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6802A - 电气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电气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56802A CN107256802A CN201710249352.4A CN201710249352A CN107256802A CN 107256802 A CN107256802 A CN 107256802A CN 201710249352 A CN201710249352 A CN 201710249352A CN 107256802 A CN107256802 A CN 1072568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de
- electrode terminal
- unit
- tongue piece
- open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2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8393 encapsul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235 sensit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ti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n]=O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278713 The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WEVYAHXRMPXWCK-UHFFFAOYSA-N Acetonitrile Chemical compound CC#N WEVYAHXRMPXWC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860 organic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887 ti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N Terephthal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1=CC=C(C(O)=O)C=C1 KKEYFWRCBNTPA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YTPLMLYBLZKORZ-UHFFFAOYSA-N Thiophe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SC=1 YTPLMLYBLZKOR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HSZCZNFXUDYRKD-UHFFFAOYSA-M lithium iodide Chemical compound [Li+].[I-] HSZCZNFXUDYRKD-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34 metal complex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ANRHNWWPFJCPAZ-UHFFFAOYSA-M thionine Chemical class [Cl-].C1=CC(N)=CC2=[S+]C3=CC(N)=CC=C3N=C21 ANRHNWWPFJCPAZ-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2
-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tita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Ti]=O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ZCYVEMRRCGMTRW-UHFFFAOYSA-N 7553-56-2 Chemical compound [I] ZCYVEMRRCGMTR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JGPPNNFXDREQO-UHFFFAOYSA-N C(CCC)C=1N=C(NC1)C.I(=O)(=O)O Chemical class C(CCC)C=1N=C(NC1)C.I(=O)(=O)O RJGPPNNFXDREQ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LOHPWIONDRTHFK-UHFFFAOYSA-N CC1=C(N=C(N1)CCC)C.I(=O)(=O)O Chemical class CC1=C(N=C(N1)CCC)C.I(=O)(=O)O LOHPWIONDRTHF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327 Ruthenium comple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3 aeros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336 alke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30 aluminium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98 atmosphe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3 batch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ZYGHJZDHTFUPRJ-UHFFFAOYSA-N benzo-alpha-pyrone Natural products C1=CC=C2OC(=O)C=CC2=C1 ZYGHJZDHTFUPR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1671 coumari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75 coumari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03 electrode p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03 fossil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MRNHPUHPBOKKQT-UHFFFAOYSA-N indium;tin;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In].[Sn] MRNHPUHPBOKKQ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0 iod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630 iod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08 ionic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5 nonwoven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728 polyest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FVSKHRXBFJPNKK-UHFFFAOYSA-N propionitrile Chemical compound CCC#N FVSKHRXBFJPNK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7756 respiratory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38 satur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1 soli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3 soli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115 supporting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92474 thiophene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76 transfer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52 transparent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68—Panels or arrays of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based on photoelectrochemical cel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27—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 H01G9/2031—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de comprising titanium oxide, e.g. TiO2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9/00—Electrolytic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9/20—Light-sensitive devices
