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92527B - 物品分配方法及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物品分配方法及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92527B
CN107392527B CN201710523341.0A CN201710523341A CN107392527B CN 107392527 B CN107392527 B CN 107392527B CN 201710523341 A CN201710523341 A CN 201710523341A CN 107392527 B CN107392527 B CN 1073925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tem
sharing
user
article
preference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233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92527A (zh
Inventor
李露
周奇
赵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ankuai Onlin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233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925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925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25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925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925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3Shi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物品分配方法及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所述物品分配方法包括:接收物品共享信息,所述物品共享信息中携带参与物品共享的各物品共享用户的物品共享用户标识,接收物品共享清单信息,所述物品共享清单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物品,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以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子物品。本发明能够提高物品共享用户参与物品共享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物品分配方法及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品分配方法及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用户能够很方便地购买物品,相应的,商家可以通过物流配送将用户购买的物品提供给用户。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节省配送费用等原因,用户通常可以与其它用户一起共享物品,比如一起购买菜品进行共餐,因此,为了准确地向各用户配送物品,亟需一种物品分配方法。
现有技术中,通常直接将多个用户共享的物品全部配送至一个用户,然后由该用户在接收到物品时,将物品分成子物品,从而向各用户分配子物品。但由于需要用户人工对物品进行分配,分配的准确性较低,用户体验很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物品分配方法及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物品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分配方法包括由信息处理装置执行的如下步骤:接收物品共享信息,所述物品共享信息中携带参与物品共享的各物品共享用户的物品共享用户标识;接收物品共享清单信息,所述物品共享清单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物品;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以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子物品。
可选地,所述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包括: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
可选地,所述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包括: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可选地,所述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包括: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的历史物品选择记录;针对各物品共享用户,根据历史物品选择记录中各历史物品的物品选择数目,统计多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物品选择数目;根据各物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物品选择数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可选地,所述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包括: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提供多种物品属性;接收提交的各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多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可选地,所述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包括:确定各物品所具有的至少一种物品属性;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分别对所述至少一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可选地,在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之后,所述物品分配方法还包括: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所禁忌的多种目标物品属性;判定所述物品具有所述多种目标物品属性中任一目标物品属性;将所述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替换为第三偏好数据,所述第三偏好数据用于指示不将所述物品分配给所述物品共享用户。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将所述物品分成针对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子物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包括:对于任一物品,选取各物品共享用户中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从高到低排序靠前的多个物品共享用户,作为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包括:对于任一物品,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所述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按照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所述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选择多个物品共享用户,作为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之后,所述物品分配方法还包括:对于所述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中的任一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判定待向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子物品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子物品数目;且当所述待向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子物品的数目大于所述预设子物品数目时,在各物品共享用户除所述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之外的物品共享用户中选择一个物品共享用户,以替换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可选地,所述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将所述物品分成针对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子物品包括:对于任一物品,将所述物品平均分成符合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数目的多个子物品;或者,对于任一物品,确定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用户属性,按照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用户属性及用户数目,确定所述物品的分配比例,按照所述分配比例,将所述物品分成多个子物品。
可选地,在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之后,所述物品分配方法还包括: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提供所述物品分配方案;接收物品分配调整指令,对所述物品分配方案进行调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包括:物品共享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物品共享信息,所述物品共享信息中携带参与物品共享的各物品共享用户的物品共享用户标识;清单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物品共享清单信息,所述物品共享清单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物品;物品分配方案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以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子物品。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模块包括: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的历史物品选择记录;针对各物品共享用户,根据历史物品选择记录中各历史物品的物品选择数目,统计多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物品选择数目;根据各物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物品选择数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提供多种物品属性;接收提交的各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多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确定各物品所具有的至少一种物品属性;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分别对所述至少一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还包括:禁忌属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所禁忌的多种目标物品属性;物品属性判定模块,用于判定所述物品具有所述多种目标物品属性中任一目标物品属性;偏好数据替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替换为第三偏好数据,所述第三偏好数据用于指示不将所述物品分配给所述物品共享用户。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将所述物品分成针对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子物品。