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8363A - 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 - Google Patents

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78363A
CN107178363A CN201710384318.8A CN201710384318A CN107178363A CN 107178363 A CN107178363 A CN 107178363A CN 201710384318 A CN201710384318 A CN 201710384318A CN 107178363 A CN107178363 A CN 1071783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r
lou
look
pressur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843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78363B (zh
Inventor
郭洪军
滕立勇
吴非
卢潇
郭恬恬
王书慧
史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8431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783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783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83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783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83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BEARTH OR ROCK DRILLING; OBTAINING OIL, GAS, WATER, SOLUBLE OR MELTABLE MATERIALS OR A SLURRY OF MINERALS FROM WELLS
    • E21B47/00Survey of boreholes or wells
    • E21B47/10Locating fluid leaks, intrusions or movements
    • E21B47/117Detecting leaks, e.g. from tubing, by pressure test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该套变井找漏管柱包括:所述套变井的套变位置至油层顶界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时,所述套变找漏管柱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丝堵、找漏封隔器、偏心节流器以及油管,所述找漏封隔器位于所述油层顶界以上,所述油管与套管形成油套环空,当所述油管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所述偏心节流器能将所述油管与所述油套环空相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能够实现套变井的找漏验窜。

Description

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油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油井频繁注汽,多轮蒸汽吞吐后套管不断受热膨胀,在热应力作用下容易出现套管损坏、破漏等情形。油井一旦出现套管漏失,不仅导致注入蒸汽热损失加大,并且套管损坏、漏失部位附近水层的水就会窜流过来造成油井大量出水,并向油层倒灌,使油井无法正常生产,甚至被迫关井。为了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需要对套管损坏发生漏失的部位进行封堵。
为达到封堵的目的,首先需要找出准确的套管漏失部位,然后对其实施相应的封堵。目前,普遍采用Y521-150封隔器进行找漏。但该封隔器只适用于套管没有发生变形的完好的油井中。如套管变形导致局部缩径,由于封隔器外径大无法通过该套变段,导致套变位置以下套管无法进行找漏验窜。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对应的找漏工艺,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能够实现套变井的找漏验窜。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套变井找漏管柱,所述套变井的套变位置至油层顶界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时,所述套变找漏管柱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丝堵、找漏封隔器、偏心节流器以及油管,所述找漏封隔器位于所述油层顶界以上,所述油管与套管形成油套环空,当所述油管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所述偏心节流器能将所述油管与所述油套环空相连通。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套变井的套变位置至油层顶界的距离超出所述预设范围时,所述套变找漏管柱的找漏封隔器包括上找漏封隔器和下找漏封隔器,相应的,所述套变找漏管柱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丝堵、下找漏封隔器、偏心节流器、上找漏封隔器以及油管。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找漏封隔器包括:上接头、上护罩、中心管、胶筒、下护罩及下接头,其中,
所述上接头下端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的上端固定连接,其靠近下端的外侧与所述上护罩固定连接;
所述下接头上端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其靠近上端的外侧与所述下护罩固定连接;
所述中心管的外侧套设有所述胶筒;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能与所述胶筒内部连通的开孔;
所述胶筒的两端通过所述上护罩、下护罩限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胶筒从内至外分别包括:内胆、线层、外层、交联层及皮层,其中,所述皮层的材料为具有预定硬度的耐磨橡胶。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为中空的管体,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开孔;所述胶筒具有相对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上接头的下端面、上护罩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的外侧配合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上端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下接头的上端面、下护罩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的外侧配合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下端的第二限位部,所述胶筒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之间为过盈配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接头靠近其下端的内侧设置有上限位环,所述下接头靠近其上端的内侧设置有下限位环;
所述上接头的下端面、上护罩的内侧与所述上限位环的外侧配合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上端的第一限位部;
