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9359A - 防尘罩、转向装置和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防尘罩、转向装置和阻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99359A
CN107399359A CN201710192501.8A CN201710192501A CN107399359A CN 107399359 A CN107399359 A CN 107399359A CN 201710192501 A CN201710192501 A CN 201710192501A CN 107399359 A CN107399359 A CN 1073993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dust cover
main body
along portion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925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关川新介
阿部功悦
须藤晋
须藤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owa Corp
Wells Fargo and Co
Original Assignee
Showa Corp
Wells Fargo an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owa Corp, Wells Fargo and Co filed Critical Show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3993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935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31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covers or lids for gearbox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1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20Connecting steering column to steering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8Covers for protection or appearan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9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means for sealing the gearboxes, e.g. to improve airtightne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3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3/00Diaphragms; Bellows; Bellows pistons
    • F16J3/04Bello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JPISTONS; CYLINDERS; SEALINGS
    • F16J3/00Diaphragms; Bellows; Bellows pistons
    • F16J3/04Bellows
    • F16J3/041Non-metallic bellow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3/00Yielding couplings, i.e. with means permitting movement between the connected parts during the drive
    • F16D3/84Shrouds, e.g. casings, covers; Seal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F16D3/843Shrouds, e.g. casings, covers; Seal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nclosed covers
    • F16D3/845Shrouds, e.g. casings, covers; Seal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nclosed covers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of joint parts due to the flexing of the co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ealing Devices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覆盖外壳的开口的防尘罩,其包括孔沿部和主体,轴和管中的至少一者通过该开口延伸。轴和管中的至少一者通过通孔可延伸。孔沿部限定通孔的边沿,轴和管中的至少一者通过该通孔可延伸。主体配置为覆盖开口。主体具有与孔沿部的硬度不同的硬度。

