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5281A -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资源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资源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5281A
CN107205281A CN201610161725.8A CN201610161725A CN107205281A CN 107205281 A CN107205281 A CN 107205281A CN 201610161725 A CN201610161725 A CN 201610161725A CN 107205281 A CN107205281 A CN 1072052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region
accidental access
access signal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617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05281B (zh
Inventor
郝鹏
张峻峰
李剑
王乔锋
刘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1617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05281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6164 priority patent/WO2017157242A1/zh
Priority to ES17765784T priority patent/ES2909731T3/es
Priority to EP17765784.8A priority patent/EP3445122B1/en
Publication of CN107205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5281A/zh
Priority to US16/127,220 priority patent/US1086355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05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5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24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 H04L25/022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sounding signals sounding signals per 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2Hybrid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资源的通知方法及装置;所述发送方法包括:将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末端与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t-Δt位置对齐,t为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Δt为提前量;或者,用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减去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及提前量Δt,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起始时间点;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号。本发明实施例能够灵活确定随机接入的发送位置,达到节省开销和降低实现复杂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资源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资源的通知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是第四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目前已经广泛得到商用。对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而说,上行随机接入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功能,上行随机接入一般在开机后、上行失步状态、业务到达或切换中等多种场景下启动,完成上行同步的过程。
LTE无线通信系统的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的上行同步的过程为:终端在上行同步信道上发送前导,基站通过对前导的检测获得终端发送信号的定时提前量并将这个定时提前量反馈给终端。时域物理资源上,RACH一般由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Preamble(前导),GT(后缀)三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各部分的长度与覆盖有关。占用较多时域资源的RACH可以支持较大的覆盖,同时带来较大的系统开销。频域上,RACH占用的带宽与定时精度有关,越大的带宽定时准确性越好,但同时带来较大的开销。在一些技术方案中,GT没有包含到RACH信道的定义中,这也是可行的。另外,RACH也可以没有CP,这视多址方式而定,比如3G系统中的随机接入前导就没有CP。
LTE除特殊子帧外,每个子帧全部是下行或者全部是上行,因此当基站告知终端的子帧位置资源后,随机接入信号可以很确定地从上行子帧起始位置发送。在特殊子帧中,随机接入信号可以在UpPTS(上行导频时隙)上发送,终端在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前,通过信令可以明确的获取特殊子帧中DwPTS(下行导频时隙)、GP(保护间隔)以及UpPTS的长度、位置等具体信息,从而可以唯一的确定随机接入信号的起点。
具体LTE实现过程中整个上行子帧可能会从原始位置略微提前一点发射,以保证所有终端到达基站的时间基本相当,但这一提前量并不适用于随机接入。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模式下,有一个额外提前发射量,可以解决上行到下行切换点的保护时间问题,避免上行对下行的干扰,这一提前量非常小,约20ns左右。TDD特殊子帧中,UpPTS是特殊子帧中的上行部分可以用来承载短随机接入信号,UpPTS的起点位置对终端来说也是通过配置信息完全可知的,UpPTS可以从起点位置整体略提前约20us发送,达到上述描述的目的。
上行同步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竞争方式和非竞争方式。竞争方式指终端随机的选择一个RACH资源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完成上行同步。这种方式会出现不同终端选择同一个RACH资源的情况,即发生RACH冲突。非竞争方式是指基站为终端分配一个RACH资源,终端在相应的资源上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将会在比2G、3G、4G系统所用频率更高的载波频率上进行系统组网,目前得到业界广泛共识和国际组织认定的频段主要是3GHz~6GHz,6GHz~100GHz,这一频段基本上属于厘米波段和毫米波段,其传播特性与较低频段有明显区别,相比FDD(Frequency Division Dual,频分双工)的对称载波部署,TDD系统的信道互易性更有利于在这样的高频段发挥作用。同时TDD模式也有利于降低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列的成本和系统开销。因此,业界普遍认为,TDD将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最重要的研究方向,对于TDD的未来帧结构设计,在2015年9月的3GPP 5G workshop的工作会议上,披露了一种典型的self-contained(自反馈)的TDD子帧结构,如图2所示,这种子帧结构是未来系统里描述资源的基本组成单元,也是资源分配单元,更是基本调度单元,也可以称之为BSU(basic scheduling unit,基本调度单元),为描述方便,本文仍然使用子帧指代。一个子帧中包含了下行区域、上行区域和保护间隔,其中下行区域包含了下行控制信令DL Ctrl、下行导频RS、下行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行区域包括了上行控制信令ULCtrl、上行数据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说的自反馈,是指针对DL Control和DL数据的上行反馈如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ACK/NACK、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等可以在同一个子帧进行反馈,而不需要跨越多子帧反馈。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如下:
随机接入信号因为是上行信号,需要在子帧的上行区域发送。一般情况下,终端在随机接入信号发送前能够获得承载RACH的子帧号和频率位置,但上行区域的起点位置是不可知的。这是因为起点位置和自反馈子帧中的下行、上行的区域长度有关,而下行、上行区域长度和资源分配是可以发生动态变化的。
一种额外的通知方式是在广播信道中通知承载RACH子帧的上行区域起点或者上、下行信号区域长度,这样增加了信令开销,由于自反馈子帧的灵活性,下行、上行的区域长度都有可能随时发生变化,广播通知的方式也导致下行、上行的区域长度不能动态调整。另外一种方式是在每个子帧的下行控制信令中通知上、下行信号区域长度,这样可以解决动态调整的问题,但这一方式的问题是,发送随机接入信道还需要先检测子帧上的下行控制信息,增加了接收复杂度。当UE检测该子帧的下行控制信道、获得上行区域的起始位置信号后,留给上行信号处理(如资源映射)的时间非常短,增加了实现的困难,而且对于物理层的开销占用较大,不可忍受。另一方面,在发初始随机接入信号前,上、下行波束未完全对齐,也不利于控制信道的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信号发送、资源通知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如何灵活确定随机接入的发送位置的问题,并达到节省开销和降低实现复杂度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包括:
将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末端与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t-Δt位置对齐,t为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Δt为提前量;
或者,
用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减去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及提前量Δt,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起始时间点;
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号。
可选地,所述提前量Δt大于或等于0。
可选地,所述提前量Δt包含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的起始时间点到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的时间差,所述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SRS、解调参考信号DMRS。
可选地,当所述子帧是扩展子帧时,所述上行区域的末端是扩展子帧的上行区域的末端。
可选地,所述扩展子帧是基础子帧拉伸或者压缩后形成的子帧。
可选地,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只拉伸或者压缩子帧总长度,控制区域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不变;
或者,
对上行控制区域、下行控制区域、数据部分及保护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拉伸或者压缩。
可选地,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按照整数倍拉伸或者压缩。
可选地,所述子帧组合是单向子帧与同类型子帧和/或基础子帧进行的任一种方式的组合。
可选地,所述单向子帧是只存在下行区域的子帧或者只存在上行区域的子帧。
可选地,所述子帧是基础子帧,除上、下行控制区域外的部分,既能够选择传输上行数据,也能够选择传输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将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包括:
将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信号分区域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区域之间不重叠。
可选地,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根据基站通知的编号确定。
可选地,所述编号越小,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越靠近上行区域末端,所述编号越大,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越远离上行区域末端。
可选地,所述子帧或者子帧组合为基本调度单元BSU。
可选地,在获取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的内部区域相关信息和/或上、下行资源相关配置相关信息之前,执行所述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步骤。
可选地,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的内部区域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下行区域、上行区域、保护间隔的的参数、数据区域的传输方向;所述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长度、位置、资源分配情况。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方法,包括:
确定以下随机接入资源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随机接入资源的子帧或子帧组合的标识、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时间提前量Δt、随机接入资源的编号;
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通知给终端。
可选地,如果配置的连续随机接入资源超过一个子帧,则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至少包括:配置连续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个子帧或最后一个子帧的标识。
可选地,编号越小或Δt越小时,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靠近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中上行区域的末端,编号越大或Δt越大时,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远离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中上行区域的末端。
可选地,所述确定以下随机接入资源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
当随机接入资源参数包括时间提前量Δt和/或编号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确定时间提前量Δt和/或编号的取值。
可选地,所述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通知给终端包括:
通过系统广播、系统消息或者下行接入信号的载荷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发送给终端;或者,通过其它高层信令的方式配置。
可选地,所述时间提前量Δt用于回避预定的上行信号,或者区分不同随机接入资源区域。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预定信号;
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的预定长度的时间之后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可选地,所述预定信号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BCH、接入配置集信号。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方法,包括:
在第一子帧的下行控制信令区域里指示所述第一子帧或者之后的子帧是否能够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指示所述第一子帧或者之后的子帧所允许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格式;
发送所述第一子帧。
可选地,所述之后的子帧指所述第一子帧之后的第k个子帧,k大于或等于1。
可选地,所述之后的子帧包括基础子帧、扩展子帧或者子帧组合。
可选地,所述扩展子帧是基础子帧拉伸或者压缩后形成的子帧。
可选地,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只拉伸或者压缩子帧总长度,控制区域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不变;
或者,
对上行控制区域、下行控制区域、数据部分以及保护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拉伸或者压缩。
可选地,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按照整数倍拉伸或者压缩。
可选地,所述子帧组合是单向子帧与同类型子帧和/或基础子帧进行的任一种方式的组合。
可选地,所述单向子帧是只存在下行区域的子帧或者只存在上行区域的子帧。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装置,设置于终端,包括:
承载模块,用于将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末端与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t-Δt位置对齐,t为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Δt为提前量;
或者,
用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减去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及提前量Δt,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起始时间点;
传输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号。
可选地,所述提前量Δt大于或等于0。
可选地,所述提前量Δt包含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的起始时间点到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的时间差,所述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SRS、解调参考信号DMRS。
可选地,当所述子帧是扩展子帧时,所述上行区域的末端是扩展子帧的上行区域的末端。
可选地,所述扩展子帧是基础子帧拉伸或者压缩后形成的子帧。
可选地,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只拉伸或者压缩子帧总长度,控制区域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不变;
或者,
对上行控制区域、下行控制区域、数据部分及保护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拉伸或者压缩。
可选地,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按照整数倍拉伸或者压缩。
可选地,所述子帧组合是单向子帧与同类型子帧和/或基础子帧进行的任一种方式的组合。
可选地,所述单向子帧是只存在下行区域的子帧或者只存在上行区域的子帧。
可选地,所述子帧是基础子帧,除上、下行控制区域外的部分,既能够选择传输上行数据,也能够选择传输下行数据。
可选地,所述承载模块将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包括:
所述承载模块将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信号分区域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区域之间不重叠。
可选地,所述承载模块还用于根据基站通知的编号确定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
可选地,所述编号越小,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越靠近上行区域末端,所述编号越大,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越远离上行区域末端。
可选地,所述子帧或者子帧组合为基本调度单元BSU。
可选地,所述传输模块在获取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的内部区域相关信息和/或上、下行资源相关配置相关信息之前,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号。
可选地,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的内部区域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下行区域、上行区域、保护间隔的的参数、数据区域的传输方向;所述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长度、位置、资源分配情况。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装置,设置于基站,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以下随机接入资源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随机接入资源的子帧或子帧组合的标识、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时间提前量Δt、随机接入资源的编号;
通知模块,用于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通知给终端。
可选地,如果配置的连续随机接入资源超过一个子帧,则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至少包括:配置连续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个子帧或最后一个子帧的标识。
可选地,编号越小或Δt越小时,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靠近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中上行区域的末端,编号越大或Δt越大时,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远离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中上行区域的末端。
可选地,所述确定模块确定以下随机接入资源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
当随机接入资源参数包括时间提前量Δt和/或编号时,所述确定模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确定时间提前量Δt和/或编号的取值。
可选地,所述通知模块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通知给终端包括:
所述通知模块通过系统广播、系统消息或者下行接入信号的载荷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发送给终端;或者,通过其它高层信令的方式配置。
可选地,所述时间提前量Δt用于回避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或者区分不同随机接入资源区域。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终端,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预定信号;
随机接入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的预定长度的时间之后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可选地,所述预定信号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BCH、接入配置集信号。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装置,设置于基站,包括:
指示模块,用于在第一子帧的下行控制信令区域里指示所述第一子帧或者之后的子帧是否能够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指示所述第一子帧或者之后的子帧所允许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格式;
下发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子帧。
可选地,所述之后的子帧指所述第一子帧之后的第k个子帧,k大于或等于1。
可选地,所述之后的子帧包括基础子帧、扩展子帧或者子帧组合。
