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6585A - 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6585A
CN107206585A CN201680007834.2A CN201680007834A CN107206585A CN 107206585 A CN107206585 A CN 107206585A CN 201680007834 A CN201680007834 A CN 201680007834A CN 107206585 A CN107206585 A CN 1072065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otor
housing
working ri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783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6585B (zh
Inventor
松下央
村上卓宏
西河智雅
东海林润
东海林润一
竹内翔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ki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Ko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Ko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Ko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065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5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65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65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25B23/18Devices for illuminating the head of the screw or the n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8Coo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2Construction of casings, bodies or 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rtable Power Tools In General (AREA)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打击作业机,其能抑制油泄漏,并且能冷却动力传递装置。打击作业机(10)将具有在轴线(A1)方向上延伸的输出轴(17)的电动马达(16)的动力传递至砧座(27),具有:具有收纳电动马达(16)的马达壳体(12)和从马达壳体(12)延伸的把手(14)的外壳(11);将电动马达(16)的动力传递至砧座(27)的减速机(33)及打击机构(96);位于马达壳体(12)的前方且不能相对于马达壳体(12)旋转的锤壳体(13);设于外壳(11)且以覆盖锤壳体(13)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从马达壳体(12)向锤壳体(13)侧延伸的延伸部(12D);以及设于锤壳体(13)与延伸部(12D)之间且供空气通过的通道(89)。

Description

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马达的动力传递至工具支撑部件的作业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将马达的动力传递至工具支撑部件的作业机,该作业机的例子记载在专利文献1中。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业机是冲击式螺丝改锥,冲击式螺丝改锥具备外壳、收纳在外壳内的马达及行星齿轮机构、组装在外壳的单元壳体、收纳在单元壳体内的油单元以及作为设在油单元的主轴的工具支撑部件的卡盘套筒。另外,冲击式螺丝改锥具备固定于马达的输出轴的冷却风扇、设于外壳的后方吸气口、设于单元壳体的前方吸气口以及设于外壳的排气口。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冲击式螺丝改锥的冷却风扇与马达的输出轴一起旋转,外壳外的空气从后方吸气口被吸入外壳内并冷却马达。另外,外壳外的空气从前方吸气口被吸入油单元内,冷却油单元。并且,被吸入外壳及油单元内的空气从排气口向外壳外排出。油单元在单元壳体内旋转,并且填充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4195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业机在进行旋转的油单元与收纳油单元的单元壳体之间形成风道。因此,需要在单元壳体设置将外壳外的空气取入单元壳体内的开口部。因此,考虑油等从其开口部露出的情况,在这方面具有改善的余地。
另外,作业机从便携性、作业性等观点来看,要求小型化。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业机在油单元的侧方设置空气通过的冷却通道,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大,因此为了小型化,具有改善的余地。
另外,一般来说,在作业机上设置照射工具支撑部件的前方的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普遍为以电力发光的结构,照明装置的温度上升。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作业机中未记载冷却照明装置的技术,具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抑制油泄漏且冷却动力传递装置的作业机。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不大型化地冷却动力传递装置的作业机。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冷却照明装置的作业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机是将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输出轴的马达的动力传递至工具支撑部件的作业机,具有:具有收纳上述马达的马达壳体和从上述马达壳体延伸的把手的外壳;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动力传递装置;位于上述马达壳体的前方且不能相对于上述马达壳体旋转,收纳上述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设于上述外壳,且以覆盖上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从上述马达壳体向上述壳体侧延伸的延伸部;以及设于上述壳体与上述延伸部之间且空气通过的冷却通道。
另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机是将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输出轴的马达的动力传递至工具支撑部件的作业机,具有:具有收纳上述马达的马达壳体和从上述马达壳体延伸的把手的外壳;设于上述把手且切换上述马达的旋转及停止的开关;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动力传递装置;被支撑于上述马达壳体的前方且收纳上述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上述外壳具有以覆盖上述壳体的下侧的方式从上述马达壳体向上述开关的上方位置的延伸部,在上述壳体与上述延伸部之间设置空气通过的冷却通道。
另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机是将马达的动力传递至工具支撑部件的作业机,具有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动力传递装置;配置于作为上述动力传递装置的旋转中心的轴线的径向且上述动力传递装置的外侧,且照射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前方的照明装置;以及在上述径向形成于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与上述照明装置之间,且空气通过的冷却通道。
另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机是将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输出轴的马达的动力传递至工具支撑部件的作业机,具有: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动力传递装置;收纳上述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收纳上述马达及上述动力传递装置,并且不能旋转地支撑上述壳体的外壳;将上述外壳内的空气向上述外壳外排出的排气口,上述排气口在作为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方向配置于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与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前端之间,上述排气口在上述外壳的主视中配置于上述轴线与上述外壳的上端之间。
