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23462B - 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23462B
CN107423462B CN201710191049.3A CN201710191049A CN107423462B CN 107423462 B CN107423462 B CN 107423462B CN 201710191049 A CN201710191049 A CN 201710191049A CN 107423462 B CN107423462 B CN 1074234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gh surface
surface morphology
stress
matrix
fatig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104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23462A (zh
Inventor
唐进元
李国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19104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4234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423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3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23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234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30Polynomial surface descriptio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件疲劳寿命预测领域,公开一种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方法包括:获取工件危险区域的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对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进行插值运算得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并以三点共圆法计算插值后占主导地位波谷谷底的曲率半径,进而得到相应的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然后根据该特征参数和基于第二高度序列矩阵构建的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对应力云图进行后处理得到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缺口系数,最后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对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Description

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件疲劳寿命预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工件的疲劳性能取决于表面完整性,直接引入表面系数考虑表面的影响是不精确的。表面形貌是表面完整性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表面形貌产生的应力集中效应对工件的疲劳寿命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表面形貌对工件疲劳性能的影响差异非常大。现在大部分对疲劳寿命的预测是通过采取大量样本进行实验的方法,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而且因为样本与实际工件以及工作条件存在差异,导致预测与实验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工件考虑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进行了研究。基于统计参数将模型简化为缺口模型,研究了表面形貌对应力集中效应和疲劳寿命的影响。统计参数只能描述表面形貌的平均特征,即使针对极值特征的参数Ry和Rz也会丢失表面形貌的许多信息。基于统计参数的简化模型难以反映实际表面形貌特征,这极大影响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包括:
步骤S1、通过宏观有限元分析确定工件的危险区域;
步骤S2、获取所述危险区域的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
步骤S3、对所述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进行插值运算得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
步骤S4、对所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内部各区域的波谷点按深度进行排序,将波谷视为球形凹坑,并以含波谷点z(i,j)的矩阵z(i-1:i+1,j-1:j+1)九个点所围成区域所对应对角线方向及中线方向分别构建出过波谷点的四个三角形,计算该四个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平均值作为波谷的曲率半径;并以深度最深的波谷点所计算得出的曲率半径计算所述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或以综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深度最深的波谷点相对应曲率半径进行折中处理的结果计算所述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
步骤S5、根据所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构建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
步骤S6、根据所述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和所述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对应力云图进行后处理得到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缺口系数,然后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对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
其中,i、j为水平面X、Y轴向的分布点坐标,z为高度方向的坐标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系统,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宏观有限元分析确定工件的危险区域;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危险区域的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进行插值运算得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内部各区域的波谷点按深度进行排序,将波谷视为球形凹坑,并以含波谷点z(i,j)的矩阵z(i-1:i+1,j-1:j+1)九个点所围成区域所对应对角线方向及中线方向分别构建出过波谷点的四个三角形,计算该四个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平均值作为波谷的曲率半径;并以深度最深的波谷点所计算得出的曲率半径计算所述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或以综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深度最深的波谷点相对应曲率半径进行折中处理的结果计算所述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构建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
