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同步开合矫直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束下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用于线束行业线材的矫直作业的智能同步开合矫直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线束企业的下线生产采用单线送线矫直,线径变化时需人工手动调整矫直间距,单线送线矫直技术比较成熟,但多根线材同时在一套矫直机构上作业的技术目前还没出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下线矫直常规使用的是单线送线矫直,线径变化需人工手动调整矫直间距,矫直速率慢,工程量大等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智能同步开合矫直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同步开合矫直机构,包括马达矫直模块和气动矫直模块,所述气动矫直模块包括气动矫直机构Ⅰ、七孔安装板和撞杆;所述马达矫直模块包括气动矫直机构Ⅱ、六孔安装板和马达调节机构;气动矫直机构Ⅰ和气动矫直机构Ⅱ对称设置,七孔安装板安装在气动矫直机构Ⅰ的轴承安装板Ⅰ上端面;撞杆安装在气动矫直机构Ⅰ的轴承安装板Ⅰ的下端面并与马达调节机构的转板相对应;六孔安装板安装在气动矫直机构Ⅱ的轴承安装板Ⅱ上端面,马达调节机构的转板一端与气动矫直机构Ⅱ的轴承安装板Ⅱ下端面固定。
所述气动矫直机构Ⅰ包括矫直底板Ⅰ、安装立板Ⅰ、矫直气缸Ⅰ、气动导向轴Ⅰ、轴承安装板Ⅰ和V型轴承Ⅰ;矫直底板Ⅰ安装在第一工作台的台面上,安装立板Ⅰ竖直安装在矫直底板Ⅰ上,矫直气缸Ⅰ固定在安装立板Ⅰ上且矫直气缸Ⅰ的活塞杆穿过安装立板Ⅰ上的孔与轴承安装板Ⅰ固定连接;轴承安装板Ⅰ滑动安装在气动导向轴Ⅰ上,气动导向轴Ⅰ水平安装在安装立板Ⅰ上构成轴承安装板Ⅰ的滑动轨道;七孔安装板固定在轴承安装板Ⅰ的上端面且在七孔安装板上铰接有七个V型轴承Ⅰ;撞杆固定在轴承安装板Ⅰ的下端面并与转板相对应。
所述气动矫直机构Ⅱ包括矫直底板Ⅱ、安装立板Ⅱ、矫直气缸Ⅱ、气动导向轴Ⅱ、轴承安装板Ⅱ和V型轴承Ⅱ;矫直底板Ⅱ安装在第一工作台的台面上并与矫直底板Ⅰ相对,安装立板Ⅱ竖直安装在矫直底板Ⅱ上,矫直气缸Ⅱ固定在安装立板Ⅱ上且矫直气缸Ⅱ的活塞杆穿过安装立板Ⅱ上的孔与轴承安装板Ⅱ固定连接;轴承安装板Ⅱ滑动安装在气动导向轴Ⅱ上,气动导向轴Ⅱ水平安装在安装立板Ⅱ上构成轴承安装板Ⅱ的滑动轨道;六孔安装板固定在轴承安装板Ⅱ的上端面且在六孔安装板上铰接有六个个V型轴承Ⅱ;V型轴承Ⅱ与气动矫直机构Ⅰ的V型轴承Ⅰ交错配合。
所述马达调节机构包括步进马达、调节丝杆、调节螺母、转轴固定座、转轴和转板,步进马达安装在安装立板Ⅱ上且步进马达的输出轴与调节丝杆连接,调节丝杆套合在调节螺母上,调节螺母固定在转轴固定座上并与转板相对应形成转板的限位块,转轴固定座固定在矫直底板Ⅱ上,转板通过转轴安装在转轴固定座上端,且转板的一端与轴承安装板Ⅱ的下端面固定连接,转板的自由端与撞杆相对应。
当线束停到矫直位时,气动矫直模块的矫直气缸Ⅰ动作,带动V型轴承Ⅰ靠近线束,同时固定在轴承安装板Ⅰ下端面的撞杆撞击转板带动对面的V型轴承Ⅱ进行运动靠近线束,实现对线束的同步夹紧,避免因排列在线束两边的V型轴承Ⅰ和V型轴承Ⅱ不同步造成的矫直效果差。当V型轴承Ⅰ和V型轴承Ⅱ开始矫直时,马达矫直模块的矫直气缸Ⅱ提供稳定的支持力,保证线束最优矫直效果。当送线完成后,矫直气缸Ⅰ和矫直气缸Ⅱ均回缩,分别带动V型轴承Ⅰ和V型轴承Ⅱ退回到原点位,进行下一循环。当线束的线径产生变化时,步进马达转动,步进马达带动调节丝杆转动,调节丝杆的转动转换为调节螺母的平移,调节螺母的平移限定了转板的转动幅度,在矫直时,撞杆推动转板旋转,转板的转动带动轴承安装板Ⅱ的平移,进而实现V型轴承Ⅰ和V型轴承Ⅱ距离的调节。
本发明适用于不同直径的线束,且矫直间距无需人工调整,提高了矫直效率和适用范围,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二。
