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62427A - 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及呼吸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及呼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62427A
CN107362427A CN201710830188.6A CN201710830188A CN107362427A CN 107362427 A CN107362427 A CN 107362427A CN 201710830188 A CN201710830188 A CN 201710830188A CN 107362427 A CN107362427 A CN 1073624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fferer
pressure
air
breathing
cp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83018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62427B (zh
Inventor
徐军
刘京雷
付阳阳
朱华栋
于学忠
孙峰
周小勇
颜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83018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624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624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24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624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24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 A61M2016/0027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pressure m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 A61M2016/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with a flowm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33Controlling, regulating or measuring
    • A61M2205/3331Pressure; Flow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40Respiratory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及呼吸机,用于降低机械呼气通气阶段病患的胸腔压力,促进病患静脉血回流,促进自主循环恢复,同时维持病患肺容积相对恒定,防止肺泡塌陷。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判断病患是否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若确定病患处于所述CPR按压阶段,则关闭吸气控制单元,已关闭的所述吸气控制单元用于封闭吸气支路,以使得病患无法通过已封闭的所述吸气支路吸入气体;监测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在机械通气的下一周期吸气阶段,增加吸气潮气量,所述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为上一周期呼气阶段所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Description

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及呼吸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及呼吸机。
背景技术
心脏骤停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美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因心脏骤停丧生,欧洲每年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33-71例/10万人。虽经半个多世纪的努力,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仅有3%-17%,如何提高CPR质量一直是现代医学的挑战。
研究发现过度通气,特别是频率过快的通气在CPR中普遍存在,而基础研究发现过度通气会增加胸腔压力、减少静脉回流和心输出量,降低复苏成功率。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复苏指南从2010年开始明确强调避免过度通气。通过观察再培训后的急救人员实施CPR时的通气频率(respiratory rate,RR),发现再培训前RR平均为37次/分,CPR再培训后RR仍达22次/分左右,即使是反复的CPR培训,亦难以完全避免过度通气。为了避免减少人为因素,现在普遍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对病患进行通气,例如,通过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并且呼吸机还可以对病患的各项生理参数指标进行检测,如图1所示。
机械通气具有控制RR和通气量的特点,理论上具有避免过度通气的优势。在国内,CPR时使用呼吸机进行通气非常普遍,特别在院内CPR的情况下。然而,AHA指南目前仅推荐转运呼吸机可用于延长的CPR,对于普通院内呼吸机并无推荐和相关参数设置指导。在临床实际工作中,CPR时普通呼吸机频繁报警是常见现象,且目前多数现代呼吸机使用控制通气时无法关闭自主触发,胸外按压诱导的气道压力和流速变化,常会导致误触发而产生过快频率通气。心肺复苏过程中过度通气会导致胸腔内压增高,不仅不利于静脉回流,更不利于自主循环的恢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及呼吸机,用于降低机械通气呼气阶段病患的胸腔压力,促进病患静脉回流,帮助静脉自主循环恢复,同时维持病患肺容积相对恒定,防止肺泡塌陷。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包括:
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判断是否在进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操作;若确定正在进行CPR胸外按压,则关闭吸气控制单元,已关闭的所述吸气控制单元用于封闭吸气支路,以使得病患通过已封闭的所述吸气支路无法吸入气体,使得病患的胸壁回弹时产生胸腔负压;监测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在机械通气的下一周期吸气阶段,增加吸气潮气量,所述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为上一周期呼气阶段所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监测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包括:获取病患的吸入潮气量和呼出潮气量;计算所述呼出潮气量和所述吸入潮气量的差值得到所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监测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包括:通过吸气阶段峰压差值等效计算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设置有上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关闭吸气控制单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的负压下限;若确定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负压下限,则开启所述吸气控制单元以通过所述吸气支路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以使所述呼气阶段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大于所述负压下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开启所述吸气控制单元以通过所述吸气支路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包括:通过所述吸气支路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并监测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已设定的负压上限;若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大于或等于已设定的负压上限,则控制所述吸气控制单元在所述呼气阶段关闭。