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72335A - 镜头装置及运动相机 - Google Patents

镜头装置及运动相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72335A
CN107172335A CN201710488217.5A CN201710488217A CN107172335A CN 107172335 A CN107172335 A CN 107172335A CN 201710488217 A CN201710488217 A CN 201710488217A CN 107172335 A CN107172335 A CN 1071723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camera
housing
camera lens
lens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882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72335B (zh
Inventor
梅买记
蔡炜
叶华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ei Fei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ei Fei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ei Fei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ei Fei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4882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723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723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23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723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723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一种镜头装置及运动相机,该镜头装置应用于运动相机。镜头装置包括壳体及组装于壳体的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模组及组装至镜头模组的镜头板。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头座及组装至所述镜头座的镜头,所述镜头座设有通孔,紧固件依次穿过镜头座及镜头板并将所述镜头座固连至所述壳体。镜头板组装至镜头模组,可先完成镜头模组的镜头与镜头板的感光芯片调节对焦,对焦方便。镜头模组的刚性高,不会因镜头模组组装至壳体的后续工序受力而导致镜头板与镜头模组之间跑焦,从而避免生产过程中镜头边角模糊导致反复拆机返工,提高产品组装直通率。镜头板组装至镜头模组,可降低镜头板与壳体之间的安装空间,空间利用率高。

Description

镜头装置及运动相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摄影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镜头装置及运动相机。
背景技术
在云台相机、运动相机等摄影设备上设有镜头装置,镜头装置用以使摄影设备成像。镜头装置包括感光芯片和镜头,感光芯片组装在镜头板上,镜头组装在镜头座上。其中,镜头的光轴与感光芯片的影像面垂直度误差越小,镜头成像的稳定性越高。
在相关技术中,镜头装置的组装包括以下形式:1、首先将镜头固定在镜头板,其次完成镜头与感光芯片之间的调焦,再次将镜头板固定到主壳上。2、将镜头直接固定在主板上,感光芯片直接贴焊到主板。
采用第一种组装方式,对主壳尺寸精度要求非常高,特别是固定镜头板的螺丝柱高度尺寸误差,需要控制在0.03毫米以内。然而,主壳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主壳在模具内成型过程中,其上的螺丝柱由活动件顶出,受限于材料及加工工艺,螺丝柱高度尺寸稳定性差,精度低。镜头板采用紧固件锁附至主壳上的螺丝柱,由于多个螺丝柱之间的固定面不处于同一平面,紧固件锁紧过程中会导致镜头板受应力而产生形变,进而导致摄影设备的影像边角模糊。
而采用第二种组装方式,生产作业不方便。镜头装置采用主板调焦,当主板上镜头部分的电路发现不良时,会导致整块主板都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镜头装置及运动相机。
具体地,本公开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装置,应用于运动相机,包括壳体及组装于壳体的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模组及组装至镜头模组的镜头板,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头座及组装至所述镜头座的镜头,所述镜头座设有通孔,紧固件依次穿过镜头座及镜头板并将所述镜头座固连至所述壳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头座包括基板部、环绕基板部的加强部及凸出基板部的安装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安装部分别设于所述基板部的两侧,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