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5129A - 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5129A
CN107115129A CN201710143102.2A CN201710143102A CN107115129A CN 107115129 A CN107115129 A CN 107115129A CN 201710143102 A CN201710143102 A CN 201710143102A CN 107115129 A CN107115129 A CN 1071151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ing organization
appropriate
locking joint
limitation locking
delivery cond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4310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5129B (zh
Inventor
张庭超
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inova E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4310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1512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15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51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51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51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ligaturing or otherwise compressing tubular parts of the body, e.g. blood vessels, umbilical cord
    • A61B17/12022Occluding by internal devices, e.g. balloons or releasable wires
    • A61B2017/1205Introdu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Reproductive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包括设有装载管的装载器、输送导管、扩张器、推送器和止血阀,在装载管或输送导管上设有限位锁定接头;所述装载管或输送导管外设有用于装载管远端与输送导管近端旋紧程度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所述输送导管近端与装载管远端相互插装封闭并通过限位锁定接头螺接固定在一起;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一个方向旋转适量旋紧螺接固定、反向旋转解除螺接。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自动确定旋进程度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

Description

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微创介入手术在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腔内介入器械(比如封堵器,血管塞,滤器等)的输送系统通常至少包括输送鞘管、扩张器、装载器、止血阀和推送器(如钢缆)等几个部分,输送鞘管和扩张器建立好通道,撤出扩张器,通过推送器将介入器械收入装载器,然后导入输送导管,进一步输送至靶向位置。在将介入器械从装载器导入输送导管的过程中,装载器与输送导管之间的连接配合至关重要,该位置要求装载器的装载管远端与输送导管近端的端面无缝连接,内腔平滑过渡,以保证器械顺畅通过。对于血管内介入器械,该位置还要求要保持密封,以保证在对器械排气的过程成,降低气栓的风险。
装载器与输送导管之间通常通过螺纹的方式连接,装载器的装载管远端与输送导管接头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螺纹的不断旋合,使装载管远端抵住输送导管近端,如果旋进程度不够,装载管远端与输送导管近端连接不到位,衔接位置存在缝隙,介入器械在推送时很容易卡死,尤其对于带有倒勾或者单丝末端的结构,如果强行推送,严重可造成器械变形或者断裂,进而造成手术失败,另外,如果衔接位置若存在缝隙,装载器与输送导管就不能保持密封,在通过止血阀对器械进行排气的过程中,输送系统会容易因排气不良而引发气栓。
临床实践中,为了实现装载器远端与输送导管近端无缝连接,并且二者内腔平滑过渡,同时保证装载器远端与输送导管近端的连接位置密封,以降低减少气栓的风险,医生往往倾向于过量的旋进螺纹,但是,如果旋合程度过量,则装载器的装载管远端容易受挤压变形,产生缩口效应,致使装载管远端内径变小,器械难以通过,如果强行推送,严重可造成器械变形或者断裂,进而造成手术失败。如果旋进程度不够,装载管远端与输送导管近端连接不到位,衔接位置存在缝隙,介入器械在推送时很容易卡死,同时也会因因排气不良而引发气栓;上述结构无法确定器械是否已经装配到位,需要医生凭经验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自动确定旋进程度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包括设有装载管的装载器、输送导管、扩张器、推送器和止血阀;
在装载管或输送导管上设有限位锁定接头;
所述装载管或输送导管外设有用于装载管远端与输送导管近端旋紧程度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
所述输送导管近端与装载管远端相互插装封闭并通过限位锁定接头螺接固定在一起;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一个方向旋转适量旋紧螺接固定、反向旋转解除螺接。
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中,优选所述限位锁定接头和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同时套装在装载管外或输送导管外,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之间插接、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锁定接头设有内螺纹,对应的输送导管或装载管设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螺接将装载管与输送导管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中,优选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通过弹性定位件和卡接位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锁定接头外壁设有弹性定位件,对应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上设有卡接位,所述弹性定位件弹性卡入卡接位将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可拆卸固定,外力作用下弹性定位件弹性收缩从卡接位中脱出解除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的固定;
或者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设有弹性定位件,对应的限位锁定接头上设有卡接位,所述弹性定位件弹性卡入卡接位将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可拆卸固定,外力作用下弹性定位件弹性收缩从卡接位中脱出解除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的固定。
