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37419B - 一种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237419B CN107237419B CN201710622967.7A CN201710622967A CN107237419B CN 107237419 B CN107237419 B CN 107237419B CN 201710622967 A CN201710622967 A CN 201710622967A CN 107237419 B CN107237419 B CN 1072374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uide rail
- support
- middle guide
- flange plate
- build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6—Bearings or like supports allowing movement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E04H9/022—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and comprising laminated structures of alternating elastomeric and rigid lay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包括带抗剪键的上法兰盘、上、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带抗剪键的下法兰盘以及隔震支座,所述隔震支座固定在上、下法兰盘之间,在隔震支座两侧对称地设有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将上法兰盘与下部建筑结构拉结,在隔震支座另两侧对称地设有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所述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将下法兰盘与上部建筑结构拉结。本发明设置在上、下部建筑结构之间,能够使建筑结构无论处于重力荷载与地震作用组合的受压状态或受拉状态下,隔震支座始终处于竖向受压状态,且能在水平方向变形耗能,从而消除了隔震支座竖向受拉能力较差、高烈度区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可能倾覆的弊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隔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
背景技术
震害表明,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房屋建筑的破坏和倒塌。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震区高层、超高层建筑日益普遍。隔震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减震措施,已广泛应用于7度及以上抗震设防区的各类建筑。
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橡胶隔震支座容易出现受拉现象。而橡胶隔震支座的受拉性能较差,当橡胶隔震支座受轴向拉伸时,虽然从外观上看并无太大损伤,但其内部容易形成负压状态而产生许多空孔。研究表明,橡胶隔震支座经较大受拉变形后,其竖向受压刚度降低为初期刚度的1/2 左右,并且在拉应力达到1.5~3.0MPa时支座抗拉刚度会急剧下降,表现出双线性特征。故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了隔震支座拉应力不应超过1.0MPa,这限制了橡胶支座隔震技术在高层建筑、高烈度区建筑中的应用。
隔震支座出现受拉,最根本的成因是,地震引起的拉力超过了隔震支座所承受的结构自重。可以通过合理布置上部结构及隔震支座实现增大隔震支座所承受的重力荷载范围,可以通过限制结构的高宽比实现减小地震作用引起的拉力,可以通过研制开发具有抗拉功能的橡胶隔震支座实现抗拉能力高的隔震支座等方法解决隔震支座受拉不足的问题。前两种可以在结构设计时进行,目前针对第三种,主要集中在对橡胶支座受拉性能的研究上,而且相对较少,远没有研究其受压状态下的相关力学性能的成果丰富。其中,Uryu等及刘文光等基于橡胶体弹性理论,对支座受拉特性进行了分析。为解决橡胶支座在地震作用下受拉破坏的问题,苏建等和祁皑等分别提出采用增加钢筋和多支座组合的方法来保证支座受拉时的安全。Kelly等提出一种用球铰连杆来抵抗支座拉力的隔震系统,Nagarajaiah等通过将弹簧与橡胶支座组合来提高支座抗拉性能及复位能力,Kasalanti等则采用施加预应力来防止支座受拉破坏。王栋、吕西林提出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铅芯叠层橡胶支座(TLRB)。
上述研究及工程现状表明,目前支座仍然存在受拉的状况,只是受拉的程度不同,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支座受拉能力较差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水平向能够自由变形、竖向无论建筑结构是处于受拉还是受压状态,隔震支座均只受压而不受拉的隔震装置,该装置能充分发挥隔震支座良好的受压性能,避免其产生受拉情况,以达到具有高抗拔性能,从而避免高地震烈度区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倾覆的可能。
本发明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方式:一种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抗剪键的上法兰盘、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带抗剪键的下法兰盘、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以及隔震支座,所述上法兰盘设置在上部建筑结构下方且在竖向上可脱离上部建筑结构,并通过上法兰盘上的抗剪键传递剪力,所述下法兰盘设置在下部建筑结构上方且在竖向上可脱离下部建筑结构,并通过下法兰盘上的抗剪键传递剪力,所述隔震支座固定在上法兰盘与下法兰盘之间,在所述隔震支座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将上法兰盘与下部建筑结构拉结,在所述隔震支座另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所述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将下法兰盘与上部建筑结构拉结,所述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和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在建筑结构无论处于重力荷载与地震作用组合的受压状态或受拉状态下,所述隔震支座始终处于竖向受压状态,且能在水平方向变形耗能。
本发明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在所述下部建筑结构之上固定设置有下固定导轨,所述上法兰盘通过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与下固定导轨连接,在所述上部建筑结构之下固定设置有上固定导轨,所述下法兰盘通过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与上固定导轨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对称设置的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与对称设置的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分别设置在隔震支座的四周且在平面内呈90°方向间隔均匀布置。
