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5628B -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5628B
CN107205628B CN201580075878.4A CN201580075878A CN107205628B CN 107205628 B CN107205628 B CN 107205628B CN 201580075878 A CN201580075878 A CN 201580075878A CN 107205628 B CN107205628 B CN 1072056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tube
camera
cable
support pipe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58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5628A (zh
Inventor
青木仁志
后藤利久
浦川圭
高松希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205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5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5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5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45Control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4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 A61B1/05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mbined with photographic or television applian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age sensor, e.g. camera, being in the distal end por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48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47Holding or positioning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023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 A61B2017/00238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 A61B2017/00283Type of minimally invasive operation with a device releasably connected to an inner wall of the abdomen during surgery, e.g. an illumination sour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34Trocars; Puncturing needles
    • A61B17/3417Details of tips or shafts, e.g. grooves, expandable, bendable; Multiple coaxial sliding cannulas, e.g. for dilating
    • A61B17/3421Cannulas
    • A61B2017/3445Cannulas used as instrument channel for multiple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6Image-producing devices or illumination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90/361Image-producing devices, e.g. surgical camer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90/00Instruments, implement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rgery or diagnosis and not covered by any of the groups A61B1/00 - A61B50/00, e.g. for luxation treatment or for protecting wound edges
    • A61B90/36Image-producing devices or illumination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61B90/37Surgical systems with images on a monitor during ope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降低高频率噪音的影响的同时,实现操作性良好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包括由导电材料形成摄像机支撑管(13),将所述支撑管接地的金属弹簧(191)、接合所述摄像机单元(11)与所述支撑管的支撑管接合部(14),包括显示器(18)的控制系统(3)。

Description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能够导入到体内的摄像部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背景技术
内窥镜手术是不需要对患者进行开腹而进行检查、医疗处理的微创手术。在内窥镜手术中,将钳子等医疗处理器具和内窥镜分开导入到患者的体腔内,施术者在内窥镜的观察视野内捕捉插入到体腔内的医疗处理器具的前端部分的图像,通过内窥镜一边观察基于医疗处理器具的患部的医疗处理状态一边进行其医疗处理工作。在内窥镜手术中,通过在患者的腹部进行了穿刺而得到的筒(被称作套管针)将医疗处理器具以及内窥镜导入到体腔内。
施术者在脏器的切开、缝合时由于会使内窥镜靠近脏器放大图像来进行,因而视野会变得非常狭窄。因此,一直迫切期望一种能够广泛地掌握作业区域外的状态(作业区域外的医疗处理器具的运动、出血部位、纱布等的残留物等)那样的装置。
针对这样的期望,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装置,其将具有针形状的连接器电极直接扎入腹壁,在体内将该连接器电极与摄像机进行接合。
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装置,其将摄像机单元以及与其接合的通信电缆从套管针插入,在将通信电缆的端部钩挂于从腹壁孔插入的针上的状态下将针以及通信电缆从腹壁孔引出到体外来对通信电缆进行固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公报“专利4472727号公报(2010年6 月2日发行)”
专利文献2:日本国专利公报“专利4599474号公报(2010年12 月15日发行)”
专利文献3: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平7-111979号公报(1995 年5月2日公开)”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将针形状的连接器电极直接扎入腹壁,在体内将连接器电极与摄像机进行接合,因此在连接器电极与摄像机的接合部有可能混入异物,导致电连接不良。
在专利文献2中,将通信电缆引出到体外进行固定,但由于通信电缆的特质,因而难以得到通信电缆与摄像机单元的接合强度,从体外改变摄像机单元的方向也很难。
进一步地,使用电子内窥镜装置的情况下,针对高频手术刀中产生的高频率噪音的对策是必要的。具体地,针对高频率噪音混入图像信号,监视器所显示的图像(影像)混乱、停止的对策是必要的。作为该对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信号传输电缆的外围设置双重电屏蔽体的技术。但是,在专利文献3中,存在信号传输电缆太粗,患者伤口变大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在提出一种可靠性高且操作性良好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同时,在该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降低高频率噪音的影响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包括一端部被导入体内且由导电材料构成的支撑管,至少一部分由导电材料构成并将上述支撑管接地的接地部、与上述支撑管在体内接合的摄像部,接合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支撑管的接合部,被连接至上述摄像部且通过上述支撑管被引出体外的第一电缆以及位于体外且被电连接于上述第一电缆并至少包括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包括一端部被导入体内的支撑管,与上述支撑管在体内接合的摄像部,接合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支撑管的接合部,被连接至上述摄像部并通过上述支撑管被引出体外的第一电缆以及位于体外且被电连接于上述第一电缆并至少包括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上述支撑管在体外侧端部具有握持部,该握持部有比具有内部能够插入上述支撑管的环状结构的套管的内径大的外径。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具有一端部被导入体内的支撑管,与上述支撑管在体内接合的摄像部,接合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支撑管的接合部,被连接至上述摄像部,通过上述支撑管被引出体外的第一电缆与位于体外且被电连接于上述第一电缆并至少包括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上述支撑管中形成有狭缝以使上述第一电缆能够从上述支持支撑管的侧面穿过支撑管内,上述狭缝的边缘包含有形成突起的部分,对应于形成该突起的部分的狭缝的一部分,其宽度比上述第一电缆的直径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在提出一种可靠性高且操作性良好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同时,可以获得在该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降低高频率噪音的影响的效果。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a)为实施方式一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摄像机支撑管、摄像机侧电缆以及支撑管接合部的示意性的剖面图,(b)为表示摄像机支撑管以及支撑管接合部的接合状态的剖面图,(c)是(b)的AA剖面图,(d)为表示摄像机支撑管以及摄像机单元的接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2]表示实施方式一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a)为表示实施方式一的摄像机单元的示意性的剖面图,(b) 为表示其俯视图。
[图4](a)为表示套管的结构的剖面图,(b)为表示图1的摄像机支撑管插入(a)的套管中的状态的剖面图,(c)为表示被插入套管中的摄像机支撑管与图3的摄像机单元的接合状态的剖面图。
[图5]为(a)~(g)为表示实施方式一的摄像机单元的体内设置方法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实施方式一的摄像机单元的使用方法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实施方式一的摄像机单元的变更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表示实施方式二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a)为表示实施方式二的摄像机支撑管的立体图,(b)为表示实施方式二的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以及设备侧电缆连接器的接合状态的示意图,(c)为表示实施方式二的摄像机支撑管的变更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0]为表示实施方式二的变更实施例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为表示实施方式三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2](a)为实施方式三的摄像机支撑管的立体图,(b)为实施方式三的电缆保持件的立体图,(c)为表示实施方式三的摄像机支撑管以及电缆保持件的接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实施方式三的第一变更实施例的图。
[图14]为表示实施方式三的第二变更实施例的图。
[图15]为表示实施方式三的第三变更实施例的图。
