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17207A - 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317207A CN107317207A CN201710555677.5A CN201710555677A CN107317207A CN 107317207 A CN107317207 A CN 107317207A CN 201710555677 A CN201710555677 A CN 201710555677A CN 107317207 A CN107317207 A CN 1073172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cable connector
- crimped
- crimping
- connection meth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forming connections by deformation, e.g. crimping tool
- H01R43/048—Crimping apparatus or proc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所述电缆线与所述电缆接头仅采用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为:对放入有剥离绝缘的电缆线的所述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第一次压接,压接至指定位置后泄压;对完成第一次压接的所述电缆接头进行搁置;待搁置预设时间后,对所述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第二次压接,仍压接至所述指定位置。上述连接方法,将第一次压接完成后所产生的回弹量在第二次压接时被重新压接至指定位置,从而避免了传统压接方法所产生的连接不牢靠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接头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电机的电缆线常常需要与电缆接头连接。一般电缆线与电缆接头主要采用压接设备一次压接到位完成连接,但是经过压接完成的电缆线与电缆接头常常出现松动的现象。为了克服压接松动的现象,目前常用的方法如下:将电缆接头与电缆线是采用电焊焊接成一体,具体操作过程为:将电机的电缆线的一端剥离一定绝缘长度后,然后将电缆线伸进电缆接头内腔,采用焊接方法将电缆与接头固定于一体;又或者是采用压接设备对电缆接头微压一次使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内腔初步接触,然后再进行电焊。上述方法实际操作过程中,因电缆内部是由许多股铜线组成,在焊接时温度过高可能会将电缆内的铜线烧断;此外,在电机运行过程中,电缆接头与电缆线可能焊接不牢,松动,造成局部电流过大,引起电机烧损,从而影响电机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电缆接头与电缆线连接不牢靠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以解决电缆接头与电缆线连接不牢靠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所述电缆线与所述电缆接头仅采用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该连接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0:对放入有剥离绝缘的电缆线的所述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第一次压接,压接至指定位置后泄压;
步骤S20:对完成第一次压接的所述电缆接头进行搁置;
步骤S30:待搁置预设时间后,对所述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第二次压接,仍压接至所述指定位置。
优选地,在执行所述步骤S10之前还包括步骤:
步骤S01:对放入有剥离绝缘的电缆线的所述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初步压接,压接至所述电缆线与所述电缆接头的内腔刚好接触。
优选地,在执行所述步骤S01之前还包括步骤:
步骤S00:将所述电缆线剥离绝缘的部分放入对应的所述电缆接头的内腔中。
优选地,在执行所述步骤S00之前还包括步骤:
剥离所述电缆线的绝缘,且剥离绝缘的长度为预设长度。
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仅采用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避免了焊接时产生的焊接不牢靠的问题;同时采用分步压接的方式进行压接,压接至指定位置泄压后,搁置预设时间后在进行第二次压接,这样第一次压接完成后所产生的回弹量在第二次压接时被重新压接至指定位置,从而避免了传统压接方法所产生的连接不牢靠的问题。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所述电缆线与所述电缆接头仅采用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该连接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对放入有剥离绝缘的电缆线的所述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第一次压接,压接至指定位置;
步骤S2:保持所述电缆接头处于压接在所述指定位置至预设时间后在泄压。
优选地,在执行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
步骤S0:对放入有剥离绝缘的电缆线的所述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初步压接,压接至所述电缆线与所述电缆接头的内腔刚好接触。
优选地,在执行所述步骤S0之前还包括步骤:
步骤S00:将所述电缆线剥离绝缘的部分放入对应的所述电缆接头的内腔中。
优选地,在执行所述步骤S00之前还包括步骤:
剥离所述电缆线的绝缘,且剥离绝缘的长度为预设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的另外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以解决电缆接头与电缆线连接不牢靠的问题。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电缆线与电缆接头仅采用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该连接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0:对放入有剥离绝缘的电缆线的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第一次压接,压接至指定位置后泄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指定位置是指电缆线与对应的电缆接头压接连接时压接至标准压接量的位置);
步骤S20:对完成第一次压接的电缆接头进行搁置;