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还用于:对于任一物品,选取各物品共享用户中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从高到低排序靠前的多个物品共享用户,作为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还用于:对于任一物品,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所述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按照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所述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选择多个物品共享用户,作为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还包括:物品数目判定模块,用于对于所述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中的任一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判定待向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子物品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子物品数目;目标物品共享用户替换模块,用于且当所述待向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子物品的数目大于所述预设子物品数目时,在各物品共享用户除所述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之外的物品共享用户中选择一个物品共享用户,以替换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还用于:对于任一物品,将所述物品平均分成符合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数目的多个子物品;或者对于任一物品,确定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用户属性,按照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用户属性及用户数目,确定所述物品的分配比例,按照所述分配比例,将所述物品分成多个子物品。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还包括:物品分配方案提供模块,用于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提供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物品分配方案调整模块,用于接收物品分配调整指令,对所述物品分配方案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能够接收物品共享信息以确定参与物品共享的各物品共享用户,接收物品共享清单信息以确定共享的至少一个物品,从而确定将各物品划分为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以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子物品,确保了将物品共享清单信息中包括的物品分配给参与物品共享的物品共享用户,提高了分配物品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物品分配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配餐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另一种配餐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又一种配餐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的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配餐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以下描述中,以共餐场合为例,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介绍。此时物品分配体现为配餐,物品共享体现为共餐,清单体现为菜单,物品体现为菜品,子物品体现为子菜品,物品选择体现为用餐(菜品选择);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体现为配餐装置,物品共享信息接收模块体现为共餐信息接收模块,清单信息接收模块体现为菜单信息接收模块,物品分配方案确定模块体现为配餐模块,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体现为配餐子模块。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物品分配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物品分配方法可以用于信息处理装置中。该信息处理装置可以包括服务器或者服务器集群,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从而能够通过下述步骤获取物品共享信息、物品共享清单信息,并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以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子物品。
步骤101,接收物品共享信息,所述物品共享信息中携带参与物品共享的各物品共享用户的物品共享用户标识。
为了便于在用户与其他用户共享物品时,通过后续步骤准确地向参与共享的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物品,提高用户体验,可以获取物品共享信息,以确定参与物品共享的物品共享用户。
信息处理装置可以通过提供的客户端或者网页等接收提交的物品共享信息。
其中,参与物品共享的用户即为物品共享用户,参与物品共享的用户的用户标识即为物品共享用户标识。用户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用户,可以是用户的ID等,当然,也可以是其它能够唯一标识一个用户的信息,比如一个临时生成的编号。
步骤102,接收物品共享清单信息,所述物品共享清单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物品。
物品共享清单信息用于说明物品共享用户所共享的物品,也即是需要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物品。
其中,接收物品共享清单信息的方式,可以与前述中接收物品共享信息的方式相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该信息处理装置可以通过客户端或者网页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提供物品展示页面,从而通过该物品展示页面接收提交的物品共享清单信息。
步骤103,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以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子物品。
由于多个物品共享用户在共享物品时,可能各物品共享用户所需的物品的量并不相同,所以为了提高分配物品的准确性,提高用户体验,可以将确定将物品分配为子服务品的分配方案,从而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子物品。
其中,由于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物品的计量方式也会不同,比如,个数、重量、长度、面积、体积等,因此,将各物品分配为子物品,可以是按照该物品的对应的计量方式将该物品进行分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由于不同的物品共享用户对同一物品的偏好程度可能会不同,所以为了提高分配物品的准确性,可以通过下述两个子步骤来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
子步骤1031,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其中,该信息处理装置可以通过与前述中接收物品共享信息相似的方式来获取第一偏好数据。
第一偏好数据用于说明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的偏好程度,第一偏好数据可以通过字符或字符串表示,比如,第一偏好数据可以是整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由于不同的物品可能会具有不同的物品属性,比如颜色、材质、重量、生产商、制造工艺、性能参数等,不同的物品属性会影响用户对该物品的偏好程度,所以为了提高确定第一偏好数据的准确性,可以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第二偏好数据用于说明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偏好程度,第二偏好数据的形式可以与第一偏好数据的形式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提高获取第一偏好数据的效率,可以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提供多种物品属性,接收提交的各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多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信息处理装置可以通过客户端或网页,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提供多种物品属性,从而接收提交的第二偏好数据。
为了确保获取到第二偏好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提高获取第一偏好数据的准确性,可以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的历史物品选择记录,针对各物品共享用户,根据历史物品选择记录中各历史物品的物品选择数目,统计多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物品选择数目,根据各物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物品选择数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也即是,根据各物品共享用户在历史中选择的物品所具有的物品属性,确定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其中,可以将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所具有的、偏好程度最高的第二偏好数据作为该物品共享用户对该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提高根据第二偏好数据确定第一偏好数据的准确性,可以确定各物品所具有的至少一种物品属性,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分别对所述至少一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对于物品具有的至少一种物品属性,可以将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进行加和,从而得到该物品共享用户对该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当然,进一步的,为了提高了确定第一偏好数据的准确性,还可以事先确定各物品属性对应的权重,从而按照各物品属性对应的权重,对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进行加和,得到该物品共享用户对该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由于物品通常具有不同的属性,比如材质等,而物品共享用户可能对具有某种材质的物品过敏或者产生其它的不适感,因此,为了避免将具有该物品共享用户所禁忌的物品属性的物品分配至该物品共享用户,提高向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物品的可靠性,提高用户体验,可以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所禁忌的多种目标物品属性,判定所述物品具有所述多种目标物品属性中任一目标物品属性,将所述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替换为第三偏好数据,所述第三偏好数据用于指示不将所述物品分配给所述物品共享用户。
其中,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所禁忌的多种目标物品属性的方式,可以与获取第一偏好数据或第二偏好数据的方式相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第三偏好数据的形式可以与第一偏好数据的形式相同。比如,当第一偏好数据为正整数时,第三偏好数据可以为0。
子步骤1032,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
