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66621A - 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66621A
CN107366621A CN201710570900.3A CN201710570900A CN107366621A CN 107366621 A CN107366621 A CN 107366621A CN 201710570900 A CN201710570900 A CN 201710570900A CN 107366621 A CN107366621 A CN 1073666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ion unit
refrigerant
air
level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7090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66621B (zh
Inventor
王宝龙
丁云晨
石文星
杨絮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1057090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6662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666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66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666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66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4Heating; Cooling; Heat insu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12Arrangements for admission or discharge of the working fluid, e.g.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inlet or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 F25B1/1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non-reversible cycle with multi-stag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400/00General features or devices for 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or heat-pump systems, i.e. not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subgroup of F25B
    • F25B2400/04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 F25B2400/0401Refrigeration circuit bypassing means for the compres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滚动转子压缩机包括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第二级压缩单元(20)以及补气装置,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第二级压缩单元(20)均包括气缸、端板、滚动转子和滑板,每个气缸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补气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二级压缩单元(20)、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第二级压缩单元(20)之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10)上,以增加制冷剂流量和降低制冷剂温度。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有效提升压缩机制冷剂循环量,降低了压缩过程的制冷剂温度,提升了压缩机效率。

Description

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滚动转子压缩机广泛应用于家用空调领域,它具有效率高、灵活、轻便的优点。但是,当滚动转子压缩机应用于低温制热工况时,会出现以下问题:(1)压缩机吸气比容增加,导致制冷剂循环流量减少,制热量衰减;(2)压比增大导致压缩功增加;(3)低温下压缩机压比增加导致压缩过程中制冷剂泄漏量增加,降低了压缩机的容积效率和等熵效率。滚动转子压缩机在低温环境下遇到的上述问题限制了其在北方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的推广应用。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包括低压级压缩机1、高压级压缩机2、冷凝器3及蒸发器4,为了改进滚动转子压缩机在低温工况下的系统性能,通常采用压缩中间补气技术,在两个串联压缩机或者两个转子中间的连接管上进行补气,称为双级压缩中间补气。中间补气技术能够增加冷凝器质量流量,使系统的制热量得到了有效提升,已经成为解决较低外温工况下空气源热泵性能衰减的重要技术途径。
双级压缩形式将补气口设置在两个压缩腔之间,每个压缩腔排气口均设置排气单向阀。这一结构降低了单个压缩腔的吸排气压比,因此,在大压比工况下,压缩过程的制冷剂泄露量得以大幅降低,压缩机效率得以提升,但压缩过程的两次排气过程导致排气损失增加;在小压比运行工况下,其效率要低于单转子压缩机。此外,双级转子压缩机中的两个压缩腔固定的吸气容积比导致其在变工况时不能保持最佳效率。此外,一次中间补气并不能实现最大程度的压缩机效率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低温工况下传统双级压缩形式补气量比较小和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包括第一级压缩单元、第二级压缩单元以及补气装置,第一级压缩单元和第二级压缩单元均包括气缸、端板、滚动转子和滑板,每个气缸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补气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二级压缩单元、第一级压缩单元和第二级压缩单元之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上,以增加制冷剂流量和降低制冷剂温度。
