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74154B - 施工工序衔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施工工序衔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74154B CN107274154B CN201710457394.7A CN201710457394A CN107274154B CN 107274154 B CN107274154 B CN 107274154B CN 201710457394 A CN201710457394 A CN 201710457394A CN 107274154 B CN107274154 B CN 1072741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formation
- constructor
- construction
- radio frequency
-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0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3—Workflow collaboration or project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08—Gen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reading of electronic memory record carriers, independent of its reading method, e.g. power transfe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施工工序衔接方法、装置及系统,属于工程建设技术领域。施工工序衔接方法应用于施工工序衔接系统的服务器,方法包括:获取射频识读装置发送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根据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工序结束,执行计时;若计时的计时时长超时,生成超时报警信息至终端设备。通过服务器的自动对工序结束后的工序衔接时间进行计时,以精确获取的工序衔接的时间情况。又通过服务器将计时时长超时的超时报警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施工管理人员通过终端设备获取的超时报警信息,精确获知目前工序衔接超时情况,进而实现对施工进度的精确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施工工序衔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大量的道路、桥梁、隧道等交通工程在不断更新和建设,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交通工程的建设中,交通工程的建设往往都是采用流水作业的方式。为保证快速施工,抓紧施工进度,交通工程建设的流水作业方式中,各工序衔接往往非常重要。在目前的各工序衔接管理中,可采用每次工序的开始施工时间与结束施工时间都由值班人员记录。但由于值班人员同时要做其他施工工作,如因其他施工工作导致记录不及时的时候就会出现记录不准确,导致记录与现场失真,进而不利于控制施工进度。此外,值班人员的其他施工工作,还可能导致记录结果反馈的不及时,施工管理人员无法及时获取工序衔接的时间情况,从而对施工现场实施做不到及时和精确的管理。
因此,如何精确的获取工序衔接的时间情况,以实现对施工进度的精确控制是目前业界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工序衔接方法、装置及系统,其能够有效改善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方式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工序衔接方法,应用于施工工序衔接系统的服务器,所述施工工序衔接系统还包括:射频识读装置和终端设备,所述射频识读装置和所述终端设备均与所述服务器耦合。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射频识读装置发送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根据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执行计时;若所述计时的计时时长超时,生成超时报警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工序衔接装置,应用于施工工序衔接系统的服务器,所述施工工序衔接系统还包括:射频识读装置和终端设备。所述射频识读装置和所述终端设备均与所述服务器耦合,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判断计时模块和发送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射频识读装置发送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所述判断计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执行计时。所述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计时的计时时长超时,生成超时报警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工序衔接系统,所述施工工序衔接系统包括:射频识读装置、服务器和终端设备。所述射频识读装置和所述终端设备均与所述服务器耦合。所述射频识读装置,用于获取施工工人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将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执行计时,若所述计时的计时时长超时,生成超时报警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根据所述超时报警信息进行工序衔接超时的提示。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射频识读装置在施工时感应获取工人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则服务器便获取射频识读装置发送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服务器根据该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工序是否结束,若根据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定施工的工序结束时,服务器便开始计时。当服务器判定计时的计时时长超时,生成超时报警信息至终端设备。因此,通过服务器的自动对工序结束后的工序衔接时间进行计时,以精确获取的工序衔接的时间情况。又通过服务器将计时时长超时的超时报警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施工管理人员通过终端设备获取的超时报警信息,精确获知目前工序衔接超时情况,进而实现对施工进度的精确控制。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通过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工序衔接系统的第一结构框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工序衔接系统的第二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工序衔接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工序衔接方法中步骤S200的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工序衔接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标:10-施工工序衔接系统;100-射频识读装置;110-射频识读卡;120-射频识读模块;121-第一感应天线;122-第二感应天线;123-控制芯片;200-服务器;210-施工工序衔接装置;211-获取模块;212-判断计时模块;213-发送模块;300-显示设备;400-终端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耦合”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了一种施工工序衔接系统10,该施工工序衔接系统10包括:射频识读装置100(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服务器200、显示设备300和终端设备400。其中,射频识读装置100、显示设备300和终端设备400均与服务器200耦合。
