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30865A - 门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门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30865A
CN107130865A CN201710041722.5A CN201710041722A CN107130865A CN 107130865 A CN107130865 A CN 107130865A CN 201710041722 A CN201710041722 A CN 201710041722A CN 107130865 A CN107130865 A CN 1071308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p
shell
lid component
door lock
lock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4172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30865B (zh
Inventor
永田太郎
永田太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308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08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308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308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02Lock casin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抑制向壳体内浸水的防水性能优良的门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门锁装置(1)具备外壳(10)、密封构件(5)和盖构件(7),外壳具有收纳上锁和开锁机构(6)的收纳部(11),以及相对于收纳部设置在车辆后侧且朝向外部开口的用于保持卡锁机构(4)的保持部(12),卡锁机构具有相对于外壳固定并封闭保持部的主体(41),外壳具有对应于传递用户的操作的传递构件(8、9)与上锁和开锁机构的连接部(13、14)的开口部(10a),盖构件覆盖开口部,一个密封构件(5)覆盖作为外壳与主体的间隙的第一间隙(16)和作为外壳与盖构件的间隙的第二间隙(17)。

Description

门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具有抑制向收纳上锁和开锁机构的外壳内浸水的结构的门锁装置。作为这种门锁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包含卡锁机构、锁定机构、壳体和保护构件的车辆用门锁装置的技术。专利文献1的保护构件是为了保护壳体而安装于壳体的、与壳体分开构成的构件。所述保护构件特别是发挥从壳体外存在的水保护壳体内收容的要素的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5-34423号
关于抑制向壳体内浸水,仍存在进一步改良的余地。例如,存在水经由壳体与盖构件的间隙浸入壳体内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抑制向壳体内浸水的防水性能优良的门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包括外壳、密封构件和盖构件,所述外壳具有收纳上锁和开锁机构的收纳部,以及相对于所述收纳部设置在车辆后侧且朝向外部开口的用于保持卡锁机构的保持部,所述卡锁机构具有相对于所述外壳固定并封闭所述保持部的主体,所述外壳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对应于传递用户的操作的传递构件与所述上锁和开锁机构的连接部,所述盖构件覆盖所述开口部,一个所述密封构件覆盖作为所述外壳与所述主体的间隙的第一间隙以及作为所述外壳与所述盖构件的间隙的第二间隙。
在上述门锁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外壳包括具有所述收纳部的第一外壳以及与所述第一外壳组合而覆盖所述收纳部的第二外壳,所述盖构件具有从车辆上侧一体地覆盖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一盖构件,以及覆盖所述开口部的第二盖构件,一个所述密封构件覆盖所述第一盖构件与所述外壳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盖构件与所述外壳的间隙。
在上述门锁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盖构件具有粘贴面,所述粘贴面是与所述第二间隙邻接的面且粘贴有所述密封构件,所述粘贴面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一间隙的间隔比所述密封构件的宽度狭窄,所述密封构件一体地覆盖所述第一间隙以及所述第一盖构件与所述外壳的间隙。
