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36470B - 胶粘带 - Google Patents

胶粘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36470B
CN107236470B CN201710138356.5A CN201710138356A CN107236470B CN 107236470 B CN107236470 B CN 107236470B CN 201710138356 A CN201710138356 A CN 201710138356A CN 107236470 B CN107236470 B CN 1072364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adhesive tape
layer
acrylic
back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383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36470A (zh
Inventor
增田晃良
河田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ell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ell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Maxell Holding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36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6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36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6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er, e.g. sing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00/00Presence of inorganic and 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10Presenc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C09J2400/16Metal
    • C09J2400/163Metal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3/00Presence of polyolefin
    • C09J2423/005Presence of polyolefin in the release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75/00Presence of polyurethane

Landscapes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粘着剂层以重叠的方式卷绕于背面层的胶粘带,其是与聚氨酯发泡体的密合性良好且能够开卷的操作性好的胶粘带。作为本发明的课题的解决方法是,胶粘带(1)例如为了将冷却介质配管固定于冷藏库而使用,其包含:由铝形成的基材(2);叠层于基材(2)的一个面,并含有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的背面层(3);以及叠层于基材的另一个面,并由选自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丙烯酸系粘着剂、有机硅系粘着剂中的至少1种粘着剂形成的粘着剂层(4)。

Description

胶粘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胶粘带。
背景技术
在冷藏库等中,为了固定用于将冷却介质进行循环的冷却介质配管,有时使用胶粘带。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将冷却介质配管固定于冷藏库的方法,公开了使用胶粘带对冷藏库等的外箱粘贴冷却介质配管后,在外箱与胶粘带之间填充发泡绝热剂的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482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可是,在使用胶粘带对冷藏库的由金属等形成的壳体外箱等固定冷却介质配管后,在壳体外箱与由树脂形成的内箱之间注入填充聚氨酯发泡剂(绝热材)的情况下,为了将冷却介质配管粘接固定于壳体外箱,胶粘带的粘着剂层侧的面与壳体侧接触,胶粘带的与粘着剂层相反侧的经背面处理后的面(背面层)与聚氨酯发泡剂接触。在该情况下,在胶粘带的背面层与聚氨酯发泡剂固化了的聚氨酯发泡体的密合性差的情况下,如果起因于冷藏库的压缩机、冷却风扇等电动机引起的振动而冷却介质配管等振动,则胶粘带的背面层与聚氨酯发泡体的剥离进行,有时由于在冷却介质配管、胶粘带与聚氨酯发泡体之间产生的滑动(摩擦)而发生噪音等问题。此外,在该情况下,原本具有由弹性引起的弯曲、扭曲的曲折冷却介质配管,由于在其周围的胶粘带与壳体外箱之间形成的空洞内所积存的空气、由聚氨酯发泡体产生的气体的压力与大气的压力的伴随温度变化的差压而变得易于发生弹性变形,也可能导致冷藏库的壳体外箱的起伏状的变形。
另一方面,在作为胶粘带的背面层使用了与聚氨酯发泡体的密合性高的材质的情况下,有时在卷绕胶粘带时该背面层与粘着剂层粘接。在该情况下,有时变得难以将胶粘带开卷,或开卷时需要过度的力。此外,作为抑制背面层与粘着剂层的粘接的方法,可举出在粘着剂层上设置剥离衬垫,但从通过胶粘带来固定冷却介质配管时的操作性、节省资源等观点考虑是不优选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在背面层以重叠的方式卷绕粘着剂层而得的胶粘带,其是与聚氨酯发泡体的密合性良好且能够开卷的操作性好的胶粘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所应用的胶粘带包含:由铝形成的基材;叠层于上述基材的一个面,并含有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的背面层;以及叠层于上述基材的另一个面,并由选自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丙烯酸系粘着剂、有机硅系粘着剂中的至少1种粘着剂形成的粘着剂层。
这里,上述背面层可以以进一步含有非有机硅系剥离剂作为特征。
此外,上述基材可以以由软质铝箔形成作为特征。
进一步,上述胶粘带可以以不经由剥离衬垫而在上述背面层以重叠的方式卷绕上述粘着剂层作为特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在背面层以重叠的方式卷绕粘着剂层而得的胶粘带,其是与聚氨酯发泡体的密合性良好且能够开卷的操作性好的胶粘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应用的胶粘带的构成的一例的图。
符号的说明
1…胶粘带,2…基材,3…背面层,4…粘着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胶粘带1的构成]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应用的胶粘带1的构成的一例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胶粘带1具备:由铝箔形成的基材2;叠层于基材2的一个面的背面层3;以及叠层于基材2的另一个面的粘着剂层4。
此外,虽然图示省略,但胶粘带1可以在基材2与粘着剂层4之间,根据需要具备用于改善基材2与粘着剂层4的密合性的增粘涂层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胶粘带1不具有剥离衬垫。因此,在制造胶粘带1后等将胶粘带1卷绕成卷状的情况下,在背面层3上直接负载粘着剂层4,背面层3与粘着剂层4接触。
