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5703A - 注射器、刺针组件以及穿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注射器、刺针组件以及穿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5703A
CN107205703A CN201580073929.XA CN201580073929A CN107205703A CN 107205703 A CN107205703 A CN 107205703A CN 201580073929 A CN201580073929 A CN 201580073929A CN 107205703 A CN107205703 A CN 107205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ringe
lancet
plunger
support
pric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392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5703B (zh
Inventor
佐伯秀明
居森博和
花房裕
阿部晃之
关和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ZUMI Ltd
Asahi Polyslid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ZUMI Ltd
Asahi Polyslid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ZUMI Ltd, Asahi Polyslid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IZUM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05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5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5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57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61B5/151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aking samples of capillary blood, e.g. by lancets, needles or blad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注射器,构成为穿刺深度调节机构具有:从柱塞突出的突出部、具备凹凸部和阶梯部的圆筒部件、以及沿着注射器的轴向与圆筒部件并排设置的弹簧部件。具有与凹凸部的一部分互补的形状的互补形状部设置于注射器外壳,利用从弹簧部件提供的按压力来保持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一部分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的抵接。在穿刺时柱塞在向前方移动时,柱塞的突出部与圆筒部件的阶梯部碰撞,从而使得柱塞无法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另外,在穿刺深度调节时使圆筒部件以其轴中心旋转,由此能够使供柱塞的突出部碰撞的阶梯部变为不同高度的阶梯部,由此改变柱塞向前方移动的距离。

Description

注射器、刺针组件以及穿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以采集血液等体液为目的、用锐利的部件(例如针)穿刺身体的规定部位的用途的穿刺设备。本发明特别涉及作为该穿刺设备的构成要素的刺针组件(由刺针以及收纳该刺针的刺针支架构成的组件)、和与该刺针组件组合使用的注射器。
背景技术
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需要采集血液。为了采集少量的血液而使用各种穿刺设备。这样的设备一般由刺针(例如专利文献1)以及注射器构成。刺针是供实际穿刺的部件,然而注射器具有使刺针朝向规定部位发射的功能。
具体而言,刺针设置有“穿刺针”,然而注射器设置有“刺针安装部以及具备弹簧的柱塞”。柱塞的弹簧在压缩状态下使用,通过释放该压缩状态,柱塞瞬间动作。在使用时在相对于注射器的柱塞安装刺针后,利用触发器释放柱塞的弹簧的压缩状态。由此带刺针的柱塞向穿刺方向发射,进行规定部位的穿刺。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说明书第5385571号公报
本申请人针对以下说明的以往的穿刺设备进行发明,并进行与本发明相关的申请(国际专利公开第2007/018215号公报,申请日:2006年8月8日,发明名称:“穿刺设备和构成该穿刺设备的刺针组件以及注射器组件”)。一边参照附图、一边简要地说明本发明的刺针组件以及注射器组件(以下将“注射器组件”也称为“注射器”来说明)。图47表示刺针组件100′的外观,并且图48表示注射器200′的外观。如图47所示,刺针组件100′由刺针101′以及保护罩102′构成。如图49以及图50所示,刺针101′构成为具有刺针主体104′、刺针盖106′以及穿刺针105′。金属制的穿刺针105′跨越树脂制的刺针主体104′以及刺针盖106′而存在。穿刺针105′的前端部被刺针盖106′覆盖,并且刺针盖106′与刺针主体104′经由弱化部件108′而结合为一体。如图47以及图50所示,保护罩102′设置为包围刺针主体104′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刺针组件100′装填至注射器200′后,取下刺针盖106′。由此穿刺针105′的前端部露出,因此能够将刺针用于穿刺。
图48所示的注射器200′与刺针组件100′组合使用,是能够发射“穿刺针105′的前端露出的状态的刺针主体”的设备。注射器200′构成为具有“能够与刺针主体的后端部卡合,使刺针主体向穿刺方向发射的柱塞204′”(参照图51)。在向注射器200′装填至时,如图51所示,将刺针组件100′从注射器200′的前端开口部214′插入。若插入一定程度后,如图52所示,刺针组件100′的后方部分116′被柱塞204′的前端部264′、266′把持。若接着继续插入,则柱塞204′后退而蓄积发射能量。即,通过柱塞204′的后退来压缩设置于柱塞204′的弹簧(未图示)(因此若释放该压缩状态,则柱塞向前方瞬间移动,处于发射刺针的状态)。图53中示出柱塞后退而蓄积有发射能量的状态的注射器200′。
若刺针组件100′向注射器200′的装填结束,则取下刺针盖106′,使穿刺针105′的前端露出。以下对取下刺针盖106′进行详述。如图49以及图50所示,刺针主体104′与刺针盖106′通过位于之间的弱化部分108′而结合为一体。使刺针主体104′和刺针盖106′在穿刺针的周围相对地向相反方向转动,从而能够破坏上述弱化部件108′(图53示出沿G方向转动的方式),由此能够取下刺针盖106′。即,通过所谓的“拧断”而使穿刺针105′的前端露出。
在穿刺时将注射器200′的前端开口部214′贴在要穿刺的规定的部位(例如指尖)后,按压触发部件514′的按压部分542′(参照图54)。通过压入上述按压部分542′,柱塞204′向前方发射(即压缩的弹簧被释放),利用穿刺针进行穿刺。
在此,注射器是担负使刺针发射的功能的重要的部分,本申请发明人们发现依然存在以下应改善的事项。
●存在因穿刺部位不同而改变穿刺针的穿刺深度的需求,但在穿刺设备特别是在注射器设置这样的调节穿刺深度的机构的情况很少。另外,即使假设在设置有该机构的情况下,也不能说设置于注射器的深度调节刻度盘一定容易操作。具体而言,在使用者用指尖转动深度调节刻度盘时,调节带来的变化很小(例如,在调节刻度盘旋转时并未有效地产生表示进行了调节/刻度数值改变了的“点击感(click感)”),使用者在感觉上难以明确地判别是否进行了调节/刻度数值是否适当地改变了等。
●在将刺针组件向注射器装填时,希望将刺针组件相对于注射器适宜地保持,但注射器的规格未必合适。另外,假设即使考虑到这样的规格,也不能说实现充分的功能的情况很多。具体而言,考虑用设置于注射器的卡合突起部等对刺针组件的支架进行保持固定,但注射器本身是树脂制,因而上述卡合突起部也为树脂制,因此反复使用时导致卡合突起部磨损,从而导致保持力降低。
另外,本申请发明人们发现刺针组件本身也依然存在以下那样的应改善的事项。
●构成刺针组件的刺针是在将覆盖针尖的盖最终取下之后使用的,但在取下该盖时有可能导致针尖弯曲。具体而言,以为了取下盖进行的“拧掉操作”为起因对针尖作用负荷,其结果存在针尖弯曲或折断的情况。特别是最近存在使用极细的穿刺针的趋势,这样的极细的穿刺针,特别是针尖容易弯曲。若针尖弯曲,则穿刺时被采血者感受到的疼痛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所做出的。即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由更合适的注射器以及刺针组件构成的穿刺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注射器,发射刺针组件的刺针以用于穿刺,其中,
所述注射器构成为具有:使刺针沿穿刺方向发射的柱塞、以及内含柱塞的注射器外壳,
注射器的穿刺深度调节机构构成为具有:
突出部,其沿柱塞的横断方向从柱塞向外侧突出;
圆筒部件,其具备凹凸部和阶梯部;以及
弹簧部件,其沿着注射器的轴向而与圆筒部件并排设置,
以使形成凹凸部的面的法线与注射器的轴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将凹凸部设置于圆筒部件,另一方面,将具有与凹凸部的一部分互补的形状的互补形状部设置于注射器外壳,利用从弹簧部件提供的按压力来保持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一部分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的抵接,
在穿刺时当柱塞向前方移动时,柱塞的突出部与圆筒部件的阶梯部碰撞,从而使得柱塞无法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另外
在调节穿刺深度时,使圆筒部件以其轴中心旋转,从而能够使供柱塞的突出部碰撞的阶梯部变为不同高度的阶梯部,由此改变柱塞向前方移动的距离。
本发明的注射器的一个特征在于,穿刺深度调节机构具有“具备凹凸部和阶梯部的圆筒部件”。特别是以使形成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面(即凹凸面)的法线与注射器的轴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将凹凸部设置于圆筒部件,另一方面,具有与凹凸部的一部分互补的形状的互补形状部设置于注射器外壳,利用从弹簧部件提供的按压力来保持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一部分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的抵接。由此用指尖转动圆筒部件来调节穿刺深度时,向使用者提供很好的“点击感”。
在本发明的注射器的某一优选的方式中,凹凸部设置于圆筒部件的外周面的端部区域,互补形状部设置于注射器外壳的内壁面。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阶梯部设置于圆筒部件的内周面,另外柱塞以使柱塞的突出部位于圆筒部件的内侧并且靠阶梯部的后方的方式贯通圆筒部件。
优选为,圆筒部件的凹凸部具有沿着圆筒部件的周向周期性连续的形态。在使圆筒部件旋转而进行穿刺深度调节时,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抵接的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一部分变为另一部分。这样,优选为,在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抵接的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一部分变为另一部分时,弹簧部件暂时收缩。即,优选为弹簧部件暂时收缩后,恢复为初始状态。另外,弹簧部件例如可以是螺旋弹簧。
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在圆筒部件沿着周向设有刻度数值,另一方面,在注射器外壳设置有用于使圆筒部件的刻度数值露出的刻度用开口窗。在该实施方式中,圆筒部件的刻度数值由相互相邻的第一数值列和第二数值列构成,并且刻度用开口窗由设置于注射器外壳的对置的侧面的第一开口窗和第二开口窗构成,第一数值列的数字从第一开口窗露出,另一方面,第二数值列的数字从第二开口窗露出。
另外,在本发明中还提供一种注射器,发射刺针组件的刺针以用于穿刺,其中,
所述注射器构成为具有:使刺针沿穿刺方向发射的柱塞、以及内含柱塞的注射器外壳,
注射器的刺针组件保持机构构成为具有:
刺针组件容纳部件,其设置于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能够收纳刺针组件的支架;以及
金属制的支架夹持部件,其安装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
在以使刺针组件的支架收纳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方式相对于注射器装填刺针组件时,支架夹持部件夹持支架。
上述本发明的注射器的一个特征在于,刺针组件保持机构具有“刺针组件容纳部件,其设置于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能够收纳刺针组件的支架”,并且具有“金属制的支架夹持部件,其安装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特别是在以使刺针组件的支架收纳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方式相对于注射器装填刺针组件时,支架夹持部件夹持支架。由此刺针组件向注射器装填时,能够将刺针组件适宜地保持于注射器。
在本发明的注射器的某一优选的方式中,支架夹持部件具有弹性特性。在该实施方式中,刺针组件的支架借助支架夹持部件的弹力而被该支架夹持部件夹持。
支架夹持部件的整体形态具有近似环的形态,例如局部切掉的环的形态。另外,支架夹持部件不限定于单品,也可以由多个部分构成。例如支架夹持部件具有由子夹持部件A和子夹持部件B构成的两部分结构,上述子夹持部件A和子夹持部件B可以相互对置配置。