另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机是将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输出轴的马达的动力传递至工具支撑部件的作业机,具有: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动力传递装置;收纳上述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收纳上述马达及上述壳体,并且不能旋转地支撑上述壳体的外壳;覆盖上述壳体中、从上述外壳露出的部位的护具;设于上述护具,并且将上述外壳内的空气向上述外壳外排出的排气口。
另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机是将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输出轴的马达的动力传递至工具支撑部件的作业机,具有: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动力传递装置;收纳上述动力传递装置的壳体;收纳上述马达及上述壳体,并且不能旋转地支撑上述壳体的外壳;形成于上述外壳与上述壳体之间,且连接上述外壳的内外的通道。
发明效果
根据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机,能抑制油泄漏,并且能冷却动力传递装置。
另外,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机,能不大型化地冷却动力传递装置。
另外,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作业机,能冷却照明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的结构例的正面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打击作业机的把手及安装部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利用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紧固螺钉部件的作业的剖视图。
图6(A)、(B)是表示握住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的把手的方法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的另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的另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的另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的另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所示的打击作业机的把手及安装部的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的另一结构例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的马达使用带刷子的电动马达的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的另一结构例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4的打击作业机的正面剖视图。
图16是图14的打击作业机的平面剖视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的另一结构例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的另一结构例的部分的主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的另一结构例的平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图1及图2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是用于使螺钉部件旋转并紧固,将物品固定在对象部件上的作业、松开螺钉部件的作业的冲击式螺丝改锥。打击作业机10具有中空的外壳11,外壳11具备中空的马达壳体12和与马达壳体12连续的中空的把手14。马达壳体12是合成树脂制,马达壳体12具备筒部12A、设于沿通过筒部12A的轴线A1的方向的一端的壁12B。沿轴线A1的方向是马达壳体12的前后方向。
在筒部12A内设置锤壳体13。把手14与筒部12A连续,并且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径向延伸。在把手14设置扳机73及安装部15。扳机73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径向配置于马达壳体12与安装部15之间。马达壳体12具备在沿轴线A1的方向从筒部12A向前方延伸的延伸部12D。延伸部12D向锤壳体13侧延伸。延伸部12D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设置在一部分。在马达壳体12的圆周方向,延伸部12D以外的范围构成切口部11A。延伸部12D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马达壳体12的径向位于扳机73的上方。在延伸部12D内设置壁81。
另外,在马达壳体12内、即马达收纳室88设置电动马达16。电动马达16具备作为电机件的定子20和作为励磁件的转子21。定子20以不旋转的方式设在马达壳体12内,定子20具备定子铁芯22和卷绕在定子铁芯22上且供给电流的三根线圈23U、23V、23W。转子21具备固定于输出轴17的转子铁芯21A和沿转子21A的旋转方向配置的多个永久磁铁24。输出轴17被两个轴承18、19能旋转地支撑。多个永久磁铁24沿旋转方向交替地配置极性不同的永久磁铁24。电动马达16是不使用电流流经的电刷的无刷马达,电动马达16能通过分别切换向三根线圈23U、23V、23W供给的电流的方向,切换转子21的旋转方向。
在马达壳体12内设置对马达收纳室88和锤壳体13内进行分隔的隔壁25。隔壁25形成为环状,隔壁25相对于马达壳体12不旋转。隔壁25支撑轴承19,马达壳体12支撑轴承18。输出轴17能以轴线A1为中心旋转。输出轴17以及主轴40以及砧座27以轴线A1为中心同心状地配置。即,轴线A1是输出轴17及主轴40以及砧座27的旋转中心。
锤壳体13是金属制,锤壳体13是筒形状。锤壳体13的外周面被马达壳体12的延伸部12D覆盖。马达壳体12是筒状,在沿轴线A1的方向的一端设置壁12B。切口11A在沿轴线A1的方向形成于设置壁12B的部位的相反侧。在锤壳体13的圆周方向,一部分的部位13A从外周面中、切口11A向马达壳体12外露出。部位13A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位于把手14的相反侧。另外,设置覆盖锤壳体13的前端13C的机头罩93。机头罩93将合成橡胶合成为环状。
在锤壳体13的前端13C设置轴孔26。轴孔26设于前端13C,前端13C为圆筒形状。在轴孔26上配置被筒状的套筒30能旋转地支撑的砧座27。砧座27能以轴线A1为中心旋转。另外,砧座27从锤壳体13的内部直到外壳11的外部设置,在砧座27上设置工具保持孔28。砧座27的前端129配置在锤壳体13外。工具保持孔28向外壳11外开口。在工具保持孔28中装卸作为作业工具的螺丝改锥29。
另外,在砧座27上与工具保持孔28同心状地设置支撑轴31。支撑轴31配置在锤壳体13内。另外,在砧座27的外周面,在配置在锤壳体13内的部位设置多个突起32。在锤壳体13的外周面设置止回件97。止回件97在锤壳体13的圆周方向设置在一处。止回件97从锤壳体13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止回件97起到锤壳体13相对于马达壳体12不能旋转的作用。
另一方面,在锤壳体13内设置减速机33。减速机33以轴线A1为中心配置。减速机33在沿着轴线A1的方向配置于轴承19与砧座27之间。减速机33是将电动马达16的旋转力传递至砧座27的动力传递装置,减速机33由单向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机构构成。
减速机33具有与输出轴17同心状地配置的恒星齿轮34、以包围恒星齿轮34的外周侧的方式设置的连接齿轮35、能自转且公转地支撑与恒星齿轮34以及连接齿轮35啮合的多个小齿轮36的载体37。恒星齿轮34形成于中间轴38的外周面,中间轴38与输出轴37一体旋转。连接齿轮35固定于隔壁25,并且不旋转。载体37被轴承39能旋转地支撑。轴承39由隔壁25支撑。
另外,与载体37一起以轴线A1为中心一体旋转的主轴40设在锤壳体13内。主轴40在沿轴线A1的方向配置于砧座27与轴承39之间。在沿轴线A1的方向,在主轴40的端部形成支撑孔41。向支撑孔41插入支撑轴31,主轴40和砧座27能相对旋转。在主轴40的外周面设置两个V字形状的凸轮槽42。
另外,在锤壳体13内收纳锤43。锤43是环状,并且具备轴孔44。主轴40配置于轴孔44。锤43在沿轴线A1的方向,配置于减速机33与砧座27之间。锤43相对于主轴40能以轴线A1为中心旋转,并且能在沿轴线A1的方向移动。
在锤43的内周面形成两个凸轮槽46。两个凸轮槽46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锤43的圆周方向配置在互相不同的范围。并且,将一个凸轮槽42及一个凸轮槽46作为一组,保持一个球47。因此,锤43相对于主轴40及砧座27在球47能旋转的范围在沿轴线A1的方向移动。另外,锤43能相对于主轴40在球47能转动的范围旋转。
另外,在锤壳体13内配置锤弹簧49。另外,在主轴40的外周安装环状的板50,锤弹簧49的端部与板50接触。锤弹簧49在施加了沿轴线A1的方向的负荷的状态下配置于板50与锤43之间。锤弹簧49的按压力施加在锤43上,锤43在沿轴线A1的方向被向靠近砧座27的方向按压。
另外,在锤43的砧座27侧的端部设置多个在沿轴线A1的方向突出的突起51。由砧座27、锤43、主轴40以及球47构成打击机构96。打击机构96是将电动马达16的旋转力变换为相对于砧座27的旋转方向的打击力的机构。打击机构96收纳在锤壳体13内。在锤壳体13内收纳冷却或润滑打击机构96及减速机33的油。