基板部,所述镜头组装至所述安装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镜头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板包括固设于所述镜头模组上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镜头模组与所述壳体之间,并设有与所述壳体对应的避让缺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板还包括设于所述控制板的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镜头模组对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镜头板还包括设于所述控制板的数据接口及连接至所述数据接口的柔性线缆,所述数据接口用以传输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后盖板及固设于所述后盖板的至少二支撑柱,所述镜头板避开所述支撑柱以使所述镜头模组固连至所述支撑柱。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撑面及相交至所述支撑面的固定孔,所述镜头模组抵靠至所述支撑面,紧固件贯穿所述镜头模组并连接至所述固定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后盖板的至少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镜头模组匹配,以定位所述镜头模组的安装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柱包括定位面及凸设于定位面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穿插至所述镜头模组,以使所述镜头模组抵靠至所述定位面。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运动相机,所述运动相机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运动相机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镜头装置。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镜头板组装至镜头模组,可先完成镜头模组的镜头与镜头板的感光芯片调节对焦,对焦方便。镜头模组的刚性高,不会因镜头模组组装至壳体的后续工序受力而导致镜头板与镜头模组之间跑焦,从而避免生产过程中镜头边角模糊导致反复拆机返工,提高产品组装直通率。镜头板组装至镜头模组,可降低镜头板与壳体之间的安装空间,空间利用率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动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动相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动相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镜头组件与壳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壳体的局部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推盖组件与壳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推盖组件与壳体的局部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壳体10;前面板11;摄影孔111;后盖板12;散热孔121;主外壳13;支撑柱131;支撑面1311;固定孔1312;柱体1313;定位柱132;定位面1321;定位部1322;滑动槽133;导向槽134;凸起部135;凹陷部136;限位凸台137;功能孔138;主板20;线路板21;处理器单元22;镜头组件30;镜头模组31;镜头座311;基板部3111;加强部3112;安装部3113;通孔3114;镜头312;镜头板32;感光芯片321;控制板322;避让缺口3221;数据接口323;电源装置40;保护框41;储能单元42;推盖组件50;滑盖51;主体部511;滑动部512;倒钩部513;导向柱514;定位件52;应变部521;第一应变杆5211;卡接槽5212;第二应变杆5213;固定部522;第一连接杆5221;第二连接杆5222;导热介质60。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动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动相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运动相机包括壳体10、组装至壳体10的主板20、镜头组件30及电源装置40,镜头组件30及电源装置40电连接至主板20。电源装置40为运动相机的储能元件用以向主板20及镜头组件30供电,镜头组件30用以将图像信息输送至主板20,主板20用以处理图像信息。镜头组件30及主板20在生成及处理图像信息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该热量通过主板20及镜头组件30与壳体10之间的接触部位热传递,或者通过热辐射形式进行热传递。
壳体10包括主外壳13及设于主外壳13上的前面板11及后盖板12,前面板11及后盖板12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前面板11及后盖板12采用铁碳合金材料、铝合金材料或镁合金材料等金属材料制成,其中,镁合金材料的密度小于铝合金材料及铁碳合金材料的密度。当前面板11及后盖板12采用镁合金材料制成时,使运动相机具有更小的自重,便于携带及使用,用户体验好。而且镁合金材料导热性好,抗冲击强度高,使运动相机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的同时,提高运动相机的抗碰撞和抗落摔能力。
