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89925B - 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89925B
CN107289925B CN201710379529.2A CN201710379529A CN107289925B CN 107289925 B CN107289925 B CN 107289925B CN 201710379529 A CN201710379529 A CN 201710379529A CN 107289925 B CN107289925 B CN 1072899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point
positioning point
current positioning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795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89925A (zh
Inventor
吴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yu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yu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yu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yu Tim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7952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899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89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89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89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89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005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with correlation of navigation data from several sources, e.g. map or contour ma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方法和装置,根据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取用户所在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其中,所述瞬时状态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所述打点距离为所述用户轨迹的绘制过程中所述用户每相邻的两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瞬时状态在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从而绘制所述用户轨迹;根据所述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得调整后的打点距离。本发明达到了在绘制用户轨迹时兼顾疏密程度和时间展示的效果,帮助用户在地图上获取合理的移动轨迹,又可以将用户移动期间的时间信息在地图上以时间轴的形式进行展示。

Description

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技术。
背景技术
通过地图的定位在地图上绘制用户移动轨迹可以采用按照时间打点或者按照距离打点的方式获取用户当前定位点,在地图上绘制用户移动的轨迹。
若按照时间打点的方式获取用户当前定位点,对时间轴的展示虽然均匀、友好,但是因为无法预知某一段时间终端移动的距离,而在地图上表现的就是点的疏密会呈现两级分化,快速移动会由于打点稀疏呈现折线,长时间停留会呈现点过于密集而表现的密密麻麻,消耗资源,也不利于展示。
若按照距离打点的方式获取用户当前定位点,固定距离对地图表现的空间展开友好,地图轨迹线段均匀,不至于点的分布过于集中或稀疏,但由于时间不固定对于时间轴的表现不友好,主要表现为无法很好的界定具体停留于某个点多长时间,移动多长时间,异常退出界定等等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既能满足时间展示的友好性,又能兼顾地图上轨迹绘制的疏密程度的绘制用户轨迹的技术,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取用户所在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其中,所述瞬时状态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所述打点距离为所述用户轨迹的绘制过程中所述用户每相邻的两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
b.根据所述瞬时状态在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从而绘制所述用户轨迹;
c.根据所述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得调整后的打点距离;
d.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打点距离,重复执行步骤a、b和c。
优选地,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还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坐标;
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来源;
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精度;
所述当前定位点与所述用户的相邻历史定位点之间的获取时间间隔;
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方向角。
优选地,所述步骤b包括:
b1.根据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来源以及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获得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
b2.当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大于等于预定阈值时,在所述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
优选地,所述步骤b1包括:
通过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和历史定位点组成的点集合,建立一阶隐马尔科夫HMM模型,获得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b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并结合路网信息,对所述当前定位点进行纠偏处理;
根据纠偏处理后的当前定位点,绘制所述用户轨迹。
优选地,该方法包括:
基于获取所述当前定位点时所对应的移动终端的联网信息,判断所述当前定位点是否为中断点;
其中,所述步骤b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定位点为中断点,在所述地图上将所述当前定位点标记为中断点,并以虚线绘制对应的用户轨迹。
优选地,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的方式包括:
若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小于预定最小瞬时速度,将所述打点距离调整为预定最小打点距离;
若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大于等于预定最小瞬时速度,将所述打点距离调整为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与预定最小打点时间间隔的乘积。
优选地,所述定位来源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GPS;
WIFI;
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轨迹绘制装置,其中,该轨迹绘制装置包括以下装置:
获取装置,用于根据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取用户所在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其中,所述瞬时状态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所述打点距离为所述用户轨迹的绘制过程中所述用户每相邻的两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
绘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瞬时状态在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从而绘制所述用户轨迹;
调整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得调整后的打点距离;
重复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打点距离,指示所述获取装置、绘制装置和调整装置重复执行其操作。
优选地,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还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坐标;
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来源;
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精度;
所述当前定位点与所述用户的相邻历史定位点之间的获取时间间隔;
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方向角。
优选地,所述绘制装置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来源以及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获得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
第一绘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大于等于预定阈值时,在所述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
优选地,所述获得单元用于:
通过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和历史定位点组成的点集合,建立一阶隐马尔科夫HMM模型,获得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
