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19576A - 光学元件 - Google Patents

光学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19576A
CN107219576A CN201610354977.2A CN201610354977A CN107219576A CN 107219576 A CN107219576 A CN 107219576A CN 201610354977 A CN201610354977 A CN 201610354977A CN 107219576 A CN107219576 A CN 107219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agent
optical
optical film
hardenable
hard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5497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19576B (zh
Inventor
辛隆宾
田隆
田一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bright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bright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bright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Ubright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19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9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195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95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3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microprismatic or micropyramidal sh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12/00Crosslinking
    • C08L2312/06Crosslinking by radiation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包含:一第一光学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着剂,配置在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表面上,其中该黏着剂包含一光可硬化部分和一热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学膜,包含一光可硬化材料,其中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光可硬化材料黏合于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当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于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光可硬化材料时,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该黏着剂的该热可硬化部分已经硬化。

Description

光学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元件,特别是由黏着剂结合的光学元件。
背景技术
图1为黏合型光学元件10的剖面示意图。光学元件10包含一下增亮膜11、配置在该下增亮膜11上方的一上增亮膜12。传统中,在上增亮膜12的下表面涂布液态黏着层13,通过压印将下增亮膜11的棱镜插入液态黏着层13,接着进行热处理过程或UV光照过程,在液态黏着层13上使得液态黏着层13进行交联反应,从而形成固化膜,以完成下增亮膜11和上增亮膜12之间的贴合。此方式的好处在于,当黏着层13处于液态时,可确保黏着层13和下增亮膜11的棱镜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保证光学元件10的黏着稳定性。然而,由于黏着层13在贴合前处于液态,贴合时容易产生明显的虹吸现象(wick phenomenon)(即毛细现象),从而不易控制液态黏着层13和下增亮膜11的棱镜之间的接触面积,且进而使得贴合后的光学性质变差。在贴合中接触面积越大,则光学增益(即辉度)越差。
还有另一种方式完成贴合。在上增亮膜12的下表面涂布液态黏着层13,施加光照或热处理能够使得液态黏着层13进行交联反应,从而形成固化膜,接着通过压印将下增亮膜11的棱镜插入固态黏着层13,以完成下增亮膜11和上增亮膜12之间的贴合。此方式的好处在于固化后的液态黏着层13不具有流动性,因此可降低虹吸现象。然而,由于黏着层13先行固化,下增亮膜11的棱镜和固态黏着层13之间大部分的黏合为物理黏合而非化学黏合,因此下增亮膜11和上增亮膜12之间的黏着力通常较弱,易于在后续的裁切或组装中出现贴合产品剥离的现象。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克服上述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光学元件,其可以有效地控制贴合的接触面积,以避免贴合过程中所产生的虹吸现象,且保证光学元件具有足够的黏着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包含:一第一光学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着剂,配置在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表面上,其中该黏着剂包含一光可硬化部分和一热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学膜,包含一光可硬化材料,其中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光可硬化材料黏合于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当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于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光可硬化材料时,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该黏着剂的该热可硬化部分已经硬化。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第二光学膜包含多个微结构,其中该多个微结构由该光可硬化材料制成,该多个微结构的该光可硬化材料黏合于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微结构为一棱镜。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和该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该黏着剂和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多个微结构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00克/25毫米,且该光学元件的光学增益大于1.6。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和该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为0.11~4,使得该黏着剂和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多个微结构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00克/25毫米,且该光学元件的光学增益大于1.6。