在把手14上设置扳机73。扳机73能在沿轴线A1的方向进行动作。作业人员用手指对扳机73施加操作力。扳机73在沿轴线A1的方向配置在锤壳体13的配置范围内。另外,扳机73在沿轴线A1的方向配置于砧座27与减速机33之间。扳机33在轴线A1的径向配置在锤壳体13的外侧。
在把手14内设置开关壳体114,在开关壳体114内收纳扳机开关80。扳机开关80若对扳机73施加操作力则接通,若解除扳机73的操作力则断开。扳机开关80在沿轴线A1的方向配置在与扳机73的配置范围不同的范围。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径向,扳机73的配置范围和扳机开关80的配置范围重合。在沿轴线A1的方向,扳机开关80的配置范围与减速机33及隔壁25的配置范围重合。
在延伸部12D的扳机开关80及扳机73与锤壳体13之间设置旋转方向切换杆72。旋转方向切换杆72为了切换电动马达16的转子21的正转和反转,作业人员进行操作。壁81在轴线A1的径向配置于锤壳体13与旋转方向切换杆72之间。止回件97从锤43的外周面向壁81沿径向突出。
另外,在延伸部12D内、即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锤壳体13的径向,在壁81与锤壳体13之间设置照明装置82。照明装置82由延伸部12D支撑。照明装置82具有安装于基板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灯。另外,在照明装置82上设置施加电压的电线83。电线83在延伸部12D内通过壁81与锤壳体13之间,配置在把手14内。
接着,说明对外壳11内进行冷却的冷却机构。在马达壳体12内设置冷却风扇84。冷却风扇84在沿轴线A1的方向配置于隔壁25与电动马达16之间。冷却风扇84伴随电动马达16的旋转而旋转。即,冷却风扇84与输出轴17一体旋转而形成空气流。另外,在马达壳体12的壁12B设置通气口85,在筒部12A设置通气口86。通气口86在沿轴线A1的方向配置于通气口85与电动马达16之间。通气口85、86连接马达壳体12的内外。
另外,设置在径向贯通筒部12A的通气口87。通气口87在筒部12A的圆周方向配置于与配置照明装置82的部位相反侧。即,通气口87沿马达壳体12的圆周方向配置在最远离把手14的部位12C。沿轴线A1的方向的通气口87的配置范围与冷却风扇84的配置范围重合。通气口87连接马达壳体12的内外。部位12C在图2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的主视中,是马达壳体12中、隔着轴线A1位于把手14的相反侧的端部。
另外,在马达壳体12内,在沿轴线A1的方向,在整个配置冷却风扇84以及锤壳体13的范围设置肋150。肋150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径向,设于冷却风扇84及锤壳体13和开关壳体114及壁81之间。肋150在冷却风扇84的外侧具备沿径向配置的第一结构部151和与第一结构部151连续地在沿轴线A1的方向配置的第二部位152。在延伸部12D内,在第二部位与壁81之间形成通道89。肋150将从冷却风扇84排出的空气向通道89侧引导。
即,通道89在锤壳体13的径向形成于锤壳体13与壁81之间。通道89与配置冷却风扇84的部位连接。锤壳体13的圆周方向中、预定的范围由延伸部12D覆盖。由延伸部12D覆盖的锤壳体13的预定的范围是相对于图1的轴线A1至少下侧的范围。另外,在延伸部12D内,在沿锤壳体13的圆周方向中的、位于与部位13A相反侧的部位13B与壁81之间形成通道89。部位13B在图2中位于比13A靠下侧。另外,通道89形成于照明装置82与锤壳体13之间。
开关壳体114向通道89露出。止回件97设于延伸部12D内的部位13B,并且配置于通道89。在通道89中的沿轴线A1的方向的一端设置通气口92。通气口92在沿轴线A1的方向位于机头罩93与突起32之间。
接着,参照图3及图4说明打击作业机10中的电动马达16的控制系统。在安装部15设置主体侧端子108。设置能在安装部15上装卸的蓄电池52。蓄电池52具有收纳壳体和收纳在收纳壳体内的多个电池单元。电池单元是能充电及放电的二次电池,电池单元能使用锂离子电池、氢氧化镍电池、锂离子聚合物电池、镍镉电池等。蓄电池52是直流(DC:DirectCurrent)电源。蓄电池52具有与电池单元的电极连接的电池侧端子109,若在安装部15上安装蓄电池52,则连接主体侧端子108和电池侧端子109。
在向电动马达16供给蓄电池52的电流的路径上设置变换电路55。变换电路55具备使用了连接为三相桥形式的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的六个开关元件Q1~Q6。在图4的例子中,开关元件Q1~Q3与蓄电池52的正极侧分别连接,开关元件Q4~Q6与蓄电池52的负极侧分别连接。在轴承18与电动马达16之间设置变换电路基板56,变换电路55设于变换电路基板56。变换电路基板56如图2所示,配置在马达收纳室88。变换电路基板56在沿轴线A1的方向配置于电动马达16与壁12B之间。设置在厚度方向上贯通变换电路基板56的轴孔56A,输出轴17能在轴孔56A内旋转。连接变换电路55与主体侧端子108的电线107从马达收纳室88配置在把手14内。
另外,在变换电路基板56上设置检测转子21的旋转位置的转子位置检测传感器57。转子位置检测传感器57由霍尔IC构成,转子位置检测传感器57相对于变换电路基板56在转子21的圆周方向每个预定间隔、例如每60度配置三个,配置于与电动马达16对置的一侧。三个转子位置检测传感器57分别检测由永久磁铁24形成的磁场,并且分别输出与检测结果相应的信号。另外,开关元件Q1~Q6在变换电路基板56中配置于与壁12B对置的部位。
另外,在安装部15内设置控制电路基板58。在控制电路基板58设置马达控制部59。马达控制部59具有运算部60、控制信号输出电路61、马达电流检测电路62、电池电压检测电路63、转子位置检测电路64、马达转数检测电路65、控制电路电压检测电路66、开关操作检测电路67以及施加电压设定电路68。
从转子位置检测传感器57输出的信号被输入转子位置检测电路64,转子位置检测电路64检测转子21的旋转相位,从转子位置检测电路64输出的信号被输入运算部60。运算部60是包括基于处理程序和数据向变换电路55输出驱动信号的中央处理装置(CPU)、用于存储处理程序、控制数据的ROM、用于暂时存储数据的RAM的微机。
在从蓄电池52向变换电路55供给电力的路径上配置电阻Rs,马达电流检测电路62根据电阻Rs的下降检测向电动马达16供给的电流值,并将检测信号向运算部60输出。电池电压检测电路63检测从蓄电池52向变换电路55供给的电压,并将检测信号向运算部60输出。
转子位置检测电路64接收各转子位置检测传感器57的输出信号,并将转子21的位置信号向运算部60以及马达转数检测电路65输出。马达转数检测电路65根据所输入的位置信号检测转子21的转数,并将其检测结果向运算部60输出。蓄电池52的电压通过控制电路电压供给电路69以预定电压值供给至马达控制部59的整体。另外,控制电路电压检测电路66检测从控制电路电压供给电路69向马达控制部59供给的电压值,并将检测结果向运算部60输出。
另外,在安装部15的外面设置延性开关71,作业人员操作延性开关71而选择模式,设定电动马达16的目标转数。设定电动马达16的目标转数的模式例如能切换为低速模式、中速模式、高速模式这三个阶段。在中速模式中设定的目标转数比在低速模式中设定的目标转数高,在高速模式中设定的目标转数比在中速模式中设定的目标转数高。通过延性开关71的操作设定的目标转数由开关操作检测电路67检测,从开关操作检测电路67输出的信号被输入运算部60。另外,施加电压设定电路68根据目标转数设定施加在电动马达16上的电压,并向运算部60输入信号。另外,从旋转方向切换杆72输出的信号以及从扳机开关80输出的信号被输入运算部60。
运算部60基于从各种电路及各种开关输入的信号求出向电动马达16的线圈23U、23V、23W供给的电流的方向、变换电路55的开关元件Q1~Q6的接通、断开时机、作为开关元件Q1~Q6的接通比例的占空比,并将控制信号向控制信号输出电路61输出。
运算部60在转子21的旋转中基于转子位置检测电路64的位置检测信号形成用于执行进行使预定的开关元件Q1~Q3交替地接通、断开动作的开关控制的驱动信号、用于分别对预定的开关元件Q4~Q6进行开关控制的脉冲变频信号并向控制信号输出电路61输出。
控制信号输出电路61基于来自运算部60的驱动信号向开关元件Q1的门级输出开关元件驱动信号,向开关元件Q2的门极输出开关元件驱动信号,向开关元件Q3的门极输出开关元件驱动信号,向开关元件Q4的门极输出脉冲变频信号,向开关元件Q5的门极输出脉冲频信号,向开关元件Q6的门极输出脉冲变频信号。即,三个开关元件Q1~Q3通过开关元件驱动信号分别接通、断开,三个开关元件Q4~Q6通过脉冲变频信号分别接通、断开,控制作为其接通比例的占空比。
通过这些控制,向线圈23U、23V、23W的各个以预定的通电的方向、预定的通电时机、预定的期间交替地进行通电,转子21以目标旋转方向及目标转数旋转。目标旋转方向通过作业人员操作旋转方向切换杆72进行设定,目标转数通过作业人员操作延性开关71进行设定。
通过上述控制,六个开关元件Q1~Q6的各漏极或各源极分别与星形结线的线圈23U、23V、23W连接或断开。施加在变换电路55上的电压作为与U相对应的电压Vu供给至线圈23U,作为与V相对应的电压Vv供给至线圈23V,作为与W相对应的电压Vw供给至线圈23W。另外,运算部60根据目标转数使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信号的脉冲宽度、即占空比变化。
另外,运算部60基于从马达转数检测电路65输入的信号检测转子21的实际的转数。并且,运算部60控制脉冲变频信号的占空比,根据扳机73的操作量控制转数。在扳机73的操作量最大时以使转子21的实际的转数接近由延性开关71设定的目标转数的方式执行反馈控制。另外,若解除扳机73的操作力,则断开扳机开关80。于是,变换电路55的开关元件Q1~Q6总是断开,电流不向线圈23U、23V、23W供给,转子21停止。
另外,设置将蓄电池52的电压向照明装置82施加的照明装置用电压供给电路95,利用从运算部60输出的信号控制照明装置用电压供给电路95,对照明装置82的亮灯及灭灯进行切换。若接通扳机开关80,则照明装置82亮灯,若断开扳机开关80,则照明装置82灭灯。
接着,说明打击作业机10的使用例。若接通扳机开关80且电动马达16的转子21旋转,则输出轴17的旋转力传递至减速机33的恒星齿轮34。若将旋转力传递至恒星齿轮34,则连接齿轮35成为反作用力元件,载体37成为输出元件。即,在将恒星齿轮34的旋转力传递至载体37时,通过相对于恒星齿轮34的旋转速度使载体37的旋转速度减速,增加旋转力。