在上述门锁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粘贴面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一间隙大致平行。
在上述门锁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外壳具有沿着所述第二间隙延伸的肋,所述密封构件沿着所述肋粘贴。
在上述门锁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外壳具有从车辆上侧朝向所述盖构件的侧方伸出并覆盖所述盖构件的檐部。
在上述门锁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盖构件具有从车辆上侧一体地覆盖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一盖构件,以及覆盖所述开口部的第二盖构件,所述第一盖构件具有从车辆上侧朝向所述第二盖构件的侧方伸出并覆盖所述第二盖构件的檐部。
本发明的门锁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粘贴工序,所述粘贴工序将一个密封构件粘贴于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来覆盖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是保持卡锁机构的外壳与所述卡锁机构的主体的间隙,所述第二间隙是所述外壳与覆盖所述外壳的盖构件的间隙,所述粘贴工序中的所述密封构件的粘贴的起点,是与所述卡锁机构的盖板上设置的锁止销的进入槽的下端对应的位置。
本发明的门锁装置具备外壳、密封构件和盖构件,所述外壳具有:收纳上锁和开锁机构的收纳部;以及相对于收纳部设置在车辆后侧且朝向外部开口的用于保持卡锁机构的保持部。卡锁机构具有相对于外壳固定并封闭保持部的主体。外壳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对应于传递用户的操作的传递构件与上锁和开锁机构的连接部。盖构件覆盖开口部。
在所述门锁装置中,一个密封构件覆盖作为外壳与主体的间隙的第一间隙和作为外壳与盖构件的间隙的第二间隙。按照本发明的门锁装置,通过密封构件覆盖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从而发挥抑制向壳体内浸水的防水性能优良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车内侧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车辆后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第一外壳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卡锁机构的车辆后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外壳的内部的车内侧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键杆的车辆后视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键杆的车外侧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盖构件的车内侧视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盖构件的车外侧视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盖构件的车辆后视图。
图11是实施方式的第一盖构件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外壳的开口部的车内侧视图。
图13是表示将第二盖构件展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水流的断面图。
图15是说明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的立体图。
图16是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保护器的车外侧视图。
图18是表示保护器与外壳的嵌合状态的断面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保护器的车辆主视图。
图20是表示保护器的抵接部的断面图。附图标记说明
1 门锁装置
2 第一外壳
2a 第一外壁部
2b 第一侧壁部
2c 第二外壁部
2d 第二侧壁部
3 第二外壳
4 卡锁机构
5 密封构件
6 上锁和开锁机构
7 盖构件
8 第一传递构件
9 第二传递构件
10 外壳
10a 开口部
11 收纳部
12 保持部
13、14 连接部
15 收纳部
16 第一间隙
17 第二间隙
17A 上侧的第二间隙
17B 下侧的第二间隙
19 保护器
20 杆
21 第一轴
22 第二轴
23 第三轴
31 卡合爪
32 车内侧的壁面
33 导水面
34 突出部
35 檐部
36 肋
41 主体
42 盖板
42a 进入槽
43 卡锁
44 棘轮
61 内侧操作杆
62 打开连杆
63 锁止杆
64 内部键杆
65 键杆
67 蜗轮
68 电机
69 外侧操作杆
71 第一盖构件
711 本体部
711A 第一本体部
711B 第二本体部
711C 檐部
712 外侧盖部
