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42925A - 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42925A
CN108842925A CN201810809643.9A CN201810809643A CN108842925A CN 108842925 A CN108842925 A CN 108842925A CN 201810809643 A CN201810809643 A CN 201810809643A CN 108842925 A CN108842925 A CN 108842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late
friction
block
groove
friction lum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096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睦锋
魏陆顺
陶然
廖盛薪
林霞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o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80964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429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42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29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6Bearings or like supports allowing move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E04H9/022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and comprising laminated structures of alternating elastomeric and rigid lay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包括设有第一摩擦腔的下承载板、设于第一摩擦腔内的高阻尼隔震块、与下承载板于水平面上相交设置的上承载板,所述上承载板设有供高阻尼隔震块移动的第二摩擦腔;所述高阻尼隔震块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摩擦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卡接块与第一凹槽卡接;所述高阻尼隔震块的上端设有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摩擦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卡接块与第二凹槽卡接。本发明具有比较高的竖向承载能力,且具有抗拔功能,其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安装,可以量产,造价低廉。

Description

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
背景技术
基础隔震技术被誉为20世纪以来最具代表性的革新性抗震技术,为工程抗震和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创新方向和研究思路,为保障重大结构安全提供可能。结构基础隔震体系按隔震机理的不同划分,目前主要有: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滑动摩擦隔震体系、组合隔震体系、摩擦摆体系、滚轴或滚珠摩擦隔震体系、还有新近出现的滑动凹面基础隔震体系等。其中,比较常用的是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中的叠层橡胶支座主要有三种:天然夹层橡胶隔震支座,其竖向刚度大,抗老化能力强,但阻尼小,耗能能力差;铅芯夹层橡胶隔震支座,其既提高了支座的塑性变形能力,也提高了阻尼;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其具有高阻尼,复位能力强。但是叠层橡胶垫隔震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竖向承载能力有限,并且有一些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在竖向受到较大震动后,叠层橡胶隔震支座因不具有抗拔功能而被震散架,因此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不能再正常进行隔震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比较高的竖向承载能力,且具有抗拔功能的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包括设有第一摩擦腔的下承载板、设于第一摩擦腔内的高阻尼隔震块、与下承载板于水平面上相交设置的上承载板,所述上承载板设有供高阻尼隔震块移动的第二摩擦腔;所述高阻尼隔震块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摩擦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卡接块与第一凹槽卡接;所述高阻尼隔震块的上端设有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摩擦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卡接块与第二凹槽卡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阻尼隔震块包括上钢板、下钢板、橡胶块,所述橡胶块固定设置在上钢板与下钢板之间;所述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分别安装在下钢板、上钢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橡胶块采用叠层橡胶块,所述叠层橡胶块由若干层橡胶和若干件钢板互相交错、堆叠而