可选地,所述扩展子帧是基础子帧拉伸或者压缩后形成的子帧。
可选地,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只拉伸或者压缩子帧总长度,控制区域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不变;
或者,
对上行控制区域、下行控制区域、数据部分以及保护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拉伸或者压缩。
可选地,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按照整数倍拉伸或者压缩。
可选地,所述子帧组合是单向子帧与同类型子帧和/或基础子帧进行的任一种方式的组合。
可选地,所述单向子帧是只存在下行区域的子帧或者只存在上行区域的子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案、资源通知方案可以达到顺利进行随机接入,节省系统开销和降低实现复杂度的目的。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随机接入信道的示意图;
图2为自反馈的TDD子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数据区域在下行数据和上行数据之间自由替换的示意图;
图5 a~c为弹性拉伸的扩展子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单向子帧和基础子帧的组合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二的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实施例三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实施例四的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实施示例1中随机接入信号起点确定方法示意图;
图11为实施示例1中扩展子帧中的随机接入信号起点确定方法示意图;
图12为实施示例1中存在特殊信号或符号时随机接入信号起点确定方法示意图;
图13为实施示例1中Δt包括上下行转换时间的情况下随机接入信号起点确定方法示意图;
图14为实施示例1中上行随机接入信号资源与编号对应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五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六的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装置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七的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八的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实施例一、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如图3所示,包括S110~S120:
S110、将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末端与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t-Δt位置对齐,t为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Δt为提前量;
或者,
用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减去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及提前量Δt,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起始时间点;
S120、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号。
本实施例中,无论是随机接入信号的末端与上行区域的t-Δt位置对齐,还是以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为参考点推算出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起始时间点,相当于都是根据上行区域的末端来确定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位置。
本实施例中,当有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时,这多个随机接入信号可以是首尾相连的;用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t减去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总长度及Δt后,可以得到这多个随机接入信号中第一个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起始时间点;这多个随机接入信号中最后一个随机接入信号的末端将会和上行区域的t-Δt位置对齐。
本实施例中,以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为参考点减去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及提前量Δt的情况,相当于是以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为参考点向前(或者说逆时间)推算出随机接入信号的起始位置。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终端在获取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的内部区域相关信息和/或上、下行资源相关配置相关信息之前,执行步骤S120,即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的内部区域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下行区域、上行区域、保护间隔的参数、数据区域的传输方向等;所述参数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具体的长度、位置、资源分配情况等。
在其它可选方案中,也不排除发送随机接入信号之前获取子帧或子帧组合的内部区域相关信息和/或上、下行资源相关配置相关信息的实现方案。
如图4所示,在系统中可以存在两种类型的子帧结构,与图2所示最大区别在于中心数据区域可以自由在下行数据和上行数据之间更替,这样有利于根据上、下行业务流量的比例指派合适的子帧类型来适配。由于TDD模式下,下行到上行的转换点之间需要设置保护间隔,所以随着数据上下行的更替,保护间隔的位置也会发生变换。子帧结构内部各区域的长度可以动态、半静态或者静态的调整。“上行区域”也可以称为“信号发送区域”,下行区域也可以称为“信号接收区域”。同样,对于接收RACH信道的设备来说,“上行区域”也可以称为“信号接收区域”,下行区域也可以称为“信号发送区域”
本可选方案中,无论子帧内部各区域的长度如何调整,终端可以在获知各区域长度、位置等信息前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提前量Δt大于或等于0。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提前量Δt可以包含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的起始时间点到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的时间差,所述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包括但不限于: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DMRS(De 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等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当所述子帧是扩展子帧时,所述上行区域的末端是扩展子帧的上行区域的末端。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扩展子帧可以是基础子帧拉伸或者压缩后形成的子帧。
其中,所述拉伸或者压缩可以是只拉伸或者压缩子帧总长度,控制区域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不变;
或者可以是,
对上行控制区域、下行控制区域、数据部分及保护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拉伸或者压缩。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拉伸或者压缩可以是按照整数倍拉伸或者压缩。
图5a~c介绍了一种在图2基础子帧上进行弹性拉伸(stretch)后形成的新子帧结构,拉伸时在子帧时间长度上满足比例扩展的约束,如原基础子帧长度为0.2ms时,扩展子帧长度为0.4ms,或者更长。扩展子帧内部的上行控制区域、下行控制区域、保护间隔的长度可以分别维持和基础子帧一致,或者在基础子帧上等比例拉伸,图5a所示为基础子帧,图5b和c只是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两种,第一种如图5b所示,是只拉伸子帧总长度,第二种如图5c所示是控制区域、保护间隔也拉伸。在总长度拉伸前提下,其他诸如内部只拉伸GP、只拉伸下行控制区域、只拉伸上行控制区域都是可以互相组合的,内部区域的拉伸不一定需要满足比例扩展的约束。这种扩展的子帧结构同样也可以如图4一样,下行数据和上行数据做自由切换。由于总长度是等比例的扩展,所以扩展子帧和基础子帧易于在系统内共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较长的子帧作为基础子帧,而进行弹性压缩的压缩子帧作为扩展子帧,因为都是遵循的等比例拉伸或者压缩的原则,所以这种模式的子帧结构变化也是本实施例的保护内容。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子帧组合是单向子帧与同类型子帧和/或基础子帧进行的任一种方式的组合。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单向子帧可以是只存在单一的下行区域的子帧或者只存在单一的上行区域的子帧。
图6所示的是子帧组合的示意图。其基本特点是,基础子帧进行变化,内部没有某类控制区域,形成单一的下行子帧或者上行子帧,这种子帧可以称为单向子帧,并与同类型子帧和/或基础子帧进行自由组合。一种典型的例子是在下行流量较大的场景,一个或多个基础子帧用下行数据替代上行控制区域和保护间隔,形成下行单向子帧,并与一个或多个基础子帧进行组合。多个下行单向子帧组合后的上行反馈信令由基础子帧的上行控制区域承载。这种组合可以灵活多样,不限于这种典型例子。比如还可以用多个上行单向子帧与基础子帧组合,多个上行子帧所需要的下行物理层控制信令由基础子帧的下行控制部分承载。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子帧是基础子帧,除上、下行控制区域外的部分,既可以选择传输上行数据,也可以选择传输下行数据。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信号可以分区域进行发送,区域之间不重叠。
本可选方案中,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发送的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过程为非竞争随机接入。
本可选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可以根据基站通知的编号确定。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也可以根据不同长度的Δt确定。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是编号越小,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靠近上行区域末端,编号越大,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远离上行区域末端。
其中,基站可以首先安排终端在编号较小的资源上发送,然后逐步递增编号。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子帧或者子帧组合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自反馈的子帧结构,根据需求、场景的不同可以适当衍生出多种子帧结构。这种子帧结构是描述资源的基本组成单元,也是资源分配单元,更是基本调度单元,也可以称之为BSU。
由于需求多样化,基础子帧与各种扩展子帧及可能的组合在一个系统中存在,导致新系统的更为复杂,同时也给初始信息获取不多的终端在发起随机接入时增加了困难,本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案可以达到顺利进行随机接入,节省系统开销和降低实现复杂度的目的。
实施例二、一种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方法,可以应用于基站或者其他网络设备,如图7所示,包括S210~S220:
S210、确定以下随机接入资源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随机接入资源的子帧或子帧组合的标识、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时间提前量Δt、随机接入资源的编号;
