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6836A - 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6836A
CN107426836A CN201710810472.7A CN201710810472A CN107426836A CN 107426836 A CN107426836 A CN 107426836A CN 201710810472 A CN201710810472 A CN 201710810472A CN 107426836 A CN107426836 A CN 1074268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rectangle
electrode
face heater
fil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104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6836B (zh
Inventor
杨泽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nk Of Nanjing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nk Of Nanjing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nk Of Nanjing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Bank Of Nanjing New Mstar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104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26836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26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6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6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6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20Heating elements having extended surface area substantially in a two-dimensional plane, e.g. plate-heat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02Details
    • H05B3/03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00Ohmic-resistance heating
    • H05B3/10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 H05B3/12Heat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materials or by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nduct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or nature of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03/00Aspects relating to Ohmic resistive heating covered by group H05B3/00
    • H05B2203/014Heaters using resistive wires or cables not provided for in H05B3/54

Landscapes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包括基底、导电功能膜、性能调节层以及导电电极。导电功能薄膜为位于所述基底上的由金属纳米线网格组成的导电通道,导电电极包括两条线状金属电极,以所述非矩形面加热器内接的最大面积矩形的相对一组边所分别包络的所述非矩形面加热器的边沿为所述两条线状金属电极分别的可分布位置。上述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能够应用于非规则面的加热,所形成加热区域均匀有效。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能控温技术领域,涉及在不规则形状、曲面、弯折、震动等柔性应用需求下的加热器设计与应用,还涉及透明加热应用需求下的加热器设计与应用。
背景技术
热控器件在民用和军工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在汽车挡风玻璃、飞船舷窗、战机座舱盖等上面应用的视窗除雾除霜,在电子烟加热芯、红外诱饵中应用的不规则曲面控温等;而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无论军工还是民用领域都对智能化的追求越来越提升,例如一键快速视窗除雾。实现这些智能化要求需要一种不受形状限制的面加热器,通电后实现整个面的快速加热,而传统的通过离散分布的加热丝缓慢带动整个面升温的应用已不满足要求;特别地当加热同时有透光要求时,即透明加热器,更排除了传统加热丝的应用可能。在新兴的面加热器选材方面,金属纳米线薄膜相对金属氧化物薄膜和由金属纳米颗粒组成的金属网格在柔韧性方面、相对碳材料薄膜和有机导电薄膜在导电性方面优势显著。
目前关于金属纳米线薄膜加热器只有零星报道,报道中加热器均采用规则的矩形加热面;而实际应用中规则的矩形加热面非常少,亟需开发能适合各种环境的不规则非矩形面加热器,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目前此类加热器尚无报道,也无专利保护。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能够应用于非规则面的加热,所形成加热区域均匀有效。
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包括基底、导电功能膜、性能调节层以及导电电极;所述导电功能薄膜为位于所述基底上的由金属纳米线网格组成的导电通道;所述性能调节层为在所述导电功能膜上的卤化物后处理层;所述导电电极包括两条线状金属电极,以所述非矩形面加热器内接的最大面积矩形的其中一组对边所分别包络的所述非矩形面加热器的边沿为所述两条线状金属电极分别的分布位置。
进一步的,根据所述非矩形面加热器内接的最大面积矩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确定的导电电极分布位置计算面加热器电阻,面加热器电阻等于薄膜方块电阻乘以电极间距与电极长度比值的倍数因子,所述电极间距等于该组对边距离,然后根据两组面加热器电阻选择所述导电电极的分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纳米线为直径在10~100nm,长度与直径比值在100~5000的金、银、铜、镍及其合金纳米线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所述薄膜方块电阻由所述导电功能膜的厚度控制,并在0.1-2000Ω范围内选择。
