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9030A - 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9030A
CN107259030A CN201710655505.5A CN201710655505A CN107259030A CN 107259030 A CN107259030 A CN 107259030A CN 201710655505 A CN201710655505 A CN 201710655505A CN 107259030 A CN107259030 A CN 107259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er times
dry measure
measure used
huangshi dry
huangsh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555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史月龙
曾宋君
吴坤林
郑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Xiancaota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Xiancaota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Xiancaota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Xiancaotang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65550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59030A/zh
Publication of CN107259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90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1Culture apparatus for tissue cul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HNEW PLANTS OR NON-TRANSGENIC PROCESSES FOR OBTAINING THEM; 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A01H4/00Plant reproduction by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 Tissue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for
    • A01H4/008Methods for regeneration to complete plants

Abstract

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材料选择和处理、外植体消毒、不定芽诱导和增殖、生根壮苗培养和黄石斛鲜叶采摘步骤。当黄石斛叶片的长度达到2~3厘米即行采摘得到黄石斛鲜叶;然后对所述黄石斛鲜叶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接下来对所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进行粉碎后即得黄石斛茶粉。本发明采用2~3厘米的黄石斛鲜叶作为原料,制备的黄石斛茶粉的多糖含量高。本发明采用冷冻干燥的工艺制备黄石斛茶粉,对黄石斛所含有的多糖的影响最小。

Description

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产品加工深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黄石斛(Dendrobium tosaense Makino)属于兰科石斛属,仅产于我国江西、广东、台湾及日本等地,常被误认为铁皮石斛,在日本和台湾已被作为中药材广泛应用,产量比铁皮石斛产量高,具有抗肿瘤、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及扩张血管等作用;同时,黄石斛花朵黄绿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应用于盆栽观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黄石斛种源稀缺,严重地制约了其产业的发展。
黄石斛中含有多糖、多酚类物质、石斛碱、微量元素以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等生物活性物质,是天然的保健茶的理想原材料之一。药理功能研究证明,多糖是黄石斛中最主要的有效成分,而在黄石斛不同生长时期,其多糖含量也有差异,因此选择多糖含量较高的生长时期作为原材料对黄石斛产品的研发具有显著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切除叶片后用酒精浸泡,然后用升汞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接下来再用升汞溶液消毒,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然后接种到外植体培养基上;其中:所述外植体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在改良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3.0-5.0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3.0-5.0毫克/升激动素、1.0-2.0毫克/升萘乙酸以及改进MS培养基质量的10-20%的椰子汁,所述改良MS培养基为大量元素减半的MS培养基;
第二步:接种后每隔35-45天更换所述外植体培养基一次,至第5次时开始将所述外植体培养基中的6-苄基腺嘌呤和激动素浓度均降至1.5-2.5毫克/升,培养得到丛生芽;
第三步:将第二步培养得到的丛生芽切割成单个芽,然后接种到生根壮苗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得到完整植株;所述生根壮苗培养基为改进MS培养基,在改进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0.5-1.0毫克/升的萘乙酸、0.5-1.0毫克/升的吲哚丁酸、50-150克/升的香蕉汁、0.5-1.0克/升的活性碳,所述改进MS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
第四步:将完整植株转移到具有自然光的温室中炼苗10-15 天,然后洗净根部的培养基,接下来用苔藓包裹所述完整植株的根系,接下来在栽培基质内进行培养,所述栽培基质由颗粒状发酵松树皮、发酵羊粪蛋和苔藓组成,所述颗粒状发酵松树皮的粒径为1~2厘米;