若将旋转力传递至载体37,则主轴40与载体37一体旋转,主轴40的旋转力通过球47传递至锤43。于是,突起51和突起32卡合,锤43的旋转力传递至砧座27。并且,锤43和砧座27一体旋转,将砧座27的旋转力传递至螺丝改锥29,对螺钉部件进行紧固。
之后,继续螺钉部件的紧固,若对使螺丝改锥旋转必要的旋转力变高,则主轴40的旋转速度超过锤43的旋转速度,主轴40相对于锤43旋转。若主轴40相对于锤43旋转,则通过在球47和凸轮槽46的接触面产生的反作用力,锤43克服锤弹簧49的按压力而在从砧座27离开的方向上在沿轴线A1的方向上移动。将锤43在离开砧座27的方向上移动的情况称为后退。若锤43后退,则锤弹簧49受到的压缩负荷增加,锤弹簧49的按压力增加。
若锤43后退且突起51从突起32离开,则锤43的旋转力不会传递至砧座27,并且锤43与主轴40一起旋转,因此,突起51越过突起32。在突起51越过突起32时,锤弹簧49施加在锤43上的按压力超过使锤43后退的方向的力。于是,通过球47沿凸轮槽42、46转动,锤43相对于主轴40旋转,并且锤43在靠近砧座27的方向上移动。将锤43在靠近砧座27的方向上移动的情况称为前进。之后,锤43的突起51与砧座27的突起32碰撞,对砧座27施加旋转方向的打击力。之后,在输出轴17旋转期间,反复上述的作用,继续螺钉部件的紧固作业。
另外,在接通扳机开关80期间,向照明装置82施加蓄电池52的电压,照明装置82亮灯,照射砧座27的前方。另外,若通过旋转方向切换杆72的操作,切换转子21的旋转方向,则螺丝改锥29逆转,能松开螺钉部件。
另外,若将转子21的旋转力传递至冷却风扇84,则冷却风扇84旋转,形成空气流。具体地说,外壳11外的空气经由通气口85、86被吸入马达收纳室88。被吸入马达收纳室88的空气夺去设于变换电路基板56的开关元件Q1~Q6以及电动马达16的热量,并且,一边通过通道89一边沿锤壳体13的表面流动,经由通气口92向外壳11外排出。
在利用流经马达壳体12内的空气冷却了电动马达16后,该空气沿锤壳体13流动,冷却减速机33及打击机构96。在此,打击机构96的温度比电动马达16的温度高,因此,打击机构96的冷却效率良好。另外,利用通过通道89及锤壳体13内的空气,夺去锤43的热量。另外,锤壳体13的热量的一部分从由马达壳体12露出的部位13A被传递至外壳11外的空气。另外,锤壳体13的热量的一部分通过止回件97传递至通道89的空气。因此,锤壳体13的冷却性提高。锤壳体13一体地设置止回件97,锤壳体13的表面积尽量大,止回件97配置于通道89。因此,能进一步提高锤壳体13的冷却效果。
另外,锤壳体13中、由马达壳体12覆盖的部位、例如靠近壁81的部位13B容易在马达壳体12内积存热量,但将该热量向通道89的空气传递,因此,锤壳体13的冷却性提高。另外,利用流经通道89的空气,冷却照明装置82。另外,流经通道89的空气的一部分向把手14内流,冷却扳机开关80。
另外,从通气口92排出的空气向砧座27的前方排出,能够从作业部位除去异物。因此,能防止作业部位的异物进入外壳11内。另外,从通气口92排出的空气向砧座27的前方排出。因此,能抑制温暖的空气向作业人员排出。另外,锤壳体13及壁81均相对于马达壳体12固定,不旋转。因此,能有效地将流经通道89的空气向发热部位引导,能抑制冷却性能下降。
另外,图2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的马达壳体12外的空气通过通气口85、86进入马达壳体12内,之后,向马达壳体12外排出。在此,变换电路基板56在马达壳体12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配置于比电动马达16靠上游。因此,能利用夺去电动马达16的热量前的新鲜的空气冷却变换电路基板56。另外,锤壳体13在马达壳体12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配置于比电动马达16靠下游。
另外,通道89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径向配置于壁81与锤壳体13之间。另外,照明装置82在锤壳体13的圆周方向配置于扳机73与锤壳体13之间。因此,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径向,能尽量减小从轴线A1到达部位12C的中心高度H1。中心高度H1是图1中从轴线A1到位于外壳11的最上侧的部位12C的距离。
使用打击作业机10,如图5那样能使用螺钉部件98将物品99固定在对象物100的第一表面101。并且,能尽量减小与第一表面101垂直的第二表面102与螺钉部件98的轴线B1的距离L1。若距离L1超过中心高度H1,则能部位12C不与第二表面102接触地进行螺钉部件98的紧固作业。
图6(A)、(B)是表示作业人员用手握住打击作业机10的把手14的例子的侧视图。在图6(A)中,用食指104操作扳机73,在图6(B)中,用中指105操作扳机73。即使利用食指104或中指105的任一个操作扳机73,通气口92也不会被食指104或中指105堵塞。因此,不会阻碍从通气口92排出空气的作用。
另外,在锤壳体13的圆周方向,扳机73与锤壳体13之间的部分为了设置照明装置82的电线83、旋转方向切换杆72而需要空间。另外,该空间为在利用中指105操作扳机73的情况下成为食指的放置处的部分。因此,通过在该空间设置通道89,能有效运用空间,并且不需要在图6中锤43的左右方向、图2中锤壳体13的上侧与外壳11之间格外设置通道,能抑制打击作业机10的大型化。
接着,参照图7说明打击作业机10的另一结构例。在图7中,关于与图2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与图2相同的符号。图7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不具备图2的通气口92。图7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具有贯通筒部12A的通气口103。通气口103在打击作业机10的主视中设于与锤壳体13的部位13B的配置位置以及止回件97的配置位置重合的范围。通气口103与通道89连接。即,通气口103连接马达壳体12的内外。
关于图7所示的打击作业机中、与图2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的结构,得到与图2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图7的打击作业机10将流入通道89的空气从通气口103向外壳11外排出。因此,能抑制异物从通气口103进入外壳11内、例如通道89内。在图7的打击作业机10中,关于与图2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的结构,得到与图2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的作用效果。图7的打击作业机10使用图4的控制系统。
接着,参照图8说明打击作业机10的冷却机构的另一结构例。在图8中,关于与图2及图7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与图2及图7相同的符号。图8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不具备图2的通气口92。图8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具有贯穿筒部12A的通气口106。通气口106在打击作业机10的主视中设置在与冷却风扇84的配置位置重合的范围。通气口106在马达壳体12的圆周方向配置在配置通气口87的部位和配置照明装置82的部位之间。通气口106与马达收纳室88连接。即,通气口106连接马达壳体12的内外。
关于图8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中、与图2及图7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的结构,得到与图2及图7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图8的打击作业机10若冷却风扇84旋转,则外壳11外的空气通过通气口103流入通道89。流入通道89的空气夺去锤壳体13的热量、照明装置82的热量以及扳机开关80的热量。通道89的空气从通气口106向外壳11外排出。这样,锤壳体13、照明装置82及扳机开关80由从通气口103向通道89流入的空气冷却。
接着,参照图9说明打击作业机10的冷却机构的另一结构例。在图9中,关于与图2及图8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与图2及图8相同的符号。图9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将冷却风扇84在沿轴线A1的方向配置于壁12B与电动马达16之间。冷却风扇84的配置位置在沿轴线A1的方向与通气口86的配置位置重合。另外,变换电路基板56在沿轴线A1的方向配置于电动马达16与隔壁25之间。即,若比较图9的打击作业机10和图2的打击作业机10,则变换电路基板56的配置位置与冷却风扇84的配置位置相反。
另外,在变换电路基板56中,将转子位置检测传感器57配置在与电动马达16对置的一侧,将开关元件Q1~Q6配置在与隔壁25对置的一侧。与隔壁25对置的一侧是与电动马达16对置的一侧的相反侧。另外,马达壳体12与图8相同具备通气口106,通道89具备通气口92。
在图9的打击作业机10中,若冷却风扇84与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7一起旋转,则外壳11外的空气通过通气口92、通气口87、103、106被吸入外壳11的马达壳体12内。在从通气口92及通气口103被吸入马达壳体12内的空气通过通道89时,夺去锤壳体13、照明装置82、扳机开关80的热量。流过通道89的空气、从通气口87、106被吸入马达壳体12内的空气夺去变换电路基板56的开关元件Q1~Q6的热量,并且夺去电动马达16的热量,从通气口85、86向马达壳体12外排出。这样,冷却打击机构96及电动马达16。另外,在图9的打击作业机10中,关于与图2的打击作业机10的结构相同的部分,得到与图2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的作用效果。,
图9的打击作业机10的锤壳体13在马达壳体12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配置于比电动马达16靠上游侧。因此,锤壳体13由被吸入马达壳体12内的新鲜的空气冷却。另外,变换电路基板56在马达壳体12内的空气的流动方向配置于比电动马达16靠下游。