本发明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所述上法兰盘和下法兰盘上设置的抗剪键均呈半球形,在所述上部建筑结构和下部建筑结构上均预埋有半球形钢质凹槽,所述上法兰盘和下法兰盘上的半球形抗剪键分别对应设置在上部建筑结构和下部建筑结构上的半球形钢质凹槽内,使得上、下法兰盘在竖向能分别脱离上、下建筑结构而将拉力转换成对隔震支座的压力,而水平向能够承受建筑结构传来的剪力。
本发明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所述隔震支座由多层钢板与多层橡胶交替粘接而成。
本发明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包括第一X向中间导轨和第一Y向中间导轨,所述第一X向中间导轨与上法兰盘滑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上部与第一X向中间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下部与下固定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X向中间导轨相对上法兰盘滑动的方向与第一Y向中间导轨下部相对下固定导轨滑动的方向一致,且与第一Y向中间导轨上部相对于第一X向中间导轨滑动的方向垂直;当隔震支座产生X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一X向中间导轨沿X向滑动,当隔震支座产生Y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沿Y向滑动。
本发明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所述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包括第二Y向中间导轨和第二X向中间导轨,所述第二Y向中间导轨与下法兰盘滑动连接,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下部与第二Y向中间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上部与上固定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Y向中间导轨相对于下法兰盘滑动的方向与第二X向中间导轨相对于上固定导轨滑动的方向一致,且与第二X向中间导轨下部相对于第二Y向中间导轨滑动的方向垂直;当隔震支座产生Y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二Y向中间导轨沿Y向滑动,当隔震支座产生X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沿X向滑动。
本发明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和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在竖向上留有移动间隙,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和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只受拉而不受压;当上部建筑结构受压时,通过上法兰盘、隔震支座和下法兰盘依次传递压力给下部建筑结构,同时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和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均不受力;当上部建筑结构受拉时,通过上固定导轨、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和下法兰盘依次将拉力传递给隔震支座,所述隔震支座通过上法兰盘、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和下固定导轨依次将拉力传递给下部建筑结构,所述上部建筑结构受压或受拉过程中,所述隔震支座始终处于受压状态。
本发明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包括第一Y向中间导轨,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上部与上法兰盘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下部与下固定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上部相对上法兰盘滑动的方向与第一Y向中间导轨下部相对下固定导轨滑动的方向垂直;当隔震支座产生X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沿X向滑动,当隔震支座产生Y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沿Y向滑动。
本发明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所述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包括第二X向中间导轨,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上部与上固定导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下部与下法兰盘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上部相对于上固定导轨滑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下部相对于下法兰盘滑动的方向垂直;当隔震支座产生X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沿X向滑动,当隔震支座产生Y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沿Y向滑动。
本发明设置在上部建筑结构和下部建筑结构之间,通过上、下法兰盘及其半球形抗剪键传递水平向传来的剪力,上、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在建筑结构无论处于重力荷载与地震作用组合的受压状态或受拉状态下,隔震支座始终处于竖向受压状态,且能在水平方向变形耗能,从而消除了隔震支座竖向受拉能力较差、高烈度区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可能倾覆的弊端,也避免了隔震设计时需要计入支座竖向拉压刚度不等的分析复杂性问题。同时采取半球形抗剪键置于上、下部建筑结构半球形凹槽内的方式,使得上、下法兰盘在竖向能分别脱离上、下建筑结构而将拉力转换成对隔震支座的压力,而水平向能够承受建筑结构传来的剪力。本发明具有保证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且抗拔性能好,能够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在高烈度区的高层及超高层隔震建筑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侧视图。
图7和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上、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中的连接组件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侧视图。