进一步地,第一级压缩单元和第二级压缩单元上的补气装置分别对应设置在其的滑板或端板上。
进一步地,第一级压缩单元和第二级压缩单元上的补气装置分别对应连通其的压缩腔,第一级压缩单元和第二级压缩单元之间的管路上的补气装置和制冷剂管路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级压缩单元和第二级压缩单元为双缸压缩机的低压腔和高压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蒸发器,滚动转子压缩机为上述的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包括产生压力沿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循环回路流动方向逐渐降低的三种气态制冷剂的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产生的三种气态制冷剂分别作为第二级压缩单元、第一级压缩单元和第二级压缩单元之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上的补气装置的气体来源。
进一步地,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包括设置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三个闪发器以及安装在每个闪发器前的节流装置,节流装置对进入闪发器之前的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气态制冷剂在闪发器中产生,三个闪发器分别与第二级压缩单元的压缩腔、第一级压缩单元和第二级压缩单元之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的压缩腔连通。
进一步地,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包括设置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三个中间换热器以及安装在每个中间换热器前的主管路分出的一个制冷剂支管路上的节流装置,主管路上的制冷剂与制冷剂支管路上的经过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中间换热器中进行换热产生气态制冷剂,三个中间换热器分别与第二级压缩单元的压缩腔、第一级压缩单元和第二级压缩单元之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的压缩腔连通。
进一步地,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包括设置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且串联连接的三个中间换热器以及安装在每个中间换热器后的主管路分出的一个制冷剂支路上的节流装置,制冷剂支路上的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后进入中间换热器中与主管路中的制冷剂进行逆流换热产生气态制冷剂,三个中间换热器分别与第二级压缩单元的压缩腔、第一级压缩单元和第二级压缩单元之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的压缩腔连通。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冷凝器的出口和滚动转子压缩机的补气口之间的节流装置,补气装置补入来自于冷凝器产生的液态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后的液态制冷剂。
进一步地,节流装置为毛细管、节流阀、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补气装置分别对第二级压缩单元、第一级压缩单元和第二级压缩单元之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中的制冷剂进行增加和降温,实现了三级补气,补气量更大,充分发挥了中间补气的最大潜力,提升效率。并且对所在处的制冷剂进行降温,进而降低压缩机出口的排气温度,保证压缩单元能够安全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双级压缩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滚动转子压缩机的原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1、低压级压缩机;2、高压级压缩机;3、冷凝器;4、蒸发器;10、第一级压缩单元;11、低压吸气口;12、低压排气口;13、低压补气口;20、第二级压缩单元;21、高压吸气口;22、高压排气口;23、高压补气口;30、冷凝器;40、蒸发器;50、闪发器;60、节流装置;70、中间换热器;80、中压补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描述,将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的第一级压缩单元10(低压腔)和第二级压缩单元20(高压腔)分开展示,滚动转子压缩机包括第一级压缩单元10、第二级压缩单元20以及补气装置,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第二级压缩单元20均包括气缸、端板、滚动转子和滑板,每个气缸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每个滑板或端板上设有补气口,在高低压腔的管路上也开设有补气口。具体地,第一级压缩单元10的气缸成型有低压吸气口11和低压排气口12,第一级压缩单元10的滑板或者端板上成型有低压补气口13;第二级压缩单元20的气缸成型有高压吸气口21和高压排气口22,第二级压缩单元20的滑板或者端板上成型有高压补气口23。在第一压缩单元和第二压缩单元中间的制冷剂管路上成型有中压补气口80。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每个补气口处对应的制冷剂压力是不同的,该压缩机能够实现三级补气。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如图3所示,该空调系统包括首尾依次连接构成循环回路的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冷凝器30及蒸发器40,该滚动转子压缩机包括用于增加制冷剂流量和降低制冷剂温度的补气装置,补气装置分别设置在第二级压缩单元20、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第二级压缩单元20之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10上。