Description

防尘罩、转向装置和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尘罩、转向装置和阻尼器。
背景技术
作为车用转向装置的部件的转向齿轮箱包括覆盖开口的防尘罩,输入轴从该开口突出以防止(例如)液体或灰尘从该开口进入内部。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3-67280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2-66670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3-43555号公报公开了这种附接至输入轴的防尘罩。
转向齿轮箱还包括覆盖开口的防尘罩(防尘靴),齿条轴或拉杆从该开口突出。作为车用悬架的部件的阻尼器包括覆盖开口的防尘罩,活塞杆从该开口突出。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覆盖外壳的开口的防尘罩包括孔沿部和主体,轴和管中的至少一者通过该开口延伸。孔沿部限定通孔的边沿,轴和管中的至少一者通过该通孔可延伸。主体配置为覆盖开口。主体具有与孔沿部的硬度不同的硬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转向装置包括外壳、轴和管中的至少一者、以及防尘罩。轴和管中的至少一者通过设置于外壳上的开口延伸。防尘罩配置为覆盖该开口并且包括孔沿部和主体。孔沿部限定通孔的边沿,轴和管中的至少一者通过该通孔可延伸。主体配置为覆盖该开口。主体具有与孔沿部的硬度不同的硬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阻尼器包括壳体、活塞杆以及防尘罩。活塞杆通过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开口延伸。防尘罩配置为覆盖该开口并且包括孔沿部和主体。孔沿部限定通孔的边沿,活塞杆通过该通孔可延伸。主体配置为覆盖该开口。主体具有与孔沿部的硬度不同的硬度。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参考以下具体说明能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有助于更完整地了解本发明及其诸多优点,
其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示例性配置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车轮转向部的透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防尘罩的透视图;
图4为沿图3中的AA线剖开的防尘罩的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防尘罩的剖视图;
图6A和6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防尘罩和定位构件的透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防尘靴的透视图;
图8A和8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防尘靴和防尘靴周围的部件的剖视图;
图9A和9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防尘罩的透视图;以及
图1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5的阻尼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参考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
其中在全部附图中,类似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应的或相同的部件。
实施例1
现将参考图1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向装置1进行说明。
图1为示出车辆用转向装置1的示例性配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转向装置1包括转向部10和车轮转向部20。转向部10接受驾驶员的转向操作。根据由转向部10接受的转向操作,车轮转向部20使车轮400转向。
作为转向装置1的示例,如图1所示,转向部10和车轮转向部20始终机械地彼此耦合。然而,这不应限制本实施例。转向装置1可为(例如)线控转向(SBW)型转向装置。
转向部10
如图1所示,转向部10包括转向构件102、转向轴104、第一万向节106和中间轴108。转向构件102、转向轴104和中间轴108以扭矩可传递的方式彼此耦合。此处,“以扭矩可传递的方式耦合”是指以一个构件的转动引起另一构件的转动的方式耦合。在非限制性示例中,这至少包括一个构件与另一构件互成一体的情形、一个构件直接或间接固定到另一个构件上的情形以及一个构件与另一构件通过(例如)联接构件耦合以相互配合运转的情形。
在本实施例中,转向轴104的上端固定到转向构件102上且与转向构件102一体转动。转向轴104的下端和中间轴108的上端通过第一万象节106以转向轴104和中间轴108相互配合运转的方式耦合。
