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37683A - 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37683A
CN107237683A CN201710677777.5A CN201710677777A CN107237683A CN 107237683 A CN107237683 A CN 107237683A CN 201710677777 A CN201710677777 A CN 201710677777A CN 107237683 A CN107237683 A CN 107237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ontinue
inlet valve
booster
c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67777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37683B (zh
Inventor
邱世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AN WEI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徐芝香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徐芝香 filed Critical 徐芝香
Priority to CN20171067777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376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37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76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376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376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3/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 F02B33/02Engines with reciprocating-piston pumps; Engines with crankcas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3/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 F02B33/44Passages conducting the charge from the pump to the engine inlet, e.g. reservoi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04Engines with exhaust drive and other drive of pumps, e.g. with exhaust-driven pump and mechanically-driven second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relating to, driven charging or scavenging pump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33/00 - F02B37/00
    • F02B39/02Drives of pumps; Varying pump drive gear ratio
    • F02B39/04Mechanical drives; Variable-gear-ratio dri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 F02B2075/02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 F02B2075/027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fou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16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f cylinders, e.g. single-cylinder engines
    • F02B75/18Multi-cylinder engines
    • F02B2075/1804Number of cylinders
    • F02B2075/1808Number of cylinders two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是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包括:汽缸一,汽缸二,增压器,连通通道一,总进气门。连通通道一连接汽缸一的进气门一,连接汽缸二的进气门二,连接增压器的通气门,连接总进气门;汽缸一的曲柄臂一的相位与汽缸二的曲柄臂二的相位差360度;汽缸一的曲柄臂一的相位与增压器的曲柄臂三的相位相差90度。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一个增压器经过连通通道一分时向两个汽缸供给压缩空气,实现增压效果;2,没有明显的延时压增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是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采用适当的增压装置提高发动机进气压力,以提高进气密度,提高发动机的效率,但增压装置需要能量较多,且导致系统更加复杂。发明一种结构简单且有效增压装置,是时之所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通过一个增压器经过连通通道一分时向两个汽缸供给压缩空气,实现增压效果。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是一种具有两个汽缸的四冲程内燃发动机,包括:两个相同的汽缸,即汽缸一和汽缸二,增压器,连通通道一,总进气门。
所述总进气门,是一个开关装置,连接空气源与连通通道一,用于控制空气从空气源流入连通通道一。
所述汽缸一与汽缸二容积相等。
所述增压器包括一个圆筒形空室,即由压气室壁界定的压气室,里面有一个由曲轴驱动的可往复移动的活塞三。增压器还包括一个通气门,所述通气门是双向的;即空气可以从连通通道一经过通气门流向增压器内,也可以从增压器内经过通气门流向连通通道一;通过这种方法,可通过连通通道一向压气室供应进气,也可以从压气室向连通通道一压出空气。