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阈值修改信息;根据所述阈值修改信息修改所述负压下限和/或所述负压上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监测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监测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包括:判断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在每次按压后是否逐渐递减;若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逐渐递减,则输出提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病患是否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包括:获取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根据气道压力的变化判断是否在进行胸外按压;若确定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升高,则确定病患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病患是否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包括;通过所述按压传感器检测病患是否正在接受CPR按压;根据所述按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病患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负压下限为小于0且大于或等于负50厘米水柱之间的任一数值;所述负压上限为大于所述负压下限且小于或等于0之间的任一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十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病患的第一生理参数,所述第一生理参数为病患的血氧和/或病患呼气末二氧化碳;根据病患的所述第一生理参数调整所述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的第十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病患的第二生理参数,所述第二生理参数为病患的心电和/或心排;根据病患的所述第二生理参数设定所述负压上限和/或所述负压下限。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呼吸机,用于通过病人管路向病患提供机械通气,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吸气支路、呼气支路、传感器;所述吸气支路与病人管路连接,所述吸气支路上设置有吸气控制单元,所述吸气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呼气支路与所述病人管路连接,所述呼气支路上设置呼气控制单元,所述呼气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在病患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时,所述控制模块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控制所述吸气控制单元停止向病患送气,控制所述呼气控制单元排出患者肺内气体;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传感器的监测值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在机械通气的下一周期吸气阶段,所述控制模块增加吸气潮气量,所述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为上一周期呼气阶段所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传感器包括:设于呼气支路和/或吸气支路上的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获取病患的吸入潮气量和呼出潮气量;所述控制模块计算所述呼出潮气量和所述吸入潮气量的差值得到所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传感器包括:设于呼气支路和/或吸气支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吸气阶段峰压值;所述控制模块通过不同周期吸气阶段峰压值的差值等效计算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设置有上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呼吸机还包括:设于呼气支路和/或吸气支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吸气控制单元停止向病患送气后,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判断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的负压下限,若病患的气道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负压下限,控制所述吸气控制单元以通过所述吸气支路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以使呼气阶段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大于所述负压下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并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患者的气道压力,在监测到患者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大于或等于设定的负压上限时,控制所述吸气控制单元在所述呼气阶段停止向病患送气,以使呼气阶段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负压上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呼吸机还包括输入单元,接收用户输入的阈值修改信息;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输入单元接收到的所述阈值修改信息修改所述负压下限和/或所述负压上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变化,判断所述气道压力谷值的绝对值在每次按压后是否逐渐递减;若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逐渐递减,则所述控制模块输出提示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升高,则确定病患处于所述CPR按压阶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呼吸机还包括按压传感器;所述按压传感器用于检测病患是否正在接受CPR按压;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按