第六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和所述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对应力云图进行后处理得到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缺口系数,然后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对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
其中,i、j为水平面X、Y轴向的分布点坐标,z为高度方向的坐标轴。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对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进行插值运算得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并以三点共圆的方法计算插值后占主导地位波谷的曲率半径,进而得到相应的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然后根据该特征参数和基于第二高度序列矩阵构建的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对应力云图进行后处理得到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缺口系数,最后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对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其中,第二高度序列矩阵及以此生成的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能精确反应工件微观层面的真实表面形貌,三点共圆的方法求解波谷曲率及整体方案都具有计算简便、依据合理科学等特点,从而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公开的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公开的计算波谷点曲率时所构建三角形的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步骤S1、通过宏观有限元分析确定工件的危险区域。
步骤S2、获取危险区域的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
该步骤可以采用白光干涉仪获取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并将所获取的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记为:z(m,n),其中,m、n分别为该水平面X、Y轴向的分布点数量。
步骤S3、对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进行插值运算得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
可选的,该步骤采用贝塞尔曲线(Bezier Curve)插值。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z(m,n)差值后可得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为z((t+1)m-t,(t+1)n-t),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将高度序列矩阵z(m,n)划分为(m-1)×(n-1)个区域,各区域分别对应水平面上相邻四个点所组成的四边形,并确定切矢k:
式中p为曲线上的n个离散数据点坐标矩阵,gradient为相邻点间的中心差分,norm为向量范数。
步骤S32、在曲线上相邻两个离散点之间确定两个控制点e,f:
式中α=μ·norm(gradient(p))为控制系数;μ=1/2。
步骤S33、将每个小区域的四个点两两连线得到共六条曲线,计算得到每条曲线上两个控制点,共得到十二个控制点,结合原来的四个测量点,构成控制矩阵V4×4,以提供插值点的方向信息;并在每个小区域插值4t+t2个点,其中t∈{0,1,2,…},利用控制矩阵V4×4和Bezier曲面的矩阵形式计算每个小区域插值后的高度序列矩阵z(t+2,t+2);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B(x)为Bernstein基函数,z(i,j)为小区域插值后第i行第j列元素,记录点的位置和高度信息。
步骤S4、对第二高度序列矩阵内部各区域的波谷点按深度进行排序,将波谷视为球形凹坑,并以波谷点为中心的矩阵九个点所围成区域所对应对角线方向及中线方向分别构建出过波谷点的四个三角形,计算该四个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平均值作为波谷的曲率半径;并以深度最深的波谷点所计算得出的曲率半径计算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或以综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深度最深的波谷点相对应曲率半径进行折中处理的结果计算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即:计算出占主导地位波谷谷底曲率半径的平均值)。优选的,一般取前五个最深的波谷作为占主导地位的波谷,并以计算占主导地位波谷得出的曲率半径的平均值计算所述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通常所依据的波谷点越多,则越能反应粗糙表面的整体状况。
在该步骤中,若z(i,j)在矩阵z(i-1:i+1,j-1:j+1)中为最小值,则该点为波谷点。另一方面,以z(i,j)为波谷,则上述的几个点在矩阵中的分布为z(i-1:i+1,j-1:j+1)。
上述三角形的构建可以参照附图2,分别为过波谷的Δ1、Δ2、Δ3和Δ4四个三角形。在所构建的各个三角形中,因为各点的高度和间距已知,而在所构建三角形的平面内,通过勾股定理可求出三角形的三边长a,b,c,使用余弦定理和外接圆半径公式可求出半径R,然后计算四个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平均值作为该波谷的曲率半径(为描述方便,下述简称该方法为“三点共圆法”)。在所构建的三角形ABC中,以z(i,j-1)所在的点为A,波谷点z(i,j)为点C,z(i,j+1)所在的点为B,则相关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该步骤中,危险区域相关的特征参数包括敏感系数q,计算公式如下:
q=1/(1+w/ρ);
其中,w为材料系数,ρ为上述三点共圆法所确定的曲率半径。
步骤S5、根据第二高度序列矩阵构建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
可选的,该步骤的具体实现如下:
1)、根据第二高度序列矩阵z((t+1)m-t,(t+1)n-t),生成包含3列的点文件,保存为CATIA(Computer Aided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ve Application,交互式CAD/CAE/CAM系统)能识别的asc格式。其中每一行的数据代表一个点的坐标,第1,2,3列分别表示对应点的xyz坐标。