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中,优选所述弹性定位件为固定在限位锁定接头上且由限位锁定接头壁面向外逐步伸张的弹性件,弹性定位件弹性卡入卡接位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限位固定只相对于限位锁定接头旋转;
或者所述弹性定位件为固定在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内且由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向中心逐步伸张的弹性件,弹性定位件卡入卡接位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限位固定只相对于限位锁定接头旋转。
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中,优选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分别各自设置在装载管或输送导管外,在装载管或输送导管插接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相互插接,使得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带动限位锁定接头旋转。
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中,优选所述限位锁定接头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之间通过连接套筒连接,所述限位锁定接头与连接套筒之间、连接套筒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分别各自可拆卸连接。
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中,优选所述限位锁定接头、连接套筒、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上分别各自设有弹性定位件或/和卡接位,所述限位锁定接头与连接套筒之间、连接套筒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之间通过弹性定位件弹性卡入卡接位将三者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中,优选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包括手轮、手轮内设有与连接套筒或限位锁定接头可拆卸固定连接的驱动连接件,所述手轮与驱动连接件之间设有适量止动件;手轮带动驱动连接件旋转的驱动力小于所述适量止动件变形滑出的受力,手轮通过适量止动件带动驱动连接件向一个方向转动;手轮带动驱动连接件旋进中旋转的驱动力使得所述适量止动件变形滑出时,手轮相对驱动连接件独自转动。
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中,优选所述适量止动件为在手轮内壁上设置的至少一个弹性卡头、对应的驱动连接件外壁上设有多个卡槽;或者所述适量止动件为在驱动连接件外壁上设置的至少一个弹性卡头、对应的在手轮内壁上设有多个卡槽;
每个卡槽的侧壁设有第一滑动面;所述弹性卡头卡入卡槽后,弹性卡头端部与第一滑动面搭接,手轮旋转带动驱动连接件转动;
在驱动连接件受到旋转阻力止动时,手轮旋转迫使弹性卡头弹性变形通过第一滑动面滑出卡槽,手轮相对驱动连接件自转;所述卡槽中与第一滑动面相对的侧面为第一止动面,弹性卡头端部与第一止动面搭接,使得手轮反向旋转带动驱动连接件转动。
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中,优选所述驱动连接件沿轴向向外延伸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在轴向开口且连接端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端的内螺纹与输送导管近端的外螺纹或装载管远端的外螺纹螺接将输送导管近端与装载管远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或者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内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一端在轴向开口且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头的内螺纹与输送导管近端的外螺纹或装载管远端的外螺纹螺接将输送导管近端与装载管远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中,优选所述弹性卡头为螺旋弹片或者受力弯曲的弹性棘爪;或者所述弹性卡头包括弹性件和弹性件前端设置的顶压件。
本发明采用在装载器的装载管、输送导管设置限位锁定接头、适量旋进控制机构来控制旋进程度。当旋合到合适位置时,装载管远端的端面顶压输送导管近端遇到阻力时,阻力将传递至适量旋进控制机构,继续旋动适量旋进控制机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由于遇到阻力,不能继续转动,这样在驱动力和阻力的同时作用下,适量旋进控制机构的结构受力发生弹性形变,当形变累计到一定程度,则发生滑丝现象,则装载器与输送导管的螺纹不能再继续旋合,从而避免装配过紧造成装载管远端端面挤压变形,内腔变小,致使器械无法输送的问题。同时,滑丝现象也可以提示医生,已装配到位,即实现了装载器与输送器端面无缝连接、内腔连接通畅,同时装载管远端、输送导管近端之间的径向斜面贴合密封,若未发生打滑现象,说明器械尚未装配到位,仍需要继续旋进直至打滑。因此,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提示装配到位。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限位锁定接头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可拆卸固定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限位锁定接头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可拆卸固定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限位锁定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限位锁定接头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固定连接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限位锁定接头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插接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限位锁定接头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插接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限位锁定接头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驱动连接件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K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第四种实施方式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第四种实施方式滑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N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装载管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剖视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剖视图;