图中标记:1为上法兰盘,2为下法兰盘,3为隔震支座,4为上部建筑结构,5为下部建筑结构,6为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a为第一X向中间导轨,6b为第一Y向中间导轨,7为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a为第二Y向中间导轨,7b为第二X向中间导轨,8为抗剪键,9为半球形钢质凹槽,10为下固定导轨,11为上固定导轨,12为双螺帽,13为连接板,14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发明。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所述隔震装置设置在上部建筑结构4和下部建筑结构5之间,其包括带抗剪键的上法兰盘1、带抗剪键的下法兰盘2以及隔震支座3,所述隔震支座3由多层钢板与多层橡胶交替粘接而成,中间设置或不设置铅芯棒,所述上法兰盘1和下法兰盘2上设置的抗剪键8均呈半球形,在所述上部建筑结构4和下部建筑结构5上均预埋有半球形钢质凹槽9,所述上法兰盘1和下法兰盘2上的半球形抗剪键8分别对应设置在上部建筑结构4和下部建筑结构5上的半球形钢质凹槽9内,所述上法兰盘1设置在上部建筑结构4下方且在竖向上可脱离上部建筑结构4,并通过上法兰盘1上的抗剪键传递剪力,所述下法兰盘2设置在下部建筑结构5上方且在竖向上可脱离下部建筑结构5,并通过下法兰盘2上的抗剪键传递剪力,即上、下法兰盘在竖向能分别脱离上、下建筑结构而将拉力转换成对隔震支座3的压力,而水平向能够承受建筑结构传来的剪力,通过半球形钢质凹槽能够保持该装置的上下移动和转动不受限制。
其中,所述隔震支座3固定在上法兰盘1与下法兰盘2之间,在所述隔震支座3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将上法兰盘1与下部建筑结构5拉结,在所述隔震支座3另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所述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将下法兰盘2与上部建筑结构4拉结,在所述下部建筑结构5之上预埋锚栓固定设置有下固定导轨10,所述上法兰盘1通过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与下固定导轨10连接,在所述上部建筑结构4之下预埋锚栓固定设置有上固定导轨11,所述下法兰盘2通过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与上固定导轨11连接,对称设置的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与对称设置的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分别设置在隔震支座3的四周且在平面内呈90°方向间隔均匀布置,所述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和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在建筑结构无论处于重力荷载与地震作用组合的受压状态或受拉状态下,所述隔震支座3始终处于竖向受压状态,且能在水平方向变形耗能。
如图5、7和8所示,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包括第一X向中间导轨6a、第一Y向中间导轨6b、双螺帽12、连接板13和螺栓14,所述第一X向中间导轨6a通过三个卡件卡接在上法兰盘上的三个导轨中且与上法兰盘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上部通过一个卡件卡在第一X向中间导轨中且与第一X向中间导轨6a滑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下部与下固定导轨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通过螺栓14将其组装在第一X向中间导轨与下固定导轨之间,所述第一X向中间导轨6a相对上法兰盘1滑动的方向与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下部相对下固定导轨10滑动的方向一致,且与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上部相对于第一X向中间导轨6a滑动的方向垂直;当隔震支座3产生X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一X向中间导轨6a沿X向滑动,当隔震支座3产生Y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沿Y向滑动。
如图6、7和8所示,所述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包括第二Y向中间导轨7a、第二X向中间导轨7b、双螺帽12、连接板13和螺栓14,所述第二Y向中间导轨7a通过三个卡件卡接在下法兰盘上的三个导轨中且与下法兰盘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下部通过一个卡件卡在第二Y向中间导轨中且与第二Y向中间导轨7a滑动连接,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上部与上固定导轨1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通过螺栓14将其组装在第二Y向中间导轨与上固定导轨之间,所述第二Y向中间导轨7a相对于下法兰盘2滑动的方向与第二X向中间导轨7b相对于上固定导轨11滑动的方向一致,且与第二X向中间导轨7b下部相对于第二Y向中间导轨7a滑动的方向垂直;当隔震支座3产生Y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二Y向中间导轨7a沿Y向滑动,当隔震支座3产生X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沿X向滑动。
其中,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和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在竖向上留有移动间隙,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和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只受拉而不受压;当上部建筑结构4受压时,通过上法兰盘1、隔震支座3和下法兰盘2依次传递压力给下部建筑结构5,同时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和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均不受力;当上部建筑结构4受拉时,通过上固定导轨11、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和下法兰盘2依次将拉力传递给隔震支座3,所述隔震支座3通过上法兰盘1、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和下固定导轨10依次将拉力传递给下部建筑结构5,所述上部建筑结构4受压或受拉过程中,所述隔震支座3始终处于受压状态,从而实现隔震支座在水平向自由位移,且建筑结构无论处于受压或受拉状态时,隔震支座一直处于竖向受压状态,且能水平向自由移动,形成将受拉转换为受压、具有高抗拔性能的隔震装置。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采取当上部建筑结构的竖向受压时,直接通过隔震支座传递压力给下部建筑结构;当上部建筑结构的竖向受拉时,拉力通过分别固定在上下建筑结构上的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和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且在其间设置隔震支座的方式,使得隔震支座受压,最后再将拉力传递给下部建筑结构的过程,实现在建筑结构无论是处于受压或受拉状态下,所述隔震装置一直处于竖向受压状态,且能水平向自由变形,从而形成将受拉转换为受压、具有高抗拔性能的隔震装置。