本实施方式的胶粘带1,例如在冷藏库等中,为了将循环冷却介质的铜管等冷却介质配管固定于由金属形成的壳体外箱而使用。对冷却介质配管对冷藏库等的壳体外箱的固定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首先,通过开卷状态的胶粘带1将冷却介质配管粘贴于冷藏库的壳体外箱并固定。然后,在通过胶粘带1粘贴于壳体外箱的冷却介质配管的周围(壳体外箱与内箱之间),注入聚氨酯发泡剂。然后,通过注入的聚氨酯发泡剂固化,从而通过固化后的聚氨酯发泡剂(以下,将固化后的聚氨酯发泡剂称为聚氨酯发泡体)填埋冷却介质配管的周围,对冷藏库的壳体外箱固定冷却介质配管。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胶粘带1,除了家庭用的冷藏库/冷冻库以外,在商业用的冷藏库/冷冻库、大型的冷藏室/冷冻室等中固定冷却介质配管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胶粘带1的各层的构成进行说明。
[基材2]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基材2由铝箔构成。
基材2的厚度优选为6μm以上150μm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30μm以上80μm以下的范围。
在基材2的厚度小于6μm的情况下,胶粘带1的强度降低,胶粘带1变得易于被切断。此外,在基材2的厚度小于6μm的情况下,在胶粘带1的制造工序中基材2变得易于产生褶皱、松弛,基材2的加工性可能降低。
另一方面,在基材2的厚度厚于150μm的情况下,由于胶粘带1整体的厚度变厚,因此在胶粘带1的制造工序、使用时等,变得难以切断胶粘带1,胶粘带1的操作可能变得困难。此外,在基材2的厚度厚于150μm的情况下,对作为被粘物的冷却介质配管,胶粘带1变得不易追随。在该情况下,胶粘带1从冷藏库的壳体外箱浮起,冷却介质配管的固定变得不充分,因此因为冷藏库的振动等而冷却介质配管等振动,有时成为产生噪音的原因。此外,直到注入聚氨酯发泡剂为止的冷却介质配管的固定变得困难,可能不能如冷藏库的设计那样配置冷却介质配管。
作为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基材2的铝箔,可以使用软质铝箔和硬质铝箔中的任一者,但从对作为被粘物的冷却介质配管等的凹凸的追随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软质铝箔。
在作为基材2使用了硬质铝箔的情况下,根据基材2的厚度,有时胶粘带1变得不易追随作为被粘物的冷却介质配管等的凹凸。
这里,所谓硬质铝箔,是指实施加工(轧制)而加工固化了的状态的铝箔,可举出例如加工固化完的铝箔、加工固化后实施了热处理的铝箔等。具体而言,可举出JIS标准(JISH 0001)中使用的细分状态代号HX1、HX2、HX3、HX4、HX5、HX6、HX7、HX8、HX9的铝箔(其中,X:1~3)。
另一方面,所谓软质铝箔,是指上述硬质铝箔以外的铝箔,可举出例如,通过完全退火而软化了的状态的铝箔等。具体而言,可举出JIS标准(JIS H 0001)中被称为O材的铝箔。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材2所使用的铝箔可以包含铁等杂质,但杂质越少,换言之纯度越高,越优选。在基材2所使用的铝箔的纯度低的情况下,基材2的柔软性降低,有时胶粘带1变得不易追随作为被粘物的冷却介质配管等的凹凸。
[背面层3]
本实施方式的背面层3含有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而构成。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背面层3,除了含有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以外,还优选含有非有机硅系剥离剂。
作为成为背面层3所含有的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的骨架的聚烯烃系树脂,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使用例如聚丙烯、聚丙烯-α-烯烃共聚物。
作为聚丙烯-α-烯烃共聚物的α-烯烃,可举出例如,乙烯、1-丁烯、1-庚烯、1-辛烯、4-甲基-1-戊烯等,可以使用其中的1种或多种。
聚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聚丙烯的比率没有特别限定,但从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的观点考虑,优选为50摩尔%以上90摩尔%以下的范围。如果聚丙烯的比率超出上述范围,则有时变得不易溶解于有机溶剂,变得难以对由铝箔形成的基材2涂覆。
背面层3所含有的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可以由例如在成为上述骨架的聚烯烃系树脂中导入了酸基的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来获得。具体而言,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可以通过在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中导入双键后,使丙烯酸2-羟基乙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含羟基(甲基)丙烯酸系单体等接枝共聚来获得。
成为背面层3所含有的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起源的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可以通过对成为上述骨架的聚烯烃系树脂接枝共聚α,β-不饱和羧酸、其酸酐的至少1种来进行酸改性而获得。
作为α,β-不饱和羧酸、其酸酐,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富马酸、乌头酸、巴豆酸、异巴豆酸、丙烯酸、它们的酸酐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背面层3,从通用性的观点考虑,其中优选将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的至少1种与上述聚烯烃系树脂接枝共聚而改性。
对于成为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起源的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α,β-不饱和羧酸、其酸酐对聚烯烃系树脂的接枝聚合量优选为0.2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的范围,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的范围。
在α,β-不饱和羧酸、其酸酐的接枝聚合量小于0.2质量%的情况下,导入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的羟基变少,因此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变低,在胶粘带1的制造工序中,作为用于形成背面层3的涂覆液的稳定性可能降低。此外,在α,β-不饱和羧酸、其酸酐的接枝聚合量小于0.2质量%的情况下,背面层3与基材2的密合性、背面层3与聚氨酯发泡剂的密合性可能变得不充分。
另一方面,在α,β-不饱和羧酸、其酸酐的接枝聚合量超过30质量%的情况下,未反应物变多,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的低分子量化无法避免。在该情况下,由于背面层3本身的强度降低,因此不优选。
