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3015A - 由包括至少两个无线电通信装置的设备实现的测试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由包括至少两个无线电通信装置的设备实现的测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3015A
CN107113015A CN201580069472.5A CN201580069472A CN107113015A CN 107113015 A CN107113015 A CN 107113015A CN 201580069472 A CN201580069472 A CN 201580069472A CN 107113015 A CN107113015 A CN 1071130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communications
communications set
channel
equipment
transmit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947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3015B (zh
Inventor
J-P·若兰
N·当吉-卡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gemcom Broadband SAS
Original Assignee
Sagemcom Broadband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gemcom Broadband SAS filed Critical Sagemcom Broadband SAS
Publication of CN1071130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0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30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30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0082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 H04B17/0085Monitoring; Testing using service channels; using auxiliary channels using test signal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3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04B1/406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with more than one transmission mode, e.g. analog and digital m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10Monitoring; Testing of transmitters
    • H04B17/15Performance testing
    • H04B17/19Self-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9Performance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包括设备(10)的至少两个无线电通信装置(12、13)实现的发送器和/或接收器的测试方法,所述至少两个无线电通信装置共用同一频带但不采用相同的通信协议。本发明包括为测试同一件设备(10)的无线电通信发送器装置(12)的要测试的发送器(120)和/或无线电通信接收器装置(13)的要测试的接收器(131)而实现的以下步骤,·‑在所述发送器(120)的发送信道中由所述设备(10)的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要测试的发送器发送(E100)测试信号的步骤,以及·‑在与所述发送器(120)的所述发送信道相对应的接收信道中由所述设备(10)的与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2)不同的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要测试的接收器(131)接收(E200)所发送的测试信号的步骤。

Description

由包括至少两个无线电通信装置的设备实现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涉及由设备使用以测试该设备所具有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至少一个发送器和/或接收器的测试方法。
对诸如网关的并入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进行测试使得可以确定其功能有效性,并且可以在该设备生产结束时或由用户在使用期间完成,以便具体诊断任何故障。一般来说,其需要使用要测试的设备外部的手段以便执行用户通常不具有的测试。
特别是在可以集成在一件设备中的许多无线电通信装置(2.4GHz Wi-Fi、蓝牙、Zigbee、5GHz Wi-Fi、DECT等)的情况下,这样的测试总是棘手的。这是因为所讨论的设备的这些无线电通信装置中的一个与远程装置(通常是测试装置)之间的连接使用多个接口:
-在设备自身中,管理用于所讨论的设备的通信的主处理器与负责通信的射频收发器组件之间的接口以及该RF组件与至少一个天线之间的物理接口(RF组件和天线一起形成要测试的无线电通信装置)。该物理接口可由大量无源组件(滤波器、匹配组件等)以及有源组件(放大器)构成。
-由用作在设备本身与远程装置之间的无线电波的传播的载体的空气介质组成的接口。
-在远程装置中,其天线或多个天线与负责通信的射频组件之间的物理接口以及该RF组件与管理用于远距离装置的通信的主处理器之间的接口。
另外,在要测试的设备与远距离器具之间建立通信需要使用对于由所涉及的无线电通信装置所使用的每一种技术来说特定的通信协议。根据所使用的技术,可能需要使用密钥(在Wi-Fi标准的情况下为WEP、WPA等,在蓝牙标准的情况下为PIN码等)、保护访问权限类型或经授权的MAC地址列表或其它。
一件设备的主处理器因与同一设备的RF收发器组件建立逻辑对话而能够获知它们之间的接口的状态。因此,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总体诊断(RF组件+天线)相当于诊断RF组件的功能,以及其与设备的天线或多个天线的接口。
几种已知方法目前被用于执行对无线电通信装置的诊断。
根据具体方法,该测试借助于一个或更多个外部测试装置与发送链和接收链分开地执行。这种类型的测试在制造或调试阶段期间被广泛使用,并且需要使用专门设备。
为了检查发送链的功能,要测试的设备被置于所谓的“发送测试”模式,其中,其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发送器发送具体已知的测试信号。分析器类型的远距离测量器具接收该设备正常发送的测试信号,分析测试信号并给出测试信号的特性。所获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可以通知技术人员有关发送链的行为。
按相同方式,为了检查接收链的功能,发生器类型的远距离测量器具向该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发送具体已知的测试信号。该设备被置于所谓的“接收测试”模式中,其中,其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接收器返回反映其接收到的信号的信号。所获结果与预期结果之间的差异可以通知技术人员有关接收链的行为。