在一落摔实验中,壳体10由塑料材料制成的运动相机自60厘米的高度进行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相机在与地面冲击后,壳体10出现破裂。在同等条件下,壳体10的前面板11及后盖板12由镁合金材料制成的运动相机,其由60厘米的高度进行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相机在与地面冲击后,壳体10未出现破损。甚至将自由落体的高度提高到1米,壳体10的前面板11及后盖板12由镁合金材料制成的运动相机在与地面冲击后,壳体10无破损,且内部核心部件无损坏。因此,壳体10的前面板11及后盖板12由镁合金材料制成的运动相机,其抗碰撞和抗落摔能力强,对内部核心部件的保护性能好。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主外壳13由塑料材料制成且为薄壁件,后盖板12或前面板11与主外壳13的固定方式包括以下形式:
a、后盖板12通过紧固件锁定在主外壳13上,后盖板12与主外壳13为分体结构,组装方便。
b、后盖板12与主外壳13通过注塑工艺,使后盖板12嵌入主外壳13使两者呈一体结构,后盖板12封闭在主外壳13一端的开口处。其中,后盖板12直接与外侧空间进行热交换,或在后盖板12的外侧表面覆盖有自主外壳13延伸的包裹面。
后盖板12与主外壳13一体成型,两者结合紧密,后盖板12上组装的元件所产生的热量经两者的结合面向主外壳13传递,进一步扩大散热面积。相对于后盖板12或前面板11与主外壳13分体的外壳结构,一体成型的外壳结构抗碰撞和抗落摔能力更高,整体性好,外形美观。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板11与主外壳13一体成型,而后盖板12通过紧固件锁定至主外壳13上,亦属于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前面板11通过紧固件固定至主外壳13,主板20组装至前面板11并与前面板11导热连接。主板20位于主外壳13内,其中,主板20包括线路板21及设于线路板21上的至少一处理器单元22,至少一处理器单元22与前面板11导热连接。在运动相机的工作工程中,处理器单元22为主板20的主要发热部件,其与前面板11导热连接,可将热量及时散发至运动相机的外部空间,使处理器处于适宜的工作温度下。
例如,在线路板21上设有DSP/DDR等芯片作为处理器单元22,在处理器单元22的外部罩设相应的屏蔽罩,屏蔽罩保护处理器单元22的同时又与前面板11直接贴合,或通过导热胶、导热垫等导热介质60与前面板11间接贴合。处理器单元22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前面板11上,前面板11的散热面积大,散热效率高。且前面板11由导热率高的金属材料制成,可以使热量均匀分布至整个前面板11,散热效率高。
电源装置40及镜头组件30组装至后盖板12并与后盖板12导热连接。其中,后盖板12上设有若干散热孔121,散热孔121与电源装置40相对应。电源装置40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后盖板12散发出去。
图3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运动相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电源装置40包括储能单元42及罩设在储能单元42外的保护框41,保护框41固连至后盖板12,储能单元42包括锂电池等充电电池。保护框41罩设在储能单元42外,以使储能单元42在运动相机受到冲击的过程中具有缓冲作用,又能方便将储能单元42固定至后盖板12。在一实施方式中,保护框41为呈矩形的钣金件,储能单元42位于保护框41内,保护框41设有减重孔,用以减轻运动相机的自重。保护框41由金属材料制成,如由铁碳合金材料制成,可提高储能单元42与后盖板12之间的热传递效率。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电源装置40与主板20相邻且平行设置,主板20至少部分与电源装置40导热连接。其中,主板20包括线路板21及设于线路板21上的至少一处理器单元22,至少一处理器单元22与电源装置40导热连接。即主板20与保护框41导热连接,两者的导热连接包括以下形式:
a、处理器单元22与保护框41直接贴合进行导热连接。当位于线路板21上的处理器单元22朝向保护框41一侧凸出时,处理器单元22可以通过罩设在处理器单元22上的屏蔽罩直接贴合在保护框41上进行热传递。或者通过导热胶、导热垫等导热介质60间接贴合,以将处理器单元22产生的热量通过保护框41传递至后盖板12,以提高主板20的散热效率。
b、主板20与保护框41之间设有导热介质60,通过导热介质60进行间接的导热连接。当线路板21位于处理器单元22与保护框41之间时,在线路板21与处理器单元22相对应的位置附着有导热胶、导热垫等导热介质60,该导热介质60贴合在保护框41上,使处理器单元22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介质60传递至保护框41,继而通过保护框41将热量传递至后盖板12,进一步提高主板20的散热面积,散热效率高,散热效果好。
图4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镜头组件3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及图4所示,在运动相机的工作过程中,镜头组件30为另一主要发热源,因此,镜头组件30固连至壳体10并与壳体10导热连接。其中,镜头组件30包括镜头模组31及组装至镜头模组31的镜头板32,镜头模组31固连至后盖板12且镜头板32与后盖板12导热连接。
