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9089B - 拍摄装置及方法、摄像机和物流抓拍系统 - Google Patents

拍摄装置及方法、摄像机和物流抓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49089B
CN107249089B CN201610463304.0A CN201610463304A CN107249089B CN 107249089 B CN107249089 B CN 107249089B CN 201610463304 A CN201610463304 A CN 201610463304A CN 107249089 B CN107249089 B CN 1072490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photosensitive
lens group
lens
dep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633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49089A (zh
Inventor
朱勇
何品将
张文聪
谢明强
贾永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6330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490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490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90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490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90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3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the exposure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mera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公开了一种拍摄装置及方法、摄像机和物流抓拍系统。在本发明中,扩展景深的拍摄装置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以及感光芯片,第一透镜组与第二透镜组并列设置,第一透镜组的景深的远点和近点分别远于第二透镜组的景深的远点和近点;并且,感光芯片具有第一和第二感光区,第一感光区为第一透镜组提供成像,第二感光区为第二透镜组提供成像。由于两组透镜组聚焦平面不一样,从而可以在一幅图像上得到不同景深条件下的图像信息,达到了扩展整个拍摄装置的景深范围的效果。

Description

拍摄装置及方法、摄像机和物流抓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领域,特别涉及扩展景深的拍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而在一些特殊领域中,对摄像的景深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种常见的摄像机景深扩展方法是通过缩小光圈实现景深的扩展,此种方法在增加景深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例如,会减少摄像机的进光量,导致图像的亮度受到削弱,从而增加了机器视觉算法识别的难度。
另一种常见的摄像机景深扩展方法是通过增加感光芯片和镜头,使得能够同时聚焦同一场景下的不同物距,从而增加整个系统的景深。此种方法的问题是,不仅会增加系统的成本,也会增加算法的开销。
在一个典型物流扫码系统中,多个补光灯和工业面阵相机设于传送机构上方,对传送机构上通过的包裹进行拍摄。在传送机构两侧设有激光触发器,用于检测传送机构上的包裹是否到达可拍摄位置。物流扫码系统一般分为传送机构、拍码、和主控三个主要部分,其中拍码最核心的是其中的摄像机成像部分。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用户需要拍摄的物品,高度落差比较大,这时就需要一个大景深的摄像机来达到拍摄效果。然而,一个指定参数的镜头只会有一定范围的景深,虽然可以通过缩小光圈来增加景深,但是当光圈缩小达到一定大小后,就会出现衍射效应,景深无法再增加。因此,如果还需要进一步地增加景深,就需要考虑一些其他更好的方法来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拍摄装置及方法、摄像机和物流抓拍系统,可以在一幅图像上得到不同景深条件下的图像信息,从而扩展了整个拍摄装置的景深范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拍摄装置,包括:
包括第一和第二透镜组,以及感光芯片,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并列设置,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景深的远点和近点分别远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景深的远点和近点;并且,
所述感光芯片具有第一和第二感光区,所述第一感光区为所述第一透镜组提供成像,所述第二感光区为所述第二透镜组提供成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拍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上述拍摄装置与待拍摄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该相对运动使得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先后扫过待拍摄物体,在该相对运动过程中进行连续多帧的拍摄;
其中,第一区域被成像到拍摄装置的感光芯片的第一感光区,第二区域被成像到拍摄装置的感光芯片的第二感光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拍摄装置的摄像机。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拍摄装置的物流抓拍系统。
本发明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区别及其效果在于:
将至少两个不同景深的透镜组在同一个感光芯片的不同感光区上同时成像,可以对一幅图像得到透镜组在不同景深条件下拍摄到的图像信息,从而扩展了整个拍摄装置的景深范围,并且充分利用了感光芯片原有的感光面积,对芯片上的剩余资源实现了有效的使用。