这种类型的测试使得能够独立地表征发送链,而不考虑所使用的通信协议。其完全适于调试,但是,由于需要使用复杂的设备,因而其不能被用于非技术人员的用户现场诊断的目的。
根据另一方法,通过尝试在包括相同无线电通信接口的两件设备之间的实际连接来执行测试。在这两件设备之间建立无线连接需要在先的相互注册阶段。该阶段使用上行链路(从用作外围设备的设备到用作基站的设备)和下行链路(从用作基站的设备到用作外围设备的设备)。简单的分析使得能够获取关于两件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信息。
具有基站角色的设备发送特定信息(Wi-Fi装置情况下的信标、在DECT装置情况下的虚设承载等)。希望在用作基站的设备上注册的设备(具有外围设备角色)向其用户呈现潜在可加入的基站的列表。如果在这个列表上出现履行基站角色的设备,则用户可以认为履行基站角色的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发送器和履行外围设备角色的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接收器都起作用。另一方面,缺少此列表并不能证明有故障,尽管这一切,即使存在故障,这种缺少也不能识别故障原因(硬件、密钥、基站设备的发送器、外围设备的接收器等)。
当用户选择基站设备并启动注册过程时,在该基站设备与外围设备之间执行双向交换(请求注册、交换密钥、协议等,这取决于所使用的技术和协议)。如果注册成功,则用户可以认为所有的无线电通信装置都起作用。否则,设备返回的信息不足以识别故障原因(硬件、密钥、访问权限等)。
通常由通信产品的不是专家的所有用户(甚至无意地)使用的这类测试是非常经验性的,迅速显示出其限制,并且需要使用除要诊断的设备之外的其它硬件。因此,其不能被用于建立可靠的诊断。
另一种方法是用于借助于无线电场检测器来诊断发送链的方法。这种基本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广泛已知的)包括借助于连接至测量天线的无线电场检测器来测量由发送链发射的场。这种类型的测量提供了有关由天线实际发送的信号电平的良好信息,因此提供了有关整个发送链的正确状态的良好信息。尽管如此,该方法也不能表征接收链的性能。
另一种方法是借助于测试信号发生器来诊断接收链。这种方法在专利US-A-8280442中进行了具体描述,并且包括评估注入到接收链中的特定信号的影响,从而表征其性能。该方法也不能表征发送链的性能。
另外,后一种方法需要使用唯一功能是提供这种诊断的组件,其由此导致设备的额外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诊断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方法,所述设备不能解决刚刚简要描述的由现有技术的诊断方法所引起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包括至少两个无线电通信装置的设备使用的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用于测试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的至少一个发送器和接收器。该方法的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为测试同一设备的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的要测试的发送器和/或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的要测试的接收器而实现的以下步骤:
-在所述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所述发送器的发送信道中发送测试信号的步骤;以及
-在与所述发送器的所述发送信道相对应的接收信道中检测所发送的所述测试信号的步骤。
根据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检测步骤包括:由所述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所述接收器指出因所述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所使用的信道中存在所述测试信号而造成的事件的触发。
根据另选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检测步骤包括:
-针对时间间隔和在所述接收通信装置的与该时间间隔相对应并且与发送由所述发送通信装置的所述发送器发送的所述测试信号的所述信道相对应的接收信道中测量无线电场电平的步骤;以及
-比较该测得电平与与预定目标电平的步骤。
根据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选择用于所述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的至少一个发送信道的步骤;
-配置所述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和所述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使得它们可以分别在所选择的所述发送信道中发送所述测试信号,并且在所述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的与所选择的所述发送信道相对应的一个或更多个接收信道中检测所述测试信号的步骤。
所述选择步骤例如包括任意选择所述发送信道。
其还可以包括从所述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所支持的全部所述发送信道中选择最安静的所述发送信道。
根据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测试信号按所述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所述接收器可以与周围发送器易于使用的发送方案相区别的、预定时间和/或频率比特序列和/或发送功率电平的形式来表示。
根据具体实施方式,针对所述测试信号的所述序列中的每一个比特执行所述检测步骤,所述方法包括验证每一个比特的有效性的步骤和验证所述测试信号的所有比特的有效性的步骤。
根据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测试方法还包括验证在所述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所述接收器的输入部处存在可测量无线电场的步骤。
本发明还涉及加载到一件设备的处理单元的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通过所述处理单元的处理器实现如刚刚描述的测试方法的指令。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存储装置,该超出装置被设置用于存储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的,所述指令用于在被加载到一件设备的处理单元的存储器中并且通过所述处理单元的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刚刚描述的方法。
根据阅读示例实施方式的下列描述,上述本发明的特征、以及其它方面将更清楚地显现,所述描述结合附图来给出,其中:
图1是能够执行根据本发明的测试方法的设备;
图2是例示通过根据本发明的测试方法实现的步骤的图;
图3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的测试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图;