[图16]为表示实施方式三的第四变更实施例的图。
[图17]为表示实施方式三的第五变更实施例的图。
[图18]为表示实施方式三的第六变更实施例的图。
[图19]为表示实施方式四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0](a)以及(b)表示被插入套管中的摄像机支撑管以及摄像机单元的接合状态的剖面图,摄像机支撑管中体外侧的端部与套管中体外侧的端部之间设置有空气栓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1]为表示实施方式五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2](a)为表示实施方式五的摄像机支撑管的立体图,(b)为表示实施方式五的电缆保持件的立体图,(c)为表示实施方式五的摄像机支撑管以及电缆保持件的接合状态的立体图。
[图23]为表示实施方式六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4]为表示实施方式一~六的摄像机支撑管以及支撑管接合部的变更实施例的图。
[图25]为表示实施方式一~六的摄像机支撑管的其他变更实施例的图。
[图26](a)为表示图24所示的摄像机支撑管的剖面图,(b)以及(c) 为表示图25所示的摄像机支撑管的剖面图,(d)为表示摄像机支撑管的其他变更实施例的剖面图。
发明的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7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说明如下。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与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此外,各附图中记载的构成的形状、和长度、大小以及宽度等尺寸并非是反映了实际的形状和尺寸的数据,为了附图的简单和明了而适当进行了变更。
[实施方式一]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构成)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构成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包括:摄像机单元11(摄像部)、以及与摄像机单元11连接的摄像机侧电缆12(第一电缆)以及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第一连接器);摄像机支撑管13(支撑管);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第二连接器);设备侧电缆16(第二电缆);和包含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以及显示器18(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另外,之后,存在将电缆连接器总称为“电缆连接器15”的情况。
摄像机支撑管13通过在腹壁进行了穿刺的套管(Cannula)31的内部,其一个端部被导入体内。进行体内摄影的摄像机单元11通过被称作套管针的管状部件而被导入到体内。然后,在摄像机支撑管13 的内部穿过了摄像机侧电缆12的状态下,摄像机支撑管13的一个端部(体内侧)与体内的摄像机单元11在支撑管接合部14(接合部)被接合。另外,对摄像机支撑管13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
摄像机单元11经由摄像机侧电缆12、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以及设备侧电缆16与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 连接,摄像机单元11所拍摄到影像被发送给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来自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的控制信号被发送给摄像机单元11。具体来说,通过将包含在摄像机侧电缆12的与和摄像机单元11连接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的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和包含在设备侧电缆 16的与连接于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的一侧相反侧的端部的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进行嵌合,从而连接摄像机侧电缆12与设备侧电缆 16。例如,如图2所示,通过凸型的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的引脚部分插入到凹型的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中,从而两电缆连接器嵌合。由此,将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连接。另外,凸型和凹型反过来也可以,还可以构成为将凹型的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 15a与凸型的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进行嵌合。
另外,虽然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但在将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撑管13进行连接时,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以及摄像机侧电缆 12穿过摄像机支撑管13而从体内被引出到体外。因此,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的外径小于摄像机支撑管13的外径。因此,若减小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的外径,则能够减小摄像机支撑管13的外径。由此,具有微创性得以提高这样的特殊的效果。即,期望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的外径尽可能减小。例如,如图2所示,期望将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的外径设为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的外径以下。
另外在图2中,为了使附图清楚起见,将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 15a的外径记载得比实际的外径大。实际如上所述,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的外径小于摄像机支撑管13的外径。此外在图2中,进行简化而以1根图示了引脚部分。通常,由与电缆中使用的电线的根数相应的引脚根数来构成。这在示出了摄像机支撑管13和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的其他附图中也是同样的。
由于在从摄像机单元11向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的传输中采用了有线方式,因此传输速度能够高速化,并由于能够稳定地收发信号,因此能够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此外与无线方式相比能够在低功率下进行通信,并通过从外部提供电源,从而能够实现摄像机单元11 的小型化。因此,通过小型化,从而能够减小将摄像机单元11向体内导入时的伤口,因而具有微创性得以提高这样的特殊的效果。
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使显示器18显示从摄像机单元11发送的影像,此外,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摄像机单元11。另外,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和显示器18既可以是一体也可以是独立个体。
(摄像装置的构成)
图3(a)是实施方式一的摄像机单元的示意性剖面图,图3(b)是其俯视图。如图3(a)(b)所示,在摄像机单元11中,在摄像机框体21内,设置有电路基板19、与电路基板19连接的固体摄像元件25、控制电路28、以及照明装置27、和透镜26。在摄像机框体21的上表面,设置有凹状的支撑管接合部14。支撑管接合部14是圆形开口的孔结构,在其内侧面设置有绕该内侧面一周的屋脊状凸部23(凸部)。此外,从摄像机框体21的相对设置的两侧面分别突出有握持部22。将摄像机单元11向体内导入时,使用钳子来把持握持部22,或者在摄像机单元11以及摄像机支撑管13的接合时,把持握持部22以使得摄像机单元11的上表面(设置有支撑管接合部14的面)面对摄像机支撑管13的端部。
摄像机侧电缆12与电路基板19连接,按照穿过支撑管接合部 14的内部的方式被导出到摄像机单元11的外部。电路基板19以及摄像机侧电缆12的连接部由树脂等进行了密封。进而,在支撑管接合部 14内部的摄像机侧电缆12被引出的部分(凹状的支撑管接合部14的底部),将摄像机侧电缆12粘接固定(例如通过粘接剂、O形环(Oring) 的密封固定)于支撑管接合部14内部,构成为不会从该部分发生(向摄像机单元11内的)浸水、异物混入等。摄像机侧电缆12由于穿过套管针而被导入到体腔内,因此由柔软的材料形成。
作为固体摄像元件25,例如使用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元件)、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互补型金属氧化膜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等,照明装置27通过照射体内,来使摄像机单元11所拍摄的影像清楚。优选照明装置27是小型的装置,例如能够利用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等。另外,如图2所示,也可以在摄像机单元11中设置多个照明装置27。
进一步地,凹形状的支撑管接合部14在其底部具有例如由SUS (Stainless UsedSteel,不锈钢)等热传导性优良的金属材料构成的传热性凸部14d,在传热性凸部14d的内部粘接固定有摄像机侧电缆12。在这种情况下,摄像机侧电缆12被从支撑管接合部14的传热性凸部 14d拉出。作为该粘接固定的一个例子,举例有:通过压接、粘接剂或者O型密封圈(O-ring)的密封固定。由此,能够防止从该被粘接固定的部分向摄像机单元11内的浸水以及异物混入等。并且,对于传热性凸部14d在后面详细叙述。
进一步,摄像机单元11在电路基板19与支撑管接合部14之间具有金属弹簧191(接地部)。只要金属弹簧191是具有可以实现作为弹簧的功能的程度的弹性的金属的话,其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并且,对于金属弹簧191的详细在后面叙述。
此外,虽然摄像机单元11的摄像机框体21的配置了透镜26、照明装置27的部分由透明材料构成,但期望除此以外的区域由在体内显眼的蓝色或绿色的材料构成。此外,更进一步期望由蓝色或绿色的材料来构成摄像机侧电缆12的表面的覆膜。进而,期望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也由同样地着色的材料构成。这样,通过设为相对于作为红色、黄色的体内颜色而处于补色关系的蓝色、绿色,从而在后述的体内的设置工作、回收工作时能够容易识别。并且,在摄像机侧电缆 12、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以及摄像机框体21中配置有透镜26 与照明装置27之外的部分中,也可以并非全体而是仅将一部分着色。
此外,除了如上述那样以蓝色或绿色材料进行着色以外,作为在摄像机侧电缆12、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以及摄像机框体21 中配置有透镜26与照明装置27以外的部分的表面使用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容易识别的蓄光材料或反射材料。通过这样,即使在处于难以识别的内脏器官的阴处或者照明光难以达到的视野的端部时,也能够立即找到,因此特别有效。
(摄像机支撑管以及电缆结构)
图1为表示摄像机侧电缆12、摄像机支撑管13以及支撑管接合部 14的大略结构。图1(a)为摄像机支撑管13、摄像机侧电缆12以及支撑管接合部14的示意性的剖面图。图1(b)为表示摄像机支撑管 13以及支撑管接合部14的接合状态的剖面图。图1(c)是图1(b)的AA剖面图。图1(d)为表示摄像机支撑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状态的剖面图。
如图1(a)所示,摄像机支撑管13是圆筒状的管,在被导入体内的一侧的端部,具有绕外侧面一周的槽状凹部123。此外,支撑管接合部14具有上述屋脊状凸部23以及传热性凸部14d。摄像机支撑管 13由于为圆筒状,因此耐物理冲击,与为相同圆筒状的管的一般的套管的组合也是容易的。
如图1(a)所示,传热性凸部14d是随着接近于支撑管接合部14的开口部(入口部)而顶端变尖的圆锥梯形,摄像机侧电缆12穿过形成于其轴向的孔,在该孔内,摄像机侧电缆12与传热性凸部14d被粘接固定。对于与支撑管接合部14接合的摄像机支撑管13的端部(体内侧),其内部(端部空间166)成为与传热性凸部14d的圆锥梯形相应的倒锥形状(随着接近于顶端而内径变大的形状)。由此,在将摄像机侧电缆12用作为引导,来接合摄像机支撑管13时,摄像机支撑管13 的倒锥形状的端部空间166被引导至支撑管接合部14的传热性凸部14d,因此摄像机支撑管13的插入变得容易。