- H01G9/2059—Light-sensitive devices comprising an organic dye as the active light absorbing material, e.g. adsorbed on an electrode or dissolved in solu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2—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ybrid Cells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电气模块具有配置于同一面的多个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夹设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解质、与第一电极连接的第一电极端子和与第二电极连接的第二电极端子,通过沿厚度方向贯穿第一电极的开口部将连接于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端子向第一电极的外部表面侧取出,在第一电极形成有形成第一及第二舌片的切口,第一及第二舌片在形成有第一及第二舌片的第一电极的外部表面折回,在折回的第一舌片的外部表面设有第二电极端子,不将第一电极端子从通过折回第一舌片而形成的第一开口部取出,在折回的第二舌片的外部表面不设置第二电极端子,从通过折回第二舌片而形成的第二开口部取出连接于与第二开口部相对的第二电极的第一电极端子。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03月21日、名称为“电气模块”、申请号为201380036748.0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模块。
本申请基于2012年10月1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232392号申请要求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取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的发电装置,太阳能电池正备受注目,硅(Si)类太阳能电池以及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得以进展。特别是,广泛研究开发了廉价且易于批量生产的色素增感型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以及制造方法。
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包括:第一电极,其通过在透明基板的板面形成透明导电膜,并在透明导电膜的表面形成有承载色素的半导体层;第二电极,其在相对基板形成与透明导电膜相对配置的相对导电膜;密封材料,其在与半导体层之间形成间隙而围绕该半导体层,并且形成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粘贴并被密封而成单元;电解液,其被注入到单元内。
在将形成上述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的单元彼此串联连接或自一个单元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分别取出电极端子的情况下,如图12所示,使透明导电膜51与相对导电膜52在一个方向上错开,使一个单元C的透明导电膜51的一部分与相邻的单元C的相对导电膜52的一部分相对配置,使位于端部的透明导电膜51的一部分以及位于端部的相对导电膜52的一部分向单元C的外侧突出从而使端子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1107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上述那样,在错开透明导电膜51与相对导电膜52的粘贴位置而进行单元彼此的连接的以往的方法中,存在难以将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的单元C在一张基板上呈矩阵状地纵横排列多个而进行串联以及并联连接这一问题。另外,即使对于使位于端部的透明导电膜51的一部分以及相对导电膜52的一部分向单元C的外侧突出、或使一个一个的单元C的端面露出而使端子连接的方法,在突出或者露出的各个透明导电膜51的一部分以及相对导电膜52的一部分连结导电材料并与相邻的单元进行连接的作业过于繁琐。特别是,这种方法存在不适合以辊对辊方式连续地制造具有多个单元的电气模块的方法这一问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以提供能够提高单元彼此的连接自由度、并且能够简便地连接单元彼此的电气模块为课题。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电气模块具有配置在同一面上的多个单元,该电气模块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配置;电解质,其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第一电极端子,其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第二电极端子,其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电气模块使用了第一结构与第二结构中的至少一者,该第一结构是通过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电极而设置的开口部将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向所述第一电极的外部表面侧取出,该第二结构是通过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电极而设置的开口部将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向所述第二电极的外部表面侧取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电气模块的结构,即使在构成发电体的一个所述单元在同一面上配置有多个的情况下,也无需将多个构件单元分割(切断)而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各自的单元的端面露出,取出全部或者任意的单元的电力。另外,由于能够缩短直至取出电极的电流路径,所以能够减少串联电阻损失。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的电气模块具有配置在同一面上的多个单元,该电气模块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配置;电解质,其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第一电极端子,其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第二电极端子,其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通过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电极而设置的开口部将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向所述第一电极的外部表面侧取出,在所述第一电极形成有形成第一舌片以及第二舌片的切口,所述第一舌片以及所述第二舌片在形成有所述第一舌片以及所述第二舌片的所述第一电极的外部表面被折回,在折回的所述第一舌片的外部表面设有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不将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从通过折回所述第一舌片而形成的第一开口部取出,在折回的所述第二舌片的外部表面不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从通过折回所述第二舌片而形成的第二开口部,取出连接于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相对的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一电极端子。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电气模块中,也可以具有:第一开口部,其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电极;第二开口部,其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二电极;在俯视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时,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的位置彼此错开,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被自所述第二开口部取出,所述第二电极端子被自所述第一开口部取出。
