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06371B - 拾音装置及音响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拾音装置及音响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06371B
CN107306371B CN201710261417.7A CN201710261417A CN107306371B CN 107306371 B CN107306371 B CN 107306371B CN 201710261417 A CN201710261417 A CN 201710261417A CN 107306371 B CN107306371 B CN 1073063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sound pickup
housing
unit
microph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614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06371A (zh
Inventor
竹久英昭
南部信浩
矢野正道
原田敬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3063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63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063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063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3/00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 G10H3/12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 G10H3/14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using mechanically actuated vibrators with pick-up means
    • G10H3/146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using mechanical resonant generators, e.g. strings or percussive instruments, the tones of which are picked up by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the electrical signals being further manipulated or amplified and subsequently converted to sound by a loudspeaker or equivalent instrument using mechanically actuated vibrators with pick-up means using a membrane, e.g. a drum; Pick-up means for vibrating surfaces, e.g. housing of an instru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8Mouthpieces; Microphon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02Casings; Cabinets ; Supports therefor; Mountings therein
    • H04R1/0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microphone with electric circuitry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69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 H04R1/2892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transduc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46Special adaptations for use as contact microphones, e.g. on musical instrument, on stethosco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4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microphones
    • H04R29/005Microphone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005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combining the signals of two or more microphone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20/00Input/output interfac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 G10H2220/155User input interfaces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 G10H2220/211User input interfaces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for microphones, i.e. control of musical parameters either directly from microphone signals or by physically associated peripherals, e.g. karaoke control switches or rhythm sensing accelerometer within the microphone casing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20/00Input/output interfacing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 G10H2220/461Transducers, i.e. details, positioning or use of assemblies to detect and convert mechanical vibrations or mechanical strains into an electrical signal, e.g. audio, trigger or control signal
    • G10H2220/525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vibration sensing or vibration excitation in the audio range; Piezoelectric strain sensing, e.g. as key velocity sensor;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e.g. key actuation in response to a control voltage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H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INSTRUMENTS IN WHICH THE TONES ARE GENERATED BY ELECTROMECHANICAL MEANS OR ELECTRONIC GENERATORS, OR IN WHICH THE TONES ARE SYNTHESISED FROM A DATA STORE
    • G10H2230/00General physical, ergonomic or hardware implementation of electrophonic musical tools or instruments, e.g. shape or architecture