镜头模组31用以接收光学对象并对其进行调整,从而在镜头板32上实现光学成像的部件。镜头板32包括与镜头模组31对应设置的感光芯片321,镜头板32与主板20电连接,用于将镜头板32上的图像信息发送至主板20进行处理。在感光芯片321工作过程中产生热量,相应地,感光芯片321与后盖板12导热连接。
在运动相机工作过程中,镜头组件30的产生热量的部位集中在感光芯片321处,在将感光芯片321与后盖板12导热连接,能使感光芯片321产生的热量及时传递至壳体10上,从而降低镜头板32的工作温度。因而,感光芯片321与后盖板12之间的导热连接可通过导热介质60进行传递,或者使感光芯片321所处的镜头板32靠近后盖板12,使热量通过热辐射形式进行热传递至后盖板12,以扩大散热面积。
镜头板32组装至镜头模组31,可先完成镜头模组31的镜头312与镜头板32的感光芯片321调节对焦,对焦方便。感光芯片321与镜头模组31对应设置,镜头模组31的轴线与感光芯片321的表面垂直。其中,镜头模组31与感光芯片321的垂直度越高,成像质量越好。再将镜头模组31与壳体10进行固定连接,镜头模组31的刚性高,不会因镜头模组31组装至壳体10的后续工序受力而导致镜头板32与镜头模组31之间跑焦,镜头组件30成像质量稳定。
在镜头组件30组装至壳体10过程中,仅仅镜头模组31与壳体10进行紧固连接,从而避免镜头板32受到紧固力而引起的形变导致镜头板32与镜头模组31之间的对焦失效,进而避免生产过程中镜头边角模糊导致反复拆机返工,提高产品组装直通率,安装效率高。镜头板32组装至镜头模组31,可降低镜头板32与壳体10之间的安装空间,空间利用率高。
镜头组件30与感光芯片321的相互对焦,镜头312的轴线垂直于镜头板32。其中,镜头板32还包括固设于镜头模组31上的控制板322、设于控制板322的数据接口323及连接至数据接口323的柔性线缆,数据接口323用以传输数据。感光芯片321组装在控制板322上,并接收来至镜头组件30传递的外部光学对象,控制板322根据感光芯片321所产生的信号输送图像信息至主板20,使运动相机输出可识别的图形。
镜头模组31包括镜头座311及组装至镜头座311的镜头312。镜头座311设有通孔3114,紧固件依次穿过镜头座311及镜头板32并将镜头座311固连至壳体10。其中,控制板322位于镜头模组31与壳体10之间,在控制板322上设有与壳体10对应的避让缺口3221。
继续参见图4,在一实施例中,镜头座311包括基板部3111、环绕基板部3111的加强部3112及凸出基板部3111的安装部3113。其中,基板部3111可呈矩形、圆形等规则图形,也可以根据壳体10的内部空间设置成不同的形状,如局部凸出、凹陷等,通孔3114贯穿基板部3111并与壳体10上的固定部522位对应。加强部3112与安装部3113分别设于基板部3111的两侧,镜头模组31组装至壳体10状态下,加强部3112向后盖板12一侧凸出,安装部3113向前面板11一侧凸出。镜头312组装至安装部3113并向前面板11延伸,在前面板11上设有摄影孔111,镜头312沿摄影孔111向外延伸。
图5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镜头组件30与壳体10的组装结构示意图。图6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壳体10的局部视图。如图5和图6所示,在壳体10上设有用以固定镜头座311的至少二支撑柱131,支撑柱131包括固设于壳体10上的柱体1313、位于柱体1313一端的支撑面1311及相交至支撑面1311的固定孔1312。其中,固定孔1312的轴线与柱体1313的轴线重合或者垂直于支撑面1311。镜头模组31抵靠至支撑面1311,紧固件贯穿镜头模组31并连接至固定孔1312。
该支撑柱131固设于后盖板12上,或者设于容纳后盖板12的主外壳13上。支撑柱131凸出壳体10的内表面,镜头板32位于镜头座311与支撑柱131之间,相应的,镜头板32避开支撑柱131以使镜头模组31固连至支撑柱131。如在控制板322上设置避让缺口3221、通孔3114等,以使支撑柱131穿过控制板322并与镜头座311连接,提高壳体10内部的空间利用率。
在一实施例中,在壳体10上设有用以定位镜头座311的至少一定位柱132,其中,定位柱132包括定位面1321及凸设于定位面1321的定位部1322,定位面1321与支撑面1311处于同一平面上。定位部1322呈柱状结构,与镜头模组31上的通孔3114相匹配,定位部1322穿插至镜头模组31,以使镜头模组31抵靠至定位面1321。定位柱132与镜头模组31匹配,以定位镜头模组31的安装位置。同时,在壳体10上设置定位柱132可减少镜头模组31与壳体10之间固定的紧固件数量,提高镜头模组31的安装精度及安装效率。
例如,基板部3111呈矩形,通孔3114对称分布于基板部3111上。相应地,在壳体10上设有呈对角分布的两支撑柱131及两定位柱132,支撑柱131及定位柱132与通孔3114位置相对应。镜头模组31沿定位部1322移动,同时,镜头板32避开支撑柱131与定位柱132,直至基板部3111抵靠至定位面1321及支撑面1311。紧固件贯穿通孔3114将镜头模组31锁定在支撑柱131上。镜头组件30安装方便,定位精度高。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推盖组件50与壳体1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推盖组件50与壳体10的局部视图。如图7和图8所示,在运动相机的壳体10上设有至少一功能孔138,如用于输入或输出数据信息的USB接口,用于充电的充电接口等,此类功能接口可布置在主外壳13、后盖板12或前面板11等部位。其中,主外壳13由塑料材料制成,可以方便成型各类功能孔138。相应地,运动相机包括滑设于壳体10上的推盖组件50,该推盖组件50用以开放或遮蔽壳体10上的功能孔138。
推盖组件50包括定位件52及滑设于壳体10的滑盖51,定位件52设有一遮蔽位置及至少一打开位置,滑盖51滑动并锁定至遮蔽位置以遮蔽全部功能孔138;或滑动并锁定至一打开位置以开放至少一功能孔138。
