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18127A - 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18127A
CN107218127A CN201710677780.7A CN201710677780A CN107218127A CN 107218127 A CN107218127 A CN 107218127A CN 201710677780 A CN201710677780 A CN 201710677780A CN 107218127 A CN107218127 A CN 107218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trapdoor
close
inlet valve
exhaust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778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18127B (zh
Inventor
邱世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yi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prise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67778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18127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18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81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181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81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5/00Combustion-air cleaners, air intakes, intake silencers, or induc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5/10Air intakes; Induction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02B2075/1804Number of cylinders
    • F02B2075/1816Number of cylinders fou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是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是一种具有四个汽缸的四冲程内燃发动机,包括:四个汽缸,即汽缸一、汽缸二、汽缸三、汽缸四,连通通道一,连通通道二,通气门三。其特征在于:汽缸二、汽缸四连接连通通道一,连通通道一通过通气门三可断开的连接连通通道二,连通通道二连接汽缸一、汽缸三;汽缸二、汽缸四可在关停后转变为增压器,为汽缸一、汽缸三提供增压空气。有益效果:1,改进了现有停缸技术,通过将两个汽缸关停后转变为增压器,为另两个汽缸增压,实现了增压效果;2,使用两个增压器共同向另两个汽缸增压,有一定的增压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有停缸技术(Cylinder deactivation),是指发动机在部分负荷下运行时,部分气缸停止工作,使剩余工作气缸负荷率增大,以提高效率,降低燃油消耗。然而,关停汽缸的活塞还是在运动,有转动惯量,在没价值的消耗能量。发明一种发动机,利用关停的汽缸增压,是时之所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改进现有停缸技术,通过将两个汽缸关停后转变为增压器,为另两个汽缸增压,实现增压效果。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是一种具有四个汽缸的四冲程内燃发动机,包括:四个汽缸,即汽缸一、汽缸二、汽缸三、汽缸四,连通通道一,连通通道二,通气门三。
所述通气门三连接连通通道一与连通通道二,并控制空气从连通通道一流向连通通道二;当通气门三打开时,连通通道一内的气体可以进入连通通道二,当通气门三关闭时,连通通道一内的气体不可以进入连通通道二。
所述连通通道一是空气移动通道,包含三个接口和通气门一;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汽缸二的排气门二,连接汽缸四的排气门四,连接通气门三,三个接口和通气门一相互连通;通气门一连接周围环境,并控制气体从连通通道一流向周围环境,当通气门一打开时,连通通道一内的气体可以进入周围环境,当通气门一关闭时,连通通道一内的气体不可以进入周围环境。
所述连通通道二是空气移动通道,包含三个接口和通气门二;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汽缸一的进气门一,连接汽缸三的进气门三,连接通气门三,三个接口和通气门二相互连通;通气门二连接空气源,并控制空气从空气源流向连通通道二,当通气门二打开时,空气可以经过通气门二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连通通道二;当通气门二关闭时,空气不可以经过通气门二。
所述汽缸一包括一个圆筒形空室,即由燃烧室壁界定的燃烧室一,里面有一个连接曲轴的可往复移动的活塞一;汽缸一还包括进气门一、排气门一;空气可以从连通通道二经过进气门一进入燃烧室一;排气门一用于从燃烧室一排出废气。
所述汽缸三包括一个圆筒形空室,即由燃烧室壁界定的燃烧室三,里面有一个连接曲轴的可往复移动的活塞三;汽缸三还包括进气门三、排气门三;空气可以从连通通道二经过进气门三进入燃烧室三;排气门三用于从燃烧室三排出废气。汽缸三与汽缸一组件相同。
所述汽缸二包括一个圆筒形空室,即由燃烧室壁界定的燃烧室二,里面有一个连接曲轴的可往复移动的活塞二;汽缸二还包括进气门二、排气门二;空气可以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经过进气门二进入燃烧室一;气体可以从燃烧室二经过排气门二进入连通通道一。当汽缸二为发动机模式时,排气门二排出的是燃烧后的废气;当汽缸二为增压器模式时,排气门二排出的是压缩空气。
所述汽缸四包括一个圆筒形空室,即由燃烧室壁界定的燃烧室四,里面有一个连接曲轴的可往复移动的活塞四;汽缸四还包括进气门四、排气门四;空气可以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经过进气门四进入燃烧室四;气体可以从燃烧室四经过排气门四进入连通通道一。当汽缸四为发动机模式时,排气门四排出的是燃烧后的废气;当汽缸四为增压器模式时,排气门四排出的是压缩空气。
