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2603B - 一种过滤器及其清洁方法、过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过滤器及其清洁方法、过滤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2603B
CN107252603B CN201710450863.2A CN201710450863A CN107252603B CN 107252603 B CN107252603 B CN 107252603B CN 201710450863 A CN201710450863 A CN 201710450863A CN 107252603 B CN107252603 B CN 1072526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filter
side wall
filtered
filter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508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2603A (zh
Inventor
刘继春
徐友君
张鹏达
魏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sia Pulp and Pa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sia Pulp and Pa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sia Pulp and Pa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sia Pulp and Pa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5086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526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52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2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26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26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24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 B01D46/2403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rigid hollow filte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hysical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 filtering element
    • B01D46/2411Filter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56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 B01D46/62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connected in series
    • B01D46/64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connected in series arranged concentrically or coaxi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66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 B01D46/69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by means acting on the cake side without move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filter elements, e.g. fixed nozz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过滤器及其清洁方法、过滤系统,该过滤器的壳体上设置有进料口、第一端口及通道机构,且通道机构及壳体内部的滤芯组件连通,使得从进料口进入壳体内部的待过滤介质被过滤器过滤且从通道机构的出料口排出,且在清洁过程中,空气先从第一端口进入滤芯组件将残留的被过滤介质从出料口排出,避免了在滤芯组件内出现积料现象,进而保证在后续清洁过程中水从通道机构的进水口进入滤芯组件并将未被过滤的介质从第一端口排出时,不会因为残留的被过滤介质沉淀在壳体内部而导致堵塞过滤网及进料口,提高了清洁能力且降低了后续的过滤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过滤器及其清洁方法、过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过滤除尘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过滤器及其清洁方法、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过滤器对高粘性介质如造纸行业及其它行业中的涂料、淀粉、碳酸钙泥浆等类似的介质过滤时,常采用缝筛结构的过滤网对这些介质进行过滤,被过滤的介质穿过过滤网,未被过滤的介质无法穿过过滤网而吸附在过滤网的外表面。