优选为,支架夹持部件具有局部弯曲部,该局部弯曲部的一部分向内侧局部弯曲或者折弯。在“两部分结构”的情况下,优选为子夹持部件A以及子夹持部件B分别具有局部弯曲部。优选为,在支架夹持部件具有局部弯曲部的情况下,在刺针组件向注射器装填时,局部弯曲部与刺针组件的支架的外表面部(支架外周面、设置于该支架外周面的支架周状隆起部等)接触。另外优选为,支架夹持部件安装为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外表面紧密接触,优选为,在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内表面,支架夹持部件的局部弯曲部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切缺部露出。另外,优选为,局部弯曲部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穹顶形态(即,局部弯曲部的内侧面具有穹顶形状部)。即,优选为,支架夹持部件的支架接触面具有近似半球形态。
在支架夹持部件由子夹持部件A和子夹持部件B构成的情况下,优选为,刺针组件容纳部件也具有由“位于注射器的前方侧的子容纳部件A”和“位于注射器的后方侧的子容纳部件B”构成的两部分结构。另外,子容纳部件A优选为整体具有环的形态。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在子容纳部件A设置有向后方侧突出的一对后方突出部,一对后方突出部位于子夹持部件A以及子夹持部件B上。
具有如上所述的“穿刺深度调节机构”以及/或者“刺针组件保持机构”的注射器具有排出器。即,还具有用于将装填至注射器的刺针组件排出的排出器。
在某一优选的方式中,在排出器设置有弹性部分,另一方面,注射器外壳的内壁面设置有突起部。优选为,在为了使刺针与柱塞相互卡合而将刺针组件装填至注射器时,排出器的弹性部分与注射器的突起部暂时抵接,然后越过该突起部。特别优选为在排出器的弹性部分越过注射器的突起部的时刻,刺针与柱塞完全卡合。
优选为,排出器例如具有长条形状,在该长条形状的排出器的前端部设置有弹性部分。另外优选为,弹性部分具有以从排出器主体分支的方式向后方延伸的分支形态。
更优选为,具有“穿刺深度调节机构”以及/或者“刺针组件保持机构”的注射器具有“再装载机构”。具体而言,注射器优选为在排出器具有柱塞后退用抵接部。在该情况下,若在穿刺后使排出器向后方移动,则排出器的柱塞后退用抵接部与柱塞抵接,其结果以从排出器受到的按压力为起因,能够使柱塞后退,因此能够“再装载”。
另外,在本发明中还提供一种刺针组件,由刺针以及收纳该刺针的支架构成。在该刺针组件中,刺针构成为刺针构成为具有刺针主体、刺针盖以及穿刺针,金属制的穿刺针跨越树脂制的刺针主体以及刺针盖而存在于它们之中,穿刺针的针尖由刺针盖覆盖。而且刺针的刺针盖构成为具有:
针尖保护部,其保护穿刺针;
盖头部,其与针尖保护部连结并在刺针盖上位于最前方;以及
一对后方延伸部,它们与盖头部连结并从该盖头部向后方延伸,
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在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上沿着该外侧面延伸。
本发明的刺针组件的一个特征在于,具有从盖头部向后方延伸的一对后方延伸部。特别是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在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上沿着该外侧面延伸。由此能够防止在取下盖时针尖弯曲或折断的不良情况。另外,在此所说的“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在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上沿着该外侧面延伸”是指: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的至少中央部分(在沿着后方延伸部的宽度方向的情况下的中央部分)在支架主体的外侧面上以接近或者接触的方式沿其延伸。
在某一优选的方式中,在刺针盖从刺针取下时,能够以使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在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滑动的方式使后方延伸部旋转,由此能够适宜地防止针尖的弯曲、折断。
在某一优选的方式中,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的内侧面与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相互接近或者紧密接触。另外,优选为具有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相互互补的形态。更优选为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具有长条形状,以其自由端向外侧扩展的方式向后方延伸。
本发明的刺针组件具有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适当地延伸很长的形状的特征。特别是对照与针尖端的位置以及/或者针尖保护部后端的位置的关系,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延伸很长。具体而言,以使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的自由端/前端位于比穿刺针的针尖端位置或者针尖保护部的后端靠后方的方式,使后方延伸部向后方延伸。在某一优选的方式中,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延伸到刺针主体(换言之,以使后方延伸部的自由端位于刺针主体上方的方式,使长条形状的后方延伸部从盖头部向后方较长地延伸)。
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在支架的主体不设置开口部,并且刺针盖的针尖保护部以及刺针主体不从支架伸出而是收纳于支架内。
此外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刺针主体具备一对挠性突出部以及一对弯曲形状可移位部。优选为一对挠性突出部设置于刺针主体的前方侧,而一对弯曲形状可移位部设置于刺针主体的后方侧。弯曲形状可移位部优选为具有中空形态。
在刺针主体具备弯曲形状可移位部的情况下,优选为支架具备用于供弯曲形状可移位部卡止的被卡止部。在该情况下,特别优选为弯曲形状可移位部的弯曲部分以能够卡止于支架的被卡止部的状态设置。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穿刺设备。即,提供由上述注射器以及刺针组件构成的穿刺设备。
本发明的穿刺设备的一个特征在于,由具备优选的“穿刺深度调节机构”以及/或者“刺针组件保持机构”的注射器、和具备优选的“盖取下机构”的刺针组件来构成穿刺设备。
可以在穿刺设备所使用的刺针组件的支架的外周面设置周状隆起部。在某一优选的方式中,在将刺针组件装填至注射器时,支架的周状隆起部与支架夹持部件的穹顶形状部暂时抵接,然后越过该穹顶形状部。若支架的周状隆起部越过支架夹持部件的穹顶形状部,则向使用者提供点击感。
在另一优选的方式中,在刺针组件中,支架具备用于供弯曲形状可移位部卡止的“又一被卡止部”,
若在刺针与柱塞相互卡合且刺针组件装填至注射器后刺针仅向前方移动,则刺针主体的弯曲形状可移位部的弯曲部分与支架的“又一被卡止部”卡止。用于供弯曲形状可移位部卡止的“被卡止部”以及“又一被卡止部”例如具有设置于支架的开口部的形态。
在本发明的具备“穿刺深度调节机构”的注射器中,在调节穿刺深度时,向使用者提供适宜的“点击感”。具体而言,利用由弹簧部件(特别是“沿着注射器的轴向与圆筒部件并排设置的弹簧部件”)提供的按压力,保持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一部分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的抵接,但若为了调节穿刺深度而使圆筒部件旋转,则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抵接的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一部分变为另一部分,此时通过弹簧部件的按压力提供点击感。更具体而言,在弹簧部件的按压力总是动作的条件下,从“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一部分”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的抵接状态、向“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另一部分”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的另一抵接状态瞬间切换,因此向使用者提供适宜的“点击感”。
另外,在本发明的具备“刺针组件保持机构”的注射器中,通过将刺针组件保持于注射器这一点实现充分的功能。具体而言,能够由安装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支架夹持部件,将装填中或者装填后的刺针组件适当地保持于注射器。特别是由于支架夹持部件具有的弹力,能够相对于注射器适当地保持刺针组件。由于这样被保持,例如在将刺针组件的支架按压于穿刺位置进行穿刺时,防止支架相对于注射器(特别是“刺针组件容纳部件”)倾斜这样的不良情况,能够提供适宜的穿刺。另外,原本支架夹持部件是金属制,因此即使反复使用也难以磨损,从而防止保持力降低。同样由于是金属制,因此不易受到因温度引起的变动,不受使用场所、使用季节等影响,能够提供恒定的保持力。
此外,在本发明的具备“盖取下机构”的刺针组件中,将刺针盖从刺针取下时,能够以使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在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滑动的方式使后方延伸部旋转。由此盖取下时作用于穿刺针的力的大部分变为该穿刺部件的旋转力,能够极力减少作用于穿刺针的前端部的力。因此适宜地防止盖取下时的弯曲、折断等对穿刺针的损伤。特别是最近有使用极细的穿刺针的趋势,即使是这样的极细的穿刺针也能够适宜地防止针尖的弯曲。若防止穿刺针的弯曲,则穿刺针的轨道大致为直线,其结果能够减少被穿刺者(即被采血者)在穿刺时感到的疼痛。这虽然不受特定理论的束缚,但被认为是由于被采血者的穿刺部位因穿刺针而“刺痛”的现象减少引起的。另外,在本发明的刺针组件中防止穿刺针“弯曲”,但在使用者不同的情况下也总是能够保证恒定的相同的取下操作,因此对于穿刺前端部而言,实际上能够得到恒定的露出状态。因此即使在使用者不同的情况下也能使穿刺针的穿刺轨道实际上恒定,能够发挥减少各使用者的差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设备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刺针组件以及构成该刺针组件的刺针和支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注射器的内部构造的立体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设备的使用方式的立体图(刺针组件装填于注射器之前)。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设备的使用方式的立体图(刺针组件装填至注射器的时刻)。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设备的使用方式的立体图(取下刺针盖时)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穿刺设备的使用方式的立体图(穿刺时)。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注射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注射器的内部构造以及构成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注射器的内部构造以及构成部件的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穿刺深度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穿刺深度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穿刺深度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穿刺深度调节机构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在刺针组件保持机构中使用的“刺针组件容纳部件”以及“支架夹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16是用于说明刺针组件保持机构的示意图。
图17是示意地表示使用时穿刺设备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的剖视图(刺针组件装填前)。
图18是示意地表示使用时穿刺设备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的剖视图(刺针组件装填中途)。
图19是示意地表示使用时穿刺设备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的剖视图(刺针与柱塞的卡合结束)。
图20是示意地表示使用时穿刺设备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的剖视图(装填结束/装载结束)。
图21是示意地表示使用时穿刺设备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的剖视图(穿刺时)。
图22是示意地表示使用时穿刺设备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的剖视图(穿刺后)。
图23是示意地表示使用时穿刺设备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的剖视图(刺针组件排出)。
图24是示意地表示再装载的穿刺设备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的剖视图。
