转,开始标签带2和墨带4的进给。
如图10的(b)所示,在与第n个标签部13对应的检测凸部16的检测前端部16a到达光传感器105时,控制部108根据来自光传感器105的输出电压的变化,检测检测前端部16a的通过。
如图10的(c)所示,在检测出检测前端部16a的通过时,控制部108在如下时刻开始驱动打印头106,在该时刻,驱动了进给电机111,使得将标签带2进给相当于带长度方向上的、检测前端部16a与第n个标签部13的规定的打印开始位置(例如,比标签部13中的带送出前端侧的端部稍微朝带送出前端侧伸出的位置)之间的尺寸的距离。由此,从第n个标签部13的打印开始位置开始打印。控制部108根据所取得的打印数据,控制打印头106。
如图10的(d)所示,在与第n个标签部13对应的检测凸部16的检测后端部16b到达光传感器105时,控制部108根据来自光传感器105的输出电压的变化,检测检测后端部16b的通过。
如图10的(e)所示,在检测出检测后端部16b的通过时,控制部108驱动进给电机111,使得将标签带2进给相当于带长度方向上的、检测后端部16b与第n个标签部13的规定的切断位置(例如,比标签部13中的带送出后端侧的端部稍微靠带送出后端侧的位置)之间的尺寸的距离,然后,使进给电机111停止。
如图10的(f)所示,在使进给电机111停止后,控制部108驱动切割器电机113。由此,带切割器112进行切断动作,第n个标签部13在切断位置被切断。带打印装置100这样进行打印动作,由此可获得打印有期望图像的标签部13。
参照图11对位置限制部37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压印辊7与打印头106的夹持位置P(参照图4)处,有时对标签带2作用朝向检测凸部16的突出侧即上侧倾斜地进给的力F。特别是,当在标签带2中设置于下侧的第2非标签部15产生褶皱11a时,在夹持位置P处,容易对标签带2作用朝向检测凸部16的突出侧倾斜地进给的力F。该褶皱11a通过如下动作而产生:打印带11从衬纸带12被部分剥离,剥离后的部位的打印带11以沿带长度方向收缩的方式弯折而使反面彼此粘贴起来。与标签部13或第1非标签部14相比,该褶皱11a具有更容易在第2非标签部15中产生的倾向。认为这是因为,如上所述,标签带2的下侧与上侧相比,在缩回防止部47中更大程度地弯曲。
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在设置有盖部29的区域中,利用位置限制部37,限制标签带2在检测凸部16的突出侧、即上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对标签带2作用了朝向上侧倾斜地进给的力F的情况下,在设置有盖部29的区域和与盖部29相邻的露出区38中,也抑制了标签带2朝向上侧倾斜。由此,在检测凸部16通过上送出口25时,抑制了检测凸部16钩挂于上送出口25的上缘部25a的情况。即,抑制了带盒1内的标签带2被卡住的情况。
参照图12对缩回防止部47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2的(a)示出了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缩回防止部47A。缩回防止部47A不具有上游侧基端部56。在该情况下,缩回防止部47A的刚性较低,因此基于标签带2的张力的、缩回防止部47A的挠曲量较大。因此,在相对于缩回防止部47A设置在挠曲方向B上的第2墨带引导部52、与挠曲的缩回防止部47A的前端部之间夹着墨带4,其结果,墨带4有可能产生褶皱11a等,从而妨碍墨带4的进给。
图12的(b)示出了本发明的比较例的缩回防止部47B。在缩回防止部47B中,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缩回防止部47的上游侧基端部56的部位具有与带夹持部55相同的突出高度。即,与缩回防止部47同样,缩回防止部47B整体上形成为俯视时大致弓形,而未被切除带进给上游侧的前端部。在该情况下,缩回防止部47B比缩回防止部47A粗,且缩回防止部47B的刚性较高,因此基于标签带2的张力的、缩回防止部47B的挠曲量较小。但是,缩回防止部47B由于未被切除与第2墨带引导部52相对的部位的前端部,因此在第2墨带引导部52与挠曲的缩回防止部47B的前端部之间夹着墨带4,其结果,有可能妨碍墨带4的进给。
图12的(c)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缩回防止部47。在该情况下,与不具有上游侧基端部56的缩回防止部47A相比,缩回防止部47的刚性较高,所以基于标签带2的张力的、缩回防止部47的挠曲量较小。因此,在缩回防止部47挠曲的情况下,缩回防止部47的前端部也不会非常接近第2墨带引导部52。而且,与第2墨带引导部52相对的上游侧基端部56未设置于带夹持部55的前端部。即,缩回防止部47的与第2墨带引导部52相对的部位的前端部被切除。因此,抑制了在第2墨带引导部52与挠曲的缩回防止部47的前端部之间夹着墨带4的情况。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抑制了在第2墨带引导部52与挠曲的缩回防止部47的前端部之间夹着墨带4的情况。此外,缩回防止部47挠曲,由此在从缩回防止部47至压印辊7的区域中,抑制了标签带2的带长度方向过度弯曲。其结果,抑制了打印带11从衬纸带12部分地剥离的情况,从而抑制了打印带11产生褶皱11a。因此,带盒1能够抑制打印带11产生褶皱11a,同时使墨带4的进给稳定。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即使在对标签带2作用了朝向上侧倾斜地进给的力F的情况下,也通过设置位置限制部37,在设置有盖部29的区域和与盖部29相邻的露出区38中,抑制了标签带2朝向上侧倾斜。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缩回防止部47的挠曲量较小,所以与缩回防止部47的挠曲量较大的情况相比,在从缩回防止部47至压印辊7的区域中,标签带2的带长度方向的弯曲程度较大。因此,在从缩回防止部47至压印辊7的区域中,标签带2的抵抗从带宽方向按压的力的能力较强。因此,在检测凸部16的突出端16c与设置于缩回防止部47的突出方向前方的位置限制部37抵接的情况下,对标签带2有效地作用向与检测凸部16的突出侧的相反侧、即下侧限制的力。因此,有效地限制了标签带2在检测凸部16的突出侧、即上侧的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盒1,压印盖间距离D为6mm以下,因此在非常接近夹持位置P的位置处,检测凸部16的突出端16c与位置限制部37接触,限制了标签带2在检测凸部16的突出侧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夹持位置P处作用了朝向检测凸部16的突出侧倾斜地进给的力的情况下,在设置有露出区38和盖部29的区域中,也更有效地抑制了标签带2朝向上侧倾斜的情况。