在该说明中,“上端”是指在根据驾驶员的转向操作的转向力传递路径的上游侧的一端(即,在输入侧的一端),“下端”是指在转向力传递路径的下游侧的一端(即,在输出侧的一端)(同样适用于下文)。
采用环状转向盘作为转向构件102的示例,如图1所示。然而,这不应限制本实施例。只要能够接受到驾驶员的转向操作,转向构件102也可具有不同的形状和机构。
车轮转向部20
如图1所示,车轮转向部20包括第二万向节(万向节)202、小齿轮轴(输入轴、轴)204、小齿轮206、齿条杆(车轮转向轴)208、拉杆210和转向节臂212。中间轴108、小齿轮轴204和小齿轮206以扭矩可传递的方式彼此耦合。在本实施例中,小齿轮轴204是轴。然而,也可采用空心管作为小齿轮轴204。
在本实施例中,小齿轮206固定到小齿轮轴204的下端且与小齿轮轴204一体转动。中间轴108的下端和小齿轮轴204的上端通过第二万向节202以中间轴105和小齿轮轴204相互配合运转的方式耦合。
齿条杆208是根据小齿轮206的转动使车轮400转向的配置。与小齿轮206啮合的齿条齿形成在齿条杆208上。
尽管图1中未示出,但是车轮转向部20包括容纳小齿轮轴204的下端侧、小齿轮206和齿条杆208的转向齿轮箱外壳。
在上述配置的转向装置1中,当驾驶员通过转向构件102进行转向操作时,小齿轮206转动,且齿条杆208在齿条杆208的轴向上移位。因此,车轮400通过设置在齿条杆208两端的拉杆210和与拉杆210耦合的转向节臂212而转动。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采用由小齿轮206和齿条齿来传递小齿轮轴204和齿条杆208之间的转向力的配置。然而,这不应限制本实施例。只要能够传递小齿轮轴204和齿条杆208之间的转向力,也可采用其他配置。
图2为根据本发明本实施例的车轮转向部20的透视图,示出了车轮转向部20的示例性配置。如图1所示,小齿轮轴204的下端侧、小齿轮206和齿条杆208,如图1所示,容纳在图2中的转向齿轮箱外壳40(以下简单地称为外壳40)中。位于齿条杆一侧的每个拉杆210的一部分容纳在防尘靴44中。
外壳40具有开口47(参见图4),小齿轮轴204从该开口47突出(小齿轮轴204通过该开口延伸)。该开口47由附接至小齿轮轴204的防尘罩50覆盖。
与防尘罩50一体的定位部60附接至从防尘罩50中突出的小齿轮轴204的突出部。锯齿(未示出)形成在小齿轮轴204的突出部上且沿小齿轮轴204的轴向延伸。定位部60以定位部60与锯齿啮合的方式固定到小齿轮轴204上。应注意的是锯齿可包括齿或槽。
如图2所示,第二万象节202包括第一万向节叉22、第二万向节叉26和联接部24。第一万向节叉22固定到中间轴108的下端且与中间轴108一体转动。第二万向节叉26附接至小齿轮轴204的突出部。联接部24将第一万向节叉22和第二万向节叉26彼此耦合。
第二万向节叉26具有耦合孔28、狭缝(未示出)和通孔32。狭缝沿耦合孔28延伸的方向延伸。通孔32横穿该狭缝而形成。锯齿形成在耦合孔28的内表面上且沿耦合孔28延伸的方向延伸。该锯齿与小齿轮轴207的突出部的锯齿啮合。
当第二万向节叉26与小齿轮轴204耦合时,第二万象节叉26位于圆周方向上以使定位部60嵌合在狭缝内,在这种状态下,小齿轮轴204的突出部插入耦合孔28内。由于小齿轮轴204的突出部插入耦合孔28内,螺栓34插入并紧固在第二万向节叉26的通孔32内。因此,第二万向节叉26固定到小齿轮轴204。
下面将参考附图3和4对根据本实施例的防尘罩50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根据本实施例的防尘罩50的透视图。
防尘罩50
防尘罩50覆盖开口47,小齿轮轴204(参见图1)从该开口47突出。防尘罩50包括在通孔71的边沿上的孔沿部70,小齿轮轴204通过该通孔71延伸。孔沿部70形成为嵌合在小齿轮轴204的圆周凹部中。
与孔沿部70一体的主体80覆盖开口47。主体80包括从孔沿部70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肋81。这些肋81提高了防尘罩50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肋81不是必不可少的。也可采用防尘罩50上没有肋的配置。应注意的是肋81的数目不应限制于根据本实施例的数目。
定位部60
在本实施例中,确定与小齿轮轴204耦合的第二万向节202的位置的定位部60设置在主体80的上表面侧。
定位部60包括冠状部62、突起63和啮合部66。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定位部60应由刚性材料制成。更优选地,定位部60应由与主体80相同的材料制成。
冠状部62是从外侧嵌在小齿轮轴204(参见图1)在第二万向节202侧的端部上的环状部。
突起63是将主体80与冠状部62彼此耦合的板状部,并且在小齿轮轴204的径向上向外突出。当第二万向节叉26(参见图2)与小齿轮轴204耦合时,突起63嵌合在第二万向节叉26的狭缝中。突起63具有凹部65。该凹部65与形成在小齿轮轴204上的凹部204c(参见图4)形成通孔,螺栓34(参见图2)通过该通孔延伸。
啮合部66与在轴向上形成于小齿轮轴204内的锯齿槽啮合。
以这种方式,定位部60高度准确地定位固定到小齿轮轴204和第二万向节叉26二者上。这使得小齿轮轴204的中心与第二万向节202的中心一致。换言之,定位部60附接至小齿轮轴204以确定与小齿轮轴204耦合的第二万向节202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定位部60的防尘罩50并不是必不可少的配置。也可提供具有与定位部60类似的配置且独立于防尘罩50的定位构件。后文将对提供具有定位部60的防尘罩50的效果进行说明。应注意的是即使当防尘罩50和定位部60互为一体时,定位部60也可由与孔沿部70的材料和主体80的材料不同的材料制成。