汽缸四与汽缸二组件相同。汽缸一与汽缸三组件相同。
汽缸一、汽缸二、汽缸三、汽缸四共用同一根曲轴;汽缸一、汽缸二、汽缸三、汽缸四的相位均匀分布,即,汽缸一的曲柄臂一的相位与汽缸二的曲柄臂二的相位差180度;依次,汽缸二的曲柄臂二的相位与汽缸三的曲柄臂三的相位差180度;汽缸三的曲柄臂三的相位与汽缸四的曲柄臂车的相位差180度;汽缸四的曲柄臂四的相位与汽缸一的曲柄臂一的相位差180度。
本发明所述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包括两种工作模式:1)普通模式,通气门一打开,通气门二打开,通气门三关闭;空气经过通气门二、连通通道二、进气门一进入汽缸一,燃烧后从排气门一排出;空气经过通气门二、连通通道二、进气门三进入汽缸三,燃烧后从排气门三排出;空气从进气门二进入汽缸二,燃烧后经过排气门二、连通通道一、通气门一排出;空气从进气门四进入汽缸四,燃烧后经过排气门四、连通通道一、通气门一排出。
在普通模式中,四个气缸都以现有技术方式工作,汽缸二为发动机模式,汽缸四为发动机模式。
2)自增压模式,通气门一关闭,通气门二关闭,通气门三打开;汽缸二、汽缸四不点火,不燃烧,转变成增压器模式;空气从进气门二进入汽缸二,压缩成压缩空气经过排气门二排入连通通道一;空气从进气门四进入汽缸四,压缩成压缩空气经过排气门四排入连通通道一;连通通道一里的压缩空气经过通气门三进入连通通道二;压缩空气从连通通道二经过进气门一进入汽缸一,燃烧后从排气门一排出;压缩空气从连通通道二经过进气门三进入汽缸三,燃烧后从排气门三排出。
在自增压模式中,汽缸二、汽缸四转变成增压器模式,不点火,空气不燃烧,空气只是被压缩,然后排入连通通道一,经过通气门三,进入连通通道二,最终供给汽缸一、汽缸三使用。
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在自增压模式下,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具体如下。
在自增压模式下,通气门一始终关闭,通气门二始终关闭,通气门三始终打开;
过程一。
汽缸一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一打开,排气门一关闭,活塞一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气流方向:压缩空气从连通通道二进入汽缸一。
汽缸三处于做功行程,进气门三关闭,排气门三关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三从上止点移至下止点,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汽缸二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二关闭,排气门二打开,活塞二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气流方向:空气从汽缸二被压入连通通道一。
汽缸四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四关闭,排气门四打开,活塞四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气流方向:空气从汽缸四被压入连通通道一。
过程二。
汽缸一处于压缩行程,进气门一关闭,排气门一关闭,活塞一在曲轴的带动下从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汽缸三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三关闭,排气门三打开,活塞三在曲轴的带动下从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气流方向:燃烧后的废气在汽缸三内外压差作用下向汽缸三外排出。
汽缸二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二打开,排气门二关闭,活塞二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气流方向: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汽缸二。
汽缸四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四打开,排气门四关闭,活塞四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气流方向: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汽缸四。
过程三。
汽缸一处于做功行程,进气门一关闭,排气门一关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一从上止点移至下止点,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汽缸三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三打开,排气门三关闭,活塞三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气流方向:压缩空气从连通通道二进入汽缸三。
汽缸二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二关闭,排气门二打开,活塞二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气流方向:空气从汽缸二被压入连通通道一。
汽缸四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四关闭,排气门四打开,活塞四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气流方向:空气从汽缸二被压入连通通道一。
过程四。
汽缸一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一关闭,排气门一打开,活塞一在曲轴的带动下从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气流方向:燃烧后的废气在汽缸一内外压差作用下向汽缸一外排出。
汽缸三处于压缩行程,进气门三关闭,排气门三关闭,活塞三在曲轴的带动下从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汽缸二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二打开,排气门二关闭,活塞二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气流方向: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汽缸二。