另外,标签带2为“带状部件”的一例。压印辊7为“辊”的一例。顶壁部23为“第1壁部”的一例。底壁部41为“第2壁部”的一例。第2墨带引导部52为“墨带引导部”的一例。光传感器105为“检测部”的一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采用各种结构。
标号说明
1:带盒;2:标签带;4:墨带;7:压印辊;8:盒壳体;47:缩回防止部;52:第2墨带引导部;55:带夹持部;56:上游侧基端部;100:带打印装置。

Claims (3)

1.一种带盒,其用于安装于带打印装置,该带盒的特征在于,具有:
盒壳体;
带状部件,其具有衬纸带和以能够剥离的方式粘贴在所述衬纸带上的打印带,被收纳在所述盒壳体中;
墨带,其被收纳在所述盒壳体中;
辊,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收纳在所述盒壳体中,通过旋转将所述带状部件向所述盒壳体外送出,能够伴随所述带状部件向所述盒壳体内的缩回而朝带进给上游侧移动;
缩回防止部,其在比所述辊靠所述带进给上游侧的位置处被悬臂支撑于所述盒壳体,使得受到被进给的所述带状部件的张力而弹性地挠曲,伴随所述带状部件向所述盒壳体内的缩回,在该缩回防止部与朝所述带进给上游侧进行了移动的所述辊之间夹持所述带状部件;以及
墨带引导部,其相对于所述缩回防止部设置在基于所述带状部件的张力的、所述缩回防止部的挠曲方向上,对在该墨带引导部与所述缩回防止部之间进给的所述墨带进行引导,
所述缩回防止部具有:
带夹持部,在该带夹持部与所述辊之间夹持所述带状部件;以及
上游侧基端部,其在所述带夹持部的所述带进给上游侧且从所述挠曲方向观察时与所述墨带引导部重叠的位置处,设置于所述带夹持部的基端部,
从所述挠曲方向观察时,所述缩回防止部的与所述墨带引导部重叠的部位的前端部被切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打印装置具有检测部,
所述带盒具有彼此相对的第1壁部和第2壁部,
所述缩回防止部设置成从所述第2壁部朝向所述第1壁部突出,
所述带状部件具有侧边部分地在带宽方向上突出的检测凸部,作为卷绕成卷状的带卷而被收纳在所述盒壳体中,
在所述第1壁部的外表面设置有露出区,从所述带卷送出的所述带状部件的所述检测凸部在该露出区露出,使得在将所述带盒安装于所述带打印装置的状态下,利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检测凸部的通过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盒,其特征在于,
该带盒还具有位置限制部,该位置限制部设置于所述缩回防止部的突出方向前方,通过与所述检测凸部的突出端接触,限制所述带状部件在所述检测凸部的突出侧的位置。
CN201680019460.6A 2015-03-30 2016-03-24 带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281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8960 2015-03-30
JP2015068960A JP6509006B2 (ja) 2015-03-30 2015-03-30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PCT/JP2016/059518 WO2016158709A1 (ja) 2015-03-30 2016-03-24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8183A CN107428183A (zh) 2017-12-01
CN107428183B true CN107428183B (zh) 2019-07-23

Family

ID=57004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946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428183B (zh) 2015-03-30 2016-03-24 带盒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166795B2 (zh)
EP (1) EP3278998B1 (zh)
JP (1) JP6509006B2 (zh)
KR (1) KR101978755B1 (zh)
CN (1) CN107428183B (zh)
TW (1) TWI641499B (zh)
WO (1) WO20161587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76620B (zh) * 2018-12-26 2022-04-2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装配于带印刷装置的盒
JP7287840B2 (ja) 2019-06-19 2023-06-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収容体およびテープ印刷システム
CN114670559B (zh) 2020-12-24 2023-10-2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
CN112810334B (zh) * 2021-02-03 2023-09-29 重庆品胜科技有限公司 碳带盒与打印机机体的安装结构及打印机
CN116373481B (zh) * 2023-03-13 2024-08-16 上海开仰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打印机碳带和标签位置调整的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9854A (zh) * 2010-03-18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
CN102295197A (zh) * 2010-06-25 2011-12-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及带印刷装置