优选地,所述绘制装置还包括:
纠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并结合路网信息,对所述当前定位点进行纠偏处理;
第二绘制单元,用于根据纠偏处理后的当前定位点,绘制所述用户轨迹。
优选地,该轨迹绘制装置包括:
判断装置,用于基于获取所述当前定位点时所对应的移动终端的联网信息,判断所述当前定位点是否为中断点;
其中,所述绘制装置还包括:
第三绘制单元,用于若所述当前定位点为中断点,在所述地图上将所述当前定位点标记为中断点,并以虚线绘制对应的用户轨迹。
优选地,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的方式包括:
若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小于预定最小瞬时速度,将所述打点距离调整为预定最小打点距离;
若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大于等于预定最小瞬时速度,将所述打点距离调整为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与预定最小打点时间间隔的乘积。
优选地,所述定位来源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GPS;
WIFI;
基站。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代码,当所述计算机代码被执行时,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设备执行时,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代码,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来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代码以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根据用户的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用户在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动态调整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根据动态调整后的打点距离获取当前定位点,绘制用户移动轨迹,在用户移动速度很大时,每隔预定最小时间间隔打点一次,避免了按照固定打点距离进行打点的方式在用户移动速度很大时,由于打点时间很短带来的时间误差而不能有效展示时间的弊端;另一方面,在用户移动速度很小时,每隔预定最小打点距离打点一次,避免了按照固定打点时间间隔进行打点的方式在用户移动速度很小时,打点距离太小,打点太过密集而导致资源浪费的弊端,因此,本发明采用的以按照距离打点为基础,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瞬时速度动态调整打点距离的策略,达到了兼顾疏密程度和时间展示的效果,帮助用户在地图上获取合理的移动轨迹,又可以获取在此期间的移动时间以及停留时间,并能将用户移动期间的时间信息在地图上以时间轴的形式进行展示。
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一阶HMM模型判断定位点中的噪点,并将噪点去除,避免所绘制的用户移动轨迹的恶化,保证用户移动轨迹绘制的准确性。并且引入了中断点,从而可以对一些不可抗因素进行展示,例如,手机关机,手机断网等因素。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轨迹绘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a为用户移动轨迹示例图;
图2-b为用户移动时间以及停留时间示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方法示意图。
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其中,所述用户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智能手机、PDA等;所述网络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单个网络服务器、多个网络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组或基于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由大量计算机或网络服务器构成的云,其中,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一群松散耦合的计算机集组成的一个超级虚拟计算机。其中,所述计算机设备可单独运行来实现本发明,也可接入网络并通过与网络中的其他计算机设备的交互操作来实现本发明。其中,所述计算机设备所处的网络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VPN网络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用户设备、网络设备和网络等仅为举例,其他现有的或今后可能出现的计算机设备或网络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以内,并以引用方式包含于此。
后面所讨论的方法(其中一些通过流程图示出)可以通过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施。当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来实施时,用以实施必要任务的程序代码或代码段可以被存储在机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比如存储介质)中。(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实施必要的任务。
这里所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细节仅仅是代表性的,并且是用于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目的。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替换形式来具体实现,并且不应当被解释成仅仅受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这里可能使用了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个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这些术语限制。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将一个单元与另一个单元进行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背离示例性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第二单元可以被称为第一单元。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其中一个或更多所列出的相关联项目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应当理解的是,当一个单元被称为“连接”或“耦合”到另一单元时,其可以直接连接或耦合到所述另一单元,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单元。与此相对,当一个单元被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到另一单元时,则不存在中间单元。应当按照类似的方式来解释被用于描述单元之间的关系的其他词语(例如“处于...之间”相比于“直接处于...之间”,“与...邻近”相比于“与...直接邻近”等等)。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不意图限制示例性实施例。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所指,否则这里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个”、“一项”还意图包括复数。还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和/或“包含”规定所陈述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而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其组合。
还应当提到的是,在一些替换实现方式中,所提到的功能/动作可以按照不同于附图中标示的顺序发生。举例来说,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相继示出的两幅图实际上可以基本上同时执行或者有时可以按照相反的顺序来执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轨迹绘制装置结构示意图。轨迹绘制装置1包括:获取装置101、绘制装置102、调整装置103和重复装置104。
在此,轨迹绘制装置1例如位于计算机设备中。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移动设备等。其中,所述轨迹绘制装置1可以位于移动设备端,也可以位于服务器端,也可以部分位于移动设备端,部分位于服务器端。所述获取装置101、绘制装置102、调整装置103和重复装置104,可以理解为功能模块,四个装置逻辑上可以是分离的,也可以是至少任意两者组合在一起的。所述移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PDA等。具体地,轨迹绘制装置1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地图实现用户轨迹的绘制,例如,百度地图,谷歌地图,苹果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移动设备仅为举例,现有的或者今后可能出现的移动设备如可适用于本发明也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并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能理解,此处所述移动设备,指可以通过运行预定程序或指令来执行数值计算和/或逻辑计算等预定处理过程的智能电子设备,其可以包括处理器与存储器,由处理器执行在存储器中预存的存续指令来执行预定处理过程,或是由ASIC、FPGA、DSP等硬件执行预定处理过程,或是由上述二者组合来实现。