此外,如图1(b)所示,在将摄像机支撑管13嵌入到支撑管接合部14时,由于摄像机支撑管13的端部的外周面与支撑管接合部14 的内侧壁接触,摄像机支撑管13的端部的内周面与支撑管接合部14 的传热性凸部14d接触,因此,提高两者的接合性的同时,产生了从摄像机单元11传导至摄像机支撑管13的热的散热性进一步提高的特殊效果。
在将摄像机支撑13的端部空间166设为倒锥形状的情况下,期望通过将摄像机支撑管13的外径设为恒定,或者设为顶端稍微变细的形状,将摄像机支撑管13的壁厚设为朝向顶端变薄,从而摄像机支撑管13的外径不变粗。这样,在将摄像机支撑管13插入到套管等管状设备内部时,能够避免摄像机支撑管13挂住管状设备的内壁不能脱离的情况。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支撑管13由导电材料构成。具体地,摄像机支撑管13由SUS(Stainless Used Steel)构成。由此,摄像机支撑管13成为电屏蔽体。然后,如果将摄像机支撑管13接地的话,可以防止来自高频手术刀的高频率噪音混入通过摄像机侧电缆12的信号。并且,摄像机支撑管摄像机支撑管的材料也可以为导电材料,并不限定于SUS。例如,也可以由SUS以外的金属材料构成。
如图1(c)所示,摄像机侧电缆12的电线12c被电屏蔽体,即电缆屏蔽体12b以及电缆覆膜12a所覆盖。并且,由导电材料构成的摄像机支撑管13位于摄像机侧电缆12的外侧。由此,本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可以实现两层电屏蔽体。
另外,如图1(d)所示,当将摄像机支撑管13与摄像机单元 11接合时,摄像机支撑管13与电路基板19通过上述金属弹簧191电连接。具体地,在图1(d)中,与摄像机支撑管13连接的传热性凸部14d贯穿支撑管接合部14的底部与金属弹簧191相连接。此处,由于电路基板19被接地,高频率噪音从摄像机支撑管13通过金属弹簧 191、传热性凸部14d以及电路基板19流向地线。根据以上,可以防止来自高频手术刀的高频率噪音混入穿过摄像机电缆12的信号,通过高频率噪音进入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可以防止图像的混乱与停止。
另外,将摄像机支撑管13与电路基板19电连接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例子。例如,也可以由金属等导电材料构成支撑管接合部14,通过将支撑管接合部14和电路基板19与金属弹簧191接触,将摄像机支撑管13与电路基板19电连接。这种情况下,虽然也可以省略传热性凸部14d,但是为了提高导电性以及导热性,优选同时使用由导电材料构成的支撑管接合部14和传热性凸部14d。
此外,用于将摄像机支撑管13与电路基板19电连接的结构不限定于金属弹簧191。但是,通过使用金属弹簧191,即使支撑管接合部14(或传热性凸部14d的电路基板19侧的端部)与电路基板19之间的距离存在偏差,也可以获得可以确实地将摄像机支撑管13与电路基板19电连接这样的特殊的效果。
(摄像机支撑管向套管的插入与向摄像机单元的接合)
图4(a)为套管的剖面图。如图4(a)所示,套管31为管状设备,一个端部(体外侧)较另一个端部(体内侧)粗,且为这一个端部(体外侧)的内部具有具有复原性的阀37的结构。阀37在其中央部具有当在从粗的端部(体外侧)到细的端部(体内侧)的方向上施加外力时被扩张的阀门构造。
在体内将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撑管接合的情况下,首先,如图4(b)所示,在将摄像机侧电缆12穿过摄像机支撑管13的内部的状态下,将摄像机支撑管13的较细的端部推到套管31的较粗(体外侧) 的端部,将摄像机支撑管13插入到套管31内,直到摄像机支撑管13 的较细的端部从套管31露出。此时,阀37被摄像机支撑管13扩张,利用其复原性来勒紧摄像机支撑管13,其结果为,摄像机支撑管13 被固定于套管31。此外,也使摄像机支撑管13的较粗的端部(体外侧) 从套管31露出。接下来,如图4(c)所示,将摄像机侧电缆12用作引导,通过将摄像机支撑管13的较细的端部(体内侧)的插入凹形的支撑管接合部14,屋脊状凸部23嵌入槽状凹部123,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撑管13被以高机械性强度进行接合。另外,关于屋脊状凸部 23以及槽状凹部123,只要是相互嵌合的形状的话无论什么形状都可以,也可以代替屋脊状凸部23,采用O形环等。
并且,期望使摄像机支撑管13与支撑管接合部14嵌合的强度设定为比将摄像机侧电缆12与摄像机单元11粘接固定的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小。这是由于在将摄像机支撑管13插入摄像机单元11的支撑管接合部14时,需要一边拿着电缆,拉伸支撑一边插入,因此若摄像机支撑管13与支撑管接合部14的嵌合强度比上述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大,则可能产生粘接固定部破损的危险。
例如,具体来讲,期望使摄像机支撑管13与支撑管接合部14 嵌合的强度设为比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小的30N(牛顿)以下。进一步地,作为最佳的范围,期望设定在3N至6N的范围。若设定为该范围,则能够在嵌入时不施加过度大的力的情况下进行嵌合,此外,由于摄像机支撑管13嵌入的感触传导至手边,因此具有不过度地持续施加力而安全地进行设置的特殊效果。
(实施方式一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使用方法与效果)
图5(a)~(g)是表示实施方式一中的摄像机单元11的体内设置方法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一中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使用状况的示意图。
如图5(a)所示,首先,施术者在体壁41开设用于将钳子或内窥镜插入到体腔内的孔(开口),将套管针32a~32c插入开口。进一步地,为了将摄像机单元11设置在体腔内,在体壁41的能够展现包含患部的内脏器官整体的位置开设开口,插入套管31。具体来讲,通过在将针形状的闭塞物穿过套管31内的状态下将闭塞物穿刺进开口,套管 31被插入到体壁41。此外,为了实现微创性,优选套管31的直径短。具体来讲,优选套管31的直径为3mm以下。另外,在套管针32a~ 32c以及套管31的至少一个被插入后,施术者通过套管针来向体内输送气体,预先使体腔内膨胀,确保插入工具的空间。
接下来,如图5(b)所示,施术者通过套管针32c来将内窥镜34 插入到体腔内,使用内窥镜34来观察体内,同时将利用钳子33a来握持的摄像机单元11通过套管针32b插入到体腔内。
接下来,如图5(c)所示,施术者操作钳子33a来使摄像机单元 11移动到套管31的附近,并且通过套管31来将钳子33b插入到体腔内。
接下来,如图5(d)所示,施术者通过利用钳子33b来在夹着摄像机侧电缆12的状态下将钳子33b从套管31拉出,从而将摄像机侧电缆12导出到体外。此时,摄像机单元11(其握持部22)变为被钳子 33a把持的状态。
接下来,如图5(e)所示,施术者通过套管针32a来将钳子33c 插入到体腔内,一边利用2个钳子33a、33c来把持摄像机单元11的两个侧面的握持部22,一边将导出至体外的摄像机侧电缆12穿过摄像机支撑管13内部,并且将摄像机支撑管13插入到套管31,以使摄像机单元11的支撑管接合部14与套管31的开口平行地接近。
接下来,如图5(f)所示,施术者将摄像机侧电缆12用作引导,将从套管31露出的摄像机支撑管13的端部插入到摄像机单元11的支撑管接合部14,来将摄像机支撑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接合。
在将摄像机支撑管13插入支撑管接合部14时,由于使摄像机支撑管13与支撑管接合部14嵌合所需要的力(例如,3N~6N)与摄像机侧电缆12与摄像机单元11的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例如,30N以上)相比足够小,因此通过将电缆作为引导并拉拽,能够将摄像机支撑管13安全地插入并使摄像机支撑管13嵌合。
接下来,如图5(g)所示,施术者拉起摄像机支撑管13,使摄像机单元11与套管31的体内侧端部接触,以使得能够尽量宽阔地拍摄体腔内。由于摄像机支撑管13被套管31的阀37(参照图4)勒紧,因此摄像机支撑管13以及摄像机单元11维持该状态。
在将摄像机单元11设置于体内后,如图6所示,使用电缆连接器15,来将摄像机侧电缆12与设备侧电缆16接合。由此,医疗处理部的局部影像通过内窥镜控制设备117显示于显示器118,通过摄像机单元11被拍摄到的内脏器官42内的整体影像通过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显示于显示器18a。
此外,摄像机侧电缆12与设备侧电缆16的连接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具体地,期望在摄像机侧电缆12与设备侧电缆16的连接中,它们之间设置连接它们的中间电缆(未图示)。通过这样做,可以阶段地变换极细的摄像机侧电缆12与粗的设备侧电缆16的电缆直径与电缆连接器的粗细,可以将传输速度较慢的直径小的电缆的使用下降到必要的最低限度从而构成,因此,能够获得可以使传输速度高速化、获得高分辨率图像。另外,通过将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与第一中间电缆连接器(未图示)嵌合,摄像机侧电缆12与中间电缆被连接。另外,通过将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与第二中间电缆连接器(未图示) 嵌合,设备侧电缆16与中间电缆被连接。这个例子中,在阶段地变换电缆直径与电缆连接器的粗细的情况下,期望“摄像机侧电缆12的外径<中间电缆的外径<设备侧电缆16的外径”以及“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的外径≤第一中间电缆连接器的外径<第二中间电缆连接器的外径≤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的外径”。
此外,通过使用中间电缆,具有能够有效地进行手术时的清洁区域与非清洁区域的分离这样的特殊的效果。即,进入到体内的摄像机侧电缆12考虑到前述的传输速度的方面以及为了容易进行设置时的处理,设定为所需最低限度的长度,从此处到超出清洁区域进入到非清洁区域,使用预先完成灭菌处理的中间电缆。通过这样设置,从而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与第一中间电缆连接器的嵌合能够在清洁区域中进行,能够维持清洁。另一方面,第二中间电缆连接器被与处于非清洁区域的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嵌合,变得不干净,嵌合后视为不干净的器具。因此,能够与清洁的器具侧完全地分离。
另外,在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清洁区域”所包含的部分会进行灭菌处理以维持清洁性。另一方面,“非清洁区域”所包含的部分是不进行灭菌处理或在进行了灭菌处理之后进入到非清洁区域的部分。
另外,由电缆连接器15来连接(嵌合)摄像机侧电缆12与中间电缆或者设备侧电缆16时的连接强度(嵌合强度),期望设定为比将摄像机侧电缆12与摄像机单元11进行粘接固定的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小。
这是由于在通常的使用时未设想的大的力施加于电缆时,通过先前利用电缆连接器15的连接(嵌合)部分脱落,由此来消除粘接固定部发生破损、或者摄像机单元11向体外方向被拉拽而损伤患者的体壁的危险,提高安全性的缘故。此外,也能够防止施术者、助手等绊住电缆而跌倒,或者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被拉拽而从台上落下的事故。
例如,具体来说,通过电缆连接器15将电缆彼此进行连接(嵌合)的强度期望设为比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小的30N(牛顿)以下。进而,作为最佳范围,期望设定于4N至10N的范围。若设定于该范围内,则在进行连接时不必过分地连续施加大的力便能够连接,此外,在取下时,也不必施加太大的力。
此外,若预先将处于非清洁区域的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与第2 中间电缆连接器的嵌合强度、基于设备侧电缆16的位于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侧的电缆连接器(未图示)的设备侧电缆16与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的嵌合强度,设定为比与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与第一中间电缆连接器的嵌合强度大(例如50N~100N),则能够设定成在设想外的力施加于电缆时,清洁区域中的摄像机侧电缆12与中间电缆的连接(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与第一中间电缆连接器的嵌合)必定先脱落。如果与此相反,例如若非清洁区域中的中间电缆与设备侧电缆16 的连接(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与第二中间电缆连接器的嵌合)先脱落,则由于反作用,会产生中间电缆的处于非清洁区域的部分、以及第二中间电缆连接器进入到清洁区域中的危险。因此,清洁区域中的连接先脱落,对于手术时的安全确保具有特殊的效果。另外,假设在清洁区域中的连接脱落而导致中间电缆的处于清洁区域的部分、换言之在中间电缆中距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与第一中间电缆连接器的嵌合部分规定长度的部分(清洁部分)以及第一中间电缆连接器接触到非清洁区域的情况下,只要更换为清洁的中间电缆(包含第一中间电缆连接器)即可,因而是安全的。此外,在电缆连接器由独立的单独部件构成的情况、即该电缆连接器处于中间电缆的清洁区域的一侧并且接触到非清洁区域的情况下,只要将中间电缆和该电缆连接器更换为清洁的部件即可。