2)、将点文件导入CATIA生成点云模型,通过曲面连接、曲面快速生成和拉伸功能构造粗糙表面形貌三维实体模型,保存为stp格式。
3)、将粗糙表面形貌三维实体模型stp格式文件导入ABAQUS(一套功能强大的工程模拟的有限元软件)中,对模型进行四面体网格划分,通过取决于表面曲率的单元大小来控制网格密度,指定网格单元类型与材料属性;在表面形貌的两侧施加一个微小拉伸应力σ,底部添加固定约束,构建出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
步骤S6、根据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和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对应力云图进行后处理得到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缺口系数,然后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对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
可选的,该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61、根据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提取占主导地位波谷的应力大小,计算其平均值,作为最大应力σmax
步骤S62、将施加在步骤S5中构建的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两侧的应力σ作为名义应力σ0,采用Kt=σmax0计算应力集中系数。
步骤S63、根据应力集中系数与疲劳缺口系数之间的关系,Kf=1+q(Kt-1),计算疲劳缺口系数Kf,q为敏感系数。
步骤S64、采用线性理论ε2=Kfε1计算考虑粗糙表面形貌引起应力集中时的真实应变ε2,其中ε1为光滑情况下应变。
步骤S65、根据材料疲劳特性参数,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将参数ε2和ε1分别代入曼森—科芬方程中的ε进行求解,分别得到考虑粗糙表面形貌和光滑状态下的疲劳寿命Nf;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ε为总应变,εe为弹性应变,εp为塑性应变,σ'f为疲劳强度系数,b为疲劳强度指数,Nf以循环计数的疲劳寿命,ε'f为疲劳延性系数,c为疲劳延性指数,E为弹性模量。
【应用例一】
以齿轮工件宏观有限元分析为例,17CrNiMo6样本三维粗糙表面形貌为例,对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测量和参数计算进行说明,结合CATIA和ABAQUS软件,依托上述方法进行相关数据处理。
A:以齿轮工件为对象,齿轮进行六面体网格划分,受力分析找到齿根最大弯曲应力位置,该位置为危险区域,容易出现疲劳破坏。
B:采用白光干涉仪测量17CrNiMo6样本的表面形貌,采样间隔为1μm,得到100×100点数的粗糙表面形貌,生成高度序列矩阵z(100,100)。17CrNiMo6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C:将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z(100,100)划分为99×99个区域,X/Y方向相邻四点为一个区域,每个小区域插值12个点;构成第二高度序列矩阵z(298,298),并计算出占主导地位波谷谷底曲率半径的平均值ρ为3.0451μm,采用Peterson公式计算出敏感系数q为0.0468。
D:在根据第二高度序列矩阵构建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的过程中,在表面形貌的两侧施加一个微小拉伸应力σ=100MPA。
E:根据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提取占主导地位波谷的应力大小,计算出平均值为218MPa,作为最大应力σmax
F:将施加在模型两侧的应力σ=100MPa作为名义应力σ0,采用公式计算应力集中系数为2.18。
G:根据应力集中系数与疲劳缺口系数之间的关系计算出疲劳缺口系数为:
Kf=1+q(Kt-1)=1.0552。
H:采用线性理论ε2=1.0552ε1计算考虑粗糙表面形貌引起应力集中时的真实应变ε2,其中ε1为光滑情况下应变;然后根据材料疲劳特性参数,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将参数ε2和ε1分别代入曼森—科芬方程中的ε进行求解,分别得到考虑粗糙表面形貌和光滑状态下的疲劳寿命Nf如表2所示。进一步的,计算几组不同应变下的寿命,可以作出相应的疲劳寿命曲线。
表2:
综上,本实施例公开的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对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进行插值运算得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并以三点共圆的方法计算插值后占主导地位波谷的曲率半径,进而得到相应的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然后根据该特征参数和基于第二高度序列矩阵构建的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对应力云图进行后处理得到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缺口系数,最后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对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其中,第二高度序列矩阵及以此生成的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能精确反应工件微观层面的真实表面形貌,三点共圆的方法求解波谷曲率及整体方案都具有计算简便、依据合理科学等特点,从而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实施例2
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的,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系统,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宏观有限元分析确定工件的危险区域;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获取危险区域的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进行插值运算得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对第二高度序列矩阵内部各区域的波谷点按深度进行排序,将波谷视为球形凹坑,并以含波谷点z(i,j)的矩阵z(i-1:i+1,j-1:j+1)九个点所围成区域所对应对角线方向及中线方向分别构建出过波谷点的四个三角形,计算该四个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平均值作为波谷的曲率半径;并以深度最深的波谷点所计算得出的曲率半径计算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或以综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深度最深的波谷点相对应曲率半径进行折中处理的结果计算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高度序列矩阵构建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