实施例2:如图9所示,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包括第一Y向中间导轨6b,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上部与上法兰盘1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下部与下固定导轨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上部相对上法兰盘1滑动的方向与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下部相对下固定导轨10滑动的方向垂直;当隔震支座3产生X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沿X向滑动,当隔震支座3产生Y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沿Y向滑动。
如图10所示,所述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包括第二X向中间导轨7b,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上部与上固定导轨1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下部与下法兰盘2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上部相对于上固定导轨11滑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下部相对于下法兰盘2滑动的方向垂直;当隔震支座3产生X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沿X向滑动,当隔震支座3产生Y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沿Y向滑动。
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抗剪键的上法兰盘(1)、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带抗剪键的下法兰盘(2)、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以及隔震支座(3),所述上法兰盘(1)设置在上部建筑结构(4)下方且在竖向上可脱离上部建筑结构(4),并通过上法兰盘(1)上的抗剪键传递剪力,所述下法兰盘(2)设置在下部建筑结构(5)上方且在竖向上可脱离下部建筑结构(5),并通过下法兰盘(2)上的抗剪键传递剪力,所述上法兰盘(1)和下法兰盘(2)上的抗剪键分别对应设置在上部建筑结构(4)和下部建筑结构(5)上的凹槽内,能够保持隔震装置的上下移动和转动,所述隔震支座(3)固定在上法兰盘(1)与下法兰盘(2)之间,在所述隔震支座(3)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将上法兰盘(1)与下部建筑结构(5)拉结,在所述隔震支座(3)另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所述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将下法兰盘(2)与上部建筑结构(4)拉结,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和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在竖向上留有移动间隙,所述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和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在建筑结构无论处于重力荷载与地震作用组合的受压状态或受拉状态下,所述隔震支座(3)始终处于竖向受压状态,且能在水平方向变形耗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部建筑结构(5)之上固定设置有下固定导轨(10),所述上法兰盘(1)通过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与下固定导轨(10)连接,在所述上部建筑结构(4)之下固定设置有上固定导轨(11),所述下法兰盘(2)通过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与上固定导轨(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对称设置的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与对称设置的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分别设置在隔震支座(3)的四周且在平面内呈90°方向间隔均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法兰盘(1)和下法兰盘(2)上设置的抗剪键(8)均呈半球形,在所述上部建筑结构(4)和下部建筑结构(5)上均预埋有半球形钢质凹槽(9),所述上法兰盘(1)和下法兰盘(2)上的半球形抗剪键(8)分别对应设置在上部建筑结构(4)和下部建筑结构(5)上的半球形钢质凹槽(9)内,使得上、下法兰盘在竖向能分别脱离上、下建筑结构而将拉力转换成对隔震支座(3)的压力,而水平向能够承受建筑结构传来的剪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支座(3)由多层钢板与多层橡胶交替粘接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包括第一X向中间导轨(6a)和第一Y向中间导轨(6b),所述第一X向中间导轨(6a)与上法兰盘(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上部与第一X向中间导轨(6a)滑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下部与下固定导轨(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X向中间导轨(6a)相对上法兰盘(1)滑动的方向与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下部相对下固定导轨(10)滑动的方向一致,且与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上部相对于第一X向中间导轨(6a)滑动的方向垂直;当隔震支座(3)产生X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一X向中间导轨(6a)沿X向滑动,当隔震支座(3)产生Y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沿Y向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包括第二Y向中间导轨(7a)和第二X向中间导轨(7b),所述第二Y向中间导轨(7a)与下法兰盘(2)滑动连接,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下部与第二Y向中间导轨(7a)滑动连接,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