图4是例示按照根据本发明的测试方法,通过选择用于发送测试信号的一个或两个发送信道的步骤来实现的步骤的图;
图5是例示通过配置发送和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步骤而实现的、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测试方法的步骤的图;以及
图6是例示通过发送和检测步骤而实现的、用于实现根据本发明的测试方法的步骤的图。
本发明采取这样的事实的优点,既,诸如网关的设备包括使用同一频带的至少两个无线电通信装置,例如,位于2.4GHz至2.483GHz之间的所谓ISM(工业、科学以及医疗)频带,即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这些无线电通信装置可以是Wi-Fi、蓝牙、ZigBee或其它类型。
这些不同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发送和接收链被设计成在类似频带上工作,信号从一件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发送器的输出部到同一件设备的另一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接收器的输入部的传播条件最佳且可重复。从这个原则出发,接收由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发送的测试信号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简单接收足以考虑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发送链和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接收链足以起作用来提供连接。
尽管如此,这些不同无线电通信装置所使用的调制原理通常具有不同的性质(频率和/或时间占用,调制方案、信道编码、介质访问等),使得同一件设备的两个不同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几乎没有能够彼此对话的机会。这是因为由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发送的信号在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接收信道中被感知为噪声。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诊断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方法,其受益于分享同一频带的多个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同一设备内的同时存在,即使它们不使用同一通信协议,这使得在没有任何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可以补救先前在本说明书的前序部分中提到的关于现有技术的诊断方法的缺陷。
图1中以网关10的形式示出了能够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诊断方法的一件设备,网关10包括:被设计成控制根据第一标准的无线电通信装置12和根据例如不同于第一标准的第二标准的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控制器11。控制器11作为网关控制器还控制例如以太网类型的网络接口14,以便例如能够与计算机20和例如xDSL类型的因特网全球接口15通信,以供在互联网30上通信。
无线电通信装置12包括发送器120和接收器121,并且连接至天线122,以在相应的发送和接收信道中发送和接收电磁波。
同样,无线电通信装置13包括发送器130和接收器131,并且连接至天线132,以在相应的发送和接收信道中发送和接收电磁波。
针对诸如刚刚关于图1描述的设备的一件设备来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测试方法,作为示例,考虑第一标准根据所谓的Wi-Fi标准,而第二标准是所谓的蓝牙标准。
这里应该说明,Wi-Fi标准涉及ISO/EIC 8802/11(IEEE 802.11)标准给出的一组通信协议。更具体地,IEEE 802.11b和g标准在2.4GHz频段工作。同样,所谓的蓝牙标准涉及IEEE 802.15。它在位于2.4GHz至2.4835GHz之间的频段工作。
根据本发明的诊断方法被用于借助于同一件设备10的另一无线电通信装置(在下文称为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3)来测试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发送器(在下文称为发送无线通信装置,例如,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
该方法包括:第一步骤E100,在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所述发送器120的发送信道中发送测试信号(参见图2);以及第二步骤E200,在由所述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使用的、与由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用于发送所述测试信号的发送信道相对应的信道中检测该测试信号。
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是设备10的被希望测试发送器120的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因而是与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不同的无线电通信装置。或者,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是设备10的被希望测试接收器131的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因而是与接收装置13不同的无线电通信装置。或者,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和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是设备10的被希望针对发送器120和接收器131执行相应测试的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和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检测步骤E200包括:由所述设备10的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指出由于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所发送的所述测试信号的存在而造成的事件的触发。
例如,当发送所述测试信号的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根据蓝牙标准工作并且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根据Wi-Fi标准工作时,检测步骤E200可以包括:在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通过发送信道发送测试信号,并且无线电通信装置13还寻求访问与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所使用的发送信道相对应的发送信道的同时,指出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接收器131的“卡住信标(stuck beacon)”类型的错误反馈。这是因为使用访问CSMA-CA(具有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类型的载波的装置的无线电通信装置13由于其接收器131检测到测试信号而不能发送信标信号,并返回“卡住信标”类型的错误消息。检测步骤E200包括指出触发该消息的发送的步骤。