图25是表示刺针组件的外观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刺针组件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27是取下盖的刺针的剖视图。
图28示出刺针组件容纳部件以及刺针支架优选的变形例。
图29是示出针尖保护部的优选的变形例。
图30是表示具有某一优选方式的刺针组件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31是图30(A)所示的刺针组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32是图30(A)所示的刺针组件的外观俯视图。
图33是图30(A)所示的刺针组件的内部构造俯视图。
图34是表示具有某一优选方式的支架夹持部件以及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立体图。
图35是表示具有某一优选方式的支架夹持部件以及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立体图。
图36是表示具有某一优选方式的支架夹持部件、刺针组件容纳部件以及刺针支架的立体图。
图37是用于说明由支架夹持部件引起的点击感的示意图。
图38是表示具有与防止刺针拔出一半引起的露针相关的某一优选方式的刺针组件的立体图以及端面图。
图39是表示具有与防止刺针拔出一半引起的露针相关的某一优选方式的刺针组件的剖视图(使用前的无负荷状态)。
图40是表示具有与防止刺针拔出一半引起的露针相关的某一优选方式的刺针组件的剖视图(使用前的刺针拔出)。
图41是表示具有与防止刺针拔出一半引起的露针相关的某一优选方式的刺针组件的剖视图(刺针组件装填结束后的无负荷状态)。
图42是表示具有与防止刺针拔出一半引起的露针相关的某一优选方式的刺针组件的剖视图(刺针组件装填结束后的刺针拔出)。
图43是表示具有与防止刺针拔出一半引起的露针相关的某一优选方式的刺针组件的剖视图(刺针组件装填结束后的刺针拔出)。
图44是表示具有与防止刺针拔出一半引起的露针相关的某一优选方式的刺针组件的剖视图(从注射器拔出后、盖除去前)。
图45是表示具有与防止刺针拔出一半引起的露针相关的某一优选方式的刺针组件的剖视图(从注射器拔出后、盖除去后)。
图46(a)~(e)是表示与防止露针相关的某一优选的注射器形态的穿刺设备的剖视图。
图47是表示刺针组件的外观的立体图(现有技术)。
图48是表示注射器的外观的立体图(现有技术)。
图49是表示刺针的外观的立体图(现有技术)。
图50是为了了解刺针的内部而将将图49的刺针一分为二的情况下的立体图(现有技术)。
图51是表示刺针组件装填至注射器之前的状态的立体图(现有技术)。
图52是表示通过装填刺针组件而使刺针被柱塞前端部把持的状态的立体图(现有技术)。
图53是表示刺针组件的装填结束而柱塞处于无法后退的状态的情况的立体图(现有技术)。
图54是表示取下刺针盖而成为可穿刺状态的状态的情况的立体图(现有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本发明涉及注射器、刺针组件以及穿刺设备。首先,在说明穿刺设备的结构后,然后分别对注射器以及刺针组件进行说明。另外,穿刺设备由注射器和刺针组件构成,因此穿刺设备本身的详细说明实质通过注射器以及刺针组件各自的说明来进行。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关于方向的用语,如上述那样,将穿刺时注射器的柱塞或者刺针组件的刺针主体移动的“穿刺方向”设为“前”方向,其相反的方向设为“后”方向。在注射器中从排出器的把持部朝向外壳开口部的方向相当于“前方”、“穿刺方向”,在刺针组件中,从壳体的开口端朝向穿刺开口部的方向相当于“前方”、“穿刺方向”。另外,“横断方向”实际上意味着相对于上述穿刺方向正交的方向。这些在说明书正文中使用的方向在附图中示出。
《穿刺设备的整体构成以及使用方式》
(穿刺设备的整体构成)
图1示出穿刺设备1000。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穿刺设备1000由刺针组件100和注射器200构成。
刺针组件100是设置有穿刺针的部件,是实际穿刺用的部件。刺针组件100由具备穿刺针的刺针130、和收纳该刺针的支架170构成(参照图2)。“刺针组件”中的“组件”是指这些刺针和支架相互组合而使用。
注射器200是具有发射功能的部件,与刺针组件一起使用。即,通过使用注射器200,能够使“具备穿刺针的刺针”向要穿刺的部位发射。注射器200至少具有:使刺针向穿刺方向发射的柱塞220、以及内含该柱塞的注射器外壳210构成(参照图1以及图3)。
(穿刺设备的使用构成)
在使用穿刺设备时,如图4以及图5所示,首先进行将刺针组件100装填至注射器200的操作。如图示那样,装填通过将刺针组件100嵌入注射器200的前端开口部201来进行。具体而言,以使刺针组件100的支架170成为局部嵌入注射器200的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的形态的方式,将刺针组件100插入注射器200。在进行该装填时,刺针与注射器的柱塞220卡合。另外,在上述卡合之前或者伴随该卡合,使刺针与柱塞220抵接,但由于刺针被压入注射器内部,因此柱塞在注射器内部后退。具体而言,若刺针组件进行插入,则被支架170保持固定的刺针主体140(参照图2)按压柱塞220,且柱塞220后退。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柱塞220设置有撞针簧220a。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在柱塞220的主体筒部221的内部配置有撞针簧220a。柱塞220的后退意味着柱塞220以克服撞针簧220a的力的方式被压下。因此柱塞的弹簧220a适当地被压缩,刺针发射所需的力蓄积于柱塞220。最终如图5所示,柱塞后退直至柱塞220的触发器用突起部220b与触发杆230的后方突起部230a卡止而成为扣紧状态为止。触发杆230是用于引起刺针相对于被装填至注射器的刺针组件发射的部件。在装填前或者装填中的刺针组件中,由于刺针与支架卡合,而成为刺针(特别是刺针主体)被保持固定于支架的状态,但在装填结束的刺针组件中,成为上述卡合被解除的状态,因此具备穿刺针的刺针主体相对于支架成为可动状态。即,成为能够向穿刺方向发射的状态。
刺针组件向注射器的装填结束后,接下来,如图6所示,进行取下刺针盖150的操作。在穿刺时将刺针组件的前端贴靠于要穿刺的规定的部位(例如指尖)后,将触发杆的前端部230b朝向注射器的内部压入(参照图7)。由此触发杆230的后方突起部230a与柱塞220的突起部220b的扣紧状态被解除,其结果被压缩的弹簧220a瞬间伸长,柱塞220向前方发射。即,安装于该柱塞220的“具备穿刺针的刺针主体”朝向前方的穿刺方向发射来进行穿刺。图7示出将触发杆的前端部230b朝向注射器200的内部压入来进行穿刺的状态,即,穿刺针143从刺针组件的前端露出的时刻的状态。
以下分别详细说明构成穿刺设备1000的注射器200以及刺针组件100。
《注射器的整体构成、功能》
图8~图10表示本发明的注射器200。图8表示注射器200的外观,图9以及图10表示注射器200的内部构造,并且示出注射器200的主要的构成部件。具体而言,在图9以及图10中,示出“柱塞220”、“穿刺深度调节机构的圆筒部件240”、“穿刺深度调节机构的弹簧部件250”、“刺针组件保持机构的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刺针组件保持机构的支架夹持部件260”以及“排出器270”等。
如图9以及图10所示,注射器200的外壳210是含有柱塞220且内含注射器的各种结构构件的部件。注射器外壳210优选由树脂材料形成。另外,注射器外壳210例如可以由一分为二的子部件构成,也可以将它们组合为一体。另外如图8所示,可以在外壳210设置有作为脚部发挥功能的脚突起218。若设置脚突起218,则能够使注射器200整体上稳定地放置(更具体而言,能够以使上述脚突起218与设置面接触的方式,将注射器200预先以大致水平稳定的状态放置)。
柱塞220沿着注射器200的轴向即注射器的长度方向配置,具有使刺针(特别是刺针主体)向穿刺方向发射的功能。如图10所示,柱塞220的前端部222能够与刺针主体140的后端部145(参照图2)卡合。在刺针组件100向注射器200装填时,柱塞220的前端部222与刺针主体140的后端部145卡合。另外,若伴随着装填而向后方插入刺针主体140,则柱塞220向后方被压入(参照图17以及图18)。其结果柱塞220的撞针簧220a被压缩,穿刺针发射所需的力蓄积于柱塞220。
(穿刺深度调节机构)
本发明的注射器200具有“穿刺深度调节机构”。该穿刺深度调节机构设置于注射器的内部。构成穿刺深度调节机构的部件主要是“柱塞的突出部225”、“圆筒部件240”以及“弹簧部件250”(参照图9以及图10)。
柱塞的突出部225设置于柱塞220,并沿柱塞200的横断方向从该柱塞200向外侧突出。该突出部225在穿刺时与圆筒部件240协作。例如如图10所示,突出部225优选为其前端面形成为平面状,另外优选为,该前端面的法线与注射器的轴向(即,注射器的长度方向的轴)大致平行。
如图11所示,圆筒部件240具备凹凸部242以及阶梯部246。如图示那样,凹凸部242优选设置于圆筒部件240的外周面的端部区域。另外,凹凸部242优选具有沿着圆筒部件的周向周期性连续的形态。另一方面,阶梯部246优选设置于圆筒部件240的内周面。阶梯部246设置于圆筒部件240的内周面,因此在图11的下侧的立体图中用虚线表示。这样的凹凸部242以及/或者阶梯部246可以构成与圆筒部件240分体设置的部分,或者也可以与圆筒部件240一体化(在“一体化”的情况下,凹凸部242以及/或者阶梯部246可以在圆筒部件240成型时一体地形成。即,圆筒部件240的外周面以及/或者内周面的形态本身可以具有凹凸部242以及/或者阶梯部246的形态)。另外,柱塞220以使该突出部225在圆筒部件240的内侧且位于比阶梯部246靠后方的方式,穿过圆筒部件240而设置。
如图9~图11所示,弹簧部件250沿着注射器的轴向(即,注射器的长度方向的轴)而与圆筒部件240并排设置。即弹簧部件250与圆筒部件240沿着注射器的长度方向相互相邻地配置。该弹簧部件250以使该弹簧伸缩表现在注射器的轴向(即,注射器的长度方向)的方式设置于注射器外壳。另外,如图示那样,弹簧部件250例如可以是螺旋弹簧。
在这样的穿刺调节机构中,在穿刺时在柱塞220向前方移动时,如图12所示,柱塞的突出部225向“A方向”(穿刺方向)移动,最终与圆筒部件240的阶梯部246碰撞,从而柱塞220无法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其结果使圆筒部件240以其轴中心旋转,使与突出部225碰撞的阶梯部246向不同高度的阶梯部改变(例如从阶梯部246a向246b改变),因此能够改变在穿刺时柱塞220能够向前方移动的距离。即,能够调节穿刺深度。
圆筒部件的凹凸部242成为:形成其凹凸的面(242a、242b、242c、……)的法线与注射器的轴向大致平行(参照图9)。在注射器外壳210设置有互补形状部215,其具有与上述凹凸部242的一部分互补的形状。图9明确示出设置于注射器外壳的内壁面的互补形状部215。该互补形状部215可以与注射器外壳的内壁面一体成型而形成(即,注射器外壳的内壁面的一部分可以具有与凹凸部242的一部分分互补的形状)。在本发明的注射器的穿刺深度调节机构中,利用从弹簧部件250提供的按压力,来保持圆筒部件的凹凸部242的一部分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215的抵接状态。如图13所示,在圆筒部件240的后端侧以与该圆筒部件240相邻的方式设置有弹簧部件250,圆筒部件240处于被朝向前方施力的状态。因此设置于圆筒部件240的前端的凹凸部242成为被向注射器外壳210的互补形状部215按压的状态。
在使圆筒部件旋转来进行穿刺深度的调节时,如图13所示,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215抵接的圆筒部件的凹凸部242的一部分242a变为另一部分242b。即使在该变化期间,由于弹簧部件250,圆筒部件240依然是被向前方施力的状态,因此互补形状部215与另一部分242b相互有力地嵌合,其结果产生“点击感”。即、在用指尖转动圆筒部件来调节穿刺深度时,向使用者提供适当的“点击感”。
从弹簧部件250的观点来看,调节穿刺深度时,弹簧部件250的形态暂时变化。具体而言,在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215抵接的凹凸部242的一部分242a变为另一部分242b时,弹簧部件250暂时收缩。即,如图13所示在“互补形状部215与凹凸部的一部分242a的抵接状态”被解除后,切换为下一个“互补形状部215与凹凸部的另一部分242b的抵接状态”时,在弹簧部件250暂时收缩后,恢复为原来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穿刺调节机构中,提供使用者更易明白的“调节刻度盘”。对其进行详述。
如图14所示,在圆筒部件240沿着周向带有刻度数值248,然而在注射器外壳设置有用于使圆筒部件的刻度数值露出的刻度用开口窗216。如图示那样,圆筒部件的刻度数值248由相互相邻的第一数值列248a和第二数值列248b构成。与之对应地,注射器外壳的刻度用开口窗216由第一开口窗216a和第二开口窗216b构成。更具体而言,有在注射器外壳的对置的侧面以成对的方式设置的第一开口窗216a和第二开口窗216b构成刻度用开口窗216。
这样的第一数值列248a和第二数值列248b、与第一开口窗216a和第二开口窗216b适当地组合。具体而言,如图示那样,圆筒部件240的第一数值列248a的各个数字从注射器外壳的第一开口窗216a露出,并且圆筒部件240的第二数值列248b的各个数字从第二开口窗216b露出。
在这样的调节刻度盘中,从第一开口窗216a显示的第一数值列248a、与从第二开口窗216b显示的第一数值列248b彼此独立。这点在现有的注射器中,刻度数值以单列设置,并将其从“在注射器外壳的对置的侧面以成对的方式设置的两个开口窗”显示,因此以这点决定并非优选。具体而言,在现有技术中,从一方的开口窗露出的数字、与从另一方的开口窗露出的数字的配置调整很难,成对的开口窗的相对位置未必合适。例如需要一方的开口窗设置于针体的中央部,而另一方的开口窗在比该针体中央部靠上侧或者下侧错开设置等对策。在本发明的调节刻度盘中,使从第一开口窗216a显示的第一数值列248a、与从第二开口窗216b显示的第一数值列248b彼此独立,因此本质上避免上述对策。另外,原本将数值列分两个来显示,因此能够增大各数值列的数字本身,能够提供使用者容易观察的注射器。即,在本发明中虽然是紧凑的注射器,但调节刻度盘的数值显示也不会过小,能够提供容易使用的注射器。
(刺针组件保持机构)