为了保证过滤网的过滤能力,在过滤网过滤介质之后需要对过滤网进行清洗,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水冲洗的方法将吸附在过滤网外表面的未被过滤的介质冲洗掉,但是这种方法在过滤网内存在被过滤介质没有完全排除的积料现象时,这些被过滤介质与水混合后会沉积在过滤网表面以及过滤器的进料口处,使得过滤网以及进料口被堵塞,进而导致对过滤网的清洁程度不高,降低了清洁能力,且在后续的过滤过程中,降低了产品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提供一种过滤器及其清洁方法、过滤系统,旨在解决过滤器清洁过程中,残留的被过滤介质堵塞过滤网及进料口而降低清洁能力及产品的品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壁及设置于所述侧壁相对两端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所述侧壁靠近所述第一端口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侧壁靠近所述第二端口设置有通道机构;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从所述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端口延伸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其中,所述通道机构包括出料口、进水口及出气口,所述通道机构与所述滤芯组件连通,以使得待过滤介质从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壳体内部被所述滤芯组件过滤且被过滤介质从所述出料口排出,在清洁过程中,空气从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滤芯组件将残留的被过滤介质从所述出料口排出,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滤芯组件并将未被过滤的介质从所述第一端口排出。
其中,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呈筒状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呈锥形设置,所述通道机构及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端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其中,所述滤芯组件包括过滤网及与所述过滤网相对固定的第一支架,所述待过滤介质从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侧壁与所述过滤网之间的第一空间以被所述过滤网过滤,并在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的第二空间产生所述被过滤介质。
其中,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通道机构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出气口形成气流通道。
其中,所述过滤网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滤网层、第二滤网层及第三滤网层,所述第一滤网层的目数为95~105,所述第二滤网层的目数为15~25,所述第三滤网层的目数为11~13。
其中,所述滤芯组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端口的一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第一侧壁相互嵌套,所述顶盖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弹性胶圈,以在所述顶盖与所述第一侧壁相互嵌套时弹性抵接于所述弹性胶圈。
其中,所述顶盖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拆卸组件,所述拆卸组件包括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的第二支架、与所述顶盖相对固定的杆体及与所述杆体相对固定的手柄,所述杆体与所述第二支架螺纹连接以在旋转所述手柄时,所述杆体带动所述顶盖及所述滤芯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或靠近所述壳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上述过滤器的清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第一端口灌入空气以将所述滤芯组件中的所述残留的被过滤介质从所述出料口排除;从所述进水口注入水以将所述滤芯组件中的所述未被过滤的介质从所述第一端口排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过滤系统,所述过滤系统包括上述的过滤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过滤器实施例的壳体上设置有进料口、第一端口及通道机构,且通道机构及壳体内部的滤芯组件连通,使得从进料口进入壳体内部的待过滤介质被过滤器过滤且从通道机构的出料口排出,且在清洁过程中,空气先从第一端口进入滤芯组件将残留的被过滤介质从出料口排出,避免了在滤芯组件内出现积料现象,进而保证在后续清洁过程中水从通道机构的进水口进入滤芯组件并将未被过滤的介质从第一端口排出时,不会因为残留的被过滤介质沉淀在壳体内部而导致堵塞过滤网及进料口,提高了清洁能力且降低了后续的过滤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过滤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顶盖与第一侧壁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的清洁方法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过滤系统的示意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过滤器及其清洁方法、过滤系统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10实施例包括壳体11及滤芯组件12。
壳体11包括侧壁111及设置于侧壁111相对两端的第一端口112及第二端口113。.
其中,侧壁111包括第一侧壁1111及第二侧壁1112,第一侧壁1111呈筒状设置,第二侧壁1112呈锥形设置,第一端口112设置于第一侧壁1111上,即如图1所示的设置于锥形的第二侧壁1112的底部,第二端口113设置于第一侧壁1111远离第一端口112的一侧,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口112处设置有端口法兰101。