S220、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通知给终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随机接入资源的参数还可以包括随机接入信号的格式。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如果配置的连续随机接入资源超过一个子帧,则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的参数至少包括:配置连续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个子帧或最后一个子帧的标识。即:将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子帧通知给终端。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编号越小或Δt越小时,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靠近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中上行区域的末端,编号越大或Δt越大时,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远离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中上行区域的末端。
本可选方案中,当随机接入资源参数包括时间提前量Δt和/或编号时,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确定时间提前量Δt和/或编号的取值;相当于基站首先安排终端在编号较小或时间提前量较少的随机接入资源上发送,然后逐步递增编号或者时间提前量。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通知给终端包括:
通过系统广播、系统消息或者下行接入信号的payload(载荷)等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发送给终端,也可以用其它高层信令的方式配置。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时间提前量Δt用来回避特定上行信号或者区分不同随机接入资源区域。
实施例三、一种随机接入信号发送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如图8所示,包括S310~S320:
S310、终端接收预定信号;
S320、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的预定长度的时间之后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预定信号可以是以下任一种:同步信号、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广播信号)或者接入配置集信号等。
实施例四、一种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方法,可以应用于基站,如图9所示,包括S410~S420:
S410、在第一子帧的下行控制信令区域里指示所述第一子帧或者之后的子帧是否能够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或者,
指示所述第一子帧或者之后的子帧所允许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格式,即允许发送哪些格式的随机接入信号;
S420、发送所述第一子帧。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之后的子帧指所述第一子帧之后的第k个子帧,k>=1。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之后的子帧可以包括基础子帧、扩展子帧或者子帧组合。
所述扩展子帧可以是基础子帧拉伸或者压缩后形成的子帧。
所述拉伸或者压缩可以是只拉伸或者压缩子帧总长度,控制区域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不变,或者可以是:
对上行控制区域、下行控制区域、数据部分以及保护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拉伸或者压缩。
其中,所述拉伸或者压缩可以是按照整数倍拉伸或者压缩。
所述子帧组合可以是单向子帧与同类型子帧和/或基础子帧进行的任一种方式的组合。
其中,所述单向子帧是只存在单一的下行区域的子帧或者只存在单一的上行区域的子帧。
下面用两个实施示例说明上述实施例。
实施示例1:子帧中上下行区域灵活可变场景下的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随机接入的核心问题在于子帧形式的多样化及子帧内部上下行区域灵活可变的模式,导致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起点位置需要更多的信令通知和计算过程,对终端实现复杂度也造成了挑战。注意到这些多种类型的子帧或者子帧组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在子帧或者子帧组合的末尾总是存在一个连续的上行区域可以承载随机接入信号,上行区域的大小根据子帧类型或者组合方式有可能会发生变化。
为使终端更容易的确定其起始位置,可以采用逆向寻找起点的方法。终端随机接入信号的末端根据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末端确定,以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为参考点,向前或者逆时间减去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获得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起始时间点。如图10所示,随机接入信号的起始时间Tstart=Tend-Trach。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Trach会有多种配置以适配不同的覆盖区域。常规情况下随机接入信号仍然是由循环前缀CP、前导序列Preamble或保护时间GP构成,这里由于需要明确的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来确定起点,因此随机接入信号的总长度或者各部分的长度须在格式配置中明确定义。
与背景技术中提到的LTE随机接入的比较,本示例除了根据末端确定与LTE的起点对齐是明显区别外,本示例中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前也无需了解子帧内部区域的相关信息,比如下行区域、上行区域、保护间隔等具体的长度、位置、资源分配情况等,终端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前只需要知道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实际也就是子帧或子帧组合的末端时间点即可。这一点对新系统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新系统的子帧内部区域的相关信息是终端特定的,非公共信息,需要在公共接入流程进行完毕之后终端才能去读取终端特定控制信道来获取,而随机接入过程是公共接入流程的重要步骤,不可能在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前去了解到终端特定的子帧内部区域信息。在无法获取明确的子帧内部区域信息的情况下,还需要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根据末端确定是一种很好的适应度极高的解决方案。
在终端使用扩展子帧时,随机接入信号的起点位置的确定方法是随扩展子帧上行区域的末端来计算的。如图11所示。
同理,在组合子帧的情况下,仍然根据上行区域的末端确定随机接入信号起点。但是由于用于组合的子帧类型变化多,组合的比例也是灵活可变的,导致在系统中上行区域不是固定的,周期化的,从而为确定合适的随机接入资源带来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处理。通用性场景下,强制性周期化设置某些时间点有上行子帧或上行区域存在,在这个区域内可以做上行随机接入,比如按照1/10的比例安排上行子帧,每隔10个子帧基础单位,必然存在一个上行区域。在上、下行业务比例变化较慢的场景下,也可以限制组合变化的频率,使其呈静态或者半静态的变化,便于通过高层或者广播等慢速信令来通知。在上、下行业务比例变化较快的场景下,可以限制组合类型数量,基站的高层和终端都存储有一个组合类型列表,只通过物理层信令如PDCCH传递组合类型索引,这样可以节省物理层携带信令,对组合通知方式也是纯动态的,在这种情况下,组合方式是实时获取的,相当于间接通知终端哪些区域位置可为上行区域。
系统中有些特殊的上行信号不能和随机接入信号发生冲突,随机接入信号需要回避此类信号。这种场景下,随机接入信号的末端需要和特殊上行信号的起点对齐,并逆向计算随机接入信号的起点时间,也可以认为随机接入信号的末端与上行区域的末端Tend-Δt对齐,Δt为上行区域的末端和特殊上行信号的起点的时间差。如图12所示,当系统中存在类似于SRS、DMRS或者其他类型的特殊上行信号或符号时,随机接入信号的起点时间Tstart=Tsrs-Trach=Tend-Δt-Trach。Tsrs为需要回避的信号的长度。
考虑到上行到下行的切换时间,Δt还可以包括上下行转换时间,如图13所示,Δt为上下行转换时间。终端确定上行随机接入起点时间时,可以在原基础上增加发送提前量Δt。此时Tstart=Tend-Δt-Trach。
或者类似现有技术LTE一样,整个上行区域整体提前发送一个上行到下行的切换时间,这样对随机接入信号来说,寻找提前量就不需要再单独考虑上行到下行的切换时间。
为使终端可以顺利完成随机接入信号起点的寻找,基站或者其他网络设备(为表述简便,后续统一将基站或者其他网络设备用基站指代)至少需要通知终端以下随机接入资源参数之一:(1)配置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个子帧号和/或配置的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信息也可以从基站通知的随机接入信号格式获得,终端拿到第一个子帧号,结合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可以隐式计算最后一个子帧号,并执行和最后一个子帧的尾端对齐操作;(2)配置随机接入资源的最后一个子帧号,如果是通知的最后一个子帧号,则终端计算随机接入发送起始位置更便利。通知第一个子帧号或者最后一个子帧号,是因为连续的随机接入资源可能牵涉到多个子帧,以满足较远覆盖范围的需求。如果连续的随机接入资源只有一个子帧,则第一个子帧号等同于最后一个子帧号。随机接入资源的参数可以由系统广播、系统消息或者下行接入信号的载荷(payload)等来通知配置,也可以用其它高层信令的方式配置。
基站也可以在当前子帧的下行控制信令区域里指示此当前子帧是否可以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更进一步指示此当前子帧可以允许发送哪几种格式的随机接入信号。这是一种物理层承载的信令。如果终端倾向于在当前子帧之后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基站也可以在当前子帧的下行控制信令区域里指示之后的子帧是否可以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更进一步指示之后的子帧可以允许发送哪几种格式的随机接入信号,之后的子帧指当前子帧之后的第k个子帧,k大于或等于1。随机接入信号末端对齐的原则同上。
上面提到的基站告知是一种显式的通知方案,与此不同,也可以采用预定义的隐式方案,比如在某些信号,如同步信号、PBCH、接入配置集信号之后某一个固定间隔来发起随机接入,根据末端确定随机接入信号的位置的原则同上。
对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如果子帧的上行区域长度较长,可以容纳多个随机接入信号,且不能允许随机接入信号互相冲突。如图14所示,基站可以将上行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编号index,并通知给终端在指定的编号位置发送。资源编号从0到n,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编号越小,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靠近上行区域末端,编号越大,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远离上行区域末端。基站首先安排终端在编号较小的资源上发送,然后逐步递增编号。每个编号都对应一个特定的Δt,比如编号0到n就对于不同的时间提前量Δt0、Δt1…、Δtn。终端收到编号后,根据编号对应的时间提前量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基站也可以不向终端通知编号,而是直接通知终端其可以选用的时间提前量Δt。
实施示例2:子帧中上下行区域长度固定场景下的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
如图4~6所示的帧结构为例,如果某类型子帧中上下行区域长度和保护时间GP始终固定,则随机接入的问题简化了许多,此时随机接入信号的起点较易获得,不一定从上行区域的末端倒推。但由于基础子帧既可能传输下行数据,也有可能传输上行数据,上下行数据间会进行动态的切换,以及基础子帧、扩展子帧、单向子帧和子帧组合等不同类型的子帧及组合会动态或者半静态的发生变化,这个对终端判断随机接入的起点仍然造成了障碍,为解决此问题,基站需要至少通知终端以下指示之一:(1)子帧类型或者子帧类型的标识,如是基础子帧、扩展子帧、单向子帧或者子帧组合的哪一种;(2)数据段是传下行数据还是上行数据。相关指示信令可以通过高层配置进行,适合于半静态或者准静态的网络设备配置参数;也可以通过子帧的物理层下行控制信令指示,适合于动态变化的子帧参数。
