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77729A - 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77729A
CN107377729A CN201710610701.0A CN201710610701A CN107377729A CN 107377729 A CN107377729 A CN 107377729A CN 201710610701 A CN201710610701 A CN 201710610701A CN 107377729 A CN107377729 A CN 107377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
finished articles
shearing
die
set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107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励建炬
邹国锦
李玉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EDALI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EDAL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EDALI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EDALI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1070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777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377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777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2/00Shaping without cutting, by stamping, spinning, or deep-drawing
    • B21D22/20Deep-draw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7/00Tools as parts of machin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B21D37/10Die sets; Pillar guid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所涉及的拉深方法包括初步拉深、剪切第一褶皱边沿以及成型拉深,通过在初步拉深和成型拉深工序之间利用剪切模具剪切半成品件的第一褶皱边沿,能够在成型拉深之前释放掉半成品件边缘处的应力,防止集中在半成品件边缘处的应力影响下一步的工序质量,最终降低成型件的质量。本发明所提供的拉深装置包括拉深模具、剪切模具和成型模具,通过设置剪切模具能够准确、高效的剪切掉半成品件的第一褶皱边沿,从而有效地释放半成品件的边缘应力,提高最终成型件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工业生产中,产品种类越来越繁多,利用拉深模具生产产品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拉深模具不仅能够快速成型,且能够制造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工件。现有拉深模具主要包括凸模和凹模,凸模又称冲针、冲头、阳模、上模等,凸模是模具中用于成型制品内表面的零件;凹模是成型制品外表面的主要零件。在成型不同形状的制件时,凹模的型腔形状和凸模的形状可以根据制件的具体形状设定。
拉深模具在多次拉深被拉深件时,被拉深件受到切向应力和径向应力的共同作用,但是由于被拉深件各处的应力方向和大小不同,越到边缘处的应力越集中,因此被拉深件在边缘处很容易出现褶皱现象,从而严重影响下一步拉深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深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半成品件边缘处褶皱的现象,从而释放半成品件的边缘应力,提高最终成型件的质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深装置,该拉深装置不仅能够多次拉深被拉深件,还能够有效地释放半成品件的边缘应力,提高最终成型件的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拉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拉深模具对被拉深件进行初步拉深形成半成品件;
S2:剪切模具剪切半成品件的第一褶皱边沿;
S3:成型模具对剪切掉第一褶皱边沿的半成品件进行成型拉深形成成型件。
作为优选,还包括S4:
剪切模具剪切成型件的第二褶皱边沿。
作为优选,所述初步拉深包括多次拉深。
作为优选,所述多次拉深包括二次拉深,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利用第一拉深模具对被拉深件进行第一次拉深形成初步半成品件;
S12:利用第二拉深模具对初步半成品件进行第二次拉深形成半成品件。
作为优选,所述S2包括:
S21:将剪切模具置于半成品件的开口处;
S22:水平移动或者水平旋转剪切模具剪切半成品件的第一褶皱边沿。
一种拉深装置,该拉深装置应用于上述所述的拉深方法,所述拉深装置包括拉深模具、剪切模具和成型模具。
作为优选,所述剪切模具包括剪切凹模、导向块和剪切刀,所述剪切凹模上设置有剪切型腔,所述剪切型腔用于放置所述半成品件,所述导向块固定于所述剪切刀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拉深模具包括第一拉深模具和第二拉深模具,所述第一拉深模具包括第一凹模和第一凸模,所述第一凹模上设置有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凸模能够进入所述第一型腔内部;所述第二拉深模具包括第二凹模和第二凸模,所述第二凹模上设置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凸模能够进入所述第二型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成型模具包括成型凸模和成型凹模,所述成型凹模上具有成型型腔,所述成型凸模能够伸入所述成型型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型腔、所述第二型腔和所述成型型腔均为矩形型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拉深方法通过在初步拉深和成型拉深工序之间利用剪切模具剪切半成品件的第一褶皱边沿,从而能够在成型拉深之前释放掉半成品件边缘处的应力,防止集中在半成品件边缘处的应力影响下一步的工序质量,最终降低成型件的质量。