进一步地,侧壁111靠近第一端口112设置有进料口114,侧壁111靠近第二端口113设置有通道机构115。
具体地,进料口114设置于第一侧壁1111靠近第一端口112的一侧,且在本实施例中,进料口114的位置设置有进料口法兰102;通道机构115设置于第一侧壁1111靠近第二端口113的一侧。
其中,通道机构115包括出料口1151、进水口1152及出气口1153,且在本实施例中,出料口1151处设置有出料口法兰103、进水口1152处设置有进水口法兰104。
滤芯组件12包括过滤网121及与过滤网121相对固定的第一支架122,在本实施例中,过滤网121呈环形设置于第一支架122的外侧,且通过锥形卡环123锁紧过滤网121及第一支架122。
可选的,第一支架122的材质为耐酸碱的高分子尼龙材质。
进一步地,过滤网121在如图1所示的由下向上的方向上的口径逐渐变大,且如图2所示,过滤网121包括内而外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滤网层1211、第二滤网层1212及第三滤网层1213,三个滤网层可选用316L不锈钢材料,通过烧结、定型及焊接制备而成,保证压力条件下过滤网121的强度,使用寿命较长,且能够适应化学酸碱环境。
其中,第一滤网层1211的目数为95~105,可选的,第一滤网层1211的目数为100目,第二滤网层1212的目数为15~25,可选的,第二滤网层1212的目数为20目,第三滤网层1213的目数为11~13,可选的,第三滤网层1213的目数为12目,三个滤网层的目数保证了过滤网121的过滤精度。
进一步参阅图1,滤芯组件12从第二端口113向第一端口112延伸设置于壳体11内部,且过滤网121与壳体11的侧壁111之间形成第一空间124,过滤网121与第一支架122之间形成第二空间125。
进一步地,滤芯组件12与通道机构115连通,以使得待过滤介质从进料口114进入壳体11内部被滤芯组件12过滤且被过滤介质从出料口1151排出。
具体地,滤芯组件12的第二空间125与通道机构115连通,以在本实施例的过滤器10工作时,待过滤介质从进料口114进入第一空间124且被过滤网121过滤,待过滤介质中能够被过滤网121过滤的被过滤介质穿过过滤网121进入第二空间125,不能被过滤网121过滤的未被过滤的介质停留在过滤网121的外表面,第二空间125中的被过滤介质从图1所示的第二空间125的上方进入与第二空间125连通的通道机构115,进而从出料口1151排出。
进一步地,第一空间124与第一端口112连通,以使得第一端口112与出气口1153形成一个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从第一端口112经过第一空间124、第二空间125至出气口1153,以在本实施例中的过滤器10的清洁过程中,进水口1152关闭,空气从第一端口112进入滤芯组件12将在第二空间125中未被完全排出的残留的被过滤介质从出料口1151排出,防止在滤芯组件12的第二空间125中出现积料现象;在此之后,打开进水口1152,水从进水口1152进而滤芯组件12并将未被过滤的介质从第一端口121排出,具体地,水从进水口1152进入第二空间125,然后从过滤网121内部对停留在过滤网121外表面的未被过滤的介质进行冲洗,此时,未被过滤从介质会跟随水流向如图1所示的下方的第一端口112,并从第一端口112排出,且由于第二侧壁1112呈锥形设置,使得未被过滤的介质在锥形的方向上更好的流入第一端口112,防止未被过滤的介质积留在壳体11内部,以更好的完成清洁工作。
可选的,从进水口1152注入的水的温度为45~60℃。
进一步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的滤芯组件12与壳体11为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更换滤芯组件12的过滤网121。
具体地,第一支架122靠近第二端口113的一端设置有顶盖126,顶盖126与锥形卡环123之间设有连接杆127,连接杆12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顶盖126及锥形卡环123,以使得顶盖126与滤芯组件12相对固定。
其中,顶盖126与壳体11的第一侧壁1111相互嵌套,如图3所示,顶盖126第一侧壁1111的一侧设置有弹性胶圈128,在顶盖126与第一侧壁1111相互嵌套时弹性抵接于弹性胶圈128,以在弹性压力的作用下使得顶盖126与第一侧壁1111相对固定且密封壳体11内部,在需要拆卸时,使用外力将第一侧壁1111与弹性胶圈128分离即可使得第一侧壁1111与顶盖126分离,进而使得顶盖126带动滤芯组件12与壳体11分离,在分离之后即可对过滤网121进行更换。
共同参阅图1及图4,顶盖126远离第一支架122的一端还设置有拆卸组件129,拆卸组件129包括第二支架1291、杆体1292及手柄1293。
其中,第二支架1291与壳体11相对固定,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291与壳体11的第一侧壁1111相对固定,杆体1292与第二支架1291螺纹连接且一端与顶盖126固定连接,手柄1293在第二支架1291远离顶盖126的一侧与杆体1292固定连接,在上述的使用外力将第一侧壁1111与弹性胶圈128分离时,向图4所示的上方旋转手柄1293,此时,手柄1293带动杆体1292旋转且在旋转过程中相对于第二支架1291向上移动,进而带动顶盖126及滤芯组件12向上移动,以使得顶盖126及滤芯组件12远离壳体11以与壳体11分离,在需要安装时,在相反的方向旋转手柄1293,以相同原理即可使得顶盖126与滤芯组件12靠近壳体11以插入壳体11内部,进而使得壳体11的第一侧壁1111弹性抵接于弹性胶圈128以与顶盖126相对固定。
共同参阅图1及图5,本发明提供的过滤器10的清洁方法实施例包括:
S21:从第一端口112灌入空气以将滤芯组件12中的残留的被过滤介质从出料口1151排除;
具体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的过滤器10需要清洁时,由于第二空间125中的被过滤介质在过滤器10工作时可能存在排出不完全的情况,因此,需要先使用空气将残留的被过滤介质清除,此时关闭进料口114及进水口1152,且如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端口112与出气口1153形成气流通道,使得从第一端口112灌入空气,空气进入第一空间124再穿过过滤网121进入第二空间125,将第二空间中残留的被过滤介质吹入出料口1151以清除残留的被过滤介质,且该步骤S21可重复执行,以保证残留的被过滤介质能够被更大程度的清除。