    • G10H2230/045Special instrument [spint], i.e. mimicking the ergonomy, shape, sound or other characteristic of a specific acoustic musical instrument category
    • G10H2230/251Spint percussion, i.e. mimicking percussion instruments;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percussion instrument features; Electrophonic aspects of acoustic percussion instruments, MIDI-like control therefor
    • G10H2230/275Spint drum
    • G10H2230/281Spint drum assembly, i.e. mimicking two or more drums or drumpads assembled on a common structure, e.g. drum k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9/00Electrostatic transducers
    • H04R19/01Electrostatic transduc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ets
    • H04R19/016Electrostatic transduc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ets for micropho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phonic Musical Instruments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拾音装置及音响处理装置,目的之一是易于对用于取得乐器的演奏声音的装置进行设置。一个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具有:框体;安装部,其用于将所述框体向构成乐器的一部分的对象物进行安装;拾音部,其具有多个传声器,所述多个传声器配置为各自指向不同的方向;第1输出部,其将表示输入至所述拾音部的声音的声音信号输出;以及连接部,其将所述拾音部和所述框体连接为,在通过所述安装部将所述框体安装于所述对象物的情况下,各个所述传声器指向的方向成为与该对象物分离的方向。

Description

拾音装置及音响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乐器的拾音技术。
背景技术
使用架子鼓发出的演奏声音通常是使用多个传声器取得的。多个传声器的配置方法主要使用下述方法,即,以从架子鼓的外侧包围的方式进行配置的方法,或者在军鼓、桶鼓、落地鼓、低音鼓的击打面附近配置传声器的方法。在将传声器配置在击打面附近的情况下,大多使用下述方式,即,在鼓的外壳或者边框等除了击打面(头部)以外的部分安装对传声器进行支撑的保持架。关于由保持架支撑的传声器,由设置者对该传声器的朝向进行调整,以使得该传声器的指向方向朝向击打面。如上所述的保持架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进行了公开。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94851号公报
在对架子鼓的演奏进行拾音时,仅是单纯地设置多个传声器则得不到好的音质。为了实现高音质的录音,需要适当地调整多个传声器的位置及朝向而进行设置,但其设置需要高级别的知识和经验。另外,如果包含用于设置传声器的器材,则需要大量的器材。其结果,为了设置用于拾音的系统,需要大量的时间。另外,也不容易进行搬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以适当的定位容易地对用于取得乐器的演奏声音的装置进行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拾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框体;安装部,其用于将所述框体向构成乐器的一部分的对象物进行安装;拾音部,其具有多个传声器,所述多个传声器配置为各自指向不同的方向;第1输出部,其将表示输入至所述拾音部的声音的声音信号输出;以及连接部,其将所述拾音部和所述框体连接为,在通过所述安装部将所述框体安装于所述对象物的情况下,各个所述传声器指向的方向成为与该对象物分离的方向。
也可以是所述多个传声器中的至少2个配置为,在所述对象物的外侧,形成拾音范围重复的区域。
也可以是所述对象物具有筒形状区域,所述连接部将所述框体和所述拾音部连接为,在通过所述安装部将所述框体安装于所述对象物的情况下,所述传声器位于所述筒形状区域的外侧。
也可以是所述框体具有供所述对象物插入的凹部区域,所述安装部通过将插入至所述凹部区域的所述对象物相对于所述框体进行固定,从而安装所述框体,所述第1输出部位于所述凹部区域和所述传声器之间、而且配置在所述凹部区域的开口侧。
也可以还具有罩部,该罩部从所述凹部区域的开口侧的相反侧将所述传声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所述对象物也可以是鼓的外壳或者与该外壳连接的部件。
所述连接部也可以具有对在所述框体和所述拾音部之间传递的振动进行吸收的部件。
也可以是所述拾音部具有基板,该基板配置有将来自所述传声器的信号放大的电路,所述连接部将所述拾音部中的所述基板和所述框体连接。
也可以还具有:传感器,其与所述框体连接,对施加至所述框体的振动进行检测;以及第2输出部,其将表示由所述传感器检测出的振动的振动信号输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音响处理装置,其具有:上述记载的拾音装置;音响处理部,其对来自所述第1输出部的声音信号赋予音响效果;以及第3输出部,其将赋予了所述音响效果的声音信号输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音响处理装置,其具有:上述记载的拾音装置;音响处理部,其对来自所述第1输出部的声音信号赋予音响效果;声音信号生成部,其基于来自所述第2输出部的振动信号而生成声音信号;以及第3输出部,其将通过所述音响处理部赋予了音响效果的声音信号,与通过所述声音信号生成部生成的声音信号或者对该声音信号赋予了音响效果的声音信号进行合成而输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适当的定位容易地对用于取得乐器的演奏声音的装置进行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音响处理装置向架子鼓的设置位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设置位置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图。
图6是从背面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剖面结构(图6中的剖面线A-A’的剖面构造)的示意图。
图8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部的传声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拾音范围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拾音部的传声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11是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拾音部的传声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12是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拾音部的传声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拾音部的传声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标号的说明