应用本发明的空调系统,补气装置分别对第二级压缩单元20、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第二级压缩单元20之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10中的制冷剂进行增加和降温,实现了三级补气,补气量更大,充分发挥了中间补气的最大潜力,提升效率。并且对所在处的制冷剂进行降温,进而降低压缩机出口的排气温度,保证压缩单元能够安全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包括产生压力沿制冷剂在循环回路中的流动方向逐渐降低的三种气态制冷剂的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产生的三种气态制冷剂分别作为第二级压缩单元20、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第二级压缩单元20之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10上的补气装置的气体来源。压力最高的气态制冷剂进入第二级压缩单元的压缩腔中作为补气,压力中间的气态制冷剂和压力最低的气态制冷剂分别进入两个压缩单元之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的压缩腔中作为补气,实现了三级补气,这样,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三个补气口处对应的制冷剂的压力是不同的,能够大幅度增加双级压缩机的补气量,提升其效率和低温工况下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包括设置在冷凝器30和蒸发器40之间的三个闪发器50以及安装在每个闪发器50前且作为节流装置60的节流阀,三个闪发器50串联连接,节流阀对进入闪发器50之前的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气态制冷剂在闪发器50中产生,三个闪发器50分别与第二级压缩单元20的压缩腔、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第二级压缩单元20之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10的压缩腔连通。也就是说,冷凝器30与蒸发器40之间的管路上一共有三个闪发器50,每个闪发器50前都有一个节流阀,制冷剂进入闪发器之前都会经过节流阀节流降压,从而每个闪发器中的制冷剂压力都是不同的,进而经过闪发作用形成的气态制冷剂压力也有不同。其中,闪发器是一种存在压力差使制冷剂减压蒸发降温的装置。当然,节流装置也可以为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浮球阀等,但并不限于此。
具体地,实施例一的空调系统的工作过程描述如下:从压缩机出来的制冷剂在冷凝器30进行冷凝以后变成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经过节流阀进入闪发器50,由于节流作用以及制冷剂在闪发器50中压力突然降低,部分液态制冷剂变为气态制冷剂,这部分气态制冷剂即为高压腔中间补气来源,当补气制冷剂的压力高于高压腔内的制冷剂压力时,补气过程开始,补气制冷剂喷射进入高压腔的压缩腔内。制冷剂从冷凝器30出来后在第一个闪发器中闪发得到的气态制冷剂压力最高,进入压缩机的高压腔作为补气,接下来的第二个闪发器和第三个闪发器中得到的气态制冷剂压力依次降低,并分别作为两个压缩腔之间的补气以及低压腔的补气。同理,当中间补气制冷剂的压力大于其对应的补气部位的制冷剂压力时,补气过程开始。中间补气制冷剂的温度相比于其补气部位的制冷剂温度要低,补气的过程降低了制冷剂的温度,从而使压缩机的功耗减小,提升压缩机的COP。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系统的制冷剂进入蒸发器40前还要经过最后一个节流装置,其位置在第三个闪发器50和蒸发器40之间。其中,节流装置为节流阀。其中,节流阀是一种通过改变节流截面或节流长度以控制流体流量的阀门。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结构,实施例二的空调系统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补气制冷剂产生方式不同,在实施例二中,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包括安装在冷凝器30和蒸发器40之间的三个中间换热器70以及安装在每个中间换热器70上游的主管路分出的一个制冷剂支路上的节流阀,三个中间换热器70串联连接,主管路上的制冷剂与制冷剂支管路上的经过节流阀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中间换热器70进行换热产生气态制冷剂,三个中间换热器70分别与第二级压缩单元20的压缩腔、第一级压缩单元和第二级压缩单元之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10的压缩腔连通。其中,中间换热器是一种进行冷热流体热交换的装置。
具体地,实施例二的空调系统的工作过程描述如下:冷凝器30和蒸发器40之间设置有三个中间换热器70,制冷剂从冷凝器出来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制冷剂不经过节流直接进入第一个中间换热器70,另一路制冷剂在进入中间换热器70之前经过节流阀进行降温降压,然后与中间换热器70中的制冷剂进行换热,从而吸热成为气态制冷剂,成为压缩机高压腔的补气制冷剂,接下来的第二个中间换热器和第三个中间换热器得到的气态制冷剂压力依次降低,即沿制冷剂运动方向产生的气态制冷剂压力不断降低,故该系统能够产生三种压力不同的中间气态制冷剂,分别进入高压腔、两个压缩腔之间的管路和低压腔。当中间气态制冷剂的压力大于其对应的补气部位制冷剂压力时,补气过程开始,经过补气以后制冷剂温度降低,降低了压缩机功耗,提升了压缩机性能。
为保证每个压缩腔的中间补气不产生回流现象,实施例二的空调系统所采用的补气形式与实施例一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三的结构,实施例三的空调系统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节流装置设置的位置不同,在实施例三中,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包括设置在冷凝器30和蒸发器40之间且串联连接的三个中间换热器70以及安装在每个中间换热器70后的主管路分出的一个制冷剂支路上的节流装置60,制冷剂支路上的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60节流降压后进入中间换热器70中与主管路中的制冷剂进行逆流换热产生气态制冷剂,三个中间换热器70分别与第二级压缩单元20的压缩腔、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第二级压缩单元20之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10的压缩腔连通。