图4为沿图3中的AA线剖开的防尘罩50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小齿轮轴204的突出部包括第一锯齿部204a(锯齿槽)和第二锯齿部204b(锯齿槽),它们各自包括沿小齿轮轴204的轴向延伸的多个锯齿槽。在第一锯齿部204a和第二锯齿部204b之间沿圆周方向形成有凹部204c。
小齿轮轴204通过轴承72可转动地支撑在外壳40上。同样地,如图4所示,从轴承72处看,由诸如橡胶的柔性材料制成的防尘密封74设置在外壳40的开口47一侧。该防尘密封74防止(例如)水和灰尘通过外壳40的开口47进入。环状防尘肋54d设置在主体80的后表面并且朝外壳40突出。防尘肋54d和防尘密封74之间的区域76填充有油脂。因此,更好地防止了灰尘通过外壳40的开口47进入。然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防尘罩50中,防尘密封74和防尘肋54b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也可采用没有防尘密封74和防尘肋54d的配置。
如图4所示,在小齿轮轴204上,在附接有防尘罩50的位置处形成有圆周凹部204e。防尘罩50的通孔71从外侧嵌合在凹部204e上。换言之,在附接有防尘罩50的位置处的小齿轮轴204的外径小于第一锯齿部204a的外径和第二锯齿部204b的外径。这限制了防尘罩50在小齿轮轴204的轴向上的位置。
如图4所示,小齿轮部204包括凹部204e和作为凹部204e的一部分的阶梯部204f。防尘罩50的孔沿部70的后表面的边沿与阶梯部204f接触。这适当地限制了防尘罩50远离小齿轮轴204的端部204d的运动。即,防尘罩50的孔沿部70沿小齿轮轴204的圆周方向嵌合在凹部204e中。
尽管未在图4中示出,但是可在小齿轮轴204内设置扭杆,并且可在小齿轮轴204附近设置扭矩传感器以检测转向扭矩,从而根据检测到的扭矩辅助车轮转向。然而,这不应限制本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80的硬度设置为大于孔沿部70的硬度。换言之,主体80的刚性大于孔沿部70的刚性,孔沿部70的弹性大于主体80的弹性。更具体地,孔沿部70的肖式硬度设置为小于主体80的肖式硬度。应注意的是,主体80的肖式硬度和孔沿部70的肖式硬度可设置在(例如)由ASTM2240或ISO7619规定的肖式硬度A为10/15(“/15”是指在15秒后确认;以下同解)以上、肖式硬度D为50/15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地,例如,主体80的肖式硬度可为肖式硬度A60/15以上,孔沿部70的肖式硬度可小于肖式硬度A 60/15。
在本实施例中,以这种方式,防尘罩50由两部分即互为一体的主体80和孔沿部70构成。主体80形成为比孔沿部70要硬。这提高了密封性能并且还防止了防尘罩50翻转。
更具体地,当防尘罩50附接至小齿轮轴204时,有必要将孔沿部70嵌入(插入)在小齿轮轴204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凹部204e中。鉴于此,减小孔沿部70的硬度以提供弹性(可变形性和回弹力)来提高防尘罩50相对于小齿轮轴204的组装性能。因此,这提高了密封性能。相反地,如果孔沿部70较硬,则很难相对于小齿轮部204来组装防尘罩50。
有可能使用高压水冲洗防尘罩50。鉴于此,增加主体80的硬度以提供刚性来防止防尘罩50被高压水翻转。
以这种方式,主体80和孔沿部70的适宜硬度互不相同。因此,防尘罩50由两部分构成,主体80形成为比孔沿部70要硬。这提高了密封性能,并且也防止了防尘罩50翻转。
孔沿部70的材料(以下也称为“孔沿部料”)和主体80的材料(以下也称为“主体料”)不应被特别限制。例如,可使用各种树脂、各种橡胶以及树脂和橡胶的适宜组合。
在非限制性实施例中,孔沿部料和主体料各自可具有树脂成分和橡胶成分,且孔沿部料和主体料的树脂成分和橡胶成分的配合比可互不相同。或者,孔沿部料和主体料中的一者可具有树脂成分和橡胶成分,孔沿部料和主体料中的另一者可具有树脂成分而不具有橡胶成分。这种配置有利于调节孔沿部70的硬度和主体80的硬度。
作为孔沿部70和主体80的树脂成分的示例,可采用烯烃树脂、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酰胺树脂和碳酸酯树脂。
作为孔沿部70和主体80的橡胶成分的示例,可采用非二烯烃橡胶。作为非二烯烃橡胶,可采用丁基橡胶(B)、乙丙橡胶(EPM)、三元乙丙橡胶(EPDM)以及聚氨酯橡胶(U)。作为非二烯烃橡胶的优选示例,可采用三元乙丙橡胶(EPDM)。
作为孔沿部70和主体80的材料的另一适宜示例,可采用具有桥式橡胶成分分散在树脂成分中的海岛型结构的复合材料TPV(热塑性硫化橡胶)。
孔沿部70和主体80的添加剂不应被特别限制。例如,可适宜地添加填充剂、增塑剂、着色剂、稳定剂、模润滑剂、阻燃剂、助剂以及其他试剂。
在可能的实施例中,孔沿部料和主体部料二者都应包括选自烯烃树脂、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环氧树脂、硅树脂、酰胺树脂和碳酸酯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树脂。这提高了孔沿部70和主体80的亲和性。这防止了孔沿部70和主体80彼此分离。
作为一种生产根据本实施例的防尘罩50的方法,优选的是孔沿部70和主体80的双色成型。在非限制性实施例中,主体80首先在模具中成型,然后,孔沿部70再在同一模具中成型,从而生产出防尘罩50。由于较硬的主体80是首先成型的,所以能够防止首先成型的部分在接下来的成型中破裂。