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黏着剂的厚度为0.5~3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和该热可硬化部分分别源自于一第一材料和一第二材料,其中该第二材料不同于该第一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和该热可硬化部分源自于一单一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形成一种光学元件的方法,该方法包含:提供具有一第一表面的一第一光学膜;在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表面上配置一黏着剂,其中该黏着剂包含一光可硬化部分和一热可硬化部分;以及提供一第二光学膜,其中该第二光学膜包含一光可硬化材料,其中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光可硬化材料黏合于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当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于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光可硬化材料时,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该黏着剂的该热可硬化部分已经硬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包含:一第一光学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着剂,配置在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表面上,其中该黏着剂包含一热可硬化部分和一光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学膜,包含一热可硬化材料,其中该第二光学膜的该热可硬化材料黏合于该黏着剂的该热可硬化部分,当该黏着剂的该热可硬化部分正黏合于该第二光学膜的该热可硬化材料时,该黏着剂的该热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已经硬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元件,该光学元件包含:一第一光学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着剂,配置在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表面上,其中该黏着剂包含一第一可硬化部分和一第二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学膜,包含一可硬化材料,其中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可硬化材料黏合于该黏着剂的该第二可硬化部分,其中该黏着剂的该第一可硬化部分通过一第一制程硬化,且该黏着剂的该第二可硬化部分和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可硬化材料通过一第二制程硬化,其中该第二制程不同于该第一制程,当该黏着剂的该第二可硬化部分正黏合于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可硬化材料时,该黏着剂的该第二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该黏着剂的该第一可硬化部分已经硬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黏合型光学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光学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A为微结构的光导向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3B为微结构的黏合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微结构的光导向部和黏合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微结构的光导向部和黏合部的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6A至图6E说明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虹吸现象的实际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黏合型光学元件;11-下增亮膜;12-上增亮膜;13-黏着层;14-棱镜;15-虹吸现象;100-光学元件;101-第一光学膜;101A-上表面;101B-下表面;101S-基板;101M-微结构层;102-第二光学膜;102A-上表面;102B-下表面;102S-基板;102M-微结构层;103-黏着剂;104-微结构;104A-光导向部;104B-黏合部;104X-延伸面;104Y-面;104Z-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于随后描述,这里所描述的较佳实施例是作为说明和描述的用途,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光学元件100的剖面示意图。光学元件100包含一第一光学膜101、一第二光学膜102以及在该第一光学膜101和该第二光学膜102之间的一黏着剂103。第一光学膜101具有一上表面101A和一下表面101B。黏着剂103配置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第二光学膜102具有一上表面102A和一下表面102B。黏着剂103包含一光可硬化部分和一热可硬化部分。第二光学膜102包含一光可硬化材料。第二光学膜102的光可硬化材料黏合于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当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于第二光学膜102的光可硬化材料时,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黏着剂103的热可硬化部分已经硬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光学膜102包含多个微结构104(例如棱镜或微透镜(microlens),较佳来说,各个微结构104为一棱镜),且微结构104由光可硬化材料制成,其中微结构104的光可硬化材料黏合于黏着剂103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当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于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光可硬化材料时,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黏着剂103的热可硬化部分已经硬化。较佳来说,如果虹吸现象(在配置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起因于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光可硬化材料的结合,增加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表面积(未埋于黏着剂103里的面积)、降低黏着剂103的厚度或任何其它适合的方法可增加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即辉度)。
黏着剂103可由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组合制成(第二材料不同于第一材料),其中第一材料具有作为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的光可硬化官能基且第二材料具有作为黏着剂103的热可硬化部分的热可硬化官能基。黏着剂103也可由单一材料制成,其中该单一材料具有分别作为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黏着剂103的热可硬化部分的光可硬化官能基和热可硬化官能基。
详细的制造方法于下方描述:
一开始,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配置黏着剂103;此时黏着剂103为液态。假如第二光学膜102正黏合于液态黏着剂103时,在液态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之间的界面易于产生虹吸现象而降低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即辉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使用包含由不同制程硬化的两个可硬化部分的黏着剂103来同时改善黏着剂103与第二光学膜102之间的黏着力和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
黏着剂103包含由光照制程(illumination process)硬化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处理制程(heat treatment process)硬化的热可硬化部分;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案例(例如,黏着剂103包含由第一制程硬化的第一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制程硬化的第二可硬化部分)。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液态黏着剂103施加热处理制程后,黏着剂103的热可硬化部分已硬化,但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尚未硬化。因此,在热处理制程后,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黏着剂103由液态改变成半固态。接着,将第二光学膜102黏合于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半固态黏着剂103。由于半固态黏着剂103相较于液态黏着剂103具有较低的流动性,因此当第二光学膜102正黏合于半固态黏着剂103时,可大大地改善虹吸现象。当第二光学膜102黏合于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半固态黏着剂103时,在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尚未硬化)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光可硬化材料(此时,第二光学膜102的光可硬化材料未硬化或部分硬化,通过控制在光照制程中的UV光照能量使第二光学膜102的光可硬化材料仅完成一部分的交联硬化反应可达成部分硬化)施加光照制程以充分完成化学黏合。因此,在光照制程后,在第一光学膜101和第二光学膜102之间的黏着剂103的相由半固态改变成固态,且第二光学膜102的光可硬化材料的相改变成固态。