第五步:当黄石斛叶片的长度达到2~3厘米即行采摘得到黄石斛鲜叶;
第六步:对所述黄石斛鲜叶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
第七步:对所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进行粉碎后即得黄石斛茶粉。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植体为黄石斛当年生嫩芽。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黄石斛当年生嫩芽在作为外植体之前,先用500-800倍的多菌灵浇灌一次黄石斛,并且用500-800倍的多菌灵喷施叶片;一星期之后再用72%的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的3000-4000倍液浇灌一次黄石斛,并用72%的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的3000-4000倍液喷施叶片,然后两周内重复一次。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接种前用消过毒的解剖刀切取长度2-4厘米的黄石斛侧芽为外植体。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将外植体用体积浓度为70-80%的酒精浸泡30-60秒。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升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苔藓使用之前用水浸泡24-48小时。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为:真空度为60~70Pa,冷冻温度为-40~-50℃。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对所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进行粉碎,过400目筛后即得黄石斛茶粉。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发明采用2~3厘米的黄石斛鲜叶作为原料,制备的黄石斛茶粉的多糖含量高。
2、本发明采用冷冻干燥的工艺制备黄石斛茶粉,对黄石斛所含有的多糖的影响最小。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属于“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部件或者模块、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1: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
(1)材料选择和处理
选择植株生长健壮、生长势强的黄石斛当年生嫩芽为外植体。在切取外植体28天前,先用500倍的多菌灵浇灌一次并喷施叶片,一星期后再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浇灌一次并喷施叶片。然后两周内重复上述步骤。接种前用75%酒精消过毒的解剖刀切取长度2厘米的侧芽为外植体。
(2)外植体消毒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切下的外植体切除叶片,先用70%酒精中浸泡10秒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5分钟,无菌水冲洗4次,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4分钟,无菌水冲洗4次。接种到外植体培养基,所述外植体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在改良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3.0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3.0毫克/升激动素、1.0毫克/升萘乙酸(即每升改进MS培养基添加1毫克的萘乙酸)以及改进MS培养基质量的10%的椰子汁,所述改良MS培养基为大量元素减半的MS培养基;消毒成功率70%。
(3)不定芽诱导和增殖
接种后培养30天外植体茎节上形成不定芽。以后每隔45天在和初代培养相同的培养基上继代一次,至第4代时,增殖系数可达到4.0倍。第5代开始可将培养基中的6-苄基腺嘌呤(6-BA)和激动素(KT)浓度均降至1.5毫克/升,继续增殖,增殖系数可维持在4.0倍。
(5)生根壮苗培养
丛生芽增殖多代后,可将丛生芽切割成单个芽,接种到生根壮苗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壮苗培养。40天左右能形成株高4厘米的带根的完整植株。所述生根壮苗培养基为改进MS培养基,在改进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0.5毫克/升的萘乙酸、0.5毫克/升的吲哚丁酸、50克/升的香蕉汁、0.5克/升的活性碳,所述改进MS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MS培养基均减半)。
(6)试管苗移栽
春季和秋季是试管苗出瓶的适宜时期,将具4厘米高完整植株将培养瓶转移到具自然光的温室中炼苗10 天,然后将其从玻璃瓶中取出,洗净根部的培养基,采用用水浸泡24小时的苔藓包裹黄石斛的根系基地种植于穴盘中,穴盘中预先铺设有颗粒状发酵松树皮和发酵羊粪蛋组成的混合物。苔藓在使用前先将水分拧干。然后保持适当通风和足够的湿度,移栽的成活率均可达90%。所述颗粒状发酵松树皮的粒径为1.5厘米。颗粒状发酵松树皮、发酵羊粪蛋和苔藓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例为1:1:1。混合物中还含蔗糖含量20克/升、琼脂7g/L,混合物的pH 5.6,在实验中所采用的培养温度24℃,光照度1500 lx,光照12小时/天。
(7)采摘
当黄石斛叶片的长度达到2厘米即行采摘得到黄石斛鲜叶;
(8)真空冷冻干燥
对所述黄石斛鲜叶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所述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为:真空度为65Pa,冷冻温度为-42℃。
(9)打粉
对所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进行粉碎后即得黄石斛茶粉。对所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进行粉碎,过400目筛后即得黄石斛茶粉。
实施例2: 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
(1)材料选择和处理
选择植株生长健壮、生长势强的黄石斛当年生嫩芽为外植体。在切取外植体28天前,先用600倍的多菌灵浇灌一次并喷施叶片,一星期后再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500倍浇灌一次并喷施叶片。然后两周内重复上述步骤。接种前用75%酒精消过毒的解剖刀切取长度3厘米的侧芽为外植体。