汽缸四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四打开,排气门四关闭,活塞四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气流方向: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汽缸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改进了现有停缸技术,通过将两个汽缸关停后转变为增压器,为另两个汽缸增压,实现了增压效果;2,使用两个增压器共同向两个汽缸增压,有一定的增压效果;3,没有明显的延时压增现象。
本发明中,根据发动机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
附图说明
图1 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示意图。
图2 一个工作循环示意图。
图3 过程一示意图。
图4 过程二示意图。
图5 过程三示意图。
图6 过程四示意图。
图中,1 曲轴,2连通通道一,2.1 通气门一,3 连通通道二,3.1通气门二,4 通气门三, 5 气流方向。
10 汽缸一,11 燃烧室一,12 活塞一,13 进气门一,14 排气门一,15曲柄臂一,16 火花塞一,17 燃料喷射器一。
20 汽缸二,21 燃烧室二,22 活塞二,23 进气门二,24 排气门二,25曲柄臂二,26 火花塞二,27 燃料喷射器二。
30 汽缸三,31 燃烧室三,32 活塞三,33进气门三,34 排气门三。
40 汽缸四,41 燃烧室四,42 活塞四,43 进气门四,44 排气门四。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是一种具有四个汽缸的四冲程内燃发动机,包括:四个汽缸,即汽缸一(10)、汽缸二(20)、汽缸三(30)、汽缸四(40),连通通道一(2),连通通道二(3),通气门三(4)。
所述通气门三(4)连接连通通道一(2)与连通通道二(3),并控制空气从连通通道一(2)流向连通通道二(3);当通气门三(4)打开时,连通通道一(2)内的气体可以进入连通通道二(3),当通气门三(4)关闭时,连通通道一(2)内的气体不可以进入连通通道二(3)。
所述连通通道一(2)是空气移动通道,包含三个接口和通气门一(2.1);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汽缸二(20)的排气门二(24),连接汽缸四(40)的排气门四(44),连接通气门三(4),三个接口和通气门一(2.1)相互连通;通气门一(2.1)连接周围环境,并控制气体从连通通道一(2)流向周围环境,当通气门一(2.1)打开时,连通通道一(2)内的气体可以进入周围环境,当通气门一(2.1)关闭时,连通通道一(2)内的气体不可以进入周围环境。
所述连通通道二(3)是空气移动通道,包含三个接口和通气门二(3.1);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汽缸一(10)的进气门一(13),连接汽缸三(30)的进气门三(33),连接通气门三(4),三个接口和通气门二(3.1)相互连通;通气门二(3.1)连接空气源,并控制空气从空气源流向连通通道二,当通气门二(3.1)打开时,空气可以经过通气门二(3.1)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连通通道二(3);当通气门二(3.1)关闭时,空气不可以经过通气门二(3.1)。
所述汽缸一(10)包括一个圆筒形空室,即由燃烧室壁界定的燃烧室一(11),里面有一个连接曲轴(1)的可往复移动的活塞一(12);汽缸一(10)还包括进气门一(13)、排气门一(14);空气可以从连通通道二(3)经过进气门一(13)进入燃烧室一(11);排气门一(14)用于从燃烧室一(11)排出废气。
所述汽缸三(30)包括一个圆筒形空室,即由燃烧室壁界定的燃烧室三(31),里面有一个连接曲轴(1)的可往复移动的活塞三(32);汽缸三(30)还包括进气门三(33)、排气门三(34);空气可以从连通通道二(3)经过进气门三(33)进入燃烧室三(31);排气门三(34)用于从燃烧室三(31)排出废气。汽缸三(30)与汽缸一(10)组件相同。
所述汽缸二(20)包括一个圆筒形空室,即由燃烧室壁界定的燃烧室二(21),里面有一个连接曲轴(1)的可往复移动的活塞二(22);汽缸二(20)还包括进气门二(23)、排气门二(24);空气可以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经过进气门二(23)进入燃烧室一(11);气体可以从燃烧室二(21)经过排气门二(24)进入连通通道一(2)。当汽缸二(20)为发动机模式时,排气门二(24)排出的是燃烧后的废气;当汽缸二(20)为增压器模式时,排气门二(24)排出的是压缩空气。
所述汽缸四(40)包括一个圆筒形空室,即由燃烧室壁界定的燃烧室四(41),里面有一个连接曲轴(1)的可往复移动的活塞四(42);汽缸四(40)还包括进气门四(43)、排气门四(44);空气可以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经过进气门四(43)进入燃烧室四(41);气体可以从燃烧室四(41)经过排气门四(44)进入连通通道一(2)。当汽缸四(40)为发动机模式时,排气门四(44)排出的是燃烧后的废气;当汽缸四(40)为增压器模式时,排气门四(44)排出的是压缩空气。
汽缸四(40)与汽缸二(20)组件相同。汽缸一(10)与汽缸三(30)组件相同。
汽缸一(10)、汽缸二(20)、汽缸三(30)、汽缸四(40)共用同一根曲轴(1);汽缸一(10)、汽缸二(20)、汽缸三(30)、汽缸四(40)的相位均匀分布,即,汽缸一(10)的曲柄臂一(15)的相位与汽缸二(20)的曲柄臂二(25)的相位差180度;依次,汽缸二(20)的曲柄臂二(25)的相位与汽缸三(30)的曲柄臂三的相位差180度;汽缸三(30)的曲柄臂三的相位与汽缸四(40)的曲柄臂车的相位差180度;汽缸四(40)的曲柄臂四的相位与汽缸一(10)的曲柄臂一(15)的相位差180度。
本发明所述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包括两种工作模式:1)普通模式,通气门一(2.1)打开,通气门二(3.1)打开,通气门三(4)关闭;空气经过通气门二(3.1)、连通通道二(3)、进气门一(13)进入汽缸一(10),燃烧后从排气门一(14)排出;空气经过通气门二(3.1)、连通通道二(3)、进气门三(33)进入汽缸三(30),燃烧后从排气门三(34)排出;空气从进气门二(23)进入汽缸二(20),燃烧后经过排气门二(24)、连通通道一(2)、通气门一(2.1)排出;空气从进气门四(43)进入汽缸四(40),燃烧后经过排气门四(44)、连通通道一(2)、通气门一(2.1)排出。
