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06270B - 光學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學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06270B
TWI606270B TW105116358A TW105116358A TWI606270B TW I606270 B TWI606270 B TW I606270B TW 105116358 A TW105116358 A TW 105116358A TW 105116358 A TW105116358 A TW 105116358A TW I606270 B TWI606270 B TW I60627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optical film
photohardenable
hardenable
optic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163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34506A (zh
Inventor
辛隆賓
田一隆
Original Assignee
友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輝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34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34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062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0627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3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microprismatic or micropyramidal sh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12/00Crosslinking
    • C08L2312/06Crosslinking by radi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光學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光學組件,特別是由黏著劑結合的光學組件。
第1圖例示黏合型光學組件10的剖面示意圖。光學組件10包含一下增亮膜11、配置在該下增亮膜11上方的一上增亮膜12。傳統上,在上增亮膜12的下表面塗佈液態黏著層13,透過壓印將下增亮膜11的稜鏡插入液態黏著層13,接著施加熱處理製程或UV光照製程在液態黏著層13上使得液態黏著層13進行交聯反應而形成固化膜以完成下增亮膜11和上增亮膜12之間的貼合。此方式的好處在於當黏著層13處於液態時可確保黏著層13和下增亮膜11的稜鏡之間具有足夠的接觸面積,以提供光學組件10的黏著穩定性。然而,由於黏著層13在貼合前處於液態,貼合時容易產生明顯的虹吸現象(wick phenomenon)(即毛細現象)而不易控制液態黏著層13和下增亮膜11的稜鏡之間接觸面積,且進而使得貼合後的光學性質變差。在貼合中接觸面積越大,則光學增益(即輝度)越差。
還有另一種方式完成貼合。在上增亮膜12的下表面塗佈液態黏著層13,施加光照製程或熱處理製程使得液態黏著層13進行交聯反應而形成固化膜,接著透過壓印將下增亮膜11的稜鏡插入固態黏著層13以完成下增亮膜11和上增亮膜12之間的貼合。此方式的好處在於固化後的液態黏著層13不具有流動性,因此可降低虹吸現象。然而,由於黏著層13先行固化,在下增亮膜11的稜鏡和固態黏著層13和之間大部分的黏合為物理黏合而非化學黏合,因此下增亮膜11和上增亮膜12之間的黏著力通常較弱,易於在後續的裁切或組裝中出現貼合產品剝離的現象。
因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光學組件及其製造方法以克服上述的缺點。
本發明提出光學組件和製造光學組件的方法,其可以有效地控制貼合的接觸面積以避免貼合過程中所產生的虹吸現象,且保證光學組件具有足夠的黏著強度。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揭露一種光學組件,該光學組件包含:一第一光學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著劑,配置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光可硬化部分和一熱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學膜,包含一光可硬化材料,其中該第二光學膜的該光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光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揭露形成一種光學組件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提供具有一第一表面的一第一光學膜;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配置一黏著劑,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光可硬化部分和一熱可硬化部分;以及提供一第二光學膜,其中該第二光學膜包含一光可硬化材料,其中該第二光學膜的該光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光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揭露一種光學組件,該光學組件包含:一第一光學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著劑,配置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熱可硬化部分和一光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學膜,包含一熱可硬化材料,其中該第二光學膜的該熱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熱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揭露一種光學組件,該光學組件包含:一第一光學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著劑,配置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第一可硬化部分和一第二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學膜,包含一可硬化材料,其中該第二光學膜的該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該第二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第一可硬化部分係藉由一第一製程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第二可硬化部分和該第二光學膜的該可硬化材料係藉由一第二製程硬化,其中該第二製程不同於該第一製程,其中該黏著劑的該第二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第二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第一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
在參閱接下來的段落及所附圖式所描述之本發明的實施例及詳細技術之後,該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便可瞭解本發明之技術特徵及實施態樣。
