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6989A - 中空成型品 - Google Patents

中空成型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6989A
CN107116989A CN201710095507.3A CN201710095507A CN107116989A CN 107116989 A CN107116989 A CN 107116989A CN 201710095507 A CN201710095507 A CN 201710095507A CN 107116989 A CN107116989 A CN 107116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x portion
molded article
face
hollow molded
cu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09550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川幸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hon Plas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hon Plas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0392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2475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hon Plast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hon Plas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16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69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57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 B60H1/00564Details of ducts or cables of air duc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具有凸部的中空成型品的制造效率的中空成型品。本发明的通风管道(3)(中空成型品)包括:本体部(20),其在内部具有中空部(30);以及凸部(33),其设置在本体部(20)的端部,朝与本体部(20)的面向交叉的方向突出。本体部(20)的端面(51)与凸部(33)的端面(53、55)在俯视下形成为直线状。在切割作业中,使刀具在俯视下呈直线状从本体部(20)的端部沿凸部(33)的端部移动,使得切除凸部(33)的飞边(61)而形成端面的作业变得高效。

Description

中空成型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空成型品。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通过树脂的吹塑成型而形成的中空成型品。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一种通过树脂的吹塑成型而形成的中空成型品(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
该专利文献1中的中空成型品为除霜管道。该除霜管道是由本体部和设置在该本体部的前端的多个安装部(凸部)一体形成。所述安装部沿本体部的上表面的面向朝前方突出,在俯视下形成为矩形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1085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此处,在通过吹塑成型来使所述除霜管道成型时,为了使从本体部的周缘部突出的例如安装部与本体部一体成型而存在如下作业,即,使在安装部含有飞边的部分成型,其后,作业人员等利用刀具将飞边部分切除。
然而,在利用刀具来切除安装部的周缘部的飞边的情况下,使刀具沿本体部的前端在左右方向上前进,之后,在安装部的根脚将刀具的朝向改变90°(直角转向)而使刀具朝前方前进,接着,在安装部的前端角部将刀具的朝向改变90°而使刀具沿安装部的前端在左右方向前进,并在安装部的前端角部将刀具的朝向改变90°而使刀具朝后方前进,最后,在安装部的根脚将刀具的朝向改变90°而使刀具沿本体部的前端前进。
如此,在利用刀具从安装部的周缘部切掉飞边时,必须使刀具以二维地直线前进和左右转向的方式移动,从而存在难以高精度且迅速地去掉安装部的周缘部的飞边这一问题。
