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3604A - 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3604A
CN107113604A CN201480084383.3A CN201480084383A CN107113604A CN 107113604 A CN107113604 A CN 107113604A CN 201480084383 A CN201480084383 A CN 201480084383A CN 107113604 A CN107113604 A CN 1071136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network
personnel
information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43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云
易艳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136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6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76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based on the identity of the terminal or configuration, e.g. MAC address, hardware o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or device fingerpr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6Processing of subscriber group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70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 G06F21/71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 G06F21/74Protecting specific internal or peripheral components, in which the protection of a component leads to protection of the entire computer to assure secure computing or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operating in dual or compartmented mode, i.e. at least one secure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04L41/0816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the condition being an adaptation, e.g. in response to network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61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biometrical features, e.g. fingerprint, retina-sca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5Multiple levels of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wherein the security policies are location-dependent, e.g. entities privileges depend on current location or allowing specific operations only from locally connecte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1Services related to particular areas, e.g. point of interest [POI] services, venue services or geof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2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W48/04Access restriction performed under specific conditions based on user or terminal location or mobility data, e.g. moving direction, spe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49Restricted operating environ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3/1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controlling access to devices or network resources when the policy decisions are valid for a limited amount of ti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可以解决家庭网络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进而通过人员身份特征,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适于对路由器的模式进行调整时采用。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路由器在家庭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路由器为连接因特网中各局域网、广域网的设备。家庭使用路由器时,主要是利用路由器发送网络信号,进而使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路由器发送的网络信号接入网络。现有技术中,路由器的模式可以分为家庭模式和访客模式。通过家庭模式接入路由器的设备可以修改路由器的配置信息,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包括:路由器的访问权限、接入路由器的密码等。通过访客模式接入路由器的设备不能修改路由器的配置信息,为了确保家庭网络的安全,当有客人来访时,家庭人员可以手动开启路由器的访客模式。
然而,当家庭人员没有手动开启访客模式时,访客设备则可以通过家庭模式接入路由器,那么此时访客设备具有修改路由器的配置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未及时开启访客模式的情况下,家庭的网络仍然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家庭网络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路由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
通过所述人员身份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在所述获取预设范围内的 人员身份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存储家庭人员身份特征;
所述通过所述人员身份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包括:
将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与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与所述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不同的人员身份特征时,开启所述访客模式。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在所述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存储家庭设备信息,所述家庭设备信息包括家庭成人设备信息和家庭儿童设备信息。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中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在所述通过所述人员身份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信息;
将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
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中,允许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中,拒绝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至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家庭人员身份特征包括家庭成人身份特征和家庭儿童身份特征;在所述获取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身份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与所述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所述儿童身份特征时,开启儿童模式,所述儿童模式为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网络和应用的模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中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 在所述将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允许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指定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儿童模式接入网络;
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所述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且不存在于所述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拒绝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中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或第一方面中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例,在所述将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与所述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所述儿童身份特征时,开启儿童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所述访客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二设备信息;
将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进行对比;
当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相同时,指定申请所述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所述儿童模式接入网络;
