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38346B - 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光學裝置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光學裝置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38346B
TWI838346B TW107132239A TW107132239A TWI838346B TW I838346 B TWI838346 B TW I838346B TW 107132239 A TW107132239 A TW 107132239A TW 107132239 A TW107132239 A TW 107132239A TW I838346 B TWI838346 B TW I83834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panel
manufacturing
mask layer
laye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7132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21047A (zh
Inventor
長澤好員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迪睿合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7841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78225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迪睿合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迪睿合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21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21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8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8346B/zh

Links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設置有高精度且具有相對於對光學構件之接著面之均勻之高度及平滑性之壁構件的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 該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準備與光學構件2貼合之光學裝置1用之透明面板4;以形成沿著透明面板4之外形之周緣部之開口部6之方式,形成遮罩層15;對開口部6及遮罩層15,塗佈硬化性樹脂材7;對硬化性樹脂材7,壓抵平板10;使樹脂組成物7硬化,形成硬化樹脂層11;卸除平板10;及將遮罩層15與形成於遮罩層15上之硬化樹脂層11一併去除,獲得沿著透明面板4之外形之周緣部之壁構件12。

Description

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光學裝置之製造方法
本技術係關於一種貼合於液晶顯示面板等光學構件之顯示面側之保護片材等之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與將該透明面板介隔硬化樹脂層而貼合於光學構件之光學裝置之製造方法。本申請案係以於日本於2017年9月15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編號特願2017-178418為基礎而主張優先權者,該申請案藉由參照而引用於本申請案中。
以往,用於智慧型手機或汽車導航系統等資訊終端之液晶顯示裝置等之光學裝置係以薄型化或視認性之提高為目的,而於液晶顯示面板等之光學構件與保護光學構件之透明面板之間設置有透光性之硬化樹脂層。
作為形成硬化樹脂層之方法,例如,使用如下方法:於透明面板塗佈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而形成硬化性樹脂層,介隔該硬化性樹脂層而積層液晶顯示面板或有機EL面板等之光學構件,繼而使硬化性樹脂層硬化(專利文獻1)。
作為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透明面板之方法,使用自移動之狹縫噴嘴對遍及全部透明面板之表面而噴出之方法,或藉由網版印刷而塗佈之方法等。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5-52795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近年來,為了提高光學裝置之設計性或觸摸感,亦提出有向一個方向彎曲之透明面板。提出有如下方法:於對此種彎曲之透明面板,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塗佈於透明面板時,或將透明面板與光學構件貼合時,為了防止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露出,於藉由分注器而於彎曲為凹狀之透明面板之周緣部形成壁構件之後,將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供給至透明面板之表面。