上述制造方法的优点包含:(a)通过优化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可调整在热处理制程后的半固态黏着剂103的硬度以进一步控制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在黏着剂103中的插入深度;同时,由于半固态黏着剂103不具流动性,可有效地改善虹吸现象。此外,在贴合制程中,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接触面积可精准地控制:(b)在贴合制程中,由于半固态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都具有尚未反应的光可硬化官能基,在后续的UV照明中的可进行光聚合反应形成化学黏合以进一步提供在第一光学膜101和第二光学膜102之间足够的黏着力。
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可进一步配置以同时改善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和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0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2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2。
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4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2。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6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5。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8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5。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20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7。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22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7。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25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7。换句话说,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特定重量比值可符合上述的黏着力和光学增益。
黏着剂103的厚度为0.5~3微米。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以及黏着剂103的厚度可进一步配置以同时改善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和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厚度为0.5~2微米。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厚度为0.5~1.5微米(1~1.5微米或0.5~1微米)。虽然黏着剂103具有较小的厚度(例如小于1.5微米),却能提供足够大的黏着力以避免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分离现象。此外,较小的黏着剂103厚度可改善光学增益。较佳来说,如果虹吸现象(在配置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起因于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光可硬化材料的结合,增加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表面积(未埋于黏着剂103里的面积)、降低黏着剂103的厚度或任何其它适合的方法可增加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
各个微结构104具有一光导向部104A和黏合于黏着剂103的一黏合部104B。图3A为微结构104的光导向部104A的剖面示意图。图3B为微结构104的黏合部104B的剖面示意图。光导向部104A具有定义一第一两面角(dihedral angle)Θ1的两个相交延伸面(facets)104X(例如延伸平面)且黏合部104B具有定义一第二两面角Θ2的两个相交面104Y(例如平面),其中该第一两面角Θ1实质上等于该第二两面角Θ2(实际上,光导向部104A的两个相交延伸面104X和黏合部104B的两个相交面104Y为一致的)。较佳来说,第一两面角Θ1(或第二两面角Θ2)为90度;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个案例。微结构104可沿着一第一方向延伸;在一个实施例中,微结构104可为沿者第一方向具有相同尺寸的横截面形状的规则微结构(例如规则棱镜或规则透镜)。微结构104可为一块状(bulk)微结构(例如微透镜(microlens))。详细来说,本发明采取规则微结构104(较佳为规则三角形棱镜)黏合于黏着剂103;为了增加黏着力,本发明中的微结构104不需要具有特定形状(此特定形状作为增加接触黏着剂103的面积之用),因此可降低制程的复杂度。此外,具有较小厚度的黏着剂103(例如小于1.5微米)和规则微结构也可降低光学元件100的总厚度。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微结构104的光导向部104A和黏合部104B的剖面示意图。第二两面角Θ2可小于第一两面角Θ1,以使得黏合部104B具有更多接触黏着剂103的面积以改善黏着力。此外,黏合部104B可具有两平行面104Z(例如平面)使得黏合部104B具有更多接触黏着剂103的面积以改善黏着力(见图5)。
第一光学膜101可为任何适合的光学膜,例如增亮膜、扩散片、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BEF)等。第二光学膜102可为任何适合的光学膜,例如增亮膜、扩散片、反射式偏光增亮膜等等。第一光学膜101可包含一基板101S(例如PET基板)和配置在该基板101S上的一微结构层101M。第二光学膜102可包含一基板102S(例如PET基板)和配置在该基板102S上的一微结构层102M。
仅通过依据第二光学膜102的光可硬化材料来选择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而不增加其它复杂的制程,本发明达到了“在黏着剂103与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提供足够黏着力”的目标而维持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在操作范围内,以大大地降低制造成本。
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为0.11~4。降低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使得在热处理制程后黏着剂103中具有较多已经硬化的热可硬化部分。换句话说,在光照制程中,在第一光学膜101和第二光学膜102之间具有较少有流动性的光可硬化部分用以黏合,因此可大大地降虹吸现象。
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具有较小的重量比值有助于改善虹吸现象,但由于黏着剂103具有较少的光可硬化部分可黏合于第二光学膜102来形成化学黏合,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具有较弱的黏着力,在后续的制程中可能常发生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或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分离现象;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具有较大的重量比值会恶化虹吸现象,因而大大地降低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因此,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具有优化的重量比值可同时改善虹吸现象和黏着力。