当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不同时,允许申请所述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所述访客模式接入网络。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还包括预定周期内的所述预设范围内的人员人数,在所述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人员人数大于等于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
当所述人员人数小于所述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
当所述人员人数小于等于第三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第一种可能的 实施例至第六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通过所述路由器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
当所述设备数量大于等于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
当所述设备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
当所述设备数量小于等于第三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第二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路由器,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
开启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人员身份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家庭人员身份特征;
所述开启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与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与所述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不同的人员身份特征时,开启所述访客模式。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存储家庭设备信息,所述家庭设备信息包括家庭成人设备信息和家庭儿童设备信息。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中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对比单元,鉴权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开启单元开启访客模式之后,接收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信息;
所述对比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与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
所述鉴权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中,允许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中,拒绝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至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家庭人员身份特征包括家庭成人身份特征和家庭儿童身份特征;
所述开启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与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所述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所述儿童身份特征时,开启儿童模式,所述儿童模式为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网络和应用的模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中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鉴权单元,还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允许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指定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儿童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所述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且不存在于所述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拒绝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中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或第二方面中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开启单元开启儿童模式后,接收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所述访客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二设备信息;
所述对比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进行对比;
所述鉴权单元,还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相同时,指定申请所述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所述儿童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不同时,允许申请所述第二请求 的第二设备通过所述访客模式接入网络。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还包括预定周期内的所述预设范围内的人员人数;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功率开启单元;
所述第一功率开启单元,用于当所述人员人数大于等于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当所述人员人数小于所述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当所述人员人数小于等于第三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至第六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的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第二功率开启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通过所述路由器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
所述第二功率开启单元,用于当所述设备数量大于等于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当所述设备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当所述设备数量小于等于第三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第三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路由器,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信息;
接收器,用于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
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接收器耦合,用于控制所述程序指令的执行,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人员身份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
所述存储器,还用于存储家庭人员身份特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与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与所述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不同的 人员身份特征时,开启所述访客模式。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存储器,还用于存储家庭设备信息,所述家庭设备信息包括家庭成人设备信息和家庭儿童设备信息。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中的第二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中,允许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家庭设备信息中,拒绝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在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至第三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家庭人员身份特征包括家庭成人身份特征和家庭儿童身份特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的人员身份特征与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所述儿童身份特征时,开启儿童模式,所述儿童模式为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网络和应用的模式。
在第五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中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将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之后,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允许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指定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儿童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所述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且不存在于所述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拒绝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在第六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中的第四种可能的实施例或 第三方面中的第五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所述访客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二设备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进行对比;当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相同时,指定申请所述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所述儿童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不同时,允许申请所述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所述访客模式接入网络。