1…音响处理装置,10、10A、10B、10C、10D…拾音装置,50…控制装置,110…拾音部,111…电路基板,112、112A…支撑板,113…传声器L,115…传声器R,117…双指向性传声器,118、118A…金属网,119…单一指向性传声器,120…传感器,130…连接部,131…紧固件,135…振动吸收部件,150、150B、150C、150D…框体,151…上部区域,153…下部区域,155…中间区域,156…正面区域,157…内部区域,158…侧部区域,160…传声器罩,165…开口部,170、170B、170C、170D…安装部,171…上部支撑材料,173…下部支撑材料,175、175B、175C、175D…旋钮,177…轴,179…方向变换部,188…凹部区域,191…声音信号输出部,193…振动信号输出部,510…信号处理部,511、513…音响处理部,515…声音信号生成部,550…输出部,570…操作部,580…击打检测部,591…声音信号输入部,593…振动信号输入部,810…低音鼓,816…吊耳,818…外壳,830…高音桶鼓,835…低音桶鼓,840…落地鼓,850…支架,855…踩镲,865…吊镲,875…节奏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包含拾音装置的音响处理装置详细地进行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不能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来解释本发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的附图中,对同一部分或者具有相同的功能的部分标注同一标号或者类似的标号(仅仅是在数字之后附加A、B等的标号),有时省略其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附图的尺寸比例(各结构间的比例、纵横高度方向的比例等)与实际的比例不同,有时将结构的一部分从附图中省略。
<第1实施方式>
[音响处理装置的概要]
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音响处理装置的概要进行说明。在该例中,音响处理装置安装于架子鼓而使用,能够取得架子鼓的演奏声音而输出声音信号。也能够对该声音信号赋予规定的音响效果。
图1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音响处理装置向架子鼓的设置位置进行说明的图。第1实施方式中的音响处理装置1包含拾音装置10及控制装置50。拾音装置10设置于低音鼓810。此时,拾音装置1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低音鼓810装卸。
图2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设置位置进行说明的图。图2是从正面观察拾音装置10的图。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拾音装置10的正面是指,在如下面所述地设置于架子鼓的情况下(设置于低音鼓810的上部的情况下),朝向架子鼓的演奏者侧的面。拾音装置10的上表面、下表面、背面、侧面是以该面(拾音装置10的正面)为基准而示出的面。另外,从正面侧观察设置于架子鼓的状态下的拾音装置10,将上表面侧定义为“上”,将下表面侧定义为“下”,将右侧面侧定义为“右”,将左侧面侧定义为“左”。拾音装置10设置于低音鼓810的上部中央附近。在该例中,拾音装置10设置为,在相邻的吊耳816之间夹着外壳818。关于具体的结构,在后面记述。
拾音装置10的正面侧配置有框体150和传声器罩160。框体150和传声器罩160是由即使演奏者误以鼓槌击打也能够对内部的各部分进行保护这样的材料、例如不锈钢等金属形成的。在该例中,框体150和传声器罩160一体地形成,但也可以分体地形成。另外,传声器罩160也可以与拾音部110一体地形成,将拾音部110和传声器罩160的构造体相对于框体150进行安装。传声器罩160所在侧是相对于外壳818而与低音鼓810的头部(下面,有时称为击打面815)相反侧。在传声器罩160设置有用于使声音通过的开口部165。
返回至图1而继续说明。拾音装置10通过在所设置的部位进行拾音而取得架子鼓的演奏声音,输出与所取得的演奏声音相对应的声音信号。另外,拾音装置10取得低音鼓810的振动,输出与所取得的振动相对应的振动信号。
控制装置50在该例中设置于踩镲的支架850。控制装置50基于输入来的信号而生成声音信号、或者对声音信号赋予音响效果。在该例中,控制装置50基于从拾音装置10输出的振动信号而生成声音信号。另外,控制装置50对所生成的声音信号及从拾音装置10输出的声音信号赋予音响效果而输出。演奏者通过耳机等放音装置收听从控制装置50输出的声音信号。由此,演奏者能够收听与演奏相对应的声音。
此外,拾音装置10和控制装置50在该例中是使用线缆等通过有线方式进行连接的,但也可以通过无线方式进行连接。另外,关于控制装置50和放音装置的连接,同样既可以是有线,也可以是无线。
接下来,对拾音装置10及控制装置50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在功能结构的说明之后,对拾音装置10的具体的构造进行说明。
[拾音装置的功能结构]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结构的框图。在该框图中,将各模块连接的实线表示物理性的连接关系,将各模块连接的虚线表示电气性的连接关系。拾音装置10包含:拾音部110、传感器120、连接部130、框体150、传声器罩160、安装部170、声音信号输出部191(第1输出部)及振动信号输出部193(第2输出部)。
拾音部110具有:电路基板111、左声道用的传声器L 113及右声道用的传声器R115。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分别具有指向性,将输入来的声音变换为电信号而输出。电路基板111具有对从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将放大后的信号作为声音信号(2声道的立体声)而输出至声音信号输出部191。在该例中,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是驻极体电容式传声器(ECM(Electret Condenser Microphone))。因此,电路基板111具有电源电路,该电源电路经由声音信号输出部191从外部装置接受电力供给,将电力供给至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此外,该电力也可以通过电池等供给。
传感器120是压电元件等振动传感器,与框体150连接。对框体150施加的振动被传递至传感器120,传感器120输出表示该振动的信号。此外,如果由于对设置有拾音装置10的低音鼓810的击打面815进行的击打而产生振动,则振动经由安装部170而传递至框体150。传感器120如上所述地对施加至框体150的振动进行检测。
在该例中,上述的电路基板111具有对从传感器120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的放大电路,将放大后的信号作为振动信号而输出至振动信号输出部193。此外,该放大电路也可以不设置于拾音部110所包含的电路基板111,而设置于其他电路基板。在该情况下,对该传感器120的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基板与框体150连接即可,也可以不是后面记述的经由连接部130的连接。
传声器罩160是与框体150连接,将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罩部。如上所述,在拾音装置10设置于低音鼓810的状态下,传声器罩160相对于传声器L113及传声器R 115而配置于演奏者侧(正面侧)及侧面侧。此外,在除了演奏者侧以外(例如背面侧、上表面侧)的部位也可以存在传声器罩160。
安装部170具有与框体150连接、用于将拾音装置10向低音鼓810的外壳818进行安装的构造体。详细内容在后面记述,但在该例中,安装部170将具有筒形状区域的板状的外壳818夹入,将框体150向外壳818安装,将相互的位置关系固定。此时,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朝向与进行安装的方向(筒形状的筒延伸的方向)相交的方向。
声音信号输出部191是与框体150连接的端子,经由线缆等与外部装置连接。对与声音信号输出部191连接的外部装置(在该例中为控制装置50)供给从电路基板111输出的声音信号。振动信号输出部193是与框体150连接的端子,经由线缆等与外部装置连接。对与振动信号输出部193连接的外部装置(在该例中为控制装置50)供给从电路基板111输出的振动信号。
连接部130将框体150和拾音部110连接。在该例中,连接部130具有对在框体150和拾音部110之间传递的振动进行吸收的部件(例如,橡胶等缓冲材料:振动吸收部件)。由此,施加至框体150的振动难以到达拾音部110。其结果,尽可能地抑制了施加至框体150的振动(由于对低音鼓810的击打面815进行的击打而产生的振动等)被传递至拾音部110的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而变换为电信号。
[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控制装置50包含:信号处理部510、输出部550(第3输出部)、操作部570、击打检测部580、声音信号输入部591及振动信号输入部593。