(2)外植体消毒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切下的外植体切除叶片,先用75%酒精中浸泡20秒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7.5 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5 分钟,无菌水冲洗5次。接种到外植体培养基,所述外植体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在改良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4.0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4.0毫克/升激动素、1.5毫克/升萘乙酸(即每升改进MS培养基添加1.5毫克的萘乙酸)以及改进MS培养基质量的15%的椰子汁,所述改良MS培养基为大量元素减半的MS培养基;消毒成功率80%。
(3)不定芽诱导和增殖
接种后培养28天外植体茎节上形成不定芽。以后每隔40天在和初代培养相同的培养基上继代一次,至第4代时,增殖系数可达到4.5倍。第5代开始可将培养基中的6-BA和KT浓度均降至2.0毫克/升,继续增殖,增殖系数可维持在4.5倍。
(5)生根壮苗培养
丛生芽增殖多代后,可将丛生芽切割成单个芽,接种到生根壮苗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壮苗培养。40天左右能形成株高5厘米的带根的完整植株。所述生根壮苗培养基为改进MS培养基,在改进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0.75毫克/升的萘乙酸、0.75毫克/升的吲哚丁酸、100克/升的香蕉汁、0.75克/升的活性碳,所述改进MS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MS培养基均减半)。
(6)试管苗移栽
春季和秋季是试管苗出瓶的适宜时期,将具5厘米高完整植株将培养瓶转移到具自然光的温室中炼苗13 天,然后将其从玻璃瓶中取出,洗净根部的培养基,采用用水浸泡48小时的苔藓包裹黄石斛的根系基地种植于穴盘中,穴盘中预先铺设有颗粒状发酵松树皮和发酵羊粪蛋组成的混合物。苔藓在使用前先将水分拧干。然后保持适当通风和足够的湿度,移栽的成活率均可达95%。所述颗粒状发酵松树皮的粒径为2厘米。颗粒状发酵松树皮、发酵羊粪蛋和苔藓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例为2:2:1。混合物中还含蔗糖含量25克/升、琼脂6.5g/L,混合物的pH 5.8,在实验中所采用的培养温度26℃,光照度1800 lx,光照14小时/天。
(7)采摘
当黄石斛叶片的长度达到3厘米即行采摘得到黄石斛鲜叶;
(8)真空冷冻干燥
对所述黄石斛鲜叶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所述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为:真空度为70Pa,冷冻温度为-40℃。
(9)打粉
对所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进行粉碎后即得黄石斛茶粉。对所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进行粉碎,过400目筛后即得黄石斛茶粉。
实施例3: 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
(1)材料选择和处理
选择植株生长健壮、生长势强的黄石斛当年生嫩芽为外植体。在切取外植体28天前,先用800倍的多菌灵浇灌一次并喷施叶片,一星期后再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浇灌一次并喷施叶片。然后两周内重复上述步骤。接种前用75%酒精消过毒的解剖刀切取长度4厘米的侧芽为外植体。
(2)外植体消毒
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切下的外植体切除叶片,先用80%酒精中浸泡30秒后,用0.1%升汞溶液消毒10分钟,无菌水冲洗6次,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6分钟,无菌水冲洗6次。接种到外植体培养基,所述外植体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在改良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5.0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5.0毫克/升激动素、2.0毫克/升萘乙酸(即每升改进MS培养基添加2毫克的萘乙酸)以及改进MS培养基质量的20%的椰子汁,所述改良MS培养基为大量元素减半的MS培养基;消毒成功率80%。
(3)不定芽诱导和增殖
接种后培养25天外植体茎节上形成不定芽。以后每隔35天在和初代培养相同的培养基上继代一次,至第4代时,增殖系数可达到5.0倍。第5代开始可将培养基中的6-BA和KT浓度均降至2.5毫克/升,继续增殖,增殖系数可维持在5.0倍。
(5)生根壮苗培养
丛生芽增殖多代后,可将丛生芽切割成单个芽,接种到生根壮苗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壮苗培养。40天左右能形成株高6厘米的带根的完整植株。所述生根壮苗培养基为改进MS培养基,在改进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1毫克/升的萘乙酸、1毫克/升的吲哚丁酸、150克/升的香蕉汁、1克/升的活性碳,所述改进MS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MS培养基均减半)。
(6)试管苗移栽
春季和秋季是试管苗出瓶的适宜时期,将具6厘米高完整植株将培养瓶转移到具自然光的温室中炼苗15 天,然后将其从玻璃瓶中取出,洗净根部的培养基,采用用水浸泡72小时的苔藓包裹黄石斛的根系基地种植于穴盘中,穴盘中预先铺设有颗粒状发酵松树皮和发酵羊粪蛋组成的混合物。苔藓在使用前先将水分拧干。然后保持适当通风和足够的湿度,移栽的成活率均可达98%。所述颗粒状发酵松树皮的粒径为1厘米。颗粒状发酵松树皮、发酵羊粪蛋和苔藓三者之间的质量比例为2:1:1。混合物中还含蔗糖含量30克/升、琼脂6g/L,混合物的pH 6.0,在实验中所采用的培养温度28℃,光照度2000 lx,光照16小时/天。
(7)采摘
当黄石斛叶片的长度达到2.3厘米即行采摘得到黄石斛鲜叶;
(8)真空冷冻干燥
对所述黄石斛鲜叶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所述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为:真空度为68Pa,冷冻温度为-43℃。
(9)打粉
对所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进行粉碎后即得黄石斛茶粉。对所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进行粉碎,过400目筛后即得黄石斛茶粉。