所述下接头的上端面、下护罩的内侧与所述下限位环的外侧配合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下端的第二限位部;
所述胶筒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之间为过盈配合。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的开孔包括与所述胶筒中部相对的第一开孔,以及沿着所述胶筒的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开孔两侧的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其中,
所述第二开孔位于所述上限位环的下部,且与所述上护罩正对;
所述第三开孔位于所述下限位环的上部,且与所述下护罩正对。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找漏封隔器具有非坐封状态和坐封状态,在所述非坐封状态下,所述胶筒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上护罩及下护罩的外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找漏封隔器的坐封压力为1兆帕以上。
一种基于上述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包括:
向油管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所述找漏封隔器的坐封压力时,坐封所述找漏封隔器;
通过偏心节流器向所述找漏封隔器以上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并监测所述油套环空的压降变化,根据所述压降变化情况判断所述找漏封隔器以上的套管是否存在破漏;
当所述找漏封隔器以上的套管存在破漏时,卸除所述油管内的压力并将所述找漏封隔器解封,再上提找漏管柱自下而上以预定长度逐段对所述找漏封隔器所在位置以上的套管进行找漏。
一种基于上述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包括:
向油管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所述找漏封隔器的坐封压力时,坐封所述找漏封隔器;
通过偏心节流器向所述找漏封隔器以上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后判断压降大小:当所述压降超过所述预定范围后,表示所述找漏封隔器以上的套管存在破漏;
卸除所述油管内的压力并将所述找漏封隔器解封,再上提找漏管柱,自下而上以预定长度逐段对所述找漏封隔器所在位置以上的套管进行找漏。
一种基于上述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包括:
向油管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所述找漏封隔器的坐封压力时,坐封所述找漏封隔器;
通过偏心节流器向所述找漏封隔器以上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后判断压降大小:当压降在预定范围内时,表示所述找漏封隔器以上的套管没有破漏。
一种基于上述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包括:
向油管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坐封压力时,分别坐封上找漏封隔器和下找漏封隔器;
通过偏心节流器向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并监测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油套环空的压降变化,根据所述压降变化情况判断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是否存在破漏;
当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存在破漏时,卸除所述油管内的压力并将所述上找漏封隔器和下找漏封隔器解封,再上提找漏管柱自下而上以预定长度逐段对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进行找漏。
一种基于上述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包括:
向油管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坐封压力时,分别坐封上找漏封隔器和下找漏封隔器;
通过偏心节流器向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后判断压降大小:当所述压降超过所述预定范围后,表示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存在破漏;
卸除所述油管内的压力并将所述上找漏封隔器和下找漏封隔器解封,再上提找漏管柱自下而上以预定长度逐段对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进行找漏。
一种基于上述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包括:
向油管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坐封压力时,分别坐封上找漏封隔器和下找漏封隔器;
通过偏心节流器向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后判断压降大小:当所述压降在预定范围内时,表示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没有破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定压力为15兆帕、所述第一预定时长为10分钟、所述压降的预定范围为0.5兆帕以内。
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是: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方法,该套变井找漏管柱自下至上工具分别为由丝堵、找漏封隔器、偏心节流器和油管连接形成。其中,找漏封隔器下至油层顶界以上,所述油管与套管形成油套环空,当所述油管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所述偏心节流器能将所述油管与所述油套环空相连通。找漏管柱各个部件通过油管依次连接并下入井内指定位置,找漏时,通过坐封找漏封隔器并配合相应的打压操作可以实现套变位置以下套管的找漏,整体上下入一套找漏管柱即可实现套变位置以下位置套管的找漏验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普通找漏管柱无法实现套变井套变位置以下的找漏工作,整体上,不仅可以精确确定套变位置,且整个找漏工艺过程简便、效率高,成本低。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申请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申请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套变井找漏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套变井找漏管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套变井找漏管柱找漏封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的步骤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一种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丝堵1;找漏封隔器2;偏心节流器3;油管5;套变位置6;上找漏封隔器2A;下找漏封隔器2B;上接头21;密封胶圈22;上护罩23;中心管24;第一开孔241;第二开孔242;第三开孔243;胶筒25;下护罩26;下接头27;第一限位台阶210;第二限位台阶270;上限位环211;下限位环27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能够实现套变井的找漏验窜。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套变井找漏管柱,所述套变井的套变位置6至油层顶界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时,所述套变找漏管柱可以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丝堵1、找漏封隔器2、偏心节流器3以及油管5,所述找漏封隔器2位于所述油层顶界以上,所述油管5与套管形成油套环空,当所述油管5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所述偏心节流器3能将所述油管5与所述油套环空相连通丝堵1设置在所述找漏管柱的最下端,用于封堵所述找漏管柱的下端口。