包括定位部60的主体80的效果
将对包括定位部60的主体80的效果进行说明。由于布置设计或其他情况,小齿轮轴204的突出长度可能会太短,无法保证凹部204e在轴向上的足够长度。在这种情形下,通过在凹部204e嵌合而将防尘罩50固定到小齿轮轴204上的力是不充足的,并且小齿轮轴204和防尘罩50彼此相对转动。不幸地,这会引起异常的声响。特别地,在低温状态下,当区域76内的油脂的粘度增加时,阻止防尘罩50转动的阻力会增加。因此,更有可能发生小齿轮轴204和防尘罩50相对彼此的转动。
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主体80包括定位部60。定位部60的啮合部66与在轴向上形成于小齿轮轴204内的锯齿槽啮合。因此,包括定位部60的主体80防止了小齿轮轴204和防尘罩50相对彼此的转动。这抑制了异常声响的产生。
此外,包括定位部60的主体80提高了防尘罩50的组装性能。
实施例2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防尘罩50由两部分即互为一体的主体80和孔沿部70构成,主体80形成为比孔沿部70要硬。这种配置产生了提高密封性能和防止防尘罩50翻转的效果。该配置不应限于图4所示的配置。
例如,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防尘罩的剖视图。如图5所示,在防尘罩50的后表面侧(外壳侧),孔沿部70可延伸至防尘罩50的外圆周侧。这增加了孔沿部70和主体80接合的部分的表面积,从而增加孔沿部70和主体80的接合强度,换言之,孔沿部70和主体80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以进一步防止孔沿部70和主体80彼此分离。
实施例3
如上所述,可提供独立于防尘罩的定位构件。图6A和6B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防尘罩和定位构件的透视图,示出了防尘罩的示例性配置。
图6A为根据本实施例的防尘罩501和定位构件503的透视图,示出了防尘罩501和定位构件503的示意性配置。防尘罩501不包括定位部60。作为替代,防尘罩501包括与定位构件503嵌合的第一嵌合部502。除此之外,防尘罩501的配置与根据实施例1的防尘罩50的配置大致相同。定位构件503包括第二嵌合部504、冠状部505、突起506以及啮合部507a和507b。第二嵌合部504与第一嵌合部502嵌合。突起506在小齿轮轴的径向上向外突出。啮合部507a和507b与小齿轮轴的在轴向上的锯齿槽啮合。第二嵌合部504与第一嵌合部502嵌合以将定位构件503固定到防尘罩501上。这种配置的效果与根据实施例1的防尘罩50的效果大致相同。
图6B为根据本实施例的防尘罩521和定位构件523的透视图,示出了防尘罩521和定位构件523的示意性配置。防尘罩521不包括定位部60。作为替代,防尘罩521包括与定位构件523嵌合的第一嵌合部522。除此之外,防尘罩521的配置与根据实施例1的防尘罩50的配置大致相同。定位构件523包括第二嵌合部524、冠状部525、突起526以及啮合部527a和527b。第二嵌合部524与第一嵌合部522嵌合。突起526在小齿轮轴的径向上向外突出。啮合部527a和527b与小齿轮轴的在轴向上的锯齿部啮合。第二嵌合部504与第一嵌合部502嵌合以将定位构件523固定到防尘罩521上。这种配置的效果与根据实施例1的防尘罩50的效果大致相同。
如图6A和6B所示,当定位构件503(523)与防尘罩501(521)彼此分离时,定位构件503(523)可由较硬的材料制成。当定位构件503(523)由较硬的材料制成时,能够提高将小齿轮轴204与第二万向节202(第二万向节叉26)耦合的可操作性。
实施例4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覆盖转向齿轮箱的开口的防尘罩,输入轴可从该开口突出。然而,根据本发明的防尘罩不应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还适用于覆盖转向齿轮箱的开口的防尘靴(防尘罩),(例如)齿条轴和拉杆可从该开口突出。
现将参考图7、8A和8B对根据实施例4的防尘靴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中,根据实施例4的防尘靴包含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转向装置中。然而,根据实施例4的防尘靴可包含在任意所需的转向装置中。
图7为根据实施例4的防尘靴(防尘罩)44的透视图。图8A和8B为根据实施例4的防尘靴44和它周围的部件的剖视图。如图8A和8B所示,防尘靴44覆盖外壳40的开口46。图8A示出了与齿条杆(轴、管)208一体移动的拉杆(轴、管)210通过开口46延伸的配置。图8B示出了齿条杆208通过开口46延伸的配置。然而,实施例4不应限于这些配置。只要齿条杆208或与齿条杆208一体移动的任意所需的轴或杆通过开口46延伸,实施例4就适用。齿条杆208和拉杆210可为轴和管。
如图7所示,防尘靴44具有通孔44d。防尘靴44包括孔沿部44a、主体44b和附接部44c。孔沿部44a设置在通孔44d的边沿。主体44b覆盖开口46。附接部44c附接至外壳40。在图8A所示的配置中,通过通孔44d延伸的是拉杆210,孔沿部44a附接至拉杆210。在图8B所示的配置中,通过通孔44d延伸的是齿条杆208,孔沿部44a附接至齿条杆208。