712a 粘贴面
712b 上端的轮廓线
713 内侧盖部
713a 导水面
72 第二盖构件
721 第一构成部
722 第二构成部
723 合页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此外,下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也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结构要素或者实质相同的结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0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门锁装置。图1是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车内侧视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车辆后视图。图2表示了从图1的II方向观察的侧面。
图1等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应用于车辆的侧门,例如设置于右侧的前门。门锁装置1具有外壳10、密封构件5和盖构件7。如图2所示,外壳10具有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
如图3所示,第一外壳2具有收纳部11和保持部12。收纳部11收纳后述的上锁和开锁机构6。保持部12相对于收纳部11设置在车辆后侧且朝向外部开口。保持部12保持卡锁机构4。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车辆前后方向表示门锁装置1安装于车门的状态下的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同样,车辆上下方向表示门锁装置1安装于车门的状态下的所述车辆的上下方向。此外,车辆内外方向表示门锁装置1安装于车门的状态下的所述车辆的内外方向,是分别与车辆前后方向和车辆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
第一外壳2具有形成收纳部11的第一外壁部2a和第一侧壁部2b。第一外壁部2a是与车辆内外方向交叉的壁部,例如与车辆内外方向大致垂直。第一侧壁部2b是包围第一外壁部2a的壁部,从第一外壁部2a朝向车辆内侧突出。第一侧壁部2b沿着第一外壁部2a的上端的边缘部、前端的边缘部和下端的边缘部连续设置。
第一外壳2具有形成保持部12的第二外壁部2c和第二侧壁部2d。第二外壁部2c是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的壁部。第二外壁部2c从第一外壁部2a的后端朝向车辆外侧突出。第二侧壁部2d是包围第二外壁部2c的壁部,从第二外壁部2c朝向车辆后侧突出。第二侧壁部2d沿着第二外壁部2c的上端的边缘部和外侧端部的边缘部连续设置。保持部12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外壳10的后端部,且朝向外部开口。
第二外壳3封闭第一外壳2的车辆内侧的开口部。第二外壳3与第一外壳2组合,从车辆内侧覆盖收纳上锁和开锁机构6的收纳部11。如图2所示,卡锁机构4具有主体41和盖板42。如图1和图4所示,主体41相对于外壳10固定并封闭保持部12。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主体41具有卡合孔41a。第二外壳3的卡合爪31卡合于卡合孔41a,使主体41相对于外壳10固定。如图2所示,盖板42具有供设置于车身的锁止销进入的进入槽42a。如图4所示,卡锁机构4具有卡锁43和棘轮44。卡锁43和棘轮44分别被轴43a和轴44a支承成旋转自如。卡锁43被弹簧在图4的顺时针方向(开放方向)施加作用力。棘轮44被弹簧在图4的逆时针方向施加作用力。
图4表示了卡锁机构4的解锁状态。在门关闭时,如果锁止销S以箭头Y1所示的方式进入,则锁止销S与卡锁43的抵接部43b抵接,卡锁43向逆时针方向(卡合方向)旋转。由此,卡锁43的卡合槽43c与锁止销S卡合以保持锁止销S。棘轮44与相对于锁止销S处于卡合状态的卡锁43抵接,来限制卡锁43向开放方向旋转。棘轮44通过抵接于卡锁43的抵接部43b,使卡锁43停止在半锁止位置,并且通过抵接于突起部43d,使卡锁43停止在完全锁止位置。
如图5所示,上锁和开锁机构6具有内侧操作杆61、打开连杆62、锁止杆63、内部键杆64、蜗轮67、电机68和外侧操作杆69。内侧操作杆61被第一外壳2的第一轴21支承成旋转自如。内侧操作杆61具有臂61a。臂61a从第一轴21朝向车辆下侧延伸。第一传递构件8连接于臂61a的顶端部。第一传递构件8将内侧操作杆61连接于门的车辆内侧设置的内侧手柄。
如图4所示,外侧操作杆69以旋转轴线X1为中心旋转自如地支承于第一外壳2。外侧操作杆69具有连接部69b。连接部69b连接于门的车辆外侧设置的外侧手柄。当对外侧手柄进行了开门操作时,连接部69b被按下,外侧操作杆69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旋转。
返回图5,外侧操作杆69具有连接突起69a和抵接部69c。连接突起69a和抵接部69c设置在外侧操作杆69的车辆内侧的端部。内侧操作杆61具有与抵接部69c对应的按压部61b。按压部61b从臂61a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朝向车辆上侧突出。按压部61b与抵接部69c在车辆上下方向上相对。