以下以轨迹绘制装置1中的获取装置101、调整装置103和重复装置104位于移动设备端,绘制装置102位于服务器端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具体地,获取装置101不断计算所述用户移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距离最近一次打点位置的位移间隔,当所述位移间隔等于打点距离时,获取装置101获取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然后将所述瞬时状态发送至位于服务器端的绘制装置102,绘制装置102根据所述瞬时状态,对所述当前定位点进行处理之后,经由网络指示用户移动设备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从而绘制所述用户轨迹,然后位于移动设备端的调整装置103根据所述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得调整后的打点距离,获取装置101持续计算所述用户移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距离最近一次打点位置的位移间隔,当所述位移间隔等于所述调整后的打点距离,重复装置104指示所述获取装置101、绘制装置102和调整装置103重复执行其操作,其中,所述打点距离是可以动态调整的,所述打点距离为所述用户轨迹的绘制过程中绘制的每相邻的两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即获取装置101每隔打点距离,确定一个需要绘制的当前定位点,并且获取需要绘制的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其中,打点意指获取需要进行绘制的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
其中,获取装置101根据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取用户所在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其中,所述瞬时状态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所述打点距离为所述用户轨迹的绘制过程中所述用户每相邻的两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具体地,首先设置一个初始的打点距离S1,用户触发用户移动设备上的轨迹绘制功能时,获取装置101获取用户移动设备当前定位点L1的当前定位位置信息,用户移动设备移动过程中获取装置101不断计算所述用户移动设备与L1的位移间隔,当所述位移间隔为S1时,用户移动设备到达当前定位点L2,获取装置101获取用户移动设备的当前定位点L2的当前定位位置信息,所述当前定位位置信息包括当前定位点L2的坐标、地址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瞬时速度、方向角、定位精度等GPS模块的瞬时状态,获取装置101获取用户设备的n个当前定位点L1,L2……Ln的瞬时状态后,此时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被为调整为Sn,获取装置101在与当前定位点Ln的位移间隔为Sn的位置Ln+1处打点一次,例如根据用户设备自带的定位模块获取当前定位点Ln+1的当前定位位置信息,所述当前定位位置信息包括当前定位点Ln+1的坐标、地址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瞬时速度、方向角、定位精度等GPS模块的瞬时状态,其中,所述打点距离Sn可以根据当前定位点Ln的瞬时状态,例如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进行调整,即,打点距离Sn是会发生动态变化的,所述打点距离为所述用户轨迹的绘制过程中所述用户每相邻的两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即获取装置101每隔打点距离打点一次,确定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其中,打点意指获取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即,获取需要在地图上进行绘制的用户轨迹点的瞬时状态。其中,所述当前定位位置信息还可以通过例如GPS、Wi-Fi、基站或者综合定位获得。
其中,所述瞬时状态包括但不限于:1)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坐标,例如,经纬度坐标;2)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来源,例如采用GPS、Wi-Fi、基站或者综合定位;3)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精度,例如,GPS定位精度为10米,Wi-Fi定位精度为24米,基站定位精度为210米;4)所述当前定位点与所述用户的相邻历史定位点之间的获取时间间隔,即从上一个定位点至当前定位点之间所用的实际时间,所述获取时间间隔例如用于与理论时间间隔进行比较,以判断用户在某处的停留时间,所述理论时间间隔为轨迹绘制装置1由根据当前定位点计算出的打点距离和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计算得出;5)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方向角。
例如,设置一个初始的时间间隔为50米,用户触发移动设备的轨迹绘制功能后,轨迹绘制装置1开始工作,用户移动设备移动50米之后,打点一次,获取装置101根据用户设备自带的定位模块获取当前定位点A及其瞬时状态,例如A点处的经纬度坐标、精度、方向角、瞬时速度等,若获取装置101获取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的当前定位点F以及F的瞬时状态,得出此时的打点距离为SF米,用户移动至距离F点SF米的当前定位点G时,打点一次,获取当前定位点G的瞬时状态,然后根据当前定位点G的瞬时状态得出此时的打点距离为SG米,用户持续移动至距离G点SG米的当前定位点H时,打点一次,……依此类推,不断获取用于在地图上绘制用户轨迹的当前定位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当前定位点瞬时状态包括的参数仅为举例,现有的或者今后可能出现的属于定位点瞬时状态的参数如可适用于本发明,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并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绘制装置102根据所述瞬时状态在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从而绘制所述用户轨迹。具体地,绘制装置102例如通过网络指示用户移动设备根据所述瞬时状态在地图的对应位置绘制获取装置101获取的多个当前定位点,得到用户的移动轨迹,并且指示用户设备在其上的地图应用上提供用户连续移动时间以及在某地停留时间,例如,将用户移动设备的轨迹绘制过程从时间维度进行处理,将整个过程分割成不同的时间段,并判断每一时间段的状态,例如是停留状态还是移动状态,以实现不仅按照距离进行打点,而且可以按照时间进行展示,以公开用户的移动时间和停留时间。所述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获取时间间隔例如用于与理论时间间隔进行比较,以判断用户在某处的停留时间,所述理论时间间隔为轨迹绘制装置1由根据当前定位点计算出的打点距离和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计算得出,将所述获取时间间隔与所述理论时间间隔进行比较以判断用户处于移动状态还是停留状态。
例如,用户的移动时间和停留时间可以根据所述瞬时状态中“当前定位点与所述用户的相邻历史定位点之间的获取时间间隔”来获得,当绘制装置102根据获取的瞬时状态得到获取当前定位点D1与当前定位点D2的获取时间间隔为30s时,若当前定位点D1处的瞬时速度为2m/s,计算出的打点距离为60m,则所述打点距离60m与D1处的瞬时速度2m/s相除,计算出用户从D1点至D2点的理论时间也为30s,获取时间间隔与理论时间间隔吻合,所以,用户从D1点到D2点之间一直在移动;若当前定位点D1处的瞬时速度为20m/s,计算出的打点距离为60m,则所述打点距离60m与D1处的瞬时速度20m/s相除,计算出用户从D1点至D2点的理论时间为3s,理论时间远远小于实际的获取时间间隔,因此,可以计算出,用户在D1至D2之间停留了27s。通过上述方法依次计算出用户在某处停留的时间或者用户持续移动的时间,例如,如图2-a和2-b所示,图2-a为用户移动轨迹示例图,示出绘制装置102根据获取的多个当前定位点绘制的用户移动轨迹,图2-b为用户移动时间以及停留时间示例图,示出绘制装置102根据所述瞬时状态判断出的用户移动时间以及停留时间。
优选地,绘制装置102还可以对所述当前定位点进行校验,根据外勤人员的速度、定位来源等因素判断噪点,将噪点去掉,将剩余的有效当前定位点绘制在用户移动设备的地图上,并在服务器端对绘制的有效当前定位点进行存储,以便用户在需要时向服务器请求查看某一个绘制设备的某一天的轨迹。例如,将置信度低的点作为噪点去掉,将置信度高的点绘制在地图上,并且根据用户的速度判断用户的移动方式,再结合路网信息将轨迹纠正到对应的道路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获取时间间隔、瞬时速度和打点距离的数值仅为举例,并且所述“获取时间间隔与理论时间间隔吻合”不仅仅指两者完全相同,只要两者的差值在预定误差范围内都可以认为是获取时间间隔与理论时间间隔吻合,两者的差值在超过预定阈值之后都可以认为是用户在某处停留。其中,所述预定误差范围和预定阈值都可以进行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能理解,上述判断用户停留时间的方法仅为举例,现有的或者今后可能出现的用于判断用户停留时间的方法,如可适用于本发明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并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调整装置103根据所述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得调整后的打点距离。具体地,调整装置103根据所述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对打点距离进行动态调整,用户移动缓慢时,即所述瞬时速度较小时,隔一段距离上报一次,用户快速移动时,即所述瞬时速度较大时,隔一段时间上报一次。
优选地,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的方式包括:
1)若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小于预定最小瞬时速度,将所述打点距离调整为预定最小打点距离;
2)若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大于等于预定最小瞬时速度,将所述打点距离调整为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与预定最小打点时间间隔的乘积。
例如,通过训练模型,并经过校验人员的反复测试之后确定预定最小瞬时速度vmin,预定最小获取时间间隔tmin,和预定最小打点距离smin,其中,三者满足:smin=vmin*tmin,若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为v,待求打点距离为s,则s的调整策略为:
当v<vmin时,s=smin,即如果用户在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很慢,可以推知该用户移动的速度很慢,则隔一段距离打点一次,即,以该预定最小打点距离作为绘制用户轨迹所用的打点距离;
当v>=vmin时,s=v*tmin,即如果用户在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很快,可以推知该用户移动的速度很快,则隔一段时间打点一次,即,以该用户在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与预定最小打点时间间隔的乘积作为绘制用户轨迹所用的打点距离。