在普通模式中,四个气缸都以现有技术方式工作,汽缸二(20)为发动机模式,汽缸四(40)为发动机模式。
2)自增压模式,通气门一(2.1)关闭,通气门二(3.1)关闭,通气门三(4)打开;汽缸二(20)、汽缸四(40)不点火,不燃烧,转变成增压器模式;空气从进气门二(23)进入汽缸二(20),压缩成压缩空气经过排气门二(24)排入连通通道一(2);空气从进气门四(43)进入汽缸四(40),压缩成压缩空气经过排气门四(44)排入连通通道一(2);连通通道一(2)里的压缩空气经过通气门三(4)进入连通通道二(3);压缩空气从连通通道二(3)经过进气门一(13)进入汽缸一(10),燃烧后从排气门一(14)排出;压缩空气从和连通通道二(3)经过进气门三(33)进入汽缸三(30),燃烧后从排气门三(34)排出。
在自增压模式中,汽缸二(20)、汽缸四(40)转变成增压器模式,不点火,空气不燃烧,只是被压缩,然后排入连通通道一(2),经过通气门三(4),进入连通通道二(3),最终供给汽缸一(10)、汽缸三(30)使用。
所述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进一步描述如下:见附图1。
汽缸一(10)包括一个圆筒形空室,即由燃烧室壁界定的燃烧室一(11)。活塞一(12)可移动地放置在燃烧室一(11)中并通过曲柄臂一(15)连接至曲轴(1)。汽缸一(10)还包括火花塞一(16),用于向燃烧室一(11)释放点火火花。燃烧室一(11)还包括燃料喷射器一(17),用于提供和喷射燃烧所需的燃料。
汽缸一(10)包括一个通过进气门驱动机构驱动的进气门一(13)和一个通过排气门驱动机构驱动的排气门一(14)。在本例中,驱动机构可配置为凸轮驱动机构或者电控气门驱动机构。可运转进气门一(13)的驱动机构以打开和关闭进气门一(13)以使空气从连通通道二(3)进入燃烧室一(11);类似地,可运转排气门一(14)的驱动机构以打开和关闭排气门一(14)以将燃烧产物从燃烧室一(11)向周围环境排出。通过这种方法,可通过连通通道二(3)向燃烧室一(11)供应进气,并从燃烧室一(11)向周围环境排出燃烧产物。
可以理解,汽缸三(30)包括与如上所述的汽缸一(10)相同部件。因此,可通过连通通道二(3)向燃烧室三(31)供应进气,并从燃烧室三(31)向周围环境排出燃烧产物。
汽缸二(20)包括一个圆筒形空室,即由燃烧室壁界定的燃烧室二(21)。活塞二(22)可移动地放置在燃烧室二(21)中并通过曲柄臂二(25)连接至曲轴(1)。汽缸二(20)还包括火花塞二(26),用于向燃烧室二(21)释放点火火花。燃烧室二(21)还包括燃料喷射器二(27),用于提供和喷射燃烧所需的燃料。
汽缸二(20)包括一个通过进气门驱动机构驱动的进气门二(23)和一个通过排气门驱动机构驱动的排气门二(24)。在本例中,驱动机构可配置为电控气门驱动机构。可运转进气门二(23)的驱动机构以打开和关闭进气门二(23)以使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燃烧室二(21);类似地,可运转排气门二(24)的驱动机构以打开和关闭排气门二(24)以将气体从燃烧室二(21)向连通通道一(2)排出。通过这种方法,在普通模式下,可通过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向燃烧室二(21)供应进气,并从燃烧室二(21)经过连通通道一(2)向周围环境排出燃烧产物;在自增压模式下,可通过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向燃烧室二(21)供应进气,但火花塞二(26)不释放点火火花,燃料喷射器二(27)不提供燃烧,空气只是被压缩,并从燃烧室二(21)流入连通通道一(2),经过通气门三(4)、连通通道二(3)。
可以理解,汽缸四(40)包括与如上所述的汽缸二(20)相同部件。因此,在普通模式下,可通过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向燃烧室四(41)供应进气,并从燃烧室四(41)经过连通通道一(2)向周围环境排出燃烧产物;在自增压模式下,可通过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向燃烧室四(41)供应进气,但火花塞四不释放点火火花,燃料喷射器四不提供燃烧,空气只是被压缩,并从燃烧室四(41)流入连通通道一(2)、通气门三(4)、连通通道二(3)。
在普通模式下,连通通道一(2)和连通通道二(3)是断开的;连通通道一(2)接受来自汽缸二(20)和汽缸四(40)的燃烧产物,并通过通气门一(2.1)向周围环境排出燃烧产物;连通通道二(3)通过通气门二(3.1)接受来自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的空气,并根据进气门一(13)、进气门三(33)的打开和关闭情况,适时将空气分配给汽缸一(10)和汽缸三(30)。
在自增压模式下,连通通道一(2)和连通通道二(3)是连通的,连通通道一(2)、连通通道二(3)接受来自汽缸二(20)和汽缸四(40)的压缩空气,并根据进气门一(13)、进气门三(33)的打开和关闭情况,适时将压缩空气分配给汽缸一(10)和汽缸三(30)。通过这种方法,连通通道一(2)、连通通道二(3)起到传输压缩空气的作用,起到稳定气压的作用。
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在自增压模式下,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具体如下:如附图2。
附图2是描述了,在自增压模式下,所述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的四个组件(汽缸一(10)、汽缸二(20)、汽缸三(30)、汽缸四(40))各自在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连续过程,四个连续过程的进一步说明如下。
在自增压模式下,通气门一(2.1)始终关闭,通气门二(3.1)始终关闭,通气门三(4)始终打开;汽缸二(20)、汽缸四(40)只有进气行程和排气行程,没有压缩行程和做功行程。
过程一:如附图3。
汽缸一(10)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一(13)打开,排气门一(14)关闭,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气流方向(5):压缩空气从连通通道二(3)进入汽缸一(10)。