打开连杆62具有第一连接孔62a、第二连接孔62b和按压部62c。第一连接孔62a形成在打开连杆62的下端。外侧操作杆69的连接突起69a插入第一连接孔62a。第一连接孔62a容许打开连杆62以连接突起69a为旋转中心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旋转。按压部62c相对于第一连接孔62a位于车辆上侧。如图5所示,当打开连杆62处于解锁位置时,按压部62c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与解除操作杆44b相对。解除操作杆44b被轴44a支承成旋转自如,且与棘轮44一体旋转。
如果用户对内侧手柄进行开门操作,则第一传递构件8将臂61a朝向车辆前侧牵拉,使内侧操作杆61在图5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按压部61b抵接于外侧操作杆69的抵接部69c而顶起抵接部69c。外侧操作杆69的连接突起69a将打开连杆62朝向车辆上侧顶起。在对外侧手柄进行了开门操作时,利用所述开门操作使外侧操作杆69旋转,连接突起69a将打开连杆62朝向车辆上侧顶起。当打开连杆62处于解锁位置时,按压部62c顶起解除操作杆44b。由此,棘轮44向图4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将卡锁机构4切换到解锁状态。
锁止杆63使打开连杆62向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旋转。打开连杆62的锁定位置是从图5所示的位置以连接突起69a为中心向图5的逆时针方向旋转的位置。锁止杆63被第一外壳2的第二轴22支承成旋转自如。锁止杆63具有第一臂63a、第二臂63b、第三臂63c和一对卡合臂63d、63e。第一臂63a从第二轴22朝向车辆下侧延伸。第二臂63b从第二轴22朝向车辆上侧延伸。第三臂63c从第二轴22朝向车辆后侧延伸。卡合臂63d和卡合臂63e从第二轴22朝向车辆前侧以不同的相位突出。
第一臂63a借助第二传递构件9连接于锁定捏手。第二臂63b具有插入打开连杆62的第二连接孔62b的连接突起。当锁止杆63向图5的逆时针方向(上锁方向)旋转时,打开连杆62与所述旋转联动,以连接突起69a为旋转中心在逆时针方向旋转。另一方面,当锁止杆63向图5的顺时针方向(开锁方向)旋转时,打开连杆62与所述旋转联动,以连接突起69a为旋转中心在顺时针方向旋转。即,锁止杆63通过在上锁方向旋转,能够使打开连杆62旋转到锁定位置,通过在开锁方向旋转,能够使打开连杆62旋转到解锁位置。
蜗轮67将电机68的旋转向锁止杆63传递,使锁止杆63在上锁方向和开锁方向旋转。蜗轮67被第一外壳2的第三轴23支承成旋转自如。蜗轮67在两面具有与锁止杆63的卡合臂63d、63e对应的突起部67a。卡合臂63d、63e把蜗轮67夹在中间,卡合臂63d、63e中的一方配置在比蜗轮67更靠车辆内侧的位置,卡合臂63d、63e中的另一方配置在比蜗轮67更靠车辆外侧的位置。当蜗轮67旋转时,突起部67a与锁止杆63的卡合臂63d或者卡合臂63e抵接,使锁止杆63旋转。
如图6所示,内部键杆64具有轴部64a。轴部64a被第一外壳2支承成旋转自如。轴部64a的顶端从第一外壳2突出并与键杆65连接。如图6和图7所示,键杆65具有轴部65a和连接部65b。内部键杆64的轴部64a与键杆65的轴部65a连接,并与轴部65a一体旋转。连接部65b从轴部65a的外周面朝向轴部65a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
如图5所示,内部键杆64具有从轴部64a朝向轴部64a的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板部64b。板部64b具有狭缝状的连接孔64c。连接孔64c沿着轴部64a的周向以规定的长度形成。锁止杆63的第三臂63c具有插入连接孔64c的连接突起。如果利用钥匙进行上锁操作,则内部键杆64向图5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内部键杆64的所述旋转使锁止杆63在上锁方向旋转,从而使打开连杆62旋转到锁定位置。另一方面,如果利用钥匙进行开锁操作,则内部键杆64在图5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内部键杆64的所述旋转使锁止杆63在开锁方向旋转,从而使打开连杆62旋转到解锁位置。
在此,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的防水结构。门锁装置1的防水结构包含图1等所示的盖构件7和密封构件5。盖构件7是合成树脂等形成的不透水性的构件。盖构件7具有第一盖构件71和第二盖构件72。
如图8至图10所示,第一盖构件71从车辆上侧一体地覆盖第一外壳2和第二外壳3。第一盖构件71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到后端连续地覆盖第一外壳2与第二外壳3的结合面。如图11所示,第一盖构件71具有本体部711、外侧盖部712和内侧盖部713。本体部711从车辆上侧和车辆前侧覆盖包含第一外壳2与第二外壳3的结合面的外壳10的边缘部。本体部711具有:覆盖外壳10的上侧边缘部的第一本体部711A;覆盖外壳10的前侧边缘部的第二本体部711B;以及檐部711C。第一本体部711A、第二本体部711B和檐部711C连续且一体形成。