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可进一步配置以同时改善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和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为0.25~2.33。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为0.3~1.08。较佳来说,如果虹吸现象(在配置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起因于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光可硬化材料的结合,增加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表面积(未埋于黏着剂103里的面积)、降低黏着剂103的厚度或任何其它适合的方法可增加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
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为0.11~4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0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本发明利用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光可硬化材料来同时改善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和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较佳来说,如果虹吸现象(在配置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起因于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光可硬化材料的结合,增加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表面积(未埋于黏着剂103里的面积)、降低黏着剂103的厚度或任何其它适合的方法可增加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
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光可硬化材料可进一步配置以同时改善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和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0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2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2。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4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2。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6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5。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8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5。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20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7。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22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67。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大于250克/25毫米且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大于1.7。换句话说,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特定重量比值可符合上述的黏着力和光学增益。
黏着剂103的厚度为0.5~3微米。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以及黏着剂103的厚度可进一步配置以同时改善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黏着力和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厚度为0.5~2微米。在一个实施例中,黏着剂103的厚度为0.5~1.5微米(1~1.5微米或0.5~1微米)。虽然黏着剂103具有较小的厚度(例如小于1.5微米),却能提供足够大的黏着力以避免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的分离现象。此外,较小的黏着剂103厚度可改善光学增益。较佳来说,如果虹吸现象(在配置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之间)起因于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光可硬化材料的结合,增加第二光学膜102的微结构104的表面积(未埋于黏着剂103里的面积)、降低黏着剂103的厚度或任何其它适合的方法可增加光学元件100的光学增益。
实验
下面的实施例作了“黏着剂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对“第二光学膜的棱镜的光可硬化材料”的实验。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案例。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的光可硬化材料是相同的,黏着剂103的热可硬化部分由EM-2000(Negami chemicalindustrial公司制造)和SN-50(Negami chemical industrial公司制造)的组合制成,且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由Bisphenol A(EO)30Dimethacrylate(M2301,Miwon公司制造)和Isodecyl Acrylate(M130,Miwon公司制造)的组合制成。此外,在各个实施例中均加入光起始剂(photoinitiator)184。在常温下混拌4小时后进行相关物性量测与样品涂布、生产与制备。测量结果列于表1且图6A至图6E说明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比较例1和比较例2中虹吸现象的实际剖面示意图。
表1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的黏着剂103材料全为热可硬化。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涂布黏着剂103且加热黏着剂103以干燥黏着剂103的溶剂,使黏着剂103进行热硬化反应。由于在热处理制程后黏着剂103处于固态,在贴合过程中黏着剂103无法流动,因此可完全克服虹吸现象。控制黏着剂103的厚度在1~1.5微米,通过滚轮压印将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黏合于黏着剂103,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形成物理黏合。光学增益为1.67。由于黏着剂103全由热可硬化材料制成,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仅通过物理黏合(非化学黏合)来黏合。因此,黏着力相当低,仅约117克/25毫米,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的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为0.33。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涂布黏着剂103且加热黏着剂103以干燥黏着剂103的溶剂,使黏着剂103的热可硬化部分进行热硬化反应。控制黏着剂103的厚度在1~1.5微米,通过滚轮压印将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黏合于黏着剂103,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形成物理黏合。由于黏着剂的热可硬化部分和光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0.67)较大,将黏着剂103干燥至半固态使得在贴合过程中黏着剂103无法流动,因此可完全克服虹吸现象。