参照图10及图11说明打击作业机10的另一结构例。在图10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中,关于与图2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与图2相同的符号。图10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在马达壳体12内设置对马达收纳室88、把手14内进行分隔的壁111。在马达壳体12内,在壁111与开关壳体14之间设置通道112。通道112与配置冷却风扇84的部位及通道89连接。控制电路基板58未配置于安装部15,而配置于通道112。即,马达控制部59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径向配置于电动马达16与扳机开关80之间。在打击作业机10的主视中,控制电路基板58与轴线A1平行地配置。另外,在马达壳体12与把手14的连接部位设置通气口110。通气口110与通道112连接。即,通气口110连接马达壳体12的内外。
在图10的打击作业机10中,若冷却风扇84与电动马达16的输出轴17一起旋转,则外壳11外的空气通过通气口92、通气口103被吸入通道89,被吸入通道89的空气经过通道112及通气口110向外壳11外排出。在空气通过通道89时,夺去锤壳体13、照明装置82及扳机开关80的热量。流经通道112的空气夺去设于控制电路基板58的各种电路的热量,向马达壳体12外排出。
另外,通过通气口85、86并被吸入马达收纳室88的空气夺去设于变换电路基板56的开关元件Q1~Q6的热量及电动马达16的热量,从通气口87向外壳11外排出。这样,冷却风扇84旋转而形成空气流,通过该空气,冷却打击机构96及电动马达16。另外,在图10的打击作业机10中,对与图2的打击作业机10的结构相同的部分,得到与图2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的作业效果。另外,可以将变换电路基板56的开关元件Q1~Q6设于控制电路基板58,将转子位置检测传感器57设于变换电路基板56。在该情况下,变换电路基板56为传感器基板。
参照图12说明打击作业机10的另一结构例。图12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与图9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将变换电路基板56在沿轴线A1的方向配置于电动马达16与隔壁25之间。另外,冷却风扇84在沿轴线A1的方向配置于壁12B与电动马达16之间。图12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的把手14及安装部15与图11所示的结构相同。
另外,图12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与图9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具备通气口85、86、87、106,并且具备通道89,并且具备通气口92。另外,图12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与图10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具备壁111及通道112,控制电路基板58配置于通道112。
若图12的打击作业机10的冷却风扇84与输出轴17一起旋转,则外壳11外的空气通过通气口87、106被吸入马达壳体12内。另外,若冷却风扇84旋转,则外壳11外的空气通过通气口110流入通道112,另外,经过通气口92、103流入通道89。
在空气流过通道89时,夺去锤壳体13、照明装置82、扳机开关80的热量。流过通道112的空气夺去设于控制电路基板58的各种电路的热量。通过了通道89、112的空气流入马达收纳室88。另外,通过通气口87、106被吸入马达壳体12内的空气在冷却了变换电路55后,通过轴孔56A夺去电动马达16的热量。流入马达收纳室88的空气通过通气口85、86向外壳11外排出。这样,冷却风扇84旋转形成空气流,利用该空气冷却打击机构96及电动马达16。另外,冷却设于控制电路基板58的各种电路,冷却设于变换电路基板56的变换电路55。
另外,通过通气口85、86被吸入马达收纳室88的空气夺去电动马达16的热量,从通气口87向外壳11外排出。这样,冷却风扇84旋转形成空气流,利用该空气冷却打击机构96及电动马达16。
上述打击作业机10是分别使设于图4所示的变换电路55的开关元件Q1~Q6接通断开,控制施加在电动马达16上的电压的结构。相对于此,本发明的打击作业机代替无刷电动马达,如图13,也能使用带刷的电动马达16A。在该情况下,在将蓄电池52的电流供给电动马达16A的电路设置主开关113。该主开关113与扳机的操作连动,接触片113A机械地进行动作,对接点115、116进行接通断开。主开关113能配置在主壳体114内。
若这样构成,则能利用被吸入马达壳体内的空气冷却主开关113。即,在无刷马达的情况下,扳机开关80是将控制信号向运算部60输出的结构,由于在电动马达16流过的较大的电流不流经扳机开关80,因此难以发热。在图13所示的带刷的电动马达16A的情况下,主开关113与电动马达16A串联地连接,由于较大的电流流过电动马达16A,因此主开关113容易发热。根据本发明,由于以能够冷却主开关113的方式在主开关113的附近设置空气通过的通道,因此能有效地冷却主开关11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图中,为在锤壳体13的下侧设置冷却通道的结构,但可以是锤壳体13的侧方、上方。另外,图7、图8、图9、图10、图12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通过不使空气流经锤壳体13内,使空气在锤壳体13外流,冷却锤壳体13。即,锤壳体13不具备通气口。因此,能抑制锤壳体13内的油等向锤壳体13外泄漏,并且能有效地冷却锤壳体13。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的打击作业机10中,马达壳体12由流经内部的空气冷却。另外,在各实施方式的打击作业机10中,电动马达16、变换电路55的开关元件Q1~Q6、减速机33、打击机构96、锤壳体13及马达壳体12由通过在马达壳体12内通过的新鲜的空气的通道、即风道的空气冷却。
接着,参照图14~图16说明打击作业机10的冷却机构的另一结构例。在图14~图16中,关于与图1、图2及图7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与图1、图2及图7相同的符号。在工具保持孔28设置轴承130,轴承130能旋转地支撑砧座27。图14~图16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具有覆盖锤壳体13的护具120。护具120覆盖锤壳体13中、向马达壳体12外露出的部位13A。护具120由合成树脂一体成形。护具120具有孔121,锤壳体13的前端13C从孔121向护具120的外部露出。护具120与延伸部12D及筒部12A接触,在以轴线A1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被定位。护具120与筒部12A及锤壳体13接触,在轴线A1方向被定位。
另外,在锤壳体13的外面与护具120的内面之间形成通道122。通道122与通道89连接。另外,护具120具有排气口123。排气口123从护具120的内面向外面贯通。即,排气口123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护具120。排气口123与通道122连接。如图14,若主视打击作业机10,则排气口123配置于轴线A1与部位12C之间。排气口123在轴线A1方向配置于比减速机33靠前方。若具体地说明,则排气口123在轴线A1方向配置于减速机33、砧座27的突起32之间。另外,若俯视打击作业机10,则排气口123分别配置于轴线A1的两侧。
图14~图16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将被吸入马达壳体12内的空气通过通道89、122且如图15虚线所示,从排气口123向护具120外排出。由于在空气通过通道122的过程中夺去锤壳体13的热量,因此,能抑制锤壳体13的温度上升。另外,在图14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的主视中,排气口123形成于轴线A1与部位12C之间,扳机73位于比轴线A1靠下方。因此,能抑制从排气口123排出的空气被吹向操作扳机73的手指。
另外,在通过通道89的空气通过通道122从排气口123排出期间,能尽量增大与锤壳体13的表面接触的面积。因此,从锤壳体13向空气传递的热量的传递面积增加,冷却锤壳体13的性能提高。
另外,图14~图16的打击作业机10的护具120覆盖锤壳体13,锤壳体13未向外部露出。因此,能避免锤壳体13在作业场所与物体接触。另外,通过通道122的空气能沿锤壳体13的表面形状流动,能扩大锤壳体13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且能使接触时间变长,冷却锤壳体13的性能提高。另外,在图14~图16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中,在与图1及图2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的结构中,得到相同的效果。
接着,参照图17说明打击作业机10的冷却机构的另一结构例。在图17中,关于与图1及图2及图7、图14~图16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与图1及图2及图7、图14~图16相同的符号。护具120除了排气口123外还具有排气口124。排气口124在厚度方向上贯通护具120。在主视了打击作业机10的图17中,排气口124配置于轴线A1与延伸部12D之间。排气口124在轴线A1方向配置于比减速机33靠前方。若具体地说明,则排气口124在轴线A1方向配置于减速机33与砧座27的突起32之间。若俯视打击作业机10,则排气口123、124分别配置于轴线A1的两侧。