进一步地,将传送带上的不同区域以不同的景深条件在感光芯片的不同感光区同时成像,随着传送带的移动连续拍摄,传送带上的物体会先后经过对应不同景深的区域,这样无论物体距拍摄装置远近如何(例如由物体不同的大小导致),都可以至少在某一帧在一个区域得到清晰的成像。
进一步地,第一和第二区域相邻,第一和第二感光区相邻,可以使感光芯片上第一和第二感光区的图像自然地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图像。虽然因为景深不同,可能只有一部分是清晰的,但另一部分不是太清晰的图像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对于目前现有的用于传送带上单景深图像分析的软件,无需修改就可以直接用于本申请所得到多景深图像,因为这种多景深图像本身是一个完整图像,只是不同部分的清晰图有些不同。
进一步地,可以在使用补光灯时,不会因为传送带上物体大小不同等原因而使感光芯片各感光区成像的亮度有较大差异,进而增加后期图像分析的难度。
进一步地,感光芯片上每个感光区的大小都足以对待拍摄物体上完整的条码成像,可以方便后续的图像处理,不需要通过拼接多帧的方式来读取整个条码。
进一步地,将拍摄装置安装在扫描装置上实现对待拍摄物体的扫描,待拍摄物体也会先后在不同景深对应的局部图像上成像,无论物体距拍摄装置远近如何,都可以至少在某一帧在一个区域得到清晰的成像。
进一步地,第一光阑和第二光阑分别限制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的一半光路,由此避免了远近光路都投射到感光芯片上而导致图像出现重影,解决了光路窜扰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光学成像的示意图。
图3A至3D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一种拍摄装置对物体进行拍摄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拍摄装置中感光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叙述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拍摄装置。图1是该拍摄装置3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拍摄装置3包括第一透镜组11和第二透镜组12,以及感光芯片2,第一透镜组11和第二透镜组12并列设置,两个透镜组共用同一个感光芯片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组11和第二透镜组12对称设置,感光芯片2位于两透镜的对折线上。待拍摄物体与感光芯片2沿第一透镜组11(或第二透镜组12)的光轴方向分别位于第一透镜组11和第二透镜组12的两侧。第一透镜组11的景深的远点和近点分别远于第二透镜组12的景深的远点和近点。感光芯片2具有第一感光区21和第二感光区22,第一感光区21为第一透镜组11提供成像,第二感光区22为第二透镜组提供成像。
本实施例的拍摄装置3可以用于对传送带上的待拍摄物体进行拍摄,如图3A,3B,3C和3D所示,待拍摄物体在传送带上进行移动的过程中,会先后通过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组11设置在对第一区域31成像的位置,用于将第一区域31成像到感光芯片2的第一感光区21,第一区域31是第一透镜组11对应的拍摄区域。第二透镜组12,设置在对第二区域32成像的位置,用于将第二区域32成像到感光芯片2的第二感光区22,第二区域32是第二透镜组12对应的拍摄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透镜组的成像区域并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而是可以通过对透镜组的位置、角度、缩放、焦距等物理参数进行调整而得到的。
下面对本实施例的感光芯片2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感光芯片2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光信号输出图像。感光区是感光芯片2上用于接收光信号的感光区域。本发明实施例的感光芯片2的感光区域被划分为至少两个感光区。在一个优选例中,感光芯片被分为两个感光区,分别对应景深不同(一景深的清晰范围比另一景深的清晰范围远)的两个透镜组。感光芯片2上的感光区的位置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例如,在一个优选例中,第一感光区21和第二感光区22是没有重叠的两个独立区域。而在另一个例子中,两个感光区是相邻的,这种情况许可,在两个感光区的边缘上有一小部分重叠,但大部分区域是相互独立的。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两个感光区和两个透镜组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完全可以扩展到设置更多的感光区和透镜组,例如:“三个感光区+三个透镜组”,或“四个感光区+四个透镜组”其中,一个感光区与一个透镜组是一一对应的。在这些多感光区和多透镜组的方案中,有两个感光区及相应的两个透镜组,就能被视为本申请中的第一和第二感光区,以及第一和第二透镜组。
下面结合图2,对景深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2所述,310表示焦点平面,即光聚焦的平面。L表示拍摄距离,该长度是像距309与被摄体距离304之和。ΔL表示景深,该长度是前景深ΔL1与后景深ΔL2之和,其中,303表示近点距离303,302表示近点,305表示远点距离305,301表示远点。在焦点平面310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前焦深307和后焦深308构成焦深306,点的影像在前焦深307和后焦深308的位置变成模糊,从而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其直径就是弥散圆直径。在现实当中,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像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人眼将感觉是清晰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换句话说,人眼刚好不能辨识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如图2所示,在焦点的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δ表示弥散圆直径。因此,镜头受到本身景深的限制,在容许弥散圆范围外产生的成像是模糊的,导致不能辨认。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不同景深的透镜组在同一个感光芯片的不同感光区上同时成像,可以在一幅图像上得到不同景深条件下的图像信息,从而扩展了整个拍摄装置的景深范围。