图27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方位定义:靠近操作者的方向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方向为远端。
由于本发明有多种技术方案,则通过以下多个实施例进行分别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包括设有装载管1000的装载器、输送导管2000、扩张器7000、推送器5000和止血阀4000,通过输送导管2000和扩张器7000建立通道,然后撤出扩张器7000,推送器5000穿过装载器的装载管1000与止血阀4000组件,将介入器械6000收入装载器的装载管1000内。在装载器的装载管1000上或输送导管2000设有限位锁定接头 1100;所述装载管1000或输送导管2000上设有用于控制装载管1000与输送导管2000旋紧程度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
根据限位锁定接头1100和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的设置位置不同,二者之间的连接关系有多种形式,一种是所述限位锁定接头1100和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同时套装在装载管1000外,或者同时套装在输送导管2000外,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之间插接、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固定连接;另一种是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 分别各自设置在装载管或输送导管外,未装配时,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分离,只有在装载管或输送导管插接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才相互插接,使得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带动限位锁定接头1100旋转。以下用不同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2-18所示,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中,在装载器的装载管1000上设有限位锁定接头1100和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插接、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固定连接。限位锁定接头1100、装载管1000和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同轴安装。所述装载管 1000、输送导管2000相互插装封闭并通过限位锁定接头1100螺接固定在一起;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一个方向旋转适量旋紧螺接固定、反向旋转解除螺接。
如图2所示,输送导管2000的端口外壁设有外螺纹2110、内壁为由端口向内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台面,输送导管2000内壁锥台面中的最小直径与装载管1000外径一致,且在最小直径处设有一圈台阶2111,台阶2111处的内径与装载管1000的内径相同,使得装载管1000的端面1410抵压在台阶2111 上,装载管1000与输送导管2000的内壁之间平滑过渡,以保证器械顺畅通过,同时装载管1000的端面抵压在台阶2111上无缝连接,保持密封,保证了在对器械排气的过程中不漏气,降低气栓的风险,最后将器械从装载管1000 顺畅地导入至输送导管2000中。
如图2、3所示,限位锁定接头1100为两端贯通的筒状结构,限位锁定接头1100套装可拆卸限位固定或直接限位固定在装载管1000,可拆卸固定方式采用卡接。通过装载管1000外壁设置的卡位限制限位锁定接头1100的轴向运动,使其只能转动不能轴向移动。具体为限位锁定接头1100的内壁上设有有一圈卡槽1300,对应的装载管1000外壁上设卡头1331,限位锁定接头 1100穿装在装载管1000上,卡头1331对应卡入卡槽1300将二者限位连接在一起,限位锁定接头1100可以沿装载管1000轴向转动但不能沿轴向前后移动。卡头1331和卡槽1300位置也可以对调设置,装载管1000上设有卡槽、限位锁定接头1100内壁上设有卡头。
如图3、5、6所示,由于要与输送导管2000连接,则限位锁定接头1100 设有内螺纹1110,对应的输送导管2000设有外螺纹2110,二者螺接将输送导管2000与装载管1000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2、3所示,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可拆卸固定连接,如图5所示,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固定连接。
限位锁定接头1100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之间的可拆卸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卡接、螺接、销钉连接等,本实施例中采用卡接方式。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通过弹性定位件和卡接位可拆卸固定连接。
如图3、4所示,第一种卡接实施方式:所述限位锁定接头1100外壁设有弹性定位件1120,对应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内设有卡接位3401,具体的,卡接位3401设置驱动连接件3400的内壁壁面上,卡接位3401为卡槽或卡孔。所述弹性定位件弹性卡入卡接位3401将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
所述弹性定位件1120为由限位锁定接头1100壁面向外逐步伸张的弹性件,弹性定位件1120可以为弹珠、弹片等多种结构,优选是如图3所示的角形设置的弹片.如图2、3所示,弹性定位件1120包括从限位锁定接头1100的壁面向外伸张的斜面1121,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顺限位锁定接头1100的弹性定位件1120上的斜面1121滑动时,弹性定位件1120受到驱动连接件3400 的内壁壁面的挤压而向限位锁定接头1100内运动,从而将适量旋进控制机构 3000套上限位锁定接头1100,当滑动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的卡接位3401 时,受到挤压的弹性定位件1120向卡接位3401中弹出卡入卡接位3401,这样限位锁定接头1100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装配到一起,在弹性定位件 1120的斜面1121两侧的侧向端面1122限制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的自转,斜面1121近端的末端端面1123限制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相对限位锁定接头1100只能继续向前运动不能后退。这样,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在限位锁定接头1100上。
第二种卡接实施方式: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内壁即驱动连接件 3400的内壁壁面设有弹性定位件,限位锁定接头1100对应的壁面上设有卡接位,所述弹性定位件弹性卡入卡接位将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可拆卸固定。所述弹性定位件为由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内壁面向中心逐步伸张的弹性件,且弹性定位件卡入卡接位限制适量旋进控制机构 3000相对于限位锁定接头1100旋转和后退。具体结构同第一种卡接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所示,所述驱动连接件34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同轴固定连接,或者二者为一体结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固定连接,即限位锁定接头1100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固定成为一个整体,即限位锁定接头1100成为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轴向延伸的一部分。在限位锁定接头1100内设有内螺纹1110。