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病患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负压下限为小于0且大于或等于负50厘米水柱之间的任一数值;所述负压上限为大于所述负压下限且小于或等于0之间的任一数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呼吸机还包括:第一检测器,所述第一检测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设置,所述第一检测器获取病患的第一生理参数,所述第一生理参数为病患的血氧和/或病患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调整所述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的第十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呼吸机还包括第二检测器,所述第二检测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设置;所述第二检测器获取病患的第二生理参数,所述第二生理参数为病患的心电和/或心排;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检测器获取到的病患的第二生理参数设定所述负压上限和/或所述负压下限。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包括: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判断病患是否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若确定病患处于所述CPR按压阶段,则关闭吸气控制单元,已关闭的所述吸气控制单元用于封闭吸气支路,以使得病患通过已封闭的所述吸气支路无法吸入气体;监测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在机械通气的下一周期吸气阶段,增加吸气潮气量,所述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为上一周期呼气阶段所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降低机械通气阶段病患的胸腔压力,促进病患静脉回流,帮助静脉自主循环恢复,同时维持病患肺容积相对恒定,防止肺泡塌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呼吸机检测病患的各项生理参数指标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病患的气道压力和时间的一种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病患的气道压力和时间的另一种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病患的气道压力和时间的另一种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呼吸机的一种实施例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及呼吸机,用于降低机械呼气通气阶段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促进病患静脉回流,帮助自主循环恢复,同时维持病患肺容积相对恒定,防止肺泡塌陷。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201、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判断病患是否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
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呼吸机检测病患是否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若病患不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则执行步骤202,若病患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则执行步骤203。
下面结合图3所示对CPR按压周期进行详细说明,图3所示的横轴为时间,单位为秒,纵轴为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单位为厘米水柱cmH2O,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气道压力为例进行说明。由图3所示可知,在呼吸机对病患进行吸气阶段时,病患的气道压力为正值,在呼吸机对病患进行呼气阶段时,病患的气道压力为负值。在机械呼吸的呼气阶段,且病患处于CPR按压阶段的持续时间内,病患的气道压力所呈现的波动情况可参见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图3所示的病患的气道压力的取值与时间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可选的示例,此处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呼吸机判断病患是否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可以有多种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可选的检测病患是否处于CPR按压阶段的方法,本实施例对如何检测病患是否处于CPR按压阶段的方法为可选的示例不做限定,只要呼吸机能够确定病患当前是否正处于CPR按压阶段即可。
第一种判断方法如下:所述呼吸机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对病患的呼吸状况进行检测以生成监测信号;呼吸机能够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通过所述监测信号确定病患的气道压力和/或病患的吸气流量。呼吸机能够根据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和/或病患的所述吸气流量确定病患是否处于CPR按压阶段。若确定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升高,则确定病患处于所述CPR按压阶段;若确定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降低,则确定病患处于所述CPR按压回弹阶段。
具体的,若对病患进行CPR按压,则在CPR的一个周期内,病患的气道压力和/或病患的吸气流量会随着CPR按压产生波动,呼吸机即可根据病患的气道压力和/或病患的吸气流量的波动确定是否当前正在对病患进行CPR按压。例如,呼吸机能够确定在对病患进行CPR按压时,病患的气道压力升高,而释放CPR按压时,病患的气道压力降低,可见,若病患的气道压力的波动呈周期性变化趋势,则呼吸机确定当前正在对病患进行CPR按压。又例如,呼吸机能够确定在对病患进行CPR按压时,病患的吸气流量升高,而释放CPR按压时,病患的吸气流量降低,可见,若病患的吸气流量的波动呈周期性变化趋势,则呼吸机确定当前正在对病患进行CPR按压。
第二种判断方法如下:通过按压传感器检测病患是否处于所述CPR按压阶段。本实施例所示的按压传感器能够测量CPR按压过程和/或按压力。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所述按压传感器可为呼吸机外置的,且与所述呼吸机连接的传感器。本申请实施例中,呼吸机可通过内置的压力传感器测量气道压力,通过病患的气道压力能够反映病患的胸腔压力。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所述按压传感器设置的位置为病患的按压位置和医生的手掌之间,或者,所述按压传感器设置的位置为病患的按压位置和用于进行CPR的按压机的按压压头之间。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呼吸机能够根据所述按压传感器所获取到的CPR按压过程和/或按压力确定病患是否正在接受CPR按压。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用于对病患进行CPR按压的按压机的具体结构请详见现有技术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只要将按压机的按压压头放置在病患的按压位置以对病患进行CPR按压即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判断结果可以应用于显示或通气判断,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例如,若所述呼吸机确定通过所述按压传感器所获取到的按压力大于一定的阈值,则呼吸机确定病患正在接受CPR按压。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呼吸机确定是否正在进行CPR按压,在具体应用中,也可由医护人员通知所述呼吸机正在对病患进行CPR按压,具体方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若呼吸机确定当前正在对病患进行CPR按压,则说明病患正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