第六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和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对应力云图进行后处理得到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缺口系数,然后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对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
可选的,上述第二处理模块通过白光干涉仪获取危险区域的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以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为z(m,n),第二高度序列矩阵为z((t+1)m-t,(t+1)n-t)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第三处理模块包括:
子模块一、用于将高度序列矩阵z(m,n)划分为(m-1)×(n-1)个区域,各区域分别对应水平面上相邻四个点所组成的四边形,m、n分别为该水平面X、Y轴向的分布点数量;
确定切矢k:
式中p为曲线上的n个离散数据点坐标矩阵,gradient为相邻点间的中心差分,norm为向量范数;
子模块二、用于在曲线上相邻两个离散点之间确定两个控制点e,f:
式中α=μ·norm(gradient(p))为控制系数;μ=1/2;
子模块三、用于将每个小区域的四个点两两连线得到共六条曲线,计算得到每条曲线上两个控制点,共得到十二个控制点,结合原来的四个测量点,构成控制矩阵V4×4,以提供插值点的方向信息;并在每个小区域插值4t+t2个点,其中t∈{0,1,2,…},利用控制矩阵V4×4和Bezier曲面的矩阵形式计算每个小区域插值后的高度序列矩阵z(t+2,t+2);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B(x)为Bernstein基函数,z(i,j)为小区域插值后第i行第j列元素,记录点的位置和高度信息。
可选的,上述第四处理模块所计算的特征参数包括敏感系数q,计算公式如下:
q=1/(1+w/ρ);
其中,w为材料系数,ρ为步骤S4所确定的曲率半径。
可选的,上述第六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根据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提取占主导地位波谷的应力大小,计算其平均值,作为最大应力σmax
第二单元、用于将施加在第五处理模块构建的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两侧的应力σ作为名义应力σ0,采用Kt=σmax0计算应力集中系数;
第三单元、用于根据应力集中系数与疲劳缺口系数之间的关系,Kf=1+q(Kt-1),计算疲劳缺口系数Kf,q为敏感系数;
第四单元、用于采用线性理论ε2=Kfε1计算考虑粗糙表面形貌引起应力集中时的真实应变ε2,其中ε1为光滑情况下应变;
第五单元、用于根据材料疲劳特性参数,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将参数ε2和ε1分别代入曼森—科芬方程中的ε进行求解,分别得到考虑粗糙表面形貌和光滑状态下的疲劳寿命Nf;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ε为总应变,εe为弹性应变,εp为塑性应变,σ'f为疲劳强度系数,b为疲劳强度指数,Nf以循环计数的疲劳寿命,ε'f为疲劳延性系数,c为疲劳延性指数,E为弹性模量。
同理,本实施例公开的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系统,对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进行插值运算得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并以三点共圆的方法计算插值后占主导地位波谷的曲率半径,进而得到相应的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然后根据该特征参数和基于第二高度序列矩阵构建的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对应力云图进行后处理得到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缺口系数,最后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对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其中,第二高度序列矩阵及以此生成的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能精确反应工件微观层面的真实表面形貌,三点共圆的方法求解波谷曲率及整体方案都具有计算简便、依据合理科学等特点,从而提高了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通过宏观有限元分析确定工件的危险区域;
步骤S2、获取所述危险区域的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
步骤S3、对所述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进行插值运算得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
步骤S4、对所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内部各区域的波谷点按深度进行排序,将波谷视为球形凹坑,并以含波谷点z(i,j)的矩阵z(i-1:i+1,j-1:j+1)九个点所围成区域所对应对角线方向及中线方向分别构建出过波谷点的四个三角形,计算该四个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平均值作为波谷的曲率半径;并以深度最深的波谷点所计算得出的曲率半径计算所述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或以综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深度最深的波谷点相对应曲率半径进行折中处理的结果计算所述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
步骤S5、根据所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构建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
步骤S6、根据所述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和所述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对应力云图进行后处理得到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缺口系数,然后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对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
其中,i、j为水平面X、Y轴向的分布点坐标,z为高度方向的坐标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为z(m,n),所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为z((t+1)m-t,(t+1)n-t);所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将高度序列矩阵z(m,n)划分为(m-1)×(n-1)个区域,各区域分别对应水平面上相邻四个点所组成的四边形,m、n分别为该水平面X、Y轴向的分布点数量;
确定切矢k:
式中p为曲线上的n个离散数据点坐标矩阵,gradient为相邻点间的中心差分,norm为向量范数;
步骤S32、在曲线上相邻两个离散点之间确定两个控制点e,f:
式中α=μ·norm(gradient(p))为控制系数;μ=1/2;
步骤S33、将每个小区域的四个点两两连线得到共六条曲线,计算得到每条曲线上两个控制点,共得到十二个控制点,结合原来的四个测量点,构成控制矩阵V4×4,以提供插值点的方向信息;并在每个小区域插值4t+t2个点,其中t∈{0,1,2,…},利用控制矩阵V4×4和Bezier曲面的矩阵形式计算每个小区域插值后的高度序列矩阵z(t+2,t+2);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B(x)为Bernstein基函数,z(i,j)为小区域插值后第i行第j列元素,记录点的位置和高度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的特征参数包括敏感系数q,计算公式如下:
q=1/(1+w/ρ);
其中,w为材料系数,ρ为步骤S4所确定的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包括:
步骤S61、根据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提取占主导地位波谷的应力大小,计算其平均值,作为最大应力σmax
步骤S62、将施加在步骤S5中构建的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两侧的应力σ作为名义应力σ0,采用Kt=σmax0计算应力集中系数;
步骤S63、根据应力集中系数与疲劳缺口系数之间的关系,Kf=1+q(Kt-1),计算疲劳缺口系数Kf,q为敏感系数;
步骤S64、采用线性理论ε2=Kfε1计算考虑粗糙表面形貌引起应力集中时的真实应变ε2,其中ε1为光滑情况下应变;
步骤S65、根据材料疲劳特性参数,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将参数ε2和ε1分别代入曼森—科芬方程中的ε进行求解,分别得到考虑粗糙表面形貌和光滑状态下的疲劳寿命Nf;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ε为总应变,εe为弹性应变,εp为塑性应变,σ'f为疲劳强度系数,b为疲劳强度指数,Nf以循环计数的疲劳寿命,ε'f为疲劳延性系数,c为疲劳延性指数,E为弹性模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白光干涉仪获取所述危险区域的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
6.一种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通过宏观有限元分析确定工件的危险区域;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危险区域的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进行插值运算得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内部各区域的波谷点按深度进行排序,将波谷视为球形凹坑,并以含波谷点z(i,j)的矩阵z(i-1:i+1,j-1:j+1)九个点所围成区域所对应对角线方向及中线方向分别构建出过波谷点的四个三角形,计算该四个三角形外接圆半径的平均值作为波谷的曲率半径;并以深度最深的波谷点所计算得出的曲率半径计算所述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或以综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深度最深的波谷点相对应曲率半径进行折中处理的结果计算所述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构建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
第六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危险区域的特征参数和所述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对应力云图进行后处理得到应力集中系数和疲劳缺口系数,然后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对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进行预测;
其中,i、j为水平面X、Y轴向的分布点坐标,z为高度方向的坐标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为z(m,n),所述第二高度序列矩阵为z((t+1)m-t,(t+1)n-t);所述第三处理模块包括:
子模块一、用于将高度序列矩阵z(m,n)划分为(m-1)×(n-1)个区域,各区域分别对应水平面上相邻四个点所组成的四边形,m、n分别为该水平面X、Y轴向的分布点数量;
确定切矢k:
式中p为曲线上的n个离散数据点坐标矩阵,gradient为相邻点间的中心差分,norm为向量范数;
子模块二、用于在曲线上相邻两个离散点之间确定两个控制点e,f:
式中α=μ·norm(gradient(p))为控制系数;μ=1/2;
子模块三、用于将每个小区域的四个点两两连线得到共六条曲线,计算得到每条曲线上两个控制点,共得到十二个控制点,结合原来的四个测量点,构成控制矩阵V4×4,以提供插值点的方向信息;并在每个小区域插值4t+t2个点,其中t∈{0,1,2,…},利用控制矩阵V4×4和Bezier曲面的矩阵形式计算每个小区域插值后的高度序列矩阵z(t+2,t+2);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B(x)为Bernstein基函数,z(i,j)为小区域插值后第i行第j列元素,记录点的位置和高度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处理模块所计算的特征参数包括敏感系数q,计算公式如下:
q=1/(1+w/ρ);
其中,w为材料系数,ρ为步骤S4所确定的曲率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单元、用于根据有限元计算求解得到表面形貌应力云图结果,提取占主导地位波谷的应力大小,计算其平均值,作为最大应力σmax
第二单元、用于将施加在第五处理模块构建的三维粗糙表面形貌有限元模型两侧的应力σ作为名义应力σ0,采用Kt=σmax0计算应力集中系数;
第三单元、用于根据应力集中系数与疲劳缺口系数之间的关系,Kf=1+q(Kt-1),计算疲劳缺口系数Kf,q为敏感系数;
第四单元、用于采用线性理论ε2=Kfε1计算考虑粗糙表面形貌引起应力集中时的真实应变ε2,其中ε1为光滑情况下应变;
第五单元、用于根据材料疲劳特性参数,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将参数ε2和ε1分别代入曼森—科芬方程中的ε进行求解,分别得到考虑粗糙表面形貌和光滑状态下的疲劳寿命Nf;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ε为总应变,εe为弹性应变,εp为塑性应变,σ'f为疲劳强度系数,b为疲劳强度指数,Nf以循环计数的疲劳寿命,ε'f为疲劳延性系数,c为疲劳延性指数,E为弹性模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通过白光干涉仪获取所述危险区域的第一表面形貌高度序列矩阵。
CN201710191049.3A 2017-03-28 2017-03-28 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74234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1049.3A CN107423462B (zh) 2017-03-28 2017-03-28 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91049.3A CN107423462B (zh) 2017-03-28 2017-03-28 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3462A CN107423462A (zh) 2017-12-01