防止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露出之壁構件由於若介隔透明面板而伸出至液晶顯示面板等顯示區域則損及光學裝置之視認性,故而於形成於透明面板之周緣部時,要求高位置精度及尺寸精度。又,壁構件若於與光學構件之接著面之上表面其高度或平滑性產生不均,則有於與光學構件貼合時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露出之虞,故而遍及全長要求相對於光學構件之接著面之均勻之高度及平滑性。
對於此種壁構件之要求,於一邊彎曲為凹狀或凸狀之曲面面板中,亦同樣地要求,但加工難易度較高且可量產地以短時間且低成本實現較為困難。
因此,本技術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設置有高精度且具有相對於對光學構件之接著面之均勻之高度及平滑性之壁構件的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及使用該透明面板之光學裝置之製造方法。 [解決課題之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技術之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準備與光學構件貼合之光學裝置用之透明面板;以形成沿著上述透明面板之外形之周緣部之開口部之方式,形成遮罩層;對上述開口部及上述遮罩層,塗佈硬化性樹脂材;對上述硬化性樹脂材,壓抵平板;使上述硬化性樹脂材硬化,形成硬化樹脂層;卸除上述平板;及將上述遮罩層與形成於上述遮罩層上之上述硬化樹脂層一併去除,獲得沿著上述透明面板之外形之周緣部之壁構件。
又,本技術之光學裝置之製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驟:使藉由上述記載之方法而製造出之上述透明面板與光學構件對向保持,使上述壁構件密接於上述光學構件之貼合面,獲得於由上述壁構件包圍之中空部保持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積層體;及使上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技術,透明面板係壁構件之寬度尺寸由開口部之寬度規定,且高度尺寸由平板之按壓高度規定,又,於被平板按壓之狀態下硬化,藉此上表面平坦地形成。因此,可製造設置有高精度且具有相對於對光學構件之接著面之均勻之高度及平滑性之壁構件的透明面板及使用該透明面板之光學裝置。
以下,一面參照圖式,一面對應用有本技術之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光學裝置之製造方法詳細地進行說明。再者,本技術並不僅限定以下之實施形態,當然能夠於不脫離本技術之主旨之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又,圖式係示意圖,有時各尺寸之比率等與現實不同。具體尺寸等應參考以下之說明來判斷。又,當然於圖式相互間亦包含相互之尺寸之關係或比率不同之部分。
[光學裝置1] 本技術係藉由介隔硬化樹脂層3而與光學構件2貼合而形成光學裝置1之光學裝置用之透明面板4之製造方法、及使用有透明面板4之光學裝置1之製造方法。於透明面板4及光學裝置1之各製造方法之說明之前,對光學裝置1之構成進行說明。
光學裝置1係液晶顯示面板、有機EL顯示面板、及其他光學裝置,例如用於智慧型手機、汽車導航系統、儀錶板等各種資訊終端或資訊裝置。如圖1(A)(B)所示,光學裝置1係以提高薄型化或視認性為目的,而於液晶顯示面板等之光學構件2與保護光學構件2之透明面板4之間設置有透光性之硬化樹脂層3。
[透明面板4] 透明面板4具有透光性,且藉由介隔硬化樹脂層3而與光學構件2積層,而一面確保光學構件2之視認性一面將光學構件2之顯示面覆蓋並加以保護。
作為透明面板4之材料,只要具有能夠視認形成於光學構件之圖像之透光性即可,可列舉玻璃或丙烯酸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等樹脂材料。可對該等材料實施單面或兩面硬塗處理、抗反射處理等。又,於下述光學構件2為觸控面板時,亦可使該觸控面板之構件之一部分用作透明面板4。
又,如圖2所示,透明面板4為了提高顯示圖像之亮度或對比度,而於與光學構件2之顯示區域周緣對應之區域,形成有被稱為所謂黑矩陣之黑色框狀之遮光部8。透明面板4其遮光部8之內側成為使光學構件2之顯示區域穿透之顯示部9。
遮光部8藉由將著色為黑色等之塗料利用網版印刷法等塗佈,並使之乾燥、硬化而形成為均勻之厚度。遮光部8之厚度通常為5~100 μm。
又,透明面板4之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既可為平坦之形狀,或者亦可如圖1(B)所示為向一個方向彎曲之形狀或旋轉抛物面、雙曲抛物面、其他二次曲面形狀,進而亦可於彎曲之形狀及二次曲面形狀之一部分具有平坦之部分。
再者,覆蓋構件之彎曲之形狀或厚度等尺寸上的特性、彈性等物性可根據使用目的來適當決定。
[壁構件12] 又,如圖11所示,透明面板4係於與光學構件2之貼合面,沿著外形之周緣部而形成有壁構件12。壁構件12係為了防止下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露出者。較佳為,壁構件12係形成於俯視時形成為矩形形狀之透明面板4之至少對向之2邊,且遍及透明面板4之整個周圍而形成。