根据该结构,第一电极端子以及第二电极端子被自彼此不同的开口部取出。因此,第一电极端子以及第二电极端子分别自彼此靠近或者分离的任意的位置取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电气模块中,也可以在俯视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时,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形成于相邻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一电极端子与第二电极端子彼此靠近,从而靠近一个单元的一个位置而设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电气模块中,也可以在所述第一电极形成有形成舌片的切口,所述舌片在形成有所述舌片的所述第一电极的外部表面被折回,在折回的所述舌片的外部表面设有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自通过折回所述舌片而形成的开口部取出连接于与所述开口部相对的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端子。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电气模块中,也可以在所述第二电极形成有形成舌片的切口,所述舌片在形成有所述舌片的所述第二电极的外部表面被折回,在折回的所述舌片的外部表面设有所述第二电极端子,自通过折回所述舌片而形成的开口部取出连接于与所述开口部相对的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一电极端子。
根据该结构,仅第一电极或者第二电极中的任一者开口,第一电极端子以及第二电极端子被取出。另外,第一电极端子以及第二电极端子向同一基板的外部表面侧取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电气模块中,也可以在一个单元设有多个由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端子构成的电极端子对,所述电极端子对被自所述单元取出。
根据该结构,能够选择与相邻的单元连接的第一电极端子或者第二电极端子,并且单元彼此的连接方向的自由度提高。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电气模块中,也可以在彼此相邻的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至少设置一组由设于所述第一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与设于所述第二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端子构成的电极端子对,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被自所述第一单元取出,并且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被自所述第二单元取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电气模块中,也可以在彼此相邻的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至少设置一组由设于所述第一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与设于所述第二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极端子构成的电极端子对,所述第二电极端子被自所述第一单元取出,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端子被自所述第二单元取出。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电气模块中,也可以在彼此相邻的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至少设置一组由设于所述第一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与设于所述第二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极端子构成的电极端子对,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被自所述第一单元取出,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端子被自所述第二单元取出。
根据该结构,容易地在相邻的单元彼此之间进行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或者,能够在相邻的单元彼此之间选择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
另外,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电气模块也可以将具有多个单元的上述电气模块切断而形成。
根据该结构,由于第一电极端子以及第二电极端子向电气模块的基板的板面取出,所以在无需分割(切断)多个构件单元而使各自的单元的端面露出的情况下就能够取出各单元的电力。另外,由于能够缩短直至取出电极的电流路径,所以串联电阻损失减少。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即使是在同一面上配置有多个单元的模块,也能够容易地自各单元取出第一电极端子或者第二电极端子。另外,由于能够容易地连接单元彼此并且能够自由地选择连接方法,所以起到能够将电气模块的输出自如地设定这一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图,并且是以图1B的Z1-Z2线向视的剖视图。
图1B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图,并且是图1A的俯视图。
图2A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2B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A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B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图,并且是以图5A所示的X1-X2线以及Y1-Y2线向视的剖视图。
图5C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制造工序的一部分的图,并且是以图5A所示的Z1-Z2线向视的剖视图。
图6A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俯视图。
图6B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图,并且是以图6A的Z3-Z4线向视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剖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而表示的电气模块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以往的电气模块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以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A为例说明本发明的电气模块以及电气模块的制造方法的第一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成为能够识别的大小,适当地变更了各部件的比例尺。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A包括:第一电极5,其在第一基板2(一基板)上具备透明导电膜3与半导体层4;第二电极8,其在第二基板6(设于与第一基板2相对的位置的第二基板6,其他基板)上具备相对导电膜7。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8之间的空间以夹设有未图示的隔件的状态,在第一基板2的端缘与第二基板6的端缘被密封材料9密封成框状。被密封材料9围绕的空间通过第一基板2与第二基板6的贴附分割成多个单元C,形成多个发电体。在各单元C内的空间C1内填充有电解液(电解质)10。
在该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A中,分别设有与各单元C的第一电极5连接的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与第二电极8连接的第二电极端子12。