上部与上固定导轨(1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Y向中间导轨(7a)相对于下法兰盘(2)滑动的方向与第二X向中间导轨(7b)相对于上固定导轨(11)滑动的方向一致,且与第二X向中间导轨(7b)下部相对于第二Y向中间导轨(7a)滑动的方向垂直;当隔震支座(3)产生Y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二Y向中间导轨(7a)沿Y向滑动,当隔震支座(3)产生X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沿X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和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只受拉而不受压;当上部建筑结构(4)受压时,通过上法兰盘(1)、隔震支座(3)和下法兰盘(2)依次传递压力给下部建筑结构(5),同时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和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均不受力;当上部建筑结构(4)受拉时,通过上固定导轨(11)、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和下法兰盘(2)依次将拉力传递给隔震支座(3),所述隔震支座(3)通过上法兰盘(1)、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和下固定导轨(10)依次将拉力传递给下部建筑结构(5),所述上部建筑结构(4)受压或受拉过程中,所述隔震支座(3)始终处于受压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平双向滑动支架(6)包括第一Y向中间导轨(6b),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上部与上法兰盘(1)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下部与下固定导轨(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上部相对上法兰盘(1)滑动的方向与第一Y向中间导轨(6b)下部相对下固定导轨(10)滑动的方向垂直;当隔震支座(3)产生X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沿X向滑动,当隔震支座(3)产生Y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一Y向中间导轨(6b)沿Y向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平双向滑动支架(7)包括第二X向中间导轨(7b),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上部与上固定导轨(1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下部与下法兰盘(2)的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上部相对于上固定导轨(11)滑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下部相对于下法兰盘(2)滑动的方向垂直;当隔震支座(3)产生X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沿X向滑动,当隔震支座(3)产生Y向的位移时,所述第二X向中间导轨(7b)沿Y向滑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22967.7A CN107237419B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一种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622967.7A CN107237419B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一种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37419A CN107237419A (zh) | 2017-10-10 |
CN107237419B true CN107237419B (zh) | 2022-12-06 |
Family
ID=59989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622967.7A Active CN107237419B (zh) | 2017-07-27 | 2017-07-27 | 一种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23741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42925A (zh) * | 2018-07-23 | 2018-11-20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 |
CN109667344B (zh) * | 2019-03-06 | 2024-05-14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滑轨支座及含有其的大跨度建筑体系 |
CN113431203A (zh) * | 2021-07-16 | 2021-09-24 | 清华大学 | 半主动阻尼器式抗拔隔震装置 |
CN115059196B (zh) * | 2022-06-14 | 2024-06-11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建筑变形缝中的绿色低碳耗能装置 |
CN115538636B (zh) * | 2022-10-12 | 2023-06-02 | 衡水震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 | 一种防分离摩擦摆隔震支座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86152A (zh) * | 2007-05-21 | 2007-12-12 | 北京工业大学 | 竖向抗拔型摩擦摆支座 |
JP2007321456A (ja) * | 2006-06-01 | 2007-12-13 | Sekisui Chem Co Ltd | 免震装置の耐火被覆構造 |
CN201901843U (zh) * | 2010-12-20 | 2011-07-20 | 李晓东 | 抗拔型三重摩擦摆型隔震支座 |
CN103147394A (zh) * | 2013-03-09 | 2013-06-12 | 北京工业大学 | 抗拔双向滑动摩擦支座 |
CN203097028U (zh) * | 2013-02-06 | 2013-07-31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 |
CN104389350A (zh) * | 2014-11-13 | 2015-03-04 | 东南大学 | 一种万向铰抗拉隔震支座 |
CN204282204U (zh) * | 2014-11-21 | 2015-04-22 | 上海携程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 减隔震拉杆支座 |
CN204534002U (zh) * | 2015-02-15 | 2015-08-05 | 焦作市迈科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 滚轴支座 |
CN105064528A (zh) * | 2015-08-14 | 2015-11-18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 |