为了解决前文所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具有凸部的中空成型品的制造效率的中空成型品。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前文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中空成型品包括:本体部,其在内部具有中空部;以及凸部,其设置在该本体部的端部,朝与本体部的面向交叉的方向突出,所述本体部的端面与凸部的端面在俯视下形成为直线状。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中空成型品中的本体部的端面与凸部的端面在俯视下形成为直线状。因此,在切割作业中,使刀具在俯视下呈直线状从本体部的端部起沿凸部的端部移动,使得切除凸部的飞边而形成端面的作业变得高效。因而,提高了具有凸部的树脂制中空成型品的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除霜管道、通风管道及转向吊架横梁的俯视图。
图2为从斜后方观察图1中的通风管道及转向吊架横梁的立体图。
图3为从斜后方观察图2的通风管道的立体图。
图4为从斜后方观察图3的凸部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将第1实施方式的通风管道从模具中取出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从图5的状态起沿切割线切除飞边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为表示从图5的状态起沿切割线切除飞边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凸部的立体图。
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凸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在汽车车厢内的前部配设有未图示的仪表板。在该仪表板的内侧,除霜管道1、通风管道3(中空成型品)以及为了说明而仅展示其一部分的转向吊架横梁5沿左右方向(车宽度方向)延伸。
除霜管道1从仪表板的上表面的前端部的除霜开口部供给空调风,所述空调风去除未图示的挡风玻璃和紧挨侧面后视镜的侧窗玻璃的内侧的雾气。通风管道3(中空成型品)是通过聚丙烯等树脂而与除霜管道1吹塑成型为一体,输送从仪表板的竖面吹出至车厢内的空调风。转向吊架横梁5是通过如下方法等加以制造:使用铁、镁等金属,通过加压成型、焊接、铸造等来成型;或者,对添加有玻璃纤维的聚酰胺树脂进行射出成型。此外,如后文所述,转向吊架横梁5具有第1卡接突起7,该第1卡接突起7与通风管道3的凸部33卡接,由此,转向吊架横梁5与通风管道3得以结合。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转向吊架横梁5的前部设置有朝前方突出的第1卡接突起7和第2卡接突起9。第1卡接突起7从转向吊架横梁5的前部朝上方延伸,在上端部设置有叉状的爪部。即,通过在上端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形成缺口部15来形成叉状的爪部13。在该叉状的爪部13的缺口部15嵌合有通风管道3的凸部33。此外,第2卡接突起9保持通风管道3的前表面。这些第1卡接突起7及第2卡接突起9以前后包夹的方式保持通风管道3的前侧和后侧。再者,在第1卡接突起7的后表面沿上下方向形成有左右一对加强筋11、11。
如图3、4所示,通风管道3是在本体部20上具有凸部33而构成。
本体部20通过配置在后侧的第1树脂构件21和配置在前侧的第2树脂构件23,在内部形成中空部30。详细而言,在吹塑成型时,利用模具夹住熔融树脂的筒体即型坯,由此使得型坯的相对面的一部分呈线状相抵而结合,通过对该处吹入空气,使得内部形成有中空部30的本体部20成型。具体而言,由配置在后侧的背面25、配置在下侧的底面27、配置在前侧的前表面31以及配置在上侧的上表面29而形成闭合断面结构。并且,第1树脂构件21的背面25的上端部与第2树脂构件23的上表面29的前端部以在所述吹塑成型时便已相抵的状态被接合,由此形成朝斜上方延伸的凸缘22。
凸部33朝与本体部20的上表面29的面向交叉的方向即上方突出。凸部33由一对竖壁面43和上底面41构成,所述一对竖壁面43朝与本体部20的上表面29的面向交叉的方向即上方延伸,相互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配置,所述上底面41沿左右方向将这些竖壁面43的上端彼此连结。这些竖壁面43及上底面41的端面53、55在前视下形成为U字形。竖壁面43的厚度T2比本体部20的厚度T1薄。再者,如图1、3、4所示,本体部20的端面51与凸部33的端面53、55在俯视下形成为直线状。
接着,对切除在吹塑成型结束之后从模具中取出的半成品103上的凸缘22的飞边61的步骤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沿凸缘22的长度方向(车载状态下的左右方向)设定有作为虚拟线的双点划线的切割线CL。如图6、7所示,通过使刀具63沿切割线CL而沿箭头C的方向直线移动,能够切除飞边61。
首先,当使刀具63沿本体部20的凸缘22的切割线CL直线移动时,能够切除凸部33以外的凸缘22以外的部分。并且,由于凸部33是朝与本体部20的上表面29的面向交叉的上方突出,因此凸部33的切割线CL与本体部20的凸缘22的切割线CL在俯视下设定为直线状。因而,在切除凸部33的飞边61时,与切除本体部20的凸缘22的飞边61时一样,也能够在不改变刀具63的朝向的情况下通过持续移动刀具63来切除飞边61。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所获得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方面1]本实施方式的通风管道3(中空成型品)包括:本体部20,其在内部具有中空部30;以及凸部33,其设置在该本体部20的端部,朝与本体部20的面向交叉的方向突出。本体部20的端面51与凸部33的端面53、55在俯视下形成为直线状。