202、对病患进行正常的机械通气。
若呼吸机确定病患当前并没有进行CPR按压,则呼吸机对病患进行正常的机械通气。
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的步骤201至步骤202为可选步骤,在具体执行本实施例所示的通气方法时,医护人员可根据需要或者根据病患的情况选择性地执行步骤201至步骤202。
例如,医护人员根据病患的情况确定需要封闭病患的气道,则当医护人员根据呼吸机确定病患正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且医护人员正在对病患进行CPR按压,则医护人员可直接操作所述呼吸机以直接执行步骤203。
203、关闭吸气控制单元。
若确定病患处于所述CPR按压阶段,则呼吸机关闭吸气控制单元,已关闭的所述吸气控制单元用于封闭吸气支路,以使得病患无法通过已封闭的所述吸气支路吸入气体,使得病患的胸壁回弹时产生胸腔负压。
本申请实施例在确定病患的CPR按压周期后,即可在CPR按压阶段,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封闭吸气支路。所述呼吸机能够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且CPR按压阶段,封闭吸气支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吸气支路的作用为:病患通过该气道进行机械呼吸。当呼吸机封闭所述吸气支路,则使得病患无法通过已封闭的所述气道吸入气体,使得病患的胸壁回弹时产生胸腔负压。
以下对呼吸机具体如何封闭吸气支路进行说明,需明确的是,本实施例对如何封闭吸气支路的说明为可选的示例,具体不做限定,只要当呼吸机封闭吸气支路后,病患无法吸入气体即可。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呼吸机可通过呼气支路单向阀以及吸气控制单元封闭吸气支路。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呼气支路单向阀设置在呼吸机内部,所述呼气支路单向阀为机械结构,气体可以通过呼气支路单向阀从病患胸腔内排出,而不可以通过呼气支路单向阀吸入病患体内。所述呼气支路单向阀的具体结构可参见现有技术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呼吸机还可以通过电子控制的方式封闭吸气支路,即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呼吸机可通过吸气控制单元封闭吸气支路。所述呼吸机能够关闭呼吸机的吸气控制单元,以使病患通过已关闭的所述吸气控制单元不能够吸入气体。本实施例对所述吸气控制单元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只要所述呼吸机在关闭所述吸气控制单元的情况下,病患无法通过已关闭的所述吸气控制单元不能够吸入气体即可。
可选的,在具体执行步骤203的过程中,呼吸机可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检测到病患正处于CPR按压阶段时,立即封闭吸气支路。可选的,呼吸机也可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检测到病患处于CPR按压阶段时,经过一定时间后在封闭吸气支路。具体执行方式可由医护人员根据病患的具体情况进行操作,具体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
例如,医护人员可指示呼吸机在检测到病患正处于CPR按压阶段时立即封闭吸气支路或者指示检测到病患处于CPR按压阶段时经过一定时间后在封闭吸气支路。
204、监测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呼吸机通过流量传感器实现对病患的监测,获取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流量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病患的气道中空气的流速。
需要说明的是,呼吸机获取病患肺容积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本实施例提供了两种可选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如何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的方法为可选的,还可以有其他获取方式,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只要呼吸机能够确获取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即可。
第一种获取方式如下:通过设置于呼气支路和/或吸气支路上的流量传感器,获取病患的吸入潮气量和呼出潮气量;呼吸机的控制模块计算所述呼出潮气量和所述吸入潮气量的差值得到所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具体的,呼吸机通过流量传感器获取病患在本周期的吸气阶段的吸入潮气量和在呼气阶段的呼出潮气量。病患在本周期的呼气阶段由于受到按压,导致呼出潮气量大于吸入潮气量,此时病患的肺容积会相应减小。呼吸机获取呼出潮气量和吸入潮气量的差值,即获取病患的肺容积的减小量。
第二种获取方式如下:通过设置于呼气支路和/或吸气支路上的压力传感器,获取吸气阶段峰压值;呼吸机的控制模块通过不同周期吸气阶段峰压值的差值等效计算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具体的,呼吸机还可以通过吸气阶段气道的压力值的最大值,即峰压值。病患在本周期的吸气阶段的峰压值为M,在下一个周期的吸气阶段的峰压值为N,病患气道的峰压值发生了变化,因呼出的潮气量更多,N小于M,所以峰压差值为M-N。可以根据预置的比例,等效计算获取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可以理解的是,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吸气支路和呼气支路上;还可以设置在病人端。
205、在机械通气的下一周期吸气阶段,增加吸气潮气量。
在机械通气的下一周期吸气阶段,呼吸机增加吸气潮气量,所述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为上一周期呼气阶段所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需要说明的是,病患在呼气阶段由于按压导致呼出潮气量大于吸入潮气量,此时肺容积会相应减小,为了补偿该部分容积减小量,下一周期吸气阶段时需要增加送气潮气量,即吸气潮气量,进而保证病患的肺容积恒定,从而避免对病患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可以大于或等于肺容积的减少量,但为了保证病患的安全,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可以设置上限值,例如,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可以设置为吸气潮气量的50%,还可以是其他值,如30%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设置,具体此处不做限定。或者,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如体重等身体参数进行设置,或由医护人员进行手动设置。
可选的,获取病患的第一生理参数,所述第一生理参数为病患的血氧和/或病患呼气末二氧化碳;根据病患的所述第一生理参数调整所述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呼吸机还可以获取的第一生理参数还可以是其他生理指标。具体的,所述第一生理参数包括潮气量、呼吸率、分钟通气量、分钟通气量、吸气压力中的一个或多个。