在本实施例中,孔沿部44a和附接部44c设置为比主体44b要硬。更具体地,孔沿部44a的肖式硬度和附接部44c的肖式硬度设置为大于主体44b的肖式硬度。孔沿部44a、主体44b和附接部44c的肖式硬度可在(例如)肖式硬度A为10/15以上、肖式硬度D为50/15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地,例如,孔沿部44a的肖式硬度和附接部44c的肖式硬度可为肖式硬度A60/15以上,主体44b的肖式硬度可小于肖式硬度A 60/15。
以这种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孔沿部44a和附接部44c形成为比主体44b要硬。因此,利用孔沿部44a的刚性以便于(例如)将孔沿部44a附接至齿条杆208和拉杆210。同样地,利用附接部44c的刚性以便于将附接部44c附接至外壳40。同时,将主体44b制备得软一些,以适宜地跟随转向移动(例如齿条杆208和拉杆210的移位)。
应注意的是孔沿部44a、主体44b和附接部44c的材料不应被特别限制。可使用与实施例1中的孔沿部料和主体料大致相同的材料。
实施例5
本发明还适用于覆盖阻尼器开口的防尘罩,活塞杆从该开口突出。现将参考图9A、9B和10对根据实施例5的阻尼器的防尘罩进行说明。
图9A和9B为根据实施例5的防尘罩310的透视图。图9A和9B示出了防尘罩310的形状的变化。图10为根据实施例5的阻尼器300的剖视图。图10示出了具有图9A所示形状的防尘罩310包含在阻尼器300中的配置。然而,实施例5不应限于该配置。
除了防尘罩310之外,阻尼器300还包括螺旋弹簧311、活塞杆(轴、管)312、活塞阀313、耦合构件314以及壳体(外壳)315。活塞杆312通过形成在外壳315上的开口316延伸。防尘罩310覆盖开口316。应注意的是活塞杆312可为轴和管。
防尘罩310具有通孔310d,活塞杆312通过该通孔310d延伸。防尘罩310包括孔沿部310a,主体310b和附接部310c。孔沿部310a设置在通孔310d的边沿。主体310b覆盖通孔316。附接部310c附接至壳体315。孔沿部310a通过耦合构件314附接至活塞杆312。应注意的是当防尘罩310具有图9B所示的形状时,孔沿部310a可直接附接至活塞杆312。
在本实施例中,孔沿部310a和附接部310c设置为比主体310b要硬。更具体地,孔沿部310a的肖式硬度和附接部310c的肖式硬度设置为大于主体310b的肖式硬度。孔沿部310a、主体310b和附接部310c的肖式硬度可在(例如)肖式硬度A为10/15以上、肖式硬度D为50/15以下的范围内。更优选地,例如,孔沿部310a的肖式硬度和附接部310c的肖式硬度可为肖式硬度A 60/15以上,主体310b的肖式硬度小于肖式硬度A 60/15。
以这种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孔沿部310a和附接部310c形成为比主体310b要硬。因此,利用孔沿部310a的刚性以便于将孔沿部310a附接至耦合构件314或活塞杆312。同样地,利用附接部310c的刚性以便于将附接部310c附接至壳体315。同时,将主体310b制备地软一些以适宜地跟随悬架移动(活塞杆312的移位)。
应注意的是孔沿部310a、主体310b和附接部310c的材料不应特别地被限制。可使用与实施例1中的孔沿部料和主体料大致相同的材料。
关于在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3-67280号公报、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2-66670号公报和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13-43555号公报中公开的防尘罩,如何使两种不同的性能共存这一问题仍待讨论,例如,密封性能和防止防尘罩翻转的性能以及跟随移动的性能和组装性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尘罩由具有不同硬度的孔沿部和主体构成。因此,两种不同的性能可共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防尘罩使两种不同的性能共存,即,防尘罩既改善了密封性能又改善了防止防尘罩翻转的性能,既改善了跟随移动的性能又改善了组装性能。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转向装置和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转向装置每个都包括防尘罩。
显而易见地,鉴于上述教导对本发明进行多种改变和变形是可能的。因此应理解的是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不同于本文所具体描述的方式来实践本发明。

Claims (11)

1.一种覆盖外壳的开口的防尘罩,轴和管中的至少一者通过所述开口延伸,所述防尘罩包括:
孔沿部,该孔沿部限定通孔的边沿,所述轴和所述管中的所述至少一者通过所述通孔可延伸;以及
主体,该主体配置为覆盖所述开口,所述主体具有与所述孔沿部的硬度不同的硬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罩,
其中,所述孔沿部的孔沿部材料和所述主体的主体材料各自包括树脂成分和橡胶成分,并且
其中,所述孔沿部材料中的树脂成分和橡胶成分的配合比不同于主体材料中的树脂成分和橡胶成分的配合比,或者
其中,所述孔沿部材料和所述主体材料中的一者包括树脂成分和橡胶成分,所述孔沿部材料和所述主体材料中的另一者包括树脂成分但不包括橡胶成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尘罩,
其中,所述孔沿部材料和所述主体材料二者均包括
选自
烯烃树脂、
苯乙烯树脂、
丙烯酸树脂、
聚氨酯树脂、
环氧树脂、
硅树脂、
酰胺树脂和
碳酸酯树脂