如此,通风管道3中的本体部20的端面51与凸部33的端面53、55在俯视下形成为直线状。即,在从图3的UPR方向往下看时,端面51、53、55呈一条直线。因此,通过使刀具63在俯视下呈直线状从本体部20的端部起沿形成于凸部33的端部的凸缘22移动的切割作业,能够切除凸部33的飞边61而形成端面51、53、55。因此,提高了具有凸部33的树脂制中空成型品的制造效率。
也就是说,以往的中空成型品在俯视下凸部33从本体部20的端部突出,因此,在切除凸部33的端部的飞边61时,必须使刀具63以二维地直线前进和左右转向的方式移动。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无须使刀具63二维地直线前进和左右转向,而使刀具63在俯视下呈直线状移动即可,因此去除飞边的作业变得非常容易。
[方面2]由于所述凸部33的端面53、55在前视下形成为U字形,因此与实心状的凸部233(参考图9)相比,刀具63要切除的截面积减小。
因而,相较于实心状的凸部233,U字形的凸部33使得在本体部20和凸部33切除飞边61时刀具63受到的阻力的差异减小。因而,能够使刀具63从本体部20的端部顺畅地移动至凸部33的端部。
[方面3]所述凸部33由一对竖壁面43和上底面41构成,所述一对竖壁面43沿与所述本体部20的面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相互隔开配置,所述上底面41将这些竖壁面43的前端彼此连结,所述竖壁面43的厚度T2比所述本体部20的厚度T1薄。
因此,在本体部20和凸部33切除飞边61时,刀具63受到的阻力的差异进一步减小。因而,能够使刀具63从本体部20的端部更顺畅地移动至凸部33的端部。
[方面4]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通风管道3(中空成型品)的飞边61的切除方法是切除一体形成于树脂制通风管道3的端部的飞边61的方法。通风管道3由本体部20及凸部33构成,所述本体部20在内部具有中空部30,所述凸部33设置在本体部20的端部,朝与本体部20的面向交叉的方向突出,设定在本体部20的端部的切割线CL与设定在凸部33的端部的切割线CL在俯视下形成为直线状。使刀具63在俯视下呈直线状沿切割线CL从本体部20的凸缘22起移动至凸部33的端部而切除本体部20的凸缘22以及凸部33的端部的飞边61,由此,凸部33的端面53、55与本体部20的端面51形成为同一平面状。
因此,可通过使刀具63在俯视下呈直线状从本体部20的凸缘22起移动至凸部33的凸缘22的切割作业来切除凸部33的飞边61,所以,提高了具有凸部33的中空成型品的制造效率。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在本体部20的端部的切割线CL与设定在凸部33的端部的切割线CL在俯视下形成为直线状。因而,无须使刀具63二维地直线前进和左右转向,而使刀具63在俯视下呈直线状移动即可,因此,去除飞边的作业变得非常容易。
[方面5]在根据[方面4]所述的通风管道3(中空成型品)的飞边61的切除方法中,所述凸部33的端部在前视下形成为U字形。
如此,由于凸部33的端部在前视下形成为U字形,因此,与实心状的凸部233(参考图9)相比,利用刀具63加以切除的凸部33、233的截面积存在较大差异。因而,相较于实心状的凸部233,U字形的凸部33使得在本体部20和凸部33切除飞边61时刀具63受到的阻力的差异减小。因而,能够使刀具63从本体部20的端部顺畅地移动至凸部33的端部。
[方面6]在根据[方面5]所述的通风管道3(中空成型品)的飞边61的切除方法中,所述凸部33的端部由一对竖壁面43和上底面41构成,所述一对竖壁面43沿与所述本体部20的面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相互隔开配置,所述上底面41将这些竖壁面43的前端彼此连结,所述竖壁面43的厚度T2比所述本体部20的厚度T1薄。
如此,由于竖壁面43的厚度T2比所述本体部20的厚度T1薄,因此,在本体部20和凸部33切除飞边61时刀具63受到的阻力的差异进一步减小。因而,能够使刀具63从本体部20的端部更顺畅地移动至凸部33的端部。
再者,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前文所述的实施方式,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而进行各种变更及变形。
例如,如图8所示,凸部133的竖壁面153、157的厚度T3也可设定为与本体部20的上表面29的厚度T1相同。由于凸部133的竖壁面153、157的厚度T3比凸部33的竖壁面43的厚度T2厚,因此凸部133的强度比凸部33高。
此外,如图9所示,凸部233的形状也可形成为矩形的平面状而不是U字形。在该情况下,凸部233的高度(厚度)设定为T4,该厚度T4大于厚度T1。再者,凸部233的高度(厚度)T4与凸部33及凸部133的高度相同。
符号说明
3 通风管道(中空成型品)
20 本体部
30 中空部
33、133、233 凸部
41 上底面
43 竖壁面
51、53、55 端面。