在此,轨迹绘制装置1不断根据动态调整后的打点距离获取当前定位点绘制用户移动轨迹,在用户移动速度很大时,每隔预定最小时间间隔打点一次,避免了按照固定距离打点距离进行打点的方式在用户移动速度很大时,由于打点时间很短带来的时间误差而不能有效展示时间的弊端;另一方面,轨迹绘制装置1在用户移动速度很小时,每隔预定最小打点距离打点一次,避免了按照固定打点时间间隔进行打点的方式在用户移动速度很小时,导致打点距离太小,打点太过密集而导致资源浪费的弊端,因此,轨迹绘制装置1中的调整装置103采用的以按照距离打点为基础,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瞬时速度动态调整打点距离的策略,达到了兼顾疏密程度和时间展示的效果,使得轨迹绘制装置1帮助用户在地图上获取合理的移动轨迹,又可以获取在此期间的移动时间以及停留时间,并能将用户移动期间的时间信息在地图上以时间轴的形式进行展示,如图2-b所示,在时间轴上展示用户移动时间以及停留时间。
重复装置104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打点距离,指示所述获取装置101、绘制装置102和调整装置103重复执行其操作。具体地,获取装置101每获取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后,便将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发送至位于服务器端的绘制装置102,绘制装置102指示用户移动设备将获取的定位点进行轨迹绘制,所述获取的定位点包括当前定位点或者经过降噪处理后的历史定位点,优选地,绘制装置102对所述获取的定位点进行去噪处理后,指示用户移动设备进行轨迹绘制,同时,调整装置103根据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中包含的瞬时速度,以及上述打点距离s的调整策略,调整下一个打点距离s的大小,获得调整后的打点距离s的大小,然后,重复装置104指示所述获取装置101根据调整后的打点距离获取用户在下一个定位点的瞬时速度,由于用户是在连续不断地移动的,因此,当该用户达到该下一个定位点时,即将该定位点作为此次的当前定位点,重复装置104继续指示绘制装置102进行轨迹绘制,因此,绘制装置102指示用户移动设备根据瞬时状态中的定位点的坐标、定位来源、定位精度、此次当前定位点与所述用户的相邻历史定位点之间的获取时间间隔以及用户在此次当前定位点的方向角等在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此次当前定位点,将这些定位点例如通过直线连接起来,绘制所述用户轨迹,如果不停止将会一直进行上述重复过程。
优选地,所述绘制装置102还包括获得单元(未示出)和第一绘制单元(未示出)。
其中,获得单元根据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来源以及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获得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具体地,获取装置101获取所述当前定位点可能会有相应的误差,所述误差会导致轨迹的可读性受到影响,获得单元对获取装置101发送至绘制装置102的所述当前定位点采用云计算和模式识别进行处理,从而对所述当前定位点进行降噪处理,例如,用户移动设备停留于R点时,获取装置101获取到的是距离R点1000米的W点的瞬时状态,则绘制装置102指示用户移动设备在地图上绘制用户轨迹,绘制的轨迹显示用户从R点移动至W点,但是实际上,用户一直停留在R点,因此便出现绘制误差,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误差,获得单元对所述当前定位点采用云计算和模式识别进行去噪处理,去掉明显错误的当前定位点。
优选地,获得单元将一段时间内的经纬度等信息例如使用聚类算法分析,结合地理信息定位来源,例如,GPS、Wi-Fi、基站,和瞬时速度等因素,获得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将置信度低于预定置信度阈值的点作为噪点去掉,其中所述预定置信度阈值为根据大量的取样、分析,并通过训练模型多次训练得出的数值。当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大于等于预定阈值时,当前定位点不属于噪点,第一绘制单元在所述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
优选地,所述获得单元通过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和历史定位点组成的点集合,建立一阶隐马尔科夫HMM模型,获得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具体地,将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和历史定位点组成点集合,通过所述点集合建立一阶HMM模型。HMM模型的可观测状态集合包含的元素包括从GPS获取的数据,包括经纬度坐标、瞬时速度、方向角等,隐含状态集合包括终端设备实际点的集合。HMM模型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记做π|,表示隐含状态在初始时刻状态的概率矩阵;隐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A=[aij]N×N|,其中aij=P(qt+1=rj|qt=ri),1≤i,j≤N,其中,rj是时刻t+1时所在的路段,ri是时刻t时所在的路段,P(a|b)为求满足b条件a情况的概率;隐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描述了HMM模型中各个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观测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或者混淆矩阵)B=[bj(k)N×M],其中bj=P(ot=ok|qt=rj),1≤i≤M,1≤j≤N,N代表隐含状态数目,M代表可观测状态数目。通过以下规则拟合历史定位点得到状态转移矩阵A|和观测状态转移概率矩阵B|:
1)观测的GPS点离旁边路段上的位置越近,那么这个真实点在这个路段上的概率越大;
2)根据前一个定位点的方向角、当前定位点的速度和前一个定位点到当前定位点的打点时间间隔的积得到当前定位点的位置A’,下一个定位点到A’的距离越小置信度就越高。
3)真实的位置前后2个点的距离与GPS观测前后2个定位点的距离越近,转移概率就越大。
采用前向算法计算并得出每个点的置信概率:
状态转移矩阵A|:
而在实际的数据分析中,其状态转移概率符合指数分布:
Figure BDA0001304850510000161
观测状态转移概率矩阵B|:
Figure BDA0001304850510000162
上述为用正态分布来拟合数据,时刻t|的观测点与候选点之间的距离越小,这个候选点是真正的实际点的概率就越大。其中,t|时间的一个点的置信概率可以描述为P(xt|y1:t)|,这里xt是隐藏状态,缩写为xt和y1:t是观察1|至t|的,可在每个时间步长计算置信状态,给定先前历史的情况下在每个时间步长的最可能的状态。
例如,如果用户的手机长时间处于GPS信号不好的室内或者地下室。这时候收集点,会由于GPS信号不好产生飘移。若U长时间呆在地下室R(坐标为Coordiante R),速度足够小,将SMin作为打点距离,由于GPS信号不好在获取地理位置漂移到了距离他a米的地方S(坐标为Coordiante S),这个点被上传了,在我们原来的逻辑中表现为U从R移动到了S,现在基准点变为了S,如果,某终端在某一点停留的时间足够长,会存在上面的过程重复很多次,这种噪点会越来越多,使轨迹产生很大程度上的恶化,通过绘制装置102的获得单元(未示出)和第一绘制单元,可以有效的除掉上述噪点,提高定位点的准确率。
在此,所述获得单元通过一阶HMM模型判断定位点中的噪点,并将噪点去除,避免所绘制的用户移动轨迹的恶化,保证用户移动轨迹绘制的准确性。
优选地,所述绘制装置102还包括纠偏单元(未示出)和第二绘制单元(未示出)。
纠偏单元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并结合路网信息,对所述当前定位点进行纠偏处理。具体地,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判断出所述用户正在高速移动,纠偏单元则根据路网信息将这些点进行纠偏处理,将其纠正至紧邻的道路上。例如,地图显示轨迹时,有时候在地铁上,小区中,高楼旁边的路上,用户的轨迹会不一定在路上,纠偏单元将获取的当前定位点与当前定位点附近的路网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将瞬时速度大于6m/s的点视为高速移动点,例如骑车或者乘车,若用户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为10m/s,纠偏单元判断所述当前定位点为高速移动点,将所述当前定位点纠偏至就近的道路上。优选地,纠偏单元对于拐弯的点也作了补点,例如根据路网信息进行补点,或者根据当前定位点相对于历史定位点所连成的轨迹线的偏移程度进行补点,例如当当前定位点偏离于历史定位点轨迹线的延长线,并且当前定位点距离至所述延长线的垂直距离较远时,在当前定位点与前一定位点之间补充定位点,使绘制轨迹看上去更平滑。第二绘制单元根据纠偏处理后的当前定位点,绘制所述用户轨迹,在地图上标注当前定位点,并将当前定位点与相邻的前一定位点例如通过直线连接起来。
在此,轨迹绘制装置1采用纠偏单元,根据路网信息对当前定位点进行纠偏,提高了获取的当前定位点的准确性,提高了轨迹绘制装置1的纠错功能,并且对于拐弯的点也作了补点,使绘制轨迹看上去更平滑。
优选地,轨迹绘制装置1还包括判断装置(未示出)。
判断装置基于获取所述当前定位点时所对应的移动终端的联网信息,判断所述当前定位点是否为中断点,其中,所述绘制装置102还包括第三绘制单元(未示出),所述第三绘制单元在所述地图上将所述当前定位点标记为中断点,并以虚线绘制对应的用户轨迹。具体地,在某一段时间内用户无法定位,由于无法上传坐标信息,从最后一次上传到下一次上传这段时间内,如果判定为正常的移动对于轨迹的可读性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判断装置将恢复后上传的点打上中断点标记,就可以将这段时间很友好的显示,在地图上用虚线标记,例如若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因为移动终端断电、信号不好等因素导致掉线,判断装置做出用户中断的判断,在用户重新上线时,判断装置将获取的用户上线后的第一个当前定位点判断为“中断点”,第三绘制单元在地图上标注所述当前定位点为中断点,第三绘制单元结合所述中断点和中断点之前的相邻定位点之间的路网信息,智能判断用户的可能移动轨迹,并通过虚线绘制所述中断点和中断点之前的相邻定位点之间的轨迹。并且判断装置可以根据计算出用户中断的时间间隔,并将中断的时间间隔是时间轴上进行展示,图2-b在时间轴上展示用户移动时间以及停留时间,相同地,还可以将关机、断网等信息在时间轴上进行类似展示。
在此,轨迹绘制装置1引入了中断点,从而可以对一些不可抗因素进行展示,例如,手机关机,手机断网等因素。
优选地,若用户想通过移动设备S查看某一个移动设备O在某一天的移动轨迹,则用户通过移动设备S向服务器请求获取该移动设备轨迹绘制数据,所述轨迹绘制数据包括在用户移动设备上绘制的定位点瞬时状态、停留时间,移动时间等数据,服务器将经过云处理的轨迹绘制数据返回给移动设备S,用户根据所述轨迹绘制数据在其移动设备S的地图上进行轨迹绘制,并在时间轴上展示在具体位置的停留时间,以及在某一路段的移动时间。
图3为根据本发明另一个方面的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方法示意图