206、判断病患的气道压力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的负压下限。
呼吸机判断病患的气道压力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的负压下限,若是,则执行步骤207。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由医护人员可根据病患的情况设定所述负压下限。具体的,医护人员可将已确定的负压下限通知给所述呼吸机,呼吸机即可根据医护人员的操作确定所述负压下限。本申请实施例对医护人员如何将负压下限通知给呼吸机的不做限定,例如,可通过呼吸机的操作面板等。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可由呼吸机自动设置所述负压下限。
在由呼吸机自动设定负压下限的过程中,呼吸机可首先获取病患的第二生理参数,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第二生理参数为病患的心电和/或心排。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第二生理参数的说明为可选的示例,不做限定,只要通过该第二生理参数呼吸机能够使得呼吸机确定合适的负压下限即可。
可选的,所示的负压下限为小于0且大于或等于负50厘米水柱之间的任一数值。如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以所述负压下限为负20厘米水柱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所述负压下限的具体取值为可选的示例,不做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医护人员还能够修改所述负压下限。具体的,医护人员可向所述呼吸机输入阈值修改信息,所述阈值修改信息用于指示医护人员所修改的所述负压下限;呼吸机即可根据所述阈值修改信息修改所述负压下限。
举例说明,由图4所示可知,在CPR按压阶段,可确定病患的气道压力低于所述负压下限。可选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所述呼吸机可确定CPR按压阶段,病患的气道压力的波谷,若病患的气道压力的波谷小于或等于所述负压下限,则继续执行步骤207。可选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所述呼吸机在CPR按压阶段,只要确定病患的气道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负压下限,则继续执行步骤207。
207、开启吸气控制单元以通过吸气支路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通过吸气支路进行补气的补气量不做限定,只要通过所述吸气支路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能够使得病患通过所述吸气支路吸入气体,使得所述呼气阶段病患的气道压力高于所述负压下限即可。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呼吸机可开启吸气控制单元,从而使得气体能够经由所述吸气控制单元吸入病患的肺内以进行补气。
208、判断病患的气道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已设定的负压上限。
呼吸机判断病患的气道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已设定的负压上限,若是,则继续执行步骤209。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医护人员还能够修改所述负压上限。医护人员如何将负压上限通知给呼吸机,此处不做限定,例如,可通过呼吸机的操作面板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时,则需要监测病患的气道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所述负压上限。所述负压上限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只要所述负压上限为大于所述负压下限且小于或等于0之间的任一数值即可。
如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以所述负压下限为负10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呼吸机在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时,可使得病患的气道压力升高,若呼吸机确定病患的气道压力大于或等于所述负压上限,则继续执行步骤209。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可由呼吸机自动设置所述负压上限。
在由呼吸机自动设定负压上限的过程中,呼吸机可首先获取病患的第二生理参数,本实施例所示的第二生理参数为病患的心电和/或心排。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所述第二生理参数的说明为可选的示例,不做限定,只要通过该第二生理参数呼吸机能够使得呼吸机确定合适的负压上限即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医护人员还能够修改所述负压上限。具体的,医护人员可向所述呼吸机输入阈值修改信息,所述阈值修改信息用于指示医护人员所修改的所述负压上限;呼吸机即可根据所述阈值修改信息修改所述负压上限。
举例说明,由图5所示,所述呼吸机可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确定病患的气道压力的波谷,若病患的气道压力的波谷大于或等于所述负压上限,则继续执行步骤209。可选的,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所述呼吸机可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确定CPR按压阶段,只要病患的气道压力大于或等于所述负压上限,则继续执行步骤209。
209、控制吸气控制单元在呼气阶段关闭。
本实施例中,呼吸机在确定病患的气道压力大于或等于所述负压上限时,则停止补气,即通过关闭所述吸气控制单元以重新封闭所述吸气支路。
具体如何封闭吸气支路请详见步骤203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重新封闭所述吸气支路,从而有效的维持了病患的胸腔负压。
210、监测气道压力谷值的绝对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步骤205之后,步骤210的执行时序与步骤206的执行时序相同。
在呼吸机通过所述气道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的过程中,呼吸机需要确定所述气道压力谷值的绝对值。
需要说明的是,对气道压力谷值的监测可以只在CPR按压阶段进行。
211、判断气道压力谷值的绝对值是否逐渐递减。
呼吸机获取每个周期气道压力谷值,并判断所述气道压力谷值的绝对值是否逐渐递减,若气道压力谷值的绝对值逐渐递减,则继续执行步骤212;若气道压力谷值的绝对值保持稳定不变,则执行其他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呼吸机在每次获取到一个周期的气道压力谷值后,需要将本周期获取到的气道压力谷值与上一周期获取到的气道压力谷值进行比较,若获取到的气道压力谷值连续成减少趋势,则输出提示信息。例如,若连续3次,本周期的气道压力谷值小于上一周期的气道压力谷值,则可确定气道压力谷值逐次递减,具体判断次数的标准还可以是其他数量,例如,5次、8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呼吸机检测到的气道压力值在显示装置上显示为压力波形,呼吸机还可以根据气道压力波形判断气道压力是否成逐次递减趋势;医护人员还可以通过观察气道压力波形,主动进行判断处理。
212、输出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呼吸机在确定病患的气道压力谷值的绝对值后,即可判断所述气道压力谷值的绝对值是否逐渐递减,并输出提示信息。