整体上,所述找漏封隔器2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及以上。具体的,当所述找漏封隔器2的个数为两个时,两个找漏封隔器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油层顶界到套变位置6之间的距离及找漏的精度要求进行调整,例如找漏的精度要求较高时,可以缩短找漏封隔器之间的距离。
实际找漏时,找漏封隔器2下至油层顶界以上,所述油管5与套管形成油套环空,当所述油管5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所述偏心节流器3能将所述油管5与所述油套环空相连通。找漏管柱各个部件通过油管5依次连接并下入井内指定位置。后续通过坐封找漏封隔器2并配合相应的打压操作可以实现套变位置6以下套管的找漏,整体上下入一套找漏管柱即可实现套变位置6以下位置套管的找漏验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普通找漏管柱无法实现套变井套变位置6以下的找漏工作,整体上,不仅可以精确确定套变位置6,且整个找漏工艺过程简便、效率高,成本低。
请参阅图2,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套变井的套变位置6至油层顶界的距离超出所述预设范围时,也就是说,当油层顶界至套变位置6距离较长时,可以增加找漏封隔器2的个数。
具体的,所述套变找漏管柱的找漏封隔器2可以包括上找漏封隔器2A和下找漏封隔器2B,相应的,所述套变找漏管柱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丝堵1、下找漏封隔器2B、偏心节流器3、上找漏封隔器2A以及油管5。
找漏封隔器2为能够下入套变位置6以下的封隔器,相对而言其整体外径较小。具体的,所述封隔器的最大外径可以根据实际套管的内径以及套管变形的程度决定。一般的,其可以比普通的封隔器的最大外径小20毫米左右。例如,正常套管的内径为159毫米至161毫米左右时,所述找漏封隔器2的内径可以为132毫米左右,而所述普通封隔器的内径可以为152至148左右。
如图3所示,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找漏封隔器2可以包括:上接头21、上护罩23、中心管24、胶筒25、下护罩26及下接头27,其中,所述上接头21下端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24的上端固定连接,其靠近下端的外侧与所述上护罩23固定连接;所述下接头27上端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24的下端固定连接,其靠近上端的外侧与所述下护罩26固定连接;所述中心管24的外侧套设有所述胶筒25;所述中心管24的管壁上设置有能与所述胶筒25内部连通的开孔。所述胶筒25的两端通过所述上护罩23、下护罩26限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接头21整体呈中空的回转体型,所述中空部分为贯通孔,其具有相对的上端和下端。其中,靠近上端的内侧可以设置有内螺纹,以方便连接其它井下工具或部件;靠近其下端的外侧可以固定有上护罩23,靠近下端的内侧可以与中心管24的上端相固定。具体的,所述固定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当所述固定方式为螺纹连接时,所述上接头21靠近下端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上护罩23上端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上接头21下端外侧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上接头21靠近其下端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中心管24靠近上端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和所述上接头21下端内侧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接头27整体结构与所述上接头21的结构相类似,整体呈中空的回转体型,所述中空部分为贯通孔,其具有相对的上端和下端。其中,靠近下端的外侧可以设置有外螺纹,以方便连接其它井下工具或部件;靠近其上端的外侧可以固定有下护罩26,靠近上端的内侧可以与中心管24的下端相固定。具体的,所述固定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当所述固定方式为螺纹连接时,所述下接头27靠近上端的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下护罩26下端的内侧设置有用于所述下接头27上端外侧的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下接头27靠近其上端的内侧设置有内螺纹,所述中心管24靠近下端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和所述下接头27上端内侧的内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护罩23整体呈中空的套筒状,所述中空部分为贯通孔。所述上护罩23具有相对的上端和下端,靠近其上端的内侧可以设置有用于和所述上接头21配合的内螺纹,其下部的内侧套设在所述胶筒25的上端,用于对胶筒25的上端部进行限位,保证胶筒25在坐封和解封状态及坐封与解封状态转换时,胶筒25的上端都能被可靠地限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护罩26整体结构与所述上护罩23的结构相类似,所述下护罩26整体呈中空的套筒状,所述中空部分为贯通孔。所述下护罩26具有相对的上端和下端,靠近其下端的内侧可以设置有用于和所述下接头27配合的内螺纹,其上部的内侧套设在所述胶筒25的下端,用于对胶筒25的下端部进行限位,保证胶筒25在坐封和解封状态及坐封与解封状态转换时,胶筒25的下端都能被可靠地限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24整体呈中空的管体,其中空部分为贯通孔,在所述中心管24的外侧套设有所述胶筒25;所述中心管24的管壁上设置有开孔。当所述找漏封隔器2需要作封时,通过打压,液压通过所述开孔进入胶筒25内囊腔,靠液压撑开和膨胀胶筒25,使其外表示紧贴井筒内壁,从而密封油套环形空间,实现封隔器的坐封。
具体的,所述中心管24的开孔包括位于所述胶筒25中部的第一开孔241,所述第一开孔241的个数为多个,沿着所述中心管24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从而保证所述胶筒25能被均匀可靠的撑开,实现找漏封隔器2的坐封。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管24的开孔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开孔241两侧的第二开孔242和第三开孔243,所述第二开孔242或第三开孔243的个数为多个,沿着所述中心管24的圆周方向均匀布置。当所述中心管24的开孔沿着所述中心管24的轴向也分布多组时,可以保证在打压时,液压能够快速高效地从多组开孔中进入胶筒25内从而实现找漏封隔器2的坐封,整体上坐封高效且对液压的压力要求较低。具体的,所述找漏封隔器2的坐封压力为1兆帕以上。例如,可以为1兆帕,当油管5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内的压差达到1兆帕时,该找漏封隔器2即可实现坐封。
具体的,所述第二开孔242正对所述上护罩23的下端位置;所述第三开孔243正对所述下护罩26的上端位置。其中,所述上护罩23的下端位置为打压坐封时,对所述胶筒25主要施力的位置。同样的,所述下护状的上端位置为打压坐封时,对所述胶筒25主要施力的位置。当在所述上护罩23的下端和下护罩26的上端位置设置正对的第二开孔242和第三开孔243时,在坐封时,位于中心管24中部的第一开孔241配合,实现可靠的坐封,且所述胶筒25的两端能够可靠地限位。