在第七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的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述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还包括预定周期内的所述预设范围内的人员人数;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人员人数大于等于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当所述人员人数小于所述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当所述人员人数小于等于第三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在第八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结合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中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至第六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检测通过所述路由器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当所述设备数量大于等于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当所述设备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当所述设备数量小于等于第三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第四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一个计算机单元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时,该计算机单元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中的第一种可能的实施例至第八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记载的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通过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进而通过人员身份特征,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相比于现有技术只能手动开启访客模式,本发明能够通过识别 人员身份特征,当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自动开启访客模式,由于访客模式是实时开启的,所以访客设备只能通过访客模式接入网络,使得家庭网络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系统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系统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系统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中一种对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请求的鉴权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中另一种对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请求的鉴权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中一种路由器的设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中另一种路由器的设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中一种调整路由器发射功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中又一种路由 器的设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中再一种路由器的设置界面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中另一种调整路由器发射功率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中路由器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结合本发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适用于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系统,该系统包括:采集设备101,路由器102。
采集设备101,用于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身份特征和预定周期内的预设范围内的人员人数。
其中,人员身份特征可以为人员的面部身份特征、人员指纹信息或者人员声音信息等其他生物特征,与人员身份特征相对应,采集设备可以是用于采集人员的面部身份特征的摄像头,或者是可以采集人员的指纹信息的指纹机,或者是可以采集人员的声音信息的录音设备等。
预设范围可以为家庭门前固定大小的区域,或者采集设备可以采集到人员身份信息的区域等。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为进入家门的人员(包括家庭成员和非家庭成员)。
路由器102,用于存储家庭人员身份特征以及家庭设备信息,获取并识别采集设备101采集到的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当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
其中,访客模式为可以正常接入网络,没有权限修改路由器的配置信息的模式。
可选的,路由器102还用于当预设范围内存在儿童时,开启儿童模式。
其中,儿童模式为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网络和应用的模式。
本发明还适用于另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采集设备201,服务器202,路由器203。
采集设备201,用于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身份特征和预定周期内的预设范围内的人员人数。
服务器202,用于存储家庭人员身份特征以及家庭设备信息,获取并识别采集设备201采集到的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当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向路由器203发送开启访客模式的指令,当预设范围内存在儿童时,向路由器203发送开启儿童模式的指令。
路由器203,用于根据服务器202发送的指令开启访客模式或者开启儿童模式。
本发明还适用于另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系统,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采集设备301,身份特征识别设备302,服务器303,路由器304。
采集设备301,用于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身份特征和预定周期内的预设范围内的人员人数。
身份特征识别设备302,用于存储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获取并识别采集设备301采集到的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通过对比家庭人员身份特征和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特征,确定预设范围内的人员的身份。
服务器303,用于获取身份识别设备302确定的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当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向路由器304发送开启访客模式的指令,当预设范围内存在儿童时,向路由器304发送开启儿童模式的指令。
路由器304,用于根据服务器303发送的指令开启访客模式或者开启儿童模式。
结合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图1至图3所示的任一系统中的路由器,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401、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
402、通过人员身份特征,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通过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进而通过人员身份特征,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相比于现有技术只能手动开启访客模式,本发明能够通过识别人员身份特征,当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自动开启访客模式,由于访客模式是实时开启的,所以访客设备只能通过访客模式接入网络,使得家庭网络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进一步的,结合图1至图4,当图4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系统时,采集设备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路由器通过识别采集设备采集到的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特征,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
当图4所示的方法应用与图2示出的系统时,采集设备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服务器通过识别采集设备采集到的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特征,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控制路由器开启访客模式。
当图4所示的方法应用于图3示出的系统时,采集设备采集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身份特征识别模块通过识别采集设备采集到的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特征,确定预设范围内是否存在非家庭人员,当服务器收到身份特征识别模块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的信息后,控制路由器开启访客模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501、存储家庭人员身份特征以及家庭设备信息。
其中,家庭人员身份特征包括家庭成人身份特征和家庭儿童身份特征。家庭设备信息包括家庭成人设备信息和家庭儿童设备信息。
值得说明的是,可以将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与每个家庭设备信息相关联进行存储,亦可以将家庭人员信息与家庭设备信息独立的进行存储。此外,当设备为家庭人员中的成人和儿童共用的设备时,儿童设备信息可以同时作为成人设备信息进行存储。