其中,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不断计算所述用户移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距离最近一次打点位置的位移间隔,当所述位移间隔等于打点距离时,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获取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然后将所述瞬时状态发送至轨迹绘制装置1位于服务器端的部分,在步骤S302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所述瞬时状态,对所述当前定位点进行处理之后,经由网络指示用户移动设备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从而绘制所述用户轨迹,然后在步骤S303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所述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得调整后的打点距离,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持续计算所述用户移动设备在移动过程中距离最近一次打点位置的位移间隔,当所述位移间隔等于所述调整后的打点距离,在步骤S304中,轨迹绘制装置1重复执行步骤S301、步骤S302和步骤S303,其中,所述打点距离是可以动态调整的,所述打点距离为所述用户轨迹的绘制过程中绘制的每相邻的两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即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每隔打点距离,确定一个需要绘制的当前定位点,并且获取需要绘制的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其中,打点意指获取需要进行绘制的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
其中,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取用户所在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其中,所述瞬时状态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所述打点距离为所述用户轨迹的绘制过程中所述用户每相邻的两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具体地,首先设置一个初始的打点距离S1,用户触发用户移动设备上的轨迹绘制功能时,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获取用户移动设备当前定位点L1的当前定位位置信息,用户移动设备移动过程中,轨迹绘制装置1在步骤S301中不断计算所述用户移动设备与L1的位移间隔,当所述位移间隔为S1时,用户移动设备到达当前定位点L2,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获取用户移动设备的当前定位点L2的当前定位位置信息,所述当前定位位置信息包括当前定位点L2的坐标、地址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瞬时速度、方向角、定位精度等GPS模块的瞬时状态,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获取用户设备的n个当前定位点L1,L2……Ln的瞬时状态后,此时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被为调整为Sn,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在与当前定位点Ln的位移间隔为Sn的位置Ln+1处打点一次,例如根据用户设备自带的定位模块获取当前定位点Ln+1的当前定位位置信息,所述当前定位位置信息包括当前定位点Ln+1的坐标、地址的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瞬时速度、方向角、定位精度等GPS模块的瞬时状态,其中,所述打点距离Sn可以根据当前定位点Ln的瞬时状态,例如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进行调整,即,打点距离Sn是会发生动态变化的,所述打点距离为所述用户轨迹的绘制过程中所述用户每相邻的两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即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每隔打点距离打点一次,确定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其中,打点意指获取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即,获取需要在地图上进行绘制的用户轨迹点的瞬时状态。其中,所述当前定位位置信息还可以通过例如GPS、Wi-Fi、基站或者综合定位获得。
其中,所述瞬时状态包括但不限于:1)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坐标,例如,经纬度坐标;2)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来源,例如采用GPS、Wi-Fi、基站或者综合定位;3)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精度,例如,GPS定位精度为10米,Wi-Fi定位精度为24米,基站定位精度为210米;4)所述当前定位点与所述用户的相邻历史定位点之间的获取时间间隔,即从上一个定位点至当前定位点之间所用的实际时间,所述获取时间间隔例如用于与理论时间间隔进行比较,以判断用户在某处的停留时间,所述理论时间间隔为轨迹绘制装置1由根据当前定位点计算出的打点距离和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计算得出;5)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方向角。
例如,设置一个初始的时间间隔为50米,用户触发移动设备的轨迹绘制功能后,轨迹绘制装置1开始工作,用户移动设备移动50米之后,打点一次,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用户设备自带的定位模块获取当前定位点A及其瞬时状态,例如A点处的经纬度坐标、精度、方向角、瞬时速度等,若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获取用户在移动过程中的当前定位点F以及F的瞬时状态,得出此时的打点距离为SF米,用户移动至距离F点SF米的当前定位点G时,打点一次,获取当前定位点G的瞬时状态,然后根据当前定位点G的瞬时状态得出此时的打点距离为SG米,用户持续移动至距离G点SG米的当前定位点H时,打点一次,……依此类推,不断获取用于在地图上绘制用户轨迹的当前定位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当前定位点瞬时状态包括的参数仅为举例,现有的或者今后可能出现的属于定位点瞬时状态的参数如可适用于本发明,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并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步骤S302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所述瞬时状态在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从而绘制所述用户轨迹。具体地,在步骤S302中,轨迹绘制装置1例如通过网络指示用户移动设备根据所述瞬时状态在地图的对应位置绘制获取的多个当前定位点,得到用户的移动轨迹,并且指示用户设备在其上的地图应用上提供用户连续移动时间以及在某地停留时间,例如,将用户移动设备的轨迹绘制过程从时间维度进行处理,将整个过程分割成不同的时间段,并判断每一时间段的状态,例如是停留状态还是移动状态,以实现不仅按照距离进行打点,而且可以按照时间进行展示,以公开用户的移动时间和停留时间。所述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获取时间间隔例如用于与理论时间间隔进行比较,以判断用户在某处的停留时间,所述理论时间间隔为轨迹绘制装置1由根据当前定位点计算出的打点距离和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计算得出,将所述获取时间间隔与所述理论时间间隔进行比较以判断用户处于移动状态还是停留状态。
例如,用户的移动时间和停留时间可以根据所述瞬时状态中“当前定位点与所述用户的相邻历史定位点之间的获取时间间隔”来获得,在步骤S302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获取的瞬时状态得到获取当前定位点D1与当前定位点D2的获取时间间隔为30s时,若当前定位点D1处的瞬时速度为2m/s,计算出的打点距离为60m,则所述打点距离60m与D1处的瞬时速度2m/s相除,计算出用户从D1点至D2点的理论时间也为30s,获取时间间隔与理论时间间隔吻合,所以,用户从D1点到D2点之间一直在移动;若当前定位点D1处的瞬时速度为20m/s,计算出的打点距离为60m,则所述打点距离60m与D1处的瞬时速度20m/s相除,计算出用户从D1点至D2点的理论时间为3s,理论时间远远小于实际的获取时间间隔,因此,可以计算出,用户在D1至D2之间停留了27s。通过上述方法依次计算出用户在某处停留的时间或者用户持续移动的时间,例如,如图2-a和2-b所示,图2-a为用户移动轨迹示例图,示出在步骤S302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获取的多个当前定位点绘制的用户移动轨迹,图2-b为用户移动时间以及停留时间示例图,示出在步骤S302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所述瞬时状态判断出的用户移动时间以及停留时间。
优选地,在步骤S302中,轨迹绘制装置1还可以对所述当前定位点进行校验,根据外勤人员的速度、定位来源等因素判断噪点,将噪点去掉,将剩余的有效当前定位点绘制在用户移动设备的地图上,并在服务器端对绘制的有效当前定位点进行存储,以便用户在需要时向服务器请求查看某一个绘制设备的某一天的轨迹。例如,将置信度低的点作为噪点去掉,将置信度高的点绘制在地图上,并且根据用户的速度判断用户的移动方式,再结合路网信息将轨迹纠正到对应的道路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获取时间间隔、瞬时速度和打点距离的数值仅为举例,并且所述“获取时间间隔与理论时间间隔吻合”不仅仅指两者完全相同,只要两者的差值在预定误差范围内都可以认为是获取时间间隔与理论时间间隔吻合,两者的差值在超过预定阈值之后都可以认为是用户在某处停留。其中,所述预定误差范围和预定阈值都可以进行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能理解,上述判断用户停留时间的方法仅为举例,现有的或者今后可能出现的用于判断用户停留时间的方法,如可适用于本发明都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并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包含于此。
在步骤S303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所述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得调整后的打点距离。具体地,在步骤S303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所述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对打点距离进行动态调整,用户移动缓慢时,即所述瞬时速度较小时,隔一段距离上报一次,用户快速移动时,即所述瞬时速度较大时,隔一段时间上报一次。