具体的坐封过程如下:打压时由于中部的第一开孔241外侧没有限位,压力液首先从第一开孔241进入,将胶筒25部分撑开,使得压力液同时从第二开孔242和第三开孔243处进入胶筒25内,实现坐封。由于坐封时,在所述第二开孔242处进入的压力液的压力与所述上护罩23下端配合产生的夹紧力作用下,所述胶筒25的上部被可靠的限位;同样的,在所述第三开孔243处进入的压力液的压力与所述下护罩26上端配合产生的夹紧力作用下,所述胶筒25的下部被可靠的限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接头21靠近其下端的外侧形成有第一限位台阶210,所述下接头27靠近其上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台阶270。其中,所述第一限位台阶210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开孔242的上部,不会对第二开孔242的压力液形成阻挡,所述第二限位台阶270可以位于所述第三开孔243的下部,不会对第三开孔243的压力液形成阻挡。此外,当所述上接头21靠近其下端的外侧形成有第一限位台阶210时,相应的所述胶筒25的上端可以获得一个最小的限位空间,从而使得所述胶筒25的上端能被可靠地限位。同样的,当所述下接头27靠近其上端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限位台阶270时,相应的所述胶筒25的下端可以获得一个最小的限位空间,从而使得所述胶筒25的下端能被可靠地限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24为中空的管体,所述中心管24的管壁上设置有开孔;所述胶筒25具有相对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上接头21的下端面、上护罩23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24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25上端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下接头27的上端面、下护罩26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24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25下端的第二限位部,所述胶筒25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之间为过盈配合。
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可以为一中空的环形腔体,该环形腔体的环形空腔间隙小于所述胶筒25两端的厚度。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可以将所述胶筒25的两端与所述中心管24相对固定,保证所述胶筒25不会在所述中心管24外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可以避免坐封时,因所述胶筒25过渡膨胀出现卡封的问题,而不利于后续解封和再次坐封和解封。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接头21靠近其下端的内侧设置有上限位环211,所述下接头27靠近其上端的内侧设置有下限位环271。所述上接头21的下端面、上护罩23的内侧与所述上限位环211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25上端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下接头27的上端面、下护罩26的内侧与所述下限位环271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25下端的第二限位部,所述胶筒25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之间为过盈配合。
此外,所述胶筒25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之间还可以为固定连接。具体的,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浇注连接,即将胶筒25的两端通过浇注的方式直接与材料为钢材的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固定,从而避免胶筒25坐封时过渡膨胀。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限位环211可以呈中空的圆环状,其可以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上接头21的内侧。具体的,所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等。此外,所述上限位环211也可以与所述上接头21一体成型等,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下限位环271也可以呈中空的圆环状,其可以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下接头27的内侧。具体的,所述固定连接的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等。此外,所述下限位环271也可以与所述下接头27一体成型等,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当通过在所述上接头21内侧设置所述上限位环211、在所述下接头27内侧设置所述下限位环271后,所述上接头21的下端面、上护罩23的内侧与所述上限位环211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25上端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下接头27的上端面、下护罩26的内侧与所述下限位环271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25下端的第二限位部,且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与胶筒25的两端之间为过盈配合。
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或第二限位部可以为一中空的环形腔体,该环形腔体的环形空腔间隙小于所述胶筒25两端的厚度。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可以将所述胶筒25的两端与所述中心管24相对固定,保证所述胶筒25不会在所述中心管24外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可以避免坐封时,所述胶筒25因过渡膨胀出现卡封的问题,而不利于后续解封和再次坐封和解封。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心管24的开孔可以包括与所述胶筒25中部相对的第一开孔241,以及沿着所述胶筒25的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开孔241两侧的第二开孔242和第三开孔243,其中,所述第二开孔242位于所述上限位环211的下部,且与所述上护罩23正对;所述第三开孔243位于所述下限位环271的上部,且与所述下护罩26正对。当坐封时,高压液体流中心管24时,高压液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开孔241进入所述胶筒25内,实现封隔器的坐封,而高压液体流经所述第二开孔242或第三开孔243时,由于所述第二开孔242与所述上护罩23正对,所述第三开孔243与所述下护罩26正对。分别的,流经所述第二开孔242的液压与所述在上护罩23相配合,相当于为胶筒25的上端额外提供了一个抵紧力,能够更可靠地固定所述胶筒25的上端。同样的,流经所述第三开孔243的液压与所述下护罩23相配合,相当于为胶筒25的下端额外提供了一个抵紧力,能够更可靠地固定所述胶筒25的下端。综合而言,通过上述第二开孔242、第三开孔243分别与上护罩23和下护罩26配合,可以有效保证胶筒25坐封时过渡膨胀。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胶筒25具有相对的上端和下端,其整体套设在中心管24外。所述胶筒25的材料可以主要为耐腐蚀、耐磨的具有弹性的橡胶制成。所述上接头21的下端面、上护罩23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24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25上端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下接头27的上端面、下护罩26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24的外侧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25下端的第二限位部。具体的,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以为环形腔体,所述第二限位部也可以为环形腔体的形式。