此外,背面层3所含有的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通过进一步添加(甲基)丙烯酸系单体而进行丙烯酸改性,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在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与聚氨酯发泡剂的密合性。
作为将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进行丙烯酸改性的方法,可举出例如,使具有与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的改性部分反应的官能团的含不饱和键化合物发生反应,导入双键后,将(甲基)丙烯酸系单体接枝共聚的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背面层3所含有的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可以通过例如熔融法、溶液法等公知的方法来制造。
作为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可以使用市售品,可举出例如,三井化学公司制的UNISTOLE P801(商品名,固体成分羟值:40mgKOH/g)、UNISTOLE P901(商品名,固体成分羟值:50mgKOH/g)、三菱化学公司制的POLYTAIL(商品名,固体成分羟值:45~50mgKOH/g)等。
作为背面层3所含有的非有机硅系剥离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长链烷基系树脂、氟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醇酸系树脂等。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背面层3含有非有机硅系剥离剂,从而与不含有非有机硅系剥离剂的情况相比,粘着剂层4与背面层3变得不易粘接,可以减小胶粘带1的开卷力。
在除了含有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以外,还含有非有机硅系剥离剂的情况下,其含量根据非有机硅系剥离剂的种类而不同,但在胶粘带1的开卷力和与聚氨酯发泡剂的密合力的平衡中,只要适当决定即可。例如,在非有机硅系剥离剂为长链烷基系树脂的情况下,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与长链烷基系树脂的质量比率优选为85/15~99/1的范围。
背面层3的厚度优选为0.05μm以上10μm以下的范围。在背面层3的厚度小于0.05μm的情况下,在将胶粘带1卷绕的状态下背面层3与粘着剂层4粘接而一体化,可能变得不能将胶粘带1开卷。
另一方面,在背面层3的厚度超过10μm的情况下,在将胶粘带1开卷时,可能因为粘着剂层4而背面层3从基材2剥落。此外,在背面层3的厚度超过10μm的情况下,材料成本易于变高。进一步,在背面层3的厚度超过10μm的情况下,根据构成背面层3的材料,可能发生粘连。
[粘着剂层4]
本实施方式的粘着剂层4由选自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丙烯酸系粘着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有机硅系粘着剂中的至少1种构成。
其中,优选将选自能够进行作为胶粘带1的被粘物的冷却介质配管等的固定且将胶粘带1开卷时的开卷力不过度高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或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中的1种使用于粘着剂层4,进一步更优选使用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
<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
粘着剂层4所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不特别限定其构成,但例如,由(1)含有多元醇作为主成分,含有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固化成分(交联剂)的粘着剂组合物,或(2)含有使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化合物预先进行氨基甲酸酯反应而获得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作为主成分,含有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等作为固化成分(交联剂)的粘着剂组合物等形成。上述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中,根据需要,可以添加脂肪酸酯等作为用于调整硬度的增塑剂来使用。
(多元醇)
作为上述(1)(2)的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组合物所使用的多元醇,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二种以上。
(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作为上述(1)(2)的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组合物所使用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举出例如,芳香族多异氰酸酯、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二种以上。
作为芳香族多异氰酸酯,可以举出1,3-苯撑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异氰酸酯、1,4-苯撑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甲苯胺二异氰酸酯、2,4,6-三异氰酸酯甲苯、1,3,5-三异氰酸酯苯、联茴香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醚二异氰酸酯、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等。
作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可以举出1,3-丙二异氰酸酯、1,4-丁二异氰酸酯、1,6-己二异氰酸酯、1,5-戊二异氰酸酯、1,2-丙二异氰酸酯、2,3-丁二异氰酸酯、1,3-丁二异氰酸酯、1,12-十二烷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可以举出ω,ω’-二异氰酸酯-1,3-二甲基苯、ω,ω’-二异氰酸酯-1,4-二甲基苯、ω,ω’-二异氰酸酯-1,4-二乙基苯、1,4-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3-四甲基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脂环族多异氰酸酯,可以举出3-异氰酸酯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1,3-环戊烷二异氰酸酯、1,3-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2,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2,6-环己烷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1,4-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1,4-双(异氰酸酯甲基)环己烷等。