第一基板2以及第二基板6是成为透明导电膜3以及相对导电膜7的基台的部件,例如通过将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透明的热塑性树脂形成的平板状部件切断成大致矩形而获得。此外,第一基板2以及第二基板6也可以是形成为薄片状的基板。
透明导电膜3形成于第一基板2的板面2a的大致整体。
透明导电膜3的材料例如使用了氧化锡(ITO)、氧化锌等。
分别设于彼此相邻的单元C、C的透明导电膜3在位于单元C、C…间的线L1~L3上绝缘(绝缘处理)。
由此,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A具有彼此绝缘地配置在同一面上的多个单元C。
半导体层4具有自后述的增感色素接收电子并输送该电子的功能,并利用由金属氧化物构成的半导体设于透明导电膜3的表面3a。作为金属氧化物,例如使用了氧化钛(TiO2)、氧化锌(ZnO)、氧化锡(SnO2)等。
半导体层4承载增感色素。增感色素由有机色素或者金属络合物色素(金属錯体色素)构成。作为有机色素,例如能够使用香豆素类(クマリン系)、多烯类(ポリエン系)、花青类(シアニン系)、半花青类(ヘミシアニン系)、噻吩类(チオフェン系)等各种有机色素。作为金属络合物色素,例如优选使用钌络合物(ルテニウム錯体)等。
这样,在第一基板2的一侧的板面2a形成透明导电膜3,通过设置形成于透明导电膜3的表面3a的半导体层4而构成第一电极5。
相对导电膜7形成于第二基板6的板面6a的整体。
相对导电膜7的材料例如使用了氧化锡(ITO)、氧化锌等。另外,也可以在相对导电膜7的表面7a形成由碳糊、铂等构成的未图示的催化剂层。
分别设于彼此相邻的单元C、C的相对导电膜7在单元C、C…间的线L1~L3上绝缘(绝缘处理)。
由此,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A具有彼此绝缘地配置在同一面上的多个单元C。
这样,在第二基板6的一侧的板面6a形成相对导电膜7而构成第二电极8。
该第二电极8以使相对导电膜7与透明导电膜3相对的方式,与第一电极5相对配置。
作为密封材料9,使用了热熔树脂等。
该密封材料9在被实施了绝缘处理的被图2A、图4所示的线L1~L3划分的单元C的内侧,密封图1A所示的电解液10。如图1A所示,以在密封有电解液10的空间C1的外侧取出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的方式,将密封材料9配置于空间C1内,该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分别向空间C1的外侧延伸并自第一电极5以及第二电极8取出电力。具体而言,密封材料9被配置成沿设于各单元C的第一电极5以及第二电极8的图4所示的端缘R1~R4的整周,在透明导电膜3以及相对导电膜7的表面形成中空孔19的框状。而且,在密封电解液10的中空孔19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将第一电极端子11与第二电极端子12配置于端缘R1的长孔h。形成这种形状的密封材料9通过加热冲压将图1A所示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8之间粘接。此外,密封材料9可以沿第二电极8的端缘的整周配置或者配置于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8这两者。
作为未图示的隔件,使用了具有供密封材料9以及电解液10通过的多个孔(未图示)的无纺布等片材。
作为电解液10,例如使用了乙腈、丙腈等非水类溶剂;在碘化二甲基丙基咪唑鎓或者碘化丁基甲基咪唑鎓等的离子液体等液体成分中混合有碘化锂等的支持电解液与碘而成的溶液等。另外,为了防止逆向电子迁移反应,电解液10也可以含有叔丁基吡啶。
如图1B所示,在自上表面观察(俯视)第一基板2或者第二基板6时,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被设为,在形成于密封材料9中的、与端缘R1对应的位置的长孔h内(即,不同于由中空孔19形成的空间C1,而是由密封材料9围绕的区域)彼此错开位置。
此外,形成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的位置不限定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被密封材料9围绕的区域(长孔h)内。只要以不妨碍第一电极5与第一电极端子11的导通以及第二电极8与第二电极端子12的导通的方式形成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即可,可以自由地选择形成电极端子11、12的位置。具体而言,例如也可以在被密封材料9围绕的区域的外侧,采用例如使用绝缘材料防止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8之间的短路、实现第一电极端子11与第一电极5的导通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与第二电极8的导通的结构。
如图1A所示,第一电极端子11以与第一电极5的透明导电膜3接触的方式设置,通过沿厚度方向贯穿与透明导电膜3相对的第二电极8的开口部15(第二开口部)向第二电极8的第二基板6的外部表面6b侧取出(第二结构)。
第二电极端子12以与第二电极8的相对导电膜7接触的方式设置,通过沿厚度方向贯穿与相对导电膜7相对的第一电极5的开口部16(第一开口部)向第一电极5的第一基板2的外部表面2b侧取出(第一结构)。
第一电极端子11与第二电极端子12分别使用以铜箔、铝箔等金属等作为材料的导电部件而形成。
接下来,使用图2A~图9说明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A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A的制造方法具有(II)开口部形成工序与(IV)端子形成工序。
(II)在开口部形成工序中,分别在第一电极5以及第二电极8形成开口部16、15。
(IV)在端子形成工序中,将第二电极端子12连接于与开口部16相对的第二电极8,将第一电极端子11连接于与开口部15相对的第一电极5。而且,将第一电极端子11通过开口部15,将第二电极端子12通过开口部16,向第二基板6的形成有开口部15的外部表面6b侧取出第一电极端子11,向第一基板2的外部表面2b侧取出第二电极端子12。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具有:在(II)开口部形成工序之前进行的(I)电极形成工序;在(IV)端子形成工序之前进行的(III)单元形成工序;在(IV)端子形成工序之后进行的(V)注液工序。以下,对各工序进行说明。
(I)<电极形成工序>
在电极形成工序中,如图2A所示,在第一基板2的一侧的板面2a形成透明导电膜3,并形成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8,如图2B所示,该第一电极5在透明导电膜3的表面3a形成半导体层4,如图3所示,该第二电极8在第二基板6的一侧的板面6a形成相对导电膜7。具体而言,第一电极5以及第二电极8如以下那样形成。
如图2A所示,作为第一基板2,使用由PET等构成的基板。
在第一基板2的板面2a的整体溅射氧化铟锡(ITO)等形成透明导电膜3。此时,利用激光等在线L1~L3上对透明导电膜3进行绝缘处理,以使彼此相邻的单元C、C之间可靠地绝缘。
如图2B所示,例如,通过气溶胶沉积法(エアロゾルデポジション法)、冷喷涂法等不需要烧成的低温成膜法,以成为多孔质的方式在透明导电膜3的表面3a形成半导体层4。此外,在第一基板2是具有耐热性的原材料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设置掩模、打印法等将能够进行烧成的含氧化钛的糊剂涂覆于透明导电膜3的表面3a,之后以500℃左右进行烧成,从而以成为多孔质的方式形成半导体层4。
在任意的情况下,半导体层4都如图2A所示那样形成为,残留供密封材料9配置的端缘R1~R4。
在形成半导体层4之后,使半导体层4浸渍于将增感色素溶于溶剂而成的增感色素溶液,使增感色素承载于该半导体层4。此外,使增感色素承载于半导体层4的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方法,也可以采用一边使半导体层4在增感色素溶液中移动一边连续地进行投入、浸渍、捞起的方法等。
根据以上记载,得到图2B所示的第一电极5。
关于第二电极8,如图3所示,向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构成的第二基板6的一侧的板面6a溅射ITO、氧化锌、或者铂等而形成相对导电膜7。相对导电膜7也可以是通过打印法、喷涂法等形成的导电膜。此时,利用激光等在线L1~L3上对相对导电膜7进行绝缘处理,以使彼此相邻的单元C、C之间绝缘。
(II)<开口部形成工序>
在开口部形成工序中,如图2A以及图3所示,在通过电极形成工序制作的第一电极5的端缘R1形成开口部16。另外,在通过电极形成工序制作的第二电极8的端缘R1形成开口部15。这里,在使透明导电膜3与相对导电膜7相对配置时,以使开口部16、15的位置相互不同(即、错开位置)的方式,确定开口部16、15的位置。此外,在形成开口部16、15之后,沿这些开口部16、15的开口端缘利用激光等对透明导电膜3以及相对导电膜7分别进行绝缘处理。
(III)<单元形成工序>
在单元形成工序中,使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8相对配置而粘贴,并通过密封材料9进行密封。