步骤S30:待搁置预设时间后,对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第二次压接,仍压接至指定位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可以是30秒,也可以是1分钟,实际生产中根据所选电缆接头与电缆线的规格选择对应的预设时间即可。
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仅采用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避免了焊接时产生的焊接不牢靠的问题;同时采用分步压接的方式进行压接,压接至指定位置泄压后,搁置预设时间后在进行第二次压接,这样第一次压接完成后所产生的回弹量在第二次压接时被重新压接至指定位置,从而避免了传统压接方法所产生的连接不牢靠的问题。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在执行步骤S10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
步骤S01:对放入有剥离绝缘的电缆线的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初步压接,压接至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内腔刚好接触。通过初步压接更容易使得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位置固定,使得进行步骤S10时第一次压接的压接位置更加精确,避免了直接压接可能存在的压接位置偏移的问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理解的是,在执行步骤S01之前还应该包括步骤:
步骤S00:将电缆线剥离绝缘的部分放入对应的电缆接头的内腔中。
而在执行步骤S00之前还应该包括步骤:
剥离电缆线的绝缘,且剥离绝缘的长度为预设长度。
另外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电缆线与电缆接头仍仅采用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该连接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对放入有剥离绝缘的电缆线的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第一次压接,压接至指定位置(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指定位置是指电缆线与对应的电缆接头压接连接时压接至标准压接量的位置);
步骤S2:保持电缆接头处于压接在指定位置至预设时间后在泄压。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可以是30秒,也可以是1分钟,实际生产中根据所选电缆接头与电缆线的规格选择对应的预设时间即可。
上述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沿用了第一个实施方案的核心思想,只不过是以保压的方式避免了电缆接头压接后回弹导致连接不牢靠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在执行步骤S1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
步骤S0:对放入有剥离绝缘的电缆线的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初步压接,压接至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内腔刚好接触。通过初步压接更容易使得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位置固定,使得进行步骤S1时第一次压接的压接位置更加精确,避免了直接压接可能存在的压接位置偏移的问题。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理解的是,在执行步骤S01之前还应该包括步骤:
步骤S00:将电缆线剥离绝缘的部分放入对应的电缆接头的内腔中。
而在执行步骤S00之前还包括步骤:
剥离电缆线的绝缘,且剥离绝缘的长度为预设长度。
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的压接设备的压接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线与所述电缆接头仅采用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该连接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0:对放入有剥离绝缘的电缆线的所述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第一次压接,压接至指定位置后泄压;
步骤S20:对完成第一次压接的所述电缆接头进行搁置;
步骤S30:待搁置预设时间后,对所述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第二次压接,仍压接至所述指定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步骤S10之前还包括步骤:
步骤S01:对放入有剥离绝缘的电缆线的所述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初步压接,压接至所述电缆线与所述电缆接头的内腔刚好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步骤S01之前还包括步骤:
步骤S00:将所述电缆线剥离绝缘的部分放入对应的所述电缆接头的内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步骤S00之前还包括步骤:
剥离所述电缆线的绝缘,且剥离绝缘的长度为预设长度。
5.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所述电缆线与所述电缆接头仅采用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该连接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S1:对放入有剥离绝缘的电缆线的所述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第一次压接,压接至指定位置;
步骤S2:保持所述电缆接头处于压接在所述指定位置至预设时间后在泄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步骤S1之前还包括步骤:
步骤S0:对放入有剥离绝缘的电缆线的所述电缆接头的对应位置进行初步压接,压接至所述电缆线与所述电缆接头的内腔刚好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步骤S0之前还包括步骤:
步骤S00:将所述电缆线剥离绝缘的部分放入对应的所述电缆接头的内腔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步骤S00之前还包括步骤:
剥离所述电缆线的绝缘,且剥离绝缘的长度为预设长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55677.5A CN107317207A (zh) | 2017-07-10 | 2017-07-10 | 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555677.5A CN107317207A (zh) | 2017-07-10 | 2017-07-10 | 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317207A true CN107317207A (zh) | 2017-11-03 |