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钢板、下钢板、橡胶块均为圆柱状结构,所述上钢板的直径、下钢板的直径均比橡胶块的直径大,所述第一凹槽有两条,两条第一凹槽分别设置在第一摩擦腔的左右两端的内侧壁上,所述下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入两条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有两条,两条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第二摩擦腔的前后两端的内侧壁上,所述上钢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伸入两条第二凹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凹槽位于第一摩擦腔的底部与内侧壁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第二摩擦腔的底部与内侧壁的连接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阻尼隔震块还包括两块聚四氟乙烯板,两块聚四氟乙烯板分别固定在上钢板的上端面与下钢板的下端面上,两块聚四氟乙烯板分别抵住第一摩擦腔的底部、第二摩擦腔的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四氟乙烯板呈圆柱状,所述聚四氟乙烯板的直径均比上钢板的直径、下钢板的直径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比较高的竖向承载能力,且具有抗拔功能,其设计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安装,可以量产,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隐藏上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高阻尼隔震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图4,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包括设有第一摩擦腔的下承载板1、设于第一摩擦腔内的高阻尼隔震块、与下承载板1于水平面上相交设置的上承载板2,所述上承载板2设有供高阻尼隔震块移动的第二摩擦腔;所述高阻尼隔震块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摩擦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卡接块与第一凹槽卡接;所述高阻尼隔震块的上端设有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摩擦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卡接块与第二凹槽卡接。下承载板1与上承载板3于水平面上相交设置,下承载板1与上承载板2分别设有长条型的第一摩擦腔与第二摩擦腔,第一摩擦腔与第二摩擦腔相向设置,高阻尼隔震块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摩擦腔与第二摩擦腔内,高阻尼隔震块与第一摩擦腔、第二摩擦腔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当结构受到较小的地面激励时,摩擦力阻止上部结构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使上部结构保持稳定;当地面激励超过某一限值时,水平作用力将超过摩擦力,高阻尼隔震块开始在第一摩擦腔、第二摩擦腔内移动,通过摩擦减少水平作用力,以此减少上部结构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同时,高阻尼隔震块承受上部结构传递的能量,高阻尼隔震块发生可恢复的变形,以此吸收减弱上部结构在竖直方向的震动。第一摩擦腔、第二摩擦腔的内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高阻尼隔震块上设有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第一卡接块与第一凹槽牢牢地卡接、第二卡接块与第二凹槽牢牢地卡接,一方面,给第一摩擦腔与高阻尼隔震块、第二摩擦腔与高阻尼隔震块均提供一定的摩擦力,另一方面,防止上部结构在竖直方向震动时,高阻尼隔震块跳脱出第一摩擦腔或第二摩擦腔,因此该支座具有抗拔功能。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高阻尼隔震块包括上钢板31、下钢板32、橡胶块33,所述橡胶块33固定设置在上钢板31与下钢板32之间;所述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分别安装在下钢板32、上钢板31上。上钢板31与下钢板32主要起承载作用,橡胶块33用于吸收减弱上部结构在竖直方向的震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橡胶块33采用叠层橡胶块,所述叠层橡胶块由若干层橡胶和若干件钢板互相交错、堆叠而成。由于叠层橡胶块中钢板与橡胶层是相互粘合而成,钢板对橡胶层具有约束的作用,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钢板束缚橡胶层一起共同承担竖向荷载,使橡胶支座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和刚度,当隔震支座受水平作用力时,橡胶层能提供相当大的侧向位移且不失稳,这样就有效的消耗震动的能量。由于夹层钢板和橡胶层的紧密粘合和橡胶本身的性质,叠层橡胶块具有一定的拉力,所以叠层橡胶块具有水平刚度小、水平侧移的允许值大、一定的竖向承载力等优点。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钢板31、下钢板32、橡胶块33均为圆柱状结构,所述上钢板31的直径、下钢板32的直径均比橡胶块33的直径大,所述第一凹槽有两条,两条第一凹槽分别设置在第一摩擦腔的左右两端的内侧壁上,所述下钢板32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入两条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有两条,两条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第二摩擦腔的前后两端的内侧壁上,所述上钢板31的前后两端分别伸入两条第二凹槽内。