外侧盖部712从第一本体部711A的后侧端部朝向车辆外侧伸出。外侧盖部712覆盖第一外壳2的第二侧壁部2d(参照图3)。内侧盖部713覆盖第二外壳3的车内侧的壁面32的上部。车内侧的壁面32是第二外壳3的朝向车辆内侧的壁面。如图8和图11所示,内侧盖部713具有导水面713a。导水面713a是朝向车辆内侧突出的肋的朝向车辆上侧的面,且倾斜成随着朝向车辆前侧而朝向车辆下侧。
如图8所示,第二外壳3具有从车内侧的壁面32朝向车辆内侧突出的板状的突出部34。突出部34倾斜成随着朝向车辆前侧而朝向车辆下侧。突出部34的车辆上侧的面具有作为引导水的导水面33的功能。第一盖构件71的导水面713a和导水面33呈连续延伸的倾斜面。导水面713a将附着于第一盖构件71的水向第二外壳3的导水面33引导。导水面33把水引导到第二盖构件72的外表面。
第二盖构件72覆盖图12所示的外壳10的开口部10a。开口部10a设置在外壳10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下部。开口部10a是对应于传递用户的操作的传递构件8、9与上锁和开锁机构6的连接部13、14的开口。如图12所示,开口部10a使第一传递构件8与内侧操作杆61的连接部13,以及第二传递构件9与锁止杆63的连接部14向外部露出。第二盖构件72将外壳10的下部从车辆内外方向的两侧夹入,并覆盖开口部10a。如图13所示,第二盖构件72具有第一构成部721、第二构成部722和合页部723。第一构成部721和第二构成部722借助能折曲的合页部723相连。
第一构成部721与第一外壳2卡合,并被第一外壳2支承。第二构成部722与第一构成部721之间夹入有外壳10,且第二构成部722与第一构成部721和外壳10卡合。具体而言,第二构成部722具有第一爪部722a和第二爪部722b。第一爪部722a与第一构成部721的爪部721a卡合。第二爪部722b与第二外壳3卡合。
图14表示了图8的XIV-XIV断面。参照图8和图14进行说明,第二外壳3具有檐部35。檐部35用于抑制从第二盖构件72与车内侧的壁面32的间隙浸水。如图14所示,檐部35从车内侧的壁面32朝向车辆内侧突出,檐部35的顶端部35a朝向车辆下侧突出并覆盖第二盖构件72。换句话说,檐部35从车辆上侧向第二盖构件72的侧方伸出,覆盖第二盖构件72的车辆上侧的端部。檐部35的顶端部35a与第二构成部722的车辆内侧的面722d相对。在檐部35与车内侧的壁面32之间,形成有朝向车辆下侧开口的收纳部15。第二构成部722的上部边缘部722c收纳于所述收纳部15。从车辆上侧朝向车辆下侧流过车内侧的壁面32的水,被檐部35朝向比第二构成部722更靠车辆内侧的位置引导。因此,抑制了从第二构成部722与车内侧的壁面32的间隙向外壳10内浸水。
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盖构件71的本体部711一体地覆盖外壳10和第二盖构件72。本体部711的檐部711C从第二本体部711B的下端朝向车辆下侧伸出。檐部711C从车辆上侧朝向第二盖构件72的侧方伸出并覆盖第二盖构件72。檐部711C倾斜成随着朝向车辆下侧而朝向车辆前侧,且与第二盖构件72的车辆前侧的外表面和车辆外侧的外表面相对。第二本体部711B和檐部711C在第二盖构件72的上端部处覆盖第二盖构件72与外壳10的间隙。沿着第二本体部711B流下的水被檐部711C朝向第二盖构件72的外表面引导。因此,第一盖构件71抑制了从第二盖构件72与外壳10的间隙向外壳10内浸水。
参照图15和图16进行说明,密封构件5分别覆盖作为外壳10与卡锁机构4的主体41的间隙的第一间隙16,以及作为外壳10与盖构件7的间隙的第二间隙17。密封构件5由树脂等形成,并粘贴于外壳10、主体41和盖构件7。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5是断面形状为矩形的细长板状或者棒状的构件,且具有柔性。如图15所示,第一间隙16包含第一外壳2与主体41的间隙16A,以及第二外壳3与主体41的间隙16B。第二间隙17具有上侧的第二间隙17A和下侧的第二间隙17B。上侧的第二间隙17A是第一盖构件71与外壳10的间隙,下侧的间隙17B是第二外壳3与第二盖构件72的间隙。上侧的第二间隙17A包含第一盖构件71与第一外壳2的间隙17C,以及第一盖构件71与第二外壳3的间隙17D。
如图16所示,密封构件5从第一间隙16连续设置到下侧的第二间隙17B。换句话说,由一个密封构件5从外壳10的外侧覆盖第一间隙16、上侧的第一间隙17A和下侧的第二间隙17B。由此,能实现防水性能的提高和部件个数的削减等。如图16所示,第一间隙16存在至盖板42的进入槽42a的下端的线L1。密封构件5沿着第一间隙16延伸到下端的线L1。密封构件5的一端5a的高度位置与下端的线L1的高度位置相同。由此,通过由密封构件5覆盖至第一间隙16的端部,有效抑制了通过第一间隙16向外壳10内浸水。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5一体地覆盖第一间隙16和上侧的第一间隙17A,有效抑制了向外壳10内浸水。
如下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盖构件71能使粘贴密封构件5的作业稳定化和效率化。第一盖构件71的外侧盖部712沿着第一外壳2的上部外形朝向车辆外侧伸出,且具有粘贴面712a。粘贴面712a是与上侧的第二间隙17A邻接的面,并且是粘贴密封构件5的面。粘贴面712a是与外壳10的车辆后侧的端面10b连续,且与端面10b处于同一平面上的面。由此,不易发生密封构件5的浮起。