如图5-8所示,同时设置在装载管1000外的限位锁定接头1100和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相互插接。插接的方式有多种,一般是轴向设有相互插接的插接块和插接槽,如图5-6所示,限位锁定接头1100的端部设有连接头1101,所示连接头1101上沿轴向设有插接槽1102,对应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轴向设有插接块,所述插接块插入插接槽1102后,轴向则由适量旋进控制机构 3000带动限位锁定接头1100转动。限位锁定接头1100外壁沿轴向也可以设置插接块,对应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轴向设置插接槽,二者插接。
限位锁定接头1100和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除了设置在装载器的装载管1000上,还可以同时设置在输送导管2000上。限位锁定接头1100和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之间的连接关系同上,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3、5、7所示,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包括手轮3100、手轮 3100内设有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可拆卸固定连接的驱动连接件3400,所述手轮3100与驱动连接件3400之间设有适量止动件3200;手轮3100带动驱动连接件3400旋转的驱动力小于所述适量止动件变形滑出的受力,手轮3100 通过适量止动件带动驱动连接件3400向一个方向转动;手轮3100带动驱动连接件3400旋进中旋转的驱动力使得所述适量止动件变形滑出,手轮3100相对驱动连接件3400独自转动。
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除了主要结构手轮3100、驱动连接件3400和适量止动件3200,还包括设置在手轮3100端部的挡圈3300,挡圈3300将手轮 3100封闭,驱动连接件3400与适量止动件3200位于挡圈3300与手轮3100 封闭的空间中。适量止动件3200位于驱动连接件3400的外壁面上,也可以位于手轮3100的内壁上。在适量止动件3200位于驱动连接件3400的外壁面上时,驱动连接件3400和适量止动件3200可以是一体成型制成,也可以固定连接在一起。同样适量止动件3200位于手轮3100的内壁上时,适量止动件3200与手轮3100可以是一体成型制成,也可以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图9-18所示,所述适量止动件3200为在手轮3100内壁上设置的至少一个弹性卡头、驱动连接件3400外壁上设有多个卡槽3130;或者所述适量止动件3200为在驱动连接件3400外壁上设置的至少一个弹性卡头、在手轮3100 内壁上设有多个卡槽3130,每个卡槽3130的侧壁设有第一滑动面3110;所述弹性卡头卡入卡槽3130后,弹性卡头端部与第一滑动面3110搭接时,手轮3100旋转带动驱动连接件3400转动;在驱动连接件3400受到旋转阻力止动时,手轮3100旋转迫使弹性卡头弹性变形通过第一滑动面3110滑出卡槽 3130,手轮3100相对驱动连接件3400自转。所述弹性卡头端部与卡槽3130 侧壁搭接的面为第一滑动面3110。所述弹性卡头为螺旋弹片或者受力弯曲的弹性棘爪,或者所述弹性卡头包括弹性件和弹性件前端设置的顶压件。
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有多种结构,以下具体就每种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一、如图9、10所示,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所述适量止动件3200为在驱动连接件3400外壁上设置的至少一个弹性卡头3201、在手轮3100内壁上设有多个卡槽3130;弹性卡头3201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中弹性卡头3201沿驱动连接件3400外壁周向一圈间隔均匀设置多个,对应手轮3100内壁设置的卡槽3130位置、间隔和数量跟弹性卡头3201一致,或大于弹性卡头3201的设置数量。所述弹性卡头3201为受力弯曲的弹性棘爪,弹性卡头3201整体的形状不作限制,可以是条形、片形、凸起等,为了增加弹性卡头3201的弹力,多采用长度较长的结构,且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设置,增加弹性卡头3201 的变形量。
弹性卡头3201端部与卡槽3130卡接,弹性卡头3201形状配合卡接并适合滑出,每个卡槽3130的侧壁设有第一滑动面3110,第一滑动面3110相对侧面为第一止动面3120;每个弹性卡头3201端部分别设有第二滑动面3210 和第二止动面3220。所述弹性卡头3201端部与卡槽3130侧壁搭接的面为第二滑动面3210。所述弹性卡头3201卡入卡槽3130后,弹性卡头3201端部的第二滑动面3210与第一滑动面3110搭接时,手轮3100旋转带动驱动连接件3400转动,此时螺纹正常旋合;当装载管1000与输送导管2000装配到位,抵压产生阻力。在驱动连接件3400受到旋转阻力止动时,手轮3100旋转迫使弹性卡头3201弹性变形通过第一滑动面3110滑出卡槽3130,手轮3100相对驱动连接件3400自转。第一滑动面3110和第二滑动面3210都为斜面有利于在适当外力下相互滑动,且二者斜率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实现弹性卡头3201既能与卡槽3130的第一滑动面3110搭接带动适量旋进控制机构 3000旋转,也在一定外力下脱离第一滑动面3110,则弹性卡头3201优选与卡槽3130部分搭接,即第二滑动面3210与第一滑动面3110部分接触。卡槽 3130对弹性卡头3201之间的作用力致使弹性卡头3201发生弹性形变超过卡槽3130的第一滑动面3110与弹性卡头3201端部的齿合深度时,弹性卡头3201 的第二滑动面3210沿卡槽3130的第一滑动面3110滑动,卡槽3130与弹性卡头3201错开,驱动连接件3400与手轮3100之间发生滑丝现象。
弹性卡头3201的第二止动面3220和卡槽3130的第一止动面3120都为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的中轴线垂直的垂直面,即第二止动面3220、第一止动面3120都与旋转的轴向垂直或基本垂直。
实施过程:旋转手轮3100,带动适量止动件3200和驱动连接件3400转动,在弹性定位件1120的作用下,将力传递至限位锁定接头1100,限位锁定接头1100上的内螺纹1110在卡位1300的作用下,相对装载管1000原位转动,通过限位锁定接头1100的内螺纹1110与输送导管2000的外螺纹2110的不断旋合,直至装载管1000的端面1410与输送导管2000的台阶2111接触时,内螺纹1110与外螺纹2110旋合受阻,限位锁定接头1100不能转动,此时,继续旋转手轮3100,旋转阻力增大,适量止动件3200弹性形变,当弹性形变超过卡槽3130与弹性卡头3201的齿合深度时,第二滑动面3210从第一滑动面3110滑出,实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旋转而限位锁定接头1100不转,避免因螺纹过渡旋合而使装载管1000的端面1410挤压变形受损。弹性卡头3201因受阻力而发生弹性形变,当从第一滑动面3110滑出瞬间,弹性卡头 3201弹性形变恢复,发出声响,能提示操作者已装配到位,无需继续旋转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当反方向旋转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时,弹性卡头 3201的第二止动面3220与卡槽3130的第一止动面3120接触,带动限位锁定接头1100反向旋转,由于第二止动面3220与第一止动面3120为相互平行或基本平行,且与旋转中轴线垂直,其驱动阻力远远大于第一滑动面3110与第二滑动面3210之间斜面接触所产生的力,且当螺纹旋出时,其旋合力时是逐渐减小的,所以旋转手轮3100可以轻松带动限位锁定接头1100旋转,从而旋出装载管1000,实现装载管1000与输送导管2000的分离。