上钢板31、下钢板32、橡胶块33均为圆柱状结构,上钢板31与下钢板32直径一致,上钢板31、下钢板32的直径比橡胶块33的直径要大,上钢板31、下钢板32与橡胶块33同轴设置,因此上钢板31、下钢板32相比橡胶块33有一部分往外延伸,上钢板31的延伸端与下钢板32的延伸端分别形成第一卡接块与第二卡接块。第一凹槽沿第一摩擦腔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凹槽沿第二摩擦腔的长度方向设置,上钢板31的延伸端与下钢板32的延伸端分别伸入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内,上钢板31的延伸端与下钢板32的延伸端牢牢地卡接在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内,给第一摩擦腔与高阻尼隔震块、第二摩擦腔与高阻尼隔震块均提供一定的摩擦力,另一方面,防止上部结构在竖直方向震动时,高阻尼隔震块跳脱出第一摩擦腔或第二摩擦腔,因此该支座具有限位抗拔功能。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凹槽位于第一摩擦腔的底部与内侧壁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第二摩擦腔的底部与内侧壁的连接处。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分别位于第一摩擦腔的底部与内侧壁的连接处、第二摩擦腔的底部与内侧壁的连接处,上钢板31与下钢板32能直接分别抵住第二摩擦腔的底部与第一摩擦腔的底部,因此该支座在竖直方向的承载力大大提高。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高阻尼隔震块还包括两块聚四氟乙烯板34,两块聚四氟乙烯板34分别固定在上钢板31的上端面与下钢板32的下端面上,两块聚四氟乙烯板34分别抵住第一摩擦腔的底部、第二摩擦腔的底部。聚四氟乙烯板34具有极为优越的综合性能:耐高低温(-192℃-260℃)、耐腐蚀(强酸、强碱、王水等)、高绝缘、高润滑、不粘附、无毒害等优良特性。因此,在上钢板31的上端面与下钢板32的下端面上分别镶嵌有聚四氟乙烯板34,由于聚四氟乙烯板34刚度较大,能够很好的承受上部结构所传递的压力,所以该支座具有非常高的竖向承载能力。同时,两块聚四氟乙烯板34分别抵住第一摩擦腔的底部、第二摩擦腔的底部,当了高阻尼隔震块移动时,由于聚四氟乙烯板34具有高润滑、不粘附的特点,所以还能起到减少高阻尼隔震块与第一摩擦腔、第二摩擦腔之间的摩擦发热。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聚四氟乙烯板34呈圆柱状,所述聚四氟乙烯板34的直径均比上钢板31的直径、下钢板32的直径小。当两块聚四氟乙烯板34分别抵住第一摩擦腔的底部、第二摩擦腔的底部,由于聚四氟乙烯板34的直径均比上钢板31的直径、下钢板32的直径小,因此聚四氟乙烯板34不会伸入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内,上钢板31的延伸端与下钢板32的延伸端可以分别牢牢地卡接在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
工作的时候,上钢板31的延伸端与下钢板32的延伸端分别牢牢地卡接在第二凹槽、第一凹槽内,一方面,给第一摩擦腔与高阻尼隔震块、第二摩擦腔与高阻尼隔震块均提供一定的摩擦力,另一方面,防止上部结构在竖直方向震动时,高阻尼隔震块跳脱出第一摩擦腔或第二摩擦腔,因此该支座具有抗拔功能。当结构受到较小的地面激励时,高阻尼隔震块与第一摩擦腔、第二摩擦腔之间的摩擦力阻止上部结构在水平方向的移动,使上部结构保持稳定;当地面激励超过某一限值时,水平作用力将超过摩擦力,高阻尼隔震块开始在第一摩擦腔、第二摩擦腔内移动,通过摩擦减少水平作用力,以此减少上部结构在水平方向的移动。同时,高阻尼隔震块承受上部结构传递的能量,橡胶块33发生可恢复的变形,以此吸收减弱上部结构在竖直方向的震动,并且由于聚四氟乙烯板34刚度较大,能够很好的承受上部建筑传递的压力,所以支座具有非常高的竖向承载能力。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第一摩擦腔的下承载板(1)、设于第一摩擦腔内的高阻尼隔震块、与下承载板(1)于水平面上相交设置的上承载板(2),所述上承载板(2)设有供高阻尼隔震块移动的第二摩擦腔;所述高阻尼隔震块的下端设有第一卡接块,所述第一摩擦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卡接块与第一凹槽卡接;所述高阻尼隔震块的上端设有第二卡接块,所述第二摩擦腔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卡接块与第二凹槽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尼隔震块包括上钢板(31)、下钢板(32)、橡胶块(33),所述橡胶块(33)固定设置在上钢板(31)与下钢板(32)之间;所述第一卡接块、第二卡接块分别安装在下钢板(32)、上钢板(3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块(33)采用叠层橡胶块,所述叠层橡胶块由若干层橡胶和若干件钢板互相交错、堆叠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板(31)、下钢板(32)、橡胶块(33)均为圆柱状结构,所述上钢板(31)的直径、下钢板(32)的直径均比橡胶块(33)的直径大,所述第一凹槽有两条,两条第一凹槽分别设置在第一摩擦腔的左右两端的内侧壁上,所述下钢板(32)的左右两端分别伸入两条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有两条,两条第二凹槽分别设置在第二摩擦腔的前后两端的内侧壁上,所述上钢板(31)的前后两端分别伸入两条第二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位于第一摩擦腔的底部与内侧壁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凹槽位于第二摩擦腔的底部与内侧壁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阻尼隔震块还包括两块聚四氟乙烯板(34),两块聚四氟乙烯板(34)分别固定在上钢板(31)的上端面与下钢板(32)的下端面上,两块聚四氟乙烯板(34)分别抵住第一摩擦腔的底部、第二摩擦腔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板(34)呈圆柱状,所述聚四氟乙烯板(34)的直径均比上钢板(31)的直径、下钢板(32)的直径小。