中的至少一种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罩,
其中,所述孔沿部的硬度大于所述主体的硬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罩,
其中,所述主体的硬度大于所述孔沿部的硬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罩,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转向齿轮箱,并且
其中,所述轴和所述管中的所述至少一者包括输入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尘罩,
其中,所述主体包括配置为确定与所述输入轴耦合的万向节的位置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包括:
啮合部,该啮合部配置为与在所述输入轴的轴向上设置于所述输入轴内的锯齿槽啮合;以及
突起,该突起在所述输入轴的径向上向外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罩,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转向齿轮箱,并且
其中,所述轴和所述管中的所述至少一者包括齿条轴、轴和管中的至少一者,所述轴和所述管可与所述齿条轴一体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尘罩,
其中,所述外壳包括阻尼器壳体,并且
其中,所述轴和所述管中的至少一者包括活塞杆。
10.一种转向装置,包括:
外壳;
轴和管中的至少一者,该轴和管中的至少一者通过置于所述外壳上的开口延伸;以及
防尘罩,该防尘罩配置为覆盖所述开口,所述防尘罩包括:
孔沿部,该孔沿部限定通孔的边沿,所述轴和所述管中的所述至少一者通过所述通孔可延伸;以及
主体,该主体配置为覆盖所述开口,所述主体具有与所述孔沿部的硬度不同的硬度。
11.一种阻尼器,包括:
壳体;
活塞杆,该活塞杆通过形成在所述壳体上的开口延伸;以及
防尘罩,该防尘罩配置为覆盖所述开口,所述防尘罩包括:
孔沿部,该孔沿部限定通孔的边沿,所述活塞杆通过所述通孔可延伸;以及
主体,该主体配置为覆盖所述开口,所述主体具有与所述孔沿部的硬度不同的硬度。
CN201710192501.8A 2016-03-28 2017-03-28 防尘罩、转向装置和阻尼器 Withdrawn CN1073993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4668 2016-03-28
JP2016064668A JP2017180542A (ja) 2016-03-28 2016-03-28 ダストカバー、操舵装置、及びダン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9359A true CN107399359A (zh) 2017-11-28

Family

ID=59814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92501.8A Withdrawn CN107399359A (zh) 2016-03-28 2017-03-28 防尘罩、转向装置和阻尼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276231A1 (zh)
JP (1) JP2017180542A (zh)
CN (1) CN107399359A (zh)
DE (1) DE1020171066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11623A (ja) 2018-07-19 2020-01-23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1469913A (zh) * 2020-05-19 2020-07-31 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转向防尘罩异响的转向防尘罩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3968U (zh) * 1980-09-13 1982-03-29
JPS5797764U (zh) * 1980-12-08 1982-06-16
JPH11108186A (ja) * 1997-10-03 1999-04-20 Koyo Seiko Co Ltd 伸縮カバーの取り付け構造
US7488259B2 (en) * 2003-02-19 2009-02-10 Fukoku Co., Ltd. Resin boots for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CN103072618A (zh) * 2011-08-24 2013-05-0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轴连结结构以及转向装置
JP2014062560A (ja) * 2012-09-20 2014-04-10 Tokai Rubber Ind Ltd 車両用ダストカバー組付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351429A (zh) * 2015-12-07 2016-02-24 芜湖弘祥汽车减振器工业有限公司 防尘减震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46411A1 (en) 2010-08-20 2012-02-23 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Recycled Resin Compositions And Disposable Medical Devices Made Therefrom