本發明的詳細說明於隨後描述,這裡所描述的較佳實施例是作為說明和描述的用途,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之範圍。
第2圖例示本發明光學組件100的剖面示意圖。光學組件100包含一第一光學膜101、一第二光學膜102以及在該第一光學膜101和該第二光學膜102之間的一黏著劑103。第一光學膜101具有一上表面101A和一下表面101B。黏著劑103配置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第二光學膜102具有一上表面102A和一下表面102B。黏著劑103包含一光可硬化部分和一熱可硬化部分。第二光學膜102包含一光可硬化材料。第二光學膜102的光可硬化材料黏合於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其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第二光學膜102的光可硬化材料時,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黏著劑103的熱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
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二光學膜102包含複數個微結構104(例如稜鏡或微透鏡(microlens),較佳來說,各個微結構104為一稜鏡),且微結構104由光可硬化材料製成,其中微結構104的光可硬化材料黏合於黏著劑103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其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光可硬化材料時,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黏著劑103的熱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較佳來說,如果虹吸現象(在配置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起因於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光可硬化材料之結合,增加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表面積(未埋於黏著劑103裡的面積)、降低黏著劑103的厚度或任何其它適合的方法可增加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即輝度)。
黏著劑103可由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組合製成(第二材料不同於第一材料),其中第一材料具有作為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的光可硬化官能基且第二材料具有作為黏著劑103的熱可硬化部分的熱可硬化官能基。黏著劑103也可由單一材料製成,其中該單一材料具有分別作為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黏著劑103的熱可硬化部分的光可硬化官能基和熱可硬化官能基。
詳細的製造方法於下方描述:
一開始,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配置黏著劑103;此時黏著劑103為液態。假如第二光學膜102正黏合於液態黏著劑103時,在液態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之間的界面易於產生虹吸現象而降低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即輝度)。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使用包含由不同製程硬化的兩個可硬化部分的黏著劑103來同時改善黏著劑103與第二光學膜102之間的黏著力和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
黏著劑103包含由光照製程(illumination process)硬化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處理製程(heat treatment process)硬化的熱可硬化部分;然而,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案例(例如,黏著劑103包含由第一製程硬化的第一可硬化部分和第二製程硬化的第二可硬化部分)。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液態黏著劑103施加熱處理製程後,黏著劑103的熱可硬化部分已硬化,但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尚未硬化。因此,在熱處理製程後,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黏著劑103由液態改變成半固態。接著,將第二光學膜102黏合於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半固態黏著劑103。由於半固態黏著劑103相較於液態黏著劑103具有較低的流動性,因此當第二光學膜102正黏合於半固態黏著劑103時,可大大地改善虹吸現象。當第二光學膜102黏合於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半固態黏著劑103時,在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尚未硬化)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光可硬化材料(此時,第二光學膜102的光可硬化材料未硬化或部分硬化,藉由控制在光照製程中的UV光照能量使第二光學膜102的光可硬化材料僅完成一部分的交聯硬化反應可達成部分硬化)施加光照製程以充分完成化學黏合。因此,在光照製程後,在第一光學膜101和第二光學膜102之間的黏著劑103之相由半固態改變成固態,且第二光學膜102的光可硬化材料之相改變成固態。
上述製造方法的優點包含:(a)透過最佳化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可調整在熱處理製程後的半固態黏著劑103的硬度以進一步控制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在黏著劑103中的插入深度;同時,由於半固態黏著劑103不具流動性,可有效地改善虹吸現象。此外,在貼合製程中,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接觸面積可精準地控制:(b) 在貼合製程中,由於半固態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都具有尚未反應的光可硬化官能基,在後續的UV照明中的可進行光聚合反應形成化學黏合以進一步提供在第一光學膜101和第二光學膜102之間足夠的黏著力。
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可進一步配置以同時改善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和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0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2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2。 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4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2。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6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5。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8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5。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20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7。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22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7。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25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7。換句話說,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特定重量比值可符合上述的黏著力和光學增益。