本发明所提供的拉深装置包括拉深模具、剪切模具和成型模具,通过设置剪切模具能够准确、高效的剪切掉半成品件的第一褶皱边沿,从而有效地释放半成品件的边缘应力,提高最终成型件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拉深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2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拉深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3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一拉深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提供的第二拉深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剪切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提供的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拉深模具;101、第一凸模;102、第一凹模;2、第二拉深模具;201、第二凸模;202、第二凹模;3、剪切模具;301、剪切凹模;302、导向块;303、剪切刀;4、成型模具;401、成型凸模;402、成型凹模;5、初步半成品件;6、第一褶皱边沿;7、半成品件;8、成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拉深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拉深模具对被拉深件进行初步拉深形成半成品件7;
S2:剪切模具3剪切半成品件7的第一褶皱边沿6;
S3:成型模具4对剪切掉第一褶皱边沿6的半成品件7进行成型拉深形成成型件8。
通过在初步拉深和成型拉深工序之间设置剪切工序,利用剪切模具3剪切半成品件7的第一褶皱边沿6,从而能够在成型拉深之前释放掉半成品件7边缘处的应力,防止集中在半成品件7边缘处的应力影响下一步的工序质量,最终降低成型件8的质量。
由于在进行成型拉深之后还会在成型件8边缘处形成第二褶皱边沿,相比于初步拉深后形成的第一褶皱边沿6,成型拉深后形成的第二褶皱边沿比较小,并不影响成型件的正常使用,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成型件8的质量以及提高成型件8表面的美观度、光洁度,如图2所示,在上述步骤S3后增加步骤S4,即剪切模具3剪切成型件8的第二褶皱边沿。
具体的,步骤S1中的初步拉深包括多次拉深,具体的拉深次数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决定,利用多次拉深有助于避免应力急速集中从而导致的半成品件的质量低下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多次拉深包括二次拉深,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利用第一拉深模具1对被拉深件进行第一次拉深形成初步半成品件5;
S12:利用第二拉深模具2对初步半成品件5进行第二次拉深形成半成品件7。
被拉深件经过初步拉深后形成的半成品件7由于集中在半成品件的开口处的应力,在开口处形成一圈第一褶皱边沿6,该第一褶皱边沿6随着拉深次数的增多逐步增大,在利用剪切模具3将第一褶皱边沿6剪切掉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剪切精度,需要将剪切模具3置于半成品件7内,因此步骤S2具体包括:
S21:将剪切模具3置于半成品件7的开口处;
S22:水平移动或者水平旋转剪切模具3剪切半成品件7的第一褶皱边沿6。
本实施例在上述拉深方法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拉深装置,如图3至图6所示,该拉深装置包括拉深模具、剪切模具3和成型模具4。在将被拉深件制成成型件8的过程中,先使用拉深模具将被拉深件制成半成品件7,然后利用剪切模具3剪切掉半成品件7的第一褶皱边沿6,最后利用成型模具4将剪切掉第一褶皱边沿6的半成品件7制成成型件8。
具体的,拉深模具包括第一拉深模具1和第二拉深模具2,第一拉深模1具包括第一凹模102和第一凸模101,第一凹模102上设置有第一型腔,第一凸模101能够进入第一型腔内部;第二拉深模具2包括第二凹模202和第二凸模201,第二凹模202上设置有第二型腔,第二凸模201能够进入第二型腔内。第一型腔和第二型腔的形状根据成型件8的设计形状设定,为了多次拉深被拉深件,第一型腔的尺寸大于第二型腔的尺寸。
剪切模具3包括剪切凹模301、导向块302和剪切刀303,剪切凹模301上设置有剪切型腔,半成品件7置于剪切型腔内,导向块302固定于剪切刀303的下方,在剪切半成品件7的第一褶皱边沿6时,首先将导向块302和剪切刀303整体下移,利用导向块302对剪切刀303进行导向将剪切刀303置于半成品件7内部,整体平移剪切刀303或者旋转剪切刀303,利用剪切刀303的刀刃将第一褶皱边沿6从半成品件7上分离下来。设置导向块302有利于提高剪切精度和剪切速度,防止剪切过渡损伤半成品件。
成型模具4包括成型凸模401和成型凹模402,成型凹模402上具有成型型腔,成型凸模401能够伸入成型型腔内,利用成型模具4对半成品件7进行最后的拉深。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型腔、第二型腔和成型型腔均为矩形型腔,且第一型腔的长边大于第二型腔的长边,第一型腔的宽边大于第二型腔的宽边,第二型腔的长边大于成型型腔的长边,第二型腔的宽边大于成型型腔的宽边。当然在利用成型模具4对半成品件7进行了最后的拉深后,可以再次利用剪切模具3剪切掉成型拉深形成的第二褶皱边沿,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型件的质量。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拉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拉深模具对被拉深件进行初步拉深形成半成品件(7);
S2:剪切模具(3)剪切半成品件(7)的第一褶皱边沿(6);
S3:成型模具(4)对剪切掉第一褶皱边沿(6)的半成品件(7)进行成型拉深形成成型件(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深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S4:
剪切模具(3)剪切成型件(8)的第二褶皱边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拉深包括多次拉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次拉深包括二次拉深,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1:利用第一拉深模具(1)对被拉深件进行第一次拉深形成初步半成品件(5);
S12:利用第二拉深模具(2)对初步半成品件(5)进行第二次拉深形成半成品件(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包括:
S21:将剪切模具(3)置于半成品件(7)的开口处;
S22:水平移动或者水平旋转剪切模具(3)剪切半成品件(7)的第一褶皱边沿(6)。