进一步的,所述性能调节层为用氯化物盐、溴化物盐、碘化物盐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处理形成的无定形卤化金、银、铜、镍及其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用卤化物盐为钾、钙、钠、镁、锌、铁、锡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面加热器用作柔性加热器时所述基底的材料选用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乙烯亚胺中的一种,基底厚度根据柔性度和加热器热响应速率在0.01~2mm范围内选择;所述面加热器用作透明加热器时所述基底在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不低于50%,包括所述面加热器用作柔性加热器时基底材料中的任一种,还包括刚性的玻璃或陶瓷基底,且平面的刚性基底和曲面的刚性基底均包括在内,基底厚度根据光学透过率和加热器热响应速率在0.01~20mm范围内选择。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电极包括用蒸发、溅射、导电胶粘中任一方法制备的金、银、铜电极。
有益效果:(1)本发明以曲面和平面的、刚性和柔性的、还有透明的任意不规则形状基底为依托,通过线电极设计制作了面加热器,在保持快速、有效加热的同时大大拓宽了加热器的应用空间。
(2)线电极设计基于“内接最大面积矩形”确定电极分布位置,原理在于面加热源由线电极带动电流从正极一侧沿最小电阻路径流向负极一侧,而两个线电极之间矩形对边距离最短、电阻最小,因此通电后内接矩形区域均匀加热,矩形区域外在热扩散下也很快达到热平衡,选择内接最大面积矩形就最大程度保证了中心矩形区域均匀加热和最小外周区域的热平衡加热。
(2)本发明采用导电性最好的金属且柔韧性优良的单晶纳米线作为加热组件,相对于金属氧化物、碳纳米管、石墨烯、有机导电分子等材料,减小了输入电压,提高了热响应率,利于低功耗、高灵敏器件的柔性应用。
(3)本发明选择不同比热和厚度的基底,精确地调控了加热器的响应速率,满足不同热响应速率的应用要求。
(4)本发明加热器结构简单,利于规模化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银纳米线薄膜圆形面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银纳米线薄膜圆形面加热器的红外图像,中心加热区域完全重叠;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银纳米线薄膜圆形加热器的透过率;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银纳米线薄膜梯形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4(a)为待加热面,4(b)为小电阻导电电极分布方式,4(c)为大电阻导电电极分布方式;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银纳米线薄膜圆角矩形面加热器的结构示意图,5(a)为待加热面,5(b)为大电阻电极连接方式,5(c)为小电阻电极连接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包括基底、导电功能膜、性能调节层、导电电极以及纳米尺度的保护层。
其中,面加热器用作柔性加热器时,基底的材料选用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乙烯亚胺中的一种,基底厚度根据柔性度和加热器热响应速率在0.01~2mm范围内选择。面加热器用作透明加热器时,基底在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不低于50%,包括面加热器用作柔性加热器时基底材料中的任一种,还包括刚性的玻璃或陶瓷基底,且平面的刚性基底和曲面的刚性基底均包括在内,基底厚度根据光学透过率和加热器热响应速率在0.01~20mm范围内选择。
导电功能薄膜为位于基底上的由金属纳米线网格组成的导电通道。金属纳米线为直径在10~100nm,长度与直径比值在100~5000的金、银、铜、镍及其合金纳米线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薄膜方块电阻由导电功能膜的厚度控制,并在0.1-2000Ω范围内选择。
性能调节层为在导电功能膜上的卤化物后处理层。性能调节层为用氯化物盐、溴化物盐、碘化物盐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处理金属纳米线网格形成的无定形卤化金、银、铜、镍及其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所用卤化物盐为钾、钙、钠、镁、锌、铁、锡中的一种或几种。
导电电极包括两条线状金属电极,以非矩形面加热器内接的最大面积矩形的其中一组对边所分别包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的边沿为两条线状金属电极分别的分布位置。根据非矩形面加热器内接的最大面积矩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确定的导电电极分布位置计算面加热器电阻,面加热器电阻等于薄膜方块电阻乘以电极间距与电极长度比值的倍数因子,其中电极间距等于该组对边距离。然后根据两组面加热器电阻选择导电电极的分布位置。金属电极包括用蒸发、溅射、导电胶粘中任一方法制备的金、银、铜电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在飞船舷窗上使用、基于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圆形面加热器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基底:将厚度100μm、直径20cm的圆形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底裁剪待用。
(2)导电功能薄膜:在基底上利用自动刮涂仪器将由直径100nm、长度100μm的银纳米线配制的浓度为1mg/mL墨水,刮涂一次成膜,然后在干燥箱中60℃干燥5分钟。
(3)性能调节层:将干燥后薄膜在5wt%的氯化锡水溶液中浸泡10秒后,再在去离子水中浸泡10秒,而后干燥箱中60℃干燥5分钟。
(4)导电电极:利用掩版遮盖薄膜,留出圆形薄膜的两个相对的四分之一外周,预留外周宽度3-5mm;将掩版与薄膜放入磁控溅射仪器,溅射Au电极,最后将导电铜线通过导电银胶与Au电极导通,完成加热器制作。如图1所示,圆形面加热器内接最大面积的矩形为长和宽相等的特殊矩形,任选一组对边,该组对边包络的圆形面加热器的边缘,即两条1/4圆周的圆弧作为导电电极的两条金属电极的位置。
(5)加热器红外图像测试:通过加热器两侧线电极输入恒定电压,由红外测温仪读取加热器温度图像。
对上述方法制得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圆形面加热器通过透过率测试、加热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透明加热器具有大于90%的透过率,如图3所示,非常适合在视窗除雾等器件中应用。如图2所示的红外图像表明通过内接矩形的电极设计,加热器中心加热区域完全重叠,实现有效加热,满足不规则形状加热器件的应用要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在汽车挡风玻璃上使用、基于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梯形面加热器及其制备方法,步骤除了面加热器形状和导电电极外,同实施例1,具体地:
基底是上下边长分别为100cm、135cm和高为60cm的大弧度曲面的梯形,如图4(a)所示。利用大弧度曲面的梯形最大内接矩形,得到两种导电电极方案。如图4(b)所示,以该梯形内接的最大面积矩形的上下两条边为基础,这两条边所包络的大弧度曲面的梯形的边沿和矩形的上下两条重合,即该矩形的上下两条边即为一对金属电极的分布位置。如图4(c)所示,以该梯形内接的最大面积矩形的左右两条边为基础,这两条边所包络的大弧度曲面的梯形的边沿即为一对金属电极的分布位置,即所选取的矩形边的两个端点所截取的大弧度曲面的梯形边沿位置。上述两种导电电极方案中,图4(b)所示的方案,面加热器电阻是银纳米线薄膜方块电阻的0.6倍;图4(c)所示的方案,面加热器电阻是银纳米线薄膜方块电阻的1.67倍。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在飞机舷窗上使用、基于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大圆角矩形加热器及其制备方法,步骤除了面加热器形状和导电电极设计外,同实施例1,具体地:
基底是40cm×29cm圆角矩形,圆角长宽均跨度10cm,如图5(a)所示。利用圆角矩形最大内接矩形,得到两种导电电极方案。如图5(b)所示,以该圆角矩形内接的最大面积矩形的上下两条边为基础,这两条边所包络的圆角矩形的边沿和矩形的上下两条重合,即该矩形的上下两条边即为一对金属电极的分布位置。如图5(c)所示,以该圆角矩形内接的最大面积矩形的左右两条边为基础,这两条边所包络的圆角矩形的边沿即为一对金属电极的分布位置,即所选取的矩形边的两个端点所截取的圆角矩形边沿位置。上述两种导电电极方案中,图5(b)所示的方案,加热器电阻是银纳米线薄膜方块电阻的1.45倍;图5(c)所示的方案,加热器电阻是银纳米线薄膜方块电阻的0.69倍。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导电功能膜、性能调节层以及导电电极;所述导电功能薄膜为位于所述基底上的由金属纳米线网格组成的导电通道;所述性能调节层为在所述导电功能膜上的卤化物后处理层;所述导电电极包括两条线状金属电极,以所述非矩形面加热器内接的最大面积矩形的其中一组对边所分别包络的所述非矩形面加热器的边沿为所述两条线状金属电极分别的分布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非矩形面加热器内接的最大面积矩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确定的导电电极分布位置计算面加热器电阻,面加热器电阻等于薄膜方块电阻乘以电极间距与电极长度比值的倍数因子,所述电极间距等于该组对边距离,然后根据两组面加热器电阻选择所述导电电极的分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纳米线为直径在10~100nm,长度与直径比值在100~5000的金、银、铜、镍及其合金纳米线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所述薄膜方块电阻由所述导电功能膜的厚度控制,并在0.1-2000Ω范围内选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性能调节层为用氯化物盐、溴化物盐、碘化物盐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处理形成的无定形卤化金、银、铜、镍及其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所用卤化物盐为钾、钙、钠、镁、锌、铁、锡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加热器用作柔性加热器时所述基底的材料选用聚酰亚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氯乙烯、聚碳酸酯、聚氨酯、聚乙烯亚胺中的一种,基底厚度根据柔性度和加热器热响应速率在0.01~2mm范围内选择;所述面加热器用作透明加热器时所述基底在可见光区平均透过率不低于50%,包括所述面加热器用作柔性加热器时基底材料中的任一种,还包括刚性的玻璃或陶瓷基底,且平面的刚性基底和曲面的刚性基底均包括在内,基底厚度根据光学透过率和加热器热响应速率在0.01~20mm范围内选择。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电极包括用蒸发、溅射、导电胶粘中任一方法制备的金、银、铜电极。
CN201710810472.7A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 Active CN1074268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0472.7A CN107426836B (zh)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10472.7A CN107426836B (zh)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6836A true CN107426836A (zh) 2017-12-01
CN107426836B CN107426836B (zh) 2018-06-26

Family

ID=60431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10472.7A Active CN107426836B (zh) 2017-09-11 2017-09-11 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2683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2313A (zh) * 2018-04-16 2018-07-2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用于空气质检的柔性金属纳米线基除湿装置及空气检测仪
CN109819535A (zh) * 2019-03-11 2019-05-28 南京银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服役银纳米线导电薄膜加热器的制备方法
CN109805453A (zh) * 2019-03-11 2019-05-28 南京银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的电子烟加热组件制作方法
CN111698796A (zh) * 2019-03-11 2020-09-22 南京银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反复刮擦银纳米线薄膜加热器的制备方法
CN111781762A (zh) * 2020-08-04 2020-10-16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低温均匀加热的圆形液晶屏组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1657A (zh) * 2010-06-13 2011-12-14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提高电加热薄膜加热均匀性的方法以及一种加热均一的电加热薄膜