粘贴面712a的上端的轮廓线712b使密封构件5的定位变得容易。外侧盖部712以上端的轮廓线712b与第一间隙16的间隔W1比密封构件5的宽度狭窄的方式形成。因此,粘贴作业者通过将密封构件5的边缘对合粘贴于上端的轮廓线712b,可以由密封构件5适当覆盖第一间隙16。此外,通过使密封构件5的边缘与上端的轮廓线712b对合,可以由密封构件5一体地覆盖第一盖构件71、外壳10和主体41。即,以边缘沿着上端的轮廓线712b的方式粘贴的密封构件5,一体地覆盖第一间隙16和上侧的第二间隙17A。本实施方式中,粘贴面712a的上端的轮廓线712b与第一间隙16大致平行。
如图1所示,密封构件5沿着第二外壳3的肋36粘贴于第二外壳3和第二盖构件72。肋36从第二外壳3的车内侧的壁面32朝向车辆内侧突出。肋36倾斜成随着朝向车辆前侧而朝向车辆下侧。肋36相对于下侧的第二间隙17B位于车辆下侧,且沿着下侧的第二间隙17B延伸。密封构件5的一个侧面5b沿着肋36粘贴。此外,密封构件5的另一个侧面5c沿着第二外壳3的导水面33和第一盖构件71的导水面713a粘贴。密封构件5的端部5d比肋36的下端更向车辆下侧突出。因此,密封构件5的侧面5c作为与导水面713a、33一体的导水面发挥功能,将水引导到第二盖构件72的外表面,可以抑制向外壳10内浸水。
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粘贴工序。粘贴工序是将一个密封构件5粘贴于第一间隙16和第二间隙17而覆盖第一间隙16和第二间隙17的工序。在门锁装置1的组装作业中,密封构件5以图16所示的下端的线L1作为起点,开始对外壳10、主体41和第一盖构件71的粘贴。即,粘贴工序中的密封构件5的粘贴的起点是与卡锁机构4的盖板42上设置的进入槽42a的下端对应的位置。
密封构件5从第一间隙16(或第一间隙16的延长线上)的与下端的线L1对应的位置,以覆盖第一间隙16的方式沿着第一间隙16粘贴。在存在第一盖构件71的外侧盖部712的部分处,密封构件5沿着上端的轮廓线712b(参照图15)粘贴。密封构件5以边缘沿着第一盖构件71的上端的方式,从间隙16A沿着间隙16B依次粘贴。进而,密封构件5以侧面5b沿着第二外壳3的肋36且侧面5c沿着导水面713a、33的方式,粘贴于第一盖构件71、第二外壳3和第二盖构件72。通过使密封构件5的粘贴作业从下端的线L1侧开始,换句话说,从第一间隙16的下端侧的起点开始,从而使第一间隙16整体被密封构件5覆盖。
本实施方式的门锁装置1具备通过抑制非法开锁来提高防盗性的保护器19。如图17所示,保护器19覆盖键杆65,从钢丝等非法手段保护键杆65。键杆65的连接部65b借助杆20连接于锁芯的转子。如果利用钥匙进行上锁操作,则杆20将连接部65b朝向车辆上侧牵拉,使键杆65从图17中的实线所示的中立位置旋转到虚线所示的上锁位置65L。如果利用钥匙进行开锁操作,则杆20将连接部65b朝向车辆下侧按压,使键杆65旋转到虚线所示的开锁位置65U。
保护器19具有第一覆盖部191和第二覆盖部192。第一覆盖部191覆盖键杆65的轴部65a,第二覆盖部192覆盖键杆65的连接部65b。第一覆盖部191设有固定部193。固定部193由螺钉固定于第一外壳2。图18表示了图17的XVIII-XVIII断面。保护器19具有凹状引导部194。凹状引导部194设置在比覆盖部191、192更靠车辆内侧的位置。第一外壳2具有与凹状引导部194对应的凸状引导部24。凸状引导部24能在车辆上下方向滑动地嵌合于凹状引导部194。保护器19相对于第一外壳2在车辆前后方向的相对移动受到限制,且在车辆上下方向的相对移动被容许。如图18所示,第二覆盖部192从车辆前侧、车辆后侧和车辆内侧覆盖连接部65b。进而,如图17所示,第二覆盖部192从车辆上侧覆盖连接部65b。
如图19所示,第二覆盖部192的车辆上侧的面197是随着朝向车辆内侧而朝向车辆下侧的倾斜面。因此,即使钢丝等非法手段从门的窗玻璃与外面板的间隙朝向键杆65插入,非法手段也会沿着车辆上侧的面197滑落到车辆内侧。因此,抑制了保护器19损伤,以及非法手段的负载借助保护器19传递到键杆65而非法开锁的情形。
图20表示了图19的XX-XX断面。第二覆盖部192的车辆内侧的壁部195具有圆弧形状的抵接部196。抵接部196相对于键杆65的轴部65a设置在车辆上侧的附近。即使利用非法手段的负载使保护器19向车辆下侧移动,抵接部196也会与轴部65a抵接,限制保护器19移动。因此,抑制了利用非法手段的非法开锁。另外,在驾驶席以外的门采用门锁装置1等而不需要利用钥匙进行上锁和开锁的情况下,只要省略键杆65和保护器19即可。
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内容可以适当组合实施。

Claims (8)

1.一种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外壳、密封构件和盖构件,
所述外壳具有收纳上锁和开锁机构的收纳部,以及相对于所述收纳部设置在车辆后侧且朝向外部开口的用于保持卡锁机构的保持部,
所述卡锁机构具有相对于所述外壳固定并封闭所述保持部的主体,
所述外壳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对应于传递用户的操作的传递构件与所述上锁和开锁机构的连接部,
所述盖构件覆盖所述开口部,
一个所述密封构件覆盖作为所述外壳与所述主体的间隙的第一间隙以及作为所述外壳与所述盖构件的间隙的第二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具有所述收纳部的第一外壳以及与所述第一外壳组合而覆盖所述收纳部的第二外壳,
所述盖构件具有从车辆上侧一体地覆盖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一盖构件,以及覆盖所述开口部的第二盖构件,