具体地,实施例三的空调系统的工作过程描述如下:冷凝器30和蒸发器40之间设置有三个中间换热器70,制冷剂从冷凝器出来后直接进入第一个中间换热器70,从第一个中间换热器70的出来的制冷剂分为两路,其中一路制冷剂直接进入第二个中间换热器70,另一路制冷剂经过节流装置60节流降压后进入中间换热器70中,然后与中间换热器70中的制冷剂进行逆流换热,从而吸热成为气态制冷剂,成为压缩机高压腔的补气制冷剂,逆流换热的效率更高。接下来的第二个中间换热器和第三个中间换热器得到的气态制冷剂压力依次降低,即沿制冷剂运动方向产生的气态制冷剂压力不断降低,故该系统能够产生三种压力不同的中间气态制冷剂,分别进入高压腔、两个压缩腔之间的管路和低压腔。当中间气态制冷剂的压力大于其对应的补气部位制冷剂压力时,补气过程开始,经过补气以后制冷剂温度降低,降低了压缩机功耗,提升了压缩机性能。
综上所述,相比于目前的压缩机补气技术,本发明提出的应用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的三级补气双缸滚动转子压缩机,在低温工况下制热量更大,并且能够适应更大的压比,可以在较大的压比范围内高效运行;相比较于传统双级中间补气压缩机,采用三级补气的双缸滚动转子压缩机的补气量更大,提高了压缩机在低温工况下的制热量,充分发挥了中间补气技术在双缸转子压缩机上的潜力。
具体来说,本发明所提出的三级补气技术是由三个闪发器或中间换热器实现的。通过闪发器或中间换热器可以产生三种不同压力的气态制冷剂,冷凝器后的第一个闪发器或中间换热器产生的气态制冷剂压力最高,随着节流过程增多,其后的制冷剂压力越来越低,所以通过闪发器或中间换热器产生的气态制冷剂压力也不断降低。三种压力不同的中间气态制冷剂中,低压气态制冷剂和低压腔相连通,中压气态制冷剂和高低压腔之间的管路相连通,高压气态制冷剂与高压腔相连通。低压气态制冷剂压力大于低压腔的压缩腔内制冷剂压力时,补气过程开始,随着压缩过程进行,当低压腔的压缩腔内制冷剂压力等于低压气态制冷剂压力时,补气过程结束,低压腔内进行的是一个准双级压缩过程,相比于原来不补气压缩过程,低压腔的排气温度降低;中压气态制冷剂压力大于低压腔的压缩腔内制冷剂排气压力,但温度更低,中压气态制冷剂一直处于补气的状态中,并且混合以后的制冷剂温度低于低压腔制冷剂排气温度;高压腔内中间补气及压缩过程与低压腔类似,此处不做赘述。总结发现,三级补气技术降低了双转子压缩机的低压腔制冷剂气体的排气温度、高压腔制冷剂气体的吸气温度以及高压腔制冷剂气体的排气温度,所以对于整个系统来说,低压腔进口制冷剂气体和高压腔出口制冷剂气体的焓差减小,降低制冷剂能耗,提升了整个系统的COP。同时,经过三级补气,冷凝器中的制冷剂流量有较大增加,使得双级转子压缩机在低温工况下的制热量有了显著提升。
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实施例四的结构,实施例四的空调系统与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补气口处补入的制冷剂的状态不同。在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及实施例三中,从低压腔、高低压腔连接的管路和高压腔上的三个补气口进入的是气态制冷剂。而在实施例四中,空调系统包括并联连接的三个毛细管,三个毛细管的进口端连接在冷凝器30和蒸发器40之间,三个毛细管的出口端分别与第二级压缩单元20的压缩腔、两个压缩单元间的管路及第一级压缩单元10的压缩腔连通,具体地,经过冷凝节流以后形成的液态过冷制冷剂从低压腔、高低压腔连接的管路和高压腔上的三个补气口进入,进入压缩机后吸收热量并汽化,使被压缩的制冷剂焓值降低,进而能够降低压缩机出口的排气温度。
具体地,实施例四的空调系统的工作过程描述如下:在制冷系统中循环的制冷剂经过冷凝器后释放热量,从而变成过冷液体。从冷凝器出来以后的制冷剂分成两部分,其中大部分过冷液体正常进入节流阀进行节流,进而进入蒸发器40进行制冷,另外一部分过冷液体经过毛细管等节流装置降压以后,喷射进入压缩腔或者中间管路。对于本发明提出的采用三级补气技术的双级转子压缩机,由于其补气口有三个,所以这部分制冷剂也分成三路,每一路都设置毛细管,经过降压作用以后进入压缩机的低压腔、高低压腔之间的连接管路以及高压腔,对所在处的制冷剂进行降温,这样能够降低压缩机出口温度,保证压缩机能够安全工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1)

1.一种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包括第一级压缩单元(10)、第二级压缩单元(20)以及补气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均包括气缸、端板、滚动转子和滑板,每个所述气缸上设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补气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之间的管路及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上,以增加制冷剂流量和降低制冷剂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上的所述补气装置分别对应设置在其的所述滑板或所述端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上的所述补气装置分别对应连通其的压缩腔,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之间的管路上的补气装置和制冷剂管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为双缸压缩机的低压腔和高压腔。
5.一种空调系统,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冷凝器(30)以及蒸发器(40),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转子压缩机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产生压力沿所述空调系统的制冷剂循环回路流动方向逐渐降低的三种气态制冷剂的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所述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产生的三种所述气态制冷剂分别作为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之间的管路及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上的所述补气装置的气体来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器(30)和所述蒸发器(40)之间且串联连接的三个闪发器(50)以及安装在每个所述闪发器(50)前的节流装置(60),所述节流装置(60)对进入所述闪发器(50)之前的制冷剂进行节流降压,所述气态制冷剂在所述闪发器(50)中产生,三