声音信号输入部591是经由线缆等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端子。在该例中,声音信号输入部591与拾音装置10连接,被输入由拾音装置10输出的声音信号。声音信号输入部591将输入来的声音信号输出至信号处理部510。振动信号输入部593是经由线缆等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端子。在该例中,振动信号输入部593与拾音装置10连接,被输入由拾音装置10输出的振动信号。振动信号输入部593将输入来的振动信号输出至击打检测部580。
击打检测部580基于由振动信号示出的振动波形,检测向低音鼓810的击打面815的击打定时(timing)及其强度。击打定时例如设为振动波形的振幅超过预先决定的阈值的定时即可。另外,将从超过阈值的定时起规定时间内的振幅的峰值设为击打的强度即可。击打检测部580如果检测到击打定时,则对击打的强度进行检测,将表示该强度的击打信号输出至信号处理部510。例如,击打信号也可以是MIDI形式的信号,在该情况下,包含音符开及速度。
信号处理部510包含音响处理部511、513及声音信号生成部515。音响处理部511将与所设定的参数相对应的音响效果(例如,混响、延时、失真、压缩等)赋予至从声音信号输入部591所输入的声音信号而输出。该参数既可以是预先决定的值,也可以是通过操作部570输入的值。此外,操作部570是按钮、旋钮、触摸面板等接受由用户进行的指示输入的装置。在所设定的参数为多个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各参数所应设定的值的组合作为模板而预先进行存储,通过对旋钮等进行操作,由此对要设定的模板进行切换。此外,操作部570也可以是与控制装置50连接的外部装置。作为外部装置,例如也可以使用在电子鼓等中使用的面板(pad)或者脚踏开关。在使用脚踏开关等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操作间隔对节奏进行计算,与节奏相对应地对规定的参数(例如,延时时间)进行变更。控制装置50也可以基于从拾音装置10取得的声音信号而对节奏进行计算。另外,也可以设为能够通过个人计算机或者智能手机等进行操作。
声音信号生成部515基于从击打检测部580输出的击打信号,生成声音信号。该声音信号是使用预先登记的声音波形而生成的,例如,从存储器读取对低音鼓的击打音进行记录而得到的波形,生成该声音信号。也可以通过将多个种类的波形预先登记于存储器,从而通过操作部570的操作进行切换而读取。
音响处理部513将与所设定的参数相对应的音响效果赋予至从声音信号生成部515输入的声音信号而输出。此外,音响处理部513与音响处理部511相比,作为赋予音响效果的对象的声音信号不同。该参数如上所述,能够通过操作部570进行变更。就对低音鼓810的原始声音赋予音响效果而言,优选根据其声音的特性等的影响而进行特殊的信号处理。因此,有时优选实施与大量包含低音鼓810以外的声音的声音信号(从拾音装置10输入的声音信号)不同的音响处理。在如上所述的情况下,只要针对低音鼓810的声音,并非是对原始声音赋予音响效果,而是对在声音信号生成部515中生成的声音信号赋予音响效果,就能够分别进行适当的处理。此外,也可以对双方的声音信号赋予相同的音响效果。在赋予相同的音响效果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将来自声音信号输入部591的声音信号和来自声音信号生成部515的声音信号合成后赋予音响效果的结构(音响处理部511、513为一体结构)。
输出部550是经由线缆等与外部装置连接的端子,经由线缆等与外部装置连接。输出部550将从音响处理部511输出的声音信号、和从音响处理部513输出的声音信号合成而输出。此时,合成的比例既可以通过操作部570设定,也可以与电路基板111中的声音信号及振动信号的放大率、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的拾音能力、传感器120的检测能力等相对应地事先设定。
对与输出部550连接的外部装置(例如,耳机)供给该声音信号。由此,架子鼓的演奏者能够使用耳机等放音装置,对在拾音部110中所输入的架子鼓的演奏声音和基于低音鼓810的击打而生成的声音进行收听。此时,通过赋予音响效果,从而虽然是自身的实时演奏,也能够得到犹如收听CD般的感觉。下面,对拾音装置10的构造进行说明。
[拾音装置的构造]
图5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图。图6是从背面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剖面结构(图6中的剖面线A-A’的剖面构造)的示意图。在拾音装置10的上表面侧,配置有对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进行覆盖的金属网118。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由支撑板112支撑。支撑板112对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相对于电路基板111的位置进行固定。传声器罩160从3个方向(正面侧、两侧面侧)对金属网118进行了覆盖。
框体150包含上部区域151、下部区域153、中间区域155、正面区域156、内部区域157及侧部区域158。上述各区域直接地或者间接地相互连接,位置关系固定。上部区域151是配置在框体150的上表面侧的区域,对应于安装外壳818的位置的上部侧的区域。下部区域153是配置在框体150的下表面侧的区域,对应于安装外壳818的位置的下部侧的区域。中间区域155将上部区域151和下部区域153连接。在上部区域151、下部区域153及中间区域155,形成凹部区域188。凹部区域188在背面侧具有开口。从该开口(从背面侧)将外壳818插入至凹部区域188。
正面区域156对应于框体150的正面侧的区域。内部区域157配置在中间区域155和正面区域156之间。侧部区域158将上部区域151、下部区域153、中间区域155、正面区域156及内部区域157在这些区域的侧面侧进行了连接。在该例中,传声器罩160在框体150的正面区域156及侧部区域158的上部连续地形成。即,传声器罩160和框体150的一部分区域一体地形成。
安装部170将插入至凹部区域188的外壳818从上下方向夹入而固定,将框体150固定于外壳818。安装部170具有上部支撑材料171、下部支撑材料173、旋钮175、轴177及方向变换部179。下部支撑材料173固定于框体150的下部区域153。方向变换部179固定于框体150的上部区域151。
如果使旋钮175旋转而导致轴177旋转,则通过方向变换部179,旋转方向的移动被变换为上下方向的移动。例如,通过将轴177设为外螺纹,将方向变换部179设为内螺纹,从而能够将轴177的旋转方向的移动变换为上下方向的移动。伴随轴177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上部支撑材料171沿上下方向移动。其结果,插入至凹部区域188的外壳818被上部支撑材料171和下部支撑材料173夹持。如上所述,安装部170通过夹紧机构而将框体150向外壳818进行安装。
传感器120在该例中,配置于框体150的正面区域156。在该例中,传感器120为了高效地检测振动而形成为平面状,配置为与电路基板111平行(相对)。低音鼓810处的振动经由外壳818、安装部170、框体150而传递至传感器120。此外,传感器120除了正面区域156以外,也可以配置在框体150的其他部位,例如,内部区域157、侧部区域158、中间区域155或者下部区域153。另外,也可以将传感器120设为能够移动,与低音鼓810(例如,击打面815)直接贴合。
声音信号输出部191及振动信号输出部193配置为,在框体150的上部区域151,供线缆等的插头插入的开口部朝向背面侧(凹部区域188的开口部侧)。由此,能够使得与声音信号输出部191及振动信号输出部193连接的线缆等和低音鼓810的击打面815(外壳818的筒形状区域的内侧)不发生干涉。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位于外壳818的筒形状区域的外侧。而且,声音信号输出部191及振动信号输出部193存在于凹部区域188与传声器L 113、传声器R 115之间。
此外,在该例中,框体150的上部区域151在背面侧(凹部区域188的开口侧)比下部区域153凸出。由此,能够使得下部区域153与击打面815不发生干涉。另外,通过将上部区域151设得大,从而也能够容易地确保对安装部170的轴177及方向变换部179进行配置的部位。