此外,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可通过UV光照制程进行交联硬化反应以形成化学黏合。因此,黏着力可改善至202克/25毫米且光学增益为1.66,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在实施例3中的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为1。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涂布黏着剂103且加热黏着剂103以干燥黏着剂103的溶剂,使黏着剂103的热可硬化部分进行热硬化反应。控制黏着剂103的厚度在1~1.5微米,通过滚轮压印将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黏合于黏着剂103,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形成物理黏合。由于黏着剂的热可硬化部分和光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为1,将黏着剂103干燥至半固态使得在贴合过程中黏着剂103仍不易流动,因此仍可完全克服虹吸现象。此外,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可通过UV光照制程进行交联硬化反应以形成化学黏合。因此,黏着力可改善至231克/25毫米。然而,轻微的虹吸现象出现,因此光学增益相当低,为1.64,如表1所示。
比较例1
在比较例1中的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为3。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涂布黏着剂103且加热黏着剂103以干燥黏着剂103的溶剂,使黏着剂103的热可硬化部分进行热硬化反应。控制黏着剂103的厚度在1~1.5微米,通过滚轮压印将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黏合于黏着剂103,使得黏着剂103和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形成物理黏合。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可通过UV光照制程进行交联硬化反应以形成化学黏合。因此,黏着力可改善至233克/25毫米。由于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仅为0.33,在干燥和热硬化后的黏着剂103仍具有流动性,因此无法完全克服虹吸现象。因此光学增益相当低,为1.60,如表1所示。
比较例2
在比较例2中的黏着剂103材料全为光可硬化。在第一光学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涂布黏着剂103且加热黏着剂103以干燥黏着剂103的溶剂。控制黏着剂103的厚度在1~1.5微米,通过滚轮压印将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黏合于黏着剂103。黏着剂103的光可硬化材料和第二光学膜102的棱镜104可通过UV光照制程进行交联硬化反应以形成化学黏合。由于黏着剂103全由光可硬化材料制成,在干燥和热硬化后的黏着剂103具有流动性,因此虹吸现象最为严重。因此,虽然黏着力增加至238克/25毫米,但光学增益相当低,仅约1.55,如表1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制造方法可对应地修饰以适用于另一种光学元件,其包含:一第一光学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着剂,配置在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表面上,其中该黏着剂包含一热可硬化部分和一光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学膜,包含一热可硬化材料,其中该第二光学膜的该热可硬化材料黏合于该黏着剂的该热可硬化部分,当该黏着剂的该热可硬化部分正黏合于该第二光学膜的该热可硬化材料时,该黏着剂的该热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已经硬化。因此,在此不详细描述。
虽然本发明以前述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相像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虽然在上述描述说明中并无完全揭露这些可能的更动与替代,而接着本说明书所附的权利要求实质上已经涵盖所有这些态样。

Claims (10)

1.一种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光学膜,具有一第一表面;
一黏着剂,配置在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表面上,其中该黏着剂包含一光可硬化部分和一热可硬化部分;以及
一第二光学膜,包含一光可硬化材料,其中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光可硬化材料黏合于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当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于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光可硬化材料时,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该黏着剂的该热可硬化部分已经硬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光学膜包含多个微结构,其中该多个微结构由该光可硬化材料制成,该多个微结构的该光可硬化材料黏合于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微结构为一棱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和该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该黏着剂和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多个微结构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00克/25毫米,且该光学元件的光学增益大于1.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其中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和该热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为0.11~4,使得该黏着剂和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多个微结构之间的黏着力大于100克/25毫米,且该光学元件的光学增益大于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黏着剂的厚度为0.5~3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和该热可硬化部分分别源自于一第一材料和一第二材料,其中该第二材料不同于该第一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和该热可硬化部分源自于一单一材料。
9.一种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光学膜,具有一第一表面;
一黏着剂,配置在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表面上,其中该黏着剂包含一热可硬化部分和一光可硬化部分;以及
一第二光学膜,包含一热可硬化材料,其中该第二光学膜的该热可硬化材料黏合于该黏着剂的该热可硬化部分,当该黏着剂的该热可硬化部分正黏合于该第二光学膜的该热可硬化材料时,该黏着剂的该热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该黏着剂的该光可硬化部分已经硬化。
10.一种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光学膜,具有一第一表面;
一黏着剂,配置在该第一光学膜的该第一表面上,其中该黏着剂包含一第一可硬化部分和一第二可硬化部分;以及
一第二光学膜,包含一可硬化材料,其中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可硬化材料黏合于该黏着剂的该第二可硬化部分,其中该黏着剂的该第一可硬化部分通过一第一制程硬化,且该黏着剂的该第二可硬化部分和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可硬化材料通过一第二制程硬化,其中该第二制程不同于该第一制程,当该黏着剂的该第二可硬化部分正黏合于该第二光学膜的该可硬化材料时,该黏着剂的该第二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该黏着剂的该第一可硬化部分已经硬化。