例如,在壳体10上设有一USB孔及一电源接口,相应地,在定位件52设有一屏蔽位置及第一打开位置和第二打开位置。当滑盖51位于屏蔽位置时,滑盖51遮蔽USB孔及电源接口,使两功能孔138均处于隐藏状态,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到功能孔138中。当需使用USB孔,则滑动滑盖51使滑盖51锁定在第一打开位置上,此时,USB孔开放而电源接口处于隐藏状态。当需要使用电源接口时,则滑动滑盖51使滑盖51锁定在第二打开位置上,此时,USB孔及电源接口均处于开放状态,或者USB孔隐藏而电源接口处于开放状态。
滑盖51沿运动相机的壳体10滑动并停留在壳体10上的预设位置,以使壳体10上对应的功能孔138开放使用,或封闭功能孔138从而避免灰尘等异物进入到功能孔138中,操作方便。滑盖51在开放功能孔138的过程中,只需要向打开位置侧滑动,滑盖51始终限定在壳体10上以避免丢失。同时,滑盖51沿壳体10滑动,所需操作空间小。
壳体10设有滑动槽133,滑盖51沿所滑动槽133滑动,该滑动槽133为长槽,滑盖51沿滑动槽133移动。其中,定位件52位于壳体10的内侧,滑盖51部分贯穿滑动槽133并被定位件52所卡持。
继续参见图7和图8,在一实施例中,滑盖51包括主体部511、及凸设于主体部511的滑动部512。主体部511位于壳体10的一侧,滑动部512贯穿壳体10并延伸至壳体10的另一侧,定位件52卡持滑动部512以使滑盖51固定在遮蔽位置或打开位置上。在一实施例中,滑盖51还包括凸设于滑动部512的倒钩部513,倒钩部513钩接在定位件52上,以使滑盖51不能脱离壳体10,不易丢失。
在滑盖51的主体部511上设有导向柱514,该导向柱514与滑动部512平行。在壳体10上设有平行于滑动槽133的导向槽134,滑盖51部分限定在导向槽134内。当滑动部512穿过导向槽134时,导向柱514插入导向槽134。滑动部512与导向柱514同时在壳体10上滑动,可以使滑盖51的移动方向平稳。壳体10上设置单向的导向槽134,滑盖51组装至壳体10过程中辨识度好。
滑盖51与壳体10的接触面积大,这两者相对滑动的摩擦力变大。在壳体10设有凸出的凸起部135,该凸起部135分布在滑盖51的滑动方向上,凸起部135呈长条状或间隔的点状等。滑盖51抵靠在凸起部135上,以降低滑盖51与壳体10之间的接触面,降低两者之间的摩擦力,滑盖51移动灵活。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凸起部135设于滑盖51上并抵靠至壳体10的表面,以降低两者的接触面。
滑盖51凸出壳体10的表面并在壳体10表面上滑动,可以遮蔽壳体10上的功能孔138。为进一步提高运动相机的美观度,壳体10自表面下凹形成凹陷部136,至少一功能孔138位于凹陷部136内,滑盖51位于凹陷部136内并沿凹陷部136滑动。滑盖51位于凹陷部136内,可降低滑盖51凸出壳体10的部分高度,甚至滑盖51内陷于凹陷部136内。运动相机的美观度高,并可降低在运动相机使用过程中造成滑盖51打开的几率。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定位件5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定位件52固定在壳体10上,并用以夹持及限定滑盖51的滑动位置。定位件52包括应变部521及连接至壳体10的固定部522,定位件52通过固定部522限定在壳体10上。相应地,在应变部521上形成至少二卡接槽5212,滑盖51卡设于卡接槽5212,以使滑盖51限定在屏蔽位置或一打开位置。其中,定位件52限定滑盖51包括单侧限定和双侧限定:
a、单侧限定:应变部521包括第一应变杆5211,第一应变杆5211设有至少二凹槽,凹槽与滑动槽133之间形成卡接槽5212,滑盖51滑设于滑动槽133并被第一应变杆5211所卡持。即第一应变杆5211具有弹性形变的性能。滑盖51在滑动槽133的滑动过程中,压缩第一应变杆5211使之发生弹性形变。当滑盖51滑动至凹槽处,则第一应变杆5211复位以卡持滑盖51,使滑盖51保持在该处。相应地,该凹槽所处的位置对应滑盖51的一打开位置或屏蔽位置。可选地,应变部521还包括第二应变杆5213,使得该应变部521呈“U”字形结构,该第二应变杆5213平行于滑动槽133。滑盖51沿第一应变杆5211及第二应变杆5213之间滑动并被夹持。
b、双侧限定:应变部521包括第一应变杆5211及与第一应变杆5211对称设置的第二应变杆5213。第一应变杆5211设有至少二凹槽,该凹槽的开口朝向第二应变杆5213,相应地,在第二应变杆5213设有对应的凹槽,该凹槽朝向第一应变杆5211。第一应变杆5211的凹槽与第二应变杆5213对应的凹槽之间形成卡接槽5212,滑盖51滑设于第一应变杆5211与第二应变杆5213之间。滑盖51在滑动槽133的滑动过程中,压缩第一应变杆5211及第二应变杆5213使两者发生弹性形变。当滑盖51滑动至凹槽处,则第一应变杆5211及第二应变杆5213复位以卡持滑盖51,使滑盖51保持在该处。相应地,该凹槽所处的位置对应滑盖51的一打开位置或屏蔽位置。采用双侧限定可以提高滑盖51运行的平稳性,受力更加均匀。
固定部522用以将定位件52固定在壳体10上,固定部522自应变部521的一端向外延伸。固定部522包括第一连接杆5221及自第一连接杆5221的一端弯曲形成的第二连接杆5222,第一连接杆5221的另一端连接至壳体10,第二连接杆5222连接至应变部521。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应变杆5211及第二应变杆5213形成“U”字形结构,在第一应变杆5211及第二应变杆5213的末端分别设有固定部522,即第一应变杆5211与固定部522呈“U”字形结构,第二应变杆5213与固定部522呈“U”字形结构,定位件52整体呈“W”形结构。在壳体10上设有开口朝外的限位槽口或限位凸台137,该限位槽口或限位凸台137用以限定第一连接杆5221及第二连接杆5222的移动位置,使定位件52固定在壳体10上,安装方便。