[密封材料的配置]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配置片状的密封材料9而围绕半导体层4,该密封材料9具有在透明导电膜3的沿半导体层4的端缘R1~R4的整周形成有规定的中空孔19、19…的框(框形状)、以及使开口部15、16配置于内侧的长孔h。此外,长孔h也可以与开口部15、16配合地以围绕开口部15、16的方式形成。
[基板的粘贴]
接下来,如图5A以及图5B所示,以夹设有未图示的隔件的状态使透明导电膜3与相对导电膜7相对,使第二电极8抵接于第一电极5。
此外,此时,在形成于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8之间的各单元C的空间C1配置多个例如由脱模性树脂片等构成的未图示的注液孔形成用部件,以便能够容易地形成电解液注入孔即可。作为脱模性树脂片,例如能够使用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
[粘接工序]
在粘接工序中,沿层叠方向对相对配置的第一电极5以及第二电极8的端缘R1~R4(参照图4)进行加热冲压而使其粘接。此时,由于注液孔形成用部件的耐热温度比密封材料9的熔融固化温度高,并且注液孔形成用部件的非粘接性优异,所以与注液孔形成用部件相接的密封材料9不会与注液孔形成用部件粘接。因此,注液孔形成用部件的两表面未与第一电极5和第二电极8粘接。
这样,利用设于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8之间的密封材料9形成空间C1而围绕半导体层4,并且形成多个形成有位于空间C1的外侧的长孔h的单元C。
(IV)<端子形成工序>
在端子形成工序中,如图5B以及图5C所示,自形成于第一电极5的开口部16插入第二电极端子12,使第二电极端子12与相对导电膜7接触,然后将该第二电极端子12向形成有开口部16的第一基板2的外部表面2b侧取出,固定于外部表面2b。
另外,在自形成于第二电极8的开口部15插入第一电极端子11,使第一电极端子11与透明导电膜3接触的状态,将该第一电极端子11向形成有开口部15的第二基板6的外部表面6b侧取出,固定于外部表面6b。
这样,获得使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8层叠而成的接合体1a。
(V)<注液工序>
在注液工序中,抽出夹设于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8之间的未图示的注液孔形成用部件,或者使用除此以外的方法在第一基板2或第二基板6形成未图示的注液孔。将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8的接合体1a置于减压环境下,使注液孔浸渍于保持有电解液10的未图示的容器,并通过抽真空将电解液10注入到空间C1内。
在注入电解液10之后,用粘接剂等封闭未图示的注液孔,利用第一电极5、第二电极8、以及密封材料9密封电解液10,得到排列有多个在密封有电解液10的空间C1的外侧设有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的单元C的、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A。
此外,在注液工序中,代替将电解液10抽真空的工序,也可以在单元形成工序中,将凝胶状的电解质涂覆于第一电极5而使其夹设于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8之间。
如以上那样,根据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A,将第一电极端子11与第二电极端子12向第二电极8的表面上或者第一电极5的表面上、即第二基板6的外部表面6b上或者第一基板2的外部表面2b上取出。因此,在同一面上配置有多个单元C的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A中,获得能够容易地自各单元C取出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这一效果。
在制造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A时,在同一面上形成多个单元C的处理中,也能够编入自各单元C取出第一电极端子11或者第二电极端子12的工序。因此,获得也能够适合应用于辊对辊这种连续的制造方法这一效果。
另外,根据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A,例如,如图5A以及图5C所示,在向第一基板2的外部表面2b取出的任意的单元C、C…的第二电极端子12粘附例如导电性带T2,在向第二基板6的外部表面6b取出的任意的单元C、C…的第一电极端子11粘附例如导电性带T1,从而能够简单地将单元C、C…间并列连接,获得能够简单且自由地设定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A的输出这一效果。
另外,由于自彼此不同的开口部16、15取出第一电极端子11与第二电极端子12,所以能够将第一电极端子11与第二电极端子12设于任意的位置、例如、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地设于同一端缘R1。因此,获得能够汇集各单元C中的取出电极端子的位置,从而能够简单并且紧凑地形成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A这一效果。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使用图6A以及图6B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以及工序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结构以及工序的说明,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以及工序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B在开口部形成工序中,在第二电极8形成切口21,该切口21形成构成第二电极8的一部分的舌片20,在形成有该舌片20的第二电极8的外部表面6b侧将舌片20折回,在形成于折回的舌片20的表面的相对导电膜7设置第二电极端子12。
而且,自折回舌片20而形成的开口部22取出连接于与开口部22相对的第一电极5的第一电极端子11。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B,由于只要在第一电极5或者第二电极8中的任一者形成开口部22即可,所以获得能够简化制造工序这一效果。另外,由于能够将第一电极端子11与第二电极端子12相邻地向同一第二基板6的外部表面6b上取出,所以获得能够使用导电性带等导电部件T3、T4简便且简单地将单元C、C…彼此串联连接或者并联连接这一效果。
另外,如图7、图8所示,也可以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方法在一个单元C形成多个由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构成的电极端子对,并在相邻的单元C、C之间(相邻的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将第一电极端子11彼此(电极端子对)设为相邻。另外,也可以在相邻的单元C、C之间,将第二电极端子12彼此(电极端子对)设为相邻。另外,也可以在相邻的单元C、C之间,将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电极端子对)设为相邻。
在该情况下,例如一并贴附导电性带T5、T5以使多个第二电极端子12的整体导通,或者贴附导电性带T5、T5以使仅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端子12导通。
另外,一并贴附导电性带T6、T6以使多个第一电极端子11的整体导通,或者贴附导电性带T6、T6以使仅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端子11导通。由此,能够对相邻的单元C、C彼此之间自如地选择并联连接以及直接连接中的任一者,并且获得能够简单地进行连接这一效果。
由于自一个单元C取出多组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所以如图8所示,获得能够自由地选择想要连接的单元C、C、即单元C的连接方向的自由度高这一效果。
另外,关于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B,单元C、C彼此绝缘直至用导电部件连接单元C、C间的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能够在制造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B之后选择连接方法。因此,获得在连接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之前自如地切制单元C并且能够使由一个或者多个单元C、C构成的具有任意形状的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B单元化这一效果。
此外,在通过第二实施方式形成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的情况下,在折回舌片20时,无需始终从舌片20的表面和通过折回舌片20而形成的开口部22取出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这两者。