实施例4: 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
一种黄石斛种苗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切除叶片后用酒精浸泡,然后用升汞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接下来再用升汞溶液消毒,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然后接种到外植体培养基上;其中:所述外植体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在改良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4.2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3.8毫克/升激动素、1.5毫克/升萘乙酸以及改进MS培养基质量的13%的椰子汁,所述改良MS培养基为大量元素减半的MS培养基;
第二步:接种后每隔35天更换所述外植体培养基一次,至第5次时开始将所述外植体培养基中的6-苄基腺嘌呤和激动素浓度均降至1.55毫克/升,培养得到丛生芽;
第三步:将第二步培养得到的丛生芽切割成单个芽,然后接种到生根壮苗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得到完整植株;所述生根壮苗培养基为改进MS培养基,在改进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0.7毫克/升的萘乙酸、0.6毫克/升的吲哚丁酸、98克/升的香蕉汁、0.7克/升的活性碳,所述改进MS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
第四步:将完整植株转移到具有自然光的温室中炼苗10 天,然后洗净根部的培养基,接下来用苔藓包裹所述完整植株的根系,接下来在栽培基质内进行培养,所述栽培基质由颗粒状发酵松树皮、发酵羊粪蛋和苔藓组成,所述颗粒状发酵松树皮的粒径为1.2厘米;
第五步:当黄石斛叶片的长度达到2.8厘米即行采摘得到黄石斛鲜叶;
第六步:对所述黄石斛鲜叶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
第七步:对所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进行粉碎后即得黄石斛茶粉。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外植体为黄石斛当年生嫩芽。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黄石斛当年生嫩芽在作为外植体之前,先用600倍的多菌灵浇灌一次黄石斛,并且用500倍的多菌灵喷施叶片;一星期之后再用72%的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的3000倍液浇灌一次黄石斛,并用72%的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的3000倍液喷施叶片,然后两周内重复一次。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接种前用消过毒的解剖刀切取长度4厘米的黄石斛侧芽为外植体。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将外植体用体积浓度为72%的酒精浸泡38秒。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升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苔藓使用之前用水浸泡28小时。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所述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为:真空度为65Pa,冷冻温度为-45℃。
优选的实施方式为:对所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进行粉碎,过400目筛后即得黄石斛茶粉。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具以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之范畴。

Claims (9)

1.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第一步:在超净工作台上,将外植体切除叶片后用酒精浸泡,然后用升汞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水冲洗,接下来再用升汞溶液消毒,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然后接种到外植体培养基上;其中:所述外植体培养基为改良MS培养基,在改良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3.0-5.0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3.0-5.0毫克/升激动素、1.0-2.0毫克/升萘乙酸以及改进MS培养基质量的10-20%的椰子汁,所述改良MS培养基为大量元素减半的MS培养基;
第二步:接种后每隔35-45天更换所述外植体培养基一次,至第5次时开始将所述外植体培养基中的6-苄基腺嘌呤和激动素浓度均降至1.5-2.5毫克/升,培养得到丛生芽;
第三步:将第二步培养得到的丛生芽切割成单个芽,然后接种到生根壮苗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得到完整植株;所述生根壮苗培养基为改进MS培养基,在改进MS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0.5-1.0毫克/升的萘乙酸、0.5-1.0毫克/升的吲哚丁酸、50-150克/升的香蕉汁、0.5-1.0克/升的活性碳,所述改进MS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
第四步:将完整植株转移到具有自然光的温室中炼苗10-15 天,然后洗净根部的培养基,接下来用苔藓包裹所述完整植株的根系,接下来在栽培基质内进行培养,所述栽培基质由颗粒状发酵松树皮、发酵羊粪蛋和苔藓组成,所述颗粒状发酵松树皮的粒径为1~2厘米;
第五步:当黄石斛叶片的长度达到2~3厘米即行采摘得到黄石斛鲜叶;
第六步:对所述黄石斛鲜叶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