该运动相机还包括处理器及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镜头装置,应用于运动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组装于壳体的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模组及组装至镜头模组的镜头板,所述镜头模组包括镜头座及组装至所述镜头座的镜头,所述镜头座设有通孔,紧固件依次穿过镜头座及镜头板并将所述镜头座固连至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座包括基板部、环绕基板部的加强部及凸出基板部的安装部,所述加强部与所述安装部分别设于所述基板部的两侧,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基板部,所述镜头组装至所述安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的轴线垂直于所述镜头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板包括固设于所述镜头模组上的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位于所述镜头模组与所述壳体之间,并设有与所述壳体对应的避让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板还包括设于所述控制板的感光芯片,所述感光芯片与所述镜头模组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板还包括设于所述控制板的数据接口及连接至所述数据接口的柔性线缆,所述数据接口用以传输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后盖板及固设于所述后盖板的至少二支撑柱,所述镜头板避开所述支撑柱以使所述镜头模组固连至所述支撑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撑面及相交至所述支撑面的固定孔,所述镜头模组抵靠至所述支撑面,紧固件贯穿所述镜头模组并连接至所述固定孔。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后盖板的至少一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镜头模组匹配,以定位所述镜头模组的安装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镜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包括定位面及凸设于定位面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穿插至所述镜头模组,以使所述镜头模组抵靠至所述定位面。
11.一种运动相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相机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运动相机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镜头装置。
CN201710488217.5A 2017-06-23 2017-06-23 运动相机 Active CN1071723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88217.5A CN107172335B (zh) 2017-06-23 2017-06-23 运动相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488217.5A CN107172335B (zh) 2017-06-23 2017-06-23 运动相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2335A true CN107172335A (zh) 2017-09-15
CN107172335B CN107172335B (zh) 2023-11-24

Family

ID=598191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88217.5A Active CN107172335B (zh) 2017-06-23 2017-06-23 运动相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72335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2494A (zh) * 2017-11-24 2018-05-08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
CN111031223A (zh) * 2019-12-30 2020-04-17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获取装置、云台组件及无人机
WO2023083075A1 (zh) * 2021-11-09 2023-05-19 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保护框及模块化相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8432A (ja) * 1999-03-26 2000-10-06 Aiphone Co Ltd インターホンの壁取付構造
CN101309571A (zh) * 2007-05-15 2008-11-19 明基电通(上海)有限公司 滑动枢轴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02916573U (zh) * 2012-11-12 2013-05-01 深圳市宏天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座及具有该镜头座的摄像装置