如图2所示,射频识读装置100用于获取施工工人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并将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发送至服务器200。本实施例中,射频识读装置100包括:射频识读卡110和射频识读模块120。其中,射频识读模块120与服务器200耦合。
射频识读卡110为至少一个,射频识读卡110可以为DogBone的SMARTRAC系列。本实施例中,射频识读卡110的数量可根据施工该工序的施工工人数量来进行选择,例如,该工序需要30个施工工人来进行施工,则射频识读卡110的数量即为30。每个射频识读卡110内的感应芯片均存储了使用该射频识读卡110的施工工人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此外,每个射频识读卡110均安装在使用该射频识读卡110的施工工人的安全帽。当每个施工工人穿戴安全帽由施工场地的出入口进入或离开施工场地时,每个施工工人的进入或离开施工场地均使得每个施工工人的安全帽上的射频识读卡110位于射频识读模块120感应的预设距离范围以内,每个射频识读卡110在该施工工人进入或离开施工场地时均被射频识读模块120感应识别到,即每个射频识读卡110内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便被射频识读卡110获取。
如图2所示,射频识读模块120用于当每个射频识读卡110位于感应的预设距离范围内时,获取并标记该射频识读卡110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并将标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发送至服务器200。射频识读模块120可以为ImpinjR420型。
本实施例中,射频识读模块120包括:第一感应天线121、第二感应天线122和控制芯片123。其中,第一感应天线121和第二感应天线122均与控制芯片123耦合,控制芯片123与服务器200耦合。
第一感应天线121用于获取当每个射频识读卡110位于感应的预设距离范围内时,获取该射频识读卡110中存储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并将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发送至控制芯片123。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天线121感应的预设距离范围为0至82dBm。第一感应天线121安装在施工场地的出入口处,例如,施工场地为隧道时,第一感应天线121安装在出入隧道的洞口处。
第二感应天线122用于获取当每个射频识读卡110位于感应的预设距离范围内时,获取该射频识读卡110中存储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并将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发送至控制芯片123。本实施例中,第二感应天线122感应的预设距离范围也为0至82dBm。第二感应天线122也安装在施工场地的出入口处,例如,施工场地为隧道时,第二感应天线122安装在出入隧道的洞口处。此外,第二感应天线122的安装位置使得第一感应天线121位于第二感应天线122和施工场地的出入口之间。
可以理解的,第一感应天线121和第二感应天线122的安装位置使得第一感应天线121相对第二感应天线122更靠近施工场地的出入口,而第二感应天线122则相对第一感应天线121更位于施工场地内。当每个穿戴安全帽的施工工人由出入口进入施工场地时,每个穿戴安全帽的施工工人先进入到第一感应天线121感应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第一感应天线121则先感应获取到每个施工工人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并将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均发送至控制芯片123。随着每个施工工人进入施工场地的继续移动,每个施工工人再进入到第二感应天线122感应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第二感应天线122则后于第一感应天线121感应而感应获取到每个施工工人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并也将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均发送至控制芯片123。反之,当每个穿戴安全帽的施工工人由出入口离开施工场地时,每个穿戴安全帽的施工工人先进入到第二感应天线122感应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第二感应天线122则先感应获取到每个施工工人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并将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均发送至控制芯片123。随着每个施工工人离开施工场地的继续移动,每个施工工人再进入到第一感应天线121感应的预设距离范围内。第一感应天线121则后于第二感应天线122感应而感应获取到每个施工工人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并也将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均发送至控制芯片123。
控制芯片123用于根据获取第一感应天线121发送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和获取第二感应天线122发送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获取顺序标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并将标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发送至服务器200。
作为一种方式,当每个穿戴安全帽的施工工人由出入口进入施工场地时,控制芯片123首先将由第一感应天线121发送的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标记1。当控制芯片123再获取到第二感应天线122发送的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时,控制芯片123再将第二感应天线122发送的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标计2。并将第二感应天线122发送的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和第一感应天线121发送的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匹配,以获取每个标记12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并按照每个施工人员先后进入施工场地的顺序将每个标记12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均发送至服务器200。