同样,检测步骤E200可以包括:在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在与该时刻的工作信道相对应的频带中发送该测试信号之后,指出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所使用的工作信道的变化。这是因为Wi-Fi类型的无线电通信设备使用所谓的“ACS”(自动信道选择)功能,借助于该功能,其连续执行其无线电环境的映射并自动选择最少干扰的信道。将测试信号注入与该时刻的工作信道相对应的频带干扰该信道,使得Wi-Fi无线电通信装置13改变工作信道。因此,检测步骤E200包括指出信道中的这种变化。
仍然如此,检测步骤E200可以包括:使用所谓的“噪声本底”功能来进行对与发送测试信号的信道相对应的频带中的噪声电平的测量,并且为了由此推断出该频带中存在测试信号。
当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根据Wi-Fi标准工作并且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根据蓝牙标准工作时,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利用所谓的“AFH”(自适应跳频)功能,检测步骤E200可以包括:在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发送测试信号的同时,指出新的“坏”信道的引入。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检测步骤E200包括:步骤E210,测量在时间间隔期间和在所述接收通信装置13的与该时间间隔和由所述发送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发送的所述测试信号的发送信道相对应的接收信道中存在的信号的无线电场电平;以及步骤E220,将该测量电平与目标电平进行比较。
所讨论的测量步骤E210可以包括:读取通常在射频接收器中用于获知信号的接收功率并评估信道的占用的所谓的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作为无线电场电平。
该目标电平是先前已经建立的预定电平。
例如,从理论上讲,目标电平在设计所讨论的设备时建立,考虑到其架构和从同一件设备10的通信装置12、13的发送器120、130向另一通信装置13的接收器131、121发送的信号的特性。
该目标电平的理论建立必须从光谱占用、调制类型等方面来考虑所发送的测试信号的特性。还必须从带宽和无线电场接收性能方面来考虑所讨论的接收器的特性。这是为了允许考虑到所讨论的发送器120和接收器131的固有特性的测量。
该目标电平还可以在设计或制造该设备时,当另一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发送预定信号时,通过测量通信装置13的接收器131在该另一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的推测频带中接收到的无线电场电平来建立。该测量使得能够通过所讨论的整个通信链来评估实际的传播条件。
对在产品的设计或制造时获取的目标电平的值与在步骤E210测量的电平值进行比较的步骤E220使得能够获取对所讨论的链中的所有组件的状态的诊断。接受该比较的标准例如可以是对应于要获取的预定值连同预定公差窗口,并且例如对应于在设备大量生产期间使用的各种部件的特性的概率分布的目标电平。
如果存在使用同一频带(并且具体为同一发送信道)的多个附近发送器(例如,除了所讨论设备以外的相邻设备的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发送器),则测量所发送的测试信号的无线电场电平的测量步骤E210可能被干扰。在此情况下,由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13测量到的无线电场电平是由这些附近发送器发送的信号和随后嵌入其中的测试信号的总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本发明,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发送根据确定性方案表示的测试信号,也就是说,对于所讨论的预定设备的任何发送器和接收器都是已知的。
由此,测试信号例如采用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接收器131可以与周围发送器易于使用的发送方案相区别的一序列的预定的时间比特序列(在预定的相对时刻的发送),和/或预定的频率比特序列(确定的信道上的发送),和/或预定的发送功率电平(组合或不组合)的形式来表示。
例如,由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发送的测试信号由采取预定值的8位二进制码(例如,10010110)组成。在由Wi-Fi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发送器120发送测试信号的情况下,该代码的值1可以对应于在Wi-Fi接口的发送器的输出点处,按发送功率0dBm发送具有以信道3(2422MHz)为中心的20MHz宽的随机净荷的OFDM多载波Wi-Fi信号达10ms时段,并且该代码的值0对应于同样10ms的持续时间的不发送(发送电平低于-50dBm)。
考虑Wi-Fi发送器120与蓝牙接收器131之间的传播特性使得总衰减(考虑到接收器131的组件和频率带宽)为33dB±5dB。
在通信链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蓝牙型的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接收器131(其被控制器11按连续接收模式定位在位于2413MHz(信道11)至2431MHz(信道29)之间的一个信道上,例如,在其信道20上),针对接收到测试信号的0比特而记录低于-83dBm的RSSI值,并且针对接收到1比特而记录33dBm±5dB。
下面,结合图3,对本发明的测试方法的具体实现进行描述,并且仅作为示例,考虑由Wi-Fi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进行发送和由蓝牙通信设备13的接收器131进行接收的情况。
步骤E1是停止发送和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2和13的受到希望执行的测试影响的正常活动的步骤。
步骤E2是为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选择一个或两个发送信道的步骤。
当构成测试信号的二进制码的比特以1和0通过同一发送信道发送时,仅选择一个发送信道。另一方面,在通过一个发送信道发送为1的比特而在第二发送信道上发送为0的比特时,选择两个发送信道。
该选择步骤E2可以包括:任意选择这个或这些发送信道,例如,针对Wi-Fi型的无线电通信装置12,选择以2412MHz的频带为中心的信道1,并且可选地以2462MHz的频带为中心的信道11。
根据变型实施方式,该选择步骤E2可以包括:从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的全部发送信道中,选择作为最安静的发送信道或两个发送信道,以便避免由来自外部设备的发射所造成的错误解释。
图4例示了接着由步骤E2实现的步骤。