此外,期望摄像机侧电缆12预先设为与将摄像机侧电缆12与上述清洁部分相加的长度(1m左右)相比足够短。具体来说,摄像机侧电缆12期望为将摄像机侧电缆12与上述清洁部分相加的长度的一半以下,即最长的话也是50cm。由此,能够防止摄像机侧电缆12进入到非清洁区域中。
此外,在上述例子中,说明了用中间电缆连接摄像机侧电缆12 与设备侧电缆16的情况,但即使在摄像机侧电缆12与设备侧电缆16 被直接连接的情况下,也期望摄像机侧电缆12,设为与将摄像机侧电缆12与清洁部分相加的长度(1m左右)相比足够短。在这种情况下,清洁部分在设备侧电缆16中为距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与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的嵌合部分规定长度的部分。
由此,施术者能够一边在显示器118上对作业区域(局部区域) 放大观察一边通过钳子33a以及钳子33c来进行医疗处理的同时,还在显示器18上掌握作业区域外的状态(作业区域外的钳子等的运动、出血部位、纱布等残留物等)。
并且,摄像机单元11和摄像机支撑管13被以高机械强度接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摄像机单元11的支撑力高。此外,摄像机侧电缆12 穿过摄像机支撑管13的内部而被导出到体外,因此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撑管13被接合后,不会出现对摄像机侧电缆12造成负担、或者摄像机侧电缆12在体内露出或接触到体壁41的情况。由此,摄像机侧电缆12以及电路基板19的电连接的可靠性(连接部分的防水性、防污性)得到提高。由此,能够实现可靠性高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此外,施术者能够根据状况来操作摄像机支撑管13,改变摄像机单元11的方向(视野方向)。具体来说,能够利用体壁41的弹力,通过倾斜摄像机支撑管13来改变摄像机单元11的方向。此时,若施术者的手从摄像机支撑管13离开,则由于体壁41的弹力而返回到原来的方向,能够提高施术者的工作效率。此外,套管31以及插入其中的摄像机支撑管13都是圆筒状的管,因此能够容易地使摄像机支撑管 13沿圆周方向旋转。由此,施术者能够不给体壁41施加负担而改变摄像机单元11的方向。此外,摄像机支撑管13通过套管31而被保持为能够在其长边方向(管的延伸方向)上移动,因此施术者通过将摄像机支撑管13向体内侧推入或者向体外侧拉起,还能够不给体壁41施加负担而改变摄像焦距。由此,能够实现操作性良好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在实施方式一中,虽然通过套管31内的阀固定套管31与摄像机支撑管13,但在使用没有阀的一般的套管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胶带固定套管与摄像机支撑管13。
(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撑管13的分离)
接着,对使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撑管13分离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施术者在用钳子33a以及钳子33c把持体内的摄像机单元11的握持部22的状态下将摄像机支撑管13向体外方向拉拽,将摄像机支撑管13从摄像机单元11的支撑管接合部14拔出。接着,施术者将摄像机支撑管13从套管31中拔出并使摄像机支撑管13与摄像机侧电缆 12分离后,从套管针32a或套管针32b,将摄像机单元11以及摄像机侧电缆12导出体外。
另外,在使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支撑管13分离时也同样地,期望摄像机支撑管13与支撑管接合部14的嵌合强度小于摄像机侧电缆12与摄像机单元11的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当摄像机支撑管13 与支撑管接合部14的嵌合强度大于粘接固定部的粘接强度时,则在将摄像机支撑管13从支撑管接合部14取下时必须要施加大的力,因而存在粘接固定部破损的危险。例如,若将嵌合强度设定于3N至6N的范围内,则不必过分施加大的力便能够取下,此外,由于摄像机支撑管13被取下的感觉也会传到手上,因此具有不必过分地连续施力便能够安全地分离这样的特殊的效果。
另外,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在回收时会经由体内,但由于清洁得到了维持,因此没有问题。
(实施方式一的变更实施方式)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一的摄像机单元11的变更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单元11使用放热油灰192在摄像机单元11内将发热部件(具体的为电路基板19、固体摄像元件25、以及控制电路28)与由导电材料构成的金属弹簧灰191相连接。由此,可以提高摄像机单元11的放热性。
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虽然说明了将摄像机支撑管13作为圆筒状的、具有槽状凹部123的摄像机支撑管13,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以及后述其他实施方式中,用于接合摄像机支撑管13以及支撑管接合部 14的构造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摄像机支撑管13也可以是四棱柱型的管(剖面为长方形),作为摄像机支撑管也可以直接使用一般的套管针或套管等筒状器具。另外,也可以使用顶端变尖、或如注射针那样斜削成圆片的形状的穿刺器具。
另外,摄像机支撑管13中用于接合支撑管接合部14的构造可以是设置于摄像机支撑管13的外周的一部分(至少两处)的卡合孔,也可以是外螺纹。并且,支撑管接合部14中用于接合摄像机支撑管 13的结构根据摄像机支撑管13中的结构变化。即,摄像机支撑管13具有卡合孔的情况下,支撑管接合部14具有卡合爪,摄像机支撑管 13具有外螺纹的情况下,支撑管接合部14具有内螺纹。
[实施方式二]
基于图8~图10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说明如下。另外,为了便于说明,针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一中,摄像机单元11中将摄像机支撑管13接地。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将摄像机支撑管13与被接地的电缆连接器15电连接而接地的构成进行说明。图8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a的构成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a的摄像机支撑管13与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通过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此处,由于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被接地,高频率噪音从摄像机支撑管13通过接地连接线131以及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流向地线。由此,可以防止来自高频手术刀的高频率噪音通过摄像机侧电缆12混入信号,可以防止由高频率噪音进入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引起的图像混乱和停止。
图9(a)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支撑管13的立体图,图9 (b)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以及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的接合状态的示意图,图9(c)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支撑管13的变更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如图9(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支撑管13,在没有被导入体内的一侧的端部具有支撑管把手部132(握持部),该支撑管把手部132(握持部)为比被导入体内的部分直径更大的圆筒状。期望支撑管把手部132也担当防止支撑管在体内脱落的角色,且位于支撑管的端部。特别地,如图8所示,期望支撑管把手部132,具有比套管 31和套管针的内径大的外径。并且,具有这样的支撑管把手部132的摄像机支撑管13也可以适用于不具有电屏蔽体功能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并且,支撑管把手部132中设置有用于连接接地连接线131与摄像机支撑管13的连接线连接器131a(接地线连接器)。连接线连接器131a的结构也可以为与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例如,也可以为具有用于固定接地连接线131的导线的由导电材料构成的部分的结构。通过在连接线连接器131a连接接地连接线131,摄像机支撑管13被接地,可以将来自高频手术刀的高频率噪音流向地线。
并且,接地连接线131与摄像机支撑管13的连接方法可以是接地连接线131与摄像机支撑管13电连接,但不限定于上述使用了连接线连接器131a的方法。如图9(c)所示,例如,摄像机支撑管13,也可以是具有用于与接地连接线131连接的电线的支撑管侧连接线131b(支撑管连接线)的结构。此处,接地连接线131与支撑管侧连接线131b只要是电连接的方法的话,无论是怎样的连接都可以。例如,可以连接设置于接地连接线131与支撑管侧连接线131b的导电连接器 (未图示),也可以使接地连接线131与支撑管侧连接线131b的导线暴露从而互相连接。
此外,虽然对支撑管侧连接线131b的长度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为不妨碍作业的程度的长度,具体地优选,将摄像机支撑管13 插入套管31与套管针等的管状部件时,支撑管侧连接线131b不接触套管31与套管针的长度。
另外,摄像机支撑管13不限定于图9(a)以及图9(c)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没有支撑管把手部132,两端部具有相同直径的摄像机支撑管。
另外,如图9(b)所示,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被电连接于接地连接线131。此外,虽然接地连接线131优选考虑安全方面以不可拆装的状态与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连接,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与接地连接线131是可拆装的,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与接地连接线131通过设置于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的连接线连接器(未图示)等连接的结构。虽然该连接线连接器为,例如与上述连接线连接器131a相同的结构,但是只要可以将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与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的话,其结构没有特别限定。
(实施方式二的变更实施例)
图10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更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b 的结构的示意图。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b与上述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1a不同,摄像机支撑管13的外周设置有非导电性膜133。即,本变更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支撑管13被非导电性膜133涂覆。虽然非导电性膜 133是由树脂构成的膜,但是只要是非导电材料且可以涂覆摄像机支撑管13的话不限定于树脂。由此,如图10所示,不使用套管31或套管针等的管状部件,将摄像机支撑管13直接导入体内的情况下,人体不会与摄像机支撑管13的导电部分(有可能有电流流动的部分)接触。由此,可以提高对人体的安全性。
此外,如图10所示,关于摄像机支撑管13的表面中,与支撑管接合部14接合的部分,优选地,不进行非导电性膜133涂覆。通过该部分不被非导电性膜133涂覆,可以防止传热性和导电性下降。
[实施方式三]
以下,基于图11~图18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并且,为了说明方便,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记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c的结构的示意图。在实施方式二中,将接地连接线131直接电连接于摄像机支撑管13。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对通过将摄像机侧电缆12装设在摄像机支撑管13从而固定于摄像机支撑管13的电缆保持件134连接接地连接线131的结构进行说明。此外,虽然在图11 所示的摄像机支撑管13中,省略了支撑管把手部132,但是,摄像机支撑管13也可以具有支撑管把手部132。