作为另一种方式当每个穿戴安全帽的施工工人由出入口离开施工场地时,控制芯片123首先将由第二感应天线122发送的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标记2。当控制芯片123再获取到第一感应天线121发送的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时,控制芯片123再将第一感应天线121发送的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标计1。并将第一感应天线121发送的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和第二感应天线122发送的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匹配,以获取每个标记21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并按照每个施工人员先后进入施工场地的顺序将每个标记21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均发送至服务器2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标记的1或2为本实施例采用的一种实施方式,其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任意能够区分的字母、数字或符号等。
如图2所示,服务器200具有的数据的存储、输入和输出能力,以及数据的更新能力。本实施例中,服务器200获取并识别射频识读装置100发送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并根据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工序是否开始或结束。若判定工序开始,结束工序衔接的计时。服务器200根据工序施工人员信息获取时间点获得该工序的开始时间,并将开始时间发送至显示设备300。若判定工序结束,执行工序衔接的计时,且根据工序施工人员信息获取时间点获得该工序的结束时间,并将结束时间也发送至显示设备300。在计时的计时时长超时,服务器200便生成超时报警信息至终端设备400。此外,服务器200还将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和工序衔接计时的计时时长也发送至显示设备300。
显示设备300可以是显示器,例如,液晶面板的显示器。显示设备300通过自身显示能力,以及到服务器200发送的该工序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该工序的开始时间、该工序的结束时间和该工序开始之前的计时时长均进行实时同步显示。以使施工管理人员通过观看显示设备300的显示内容便能够清楚准确的获取该工序实际是哪些施工人员在施工、该工序是什么时候开始、该工序是什么时候结束、以及该工序开始之前工序衔接的计时时长是多久。
终端设备400可以是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400可以为多个,每个终端设备400均为用户(施工管理人员)的移动智能手机,且每个终端设备400均对应管理级别不同的施工管理人员。每个终端设备400能够通过无线的移动数据网络与服务器200耦合,故每个终端设备400能够与数据服务器200形成数据交互。每个终端设备400可以以短信的方式获取到服务器200发送的超时报警信息,每个终端设备400通过自身对数据的处理和显示能力,将该超时报警信息进行实时显示,以提示使用该终端设备400的施工管理人员工序的衔接时间以超时。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工序衔接方法的方法流程,该施工工序衔接方法应用于施工工序衔接系统的服务器。施工工序衔接方法的方法流程包括:步骤S100、步骤S200和步骤S300。
步骤S100:获取所述射频识读装置发送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
服务器通过与射频识读装置的耦合,获取射频识读装置发送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其中,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包括:该施工人员的姓名、工种(工序)和编号。本实施例中,施工某个工序的施工人员为至少一个人。当该工序的施工人员为一个人时,服务器获取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即为该施工人员在进入或离开施工场地时,射频识读装置采集并发送的该施工人员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当该工序的施工人员为大于或等于两人时,服务器则按射频识读装置采集并发送的每个施工人员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顺序依次获取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其中,服务器获取每个施工人员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顺序,为每个施工人员先后进入或离开是施工场地的顺序。例如,某个工序(例如喷浆)的施工人员是40人,当40个施工人员均进入施工场地时,服务器获取每个施工人员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顺序即为40个施工人员依次先后进入施工场地的顺序。
步骤S200:根据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执行计时。
服务器的数据库中预先存储了各工序中每个施工人员的预设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其中,预设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也包括:该施工人员的姓名、工种(工序)和编号。服务器按顺序依次获取到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后,服务器将每个工序施工人员均和数据库中预先存储了各工序中每个施工人员的预设工序施工人员信息进行匹配,当该工序施工人员的姓名、工种和编号和预设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姓名、工种和编号均对应匹配时。服务器则识别到了获取的该工序施工人员信息。服务器再通过该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标记来判断该工序是开始还是结束。例如,若标记为12,服务器判定该工序为开始施工;若标记为21,服务器判定该工序为结束施工。当服务器根据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标记为21判定该工序为结束时,服务器便执行计时,以通过计时来精确的获取该工序结束后至下一个工序开始之间的工序衔接时间。
步骤S300:若所述计时的计时时长超时,生成超时报警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
服务器中预先存储了和终端设备数量匹配的多个预设计时时长,每个预设计时时长的时间长度均与其余预设计时时长的时间长度不同。服务器开始计时后,服务器将计时的计时时长和每个预设计时时长均进行实时比对。当计时的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任意一个预设计时时长时,服务器则判定计时的计时时长超时,并生成超时报警信息至对应的终端设备。例如,终端设备为3个,预设计时时长也为3个,3个预设计时时长的时间长度依次为:10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服务器将计时的计时时长同和3个预设计时时长均进行比对。当计时的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10分钟的预设计时时长,并小于20分钟的预设计时时长时。服务器判定超时,将生成的超时报警信息推送至3个终端设备中的其中一个,该终端设备的使用者可以为施工项目的调度员。当计时的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20分钟的预设计时时长,并小于30分钟的预设计时时长时。服务器也判定超时,将生成的超时报警信息推送至3个终端设备中的另外一个,该终端设备的使用者可以为施工项目的副经理。当计时的计时时长大于或等于30分钟的预设计时时长时。服务器也判定超时,将生成的超时报警信息推送至3个终端设备中的最后一个,该终端设备的使用者可以为施工项目的经理。服务器根据超时的不同,将超时报警信息发送给管理层级不同的人员,加强施工的管理,提高了施工的工作效率,杜绝了施工时的窝工现象。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工序衔接方法中步骤S200的方法子流程。
具体的,步骤S200的方法子流程包括:步骤S210、步骤S220、步骤S230和步骤S240。
步骤S210:按获取顺序识别每个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其中,所述获取顺序为获取所述射频识读装置依次发送的每个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顺序。