第七步:对所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进行粉碎后即得黄石斛茶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植体为黄石斛当年生嫩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黄石斛当年生嫩芽在作为外植体之前,先用500-800倍的多菌灵浇灌一次黄石斛,并且用500-800倍的多菌灵喷施叶片;一星期之后再用72%的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的3000-4000倍液浇灌一次黄石斛,并用72%的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的3000-4000倍液喷施叶片,然后两周内重复一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前用消过毒的解剖刀切取长度2-4厘米的黄石斛侧芽为外植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外植体用体积浓度为70-80%的酒精浸泡30-60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升汞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苔藓使用之前用水浸泡24-48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冷冻干燥的条件为:真空度为60~70Pa,冷冻温度为-40~-5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干燥后的黄石斛叶进行粉碎,过400目筛后即得黄石斛茶粉。
CN201710655505.5A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72590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5505.5A CN107259030A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55505.5A CN107259030A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9030A true CN107259030A (zh) 2017-10-20

Family

ID=60075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55505.5A Pending CN107259030A (zh) 2017-08-03 2017-08-03 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5903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2028A (zh) * 2018-11-28 2019-04-23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通过试管苗连续生产诺丽叶片茶的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9446A (zh) * 2013-11-27 2014-03-05 苏州田园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能够缩短铁皮石斛无性繁殖周期的铁皮石斛的繁殖方法
CN106857988A (zh) * 2017-03-02 2017-06-20 张艳飞 一种铁皮石斛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9446A (zh) * 2013-11-27 2014-03-05 苏州田园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能够缩短铁皮石斛无性繁殖周期的铁皮石斛的繁殖方法
CN106857988A (zh) * 2017-03-02 2017-06-20 张艳飞 一种铁皮石斛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太林等: "正交实验法优化铁皮石斛生根培养体系", 《北方园艺》 *
刘进平: "《植物细胞工程简明教程》", 28 February 2005 *
王华等: "春石斛丛生芽组培快繁研究", 《亚热带植物科学》 *
钱子刚: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31 January 2007 *
高新一等: "《植物无性繁殖实用技术》", 31 December 2003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62028A (zh) * 2018-11-28 2019-04-23 西南林业大学 一种通过试管苗连续生产诺丽叶片茶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9165B (zh) 一种黑果枸杞的快速组培方法
US10631479B2 (en)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growth and production output of plants of the family Cannabaceae sensu stricto
CN105340747A (zh) 一种甘草无性快速繁殖方法
CN103190347B (zh) 一种茶壶枣组织培养方法
CN102668959A (zh) 一种蓝莓组培苗的快速瓶外生根方法及生根培养基质
CN106490003B (zh) 芹菜根系分泌物浓缩液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抑制及其提取方法
CN109258460A (zh) 微茎尖培养结合热处理获得增城蜜菊脱毒苗的培育方法
CN104585027B (zh) 一种生姜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CN101103701B (zh) 温郁金脱毒及快速繁殖方法
CN103348920A (zh) 一种奇楠沉香优质种苗快速繁殖方法
CN106258993B (zh) 一种蓝莓组培方法
CN102342246A (zh) 一种大白杜鹃组培快速繁殖方法
CN105993952A (zh) 猪血木栽培苗快速繁育方法
CN105104206A (zh) 见血青的离体保存方法
CN106489737B (zh) 一种大花月季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及方法
KR101634587B1 (ko) 흰개미버섯 재배 방법
CN105660391A (zh) 一种苹果树苗组织培养繁育方法
CN104938088B (zh) 一种促进青风藤种子萌发的方法
CN104067943B (zh) 蝴蝶兰无菌根扩繁的方法
KR101439618B1 (ko) 상록성 진달래의 조직배양에 의한 대량 증식방법
CN107259030A (zh) 一种黄石斛茶粉的制备方法
KR100723068B1 (ko) 인삼 사포닌 성분이 함유된 팽이 버섯의 재배방법
CN109924073A (zh) 一种见血清种子无菌萌发及快速成苗方法
CN106613933A (zh) 一种诱导苹果矮化砧木组培苗生根的方法
CN107306791A (zh) 一种黄石斛种苗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