本发明的注射器具有“刺针组件保持机构”。该机构是将装填至注射器或者被装填的刺针组件的支架相对于注射器适宜地保持的机构。构成刺针组件保持机构的部件主要有“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以及“支架夹持部件260”(参照图9)。
如图9所示,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设置于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接收在使用时插入的刺针组件。即,能够以使刺针的支架170的一部分收纳于容纳部件202的方式,将刺针组件装填至注射器(参照图4以及图5)。如图示那样,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优选为整体具有筒形状。
如图15所示,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优选为在其主体外表面设置有周向槽部202a,并且在其槽部区域设置有切缺部202b。如图示那样,切缺部202b也可以具有开口形态。
如图9以及图15所示,支架夹持部件260安装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支架夹持部件260例如优选是由SUS等金属形成的部件。支架夹持部件260是能够表现出弹性特性的部件。特别是在设置于注射器的状态下,支架夹持部件260优选为能够向注射器的外侧以及内侧的方向弹性变形的部件(例如对于图15所示的方式而言,优选为在因外力而沿A方向扩展时要朝向其相反方向恢复为原来形状的力作用于支架夹持部件260)。
另外,如图示那样,支架夹持部件260的整体形态可以是近似环的形态,例如局部切掉的环的形态。这样的“局部切掉的环的形态的支架夹持部件260”,以“局部切掉部分”为基点特别容易弹性变形。
特别是如图15所示,支架夹持部件260具有其一部分向内侧局部弯曲或者折弯的局部弯曲部265。如图示那样,局部弯曲部265可以以相互成对的方式设置有两个局部弯曲部(265a、265b)。该局部弯曲部265的个数不特别限定为两个,页可以是一个,或者也可以是三个或三个以上。
如图15所示,局部弯曲部265的内侧面优选为其至少一部分是穹顶形态(或“半球状形态”)。更具体而言,优选为局部弯曲部265的内侧面的一部分(图15的附图标记265′)局部向内侧隆起,该隆起优选为连续平滑地弯曲的曲面形态。
如图9以及图15所示,支架夹持部件260以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的外周面紧密接触的方式,整体安装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的外侧。更具体而言,支架夹持部件260优选设置为嵌入支架夹持部件260的周向槽部202a。在此,支架夹持部件260的局部弯曲部265设置为位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的切缺开口部202b。因此在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的内周面,支架夹持部件260的局部弯曲部265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的切缺部202b(如图15所示,例如开口形态的切缺部)露出。
如图16(A)所示,支架夹持部件260的局部弯曲部265优选位于比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的内侧面稍靠内侧。更具体而言,优选为局部弯曲部265的穹顶形状部分265′的顶部至少位于比组件容纳部件202的内侧面靠内侧。
图16(B)示出相对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插入刺针组件的支架170的状态。由上述图16(B)可知,插入至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或者被插入的支架170,以局部弯曲部265为基点被支架夹持部件260夹持。更具体而言,通过使局部弯曲部265的穹顶形状部分265a相对于支架170的外周面接触,由此支架夹持部件260稍向外侧扩展,另一方面利用由此产生的“支架夹持部件的弹力”而适宜地保持支架170。
由于这样适宜地保持,因此例如在将刺针组件的支架按压于穿刺部位进行穿刺时,防止支架相对于注射器(特别是“刺针组件容纳部件”)倾斜而错位,能够进行所希望的穿刺。另外,原本支架夹持部件为金属制,因此反复使用也难以磨损,适宜地防止保持力的降低。
另外,由于穹顶形状部分265′,局部弯曲部265与支架170的外周面的接触变为“点接触”,因此相对于支架170的插入不产生过大的阻力。即在本发明的刺针组件保持机构中,将插入至注射器的支架170适宜地保持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为了该保持,支架170与夹持部件之间的“摩擦阻力”有效作用),并且在产生该摩擦阻力的状态下适当确保顺畅的支架插入。
(与排出器相关的机构)
接下来,参照图17~图23,说明本发明的注射器的“与排出器相关的机构”。图17~图23随着时间的推移示出刺针组件100的装填操作的开始、装填结束、穿刺以及穿刺后刺针组件100的排出。即图17~图23按照其编号顺序示出刺针组件100以及注射器200(即,由它们构成的穿刺设备)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
本发明的注射器具有排出器270(参照图10)。该排出器270本质上用于排出“使用完毕的刺针组件”,即,用于将“穿刺处理已经用过的刺针组件”从注射器排出而使用。
图22示出穿刺后的刺针组件100以及注射器200。由图示的方式可知,以使排出器270的前端部272能够与刺针组件100的支架170的后端抵接的方式配置排出器270。因此使该排出器向前方移动,从而支架170被排出器270从后方按压。如图23所示,排出器驱动时,刺针组件100以远离注射器的方式向前方移动。因此最终使用完毕的刺针组件100从注射器被排出。
在本发明的注射器中,排出器270不是仅在刺针组件100排出时发挥功能,在刺针组件100装填时也发挥功能。具体而言,排出器270在刺针组件100装填时也担负发出提示装填结束(更具体而言,刺针与柱塞的卡合结束)的“点击感”的作用。
特别有助于发出提示该装填结束的“点击感”的部分,是设置于排出器270的弹性部分275(参照图10以及图17)。该弹性部分275通过与设置于注射器外壳210的内壁面的突起部212(参照图17)协作,来提供表示装填结束的“点击感”。以下对此进行详述。
在要使刺针与柱塞相互卡合而将刺针组件装填至注射器时,由于排出器270被刺针组件100的支架170向后方按压,排出器270在注射器内部向后方移动。具体而言,装填的刺针组件使该支架170的后端与排出器270的前端抵接,其结果排出器以抵接部分为基点,被向后方按压而移动。这样在排出器270向后方移动时,排出器270的弹性部分275与注射器的突起部212暂时抵接,然后越过突起部212。在该越过时,在排出器向后方的移动被暂时阻止后、瞬间被解除,因此使用者(捏住支架170并插入至注射器的使用者)感受到“点击感”。
特别是在排出器的弹性部分275越过注射器的突起部212的时刻,刺针与柱塞完全卡合,并且刺针组件100的支架170最终收纳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由此装填实际上结束。即“点击感的产生”、和“刺针与柱塞的卡合结束”、“装填结束”相互联动,在使用者看来,通过该“点击感”能够在感觉上更明确地把握卡合结束、装填结束。
图18示出排出器的弹性部分275越过注射器的突起部212之前的状态,图19示出排出器的弹性部分275越过注射器的突起部212之后的状态。由上述图18以及图19可知,在弹性部分275越过突起部212的时刻,刺针(特别是刺针主体140)与柱塞(特别是其前端部222)完全卡合,并且刺针组件100的支架170最终收纳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从而实际上装填结束。
另外,排出器例如具有长条形状,但优选在该长条排出器的前端部设置有弹性部分275(参照图10)。另外,弹性部分275优选具有以从排出器主体分支的方式向后方延伸的分支形态(参照图10)。由此能够适宜地表现出弹性特性,因此排出器能够适宜地担负在刺针组件的装填时发出“点击感”的作用。
在本发明中,排出器270还担负表示刺针组件向注射器的装填结束的指示机构。具体而言,排出器270在其后端部分具有指示窗部276,由此使设置于柱塞220的后端的指示显示部227露出(参照图10)。
更具体而言,将刺针组件100装填至注射器200时,若柱塞220的触发器用突起部220b与触发杆230的后方突起部230a卡止而得到扣紧状态,则柱塞220的指示显示部227从排出器270的指示窗部276适当地露出(参照图5以及图20)。
即,根据该柱塞220的指示显示部227的露出状态,能够间接地把握刺针组件的装填状态,进而能够把握是否处于装填结束的状态。
此外,在本发明的注射器中,排出器270不仅用于“刺针组件的排出”以及“刺针组件装填时的点击感产生”等,还担负与“再装载”有关的功能。
图24(A)~24(C)示出“再装载”的状态。图24(A)示出穿刺后的刺针组件100以及注射器200。图24(B)示出为了“再装载”而使排出器270相对于注射器外壳210向后方相对移动的状态,图24(C)示出“再装载”结束的时刻的状态。
在排出器270中,有利于再装载的部分是柱塞后退用抵接部277(参照图24(A)以及图24(B))。如图示那样,柱塞后退用抵接部277优选为具有阶梯差形态。更具体而言,柱塞后退用抵接部277优选在排出“使用完毕的刺针组件”时与支架的后端抵接的“排出器的突出形态的前端部272”形成其后端部分(参照图10以及图24(A)、图24(B))。
另一方面,在柱塞220中,有利于再装载的部分是主体筒部221。即,是在内部设置有撞针簧220a的主体筒部221。特别是该主体筒部221的前侧边缘部221A(参照图10以及图24(A))。
在穿刺后,若使排出器270向后方移动,则排出器270的柱塞后退用抵接部277与柱塞220抵接。更具体而言,排出器的柱塞后退用抵接部277与柱塞的主体筒部221的前侧边缘部221A抵接(参照图24(A)以及图24(B))。因此若使排出器向后方的移动继续,则从排出器270受到的按压力使柱塞220后退,最终如图24(C)所示,柱塞220的触发器用突起部220b与触发杆230的后方突起部230a再次卡止,能够再次得到扣紧状态。即“再装载”结束,能够再次得到可穿刺的状态。
《刺针组件的整体构成、功能》
图25~图28以及图2示出刺针组件100。图25示出刺针组件100的外观图,图26为了容易理解刺针组件100的内部构造,而以将刺针支架沿其长度方向切除一半的形态来表示。图27示出刺针130(取下盖的状态)的剖视图。另外,图28示出用图26的线I-I′切剖的剖视图。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刺针组件100的构成要素,图2示出组件的分解图、展开图。
如图26以及图2所示,刺针组件100具有在支架170内收纳刺针130的构造。即本发明的刺针组件100实际上由“刺针130”和“支架170”两个部件构成。
具体而言,如图26以及图2所示,刺针盖150的针尖保护部152以及刺针主体140不从支架170突出,而是刺针130收纳于支架170内。
以下说明刺针组件100的各构成部件。
(支架)
如图25以及图2所示,刺针组件的支架170例如整体是圆筒的形态。该支架170的尺寸较小,如图4所示,具有整体用手指捏住的尺寸。另外支架17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圆筒的形态,例如也可以是方筒的形态。
支架170只要是在一般的刺针所使用的树脂材料,则可以由任意种类的树脂材料形成。支架170具有开口后端171,并且在与其对置的位置具有穿刺开口端172(参照图2)。该穿刺开口端172相当于贴靠在要穿刺的规定的部位(例如指尖)的部分。
如图25以及图2所示,在支架的外表面设置有隆起部173。优选为多个隆起部173以沿支架主体部的周向排列的方式设置为环状。上述多个隆起部173在支架插入至注射器时,与注射器的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的引导隆起部(图15的附图标记202c)卡合,由此实现顺畅的插入。
另外,如图25以及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刺针组件100中,在支架170的主体部不设置开口部(局部切缺开口部等)。在支架170的内壁设置有用于阻止刺针的针体部分向前方移动的台阶部174(特别是参照图26)。如图示那样,由台阶部174形成的面174A具有以使其法线与支架的轴大致平行的方式朝向后方侧的形态。另外,在支架内壁也设置有卡止部175(特别是参照图26)。该卡止部175用于在使用前阻止刺针的针体部分向后方移动,并且还用于在使用后阻止刺针主体140向前方移动。如图示那样,卡止部175优选具有朝向注射器的内侧中央且向后方突出的形态。
(刺针)
刺针130与支架170组合。该刺针130与支架170同样,也很小,具有能够收纳于该支架170内的针体尺寸。如图示那样,刺针130形成为具有刺针主体140、刺针盖150以及穿刺针143。特别是如图26以及图27所示,穿刺针143以跨越树脂制的刺针主体140以及刺针盖150的方式存在于它们之中,穿刺针143的前端部143a被刺针盖150覆盖。因此例如在图2中,未示出穿刺针143。如图26以及图2所示,刺针盖150与刺针主体140经由很小的接点而结合为一体。这样的刺针130可以通过将穿刺针嵌入模具并将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成型的所谓的嵌入成型来制造,“很小的接点”(即“连结部分”)可以在该嵌入成型时同时制造。因此“很小的接点”可由与刺针盖150以及刺针主体140相同的树脂材料形成。
刺针盖150具有:“保护穿刺针的针尖保护部152”、“与针尖保护部连结并在刺针盖上位于最前方的盖头部154”、以及“与盖头部连结并从该盖头部向后方延伸的一对后方延伸部156”。
刺针的针体140以相对于支架170暂时被保持的状态设置,刺针主体140具备用于被保持的构件。具体而言,刺针主体140具备一对挠性突出部142以及一对弯曲形状可移位部144。一对挠性突出部142设置于刺针主体的前方侧,而一对弯曲形状可移位部144设置于刺针主体的后方侧。如图26所示,挠性突出部142与支架内壁的卡止部175卡合,并且弯曲形状可移位部144(特别是该弯曲部分144A)与支架内壁的台阶部174(特别是该阶梯差面174A)卡合,由此刺针的针体140成为相对于支架170暂时被保持的状态。前者的卡合主要阻止刺针主体相对于支架170相对朝后方移动,后者的卡合主要阻止刺针主体相对于支架170相对朝前方移动。另外,使用时若刺针组件向注射器的装填结束,则由于弯曲形状可移位部144与柱塞部件的前端部222的均衡、抵接,而成为向内侧移位的形态(参照图18以及图19),因此刺针主体能够向前方移动,进而成为能够发射的状态。