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家庭人员特征以及家庭设备信息只需预先存储一次,之后家庭人员可以根据需求修改已存储的家庭人员特征以及家庭设备信息。
502、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
503、将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与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与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不同的人员身份特征时,开启访客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的路由器的模式还包括家庭模式。
其中,家庭模式为可以正常接入网络,且可以修改路由器配置信息的模式。
为了保证家庭网络的安全性,在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设备申请请求时,需要对该请求进行鉴权。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在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中一种对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请求的鉴权方法,具体如下:
601、接收第一请求,第一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信息。
其中,第一请求为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请求,第一请求中包括第一设备信息,第一设备信息为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设备的信息。
602、将第一设备信息与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
603、当确定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家庭设备信息中,允许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604、当确定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家庭设备信息中,拒绝申请通过家 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当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家庭设备信息中时,说明第一设备不是家庭设备,所以拒绝第一设备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在开启访客模式之后,家庭设备仍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为了避免当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与通过访客模式接入网络的密码相同时,访客设备也可以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所以当有设备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时,路由器会识别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设备是否为家庭设备,当不是家庭设备时,拒绝其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避免了在开启访客模式的情况下,访客设备仍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情况发生。只有家庭设备才能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保证了访客设备不会得到修改路由器配置信息的权限,更有效地保证了家庭网络的安全。
可选的,作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在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之后,将该人员身份信息中的人员身份特征与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该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儿童身份特征时,开启儿童模式。
其中,儿童模式为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网络和应用的模式。
结合图6,在开启儿童模式后,本发明还提供在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中的另一种对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请求的鉴权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701、接收第一请求,第一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信息。
702、将第一设备信息与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
703、当确定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允许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时,说明第一设备为成人设备,该成人设备可以通过家庭模式正常接入网络,且具有修改路由器配置信息的权限。
704、当确定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指定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儿童模式接入网络。
值得说明的是,当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时,说明第一设备为儿童设备,且此时已经开启儿童模式,所以该儿童设备可以通过儿童模式接入网络。
705、当确定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且不存在于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拒绝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在开启儿童模式之后,路由器不仅会识别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是否为家庭设备,还会识别第一设备是家庭成人设备还是家庭儿童设备,当是家庭儿童设备时,指定该设备通过儿童模式接入网络,在该设备通过儿童模式接入的情况下,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网络和应用,且没有修改路由器配置信息的权限,避免了儿童上网误操作造成的损失,且保证了家庭网络的安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801、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
802、根据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确定在预设范围内存在儿童和访客,则同时开启儿童模式和访客模式。
其中,将人员身份特征与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儿童身份特征时,开启儿童模式,以及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
值得说明的是,路由器的正常模式为家庭模式,在路由器开启的状态下,家庭模式一直开启供家庭人员接入网络,而儿童模式和访客模式需要通过判断才能决定是否开启。
可以理解的是,路由器的家庭模式、访客模式、儿童模式可以同时保持开启的状态。
可选的,在预设范围内不存在访客,此时本步骤仅需开启儿童模式即可,为了描述方便,以开启儿童模式和访客模式为例进行说明。只开启儿童模式时,路由器的设置界面如图8(a)所示;同时开启儿童模式和访客模式时,路由器的设置界面如图8(b)所示。
803、接收第二请求,第二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访客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二设备信息。
其中,第二请求为申请通过访客模式接入网络的请求,第二请求中包括第二设备信息,第二设备信息为申请通过访客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二设备信息。
804、将第二设备信息与儿童设备信息进行对比。
805、当确定第二设备信息与儿童设备信息相同时,指定申请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儿童模式接入网络。
其中,当确定第二设备信息与儿童设备信息相同时,指定该设备通过儿童模式接入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儿童设备需要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但是儿童设备接入网络后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网络和应用,且不能修改路由器的配置信息。在未开启儿童模式的情况下,儿童设备可以被作为家庭成人设备使用,通过家庭模式正常接入网络。在开启儿童模式的情况下,需要将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或者访客模式接入网络的设备信息与儿童设备信息进行对比,保证儿童使用的设备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网络和应用。
806、当确定第二设备信息与儿童设备信息不同时,允许申请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访客模式接入网络。
值得说明的是,当第二设备信息与儿童设备信息不同时,说明第二设备为访客设备或者家庭中的成人设备,则允许该设备按照原有申请的模式即访客模式接入网络。
结合图6至图8所示的方法流程,对于任何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设备,路由器都需要将该设备信息与家庭设备信息对比,当确定该设备为家庭成人设备时,允许该设备通过家庭模式正常接入网络;当确定该设备为儿童设备时,在开启儿童模式的情况下,允许该设备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但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网络和应用;当确定该设备为非家庭人员设备时,拒绝该设备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进一步的,在开启儿童模式的情况下,对于申请通过访客模式接入网络的设备,路由器需要将该设备信息与儿童设备信息进行对比,当确定该 设备为儿童设备时,指定该设备通过儿童模式接入网络。
可选的,本发明还提供在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中的一种调整路由器发射功率的方法,在该方法中,人员身份信息还包括预定周期内预设范围内的人员人数,如图9所示,该方法包括:
901、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定周期内预设范围内的人员人数。
值得说明的是,预定周期可以为一个自然日或者半个自然日,从0点到24点这一时间段为一个自然日,从0点到12点以及从12点到24点分别为半个自然日。在一个自然日或半个自然日内,采集设备对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运动轨迹进行跟踪,判断该人员是否进门,并实时统计一个自然日内或者半个自然日内进门的人员人数,该人员人数代表可能通过同一个路由器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
902、当人员人数大于等于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
其中,第一发射功率为使路由器发出的信号强度达到较强值的发射功率,俗称路由器的穿墙模式。第一人数预设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可以设置为5,即当进门人员人数超过5个就开启穿墙模式,保证多个进门人员的设备连接网络时信号的强大和稳定。开启穿墙模式时,路由器的显示界面可以如图9(a)所示,图9(a)中的联网设备数量为上述步骤901中的预定周期预设范围内的人员人数,可以看出,此时人员人数为5个。