汽缸三(30)处于做功行程,进气门三(33)关闭,排气门三(34)关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三(32)从上止点移至下止点,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汽缸二(20)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二(23)关闭,排气门二(24)打开,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气流方向(5):空气从汽缸二(20)被压入连通通道一(2)。
汽缸四(40)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四(43)关闭,排气门四(44)打开,活塞四(4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气流方向(5):空气从汽缸二(20)被压入连通通道一(2)。
过程二:如附图4。
汽缸一(10)处于压缩行程,进气门一(13)关闭,排气门一(14)关闭,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汽缸三(30)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三(33)关闭,排气门三(34)打开,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气流方向(5):燃烧后的废气在汽缸三(30)内外压差作用下向汽缸三(30)外排出。
汽缸二(20)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二(23)打开,排气门二(24)关闭,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气流方向(5):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汽缸二(20)。
汽缸四(40)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四(43)打开,排气门四(44)关闭,活塞四(4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气流方向(5):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汽缸四(40)。
过程三:如附图5。
汽缸一(10)处于做功行程,进气门一(13)关闭,排气门一(14)关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一(12)从上止点移至下止点,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汽缸三(30)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三(33)打开,排气门三(34)关闭,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气流方向(5):压缩空气从连通通道二(3)进入汽缸三(30)。
汽缸二(20)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二(23)关闭,排气门二(24)打开,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气流方向(5):空气从汽缸二(20)被压入连通通道一(2)。
汽缸四(40)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四(43)关闭,排气门四(44)打开,活塞四(4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气流方向(5):空气从汽缸二(20)被压入连通通道一(2)。
过程四:如附图6。
汽缸一(10)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一(13)关闭,排气门一(14)打开,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移至上止点;气流方向(5):燃烧后的废气在汽缸一(10)内外压差作用下向汽缸一(10)外排出。
汽缸三(30)处于压缩行程,进气门三(33)关闭,排气门三(34)关闭,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汽缸二(20)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二(23)打开,排气门二(24)关闭,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气流方向(5):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汽缸二(20)。
汽缸四(40)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四(43)打开,排气门四(44)关闭,活塞四(4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气流方向(5):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汽缸四(4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和构件,相反,旨在涵盖包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之内的各种改型、特征结合、等效的装置以及等效的构件。此外,出现在附图中的各构件的特征的尺寸并不是限制性的,其中各构件的尺寸可以与描绘在附图中的构件的尺寸不同。因此,本发明用于覆盖对本发明的改型和变形,只要它们均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和它们的等效方案的范围之内即可。

Claims (5)

1.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包括,四个汽缸,即汽缸一(10)、汽缸二(20)、汽缸三(30)、汽缸四(40),连通通道一(2),连通通道二(3),通气门三(4),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门三(4)连接连通通道一(2)与连通通道二(3),并控制空气从连通通道一(2)流向连通通道二(3);
所述连通通道一包含三个接口和通气门一(2.1);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汽缸二(20)的排气门二(24),连接汽缸四(40)的排气门四(44),连接通气门三(4),三个接口和通气门一(2.1)相互连通;通气门一(2.1)连接周围环境,并控制气体从连通通道一(2)流向周围环境;