图3为本发明马达矫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气动矫直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智能同步开合矫直机构,包括马达矫直模块4和气动矫直模块12,所述气动矫直模块12包括气动矫直机构Ⅰ、七孔安装板12-7和撞杆12-8;所述马达矫直模块4包括气动矫直机构Ⅱ、六孔安装板4-6和马达调节机构;气动矫直机构Ⅰ和气动矫直机构Ⅱ对称设置,七孔安装板12-7安装在气动矫直机构Ⅰ的轴承安装板Ⅰ12-5上端面;撞杆12-8安装在气动矫直机构Ⅰ的轴承安装板Ⅰ12-5的下端面并与马达调节机构的转板4-12相对应;六孔安装板4-6安装在气动矫直机构Ⅱ的轴承安装板Ⅱ4-4上端面,马达调节机构的转板4-12一端与气动矫直机构Ⅱ的轴承安装板Ⅱ4-4下端面固定。
具体地,所述气动矫直机构Ⅰ包括矫直底板Ⅰ12-1、安装立板Ⅰ12-2、矫直气缸Ⅰ12-3、气动导向轴Ⅰ12-4、轴承安装板Ⅰ12-5和V型轴承Ⅰ12-6;矫直底板Ⅰ12-1安装在第一工作台的台面上,安装立板Ⅰ12-2竖直安装在矫直底板Ⅰ12-1上,矫直气缸Ⅰ12-3固定在安装立板Ⅰ12-2上且矫直气缸Ⅰ12-3的活塞杆穿过安装立板Ⅰ12-2上的孔与轴承安装板Ⅰ12-5固定连接;轴承安装板Ⅰ12-5滑动安装在气动导向轴Ⅰ12-4上,气动导向轴Ⅰ12-4水平安装在安装立板Ⅰ12-2上构成轴承安装板Ⅰ12-5的滑动轨道;七孔安装板12-7固定在轴承安装板Ⅰ12-5的上端面且在七孔安装板12-7上铰接有七个V型轴承Ⅰ12-6;撞杆12-8固定在轴承安装板Ⅰ12-5的下端面并与转板4-12相对应。
所述气动矫直机构Ⅱ包括矫直底板Ⅱ4-1、安装立板Ⅱ4-2、矫直气缸Ⅱ4-3、气动导向轴Ⅱ4-13、轴承安装板Ⅱ4-4和V型轴承Ⅱ4-5;矫直底板Ⅱ4-1安装在第一工作台的台面上并与矫直底板Ⅰ12-1相对,安装立板Ⅱ4-2竖直安装在矫直底板Ⅱ4-1上,矫直气缸Ⅱ4-3固定在安装立板Ⅱ4-2上且矫直气缸Ⅱ4-3的活塞杆穿过安装立板Ⅱ4-2上的孔与轴承安装板Ⅱ4-4固定连接;轴承安装板Ⅱ4-4滑动安装在气动导向轴Ⅱ4-13上,气动导向轴Ⅱ4-13水平安装在安装立板Ⅱ4-2上构成轴承安装板Ⅱ4-4的滑动轨道;六孔安装板4-6固定在轴承安装板Ⅱ4-4的上端面且在六孔安装板4-6上铰接有六个个V型轴承Ⅱ4-5;V型轴承Ⅱ4-5与气动矫直机构Ⅰ的V型轴承Ⅰ12-6交错配合。
所述马达调节机构包括步进马达4-7、调节丝杆4-8、调节螺母4-9、转轴固定座4-10、转轴4-11和转板4-12,步进马达4-7安装在安装立板Ⅱ4-2上且步进马达4-7的输出轴与调节丝杆4-8连接,调节丝杆4-8套合在调节螺母4-9上,调节螺母4-9固定在转轴固定座4-10上并与转板4-12相对应形成转板4-12的限位块,转轴固定座4-10固定在矫直底板Ⅱ4-1上,转板4-12通过转轴4-11安装在转轴固定座4-10上端,且转板4-12的一端与轴承安装板Ⅱ4-4的下端面固定连接,转板4-12的自由端与撞杆12-8相对应。
当线束停到矫直位时,气动矫直模块的矫直气缸Ⅰ12-3动作,带动V型轴承Ⅰ12-6靠近线束,同时固定在轴承安装板Ⅰ下端面的撞杆撞击转板带动对面的V型轴承Ⅱ进行运动靠近线束,实现对线束的同步夹紧,避免因排列在线束两边的V型轴承Ⅰ12-6和V型轴承Ⅱ不同步造成的矫直效果差。当V型轴承Ⅰ12-6和V型轴承Ⅱ开始矫直时,马达矫直模块的矫直气缸Ⅱ4-3提供稳定的支持力,保证线束最优矫直效果。当送线完成后,矫直气缸Ⅰ和矫直气缸Ⅱ4-3均回缩,分别带动V型轴承Ⅰ12-6和V型轴承Ⅱ退回到原点位,进行下一循环。当线束的线径产生变化时,步进马达转动,步进马达带动调节丝杆转动,调节丝杆的转动转换为调节螺母的平移,调节螺母的平移限定了转板的转动幅度,在矫直时,撞杆推动转板旋转,转板的转动带动轴承安装板Ⅱ的平移,进而实现V型轴承Ⅰ12-6和V型轴承Ⅱ距离的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