所述连通通道一是空气移动通道,包含四个接口,接口一连接汽缸一的进气门一,接口二连接汽缸二的进气门二,接口三连接增压器的通气门,接口四连接总进气门,四个接口之间相互连通。
汽缸一、汽缸二、增压器共用同一根曲轴;汽缸一的曲柄臂一的相位与汽缸二的曲柄臂二的相位差360度;汽缸一的曲柄臂一的相位与增压器的曲柄臂三的相位相差90度。比如:当曲柄臂一的相位为0度时,曲柄臂二的相位为360度,曲柄臂三的相位为90度。
进一步,在一些实例中,增压器的容积等于汽缸一容积的两倍。增压器要产生明显效果,必须有增压器提供的空气密度要明显大于自然进气的空气密度,在增压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增压器的容积有一定要求,这里,优选增压器的容积是汽缸一容积的两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创造了特定结构,使一个增压器可分时向两个汽缸增压补气,实现发明目的; 2,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可靠性高;3,没有明显的延时压增现象。
本发明所述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可进一步改进成一种两级增压发动机,包括:第一级增压系统,第二级增压系统,发动机本体;第一级增压系统包括涡轮,压气机,连通通道二,连通通道三,稳流器,利用废气涡轮增压;第二级增压系统包括增压器,连通通道一,总进气门,利用增压器机械运动增压;发动机本体包括汽缸一,汽缸二,曲轴;其中,稳流器是一个一端开口的罐体,与连通通道二相连接,可存放增压空气,蓄能,稳定气压。
第一级增压系统的压气机通过连通通道二与第二级增压系统的总进气门连接;第二级增压系统的连通通道一包含四个接口,接口一连接汽缸一的进气门一,接口二连接汽缸二的进气门二,接口三连接增压器的通气门,接口四连接总进气门,四个接口之间相互连通;发动机本体的排气门一和排气二通过连通通道三与第一级增压系统的涡轮连接。
改进的所述一种两级增压发动机有益效果是:1,压气机使空气压缩,使第二级增压系统在容积不变的前提下吸入了更高压力和密度的空气,从而产生更好的增压效果;2,第二级增压系统的存在,吸入了更多空气,同时也会排出更多废气,从而更强更好的驱动涡轮旋转,进而更有力的驱动压气机;所以,第一级废气涡轮增压系统与第二级增压系统相互促进,产生了正效果。
本发明中,根据发动机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
附图说明
图1 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示意图。
图2 一个工作循环示意图。
图3 过程一示意图。
图4 过程二示意图。
图5 过程三示意图。
图6 过程四示意图。
图7 过程五示意图。
图8 过程六示意图。
图9 过程七示意图。
图10 过程八示意图。
图11 一种两级增压发动机示意图。
图中,1 曲轴,2连通通道一, 2.1接口一,2.2接口二,2.3接口三,2.4接口四, 3总进气门,4 气流方向, 5 涡轮,6 压气机,7 连通通道二,8 连通通道三,9 稳流器。
10 汽缸一,11 燃烧室一,12 活塞一,13 进气门一,14 排气门一,15 排气道一,16 曲柄臂一,17 火花塞一,18 燃料喷射器一 。
20 汽缸二,21 燃烧室二,22 活塞二,23 进气门二,24 排气门二,25 排气道二。
30 增压器,31 压气室,32 活塞三,33通气门,36 曲柄臂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附图7、附图8、附图9、附图10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是一种具有两个汽缸的四冲程内燃发动机,包括:两个相同的汽缸,即汽缸一(10)和汽缸二(20),增压器(30),连通通道一(2),总进气门(3)。
所述总进气门(3),是一个开关装置,连接空气源与连通通道一(2),用于控制空气从空气源流入连通通道一(2)。
所述汽缸一(10)与汽缸二(20)容积相等。
所述增压器(30)包括一个圆筒形空室,即由压气室(31)壁界定的压气室(31),里面有一个由曲轴(1)驱动的可往复移动的活塞三(32)。增压器(30)还包括一个通气门(33),所述通气门(33)是双向的;即空气可以从连通通道一(2)经过通气门(33)流向增压器(30)内,也可以从增压器(30)内经过通气门(33)流向连通通道一(2);通过这种方法,可通过连通通道一(2)向压气室(31)供应进气,也可以从压气室(31)向连通通道一(2)压出空气。
所述连通通道一(2)是空气移动通道,包含四个接口,接口一(2.1)连接汽缸一(10)的进气门一(13),接口二(2.2)连接汽缸二(20)的进气门二(23),接口三(2.3)连接增压器(30)的通气门(33),接口四(2.4)连接总进气门(3),四个接口之间相互连通。
汽缸一(10)、汽缸二(20)、增压器(30)共用同一根曲轴(1);汽缸一(10)的曲柄臂一(16)的相位与汽缸二(20)的曲柄臂二的相位差360度;汽缸一(10)的曲柄臂一(16)的相位与增压器(30)的曲柄臂三(36)的相位相差90度。比如:当曲柄臂一(16)的相位为0度时,曲柄臂二的相位为360度,曲柄臂三(36)的相位为90度。
进一步,在一些实例中,增压器(30)的容积等于汽缸一(10)容积的两倍。增压器(30)要产生明显效果,必须有增压器(30)提供的空气密度要明显大于自然进气的空气密度,在增压器(30)转速一定的情况下,增压器(30)的容积有一定要求,这里,优选增压器(30)的容积是汽缸一(10)容积的两倍。
所述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进一步描述如下:见附图1。
增压器(30)包括一个圆筒形空室,即由压气室(31)壁界定的压气室(31)。活塞三(32)可移动地放置在压气室(31)中并通过曲柄臂三(36)连接至曲轴(1)。
增压器(30)还包括一个通气门(33)。通气门(33)是双向的,即空气可以从连通通道一(2)经过通气门(33)流向增压器(30)内,也可以从增压器(30)内经过通气门(33)流向连通通道一(2)。通过这种方法,可通过连通通道一(2)向压气室(31)供应进气,也可以从压气室(31)向连通通道一(2)压出空气。
连通通道一(2)作为空气移动通道,一方面,当总进气门(3)打开时,连通通道一(2)通过总进气门(3)接受来自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的空气,并适时分配给汽缸一(10)、汽缸二(20)、增压器(30)。
另一方面,当总进气门(3)关闭时,连通通道一(2)接受来自增压器(30)的压缩空气,并根据进气门一(13)、进气门二(23)的打开和关闭情况,适时将压缩空气分配给汽缸一(10)和汽缸二(20)。通过这种方法,连通通道一(2)起到传输压缩空气的作用。
汽缸一(10)包括由燃烧室壁界定的燃烧室一(11)。活塞一(12)可移动地放置在燃烧室一(11)中并通过曲柄臂一(16)连接至曲轴(1)。汽缸一(10)还包括火花塞一(17),用于向燃烧室一(11)释放点火火花。燃烧室一(11)还包括燃料喷射器一(18),用于提供和喷射燃烧所需的燃料。