又,壁構件12於形成於透明面板4之具有曲率之邊之情形時,亦具有較高之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且確保相對於光學構件2之接著面之均勻之高度及平滑性。因此,透明面板4於形成為平面面板之情形時理所當然,於形成為曲面面板之情形時,亦於與光學構件2貼合時,壁構件12亦不會露出至光學構件2之顯示區域內,不會損及光學裝置1之視認性。又,透明面板4於與光學構件2貼合時可防止樹脂組成物30露出。再者,關於具有此種壁構件12之透明面板4之製造步驟將於下文詳細敍述。
[光學構件2] 光學構件2可例示例如液晶顯示面板、有機EL顯示面板、電漿顯示面板、觸控面板等圖像顯示構件。此處,所謂觸控面板,係指將如液晶顯示面板般之顯示元件與如觸控板般之位置輸入裝置組合而成之圖像顯示、輸入面板。此種光學構件2之透明面板4側之表面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但較佳為平坦。又,亦可於光學構件2之表面配置有偏光板。
[硬化樹脂層] 介置於透明面板4與光學構件2之間之硬化樹脂層3例如具有透光性,且能夠視認圖像顯示構件等之光學構件2所顯示之圖像。
構成硬化樹脂層3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可列舉例如熱硬化性樹脂或光硬化性樹脂。以下,作為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之一例,對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進行說明,但本技術亦可使用熱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係液狀,具體而言係以錐板型黏度計表示0.01~100 Pa・s(25℃)之黏度者。
此種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可較佳地例示含有基礎成分(成分(一))、丙烯酸酯系單體成分(成分(二))、可塑劑成分(成分(三))及光聚合起始劑(成分(四))者。
<成分(一)> 成分(一)之基礎成分係具有透光性之硬化樹脂層3之膜形成成分,係含有彈性體及丙烯酸系低聚物之至少任一者之成分。亦可將兩者作為成分(一)一併使用。
作為彈性體,較佳為由丙烯酸酯之共聚物構成之丙烯酸共聚物,可較佳地列舉聚丁烯、聚烯烴等。再者,該丙烯酸酯共聚物之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5000~500000,聚丁烯之重複數n較佳為10~10000。
另一方面,作為丙烯酸系低聚物,較佳為,可列舉骨架具有聚異戊二烯、聚胺酯(polyurethane)、聚丁二烯等之(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再者,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甲基)丙烯酸酯」之用語包含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酯。
作為聚異戊二烯骨架之(甲基)丙烯酸酯低聚物之較佳之具體例,可列舉聚異戊二烯聚合物之順丁烯二酸酐加成物與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之酯化物(UC102(聚苯乙烯換算分子量17000),(股份有限公司)可樂麗;UC203(聚苯乙烯換算分子量35000),(股份有限公司)可樂麗;UC-1(分子量約25000),(股份有限公司)可樂麗)等。
又,作為具有聚胺酯骨架之(甲基)丙烯酸系低聚物之較佳之具體例,可列舉脂肪族丙烯酸胺酯(EBECRYL230(分子量5000),Daicel-Cytec公司;UA-1,萊依特化工公司)等。
作為聚丁二烯骨架之(甲基)丙烯酸酯系低聚物,可採用公知者。
<成分(二)> 成分(二)之丙烯酸系單體成分係於光學裝置之製造步驟中,為了對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賦予充分之反應性及塗佈性等而用作反應性稀釋劑。作為此種丙烯酸系單體,可列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丙烯酸苄酯、二環戊烯氧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
再者,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之成分(一)之基礎成分與成分(二)之丙烯酸系單體成分之合計含量較佳為25~85質量%。
<成分(三)> 成分(三)之可塑劑成分係為了對硬化樹脂層賦予緩衝性,並且使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硬化收縮率降低而使用,且於紫外線照射時不與成分(一)之丙烯酸酯系低聚物成分及成分(二)之丙烯酸酯系單體成分反應。此種可塑劑成分含有固體之黏著賦予劑(1)與液狀油成分(2)。
作為固形之黏著賦予劑(1),可列舉萜烯樹脂、萜烯酚樹脂、氫化萜烯樹脂等萜烯系樹脂、天然松香、聚合松脂、松香酯、氫化松香等松香樹脂、萜烯系氫化樹脂。又,亦可使用使上述丙烯酸酯系單體預先低分子聚合物化之非反應性之低聚物,具體而言,可列舉丙烯酸丁酯與2-丙烯酸己酯及丙烯酸酸之共聚物或丙烯酸環己酯與甲基丙烯酸之共聚物等。
作為液狀油成分(2),可含有聚丁二烯系油、或聚異戊二烯系油等。
再者,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中之成分(三)之可塑劑成分之含量較佳為10~65質量%。
<成分(四)> 作為成分(四)之光聚合起始劑,可使用公知之光自由基聚合起始劑,例如,可列舉1-羥基-環己基苯基酮(Irgacure184,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2-羥基-1-{4-[4-(2-羥基-2-甲基-丙炔基)苄基]苯基}-2-甲基-1-丙烷-1-酮(Irgacure127,汽巴精化股份有限公司)、二苯甲酮、苯乙酮等。