即使在子帧中上下行区域长度固定的场景下,基站也有必要在当前子帧的下行控制信令区域里指示此当前子帧是否可以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更进一步指示此当前子帧可以允许发送哪几种格式的随机接入信号。这是一种物理层承载的信令。如果终端倾向于在当前子帧之后发送随机接入信号,基站也可以在当前子帧的下行控制信令区域里指示之后的子帧是否可以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更进一步指示之后的子帧可以允许发送哪几种格式的随机接入信号,之后的子帧指当前子帧之后的第k个子帧,k大于或等于1。
实施例五、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装置,设置于终端,如图15所示,包括:
承载模块51,用于将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末端与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t-Δt位置对齐,t为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Δt为提前量;
或者,
用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减去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及提前量Δt,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起始时间点;
传输模块52,用于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号。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提前量Δt大于或等于0。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提前量Δt可以包含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的起始时间点到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的时间差,所述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探测参考信号SRS、解调参考信号DMRS等。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当所述子帧是扩展子帧时,所述上行区域的末端是扩展子帧的上行区域的末端。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扩展子帧可以是基础子帧拉伸或者压缩后形成的子帧。其中,所述拉伸或者压缩可以是只拉伸或者压缩子帧总长度,控制区域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不变;或者可以是,
对上行控制区域、下行控制区域、数据部分及保护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拉伸或者压缩。
其中,所述拉伸或者压缩可以是按照整数倍拉伸或者压缩。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子帧组合是单向子帧与同类型子帧和/或基础子帧进行的任一种方式的组合。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单向子帧可以是只存在下行区域的子帧或者只存在上行区域的子帧。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子帧是基础子帧,除上、下行控制区域外的部分,既能够选择传输上行数据,也能够选择传输下行数据。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承载模块将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包括:
所述承载模块将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信号分区域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区域之间不重叠。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承载模块还可以用于根据基站通知的编号确定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
其中,编号和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关系可以是:所述编号越小,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越靠近上行区域末端,所述编号越大,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越远离上行区域末端。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子帧或者子帧组合为基本调度单元BSU。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传输模块在获取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的内部区域相关信息和/或上、下行资源相关配置相关信息之前,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号。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的内部区域相关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下行区域、上行区域、保护间隔的的参数、数据区域的传输方向;所述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长度、位置、资源分配情况。
实施例六、一种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装置,设置于基站,如图16所示,包括:
确定模块61,用于确定以下随机接入资源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随机接入资源的子帧或子帧组合的标识、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时间提前量Δt、随机接入资源的编号;
通知模块62,用于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通知给终端。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如果配置的连续随机接入资源超过一个子帧,则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至少包括:配置连续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个子帧或最后一个子帧的标识。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编号越小或Δt越小时,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靠近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中上行区域的末端,编号越大或Δt越大时,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远离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中上行区域的末端。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确定模块确定以下随机接入资源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包括:
当随机接入资源参数包括时间提前量Δt和/或编号时,所述确定模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确定时间提前量Δt和/或编号的取值。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通知模块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通知给终端包括:
所述通知模块通过系统广播、系统消息或者下行接入信号的载荷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发送给终端;或者,通过其它高层信令的方式配置。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时间提前量Δt用于回避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或者区分不同随机接入资源区域。
实施例七、一种随机接入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终端,如图17所示,包括:
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预定信号;
随机接入信号发送模块72,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的预定长度的时间之后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预定信号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BCH、接入配置集信号。
实施例八、一种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装置,设置于基站,如图18所示,包括:
指示模块81,用于在第一子帧的下行控制信令区域里指示所述第一子帧或者之后的子帧是否能够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指示所述第一子帧或者之后的子帧所允许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格式;
下发模块82,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子帧。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之后的子帧指所述第一子帧之后的第k个子帧,k大于或等于1。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之后的子帧可以包括基础子帧、扩展子帧或者子帧组合。
其中,所述扩展子帧可以是基础子帧拉伸或者压缩后形成的子帧。
所述拉伸或者压缩可以是只拉伸或者压缩子帧总长度,控制区域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不变;或者可以是,
对上行控制区域、下行控制区域、数据部分以及保护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拉伸或者压缩。
可选地,所述拉伸或者压缩可以是按照整数倍拉伸或者压缩。
其中,所述子帧组合可以是单向子帧与同类型子帧和/或基础子帧进行的任一种方式的组合。所述单向子帧可以是只存在下行区域的子帧或者只存在上行区域的子帧。
实施例九、一种用于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帧结构,包括上行区域;其中,所述随机接入信号的末端与所述上行区域的t-Δt位置对齐,t为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Δt为提前量;或者,所述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减去一个或多个所述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及提前量Δt,得到的结果为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在所述帧结构中的起始位置。
所述帧结构可以为子帧为子帧组合的帧结构。其中,所述子帧可以为扩展子帧,或者是基础子帧;所述子帧为基础子帧时,所述帧结构除包括上、下行控制区域以外,其余部分既能够作为上行数据区域,也能够作为下行数据区域。所述子帧组合可以是单向子帧与同类型子帧和/或基础子帧进行的任一种方式的组合。
所述子帧或者子帧组合可以但不限于为基本调度单元BSU。
可选地,所述提前量Δt大于或等于0。
其它细节可参见实施例一、二、五、六及实施示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单元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64)

1.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包括:
将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末端与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t-Δt位置对齐,t为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Δt为提前量;
或者,
用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减去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及提前量Δt,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起始时间点;