当该工序的施工人员为一个时,服务器获取到该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后,将该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姓名、工种和编号和预设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姓名、工种和编号均对应匹配来识别该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当该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姓名、工种和编号和预设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姓名、工种和编号均对应匹配时,服务器判定识别到该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当该工序的施工人员为大于或等于两人时,服务器按照每个施工人员依次进入或离开施工场地顺序,依次将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姓名、工种和编号均和预设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姓名、工种和编号均对应匹配来识别每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当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姓名、工种和编号均和预设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姓名、工种和编号均对应匹配,则服务器也判定识别到该工序施工人员信息。
步骤S220:根据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所述工序的施工状态。
服务器判定识别到该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后,服务器获取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标记,并根据标记的数值来判断该工序是目前的施工状态。例如,若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标记为12,服务器通过标记的数值为12判定目前该工序为将开始施工状态。若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标记为21,服务器通过标记的数值为21判定目前该工序为将结束施工状态。作为一种方式,服务器按照获取顺序,首先识别到一个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并获取该首先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标识。
步骤S230:若判定所述施工状态为将开始施工状态,将在所述获取顺序中最先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时间点标记为开始时间,并停止执行计时,若判定施工状态为将结束施工状态,执行所述根据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数量判断所述工序是否结束。
当服务器根据最先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标记例如:12,判定目前工序的施工状态为将开始施工状态。服务器在最先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时刻时。服务器通过网络获取该时刻所对应时间点的时间,并将该时间标记为开始时间。也当服务器判定目前工序的施工状态为将开始施工状态,服务器也判定在目前工序之前的工序衔接结束,故服务器也在首先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时刻时,结束执行计时的操作。也当服务器根据首先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中的标记例如:21,判定目前工序的施工状态为将结束施工状态,服务器便判定执行根据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数量判断所述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执行所述计时的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当施工人员为一个时,首先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即为该施工人员由出入口进入或离开施工场地时,该施工人员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当施工人员为至少两个时,首先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即为至少两个施工人员中,先由出入口进入或离开施工场地的其中一个施工人员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
步骤S240:根据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数量判断所述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执行所述计时。
当服务器判定施工状态为将结束施工状态后,服务器便将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数量持续的和预设工序人数相比,以获得比值。其中,预设工序人数为该工序施工的预计人数,即为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存储的该工序所以施工人员的总数量。可以理解到,若施工人员为一人,则比值为1。若施工人员为至少两人,随着施工人员不断的从出入口离开施工场地,服务器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数量会随着不断增加,继而比值也在持续的变大。例如,该工序施工的预计人数为100人,当第1个施工人员离开时,该比值即为0.01,当第80个施工人员离开时,该比值即为0.80。此外,服务器还预先设置了预设比值,该预设比值可以为例如0.8。服务器将获取的比值持续的和预设比值比对,当比值比对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比值时,服务器则判定该工序结束。也可以理解到,若施工人员为一人,则比值为1大于预设比值的0.8,则该施工人员从出入口离开施工场地后,服务器便判定该工序结束。若施工人员为至少两人,例如,预设工序人数和施工人员均为100人,当从出入口离开施工场地施工人员为第80个时,比值增加至0.8等于预设比值的0.8,则该第80个施工人员从出入口离开施工场地后,服务器便判定该工序结束。当服务器判定该工序结束时,服务器在将按获取顺序最后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时刻时,服务器也通过网络获取该时刻所对应时间点的时间,并将该时间标记为结束时间。需要说明的是,若预设工序人数和施工人员均为100人,预设比值为0.8,当从出入口离开施工场地施工人员为第80个时,该第80个离开的施工人员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即为按获取顺序最后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也若预设工序人数和施工人员均为100人,预设比值为1,当从出入口离开施工场地施工人员为第100个时,该第100个离开的施工人员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即为按获取顺序最后识别到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通过设置预设比值有效的防止了服务器误识别和误判定的情况出现。
此外,服务器还根据标记的上一个工序的结束时间和标记的下一个工序的开始时间获取每个工序开始之前计时的计时时长。服务器通过与显示设备的耦合,以将每个工序开始之前计时的计时时长、每个工序的开始时间、每个工序的结束时间和服务器所识别到的每个工序的所有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均实时的发送至显示设备。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5,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施工工序衔接装置210的结构框图,该施工工序衔接装置210应用于施工工序衔接系统100的服务器200,该施工工序衔接装置210包括:获取模块211、判断计时模块212和发送模块213。