步骤E20是任意选择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的发送信道的步骤。例如,对于Wi-Fi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来说,步骤E20可以包括:任意选择以2412MHz频带为中心的频道1。
步骤E21是将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定位在一信道上的步骤,该信道的中心频率对应于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信道的中心频率。例如,如果发送信道是以2412MHz频率为中心的Wi-Fi信道1,则蓝牙无线电通信装置13位于信道号10(2402MHz+10×1MHz)上。
步骤E22是测量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接收器131的输入部上的无线电场电平的步骤,例如,RSSI测量步骤。
应注意,在该测量期间,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不发送任何信号。
该步骤E22可以借助于有关测量数N的循环而重复多次,该循环包括:计数器的初始化步骤E23、在步骤E22的每次测量之后的所述计数器的递增步骤E24,以及验证计数器的计数未超过初始化值的步骤E25。在每次测量时,步骤E22保持如此测量的接收无线电场电平的最大值。该值给出有关在步骤E20中选择的信道的占用的指示。
针对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的每个发送信道,借助于包括选择新发送信道的步骤E26和检查所有发送信道已被选择的步骤E27的循环来重复步骤E21和步骤E22。
步骤E28是在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不发送的情况下,建立根据在步骤E22在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接收器131的输入部上测量到的无线电场电平而分类的发送信道的列表,和具有最低无线电场电平的发送信道或两个发送信道(根据情况)的选择的列表的步骤。
步骤E3是配置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和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使得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可以发送测试信号,并且使得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接收器131可以在与发送器120的发送信道相对应的接收信道中检测到该测试信号的步骤。
图5例示了接着由步骤E3实现的步骤。步骤E30是定义为1的比特的发送特性的步骤,具体为所使用的符合在步骤E2(或E11)选择的发送信道的发送信道、发送功率(例如0dBm)、调制类型(例如,针对发送速率为54Mb/s的OFDM调制)等。
步骤E31是定义为0的比特的发送特性的步骤,具体为所使用的发送信道(与发送为1的比特的信道相同,或者根据在步骤E2(或E11)选择的另一发送信道)、发送功率(例如-50dBm)、调制类型(例如,针对发送速率为54Mb/s的OFDM调制)等。
步骤E32是定义测试信号的比特序列的特性的步骤,具体为比特数(例如,8)、比特的持续时间(例如,10ms)。
步骤E33是定义测试信号序列(例如,10010110)中的每个比特的步骤。
步骤E34是定义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接收器130的接收信道,使得接收信道的中心频率处于发送无线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的发送信道的频带中的步骤。
在特定实施方式中,接收信道或每一个接收信道的中心频率对应于对应的发送信道或每一个对应的发送信道的中心频率。
在另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接收信道或每一个接收信道的中心频率在发送信道或每一个发送信道的频带中,相对于对应发送信道或每一个对应发送信道的中心频率横向偏移。
例如,Wi-Fi信道的频带因使用OFDM调制而具有对应于宽度为1MHz的几个蓝牙信道的20MHz的宽度。步骤E34可以将蓝牙接收信道定位于包括在由Wi-Fi信号占用的频谱中的这些1MHz的20个信道中的一个上。因此,能够验证发送接口针对每一个信道发送具有期望频谱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为20MHz)的测试信道。
步骤E4是这样的步骤,即,由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根据在步骤E3建立的配置发送测试信号的每一个比特,并且针对它们中的每一个在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与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的发送信道相对应的接收信道中检测测试信号。该检测例如通过测量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接收器131(在这种情况下是蓝牙型)的输入部处的无线电场电平来进行。针对测试信号的代码比特的循环包括选择第一比特的步骤E5,检查所有比特已被发送和检测的步骤E6以及选择新的比特的步骤E7。
图6示出了接着由步骤E4执行的步骤。步骤E40是这样的步骤,即,定位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使得其可以根据先前定义的配置发送相关比特,并且根据先前定义的配置定位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接收器131,使得其可以检测该比特。
步骤E41是由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发送相关比特的步骤。
概括地讲,步骤E42是根据先前关于图2描述的步骤E200检测所述相关比特的步骤。在本文所描述的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检测步骤E42包括:在由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发送比特之后,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测量其输入部处的无线电场电平。该检测步骤42可以在每次添加所进行的测量时有利地重复多次,只要步骤E43没有指出该比特的持续时间期满即可。在每次读取结束时,步骤E44将计数器从0递增。
步骤E45要求在相关比特的持续时间已经期满时停止发送该比特。
步骤E46将接收到的电场电平确定为在步骤E42所进行的测量的接收平均电场电平。该平均电平对应于总电平除以由步骤E44的计数器给出的所进行的测量的次数。
步骤E47是验证先前接收到的所确定无线电场电平对应于预期的无线电场电平的步骤。如果是这种情况,则步骤E49证实所讨论的比特并将标志置于1处,而步骤E50不证实其并将标志置于0处。该标志随后被使用,如下所述。
在上面提到的示例中,测试信号的具有逻辑1电平的字的比特将由Wi-Fi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以连续发送的形式发送达54Mbps OFDM调制突发的测量持续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为10ms),并且发送器输出部的发送电平为0dBm。在设计或制造所涉及的设备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先前校准测量时(如上所述),将位于具有同一中心频率的信道上的蓝牙型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接收器131所接收的无线电场电平确定为正常的+33dBm±5dBm。该电平对应于预期电平。与Wi-Fi发送器120发送具有逻辑1状态的测试信号的比特同时,如果位于同一中心频率上的蓝牙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测量到所接收的高于-38dBm的无线电场电平,则步骤E47认为该电平对应于预期电平,并因此通过将标志置于1处来证实该测量。在相反情况下,将标志定位在0处。