作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进一步,也可举出上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具有异氰脲酸酯环的3聚体、与水反应了的缩二脲体等。作为这样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使用市售品,具体而言,使用tosoh公司制的CORONATE L、CORONATE L-55E、CORONATE L-45E、CORONATE HL、CORONATE HX(都是商品名)、综研化学公司制的固化剂L-45(商品名)等,但不特别限定于此。
另外,关于上述(2)的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组合物,代替上述多异氰酸酯化合物,根据上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的官能团,也可以使用将后述的环氧系、金属螯合物系、多官能丙烯酸酯系等的交联剂1种或2种以上混合而得的成分等作为固化成分(交联剂)。
(脂肪酸酯)
作为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组合物的硬度的调整所使用的脂肪酸酯,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月桂酸甲酯、肉豆蔻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芥酸甲酯、月桂酸丁酯、硬脂酸丁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棕榈酸辛酯、硬脂酸辛酯、油酸辛酯、硬脂酸异辛酯等。
(溶剂)
此外,氨基甲酸酯树脂通常通过将上述聚氨酯多元醇、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和脂肪酸酯等溶解于溶剂来调整。
作为氨基甲酸酯树脂的调整所使用的溶剂,可以举出例如,甲苯、苯、四氢呋喃、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基乙基酮、丙酮、或它们的混合溶剂等。
<丙烯酸系粘着剂>
粘着剂层4所使用的丙烯酸系粘着剂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与含极性基团单体的共聚物、以及交联剂。在使用丙烯酸系粘着剂的情况下,通过使丙烯酸系粘着剂中的溶剂(例如,甲苯、乙酸乙酯、二甲苯、正己烷等)或水干燥,从而形成粘着剂层4。或者,在丙烯酸系粘着剂中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含极性基团单体和多官能丙烯酸酯中,添加光聚合引发剂(例如,BASF日本公司制的Irgacure 184、Irgacure 651、Irgacure 369、Irgacure 819(都是商品名)、tyaitech公司制的Chivacure TPO、Chivacure107、Chivacure173、Chivacure1256(都是商品名)等)0.001重量份~5.0重量份,使其紫外线(UV)聚合,从而形成粘着剂层4。
所谓(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与含极性基团单体的共聚物,可使用例如,丙烯酸2-乙基己酯与丙烯酸的共聚物、丙烯酸异辛酯与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的共聚物、丙烯酸丁酯与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的三元共聚物等,但不特别限定于此。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
作为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可举出例如,具有以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2-乙基己基、辛基、异辛基、壬基、异壬基、癸基等为代表的通常碳原子数为20以下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的酯等。另外,上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以单独使用或使用2种以上。
(含极性基团单体)
作为上述含极性基团单体,可举出例如,以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二甲基氨基乙酯、丙烯腈、丙烯酸-β-羧基乙酯(β-CEA),甲基丙烯腈、N-乙烯基-2-吡咯烷酮等为代表的分子中具有羧基、羟基、氨基等极性基团的聚合性不饱和单体等。
(增粘剂)
此外,所谓丙烯酸系粘着剂层的增粘剂,是耐气候性高的氢化松香树脂(完全氢化松香树脂)、脂肪族完全饱和烃树脂、氢化萜烯树脂(完全氢化萜烯树脂)或硅烷偶联剂,具体而言,使用荒川化学工业公司制的Pinecrystal KE-100、Pinecrystal KE-311、Pinecrystal KE-359、Pinecrystal KE-604、ARKON P-70、ARKON P-100、ARKON P-115、ARKON P-125、ARKON P-140(都是商品名)、YASUHARA CHEMICAL公司制的Clearon P-85、Clearon P-105、Clearon P-115、Clearon P-125、Clearon M-105、Clearon K-100、ClearonK-110(都是商品名)和Dow Corning Toray公司制的硅烷偶联剂Z-6011、Z-6020、Z-6050、Z-6041、Z-6044、Z-6920、Z-6075、Z-6300、Z-6825、Z-6033、Z-6062、Z-6860(都是商品名)等,但不特别限定于此。
(交联剂)
此外,所谓丙烯酸系粘着剂层的交联剂,存在例如,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多异氰酸酯)、缩水甘油基(环氧树脂)等官能团的交联剂;含有异氰酸酯基(多异氰酸酯)的化合物与多元醇化合物的反应物且具有聚氨酯骨架,在末端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等官能团的交联剂;或者,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甘醇二丙烯酸酯等多官能丙烯酸酯;或者,金属螯合物。具体而言,可使用tosoh公司制的CORONATE L、CORONATE L-55E、CORONATEL-45E(都是商品名)、三菱瓦斯化学公司制的TETRAD-C、TETRAD-X(都是商品名)、综研化学公司制的固化剂L-45、固化剂E-AX、固化剂E-5C、固化剂E-100X、固化剂M-5、固化剂M-5A(都是商品名)、新中村化学工业公司制的A-HD-NA-1000(商品名)等,但不特别限定于此。
<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
粘着剂层4所使用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不特别限定其构成,可举出例如,由(1)含有(甲基)丙烯酸系多元醇作为主成分,含有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固化成分(交联剂)的粘着剂组合物、(2)含有通过使(甲基)丙烯酸系多元醇与多异氰酸酯化合物预先进行氨基甲酸酯反应而获得的(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作为主成分,含有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等作为固化成分(交联剂)的粘着剂组合物等形成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此外,本申请发明中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也可以为由(3)含有将上述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的说明中例示的主成分与上述丙烯酸系粘着剂的说明中例示的主成分混合而得的混合物作为主成分,含有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等作为固化成分(交联剂),最终能够使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的主成分与丙烯酸系粘着剂的主成分经由固化成分(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的粘着剂组合物形成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