此種光聚合起始劑由於有相對於成分(一)之基礎成分及成分(二)丙烯酸系單體成分之合計100質量份,若過少則於紫外線照射時成為硬化不足,若過多則由裂開所致之釋氣增加而發泡,從而產生不良情況之傾向,故而較佳為0.1~5質量份,更佳為0.2~3質量份。
又,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為了調整分子量可含有鏈轉移劑。例如,可列舉2-巰基乙醇、月桂硫醇、縮水甘油基硫醇、巰基乙酸、硫代乙醇酸2-乙基己酯、2,3-二巰基-1-丙醇、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等。
又,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進而根據需要,可含有矽烷偶合劑等接著改善劑、抗氧化劑等一般性的添加劑。又,關於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成分(一)~(四),若著手於成分(二)及(三),則亦可不使用成分(一)。
[製造步驟] [第1製造步驟] 繼而,對光學裝置1用之透明面板4之第1製造步驟進行說明。第1製造步驟具有:準備透明面板4之步驟(A);以形成沿著透明面板4之外形之周緣部之開口部6之方式,形成遮罩層之步驟(B);對開口部6及遮罩層,塗佈硬化性樹脂材7之步驟(C);對硬化性樹脂材7,壓抵平板10之步驟(D);使硬化性樹脂材7硬化,形成硬化樹脂層11之步驟(E);卸除平板10之步驟(F);及將遮罩層與形成於遮罩層上之硬化樹脂層11一併去除,獲得沿著透明面板4之外形之周緣部之壁構件12之步驟(G)。
[步驟A] 首先,準備透明面板4。如上所述,透明面板4係於貼合有光學構件2之一面形成有遮光部8。
[步驟B] 繼而,以形成沿著透明面板4之外形之周緣部之開口部6之方式,形成遮罩層。遮罩層係可使用由具有可撓性之基礎膜與積層於該基礎膜之黏著劑層構成之遮蔽帶來形成。例如,遮罩層如圖3所示,可藉由將2根遮蔽帶15沿著透明面板4之外形之周緣部且隔開特定之間隔貼附而形成。該等2根遮蔽帶15之間之區域成為形成壁構件12之開口部6。
較佳為,開口部6形成於透明面板4之遮光部8上。藉此,可將壁構件12形成於遮光部8上,將上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遍及透明面板4之顯示部9整體而填充。又,可藉由將2根遮蔽帶15之1根沿著顯示部9之遮光部8之交界貼附,將另一根自遮光部8之內側緣8a空開形成開口部6之特定之寬度貼附,而沿著遮光部8之內側緣8a形成壁構件12。
透明面板4亦可於沿著外形之周緣部貼附之遮蔽帶15之長邊方向之兩端部貼附謀求防止硬化性樹脂材7流出之輔助帶。藉此,遮罩層係開口部6由2根遮蔽帶15與2根輔助帶包圍,可將壁構件12形成為大致均勻之形狀至到達至透明面板4之外形之周緣部之端部為止。又,藉由貼附輔助帶,而於將硬化性樹脂材7供給至遮罩層,且將平板10壓抵於硬化性樹脂材7時,亦可防止硬化性樹脂材7流出並附著於特定部位外之部位。
再者,透明面板4於無須將壁構件12以均勻形狀形成至到達至透明面板4之外形之周緣部之端部為止之情形時,亦可省略輔助帶。於該情形時,開口部6之兩端部開放,藉由於開口部6之兩端部減少硬化性樹脂材7之供給量,可防止硬化性樹脂材7流出。
形成遮罩層之位置為形成為矩形形狀之透明面板4之外徑之周緣部中至少對向之2邊。又,於透明面板4為向一個方向彎曲之曲面面板等在至少對向之2邊具有曲率之情形時,較佳為形成於具有該曲率之2邊。
又,遮罩層亦可形成於形成為矩形形狀之透明面板4之4邊。於該情形時,遮罩層亦可設置非連續之開口部6,該非連續之開口部6設為使貼附於各邊之2根遮蔽帶15與貼附於相鄰之邊之遮蔽帶15之端部不重疊的長度,且使兩端部開放。
或者,遮罩層亦可使相鄰之邊之開口部6之兩端部連續。例如,藉由設為使貼附於透明面板4之各邊之2根遮蔽帶15與貼附於相鄰之邊之遮蔽帶15之端部重疊之長度,一面調整貼附位置一面貼附,可使各相鄰之邊之遮蔽帶15連續,使相鄰之邊之開口部6之兩端部連續。又,貼附1片矩形形狀膜而代替貼附透明面板4之各邊之內側之遮蔽帶15,且以使與該矩形形狀膜之各邊對向之外側之遮蔽帶15與各相鄰之邊之外側之遮蔽帶15重疊的方式進行貼附,藉此,可使相鄰之邊之開口部6之兩端部連續。
又,亦可使用具有特定之開口之1根遮蔽帶15作為遮罩層,藉由沿著透明面板4之外形之周緣部,貼附具有該開口之1根遮蔽帶15,而形成開口部6。
遮蔽帶15如下所述,與使硬化性樹脂材7硬化之硬化樹脂層11一併自透明面板4剝離。因此,要求遮蔽帶15具有可於基礎膜使硬化樹脂層11斷裂之剛性。又,較佳為,遮蔽帶15於自透明面板4剝離時,不於透明面板4之遮光部8或顯示部9殘存黏著劑。
[步驟C] 繼而,如圖4所示,透明面板4係對開口部6及遮罩層(遮蔽帶15),塗佈硬化性樹脂材7。較佳為,硬化性樹脂材7使用與塗佈於上述顯示部9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相同者。硬化性樹脂材7可使用利用分注器之塗佈或印刷等公知之樹脂供給方法。此時,根據本技術,由於能夠以自開口部6向遮罩層(遮蔽帶15)露出之方式供給,故而可供給“於開口部6上形成壁構件12”之充足量之硬化性樹脂材7,且壁構件12之寬度方向之尺寸精度可藉由遮罩層(遮蔽帶15)而擔保。
[步驟D] 繼而,如圖5、圖6所示,對供給至開口部6及遮罩層(遮蔽帶15)之硬化性樹脂材7,壓抵平板10。藉此,可將形成於開口部6之壁構件12之高度控制為特定之光學構件2之貼合高度,並且使壁構件12之上表面12a平坦化。又,根據本技術,即便透明面板4為向一個方向彎曲之曲面面板,亦可形成相對於光學構件2具有平坦之上表面12a之壁構件12。