个所述闪发器(50)分别与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的压缩腔、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之间的管路及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的压缩腔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器(30)和所述蒸发器(40)之间且串联连接的三个中间换热器(70)以及安装在每个所述中间换热器(70)前的主管路分出的一个制冷剂支管路上的节流装置(60),所述主管路上的制冷剂与所述制冷剂支管路上的经过所述节流装置(60)节流降压后的制冷剂进入所述中间换热器(70)中进行换热产生所述气态制冷剂,三个所述中间换热器(70)分别与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的压缩腔、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之间的管路及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的压缩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制冷剂产生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器(30)和所述蒸发器(40)之间且串联连接的三个中间换热器(70)以及安装在每个所述中间换热器(70)后的主管路分出的一个制冷剂支路上的节流装置(60),所述制冷剂支路上的制冷剂经过所述节流装置(60)节流降压后进入所述中间换热器(70)中与所述主管路中的制冷剂进行逆流换热产生所述气态制冷剂,三个所述中间换热器(70)分别与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的压缩腔、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和所述第二级压缩单元(20)之间的管路及所述第一级压缩单元(10)的压缩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凝器(30)的出口和所述滚动转子压缩机的补气口之间的节流装置(60),所述补气装置补入来自于所述冷凝器(30)产生的液态制冷剂经过所述节流装置(60)节流降压后的液态制冷剂。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装置(60)为毛细管、节流阀、电子膨胀阀或热力膨胀阀。
CN201710570900.3A 2017-07-13 2017-07-13 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1073666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0900.3A CN107366621B (zh) 2017-07-13 2017-07-13 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70900.3A CN107366621B (zh) 2017-07-13 2017-07-13 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6621A true CN107366621A (zh) 2017-11-21
CN107366621B CN107366621B (zh) 2021-06-08

Family

ID=60306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70900.3A Active CN107366621B (zh) 2017-07-13 2017-07-13 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66621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0073A (zh) * 2017-12-18 2018-05-18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和压缩机
CN108167185A (zh) * 2018-01-23 2018-06-15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热泵系统
CN108489130A (zh) * 2018-06-06 2018-09-04 深圳市派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式单机三级压缩热泵供暖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533490A (zh) * 2018-06-22 2018-09-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09723640A (zh) * 2018-12-06 2019-05-0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双级压缩机泵体、压缩机、空气调节系统
CN110285060A (zh) * 2019-07-29 2019-09-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重补气结构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11486609A (zh) * 2020-04-02 2020-08-04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3623826A (zh) * 2020-05-06 2021-11-0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7695A (ja) * 1989-09-29 1991-05-20 Toshiba Corp 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CN103362807A (zh) * 2012-04-10 2013-10-23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以及热泵热水器系统
CN105201836A (zh) * 2014-06-27 2015-12-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补气结构及双级压缩机