即,也可以在第二电极8形成偶数组的切口21,分别自不同的舌片20或者开口部22取出第一电极端子11与第二电极端子12。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自折回的一个舌片20A(第一舌片)取出第二电极端子12,并且不自该舌片20A的开口部22A取出第一电极端子11,而是自折回其他舌片20B(第二舌片)时形成的开口部22B取出第一电极端子11,并且不自其他舌片20B的表面取出第二电极端子12。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切口21可以形成于第一电极5,也可以形成于第一电极5以及第二电极8中的任一者或者两者。
在切口21形成于第一电极5的情况下,在形成有舌片20的第一电极5的外部表面将舌片20折回,在折回的舌片20的外部表面设置第一电极端子11。而且,自通过折回舌片20而形成的开口部取出连接于与开口部相对的第二电极6的第二电极端子12。
另外,也可以组合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的取出方法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的取出方法这两者而制造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
另外,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将单元C形成为矩形的例子,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B中的单元C的形状并不限定于矩形。即,即使在排列有除圆形之外的多边形的单元C、或者具有各不相同的形状或大小的单元C、C的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B中,自各单元C取出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将相邻的单元C、C彼此连接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适用。
根据以上记载,本发明在使形成于第一基板2以及第二基板6上的单元C的形状具有自由度并且能够将任意的单元C、C彼此自由地连接而自如地设定输出这一方面也起到有益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电气模块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结构的说明,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C中,在第二电极8形成线L4以便分割相对导电膜7,由此使彼此相邻的相对导电膜7绝缘。另外,在与第二基板6平行的方向上,相对导电膜7的宽度W1比密封材料9的宽度W2小。
另外,在第一电极5形成线L5以便分割透明导电膜3,由此利用线L5使彼此相邻的透明导电膜3绝缘。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15、16、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这种结构,除了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叙述的效果之外,即使因第一基板2以及第二基板6的伸缩导致电极的大小、彼此相对的电极之间在俯视时的相对位置变化,也能够将第一电极端子11与透明导电膜3连接,将第二电极端子12与透明导电膜7连接,能够容易地向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C的外部取出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因此,也能够容易地实现不考虑两张基板的对位地向外部取出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的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C。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与第二基板6平行的方向上使相对导电膜7的宽度W1比密封材料9的宽度W2小的方式,在相对导电膜7形成多个线L4从而将相对导电膜7分割。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以在与第一基板5平行的方向上使相对导电膜3的宽度比密封材料9的宽度W2小的方式,在相对导电膜3形成多个线L5,从而将相对导电膜3分割。
另外,只要在俯视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C时,第二电极端子12连接于相对导电膜7并且第一电极端子11连接于相对导电膜3,则线L4的位置与开口部15的位置(即、第一电极端子11的位置)也可以重叠。另外,即使在以在与第一基板5平行方向上使相对导电膜3的宽度比密封材料9的宽度W2小的方式在相对导电膜3形成多个线L5的结构中,只要第二电极端子12连接于相对导电膜7并且第一电极端子11连接于相对导电膜3,则线L5的位置与开口部16的位置(即、第二电极端子12的位置)也可以重叠。
另外,在图10所示的结构中,在线L4的位置,在彼此相邻的相对导电膜7之间形成有空间,但也可以以填埋该空间的方式设置由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部。
接下来,对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C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第一基板5的板面形成多个第一电极5,在第二基板6的板面形成多个第二电极8。形成第一电极5以及第二电极8的具体的工序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叙述的工序相同。在形成多个第二电极8时,以使相对导电膜7的宽度W1小于之后形成的密封材料9的宽度W2的方式,在相对导电膜7形成多个线L4,并利用线L4分割相对导电膜7。
接下来,使第一电极5与第二电极8相对,经由密封剂9将第一基板5与第二基板6粘贴。具体而言,以使形成在第一电极5中的彼此相邻的相对导电膜3之间的线L5与密封剂9重叠的方式使密封剂9与相对导电膜3接触。之后,以夹住设于相对导电膜3上的密封剂9的方式,使第一基板5与第二基板6粘贴。
关于之后进行的工序,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工序。
此外,在上述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C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在彼此相邻的相对导电膜7之间或彼此相邻的相对导电膜3之间形成绝缘部。此时,除了形成第一电极5以及第二电极8的工序之外,还进行形成绝缘部的工序。
另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以使相对导电膜7的宽度W1小于密封材料9的宽度W2的方式,在相对导电膜7形成多个线L4从而将相对导电膜7分割,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方法。也可以以在与第一基板5平行的方向上使相对导电膜3的宽度小于密封材料9的宽度W2的方式,在相对导电膜3形成多个线L5从而将相对导电膜3分割。
(第四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电气模块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结构的说明,仅对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D中,如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在与第二基板6平行的方向上,相对导电膜7的宽度W1小于密封材料9的宽度W2。而且,如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在第二电极8形成有形成舌片20的切口21,在形成有该舌片20的第二电极8的外部表面6b侧将舌片20折回,在形成于折回的舌片20的表面的相对导电膜7设有第二电极端子12。
根据这种结构,除了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所叙述的效果之外,即使因第一基板2以及第二基板6的伸缩导致电极的大小、彼此相对的电极之间在俯视时的相对位置变化,也能够容易地向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D的外部取出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不考虑两张基板的对位地向外部取出第一电极端子11以及第二电极端子12的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1C。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在上述记载中进行说明,但是它们仅是本发明的例示而已,应该理解为不应被考虑用作限定。能够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地进行追加、省略、替换以及其他的变更。因此,本发明并非被视作被上述说明限定,而是被权利要求书限制。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与太阳能电池等的电气模块相关的领域。
附图标记说明
1A、1B、1C、1D 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电气模块);