值得说明的是,无论访客模式和儿童模式是否开启,路由器都可以调整发射功率,图9(a)中以开启儿童模式但未开启访客模式为例示出。
903、当人员人数小于第一人数预设值,并且大于第二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
其中,第二发射功率为使路由器发出的信号强度达到标准值的发射功率,俗称路由器的普通模式。第二人数预设值一定小于第一预设值,其具体大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以设置为0,即当进门人员人数大于0小于5时,开启标准模式,保证进门人员的设备连接网络的基本需求。开启普通模式时,路由器的显示界面如图9(b)所示。从图9(b)中,可以看出,此时人员人数为4个。
904、当人员人数小于等于第二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其中,第三发射功率为使路由器发出的信号强度达到最低值的发射功率,俗称路由器的节能模式。例如,当第二预设值为0时,即没有人员进门时,开启节能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整路由器发射功率的方法,通过获取预定周期内预设范围的人员人数来调整路由器的发射功率,当该人员人数大于等于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即较大的发射功率,以保证多人的设备通过该路由器连接网络时网络信号的强大和稳定;当该人员人数小于第一预设值,并且大于第二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保证进入家庭的人员的设备通过该路由器连接网络的基本需求;当该人员人数小于等于第二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即在没有人或者人数很少的情况下,降低能源消耗。这种根据需求调整路由器发射功率的方法,在保证家庭网络安全的基础上,既保证了人员人数较多时的信号质量,又减少了人员人数较少时的能源消耗,且人员人数较多时开启较大功率,人员人数较少时开启较小发射功率,还可以实现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网络设备对人体的辐射。
本发明还提供在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中另一种调整路由器发射功率的方法,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1001、检测通过路由器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
1002、当设备数量大于等于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
1003、当设备数量小于第一设备预设值,并且大于第二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
1004、当设备数量小于等于第二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步骤1002、1003、1004中的第一设备预设值、第二设备预设值的具体数值可以分别和上述步骤902、903、904中的第一人数预设值、第二人数预设值的数值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调整路由器发射功率的方法,通过检测通过路由器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来调整路由器的发射功率,当该设备数量大于等于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即较大的发射功率,以保证多设 备通过该路由器连接网络时网络信号的强大和稳定;当该设备数量小于第一设备预设值,并且大于第二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保证位于家庭中的设备通过该路由器连接网络的基本需求;当该人员人数小于等于第二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即在没有人或者人数很少的情况下,降低路由器的能源消耗。这种根据需求调整路由器发射功率的方法,在保证家庭网络安全的基础上,既保证了设备数量较多时的信号质量,又减少了设备数量较少时的能源消耗,且设备数量较多时开启较大功率,设备数量较少时开启较小发射功率,还可以实现在保证信号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网络设备对人体的辐射。
结合上述图4-图10中的描述,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如图11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单元11、开启单元12。
获取单元11,用于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
开启单元12,用于通过获取单元11获取的人员身份特征,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通过获取单元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进而开启单元通过人员身份特征,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相比于现有技术只能手动开启访客模式,本发明能够通过识别人员身份特征,当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自动开启访客模式,由于访客模式是实时开启的,所以访客设备只能通过访客模式接入网络,使得家庭网络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进一步的,结合图1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如图12所示,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13。
存储单元13,用于存储家庭人员身份特征。
开启单元12,还用于将获取单元11获取的人员身份特征与存储单元13存储的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与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不同的人员身份特征时,开启访客模式。
存储单元,还用于存储家庭设备信息,家庭设备信息包括家庭成人设 备信息和家庭儿童设备信息。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该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14,对比单元15,鉴权单元16。
接收单元14,用于在开启单元12开启访客模式之后,接收第一请求,第一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信息。
对比单元15,用于将第一设备信息与存储单元13存储的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提供给鉴权单元16。
鉴权单元16,用于当根据对比单元15提供的对比结果确定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家庭设备信息中,允许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当根据对比单元15提供的对比结果确定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家庭设备信息中,拒绝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进一步的,家庭人员身份特征包括家庭成人身份特征和家庭儿童身份特征。开启单元12,还用于将获取单元11获取的人员身份特征与存储单元13存储的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儿童身份特征时,开启儿童模式,儿童模式为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网络和应用的模式。
鉴权单元16,还用于当根据对比单元15提供的对比结果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允许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指定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儿童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所述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且不存在于所述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拒绝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接收单元14,还用于在开启单元12开启儿童模式后,接收第二请求,第二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访客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二设备信息。
对比单元15,还用于将第二设备信息与儿童设备信息进行对比。
鉴权单元16,还用于当确定第二设备信息与儿童设备信息相同时,指定申请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儿童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第二设备信 息与儿童设备信息不同时,允许申请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按照原有申请的模式接入网络。
值得说明的是,获取单元11获取的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还包括预定周期内的预设范围内的人员人数。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该装置还包括:第一功率开启单元17。
第一功率开启单元17,用于当人员人数大于等于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当人员人数小于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当人员人数小于等于第三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其中,第一发射功率为使路由器发出的信号强度达到较强值的发射功率,俗称路由器的穿墙模式。第二发射功率为使路由器发出的信号强度达到标准值的发射功率,俗称路由器的普通模式。第三发射功率为使路由器发出的信号强度达到最低值的发射功率,俗称路由器的节能模式。
可选的,如图12所示,该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18,第二功率开启单元19。
检测单元18,用于检测通过路由器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
第二功率开启单元19,用于当设备数量大于等于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当设备数量小于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当设备数量小于等于第三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值得说明的是,图12所示的第一功率开启单元17具有调整路由器发射功率的功能,第二功率开启单元19也具有调整路由器发射功率的功能,但是第一功率开启单元17和第二功率开启单元19调整路由器发射功率采用的方式不同,在该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中,可以仅采用第一功率开启单元17调整路由器发射功率,也可以仅采用第二功率开启单元19调整路由器发射功率,还可以选择采用第一功率开启单元17或者第二功率开启单元19调整路由器发射功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通过获取单元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 份特征,进而开启单元通过人员身份特征,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相比于现有技术只能手动开启访客模式,本发明能够通过识别人员身份特征,当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自动开启访客模式,由于访客模式是实时开启的,所以访客设备只能通过访客模式接入网络,使得家庭网络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如图13所示,图13为图1所示的系统中路由器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其中,路由器可包括存储器31、接收器32、处理器33和总线34,其中,存储器31、接收器32、处理器33通过总线34通信连接。