在使用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的情况下,通过使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中的溶剂(例如,甲苯、乙酸乙酯、二甲苯、正己烷等)干燥,来形成粘着剂层4。
((甲基)丙烯酸系多元醇)
作为上述(1)(2)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组合物所使用的(甲基)丙烯酸系多元醇,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将至少具有羟基作为极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进行聚合而导入了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多元醇、对(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进行改性而至少导入了羟基作为极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多元醇等。通常优选使用将具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进行聚合而导入了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多元醇。具体而言,可以使用使(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聚氧乙烯(甲基)丙烯酸酯、聚氧丙烯(甲基)丙烯酸酯、己内酯改性(甲基)丙烯酸酯等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之中的1种以上与其它共聚性单体共聚而得的(甲基)丙烯酸系多元醇。
作为与含有羟基的(甲基)丙烯酸系单体共聚的其它共聚性单体的例子,可举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对叔丁基苯乙烯、乙烯基甲苯等芳香族系乙烯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月桂基酯、(甲基)丙烯酸硬脂基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基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等(甲基)丙烯酸酯类、马来酸、富马酸或衣康酸等不饱和二羧酸与1元醇的二酯类、乙酸乙烯酯、苯甲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月桂酸乙烯酯等乙烯基酯类、乙烯基醚类。
作为上述(3)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组合物所使用的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的主成分,可以使用与上述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的说明中例示的多元醇、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同样的成分。
此外,作为(3)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组合物所使用的丙烯酸系粘着剂的主成分,可以使用与上述丙烯酸系粘着剂的说明中例示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与含极性基团单体的共聚物同样的成分。
(配合比例)
在粘着剂层4所使用的上述(3)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组合物中,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的主成分(设为A)与丙烯酸系粘着剂的主成分(设为B)的质量比率(A/B)根据目标的特性而不同,优选为90/10~10/90的范围,更优选为80/20~20/80的范围。
(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作为上述(1)(2)(3)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组合物所使用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使用与上述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的说明中例示的多异氰酸酯化合物同样的化合物。
另外,关于上述(2)(3)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组合物,代替上述聚异氰酸酯化合物,根据主成分的官能团,也可以使用将上述丙烯酸系粘着剂的说明中例示的环氧系、金属螯合物系等交联剂1种或2种以上混合而得的成分作为固化成分(交联剂)。进一步,例如,也可以使用甲基化三羟甲基三聚氰胺、丁基化六羟甲基三聚氰胺等三聚氰胺化合物作为固化成分(交联剂)。
(添加剂)
粘着剂层4所使用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组合物根据需要,可以包含增粘剂、填充剂、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消泡剂、光稳定剂等添加剂。
<有机硅系粘着剂>
粘着剂层4所使用的有机硅系粘着剂组合物,不特别限定其构成,例如,由(1)含有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系粘着剂作为主成分的粘着剂组合物、(2)含有过氧化物固化型有机硅系粘着剂作为主成分的粘着剂组合物等形成。这些(1)(2)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并用。
作为上述(1)的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系粘着剂组合物所使用的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系粘着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的KR3700、KR3701、X-40-3237-1、X-40-3240、X-40-3291-1、X-40-3229、X-40-3270、X-40-3306(都是商品名)、Momentive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的TSR1512、TSR1516、XR37-B9204(都是商品名)、DowCorning Toray公司制的SD4584、SD4585、SD4560、SD4570、SD4600PFC、SD4593(都是商品名)等。
作为用于将上述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系粘着剂进行交联的交联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例如,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的X-92-122(商品名)、Momentive PerformanceMaterials公司制的CR50(商品名)、Dow Corning Toray公司制的BY24-741(商品名)等。