同样,测试信号的具有逻辑0电平的比特将由Wi-Fi发送器120以连续发送的形式贯穿54Mbps OFDM调制突发的测量持续时间来发送,并且发送器输出部的发送电平小于-50dBm。在设计或制造设备的相同条件下进行的先前校准测量时,可以确定由位于具有同一中心频率的信道上的蓝牙接收器所接收的信号应当小于-83dBm。
与Wi-Fi发送器120发送具有逻辑0状态的测试信号的比特同时地,如果位于同一中心频率上的蓝牙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测量到低于或等于-38dBm的接收功率电平,则步骤E47认为该电平对应于预期电平,并因此通过将标志置于1处来证实该测量。在相反情况下,将标志定位在零处。
步骤E8是检查测试信号的字的所有比特已被证实的步骤。要做到这一点,步骤E8使用在步骤E48和E49中的一个中针对测试信号的代码的每一个比特定位的标志。
如果是这种情况,则这意味着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这里为Wi-Fi型)的发送器120与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这里为蓝牙型)的接收器131之间的完整连接起作用(情况A)。
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步骤E9检查由RSSI信号给出的接收无线电场电平是否对应于在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这里为蓝牙型)的接收器131的输入部处存在的可测量无线电场电平。
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则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接收器131可能被认为有故障(情况B)。如果在先前映射操作期间,RSSI信号没有显示针对任何信道的任何可测量的无线电场信号,则这个假设可能会加强。这是因为,在正常的居住环境中,不可能遇到在ISM频带内信号完全不存在。
如果由RSSI信号给出的接收功率电平对应于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接收器131的输入部处的可测量无线电场的存在电平,则可能的是,因伪造了该测量的干扰信号而不能够证实测试信号的字的所有比特。因此,通过改变测试信号的特性,可以实现至少一个其它测试。要做到这一点,步骤E10检查所进行的测试数量是否大于某一数量,如果是这种情况,则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的发送器120可能损坏(情况C)。在相反情况下,步骤E11启动新的测试,例如,通过任意地或者通过按在步骤E2建立的信道列表的次序选择跟随的发送信道,来改变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发送器120的发送信道。
在图1中,设备10的控制器11包括连接至存储器111的处理器110,在处理器110中,首先存储有程序,其次存储了有用于由处理器110执行这些程序的数据。其中,在存储器111中加载的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由处理单元11的处理器110实现如刚刚描述的测试方法的步骤的指令。
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从诸如卡或存储器钥匙、CD或DVD盘等的外部存储装置40并且借助于合适的接口17加载到存储器111中。这些存储装置40由此存储该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指令,当指令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被加载到如图1描绘的一件设备10的控制器11的存储器111中并且由所述控制器11的处理器110执行时,实现如刚刚描述的测试方法的指令。
该计算机程序还可以从能够经由因特网30访问的服务器(未示出)加载。

Claims (11)

1.一种测试方法,该测试方法用于测试一件设备(10)所具有的至少两个无线电通信装置(12、13)中的发送器和/或接收器,所述至少两个无线电通信装置共用同一频带但不使用同一通信协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所述设备(10)的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要测试的发送器(120)在所述发送器(120)的发送信道中发送测试信号的步骤(E100);以及
-由所述设备(10)的与所述第一无线电通信装置(12)不同的第二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要测试的接收器(131)在与所述发送器(120)的所述发送信道相对应的接收信道中检测发送的所述测试信号的步骤(E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步骤(E200)包括:由所述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所述接收器(131)指出因在所述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所使用的信道中存在所述测试信号而造成的事件的触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步骤(E200)包括:
-针对一时间间隔和在所述接收通信装置(13)的与该时间间隔相对应并且与发送由所述发送通信装置(12)的所述发送器(120)发送的所述测试信号的所述信道相对应的接收信道中测量无线电场电平的步骤(E210);以及
-将该测量的电平与预定目标电平进行比较的步骤(E220)。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选择用于所述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的至少一个发送信道的步骤(E2);
-配置所述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和所述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使得所述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和所述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能够分别在所选择的所述发送信道中发送所述测试信号,和在所述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与所选择的所述发送信道相对应的一个或更多个接收信道中检测所述测试信号的步骤(E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步骤(E2)包括任意选择所述发送信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步骤(E2)包括从所述发送无线电通信装置(12)所支持的全部所述发送信道中选择最安静的发送信道。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一项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信号按所述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所述接收器(131)能够与周围发送器易于使用的发送方案相区别的一序列的预定时间和/或频率比特和/或发送功率电平的形式来表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所述测试信号的所述序列中的每一个比特来执行所述检测步骤(E200;E42),所述方法包括验证每一个比特的有效性的步骤(E47)和验证所述测试信号的所有比特的有效性的步骤(E8)。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验证在所述接收无线电通信装置(13)的所述接收器(131)的输入部处存在能够测量的无线电场的步骤(E9)。