存储器31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静态存储设备,动态存储设备或者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31可以存储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在通过软件或者固件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时,用于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程序代码保存在存储器31中,并由处理器33来执行。
接收器32用于装置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例如但不限于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等)之间的通信。
处理器33可以采用通用的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用于执行相关程序,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
总线34可包括一通路,在装置各个部件(例如存储器31、接收器32和处理器33)之间传送信息。
应注意,尽管图13所示的硬件仅仅示出了存储器31、接收器32和处理器33以及总线34,但是在具体实现过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该终端还包含实现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其他器件。同时,根据具体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明白,还可包含实现其他功能的硬件器件。
具体的,图13所示的路由器用于实现图11-图12实施例所示的装置时,该装置中的接收器32,用于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并将预设范围内的 人员身份信息提供给处理器33。
处理器33,与存储器31和接收器32耦合,用于控制程序指令的执行,具体用于通过人员身份特征,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
进一步的,存储器31,还用于存储家庭人员身份特征;
处理器33,还用于将接收器32接收到的人员身份特征与存储器31中存储的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与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不同的人员身份特征时,开启访客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家庭人员身份特征包括家庭人员身份特征和家庭儿童身份特征。
存储器31,还用于存储家庭设备信息,所述家庭设备信息包括家庭成人设备信息和家庭儿童设备信息。
接收器32,还用于接收第一请求,第一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信息。
处理器33,还用于将第一设备信息与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当确定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家庭设备信息中,允许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家庭设备信息中,拒绝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处理器33,还用于将接收器32接收到的人员身份特征与存储器31中存储的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儿童身份特征时,开启儿童模式,儿童模式为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网络和应用的模式。
处理器33,还用于在将第一设备信息与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之后,当确定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允许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指定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儿童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且不存在于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拒绝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 备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进一步的,接收器32,还用于接收第二请求,第二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访客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二设备信息。
处理器33,还用于将第二设备信息与儿童设备信息进行对比;当确定第二设备信息与儿童设备信息相同时,指定申请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儿童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第二设备信息与儿童设备信息不同时,允许申请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访客模式接入网络。
接收器32获取的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还包括预定周期内预设范围内的人员人数。
处理器33,还用于当人员人数大于等于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当人员人数小于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当人员人数小于等于第三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其中,第一发射功率为使路由器发出的信号强度达到较强值的发射功率,俗称路由器的穿墙模式。第二发射功率为使路由器发出的信号强度达到标准值的发射功率,俗称路由器的普通模式。第三发射功率为使路由器发出的信号强度达到最低值的发射功率,俗称路由器的节能模式。
可选的,处理器33,还用于检测通过路由器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当设备数量大于等于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当设备数量小于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当设备数量小于等于第三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一个计算机单元执行计算机程序代码时,该计算机单元执行如图1至图10所记载的动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通过接收器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人员身份信息包括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进而处理器通过人员身份特征,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相比于现有技术只能手动开启访客模式,本发明能够通过识别人员身份特征,当确定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自动开启访客 模式,由于访客模式是实时开启的,所以访客设备只能通过访客模式接入网络,使得家庭网络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 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8)

  1. 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路由器,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
    通过所述人员身份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存储家庭人员身份特征;
    所述通过所述人员身份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包括:
    将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与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与所述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不同的人员身份特征时,开启所述访客模式。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存储家庭设备信息,所述家庭设备信息包括家庭成人设备信息和家庭儿童设备信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人员身份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信息;
    将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
    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中,允许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中,拒绝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5. 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家庭人员身份特征包括家庭成人身份特征和家庭儿童身份特征;在所述获取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身份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与所述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所述家庭儿童身份特征时,开启儿童模式,所述儿童模式为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网络和应用的模式。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允许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指定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儿童模式接入网络;
    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所述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且不存在于所述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拒绝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与所述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所述儿童身份特征时,开启儿童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所述访客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二设备信息;