具体的,所述胶筒25从内至外可以分别包括:内胆、线层、外层、交联层及皮层,其中,所述皮层的材料为具有预定硬度的耐磨橡胶。一般的,胶筒设置有内胆、线层和外层。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在现有胶筒的基础上增加了交联层和皮层。其中所述交联层用于胶结所述外层和皮层。所述皮层用于提高整个胶筒的耐磨性。具体的,所述皮层的材料可以为具有预定硬度的耐磨橡胶,该预定硬度值得大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的不同而作适应性调节,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例如,当使用在需要多次坐封和解封的场景下,所述皮层材料的硬度可以相对较高,从而保证在保留原有胶筒的扩张性和回弹性的基础上,保证坐封时的密封性同时能够减小膨胀变形量,提高胶筒本身的耐压性和耐磨性,满足多次坐封和解封的场景的使用需求。
所述找漏封隔器2具有非坐封状态和坐封状态,在所述非坐封状态下,所述胶筒25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上护罩23及下护罩26的外径,以便于所述找漏封隔器2在坐封前下入井内时,对胶筒25进行防护,防止胶筒25发生磨损等情况。其中,在所述非坐封状态下,所述找漏封隔器2的最大外径为132毫米。相对于现有的封隔器而言,本申请的找漏封隔器2的最大外径减小了20毫米左右,从而使得该找漏封隔器2能够对套变位置6以下的套管的尺寸相匹配,从而实现套变位置6以下的套管的找漏。当然,所述找漏封隔器2的最大外径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当原始套管尺寸变化或者套管变形程度不同时,该封隔器的最大外径可以作适应性地调整,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此外,所述上护罩23与所述上接头21配合的位置和所述下护罩26与所述下接头27配合的位置还设置有密封胶圈22,用于保证打压坐封时,压力液不会从上述配合的位置泄漏出。
整体上,本申请中的小直径找漏封隔器2可以与节流器配合使用。使用时,通过油管5连接将找漏封隔器2下入套变井内设计位置,装好井口后,在地面利用水泥车向油管5内注水打压,偏心节流器3的凡尔球在液压作用下压缩的弹簧,侧向孔打开起到节流作用,此时油管5内的压力高于油套环空的压力,当压差高于1兆帕(MPa)后,液体从找漏封隔器2的中心管24的开孔进入胶筒25内囊腔,靠液压撑开和膨胀胶筒25,使其外表示紧贴井筒内壁,从而密封油套环形空间,此时封隔器完成坐封。继续打压,对套管进行找漏。放掉油管5内压力找漏封隔器225回收,封隔器解封,该封隔器可进行多次坐封、解封,实现套变位置6以下的套管找漏。
偏心节流器3用于产生节流压差,辅助所述找漏封隔器2坐封。具体的,在所述找漏封隔器2坐封时,当装好井口后,在地面利用水泥车向油管5内注水打压,偏心节流器3的凡尔球在液压作用下压缩的弹簧,侧向孔打开起到节流作用,此时油管5内的压力高于油套环空的压力,当压差高于1兆帕(MPa)后,液体从找漏封隔器2的中心管24的开孔进入胶筒25内囊腔,靠液压撑开和膨胀胶筒25,使其外表示紧贴井筒内壁,从而密封油套环形空间,此时找漏封隔器2完成坐封。
本申请所提供的找漏管柱自下至上工具分别为由丝堵1、找漏封隔器2、偏心节流器3和油管5连接形成。其中,找漏封隔器2下至油层顶界以上,所述油管5与套管形成油套环空,当所述油管5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所述偏心节流器3能将所述油管5与所述油套环空相连通。找漏管柱各个部件通过油管5依次连接并下入井内指定位置,找漏时,通过坐封找漏封隔器2并配合相应的打压操作可以实现套变位置6以下套管的找漏,整体上下入一套找漏管柱即可实现套变位置6以下位置套管的找漏验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普通找漏管柱无法实现套变井套变位置6以下的找漏工作,整体上,不仅可以精确确定套变位置6,且整个找漏工艺过程简便、效率高,成本低。
请参阅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基于上述的找漏管柱还提供了一种找漏工艺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向油管5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3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5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所述找漏封隔器2的坐封压力时,坐封所述找漏封隔器2;
步骤S12:通过偏心节流器3向所述找漏封隔器2以上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并监测所述油套环空的压降变化,根据所述压降变化情况判断所述找漏封隔器2以上的套管是否存在破漏;
步骤S14:当所述找漏封隔器2以上的套管存在破漏时,卸除所述油管5内的压力并将所述找漏封隔器2解封,再上提找漏管柱自下而上以预定长度逐段对所述找漏封隔器2所在位置以上的套管进行找漏。
当找漏封隔器2的个数为一个时,对于套变管柱套变位置6以下的找漏工作,一般包括下述实际情况。
第一:找漏封隔器2以上,套变位置6以下存在破漏。此时,该找漏工艺需要执行的步骤可以包括:向油管5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3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5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所述找漏封隔器2的坐封压力时,坐封所述找漏封隔器2;通过偏心节流器3向所述找漏封隔器2以上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后判断压降大小:当所述压降超过所述预定范围后,表示所述找漏封隔器2以上的套管存在破漏;卸除所述油管5内的压力并将所述找漏封隔器2解封,再上提找漏管柱,自下而上以预定长度逐段对所述找漏封隔器2所在位置以上的套管进行找漏。
第二:找漏封隔器2以上,套变位置6以下没有破漏。此时,该找漏工艺需要执行的步骤可以包括:向油管5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3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5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所述找漏封隔器2的坐封压力时,坐封所述找漏封隔器2;通过偏心节流器3向所述找漏封隔器2以上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后判断压降大小:当压降在预定范围内时,表示所述找漏封隔器2以上的套管没有破漏。
在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下,工具通过油管5依次连接并下入设计位置。装好井口后,在地面利用水泥车向油管5内注水打压,偏心节流器3的凡尔球在液压作用下压缩的弹簧,侧向孔打开起到节流作用,此时油管5内的压力高于油套环空的压力,当压差高于1MPa后,液体从找漏封隔器2中心管24进入胶筒25内囊腔,靠液压撑开和膨胀胶筒25,使其外表面紧贴井筒内壁,从而密封油套环形空间,找漏封隔器2完成坐封。继续打压,液体经偏心节流器3侧向孔进入油套环空,对找漏封隔器2以上套管进行找漏。当压力达15MPa时,稳压10min分钟后,如果压降小于0.5MPa,表明找漏封隔器2以上套管完好。若压降大于0.5MPa,则验证找漏封隔器2以上套管有破漏,放掉油管5内压力找漏封隔器2胶筒回收,找漏封隔器2解封,上提管柱自下而上逐段对找漏封隔器2以上套管进行找漏,通过压力变化来确定套管漏失的具体位置。其中,所述压力变化即重复执行打压至15MPa时,稳压10min分钟后,若压降大于0.5MPa,则验证该长度段内的套管有破漏。如果压降小于0.5MPa,表明该长度段内的套管完好。