图12(a)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支撑管13的立体图,图12(b) 为本实施方式的电缆保持件134的立体图,(c)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支撑管13以及电缆保持件134的接合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12(a)所示,与实施方式二的摄像机支撑管13不同,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支撑管13不具备连接线连接器131a。另外,如图 12(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缆保持件134的结构为,设置有贯通盖部134c且具有对应于摄像机侧电缆12的直径的直径的电缆孔134h。如图12(c)所示,电缆保持件134以摄像机侧电缆12保持在电缆孔 134h内的状态嵌入摄像机支撑管13。另外,为了使电缆保持件134 中摄像机侧电缆12容易穿过,可以设置狭缝,也可以形成为像夹子那样夹住摄像机侧电缆12从而固定的形状。
另外,电缆保持件134为通过连接器与接地连接线131可以连接的构成。只要是该连接器可以电连接电缆保持件134与接地连接线 131的话,其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与实施方式二中说明的接地连接线131a相同的结构。此外,在电缆保持件134,与接地连接线131以及摄像机支撑管13接触的部分由导电材料构成。另外,由该导电材料构成的部分(以下,称为导电部)形成为电连接摄像机支撑管13与接地连接线131(即,与摄像机支撑管13接触的导电部和与接地连接线131接触的导电部成为一体)。由此,可以使高频率噪音从摄像机支撑管13通过接地连接线131以及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 流向地线。
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为连接被装设于摄像机支撑管13的电缆保持件134与接地连接线131。由此,没有必要在摄像机支撑管13中设置实施方式二中说明的连接线连接器31a和支撑管侧连接线131b等。换言之,使用普通的摄像机支撑管13就可以谋求针对高频手术刀的高频率噪音的对策。
此外,虽然上述例子中的构成为电缆保持件134通过连接器与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但是只要可以将电缆保持件134与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的话,不限于使用连接器的例子。例如,也可以在电缆保持件134中设置电线,连接该电线与接地连接线131。另外,优选的,该电线的长度为嵌入了电缆保持件134的摄像机支撑管13被插入套管31和套管针的时候,不接触套管31和套管针的长度。
(实施方式三的变更实施方式)
支撑管用附属工具,不限定于上述电缆保持件134。支撑管用附属工具只要是与接地连接线131连接的,可以在摄像机支撑管13或套管 31和套管针等的具有内部能够插入摄像机支撑管13的环状结构的管状部件(套管)的体外侧端部以接触摄像机支撑管13的方式装设的工具就可以。该支撑管用附属工具的功能没有特别限定,支撑管用附属工具可以是如上述的电缆保持件134那样将摄像机侧电缆12固定于摄像机支撑管13中,也可以将摄像机支撑管13固定于套管31或套管针等的管状部件中的,即塞住支撑管保持件或摄像机支撑管13与管状部件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的,也就是说空气栓。另外,支撑管用附属工具也可以具有上述多个功能。以下,参照图13~18说明关于这样的支撑管附属工具的几个具体例子。图13~18是表示实施方式三的变更实施方式的图。此外,在图13~18中,为了简略化附图省略了支撑管把持手部132,但是,摄像机支撑管13也可以具有支撑管把持手部 132。
(第一变更实施方式)
首先,支撑管用附属工具可以为如图13所示的空气栓135。图13 (a)是,在表示插入有套管31的支撑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状态的剖面图中,表示摄像机支撑管13中的体外侧的端部与套管31 中的体外侧的端部之间,设置了空气栓135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3(b) 为空气栓135的侧面图,图13(c)为空气栓的俯视图,图13(d)为空气栓135的立体图,图13(e)为使用了体外侧的端部的尺寸小的套管31a的情况的剖面图。
设置了摄像机支撑管13的套管和套管针等的管状部件,其内径尺寸和阀等的内部结构具有多种类型。因此,在管状部件设置摄像机支撑管13的时候,根据管状部件的种类,存在使腹壁膨胀的气体从摄像机支撑管13与管状部件之间的缝隙逃脱,产生不利的情况。因此,如图13(a)所示的那样,管状部件与摄像机支撑管13之间,设置降低泄露的空气栓135是有效的。此外以后,虽然说明了管状部件为套管31的例子,但是不用说也知道即使管状部件为套管针也是同样的。
图13(a)~(d)的空气栓135包括保持部145以及法兰状的盖部155,保持部145为顶端变细的(朝向体表侧变细的)圆锥梯形状,设置有贯通保持部145的支撑管孔165的构成。另外,空气栓135的构成为在盖部155可以与接地连接线131连接。并且,空气栓135的与接地连接线131连接的部分以及与摄像机支撑管13接触的部分为导电部,该导电部为一体以使摄像机支撑管13与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此外,接地连接线131与空气栓135的连接,只要是两者电连接的方法的话,没有特别限定。
空气栓135被设置为在摄像机支撑管13保持在支撑管孔165内的状态下,保持部145以扩张阀37的方式被嵌入套管31的上端部内,盖部155覆盖套管31的上端部的上面。如以上这样,空气栓135几乎塞满套管31与摄像机支撑管13之间的缝隙。
并且,由于套管31的阀37与摄像机支撑管13之间,一般产生大间隙(阀37为一枚或两枚的少数枚的情况下和套管31的内径大的情况下间隙更大),因此,对于空气泄露的降低而言空气栓135是必要的。这在以后记载的其他变更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这样说。
此外,图13(a)虽然示出了阀37存在于套管31上部且与空气栓135接触的例子,但这只是一个例子,套管31上部没有阀37的情况等中,即使在阀37与空气栓135不接触的情况下空气栓135当然也可以发挥降低空气泄露的效果。这在以后记载的其他变更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这样说。
在图13(a)中,示出了将套管31的上部设为相对大的套管的例子。如图13(b)所示,通过保持部145的下部缓缓变细,即使套管31的上部比图13(a)的例子细的套管31(如图13(e)所示),可以使保持部145的下部的外侧面与套管31的上端部的内侧面接触而插入,对于各种类型的套管31,可以作为空气栓适用。
此外,不需要利用空气栓135完全密封套管31(完全堵塞摄像机支撑管13与套管31之间的缝隙),由于气体被随时供给,只要能够充分防止像膨胀了的腹腔瘪下去的那种大的泄露的话就足够了。这些间隙的某一部分残留下来,适度地泄露气体具有降低体内温度的效果,反倒是被期望的。另外,因为也会冷却摄像机支撑管13,因此,可以提高摄像机单元11的热量通过摄像机支撑管13逃逸至外部的效果。
(第二变更实施方式)
也可以使空气栓作为保持摄像机支撑管13从而将其固定于套管31 的支撑管保持件工作。
图14(a)是,在表示被插入套管31中的摄像机支撑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状态的剖面图中,表示摄像机支撑管13的体外侧端部与套管31的体外侧的端部之间,设置有具有支撑管保持件功能的空气栓135a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4(b)是空气栓135a的侧面图,图14(c)是空气栓135a的俯视图,图14(d)是空气栓135a的立体图,图14(e)是表示空气栓的侧面装设有用于固定摄像机支撑管13 的板簧状的夹子175b的空气栓的其他例子(空气栓135b)的剖面图。
如图14(a)~(d)所示,空气栓135a(支撑管用附属工具,支撑管保持件)包括保持部145a以及法兰状的盖部155a、从盖部155a 的周缘向体表面侧延伸的侧壁部185a,保持部145a的构成为顶端变细的(朝向体表侧变细的)圆锥梯形,并设置有贯通保持部145a的支撑管孔165a。另外,空气栓135a的构成为与第一变更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空气栓135一样,在盖部155a可以与接地连接线131连接。并且,空气栓135a与接地连接线131连接的部分以及与摄像机支撑管13接触的部分为导电部,该导电部为一体以使摄像机支撑管13与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此外,接地连接线131与空气栓135a的连接,只要是两者电连接的方法的话,没有特别限定。
空气栓135a被设置为,在支撑管孔165a内保持摄像机支撑管 13的状态下,保持部145a以扩张阀37的方式被嵌入套管31的上端部内,且盖部155a覆盖套管31的上端部的上面的同时侧壁部185a 覆盖套管31的上端部的外侧面。如以上这样,空气栓135a几乎塞满套管31与摄像机支撑管13之间的缝隙的同时,固定摄像机支撑管13 与套管31。
此外,如图14(e)所示,也可以使用具有代替侧壁部185a的板簧等的夹子175b的空气栓135b。空气栓135b的构造为通过的夹子 175b的开关夹住套管31。通过设置为这样的夹子构造,可以使用于尺寸不同的各种类型的套管(管状部件),泛用性高。
(第三变更实施方式)
也可以使空气栓作为保持摄像机侧电缆12从而将其固定于摄像机支撑管13的支撑管保持件工作。
图15(a)是,在表示被插入套管31中的摄像机支撑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状态的剖面图中,表示摄像机支撑管13的体外侧端部与套管31的体外侧端部之间设置有具有电缆保持件功能的空气栓135c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5(b)是空气栓135d的侧面图,图15 (c)是空气栓135d的俯视图,图15(d)是空气栓135d的立体图。
如图15(a)~(d)所示,空气栓135c(支撑管用附属工具,支撑管保持件)包括保持部145c以及凸缘状的盖部155c,保持部145c,位于盖部155c上侧的上部145cx为圆柱状,且位于盖部155下侧(体表侧)的下部145cy顶端变细(朝向体表侧变细)的圆锥梯形,其构成为保持部145c内设置有支撑管孔165c,设置有从上部145cx的中心部经过盖部155c的边缘的电缆用缺口195c。
另外,空气栓135c的结构为在盖部155c可以与接地连接线131 连接的结构。并且,空气栓135c与接地连接线131连接的部分和与摄像机支撑管13接触的部分为导电部,该导电部成为一体以使摄像机支撑管13与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并且,接地连接线131与空气栓 135c的连接,只要二者是电连接那样的方法的话,没有特别限定。另外,空气栓135c可以为在上部145cx与接地连接线131可以连接的结构。
空气栓135c被设置为,将穿过电缆缺口195c的摄像机侧电缆 12保持在上部145cx的中央且将摄像机支撑管13c保持在支撑管孔 165c内的状态下,下部145cy以扩张阀37的方式嵌入套管31(管状部件)的上端部内,且盖部155c覆盖套管31的上端部的上面。如以上那样,空气栓135c几乎塞满套管31与摄像机支撑管13之间的间隙的同时,固定摄像机支撑管13与摄像机侧电缆12。
(第四变更实施例)
作为电缆保持件工作的空气栓不限定于空气栓135c。图16(a)以及图16(d)作为电缆保持件工作的空气栓的变更实施方式的空气栓135d的纵剖面图,图16(b)以及图16(c)为图16(a)的虚线部分的横剖面图,图16(e)为图16(d)的虚线部分的横剖面图。如图 16所示,空气栓135d的构造为:使用具有电缆孔205d的板簧等的夹子175d,通过夹子175d的开(图16(b))关(图16(c)),从侧面将电缆孔205d内的摄像机侧电缆12夹在保持部145d的上部145dx以及盖部155d。并且,保持部145d的下端设为图16(e)那样的环形。通过做成这样的夹子构造,可以获得稳定的电缆保持力,另外,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各种类型的电缆,泛用性高。
此外,如图16所示,空气栓135d的结构为,在盖部155d可以与接地连接线131连接。并且,空气栓135d与接地连接线131连接的部分和与摄像机支撑管13接触的部分为导电部,该导电部成为一体以使摄像机支撑管13与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并且,接地连接线131 与空气栓135d的连接只要二者是电连接那样的方法的话,没有特别限定。
(第五变更实施方式)
也可以将空气栓作为,保持摄像机支撑管13从而将其固定于套管 31的支撑管保持部以及保持摄像机侧电缆12从而将其固定于摄像机支撑管13的电缆保持件工作。
图17(a)是表示在表示被插入套管31中的摄像机支撑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状态的剖面图中,摄像机支撑管13的体外侧的端部与套管31的体外侧的端部之间设置具有支撑管保持件以及电缆保持件功能的空气栓135e的状态的剖面图,图17(b)是空气栓135e的侧面图,图17(c)是空气栓135e的俯视图,图17(d)是空气栓 135e的立体图。
如图17(a)~(d)所示,空气栓135e(支撑管用附属工具,支撑管保持件、电缆保持件)包括保持部145e以及凸缘状的盖部155e,从盖部155a的边缘向体表面侧延伸的侧壁部185e,保持部145e为,位于盖部155e上侧的上部145ex为圆柱状,位于盖部155位于下侧(体表侧)的下部145ey顶端变细(朝向体表侧变细)的圆锥梯形,其结构为保持部145e内设置有支撑管孔165e,从上部145ex的中心部经过盖部155e的边缘至侧壁部185e的下端设置有电缆用缺口195e。