可以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将所述物品分成针对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子物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由于第一偏好数据能够说明共享用户对物品的偏好程度,因此,为了确保能够向多个物品共享用户中比较偏好该物品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物品,提高分配物品的准确性,对于任一物品,可以选取各物品共享用户中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从高到低排序靠前的多个物品共享用户,作为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其中,所选择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数目可以由该信息处理装置事先确定,比如接收提交的数值确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在确保能够向多个物品共享用户中比较偏好该物品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物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使其它物品共享用户也能够分配到该物品,提高用户体验,对于任一物品,可以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所述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按照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所述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选择多个物品共享用户,作为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其中,向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可以与物品共享用户对该物品的偏好程度成正相关。比如,如果第一偏好数据的大小与偏好程度也成正相关的情况下,物品分配概率可以与第一偏好数据成正相关。当然,如果该物品共享用户对该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已经替换为第三偏好数据,则可以确定向该物品共享用户分配该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为0。
例如,对于任一物品,可以将任一物品共享用户对该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与各物品共享用户对该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之和的比值,作为向该物品分配该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向同一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物品过多而导致向其它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物品过少的问题,即确保分配物品的平衡性,从而提高分配物品的可靠性和用户体验,对于所述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中的任一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可以判定待向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子物品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子物品数目,且当所述待向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子物品的数目大于所述预设子物品数目时,在各物品共享用户除所述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之外的物品共享用户中选择一个物品共享用户,以替换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其中,在各物品共享用户除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之外的物品共享用户中选择一个物品共享用户的方式,可以与前述中选择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方式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预设子物品数目可以由该信息处理装置事先确定。比如,通过提供的客户端或网页接收提交的数值得到。其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提高分配物品的效率,对于任一物品,将所述物品平均分成符合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数目的多个子物品。
可以按照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数目,将物品平均分配为多个子物品,从而向每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均分配一个子物品。也即是,各子物品所占该物品的比例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由于物品共享用户的年龄、体重等的不同,可能会影响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的量的需求也不同,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分配的准确性,对于任一物品,可以确定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用户属性,按照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用户属性及用户数目,确定所述物品的分配比例,按照所述分配比例,将所述物品分成多个子物品。
其中,用户属性用于说明物品共享用户所具有的特征,用户属性可以包括性别、身高、体重中的至少一个,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用于属性还可以包括其它用于说明物品共享用户所具有的特征的信息。
该信息处理装置可以通过提供的客户端或网页,来获取提交的各物品共享用户的用户属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分配物品的准确性,提高用户体验,在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之后,可以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提供所述物品分配方案,接收物品分配调整指令,对所述物品分配方案进行调整。也即是,信息处理装置在通过计算得到物品分配方案之后,可以将物品分配方案提供给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从而使至少一物品共享用户确定对该物品分配方案是否满意,并在物品共享用户对该物品分配方案不满意时,根据物品分配调整指令时,对该物品分配方案进行调整。
该信息处理装置可以通过客户端或网页来将物品分配方案提供给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并而接收物品分配方案调整指令。
对物品分配方案进行调整可以包括删除物品、增加物品、删除任一物品共享用户的子物品或增加任一物品共享用户的子物品,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其它方式的调整。
如果是删除物品,已经该物品分配方案中该菜品的各子物品删除;如果是增加物品,可以按照前述中的相关方式,将确定该物品添加至该物品分配方案中;如果是删除任一子物品,可以按照前述中的相关方式,将该子物品重新分配至任一物品共享用户,进而增加该物品共享用户的子物品,即在确保各物品所分配的子物品的份数不超过该物品可分配的份数、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物品的数目小于或等于预设物品数目的基础上,对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物品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能够接收物品共享信息以确定参与物品共享的各物品共享用户,接收物品共享清单信息以确定共享的至少一个物品,从而确定将各物品划分为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以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子物品,确保了将物品共享清单信息中包括的物品分配给参与物品共享的物品共享用户,提高了分配物品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其次,能够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从而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偏好程度,根据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偏好程度,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应分配的子物品,确保了各物品共享用户能够分配到偏好的物品,提高了分配物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能够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第二偏好数据,从而对于任一物品,能够根据各物品所具有的物品属性以及物品共享用户对该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准确地确定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另外,对于任一物品,能够在确定该物品具有任一物品共享用户所禁忌的物品属性时,将该物品共享用户对该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替换为第三偏好数据,从而确保不将该物品共享用户所禁忌的物品分配给该物品共享用户,进一步提高了分配物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配餐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共餐信息,所述共餐信息中携带参与共餐的各共餐用户的共餐用户标识。
由于用户在用餐时,通常希望与其他用户共同用餐,比如同事、亲属等,所以,可以接收共餐信息,该共餐信息中携带参与共餐的各共餐用户的共餐用户标识。
共餐用户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共餐用户,共餐标识可以是共餐用户的ID。
可以提供共餐信息入口,从而通过共餐信息入口接收提交的各共餐用户标识。
其中,共餐用户可以通过执行预设操作来通过该订餐界面提交各共餐用户标识,该预设操作可以是点击操作、按键操作、触摸操作等操作,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该预设操作也可以是其它形式的操作。
步骤202,接收共餐菜单信息,所述共餐菜单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菜品。
可以提供共餐菜单信息入口,从而通过共餐菜单信息入口接收提交的至少一个菜品,该至少一个菜品即为用于共餐的菜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便于接受共餐菜单信息,该共餐菜单信息入口可以展示至少一个商家以及各商家所能够提供的菜品,从而使用户通过预设操作来提交至少一个菜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两个步骤来分别获取共餐信息以及共餐菜单信息,而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获取上述信息的效率,可以通过一个步骤来获取上述信息,比如,可以展示包括共餐信息入口和共餐菜单信息入口的订餐界面,从而从该订餐界面中获取到上述信息。
步骤203,确定将各菜品划分为子菜品的配餐方案,以向各共餐用户分配子菜品。
为了在确保参与共餐的用户能够进行共餐的基础上,避免共餐过程中餐具接触可能带来的饮食卫生问题,或者由共餐用户分餐所带来的不便,可以确定将各菜品划分为子菜品的配餐方案,从而向各共餐用户分配子菜品。
其中,菜品的子菜品是该菜品的一部分,该子菜品的份量可以小于或等于该菜品的份量,该菜品的份量所占该菜品的份量比例可以大于0且小于等于1。
可以根据获取到的共餐用户标识的数目,即参与共餐的共餐用户的数目,将各菜品平均划分为该数目的子菜品,从而将各菜品分配给各共餐用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能够接收共餐信息以确定参与共餐的各共餐用户,接收共餐菜单以确定共餐的至少一个菜品,从而确定将各菜品划分为子菜品的配餐方案,以向各共餐用户分配子菜品,在确保了各共餐用户能够进行共餐的基础上,由于共餐用户能够分配得到子菜品,所以避免了各共餐用户在共餐过程中餐具接触可能带来的饮食卫生问题。
实施例三
参照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配餐方法的流程图,所述配餐方法应用点餐终端中,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所述点餐终端接收共餐信息,所述共餐信息中携带参与共餐的各共餐用户的共餐用户标识。
点餐终端可以是应用于餐厅、酒吧、茶水吧等任何能够提供点餐服务的场景中用于点餐的终端设备。
其中,接收共餐信息的方式可以参见前述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共餐用户标识可以由共餐用户首次通过该点餐终端点餐时注册得到。
其中,参与共餐的用户即为共餐用户,参与共餐的用户的用户标识即为共餐用户标识。
步骤302,所述点餐终端接收共餐菜单信息,所述共餐菜单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菜品。
其中,接收共餐菜单信息的方式可以参见前述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303,所述点餐终端按照共餐用户标识获取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由于不同的菜品中通常会包括不同的食材和口味,烹饪方式也可能会不同这可能会导致不同的共餐用户对菜品的喜好程度也不同,也即是,对于共餐菜单信息中包括的各菜品,不同的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喜好程度会有所偏差,因此,为了准确地将各菜品分配给喜好该菜品的共餐用户,或者不将各菜品分配给不喜好该菜品的共餐用户,提高配餐的准确性,可以根据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来进行配餐,从而需要获取第一偏好数据。