6.一种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拉深装置应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拉深方法,所述拉深装置包括拉深模具、剪切模具(3)和成型模具(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模具(3)包括剪切凹模(301)、导向块(302)和剪切刀(303),所述剪切凹模(301)上设置有剪切型腔,所述剪切型腔用于放置所述半成品件(7),所述导向块(302)固定于所述剪切刀(303)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深模具包括第一拉深模具(1)和第二拉深模具(2),所述第一拉深模具(1)包括第一凹模(102)和第一凸模(101),所述第一凹模(102)上设置有第一型腔,所述第一凸模(101)能够进入所述第一型腔内部;所述第二拉深模具(2)包括第二凹模(202)和第二凸模(201),所述第二凹模(202)上设置有第二型腔,所述第二凸模(201)能够进入所述第二型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具(4)包括成型凸模(401)和成型凹模(402),所述成型凹模(402)上具有成型型腔,所述成型凸模(401)能够伸入所述成型型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拉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腔、所述第二型腔和所述成型型腔均为矩形型腔。
CN201710610701.0A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 Pending CN1073777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0701.0A CN107377729A (zh)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10701.0A CN107377729A (zh)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77729A true CN107377729A (zh) 2017-11-24

Family

ID=60337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10701.0A Pending CN107377729A (zh) 2017-07-25 2017-07-25 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7772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5765A (zh) * 2019-03-14 2019-06-11 温州天纳福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涨紧轮的成型工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70030A (en) * 1980-10-21 1982-04-30 Katsuhiko Yasuda Method for forming by deep drawing
RU2028851C1 (ru) * 1991-07-08 1995-02-20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х линий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глубоких полых деталей
CN201392853Y (zh) * 2009-04-23 2010-01-27 蔡安钢 多工位一体化冲床装置
CN106181253A (zh) * 2016-08-10 2016-12-07 汪廷云 一种耐酸球阀阀芯的拉深制造工艺
CN106881405A (zh) * 2017-03-21 2017-06-23 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 锥形罐拉伸模具及拉伸成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70030A (en) * 1980-10-21 1982-04-30 Katsuhiko Yasuda Method for forming by deep drawing
RU2028851C1 (ru) * 1991-07-08 1995-02-20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их линий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глубоких полых деталей
CN201392853Y (zh) * 2009-04-23 2010-01-27 蔡安钢 多工位一体化冲床装置
CN106181253A (zh) * 2016-08-10 2016-12-07 汪廷云 一种耐酸球阀阀芯的拉深制造工艺
CN106881405A (zh) * 2017-03-21 2017-06-23 义乌市易开盖实业公司 锥形罐拉伸模具及拉伸成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炎嗣: "《冲压模具实用结构图册》", 30 September 2009, 机械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65765A (zh) * 2019-03-14 2019-06-11 温州天纳福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涨紧轮的成型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52685B (zh) 多工位高效高精度汽车覆盖件的冲压方法
CN203887061U (zh) 通用缩口、扩口两工步连续模具
CN105750469B (zh) 一种盘类锻件锻造模具及锻造方法
CN107377729A (zh) 一种拉深方法及拉深装置
CN104001964B (zh) 一种模具模板侧面夹紧钻孔设备
CN106925962A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生产方法
CN102632143A (zh) 一种板材修边废料刀
CN104439896B (zh) 偏心外圆带凸台两端有法兰结构的异型管件的加工方法
CN204220777U (zh) 一种侧打凸冲孔模具
CN103567730A (zh) 一种旋塑深腔模具降维快速成型工艺
CN205629114U (zh) 摇窗导轨传递模
CN102172753A (zh) 凹型构件的锻造方法
CN101696511A (zh) 模具型腔的制造方法
CN206216825U (zh) 一种简易密封垫剪切模
CN104043716A (zh) 一种后盖类产品的冲槽模具结构
CN204320925U (zh) 一种用于制动支架的热冲切复合模
CN209363387U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叶片切边模具
CN207088405U (zh) 一种模内切水口模具
CN206083458U (zh) 一种齿圈热挤压模
CN207941844U (zh) 一种多角度修冲模具
CN205341624U (zh) 一种冲压模具的正侧交刀结构
CN204321062U (zh) 精密冷锻用模具
CN103071720A (zh) 叶片的切边模具结构
CN107030458A (zh) 一种剪切模具的加工方法
CN203170793U (zh) 一种叶片的切边模具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