10.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加载到一件设备(10)的处理单元(11)的存储器(111)中,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用于由所述处理单元(11)的处理器(110)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指令。
11.一种存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存储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所述指令用于在其被加载到一件设备(10)的处理单元(10)的存储器(111)中并且由所述处理单元(10)的处理器(110)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580069472.5A 2014-12-17 2015-12-15 测试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30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462597 2014-12-17
FR1462597A FR3030949B1 (fr) 2014-12-17 2014-12-17 Procede de test mis en œuvre par un equipement comprenant au moins deux dispositifs de radiocommunication
PCT/EP2015/079745 WO2016096823A1 (fr) 2014-12-17 2015-12-15 Procédé de test mis en œuvre par un équipement comprenant au moins deux dispositifs de radiocommunica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3015A true CN107113015A (zh) 2017-08-29
CN107113015B CN107113015B (zh) 2021-03-16

Family

ID=52779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6947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3015B (zh) 2014-12-17 2015-12-15 测试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15134B2 (zh)
EP (1) EP3235151B1 (zh)
CN (1) CN107113015B (zh)
FR (1) FR3030949B1 (zh)
WO (1) WO20160968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7179B (zh) * 2016-12-30 2020-06-05 上海同耀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自适应测试系统及方法
US11375506B2 (en) * 2020-01-30 2022-06-28 Anritsu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easurement system, communication terminal measurement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test metho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9652A (zh) * 2009-07-28 2011-0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多模终端的空间接收灵敏度的系统及方法
CN102420630A (zh) * 2010-09-24 2012-04-18 美国博通公司 自测试收发器及其自测试的方法
US20120134390A1 (en) * 2010-11-26 2012-05-3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o-existence of narrow-channel transmitter and wide-channel receiver
US20120184296A1 (en) * 2009-06-03 2012-07-19 Heinrich Milosiu Method and radio device for detecting a movement
CN103368666A (zh) * 2012-04-10 2013-10-23 音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在特定频带中对多个设备同时进行射频测试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41672B2 (ja) * 1998-07-31 2001-1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干渉波検出装置及び干渉波検出方法
US6967998B1 (en) * 1999-11-12 2005-11-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nitoring transmission quality
WO2003071293A1 (de) * 2002-02-22 2003-08-28 Daimlerchrysler Ag Verfahren und anordnung zum prüfen mindestens einer antenne
US9065537B2 (en) * 2002-09-03 2015-06-23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alibrating a multi-mode, multi-standard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US7071679B1 (en) * 2003-05-23 2006-07-04 Xilinx, Inc. Testing of a system-on-a-chip having a programmable section and a plurality of high-speed interfaces
FI119309B (fi) * 2004-01-30 2008-09-30 Elektrobit System Test Oy Menetelmä, järjestelmä ja tietokoneohjelma langattoman viestilaitteen vastaanottimen testaamiseksi
US20060197538A1 (en) * 2005-03-07 2006-09-07 Nokia Corporation Self-test method for antennas