JP5682775B2 (ja) 2010-09-22 2015-03-1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車両用操舵装置
US8597056B2 (en) * 2011-06-30 2013-12-0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ard edge connector
JP2013067280A (ja) 2011-09-22 2013-04-18 Isuzu Motors Ltd ステアリングシャフトの接続構造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53968U (zh) * 1980-09-13 1982-03-29
JPS5797764U (zh) * 1980-12-08 1982-06-16
JPH11108186A (ja) * 1997-10-03 1999-04-20 Koyo Seiko Co Ltd 伸縮カバーの取り付け構造
US7488259B2 (en) * 2003-02-19 2009-02-10 Fukoku Co., Ltd. Resin boots for constant velocity universal joint
CN103072618A (zh) * 2011-08-24 2013-05-01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轴连结结构以及转向装置
JP2014062560A (ja) * 2012-09-20 2014-04-10 Tokai Rubber Ind Ltd 車両用ダストカバー組付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351429A (zh) * 2015-12-07 2016-02-24 芜湖弘祥汽车减振器工业有限公司 防尘减震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276231A1 (en) 2017-09-28
JP2017180542A (ja) 2017-10-05
DE102017106669A1 (de) 2017-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68401B2 (ja) 車両用ドア開閉装置
CN107399359A (zh) 防尘罩、转向装置和阻尼器
US6540618B1 (en) Steering column slider assembly
KR101560980B1 (ko)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의 동력전달 장치
CA2675795C (en) Power steering device
CN107401583A (zh) 汽车减速器
WO2018008196A1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JP4667340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シャフトの回転抵抗付与装置
CN103587573A (zh) 齿条齿轮式转向装置
US6273210B1 (en) Center take-off type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4180208B2 (ja) センターテイクオフ型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におけるタイロッドの取付け構造
JP2011079473A (ja)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シール構造
KR101674304B1 (ko) 자동차 조향장치의 아우터 볼 조인트
JP3950697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中間軸
JP3566021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シャフトのコラムホールカバー構造
KR19990025476U (ko) 조향축 슬립이음 구조
KR101204612B1 (ko)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의 노이즈 방지 구조
KR20200050263A (ko) 자동차 조향장치의 랙바 지지장치
KR102431451B1 (ko) 스티어 바이 와이어 방식의 차량용 조향 장치
KR100444084B1 (ko) 차량용 조향장치
JPH10278810A (ja) 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ボックスの取付構造
JP2010149776A (ja) コラムホールカバー
KR101277949B1 (ko) 랙과 피니언 방식 조향장치
KR20010103499A (ko) 방진형 슬라이딩 중간 조향축 조립체
JP2013142465A (ja) ステアリング用等速ジョイントのシール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