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量Δt大于或等于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量Δt包含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的起始时间点到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的时间差,所述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SRS、解调参考信号DMR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子帧是扩展子帧时,所述上行区域的末端是扩展子帧的上行区域的末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子帧是基础子帧拉伸或者压缩后形成的子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只拉伸或者压缩子帧总长度,控制区域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不变;
或者,
对上行控制区域、下行控制区域、数据部分及保护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拉伸或者压缩。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按照整数倍拉伸或者压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帧组合是单向子帧与同类型子帧和/或基础子帧进行的任一种方式的组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子帧是只存在下行区域的子帧或者只存在上行区域的子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帧是基础子帧,除上、下行控制区域外的部分,既能够选择传输上行数据,也能够选择传输下行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包括:
将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信号分区域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区域之间不重叠。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根据基站通知的编号确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号越小,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越靠近上行区域末端,所述编号越大,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越远离上行区域末端。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帧或者子帧组合为基本调度单元BSU。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获取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的内部区域相关信息和/或上、下行资源相关配置相关信息之前,执行所述发送随机接入信号的步骤。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的内部区域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下行区域、上行区域、保护间隔的的参数、数据区域的传输方向;所述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长度、位置、资源分配情况。
17.一种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方法,包括:
确定以下随机接入资源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随机接入资源的子帧或子帧组合的标识、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时间提前量Δt、随机接入资源的编号;
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通知给终端。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配置的连续随机接入资源超过一个子帧,则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至少包括:配置连续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个子帧或最后一个子帧的标识。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编号越小或Δt越小时,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靠近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中上行区域的末端,编号越大或Δt越大时,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远离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中上行区域的末端。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以下随机接入资源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
当随机接入资源参数包括时间提前量Δt和/或编号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确定时间提前量Δt和/或编号的取值。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通知给终端包括:
通过系统广播、系统消息或者下行接入信号的载荷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发送给终端;或者,通过其它高层信令的方式配置。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间提前量Δt用于回避预定的上行信号,或者区分不同随机接入资源区域。
23.一种随机接入信号发送方法,包括:
终端接收预定信号;
所述终端在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的预定长度的时间之后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信号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BCH、接入配置集信号。
25.一种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方法,包括:
在第一子帧的下行控制信令区域里指示所述第一子帧或者之后的子帧是否能够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指示所述第一子帧或者之后的子帧所允许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格式;
发送所述第一子帧。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之后的子帧指所述第一子帧之后的第k个子帧,k大于或等于1。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之后的子帧包括基础子帧、扩展子帧或者子帧组合。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子帧是基础子帧拉伸或者压缩后形成的子帧。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只拉伸或者压缩子帧总长度,控制区域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不变;
或者,
对上行控制区域、下行控制区域、数据部分以及保护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拉伸或者压缩。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按照整数倍拉伸或者压缩。
31.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帧组合是单向子帧与同类型子帧和/或基础子帧进行的任一种方式的组合。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子帧是只存在下行区域的子帧或者只存在上行区域的子帧。
33.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装置,设置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模块,用于将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末端与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t-Δt位置对齐,t为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Δt为提前量;
或者,
用子帧或子帧组合的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减去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及提前量Δt,获得所述一个或多个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起始时间点;
传输模块,用于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号。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量Δt大于或等于0。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前量Δt包含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的起始时间点到上行区域的末端时间点的时间差,所述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包括:探测参考信号SRS、解调参考信号DMRS。
3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子帧是扩展子帧时,所述上行区域的末端是扩展子帧的上行区域的末端。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子帧是基础子帧拉伸或者压缩后形成的子帧。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只拉伸或者压缩子帧总长度,控制区域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不变;
或者,
对上行控制区域、下行控制区域、数据部分及保护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拉伸或者压缩。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按照整数倍拉伸或者压缩。
40.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帧组合是单向子帧与同类型子帧和/或基础子帧进行的任一种方式的组合。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子帧是只存在下行区域的子帧或者只存在上行区域的子帧。
42.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帧是基础子帧,除上、下行控制区域外的部分,既能够选择传输上行数据,也能够选择传输下行数据。
43.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模块将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包括:
所述承载模块将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信号分区域承载在子帧或子帧组合上,区域之间不重叠。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模块还用于根据基站通知的编号确定所述多个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号越小,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越靠近上行区域末端,所述编号越大,随机接入信号所在的区域越远离上行区域末端。
46.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帧或者子帧组合为基本调度单元BSU。
47.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模块在获取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的内部区域相关信息和/或上、下行资源相关配置相关信息之前,发送所述随机接入信号。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的内部区域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