汽缸一(10)包括一个通过进气门驱动机构驱动的进气门一(13)和一个通过排气门驱动机构驱动的排气门一(14)。在本例中,驱动机构可配置为凸轮驱动机构。可运转进气门一(13)的驱动机构以打开和关闭进气门一(13)以使空气从连通通道一(2)进入燃烧室一(11);类似地,可运转排气门一(14)的驱动机构以打开和关闭排气门一(14)以将燃烧产物从燃烧室一(11)排入排气道一(15)。通过这种方法,可通过连通通道一(2)向燃烧室一(11)供应进气,并从燃烧室一(11)向排气道一(15)排出燃烧产物。
可以理解,汽缸二(20)包括与如上所述的汽缸一(10)相同部件。因此,可通过连通通道一(2)向燃烧室二(21)供应进气,并从燃烧室二(21)向排气道二(25)排出燃烧产物。
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具体如下:如附图2。
附图2是描述了所述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的三个组件(汽缸一(10)、汽缸二(20)、增压器(30))各自在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连续行程,并进一步将这四个行程拆分成八个过程,说明如下。
本发明中,所述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八个连续的过程;又因为增压器(30)相位比汽缸一(10)提前90度,导致一个工作循环中增压器(30)进气比汽缸一(10)进气提前,这里将过程一分成过程一和过程九两部分陈述;具体如下。
过程一。过程一也是上一个周期的过程九。如附图3。
总进气门(3)打开;气流方向(4),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连通通道一(2)。
增压器(30)处于进气行程的前程,通气门(33)打开,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气流方向(4),空气从连通通道一(2)进入增压器(30)。
过程二。如附图4。
总进气门(3)继续打开;气流方向(4),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连通通道一(2)。
汽缸一(10)处于进气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一(13)打开,排气门一(14)关闭,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气流方向(4),空气从连通通道一(2)进入汽缸一(10)。
汽缸二(20)处于做功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二(23)关闭,排气门二(24)关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二(22)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增压器(30)处于进气行程的后程,通气门(33)继续打开,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下止点;气流方向(4),空气从连通通道一(2)进入增压器(30)。
当过程二起始点时,曲柄臂一(16)的相位为0度,曲柄臂二的相位为360度,曲柄臂三(36)的相位为90度。
过程三。如附图5。
总进气门(3)继续打开;气流方向(4),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连通通道一(2)。
汽缸一(10)处于进气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一(13)继续打开,排气门一(14)继续关闭,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下止点;气流方向(4),空气从连通通道一(2)进入汽缸一(10)。
汽缸二(20)处于做功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二(23)继续关闭,排气门二(24)继续关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二(22)继续移动,直至下止点,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增压器(30)处于压缩行程的前程,通气门(33)关闭,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空气被压缩。
过程四。如附图6。
总进气门(3)关闭。
汽缸一(10)处于压缩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一(13)继续打开,排气门一(14)继续关闭,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气流方向(4),空气从连通通道一(2)进入汽缸一(10)。
汽缸二(20)处于排气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二(23)继续关闭,排气门二(24)打开,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气流方向(4),燃烧后的废气在汽缸二(20)内外压差作用下向汽缸二(20)外排出。如附图7。
增压器(30)处于压缩行程的后程,通气门(33)打开,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上止点;气流方向(4),压缩空气从增压器(30)进入连通通道一(2)。
因为增压器(30)没有燃烧室,当活塞三(32)到达上止点时,增压器(30)内的空气都被挤出,汽缸一(10)和增压器(30)之前吸入的空气都流入汽缸一(10)的燃烧室。通过这种方法,相对没有增压器(30),汽缸一(10)吸入了更多的空气。
过程五。如附图7。
总进气门(3)打开;气流方向(4),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连通通道一(2)。
汽缸一(10)处于压缩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一(13)关闭,排气门一(14)继续关闭,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上止点。
汽缸二(20)处于排气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二(23)继续关闭,排气门二(24)继续打开,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上止点;气流方向(4),燃烧后的废气在汽缸二(20)内外压差作用下向汽缸二(20)外排出。
增压器(30)处于进气行程的前程,通气门(33)继续打开,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气流方向(4),空气从连通通道一(2)进入增压器(30)。
过程六。如附图8。
总进气门(3)继续打开;气流方向(4),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连通通道一(2)。