在刺针主体140中,穿刺针143的主体部被固定。因此穿刺时刺针主体140与穿刺针143成为一体并向前方被发射。另外,在刺针主体140的后端部具有卡合部145,用于与注射器的柱塞220的安装部(图10的附图标记222)卡合。即,在将刺针组件装填至注射器时,刺针主体的后端部145能够与柱塞220的前端部222卡合,由此伴随着支架的插入,柱塞后退,穿刺部件发射所需的力蓄积于柱塞。
(刺针盖的取下)
在本发明的刺针组件100中,具有从盖头部154向后方延伸的一对后方延伸部156(优选为一对后方延伸部156具有对称的形态)。特别是在本发明中,如图26所示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156在支架170的主体的外侧面170A上沿着该外侧面170A在刺针的长度方向延伸。由此能够防止在取下盖时针尖弯曲或折断。
更具体而言,刺针盖150从刺针100取下时,能够以使刺针盖150的后方延伸部156在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170A滑动的方式使后方延伸部156旋转,由此能够适宜地防止穿刺针143的针尖143a的弯曲、折断。换言之,在本发明中,后方延伸部156成为把持部(特别是“将取下刺针盖时使用者把持用的把持部”),因此捏住该后方延伸部156并以在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170A滑动的方式使后方延伸部156旋转而取下刺针盖。后方延伸部156是把持部,因此优选为沿着后方延伸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隆起部分(即,不是沿刺针的轴向,而是沿与其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隆起部分)可以设置于后方延伸部156的外侧面(例如后方延伸部可以具有后述作为参照的图30(C)以及(D)那样的外表面形态)。更优选为“沿着后方延伸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隆起部分”可以设置于接近后方延伸部的自由端156B的位置(比固定端侧接近自由端侧的位置)。
优选为,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的至少中央部分(“沿后方延伸部的宽度方向的情况下的中央部分156′”)以与支架主体的外侧面上接近以及/或者接触的方式,沿着该支架主体的外侧面在刺针的长度方向延伸。“中央部分156′”参照图2。更优选为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156的内侧面156A与支架主体的外侧面170A相互接近或者紧密接触(参照图26)。具体而言,后方延伸部156的内侧面156A可以与支架主体的外侧面170A接触,或者也可以空出0mm(不含“0”)~2mm,优选为空出0mm(不含“0”)~1mm,更优选为空出0mm(不含“0”)~0.5mm的微小间隙,使后方延伸部156的内侧面156A与支架主体的外侧面170A相互定位。即,在此所说的“接近”是指后方延伸部156的内侧面156A与支架主体的外侧面170A的远离距离(特别是“内侧面156A与外侧面170A的最小的远离距离”)是0mm(不含“0”)~2mm,优选为0mm(不含“0”)~1mm,更优选为0mm(不含“0”)~0.5mm的状态。在某一个优选的方式中,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的中央部分156′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架主体的外侧面170A接触。另外优选为,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156的内侧面156A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架主体的外侧面170A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相互互补的形态。例如优选为,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的中央部分156′的内侧面156A的至少一部分(更优选为“中央部分156′的内侧面156A的全部”)和与其对置的支架主体的外侧面170A的一部分具有互补的形态。
如图26所示,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156具有向后方延伸很大/很长的形态。例如以使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156的自由端156B位于比穿刺针143的针尖端143a的位置(或者针尖保护部152的后端152A的位置)相对靠后方的方式,使后方延伸部156向后方延伸。优选为后方延伸部156较长地延伸到后方延伸部156的自由端156B到达刺针主体140(换言之,以后方延伸部的自由端156B位于刺针主体140的上方的方式,使长条形状的后方延伸部156从盖头部向后方延伸)。进一步说,例如在刺针支架170设置有其径尺寸整体减小的狭窄部,但优选为以使后方延伸部的自由端156B位于该狭窄部(即,自由端156B位于狭窄部上)的方式,使后方延伸部156延伸。
由于如上所述的各种特征形态,取下刺针盖时,使用者仅把持后方延伸部156(即,不把持盖头部154,而是把持后方延伸部156),从而能够使后方延伸部156相对于支架主体的外侧面170A适宜地滑动,结果是能够适宜地防止针尖143a的弯曲、折断。
另外,如图26所示,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156具有长条形状,但优选为其自由端156B以向外侧扩展的方式向后方延伸。由此在取下盖时,能够适宜地把持后方延伸部156,能够实现更顺畅的“滑动旋转”。
另外,刺针组件在向注射器装填前,虽然无法使刺针盖以轴向中心旋转,但在向注射器装填结束后能够旋转。这与针尖保护部152的前端区域的局部隆起部152a有关(参照图26以及图2)。具体而言,在向注射器装填前,刺针盖的针尖保护部152的局部隆起部152a与支架的内壁面(例如形成于内壁的槽部等)卡合而阻止旋转。另一方面,在向注射器装填结束后,以无法进行该卡合的方式处于刺针盖相对于支架稍向前方移动的状态。具体而言,在刺针组件100向注射器200装填的过程中,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柱塞220的触发器用突起部220b与触发杆230的后方突起部230a卡止而获得扣紧状态之后,在被向前方施力的状态的柱塞按压的状态下,将刺针向前方按压。其结果刺针相对于支架稍向前方移动,即,刺针盖成为稍向前方移动的状态,刺针盖的针尖保护部152的局部隆起部152a与支架的内壁面(例如形成于内壁的槽部等)的卡合解除。因此装填最终结束后,能够使刺针盖以轴向中心旋转。
(使用完毕的刺针组件的安全功能)
在穿刺后从注射器排出的刺针组件中,穿刺针不露出至外部。
具体而言,在穿刺后将刺针组件从注射器排出时,使排出器向前方移动,将刺针组件100的支架170向前方按压。由此如图22以及图23所示,支架170相对于刺针主体140相对向前方移动(即,换个角度来说,刺针主体140相对于支架170相对后退),产生刺针主体的挠性突出部142与支架内壁的卡止部175的卡合。因此由于上述卡合,使用完毕的刺针主体140(即,具备穿刺针的刺针主体140)在支架内无法向前方移动,因此穿刺针不会露出至外部。另外,如图示那样,刺针主体的前端部146在卡止部175的根部区域使用,因此在支架170内刺针主体140也无法向后方移动。
本发明的注射器、刺针组件以及穿刺设备可以以各种优选方式而具体化。以下对其进行说明。
(刺针组件容纳部件以及刺针支架的某一优选方式)
“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的多个引导隆起部202c”以及“刺针支架的外表面的多个隆起部173”可以是更长条的形态。具体而言,如图28的下侧所示,“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的引导隆起部202c〞”可以在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的内表面较长地延伸,即,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的开口端向底部延伸很深。换言之,如图28的下侧所示,由相邻的引导隆起部202c〞形成的引导槽202d〞可以从开口端向底部延伸很深。同样,如图28的下侧所示,刺针支架的隆起部173〞也可以在支架外表面延伸很长。在这样的长条形态中,支架插入到注射器时,“支架的隆起部173〞”与“容纳部件的引导隆起部202c〞”相互适宜地卡合,实现更好的插入。特别是在刺针与柱塞卡合之前容易决定刺针支架的位置。其结果防止在柱塞抓住刺针主体之前仅刺针支架转动而导致位置扭动的不良情况。
(针尖保护部的某一优选方式)
刺针盖的针尖保护部152可以是图29的下侧所示的形态。具体而言,保护穿刺针的针尖保护部152〞在穿刺针的前端143a附近可以具有中空部152b〞。如图示那样,具有从前方侧局部包围穿刺针的前端周围的形态的中空部152b〞可以设置于针尖保护部152〞。这样的针尖保护部152〞在制造刺针时能够发挥特别有利的效果。具体而言,在刺针成型时(树脂原料向模具射出时)树脂原料如图29的虚线箭头表示的那样流动而填充模具,减少对穿刺针前端的负荷。即,刺针成型时穿刺针的前端从树脂原料受到的负荷减少,从而有效地防止针尖的弯曲等不良情况。
(刺针组件的某一优选方式)
刺针组件也可以具有图30所示的形态。图30(A)~(H)分别表示的刺针组件100具有在取下刺针盖时积极地促使使用者进行旋转拧掉操作(把持后方延伸部156并使盖沿刺针的轴向中心旋转的操作)的形态。由图示的方式可知,上述“旋转拧掉操作”可以从带给使用者的视觉效果的观点来促使,或者也可以从使用者的操作性的观点来促使。
例如在图30(A)所示的刺针组件中,刺针盖(特别是其后方延伸部156)具有两个外侧曲面156M、156N。具体而言,两个外侧曲面156M、156N以沿着后方延伸部的长度方向的方式延伸。更具体而言,外侧曲面156M和外侧曲面156N在使它们的侧端部分共用的形态下相互相邻地设置。在上述图30(A)的刺针组件100中,在用指尖把持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156时,与向“a方向”(即,将盖拔出的方向)移动相比,向“b方向”(即,使盖沿轴向中心旋转的方向)移动时指尖受到阻力增大。即在使用者看来,使后方延伸部156向“b方向”(使盖沿轴向中心旋转的方向)移动更自然,因此积极促进“旋转拧掉操作”。
图31~图33分别示出图30(A)所示的刺针组件100的外观立体图、外观俯视图以及内部构造俯视图。即使是图30(A)所示的方式(更准确地说,即使是具有图30(A)以及含有与其同样的刺针盖的图30(B)~30(H)的刺针组件),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156也具有向后方延伸很大的形态。特别是如图33所示,以使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156的自由端/前端156B位于比穿刺针143的针尖端143a的位置(或者针尖保护部152的后端152A的位置)相对靠后方的方式,使后方延伸部156延伸。优选为后方延伸部156向后方延伸很长直到后方延伸部156的自由端156B到达刺针主体140(换言之,以使后方延伸部的自由端156B位于刺针主体140的上方的方式,使长条形状的后方延伸部156从盖头部向后方延伸)。
另外,特别是如图31~33所示,在图30(A)的刺针组件100中,优选为在支架170设置有周状隆起部180。虽然将在后面描述,但该周状隆起部180在刺针组件100向注射器200装填时,能够与支架夹持部件(特别是子夹持部件A以及B)协作而发挥有利的效果。
(支架夹持部件、刺针组件容纳部件以及刺针支架的某一优选方式)
支架夹持部件不限定于单品,也可以由多个部分构成。如图34以及图35所示,支架夹持部件260例如具有由子夹持部件A(260A)和子夹持部件B(260B)构成的两部分结构,子夹持部件A与子夹持部件B可以对置配置。子夹持部件A(260A)和子夹持部件B(260B)分别是由例如SUS等金属形成的部件。
在“两部分结构”的情况下,优选为子夹持部件A以及子夹持部件B分别具有局部弯曲部。如图34以及图35所示,即使在“两部分结构”的情况下,也优选设置有局部向内侧弯曲或者折弯的局部弯曲部(265A、265B)。如图示那样,子夹持部件A(260A)的一部分向前方延伸,其前方延伸部向内侧弯曲或者折弯。即,子夹持部件A(260A)的局部弯曲部265A具有在注射器中局部前方侧延伸、并向内侧弯曲或者折弯的形态。子夹持部件B(260B)也同样,子夹持部件B(260B)的局部弯曲部265B具有在注射器中局部向前方侧延伸并向内侧弯曲或者折弯的形态。更优选为,局部弯曲部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穹顶形态,即,如图示那样,优选为子夹持部件A(260A)以及子夹持部件B(260B)的各局部弯曲部(265A、265B)的内侧面具有穹顶形状部(265A′、265B′)。这意味着支架夹持部件的支架接触面具有近似半球形态。
在支架夹持部件260由子夹持部件A(260A)和子夹持部件B(260B)构成的情况下,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优选由多个子部件构成。如图34所示,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优选具有由“位于注射器的前方侧的子容纳部件A(202A)”和“位于注射器的后方侧的子容纳部件B(202B)”构成的两部分结构。在该情况下,优选为子容纳部件A(202A)整体具有环的形态。
在子夹持部件A(260A)以及子夹持部件B(260B)具有局部弯曲部的情况下,优选为刺针组件向注射器装填时各自的局部弯曲部(265A、265B)与刺针组件的支架的外表面部接触。另外,优选为子夹持部件A(260A)以及子夹持部件B(260B)分别安装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外表面,特别优选为安装于子容纳部件B(202B)的外表面。在子容纳部件B(202B)的前端将其一部分切去而形成的切缺部,以两个对置的方式设置,但优选为以使局部弯曲部位于该切缺部的方式设置子夹持部件A(260A)以及子夹持部件B(260B)。换言之,若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内部侧观察,则以使子夹持部件A(260A)以及子夹持部件B(260B)各自的局部弯曲部(265A、265B)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切缺部露出的方式,将支架夹持部件260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相互组合。