CN103581526A (zh) * 2013-11-19 2014-02-12 浙江大学 一种镜头可调的抗震ccd安装结构
CN206042150U (zh) * 2016-08-24 2017-03-22 深圳市启悦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摄像机
CN106526775A (zh) * 2016-12-02 2017-03-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镜头座模组和一种全景相机
CN206835220U (zh) * 2017-06-23 2018-0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镜头装置及运动相机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78432A (ja) * 1999-03-26 2000-10-06 Aiphone Co Ltd インターホンの壁取付構造
CN101309571A (zh) * 2007-05-15 2008-11-19 明基电通(上海)有限公司 滑动枢轴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202916573U (zh) * 2012-11-12 2013-05-01 深圳市宏天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镜头座及具有该镜头座的摄像装置
CN103581526A (zh) * 2013-11-19 2014-02-12 浙江大学 一种镜头可调的抗震ccd安装结构
CN206042150U (zh) * 2016-08-24 2017-03-22 深圳市启悦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摄像机
CN106526775A (zh) * 2016-12-02 2017-03-22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同轴镜头座模组和一种全景相机
CN206835220U (zh) * 2017-06-23 2018-01-0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镜头装置及运动相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2494A (zh) * 2017-11-24 2018-05-08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头模组
CN111031223A (zh) * 2019-12-30 2020-04-17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获取装置、云台组件及无人机
CN111031223B (zh) * 2019-12-30 2021-09-21 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获取装置、云台组件及无人机
WO2023083075A1 (zh) * 2021-11-09 2023-05-19 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保护框及模块化相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72335B (zh) 2023-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2890B (zh) 用于容纳电子电路板的容纳壳体和电子设备
US20200344395A1 (en) Heat dissipation assembly and action camera
CN107172335A (zh) 镜头装置及运动相机
CN206835220U (zh) 镜头装置及运动相机
US20050013113A1 (en) Cartridge assembly of a water cooled radiator
JP2017508278A (ja) 高出力ポータブルデバイス及びドッキングシステム
JP2017508278A5 (zh)
US20140078679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05670799U (zh) 一种散热装置以及具有其的摄像机
CN107145025A (zh) 运动相机
CN109714507A (zh) 一种成像装置及设备
CN206833124U (zh) 推盖装置及运动相机
CN206833125U (zh) 运动相机
CN107153317A (zh) 推盖装置及运动相机
CN215340558U (zh) 光学系统
JP2020101754A (ja) 撮像装置
CN209417503U (zh) 光学器件和掌上电脑
US4926208A (en) Photographic viewfinder assembly
CN207650534U (zh) 相机的散热结构及相机
CN109547767A (zh) 一种成像装置及设备
CN209572105U (zh) 一种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10157302U (zh) 一种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13004303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JP6773295B2 (ja) 撮像装置
CN210157301U (zh) 一种成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