作为上述(2)的过氧化物固化型有机硅系粘着剂组合物所使用的过氧化物固化型有机硅系粘着剂,可以使用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的KR100、KR101-10(都是商品名)、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公司制的YR3340、YR3286、PSA610-SM、XR37-B6722(都是商品名)、Dow Corning Toray公司制的SH4280(商品名)等。
作为用于将过氧化物固化型有机硅系粘着剂进行交联的交联剂,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枯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1,1’-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亚甲基环己烷、1,3-二-(叔丁基过氧基)-二异丙基苯等。
粘着剂层4的厚度优选为10μm以上,更优选为50μm以上。在粘着剂层4的厚度小于10μm的情况下,粘着剂层4的粘着力易于变低,胶粘带1对被粘物的粘着力可能变得不充分。
进一步,粘着剂层4的厚度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80μm以下。在粘着剂层4的厚度厚于100μm的情况下,在胶粘带1中构成粘着剂层4的粘着剂可能从基材2的周围渗出。在该情况下,可能胶粘带1的外观恶化,或粘着剂层4变得易于劣化。
此外,如果考虑与基材2的关系,则粘着剂层4的厚度优选为与基材2的厚度同等程度。
如以上说明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胶粘带1具有:由铝箔形成的基材2;叠层于基材2的一个面上,并含有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的背面层3;以及叠层于基材2的另一个面上,并由丙烯酸系粘着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和有机硅系粘着剂的至少1种形成的粘着剂层4。
而且,通过具有这样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胶粘带1具有:背面层3对粘着剂层4具有剥离性,并且对聚氨酯发泡体使密合性提高的功能。
由此,在将胶粘带1用于冷藏库中的冷却介质配管的固定的情况下,胶粘带1的背面层3与聚氨酯发泡体之间的密合性变得良好。其结果是,在冷藏库的使用中抑制胶粘带1与聚氨酯发泡体剥落,抑制例如因为冷藏库的压缩机、冷却风扇的电动机等的振动而引起噪音等问题的发生。
进一步,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胶粘带1,即使是将胶粘带1不使用剥离衬垫而卷绕成卷状的情况下,也可抑制粘着剂层4与背面层3粘接而一体化。由此,抑制在将卷成卷状的胶粘带1开卷时所需的力(开卷力)变得过大,在胶粘带1的使用时,抑制胶粘带1无法开卷等问题的发生。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胶粘带1,不需要为了抑制粘着剂层4与背面层3一体化而使用剥离衬垫等。因此,与使用剥离衬垫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废弃物,带来节省资源化。此外,在胶粘带1的使用时可以省略将胶粘带1从剥离衬垫剥离这样的操作,因此胶粘带1的使用性提高。
[胶粘带1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胶粘带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进行说明。胶粘带1可以通过例如在基材2上形成粘着剂层4后,在基材2的与形成有粘着剂层4的面相反侧的面形成背面层3来制造。
具体地说明,首先,制作构成粘着剂层4的粘着剂组合物。使用逗点涂布机等将该粘着剂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变得均匀的方式涂布在由铝箔形成的基材2的一个面。接着,使涂布于基材2的粘着剂组合物通过在预先设定的温度下加热使其干燥,形成粘着剂层4。而且,将剥离膜贴合于粘着剂层4并卷绕,在规定的条件下老化。
接着,在基材2的与形成有粘着剂层4的面相反侧的面(另一个面),用凹版辊等涂布构成背面层3的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接着,将涂布于基材2的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通过在预先设定的温度下加热使其干燥,形成背面层3。然后,以背面层3成为外周侧的方式卷绕。贴合于粘着剂层4的剥离膜在该卷绕时被剥离除去。剥离除去了的剥离膜也能够再次利用。
或者,也可以将形成粘着剂层4和背面层3的顺序反过来制造胶粘带1。具体而言,在由铝箔形成的基材2的一个面,用凹版辊等涂布构成背面层3的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接着,将涂布于基材2的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通过在预先设定的温度下加热使其干燥,形成背面层3。然后,将形成有背面层3的基材2,以背面层3成为外周侧的方式卷绕。
接着,制作构成粘着剂层4的粘着剂组合物。使用逗点涂布机等将该粘着剂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变得均匀的方式涂布在基材2的与形成有背面层3的面相反侧的面(另一个面)。接着,将涂布于基材2的粘着剂组合物通过在预先设定的温度下加热使其干燥,形成粘着剂层4。然后,将形成有背面层3和粘着剂层4的基材2,以背面层3成为外周侧的方式卷绕,在规定的条件下老化。此时,根据需要可以将剥离膜贴合于粘着剂层4而卷绕。在使用了剥离膜的情况下,只要老化后再次进行重卷,剥离除去剥离膜即可。被剥离除去的剥离膜也能够再次利用。
通过以上工序,可获得在由铝箔形成的基材2的一个面叠层背面层3,在另一个面叠层粘着剂层4的本实施方式的胶粘带1。
另外,胶粘带1的制造方法不限定于上述方法。例如,也可以相对于基材2,将构成背面层3的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和构成粘着剂层4的粘着剂组合物同时涂覆。
[实施例]
接着,基于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实施例。
1.胶粘带1的制作
(实施例1)
在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LMS-102”(商品名,藤仓化成公司制,固体成分浓度:30重量%)100重量份中加入异氰酸酯系交联剂“CORONATE L-55E”(商品名,tosoh公司制,固体成分浓度:55重量%)2重量份进行搅拌,制作出粘着剂组合物溶液a。接着,使用逗点涂布机,将粘着剂组合物溶液a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20μm的方式涂布在由依照JIS H4160的软质铝箔(厚度50μm)形成的基材2的表面。
接着,将涂布于基材2的粘着剂组合物溶液a,在温度110℃加热180秒,使粘着剂组合物溶液a干燥,从而获得在基材2上叠层有粘着剂层4的叠层体。然后,在叠层体的粘着剂层4的面,使单面有机硅脱模处理聚酯(剥离PET)膜的剥离处理面贴合并卷绕,在40℃老化72小时。
接着,使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UNISTOLE P801”(商品名,三井化学公司制,固体成分浓度:16重量%,固体成分羟值40mgKOH/g)25重量份溶解于甲苯475重量份,制作出树脂溶液A。
接着,一边将卷绕的叠层体开卷,一边使用棒式涂布机将树脂溶液A涂布在基材2中的与形成有粘着剂层4相反侧的面。接着,将涂布在基材2上的树脂溶液A在110℃加热2分钟,使树脂溶液A干燥,在即将卷绕前剥离除去剥离PET膜,从而获得在由软质铝箔形成的基材2的一个面叠层有厚度为0.08μm的背面层3,在另一个面叠层有厚度为20μm的粘着剂层4的胶粘带1。