JP2016205012A (ja) * | 2015-04-23 | 2016-12-08 |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 免震支持ジャッキ装置および免震装置の交換方法 |
CN106545212A (zh) * | 2016-12-07 | 2017-03-29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直导轨型抗拉与限位隔震装置 |
CN106593056A (zh) * | 2016-12-07 | 2017-04-26 | 北京工业大学 | 旋转式直导轨抗拉限位隔震装置 |
CN206143944U (zh) * | 2016-09-06 | 2017-05-03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万向转动型隔震层抗拉及水平限位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54542B2 (en) * | 2000-04-10 | 2003-04-29 | Shimizu Construction Co., Ltd. | Stress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same |
JP2008202374A (ja) * | 2007-02-23 | 2008-09-04 | Ntn Corp | 免震装置 |
JP5799630B2 (ja) * | 2011-07-19 | 2015-10-28 | 株式会社大林組 | 免震装置 |
CN202347660U (zh) * | 2011-10-14 | 2012-07-25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抗拉拔摩擦摆支座 |
CN106522376A (zh) * | 2016-12-07 | 2017-03-22 | 北京工业大学 | 旋转式弧形轨道抗拉隔震装置 |
-
2017
- 2017-07-27 CN CN201710622967.7A patent/CN1072374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321456A (ja) * | 2006-06-01 | 2007-12-13 | Sekisui Chem Co Ltd | 免震装置の耐火被覆構造 |
CN101086152A (zh) * | 2007-05-21 | 2007-12-12 | 北京工业大学 | 竖向抗拔型摩擦摆支座 |
CN201901843U (zh) * | 2010-12-20 | 2011-07-20 | 李晓东 | 抗拔型三重摩擦摆型隔震支座 |
CN203097028U (zh) * | 2013-02-06 | 2013-07-31 |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内嵌填充墙抗震分离节点 |
CN103147394A (zh) * | 2013-03-09 | 2013-06-12 | 北京工业大学 | 抗拔双向滑动摩擦支座 |
CN104389350A (zh) * | 2014-11-13 | 2015-03-04 | 东南大学 | 一种万向铰抗拉隔震支座 |
CN204282204U (zh) * | 2014-11-21 | 2015-04-22 | 上海携程工程橡胶有限公司 | 减隔震拉杆支座 |
CN204534002U (zh) * | 2015-02-15 | 2015-08-05 | 焦作市迈科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 滚轴支座 |
JP2016205012A (ja) * | 2015-04-23 | 2016-12-08 |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 免震支持ジャッキ装置および免震装置の交換方法 |
CN105064528A (zh) * | 2015-08-14 | 2015-11-18 | 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滑杆型抗拉限位隔震支座 |
CN206143944U (zh) * | 2016-09-06 | 2017-05-03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万向转动型隔震层抗拉及水平限位装置 |
CN106545212A (zh) * | 2016-12-07 | 2017-03-29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直导轨型抗拉与限位隔震装置 |
CN106593056A (zh) * | 2016-12-07 | 2017-04-26 | 北京工业大学 | 旋转式直导轨抗拉限位隔震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新型叠层橡胶隔震支座抗拉机构研究;苏键等;《工业建筑》;20101220(第12期);全文 * |
直线导轨-橡胶支座隔震装置及其在结构减隔震中的应用;倪铭等;《工业建筑》;20150320;全文 * |
高层隔震技术研究关键问题;修明慧;《低温建筑技术》;20161128(第11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237419A (zh) | 2017-10-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237419B (zh) | 一种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 | |
CN101333829B (zh) | 竖向限位型铅剪切三维隔振装置 | |
CN201778394U (zh) | 预应力橡胶支座 | |
CN103469896A (zh) | 抗拉拔隔震橡胶支座 | |
CN114033062B (zh) | 自复位多向隔震支座 | |
CN112726864A (zh) | 一种建筑隔震加固装置 | |
CN102979181A (zh) | 用于大跨度空间结构(网架)的智能隔震减震镍钛合金支座 | |
CN108533834B (zh) | 一种支撑刚度可调节的减振型抗震支吊架 | |
CN115126113A (zh) | 多向复合隔震支座 | |
CN203546906U (zh) | 抗拉拔隔震橡胶支座 | |
CN217128591U (zh) | 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外挂墙板碟形弹簧三向减震耗能上节点 | |
CN201241403Y (zh) | 高层隔震建筑抗倾覆滑动装置 | |
CN105545057A (zh) | 具有抗提离功能的摩擦滑移摆隔震支座 | |
CN101787737B (zh) | 同时满足空间不同方向约束要求的结构节点 | |
CN202370097U (zh) | 防屈曲支撑橡胶垫隔震支座 | |
CN218786917U (zh) | 一种配合隔震层使用带缓冲装置的抗拉装置 | |
CN217840405U (zh) | 三维复合隔震装置 | |
CN103590505A (zh) | 蜂窝型钢板阻尼器 | |
CN110714547A (zh) | 一种弹性抗拉自复位支座 | |
CN214614713U (zh) | 螺栓直接加压式橡胶减震阻尼装置 | |
CN102912856B (zh) | 自复位摩擦滑移隔震支座 | |
CN114961014A (zh) | 一种水平随动拉压转换隔震抗拉机构 | |
CN211257387U (zh) | 一种便于拆除和更换的减震装置 | |
CN210032111U (zh) | 一种具有抗拉功能的隔震橡胶支座装置 | |
CN114251007A (zh) | 螺栓直接加压式橡胶减震阻尼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