请参阅图5,此外,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对于找漏封隔器2的个数为两个的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其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向油管5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3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5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坐封压力时,分别坐封上找漏封隔器2A和下找漏封隔器2B;
步骤S13:通过偏心节流器3向所述上找漏封隔器2A至下找漏封隔器2B之间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并监测所述上找漏封隔器2A至下找漏封隔器2B之间油套环空的压降变化,根据所述压降变化情况判断所述上找漏封隔器2A至下找漏封隔器2B之间的套管是否存在破漏;
步骤S15:当所述上找漏封隔器2A至下找漏封隔器2B之间的套管存在破漏时,卸除所述油管5内的压力并将所述上找漏封隔器2A和下找漏封隔器2B解封,再上提找漏管柱自下而上以预定长度逐段对所述上找漏封隔器2A至下找漏封隔器2B之间的套管进行找漏。
当找漏封隔器2的个数为二个时,对于套变管柱套变位置6以下的找漏工作,一般包括下述实际情况。
第一:两个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存在破漏。此时,基于该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可以包括:向油管5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3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5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坐封压力时,分别坐封上找漏封隔器2A和下找漏封隔器2B;通过偏心节流器3向所述上找漏封隔器2A至下找漏封隔器2B之间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后判断压降大小:当所述压降超过所述预定范围后,表示所述上找漏封隔器2A至下找漏封隔器2B之间的套管存在破漏;卸除所述油管5内的压力并将所述上找漏封隔器2A和下找漏封隔器2B解封,再上提找漏管柱自下而上以预定长度逐段对所述上找漏封隔器2A至下找漏封隔器2B之间的套管进行找漏。
具体的,在执行上提找漏管柱自下而上以预定长度逐段对所述上找漏封隔器2A至下找漏封隔器2B之间的套管进行找漏的步骤时,同样可以通过压力变化来确定套管漏失具体位置,即重复执行打压操作,提高压力至第一预定压力后,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后判断压降大小,若压降超过预定范围则验证该长度段内的套管有破漏,若压降在预定范围以内则表明该长度段内的套管没有破漏。
第二:两个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存在破漏。此时,基于该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可以包括:向油管5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3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5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坐封压力时,分别坐封上找漏封隔器2A和下找漏封隔器2B;通过偏心节流器3向所述上找漏封隔器2A至下找漏封隔器2B之间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后判断压降大小:当所述压降在预定范围内时,表示所述上找漏封隔器2A至下找漏封隔器2B之间的套管没有破漏。
在一个具体的使用场景下,使用时,工具通过油管5依次连接并下入设计位置。装好井口后,在地面利用水泥车向油管5内注水打压,偏心节流器3的凡尔球在液压作用下压缩的弹簧,侧向孔打开起到节流作用,此时油管5内的压力高于油套环空的压力,当压差高于1MPa后,液体同时从两个找漏封隔器各自的中心管24进入胶筒25内囊腔,靠液压撑开和膨胀胶筒25,使其外表面紧贴井筒内壁,从而密封油套环形空间,两个找漏封隔器完成坐封。继续打压,液体经偏心节流器3侧向孔进入的油套环空,对两个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进行找漏。当压力达15MPa时,稳压10min分钟后,若压降大于0.5MPa,则验证两个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有破漏。如果压降小于0.5MPa,表明两个找漏封隔器之间套管完好。此时放掉油管5内压力两个找漏封隔器各自的胶筒25回收,封隔器解封,上提管柱自下而上逐段对两个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进行找漏,通过压力变化来确定套管漏失具体位置。其中,所述通过压力变化来确定套管漏失具体位置即重复执行打压至15MPa时,稳压10min分钟后,若压降大于0.5MPa,则验证该长度段内的套管有破漏。如果压降小于0.5MPa,表明该长度段内的套管完好。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找漏工艺配合套变井找漏管柱实现套变井的找漏验窜,作业时,不仅能够精确确定漏点位置,还能够有效减少作业工序和费用,提高生产时率。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套变井找漏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变井的套变位置至油层顶界的距离在预设范围内时,所述套变找漏管柱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丝堵、找漏封隔器、偏心节流器以及油管,所述找漏封隔器位于所述油层顶界以上,所述油管与套管形成油套环空,当所述油管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压力时,所述偏心节流器能将所述油管与所述油套环空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找漏管柱,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套变井的套变位置至油层顶界的距离超出所述预设范围时,所述套变找漏管柱的找漏封隔器包括上找漏封隔器和下找漏封隔器,相应的,所述套变找漏管柱包括: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的丝堵、下找漏封隔器、偏心节流器、上找漏封隔器以及油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找漏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找漏封隔器包括:上接头、上护罩、中心管、胶筒、下护罩及下接头,其中,
所述上接头下端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的上端固定连接,其靠近下端的外侧与所述上护罩固定连接;
所述下接头上端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其靠近上端的外侧与所述下护罩固定连接;
所述中心管的外侧套设有所述胶筒;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能与所述胶筒内部连通的开孔;