所述连通通道二(3),包含三个接口和通气门二(3.1);三个接口分别,连接汽缸一(10)的进气门一(13),连接汽缸三(30)的进气门三(33),连接通气门三(4),三个接口和通气门二(3.1)相互连通;通气门二(3.1)连接空气源,并控制空气从空气源流向连通通道二;
空气可以从连通通道二(3)经过进气门一(13)进入燃烧室一(11);
空气可以从连通通道二(3)经过进气门三(33)进入燃烧室三(31);
气体可以从燃烧室二(21)经过排气门二(24)进入连通通道一(2);
气体可以从燃烧室四(41)经过排气门四(44)进入连通通道一(2);
汽缸一(10)、汽缸二(20)、汽缸三(30)、汽缸四(40)共用同一根曲轴(1);汽缸一(10)、汽缸二(20)、汽缸三(30)、汽缸四(40)的相位均匀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缸自增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汽缸四(40)与汽缸二(20)组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缸自增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汽缸一(10)与汽缸三(30)组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包括两种工作模式:1)普通模式,通气门一(2.1)打开,通气门二(3.1)打开,通气门三(4)关闭;汽缸二(20)为发动机模式,汽缸四(40)为发动机模式;
2)自增压模式,通气门一(2.1)关闭,通气门二(3.1)关闭,通气门三(4)打开;汽缸二(20)、汽缸四(40)转变成增压器模式,不点火,不提供燃料,空气只是被压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在自增压模式下,所述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连续过程,四个连续过程的进一步说明如下;
过程一;
汽缸一(10)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一(13)打开,排气门一(14)关闭,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
汽缸三(30)处于做功行程,进气门三(33)关闭,排气门三(34)关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三(32)从上止点移至下止点,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汽缸二(20)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二(23)关闭,排气门二(24)打开,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汽缸四(40)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四(43)关闭,排气门四(44)打开,活塞四(4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过程二;
汽缸一(10)处于压缩行程,进气门一(13)关闭,排气门一(14)关闭,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汽缸三(30)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三(33)关闭,排气门三(34)打开,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汽缸二(20)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二(23)打开,排气门二(24)关闭,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
汽缸四(40)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四(43)打开,排气门四(44)关闭,活塞四(4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
过程三;
汽缸一(10)处于做功行程,进气门一(13)关闭,排气门一(14)关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一(12)从上止点移至下止点,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汽缸三(30)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三(33)打开,排气门三(34)关闭,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
汽缸二(20)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二(23)关闭,排气门二(24)打开,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汽缸四(40)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四(43)关闭,排气门四(44)打开,活塞四(4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过程四;
汽缸一(10)处于排气行程,进气门一(13)关闭,排气门一(14)打开,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汽缸三(30)处于压缩行程,进气门三(33)关闭,排气门三(34)关闭,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移至上止点;
汽缸二(20)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二(23)打开,排气门二(24)关闭,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
汽缸四(40)处于进气行程,进气门四(43)打开,排气门四(44)关闭,活塞四(4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
CN201710677780.7A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 Active CN1072181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7780.7A CN107218127B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7780.7A CN107218127B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18127A true CN107218127A (zh) 2017-09-29