S22:从进水口1152注入水以将滤芯组件12中的未被过滤的介质从第一端口112排出;
具体地,在清除残留的被过滤介质之后,关闭出气口1153及出料口1151,从进水口1152注入水,此时,注入的水从进水口1152进入第二空间125以从过滤网121内部对停留在过滤网121外表面的未被过滤的介质进行清洗,使得未被过滤的介质被水冲入第一端口112并排出,达到清洁过滤网121的目的,且该步骤S22可重复执行,以保证过滤网121更大程度的被清洁。
可选的,从进水口1152注入的水的温度为45~60℃。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
S23:从第一端口112灌入空气以排出壳体11内部残留的水。
在上述步骤S22的水清洁之后,壳体11内部会残留有未流出的水,此时,可从第一端口112继续灌入空气以对壳体11内部进行吹扫,壳体11内部残留的水将跟随空气从出气口1153排出,且该步骤S23可重复执行。
共同参阅图1及图6,本发明提供的过滤系统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过滤器10,且过滤器10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可根据具体所需的过滤能力设定具体数据,在此不做限定,多个过滤器10通过并联组装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系统在工作时,可在第一端口112处通过端口法兰101连接端口管道,在进料口114处、出料口1151处及进水口1152处分别通过进料口法兰102、出料口法兰103及进水口法兰104分别安装进料管道、出料管道及进水管道,还可以在这些管道上安装阀门,以控制各管道进行工作。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过滤器实施例的壳体上设置有进料口、第一端口及通道机构,且通道机构及壳体内部的滤芯组件连通,使得从进料口进入壳体内部的待过滤介质被过滤器过滤且从通道机构的出料口排出,且在清洁过程中,空气先从第一端口进入滤芯组件将残留的被过滤介质从出料口排出,避免了在滤芯组件内出现积料现象,进而保证在后续清洁过程中水从通道机构的进水口进入滤芯组件并将未被过滤的介质从第一端口排出时,不会因为残留的被过滤介质沉淀在壳体内部而导致堵塞过滤网及进料口,提高了清洁能力且降低了后续的过滤过程中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侧壁及设置于所述侧壁相对两端的第一端口及第二端口,所述侧壁靠近所述第一端口设置有进料口,所述侧壁靠近所述第二端口设置有通道机构;
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从所述第二端口向所述第一端口延伸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
其中,所述通道机构包括出料口、进水口及出气口,所述通道机构与所述滤芯组件连通,以使得待过滤介质从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壳体内部被所述滤芯组件过滤且被过滤介质从所述出料口排出,在清洁过程中,空气从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滤芯组件将残留的被过滤介质从所述出料口排出,水从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滤芯组件并将未被过滤的介质从所述第一端口排出;
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呈筒状设置,所述第二侧壁呈锥形设置,所述通道机构及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端口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上;
所述滤芯组件包括过滤网及与所述过滤网相对固定的第一支架,所述待过滤介质从所述进料口进入所述侧壁与所述过滤网之间的第一空间以被所述过滤网过滤,并在所述过滤网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的第二空间产生所述被过滤介质;
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通道机构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一空间连通,以使得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出气口形成气流通道;
所述滤芯组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端口的一端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第一侧壁相互嵌套,所述顶盖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弹性胶圈,以在所述顶盖与所述第一侧壁相互嵌套时弹性抵接于所述弹性胶圈;
所述顶盖远离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设有拆卸组件,所述拆卸组件包括与所述壳体相对固定的第二支架、与所述顶盖相对固定的杆体及与所述杆体相对固定的手柄,所述杆体与所述第二支架螺纹连接以在旋转所述手柄时,所述杆体带动所述顶盖及所述滤芯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架远离或靠近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滤网层、第二滤网层及第三滤网层,所述第一滤网层的目数为95~105,所述第二滤网层的目数为15~25,所述第三滤网层的目数为11~13。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过滤器的清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第一端口灌入空气以将所述滤芯组件中的所述残留的被过滤介质从所述出料口排除;
从所述进水口注入水以将所述滤芯组件中的所述未被过滤的介质从所述第一端口排出。
4.一种过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过滤器。