(实施例2)
在使非有机硅系剥离剂“Peeloil1010”(商品名,lion-specialty-chem公司制,粉末)0.4重量份溶解于甲苯/无铅汽油混合溶剂99.6重量份而得的树脂溶液中,加入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UNISTOLE P801”(商品名,三井化学公司制,固体成分浓度:16重量%,固体成分羟值40mgKOH/g)25重量份并搅拌,制作出树脂溶液B。
代替树脂溶液A而使用了树脂溶液B,使背面层3的厚度为0.2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胶粘带1。
(实施例3)
在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Oribain SP-205”(商品名,toyo-chem公司制,固体成分浓度:50重量%)100重量份中,加入使异氰酸酯系交联剂“CORONATE L-55E”(商品名,tosoh公司制,固体成分浓度:55重量%)1重量份溶解于乙酸乙酯2重量份而得的溶液并搅拌,制作出粘着剂组合物溶液b。
代替粘着剂组合物溶液a而使用了粘着剂组合物溶液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胶粘带1。
(实施例4)
在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系粘着剂“SD4580”(商品名,Dow Corning Toray公司制,固体成分浓度:60重量%)100重量份中,加入使加成反应型有机硅系粘着剂用交联剂“BY-24-741”(商品名,Dow Corning Toray公司制)1重量份溶解于甲苯2重量份而得的溶液并搅拌,制作出粘着剂组合物溶液c。
代替粘着剂组合物溶液a而使用了粘着剂组合物溶液c,作为剥离PET膜使用了单面氟有机硅脱模处理聚酯膜,使干燥温度为14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胶粘带1。
(实施例5)
在丙烯酸系粘着剂“SKdyne1415”(商品名,综研化学公司制,固体成分浓度:30重量%)100重量份中,加入使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化剂L-45”(商品名,综研化学公司制,固体成分浓度:45重量%)1重量份溶解于乙酸乙酯3重量份而得的溶液并搅拌,制作出粘着剂组合物溶液d。
代替粘着剂组合物溶液a而使用了粘着剂组合物溶液d,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胶粘带1。
(实施例6)
使背面层3的干燥后的厚度为0.04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胶粘带1。
(实施例7)
使背面层3的干燥后的厚度为0.16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胶粘带1。
(实施例8)
作为基材2使用了依照JIS H 4160的硬质铝箔(厚度50μ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胶粘带1。
(比较例1)
在基材2上不设置背面层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胶粘带1。
(比较例2)
使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UNISTOLE P802”(商品名,三井化学公司制,固体成分浓度:22重量%,固体成分酸值:55mgKOH/g)18重量份溶解于甲苯482重量份,获得了树脂溶液C。
代替树脂溶液A而使用了树脂溶液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胶粘带1。
(比较例3)
使天然橡胶100重量份、聚β-蒎烯树脂75重量份、矿物系油5重量份、防老剂2重量份溶解于甲苯350重量份,制作出粘着剂组合物溶液e。
代替粘着剂组合物溶液a而使用了粘着剂组合物溶液e,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胶粘带1。
(比较例4)
将聚烯烃树脂“Petrocene 203”(商品名,tosoh公司制),以厚度成为1.8μm的方式热层压在基材2上从而形成了背面层3,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获得了胶粘带1。
2.评价方法
接着,对胶粘带1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1)开卷力的测定和开卷时的基材2的断开的评价
基于JIS Z 0237(2009)的低速开卷力试验,测定低速开卷力。此外,测定低速开卷力时,确认胶粘带1的端部的基材2的断开的有无并进行评价。关于基材2的断开,将在基材2的端部不产生断开处的情况评价为“无”,将在基材2的端部产生断开的情况评价为“有”。
(2)背面层3与聚氨酯发泡体的密合力的测定
使PET膜贴合于粘着剂层4后,在背面层3向着上方的状态下,将胶粘带1配置于箱(内部大小:50mm×150mm×10mm),在箱内填充聚氨酯发泡剂,使其发泡、固化。然后,取出固化的聚氨酯发泡剂(将固化后的聚氨酯发泡剂称为聚氨酯发泡体),测定将胶粘带1从粘着剂层4侧沿180°方向剥落时的剥落力(背面层3与聚氨酯发泡体的密合力)。
(3)粘着力的测定
通过JIS Z 0237(2009)所记载的方法,测定对不锈钢板的粘着力。
3.评价结果
接着,将实施例1~实施例8、和比较例1~比较例3各自的胶粘带1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和表2中。
[表1]
Figure BDA0001242082100000201
[表2]
Figure BDA0001242082100000202
如表1所示,在具备由铝箔形成的基材2、包含具有羟基的聚烯烃系树脂的背面层3、以及包含丙烯酸系粘着剂、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和有机硅系粘着剂的至少1种的粘着剂层4的实施例1~实施例8的胶粘带1中,开卷力、开卷时的基材2的断开、与聚氨酯发泡体的密合力、和粘着力的所有评价试验中,都确认到可获得良好的结果。特别是,在作为粘着剂使用了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或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的实施例1~3、6~8的胶粘带1中,确认到开卷力小,更优选。
与此相对,在基材2不设置背面层3的比较例1的胶粘带1中,与实施例1~8相比,开卷力变大,成为开卷时基材2断开的结果。
此外,背面层3不是含有具有羟基的聚烯烃系树脂而是含有具有酸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的比较例2的胶粘带中,虽然与聚氨酯发泡体的密合力大,但是粘着剂层4与背面层3的密合力变得过高,与比较例1同样地,开卷力变大,成为开卷时基材2断开的结果。
进一步,粘着剂层4包含橡胶系粘着剂的比较例3的胶粘带1中,粘着剂层4与背面层3的密合力变得过高,开卷力变大,成为开卷时基材2断开的结果。
进一步此外,背面层3不是含有具有羟基的聚烯烃系树脂而是含有未改性的聚烯烃系树脂的比较例4的胶粘带1中,确认到虽然开卷力低,可以容易地开卷,但是与聚氨酯发泡体的密合性低,不适于固定冷藏库的冷却介质配管的用途。

Claims (5)

1.一种胶粘带,其包含:
由铝形成的基材,
叠层于所述基材的一个面,并含有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的背面层,以及