2 第一基板;
2a 板面;
2b 外部表面;
5 第一电极;
6 第二基板;
6a 板面;
6b 外部表面;
8 第二电极;
9 密封材料;
11 第一电极端子;
12 第二电极端子;
15、16 开口部;
20 舌片;
21 切口;
22 开口部;
C 单元;
W1 相对导电膜7的宽度;
W2 密封材料9的宽度。
Claims (7)
1.一种电气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同一面上的多个单元,该电气模块包括: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其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配置;
电解质,其夹设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第一电极端子,其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
第二电极端子,其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
通过沿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电极而设置的开口部将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向所述第一电极的外部表面侧取出,
在所述第一电极形成有形成第一舌片以及第二舌片的切口,
所述第一舌片以及所述第二舌片在形成有所述第一舌片以及所述第二舌片的所述第一电极的外部表面被折回,
在折回的所述第一舌片的外部表面设有所述第二电极端子,
不将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从通过折回所述第一舌片而形成的第一开口部取出,
在折回的所述第二舌片的外部表面不设置所述第二电极端子,
从通过折回所述第二舌片而形成的第二开口部,取出连接于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相对的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一电极端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时,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极端子形成于相邻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单元设有多个由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端子构成的电极端子对,所述电极端子对被自所述单元取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彼此相邻的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至少设置一组由设于所述第一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与设于所述第二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端子构成的电极端子对,设于所述第一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被自所述第一单元取出,并且设于所述第二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被自所述第二单元取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彼此相邻的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至少设置一组由设于所述第一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与设于所述第二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极端子构成的电极端子对,设于所述第一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极端子被自所述第一单元取出,并且设于所述第二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极端子被自所述第二单元取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模块,其特征在于,
在彼此相邻的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之间至少设置一组由设于所述第一单元的所述第一电极端子与设于所述第二单元的所述第二电极端子构成的电极端子对,所述第一电极端子被自所述第一单元取出,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端子被自所述第二单元取出。
7.一种电气模块,其特征在于,由将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多个单元的电气模块切断而形成的一个或者多个单元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32392 | 2012-10-19 | ||
JP2012232392 | 2012-10-19 | ||
CN201380036748.0A CN104428858B (zh) | 2012-10-19 | 2013-03-21 | 电气模块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36748.0A Division CN104428858B (zh) | 2012-10-19 | 2013-03-21 | 电气模块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56802A true CN107256802A (zh) | 2017-10-17 |
CN107256802B CN107256802B (zh) | 2019-02-22 |
Family
ID=5048787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3674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28858B (zh) | 2012-10-19 | 2013-03-21 | 电气模块 |
CN201710249352.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56802B (zh) | 2012-10-19 | 2013-03-21 | 电气模块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3674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428858B (zh) | 2012-10-19 | 2013-03-21 | 电气模块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759634B2 (zh) |
KR (1) | KR20150073883A (zh) |
CN (2) | CN104428858B (zh) |
TW (1) | TWI583009B (zh) |
WO (1) | WO201406129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67035B2 (ja) * | 2014-03-28 | 2018-01-24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セルの組込構造及び発電ブラインド用スラット |
JPWO2015190554A1 (ja) * | 2014-06-11 | 2017-04-20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光電変換素子、電気モジュール及び光電変換素子の評価方法 |
JP6521644B2 (ja) * | 2015-01-22 | 2019-05-2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および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システム |
EP3496122A4 (en) * | 2016-08-02 | 2020-04-29 | Zeon Corporation | SOLAR CELL MODULE |
EP3496121B1 (en) * | 2016-08-02 | 2022-01-12 | Zeon Corporation | Solar cell module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57897A (ja) * | 2000-06-14 | 2001-12-26 | Fuji Xerox Co Ltd |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
CN1846327A (zh) * | 2003-11-25 | 2006-10-11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染料敏化的太阳电池 |