平板10可使用具有可對硬化性樹脂材7進行高度調整及上表面之平坦化之剛性之任一構件。又,藉由平板10使用具有透光性之玻璃或塑膠材料等,可自平板10上照射硬化光,可使用具有光硬化性之硬化性樹脂材7。再者,於使用熱硬化性之材料作為硬化性樹脂材7之情形時,平板10亦可不具備透光性。
又,較佳為,平板10具有可容易地進行自硬化性樹脂材7經硬化之硬化樹脂層11剝離之可撓性。或者,如圖5所示,平板10亦可於與硬化性樹脂材7之間介置輔助自硬化樹脂層11之剝離之剝離膜16。藉由介置剝離膜16,可將平板10自剝離膜16容易地去除,並且可將具有可撓性之剝離膜16自硬化樹脂層11容易地剝離。
作為此種剝離膜16,可使用例如進行了矽酮處理等剝離處理之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膜等樹脂膜。於對硬化性樹脂材7壓抵平板10時,預先使平板10與剝離膜16接著,使由平板10支持之剝離膜16之剝離處理面接觸於硬化性樹脂材7。於使用玻璃板作為平板10之情形時,可將平板10利用噴水等而濡濕並使剝離膜16之未處理面藉由層壓而接著,又,可將平板10自剝離膜16容易地去除。再者,藉由於平板10切開溝槽,使剝離膜16於減壓下吸附,亦可容易地進行剝離膜16之接著及剝離。
[步驟E] 繼而,於利用平板10按壓熱硬化性之硬化性樹脂材7之狀態下使硬化性樹脂材7硬化,形成硬化樹脂層11。於使用光硬化性之硬化性樹脂材7之情形時,介隔平板10或如圖7所示般介隔平板10及剝離膜16而照射UV等硬化光,從而形成硬化樹脂層11。於使用熱硬化性之硬化性樹脂材7之情形時,以特定之溫度加熱而形成硬化樹脂層11。
再者,從確實地進行硬化樹脂層11之變形防止或斷裂之觀點而言,作為硬化性樹脂材7之反應率,較佳為80%以上。
[步驟F] 繼而,如圖8所示,自硬化樹脂層11卸除平板10。此時,藉由如上所述於平板10與硬化樹脂層11之間介置有剝離膜16,而平板10之剝離變得容易。
[步驟G] 繼而,如圖9所示,將遮罩層與形成於遮罩層上之硬化樹脂層11一併去除,獲得沿著透明面板4之外形之周緣部之壁構件12。於使用遮蔽帶15作為遮罩層之情形時,將遮蔽帶15相對於透明面板4向上方側剝離。藉此,形成於遮蔽帶15上之硬化樹脂層11自形成於開口部6上之硬化樹脂層11斷裂並去除,形成於開口部6上之硬化樹脂層11殘存,成為壁構件12。再者,於將遮蔽帶15剝離時,亦可將開口部6上之硬化樹脂層11利用彈性構件等按壓,輔助硬化樹脂層11之斷裂。
經過以上之步驟形成具備沿著外形之周緣部立設之壁構件12之透明面板4。壁構件12其寬度尺寸由開口部6之寬度規定,且高度尺寸由平板10之按壓高度規定。又,壁構件12藉由於被平板10按壓之狀態下硬化,而上表面12a形成為平坦。
再者,透明面板4如圖10所示,亦可於壁構件12之上表面12a進而塗佈硬化性樹脂材7,藉由光照射等而使之硬化形成第2壁構件17。第2壁構件17係於與光學構件2之貼合步驟中,使壁構件12與光學構件2之貼合面密接並且填埋微小之間隙者。因此,第2壁構件17只要具備不自壁構件12之上表面流出之程度之形狀保持性即可,無須壁構件12之程度之硬化度。
如上所述,由於壁構件12之上表面12a形成為平坦,故而硬化性樹脂材7不會流動地可保持,可遍及壁構件12之全長而形成所期望之尺寸之第2壁構件17。
[光學構件2之貼合步驟] 繼而,對透明面板4與光學構件2之貼合步驟之一例進行說明。首先,如圖11所示,於具備壁構件12之透明面板4之顯示部9,塗佈構成硬化樹脂層3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既可使用分注器31對顯示部9以特定之圖案描畫,或亦可遍及顯示部9之整個面而塗佈。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之塗佈只要以獲得必要之厚度之方式進行即可,既可以1次進行,亦可以多次進行。
較佳為,塗佈於顯示部9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使用與形成壁構件12之硬化性樹脂材7相同者。藉由以相同材料形成壁構件12與硬化樹脂層3,可抑制壁構件12與硬化樹脂層3之交界之明顯化或變色、剝離等風險。
繼而,如圖12所示,將塗佈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之透明面板4與光學構件2之顯示面側貼合。具體而言,於將透明面板4與光學構件2定位於特定位置,將兩者接合時,以透明面板4上之遮光部8與光學構件20之顯示區域之外周緣對應之方式貼合。藉此,獲得於由壁構件12包圍之中空部保持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之積層體。
藉由將透明面板4與光學構件2貼合,而塗佈於透明面板4之顯示部9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填充至透明面板4與光學構件2之間。此時,由於在透明面板4之周緣部形成有壁構件12,故而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不會流出,平均地填充。又,由於壁構件12之上表面12a形成為平坦,故而壁構件12於於與光學構件2之貼合面具有優異之密接性,亦可防止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洩漏。
又,藉由設置上述第2壁構件17,可提高壁構件12與光學構件2之密接性並且填埋微小之間隙,例如於如在形成於具有曲率之周緣部之壁構件12中產生透明面板4之撓曲或曲率之不均之情形時,可確實地防止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洩漏。
繼而,藉由自透明面板4側照射硬化光等而使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硬化。藉此,製造介隔硬化樹脂層3而於光學構件2之顯示面側接著有透明面板4之光學裝置1。