叠层于所述基材的另一个面,并由选自丙烯酸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氨基甲酸酯系粘着剂、丙烯酸系粘着剂、有机硅系粘着剂中的至少1种粘着剂形成的粘着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面层进一步含有非有机硅系剥离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由软质铝箔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带,其特征在于,不经由剥离衬垫而在所述背面层以重叠的方式卷绕所述粘着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粘带,其特征在于,成为所述具有羟基的改性聚烯烃系树脂的骨架的聚烯烃系树脂是由聚丙烯或者聚丙烯-α-烯烃共聚物中选出的一种。
CN201710138356.5A 2016-03-28 2017-03-09 胶粘带 Active CN1072364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3691 2016-03-28
JP2016063691A JP6703429B2 (ja) 2016-03-28 2016-03-28 粘着テー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6470A CN107236470A (zh) 2017-10-10
CN107236470B true CN107236470B (zh) 2021-04-16

Family

ID=59983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38356.5A Active CN107236470B (zh) 2016-03-28 2017-03-09 胶粘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03429B2 (zh)
CN (1) CN1072364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5139B2 (ja) 2020-04-22 2024-04-10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固定用テープおよびハーネス固定用テープを用いた固定方法
CN114686134A (zh) * 2022-05-05 2022-07-01 宁波大榭开发区综研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铝箔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4236U (zh) * 1989-01-06 1990-07-26
WO1999014281A1 (en) * 1997-09-15 1999-03-2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lease liner for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JP2000248245A (ja) * 1999-03-04 2000-09-12 Sliontec Corp 剥離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粘着テープ
CN1482196A (zh) * 2003-07-24 2004-03-17 常熟市长江胶带有限公司 一种铝箔胶粘带的加工方法
CN1503832A (zh) * 2000-03-27 2004-06-09 3M 剥离制品和含有聚合的剥离材料的粘合剂制品
CN1717445A (zh) * 2002-11-27 2006-01-0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防粘剂、层状压敏粘合剂产品和层状压敏粘合带
CN1839039A (zh) * 2003-09-09 2006-09-27 三菱聚酯薄膜公司 脱模薄片和粘合体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94236U (zh) * 1989-01-06 1990-07-26
WO1999014281A1 (en) * 1997-09-15 1999-03-25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Release liner for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JP2000248245A (ja) * 1999-03-04 2000-09-12 Sliontec Corp 剥離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粘着テープ
CN1503832A (zh) * 2000-03-27 2004-06-09 3M 剥离制品和含有聚合的剥离材料的粘合剂制品
CN1717445A (zh) * 2002-11-27 2006-01-0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防粘剂、层状压敏粘合剂产品和层状压敏粘合带
CN1482196A (zh) * 2003-07-24 2004-03-17 常熟市长江胶带有限公司 一种铝箔胶粘带的加工方法
CN1839039A (zh) * 2003-09-09 2006-09-27 三菱聚酯薄膜公司 脱模薄片和粘合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78987A (ja) 2017-10-05
JP6703429B2 (ja) 2020-06-03
CN107236470A (zh) 2017-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63769B1 (ko) 점착 시트
JPH1036808A (ja)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類
US20110117364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CN110741057B (zh) 双面粘着带
CN111788273B (zh) 粘合带
JP7094148B2 (ja) 粘着テープ
CN112400001B (zh) 粘合片
CN110408331B (zh) 感温性粘着片及层叠体
KR102626979B1 (ko) 감온성 점착 시트 및 적층체
CN107236470B (zh) 胶粘带
KR20170115197A (ko) 점착 필름
JP2021175796A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
JP2006096957A (ja) 粘着剤組成物
JP2020183502A (ja) 粘着フィルム
JP6432063B2 (ja) 防水用両面粘着テープ及び携帯情報端末機器
WO2023047917A1 (ja) 光学粘着シート
JP7312299B2 (ja) 粘着テープ
EP4141084A1 (en)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JP7437151B2 (ja) 粘着テープ
JP7390226B2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JP7388909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
WO2022054789A1 (ja) 粘着シート
TWI835721B (zh) 黏著片
JP2023006450A (ja) 光学粘着剤層
JPH09235539A (ja)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Maxell,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Patentee after: MAXELL, 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XELL HOLDING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