另外,如图34所示,在子容纳部件A(202A)设置有向后方侧突出的一对后方突出部(202A1、202A2),但优选为以使上述一对后方突出部(202A1、202A2)覆盖于子夹持部件A以及B(260A、260B)上的方式定位。具体而言,优选为一方的后方突出部(202A1)以覆盖到子夹持部件A(260A)上的方式定位,并且另一方的后方突出部(202A2)以覆该于子夹持部件B(260B)上的方式定位。由此子夹持部件A(260A)以及子夹持部件B(260B)相对于子容纳部件B(202B)的安装、固定更可靠,更好地发挥支架夹持部件260的夹持效果。
图34以及图35所示的“支架夹持部件260”以及“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与图31~图33所示的“刺针组件100”组合使用,由此发挥更有利的效果。特别是在刺针组件向注射器装填时发挥更有利的效果。参照图36以及图37对其进行详述。
图36示出刺针组件100向注射器的装填结束的状态。由图示的实施方式可知,在装填结束的穿刺设备中,支架的周状隆起部180位于支架夹持部件的穹顶形状部(265A′、265B′)的后方侧。这意味着装填结束时支架的周状隆起部180与上述穹顶形状部(265A′、265B′)暂时抵接,然后越过该穹顶形状部(265A′、265B′)(同时参照图37A以及37B)。这样在支架的周状隆起部180越过支架夹持部件的穹顶形状部(265A′、265B′)时,向使用者提供适宜的“点击感”。即,在使用者看来,能够通过“点击感”而可靠地把握刺针组件的装填结束。
(与防止露针相关的某一优选方式)
参照图38~图45说明“与防止露针相关的某一优选方式”。特别是说明“与防止刺针拔出一半引起的露针相关的某一优选的刺针组件形态”。在具有该形态的刺针组件中,即使在刺针不经意或者偶然地向前方被施力的情况下,刺针也不会从支架脱落,另外,在取下刺针盖时,即使在刺针同样不经意或者偶然地向前方被施力的情况下,针尖也不会从支架弹出。
在具有该形态的刺针组件100中,刺针主体140具备弯曲形状可移位部144,支架170具备用于供弯曲形状可移位部的卡止的被卡止部190A,而弯曲形状可移位部144的弯曲部分144A在能够与支架的被卡止部190A卡止的状态下被定位(参照图39)。如图38以及图39所示,被卡止部190A可以具有开口形态,弯曲形状可移位部144的弯曲部分144A能够卡止于规定该开口的支架壁部。
针对图39所示的状态的刺针组件100,在刺针不经意或者偶然地向前方被施力的情况下,如图40所示,弯曲形状可移位部的弯曲部分144A(特别是其外表面部)卡止于支架的被卡止部190A,结果是刺针不从支架脱落。
图41示出刺针组件100向注射器200的装填结束的状态。即,在图41所示的方式中,刺针主体140与柱塞(特别是其前端的筒状安装部222)相互卡合,从而刺针组件100相对于注射器200的装填结束。针对该图41所示的状态的刺针组件100,在刺针不经意或者偶然地向前方被施力的情况下(例如在取下刺针盖时,施加将刺针向前方拔出的力的情况下),如图42所示,弯曲形状可移位部144的弯曲部分144A(特别是其外表面部)卡止于支架的“又一被卡止部190B”,刺针不从支架脱离。“又一被卡止部190B”也可以与被卡止部190A同样具有开口形态,因此,弯曲形状可移位部144的弯曲部分144A能够卡止于规定这样的开口的支架壁部。即,在取下刺针盖时,即使在刺针不经意或者偶然地向前方被施力的情况下,针尖也不会从支架弹出(同时参照图43~图45)。
(与防止露针相关的另一优选方式)
接着,参照图46说明“与防止露针相关的另一优选方式”。特别是说明为了这样的防止而优选构成的注射器。在该注射器中,在刺针组件的装填结束后的阶段,并且在取下刺针盖之前的阶段(以下也称为“装填后去除盖前的阶段”),即使在不经意或者偶然地操作注射器的触发杆的情况下,也能适宜地保证安全性。
具体而言,在装填结束后去除盖之前的阶段,注射器的触发杆被按压(即,触发杆从外部向注射器内部方向压入),并且之后即使在刺针组件从注射器拔出的情况下,也不担心在刺针组件中露针。更具体而言,在这样的被拔出的刺针组件中,即使刺针盖脱落,穿刺部件的针尖也不露出至外部。
构成这样的保证安全性的穿刺设备的部分,是设置于触发杆230(利用装填至注射器的刺针组件引起刺针发射的触发部件)的突起部。具体而言,是图46中附图标记230c表示的突起部。在触发杆设置有后方突起部230a,用于暂时阻止装填至注射器的刺针组件向刺针前方移动,但在后方突起部230a的前方侧的位置设置有“又一突起部230c”。由图示的形态可知,“又一突起部230c”优选为与后方突起部230a并排,并与其相邻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刺针与柱塞相互卡合而将刺针组件完全装填至注射器后,且在取下刺针盖前,进行触发杆的操作,并且即使在刺针组件从注射器拔出的情况下,与刺针连结的柱塞的前进被触发杆的“又一突起部230c”阻止,结果是获得上述安全性。
参照图46具体说明如下。在刺针(特别是刺针主体140)与柱塞(特别是其前端的筒状安装部222)相互卡合而将刺针组件充分地装填至注射器的状态下,即“装填后去除盖之前的阶段”,本来在以后刺针盖150被除去后操作触发杆230。然而,在去除刺针盖150之前并非没有不经意或者偶然地操作触发杆230的情况。在去除刺针盖之前操作触发杆的情况下,穿刺设备成为图46(a)所示的状态。具体而言,若触发杆的前端部230b向注射器的内部被压入而操作触发杆(参照图7),则触发杆230的后方突起部230a与柱塞220的突起部220b的扣紧状态被解除。因此由于撞针簧的压缩状态解除,柱塞220位于更靠前方,穿刺设备成为图46(a)所示的形态。在从该状态拔出刺针组件100的情况下,更具体而言,在刺针组件100从注射器200被拔出的情况下,与刺针130卡合的柱塞220向前方移动。虽然柱塞220前进移动,但设置于其上的触发器用突起部220b卡止于“又一突起部230c”,因此该移动本身立刻被阻止(参照图46(B))。
接着,若继续拔出刺针组件,则刺针与柱塞的卡合最终被解除,但此时,如图46(C)所示,在刺针组件100中弯曲形状可移位部144的弯曲部分144A(特别是其外表面部)卡止于支架的“又一被卡止部190B”。具体而言,在该卡合解除时,在柱塞的筒状安装部222局部被收纳的刺针的弯曲形状可移位部144,从该筒状安装部222脱离,因此弯曲形状可移位部144恢复为原来的状态。由此,弯曲形状可移位部144的弯曲部分144A能够卡止于支架的“又一被卡止部190B”。在这样的卡止状态下,刺针的针尖位置位于与刺针支架170的前端部相同的位置或者比其靠后方。因此,在最终从注射器取下的刺针组件100中,即使取下该盖150,针尖(即,穿刺针的针尖端143a)也不从支架170露出(参照图46(d)以及图46(e))。
对上述说明的本发明具有下述方式的情况进行明确地说明。
第一方式:一种注射器,发射刺针组件的刺针以用于穿刺,其中,
所述注射器构成为具有:使刺针沿穿刺方向发射的柱塞、以及内含柱塞的注射器外壳,
注射器的穿刺深度调节机构构成为具有:
突出部,其沿柱塞的横断方向从柱塞向外侧突出;
圆筒部件,其具备凹凸部和阶梯部;以及
弹簧部件,其沿着注射器的轴向而与圆筒部件并排设置,
以使形成凹凸部的面的法线与注射器的轴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将凹凸部设置于圆筒部件,另一方面,将具有与凹凸部的一部分互补的形状的互补形状部设置于注射器外壳,利用从弹簧部件提供的按压力来保持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一部分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的抵接,
在穿刺时当柱塞向前方移动时,柱塞的突出部与圆筒部件的阶梯部碰撞,从而使得柱塞无法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另外
在调节穿刺深度时,使圆筒部件以其轴中心旋转,从而能够使供柱塞的突出部碰撞的阶梯部变为不同高度的阶梯部,由此改变柱塞向前方移动的距离。
第二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圆筒部件的凹凸部具有沿着圆筒部件的周向周期性连续的形态,
在使圆筒部件旋转而进行穿刺深度调节时,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抵接的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一部分变为另一部分。
第三方式:在上述第二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抵接的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一部分变为另一部分时,弹簧部件暂时收缩。
第四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弹簧部件是螺旋弹簧。
第五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
在圆筒部件沿着周向设有刻度数值,另一方面,在注射器外壳设置有用于使圆筒部件的刻度数值露出的刻度用开口窗,
圆筒部件的刻度数值由相互相邻的第一数值列和第二数值列构成,并且刻度用开口窗由设置于注射器外壳的对置的侧面的第一开口窗和第二开口窗构成,第一数值列的数字从第一开口窗露出,另一方面,第二数值列的数字从第二开口窗露出。
第六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第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凹凸部设置于圆筒部件的外周面的端部区域,互补形状部设置于注射器外壳的内壁面。
第七方式:在上述第一方式~第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阶梯部设置于圆筒部件的内周面,另外
柱塞以使柱塞的突出部位于圆筒部件的内侧的方式贯通圆筒部件。
第八方式:一种注射器,发射刺针组件的刺针以用于穿刺,其中,
所述注射器构成为具有:使刺针沿穿刺方向发射的柱塞、以及内含柱塞的注射器外壳,
注射器的刺针组件保持机构构成为具有:
刺针组件容纳部件,其设置于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能够收纳刺针组件的支架;以及
金属制的支架夹持部件,其安装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
在以使刺针组件的支架收纳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方式相对于注射器装填刺针组件时,支架夹持部件夹持支架。
第九方式:在上述第八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刺针组件的支架借助支架夹持部件的弹力而被该支架夹持部件夹持。
第十方式:在上述第八方式或者第九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支架夹持部件的整体形态具有局部切缺的环的形态。
第十一方式:在上述第八方式~第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支架夹持部件具有由子夹持部件A和子夹持部件B构成的两部分结构,并且子夹持部件A与子夹持部件B对置配置。
第十二方式:在上述第八方式~第十一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支架夹持部件具有局部弯曲部(局部折曲部),该局部弯曲部(局部折曲部)的一部分向内侧局部弯曲或者折弯,
在刺针组件向注射器装填时,局部弯曲部与刺针组件的支架的外表面部(支架外周面、设置于该支架外周面的周状隆起部等)接触。
第十三方式:在上述第十二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支架夹持部件以紧密接触的方式安装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外周面,
在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内周面,支架夹持部件的局部弯曲部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切缺部露出。
第十四方式:在上述第八方式~第十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局部弯曲部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穹顶形态(穹顶形状部)。
第十五方式:在从属于上述第十一方式的上述第十二方式~第十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具有由位于注射器的前方侧的子容纳部件A、和位于注射器的后方侧的子容纳部件B构成的两部分结构,子容纳部件A整体具有环的形态。
第十六方式:在上述第十五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子容纳部件A设置有向后方侧突出的一对后方突出部,一对后方突出部以覆盖的方式位于子夹持部件A以及子夹持部件B上。
第十七方式:一种注射器,发射刺针组件的刺针以用于穿刺,其中,
所述注射器构成为具有:使刺针沿穿刺方向发射的柱塞、内含柱塞的注射器外壳、以及用于将装填至注射器的刺针组件排出的排出器,
在排出器设置有弹性部分,另一方面,在注射器外壳的内壁面设置有突起部,在为了使刺针与柱塞相互卡合而将刺针组件装填至注射器时,排出器的弹性部分与注射器的突起部暂时抵接,然后越过该突起部。
第十八方式:在上述第十七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排出器的弹性部分越过注射器的突起部的时刻,刺针与柱塞完全卡合。
第十九方式:在上述第十七方式或者第十八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排出器具有长条形状,在该长条形状的排出器的前端部设置有弹性部分。
第二十方式:在上述第十七方式~第二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弹性部分具有以从排出器主体分支的方式向后方延伸的分支形态。
第二十一方式:一种注射器,发射刺针组件的刺针以用于穿刺,其中,
所述注射器构成为具有:使刺针沿穿刺方向发射的柱塞、内含柱塞的注射器外壳、以及用于将装填至注射器的刺针组件排出的排出器,
在排出器设置有柱塞后退用抵接部,
若在穿刺后使排出器向后方移动,则排出器的柱塞后退用抵接部与柱塞抵接,由此柱塞因从注射器受到的按压力而后退。
第二十二方式:一种刺针组件,由刺针以及收纳有该刺针的支架构成,其中,
刺针构成为具有刺针主体、刺针盖以及穿刺针,金属制的穿刺针跨越树脂制的刺针主体以及刺针盖而存在于它们之中,穿刺针的针尖由刺针盖覆盖,
刺针盖构成为具有:
针尖保护部,其保护穿刺针;