另外,空气栓135e的构成为在盖部155e可以与接地连接线131e 连接。并且,空气栓135e与接地连接线131连接的部分以及与摄像机支撑管13接触的部分成为导电部,该导电部为一体以使摄像机支撑管 13与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此外,接地连接线131与空气栓135e 的连接,只要是二者电连接的方法的话,没有特别限定。另外,空气栓135e的构成也可以为在上部145ex可以与接地连接线131连接。
空气栓135e被设置为,在将穿过电缆缺口195e的摄像机侧电缆12保持在上部145ex中央且将摄像机支撑管13保持在支撑管孔 165e内的状态下,下部145ey以扩张阀37的方式嵌入套管31(管状部件)的上端部内,盖部155e覆盖套管31的上端部的上面的同时侧壁部185e覆盖套管31的上端部的外侧面。如以上那样,空气栓135e 几乎塞满套管31与摄像机支撑管13之间间隙的同时,固定摄像机支撑管13与摄像机侧电缆12。
(第六变更实施方式)
作为电缆保持件以及支撑管保持件工作的空气栓不限定于空气栓 135e。图18(a)为作为电缆保持件以及支撑管保持件工作的空气栓的变更实施方式的空气栓135f的纵剖面图,图18(b)以及图18(c) 为图18(a)的虚线部分的横剖面图。如图18(a)~(c)所示,空气栓135f的构造为:使用具有支撑管孔165f的板簧等夹子175f,通过夹子175f的开关,从侧面将支撑管孔165f内的摄像机支撑管13夹在保持部145f的上部145fx以及盖部155f。通过做成这样的夹子构造,可以获得稳定的电缆保持力。
另外,如图18(a)所示,空气栓135f为在盖部155f可以与接地连接线131连接的构成。并且,空气栓135f与接地连接线131连接的部分以及与摄像机支撑管13接触的部分成为导电部,该导电部为一体以使摄像机支撑管13与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此外,接地连接线131与空气栓135f的连接,只要是二者电连接的方法的话,没有特别限定。另外,空气栓135f的构成也可以为在上部145fx可以与接地连接线131连接。
另外,本变更实施方式的空气栓可以为:使用具有电缆孔的板簧等夹子,通过夹子的开关,从侧面将电缆孔内的摄像机侧电缆12 夹在保持部上部的构造。通过做成这样的夹子构造,可以获得稳定的电缆保持力,另外,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各种类型的摄像机侧电缆,泛用性高。
此外,本变更实施方式的空气栓在保持部的上部设置有由具有电缆孔的板簧等夹子构成的电缆保持件,将保持部的下端制成夹子状,其中,也可以是设置有固定摄像机支撑管13的板簧等夹子的构造。通过设为这样的二重夹子构造,可以得到摄像机支撑管13与摄像机侧电缆12的稳定的保持力,另外,可以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各种类型的摄像机侧电缆,摄像机支撑管以及套管(管状部件),泛用性高。
[实施方式四]
基于图19以及图20,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说明如下。并且,为了方便说明,对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记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通过以导电材料构成管状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套管31d),实现三重电屏蔽体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d的构成的示意图。此外,在图 19中,与实施方式三相同地,虽然省略了支撑管把手部132,摄像机支撑管13也可以具有支撑管手持部132。
本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d,具有由导电材料构成的套管31d。并且,摄像机支撑管13通过具有支撑管保持件功能的空气栓135a(实施方式三的第二变更实施方式,参照图14)固定于套管 31d。如图19所示,空气栓135a通过接地连接线131与被接地的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电连接。由此,可以使高频率噪音从摄像机支撑管 13以及套管31d通过接地连接线131与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b流向地线。由此,由于变成了三重电屏蔽体,可以进一步减少高频率噪音向图像信号的混入。另外,在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中,将通常使用的套管等的管状部件作为电屏蔽体利用,因此,可以在维持微创性的同时,提高对高频率噪音的屏蔽功能。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栓的构成,参照图20进一步详细说明。图20(a)是在表示被插入套管31d中的摄像机支撑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的接合状态的剖面图中,表示摄像机支撑管13的体外侧端部与套管31d的体外侧端部之间设置有空气栓135a的状态的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栓135a与实施方式三的第二变更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空气栓135a不同,与套管31d接触的部分(侧壁部185a的与套管31d接触的面)为导电部。并且,该导电部为一体的以使摄像机支撑管13以及套管31d与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由此,高频率噪音不仅可以从摄像机支撑管13,还可以从套管31d通过接地连接线131 以及机器侧电缆连接器15b流向地线。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空气栓,只要是与摄像机支撑管13 以及套管31d接触的空气栓就可以,并不限定于空气栓135a。例如,也可以使用实施方式三的第五变更实施例中说明的空气栓135e。图20 (b)是在表示被插入套管31d中的摄像机支撑管13与摄像机单元11 的接合状态的剖面图中,表示摄像机支撑管13的体外侧端部与套管 31d的体外侧端部之间设置有空气栓135e的状态的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栓135e与实施方式三的第五变更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空气栓135e不同,与套管31d接触的部分(侧壁部185e的与套管31d接触的面)为导电部。并且,该导电部为一体的以使摄像机支撑管13以及套管31d与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
此外,在由导电材料构成套管等管状部件的情况下,由于对人体的安全性高,优选地,由树脂等非导电材料涂覆该管状部件的表面。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套管作为管状部件作为例子进行说明,但管状部件也可以是套管针等套管以外的部件。
[实施方式五]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基于图21以及图22说明如下。并且,为了方便说明,对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记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二~四中,对使用接地连接线131,设置导电摄像机支撑管13和套管31的结构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不通过接地连接线131将摄像机支撑管14与被接地的设备侧电缆连接器 15b进行电连接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e的结构的模式图。此外,在图21中,与实施方式二~四相同的,为了简略化附图省略了支撑管手持部132。
本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e包括通过将摄像机侧电缆 12装设于摄像机支撑管13从而固定于摄像机支撑管13的电缆保持件 134a。此处,参照图22,对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支撑管13以及电缆保持部134a的详细进行说明。图22(a)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支撑管13的立体图,图22(b)为本实施方式的电缆保持部134a的立体图,图22(c )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支撑管13以及电缆保持部 134a的接合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22(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机支撑管13为具有支撑管手持部132的构成。另外,如图22(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缆保持件134a固定有设备侧电缆16,且内藏(一体化)有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d。并且,如图22(c)所示,通过将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 15c连接于设置于电缆保持件134a的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d,摄像机单元11与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17被连接。
另外,电缆保持件135a的与摄像机支撑管13接触的部分成为导电部,该导电部与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d电连接。由此,可以使高频率噪音从摄像机支撑管13通过被接地的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d流向地线。另外,由于没有必要使用接地连接线,可以使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的构成简略化。另外,可以防止接地连接线妨碍摄像机单元11 的操作的缺点。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也可以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三以及
四。具体地,也可以是使在实施方式三以及四中说明的支撑管用附属工具(电缆保持件、支撑管保持件、空气栓)与设备侧电缆连接器15d 一体化的构成。
[实施方式六]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方式,基于图23说明如下。且,为了方便说明,对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记相同符号,省略其说明。
图2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f的构成的示意图。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f的构成为,摄像机支撑管13与接地的高频手术刀对极板404(对极板)通过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由此,由此,摄像机支撑管13被接地,使高频率噪音从摄像机支撑管13流向地线。
此外,摄像机支撑管13与接地连接线131的连接,只要是可以将二者电连接的话,其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用上述实施方式二~五中说明的连接方法。另外,关于接地连接线131与高频手术刀对极板404的连接方法,只要是可以将二者电连接的话,其方法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高频手术刀对极板404上设置固定接地连接线131的导线的连接器(未图示),也可以是接地连接线131以不能拆装的状态固定于高频手术刀对极板404上。
另外,也可以是将摄像机支撑管13与高频手术刀402的电流反馈端子(未图示)通过接地连接线131电连接。
(实施方式一~六中共同的变更方式)
图24是表示摄像机支撑管以及支撑管接合部的变更方式的图。如图 24(a)~(c )所示,摄像机支撑管13a的侧面设置有狭缝223。该狭缝223为了保持电屏蔽功能,其宽度与高频率的波长相比。足够小。此外,图24(a)~(c)中所示的狭缝223为了使附图易看,使其宽度比实际的宽度大。通过设置狭缝223,在设置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 的情况下,可以理解为以下这样的设置方法。
如图24(a)所示,首先,把摄像机侧电缆12从套管31拉起后,将摄像机侧电缆12的一部分插入摄像机支撑管13a的狭缝223下部。
接下来,以狭缝223着沿摄像机侧电缆12的方式,将摄像机支撑管13a插入套管31。即,图24(b)所示,在将摄像机侧电缆12 的一部分插入摄像机支撑管13a的狭缝223下部的状态下,在将摄像机侧电缆12向上方拉起的同时,使用摄像机侧电缆12作为引导,将摄像机支撑管13a插入套管31。
这样,通过在将摄像机支撑管13a侧面设置狭缝223,在将摄像机侧电缆12穿过摄像机支撑管13a的内部的时候,可以将摄像机侧电缆12从狭缝223插入摄像机支撑管13a内部。
因此,可以使摄像机侧电缆12简单地穿过摄像机支撑管13a内部,且使摄像机支撑管13a的向体内的插入工作变得非常简化。
另外,在为了将摄像机支撑管13a导入体内而使用套管31的情况下,在没有设置狭缝223的情况下,为了使从套管31引出的摄像机侧电缆12穿过摄像机支撑管13a的内部,至少需要把套管31和摄像机支撑管13a加起来的长度。