一个所述密封构件覆盖所述第一盖构件与所述外壳的间隙以及所述第二盖构件与所述外壳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盖构件具有粘贴面,所述粘贴面是与所述第二间隙邻接的面且粘贴有所述密封构件,
所述粘贴面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一间隙的间隔比所述密封构件的宽度狭窄,
所述密封构件一体地覆盖所述第一间隙以及所述第一盖构件与所述外壳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面的轮廓线与所述第一间隙大致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具有沿着所述第二间隙延伸的肋,
所述密封构件沿着所述肋粘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从车辆上侧朝向所述盖构件的侧方伸出并覆盖所述盖构件的檐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构件具有从车辆上侧一体地覆盖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一盖构件,以及覆盖所述开口部的第二盖构件,
所述第一盖构件具有从车辆上侧朝向所述第二盖构件的侧方伸出并覆盖所述第二盖构件的檐部。
8.一种门锁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粘贴工序,所述粘贴工序将一个密封构件粘贴于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来覆盖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间隙是保持卡锁机构的外壳与所述卡锁机构的主体的间隙,所述第二间隙是所述外壳与覆盖所述外壳的盖构件的间隙,
所述粘贴工序中的所述密封构件的粘贴的起点,是与所述卡锁机构的盖板上设置的锁止销的进入槽的下端对应的位置。
CN201710041722.5A 2016-02-26 2017-01-20 门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13086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6117A JP6572486B2 (ja) 2016-02-26 2016-02-26 ドアロッ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036117 2016-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30865A true CN107130865A (zh) 2017-09-05
CN107130865B CN107130865B (zh) 2019-01-04

Family

ID=59720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41722.5A Active CN107130865B (zh) 2016-02-26 2017-01-20 门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572486B2 (zh)
CN (1) CN10713086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42728B2 (en) * 2018-10-02 2023-01-03 Aisin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lock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12322A1 (de) 2020-05-06 2021-11-11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Gehäuse für kraftfahrzeug-technische Anwendungen
GB2604642A (en) * 2021-03-12 2022-09-14 Jaguar Land Rover Ltd Sealing bead for a vehicle side door latch apparatus
CN116744609B (zh) * 2023-08-15 2023-10-10 中国通信建设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通信用数字信息传输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2322A (zh) * 2010-02-15 2011-08-24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JP2011196084A (ja) * 2010-03-19 2011-10-06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02822434A (zh) * 2010-04-22 2012-12-1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203613903U (zh) * 2011-01-28 2014-05-2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门锁装置