EP1933344A2 (en) * | 2006-12-15 | 2008-06-18 | Shinko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2009037964A (ja) * | 2007-08-03 | 2009-02-19 | Shinko Electric Ind Co Ltd |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2064023A (zh) * | 2009-11-12 | 2011-05-18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电极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JP4811522B1 (ja) * | 2010-05-14 | 2011-11-0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素子モジュール |
JP2012146539A (ja) * | 2011-01-13 | 2012-08-02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67331B1 (ko) * | 2004-08-04 | 2006-04-04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레고형 염료감응 태양전지 모듈 |
JP5230481B2 (ja) * | 2009-02-24 | 2013-07-10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電変換素子 |
JP2011243556A (ja) * | 2010-12-14 | 2011-12-01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素子モジュール |
-
2013
- 2013-03-21 CN CN201380036748.0A patent/CN10442885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3-21 WO PCT/JP2013/058155 patent/WO201406129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3-21 CN CN201710249352.4A patent/CN10725680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3-21 KR KR1020147035966A patent/KR20150073883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3-03-21 JP JP2014541959A patent/JP5759634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8-30 TW TW102131240A patent/TWI58300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357897A (ja) * | 2000-06-14 | 2001-12-26 | Fuji Xerox Co Ltd |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
CN1846327A (zh) * | 2003-11-25 | 2006-10-11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染料敏化的太阳电池 |
EP1933344A2 (en) * | 2006-12-15 | 2008-06-18 | Shinko Electric Industries Co., Ltd. |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JP2009037964A (ja) * | 2007-08-03 | 2009-02-19 | Shinko Electric Ind Co Ltd |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2064023A (zh) * | 2009-11-12 | 2011-05-18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用电极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
JP4811522B1 (ja) * | 2010-05-14 | 2011-11-09 |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素子モジュール |
JP2012146539A (ja) * | 2011-01-13 | 2012-08-02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色素増感型太陽電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83009B (zh) | 2017-05-11 |
KR20150073883A (ko) | 2015-07-01 |
CN107256802B (zh) | 2019-02-22 |
CN104428858B (zh) | 2017-06-20 |
WO2014061291A1 (ja) | 2014-04-24 |
CN104428858A (zh) | 2015-03-18 |
TW201417308A (zh) | 2014-05-01 |
JP5759634B2 (ja) | 2015-08-05 |
JPWO2014061291A1 (ja) | 2016-09-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106032B (zh) | 光电转换元件模块、及光电转换元件模块的制造方法 | |
AU2009241138B2 (en) |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hotoelectric transducer, photoelectric transducer manufactured thereby,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hotoelectric transducer module, and photoelectric transducer module manufactured thereby | |
CN103262337B (zh) | 色素敏化太阳能电池模块 | |
CN104428858B (zh) | 电气模块 | |
EP2276105B1 (en) |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module | |
CN103229350B (zh) | 色素敏化太阳能电池、其制造方法、色素敏化太阳能电池模块以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4380407A (zh) | 低照度用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 | |
CN105793942B (zh) | 光电转换元件 | |
CN106575580A (zh) | 色素敏化型光电转换元件 | |
CN104541350B (zh) | 电气模块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气模块 | |
CN104380408B (zh) | 色素增感太阳电池元件 | |
CN105051850B (zh) | 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元件 | |
CN104246940B (zh) | 色素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JP6333343B2 (ja) | 光電変換素子 | |
CN104781895B (zh)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元件 | |
JP5680996B2 (ja) |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140023251A (ko) | 광전기 화학 전지의 수직 전기 연결 장치 | |
JP2013051131A (ja) | 色素増感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 |
CN107615425A (zh) | 光电转换元件 | |
JP6598757B2 (ja) | 光電変換素子 | |
CN106463269A (zh) | 光电转换元件、色素敏化太阳能电池以及色素敏化太阳能电池模块 | |
JP2021044525A (ja) | 光電変換素子 | |
CN118804615A (zh) | 一种全钙钛矿二端子叠层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13054825A (ja) | 電気モジュール及び電気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19114725A (ja) | 電子機器の封止用積層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2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