下行区域、上行区域、保护间隔的的参数、数据区域的传输方向;所述参数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长度、位置、资源分配情况。
49.一种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装置,设置于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以下随机接入资源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配置随机接入资源的子帧或子帧组合的标识、随机接入信号的长度、时间提前量Δt、随机接入资源的编号;
通知模块,用于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通知给终端。
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如果配置的连续随机接入资源超过一个子帧,则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至少包括:配置连续随机接入资源的第一个子帧或最后一个子帧的标识。
51.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编号越小或Δt越小时,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靠近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中上行区域的末端,编号越大或Δt越大时,随机接入信号资源越远离所述子帧或子帧组合中上行区域的末端。
52.如权利要求5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确定以下随机接入资源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
当随机接入资源参数包括时间提前量Δt和/或编号时,所述确定模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确定时间提前量Δt和/或编号的取值。
53.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知模块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通知给终端包括:
所述通知模块通过系统广播、系统消息或者下行接入信号的载荷将所确定的随机接入资源参数发送给终端;或者,通过其它高层信令的方式配置。
54.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时间提前量Δt用于回避需要与随机接入信号回避的上行信号、或者区分不同随机接入资源区域。
55.一种随机接入信号发送装置,设置于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预定信号;
随机接入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到所述预定信号的预定长度的时间之后发送随机接入信号。
56.如权利要求5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信号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同步信号、物理广播信道PBCH、接入配置集信号。
57.一种随机接入信号资源的通知装置,设置于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指示模块,用于在第一子帧的下行控制信令区域里指示所述第一子帧或者之后的子帧是否能够发送随机接入信号;或者,指示所述第一子帧或者之后的子帧所允许发送的随机接入信号的格式;
下发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一子帧。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之后的子帧指所述第一子帧之后的第k个子帧,k大于或等于1。
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之后的子帧包括基础子帧、扩展子帧或者子帧组合。
60.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扩展子帧是基础子帧拉伸或者压缩后形成的子帧。
61.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只拉伸或者压缩子帧总长度,控制区域和保护间隔的长度不变;
或者,
对上行控制区域、下行控制区域、数据部分以及保护间隔中的一个或多个进行拉伸或者压缩。
62.如权利要求6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伸或者压缩是按照整数倍拉伸或者压缩。
63.如权利要求5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子帧组合是单向子帧与同类型子帧和/或基础子帧进行的任一种方式的组合。
64.如权利要求6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子帧是只存在下行区域的子帧或者只存在上行区域的子帧。
CN201610161725.8A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资源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7205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1725.8A CN107205281B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资源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PCT/CN2017/076164 WO2017157242A1 (zh) 2016-03-18 2017-03-09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及装置、资源通知方法及装置
ES17765784T ES2909731T3 (es) 2016-03-18 2017-03-09 Método y aparato de envío de señales y método y aparato de notificación de recursos
EP17765784.8A EP3445122B1 (en) 2016-03-18 2017-03-09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esource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6/127,220 US10863554B2 (en) 2016-03-18 2018-09-10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esource notif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161725.8A CN107205281B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资源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5281A true CN107205281A (zh) 2017-09-26
CN107205281B CN107205281B (zh) 2020-11-10

Family

ID=59851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61725.8A Active CN107205281B (zh) 2016-03-18 2016-03-18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资源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3554B2 (zh)
EP (1) EP3445122B1 (zh)
CN (1) CN107205281B (zh)
ES (1) ES2909731T3 (zh)
WO (1) WO2017157242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66421A (zh) * 2018-02-09 2018-08-0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接入方法及终端装置、接入点装置
CN109586870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信息、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0035557A (zh) * 2018-01-12 2019-07-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76537B (zh) * 2016-05-20 2023-06-13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基站、终端及通信方法
EP3522641B1 (en) * 2016-09-29 2022-05-11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7212A (zh) * 1999-05-26 2002-07-03 诺基亚公司 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1227727A (zh) * 2008-02-04 2008-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系统tdd模式中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568186A (zh) * 2008-04-25 2009-10-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移动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2204341A (zh) * 2009-09-18 2011-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促成压缩模式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711273A (zh) * 2012-04-19 2012-10-03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和用户设备
US20130258882A1 (en) * 2012-04-01 2013-10-03 Esmael Hejazi Dinan Random Access Mechanism for a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CN103716895A (zh) * 2012-09-29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4184540A (zh) * 2013-05-23 2014-12-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D2d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885550A (zh) * 2013-07-19 2015-09-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设备
US20160057714A1 (en) * 2012-04-17 2016-02-25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54984B (zh) * 2006-09-25 2012-10-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保持上行同步的方法及系统
EP2124375B1 (en) * 2007-02-05 2016-01-27 NEC Corpor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ts base station and mobile station, communication synchronization management method, and its timer control program
ES2557557T3 (es) * 2007-09-24 2016-01-27 Zte Corporation Método de acceso aleatorio de terminales para un sistema celular de radiocomunicaciones y método para generar un identificador de grupo
CN101472343B (zh) * 2007-12-26 2010-11-03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及系统
EP2292057A4 (en) * 2008-06-24 2016-03-0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ROCES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GEOGRAPHIC POSITION O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3957604B (zh) * 2008-07-01 2018-10-26 爱立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为电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执行前置码指配的方法和设备