优选地,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的方式包括:
1)若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小于预定最小瞬时速度,将所述打点距离调整为预定最小打点距离;
2)若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大于等于预定最小瞬时速度,将所述打点距离调整为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与预定最小打点时间间隔的乘积。
例如,通过训练模型,并经过校验人员的反复测试之后确定预定最小瞬时速度vmin,预定最小获取时间间隔tmin,和预定最小打点距离smin,其中,三者满足:smin=vmin*tmin,若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为v,待求打点距离为s,则s的调整策略为:
当v<vmin时,s=smin,即如果用户在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很慢,可以推知该用户移动的速度很慢,则隔一段距离打点一次,即,以该预定最小打点距离作为绘制用户轨迹所用的打点距离;
当v>=vmin时,s=v*tmin,即如果用户在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很快,可以推知该用户移动的速度很快,则隔一段时间打点一次,即,以该用户在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与预定最小打点时间间隔的乘积作为绘制用户轨迹所用的打点距离。
在此,轨迹绘制装置1不断根据动态调整后的打点距离获取当前定位点绘制用户移动轨迹,在用户移动速度很大时,每隔预定最小时间间隔打点一次,避免了按照固定距离打点距离进行打点的方式在用户移动速度很大时,由于打点时间很短带来的时间误差而不能有效展示时间的弊端;另一方面,轨迹绘制装置1在用户移动速度很小时,每隔预定最小打点距离打点一次,避免了按照固定打点时间间隔进行打点的方式在用户移动速度很小时,导致打点距离太小,打点太过密集而导致资源浪费的弊端,因此,在步骤S303中,轨迹绘制装置1采用的以按照距离打点为基础,根据获取到的用户瞬时速度动态调整打点距离的策略,达到了兼顾疏密程度和时间展示的效果,使得轨迹绘制装置1帮助用户在地图上获取合理的移动轨迹,又可以获取在此期间的移动时间以及停留时间,并能将用户移动期间的时间信息在地图上以时间轴的形式进行展示,如图2-b所示,在时间轴上展示用户移动时间以及停留时间。
在步骤S304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打点距离,依次重复执行步骤S301、S302和S303。具体地,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每获取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后,便将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发送至服务器端,在步骤S302中,轨迹绘制装置1指示用户移动设备将获取的定位点进行轨迹绘制,所述获取的定位点包括当前定位点或者经过降噪处理后的历史定位点,优选地,在步骤S302中,轨迹绘制装置1对所述获取的定位点进行去噪处理后,指示用户移动设备进行轨迹绘制,同时,在步骤S303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中包含的瞬时速度,以及上述打点距离s的调整策略,调整下一个打点距离s的大小,获得调整后的打点距离s的大小,然后,在步骤S304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调整后的打点距离,重新开始执行步骤S301,根据调整后的打点距离获取用户在下一个定位点的瞬时速度,由于用户是在连续不断地移动的,因此,当该用户达到该下一个定位点时,即将该定位点作为此次的当前定位点,轨迹绘制装置1继续执行步骤S302进行轨迹绘制,因此,在步骤S302中,轨迹绘制装置1指示用户移动设备根据瞬时状态中的定位点的坐标、定位来源、定位精度、此次当前定位点与所述用户的相邻历史定位点之间的获取时间间隔以及用户在此次当前定位点的方向角等在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此次当前定位点,将这些定位点例如通过直线连接起来,绘制所述用户轨迹,然后轨迹绘制装置1执行步骤S303,根据所述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得调整后的打点距离,如果轨迹绘制过程不停止,轨迹绘制装置1将会一直依次重复执行步骤S301、S302和S303。
优选地,步骤S302还包括子步骤S3021(未示出)和子步骤S3022(未示出)。
其中,在子步骤S3021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来源以及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获得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具体地,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获取所述当前定位点可能会有相应的误差,所述误差会导致轨迹的可读性受到影响,在子步骤S3021中,轨迹绘制装置1对在步骤S301中发送的所述当前定位点采用云计算和模式识别进行处理,从而对所述当前定位点进行降噪处理,例如,用户移动设备停留于R点时,在步骤S301中,轨迹绘制装置1获取到的是距离R点1000米的W点的瞬时状态,在步骤S302中,轨迹绘制装置1指示用户移动设备在地图上绘制用户轨迹,绘制的轨迹显示用户从R点移动至W点,但是实际上,用户一直停留在R点,因此便出现绘制误差,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误差,在子步骤S3021中,轨迹绘制装置1对所述当前定位点采用云计算和模式识别进行去噪处理,去掉明显错误的当前定位点。
优选地,在子步骤S3021中,轨迹绘制装置1将一段时间内的经纬度等信息例如使用聚类算法分析,结合地理信息定位来源,例如,GPS、Wi-Fi、基站,和瞬时速度等因素,获得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将置信度低于预定置信度阈值的点作为噪点去掉,其中所述预定置信度阈值为根据大量的取样、分析,并通过训练模型多次训练得出的数值。当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大于等于预定阈值时,当前定位点不属于噪点,在子步骤S3022中,轨迹绘制装置1在所述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
优选地,在子步骤S3021中,轨迹绘制装置1通过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和历史定位点组成的点集合,建立一阶隐马尔科夫HMM模型,获得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具体地,将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和历史定位点组成点集合,通过所述点集合建立一阶HMM模型。HMM模型的可观测状态集合包含的元素包括从GPS获取的数据,包括经纬度坐标、瞬时速度、方向角等,隐含状态集合包括终端设备实际点的集合。HMM模型的初始状态转移矩阵,记做π|,表示隐含状态在初始时刻状态的概率矩阵;隐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A=[aij]N×N|,其中aij=P(qt+1=rj|qt=ri),1≤i,j≤N,其中,rj是时刻t+1时所在的路段,ri是时刻t时所在的路段,P(a|b)为求满足b条件a情况的概率;隐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描述了HMM模型中各个状态之间的转移概率。观测状态转移概率矩阵(或者混淆矩阵)B=[bj(k)N×M],其中bj=P(ot=ok|qt=rj),1≤i≤M,1≤j≤N,N代表隐含状态数目,M代表可观测状态数目。通过以下规则拟合历史定位点得到状态转移矩阵A|和观测状态转移概率矩阵B|:
1)观测的GPS点离旁边路段上的位置越近,那么这个真实点在这个路段上的概率越大;
2)根据前一个定位点的方向角、当前定位点的速度和前一个定位点到当前定位点的打点时间间隔的积得到当前定位点的位置A’,下一个定位点到A’的距离越小置信度就越高。
3)真实的位置前后2个点的距离与GPS观测前后2个定位点的距离越近,转移概率就越大。
采用前向算法计算并得出每个点的置信概率:
状态转移矩阵A|:
而在实际的数据分析中,其状态转移概率符合指数分布:
Figure BDA0001304850510000261
观测状态转移概率矩阵B|:
Figure BDA0001304850510000262
上述为用正态分布来拟合数据,时刻t|的观测点与候选点之间的距离越小,这个候选点是真正的实际点的概率就越大。其中,t|时间的一个点的置信概率可以描述为P(xt|y1:t)|,这里xt是隐藏状态,缩写为xt和y1:t是观察1|至t|的,可在每个时间步长计算置信状态,给定先前历史的情况下在每个时间步长的最可能的状态。
例如,如果用户的手机长时间处于GPS信号不好的室内或者地下室。这时候收集点,会由于GPS信号不好产生飘移。若U长时间呆在地下室R(坐标为Coordiante R),速度足够小,将SMin作为打点距离,由于GPS信号不好在获取地理位置漂移到了距离他a米的地方S(坐标为Coordiante S),这个点被上传了,在我们原来的逻辑中表现为U从R移动到了S,现在基准点变为了S,如果,某终端在某一点停留的时间足够长,会存在上面的过程重复很多次,这种噪点会越来越多,使轨迹产生很大程度上的恶化,通过执行子步骤S3021(未示出)和S3022(未示出),可以有效的除掉上述噪点,提高定位点的准确率。
在此,在子步骤S3021中,轨迹绘制装置1通过一阶HMM模型判断定位点中的噪点,并将噪点去除,避免所绘制的用户移动轨迹的恶化,保证用户移动轨迹绘制的准确性。
优选地,步骤S302还包括子步骤S3023(未示出)和子步骤S3024(未示出)。
在子步骤S3023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并结合路网信息,对所述当前定位点进行纠偏处理。具体地,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判断出所述用户正在高速移动,在子步骤S3023中,轨迹绘制装置1则根据路网信息将这些点进行纠偏处理,将其纠正至紧邻的道路上。例如,地图显示轨迹时,有时候在地铁上,小区中,高楼旁边的路上,用户的轨迹会不一定在路上,在子步骤S3023中,轨迹绘制装置1将获取的当前定位点与当前定位点附近的路网信息进行比对分析,将瞬时速度大于6m/s的点视为高速移动点,例如骑车或者乘车,若用户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为10m/s,在子步骤S3023中,轨迹绘制装置1判断所述当前定位点为高速移动点,将所述当前定位点纠偏至就近的道路上。优选地,在子步骤S3023中,轨迹绘制装置1对于拐弯的点也作了补点,例如根据路网信息进行补点,或者根据当前定位点相对于历史定位点所连成的轨迹线的偏移程度进行补点,例如当当前定位点偏离于历史定位点轨迹线的延长线,并且当前定位点距离至所述延长线的垂直距离较远时,在当前定位点与前一定位点之间补充定位点,使绘制轨迹看上去更平滑。在子步骤S3024中,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纠偏处理后的当前定位点,绘制所述用户轨迹,在地图上标注当前定位点,并将当前定位点与相邻的前一定位点例如通过直线连接起来。
在此,轨迹绘制装置1根据路网信息对当前定位点进行纠偏,提高了获取的当前定位点的准确性,提高了轨迹绘制装置1的纠错功能,并且对于拐弯的点也作了补点,使绘制轨迹看上去更平滑。