光照射較佳為以硬化樹脂層3之反應率(硬化率)成為90%以上之方式進行,更佳為以成為95%以上之方式進行。藉由滿足此種範圍,可使形成於光學構件2之圖像之視認性良好。
用於光照射之光源之種類、輸出、照度、累計光量等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採用利用公知之紫外線照射進行之(甲基)丙烯酸酯之光自由基聚合製程條件。
再者,亦可繼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之塗佈步驟之後,對塗佈於顯示部9整個面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照射UV,形成暫時硬化層。藉由進行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之暫時硬化,使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自液狀變為不明顯流動之狀態,即便使透明面板4上下反轉亦不流掉而可提高操作性。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之暫時硬化較佳為以暫時硬化層之反應率成為10~80%之方式進行,更佳為以成為40~80%之方式進行。光照射之條件只要能以暫時硬化層之反應率較佳成為10~80%之方式使其硬化,則並無特別限制。
形成暫時硬化層之後,如上所述,將透明面板4與光學構件2之顯示面側貼合,藉由自透明面板4側照射硬化光等而使硬化性樹脂組成物30正式硬化。藉此,製造介隔硬化樹脂層3而於光學構件2之顯示面側接著有透明面板4之光學裝置1。
於光學裝置1之製造方法中,透明面板4與光學構件2之貼合方法並不限定於上述步驟,可採用各種方法。例如,亦可於使透明面板4與光學構件2對向地保持之後,將硬化性樹脂組成部30填充至由壁構件12包圍之中空部。
[第2製造步驟] 繼而,對光學裝置1用之透明面板4之第2製造步驟進行說明。再者,於第2製造步驟中,有時對於與上述第1製造步驟中所使用之構件相同之構件標註相同之符號而省略其詳細情況。
於第2製造步驟中,於形成開口部之遮罩層之端面,嵌入有導線20,於將遮罩層去除之前,藉由將導線20去除而對樹脂硬化層11賦予切口。藉此,根據第2製造步驟,使硬化樹脂層11一直線地斷裂,可精度良好地形成壁構件12之寬度尺寸,又可形成平坦之側面。又,藉此,可將硬化樹脂層11形成得較高,例如可形成高度1.5 mm以上之壁構件12。
以下,以使用帶導線之遮蔽帶21作為遮罩層之情形為例進行說明。帶導線之遮蔽帶21係於遮蔽帶15之黏著劑層之端面嵌入有導線20者。
帶導線之遮蔽帶21例如如圖13所示,可藉由將導線20定位並配置於支持構件23,自其上方使遮蔽帶15朝向黏著劑層貼合而形成。作為導線20,只要為可使硬化樹脂層11斷裂之直徑、具有剛性、且不使硬化樹脂層11變質、著色之材料即可,例如可使用直徑0.08 mm左右之鋼琴線等。支持構件23係使用塗覆有鐵氟龍(註冊商標)等氟樹脂之具有剝離性之樹脂材料形成,且具有供導線20及遮蔽帶15配置之支持面部23a,及決定導線20及遮蔽帶15之配置位置之支持壁23b。亦可於支持壁23b之基部形成使導線20嵌合之凹部24。凹部24具有較導線20之直徑短之深度,將導線20能夠貼附地定位於遮蔽帶15。
為了獲得帶導線之遮蔽帶21,首先,於將導線20嵌合並定位於凹部24之後(圖13),使單側與支持壁23b對準而配置遮蔽帶15之黏著劑層(圖14)。然後,藉由將遮蔽帶15自支持構件23剝離,而獲得於遮蔽帶15之黏著劑層之端面嵌入有導線20之帶導線之遮蔽帶21(圖15)。
再者,帶導線之遮蔽帶21若使用較遮蔽帶15長之導線20,而自遮蔽帶15之一端或兩端露出,則可容易地把持導線20而有效率地進行去除步驟。又,於使用具有特定之開口之1根遮蔽帶15之情形時,將支持構件23之凹部24對準遮蔽帶15之開口而形成,於開口之兩端面嵌入導線20。
使用帶導線之遮蔽帶21之第2製造步驟具有下述步驟,即:準備透明面板4之步驟(A);以形成沿著透明面板4之外形之周緣部之開口部6之方式,形成遮罩層(帶導線之遮蔽帶21)之步驟(B)(圖16);對開口部6及遮罩層(帶導線之遮蔽帶21),塗佈硬化性樹脂材7之步驟(C)(圖17);對硬化性樹脂材7壓抵平板10之步驟(D)(圖18、圖19);使硬化性樹脂材7硬化,形成硬化樹脂層11之步驟(E)(圖20);卸除平板10之步驟(F)(圖21);藉由將導線20去除而對樹脂硬化層11賦予切口27之步驟(H)(圖22、圖23);及將遮罩層(帶導線之遮蔽帶21)與形成於遮罩層(帶導線之遮蔽帶21)上之硬化樹脂層11一併去除,獲得沿著透明面板4之外形之周緣部之壁構件12之步驟(G)(圖24)。
第2製造步驟中之步驟A、C~G除了使用帶導線之遮蔽帶21代替遮蔽帶15以外,與上述第1製造步驟中之步驟A、C~G相同。
[步驟B] 於使用帶導線之遮蔽帶21形成遮罩層之步驟中,如圖16所示,將嵌入有導線20之端部朝向開口部6側貼附帶導線之遮蔽帶21。步驟B中之其他事項由於與上述第1製造步驟之步驟B相同,故而省略詳細情況。再者,藉由於遮蔽帶15之兩端面嵌入導線20,即便為任一方向均可貼附帶導線之遮蔽帶21。
[步驟H] 於第2製造步驟中,形成硬化樹脂層11,將平板10去除之後,如圖22、圖23所示,藉由將導線20去除而對樹脂硬化層11賦予切口27。導線20係藉由自遮蔽帶15之長邊方向之端部拉出並向透明面板4之上方提拉,而自遮蔽帶15之端面去除,將樹脂硬化層11沿著開口部6與遮蔽帶15之端面之間朝上方斷裂。
此時,較佳為,利用矽橡膠等按壓構件25按壓開口部6上及遮蔽帶15上之硬化樹脂層11。藉此,可將由導線20斷裂之硬化樹脂層11之兩側固定,即便為高度較高之樹脂硬化層11亦不會左右振動,而可向上方一直線地斷裂。