CN201710450863.2A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过滤器及其清洁方法、过滤系统 Active CN1072526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0863.2A CN107252603B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过滤器及其清洁方法、过滤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50863.2A CN107252603B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过滤器及其清洁方法、过滤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2603A CN107252603A (zh) 2017-10-17
CN107252603B true CN107252603B (zh) 2020-06-12

Family

ID=60023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50863.2A Active CN107252603B (zh) 2017-06-15 2017-06-15 一种过滤器及其清洁方法、过滤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5260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31319A (en) * 1982-12-03 1984-06-20 Cosworth Eng Filter element
CN204671973U (zh) * 2015-06-09 2015-09-30 沈阳新奇日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粘稠溶液过滤器
CN105688540A (zh) * 2016-03-03 2016-06-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过滤器及具有其的净化器
CN106422530A (zh) * 2015-08-06 2017-02-22 马克有限公司 柴油颗粒物过滤器清洁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94815B (zh) * 2014-03-06 2017-01-25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过滤器以及具有循环水过滤系统的洗衣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131319A (en) * 1982-12-03 1984-06-20 Cosworth Eng Filter element
CN204671973U (zh) * 2015-06-09 2015-09-30 沈阳新奇日化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粘稠溶液过滤器
CN106422530A (zh) * 2015-08-06 2017-02-22 马克有限公司 柴油颗粒物过滤器清洁方法及设备
CN105688540A (zh) * 2016-03-03 2016-06-22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过滤器及具有其的净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2603A (zh) 2017-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5384B2 (en) Filter element and filtering apparatus
JP6373711B2 (ja) 濾過装置
WO2016002275A1 (ja) 濾過装置及びフィルターエレメント
JP6164684B2 (ja) 飲料水用の濾過装置
WO2014027491A1 (ja) フィルタエレメント及び当該フィルタエレメントを備えた逆洗型ろ過装置
JP2016073904A5 (zh)
US5766486A (en) Hybrid filt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filtering process fluid
KR20140038978A (ko) 필터 장치
CN205699685U (zh) 一种自清洗过滤装置
JP5833493B2 (ja) バラスト水処理用多筒型自動逆洗式ストレーナ
WO2014034204A1 (ja) フィルタエレメント構造及び当該フィルタエレメント構造を備えた逆洗型ろ過装置
KR20130016865A (ko) 역세 가능한 수처리 필터 시스템 및 역세 방법
JP6343231B2 (ja) 濾過装置
KR20060089846A (ko) 여과장치
CN107252603B (zh) 一种过滤器及其清洁方法、过滤系统
JP6608631B2 (ja) 濾過装置及び濾過装置のフィルター洗浄方法
CN108472560B (zh) 纤维过滤设备
CN103566767B (zh) 一种用于管式烧结膜过滤器的气水反吹洗装置
CN107303444A (zh) 一种自清洗过滤装置及过滤装置自清洗方法
JP5768391B2 (ja) 濾過装置
JP6327628B2 (ja) 浄水装置、浄水カートリッジ、浄水装置の使用方法、及び、浄水カートリッジのリサイクル方法
KR102627451B1 (ko) 연마 슬러리액 필터링 장치
KR101531368B1 (ko) 필터
CN217287382U (zh) 一种反冲洗设备
CN213348066U (zh)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新型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Jichun

Inventor after: Xu Youjun

Inventor after: Zhang Pengda

Inventor after: Wei Li

Inventor before: Xu Youjun

Inventor before: Zhang Pengda

Inventor before: Wei L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