第一偏好数据用于说明共餐用户对菜品的偏好程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提高获取第一偏好数据的效率,该点餐终端可以提供第一偏好数据入口,从而通过第一偏好数据入口接收提交的各共餐用户针对前述共餐菜单信息中各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的,由前述可知,共餐用户对菜品的偏好程度不同,是由于不同的菜品中通常会包括不同的食材、口味或烹饪方式等,因此,为了提高获取第一偏好数据的准确性,可以以菜品包括的食材、口味、烹饪方式等作为菜品属性,从而说明菜品所具有的特征。该订餐终端可以按照下述两个子步骤来获取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子步骤3031,按照共餐用户标识获取各共餐用户对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菜品属性可以包括口味属性、食材属性、烹调属性和荤素属性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口味属性用于说明菜品的口味,可以包括酸、甜、苦、辣、咸、麻、鲜、辛、清淡、油腻等;食材属性用于说明菜品包括的食材,比如,菜品地三鲜包括的食材有茄子、青椒、土豆、葱、姜、蒜等食材;烹调属性用于说明菜品的烹调方式,可以包括炒、炖、蒸、煮、烤、炸、烩、焖等;荤素属性用于说明菜品是荤菜或素菜。
其中,各菜品所具有的菜品属性可以是预先根据各菜品所包括的食材、烹调方式等确定得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对于各菜品,各菜品可以具有同一种菜品属性中的多个菜品属性,比如,可以同时具有酸和辣等口味属性,或者具有多种食材等。
例如,菜品1包括的菜品属性如下表1所述。其中,菜品1具有酸和辣口味;包括茄子、土豆、青椒等食材;烹饪方式为炒;素菜。
表1
口味属性 酸、辣
食材属性 茄子、土豆、青椒
烹调属性
荤素属性
第二偏好数据用于说明共餐用户对菜品属性的偏好程度。以口味属性为例,共餐用户1对口味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包括,酸:60、甜:70、苦:10、辣:30、咸:45,即共餐用户1对食材口味的偏好从高到低分别为甜、酸、咸、辣、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菜品属性可能包括的种类较多,因此,为了提高获取第二偏好数据的效率和准确率,进而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第一偏好数据,可以按照各共餐用户标识,获取各共餐用户的历史用餐记录,针对各共餐用户,根据历史用餐记录中各历史菜品的用餐数目,统计多种菜品属性中各菜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用餐数目,根据各菜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用餐数目,确定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其中,可以按照各共餐用户标识,从该点餐终端的本地存储中获取各共餐用户的历史用餐记录。
历史用餐记录为共餐用户在参与此次共餐之前点餐的记录,该历史共餐记录中可以包括历史菜品,该历史菜品为共餐用户在参与此次共餐之前点的菜品。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准确地存储各用户的历史用餐记录,进而提高获取各共餐用户的历史用餐记录的准确性,可以将用户标识与历史用餐记录存储在用户标识和历史共餐记录之间的对应关系中,相应的,可以根据共餐用户标识,从用户标识和历史用餐记录,获取与该共餐用户标识对应的历史用餐记录。
其中,对于各菜品属性,可以确定该菜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用餐数目所属的数目范围,从数目范围与偏好数据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对应的偏好数据,并将获取到的偏好数据确定为对该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例如,对于口味属性:甜,确定甜对应的历史此用餐数目为56,56所处的数目范围为50-60,所以根据数目范围50-60,从下表2所述的数目范围与第二偏好数据的对应关系中,获取到对应的偏好数据为60,则确定对口味属性甜的第二偏好数据为60。
表2
数目范围 偏好数据
…… ……
81-100 100
61-80 80
41-60 60
21-40 40
0-20 20
本发明实施例仅以上述表2对数目范围与偏好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说明,上述表2并不对数目范围与偏好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构成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可以预先设置不同的数目范围以及各数目范围所对应的偏好数据,并将各数目范围以及各数目范围对应的偏好数据,存储至上述表2中的数目范围与偏好数据之间的对应关系中。
例如,对于共餐用户1,获取到共餐用户1对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可以如下述表3所示。
表3
口味属性 酸:60、甜:70、苦:10、辣:30、咸:45
食材属性 茄子:80、土豆:70、青椒:20
彭调属性 炒:60、炖:90、蒸:10、煮:70
荤素属性 荤:75、素:60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的,由于某个共餐用户可能是初次通过该订餐终端参与共餐,可能无法获取到历史用餐记录,或者由其它原因导致的历史用餐记录等,所以为了提高获取到第二偏好数据的可靠性,从而提高获取第一偏好数据的准确性,可以向至少一个共餐用户提供多种菜品属性,接收提交的各共餐用户对所述多种菜品属性中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订餐终端可以提供第二偏好数据入口,通过第二偏好数据入口展示多种菜品属性,并接收提交的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可以将获取到各共餐用户对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通过列表或标签的形式进行展示,以便于对各共餐用户的第二偏好数据进行确认,或者接收偏好数据调整指令对任一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进行调整。
其中,该偏好数据调整指令有指示对第二偏好数据进行调整,该偏好数据调整指令可以通过执行预设操作触发。
子步骤3032,按照各共餐用户对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由于菜品可能具有至少一种的菜品属性,共餐用户对不同菜品属性的偏好程度也不同,因此为了确定共餐用户对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而准确地向各共餐用户进行配餐,可以确定各菜品所具有的至少一种菜品属性,按照各共餐用户分别对所述至少一种菜品属性中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也即是,根据共餐用户对菜品具有至少一种菜品属性的偏好程度,确定共餐用户对菜品的偏好程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对于各菜品,由于共餐用户偏好程度最高的菜品属性通常能够说明用户该菜品的偏好程度,所以可以将对该菜品所具有的、偏好程度最高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为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例如,结合上述表1和表3可知,在菜品1所具有的的菜品属性中,共餐用户1对茄子的第二偏好数据最高,即用户1对茄子的偏好程度最高,所以,可以将共餐用户1对茄子的第二偏好数据作为用户为菜品1的第一偏好数据,即共餐用户1对菜品1的第一偏好数据为80。
在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优选的,对于各菜品,为了兼顾共餐用户对一种以上的菜品属性的偏好程度,从而提高确定用户对该菜品的偏好程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共餐用户对该菜品具有的多个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累加,从而得到该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其中,对于任一菜品,可以通过公式1来按照共餐用户分别对至少一种菜品属性中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也即是,将共餐用户对该菜品所具有的至少一种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进行加和,得到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公式1:
Figure BDA0001337993420000201
其中,H表示第一偏好数据;n表示需要加和的菜品属性的数目;j表示菜品属性的编号;Wj表示菜品是否具有编号为j的菜品属性,当Wj取值为0时表示菜品不具有编号为j的菜品属性,当Wj取值为1时表示菜品不具有编号为j的菜品属性;Fj表示对编号为j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例如,将上述表1所示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和表2所示的菜品1包括的菜品属性,代入公式1,可以得到H=1*60+1*30+1*80+1*70+1*20+1*60+1*60=380,即共餐用户1对菜品1的第一偏好数据为380。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对于菜品所具有的某个菜品属性,可能无法获取到共餐用户对该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比如,由于共餐用户的历史用餐记录中可能并不包括具有该菜品属性的历史菜品,所以,对于该菜品属性,如果共餐菜单中包括具有该菜品属性的菜品时,可以将对该菜品所具有的除该菜品属性之外其它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进行加和,得到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的,由于不同种类的菜品属性也可能会影响共餐用户对菜品的偏好程度,比如,共餐用户可能更在意菜品所具有的口味属性,或者食材属性,因此,为了进一步准确的确定共餐用户对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提高确定共餐用户对菜品偏好程度的准确性,进而提高配餐的准确性,对于任一菜品,可以通过公式2来按照共餐用户分别对至少一种菜品属性中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也即是,按照菜品属性种类的权重,将共餐用户对该菜品所具有的至少一种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进行加和,得到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公式2:
Figure BDA0001337993420000202
其中,i表示菜品属性种类的编号;m表示菜品属性种类的数目;Li表示编号为i的菜品属性的权重,且各菜品属性种类的权重可以由该点餐终端预先设置得到;ni表示编号为i菜品属性种类所包括的菜品属性的数目。
例如,口味属性的权重为6,食材属性的权重为10,烹调属性的权重为4,荤素属性的权重为1,则将上述表1所示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和表2所示的菜品1包括的菜品属性,代入公式2,可以得到H=6*(1*60+1*30)+10*(1*80+1*70+1*20)+4*1*60+1*1*60=2540,即共餐用户1对菜品1的第一偏好数据为2540。
步骤304,获取各共餐用户所禁忌的多种目标菜品属性,判定所述菜品具有所述多种目标菜品属性中任一目标菜品属性,将所述共餐用户对所述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替换为第三偏好数据,所述第三偏好数据用于指示不将所述菜品分配给所述共餐用户。
由于某些菜品属性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伤害或者较为严重的后果,比如,某种食材可能是共餐用户的过敏源,或者某种口味可能给共餐用户带来心理上的不适等,因此,确保共餐用户的安全性和共餐体验,进而提高配餐的准确性,如果某菜品具有共餐用户所禁忌的目标菜品属性,可以将该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替换为第三偏好数据,以确保不将该菜品分配给该共餐用户。
其中,该点餐终端可以提供禁忌属性设置界面,并通过该禁忌属性设置界面接收提交针对各共餐用户的菜品属性作为各共餐用户所禁忌的多种目标菜品属性。
步骤305,所述点餐终端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将各菜品划分为子菜品的配餐方案。
其中,为了准确地根据各共餐用户对菜品的偏好,对各共餐用户进行配餐,可以通过下述两个子步骤来根据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将各菜品划分为子菜品的配餐方案:
子步骤3051,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菜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