二、如图11、12所示,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的第二种实施方式:
第二种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似,弹性卡头3201都采用弹性棘爪,只是弹性卡头3201与卡槽3130位置互换,即所述适量止动件3200为在驱动连接件3400外壁上设置的多个卡槽3130、在手轮3100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弹性卡头3201;弹性卡头3201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弹性卡头3201和卡槽3130具体结构同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三、如图13、14所示,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的第三种实施方式:
第三种实施方式在第一种实施方式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弹性卡头3201由弹性棘爪更换为螺旋弹片。将螺旋弹片围绕驱动连接件3400缠绕数圈,螺旋弹片产生伸张弹力,螺旋弹片的自由端3225顶压在卡槽3130 中,螺旋弹片自由端3225端部可以同样设有第二滑动面3201,也可以不设置滑动面,螺旋弹片螺旋的方向跟手轮3100旋转方向相同,都为逆时针方向。装配时旋转手轮3100,螺旋弹片与卡槽3130的第一滑动面3110重合部分接触,此时限位锁定接头1100的螺纹旋合力小于螺旋弹片向外扩展的弹力,带动限位锁定接头1100旋转,螺纹正常旋合;当装载管1000的端面1410与输送导管2000的台阶2111接触时,螺纹旋合受阻,限位锁定接头1100不能再转动,此时,继续旋转手轮3100,旋合阻力增大,当阻力大于螺旋弹片的弹性形变力时,螺旋弹片发生弹性形变,第一滑动面3110从螺旋弹片的自由端滑出;实现手轮3100旋转而限位锁定接头1100不转,避免因螺纹过渡旋合而使端面1410挤压变形受损。在第一滑动面3110滑出瞬间,螺旋弹片弹性形变恢复,与手轮3100碰撞发出声响,提示操作者已装配到位,无需继续旋转手轮3100。当反方向旋转手轮3100时,卡槽3130的第一止动面3120与螺旋弹片自由端接触,螺旋弹片在手轮3100作用下外径逐渐增大,当外径增大到挤压驱动部时,可带动限位锁定接头1100反向旋转;且当螺纹旋出时,其旋合力时是逐渐减小的,所以旋转手轮3100可以轻松带动限位锁定接头1100 旋转,从而实现装载管1000与输送导管2000的分离。
四、如图15、16所示,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的第四种实施方式:
第四种实施方式在第一种实施方式和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弹性卡头3201由弹性棘爪更换为弹性件3222和弹性件3222前端设置的顶压件 3221,本实施例优选弹性件3222为弹簧,顶压件3221为钢珠。卡槽3130为半圆凹槽,其一边设为倒圆角,使得半圆凹槽一侧弧度趋向平坦,钢珠易于从卡槽3130中滑出。卡槽3130沿周向在驱动连接件3400外壁或手轮3100 内壁上均匀设置多个,本实施例设置3个,为了使钢珠能在圆周上做周向转动,则在驱动连接件3400或手轮3100内壁上设有一圈滚道3223,卡槽3130 设置在滚道3223中。为了使得弹簧只能在径向上伸展,在驱动连接件3400 和手轮3100内壁上沿径向设置多个盲孔3224,弹簧固定在盲孔3224中,弹簧只能在盲孔3224中伸展或压缩。
正常状态时,顶压件3221受弹性件3222支撑,卡在手轮3100的卡槽3130 (半圆凹槽)中;装载管1000与输送导管2000装配时,旋转手轮3100,带动顶压件3221、弹性件3222,限位锁定接头1100同时转动,从而使螺纹正常旋合;当装载管1000的端面1410与输送导管2000的台阶2111接触时,螺纹旋合受阻,限位锁定接头1100不能再转动,此时,继续旋转手轮3100,旋转阻力增大,当阻力大于顶压件3221所受弹性件3222弹力时,则弹性件 3222受压缩顶压件3221回退,从卡槽3130(半圆凹槽)中滑到手轮3100内壁上的滚道3223中,实现手轮3100旋转而限位锁定接头1100不转,避免因螺纹过度旋合而使端面1410挤压变形受损。继续旋转手轮3100,顶压件3221 在弹性件3222弹力作用下会卡在下一个卡槽3130处,发出声响,提示操作者已装配到位,无需继续旋转手轮3100。当反方向旋转手轮3100时,因卡槽 3130另一面未倒圆角,顶压件3221所受阻力大于旋合时的力,且当螺纹旋出时,其旋合力是逐渐减小的,所以顶压件3221会在弹性件3222作用下一直卡在卡槽3130中,带动限位锁定接头1100旋转,从而实现装载管1000与输送导管2000的分离。
五、如图17、18所示,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的第五种实施方式:
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将顶压件3221的钢珠换成活动销,卡槽3130采用第一至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的卡槽结构,并且将盲孔3224 由径向改为朝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偏转,使得活动销的外端向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偏移,抵压在卡槽3130的第一滑动面3110上。
正常状态时,作为顶压件3221的活动销受弹性件3222弹力支撑,卡在卡槽3130中;装载管1000与输送导管2000装配时,旋转手轮3100,卡槽3130的第一滑动面3110与作为顶压件3221的活动销接触,带动弹性件3222,限位锁定接头1100同时转动,螺纹正常旋合;当装载管1000的端面1410与输送导管2000的台阶2111接触时,螺纹旋合受阻,限位锁定接头1100不能继续转动,此时,继续旋转手轮3100,旋转阻力增大,当旋合阻力大于弹性件3222弹力时,弹性件3222压缩,作为顶压件3221的活动销回退,第一滑动面3110从作为顶压件3221的活动销上滑过,实现手轮3100旋转而限位锁定接头1100不转,避免因螺纹过度旋合而使端面1410挤压变形受损。当第一滑动面3110滑出瞬间,作为顶压件3221的活动销在弹性件3222作用下恢复原位,作为顶压件3221的活动销碰撞手轮3100,发出声响,提示操作者已装配到位,无需继续旋转手轮3100。当反方向旋转手轮3100时,卡槽3130 的第一止动面3120与作为顶压件3221的活动销接触,此时,第一止动面3120 对作为顶压件3221的活动销的力与弹性件3222弹力垂直,所以弹性件3222 不会收缩,作为顶压件3221的活动销不会回退。带动限位锁定接头1100反向旋转,从而实现装载管1000与输送导管2000的分离。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结构跟实施例的区别就是:限位锁定接头1100和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分别设置在装载器的装载管1000上或输送导管2000 上外,限位锁定接头1100和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分离设置,只在装载管 1000或输送导管2000插接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 才相互插接,使得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带动限位锁定接头1100旋转。
如图19、20所示,限位锁定接头1100设置在装载器的装载管1000上,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设置在输送导管2000上。限位锁定接头1100也可以设置在输送导管近端连接部2000上,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也可设置在装载器的装载管远端连接部1000上。