US8396003B2 (en) * 2007-12-28 2013-03-12 Nokia Corporation Control of radio process
JP5042955B2 (ja) 2008-09-22 2012-10-03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基地局及び受信機障害診断方法
US8045926B2 (en) * 2008-10-15 2011-10-25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ulti-transceiver architecture for advanced Tx antenna monitoring and calibration in MIMO and smart antenna 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1696652A (zh) 2009-11-03 2010-04-21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节温器
KR101437030B1 (ko) * 2010-02-25 2014-09-02 브로드콤 코포레이션 4G WiMAX/LTE-WiFi/BT 공존을 위한 시간 도메인 접근에 대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84296A1 (en) * 2009-06-03 2012-07-19 Heinrich Milosiu Method and radio device for detecting a movement
CN101969652A (zh) * 2009-07-28 2011-02-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多模终端的空间接收灵敏度的系统及方法
CN102420630A (zh) * 2010-09-24 2012-04-18 美国博通公司 自测试收发器及其自测试的方法
US20120134390A1 (en) * 2010-11-26 2012-05-31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Co-existence of narrow-channel transmitter and wide-channel receiver
CN103368666A (zh) * 2012-04-10 2013-10-23 音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在特定频带中对多个设备同时进行射频测试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69993A1 (en) 2018-09-20
EP3235151B1 (fr) 2022-02-16
WO2016096823A1 (fr) 2016-06-23
FR3030949A1 (fr) 2016-06-24
CN107113015B (zh) 2021-03-16
FR3030949B1 (fr) 2020-11-27
US11115134B2 (en) 2021-09-07
BR112017012683A2 (pt) 2018-01-02
EP3235151A1 (fr) 2017-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o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10999136B (zh) 装置、用于测试装置的测量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8027434A (zh) Wi-fi室内雷达
CN110100464A (zh) 反向散射环境ism频带信号
CN1713760B (zh) 无线装置
De Donno et al. Listening to tags: Uplink RFID measurements with an open-source software-defined radio tool
US2020000808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over-the-air testing of device under test
US20120195207A1 (e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measuring a signal and method for requesting a measurement
US20140177459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pid and cost effective testing of wireless systems
CA2805752C (en) Hybrid architecture fo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and packet radio communication
CN108141388B (zh) 用于测试低功率射频(rf)数据包信号收发器的方法
CN107438963A (zh) 用于测试无线数据包信号收发器的系统和方法
Chen et al. Reliable and practical bluetooth backscatter with commodity devices
CN107113015A (zh) 由包括至少两个无线电通信装置的设备实现的测试方法
US11923887B2 (en) Emulation-based cross-technology for decoding communications
CN110731069A (zh) 使用非链接测试资源控制无线待测设备的方法
CN107210954B (zh) 网关、测试网关的方法、管理一组网关的系统和存储介质
CN104718710A (zh) 适合环境的快速跳频
US10412608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esting method
CN101103562A (zh) 基于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发送和仿真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诊断和自修复
KR101540141B1 (ko) 근거리 무선통신을 이용한 테스트 시스템 및 그 테스트 방법
Mahfouz et al. Impact of ultra-narrowband interference on Wi-Fi links: An experimental study
LaSorte et al. Experimental method for evaluating wireless coexistence of Wi-Fi medical devices
BR112017012683B1 (pt) Método para testar um transmissor e/ou um receptor de pelo menos dois dispositivos de comunicação via rádio, item de equipamento que compreende pelo menos dois dispositivos de comunicação via rádio e meio de armazenamento de informação não-transitório
Chen Towards robust general-purpose backscatter with commodity radio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