黏著劑103的厚度為0.5 ~ 3微米。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以及黏著劑103的厚度可進一步配置以同時改善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和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厚度為0.5~2微米。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厚度為0.5~1.5微米(1~1.5微米或0.5~1微米)。雖然黏著劑103具有較小的厚度(例如小於1.5微米),卻能提供足夠大的黏著力以避免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分離現象。此外,較小的黏著劑103厚度可改善光學增益。較佳來說,如果虹吸現象(在配置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起因於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光可硬化材料之結合,增加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表面積(未埋於黏著劑103裡的面積)、降低黏著劑103的厚度或任何其它適合的方法可增加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
各個微結構104具有一光導向部104A和黏合於黏著劑103的一黏合部104B。第3A圖例示微結構104的光導向部104A的剖面示意圖。第3B圖例示微結構104的黏合部104B的剖面示意圖。光導向部104A具有定義一第一兩面角(dihedral angle) Θ 1的兩個相交延伸面(facets)104X(例如延伸平面)且黏合部104B具有定義一第二兩面角Θ 2的兩個相交面104Y(例如平面),其中該第一兩面角Θ 1實質上等於該第二兩面角Θ 2(實際上,光導向部104A的兩個相交延伸面104X和黏合部104B的兩個相交面104Y係為一致的)。較佳來說,第一兩面角Θ 1(或第二兩面角Θ 2)為90度;然而本發明並不侷限於這個案例。微結構104可沿者一第一方向延伸;在一個實施例中,微結構104可為沿者第一方向具有相同尺寸的橫截面形狀的規則微結構(例如規則稜鏡或規則透鏡)。微結構104可為一塊狀(bulk)微結構(例如微透鏡(microlens))。詳細來說,本發明採取規則微結構104(較佳為規則三角形稜鏡)黏合於黏著劑103;為了增加黏著力,本發明的微結構104不需要具有特定形狀(此特定形狀係作為增加接觸黏著劑103的面積之用),因此可降低製程的複雜度。此外,具有較小厚度的黏著劑103(例如小於1.5微米)和規則微結構也可降低光學組件100的總厚度。
第4圖例示另一個實施例中微結構104的光導向部104A和黏合部104B的剖面示意圖。第二兩面角Θ 2可小於第一兩面角Θ 1使得黏合部104B具有更多接觸黏著劑103的面積以改善黏著力。此外,黏合部104B可具有兩平行面104Z(例如平面) 使得黏合部104B具有更多接觸黏著劑103的面積以改善黏著力(見第5圖)。
第一光學膜101可為任何適合的光學膜,例如增亮膜、擴散片、反射式偏光增亮膜(DBEF)等等。第二光學膜102可為任何適合的光學膜,例如增亮膜、擴散片、反射式偏光增亮膜等等。第一光學膜101可包含一基板101S(例如PET基板)和配置在該基板101S上的一微結構層101M。第二光學膜102可包含一基板102S(例如PET基板)和配置在該基板102S上的一微結構層102M。
僅透過依據第二光學膜102的光可硬化材料來選擇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而不增加其它複雜的製程,本發明達成”在黏著劑103與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提供足夠黏著力”之目標而維持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在操作範圍內,藉以大大地降低製造成本。
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為0.11 ~ 4。降低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使得在熱處理製程後黏著劑103中具有較多已經硬化的熱可硬化部分。換句話說,在光照製程中,在第一光學膜101和第二光學膜102之間具有較少有流動性的光可硬化部分用以黏合,因此可大大地降虹吸現象 。
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具有較小的重量比值有助於改善虹吸現象,但由於黏著劑103具有較少的光可硬化部分可黏合於第二光學膜102來形成化學黏合,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具有較弱的黏著力,在後續的製程中可能常發生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或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分離現象;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具有較大的重量比值會惡化虹吸現象,因而大大地降低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因此, 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具有最佳化的重量比值可同時改善虹吸現象和黏著力。
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可進一步配置以同時改善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和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為0.25 ~ 2.33。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為0.3 ~ 1.08。較佳來說,如果虹吸現象(在配置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起因於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光可硬化材料之結合,增加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表面積(未埋於黏著劑103裡的面積)、降低黏著劑103的厚度或任何其它適合的方法可增加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