Claims (3)

1.一种中空成型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其在内部具有中空部;以及凸部,其设置在该本体部的端部,朝与本体部的面向交叉的方向突出,
所述本体部的端面与凸部的端面在俯视下形成为直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空成型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端面在前视下形成为U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空成型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由一对竖壁面和上底面构成,所述一对竖壁面沿与所述本体部的面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相互隔开配置,所述上底面将所述一对竖壁面的前端彼此连结,所述竖壁面的厚度比所述本体部的厚度薄。
CN201710095507.3A 2016-02-24 2017-02-22 中空成型品 Pending CN10711698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3115 2016-02-24
JP2016033115 2016-02-24
JP2017-003921 2017-01-13
JP2017003921A JP6824753B2 (ja) 2016-02-24 2017-01-13 中空成形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6989A true CN107116989A (zh) 2017-09-01

Family

ID=59717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95507.3A Pending CN107116989A (zh) 2016-02-24 2017-02-22 中空成型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1698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4655A (ja) * 1994-02-04 1995-08-15 Excel Kk 複数の気体通路を有するプラスチック中空成形体
JP2001347822A (ja) * 2000-06-07 2001-12-18 Inoac Corp 車両用ダクトの取付構造
JP3862484B2 (ja) * 2000-07-12 2006-12-2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装置
CN101612787A (zh) * 2009-07-14 2009-12-30 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塑料燃油箱的制造方法
CN102966822A (zh) * 2011-08-31 2013-03-13 京洛株式会社 带有板状部分的管状发泡成形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14655A (ja) * 1994-02-04 1995-08-15 Excel Kk 複数の気体通路を有するプラスチック中空成形体
JP2001347822A (ja) * 2000-06-07 2001-12-18 Inoac Corp 車両用ダクトの取付構造
JP3862484B2 (ja) * 2000-07-12 2006-12-2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装置
CN101612787A (zh) * 2009-07-14 2009-12-30 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塑料燃油箱的制造方法
CN102966822A (zh) * 2011-08-31 2013-03-13 京洛株式会社 带有板状部分的管状发泡成形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710856B1 (ko) 멀티 인서트캡 블로성형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용스포일러
US20090026806A1 (en) Structural Element for a Motor Vehicle, Corresponding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ne Such Structural Element
CN107054477A (zh) 车辆横档
JP2011132910A (ja) 吸気ダク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096105A (ja) 車両用灯具の前面カバー
JP2905715B2 (ja) 車両用エアインテークダクト
CN107116989A (zh) 中空成型品
US10259391B2 (en) Side mirror device
CN105246741B (zh) 车辆用树脂零件的安装构造
JP2007168538A (ja) 車両用カウルトップカバー
JP6824753B2 (ja) 中空成形品
US20180200940A1 (en) Hollow mold
TWI595997B (zh) A blow molding die, a blow molding method,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molded article
JP6729588B2 (ja) 成形金型及び板状光学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11469933B (zh) 车身构造构件
CN110406599A (zh) 侧罩顶盖
JP2010111207A (ja) 車両空調装置用の導風装置
JP3947590B2 (ja) 車両のボディー構造の製造方法
KR102496708B1 (ko) 차량용 범퍼 스트립 제조 방법
JP5832879B2 (ja) 吸気ダクトの製造方法
JP7217584B2 (ja) ブロー成形体
US7690907B2 (en) Multi-film junction structure
JP6637098B2 (ja) 樹脂成形装置
JP2011131673A (ja) コンソールの製造方法
JPH0710047A (ja) 自動車用スポイラ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