优选地,轨迹绘制装置1还包括步骤S305(未示出)。
在步骤S305中,轨迹绘制装置1基于获取所述当前定位点时所对应的移动终端的联网信息,判断所述当前定位点是否为中断点,其中,步骤S302还包括子步骤S3025(未示出),所述在子步骤S3025中,轨迹绘制装置1在所述地图上将所述当前定位点标记为中断点,并以虚线绘制对应的用户轨迹。具体地,在某一段时间内用户无法定位,由于无法上传坐标信息,从最后一次上传到下一次上传这段时间内,如果判定为正常的移动对于轨迹的可读性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步骤S305中,轨迹绘制装置1将恢复后上传的点打上中断点标记,就可以将这段时间很友好的显示,在地图上用虚线标记,例如若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因为移动终端断电、信号不好等因素导致掉线,在步骤S305中,轨迹绘制装置1做出用户中断的判断,在用户重新上线时,在步骤S305中,轨迹绘制装置1将获取的用户上线后的第一个当前定位点判断为“中断点”,在子步骤S3025中,轨迹绘制装置1在地图上标注所述当前定位点为中断点,在子步骤S3025中,轨迹绘制装置1结合所述中断点和中断点之前的相邻定位点之间的路网信息,智能判断用户的可能移动轨迹,并通过虚线绘制所述中断点和中断点之前的相邻定位点之间的轨迹。并且在步骤S305中,轨迹绘制装置1可以根据计算出用户中断的时间间隔,并将中断的时间间隔是时间轴上进行展示,图2-b在时间轴上展示用户移动时间以及停留时间,相同地,还可以将关机、断网等信息在时间轴上进行类似展示。
在此,轨迹绘制装置1引入了中断点,从而可以对一些不可抗因素进行展示,例如,手机关机,手机断网等因素。
优选地,若用户想通过移动设备S查看某一个移动设备O在某一天的移动轨迹,则用户通过移动设备S向服务器请求获取该移动设备轨迹绘制数据,所述轨迹绘制数据包括在用户移动设备上绘制的定位点瞬时状态、停留时间,移动时间等数据,服务器将经过云处理的轨迹绘制数据返回给移动设备S,用户根据所述轨迹绘制数据在其移动设备S的地图上进行轨迹绘制,并在时间轴上展示在具体位置的停留时间,以及在某一路段的移动时间。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代码,当所述计算机代码被执行时,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设备执行时,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代码,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来通过执行所述计算机代码以执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可在软件和/或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体中被实施,例如,本发明的各个装置可采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任何其他类似硬件设备来实现。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可以通过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文所述步骤或功能。同样地,本发明的软件程序(包括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存储到计算机可读记录介质中,例如,RAM存储器,磁或光驱动器或软磁盘及类似设备。另外,本发明的一些步骤或功能可采用硬件来实现,例如,作为与处理器配合从而执行各个步骤或功能的电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一,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Claims (17)

1.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取用户所在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其中,所述瞬时状态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所述打点距离为所述用户轨迹的绘制过程中所述用户每相邻的两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
b.根据所述瞬时状态在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从而绘制所述用户轨迹;
c.根据所述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得调整后的打点距离;
d.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打点距离,重复执行步骤a、b和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还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坐标;
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来源;
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精度;
所述当前定位点与所述用户的相邻历史定位点之间的获取时间间隔;
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方向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包括:
b1.根据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来源以及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获得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
b2.当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大于等于预定阈值时,在所述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1包括:
通过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和历史定位点组成的点集合,建立一阶隐马尔科夫HMM模型,获得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还包括:
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并结合路网信息,对所述当前定位点进行纠偏处理;
根据纠偏处理后的当前定位点,绘制所述用户轨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基于获取所述当前定位点时所对应的移动终端的联网信息,判断所述当前定位点是否为中断点;
其中,所述步骤b还包括:
若所述当前定位点为中断点,在所述地图上将所述当前定位点标记为中断点,并以虚线绘制对应的用户轨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的方式包括:
若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小于预定最小瞬时速度,将所述打点距离调整为预定最小打点距离;
若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大于等于预定最小瞬时速度,将所述打点距离调整为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与预定最小打点时间间隔的乘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定位来源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GPS;
WIFI;
基站。
9.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轨迹绘制装置,其中,该轨迹绘制装置包括:
获取装置,用于根据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取用户所在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其中,所述瞬时状态包括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所述打点距离为所述用户轨迹的绘制过程中所述用户每相邻的两个定位点之间的距离;
绘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瞬时状态在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从而绘制所述用户轨迹;
调整装置,用于根据所述瞬时状态中包括的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获得调整后的打点距离;
重复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后的打点距离,指示所述获取装置、绘制装置和调整装置重复执行其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迹绘制装置,其中,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状态还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坐标;
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来源;
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精度;
所述当前定位点与所述用户的相邻历史定位点之间的获取时间间隔;
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方向角。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迹绘制装置,其中,所述绘制装置包括:
获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定位点的定位来源以及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获得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
第一绘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大于等于预定阈值时,在所述地图上绘制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轨迹绘制装置,其中,所述获得单元用于:
通过所述用户的当前定位点和历史定位点组成的点集合,建立一阶隐马尔科夫HMM模型,获得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置信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迹绘制装置,其中,所述绘制装置还包括:
纠偏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并结合路网信息,对所述当前定位点进行纠偏处理;
第二绘制单元,用于根据纠偏处理后的当前定位点,绘制所述用户轨迹。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迹绘制装置,其中,该轨迹绘制装置包括:
判断装置,用于基于获取所述当前定位点时所对应的移动终端的联网信息,判断所述当前定位点是否为中断点;