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為0.11 ~ 4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 10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本發明利用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光可硬化材料來同時改善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和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較佳來說,如果虹吸現象(在配置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起因於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光可硬化材料之結合,增加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表面積(未埋於黏著劑103裡的面積)、降低黏著劑103的厚度或任何其它適合的方法可增加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
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光可硬化材料可進一步配置以同時改善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和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0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2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2。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4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2。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6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5。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8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5。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20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7。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22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67。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大於250克/25毫米且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大於1.7。換句話說,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特定重量比值可符合上述的黏著力和光學增益。
黏著劑103的厚度為0.5 ~ 3微米。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以及黏著劑103的厚度可進一步配置以同時改善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黏著力和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厚度為0.5~2微米。在一個實施例中,黏著劑103的厚度為0.5~1.5微米(1~1.5微米或0.5~1微米)。雖然黏著劑103具有較小的厚度(例如小於1.5微米),卻能提供足夠大的黏著力以避免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的分離現象。此外,較小的黏著劑103厚度可改善光學增益。較佳來說,如果虹吸現象(在配置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的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之間)起因於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光可硬化材料之結合,增加第二光學膜102的微結構104的表面積(未埋於黏著劑103裡的面積)、降低黏著劑103的厚度或任何其它適合的方法可增加光學組件100的光學增益。
實驗
下面的實施例作了“黏著劑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對” 第二光學膜的稜鏡的光可硬化材料”的實驗。然而,本發明並不侷限於這些案例。在這些實施例中,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的光可硬化材料是相同的,黏著劑103的熱可硬化部分由EM-2000(Negami chemical industrial公司製造)和SN-50(Negami chemical industrial公司製造)的組合製成,且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由Bisphenol A (EO) 30Dimethacrylate (M2301, Miwon公司製造)和Isodecyl Acrylate(M130, Miwon公司製造)的組合製成。此外,在各個實施例中均加入光起始劑(photoinitiator) 184。在常溫下混拌4小時後進行相關物性量測與樣品塗佈、生產與製備。測量結果列於表1且第6A圖至第6E圖說明在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比較例1和比較例2中虹吸現象的實際剖面示意圖。
表1 <TABLE border="1" borderColor="#000000" width="85%"><TBODY><tr><td>   </td><td> 實施例1 </td><td> 實施例2 </td><td> 實施例3 </td><td> 比較例1 </td><td> 比較例2 </td></tr><tr><td> 黏著劑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 </td><td> 0 </td><td> 0.33 </td><td> 1 </td><td> 3 </td><td> ∞ </td></tr><tr><td> 黏著劑厚度 (微米) </td><td> 1~1.5 </td><td> 1~1.5 </td><td> 1~1.5 </td><td> 1~1.5 </td><td> 1~1.5 </td></tr><tr><td> 光學增益 (輝度) </td><td> 1.67 </td><td> 1.66 </td><td> 1.64 </td><td> 1.60 </td><td> 1.55 </td></tr><tr><td> 黏著力 (克/25毫米) </td><td> 117 </td><td> 202 </td><td> 231 </td><td> 233 </td><td> 238 </td></tr><tr><td> 虹吸現象 </td><td> 無 </td><td> 無 </td><td> 輕微 </td><td> 差 </td><td> 最差 </td></tr></TBODY></TABLE>
實施例1
在實施例1中的黏著劑103材料全為熱可硬化。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塗佈黏著劑103且加熱黏著劑103以乾燥黏著劑103的溶劑,使黏著劑103進行熱硬化反應。由於在熱處理製程後黏著劑103處於固態,在貼合過程中黏著劑103無法流動,因此可完全克服虹吸現象。控制黏著劑103的厚度在1 ~ 1.5微米,藉由滾輪壓印將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黏合於黏著劑103,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形成物理黏合。光學增益為1.67。由於黏著劑103全由熱可硬化材料製成,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僅透過物理黏合(非化學黏合)來黏合。因此,黏著力相當低,僅約117克/25毫米,如表1所示。
實施例2