但是,在设置有狭缝223的情况下,摄像机侧电缆12的长度只要是比套管31的长度长的话就可以。因此,通过这样在摄像机支撑管 13a中设置狭缝223,可以降低对摄像机侧电缆12的长度的限制。
另外,如图24(c)所示,通过在摄像机支撑管13a中设置狭缝 223,可以将被连接于摄像机侧电缆12的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的外形尺寸设为比摄像机支撑管13的内径大。因此,可以使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连接到设备侧电缆16变得容易,并提高工作效率。并且,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15a的外形尺寸设为比套管31的内径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将支撑管接合部14a的屋脊状凸部23嵌入设置有狭缝223的摄像机支撑管13a的槽状凹部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摄像机支撑管13a并不限定于具有槽状凹部123的构成。另外,在支撑管接合部14a中与摄像机支撑管13a接合的部分的构造根据摄像机支撑管13a的构造发生变化。
另外,具有狭缝223的摄像机支撑管可以是在图25以及图26 中所示的那些构成。图25是表示实施方式一~六的摄像机支撑管的其他变更方式的图。另外,图26(a)为图24中所示的摄像机支撑管的剖面图,图26(b)以及(c)为图25所示的摄像机支撑管的剖面图,图26(d)为表示摄像机支撑管的其他变更方式的剖面图。
如图25所示,本变更方式的摄像机支撑管13b,关于其两端,在狭缝223的两个边缘上形成有彼此相对的成对突起255。
由此,如图26(a)所示,虽然在上述摄像机支撑管13a中,狭缝223的宽度比摄像机侧电缆12的直径大,但是,如图26(b)所示,在摄像机支撑管13b中,与成对突起255对应的狭缝的一部分233p 比摄像机侧电缆12的直径小。因此,将摄像机侧电缆12穿过摄像机支撑管13b的时候,在狭缝的一部分233p中可以使摄像机侧电缆12 一时地发生弹性形变而通过(参照图26(c)),通过后摄像机侧电缆 12的直径变回原样(参照图26(b))。由此,摄像机侧电缆12不容易从摄像机支撑管13b脱落,设置摄像机支撑管13时的作业性格外地提高。
如图25所示,另外此时,优选地,设置于摄像机支撑管13b的体外侧端部的体外侧突起255b与设置于摄像机支撑管13b的体内侧端部的体内侧突起255a相比,摄像机支撑管13b的高度方向的长度(以下,仅称呼为“长度”)变长。
如上述那样,在具有狭缝223的摄像机支撑管中,将摄像机侧电缆12的一部分插入摄像机支撑管13a的狭缝223下部(即体内侧端部)。因此,体内侧突起255a的长度变短以使摄像机侧电缆12容易插入。另一方面,为了将摄像机侧电缆12坚固地固定在中摄像机支撑管 13b,体外侧突起255b的长度要长。
另外,如图26(d)所示,不增长它的长度,体外侧突起255b 的构成也可以是具有在摄像机支撑管13b的内部方向上延伸的突起。由此,可以通过在内部方向上延伸的突起固定摄像机侧电缆12。此外,也可以是在增长体外侧突起255b的长度基础上,具有在内部方向上延伸的突起的构成。
并且,在本变更方式中说明的摄像机支撑管13a以及摄像机支撑管13b可以适用于不具有电屏蔽功能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总结]
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1)包括,一端部被导入体内,由导电材料构成的支撑管(摄像机支撑管13),至少一部分由导电材料构成并将上述支撑管接地的接地部(金属弹簧191)、与上述支撑管在体内被接合的摄像部(摄像机单元11),接合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支撑管的接合部(支撑管接合部14,传热性凸部14d),被连接至上述摄像部,通过上述支撑管被引出体外的第一电缆(摄像机侧电缆12)以及位于体外且被电连接于上述第一电缆并至少包括显示装置(显示器 18)的控制系统(3)。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支撑管由导电材料构成或该支撑管被接地,因此,可以使由高频手术刀等产生的高频率噪音(噪音电流)从支撑管流向地线。由此,可以防止高频率噪音混入通过第一电缆的信号。从而,可以降低高频率噪音的影响(可以实现具有电屏蔽功能的支撑管)。
另外,由于支撑管与摄像部被接合,第一电缆穿过支撑管内部被导出体外,不存在给第一电缆造成负担,或第一电缆在体内露出,或接触体壁的情况。由此,第一电缆的电连接的可靠性(连接部分的防水性、防污性)高。以上,可以实现可靠性高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另外,施术者可以根据情况操作支撑管,改变摄像部的方向(视野方向)。具体地,可以利用体壁的弹力,通过倾斜支撑管改变摄像部的方向。此时,当施术者的手从支撑管离开时,由于体壁的弹力回到原来的方向,可以提高施术者的工作效率。另外,如果将支撑管形成为圆筒状的管的话,可以使支撑管容易沿圆周方向旋转。由此,施术者可以不对体壁造成负担并改变摄像部的方向。另外,通过将支撑管形成为套管等的管状部件,如果可以保持为可以沿其长方向(管的延伸方向)移动的话,施术者通过将支撑管压入体内侧或向体外侧拉起,可以不对体壁造成负担并改变摄像变焦的方向。以上,可以实现操作性良好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本发明实施方式二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实施方式一中,上述支撑管也可以是至少与上述摄像部相接合的时候能够与体壁接触的部分是非导电的。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与摄像部相接合时能够与体壁接触的部分是非导电的,在使支撑管直接接触体壁来使用的情况下。流经支撑管的高频率噪音(噪音电流)不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因此,可以提高人体的安全性。
另外,关于在接合部中与摄像部接合的部分,由于不是非导电性的,可以维持通过接合部的来自摄像部的热的放热性和电流的导电性。
本发明实施方式三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实施方式一或二中,上述接合部,与上述支撑管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导电材料构成,上述接地部也可以电连接上述支撑管、上述接合部以及上述摄像部的被接地的电路基板。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电连接支撑管、接合部以及摄像部中的被接地的电路基板,可以使由高频手术刀等产生的高频率噪音(噪音电流)从支撑管流向地线。另外。由于支撑管、接合部以及接合部中由导电材料构成的部分相互接触,该部分可以将来自电路基板的热传导至支撑管,向外部放热。因此,可以实现兼具电屏蔽功能与导热(放热)功能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本发明实施方式四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实施方式一或二中,包括与上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二电缆,设置于上述第一电缆的第一连接器与设置于上述第二电缆的第二连接器嵌合,上述接地部也可以电连接于被接地的上述第一连接器或上述第二连接器的任意一个。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可以与支撑管连接的接地线被连接于被接地的第一连接器或第二连接器,可以使由高频手术刀等产生的高频率噪音(噪音电流)从支撑管流向地线。因此,可以实现具有电屏蔽功能的支撑管。
本发明实施方式五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实施方式四中,上述接地部也可以被连接于被接地的上述第二连接器。
第一连接器由于设置于第一电缆,当在第一连接器上连接接地线时,有可能妨碍作业。在这里,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接地线被连接于第二连接器,可以防止接地线妨碍施术者的作业。
本发明实施方式六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实施方式四或五中,上述接地部也可以是可以电连接于上述支撑管的接地线。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将接地线连接于支撑管将支撑管接地。由此,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将支撑管接地,实现电屏蔽体。
本发明实施方式七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实施方式六中,上述接地线通过设置于上述支撑管的接地线连接器或支撑管连接线与上述支撑管可拆装地连接,上述支撑管连接线也可以是在将上述支撑管插入具有内部能够插入上述支撑管的环状构造的套管的时候,不接触上述套管的长度。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接地线与支撑管可拆装地连接,因此,支撑管收纳时等接地线不会成为妨碍。另外,由于支撑管连接线为不接触套管的长度,可以防止支撑管连接线成为施术者的作业妨碍。
本发明实施方式八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实施方式六中,包括可以与上述接地线连接的,且可以装设于上述支撑管或具有内部能够插入上述支撑管的环状构造的套管的体外侧端部以使其与上述支撑管接触的支撑管用附属工具,上述支撑管用附属工具的至少一部分可以由导电材料构成以使上述支撑管与上述接地线电连接。
根据上述构成,支撑管用附属工具的至少一部分由导电材料构成以使支撑管与接地线电连接。由此,可以使来自支撑管的高频率噪音通过支撑管用附属工具流向地线。另外,由于支撑管用附属工具可以与接地线连接,即使不准备可以与接地线连接的支撑管,也可以实现具有电屏蔽功能的支撑管。
此外,所谓“支撑管用附属工具的至少一部分由导电材料构成以使支撑管与接地线电连接”是指,例如,由导电材料构成与支撑管接触的部分以及与接地连接线连接的部分,这两部分以成为一体的形式构成。另外,作为支撑管用附属工具的具体例子,列举,将第一电缆固定于支撑管的电缆保持件,将支撑管固定于套管的支撑管保持件,塞住支撑管与套管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部分的空气栓。
本发明实施方式九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实施方式六中,也可以是上述接地线被电连接于被接地的高频手术刀的电流反馈端子或装设于患者的对极板。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可以连接支撑管的接地线被连接于被接地的高频手术刀的电流反馈端子或对极板,可以使由高频手术刀产生的高频率噪音(噪音电流)从支撑管流向地线。因此,可以实现具有电屏蔽功能的支撑管。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实施方式一至九的任意一个中,可以在上述支撑管中形成狭缝以使上述第一电缆能够从上述支撑管的侧面穿过支撑管内。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支撑管侧面形成有狭缝,可以使第一电缆简单地穿过支撑管内部,使向支撑管的向体内的插入作业变得简单。
另外,使狭缝的宽度较高频率噪音的波长缩短的话,可以保持支撑管的电屏蔽功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一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实施方式十中,也可以是上述狭缝的边缘包含形成突起的部分,与该形成突起的部分对应的狭缝的一部分,其宽度比上述第一电缆的直径小。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通过形成突起的部分,狭缝的一部分的宽度比上述第一电缆的直径小,摄像机侧电缆不容易从摄像机支撑管脱离,设置摄像机支撑管时的作业性格外地提高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二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在上述实施方式一~十一的任意一个中,上述支撑管也可以在体外侧端部具有握持部(支撑管手持部132),握持部(支撑管手持部132)具有比具有内部能够插入上述支撑管的环状结构的套管的内径大的外径。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握持部的外径比套管的内径大,因此,不存在支撑管穿过套管的情况。由此,可以防止支撑管在体内脱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十三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包括一端部被导入体内的支撑管,与上述支撑管在体内被接合的摄像部,接合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支撑管的接合部,被连接于上述摄像部,通过上述支撑管被引出体外的第一电缆与位于体外,且被电连接于上述第一电缆并至少包括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上述支撑管在体外侧端部具有握持部,该握持部有比具有内部能够插入上述支撑管的环状结构的套管的内径大的外径。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握持部的外径比套管的内径大,因此不存在支撑管穿过套管的情况。由此,可以防止支撑管在体内脱落。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包括一端部被导入体内的支撑管,与上述支撑管在体内被接合的摄像部,接合上述摄像部与上述支撑管的接合部,被连接至上述摄像部,且通过上述支撑管被引出体外的第一电缆与位于体外,且被电连接于上述第一电缆并至少包括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上述支撑管中形成有狭缝以使上述第一电缆能够从上述支撑管的侧面穿过支撑管内,上述狭缝的边缘包含有形成突起的部分,对应于形成该突起的部分的狭缝的一部分,其宽度为较上述第一电缆的直径小。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支撑管侧面形成有狭缝,可以使第一电缆容易地穿过支撑管内部,使支撑管的向体内的插入作业变得简单。