其中,所述绘制装置还包括:
第三绘制单元,用于若所述当前定位点为中断点,在所述地图上将所述当前定位点标记为中断点,并以虚线绘制对应的用户轨迹。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迹绘制装置,其中,调整所述用于绘制用户轨迹的打点距离的方式包括:
若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小于预定最小瞬时速度,将所述打点距离调整为预定最小打点距离;
若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大于等于预定最小瞬时速度,将所述打点距离调整为所述用户在所述当前定位点的瞬时速度与预定最小打点时间间隔的乘积。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轨迹绘制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来源包括以下至少任一项:
GPS;
WIFI;
基站。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代码,当所述计算机代码被执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1710379529.2A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72899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79529.2A CN107289925B (zh)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79529.2A CN107289925B (zh)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89925A CN107289925A (zh) 2017-10-24
CN107289925B true CN107289925B (zh) 2021-03-05

Family

ID=600950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79529.2A Active CN107289925B (zh) 2017-05-25 2017-05-25 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899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4074B (zh) * 2017-12-19 2021-06-29 杭州海康威视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行动轨迹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175427A (zh) * 2017-12-26 2018-06-19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啮齿类动物焦虑水平测试实验轨迹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8520064B (zh) * 2018-04-11 2021-11-09 航天科技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记录仪平台的回放轨迹查询方法和系统
CN110807074A (zh) * 2018-08-01 2020-02-18 山东华软金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地图js技术实现轨迹动态播放的方法
CN109540167A (zh) * 2018-12-07 2019-03-29 湖南易见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特定区域位置数据采集系统及采集方法
CN109474894B (zh) * 2019-01-03 2020-09-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终端定位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324680B (zh) * 2019-01-25 2021-05-18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0243368A (zh) * 2019-04-29 2019-09-17 丰疆智能科技研究院(常州)有限公司 智能农机的行驶轨迹建立系统及其应用
CN111243057A (zh) * 2020-01-20 2020-06-05 上海锦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校园人员流动轨迹绘制方法
CN112328967B (zh) * 2020-10-30 2021-09-14 重庆紫光华山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移动信号轨迹去噪的方法、介质及终端
ES2970519T3 (es) * 2021-10-18 2024-05-29 Ptv Logistics Gmbh Método y sistema informático para determinar los períodos de estancia de un vehículo de carretera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6354A (zh) * 2013-11-07 2015-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兴趣点聚类方法和相关装置
WO2017068230A1 (en) * 2015-10-21 2017-04-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Position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95970B (zh) * 2009-08-10 2013-05-11 Ind Tech Res Inst 行動裝置定位方法及設備
CN103558617B (zh) * 2013-10-30 2017-01-18 无锡赛思汇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CN104735776A (zh) * 2013-12-18 2015-06-24 方正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修正wifi室内定位误差的方法及系统
CN104330089B (zh) * 2014-11-17 2017-12-29 东北大学 一种利用历史gps数据进行地图匹配的方法
CN105160872B (zh) * 2015-08-12 2018-01-19 中山大学 一种gps轨迹数据智能采集方法
CN106248072A (zh) * 2016-07-15 2016-12-21 上海跑下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趣味性电子路书的处理方法
CN106507305A (zh) * 2016-11-04 2017-03-15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gps定位位置的智能上传方法
CN106558222A (zh) * 2016-12-07 2017-04-0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手机app的绿波效果评估指标的系统及计算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36354A (zh) * 2013-11-07 2015-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位置兴趣点聚类方法和相关装置
WO2017068230A1 (en) * 2015-10-21 2017-04-27 Nokia Technologies Oy Position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89925A (zh)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89925B (zh) 一种绘制用户轨迹的方法和装置
CN110069580B (zh) 道路标注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9126950A1 (zh) 一种定位方法、云端服务器、终端、系统、电子设备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US892326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WIFI devices adjacent to the electronic device
EP2930959B1 (en) Locating method, drive test terminal and hand-held terminal
KR20220004939A (ko) 차선 검출 방법, 장치, 전자기기, 저장 매체 및 차량
KR102277503B1 (ko) 객체 인식 기반 실내 측위를 위한 단말장치, 서비스 서버 및 그 방법
CN117171595A (zh) 道路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827573B (zh) 坐标系的判断方法、系统及应用
CN113535865A (zh) 一种地图网格划分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509135B (zh) 元素标注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7221183A (zh) 一种公共交通工具实时报站方法及装置
CN111612851B (zh) 用于标定相机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3483771A (zh) 实景地图的生成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177980A (zh) 用于自动驾驶的目标对象速度确定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050869B (zh) Gis地图覆盖物布点响应方法和系统
CN113762397B (zh) 检测模型训练、高精度地图更新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
CN114596362B (zh) 一种高点摄像头坐标计算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3015117B (zh) 一种用户定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6359909A (zh) 一种行驶轨迹确定方法
CN104567887A (zh) 一种路径匹配方法及装置
CN114299192A (zh) 定位建图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723405A (zh) 区域轮廓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TWI764652B (zh) 基於移動式載具上網設備之品質監控系統、方法及電腦可讀媒介
CN114155508B (zh) 一种道路变化检测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