限位锁定接头1100和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在装载管远端连接部1000、输送导管近端连接部2000上的固定方式,以及它们本身的结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9、20所示,用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插接的方式有多种,一般是轴向设有相互插接的插接块和插接槽,插接块和插接槽可以设置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与限位锁定接头1100的壁面上,也可以在二者连接的端部设置。如图19所示,限位锁定接头1100的外壁面沿轴向设有插接槽1102,对应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内壁面轴向设有凸起或凸棱 (图中未示出),所述凸起或凸棱插入插槽1102,则由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 带动限位锁定接头1100转动。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内壁面具体为驱动连接件3400内壁面上设有凸起或凸棱,限位锁定接头1100外壁沿轴向也可以设置凸起或凸棱,对应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轴向设置插槽,二者插接。
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结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如图21、22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所述限位锁定接头1100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之间通过连接套筒1200连接,连接套筒1200套装在限位锁定接头1100外,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套装在连接套筒1200外,即所述限位锁定接头1100与连接套筒1200之间、连接套筒1200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分别各自可拆卸连接。限位锁定接头1100 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的结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连接套筒1200为筒状结构,其内径稍大于限位锁定接头1100外径,二者之间留有滑动间隙。
限位锁定接头1100、连接套筒1200、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之间分别设有弹性定位件和卡接位,实现三者的可拆卸连接。
可拆卸连接实施方式有:一种是所述限位锁定接头1100、连接套筒1200 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的驱动连接件3400各种独立设有卡接位、弹性定位件中的至少一种,相邻的部件之间卡接可拆卸固定;另一种是如图20所示,在限位锁定接头1100外壁设有弹性定位件1120,对应的连接套筒1200设有卡接位1201,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的驱动连接件3400设有卡接位3401,弹性定位件1120同时卡入两个卡接位1201、卡接位3401将三者固定连接在一起。
其余结构同实施例1,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如图23、24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是:所述限位锁定接头1100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为一体结构,即所述驱动连接件 3400沿轴向向外延伸有连接端3500,所述连接端3500在轴向开口且连接端内壁设有内螺纹3510,限位锁定接头1100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设置在装载管1000远端,所述连接端3500的内螺纹3510与输送导管2000近端的外螺纹2110或装载管远端的外螺纹1110螺接,将输送导管2000近端与装载管1000远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或者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内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一端在轴向开口且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头的内螺纹与输送导管近端的外螺纹或装载管远端的外螺纹螺接将输送导管近端与装载管远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限位锁定接头1100、连接套筒1200、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三者本身的结构同实施例1-3,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5、如图25、26所示,本实施例是实施例4的基础上的改进,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4的区别是:所述限位锁定接头1100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为一体结构,设置在输送导管2000近端,所述连接端3500的内螺纹 3510与装载管远端的外螺纹1111螺接,将输送导管2000近端与装载管1000 远端固定连接在一起。限位锁定接头1100、连接套筒1200、适量旋进控制机构3000三者本身的结构同实施例1-4,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6、如图27、28所示,本实施例是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所述限位锁定接头1100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2000之间增加了连接套筒1200。三者设置在输送导管2000近端外壁上。与实施例5的区别是:限位锁定接头1100 设有内螺纹1110,与装载管远端的外螺纹1111螺接,其余结构同实施例5,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11)

1.一种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包括设有装载管的装载器、输送导管、扩张器、推送器和止血阀,其特征在于:
在装载管或输送导管上设有限位锁定接头;
所述装载管或输送导管外设有用于装载管远端与输送导管近端旋紧程度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
所述输送导管近端与装载管远端相互插装封闭并通过限位锁定接头螺接固定在一起;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一个方向旋转适量旋紧螺接固定、反向旋转解除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锁定接头和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同时套装在装载管外或输送导管外,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之间插接、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锁定接头设有内螺纹,对应的输送导管或装载管设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螺接将装载管与输送导管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通过弹性定位件和卡接位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锁定接头外壁设有弹性定位件,对应的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上设有卡接位,所述弹性定位件弹性卡入卡接位将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可拆卸固定,外力作用下弹性定位件弹性收缩从卡接位中脱出解除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的固定;