连接部130在该例中,包含紧固件131和振动吸收部件135,通过这些结构将拾音部110的电路基板111和框体150的内部区域157进行连接。连接部130通过紧固件131将电路基板111和内部区域157固定。此时,电路基板111和内部区域157夹着振动吸收部件135而配置,隔着振动吸收部件135而连接。振动吸收部件135是橡胶等缓冲材料,对施加至框体150的振动从内部区域157向电路基板111传递这一情况进行抑制而减少振动。其结果,施加至框体150的振动传递至传感器120,然而难以传递至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另外,由于也对振动向电路基板111的传递进行抑制,因此还实现对电子部件的保护。另外,使得从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至电路基板111为止的配线不会单独地振动,从而也实现连接部分的强度的提高。另外,能够将对振动吸收部件135进行配置的部位确保得大。
根据该结构,拾音部110(电路基板111、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有时具有规定的共振频率。也可以是,为了将该共振频率调整为期望的频率(例如,小于或等于可听频率),将配重锤与电路基板111或者支撑板112连接而能够变更重量。
连接部130规定了拾音部110相对于框体150的位置。即,在框体150安装于外壳818的情况下,通过连接部130对拾音部110的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的位置及朝向(指向方向)进行规定。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的指向方向均是从外壳818分离的方向。从外壳818分离的方向在该例中,定义为从外壳818中的与安装部170接触的部分分离的(远离的)方向。此外,从外壳818分离的方向也可以定义为从外壳818的筒形状区域的中心(重心)分离的(远离的)方向。
即,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指向的方向由1个低音鼓810规定,其指向的方向例如规定为,沿低音鼓810的击打面815主要对除了低音鼓810以外的架子鼓的结构的声音进行拾音。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2个传声器收容于1个单元,在单元内规定了2个传声器的位置关系。通过将如上所述的状态的小型单元安装于低音鼓810这样的简单的作业,能够针对由多个鼓及镲构成的架子鼓整体实现适当的定位下的拾音。
图8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部的传声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图8示出从正面侧观察拾音装置10的情况下的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的位置关系。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配置为,指向方向的区域交叉(即,一部分的区域重复)。如上所述将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的指向方向设定为朝内的配置是立体声录音的传声器配置的一个例子,通常被称为X-Y方式。此外,对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的距离及指向方向所成的角度进行适当设定,以使得在将拾音装置10安装于低音鼓810时,能够对除了低音鼓810以外的架子鼓的各结构的声音适当地进行拾音即可。
图9是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拾音范围进行说明的图。在该例中,传声器L 113的拾音范围R包含低音桶鼓835、落地鼓840及节奏镲875,主要包含从演奏者的正面至右侧的范围。另一方面,传声器R 115的拾音范围L包含高音桶鼓830、军鼓820、吊镲865及踩镲855,大致主要包含从演奏者的正面至左侧的范围。在该例中,拾音范围R和拾音范围L具有重复的区域DA。区域DA存在于安装拾音装置10的低音鼓810以外的部位,在该例中,位于低音鼓810的上方。另外,如果对于上述的拾音装置10的拾音范围换个说法,则如下所述。如图9所示,拾音装置10的框体150安装于位于架子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处的低音鼓810。在该状态下,传声器L 113的拾音区域L包含位于低音鼓810的上方的区域DA、与位于中央部的低音鼓810相比位于左侧的区域。另外,传声器R 115的拾音区域R包含位于低音鼓的上方的区域DA、与位于中央部的低音鼓810相比位于右侧的区域。在框体150内,对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的距离及指向方向所成的角度进行设定,以使得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的拾音范围成为上述区域,并且,通过连接部130将框体150与低音鼓810连接。此外,所有拾音范围都设定为不包含低音鼓810的范围。在这里所说的拾音范围,是指能够以大于或等于一定的音量(level)进行拾音的范围,并非完全不对拾音范围以外的声音进行拾音。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10,如果设置在架子鼓的预先设想的位置(在这里,为低音鼓810的上部),则能够进行各鼓及镲的拾音。另外,关于低音鼓810的声音,虽然由传声器实现的拾音少,但通过传感器120对振动进行检测。而且,在控制装置50中,与振动信号相对应地,例如生成与低音鼓的声音对应的声音信号。另外,控制装置50对所生成的声音信号及从拾音装置10取得的声音信号赋予音响效果而输出。
演奏者如果通过耳机对从控制装置50输出的声音信号进行收听,则通过耳机对架子鼓的演奏中的原始声音的一定量进行隔绝,另一方面,能够从耳机对由拾音装置10拾音到的演奏声音及与低音鼓810的振动相对应地生成的低音鼓的声音进行收听。另外,即使不对与传声器L 113、R115之间的位置进行调整,只要在预先设想的乐器的位置设置拾音装置10,就会适当地决定出拾音范围,因此还能够在演奏声音中得到规定的定位感。此外,通过发明人的实验而发现了下述见解,即,设定从架子鼓的中央附近朝向周围的拾音范围这一做法对取得架子鼓的演奏声音是有效的。即,在位于架子鼓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处的低音鼓810设置包含传声器L 113及R115的框体150。在框体150内设置传声器L 113及R115,但传声器L 113及R115被设置为,在框体150设置于低音鼓810的状态下,传声器L 113及R115的拾音范围分别包含与低音鼓810相比位于右侧的区域、和与低音鼓810相比位于左侧的区域。如上所述,通过预先设置传声器L 113及R115,从而只要在预先设想的乐器的位置设置框体150,拾音范围就会被适当地决定。
关于拾音装置10的拾音范围、传声器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优选各个传声器指向的方向包含下述情形,即,在与外壳818(安装对象物)分离的方向上,至少一部分的传声器是以成为立体声录音的传声器配置的方向而构成的。该“立体声录音的传声器配置”包含X-Y方式的配置、A-B方式的配置、M-S方式的配置等。另外,立体声录音的传声器配置并不限于左右,也可以是前后等。使用第2实施方式至第5实施方式,例示传声器的位置关系及数量。另外,拾音装置10安装于低音鼓810的外壳818,但也可以安装于外壳818以外的、与外壳818连接的部件。使用第6实施方式至第8实施方式,对安装于吊耳816的拾音装置进行例示。此外,虽然没有作为实施方式进行例示,但拾音装置10也可以安装于边圈(Hoop)。
<第2实施方式>
图10是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拾音部的传声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该图示出与图8同样地从拾音装置10的正面侧观察的情况下的传声器的位置关系。在第2实施方式中,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的配置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在该例中,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的拾音区域与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另一方面,以成为如下配置的方式由支撑板112支撑各传声器,即,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的指向方向并不交叉而是被设定为朝外。如上所述的传声器的配置是立体声录音的传声器配置的一个例子,是被称为A-B方式的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2个传声器收容于1个单元,在单元内规定了2个传声器的位置关系。通过将如上所述的状态的小型单元安装于低音鼓810这样的简单的作业,能够针对由多个鼓及镲构成的架子鼓整体实现适当的定位下的拾音。
<第3实施方式>