CN201610354977.2A 2016-03-21 2016-05-25 光学元件 Active CN1072195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10815P 2016-03-21 2016-03-21
US62/310,815 2016-03-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19576A true CN107219576A (zh) 2017-09-29
CN107219576B CN107219576B (zh) 2019-10-11

Family

ID=59855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54977.2A Active CN107219576B (zh) 2016-03-21 2016-05-25 光学元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14153B2 (zh)
CN (1) CN107219576B (zh)
TW (1) TWI60627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3377A (zh) * 2018-12-26 2019-04-26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雾度粘合层组合物及一种高雾度高亮度复合增亮膜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13258B2 (en) * 2016-09-13 2020-04-07 Ubright Optronics Corporation Optical assembly and the method to make the sam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4019A (zh) * 2008-12-04 2009-04-22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免保护膜的光学集光组件
CN102870019A (zh) * 2010-02-26 2013-01-09 Lg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US20140117397A1 (en) * 2011-06-17 2014-05-0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Mold having an uneven surface structure, optical arti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transparent substrate for surface light emitter and surface light emitter
CN104166175A (zh) * 2013-05-15 2014-11-26 新和因特泰科株式会社 复合光学薄膜以及包括该复合光学薄膜的光源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9222B2 (en) * 2005-02-23 2016-01-05 Pixtronix, Inc. Alignment methods in fluid-filled MEMS displays
US8730579B2 (en) * 2008-07-29 2014-05-20 Dae-Hwan Lee Optical sheet having enhance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KR20140139876A (ko) * 2013-05-28 2014-12-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광학기기용 접착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접착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4019A (zh) * 2008-12-04 2009-04-22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免保护膜的光学集光组件
CN102870019A (zh) * 2010-02-26 2013-01-09 Lg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US20140117397A1 (en) * 2011-06-17 2014-05-01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Mold having an uneven surface structure, optical arti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transparent substrate for surface light emitter and surface light emitter
CN104166175A (zh) * 2013-05-15 2014-11-26 新和因特泰科株式会社 复合光学薄膜以及包括该复合光学薄膜的光源组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3377A (zh) * 2018-12-26 2019-04-26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雾度粘合层组合物及一种高雾度高亮度复合增亮膜
CN109683377B (zh) * 2018-12-26 2021-10-26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雾度粘合层组合物及一种高雾度高亮度复合增亮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4506A (zh) 2017-10-01
TWI606270B (zh) 2017-11-21
US20170269268A1 (en) 2017-09-21
CN107219576B (zh) 2019-10-11
US10114153B2 (en) 2018-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5705B (zh) 具有再剝離性之黏著材
US10285296B2 (en) Display panel,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425049A (zh) 影像顯示裝置用雙面黏著片材、附有離型薄膜之影像顯示裝置用雙面黏著片材及使用該等而成之影像顯示裝置
JP2009070796A (ja) 光取り出しフィルムシステム
CN103249562A (zh) 微细结构积层体、微细结构积层体的制作方法以及微细结构体的制造方法
US11747527B2 (en) Optical assembly and the method to make the same
WO2019134547A1 (zh) 基因测序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基因测序装置和基因测序方法
CN106183275A (zh) 保护膜、包括保护膜的显示模块、以及包括保护膜的显示模块的制造方法
JP2013164311A (ja) 流体取扱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7144894B (zh) 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JP2018521357A5 (zh)
CN107219576A (zh) 光学元件
US20080304287A1 (en) Microstructure transfer medium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W200843959A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liquid crystal film and laminate film for optical element
KR102324044B1 (ko) 점착제층 부착 세퍼레이트 필름, 세퍼레이트 필름 부착 광학 부재 및 이들의 제조 방법
EP3370250B1 (en) Film mold and imprinting method
WO2008016173A1 (fr) film multicouche à utiliser comme film de base d'une feuille d'amélioration de la luminance
WO2020248773A1 (zh) 防止基板翘曲的方法、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显示面板
US10618265B2 (en) Optical assembly and the method to make the same
TWI589435B (zh) 反射膜及該反射膜的製作方法
CN106154371A (zh) 复合式反射片及其制作方法
TW201947283A (zh) 頭戴式顯示器
TW201323948A (zh) 複合型導光模組及其製作方法
TW201732331A (zh) 附樹脂膜之光學構件的製造方法
TW202131032A (zh) 偏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