再者,於將遮蔽帶15及形成於遮蔽帶15上之硬化樹脂層11去除之步驟G中,如圖24所示,亦可利用矽橡膠等固定構件26支持遮蔽帶15上之硬化樹脂層11之上表面。藉此,於形成具有高度之壁構件12時,亦不會破損壁構件12而可順利地將遮蔽帶15上之硬化樹脂層11去除。
再者,於經過第2製造步驟而形成之透明面板4中,亦如圖10所示,亦可於壁構件12之上表面12a,進而塗佈硬化性樹脂材7,藉由光照射等而使其硬化後形成第2壁構件17。
藉由第2製造步驟而形成之透明面板4係藉由經過與上述光學構件2之貼合步驟,而製造光學裝置1。
1‧‧‧光學裝置2‧‧‧光學構件3‧‧‧硬化性樹脂層4‧‧‧透明面板6‧‧‧開口部7‧‧‧硬化性樹脂材8‧‧‧遮光部9‧‧‧顯示部10‧‧‧平板11‧‧‧硬化樹脂層12‧‧‧壁構件12a‧‧‧上表面15‧‧‧遮蔽帶16‧‧‧剝離膜17‧‧‧第2壁構件20‧‧‧導線21‧‧‧帶導線之遮蔽帶23‧‧‧支持構件23a‧‧‧支持面部23b‧‧‧支持壁24‧‧‧凹部25‧‧‧按壓構件26‧‧‧固定構件27‧‧‧切口30‧‧‧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圖1(A)係自光學構件側表示光學裝置之後視圖,圖1(B)係光學裝置之剖視圖。 圖2係表示形成有遮光部之透明面板之周緣部之剖視圖。 圖3係表示貼附有作為遮罩層之遮蔽帶之透明面板之周緣部之剖視圖。 圖4係表示於開口部及遮蔽帶塗佈有硬化性樹脂材之透明面板之周緣部之剖視圖。 圖5係表示將接著有剝離膜之平板壓抵於硬化性樹脂材之步驟之剖視圖。 圖6係表示將接著有剝離膜之平板壓抵於硬化性樹脂材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7係表示在將接著有剝離膜之平板壓抵於硬化性樹脂材之狀態下照射硬化光之步驟的剖視圖。 圖8係表示自硬化樹脂層剝離平板及剝離膜之步驟之剖視圖。 圖9係表示將遮蔽帶與形成於遮蔽帶上之硬化樹脂層一併去除而獲得壁構件之步驟之剖視圖。 圖10係表示藉由於壁構件之上表面塗佈硬化性樹脂材並照射硬化光而形成第2壁構件之步驟之剖視圖。 圖11係表示於具備壁構件之透明面板之顯示部塗佈構成硬化樹脂層之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步驟的立體圖。 圖12係表示將塗佈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透明面板與光學構件之顯示面側貼合之步驟的立體圖。 圖13係表示將導線定位並配置於支持構件,且自其上方使遮蔽帶朝向黏著劑層貼合之步驟之剖視圖。 圖14係表示使單側對準支持構件之支持壁而配置遮蔽帶之黏著劑層之步驟的剖視圖。 圖15係表示藉由將遮蔽帶自支持構件剝離,而獲得於遮蔽帶之黏著劑層之端面嵌入有導線之帶導線之遮蔽帶之步驟的剖視圖。 圖16係表示貼附有作為遮罩層之帶導線之遮蔽帶之透明面板之周緣部的剖視圖。 圖17係表示於開口部及帶導線之遮蔽帶塗佈有硬化性樹脂材之透明面板之周緣部的剖視圖。 圖18係表示將接著有剝離膜之平板壓抵於硬化性樹脂材之步驟之剖視圖。 圖19係表示將接著有剝離膜之平板壓抵於硬化性樹脂材之狀態之剖視圖。 圖20係表示在將接著有剝離膜之平板壓抵於硬化性樹脂材之狀態下照射硬化光之步驟的剖視圖。 圖21係表示自硬化樹脂層剝離平板及剝離膜之步驟之剖視圖。 圖22係表示藉由將導線去除而對樹脂硬化層賦予切口之步驟之剖視圖。 圖23係表示藉由將導線去除而對樹脂硬化層賦予切口之步驟之剖視圖。 圖24係表示將遮蔽帶及形成於遮蔽帶上之硬化樹脂層一面由固定構件支持一面去除而獲得壁構件之步驟之剖視圖。
1‧‧‧光學裝置
2‧‧‧光學構件
3‧‧‧硬化性樹脂層
4‧‧‧透明面板

Claims (14)

  1. 一種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驟: 準備與光學構件貼合之光學裝置用之透明面板; 以形成沿著上述透明面板之外形之周緣部之開口部之方式,形成遮罩層; 對上述開口部及上述遮罩層,塗佈硬化性樹脂材; 對上述硬化性樹脂材,壓抵平板; 使上述硬化性樹脂材硬化,形成硬化樹脂層; 卸除上述平板;及 將上述遮罩層與形成於上述遮罩層上之上述硬化樹脂層一併去除,獲得沿著上述透明面板之外形之周緣部之壁構件。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平板係透明板,且具有藉由穿過上述透明板照射紫外線,而使上述硬化性樹脂材硬化之步驟。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遮罩層係遮蔽帶。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其中,藉由沿著上述透明面板之外形之周緣部,將多個上述遮蔽帶空開間隙貼附,而形成上述開口部。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其中,藉由沿著上述透明面板之外形之周緣部,貼附具有特定之開口之遮蔽帶,而形成上述開口部。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其中,藉由相對於上述透明面板將上述遮罩層向上方側剝離,而獲得上述壁構件。
  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透明面板係沿著外形之周緣部而形成遮光層,上述壁構件設置於上述遮光層。
  8. 一種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驟: 準備與光學構件貼合之光學裝置用之透明面板; 以形成沿著上述透明面板之外形之周緣部之開口部之方式,形成遮罩層; 對上述開口部及上述遮罩層,塗佈硬化性樹脂材; 對上述硬化性樹脂材,壓抵平板; 使上述硬化性樹脂材硬化,形成硬化樹脂層; 卸除上述平板;以及 將上述遮罩層與形成於上述遮罩層上之上述硬化樹脂層一併去除,獲得沿著上述透明面板之外形之周緣部之壁構件;且 於形成上述開口部之上述遮罩層之端面,嵌入有導線, 於將上述遮罩層去除之前,藉由將上述導線去除而對上述樹脂硬化層賦予切口。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其中,藉由相對於上述透明面板將上述導線向上方側剝離,而賦予上述切口。