CN104053256A (zh) * 2014-05-14 2014-09-1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基于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加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0632A (zh) * 2015-04-01 2015-07-15 宁波山迪光能技术有限公司 可加热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39988A (zh) * 2017-01-20 2017-05-31 大连七色光太阳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电加热车用风挡玻璃
CN107034503A (zh) * 2017-04-28 2017-08-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电镀增强纳米线网格连接制备高性能导电薄膜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1657A (zh) * 2010-06-13 2011-12-14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提高电加热薄膜加热均匀性的方法以及一种加热均一的电加热薄膜
CN104053256A (zh) * 2014-05-14 2014-09-1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基于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加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0632A (zh) * 2015-04-01 2015-07-15 宁波山迪光能技术有限公司 可加热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CN106739988A (zh) * 2017-01-20 2017-05-31 大连七色光太阳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电加热车用风挡玻璃
CN107034503A (zh) * 2017-04-28 2017-08-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电镀增强纳米线网格连接制备高性能导电薄膜的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32313A (zh) * 2018-04-16 2018-07-2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用于空气质检的柔性金属纳米线基除湿装置及空气检测仪
CN109819535A (zh) * 2019-03-11 2019-05-28 南京银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服役银纳米线导电薄膜加热器的制备方法
CN109805453A (zh) * 2019-03-11 2019-05-28 南京银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的电子烟加热组件制作方法
CN111698796A (zh) * 2019-03-11 2020-09-22 南京银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反复刮擦银纳米线薄膜加热器的制备方法
CN111781762A (zh) * 2020-08-04 2020-10-16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低温均匀加热的圆形液晶屏组件方法
CN111781762B (zh) * 2020-08-04 2022-10-18 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 低温均匀加热圆形液晶屏组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6836B (zh) 2018-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6836B (zh) 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
CN205430649U (zh) 一种低电压透明电热膜、高温电热片
CN104053256B (zh) 基于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的加热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83760B (zh) 一种低电压透明电热膜
CN102883486B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的透明电加热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04428B (zh) 一种高温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JP5808419B2 (ja) 温度監視機能付きパネルヒータ
ES2794100T3 (es) Luna eléctricamente calentable con zona de conmutación
US20170238373A1 (en) Heating elemen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ES2701341T3 (es) Cristal con área térmica eléctrica
CN202799224U (zh) 基于石墨烯的透明电加热薄膜
JPWO2015189890A1 (ja) 発熱体
CN105433679B (zh) 电热毯
CN207150854U (zh) 一种基于金属纳米线薄膜的非矩形面加热器
CN109661043B (zh) 一种可变色柔性加热复合薄膜
CN103400632B (zh) 一种石墨烯掺杂材料及其应用
CN105784788A (zh) 一种纸基柔性湿敏元件及其制备方法
KR101484771B1 (ko) 은 나노와이어를 이용한 전극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80095227A (ko) 연성을 갖는 투명면상발열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발열히터
CN108770097B (zh) 一种电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33722B (zh) 晾衣架
CN103402280A (zh) 一种自动除雾玻璃及制备方法
KR101083883B1 (ko) 부분 발열체
CN204286741U (zh) “s”形薄膜的铂电阻热流传感器
CN215581769U (zh) 可加热的观察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