CN103692781A (zh) * 2008-12-25 2014-04-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JP2014184561A (ja) * 2013-03-21 2014-10-02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送り装置
JP2014205339A (ja) * 2013-03-21 2014-10-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送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1463B2 (ja) 1989-07-07 1998-01-21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半加算回路
US5595447A (en) 1992-10-13 1997-01-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and printing device having print medium cartridge
JP2992875B2 (ja) * 1996-06-20 1999-12-20 日本タイプライター株式会社 長尺記録媒体用プリンタ
JP4853203B2 (ja) * 2006-09-28 2012-01-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
JP2010125777A (ja) * 2008-11-28 2010-06-10 Brother Ind Ltd 印刷装置
JP5429090B2 (ja) * 2010-07-16 2014-02-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US9539832B2 (en) 2013-03-21 2017-01-1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ape cartridge and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JP5998995B2 (ja) * 2013-03-21 2016-09-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92781A (zh) * 2008-12-25 2014-04-02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带盒
CN102189854A (zh) * 2010-03-18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
CN102295197A (zh) * 2010-06-25 2011-12-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带盒及带印刷装置
JP2014184561A (ja) * 2013-03-21 2014-10-02 Seiko Epson Corp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送り装置
JP2014205339A (ja) * 2013-03-21 2014-10-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送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78998B1 (en) 2020-11-25
KR20170125906A (ko) 2017-11-15
EP3278998A4 (en) 2018-12-12
KR101978755B1 (ko) 2019-05-15
JP6509006B2 (ja) 2019-05-08
JP2016187922A (ja) 2016-11-04
US20180079238A1 (en) 2018-03-22
TW201634296A (zh) 2016-10-01
CN107428183A (zh) 2017-12-01
US10166795B2 (en) 2019-01-01
WO2016158709A1 (ja) 2016-10-06
EP3278998A1 (en) 2018-02-07
TWI641499B (zh) 2018-1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8183B (zh) 带盒
CN105189128B (zh) 带盒以及带打印装置
US7819599B2 (en) Cutting device for tape printing apparatus
JP5426685B2 (ja) カートリッジ型媒体保持機構
US9550381B2 (en) Tape cassette
CA2737844A1 (en) Ticket dispensing mechanism
US6652173B1 (en) Ticket dispensing mechanism
CN107428182A (zh) 带盒
JP5350032B2 (ja)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CN111376618A (zh) 装配于带印刷装置的盒
JP2015207199A (ja) 硬貨処理装置
JP6731523B2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CN107405935B (zh) 带盒
US5471274A (en) Automatic film rewinder
US11884087B2 (en) Tape cartridge
TWI850534B (zh) 卡匣
US20240262113A1 (en) Rolled paper printing device
US11142420B2 (en) Printing device including stopper for restricting movement of sheet supporting portions
JP2022101043A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JP2016203644A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JPH1139456A (ja) 紙葉類計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