盖头部,其与针尖保护部连结并在刺针盖上位于最前方;以及
一对后方延伸部,它们与盖头部连结并从该盖头部向后方延伸,
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在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上沿着该外侧面延伸。
第二十三方式:在上述第二十二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以使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的自由端位于比穿刺针的针尖端的位置或者针尖保护部的设置位置(特别是“针尖保护部的后端”)靠后方的方式,使后方延伸部向后方延伸。
第二十四方式:在上述第二十二方式或者第二十三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的内侧面与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相互接近或者紧密接触。
第二十五方式:在上述第二十二方式~第二十四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有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相互互补的形态。
第二十六方式:在上述第二十二方式~第二十五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刺针盖从刺针取下时,能够以使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在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滑动的方式使后方延伸部旋转(即,在取下刺针盖时,由使用者把持的后方延伸部在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滑动并旋转)。
第二十七方式:在上述第二十二方式~第二十六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刺针主体具备弯曲形状可移位部,另一方面,支架具备用于供弯曲形状可移位部卡止的被卡止部,
弯曲形状可移位部的弯曲部分(即,位于弯曲形状可移位部的中间部分的折弯部)以能够卡止于支架的被卡止部的状态设置。
第二十八方式:一种穿刺设备,由上述第一方式~第二十一方式中的任一注射器以及上述第二十二方式~第二十七方式中的任一刺针组件构成。
第二十九方式:在从属于上述第十四方式的上述第二十八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刺针组件的支架的外周面设置有周状隆起部,
在将刺针组件装填至注射器时,支架的周状隆起部与支架夹持部件的穹顶形状部暂时抵接,然后越过该穹顶形状部。
第三十方式:在从属于上述第二十七方式的上述第二十八方式或者第二十九方式中,其特征在于,
支架具备用于供弯曲形状可移位部卡止的又一被卡止部,
若在刺针与柱塞相互卡合且刺针组件装填于注射器后,仅使刺针向前方移动,则刺针主体的弯曲形状可移位部的弯曲部分(即,位于弯曲形状可移位部的中间部分的折弯部)与支架的又一被卡止部卡止。
第三十一方式:在从属于上述第八方式的上述第二十八方式~第三十方式中的任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
注射器构成为还具有触发杆,该触发杆用于引起装填至该注射器的刺针组件的刺针发射,
触发杆构成为具有后方突起部,该后方突起部用于暂时阻止装填至注射器的刺针组件向刺针的前方移动,并且在该后方突起部的前方侧的位置具有又一突起部。
第三十二实施方式:在上述第三十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通过刺针与柱塞相互卡合而将刺针组件装填至注射器后,在刺针盖取下前进行触发部件的操作,并且在从注射器拔下刺针组件的情况下,与刺针连结的柱塞的前进由触发杆的又一突起部阻止。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本发明中不仅考虑各种形态,而且可以进行各种改变,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容易理解的。例如穿刺针143如图所示,具有最前端尖锐成针状的形态,但未必限定于该形态。例如穿刺针143也可以是前端部的一侧面变得尖锐的“叶片形态(blade)”。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主张基于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31017号(申请日:2015年2月19日,发明名称:“注射器、刺针组件以及穿刺设备”)的巴黎公约的优先权。该申请公开的内容全部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本说明书。
附图标记说明:100:刺针组件;130:刺针组件的刺针;140:刺针主体;142:刺针主体的挠性突出部;143:穿刺针;143a:穿刺针的针尖端(针尖部分);144:刺针主体的弯曲形状可移位部;144A:弯曲形状可移位部的弯曲部分;145:刺针主体的后端部;146:刺针主体的前端部;150:刺针盖;152:刺针盖的针尖保护部;152A:刺针盖的针尖保护部的后端;152〞:刺针盖的针尖保护部(优选的变形例);152a:设置于针尖保护部的局部隆起部;152b〞:设置于针尖保护部的中空部(优选的变形例);154:刺针盖的盖头部;156: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156M、156N:后方延伸部的外侧曲面;156A:后方延伸部的内侧面;156B:后方延伸部的自由端;170:刺针组件的支架;170A: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171:支架的开口后端;172:支架的穿刺开口端;173:设置于支架外表面的隆起部;173〞:设置于支架外表面的隆起部(优选的变形例);174:设置于支架内壁的台阶部;174A:由台阶部形成的面;175:设置于支架内壁的卡止部;180:支架的周状隆起部;190A:弯曲形状可移位部的卡止用的支架被卡止部;190B:弯曲形状可移位部的卡止用的又一支架被卡止部;200:注射器;201: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202刺针组件保持机构的刺针组件容纳部件;202A:子容纳部件A;202A1、202A2:子容纳部件A的一对后方突出部;202B:子容纳部件B;202a:设置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主体外表面的周向槽部;202b:设置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主体的切缺开口部;202c: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引导隆起部;202c〞: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引导隆起部(优选的变形例);202d: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引导槽;202d〞: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引导槽(优选的变形例);210:注射器外壳;212:设置于注射器外壳的内壁面的突起部;215:设置于注射器外壳的内壁面的互补形状部;216:设置于注射器外壳的刻度用开口窗;216a:刻度用的第一开口窗;216b:刻度用的第二开口窗;220:柱塞;220a:柱塞的撞针簧;220b:柱塞的触发器用突起部;220c:柱塞的复位弹簧;221:柱塞的主体筒部;221A:柱塞的主体筒部的前侧边缘;222:柱塞的前端部(供刺针安装的筒状安装部);225:柱塞的深度调节用突出部;227:设置于柱塞的后端的指示显示部;230:触发杆(触发部件);230a:触发杆的后方突起部;230b:触发杆的前端部;230c:触发杆的又一突起部(防止针尖露出用的突起部);240:穿刺深度调节机构的圆筒部件;242:设置于穿刺深度调节机构的圆筒部件的凹凸部;242a、242b、242c:形成凹凸部的面;246:设置于穿刺深度调节机构的圆筒部件的阶梯部;246a、246b、246c:高度不同的阶梯部;248:设置于穿刺深度调节机构的圆筒部件的刻度数值;248a:刻度数值的第一数值列;248b:刻度数值的第二数值列;250:穿刺深度调节机构的弹簧部件;260:刺针组件保持机构的支架夹持部件;260A:子夹持部件A;260B:子夹持部件B;265(265a、265b):支架夹持部件的局部弯曲部;265′:局部弯曲部的穹顶形状部;265A:子夹持部件A的局部弯曲部;265A′:设置于子夹持部件A的局部弯曲部(内侧面)的穹顶形状部;265B:子夹持部件B的局部弯曲部;265B′:设置于子夹持部件B的局部弯曲部(内侧面)的穹顶形状部;270:排出器;272:排出器的前端部;275:设置于排出器的弹性部分;276:设置于排出器的指示窗部;277:排出器的柱塞后退用抵接部;1000:穿刺设备;;100′:刺针组件;101′:刺针;102′:保护罩;104′:刺针主体;105′:穿刺部件;106′:刺针盖;108′:弱化部件;200′:注射器;204′:柱塞;214′: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264′、266′:柱塞的前端部;514′:触发部件;542′:触发部件的按压部分。

Claims (31)

1.一种注射器,发射刺针组件的刺针以用于穿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器构成为具有:使刺针沿穿刺方向发射的柱塞、以及内含柱塞的注射器外壳,
注射器的穿刺深度调节机构构成为具有:
突出部,其沿柱塞的横断方向从柱塞向外侧突出;
圆筒部件,其具备凹凸部和阶梯部;以及
弹簧部件,其沿着注射器的轴向而与圆筒部件并排设置,
以使形成凹凸部的面的法线与注射器的轴向大致平行的方式将凹凸部设置于圆筒部件,另一方面,将具有与凹凸部的一部分互补的形状的互补形状部设置于注射器外壳,利用从弹簧部件提供的按压力来保持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一部分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的抵接,
在穿刺时当柱塞向前方移动时,柱塞的突出部与圆筒部件的阶梯部碰撞,从而使得柱塞无法进一步向前方移动,另外
在调节穿刺深度时,使圆筒部件以其轴中心旋转,从而能够使供柱塞的突出部碰撞的阶梯部变为不同高度的阶梯部,由此改变柱塞向前方移动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圆筒部件的凹凸部具有沿着圆筒部件的周向周期性连续的形态,
在使圆筒部件旋转而进行穿刺深度调节时,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抵接的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一部分变为另一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在与注射器外壳的互补形状部抵接的圆筒部件的凹凸部的一部分变为另一部分时,弹簧部件暂时收缩。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弹簧部件是螺旋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在圆筒部件沿着周向设有刻度数值,另一方面,在注射器外壳设置有用于使圆筒部件的刻度数值露出的刻度用开口窗,
圆筒部件的刻度数值由相互相邻的第一数值列和第二数值列构成,并且刻度用开口窗由设置于注射器外壳的对置的侧面的第一开口窗和第二开口窗构成,第一数值列的数字从第一开口窗露出,另一方面,第二数值列的数字从第二开口窗露出。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凹凸部设置于圆筒部件的外周面的端部区域,互补形状部设置于注射器外壳的内壁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阶梯部设置于圆筒部件的内周面,另外
柱塞以使柱塞的突出部位于圆筒部件的内侧的方式贯通圆筒部件。
8.一种注射器,发射刺针组件的刺针以用于穿刺,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射器构成为具有:使刺针沿穿刺方向发射的柱塞、以及内含柱塞的注射器外壳,
注射器的刺针组件保持机构构成为具有:
刺针组件容纳部件,其设置于注射器的前端开口部,能够收纳刺针组件的支架;以及
金属制的支架夹持部件,其安装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
在以使刺针组件的支架收纳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方式相对于注射器装填刺针组件时,支架夹持部件夹持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刺针组件的支架借助支架夹持部件的弹力而被该支架夹持部件夹持。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支架夹持部件具有由子夹持部件A和子夹持部件B构成的两部分结构,并且子夹持部件A与子夹持部件B对置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支架夹持部件具有局部弯曲部,该局部弯曲部的一部分向内侧局部弯曲或者折弯,
在刺针组件向注射器装填时,局部弯曲部与刺针组件的支架的外表面部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支架夹持部件安装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外表面,
在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内表面,支架夹持部件的局部弯曲部从刺针组件容纳部件的切缺部露出。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局部弯曲部的内侧面具有穹顶形状部。