图17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将被吸入马达壳体12内的空气通过通道89、122并且从排气口123、124的两方向护具120外排出。在空气通过通道122的过程中,夺去锤壳体13的热量,因此,能抑制锤壳体13的温度上升。在图17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中,在与图1及图2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图14~图16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的结构中,得到相同的效果。
接着,参照图18说明打击作业机10的冷却机构的另一结构例。在图18中,关于与图1及图2及图7、图14~图16相同的结构部分,标注与图1及图2及图7、图14~图16相同的符号。在护具120与延伸部12D之间设置排气口125。排气口125是形成于护具120的边缘126与延伸部12D的边缘127之间的间隙。排气口125与通道122连接。在主视了打击作业机10的图18中,排气口125配置于轴线A1与排气口123之间。排气口125在轴线A1方向配置于比减速机33靠前方。若具体地说明,则排气口125在轴线A1方向配置于减速机33与砧座27的突起32之间。若俯视打击作业机10,则排气口123、125分别配置于轴线A1的两侧。
图18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在被吸入马达壳体12内的空气通过通道122的过程中,从排气口125向护具120外排出。在图18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中,在与图1及图2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图14~图16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的结构中,得到相同的效果。另外,排气口125也能设于图17的打击作业机10。
接着,参照图19说明打击作业机10的冷却机构的另一结构例。图19的冷却结构能用于图14~16的打击作业机10、图17的打击作业机10、图18的打击作业机10。图19的打击作业机10在轴线A1方向,在护具120与机头罩93之间设置排气口128。排气口128通过孔121与通道122连接。另外,排气口128与机头罩93及护具120外连接。排气口128是形成于护具120的端部与机头罩93的端部之间的间隙,排气口128形成为包围前端13C的环状。排气口128在轴线A1方向配置于比减速机33靠前方。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排气口128在轴线A1方向配置于减速机33与砧座27的前端129之间。砧座27的前端129在轴线A1方向位于配置突起32的位置的相反的位置,前端129配置于锤壳体13外。
在图19的打击作业机10中,通道122的空气经过孔121及排气口128向护具120及机头罩93外排出。因此,能抑制锤壳体13的温度上升。在图19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中,在与图1及图2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图14~16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图17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图18所示的打击作业机10相同的结构中,得到相同的效果。另外,排气口128也能设于未设置排气口123或排气口124的打击作业机、或者设于未设置排气口125的打击作业机。
另外,图14及图15所示的通道122及排气口123能设于图2的打击作业机10、图7的打击作业机10、图8的打击作业机10、图9的打击作业机10、图10的打击作业机10、图12的打击作业机10的至少一个。
另外,图17所示的通道122及排气口124能设于图2的打击作业机10、图7的打击作业机10、图8的打击作业机10、图9的打击作业机10、图10的打击作业机10、图12的打击作业机10的至少一个。
另外,图18所示的通道122及排气口125能设于图2的打击作业机10、图7的打击作业机10、图8的打击作业机10、图9的打击作业机10、图10的打击作业机10、图12的打击作业机10的至少一个。
另外,图19所示的通道122及排气口128能设于图2的打击作业机10、图7的打击作业机10、图8的打击作业机10、图9的打击作业机10、图10的打击作业机10、图12的打击作业机10的至少一个。
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中、电动马达16相当于本发明的马达及电动马达,砧座27相当于本发明的工具支撑部件,打击作业机10相当于本发明的作业机,打击机构96及减速机33相当于本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另外轴线A1相当于本发明的轴线,照明装置82相当于本发明的照明装置,通道89相当于本发明的冷却通道,外壳11相当于本发明的外壳,锤壳体13相当于本发明的锤壳体或壳体,减速机33相当于本发明的减速机,打击机构96相当于本发明的打击机构。
另外,马达壳体12相当于本发明的马达壳体,马达收纳室88相当于本发明的马达收纳室,延伸部12D、壁81相当于本发明的延伸部,把手14相当于本发明的把手。另外,部位13A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部位,部位13B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部位,扳机开关80相当于本发明的开关,冷却风扇84相当于本发明的冷却风扇。另外,马达控制部59相当于本发明的马达控制部,止回件97相当于本发明的止回件,通气口92相当于本发明的排气口,壁12B相当于本发明的壁。
另外,通气口8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通气口,通气口87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通气口,通气口103、106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通气口,通气口86相当于本发明的第四通气口,通气口11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五通气口,旋转方向切换杆72相当于本发明的旋转方向切换部件,电线83相当于本发明的电线。
若说明在图14~图19中说明的结构与本发明的结构的对应关系,则排气口123、124、125、128相当于本发明的排气口,通道122相当于本发明的通道,排气口123、12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排气口,排气口12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排气口,排气口128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排气口。另外,机头罩93相当于本发明的罩,部位12C相当于本发明中的“外壳的端部”。
沿轴线A1的方向或与轴线A1平行的方向是本发明的前后方向。另外,本发明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输出轴是输出轴沿轴线配置的意思,并不是输出轴的长度在前后方向上变化的意思。本发明中的前方是沿轴线A1的方向,是从壁12B靠近对象物的方向,本发明的后方是沿轴线A1的方向,是从工具支撑部件靠近壁12B的方向。本发明的“壳体的下侧”在图2、图7、图8、图9、图10、图12、图15中是锤壳体13的圆周方向或径向,意味着从相当于轴线A1的位置直到部位13B的范围。
另外,本发明中的下侧意味着如图2、图7、图8、图9、图10、图12、图15所示,以把手14位于比筒部12A靠下的方式支撑打击作业机10的情况下的位置关系。即,本发明中的“下侧”未限定为重力的作用方向、即铅垂方向的下侧。
本发明中的“开关的上方位置”意味着在轴线的径向,相对于开关与配置把手的位置相反的位置。即,本发明中的“上方位置”如图2、图7、图8、图9、图10、图12、图14、图15、图17所示,以把手14位于比筒部12A靠下的方式支撑打击作业机10的情况的位置。即,本发明中的“上方”未限定于重力的作用方向、即铅垂方向的上方。
本发明未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多种改变。例如,在图4所示的控制电路中,也能在蓄电池52与变换电路55之间设置主开关。即,除了变换电路55的开关元件Q1~Q6外,还设置主开关。该主开关与扳机的操作连动,接触片机械地进行动作,对接点彼此进行接通断开。
另外,由作业工具固定的物品可以是木材、铁板、看板等。作业工具除了螺钉部件、紧固或松开螺栓的螺丝改锥外,包括在对象物、例如木材、混凝土上开孔的钻头。另外,向电动马达供给电流的电源除了蓄电池那样的直流电源外,包括交流电源。在作为电源使用交流电源的情况下,利用电力电缆连接电动马达和交流电源。本发明的马达除了电动马达外,包括液压马达、气压马达、内燃机。另外,本发明的作业机包括工具支撑部件旋转,并且不施加旋转方向的打击力的螺丝刀或钻头。另外,本发明的作业机包括对工具支撑部件施加轴线方向的打击力,并且不传递旋转力的锤。
符号说明
10—打击作业机,11—外壳,12—马达壳体,12B—壁,12C—部位,13A、13B—部位,14—把手,16—电动马达,27—砧座,33—减速机,43—锤,59—马达控制部,72—旋转方向切换杆,80—扳机开关,82—照明装置,83—电线,84—冷却风扇,85、86、87、103、106、110—通气口,88—马达收纳室,89、112—通道,92—通气口,93—机头罩,96—打击机构,97—止回件,123、124、125、128—排气口,A1—轴线。

Claims (15)

1.一种作业机,其将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输出轴的马达的动力传递至工具支撑部件,该作业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
外壳,其具有收纳上述马达的马达壳体和从上述马达壳体延伸的把手;
动力传递装置,其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工具支撑部件;
壳体,其位于上述马达壳体的前方且相对于上述马达壳体不能旋转,收纳了上述动力传递装置;