在實施例2中的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為0.33。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塗佈黏著劑103且加熱黏著劑103以乾燥黏著劑103的溶劑,使黏著劑103的熱可硬化部分進行熱硬化反應。控制黏著劑103的厚度在1 ~ 1.5微米,藉由滾輪壓印將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黏合於黏著劑103,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形成物理黏合。由於黏著劑的熱可硬化部分和光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0.67)較大,將黏著劑103乾燥至半固態使得在貼合過程中黏著劑103無法流動,因此可完全克服虹吸現象。此外,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可藉由UV光照製程進行交聯硬化反應以形成化學黏合。因此,黏著力可改善至202克/25毫米且光學增益為1.66,如表1所示。
實施例3
在實施例3中的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為1。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塗佈黏著劑103且加熱黏著劑103以乾燥黏著劑103的溶劑,使黏著劑103的熱可硬化部分進行熱硬化反應。控制黏著劑103的厚度在1 ~ 1.5微米,藉由滾輪壓印將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黏合於黏著劑103,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形成物理黏合。由於黏著劑的熱可硬化部分和光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為1,將黏著劑103乾燥至半固態使得在貼合過程中黏著劑103仍不易流動,因此仍可完全克服虹吸現象。此外,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可藉由UV光照製程進行交聯硬化反應以形成化學黏合。因此,黏著力可改善至231克/25毫米。然而,輕微的虹吸現象出現,因此光學增益相當低,為1.64,如表1所示。
比較例1
在比較例1中的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為3。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塗佈黏著劑103且加熱黏著劑103以乾燥黏著劑103的溶劑,使黏著劑103的熱可硬化部分進行熱硬化反應。控制黏著劑103的厚度在1 ~ 1.5微米,藉由滾輪壓印將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黏合於黏著劑103,使得黏著劑103和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形成物理黏合。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可藉由UV光照製程進行交聯硬化反應以形成化學黏合。因此,黏著力可改善至233克/25毫米。由於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部分和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僅為0.33,在乾燥和熱硬化後的黏著劑103仍具有流動性,因此無法完全克服虹吸現象。因此光學增益相當低,為1.60,如表1所示。
比較例2
在比較例2中的黏著劑103材料全為光可硬化。在第一光學膜101的下表面101B上塗佈黏著劑103且加熱黏著劑103以乾燥黏著劑103的溶劑。控制黏著劑103的厚度在1 ~ 1.5微米,藉由滾輪壓印將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黏合於黏著劑103。黏著劑103的光可硬化材料和第二光學膜102的稜鏡104可藉由UV光照製程進行交聯硬化反應以形成化學黏合。由於黏著劑103全由光可硬化材料製成,在乾燥和熱硬化後的黏著劑103具有流動性,因此虹吸現象最為嚴重。因此,雖然黏著力增加至238克/25毫米,但光學增益相當低,僅約1.55,如表1所示。
在一個實施例中,上述製造方法可對應地修飾以適用於另一種光學組件,其包含:一第一光學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著劑,配置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熱可硬化部分和一光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學膜,包含一熱可硬化材料,其中該第二光學膜的該熱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熱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因此,在此不詳細描述。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雖然在上述描述說明中並無完全揭露這些可能的更動與替代,而接著本說明書所附之專利保護範圍實質上已經涵蓋所有這些態樣。
10 黏合型光學組件 11 下增亮膜 12 上增亮膜 13 黏著層 14 稜鏡 15 虹吸現象 100 光學組件 101 第一光學膜 101A 上表面 101B 下表面 101S 基板 101M 微結構層 102 第二光學膜 102A 上表面 102B 下表面 102S 基板 102M 微結構層 103 黏著劑 104 微結構 104A 光導向部 104B 黏合部 104X 延伸面 104Y 面 104Z 面
本發明之前面所述的態樣及所伴隨的優點將藉著參閱以下的詳細說明及結合圖式更加被充分瞭解,其中: 第1圖例示黏合型光學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第2圖例示本發明光學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第3A圖例示微結構的光導向部的剖面示意圖; 第3B圖例示微結構的黏合部的剖面示意圖; 第4圖例示另一個實施例中微結構的光導向部和黏合部的剖面示意圖; 第5圖例示另一個實施例中微結構的光導向部和黏合部的剖面示意圖;以及 第6A圖至第6E圖說明在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比較例1和比較例2中虹吸現象的實際剖面示意圖。
100 光學組件 101 第一光學膜 101A 上表面 101B 下表面 101S 基板 101M 微結構層 102 第二光學膜 102A 上表面 102B 下表面 102S 基板 102M 微結構層 103 黏著層 104 微結構

Claims (10)

  1. 一種光學組件,包含:一第一光學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著劑,配置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光可硬化部分和一熱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學膜,包含複數個微結構,其中該些微結構由一光可硬化材料製成,其中該些微結構的該光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的該光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和該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該黏著劑和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00克/25毫米,且該光學組件的光學增益大於1.6。
  2. 一種光學組件,包含:一第一光學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著劑,配置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光可硬化部分和一熱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學膜,包含複數個微結構,其中該些微結構由一光可硬化材料製成,其中該些微結構的該光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的該光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和該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為0.11~4使得該黏著劑和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00克/25毫米,且該光學組件的光學增益大於1.6。