对于任一菜品,可以根据各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在各共餐用户中选择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高于预设偏好数据的用户,即选择比较偏好该菜品的共餐用户,作为该菜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
其中,该预设偏好数据可以在根据各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在各共餐用户中选择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高于该预设偏好数据的用户之前确定,该预设偏好数据的形式可以与第一偏好数据的形式相同,比如,可以为60。
例如,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如下表4所示。其中,由于共餐用户1和共餐用户5对菜品1的第一偏好数据大于60,共餐用户2和共餐用户3对菜品2的第一偏好数据大于60,所以可以将共餐用户1和共餐用户5确定为菜品1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将共餐用户2和共餐用户3确定为菜品2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
表4
Figure BDA0001337993420000221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矩阵的形式来表示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避免对某个菜品的偏好程度较高的共餐用户数目较而导致对该菜品难以分配的问题,从而提高配餐的可靠性,对于任一菜品,选取各共餐用户中对所述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从高到低排序靠前的多个共餐用户,作为所述菜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也即是,将菜品分配至若干个对该菜品偏好程度较高的共餐用户。
其中,可以对于各菜品,可以预先设置该菜品可分配的份数,相应的,可以在各共餐用户中,选取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从高到低排序靠前、且符合该菜品可分配的份数的共餐用户,作为该菜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各菜品可分配的份数可以相同,比如可以均为3份。
例如,由如上表3所示的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可知,对于菜品1,各共餐用户按照对菜品1的第一偏好数据从高到底排序为共餐用户5(80)>共餐用户1(75)>共餐用户2(60)>共餐用户3(50)>共餐用户4(20),菜品1可分配的份数为3,所以选择排序靠前的3个共餐用户共餐用户5、共餐用户1和共餐用户2,作为菜品1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尽可能地将菜品分配给对该菜品偏好程度较高的共餐用户的基础上,确保各共餐用户均有分配到各菜品的机会,即在提高配餐准确性的基础上提高配餐的灵活性,对于任一菜品,按照各共餐用户对所述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向各共餐用户分配所述菜品的配餐概率,按照向各共餐用户分配所述菜品的配餐概率选择多个共餐用户,作为所述菜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比如,通过按照各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配餐概率,通过轮盘赌的方式选择多个共餐用户。
其中,对于任一菜品,可以将任一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与各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之和的比值,作为向该共餐用户分配该菜品的配餐概率。
例如,共餐用户1对菜品1的第一偏好数据为75,共餐用户2对菜品1的第一偏好数据为60,共餐用户3对菜品1的第一偏好数据为50,共餐用户4对菜品1的第一偏好数据为20,共餐用户5对菜品1的第一偏好数据为80,则,向共餐用户1分配菜品1的配餐概率为75/(75+60+50+20+80)=0.26,向共餐用户2分配菜品1的配餐概率为60/(75+60+50+20+80)=0.21,向共餐用户3分配菜品1的配餐概率为50/(75+60+50+20+80)=0.17,向共餐用户1分配菜品1的配餐概率为20/(75+60+50+20+80)=0.07,向共餐用户1分配菜品1的配餐概率为75/(75+60+50+20+80)=0.28。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降低向同一共餐用户分配的菜品过多而导致向某个共餐用户分配的菜品过少的可能,即确保确保向各共餐用户配餐的平衡性,从而提高配餐的可靠性,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菜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之后,对于所述多个目标共餐用户中的任一目标共餐用户,可以判定待向所述目标共餐用户分配的子菜品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子菜品数目,且当所述待向所述目标共餐用户分配的子菜品的数目大于所述预设子菜品数目时,在各共餐用户除所述多个目标共餐用户之外的共餐用户中选择一个共餐用户,以替换所述目标共餐用户。
其中,在各共餐用户除所述多个目标共餐用户之外的共餐用户中选择一个共餐用户的方式,可以与前述中描述的相关方式相同,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预设子菜品数目可以通过事先接收提交的数值得到,比如,该预设子菜品数目可以是3或5。
当分别确定了各菜品待分配的目标共餐用户时,对于各共餐用户,向该共餐用户分配的菜品也是确定的。
子步骤3052,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将所述菜品划分为针对所述菜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的子菜品。
对于各菜品,由于确定了该菜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且该多个目标共餐用户为各共餐用户中比较偏好该菜品的共餐用户,因此,可以将该菜品划分为针对该菜品的多个目标用户的子菜品,从而将该菜品的子菜品分配给该菜品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以避免各共餐用户在共餐过程中私用餐具直接或间接接触的问题,提高饮食卫生。
预设分配规则可以由该点餐终端实现确定,该预设分配规则用于说明将菜品分配给各目标共餐用户的菜品份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节省计算过程,提高配餐效率,对于任一菜品,将所述菜品平均划分为符合所述菜品待分配的目标共餐用户的数目的多个子菜品。
其中,可以按照菜品待分配的目标共餐用户的数目,将该菜品平均划分为多个子菜品,从而确保能够向各目标共餐用户均分配一个子菜品,且该菜品的各子菜品所占该菜品的比例相同。
例如,共餐用户包括共餐用户1、共餐用户2、共餐用户3、共餐用户4、共餐用户5,共餐菜单中包括的菜品为菜品1、菜品2和菜品3。其中,菜品1的目标共餐用户为共餐用户1、共餐用户2和共餐用户5;菜品2的目标共餐用户为共餐用户2、共餐用户3和共餐用户4;菜品3的目标共餐用户为共餐用户1、共餐用户4和共餐用户5。将菜品1、菜品2和菜品3平均分配各菜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所得到的配餐方案可以如表5所示。以共餐用户1为例,1/3菜品1表示划分菜品1的1/3作为子菜品分配给共餐用户1,1/3菜品3表示划分菜品3的1/3作为子菜品分配给共餐用户1。
表5
共餐用户 子菜品
共餐用户1 1/3菜品1,1/3菜品3
共餐用户2 1/3菜品1,1/3菜品2
共餐用户3 1/3菜品2
共餐用户4 1/3菜品2,1/3菜品3
共餐用户5 1/3菜品1,1/3菜品3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的,由于不同共餐用户的年龄、身体状态等的不同,对子菜品份量的需求也可能不同,比如,男性共餐用户通常比女性共餐用户食量大,成年共餐用户通常比未成年共餐用户食量大,食量大的共餐用户即可能需要占该菜品比例更大的子菜品,因此,为了合理地向共餐用户进行配餐,提高配餐的可靠性,对于任一菜品,可以确定所述菜品待分配的目标共餐用户的用户属性,按照所述菜品待分配的目标共餐用户的用户属性及用户数目,确定所述菜品的分配比例,按照所述分配比例,将所述菜品划分为多个子菜品。
用户属性用于说明共餐用户所具有的特征,该用户属性可以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中的至少一个。
该点餐终端可以提供用户属性设置界面,该用户属性设置界面中包括至少一个用户属性的提交入口,通过该用户属性设置界面接收提交的针对各共餐用户的用户属性。
对于各目标共餐用户,可以根据该目标共餐用户的该至少一种用户属性,从该配餐比例模板中获取对应的配餐比例权重,作为该目标共餐用户的配餐比例权重,该配餐比例模板中包括用户属性与配餐比例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各目标共餐用户的配餐比例权重,确定该菜品的分配比例。
例如,菜品1的目标共餐用户为共餐用户1、共餐用户2和共餐用户5。获取到共餐用户1的用户属性包括:男、36岁,即共餐用户1为成年男性;共餐用户2的用户属性包括:女、34岁,即共餐用户2为成年女性;共餐用户5的用户属性包括:男、8岁,即共餐用户5为未成年男性。分别根据共餐用户1、共餐用户2和共餐用户5的用户属性,从如下表6所述的配餐比例模板中获取到共餐用户1的配餐比例权重为3,共餐用户2的配餐比例权重为2,共餐用户5的配餐比例权重为1,则可以确定向共餐用户1分配的子菜品的比例为3/6,向共餐用户2分配的子菜品的比例为2/6,向共餐用户5分配的子菜品的比例为1/6。
表6
用户属性 权重
男、1-18岁 1
男、18-60岁 3
女、1-18岁 1
女、18-60岁 2
…… ……
该点餐终端可以预先设置针对具有该至少一种用户属性的配餐比例权重,并创建配餐比例模板,将该至少一种用户属性以及对应的配餐比例权重你,存储至该配餐比例模板包括的用户属性与配餐比例权重之间的对应关系中。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优选的,对于任一菜品,可以确定该菜品的各目标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与该菜品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之和的比值,按照与各共餐用户对应的比值,该菜品划分为子菜品。
步骤306,所述点餐终端向至少一个共餐用户提供所述配餐方案,接收菜品分配调整指令,对所述配餐方案进行调整。
为了进一步提高配餐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使配餐能够充分满足各共餐用户的需求,可以将确定的配餐方案进行展示,并接收菜品分配调整指令以对当前的配餐方案进行调整。
该点餐终端可以提供配餐方案展示界面,从而展示该配餐方案,并在该展示界面中提供配餐方案调整入口,通过该配餐方案调整入口接收该菜品分配调整指令。
菜品分配调整指令可以通过预设操作触发。
对配餐方案进行调整可以包括删除菜品、增加菜品、删除任一共餐用户的子菜品、增加任一共餐用户的子菜品,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包括其它方式的调整。
如果是删除菜品,已经该配餐方案中该菜品的各子菜品删除;如果是增加菜品,可以按照前述中的相关方式,将确定该菜品添加至该配餐方案中;如果是删除任一子菜品,可以将该子菜品重新分配至任一共餐用户,进而增加该共餐用户的子菜品,即在确保各菜品所分配的子菜品的份数不超过该菜品可分配的份数、向各共餐用户分配的菜品的数目小于或等于预设菜品数目的基础上,对向各共餐用户分配的菜品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能够接收共餐信息以确定参与共餐的各共餐用户,接收共餐菜单以确定共餐的至少一个菜品,从而确定将各菜品划分为子菜品的配餐方案,以向各共餐用户分配子菜品,在确保了各共餐用户能够进行共餐的基础上,由于共餐用户能够分配得到子菜品,所以避免了各共餐用户在共餐过程中餐具接触可能带来的饮食卫生问题。
其次,能够获取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从而确定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偏好程度,根据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偏好程度,确定各共餐用户应分配的子菜品,确保了各共餐用户能够分配到偏好的菜品,提高了配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能够获取各共餐用户对菜品属性第二偏好数据,从而对于任一菜品,能够根据各菜品所具有的菜品属性以及共餐用户对该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准确地确定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另外,对于任一菜品,能够在确定该菜品具有任一共餐用户所禁忌的菜品属性时,将该共餐用户对该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替换为第三偏好数据,从而确保不将该共餐用户所禁忌的菜品分配给该共餐用户,进一步提高了配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施例四
参照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配餐方法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所述配餐方法应用订餐平台和订餐客户端的交互中,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所述订餐客户端接收接收共餐指令,确定共餐信息和共餐菜单信息,并将确定的共餐信息和共餐菜单信息发送给所述订餐平台。