获取模块211用于获取所述射频识读装置100发送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
判断计时模块212用于根据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执行计时。
发送模块213用于若所述计时的计时时长超时,生成超时报警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400。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施工工序衔接方法、装置及系统。施工工序衔接方法应用于施工工序衔接系统的服务器,施工工序衔接系统还包括:射频识读装置和终端设备,射频识读装置和终端设备均与服务器耦合。方法包括:获取射频识读装置发送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根据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工序结束,执行计时;若计时的计时时长超时,生成超时报警信息至终端设备。
通过射频识读装置在施工时感应获取工人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则服务器便获取射频识读装置发送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服务器根据该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工序是否结束,若根据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定施工的工序结束时,服务器便开始计时。当服务器判定计时的计时时长超时,生成超时报警信息至终端设备。因此,通过服务器的自动对工序结束后的工序衔接时间进行计时,以精确获取的工序衔接的时间情况。又通过服务器将计时时长超时的超时报警信息发送至终端设备,施工管理人员通过终端设备获取的超时报警信息,精确获知目前工序衔接超时情况,进而实现对施工进度的精确控制。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施工工序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施工工序衔接系统的服务器,所述施工工序衔接系统还包括:射频识读装置和终端设备,所述射频识读装置和所述终端设备均与所述服务器耦合,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射频识读装置发送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
根据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执行计时;
若所述计时的计时时长超时,生成超时报警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根据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执行计时,包括:
按获取顺序识别每个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其中,所述获取顺序为获取所述射频识读装置依次发送的每个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顺序;
根据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数量判断所述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执行所述计时;
所述根据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数量判断所述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执行所述计时,包括:
获取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数量与预设工序人数的比值,其中,所述预设工序人数为该所述工序施工的预计人数;
将所述比值和预设比值比对,当所述比值比对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比值时,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所述预设比值小于1;
将在所述获取顺序中最后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时间点标记为结束时间,并以所述结束时间为起点执行所述计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工序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数量判断所述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执行所述计时之前,还包括:
根据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所述工序的施工状态;
若判定所述施工状态为将开始施工状态,将在所述获取顺序中最先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时间点标记为开始时间,并停止执行计时,若判定施工状态为将结束施工状态,执行所述根据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数量判断所述工序是否结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工序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工序衔接系统还包括: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耦合,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所述计时的计时时长和每个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均发送至所述显示设备,以使所述显示设备实时显示。
4.一种施工工序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施工工序衔接系统的服务器,所述施工工序衔接系统还包括:射频识读装置和终端设备,所述射频识读装置和所述终端设备均与所述服务器耦合,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判断计时模块和发送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射频识读装置发送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
所述判断计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执行计时;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若所述计时的计时时长超时,生成超时报警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判断计时模块,具体用于按获取顺序识别每个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其中,所述获取顺序为获取所述射频识读装置依次发送的每个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顺序;获取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数量与预设工序人数的比值,其中,所述预设工序人数为该所述工序施工的预计人数;将所述比值和预设比值比对,当所述比值比对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比值时,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所述预设比值小于1;将在所述获取顺序中最后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时间点标记为结束时间,并以所述结束时间为起点执行所述计时。
5.一种施工工序衔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工序衔接系统包括:射频识读装置、服务器和终端设备,所述射频识读装置和所述终端设备均与所述服务器耦合;