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拍摄装置3对移动状态下的待拍摄物体进行拍摄的过程。
如图3A至3D所示,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2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具体地说:如图3A所示,上述拍摄装置3可以用于对传送带上的待拍摄物体(由虚线框所表示)进行拍摄。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2为传送带上待拍摄物体在移动过程中会先后通过的两个不同区域。将传送带上的不同区域以不同的景深条件在感光芯片2的不同感光区,即,第一感光区21和第二感光区22,同时成像,随着传送带的移动连续拍摄,传送带上的物体会先后经过对应不同拍摄景深的镜头组所对应的区域。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无论物体距拍摄装置3远近如何(例如由待拍摄物体不同的尺寸大小导致),都可以至少在某一帧在一个区域得到清晰的成像。
如图3B和3C所示,上述拍摄装置3也可以安装在扫描装置4上,该扫描装置4带动该拍摄装置3进行机械运动,使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2先后扫过需要拍摄的物体。此外,可以理解,在一个优选例中,扫描装置4是一个机械装置,可以进行如平行移动或转动之类的机械运动,第一和第二区域31、32会随着这个机械运动而变化,从而使第一和第二区域31、32先后扫过需要拍摄的物体。将拍摄装置安装在扫描装置上实现对待拍摄物体的扫描,待拍摄物体也会先后在不同景深对应的局部图像上成像,无论物体距拍摄装置远近如何,都可以至少在某一帧在一个区域得到清晰的成像。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更清楚的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图3A-3D并非整个系统从正上方往下看的视图。具体地说,图中的传送带是从正上方往下看,而拍摄装置3和扫描装置4的位置通常应当是在传送带的正上方。如果将拍摄装置3和扫描装置4都严格投影到传送带,会遮住一部分传送带,因此,为了说明的清楚,图3A-3D中将拍摄装置3和扫描装置4显示在传送带旁边,并以虚线表示拍摄装置3对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2的拍摄关系。
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2的设置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A-3C所示,可以将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2设置成相邻的区域,并且可以将第一感光区21和第二感光区22也设置成感光芯片2上相邻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2相邻,第一感光区21和第二感光区22相邻,可以使感光芯片2上第一感光区21和第二感光区22的图像自然地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图像。虽然因为第一透镜组11和第二透镜组12的景深不同,可能只有一部分是清晰的,但另一部分不是太清晰的图像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对于目前现有的用于传送带上单景深图像分析的软件,无需修改就可以直接用于本申请所得到的多景深图像,因为这种多景深图像本身是一个完整图像,只是不同部分的清晰度有些不同。
但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2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D所示,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2也可以设置成不相邻的区域。
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以不同景深的透镜组对移动的或静止的物体进行拍摄的方式。
在一个优选例中,待拍摄物体在传送带上运行,传送带有一部分区域会被拍摄。被拍摄的区域可以分为至少两个区域,例如上文中提到的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2,待拍摄物体在传送带上运行时,会先后通过第一区域31(在第一感光区21中成像的区域)和第二区域32(在第二感光区22中成像的区域)。在一个优选例中,待拍摄物体上可能只有一部分部位是感兴趣的,如条码部位33(如图3A-3D所示),需要保证物体在通过第一区域31时,至少有一个时刻条码部位33可以完整地出现在第一区域31中,物体在通过第二区域32时,至少有一个时刻条码部位33可以完整地出现在第二区域32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因为第一和第二区域31、32对应的景深不同,所以连续拍摄时,总有一个时刻所拍的图像可以看到清晰的条码。
需要指出的是,现有的条码识别软件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用于这些图像的处理。具体地说,当条码部位33在第一区域31被拍时,因为第一透镜组11的景深不合适,拍不出清晰的条码,此时现有的条码识别软件不会做出有效识别,但不会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此后,随着物体在传送带上的移动,当条码部位33运行到第二区域32而被拍时,因为第二透镜组12的景深合适,因此能够拍出清晰的条码,此时现有的条码识别软件马上就可以做出有效识别。
另一方面,在另一个优选例中,待拍摄物体静止不动,扫描装置4带动拍摄装置3进行机械运动,以使得一部分区域扫过需要拍摄的物体。同样,该部分区域可以分为至少两个区域,例如上文中提到的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2,随着扫描装置的机械运动,第一和第二区域31、32将先后扫过需要拍摄的物体。在一个优选例中,待拍摄物体上可能只有一部分部位是感兴趣的,如条码部位33,需要保证第一区域31在扫过物体时,至少有一个时刻条码部位33可以完整地出现在第一区域31中,第二区域32在扫过物体时,至少有一个时刻条码部位33可以完整地出现在第二区域32中。因为第一和第二区域31、32对应的景深不同,所以连续拍摄时,总有一个时刻所拍的图像可以看到清晰的条码。