为了便于用户订餐,该订餐平台可以提供订餐应用(包括网页应用或客户端应用),用户可以通过在手机、电脑等终端中登录该订餐应用,从而将该终端作为订餐客户端来订餐。用户可以通过执行预设操作来触发共餐指令,进而当该订餐客户端接收到该共餐指令时,可以确定各共餐用户和共餐菜单。
订餐客户端在接收到该共餐指令时,获取当前登录该订餐客户端的用户标识,该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即为共餐发起用户,根据该用户标识,从该订餐客户端本地或者该订餐平台获取该共餐发起用户在该订餐平台中的好友列表,该好友列表中包括多个用户标识,根据该好友列表接收提交的预设操作,确定选择的至少一用户标识,并通过该订餐平台,向该至少一个用户标识所在的订餐客户端发送共餐邀请,从而邀请该至少一个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参与共餐。当根据该至少要一个用户标识中各用户标识接收到返回的共餐加入响应时,将该至少一个用户标识和该共餐发起用户的用户标识确定为各共餐用户标识,从而确定共餐信息。其中,各共餐用户标识对应的用户即为各共餐用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提高确定共餐用户的成功率,进而提高配餐的效率,该订餐客户端可以在接收到该共餐指令时,向该订餐平台发送共餐加入链接生成请求,该订餐平台接收到该共餐加入链接生成请求时,生成并向该订餐客户端返回共餐加入链接。共餐发起用户可以将该共餐加入链接分享给该订餐平台或其它平台(比如即时通讯平台或者其它订餐平台)中的用户,当该订餐客户端通过该订餐平台,基于该共餐加入链接接收到共餐加入响应时,获取该共餐加入响应中携带的用户标识,将获取到的用户标识和该共餐发起用户的用户标识确定为各共餐用户标识。
其中,该共餐加入链接为指示加入共餐的链接,该共餐加入连接中可以包括共餐发起用户的用户标识,当订餐客户端基于该共餐加入链接接收到预设操作时,能够唤醒订餐应用,并通过该订餐平台,向该共餐发起用户的用户标识所在订餐客户端发送共餐加入响应,且该共餐加入响应中携带有用户标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的,为了便于该共餐发起用户将该共餐加入链接分享给给该订餐平台或其它平台中的用户,进而提高确定各共餐用户的可靠性,可以将该共餐加入链接携带在二维码。
订餐客户端可以向该订餐平台发送商家信息获取请求,该订餐平台接收到该商家信息获取请求时,向该订餐客户端返回多个商家标识和各商家所提供的菜品,该订餐客户端可以展示该多个商家标识并在接收到预设操作时,确定该共餐发起用户所选择的目标商家并显示该目标商家提供的菜品,根据显示的该目标商家提供的菜品接收预设操作,在该目标商家提供的菜品中选择至少一个菜品作为共餐的菜品,从而确定该共餐菜单信息。
其中,商家标识用于唯一标识一个商家,该商家标识可以是商家的名称、商家在该订餐平台中的编号等。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该订餐客户端可以向该订餐平台发送第一商家信息获取请求,该订餐平台接收到第一商家信息获取请求时,向该订餐客户端返回多个商家标识,该订餐客户端可以展示该多个商家标识并在接收到预设操作时,确定该共餐发起用户所选择的目标商家。该订餐客户端向该订餐平台发送第二商家信息获取请求,第二商家信息获取请求中携带目标商家的商家标识以及各共餐用户标识,该订餐平台接收到第一商家信息获取请求时,根据各共餐用户标识将目标商家所提供的菜品返回给各共餐用户当前登录的订餐客户端。各订餐客户端分别根据显示的该目标商家提供的菜品接收预设操作,确定所选择的菜品,并通过该订餐平台将所选择的菜品反馈至该共餐发起用户的订餐客户端,该共餐发起用户的订餐客户端将各订餐用户的订餐客户端所反馈的菜品作为该共享菜单信息中包括的菜品。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商家信息获取请求中还携带各共餐用户的数目,相应的,该订餐平台向该订餐平台返回多个商家标识和各商家所提供的与各共餐用户的数目对应的套餐模板,之后,该订餐客户端可以展示该多个商家标识并在接收到预设操作时,确定所选择的目标商家,并将该目标商家的套餐模板中包括的菜品作为该共餐菜单中的菜品。
其中,套餐模板可以为商家预先根据共餐用户的不同数目,分别设置不同的菜品组合得到的模板。
步骤402,所述订餐平台接收所述共餐信息和所述共餐菜单信息。
为了向该订餐平台中各用户提供共餐服务,该订餐平台可以接收共餐信息和共餐菜单信息。
步骤403,所述订餐平台确定将各菜品划分为子菜品的配餐方案,以向各共餐用户分配子菜品。
其中,订餐平台确定将各菜品划分为子菜品的配餐方案,以向各共餐用户分配子菜品的方式,可以参见前述中订餐终端确定将各菜品划分为子菜品的配餐方案,以向各共餐用户分配子菜品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订餐平台可以向至少一个订餐客户端(比如共餐发起用户的订餐客户端或者各共餐用户的订餐客户端)发送相应的数据获取请求,从而获取在针对至少一个菜品计算各共餐用户的配餐方案的过程中所需的数据,比如,第一偏好数据、第二偏好数据、共餐用户禁忌的菜品属性等。订餐客户端获取上述数据的方式可以参见前述中订餐客户端获取上述数据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以订餐平台获取第二偏好数据为例,订餐平台可以按照各共餐用户标识,向各共餐用户标识所在订餐客户端发送第二偏好数据获取请求。各共餐用户标识所在的订餐客户端在接收到第二偏好数据获取请求时,提供第二偏好数据入口,并通过第二偏好数据入口接收提交的针对多个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向该订餐平台返回第二偏好数据获取响应,该第二偏好数据获取响应中携带接收到的第二偏好数据。该订餐平台接收各共餐用户标识所在订餐客户端返回的第二偏好数据响应,从而得到各共餐用户对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或者,该订餐平台也可以在各共餐用户标识中查找共餐发起用户的共餐用户标识,并向共餐发起用户的共餐用户标识所在的订餐客户端发送第二偏好数据获取请求。共餐发起用户的共餐用户标识所在的订餐客户端接收第二偏好数据获取请求,并通过第二偏好数据入口,接收针对各共餐用户提交的第二偏好数据,向该订餐平台返回第二偏好数据获取响应,该第二偏好数据获取响应中携带接收到的针对各共餐用户的第二偏好数据。该订餐平台接收该第二偏好数据响应,从而得到各共餐用户对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步骤404,所述订餐平台向至少一个共餐用户提供所述配餐方案,接收订餐客户端反馈的所述至少一个共餐用户中任一共餐用户针对所述配餐方案的菜品分配调整指令,对所述配餐方案进行调整。
订餐平台分别向至少一个共餐用户标识所在的订餐客户端发送配餐方案确认消息,该配餐方案确认消息携带配餐方案。当任一订餐客户端接收到该配餐方案确认消息时,展示该配餐方案,并基于该配餐方案接收菜品分配调整指令,将接收的菜品分配调整指令反馈给订餐平台,从而使该订餐平台对该配餐方案进行调整。
订餐客户端接收菜品分配调整指令的方式,可以与前述点餐终端接收菜品分配调整指令的相关描述相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订餐平台对配餐方案进行调整的方式,可以与前述点餐终端对配餐方案进行调整的相关描述相似,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当然,如果该订餐平台基于该配餐方案确认消息接收到订餐客户端反馈的该至少一个共餐用户中各共餐用户针对所述配餐方案的确认指令时,可以按照该配餐方案将各菜品分配给各共餐用户,或者,将该配餐方案发送给目标商家,从而指示该目标商家根据该配餐方案,将各菜品分配给各共餐用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能够接收共餐信息以确定参与共餐的各共餐用户,接收共餐菜单以确定共餐的至少一个菜品,从而确定将各菜品划分为子菜品的配餐方案,以向各共餐用户分配子菜品,在确保了各共餐用户能够进行共餐的基础上,由于共餐用户能够分配得到子菜品,所以避免了各共餐用户在共餐过程中餐具接触可能带来的饮食卫生问题。
实施例五
参照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物品共享信息接收模块501,用于接收物品共享信息,所述物品共享信息中携带参与物品共享的各物品共享用户的物品共享用户标识;
清单信息接收模块502,用于接收物品共享清单信息,所述物品共享清单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物品;
物品分配方案确定模块503,用于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以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子物品。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模块包括: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的历史物品选择记录;针对各物品共享用户,根据历史物品选择记录中各历史物品的物品选择数目,统计多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物品选择数目;根据各物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物品选择数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提供多种物品属性;接收提交的各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多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可选地,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确定各物品所具有的至少一种物品属性;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分别对所述至少一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还包括:禁忌属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所禁忌的多种目标物品属性;物品属性判定模块,用于判定所述物品具有所述多种目标物品属性中任一目标物品属性;偏好数据替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替换为第三偏好数据,所述第三偏好数据用于指示不将所述物品分配给所述物品共享用户。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将所述物品分成针对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子物品。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还用于:对于任一物品,选取各物品共享用户中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从高到低排序靠前的多个物品共享用户,作为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还用于:对于任一物品,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所述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按照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所述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选择多个物品共享用户,作为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还包括:物品数目判定模块,用于对于所述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中的任一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判定待向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子物品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子物品数目;目标物品共享用户替换模块,用于且当所述待向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子物品的数目大于所述预设子物品数目时,在各物品共享用户除所述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之外的物品共享用户中选择一个物品共享用户,以替换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还用于:对于任一物品,将所述物品平均分成符合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数目的多个子物品;或者对于任一物品,确定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用户属性,按照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用户属性及用户数目,确定所述物品的分配比例,按照所述分配比例,将所述物品分成多个子物品。
可选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还包括:物品分配方案提供模块,用于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提供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物品分配方案调整模块,用于接收物品分配调整指令,对所述物品分配方案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能够接收物品共享信息以确定参与物品共享的各物品共享用户,接收物品共享清单信息以确定共享的至少一个物品,从而确定将各物品划分为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以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子物品,确保了将物品共享清单信息中包括的物品分配给参与物品共享的物品共享用户,提高了分配物品的准确性,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六