或者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设有弹性定位件,对应的限位锁定接头上设有卡接位,所述弹性定位件弹性卡入卡接位将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可拆卸固定,外力作用下弹性定位件弹性收缩从卡接位中脱出解除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的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件为固定在限位锁定接头上且由限位锁定接头壁面向外逐步伸张的弹性件,弹性定位件弹性卡入卡接位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限位固定只相对于限位锁定接头旋转;
或者所述弹性定位件为固定在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内且由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向中心逐步伸张的弹性件,弹性定位件卡入卡接位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限位固定只相对于限位锁定接头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分别各自设置在装载管或输送导管外,在装载管或输送导管插接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与限位锁定接头相互插接,使得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带动限位锁定接头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锁定接头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之间通过连接套筒连接,所述限位锁定接头与连接套筒之间、连接套筒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分别各自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锁定接头、连接套筒、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上分别各自设有弹性定位件或/和卡接位,所述限位锁定接头与连接套筒之间、连接套筒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之间通过弹性定位件弹性卡入卡接位将三者可拆卸固定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包括手轮、手轮内设有与连接套筒或限位锁定接头可拆卸固定连接的驱动连接件,所述手轮与驱动连接件之间设有适量止动件;手轮带动驱动连接件旋转的驱动力小于所述适量止动件变形滑出的受力,手轮通过适量止动件带动驱动连接件向一个方向转动;手轮带动驱动连接件旋进中旋转的驱动力使得所述适量止动件变形滑出时,手轮相对驱动连接件独自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量止动件为在手轮内壁上设置的至少一个弹性卡头、对应的驱动连接件外壁上设有多个卡槽;或者所述适量止动件为在驱动连接件外壁上设置的至少一个弹性卡头、对应的在手轮内壁上设有多个卡槽;
每个卡槽的侧壁设有第一滑动面;所述弹性卡头卡入卡槽后,弹性卡头端部与第一滑动面搭接,手轮旋转带动驱动连接件转动;
在驱动连接件受到旋转阻力止动时,手轮旋转迫使弹性卡头弹性变形通过第一滑动面滑出卡槽,手轮相对驱动连接件自转;所述卡槽中与第一滑动面相对的侧面为第一止动面,弹性卡头端部与第一止动面搭接,使得手轮反向旋转带动驱动连接件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连接件沿轴向向外延伸有连接端,所述连接端在轴向开口且连接端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端的内螺纹与输送导管近端的外螺纹或装载管远端的外螺纹螺接将输送导管近端与装载管远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或者所述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内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适量旋进控制机构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一端在轴向开口且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头的内螺纹与输送导管近端的外螺纹或装载管远端的外螺纹螺接将输送导管近端与装载管远端固定连接在一起。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头为螺旋弹片或者受力弯曲的弹性棘爪;或者所述弹性卡头包括弹性件和弹性件前端设置的顶压件。
CN201710143102.2A 2017-03-10 2017-03-10 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 Active CN1071151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43102.2A CN107115129B (zh) 2017-03-10 2017-03-10 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43102.2A CN107115129B (zh) 2017-03-10 2017-03-10 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5129A true CN107115129A (zh) 2017-09-01
CN107115129B CN107115129B (zh) 2019-12-31

Family

ID=59717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43102.2A Active CN107115129B (zh) 2017-03-10 2017-03-10 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15129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6015A (zh) * 2017-09-02 2017-12-22 潍坊钰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骨折复位机构
CN109498089A (zh) * 2018-12-05 2019-03-22 北京派尔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腔镜吻合器转向锁紧装置及采用其的腔镜吻合器
CN110313951A (zh) * 2018-03-28 2019-10-11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缝合线锁扣及缝合线锁结系统
CN116172756A (zh) * 2022-12-20 2023-05-30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带释放位置提示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