图11是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拾音部的传声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该图示出从拾音装置10的上表面侧观察的情况下的传声器的位置关系。此外,图的下侧对应于拾音装置10的正面侧(演奏者侧)。在第3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2个传声器相比其功能不同。在第3实施方式中,支撑板112支撑双指向性传声器117及单一指向性传声器119。
双指向性传声器117具有双指向性。在该例中,2个指向方向朝向从演奏者观察的左右方向。另一方面,单一指向性传声器119具有单一指向性,在该例中,指向拾音装置10的背面侧。如上所述的传声器的配置是立体声录音的传声器配置的一个例子,是被称为M-S方式的配置。来自这些传声器的信号通过电路基板111的运算电路进行运算而变换为立体声2声道的信号。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2个传声器收容于1个单元,在单元内规定了2个传声器的位置关系。通过将如上所述的状态的小型单元安装于低音鼓810这样的简单的作业,能够针对由多个鼓及镲构成的架子鼓整体实现适当的定位下的拾音。
<第4实施方式>
图12是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拾音部的传声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该图示出与图8同样地从拾音装置10的正面侧观察的情况下的传声器的位置关系。在第4实施方式中,与第3实施方式相比,相同点是均为M-S方式的配置,但是单一指向性传声器119的指向方向不同。在第3实施方式中,单一指向性传声器119的指向方向大致朝向拾音装置10的背面侧(从演奏者观察为正面方向)。另一方面,在第4实施方式中,以指向斜上方的方式,由支撑板112对单一指向性传声器119进行支撑。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2个传声器收容于1个单元,在单元内规定了2个传声器的位置关系。通过将如上所述的状态的小型单元安装于低音鼓810这样的简单的作业,能够针对由多个鼓及镲构成的架子鼓整体实现适当的定位下的拾音。
<第5实施方式>
图13是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拾音部的传声器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图。该图是与图7对应地表示拾音装置10A的图。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10具有2个传声器,与此相对,拾音装置10A具有3个传声器。作为3个传声器,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具有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并进一步具有单一指向性传声器119。
该单一指向性传声器119由与电路基板111连接的支撑板112A支撑,在拾音装置10A的下方,配置于与击打面815相对的位置。单一指向性传声器119被金属网118A覆盖。关于单一指向性传声器119,在该例中,通过使其指向朝向击打面815,从而拾音范围包含低音鼓810。在从拾音装置10A输出的声音信号中,通过单一指向性传声器119的拾音而得到的信号既可以作为除了立体声2声道以外的第3声道包含于声音信号,也可以以定位于中心的方式包含于立体声的2声道。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传声器收容于1个单元,在单元内规定了3个传声器的位置关系。通过将如上所述的状态的小型单元安装于低音鼓810这样的简单的作业,能够针对由多个鼓及镲构成的架子鼓整体实现适当的定位下的拾音。
<第6实施方式>
图14是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的图。拾音装置10B除了安装部170B的构造以外,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拾音装置10相同的构造,因此对于该部分省略说明。安装部170B具有将框体150B安装于2个吊耳816的构造,具有通过使旋钮175B旋转,从而使两端间的距离伸缩而从2个吊耳816的外侧进行夹持的机构,即,将框体150B固定的夹紧机构。此外,框体150B和安装部170B既可以是一体的构造,也可以是分体的构造。在分体的情况下,拾音装置10B设为第1实施方式的拾音装置10的结构,以通过安装部170将本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170B夹入的方式安装即可。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2个传声器收容于1个单元,在单元内规定了2个传声器的位置关系。通过将如上所述的状态的小型单元安装于低音鼓810这样的简单的作业,能够针对由多个鼓及镲构成的架子鼓整体实现适当的定位下的拾音。
<第7实施方式>
图15是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的图。拾音装置10C除了安装部170C的构造以外,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拾音装置10相同的构造,因此关于该部分省略说明。安装部170C具有将框体150C安装于1个吊耳816的构造,具有通过使旋钮175C旋转,从而使两端间的距离伸缩而从1个吊耳816的外侧进行夹持的机构,即,将框体150C固定的夹紧机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2个传声器收容于1个单元,在单元内规定了2个传声器的位置关系。通过将如上所述的状态的小型单元安装于低音鼓810这样的简单的作业,能够针对由多个鼓及镲构成的架子鼓整体实现适当的定位下的拾音。
<第8实施方式>
图16是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的图。拾音装置10D分为右声道用和左声道用而构成,与第7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10C相比,不同点在于内置的传声器为1个,除此以外是相同的结构。安装部170D与第7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170C相同,具有通过使旋钮175D旋转而利用安装部170D的两端将吊耳816夹入的夹紧机构。由此,将框体150D固定于吊耳816。在第8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图9所示的拾音范围R的拾音装置10D及具有拾音范围L的拾音装置10D这2台拾音装置,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10相当的功能。而且,各个拾音装置10D由共通的鼓的吊耳816支撑,从而对在各个拾音装置10D设置的传声器所指向的方向进行规定。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单元内规定了传声器的位置。通过将如上所述的状态的小型单元安装于低音鼓810这样的简单的作业,能够针对由多个鼓及镲构成的架子鼓整体实现适当的定位下的拾音。
此外,虽然也可以是在双方的拾音装置10D中存在传感器120,但在控制装置50中,既可以仅利用2个振动信号中的任一个,也可以利用双方。在仅利用任一个振动信号时,也可以使对传感器120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的电路停止。
另外,2个拾音装置10D也可以具有将彼此进行连结的机构。在该情况下,如果连结了2个拾音装置10D,则也可以设为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拾音装置10等同的功能。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如下所述,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1)输出部550也可以进一步将从除了拾音装置10以外的外部装置取得的声音信号合成。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50具有用于从外部装置取得该声音信号的输入端子即可。例如,外部装置是音频播放器,如果取得了播放音频数据而得到的声音信号,则能够与该播放声音一起收听自身的演奏声音。由此,能够一边收听喜爱的乐曲、一边合着该乐曲进行演奏。与一边收听喜爱的乐曲、一边隔着耳机收听来自架子鼓的原始声音的情况相比,通过汇总地收听到赋予了音响效果的演奏声音,从而还能够得到犹如收听CD般的感觉。