如上所述,现有的条码识别软件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用于这些图像的处理。当第一区域31扫过条码进行拍摄时,可能因为第一透镜组11的景深不合适而拍不出清晰的条码,此时现有的条码识别软件不会做出有效识别,此后,随着扫描装置的移动,当第二区域32扫过条码部位33而进行拍摄时,因为第二透镜组12的景深合适,可以拍出清晰的条码,此时现有的条码识别软件马上就可以做出有效识别。
相应地,第一和第二感光区21、22都分别能够对待拍摄物体上完整的条码部位成像。感光芯片2上每个感光区的大小都足以对待拍摄物体上完整的条码成像,可以方便后续的图像处理,不需要通过拼接多帧的方式来读取整个条码。
此外,可以理解,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所称的条码包括一维条码、二维码、彩色二维码等各种承载特定信息的特定图形。
下面进一步说明感光芯片2上的感光区的设置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光区21和第二感光区22各占感光芯片2的一半感光面积。但本发明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感光芯片2上设置更多的感光区,每一个感光区分别地占感光芯片2上的感光面积的一部分。进一步地说,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将感光区设置成不同的大小。或者,可以根据实际拍摄物体的尺寸,调整感光区的面积比例。
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透镜组11和第二透镜组12。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透镜组1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物镜111、第一光阑112和第一中转透镜113;第二透镜组12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物镜121、第二光阑122,以及第二中转透镜123。其中,第一物镜111和第二物镜121用于成像,第一光阑112和第二光阑122分别用于在第一物镜111和第二物镜112后的光路上以遮挡方式对第一物镜111和第二物镜112所成的像进行裁剪,第一中转透镜113和第二中转透镜123分别用于将通过第一光阑112和第二光阑122的光线再次成像在感光芯片2上。并且,上述第一光阑112和第二光阑122分别位于上述第一物镜111和第二物镜121、与上述第一中转透镜113和第二中转透镜123之间。本实施例中的光阑设置方法如下:根据第一物镜111和第二物镜112的光路,确定出一个能限制每个镜头一半光路的光阑位置和开孔。本实施例中,如果不设置第一光阑112和第二光阑122,第一物镜111和第二物镜121的远近光路都会投射到感光芯片2上,导致图像出现重影,使用第一光阑112和第二光阑122后,由于限制了每路的光路,在同一个感光芯片2上,则不会出现光路串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中的透镜组的设置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的透镜组,只要能够将传送带上指定区域的图像成像在感光芯片上指定的区域即可。
更具体地说,上述第一光阑112和第二光阑122分别设置在物镜111、121的焦平面上。因为光阑在焦平面上,只是遮住了一部分图像,但未被遮住的部分图像的亮度是不变的,也就是说光通量虽然少了,但图像也等比例减小,从而图像亮度不变。相比之下,若减少光圈,则会减少光通量,但由于图像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会导致图像亮度降低。
作为可选实施方式,第一透镜组11的光圈大于第二透镜组12的光圈。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在使用补光灯时,避免因为传送带上物体大小不同等原因而使感光芯片2的各感光区成像的亮度有较大差异,这种情况会增加后期图像分析的难度。
此外,可以理解,在一些场景下,如有较好的自然光,或不用补光灯时,各透镜组也可以使用相同的光圈,或不对光圈的大小有特别的要求。
由上可以看到,本申请是在现有光学理论基础上,通过改变摄像机光路来提升景深的方法。通常,感光芯片宽高比一般为4:3或16:9,高度方向像素是没能得到充分地利用,比如扫码应用中一般只有一半感光面积是在拍摄感兴趣图像,其它感光面积是用于拍摄不感兴趣的图像。我们增加景深的方法就是在不增加感光器件个数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摄像机光路的机制让另外一半浪费感光面也能采集我们感兴趣的图像,来增加我们能拍摄图像的景深。
进一步地说,对于一个大景深环境,我们可以把景深分为远物距和近物距景深两部分,如果使用单镜头来完成这两部分采集,由于只能存在一个焦平面,会导致近或者远物距景深小,近物距视场范围小的问题。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在光路设计中分别使用两个镜头来完成这两个景深的采集(如图4所示,51表示远物距光路,52表示近物距光路),这样就可以有两个焦平面来进行聚焦。这两个镜头可以是同样镜头参数,也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调整为不同参数,对于近物距图像,为了能增加近物距的视场范围,会使用一个焦距比远物距小的镜头,而且由于近物距图像的物距近,补光灯的亮度在不变的情况下照在近物体上回出现过曝,所以光圈F值要比远物距的要大。
接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中的透镜组中的物镜和光阑。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光学设计难度,可以采用接近像方远心的镜头,这样可以方便后续此套光学系统的扩展性,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远心镜头,在光路设计合适的情况下,非像方远心的镜头也是可以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物镜111是远物距镜头,用于拍摄远物距图像,第二物镜121是近物距镜头,用于拍摄近物距图像,两个镜头光路拍摄的图像如果不进行光路裁剪,单个光路是会让整个感光芯片都进行感光,产生光路串扰,严重影响图像成像。所以对于每个镜头摄入的图像,都要进入对应的第一光阑112和第二光阑122进行区域裁剪,裁剪出能刚好让感光芯片一半感光的区域。如图5所示,远物距的图像裁剪后让芯片的上半部分51或下半部分52进行感光,近物距的图像裁剪后让芯片的下半部分52或上半部分51进行感光。通过这种合成方法,我们就可以把远近物距图像使用一个感光芯片2完成成像,一幅图像的景深就变为最优近物距和最优远物距的景深之和,这样在没有增加感光芯片和PC端算法复杂度的基础上,提升了整套系统的景深,提高了整个产品对客户环境的适应性。
可以理解,图4、图5示出了上述拍摄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拍摄装置也可以采用其他配置,只要在同一个感光芯片的不同感光区上得到不同景深条件下的图像信息即可。