汽缸一(10)处于做功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一(13)继续关闭,排气门一(14)继续关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一(12)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汽缸二(20)处于进气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二(23)打开,排气门二(24)关闭,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气流方向(4),空气从连通通道一(2)进入汽缸二(20)。
增压器(30)处于进气行程的后程,通气门(33)继续打开,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下止点;气流方向(4),空气从连通通道一(2)进入增压器(30)。
过程七。如附图9。
总进气门(3)继续打开;气流方向(4),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连通通道一(2)。
汽缸一(10)处于做功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一(13)继续关闭,排气门一(14)继续关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一(12)继续移动,直至下止点,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汽缸二(20)处于进气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二(23)继续打开,排气门二(24)继续关闭,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下止点;气流方向(4),空气从连通通道一(2)进入汽缸二(20)。
增压器(30)处于压缩行程的前程,通气门(33)关闭,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空气被压缩。
过程八。如附图10。
总进气门(3)关闭。
汽缸一(10)处于排气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一(13)继续关闭,排气门一(14)打开,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气流方向(4),燃烧后的废气在汽缸一(10)内外压差作用下向汽缸一(10)外排出。
汽缸二(20)处于压缩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二(23)继续打开,排气门二(24)继续关闭,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气流方向(4),空气从连通通道一(2)进入汽缸二(20)。
增压器(30)处于压缩行程的后程,通气门(33)打开,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上止点;气流方向(4),压缩空气从增压器(30)进入连通通道一(2)。
过程九。过程九也就下一个周期的过程一。如附图3。
总进气门(3)打开,空气从空气源例如周围环境进入连通通道一(2)。
汽缸一(10)处于排气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一(13)继续关闭,排气门一(14)继续打开,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上止点;气流方向(4),燃烧后的废气在汽缸一(10)内外压差作用下向汽缸一(10)外排出。
汽缸二(20)处于压缩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二(23)关闭,排气门二(24)继续关闭,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上止点。
实施例二。如附图1、附图11。
一种两级增压发动机,包括:第一级增压系统,第二级增压系统,发动机本体;第一级增压系统包括涡轮(5),压气机(6),连通通道二(7),连通通道三(8),稳流器(9),利用废气涡轮(5)增压;第二级增压系统包括增压器(30),连通通道一(2),总进气门(3),利用增压器(30)机械运动增压;发动机本体包括汽缸一(10),汽缸二(20),曲轴(1);其中,稳流器(9)是一个一端开口的罐体,与连通通道二(7)相连接,可存放增压空气,蓄能,稳定气压;增压器(30)包括一个双向通气的通气门(33)。
第一级增压系统的压气机(6)通过连通通道二(7)与第二级增压系统的总进气门(3)连接;第二级增压系统的连通通道一(2)包含四个接口,接口一(2.1)连接汽缸一(10)的进气门一(13),接口二(2.2)连接汽缸二(20)的进气门二(23),接口三(2.3)连接增压器(30)的通气门(33),接口四(2.4)连接总进气门(3),四个接口之间相互连通;发动机本体的排气门一(14)和排气二通过连通通道三(8)与第一级增压系统的涡轮(5)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和构件,相反,旨在涵盖包括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主旨和范围之内的各种改型、特征结合、等效的装置以及等效的构件。此外,出现在附图中的各构件的特征的尺寸并不是限制性的,其中各构件的尺寸可以与描绘在附图中的构件的尺寸不同。因此,本发明用于覆盖对本发明的改型和变形,只要它们均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和它们的等效方案的范围之内即可。

Claims (5)

1.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包括,两个相同的汽缸,即汽缸一(10)和汽缸二(20),增压器(30),连通通道一(2),总进气门(3),其特征在于:
所述总进气门(3),是一个开关装置,连接空气源与连通通道一(2);
所述增压器(30)包括一个圆筒形空室,即由压气室(31)壁界定的压气室(31),里面有一个由曲轴(1)驱动的可往复移动的活塞三(32);增压器(30)还包括一个通气门(33),所述通气门(33)是双向的;
所述连通通道一(2)包含四个接口,接口一(2.1)连接汽缸一(10)的进气门一(13),接口二(2.2)连接汽缸二(20)的进气门二(23),接口三(2.3)连接增压器(30)的通气门(33),接口四(2.4)连接总进气门(3),四个接口之间相互连通;
汽缸一(10)、汽缸二(20)、增压器(30)共用同一根曲轴(1);汽缸一(10)的曲柄臂一(16)的相位与汽缸二(20)的曲柄臂二的相位差360度;汽缸一(10)的曲柄臂一(16)的相位与增压器(30)的曲柄臂三(36)的相位相差90度。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汽缸一(10)与汽缸二(20)容积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增压器(30)的容积等于汽缸一(10)容积的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其特征在于:一个工作循环包括九个连续的过程;具体如下;