JP5308528B2 (ja) * 2008-08-22 2013-10-09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 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効率的なZadoff−Chuシーケンス生成
US20120282889A1 (en) * 2010-01-12 2012-11-08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Base station device
US9161350B2 (en) * 2010-12-30 2015-10-1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Uplink transmission timing
US9025455B2 (en) * 2011-04-26 2015-05-0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ized random access method,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collision resolution method
US8718102B2 (en) * 2011-12-15 2014-05-06 Intel Corporation Minimalistic LTE maintenance timing advance method
US9380582B2 (en) * 2012-04-16 2016-06-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flexible beam communications in random access in system with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US8958412B2 (en) * 2012-05-11 2015-02-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timing alignment in system with large number of antennas
WO2014027942A1 (en) * 2012-08-13 2014-02-2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Enhancing positioning with transmit-timing adjustment information
KR101689490B1 (ko) * 2012-10-19 2016-12-23 후지쯔 가부시끼가이샤 셀 핸드오버 및 재구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50373660A1 (en) * 2013-02-13 2015-1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A Radio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in for Transmitting Time Alignment Configuration to a User Equipment
WO2015018044A1 (en) * 2013-08-08 2015-02-12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random access
JP6166189B2 (ja) * 2014-01-30 2017-07-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移動局装置
CN104981022B (zh) * 2014-04-04 2020-07-10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ES2926165T3 (es) * 2015-07-27 2022-10-24 Huawei Tech Co Ltd Métodos y dispositivos de transmisión de información
US10743351B2 (en) * 2015-12-18 2020-08-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andom-access preamble by means of single-tone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7212A (zh) * 1999-05-26 2002-07-03 诺基亚公司 随机接入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1227727A (zh) * 2008-02-04 2008-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系统tdd模式中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CN101568186A (zh) * 2008-04-25 2009-10-28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基站、移动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2204341A (zh) * 2009-09-18 2011-09-28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促成压缩模式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258882A1 (en) * 2012-04-01 2013-10-03 Esmael Hejazi Dinan Random Access Mechanism for a Wireless Device and Base Station
US20160057714A1 (en) * 2012-04-17 2016-02-25 Ofinno Technologies, Llc Transmit Power Control in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s
CN102711273A (zh) * 2012-04-19 2012-10-03 北京创毅讯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中的随机接入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3716895A (zh) * 2012-09-29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4184540A (zh) * 2013-05-23 2014-12-0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D2d通信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4885550A (zh) * 2013-07-19 2015-09-02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6870A (zh) * 2017-09-29 2019-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信息、上行解调参考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0035557A (zh) * 2018-01-12 2019-07-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035557B (zh) * 2018-01-12 2022-08-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366421A (zh) * 2018-02-09 2018-08-03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接入方法及终端装置、接入点装置
CN108366421B (zh) * 2018-02-09 2021-10-22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设备接入方法及终端装置、接入点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63554B2 (en) 2020-12-08
US20190200384A1 (en) 2019-06-27
WO2017157242A1 (zh) 2017-09-21
EP3445122A4 (en) 2020-01-15
EP3445122A1 (en) 2019-02-20
EP3445122B1 (en) 2022-03-09
ES2909731T3 (es) 2022-05-10
CN107205281B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11664B2 (e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for measuring cross-link interference, an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andom access preamble allocation, determination, and data transmission
CN105873225B (zh) 未授权频段中资源调度方法、基站及授权辅助接入节点
KR102359539B1 (ko) 플렉시블 듀플렉스를 처리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EP311169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ation, measurement and reporting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or lte tdd with dynamic ul/dl configuration
AU2015226655B2 (en)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US9148879B2 (en) Method for triggering terminal to sen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CN102281099B (zh) Tdd无线帧中传输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3944668B (zh) 一种处理灵活子帧的上下行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5122917B (zh) 动态tdd配置用户设备和方法
US20130142268A1 (en) Configuring an uplink and downlink splitting patter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under a cellular network
EP3145264A1 (en) Wireless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50110086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
CN106998591B (zh) 一种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7205281A (zh) 一种随机接入信号的发送方法、资源的通知方法及装置
US8345582B2 (en)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KR20170056527A (ko) 비면허 스펙트럼 상에서의 셀 검출, 동기화 및 측정
KR20190029536A (ko) 비면허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KR101804927B1 (ko) 단말간 직접 통신을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신호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6162922A (zh) 发现信号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685955A (zh) 上行链路传输方法和上行链路传输装置
WO2013017016A1 (zh) 一种调度子帧的方法和设备
KR20170041877A (ko) 비인가 주파수 대역 상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932797A (zh) Srs与pucch的协调传输方法及系统
KR20210034131A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916791A (zh) 载波聚合和动态tdd系统中的pusch传输方法和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