Family
ID=60178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555677.5A Pending CN107317207A (zh) | 2017-07-10 | 2017-07-10 | 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31720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71791A (zh) * | 2021-05-25 | 2021-10-01 | 南通大学 | 一种线束加工铜端子二次压接装置及其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850883A1 (de) * | 1997-11-07 | 1999-06-02 | Yazaki Corp | Koaxialkabelverbinder mit einem Koaxialkabel und Verfahren zur Verbindung desselben |
WO2007043345A1 (ja) * | 2005-09-30 | 2007-04-19 |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 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及び端子付き電線並びに端子圧着装置 |
CN102037622A (zh) * | 2008-03-20 | 2011-04-27 | Fci公司 | 电端子压接方法及获得的组件 |
CN102856762A (zh) * | 2012-08-27 | 2013-01-02 | 良特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软电缆组件的装接方法 |
CN204348949U (zh) * | 2015-01-26 | 2015-05-20 | 无锡市网讯通讯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接地用线端子 |
-
2017
- 2017-07-10 CN CN201710555677.5A patent/CN10731720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9850883A1 (de) * | 1997-11-07 | 1999-06-02 | Yazaki Corp | Koaxialkabelverbinder mit einem Koaxialkabel und Verfahren zur Verbindung desselben |
WO2007043345A1 (ja) * | 2005-09-30 | 2007-04-19 |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 端子付き電線の製造方法及び端子付き電線並びに端子圧着装置 |
CN102037622A (zh) * | 2008-03-20 | 2011-04-27 | Fci公司 | 电端子压接方法及获得的组件 |
CN102856762A (zh) * | 2012-08-27 | 2013-01-02 | 良特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软电缆组件的装接方法 |
CN204348949U (zh) * | 2015-01-26 | 2015-05-20 | 无锡市网讯通讯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接地用线端子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GNVYJO44: "解决板材冲压回弹的工艺措施", 《HTTPS://WWW.DOCIN.COM/P-1620316316.HTML》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71791A (zh) * | 2021-05-25 | 2021-10-01 | 南通大学 | 一种线束加工铜端子二次压接装置及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191710A (en) | Method of forming an electrode unit | |
CN104584341B (zh) | 绞合线的端子连接方法及带端子连接件的绞合线 | |
US10128628B2 (en) | Wire with termina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 |
WO2009044029A3 (fr) | Cosse pour connexion electrique et son procede d'assemblage | |
JP2013051141A (ja) | シールド電線の編組シールド層とドレイン線との接続方法、及び、接続構造 | |
CN104112913A (zh) | 线连接方法及线连接装置 | |
CN105940557B (zh) | 线束、包覆导线与端子的连接方法以及线束结构体 | |
CA2264335A1 (en) | Hermetic terminal with conductor pin identifier | |
US6437246B1 (en) | Termination coupling for mineral insulated cable | |
CN107317207A (zh) | 一种电缆线与电缆接头的连接方法 | |
US2062986A (en) | Wire connecting sleeve | |
CN110867711B (zh) | 一种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加工装配工艺 | |
US7060611B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ic devic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 |
CN104953308A (zh) | 低熔点金属电缆连接器 | |
CN108461310A (zh) | 铝电解电容的生产方法及自动生产线 | |
US6827615B2 (en) | Terminal carrier cut-off design | |
CN105990714A (zh) | 一种汽车线束 | |
CN102013306A (zh) | 变压器高压导电杆端头与引线连接的制作工艺 | |
CN206270372U (zh) | 一种用于振荡波试验的连接装置 | |
CN206098817U (zh) | 低噪声电缆l5连接器结构 | |
CN102945710A (zh) | 一种高压交联三层共挤连续生产换盘导体压接方法 | |
CN206412488U (zh) | 一种低压线束中can通讯线束的连接与布置结构 | |
CN206098771U (zh) | 低噪声电缆bnc连接器结构 | |
KR200442224Y1 (ko) | 전선연결장치 | |
EP1734543A1 (en) |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device for signal transmission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