所述胶筒的两端通过所述上护罩、下护罩限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找漏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筒从内至外分别包括:内胆、线层、外层、交联层及皮层,其中,所述皮层的材料为具有预定硬度的耐磨橡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找漏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为中空的管体,所述中心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开孔;所述胶筒具有相对的上端和下端,所述上接头的下端面、上护罩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的外侧配合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上端的第一限位部;所述下接头的上端面、下护罩的内侧与所述中心管的外侧配合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下端的第二限位部,所述胶筒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之间为过盈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找漏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靠近其下端的内侧设置有上限位环,所述下接头靠近其上端的内侧设置有下限位环;
所述上接头的下端面、上护罩的内侧与所述上限位环的外侧配合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上端的第一限位部;
所述下接头的上端面、下护罩的内侧与所述下限位环的外侧配合形成有用于卡设所述胶筒下端的第二限位部;
所述胶筒的两端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之间为过盈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找漏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的开孔包括与所述胶筒中部相对的第一开孔,以及沿着所述胶筒的轴线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开孔两侧的第二开孔和第三开孔,其中,
所述第二开孔位于所述上限位环的下部,且与所述上护罩正对;
所述第三开孔位于所述下限位环的上部,且与所述下护罩正对。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找漏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找漏封隔器具有非坐封状态和坐封状态,在所述非坐封状态下,所述胶筒的外径小于或等于所述上护罩及下护罩的外径。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找漏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找漏封隔器的坐封压力为1兆帕以上。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油管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所述找漏封隔器的坐封压力时,坐封所述找漏封隔器;
通过偏心节流器向所述找漏封隔器以上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并监测所述油套环空的压降变化,根据所述压降变化情况判断所述找漏封隔器以上的套管是否存在破漏;
当所述找漏封隔器以上的套管存在破漏时,卸除所述油管内的压力并将所述找漏封隔器解封,再上提找漏管柱自下而上以预定长度逐段对所述找漏封隔器所在位置以上的套管进行找漏。
11.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油管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所述找漏封隔器的坐封压力时,坐封所述找漏封隔器;
通过偏心节流器向所述找漏封隔器以上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后判断压降大小:当所述压降超过所述预定范围后,表示所述找漏封隔器以上的套管存在破漏;
卸除所述油管内的压力并将所述找漏封隔器解封,再上提找漏管柱,自下而上以预定长度逐段对所述找漏封隔器所在位置以上的套管进行找漏。
1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油管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所述找漏封隔器的坐封压力时,坐封所述找漏封隔器;
通过偏心节流器向所述找漏封隔器以上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后判断压降大小:当压降在预定范围内时,表示所述找漏封隔器以上的套管没有破漏。
1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油管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坐封压力时,分别坐封上找漏封隔器和下找漏封隔器;
通过偏心节流器向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并监测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油套环空的压降变化,根据所述压降变化情况判断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是否存在破漏;
当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存在破漏时,卸除所述油管内的压力并将所述上找漏封隔器和下找漏封隔器解封,再上提找漏管柱自下而上以预定长度逐段对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进行找漏。
1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油管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坐封压力时,分别坐封上找漏封隔器和下找漏封隔器;
通过偏心节流器向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后判断压降大小:当所述压降超过所述预定范围后,表示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存在破漏;
卸除所述油管内的压力并将所述上找漏封隔器和下找漏封隔器解封,再上提找漏管柱自下而上以预定长度逐段对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进行找漏。
15.一种基于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变井找漏管柱的找漏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油管内注水打压,使偏心节流器的侧向孔打开,当油管内的压力与油套环空的压差相差达到坐封压力时,分别坐封上找漏封隔器和下找漏封隔器;
通过偏心节流器向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油套环空内注入带压液体,当打压压力达到第一预定压力时,稳压第一预定时长后判断压降大小:当所述压降在预定范围内时,表示所述上找漏封隔器至下找漏封隔器之间的套管没有破漏。
16.如权利要求10至15任一所述的找漏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压力为15兆帕、所述第一预定时长为10分钟、所述压降的预定范围为0.5兆帕以内。
CN201710384318.8A 2017-05-26 2017-05-26 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 Active CN1071783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4318.8A CN107178363B (zh) 2017-05-26 2017-05-26 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84318.8A CN107178363B (zh) 2017-05-26 2017-05-26 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8363A true CN107178363A (zh) 2017-09-19