  3. 一種光學組件,包含:一第一光學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著劑,配置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光可硬化部分和一熱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學膜,包含複數個微結構,其中該些微結構 由一光可硬化材料製成,其中該些微結構的該光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的該光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和該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為0.11~4使得該黏著劑和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00克/25毫米,且該光學組件的光學增益大於1.6,其中該黏著劑的厚度為0.5~3微米。
  4. 一種光學組件,包含:一第一光學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著劑,配置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光可硬化部分和一熱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學膜,包含複數個微結構,其中該些微結構由一光可硬化材料製成,其中該些微結構的該光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的該光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和該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該黏著劑和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20克/25毫米,且該光學組件的光學增益大於1.62。
  5. 一種光學組件,包含:一第一光學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著劑,配置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光可硬化部分和一熱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學膜,包含複數個微結構,其中該些微結構由一光可硬化材料製成,其中該些微結構的該光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的該光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 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和該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該黏著劑和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40克/25毫米,且該光學組件的光學增益大於1.62。
  6. 一種光學組件,包含:一第一光學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著劑,配置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光可硬化部分和一熱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學膜,包含複數個微結構,其中該些微結構由一光可硬化材料製成,其中該些微結構的該光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的該光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和該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該黏著劑和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60克/25毫米,且該光學組件的光學增益大於1.65。
  7. 一種光學組件,包含:一第一光學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著劑,配置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熱可硬化部分和一光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學膜,包含複數個微結構,其中該些微結構由一熱可硬化材料製成,其中該些微結構的該熱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的該熱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和該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該黏著劑和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00克/25毫米,且該光學組件的光學增益大於1.6。
  8. 一種光學組件,包含:一第一光學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著劑,配置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熱可硬化部分和一光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學膜,包含複數個微結構,其中該些微結構由一熱可硬化材料製成,其中該些微結構的該熱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的該熱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和該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該黏著劑和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20克/25毫米,且該光學組件的光學增益大於1.62。
  9. 一種光學組件,包含:一第一光學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著劑,配置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熱可硬化部分和一光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學膜,包含複數個微結構,其中該些微結構由一熱可硬化材料製成,其中該些微結構的該熱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的該熱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熱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其中該黏著劑的該光可硬化部分和該熱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該黏著劑和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40克/25毫米,且該光學組件的光學增益大於1.62。