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封闭吸气支路过程中,CPR按压时气道压力谷值的绝对值递减,反映了病患胸壁的回弹减小,进而无法形成之前幅度的胸腔负压,因此提示病患可能存在肋骨骨折。呼吸机可以直接在屏幕上输出监测结果,以提醒医护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提示的方式不限于提示可能存在肋骨骨折,还可以直接提示气道压力逐渐递减等方式,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若所述呼吸机能够确定所述气道压力谷值的绝对值逐渐递减,则所述呼吸机也可确定病患出现了其他情况,医护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可以继续通气或停止上述步骤203等,具体情况此处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因采用本实施例所示的通气方法能够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且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封闭吸气支路,这样在CPR按压时利用病患胸壁的回弹产生胸腔负压,降低机械通气阶段病患的胸腔压力,促进病患静脉回流,帮助静脉自主循环恢复,同时维持病患肺容积相对恒定,防止肺泡塌陷。
上面对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进行了说明,以下结合图6所示对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呼吸机的硬件结构进行详细说明,需明确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呼吸机能够执行图2所示的通气方法。
本实施例所示的呼吸机用于向病患提供机械通气。
由图6所示可知,本实施例所示的呼吸机至少包括包括控制模块601、吸气支路602、呼气支路603、传感器604;
吸气支路602与病人管路连接,吸气支路602上设置有吸气控制单元605,吸气控制单元605与控制模块601连接;
呼气支路603与病人管路连接,呼气支路603上设置呼气控制单元606,呼气控制单元与控制模块601连接;
在病患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时,控制模块601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控制吸气控制单元605停止向病患送气,控制呼气控制单元606排出患者肺内气体,使得病患的胸壁回弹时产生胸腔负压;
控制单元606根据传感器604的监测值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在机械通气的下一周期吸气阶段,控制模块601增加吸气潮气量,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为上一周期呼气阶段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可选的,传感器604包括:设于呼气支路和/或吸气支路上的流量传感器6041,流量传感器6041与控制模块601连接;流量传感器6041获取病患的吸入潮气量和呼出潮气量;控制模块601计算呼出潮气量和吸入潮气量的差值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可选的,传感器604包括:设于呼气支路和/或吸气支路上的压力传感器6042,压力传感器6042与控制模块601连接;
压力传感器6042监测吸气阶段峰压值;
控制模块601通过不同周期吸气阶段峰压值的差值等效计算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可选的,呼吸机还包括:设于呼气支路、吸气支路或病人管路上的压力传感器6042,压力传感器6042与控制模块601连接;
控制模块601在控制吸气控制单元605停止向病患送气后,通过压力传感器6042检测到的压力值判断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的负压下限,若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低于或等于负压下限,控制吸气控制单元605以通过吸气支路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以使呼气阶段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大于负压下限。
可选的,控制模块601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并通过压力传感器6042监测患者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在监测到患者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大于或等于设定的负压上限时,控制吸气控制单元605在呼气阶段停止向病患送气,以使呼气阶段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小于或等于负压上限。
可选的,呼吸机还包括输入单元607,输入单元607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阈值修改信息;
控制模块601根据输入单元607接收到的阈值修改信息修改设定的负压下限和/或设定的负压上限。
可选的,负压下限为小于0且大于或等于负50厘米水柱之间的任一数值;
负压上限为大于负压下限且小于或等于0之间的任一数值。
可选的,呼吸机还包括:
第一检测器608,第一检测器608与控制模块601连接设置,第一检测器608获取病患的第一生理参数,第一生理参数为病患的血氧和/或病患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
控制模块601用于根据第一检测器608的检测结果调整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
可选的,呼吸机还包括第二检测器609,第二检测器609与控制模块601连接设置;
第二检测器609获取病患的第二生理参数,第二生理参数为病患的心电和/或心排;
控制模块601用于根据第二检测器609获取到的病患的第二生理参数设定负压上限和/或负压下限。
可选的,控制模块601根据压力传感器6042检测到的气道压力谷值的变化判断气道压力谷值的绝对值是否逐渐递减;
若气道压力谷值的绝对值逐渐递减,则控制模块601提示病患可能存在肋骨骨折。
可选的,控制模块601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6042检测到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变化,判断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在每次按压后是否逐渐递减;若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逐渐递减,则控制模块601输出提示信息。
可选的,控制模块601根据压力传感器6042检测到病患的气道压力变化判断病患处于CPR按压阶段;若确定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升高,则确定病患处于CPR按压阶段;若确定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降低,则确定病患处于CPR按压回弹阶段。
可选的,呼吸机还包括:
按压传感器610,用于检测病患是否正在接受CPR按压;
控制模块601根据按压传感器610的检测结果判断病患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
具体的,图6所示的呼吸机实现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的具体过程请详见图2所示,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
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0)

1.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判断病患是否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
若确定病患处于所述CPR按压阶段,则关闭吸气控制单元,已关闭的所述吸气控制单元用于封闭吸气支路,以使得病患无法通过已封闭的所述吸气支路吸入气体;
监测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在机械通气的下一周期吸气阶段,增加吸气潮气量,所述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为上一周期呼气阶段所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包括:
获取病患的吸入潮气量和呼出潮气量;
计算所述呼出潮气量和所述吸入潮气量的差值得到所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包括:
通过吸气阶段峰压差值等效计算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设置有上限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吸气控制单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的负压下限;
若确定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负压下限,则开启所述吸气控制单元以通过所述吸气支路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以使所述呼气阶段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大于所述负压下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所述吸气控制单元以通过所述吸气支路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包括:
通过所述吸气支路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并监测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是否大于或等于已设定的负压上限;
若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大于或等于已设定的负压上限,则控制所述吸气控制单元在所述呼气阶段关闭。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通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阈值修改信息;
根据所述阈值修改信息修改所述负压下限和/或所述负压上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吸气控制单元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监测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包括:
判断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在每次按压后是否逐渐递减;
若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逐渐递减,则输出提示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病患是否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包括:
获取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
若确定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升高,则确定病患处于所述CPR按压阶段。
11.一种呼吸机,用于通过病人管路向病患提供机械通气,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吸气支路、呼气支路、传感器;
所述吸气支路与病人管路连接,所述吸气支路上设置有吸气控制单元,所述吸气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呼气支路与所述病人管路连接,所述呼气支路上设置呼气控制单元,所述呼气控制单元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在病患处于心肺复苏CPR按压阶段时,所述控制模块在机械通气的呼气阶段,控制所述吸气控制单元停止向病患送气,控制所述呼气控制单元排出患者肺内气体;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传感器的监测值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在机械通气的下一周期吸气阶段,所述控制模块增加吸气潮气量,所述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为上一周期呼气阶段所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
设于呼气支路和/或吸气支路上的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流量传感器获取病患的吸入潮气量和呼出潮气量;
所述控制模块计算所述呼出潮气量和所述吸入潮气量的差值得到所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包括:
设于呼气支路和/或吸气支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获取吸气阶段峰压值;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通过不同周期吸气阶段峰压值的差值等效计算得到病患肺容积的减少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潮气量的增加量设置有上限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机还包括:
设于呼气支路和/或吸气支路上的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吸气控制单元停止向病患送气后,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判断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是否小于或等于设定的负压下限,若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小于或等于所述负压下限,控制所述吸气控制单元以通过所述吸气支路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以使呼气阶段病患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大于所述负压下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对病患的肺进行补气,并通过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患者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在监测到患者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大于或等于设定的负压上限时,控制所述吸气控制单元在所述呼气阶段停止向病患送气。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机还包括输入单元,接收用户输入的阈值修改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输入单元接收到的所述阈值修改信息修改所述负压下限和/或所述负压上限。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监测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变化,判断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在每次按压后是否逐渐递减;
若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谷值的绝对值逐渐递减,则所述控制模块输出提示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病患的所述气道压力或胸腔压力升高,则确定病患处于所述CPR按压阶段。
CN201710830188.6A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及呼吸机 Active CN1073624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30188.6A CN107362427B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及呼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830188.6A CN107362427B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及呼吸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2427A true CN107362427A (zh) 2017-11-21