CN105698420A (zh) * 2014-11-28 2016-06-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06988109U (zh) * 2017-07-13 2018-02-09 清华大学 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17695A (ja) * 1989-09-29 1991-05-20 Toshiba Corp ロー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CN103362807A (zh) * 2012-04-10 2013-10-23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压缩机、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以及热泵热水器系统
CN105201836A (zh) * 2014-06-27 2015-12-3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空调系统补气结构及双级压缩机
CN105698420A (zh) * 2014-11-28 2016-06-22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06988109U (zh) * 2017-07-13 2018-02-09 清华大学 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50073A (zh) * 2017-12-18 2018-05-18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和压缩机
WO2019119923A1 (zh) * 2017-12-18 2019-06-27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和压缩机
CN108050073B (zh) * 2017-12-18 2019-08-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泵体组件和压缩机
CN108167185A (zh) * 2018-01-23 2018-06-15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热泵系统
CN108489130A (zh) * 2018-06-06 2018-09-04 深圳市派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螺杆式单机三级压缩热泵供暖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533490A (zh) * 2018-06-22 2018-09-1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09723640A (zh) * 2018-12-06 2019-05-07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双级压缩机泵体、压缩机、空气调节系统
CN110285060A (zh) * 2019-07-29 2019-09-2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重补气结构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10285060B (zh) * 2019-07-29 2023-10-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多重补气结构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11486609A (zh) * 2020-04-02 2020-08-04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1486609B (zh) * 2020-04-02 2021-10-08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3623826A (zh) * 2020-05-06 2021-11-09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6621B (zh) 202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6621A (zh) 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05004100B (zh) 单制冷剂回路、多吸气压力的蒸气压缩制冷/热泵系统
CN104101124B (zh) 空调器
CN108626118B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CN109506383A (zh) 三级复叠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系统
CN103968477B (zh) 空调器
CN106196675B (zh) 空调器
CN21563816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空调器
CN110160171A (zh) 一种多模式水环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3968455B (zh) 空调器
CN206988109U (zh) 带有三级补气的滚动转子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19037133U (zh) 一种多蒸发器并行化霜空气源热泵单热机组
CN111550943A (zh) 一种二次节流双冷凝制冷系统、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106403282A (zh) 热泵热水系统及具有其的热泵热水器
WO2020082741A1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CN106403412A (zh) 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和制冷设备
CN215930176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215930175U (zh) 一种制冷系统
CN106052182B (zh) 一种微通道热泵回路
CN214701320U (zh) 空气源热泵系统
CN113686044A (zh) 热泵机组
CN209541216U (zh) 三级复叠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系统
CN111623546A (zh) 一种三次节流增焓双冷凝制冷系统、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111550944A (zh) 一种三次节流增焓双冷凝制冷系统、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CN206037476U (zh) 一种风冷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