所述射频识读装置,用于获取施工工人的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将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根据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判断工序是否结束,若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执行计时,若所述计时的计时时长超时,生成超时报警信息至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用于根据所述超时报警信息进行工序衔接超时的提示;
其中,所述服务器,具体用于按获取顺序识别每个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其中,所述获取顺序为获取所述射频识读装置依次发送的每个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顺序;获取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数量与预设工序人数的比值,其中,所述预设工序人数为该所述工序施工的预计人数;将所述比值和预设比值比对,当所述比值比对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比值时,判定所述工序结束,所述预设比值小于1;将在所述获取顺序中最后识别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时间点标记为结束时间,并以所述结束时间为起点执行所述计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工序衔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读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射频识读卡和射频识读模块,每个所述射频识读卡均用于安装在安全帽上,所述射频识读模块用于安装在施工场地的出入口处,所述射频识读模块与所述服务器耦合;
所述射频识读模块,用于当每个所述射频识读卡位于预设距离范围内时,获取并标记该所述射频识读卡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将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施工工序衔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识读模块包括:第一感应天线、第二感应天线和控制芯片,所述第一感应天线、所述第二感应天线和所述控制芯片均用于安装在所述施工场地的所述出入口处,所述第一感应天线位于所述第二感应天线和所述施工场地的出入口之间,所述第一感应天线和所述第二感应天线均与所述控制芯片耦合,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服务器耦合;
所述第一感应天线,用于获取当每个所述射频识读卡位于预设距离范围内时,获取该所述射频识读卡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将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芯片;
所述第二感应天线,用于获取当每个所述射频识读卡位于预设距离范围内时,获取该所述射频识读卡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将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发送至所述控制芯片;
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根据获取所述第一感应天线发送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和获取所述第二感应天线发送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的获取顺序标记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并将标记的所述工序施工人员信息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工序衔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工序衔接系统还包括: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与所述服务器耦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57394.7A CN107274154B (zh) | 2017-06-16 | 2017-06-16 | 施工工序衔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457394.7A CN107274154B (zh) | 2017-06-16 | 2017-06-16 | 施工工序衔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74154A CN107274154A (zh) | 2017-10-20 |
CN107274154B true CN107274154B (zh) | 2021-02-02 |
Family
ID=60067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457394.7A Active CN107274154B (zh) | 2017-06-16 | 2017-06-16 | 施工工序衔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27415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20161278A1 (en) * | 2019-12-27 | 2022-05-26 | Eppendorf Himac Technologies Co., Ltd. | Centrifuge |
CN117035265A (zh) * | 2023-07-03 | 2023-11-10 | 中铁济南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 基于bim技术的轨道交通中机电设备安装监控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6969A (zh) * | 2008-08-21 | 2010-02-2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针对辐射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202512644U (zh) * | 2012-01-21 | 2012-10-31 | 上海波宝仟赫科技有限公司 | 危险场所人员进出管理系统 |
CN103116926A (zh) * | 2013-01-30 | 2013-05-22 |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rfid安全帽的实时监控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CN202991139U (zh) * | 2012-12-25 | 2013-06-12 | 河南东陆高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隧道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系统 |
CN203616867U (zh) * | 2013-12-28 | 2014-05-28 | 日照港集团岚山港务有限公司 | 一种船舶港池内施工作业监控装置 |
CN103926900A (zh) * | 2014-04-22 | 2014-07-16 | 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线管理控制系统 |
CN204129769U (zh) * | 2014-10-10 | 2015-01-28 | 国家电网公司 | 信息管理系统 |
CN105139492A (zh) * | 2015-06-24 | 2015-12-09 | 国家电网公司 | 工程分包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5512707A (zh) * | 2016-01-21 | 2016-04-20 | 韩松 | 一种作业现场的监控系统和方法 |