并且,控制装置50的输入端子也可以与其他传声器连接。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50也可以进行利用音响处理部对通过与输入端子连接的传声器的拾音而得到的声音信号赋予音响效果的处理并在输出部550中合成。对该声音信号赋予音响效果的音响处理部,既可以兼用上述的音响处理部511,也可以另外设置。这样,例如,在根据架子鼓的组合或者配置而存在没有被拾音装置10的拾音范围完全覆盖的发声源(鼓、镲等)的情况下,将其他传声器与控制装置50连接。而且,如上所述,如果将与传声器的拾音相对应地生成的声音信号、和与拾音装置10的输出信号相对应地生成的声音信号合成,则拾音范围实质上得到扩大。
(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111与传声器L 113、传声器R 115之间经由支撑板112而使位置关系得到固定,另一方面,相对于框体150,通过连接部130抑制了振动的传递。但是,电路基板111也可以与框体150直接连接。在该情况下,在传声器L 113、传声器R115与框体150之间,设置对通过连接部130实现的振动传递进行抑制的结构(与振动吸收部件135相当的结构)即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只要使得施加至框体150的振动难以到达传声器L 113及传声器R 115即可。
(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用传感器120,将低音鼓810的演奏变换为声音信号,但也可以不使用传感器120。在该情况下,只要在传声器的拾音范围包含低音鼓810即可。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被安装拾音装置10的对象物是构成架子鼓的一部分的外壳818,但对于多个定音鼓等,也可以是在任1个处安装拾音装置10而在演奏时对整体进行拾音。另外,拾音装置10也可以安装于其他打击乐器。此外,并不限定于打击乐器,也可以安装于其他乐器。例如,吉他、钢琴、箱鼓等,具有诸如响板或者外壳这样作为声音的放射物而振动的板状的部件即可,另外,也可以作为发声源而具有弦等。无论怎样,只要以如下方式规定了传声器的配置即可,即,如果将拾音装置安装于乐器的预先设想的部位,则拾音范围被设定为适当的区域。即,拾音装置具有与所安装的乐器的种类相对应地在适当的位置或者部件安装的结构即可。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在通常被称为原声鼓的乐器中应用的方式而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向原声鼓的应用,也可以应用于利用电的电子鼓、网状鼓面(mesh pad)或者开孔镲这样的输出音量降低的架子鼓。
(5)拾音部11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与其他结构分离。在该情况下,连接部130将拾音部110相对于框体150可装卸地连接即可。而且,如果通过该连接部130将拾音部110与框体150连接,则传声器的拾音范围被规定为预先设定的范围(在第1实施方式中设定的范围)即可。在该情况下,框体150及安装部170具有用于将拾音部110和低音鼓810连接的连接件这样的功能。因此,既可以包含从拾音部110与声音信号输出部191连接的连接器等,也可以将声音信号输出部191与拾音部110侧连接。
(6)拾音装置10所包含的传感器120也可以设置于低音鼓810的外壳或者边圈。在该情况下,在拾音装置10中,取代包含传感器120,而具有用于对来自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进行接收的连接器等即可。
(7)拾音装置10中的安装部170具有通过夹紧机构而将框体150安装于外壳818的功能,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安装部170也可以包含构成低音鼓810的部件中的与外壳818连接的部件的一部分。例如,如果是框体150与边圈一体地设置的结构,则边圈的部分作为用于将框体150安装于外壳818的安装部起作用。另外,如果是框体150与吊耳816一体地设置的结构,则吊耳816的部分作为用于将框体150安装于外壳818的安装部起作用。
(8)也可以通过将拾音部110中的传声器设为多个,从而控制装置50进行对构成架子鼓的各鼓及各镲的方向进行确定的运算,生成与各自的声音对应的声音信号。而且,也可以对各自的声音信号单独地赋予音响效果。
(9)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构成音响处理装置1的拾音装置10和控制装置50是分体的框体,但也可以是一体的框体。

Claims (13)

1.一种拾音装置,其具有:
框体;
安装部,其用于将所述框体向构成乐器的一部分的对象物进行安装;
拾音部,其具有多个传声器,所述多个传声器配置为各自指向不同的方向;
第1输出部,其将表示输入至所述拾音部的声音的声音信号输出;
连接部,其将所述拾音部和所述框体连接为,在通过所述安装部将所述框体安装于所述对象物的情况下,各个所述传声器指向的方向成为与该对象物分离的方向;以及
传感器,其与所述框体连接,对施加至所述框体的振动进行检测,
所述多个传声器收容于1个单元,在所述单元内规定了多个所述传声器的位置关系,所述单元由传声器罩构成或由传声器罩和所述框体构成,
所述拾音部具有基板,该基板配置有将来自所述传声器的信号放大的电路,
所述连接部包含紧固件和振动吸收部件,
通过所述紧固件对所述基板和所述框体的内部区域固定,
所述基板和所述内部区域夹着所述振动吸收部件而配置,隔着所述振动吸收部件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拾音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传声器中的至少2个配置为,在所述对象物的外侧,形成拾音范围重复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音装置,其中,
所述对象物具有筒形状区域,
所述连接部将所述框体和所述拾音部连接为,在通过所述安装部将所述框体安装于所述对象物的情况下,所述传声器位于所述筒形状区域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音装置,其中,
所述框体具有供所述对象物插入的凹部区域,
所述安装部通过将插入至所述凹部区域的所述对象物相对于所述框体进行固定,从而安装所述框体,
所述第1输出部位于所述凹部区域和所述传声器之间、而且配置在所述凹部区域的开口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拾音装置,其中,
还具有罩部,该罩部从所述凹部区域的开口侧的相反侧将所述传声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音装置,其中,
所述框体安装于构成所述乐器、且位于第1方向上的所述乐器的中央部处的所述对象物,
所述连接部将所述拾音部和所述框体连接为,所述多个传声器中的至少2个传声器各自的拾音范围成为第1拾音范围和第2拾音范围,该第1拾音范围包含位于所述对象物的上方的上方区域及与所述上方区域相比位于所述第1方向上的第1侧的区域,该第2拾音范围包含所述上方区域及与所述上方区域相比位于所述第1方向上的与所述第1侧不同的第2侧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音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部将所述拾音部和所述框体连接为,所述多个传声器中的至少2个传声器各自的拾音范围不包含所述对象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音装置,其中,
所述框体安装于构成所述乐器、且位于第1方向上的所述乐器的中央部处的所述对象物,
所述连接部将所述拾音部和所述框体连接为,所述多个传声器中的至少2个传声器的拾音范围分别包含所述第1方向上的与所述对象物相比的第1侧、和与所述对象物相比的所述第1方向上的与所述第1侧不同的第2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音装置,其中,
所述对象物是鼓的外壳或者与该外壳连接的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音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部具有对在所述框体和所述拾音部之间传递的振动进行吸收的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拾音装置,其中,
还具有第2输出部,其将表示由所述传感器检测出的振动的振动信号输出。
12.一种音响处理装置,其具有:
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拾音装置;
音响处理部,其对来自所述第1输出部的声音信号赋予音响效果;以及
第3输出部,其将赋予了所述音响效果的声音信号输出。
13.一种音响处理装置,其具有:
权利要求11所述的拾音装置;
音响处理部,其对来自所述第1输出部的声音信号赋予音响效果;
声音信号生成部,其基于来自所述第2输出部的振动信号而生成声音信号;以及