参照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配餐装置的框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
共餐信息接收模块601,用于接收共餐信息,所述共餐信息中携带参与共餐的各共餐用户的共餐用户标识;
菜单信息接收模块602,用于接收共餐菜单信息,所述共餐菜单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菜品;
配餐模块603,用于确定将各菜品划分为子菜品的配餐方案,以向各共餐用户分配子菜品。
可选的,所述配餐模块包括:
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按照共餐用户标识获取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配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将各菜品划分为子菜品的配餐方案。
可选的,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
按照共餐用户标识获取各共餐用户对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按照各共餐用户对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
按照各共餐用户标识,获取各共餐用户的历史用餐记录;
针对各共餐用户,根据历史用餐记录中各历史菜品的用餐数目,统计多种菜品属性中各菜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用餐数目;
根据各菜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用餐数目,确定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
向至少一个共餐用户提供多种菜品属性;
接收提交的各共餐用户对所述多种菜品属性中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
确定各菜品所具有的至少一种菜品属性;
按照各共餐用户分别对所述至少一种菜品属性中各菜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共餐用户对各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可选的,所述配餐装置还包括:
禁忌属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共餐用户所禁忌的多种目标菜品属性;
菜品属性判定模块,用于判定所述菜品具有所述多种目标菜品属性中任一目标菜品属性;
偏好数据替换模块,用于将所述共餐用户对所述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替换为第三偏好数据,所述第三偏好数据用于指示不将所述菜品分配给所述共餐用户。
可选的,所述配餐子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菜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
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将所述菜品划分为针对所述菜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的子菜品。
可选的,所述配餐子模块还用于:
对于任一菜品,选取各共餐用户中对所述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从高到低排序靠前的多个共餐用户,作为所述菜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
可选的,所述配餐子模块还用于:
对于任一菜品,按照各共餐用户对所述菜品的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向各共餐用户分配所述菜品的配餐概率;
按照向各共餐用户分配所述菜品的配餐概率选择多个共餐用户,作为所述菜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共餐用户。
可选的,所述配餐装置还包括:
菜品数目判定模块,用于对于所述多个目标共餐用户中的任一目标共餐用户,判定待向所述目标共餐用户分配的子菜品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子菜品数目;
目标共餐用户替换模块,用于且当所述待向所述目标共餐用户分配的子菜品的数目大于所述预设子菜品数目时,在各共餐用户除所述多个目标共餐用户之外的共餐用户中选择一个共餐用户,以替换所述目标共餐用户。
可选的,所述配餐子模块还用于:
对于任一菜品,将所述菜品平均划分为符合所述菜品待分配的目标共餐用户的数目的多个子菜品;或者
对于任一菜品,确定所述菜品待分配的目标共餐用户的用户属性,按照所述菜品待分配的目标共餐用户的用户属性及用户数目,确定所述菜品的分配比例,按照所述分配比例,将所述菜品划分为多个子菜品。
可选的,所述配餐装置还包括:
配餐方案提供模块,用于向至少一个共餐用户提供所述配餐方案;
配餐方案调整模块,用于接收菜品分配调整指令,对所述配餐方案进行调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能够接收共餐信息以确定参与共餐的各共餐用户,接收共餐菜单以确定共餐的至少一个菜品,从而确定将各菜品划分为子菜品的配餐方案,以向各共餐用户分配子菜品,在确保了各共餐用户能够进行共餐的基础上,由于共餐用户能够分配得到子菜品,所以避免了各共餐用户在共餐过程中餐具接触可能带来的饮食卫生问题。
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在此提供的算法和显示不与任何特定计算机、虚拟系统或者其它设备固有相关。各种通用系统也可以与基于在此的示教一起使用。根据上面的描述,构造这类系统所要求的结构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本发明也不针对任何特定编程语言。应当明白,可以利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内容,并且上面对特定语言所做的描述是为了披露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公开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设备中的模块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模块或单元或组件组合成一个模块或单元或组件,以及此外可以把它们分成多个子模块或子单元或子组件。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或者单元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单元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下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配餐方法及装置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发明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Claims (18)

1.一种物品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分配方法包括:
接收物品共享信息,所述物品共享信息中携带参与物品共享的各物品共享用户的物品共享用户标识;所述物品共享信息是从展示的物品共享信息入口的界面中获取的;所述物品共享用户标识是由物品共享用户在指定界面内执行预设操作,并通过信息入口提交的;
接收物品共享清单信息,所述物品共享清单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物品;
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以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子物品;
在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之后,所述物品分配方法还包括:
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提供所述物品分配方案;包括: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发送物品分配方案确认消息,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认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物品分配方案;并在所述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接收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认消息时,展示所述物品分配方案;所述物品分配方案是通过所述指定界面提供给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的;
接收物品分配调整指令,对所述物品分配方案进行调整;
其中,所述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包括: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用于表示各所述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偏好程度;所述第一偏好数据是通过第一偏好数据入口接收的由所述物品共享用户提交的针对各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包括: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将所述物品分成针对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子物品;
所述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将所述物品分成针对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子物品包括:对于任一物品,将所述物品平均分成符合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数目的多个子物品;或者对于任一物品,确定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用户属性,按照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用户属性及用户数目,确定所述物品的分配比例,按照所述分配比例,将所述物品分成多个子物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包括:
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包括:
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的历史物品选择记录;
针对各物品共享用户,根据历史物品选择记录中各历史物品的物品选择数目,统计多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物品选择数目;
根据各物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物品选择数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包括:
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提供多种物品属性;
接收提交的各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多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包括:
确定各物品所具有的至少一种物品属性;
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分别对所述至少一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之后,所述物品分配方法还包括:
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所禁忌的多种目标物品属性;
判定所述物品具有所述多种目标物品属性中任一目标物品属性;
将所述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替换为第三偏好数据,所述第三偏好数据用于指示不将所述物品分配给所述物品共享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包括:
对于任一物品,选取各物品共享用户中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从高到低排序靠前的多个物品共享用户,作为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包括:
对于任一物品,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所述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
按照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所述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选择多个物品共享用户,作为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之后,所述物品分配方法还包括:
对于所述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中的任一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判定待向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子物品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子物品数目;
且当所述待向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子物品的数目大于所述预设子物品数目时,在各物品共享用户除所述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之外的物品共享用户中选择一个物品共享用户,以替换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10.一种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包括:
物品共享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物品共享信息,所述物品共享信息中携带参与物品共享的各物品共享用户的物品共享用户标识;所述物品共享信息是从展示的物品共享信息入口的界面中获取的;所述物品共享用户标识是由物品共享用户在指定界面内执行预设操作,并通过信息入口提交的;
清单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物品共享清单信息,所述物品共享清单信息中包括至少一个物品;
物品分配方案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以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子物品;
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模块包括: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用于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将各物品分成子物品的物品分配方案;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用于表示各所述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偏好程度;所述第一偏好数据是通过第一偏好数据入口接收的由所述物品共享用户提交的针对各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按照预设分配规则,将所述物品分成针对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子物品;
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还用于:对于任一物品,将所述物品平均分成符合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数目的多个子物品;或者对于任一物品,确定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用户属性,按照所述物品待分配的目标物品共享用户的用户属性及用户数目,确定所述物品的分配比例,按照所述分配比例,将所述物品分成多个子物品;
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还包括:
物品分配方案提供模块,用于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提供所述物品分配方案;
物品分配方案调整模块,用于接收物品分配调整指令,对所述物品分配方案进行调整;
所述物品分配方案提供模块,具体用于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发送物品分配方案确认消息,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认消息中携带有所述物品分配方案;并在所述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接收到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认消息时,展示所述物品分配方案;所述物品分配方案是通过所述指定界面提供给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
按照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
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标识,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的历史物品选择记录;
针对各物品共享用户,根据历史物品选择记录中各历史物品的物品选择数目,统计多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物品选择数目;
根据各物品属性对应的历史物品选择数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
向至少一个物品共享用户提供多种物品属性;
接收提交的各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多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好数据获取子模块还用于:
确定各物品所具有的至少一种物品属性;
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分别对所述至少一种物品属性中各物品属性的第二偏好数据,确定各物品共享用户对各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还包括:
禁忌属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物品共享用户所禁忌的多种目标物品属性;
物品属性判定模块,用于判定所述物品具有所述多种目标物品属性中任一目标物品属性;
偏好数据替换模块,用于将所述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替换为第三偏好数据,所述第三偏好数据用于指示不将所述物品分配给所述物品共享用户。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还用于:
对于任一物品,选取各物品共享用户中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从高到低排序靠前的多个物品共享用户,作为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子模块还用于:
对于任一物品,按照各物品共享用户对所述物品的第一偏好数据,确定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所述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
按照向各物品共享用户分配所述物品的物品分配概率选择多个物品共享用户,作为所述物品待分配的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还包括:
物品数目判定模块,用于对于所述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中的任一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判定待向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子物品的数目是否大于预设子物品数目;
目标物品共享用户替换模块,用于且当所述待向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分配的子物品的数目大于所述预设子物品数目时,在各物品共享用户除所述多个目标物品共享用户之外的物品共享用户中选择一个物品共享用户,以替换所述目标物品共享用户。
CN201710523341.0A 2017-06-30 2017-06-30 物品分配方法及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 Active CN1073925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3341.0A CN107392527B (zh) 2017-06-30 2017-06-30 物品分配方法及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23341.0A CN107392527B (zh) 2017-06-30 2017-06-30 物品分配方法及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2527A CN107392527A (zh) 2017-11-24
CN107392527B true CN107392527B (zh) 2020-06-05

Family

ID=60334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23341.0A Active CN107392527B (zh) 2017-06-30 2017-06-30 物品分配方法及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925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43420A (zh) * 2019-12-17 2020-05-12 万翼科技有限公司 配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8384A (zh) * 2016-09-14 2017-02-1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订单处理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2357A (zh) * 2015-07-10 2015-10-21 拉扎斯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拼单方法和装置
CN106157117A (zh) * 2016-07-07 2016-11-23 李昊洋 餐品共享订购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8384A (zh) * 2016-09-14 2017-02-1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订单处理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92527A (zh) 2017-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47545B (zh) 一种餐饮订单订立方法和订立终端
US2017031648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Food Management
CN109493254B (zh) 一种菜品制作排序与催菜方法、装置以及菜品处理系统
KR101798616B1 (ko) 레시피 제공 방법 및 이를 실행하는 서버
KR101785272B1 (ko) Sns를 통해 diy 음식 콘텐츠의 리뷰에 따라 보상하는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07092647B (zh) 一种提供资源组合的方法及装置
KR101552339B1 (ko) 피드백이 가능한 맞춤형 식단 및 식재료 구매 서비스 장치 및 방법
JP2002041670A (ja) 情報推薦装置、及び情報推薦システム
CN110349648A (zh) 一种基于食谱库的生成推荐食谱方法
CN107392527B (zh) 物品分配方法及物品分配方案确定装置
US20120259742A1 (en) Server apparatus, product display method, product display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with computer-readable product display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and product display system
JP6211683B2 (ja) 購買履歴分類システム及び購買履歴分類方法
JP2019133624A (ja) レシピ情報提供装置、レシピ情報提供方法およびレシピ情報提供プログラム
US20140295382A1 (e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meal plan
CN109934658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显示方法及计算设备
US2003011524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orting eating habits
US20210110489A1 (en) Modularized menu providing service system
CN115221420A (zh) 一种基于用户画像的饮食推荐方法及系统
CN110163730A (zh) 一种无人农产品销售系统
CN110362739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推荐食谱方法
CN112232917B (zh) 电商平台的商品推荐方法、装置及设备
JP2001195385A (ja) レシピ提供システム
CN113469772B (zh) 订单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计算机设备
CN114519512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040230609A1 (en) Menu generation pla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