  10. 2、8、9中任一項所述之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其中,於壁構件之上表面部形成第2壁構件。
  11. 2、8、9中任一項所述之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其中,上述透明面板係沿著至少形成有上述壁構件之周緣而具有曲率之曲面面板。
  12. 一種光學裝置之製造方法,其具有以下步驟: 使藉由上述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方法而製造出之上述透明面板與光學構件對向保持,使上述壁構件密接於上述光學構件之貼合面,獲得於由上述壁構件包圍之中空部保持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之積層體;及 使上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硬化。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學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將上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供給至上述透明面板之形成有上述壁構件之面及/或上述光學構件之貼合面, 然後,使上述透明面板與上述光學構件對向保持。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學裝置之製造方法,其中,於使上述透明面板與上述光學構件對向保持之後,將上述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填充至上述中空部。
TW107132239A 2017-09-15 2018-09-13 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光學裝置之製造方法 TWI8383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JP2017-178418 2017-09-15
JP2017178418A JP6878225B2 (ja) 2017-09-15 2017-09-15 透明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21047A TW201921047A (zh) 2019-06-01
TWI838346B true TWI838346B (zh) 2024-04-11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75444A1 (en) 2014-05-28 2017-03-16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75444A1 (en) 2014-05-28 2017-03-16 Kyocera Corporation Mobile terminal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50445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ransparent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device
KR102043610B1 (ko) 화상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TWI644794B (zh)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ouble-sided adhesive sheet for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17048358A (ja)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及び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23029478A (ja)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7192915B2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838346B (zh) 透明面板之製造方法、光學裝置之製造方法
TW202127064A (zh) 顯示面板
JP6904161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190007001A (ko) 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접속 방법
JP7198306B2 (ja) 光学装置
WO2021060063A1 (ja) 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TW202110653A (zh) 光學裝置之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