    将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进行对比;
    当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相同时,指定申请所述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所述儿童模式接入网络;
    当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不同时,允许申请所述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所述访客模式接入网络。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还包括预定周期内的所述预设范围内的人员人数,在所述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 包括:
    当所述人员人数大于等于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
    当所述人员人数小于所述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
    当所述人员人数小于等于第三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通过所述路由器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
    当所述设备数量大于等于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
    当所述设备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
    当所述设备数量小于等于第三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10. 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路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
    开启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人员身份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单元;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家庭人员身份特征;
    所述开启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与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与所述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不同的人员身份特征时,开启所述访客模式。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存储家庭设备信息,所述家庭设备信息包括家庭成人设备信息和家庭儿童设备信息。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对比单元,鉴权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开启单元开启访客模式之后,接收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信息;
    所述对比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与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
    所述鉴权单元,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中,允许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中,拒绝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14.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家庭人员身份特征包括家庭成人身份特征和家庭儿童身份特征;
    所述开启单元,还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与所述存储单元存储的所述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所述儿童身份特征时,开启儿童模式,所述儿童模式为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网络和应用的模式。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鉴权单元,还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允许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指定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儿童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所述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且不存在于所述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拒绝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开启单元开启儿童模式后,接收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所述访客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二设备信息;
    所述对比单元,还用于将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进行对比;
    所述鉴权单元,还用于当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相同时,指定申请所述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所述儿童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不同时,允许申请所述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所述访客模式接入网络。
  17.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还包括预定周期内的所述预设范围内的人员人数;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功率开启单元;
    所述第一功率开启单元,用于当所述人员人数大于等于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当所述人员人数小于所述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当所述人员人数小于等于第三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18.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单元,第二功率开启单元;
    所述检测单元,用于检测通过所述路由器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
    所述第二功率开启单元,用于当所述设备数量大于等于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当所述设备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当所述设备数量小于等于第三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19. 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路由器,所述装置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包括程序指令的信息;
    接收器,用于获取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所述人员身份信息包括所述预设范围内的所有人员的人员身份特征;
    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和所述接收器耦合,用于控制所述程序指令的执行,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人员身份特征,确定所述预设范围内存在非家庭人员时,开启访客模式。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还用于存储家庭人员身份特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与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与所述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不同的人员身份特征时,开启所述访客模式。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还用于存储家庭设备信息,所述家庭设备信息包括家庭成人设备信息和家庭儿童设备信息。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中,允许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中,拒绝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23. 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家庭人员身份特征包括家庭成人身份特征和家庭儿童身份特征;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与所述每个家庭人员身份特征进行对比,当所述人员身份特征中存在所述儿童身份特征时,开启儿童模式,所述儿童模式为只能访问预先设置的网络和应用的模式。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在将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与所述家庭设备信息进行对比之后,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允许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存在于所述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指定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儿童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信息不存在于所述家庭成人设备信息中,且不存在于所述家庭儿童设备信息中,拒绝所述申请通过家庭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一设备通过所述家庭模式接入网络。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中包括申请通过所述访客模式接入网络的第二设备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进行对比;当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相同时,指定申请所述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所述儿童模式接入网络;当确定所述第二设备信息与所述儿童设备信息不同时,允许申请所述第二请求的第二设备通过所述访客模式接入网络。