CN107423462B true CN107423462B (zh) 2018-07-24

Family

ID=60423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1049.3A Active CN107423462B (zh) 2017-03-28 2017-03-28 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234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93030B (zh) * 2018-04-10 2019-11-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Fod缺口型损伤的疲劳性能预测方法
CN109948216B (zh) * 2019-03-12 2023-01-03 华东理工大学 总应变能密度修正的缺口件低周疲劳预测方法
CN110307804B (zh) * 2019-07-04 2021-03-30 江南大学 一种曲线/曲面品质定量评价方法
CN110555245B (zh) * 2019-08-13 2023-10-24 中国航发贵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三维尺度精准关注部位提取应力梯度的方法
CN111539136B (zh) * 2020-03-21 2023-04-07 重庆大学 一种基于测量数据的表面形貌构建方法
CN112131687B (zh) * 2020-10-16 2024-03-12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fkm疲劳评估准则的金属结构最危险点查找方法
CN113268926B (zh) * 2021-05-19 2023-12-1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对不同加工工况下粗糙表面的应力集中系数计算方法
CN113468663B (zh) * 2021-06-30 2022-04-29 山东大学 一种冲压模具表面微织构的加工方法与设计系统
CN114577451B (zh) * 2022-02-24 2023-08-01 苏州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寿命测试方法
CN115164768B (zh) * 2022-07-04 2023-04-25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三维表面粗糙度应力集中及疲劳缺口系数测量方法与应用
CN115862789B (zh) * 2023-02-09 2023-06-30 中国航发四川燃气涡轮研究院 纤维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构件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36646A1 (en) * 2008-08-08 2010-02-11 Honda Motor Co., Ltd. Analytical model preparation method, and simulation system method for predicting molding failure
CN104809311B (zh) * 2015-05-14 2017-11-03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多因素融合修正的结构件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CN105203392B (zh) * 2015-08-21 2018-02-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表面完整性的钛合金材料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CN106202647B (zh) * 2016-06-29 2020-02-21 北京科技大学 电主轴的多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疲劳寿命可靠性评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23462A (zh) 2017-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23462B (zh) 工件考虑三维粗糙表面形貌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及系统
CN106934826B (zh) 一种岩质边坡结构精细化建模及块体识别方法
CN110409369A (zh) 边坡开挖数字化施工与质量控制方法
CN110457790A (zh) 用于结构变形分析的近场动力学非连续伽辽金有限元方法
Tschisgale et al. Large eddy simulation of the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in an abstracted aquatic canopy consisting of flexible blades
Yan A boundary element modeling of fatigue crack growth in a plane elastic plate
CN112214921B (zh) 一种基于应力矢量的三维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CN104809756B (zh) 基于X-ray CT图像的沥青混合料空隙空间结构重构方法
CN112987087B (zh) 微震监测/声发射破裂源时空分布状态与趋势的预警方法
CN105956299B (zh) 一种分层粗糙表面接触性能的分析方法
WO2014071048A1 (en) Three-dimensional modeling and drawing extraction tool
CN106470776A (zh) 拉伸翻边裂纹预测方法、拉伸翻边裂纹预测装置、计算机程序及记录介质
CN108763841A (zh) 一种基于对偶边界元和应变能优化分析的弹性断裂仿真方法
KR20030089784A (ko) 프랙탈 차원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화질 분석 방법및 시스템
CN110246205A (zh) 一种平面工件自动排版方法
CN112182731A (zh) 非极限状态二维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CN101750616B (zh) 植被风阻的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6738553B (zh) 抗震结构的不确定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
CN111310349A (zh) 适用于离散元计算信息连续化展示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
CN116429295A (zh) 一种评估岩体结构面接触应力分布的方法
CN109726442B (zh) 一种基于acis平台的三维实体模型重构方法
CN105844089A (zh) 一种rc框架结构层损伤评估模型的构建方法
Couture et al. Automatic statistical volume element modeling based on the unified topology model
CN115859715A (zh) 一种周期性多孔结构材料等效性能的计算方法
CN109191447A (zh) 一种基于几何曲率分析的三维网格质量评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