CN116271425A (zh) * 2023-02-28 2023-06-23 河北康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导引导管装置
CN117224253A (zh) * 2023-11-10 2023-12-15 东南大学泰州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研究院 一种介入医疗器械推送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88893U (zh) * 2013-07-12 2014-01-15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心脏缺损封堵器输送系统
CN204581364U (zh) * 2015-04-17 2015-08-26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心脏缺损封堵器输送系统
CN204636482U (zh) * 2015-04-24 2015-09-16 重庆康美唯外科器械有限公司 用于超声刀连接的拧转结构及其超声刀
CN105962990A (zh) * 2016-06-08 2016-09-28 深圳市科奕顿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
CN106037886A (zh) * 2016-07-14 2016-10-26 安隽医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刀扭力一体化旋钮及设有该旋钮的超声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88893U (zh) * 2013-07-12 2014-01-15 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心脏缺损封堵器输送系统
CN204581364U (zh) * 2015-04-17 2015-08-26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心脏缺损封堵器输送系统
CN204636482U (zh) * 2015-04-24 2015-09-16 重庆康美唯外科器械有限公司 用于超声刀连接的拧转结构及其超声刀
CN105962990A (zh) * 2016-06-08 2016-09-28 深圳市科奕顿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
CN106037886A (zh) * 2016-07-14 2016-10-26 安隽医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超声刀扭力一体化旋钮及设有该旋钮的超声刀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96015A (zh) * 2017-09-02 2017-12-22 潍坊钰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骨折复位机构
CN107496015B (zh) * 2017-09-02 2024-02-09 潍坊钰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骨折复位机构
CN110313951A (zh) * 2018-03-28 2019-10-11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缝合线锁扣及缝合线锁结系统
CN109498089A (zh) * 2018-12-05 2019-03-22 北京派尔特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腔镜吻合器转向锁紧装置及采用其的腔镜吻合器
CN116172756A (zh) * 2022-12-20 2023-05-30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带释放位置提示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
CN116172756B (zh) * 2022-12-20 2023-10-31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带释放位置提示的介入器械输送系统
CN116271425A (zh) * 2023-02-28 2023-06-23 河北康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导引导管装置
CN116271425B (zh) * 2023-02-28 2023-09-26 河北康誉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导引导管装置
CN117224253A (zh) * 2023-11-10 2023-12-15 东南大学泰州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研究院 一种介入医疗器械推送装置
CN117224253B (zh) * 2023-11-10 2024-02-23 东南大学泰州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研究院 一种介入医疗器械推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5129B (zh) 2019-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5129A (zh) 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
US2436407A (en) Fluid-tight joint
CN101408266B (zh) 阴连接元件及包括该元件的连接件
TWI498479B (zh) 美式與法式兩用氣嘴接頭結構
US10183158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for medical use
CN101756785A (zh) 路厄锁适配器
US8807525B2 (en) Quick-release coupling
CN207785197U (zh) 用于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的连接装置
CN101790820A (zh) 模块化的连接器
CN207785251U (zh) 用于介入医疗器械输送系统的连接装置
CN106594415A (zh) 便拧式组合接头及其使用方法、气管路与阀的连接装置
DE102017130957A1 (de) Kupplungssystem
CN203375011U (zh) 空调器及防拆卸接管装置
DE202004008875U1 (de) Kupplung für eine Kryosonde
CN107893887A (zh) 一种软管的膨胀式接头
CN109519632B (zh) 手动驱动式管道切换机构
CN104455815A (zh) 一种挖掘机用锥密封管接头
US20130291976A1 (en) Quick-release coupling
CN104708164B (zh) 一种接头及使用该接头的充氮焊接联接装置
CN107017587B (zh) 一种护线软管接头
CN204254103U (zh) 一种消防接口
CN103104718A (zh) 扩口式高压梭阀
CN104019306A (zh) 一种消防接口
US11692656B2 (en) Pipe joint
CN106870851A (zh) 汽车空调管路免抽真空快速接头及其安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00 room 316, 3 / F, building 2, 88 Jiangling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DeNO electrophysiological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room 316, 3 / F, building 2, 88 Jiangling Road, Xixing street,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NUOMAO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