延伸部,其设于上述外壳,且以覆盖上述壳体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从上述马达壳体向上述壳体侧延伸;以及
冷却通道,其设于上述壳体与上述延伸部之间且供空气通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延伸部具备贯通上述延伸部的内外且供上述空气通过的通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设置有:
冷却风扇,其伴随上述马达的旋转而旋转;以及
变换电路基板,其具备控制上述马达的旋转的变换电路,
上述冷却通道与设有上述冷却风扇的部位及设有上述变换电路基板的部位的至少一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变换电路基板在上述冷却通道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配置于比上述马达靠上游,并且上述壳体在上述空气的流动方向配置于比上述马达靠下游,或者,
上述变换电路基板在上述空气的流动方向配置于比上述马达靠下游,并且上述壳体在上述空气的流动方向配置于比上述马达靠上游。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把手从上述马达壳体向径向延伸,
上述延伸部以覆盖上述壳体的下侧的方式从上述马达壳体延伸,
上述冷却通道形成于上述壳体的下侧的外周面与上述延伸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通道形成于上述壳体与设于上述延伸部的壁之间,
上述延伸部至少具有下述部件的一方:
排气口,其连接上述延伸部的内外,且将上述冷却通道内的空气向上述延伸部外排出;以及
通气口,其连接上述延伸部的内外,且将上述延伸部外的空气吸入上述冷却通道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延伸部设置有照射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前方的照明装置,
上述冷却通道在作为上述输出轴的旋转中心的轴线的径向形成于上述壳体与上述照明装置之间,
在上述冷却通道配置有向上述照明装置供给电力的电线。
8.一种作业机,其将马达的动力传递至工具支撑部件,该作业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
动力传递装置,其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工具支撑部件;
照明装置,其在作为上述动力传递装置的旋转中心的轴线的径向配置于上述动力传递装置的外侧,且照射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前方;以及
冷却通道,其在上述径向形成于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与上述照明装置之间,且供空气通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是供给电流而旋转的电动马达,
该作业机设置有:
外壳,其支撑上述马达及上述照明装置;
筒状的壳体,其固定于上述外壳,且收纳了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以及
冷却风扇,其形成通过上述冷却通道的空气流,
上述外壳具有:
具备马达收纳室的马达壳体;以及
从上述马达壳体向上述径向延伸的把手,
上述照明装置在上述马达壳体的径向配置于上述把手与上述壳体之间,上述冷却通道在上述马达壳体内的上述径向形成于上述壳体与上述照明装置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冷却通道具备排气口,该排气口将上述冷却通道的空气向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前方排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壳体具备设于沿上述轴线的方向的一端的壁和下述至少一个通气口:
第一通气口,其设于上述壁,并且连接上述马达壳体的内外;
第二通气口,其在以上述轴线为中心的圆周方向设于配置有上述照明装置的部位的相反侧,并且连接上述马达壳体的内外;
第三通气口,其在上述圆周方向配置于配置有上述照明装置的部位与设置有上述第二通气口的部位之间,并且连接上述马达壳体的内外;
第四通气口,其在沿上述轴线的方向配置于上述壁与上述马达之间,并且连接上述马达壳体的内外;以及
第五通气口,其在上述径向配置于上述马达与上述开关之间,并且连接上述马达壳体的内外。
12.一种作业机,其将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输出轴的马达的动力传递至工具支撑部件,该作业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
动力传递装置,其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工具支撑部件;
壳体,其收纳了上述动力传递装置;
外壳,其收纳上述马达及上述动力传递装置,并且不能旋转地支撑上述壳体;
排气口,其将上述外壳内的空气向上述外壳外排出,
上述排气口在作为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方向配置于上述动力传递装置与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前端之间,
上述排气口在上述外壳的主视中配置于上述轴线与上述外壳的端部之间。
13.一种作业机,其将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输出轴的马达的动力传递至工具支撑部件,该作业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
动力传递装置,其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工具支撑部件;
壳体,其收纳了上述动力传递装置;
外壳,其收纳上述马达及上述壳体,并且不能旋转地支撑上述壳体;
护具,其覆盖上述壳体中、从上述外壳露出的部位;
排气口,其设于上述护具,并且将上述外壳内的空气向上述外壳外排出;以及
通道,其设于上述壳体与上述护具之间,连接上述外壳内与上述排气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下述一个排气口:
第一排气口,其在厚度方向上贯通上述护具;
第二排气口,其形成于上述外壳与上述护具之间;以及
第三排气口,其形成于上述护具与罩之间,该罩覆盖上述护具与上述工具支撑部件的前端之间。
15.一种作业机,其将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输出轴的马达的动力传递至工具支撑部件,该作业机的特征在于,
具有:
动力传递装置,其将上述马达的动力传递至上述工具支撑部件;
壳体,其收纳了上述动力传递装置;
外壳,其收纳上述马达及上述壳体,并且不能旋转地支撑上述壳体;以及
通道,其形成于上述外壳与上述壳体之间,且连接上述外壳的内外。
CN201680007834.2A 2015-01-30 2016-01-08 作业机 Active CN10720658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17874 2015-01-30
JP2015-017874 2015-01-30
JP2015141042 2015-07-15
JP2015-141042 2015-07-15
PCT/JP2016/050503 WO2016121463A1 (ja) 2015-01-30 2016-01-08 作業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6585A true CN107206585A (zh) 2017-09-26
CN107206585B CN107206585B (zh) 2020-08-21

Family

ID=56543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7834.2A Active CN107206585B (zh) 2015-01-30 2016-01-08 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36019B2 (zh)
EP (1) EP3251803B1 (zh)
JP (1) JP6504183B2 (zh)
CN (1) CN107206585B (zh)
WO (1) WO201612146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6971A (zh) * 2017-12-28 2020-08-11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
CN112334278A (zh) * 2018-09-14 2021-02-05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动作业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9101751A4 (en) * 2018-02-19 2020-11-0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CN215789518U (zh) * 2018-12-10 2022-02-11 米沃奇电动工具公司 冲击工具
EP3898101A4 (en) * 2018-12-21 2022-11-30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HIGH TORQUE IMPACT TOOL
WO2020210196A1 (en) * 2019-04-10 2020-10-15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Impact tool
JP7386027B2 (ja) * 2019-09-27 2023-11-2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打撃工具
JP7320419B2 (ja) 2019-09-27 2023-08-03 株式会社マキタ 回転打撃工具