第3输出部,其将通过所述音响处理部赋予了音响效果的声音信号,与通过所述声音信号生成部生成的声音信号或者对该声音信号赋予了音响效果的声音信号进行合成而输出。
CN201710261417.7A 2016-04-20 2017-04-20 拾音装置及音响处理装置 Active CN1073063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84713A JP6520807B2 (ja) 2016-04-20 2016-04-20 収音装置および音響処理装置
JP2016-084713 2016-04-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06371A CN107306371A (zh) 2017-10-31
CN107306371B true CN107306371B (zh) 2020-10-02

Family

ID=58668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61417.7A Active CN107306371B (zh) 2016-04-20 2017-04-20 拾音装置及音响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7714B2 (zh)
EP (1) EP3236670B1 (zh)
JP (1) JP6520807B2 (zh)
CN (1) CN1073063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1303B2 (ja) 2016-04-20 2019-11-06 ヤマハ株式会社 収音装置および音響処理装置
CN111684520B (zh) 2018-02-05 2023-08-29 雅马哈株式会社 信号输出装置
JP6677265B2 (ja) * 2018-03-07 2020-04-08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響処理装置、及び音響処理方法
DE102020204279B3 (de) * 2020-04-02 2020-12-10 Roland Meinl Musikinstrumente Gmbh & Co. Kg Elektronische Caj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1292B1 (en) * 1998-10-07 2002-08-27 Kenneth D. Donnell Multiple gooseneck microphones and methods for attachment
CN105101026A (zh) * 2014-05-16 2015-11-25 欧力天工股份有限公司 传声器装置以及传声器帽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08388U (ja) * 1983-01-11 1984-07-21 貝島 義朗 マイク支持器
JPH04175099A (ja) * 1990-11-08 1992-06-23 Sony Corp ステレオマイクロホン
AU2001248754A1 (en) * 2000-09-07 2002-03-22 Shingo Tomoda Analog electronic drum set, part for analog electronic drum set, and foot pedal unit
US7772481B2 (en) * 2005-08-03 2010-08-10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ynthetic drum sound generation by convolving recorded drum sounds with drum stick impact sensor output
JP4332753B2 (ja) 2007-06-13 2009-09-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音声レコーダ
US7525039B2 (en) * 2007-07-03 2009-04-28 Mark David Steele Electronic bass drum
JP4977572B2 (ja) 2007-10-10 2012-07-18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マイクロホンホルダー
US8003878B2 (en) * 2008-08-05 2011-08-23 Gaynier David A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system
US9137594B2 (en) 2013-04-05 2015-09-15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Microphone unit
US9466277B1 (en) * 2013-09-19 2016-10-11 Gregg Allen Myers Adjustable directivity acoustic pickup for musical instruments
CN104105028B (zh) * 2014-07-25 2018-05-04 深圳市伊诺乐器有限公司 拾音夹座及拾音器件组件
JP6319800B2 (ja) * 2014-07-29 2018-05-09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マイクロホンホルダ
EP3889954B1 (en) 2014-09-25 2024-05-08 Sunhous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for extracting audio from sensors electrical signals
JP6619587B2 (ja) * 2015-08-31 2019-12-11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ドラム用ホルダ
JP6601303B2 (ja) 2016-04-20 2019-11-06 ヤマハ株式会社 収音装置および音響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1292B1 (en) * 1998-10-07 2002-08-27 Kenneth D. Donnell Multiple gooseneck microphones and methods for attachment
CN105101026A (zh) * 2014-05-16 2015-11-25 欧力天工股份有限公司 传声器装置以及传声器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36670A1 (en) 2017-10-25
JP6520807B2 (ja) 2019-05-29
CN107306371A (zh) 2017-10-31
US10187714B2 (en) 2019-01-22
EP3236670B1 (en) 2019-06-12
JP2017195512A (ja) 2017-10-26
US20170311065A1 (en) 2017-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90108B (zh) 拾音装置及音响处理装置
CN107306371B (zh) 拾音装置及音响处理装置
US7282633B1 (en) Sound augment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drum
JP6251458B1 (ja) 音響装置
JP6550526B2 (ja) 電気弦楽器
US10321228B2 (en) Sound capture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40208925A1 (en) Pickup system for cajon percussion instruments
JP2009003273A (ja) 電子鍵盤楽器
US11900905B2 (en) Signal output device
JP4776465B2 (ja) 自動ヴァイオリン
WO2020224147A1 (zh) 一种底鼓放声系统
JP2015079272A (ja) 楽器
JP5439896B2 (ja) 録音装置および録音再生装置
JP5668437B2 (ja) 楽器
JP2015092261A (ja) 楽器
CN114902327A (zh) 电子打击乐器、电子打击乐器的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08299052A (ja) 電子鍵盤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