过程一;
总进气门(3)打开;
增压器(30)处于进气行程的前程,通气门(33)打开,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过程二;
总进气门(3)继续打开;
汽缸一(10)处于进气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一(13)打开,排气门一(14)关闭,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汽缸二(20)处于做功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二(23)关闭,排气门二(24)关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二(22)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增压器(30)处于进气行程的后程,通气门(33)继续打开,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下止点;
过程三;
总进气门(3)继续打开;
汽缸一(10)处于进气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一(13)继续打开,排气门一(14)继续关闭,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下止点;
汽缸二(20)处于做功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二(23)继续关闭,排气门二(24)继续关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二(22)继续移动,直至下止点,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增压器(30)处于压缩行程的前程,通气门(33)关闭,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空气被压缩;
过程四;
总进气门(3)关闭;
汽缸一(10)处于压缩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一(13)继续打开,排气门一(14)继续关闭,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
汽缸二(20)处于排气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二(23)继续关闭,排气门二(24)打开,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
增压器(30)处于压缩行程的后程,通气门(33)打开,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上止点;
过程五;
总进气门(3)打开;
汽缸一(10)处于压缩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一(13)关闭,排气门一(14)继续关闭,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上止点;
汽缸二(20)处于排气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二(23)继续关闭,排气门二(24)继续打开,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上止点;
增压器(30)处于进气行程的前程,通气门(33)继续打开,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过程六;
总进气门(3)继续打开;
汽缸一(10)处于做功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一(13)继续关闭,排气门一(14)继续关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一(12)从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汽缸二(20)处于进气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二(23)打开,排气门二(24)关闭,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增压器(30)处于进气行程的后程,通气门(33)继续打开,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下止点;
过程七;
总进气门(3)继续打开;
汽缸一(10)处于做功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一(13)继续关闭,排气门一(14)继续关闭,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一(12)继续移动,直至下止点,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
汽缸二(20)处于进气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二(23)继续打开,排气门二(24)继续关闭,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下止点;
增压器(30)处于压缩行程的前程,通气门(33)关闭,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空气被压缩;
过程八;
总进气门(3)关闭;
汽缸一(10)处于排气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一(13)继续关闭,排气门一(14)打开,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
汽缸二(20)处于压缩行程的前程,进气门二(23)继续打开,排气门二(24)继续关闭,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从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
增压器(30)处于压缩行程的后程,通气门(33)打开,活塞三(3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上止点;
过程九;
总进气门(3)打开;