  10. 一種光學組件,包含:一第一光學膜,具有一第一表面;一黏著劑,配置在該第一光學膜的該第一表面上,其中該黏著劑包含一第一可硬化部分和一第二可硬化部分;以及一第二光學膜,包含複數個微結構,其中該些微結構由一可硬化材料製成,其中該些微結構的該可硬化材料黏合於該黏著劑的 該第二可硬化部分,其中該黏著劑的該第一可硬化部分係藉由一第一製程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第二可硬化部分和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的該可硬化材料係藉由一第二製程硬化,其中該第二製程不同於該第一製程,其中該黏著劑的該第二可硬化部分正黏合於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的該可硬化材料時,該黏著劑的該第二可硬化部分正在硬化且該黏著劑的該第一可硬化部分已經硬化,其中該黏著劑的該第一可硬化部分和該第二可硬化部分的重量比值配置使得該黏著劑和該第二光學膜的該些微結構之間的黏著力大於100克/25毫米,且該光學組件的光學增益大於1.6。
TW105116358A 2016-03-21 2016-05-25 光學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6062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10815P 2016-03-21 2016-03-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4506A TW201734506A (zh) 2017-10-01
TWI606270B true TWI606270B (zh) 2017-11-21

Family

ID=59855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16358A TWI606270B (zh) 2016-03-21 2016-05-25 光學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14153B2 (zh)
CN (1) CN107219576B (zh)
TW (1) TWI6062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13258B2 (en) * 2016-09-13 2020-04-07 Ubright Optronics Corporation Optical assembly and the method to make the same
CN109683377B (zh) * 2018-12-26 2021-10-26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雾度粘合层组合物及一种高雾度高亮度复合增亮膜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29222B2 (en) * 2005-02-23 2016-01-05 Pixtronix, Inc. Alignment methods in fluid-filled MEMS displays
US8730579B2 (en) * 2008-07-29 2014-05-20 Dae-Hwan Lee Optical sheet having enhance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CN101414019B (zh) * 2008-12-04 2010-07-14 长兴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免保护膜的光学集光组件
US10054726B2 (en) * 2010-02-26 2018-08-21 Lg Chem, Ltd.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mprising the same
TWI577523B (zh) * 2011-06-17 2017-04-11 三菱麗陽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具有凹凸結構的模具、光學物品、其製造方法、面發光體用透明基材及面發光體
KR101392347B1 (ko) * 2013-05-15 2014-05-12 신화인터텍 주식회사 복합 광학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원 어셈블리
KR20140139876A (ko) * 2013-05-28 2014-12-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광학기기용 접착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접착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4506A (zh) 2017-10-01
CN107219576B (zh) 2019-10-11
US20170269268A1 (en) 2017-09-21
US10114153B2 (en) 2018-10-30
CN107219576A (zh) 2017-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219129A1 (zh) 胶膜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模组
JP2009198755A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262133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15537371A (ja) 担体上の解放可能な基板
TW200823573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e method thereof
TWI606270B (zh) 光學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838346B (zh) 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光學裝置之製造方法
TWI603852B (zh) 光學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TWI617455B (zh) 光學組件及其製造方法
JP2010197448A (ja)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WO2017022285A1 (ja)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KR20160047184A (ko) 미세섬모 구조물의 제조방법 및 미세섬모 구조물
JP2007219337A (ja) 光学部品の接着固定方法およびレーザ光源装置
JP2019155550A5 (zh)
KR101405074B1 (ko) 커버글라스와 액정 패널의 합착을 위한 점착액 도포방법
US20190300424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ndow glass and carrier film used for the same
TWI601801B (zh) A method for combining two substrates
TWI499808B (zh) 光學複合基材
US20130224441A1 (en) Aluminum-plastic composite structure
KR20230098883A (ko) 광학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및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US10618265B2 (en) Optical assembly and the method to make the same
US20130333834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TWI419214B (zh) 半導體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TWI439744B (zh) 導光板的製作方法
TWI507300B (zh) 基板黏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