另外,根据上述构成,由于通过形成突起的部分,狭缝的一部分的宽度比电缆的直径小,摄像机侧电缆不容易从摄像机支撑管脱离,设置摄像机支撑管时的作业性格外地提高了。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进行各种变更,对于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且,通过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案组合,能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产业上利用可能性
本摄像装置适合内窥镜手术等。
1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11 摄像机单元(摄像部)
12 摄像机侧电缆(第一电缆)
13 摄像机支撑管(支撑管)
14 支撑管接合部(接合部)
14d 传热性凸部(接合部)
15a 摄像机侧电缆连接器(第一连接器)
15b 设备侧电缆连接器(第二连接器)
16 设备侧电缆(第二电缆)
17 摄像机单元控制设备
18 显示器(显示装置)
19 电路基板
31 套管针(套管)
131 接地连接线(接地部、接地线)
131a 连接线连接器(接地线连接器)
131b 支撑管侧连接线(支撑管连接线)
132 支撑管把手部(握持部)
134 电缆保持件(支撑管用附属工具)
191 金属弹簧(接地部)
223 狭缝
404 高频手术刀对极板(对极板)

Claims (13)

1.一种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端部被导入体内,由导电材料构成的支撑管、
至少一部分由导电材料构成并将所述支撑管接地的接地部、
与所述支撑管在体内被接合的摄像部、
接合所述摄像部与所述支撑管的接合部、
被连接至所述摄像部,通过所述支撑管被引出体外的第一电缆、
以及位于体外且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缆并至少包括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
所述支撑管,至少与所述摄像部相接合的时候能够与体壁接触的部分是非导电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与所述支撑管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由导电材料构成,所述接地部电连接所述支撑管、所述接合部以及所述摄像部的被接地的电路基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第二电缆,设置于所述第一电缆的第一连接器与设置于所述第二电缆的第二连接器嵌合,
所述接地部电连接于被接地的所述第一连接器或所述第二连接器的任意一个。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被连接于被接地的所述第二连接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部是能够电连接于所述支撑管的接地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线通过设置于所述支撑管的接地线连接器或支撑管连接线与所述支撑管可拆装地连接,
所述支撑管连接线是在将所述支撑管插入具有内部能够插入所述支撑管的环状构造的套管的时候,不接触所述套管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撑管用附属工具,所述支撑管用附属工具能够与所述接地线连接,且能够装设于所述支撑管或具有内部能够插入所述支撑管的环状构造的套管的体外侧端部以使所述支撑管用附属工具与所述支撑管接触,
所述支撑管用附属工具的至少一部分由导电材料构成以使所述支撑管与所述接地线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地线被电连接于被接地的高频手术刀的电流反馈端子或装设于患者的对极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支撑管中形成有狭缝以使所述第一电缆能够从所述支撑管的侧面穿过支撑管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的边缘包含形成突起的部分,与所述形成突起的部分对应的狭缝的一部分,其宽度比所述第一电缆的直径小。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管在体外侧端部具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具有比具有内部能够插入所述支撑管的环状结构的套管的内径大的外径。
12.一种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端部被导入体内的支撑管、
与所述支撑管在体内被接合的摄像部、
接合所述摄像部与所述支撑管的接合部、
被连接于所述摄像部,通过所述支撑管被引出体外的第一电缆、
与位于体外,且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缆并至少包括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
所述支撑管,至少与所述摄像部相接合的时候能够与体壁接触的部分是非导电的,
所述支撑管在体外侧端部具有握持部,所述握持部有比具有内部能够插入所述支撑管的环状结构的套管的内径大的外径。
13.一种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端部被导入体内的支撑管、
与所述支撑管在体内被接合的摄像部、
接合所述摄像部与所述支撑管的接合部、
被连接至所述摄像部,且通过所述支撑管被引出体外的第一电缆、
与位于体外,且被电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缆并至少包括显示装置的控制系统,
所述支撑管,至少与所述摄像部相接合的时候能够与体壁接触的部分是非导电的,
所述支撑管中形成有狭缝以使所述第一电缆能够从所述支撑管的侧面穿过支撑管内,所述狭缝的边缘包含有形成突起的部分,对应于形成该突起的部分的狭缝的一部分,其宽度为较所述第一电缆的直径小。
CN201580075878.4A 2015-02-10 2015-12-02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Active CN1072056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24669 2015-02-10
JP2015-024669 2015-02-10
PCT/JP2015/083930 WO2016129169A1 (ja) 2015-02-10 2015-12-02 体内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5628A CN107205628A (zh) 2017-09-26
CN107205628B true CN107205628B (zh) 2019-02-05

Family

ID=56615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5878.4A Active CN107205628B (zh) 2015-02-10 2015-12-02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63477A1 (zh)
JP (2) JP6462734B2 (zh)
CN (1) CN107205628B (zh)
WO (1) WO20161291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723517B2 (en) * 2019-12-31 2023-08-15 Biosense Webster (Israel) Ltd. Wiring of trocar having movable camera and fixed position sens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286439A (ja) * 2000-04-10 2001-10-16 Asahi Optical Co Ltd 携帯内視鏡
JP2002153419A (ja) * 2000-11-22 2002-05-28 Sanguroo:Kk 内視鏡
JP4418202B2 (ja) * 2003-10-06 2010-02-1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内視鏡
EP1980194B1 (en) * 2006-01-06 2013-05-08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Trans-natural opening based or transcutaneous medical system
DE102006041959A1 (de) * 2006-08-30 2008-03-06 Karl Storz Gmbh & Co. Kg Beleuchtungssystem zum Erzeugen von Licht und zum Einkoppeln des Lichts in ein proximales Ende eines Lichtleitkabels einer Beobachtungsvorrichtung für die Endoskopie oder Mikroskopie
JP4472727B2 (ja) * 2007-06-14 2010-06-0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装置
JP2010012222A (ja) * 2008-06-06 2010-01-21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医療装置
CN102271570B (zh) * 2010-02-08 2014-03-12 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医疗装置
JP5669666B2 (ja) * 2011-05-16 2015-02-12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療システム
US20130225920A1 (en) * 2012-02-23 2013-08-29 Covidien Lp Surgical support assembly
US9427255B2 (en) * 2012-05-14 2016-08-30 Ethicon Endo-Surgery, Inc. Apparatus for introducing a steerable camera assembly into a pati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5628A (zh) 2017-09-26
JP2019048222A (ja) 2019-03-28
WO2016129169A1 (ja) 2016-08-18
US20180263477A1 (en) 2018-09-20
JPWO2016129169A1 (ja) 2017-10-12
JP6462734B2 (ja) 2019-0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0109B (zh) 体内摄像装置、体内摄像装置的支撑管
JP6199450B2 (ja) 体内撮像装置、支持部材
JP5940744B2 (ja) 体内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体内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の支持管、および体内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のケーブルホルダ
US10110785B2 (en) Deployable imaging system equipped with solid state imager
US20160000301A1 (en) Borescopes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US20150305602A1 (en) Integrated medical imaging system
KR20130137223A (ko) 복강경 시스템
JP6144806B2 (ja) 体内撮像装置、体内撮像装置用付属具、固定具
CN105899115B (zh)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器具
CN105916429A (zh)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以及辅助工具组
CN109310408A (zh) 具有与不同的视频数据信号源连接的多个连接接口的内窥镜系统
CN107205628B (zh) 体内监视摄像机系统
JP726405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N106343943B (zh) 一种关节镜装置
CN215344768U (zh) 一种术野摄像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