CN201810809643.9A 2018-07-23 2018-07-23 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 Pending CN1088429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9643.9A CN108842925A (zh) 2018-07-23 2018-07-23 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09643.9A CN108842925A (zh) 2018-07-23 2018-07-23 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2925A true CN108842925A (zh) 2018-11-20

Family

ID=64196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09643.9A Pending CN108842925A (zh) 2018-07-23 2018-07-23 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42925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4832A (ja) * 1996-06-03 1997-12-16 Sekisui Chem Co Ltd 免震装置
CN201933399U (zh) * 2011-01-14 2011-08-17 衡水震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 大位移抗拉球型支座
CN103215890A (zh) * 2013-04-01 2013-07-24 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减隔震支座及其更换方法
CN203160447U (zh) * 2013-02-07 2013-08-28 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抗拉拔装置
CN205152781U (zh) * 2015-11-18 2016-04-13 广州大学 一种抗扭支座
CN205475712U (zh) * 2016-03-01 2016-08-17 云南震安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导轨式抗拉隔震橡胶支座
CN106400979A (zh) * 2016-12-07 2017-02-15 北京工业大学 滑槽式抗拉隔震装置
CN107237419A (zh) * 2017-07-27 2017-10-10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324832A (ja) * 1996-06-03 1997-12-16 Sekisui Chem Co Ltd 免震装置
CN201933399U (zh) * 2011-01-14 2011-08-17 衡水震泰隔震器材有限公司 大位移抗拉球型支座
CN203160447U (zh) * 2013-02-07 2013-08-28 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抗拉拔装置
CN103215890A (zh) * 2013-04-01 2013-07-24 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减隔震支座及其更换方法
CN205152781U (zh) * 2015-11-18 2016-04-13 广州大学 一种抗扭支座
CN205475712U (zh) * 2016-03-01 2016-08-17 云南震安减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导轨式抗拉隔震橡胶支座
CN106400979A (zh) * 2016-12-07 2017-02-15 北京工业大学 滑槽式抗拉隔震装置
CN107237419A (zh) * 2017-07-27 2017-10-10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在拉拔情况下隔震支座始终受压的隔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75499U (zh) 摩擦摆支座
CN108842921A (zh) 一种双摩擦面隔震支座
CN109577180A (zh) 一种双向可滑动抗拉拔球型支座
CN208668620U (zh) 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
CN108842925A (zh) 一种抗拔摩擦限位隔震支座
CN103352421B (zh) 含有屈曲约束支撑和隔震橡胶支座的减隔震桥梁结构体系
CN108842922A (zh) 一种复位摩擦限位隔震支座
CN108842920A (zh) 一种装配式隔震结构
CN202164707U (zh) 防倾覆隔震橡胶支座
CN202247674U (zh) 双滑动曲面钟摆式隔震支座
CN202012041U (zh) 一种桥梁用支座高耐磨滑板
CN208934125U (zh) 可补充滑移材料的自复位隔震支座
CN208668621U (zh) 一种复位摩擦限位隔震支座
CN204252010U (zh) 大吨位防海洋腐蚀金属阻尼减隔震钢支座
CN206204774U (zh) 一种桥梁钢结构抗震球形支座
CN208086747U (zh) 一种稠状物料提升装置
CN214530172U (zh) 一种具备抗拉和水平转动功能的单摆式摩擦摆支座
CN204282203U (zh) 一种短钢臂耗能支座
CN211313002U (zh) 一种铝合金幕墙用铝材
CN210484821U (zh) 一种具有位移补偿的管道抗震支架
CN207775708U (zh) 一种大位移活动型减隔震支座
CN102127896B (zh) 一种桥梁用支座高耐磨滑板
CN201322177Y (zh) 聚四氟乙烯模压板
CN105805491A (zh) 一种水循环式机械设备减震装置
CN206554588U (zh) 分段式屈曲约束支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