CN107218127B CN107218127B (zh) 2020-07-28

Family

ID=59955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77780.7A Active CN107218127B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1812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7613Y2 (zh) * 1984-08-03 1989-05-23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7613Y2 (zh) * 1984-08-03 1989-05-2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18127B (zh) 2020-07-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4184A (zh) 通过压缩释放实现发动机制动的二冲程对置活塞发动机
US9038388B2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 piston expander of a steam engine
JPH02227509A (ja) 4サイクル往復動ピストン式内燃機関におけるエンジンブレーキ出力を高めるための方法
CN102325976A (zh) 执行稀燃6冲程循环的发动机控制系统
CN107420196A (zh) 一种四缸自增压发动机
CN102852640A (zh) 压气对置活塞发动机
CN103244256A (zh) 采用双压缩和单膨胀过程的内燃发动机
CN104727931B (zh) 增压发动机
CN102562205A (zh) 三类气门气体压缩机
US2787987A (en) Braking device for two-stroke 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107218127A (zh) 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
CN207111231U (zh) 一种单增压器双缸发动机
CN207111230U (zh) 一种双增压器双汽缸发动机
CN107448287A (zh) 一种六缸自增压发动机
CN101550865A (zh) 一种利用废气做功的发动机
RU2566858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вода клапанов трёхклапанного газо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я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ой системой привода с зарядкой гидроаккумулятора системы привода жидкостью из компенсационного гидроаккумулятора
CN107448286A (zh) 一种六汽缸自增压发动机
CN107218119A (zh) 一种单增压器双缸发动机
RU2566853C1 (ru) Способ привода двухприводного газораспределителя двигател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сгорания пневматической системой привода с зарядкой пневмоаккумулятора системы привода газом из компенсационного пневмоаккумулятора
CN103244259B (zh) 连通缸四冲程发动机及相应的汽车
CN107387239B (zh) 一种八缸自增压发动机
CN104160120B (zh) 阀致动器布置
CN107237683A (zh) 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
CN107269382A (zh) 一种单增压器双汽缸发动机
CN102852641B (zh) 活塞通道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30

Address after: 314001 No. 599, Dongda Road, Qixing Town,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Zhejiang Chuang Nuo Auto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9 group of 413044 Yiyang city of Hunan Province, Heshan District Bijiashan Township emerging village

Applicant before: Xu Zhixia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14

Address after: 102, East 1st Floor,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Shandong Pingy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est Section of Jinhua Road, Pingyi Street, Pingyi County,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76000

Patentee after: Pingyi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Enterprise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314001 No. 599, Dongda Road, Qixing Town,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Chuang Nuo Auto Part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