汽缸一(10)处于排气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一(13)继续关闭,排气门一(14)继续打开,活塞一(1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上止点;
汽缸二(20)处于压缩行程的后程,进气门二(23)关闭,排气门二(24)继续关闭,活塞二(22)在曲轴(1)的带动下继续移动,直至上止点。
5.一种两级增压发动机,包括:第一级增压系统,第二级增压系统,发动机本体,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增压系统包括涡轮(5),压气机(6),连通通道二(7),连通通道三(8),稳流器(9),利用废气涡轮(5)增压;第二级增压系统包括增压器(30),连通通道一(2),总进气门(3),利用增压器(30)机械运动增压;发动机本体包括汽缸一(10),汽缸二(20),曲轴(1);其中,稳流器(9)是一个一端开口的罐体,与连通通道二(7)相连接,可存放增压空气,蓄能,稳定气压;增压器(30)包括一个双向通气的通气门(33);
第一级增压系统的压气机(6)通过连通通道二(7)与第二级增压系统的总进气门(3)连接;第二级增压系统的连通通道一(2)包含四个接口,接口一(2.1)连接汽缸一(10)的进气门一(13),接口二(2.2)连接汽缸二(20)的进气门二(23),接口三(2.3)连接增压器(30)的通气门(33),接口四(2.4)连接总进气门(3),四个接口之间相互连通;发动机本体的排气门一(14)和排气二通过连通通道三(8)与第一级增压系统的涡轮(5)连接。
CN201710677777.5A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 Active CN1072376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7777.5A CN107237683B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677777.5A CN107237683B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7683A true CN107237683A (zh) 2017-10-10
CN107237683B CN107237683B (zh) 2020-07-17

Family

ID=599896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77777.5A Active CN107237683B (zh) 2017-08-09 2017-08-09 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3768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59112A (en) * 1976-11-09 1978-05-27 Kubota Ltd Low exhaust directed engine
CN104929757A (zh) * 2015-04-30 2015-09-2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增压发动机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59112A (en) * 1976-11-09 1978-05-27 Kubota Ltd Low exhaust directed engine
CN104929757A (zh) * 2015-04-30 2015-09-2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增压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37683B (zh) 2020-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14184B (zh) 二冲程对置活塞发动机及其操作方法和制动方法
US8807099B2 (en) Turbocharged downsized compression cylinder for a split-cycle engine
CN101135266A (zh) 混合动力发动机
CN207111231U (zh) 一种单增压器双缸发动机
CN107420196A (zh) 一种四缸自增压发动机
CN207111230U (zh) 一种双增压器双汽缸发动机
CN107218119A (zh) 一种单增压器双缸发动机
CN107237683A (zh) 一种单增压器补气双汽缸发动机
US2985157A (en) Supercharged, port controlled opposed piston, two-cycl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2678288B (zh) 球形双环转子内燃机
CN104929757A (zh) 一种自增压发动机
CN104763525B (zh) 一种自吸式液压自由活塞直线发动机
CN107269383A (zh) 一种双增压器双汽缸发动机
CN107269382A (zh) 一种单增压器双汽缸发动机
CN104343527B (zh) 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系统
CN107387247A (zh) 一种小型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的加速性系统
CN204677286U (zh) 同缸活塞增压内燃机
CN204163851U (zh) 发动机进气活塞增压装置
CN104612811B (zh) 机械式双板旋转装置
CN104632362B (zh) 二冲程纯氧发动机用废气膨胀机构
CN105545461B (zh) 一种可调柴油机顺序增压结构及增压方法
CN105020004B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
CN2511795Y (zh) 直流底聚扫气变废气比容式二行程内燃机
CN107218127A (zh) 一种四汽缸自增压发动机
CN216788547U (zh) 一种分缸循环内燃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4

Address after: 237000 Room 128, Room 128, Building 40, Longze House, Shuguang, Lu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LU'AN WEI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9 group of 413044 Yiyang city of Hunan Province, Heshan District Bijiashan Township emerging village

Applicant before: Xu Zhixia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