14.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10的权利要求11~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刺针组件容纳部件具有由位于注射器的前方侧的子容纳部件A、和位于注射器的后方侧的子容纳部件B构成的两部分结构,子容纳部件A整体具有环的形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在子容纳部件A设置有向后方侧突出的一对后方突出部,一对后方突出部位于子夹持部件A以及子夹持部件B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还具有排出器,用于将装填至注射器的刺针组件排出,
在排出器设置有弹性部分,另一方面,在注射器外壳的内壁面设置有突起部,在为了使刺针与柱塞相互卡合而将刺针组件装填至注射器时,排出器的弹性部分与注射器的突起部暂时抵接,然后越过该突起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在排出器的弹性部分越过注射器的突起部的时刻,刺针与柱塞完全卡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排出器具有长条形状,在该长条形状的排出器的前端部设置有弹性部分。
19.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弹性部分具有以从排出器主体分支的方式向后方延伸的分支形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其特征在于,
在排出器设置有柱塞后退用抵接部,
若在穿刺后使排出器向后方移动,则排出器的柱塞后退用抵接部与柱塞抵接,由此柱塞因从注射器受到的按压力而后退。
21.一种刺针组件,由刺针以及收纳有该刺针的支架构成,其特征在于,
刺针构成为具有刺针主体、刺针盖以及穿刺针,金属制的穿刺针跨越树脂制的刺针主体以及刺针盖而存在于它们之中,穿刺针的针尖由刺针盖覆盖,
刺针盖构成为具有:
针尖保护部,其保护穿刺针;
盖头部,其与针尖保护部连结并在刺针盖上位于最前方;以及
一对后方延伸部,它们与盖头部连结并从该盖头部向后方延伸,
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在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上沿着该外侧面延伸。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
以使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的自由端位于比穿刺针的针尖端位置或者针尖保护部的后端靠后方的方式,使后方延伸部向后方延伸。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
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的内侧面与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相互接近或者紧密接触。
24.根据权利要求21~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相互互补的形态。
25.根据权利要求21~2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刺针盖从刺针取下时,能够以使刺针盖的后方延伸部在支架的主体的外侧面滑动的方式使后方延伸部旋转。
26.根据权利要求21~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刺针组件,其特征在于,
刺针主体具备弯曲形状可移位部,另一方面,支架具备用于供弯曲形状可移位部卡止的被卡止部,
弯曲形状可移位部的弯曲部分以能够卡止于支架的被卡止部的状态设置。
27.一种穿刺设备,其特征在于,
由权利要求1~2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注射器以及权利要求21~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刺针组件构成。
28.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13的权利要求27所述的穿刺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刺针组件的支架的外周面设置有周状隆起部,
在将刺针组件装填于注射器时,支架的周状隆起部与支架夹持部件的穹顶形状部暂时抵接,然后越过该穹顶形状部。
29.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26的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穿刺设备,其特征在于,
支架具备用于供弯曲形状可移位部卡止的又一被卡止部,
若在刺针与柱塞相互卡合且刺针组件装填于注射器后,仅使刺针向前方移动,则刺针主体的弯曲形状可移位部的弯曲部分与支架的又一被卡止部卡止。
30.根据从属于权利要求8的权利要求27~2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穿刺设备,其特征在于,
注射器构成为还具有触发杆,该触发杆用于引起装填至该注射器的刺针组件的刺针发射,
触发杆构成为具有后方突起部,该后方突起部用于暂时阻止装填至注射器的刺针组件向刺针的前方移动,并且在该后方突起部的前方侧的位置具有又一突起部。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穿刺设备,其特征在于,
通过刺针与柱塞相互卡合而将刺针组件装填至注射器后,在刺针盖取下前进行触发部件的操作,并且在从注射器拔下刺针组件的情况下,与刺针连结的柱塞的前进由触发杆的又一突起部阻止。
CN201580073929.XA 2015-02-19 2015-12-02 注射器、刺针组件以及穿刺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057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1017 2015-02-19
JP2015-031017 2015-02-19
PCT/JP2015/083927 WO2016132626A1 (ja) 2015-02-19 2015-12-02 インジェクター、ランセット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穿刺デバイ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5703A true CN107205703A (zh) 2017-09-26
CN107205703B CN107205703B (zh) 2020-07-10

Family

ID=56688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392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205703B (zh) 2015-02-19 2015-12-02 注射器、刺针组件以及穿刺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3) JP6633607B2 (zh)
CN (1) CN107205703B (zh)
WO (1) WO201613262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1941B (zh) * 2020-10-21 2023-10-03 江苏康康同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心内科心脏积液患者自动控制穿刺定位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5147A (en) * 1988-10-28 1990-01-23 Sherwood Medical Company Lancet injector
US20030050655A1 (en) * 2001-09-07 2003-03-13 Roe Steven N. Rotatable penetration depth adjusting arrangement
CN1582129A (zh) * 2001-10-31 2005-02-16 爱科来株式会社 穿刺装置
CN200945164Y (zh) * 2006-08-14 2007-09-12 施国平 一次性可调穿刺深度安全采血针
CN101166466A (zh) * 2005-04-28 2008-04-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穿刺器具以及穿刺针筒
JP2011024870A (ja) * 2009-07-28 2011-02-10 Izumi-Cosmo Co Ltd 穿刺デバイスならびにそれを構成するランセット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インジェクターアッセンブリ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3580A (ja) * 2002-09-27 2004-04-15 Ra Systems:Kk ランセット
DE10312357B3 (de) * 2003-03-20 2004-07-08 Roche Diagnostics Gmbh Stechhilfe und Lanzettensystem mit Wiederverwendungsschutz sowie eine Stechhilfe dafür
EP2008586A4 (en) * 2006-04-03 2010-10-06 Izumi Cosmo Co Ltd Lancet assembly
JP4923109B2 (ja) * 2007-09-28 2012-04-25 泉株式会社 ランセット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穿刺デバイス
WO2012046851A1 (ja) * 2010-10-08 2012-04-12 株式会社旭ポリスライダー 穿刺デバイスならびにそれを構成するランセット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インジェクターアッセンブリ
JP2011177523A (ja) * 2011-04-18 2011-09-15 Arkray Inc 穿刺深さを調整可能な穿刺装置
JP5753071B2 (ja) * 2011-12-20 2015-07-22 泉株式会社 ランセット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穿刺デバイス
JP5902992B2 (ja) * 2012-04-25 2016-04-13 テルモ株式会社 穿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5147A (en) * 1988-10-28 1990-01-23 Sherwood Medical Company Lancet injector
US20030050655A1 (en) * 2001-09-07 2003-03-13 Roe Steven N. Rotatable penetration depth adjusting arrangement
CN1582129A (zh) * 2001-10-31 2005-02-16 爱科来株式会社 穿刺装置
CN101166466A (zh) * 2005-04-28 2008-04-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穿刺器具以及穿刺针筒
CN200945164Y (zh) * 2006-08-14 2007-09-12 施国平 一次性可调穿刺深度安全采血针
JP2011024870A (ja) * 2009-07-28 2011-02-10 Izumi-Cosmo Co Ltd 穿刺デバイスならびにそれを構成するランセット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インジェクターアッセンブリ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32626A1 (ja) 2018-01-18
CN107205703B (zh) 2020-07-10
JP2019217300A (ja) 2019-12-26
JP6868666B2 (ja) 2021-05-12
JP2019217299A (ja) 2019-12-26
JP6633607B2 (ja) 2020-01-22
WO2016132626A1 (ja) 2016-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0744C (zh) 柳叶刀组件
CN102159161B (zh) 插入器
CN100443049C (zh) 柳叶刀组件
CN101466310B (zh) 柳叶刀组件
CN101410059B (zh) 柳叶刀组件
CN104768413B (zh) 滑动调节器
CN104755045B (zh) 人工晶状体用推注器
US20130185959A1 (en) Step-In Apparatus, Counter And Shoe
JPWO2007018215A1 (ja) 穿刺デバイスならびにそれを構成するランセットアッセンブリおよびインジェクターアッセンブリ
CN101466309B (zh) 柳叶刀组件
JP5178821B2 (ja) 抗圧迫・繊維強化癒着縫合法の道具
CN102232052A (zh) 带有半自动伸缩切盖刀的启塞钻
CN103169482A (zh) 柳叶刀组件以及穿刺装置
CN107205703A (zh) 注射器、刺针组件以及穿刺设备
CN101959459B (zh) 穿刺装置
CN101849845B (zh) 穿刺装置及微细孔形成方法
KR100688328B1 (ko) 화장용 브러시
CN109394243A (zh) 可单手使用的采血器
CN209573387U (zh) 一种具有回弹功能的鞋子
US8323303B2 (en) Lancing device
CN107049335B (zh) 一次性采血器
EP3545840A1 (en) Puncture needle cartridge, and puncture instrument for allowing same to be mounted thereto
KR101312411B1 (ko) 화장 브러시용 케이스
CN201888319U (zh) 快速鞋
CN208942217U (zh) 一种面部美容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0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