CN107178363B CN107178363B (zh) 2021-08-03

Family

ID=59835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84318.8A Active CN107178363B (zh) 2017-05-26 2017-05-26 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7836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2035A (zh) * 2019-12-04 2020-04-17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油管带底封拖动找漏装置及方法
CN111878069A (zh) * 2020-08-04 2020-11-03 华信唐山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连续管缆油水井套管找漏系统及方法
CN111894560A (zh) * 2020-08-14 2020-11-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钻井过程中随钻测漏堵漏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71623U (zh) * 2010-05-18 2010-12-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井找漏隔采的管柱
CN203925468U (zh) * 2014-05-15 2014-11-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水井验窜管柱及使用该验窜管柱的验窜系统
WO2015122906A1 (en) * 2014-02-14 2015-08-20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Gaseous fuel monitoring for wellsite pumps
CN105257281A (zh) * 2015-10-23 2016-01-20 天津汇铸石油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验套漏方法
CN205638338U (zh) * 2016-05-19 2016-10-12 东营市昌瑞石油机械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套管找漏封隔器
WO2016200266A1 (en) * 2015-06-09 2016-12-15 Wellguard As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a wellbore
CN106351602A (zh) * 2016-10-27 2017-01-25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一种扩张式压差开启精细找漏验漏封隔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671623U (zh) * 2010-05-18 2010-12-1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井找漏隔采的管柱
WO2015122906A1 (en) * 2014-02-14 2015-08-20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Gaseous fuel monitoring for wellsite pumps
CN203925468U (zh) * 2014-05-15 2014-11-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油水井验窜管柱及使用该验窜管柱的验窜系统
WO2016200266A1 (en) * 2015-06-09 2016-12-15 Wellguard As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a wellbore
CN105257281A (zh) * 2015-10-23 2016-01-20 天津汇铸石油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验套漏方法
CN205638338U (zh) * 2016-05-19 2016-10-12 东营市昌瑞石油机械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套管找漏封隔器
CN106351602A (zh) * 2016-10-27 2017-01-25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一种扩张式压差开启精细找漏验漏封隔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国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常规修井作业规程》", 31 July 2004, 中国标准出版社 *
邱海研: "套管外漏井封隔器找漏新工艺", 《采油工程》 *
郭睿川: "稠油套管变形井套管漏点处理技术研究及应用", 《特种油气藏》 *
陈长庆等: "Y344-110找漏管柱的研制与应用", 《内蒙古石油化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2035A (zh) * 2019-12-04 2020-04-17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油管带底封拖动找漏装置及方法
CN111878069A (zh) * 2020-08-04 2020-11-03 华信唐山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连续管缆油水井套管找漏系统及方法
CN111894560A (zh) * 2020-08-14 2020-11-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钻井过程中随钻测漏堵漏方法
CN111894560B (zh) * 2020-08-14 2023-11-1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钻井过程中随钻测漏堵漏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8363B (zh) 202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3767A (zh) 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方法
CN207093070U (zh) 套变井找漏管柱
CN107178363A (zh) 套变井找漏管柱及其找漏工艺
CN104153735A (zh) 膨胀管补贴装置
CN103216213B (zh) 一种井下环空控制阀
US2450453A (en) Double seal grip tool joint
CN204301938U (zh) 井下封隔试验简便式检验装置
CN201661267U (zh) 堵漏封隔器
CN215339309U (zh) 一种油气井管外水泥环压力传递演化规律的测试装置
CN206957636U (zh) 找漏封隔器
CN203879441U (zh) 井口装置顶丝组件结构
CN105092383B (zh) 封隔器胶筒坐封可视化试验装置
CN211950462U (zh) 一种新型特制滑套喷砂器
CN211314158U (zh) 一种改进的封隔器的骨架胶筒
CN210509102U (zh) 一种用于射孔段密封的轴向压缩组件
CN110578488A (zh) 一种套损井修复工具及修复方法
CN205297426U (zh) 裸眼用可回收变径膨胀锥
CN108252679A (zh) 一种验窜封隔器
CN203685094U (zh) 长段套损井膨胀管多卡套管分层封隔修复装置
CN108060910A (zh) 循环阀
CN207315244U (zh) 热应力释放套管短节工具
CN203594405U (zh) 高温高压大通径套管液压封隔器
CN110905428A (zh) 一种复合超膨胀固井尾管悬挂器
CN107191146B (zh) 煤层气冲砂管串及其冲砂方法
CN205936503U (zh) 高温封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