USD948978S1 (en) 2020-03-17 2022-04-19 Milwaukee Electric Tool Corporation Rotary impact wrench
US20230147598A1 (en) * 2020-06-30 2023-05-11 Koki Holdings Co., Ltd. Working device
US11919139B2 (en) * 2021-04-28 2024-03-05 Gripguard Inc. Power tool fall protection device
CN115592622A (zh) * 2021-07-08 2023-01-13 南京泉峰科技有限公司(Cn) 电动工具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2562A (zh) * 2004-12-23 2006-06-28 百得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冷却系统
JP2006297487A (ja) * 2005-04-15 2006-11-02 Ryobi Ltd 電動工具
CN101636250A (zh) * 2007-06-18 2010-01-27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动力工具
CN101885178A (zh) * 2009-05-11 2010-11-17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
CN101903138A (zh) * 2007-12-20 2010-12-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工作场地照明件的工具机
CN102596512A (zh) * 2009-10-19 2012-07-1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工具机和用于工具机的散热的方法
CN102834228A (zh) * 2010-04-12 2012-12-19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钻孔装置
CN102825585A (zh) * 2011-06-16 2012-12-19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
CN104227076A (zh) * 2013-06-12 2014-12-24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旋转工具以及冲击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26254A1 (de) 1996-06-29 1998-01-08 Bosch Gmbh Robert Elektrohandwerkzeugmaschine
DE10242414A1 (de) * 2002-09-12 2004-03-25 Hilti Ag Elektrowerkzeugmaschine mit Gebläse
JP4557555B2 (ja) * 2004-01-08 2010-10-06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4541958B2 (ja) 2005-04-14 2010-09-08 株式会社マキタ インパクト工具
DE102007053308A1 (de) * 2007-11-08 2009-05-14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werkzeugmaschine mit einem Elektromotor
DE102008041370A1 (de) * 2008-08-20 2010-02-25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werkzeug
JP5512110B2 (ja) * 2008-09-26 2014-06-04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工具
JP5416397B2 (ja) * 2008-12-19 2014-02-12 株式会社マキタ 作業工具
JP2010284734A (ja) * 2009-06-09 2010-12-24 Hitachi Koki Co Ltd オイルパルス工具
EP2465647A3 (de) * 2010-12-20 2013-01-16 HILTI Aktiengesellschaft Handwerkzeugmaschine mit Luftführungselement
JP2013202694A (ja) * 2012-03-27 2013-10-07 Hitachi Koki Co Ltd 動力工具
JP2014240114A (ja) * 2013-06-12 2014-12-25 株式会社マキタ 電動回転工具
CN105829031B (zh) * 2013-12-20 2019-01-04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2562A (zh) * 2004-12-23 2006-06-28 百得有限公司 动力工具冷却系统
JP2006297487A (ja) * 2005-04-15 2006-11-02 Ryobi Ltd 電動工具
CN101636250A (zh) * 2007-06-18 2010-01-27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动力工具
CN101903138A (zh) * 2007-12-20 2010-12-0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工作场地照明件的工具机
CN101885178A (zh) * 2009-05-11 2010-11-17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
CN102596512A (zh) * 2009-10-19 2012-07-18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工具机和用于工具机的散热的方法
CN102834228A (zh) * 2010-04-12 2012-12-19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钻孔装置
CN102825585A (zh) * 2011-06-16 2012-12-19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
CN104227076A (zh) * 2013-06-12 2014-12-24 株式会社牧田 电动旋转工具以及冲击工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6971A (zh) * 2017-12-28 2020-08-11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动工具
US11554476B2 (en) 2017-12-28 2023-01-17 Koki Holdings Co., Ltd. Power tool
CN112334278A (zh) * 2018-09-14 2021-02-05 工机控股株式会社 电动作业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04183B2 (ja) 2019-04-24
JPWO2016121463A1 (ja) 2017-11-24
EP3251803A1 (en) 2017-12-06
EP3251803A4 (en) 2018-10-17
US20180001444A1 (en) 2018-01-04
EP3251803B1 (en) 2022-10-26
WO2016121463A1 (ja) 2016-08-04
US10836019B2 (en) 2020-11-17
CN107206585B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6585A (zh) 作业机
CN102046335B (zh) 电动工具
CN105073344B (zh) 冲击工具和控制冲击工具的方法
CN101310937B (zh) 具有电子装置冷却的电动手持工具机
CN104981325B (zh) 电动工具
EP3187309B1 (en) Electric working machine
CN107148327A (zh) 动力作业机
CN105722647A (zh) 电动工具
CN102825582A (zh) 冲击工具
CN101126344B (zh) 配有交流发电机的内燃机
JP5190774B2 (ja) 電動工具
US20150364973A1 (en) Electric tool
CN104227076A (zh) 电动旋转工具以及冲击工具
US20150364972A1 (en) Angle tool and electric tool
PL1997951T3 (pl) Pralka
CN107073698A (zh) 电动作业机
CN107931752A (zh) 一种夹持式攻丝装置
JP5082717B2 (ja) 電動工具
JPH0211815A (ja) タービン発電機
HK1077036A1 (en) Ecm trepan of bars
US9596927B1 (en) Rotating wire brush tool
SE0302608D0 (sv) Elektrisk roterande maskin
JP5850279B2 (ja) 電動工具
KR101028755B1 (ko) 전기자동차의 모터 냉각장치
KR20220152615A (ko) 충전식 전동 공구의 배터리 냉각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Machine holding company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Koki Company Limite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