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拍摄方法。
参照图3A至3C,以及图4,该拍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使如第一实施方式的拍摄装置3与待拍摄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该相对运动使得第一区域31和第二区域32先后扫过待拍摄物体,在该相对运动过程中进行连续多帧的拍摄;
其中,第一区域31被成像到拍摄装置3的感光芯片2的第一感光区21,第二区域32被成像到拍摄装置3的感光芯片2的第二感光区22。
本实施方式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对应的方法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摄像机,该摄像机包括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拍摄装置。因此,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物流抓拍系统,该物流抓拍系统包括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拍摄装置。因此,第一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综上,本申请各实施方式中的拍摄装置和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相比原来一些扩景深的方法,此方案没有增加感光芯片和PC端算法复杂度,减少了整个方案的成本;
2)通过提高感光芯片的利用率,增加了现有方案的景深;
3)通过远近物距使用不同参数的镜头,提升了整个系统的成像效果;
4)镜头可以进行更换,便与整个系统扩展,提升系统对用户环境的适应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以及感光芯片,所述第一透镜组与所述第二透镜组并列设置,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共用同一感光芯片,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景深的远点和近点分别远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景深的远点和近点;并且,
所述感光芯片具有第一和第二感光区,所述第一感光区为所述第一透镜组提供成像,所述第二感光区为所述第二透镜组提供成像;
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物镜、第一光阑,以及第一中转镜头,其中,所述第一光阑位于所述第一物镜和所述第一中转透镜之间;
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第二物镜、第二光阑,以及第二中转镜头,其中,所述第二光阑位于所述第二物镜和所述第二中转透镜之间;其中
所述第一和第二物镜用于成像;所述第一和第二光阑分别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物镜后的光路上以遮挡方式对物镜所成的像进行裁剪;所述第一和第二中转透镜分别用于将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光阑的光线再次成像在感光芯片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阑和第二光阑分别限制所述第一物镜和第二物镜的一半光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阑设置在所述物镜的焦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的光圈大于所述第二透镜组的光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拍摄装置用于对传送带上的待拍摄物体进行拍摄;其中
所述传送带上包括第一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和第二区域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和第二透镜组的拍摄区域,并且,所述待拍摄物体在所述传送带上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先后通过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是相邻的区域;并且
所述第一和第二感光区在所述感光芯片上是相邻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感光区各占所述感光芯片的一半感光面积。
8.一种拍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使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与待拍摄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该相对运动使得第一和第二区域先后扫过所述待拍摄物体,在该相对运动过程中进行连续多帧的拍摄;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被成像到所述拍摄装置的感光芯片的第一感光区,所述第二区域被成像到所述拍摄装置的感光芯片的第二感光区。
9.一种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
10.一种物流抓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流抓拍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装置。
CN201610463304.0A 2016-06-21 2016-06-21 拍摄装置及方法、摄像机和物流抓拍系统 Active CN1072490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3304.0A CN107249089B (zh) 2016-06-21 2016-06-21 拍摄装置及方法、摄像机和物流抓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63304.0A CN107249089B (zh) 2016-06-21 2016-06-21 拍摄装置及方法、摄像机和物流抓拍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9089A CN107249089A (zh) 2017-10-13
CN107249089B true CN107249089B (zh) 2020-08-04

Family