JP2015143471A (ja) * 2015-04-27 2015-08-06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WO2016009657A1 (ja) * 2014-07-18 2016-01-21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32744A1 (de) * 2010-07-29 2012-02-02 Kiekert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fbringen einer Dichtung auf eine Oberfläche eines Gerätegehäuses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966203B2 (ja) * 2012-01-06 2016-08-10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2322A (zh) * 2010-02-15 2011-08-24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JP2011196084A (ja) * 2010-03-19 2011-10-06 Mitsui Kinzoku Act Corp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N102822434A (zh) * 2010-04-22 2012-12-12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门锁装置
CN203613903U (zh) * 2011-01-28 2014-05-28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辆门锁装置
WO2016009657A1 (ja) * 2014-07-18 2016-01-21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JP2015143471A (ja) * 2015-04-27 2015-08-06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42728B2 (en) * 2018-10-02 2023-01-03 Aisin Corporation Vehicle door lock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72486B2 (ja) 2019-09-11
JP2017150285A (ja) 2017-08-31
CN107130865B (zh) 2019-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30865A (zh) 门锁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EP3196064B1 (en) Two part closure for a combo chargeport
EP1630327B1 (en) Vehicle door with door handle
CN103648811A (zh) 车辆用后尾门结构
CN101821468B (zh) 加强型汽车门锁
US20090033104A1 (en) Vehicle Door Latch Assembly
JP5728245B2 (ja) コネクタ
JP5852075B2 (ja) 自動車の外側パネルを有するドアの開扉装置、およびこのタイプの開扉装置を備える自動車のドア
JP5966203B2 (ja)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US9464466B2 (en) Door latch device f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door latch device for vehicle
JP7028157B2 (ja) 車両
CN107304646B (zh) 用于车辆的门闩锁设备
KR100966470B1 (ko) 차량 엔진 시동 시스템용 무선 전자송수신기
US20040154362A1 (en) Vehicle door operating apparatus
CN112406525A (zh) 隐藏式汽车加油口总成和车辆
KR101416458B1 (ko) 차량의 사이드실 커버
KR20140047102A (ko) 레버 감합식 커넥터
KR100528510B1 (ko) 트럭용 테일 게이트의 록킹장치
CN113123687B (zh) 两级开启式背门
CN213138455U (zh) 滑门电机保护结构及包括其的汽车
JP3608409B2 (ja) 車両用開閉パネル構造
CN217320217U (zh) 一种具有辅助遮挡结构的翻转式储物盒
JP6358857B2 (ja) 車両用ドアの補強構造
JP5545156B2 (ja) 充電ポート用カバー
JPH071325Y2 (ja) 車両用艤装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