  26. 根据权利要求19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范围内的人员身份信息还包括预定周期内的所述预设范围内的人员人数;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人员人数大于等于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当所述人员人数小于所述第一人数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当所述人员人数小于等于第三人数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27. 根据权利要求19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网络模式的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检测通过所述路由器接入网络的设备数量;当所述设备数量大于等于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一发射功率;当所述设备数量小于所述第一设备预设值时,并且大于第二预设值时,开启第二发射功率;当所述设备数量小于等于第三设备预设值时,开启第三发射功率。
  28.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一个计算机单元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时,该计算机单元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动作。
CN201480084383.3A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71136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95176 WO2016101272A1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3604A true CN107113604A (zh) 2017-08-29

Family

ID=56148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4383.3A Pending CN107113604A (zh) 2014-12-26 2014-12-26 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339143A1 (zh)
EP (1) EP3229508A4 (zh)
JP (1) JP2018501724A (zh)
KR (1) KR20170100607A (zh)
CN (1) CN107113604A (zh)
AU (1) AU2014415339A1 (zh)
CA (1) CA2972287A1 (zh)
WO (1) WO201610127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0700A (zh) * 2020-08-20 2020-11-20 盐城工学院 一种基于Femto架构的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3895A1 (en) * 2003-10-17 2005-04-21 Alcat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ith radio access points with dynamically adaptable transmission power level
WO2005071518A1 (en) * 2004-01-15 2005-08-04 Yahoo! Inc. Techniques for parental control of internet access including a guest mode
WO2006131852A1 (en) * 2005-06-06 2006-12-1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otected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CN103577737A (zh) * 2012-08-07 2014-02-1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权限自动调整方法
CN104053147A (zh) * 2014-06-19 2014-09-17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开启和关闭访客网络的方法及无线路由器
CN104077517A (zh) * 2014-06-30 2014-10-0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移动终端用户模式启动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4943B1 (ko) * 2005-08-10 2007-01-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드 기반 접근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8176536B2 (en) * 2007-04-30 2012-05-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Network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guest access
JP2009124461A (ja) * 2007-11-15 2009-06-04 Panasonic Corp 無線基地局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9986293B2 (en) * 2007-11-21 2018-05-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 access control
JP2010258784A (ja) * 2009-04-24 2010-11-11 Kyocera Corp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の基地局
JP2012138849A (ja) * 2010-12-27 2012-07-19 Fujitsu Ltd 管理装置、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管理方法
JP2012222586A (ja) * 2011-04-08 2012-11-12 Hitachi Consumer Electronics Co Ltd 情報処理装置
KR20140013548A (ko) * 2012-07-25 2014-0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 단말 장치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03475667A (zh) * 2013-09-24 2013-12-25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控制访问路由器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83895A1 (en) * 2003-10-17 2005-04-21 Alcatel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with radio access points with dynamically adaptable transmission power level
WO2005071518A1 (en) * 2004-01-15 2005-08-04 Yahoo! Inc. Techniques for parental control of internet access including a guest mode
WO2006131852A1 (en) * 2005-06-06 2006-12-1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otected wireless network access
CN103577737A (zh) * 2012-08-07 2014-02-12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权限自动调整方法
CN104053147A (zh) * 2014-06-19 2014-09-17 普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开启和关闭访客网络的方法及无线路由器
CN104077517A (zh) * 2014-06-30 2014-10-01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的移动终端用户模式启动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339143A1 (en) 2017-11-23
AU2014415339A1 (en) 2017-07-27
JP2018501724A (ja) 2018-01-18
EP3229508A1 (en) 2017-10-11
CA2972287A1 (en) 2016-06-30
EP3229508A4 (en) 2017-12-27
KR20170100607A (ko) 2017-09-04
WO2016101272A1 (zh) 2016-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28670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cess control monitoring
CN109450750A (zh) 设备的语音控制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家电设备
US20230386280A1 (en) Facial recognition frictionless access control
CN107770226B (zh) 一种智能家居的控制方法、装置、家庭网关及移动终端
CN109402941A (zh) 一种洗衣机控制方法及洗衣系统
CN111383137A (zh) 用于酒店客房的电力管理方法、系统及酒店管理系统
US20180224812A1 (en) Household appliance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and central processing device
CN107421060A (zh) 基于NB‑IoT网络的空调器通信方法以及空调器
CN103442097A (zh) 一种家庭网关控制WiFi终端接入权限的系统及方法
CN204990444U (zh) 智能安防控制设备
WO2021175068A1 (zh) 用于酒店的信息推送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3324947A (zh) 一种认证方法及一种鉴权方法
CN109872424A (zh) 一种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331596B (zh) 一种家居监控方法及系统
WO2019134548A1 (zh) 身份识别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7113604A (zh) 一种网络模式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6355684A (zh) 受控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00320852A1 (en) Anti-Theft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056063A (zh) 机器人的识别控制系统
CN106773762A (zh) 一种静脉纹识别终端及智能家居系统
JP2007213369A (ja) 生体認証装置および生体認証方法
TW202105206A (zh) 設備驗證系統和方法
CN105657075A (zh) Ip冲突检测及处理方法、无线热点设备
CN109785486A (zh) 一种基于步态识别的智能开门方法和装置
CN208737460U (zh) 树莓派机器人的快速登陆认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