ID=60016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63304.0A Active CN107249089B (zh) 2016-06-21 2016-06-21 拍摄装置及方法、摄像机和物流抓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490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4699B (zh) * 2018-08-31 2024-02-09 杭州海康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记录物品的物流信息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131898A (zh) * 2020-09-23 2020-12-25 创新奇智(青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扫码设备及图形码识别方法
CN112684563A (zh) * 2020-12-28 2021-04-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GB2618466A (en) * 2021-02-20 2023-11-0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Image acquisition device, image acquisition apparatus, image acquisition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5166934B (zh) * 2022-06-09 2023-11-24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设备及图像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89089B1 (en) * 2009-01-20 2012-05-29 Adobe System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lenoptic camera artifacts
CN102263114B (zh) * 2010-05-24 2015-06-17 博立多媒体控股有限公司 多景深感光器件、系统、景深扩展方法及光学成像系统
CN203250098U (zh) * 2013-05-07 2013-10-23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多芯片阵列模组
CN104935915B (zh) * 2015-07-17 2018-05-11 珠海康弘发展有限公司 成像装置、三维成像系统及三维成像方法
CN204859348U (zh) * 2015-08-18 2015-12-0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镜头、摄像机以及包裹检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9089A (zh) 2017-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49089B (zh) 拍摄装置及方法、摄像机和物流抓拍系统
US9471994B2 (en) Image based systems for detecting information on moving objects
KR102480245B1 (ko) 패닝 샷들의 자동 생성
CN101971072B (zh) 图像传感器和焦点检测装置
US924428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xpansion of field of view in a vision system
CN106412426B (zh) 全聚焦摄影装置及方法
CN103609102B (zh) 高分辨率多光谱图像捕捉
US20020159165A1 (en) Lens focus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with multiple light wavelengths
CN107533753A (zh) 图像处理装置
JP2015210822A (ja) カメラおよび移動する物体の流れを捕捉するための方法
US20170046819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acquisition apparatus
CN112866549B (zh)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407952B2 (ja) カメラ用マルチラインタイムシェアリング露光処理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CN112822402B (zh) 图像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EP3435328A1 (en) Object recognition device
KR101818842B1 (ko) 운전지원장치, 거리감지방법 및 차로의 너비감지방법
KR101994473B1 (ko) 평면이미지의 리포커싱 방법, 장치 및 기록매체에 저장된 프로그램
CN102564924A (zh) 一种血细胞单帧图像的自动扫描方法
JP5673764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287588C (zh) 高分辨率增加的成像方法
Son et al. Live 3-D video in volumetric display
JP2002148732A (ja) 3次元動画入力装置
CN115150545B (zh) 获取三维测量点的测量系统
US20240111203A1 (en) Imaging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focusing
CN116433729A (zh) 图像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0051 room 304, B / F, building 2, 399 Danfe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Hikvision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555, Qianmo Road, Hangzhou, Zhejiang 310051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IKROBOT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