CN205670312U (zh) * | 2016-04-29 | 2016-11-02 | 杭州兴弘科技有限公司 | 工程施工人员智能警示及管理监管系统 |
CN106331630A (zh) * | 2016-08-31 | 2017-01-11 | 钱钟 | 一种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检录及实时监控信息系统 |
CN106394469A (zh) * | 2016-09-23 | 2017-02-15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人员监控智能报警方法及系统 |
CN106557795A (zh) * | 2016-12-05 | 2017-04-05 | 杭州凯达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现场监控管理方法 |
CN106779447A (zh) * | 2016-12-28 | 2017-05-31 | 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融合bim的rfid的建筑工人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
-
2017
- 2017-06-16 CN CN201710457394.7A patent/CN1072741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56969A (zh) * | 2008-08-21 | 2010-02-24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针对辐射的预警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202512644U (zh) * | 2012-01-21 | 2012-10-31 | 上海波宝仟赫科技有限公司 | 危险场所人员进出管理系统 |
CN202991139U (zh) * | 2012-12-25 | 2013-06-12 | 河南东陆高科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隧道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系统 |
CN103116926A (zh) * | 2013-01-30 | 2013-05-22 | 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rfid安全帽的实时监控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CN203616867U (zh) * | 2013-12-28 | 2014-05-28 | 日照港集团岚山港务有限公司 | 一种船舶港池内施工作业监控装置 |
CN103926900A (zh) * | 2014-04-22 | 2014-07-16 | 鹤山丽得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线管理控制系统 |
CN204129769U (zh) * | 2014-10-10 | 2015-01-28 | 国家电网公司 | 信息管理系统 |
CN105139492A (zh) * | 2015-06-24 | 2015-12-09 | 国家电网公司 | 工程分包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5512707A (zh) * | 2016-01-21 | 2016-04-20 | 韩松 | 一种作业现场的监控系统和方法 |
CN205670312U (zh) * | 2016-04-29 | 2016-11-02 | 杭州兴弘科技有限公司 | 工程施工人员智能警示及管理监管系统 |
CN106331630A (zh) * | 2016-08-31 | 2017-01-11 | 钱钟 | 一种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检录及实时监控信息系统 |
CN106394469A (zh) * | 2016-09-23 | 2017-02-15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人员监控智能报警方法及系统 |
CN106557795A (zh) * | 2016-12-05 | 2017-04-05 | 杭州凯达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现场监控管理方法 |
CN106779447A (zh) * | 2016-12-28 | 2017-05-31 | 南京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融合bim的rfid的建筑工人智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74154A (zh) | 2017-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61928B (zh) | 滤芯状态监测装置、滤芯状态监测方法和智能水机 | |
CN107274154B (zh) | 施工工序衔接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4091184B (zh) | 电子标签检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4123602A (zh) | 一种智能校徽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7170065A (zh) | 移动智能考勤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1553633A (zh) | 一种工程造价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0932226A (zh) | 一种继电保护定值自动校核系统 | |
JP5343013B2 (ja) | 作業実績収集システムおよび作業実績収集方法 | |
JP6235267B2 (ja) | 巡回業務支援システム、巡回業務支援方法及び巡回業務支援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 |
CN104183049B (zh) | 一种智能化的门禁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 |
CN104951813A (zh) | 一种基于rfid的食品安全信息采集终端 | |
CN111882738A (zh) | 安防管理方法、安防管理系统、服务器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205000A (zh) | 一种考勤装置及考勤方法 | |
CN110335606B (zh) | 一种用于工器具管控的语音交互装置 | |
CN109785565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重点场所管理的方法及其系统 | |
CN211577735U (zh) | 一种交通运输工程检测设备管理系统 | |
JP2015022414A (ja) | 巡回業務支援システム、巡回業務支援方法及び巡回業務支援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 |
JP6235261B2 (ja) | 巡回業務支援システム、巡回業務支援方法及び巡回業務支援システム用プログラム | |
CN210466482U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无感考勤装置 | |
CN112528693A (zh) | 一种电力施工现场移动物资验查机器及其验查方法 | |
CN106686106A (zh) | 车载设备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数据处理系统 | |
CN112836188B (zh) | 一种火电厂安全措施执行闭环管理方法及系统 | |
CN219012694U (zh) | 隧道掘进工序智能分析系统 | |
CN214175174U (zh) | 智能移动操作票管控装置及操作票管控系统 | |
CN114157664B (zh) | 工卡终端及其信息处理方法和基于云平台的信息处理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