CN107362427B CN107362427B (zh) 2020-07-10

Family

ID=60302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830188.6A Active CN107362427B (zh) 2017-09-13 2017-09-13 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及呼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6242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8200A (zh) * 2019-05-07 2019-07-23 濡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限制咳出气量的咳痰装置和方法
CN117159862A (zh) * 2023-09-14 2023-12-05 广州蓝仕威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肺复苏气道压自动反馈通气方法和呼吸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23902A (zh) * 2006-02-16 2007-08-29 Zoll医疗公司 向患者自动传递胸部按压及通气的设备
US20160106992A1 (en) * 1999-09-30 2016-04-21 Physio-Control, Inc. Pulse detection apparatus, software, and methods using patient physiological signals
CN105749395A (zh) * 2016-02-16 2016-07-13 潘楚雄 一种心肺复苏用触发式高频喷射呼吸机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06992A1 (en) * 1999-09-30 2016-04-21 Physio-Control, Inc. Pulse detection apparatus, software, and methods using patient physiological signals
CN101023902A (zh) * 2006-02-16 2007-08-29 Zoll医疗公司 向患者自动传递胸部按压及通气的设备
CN105749395A (zh) * 2016-02-16 2016-07-13 潘楚雄 一种心肺复苏用触发式高频喷射呼吸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8200A (zh) * 2019-05-07 2019-07-23 濡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限制咳出气量的咳痰装置和方法
CN110038200B (zh) * 2019-05-07 2022-03-11 濡新(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限制咳出气量的咳痰装置和方法
CN117159862A (zh) * 2023-09-14 2023-12-05 广州蓝仕威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肺复苏气道压自动反馈通气方法和呼吸机
CN117159862B (zh) * 2023-09-14 2024-05-07 广州蓝仕威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肺复苏气道压自动反馈通气方法和呼吸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2427B (zh) 2020-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41200B2 (en) Ventilation system
NL2002225C2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breathing or ventilation, defibrillator device,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chest compressions, valve apparatus.
US9675770B2 (en) CPR volume exchanger valve system with safety feature and methods
JP5875192B2 (ja) 陽陰圧換気システムおよび胸腔内圧調整方法
CN105980014B (zh) 双压力传感器患者通气设备
US8973578B2 (en) Apparatus for respiratory support and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alveolar derecruitment for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respiratory failure
JP2014518725A (ja) 換気品質フィードバックユニットを備えた医療用換気システム
CN105664313B (zh) 一种呼吸机及其通气控制装置和方法
CA2983713C (en) Artificial ventilation apparatus able to deliver ventilation and monitoring which are specific to the patients receiving cardiac massage
US11020554B2 (en) Artificial ventilation apparatus with ventilation modes suited to cardiac massage
CN106267493B (zh) 医用呼吸机及其连续测算呼吸道阻力和顺应性的方法
CN107362427A (zh) 一种心肺复苏期间的通气方法及呼吸机
JP2020062405A (ja) 気道開存性インデックスの決定を伴う心肺蘇生法のための監視換気装置
CN107296737B (zh) 一种呼吸机
JP2011030990A (ja) 携帯用人工呼吸器の人命救助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
CN206880920U (zh) 一种呼吸机
CN113350637B (zh) 呼吸设备
WO2022141125A1 (zh) 呼吸支持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6540364A (zh) 利用胸阻抗信号控制呼吸机的方法和系统
JP2018518293A (ja) 陽圧パルス心肺蘇生デバイス
CN112970072A (zh) 用于进行紧急护理程序的辅助设备、用于同步心肺复苏的辅助系统及相关方法
CN116917997A (zh) 医疗技术设备、医疗技术设备系统以及用于配置医疗技术设备的方法
CN114126694A (zh) 一种患者通气监测装置及其通气监测方法
CN106693131A (zh) 一种呼吸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125

Address after: 100730 Beijing city Dongcheng District Wangfujing Park No. 1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Xiehe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Mairui Biotherapeutic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Zhejiang Province,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NDRAY building, 1-4 floor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Mairui Biotherapeutic Electronic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