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103562A - 基于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发送和仿真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诊断和自修复 - Google Patents

基于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发送和仿真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诊断和自修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103562A
CN101103562A CNA2005800431196A CN200580043119A CN101103562A CN 101103562 A CN101103562 A CN 101103562A CN A2005800431196 A CNA2005800431196 A CN A2005800431196A CN 200580043119 A CN200580043119 A CN 200580043119A CN 101103562 A CN101103562 A CN 1011035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signal
equity side
communication
equ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431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安·C·费尔南德斯
大卫·J·海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ola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Motorol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ola Inc filed Critical Motorola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1035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1035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3Indication means, e.g. displays, alarms, audible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对通信设备(102)处信号发送问题的作出响应的方法(400),包括:如果通信设备处接收的广域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测量低于预定阈值,则识别(404、414)用作该通信设备对等方的另一通信设备(118)。该方法包括:生成(416)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其在通信设备(102)与对等方之间的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上传递。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于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确定(418)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是否是通信设备(102)中的故障。该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生成(423)第三信号质量测量,其可以与第一信号质量测量进行比较,以确定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

Description

基于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发送和仿真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诊断和自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设备和网络的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无线通信设备中的故障诊断和校正。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的领域一直是现代技术中最迅速演进的领域。基于出现无线通信能力,数目增加的传统通信和计算设备现在拥有了新发现的移动性。该扩展的无线设备世界不仅包括更多的传统蜂窝电话,而且还包括较新的增加,诸如无线膝上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和类似于无线传感器和标签器的其他设备的主机。例如在被称为第三代(3G)蜂窝技术和无线局域网络(WLAN)紧急技术的开发中,可以看到无线通信技术持续和快速演进的证据。
尽管有这样巨大的进步,但是,无线通信仍然面临挑战。最持久的挑战之一源于这样的事实,即无线通信涉及射频(RF)信号的传输;也就是说,射频范围内的电磁(em)波的传输。即使在最佳条件下,经由RF信号的通信也是受到挑战的,这是因为自由空间的衰减按照与由信号穿越的距离平方成比例的速率,减小了RF信号的强度。由于RF信号被多种障碍物(诸如建筑物、树以及甚至是大气中的粒子)阻塞,也可以发生进一步的衰减。
RF信号还会受到反射的影响,这导致了多径或信道衰落。信号分量的反射使该反射分量在相对于沿直接或较短反射路径的相同信号其他分量的某些时间延迟之后才到达接收机。这可以引入随机相位变化,由此使得在时间上相互偏移的相似信号趋向于增加或减少,这取决于它们的相对相位差。多径或信道衰落的最终结果是进一步的信号劣化。
无线通信中的这些固有问题可以使得难以辨别通信设备处的信号问题是由于诸如多径衰落的因素,还是由于通信设备自身的问题。而且,由于广域通信典型地取决于经由受蜂窝和其他网络影响的互连而进行通信的设备,另一潜在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是提供不同设备之间互连的网络基础设施中的故障。通过增加实现局域通信的多个协议的使用,使识别信号问题根源的问题进一步恶化。这些包括这样的协议,诸如MotoTalk、Bluetooth和IEEE 802.11。在后一种情况中,即使确定了信号问题的根源是在于通信设备,但是还是难以辨别该问题是否特有地与该设备所配置的多个协议中的特定一个协议相关。
而且,传统的设备和方法还缺乏有效率和有效力的方式,用于确定通信设备处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因此,由于差的信号质量可以源于许多根源一包括存储器破坏、组件失效、网络问题和多径衰落一其通常难以诊断信号发送问题的原因。而且,随后,传统的设备和技术典型地缺乏用于正确诊断信号发送问题根源的有效能力,它们典型地也缺乏用于规定对信号发送问题进行适当补救的有效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对无线通信设备处的信号发送问题进行响应的系统和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故障自校正的系统和方法,该故障被发现为是通信设备中的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
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对通信设备处信号发送问题作出响应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如果第一信号质量测量小于预定阈值,则识别该通信设备的对等方。该第一信号质量测量可以基于该通信设备和广域通信网络节点之间的广域信号。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生成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其在该通信设备与对等方之间的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上传递。该方法进一步可以包括:确定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是否该通信设备中的故障,该确定是基于第二信号质量测量。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基于该通信设备与对等方之间的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的质量。根据另一实施例,当在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传输期间对等方仿真广域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时,可以确定第二信号质量测量。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可以基于由对等方监视的、并且在该通信设备和广域通信网络节点之间传递的广域信号的质量。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可以对应于对等方和广域通信网络节点之间的广域信号传输的质量。
根据本发明的可替换实施例,一种对通信设备处信号发送问题作出响应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如果在通信设备处接收的广域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测量小于预定阈值,则识别该通信设备的对等方。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在该通信设备接收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其是基于在对等方处接收的广域信号。该方法进一步可以包括:如果第一信号质量测量与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相差预定的量,则建立该通信设备和对等方之间的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
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基于在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上进行的至少一个信号传输,生成第三信号质量测量,在通信设备和/或对等方仿真广域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时,传递该信号传输。该方法进一步可以包括:确定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是否是通信设备中的故障。该确定可以基于第一和第三信号质量测量的比较。
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用于处理通信设备处信号发送问题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包括:对等方识别模块,用于响应于信号发送问题,识别通信设备的对等方。该系统还可以包括:问题确定模块,用于确定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是否是通信设备中的故障。该确定可以基于在通信设备与对等方之间建立的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上进行的信号质量测量。
附图简述
在附图中示出了优选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示出的精确配置和手段。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网络的示意图,其包括在操作中链接到系统的通信设备,用于处理通信设备处的信号发送问题。
图2是包括在图1所示的系统中的组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于处理通信设备处信号发送问题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不同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通信网络100的示意图,其说明性地包括在操作中链接到系统104的通信设备102,该系统104向应于通信设备处检测到的信号发送问题。示例性通信网络100的组件特征可以在于通信网络节点,并且示例性通信网络100说明性地包括:蜂窝塔106;连接于蜂窝塔的交换元件108;连接到交换元件的一个或多个互连核心节点109的集合;以及服务器110,其通过互连的核心节点链接到其他组件。示例性通信网络100还说明性地包括通信卫星112,诸如低地球轨道(LEO)或中地球轨道(MEO)卫星,用于进一步促进同通信设备102的广域通信。
从以下讨论可以明显地看出,此处描述的系统104还可以用于多种其他的通信网络,这些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包括与所说明组件相同的组件以及不同的组件中的某些或全部。类似地,系统104可以同多种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一起使用,这些通信设备具有经由通信网络100中的互连进行广域通信的能力,以及具有不依赖于通信网络中的互连进行对等方到对等方通信的能力。
说明性地,在操作中链接到系统104的通信设备102是蜂窝电话。尽管如此,可替换地,通信设备102可以是计算设备,诸如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个人计算机(PC)或膝上型终端。可替换地,通信设备102可以是个人数字助理(PDA)。实际上,从此处讨论可以明显地看出,通信设备实质上可以是任何类型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有用于进行广域和可替换的无线通信的能力,包括经由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进行的通信。
如图所示,通信设备102利用示例性通信网络100的基础设施:经由蜂窝塔106,向和从另一通信设备114发射和接收广域通信信号;经由通信卫星112,向和从其他通信设备116发射和接收广域通信信号;以及经由由蜂窝塔、交换元件108和互连核心节点109提供的通信链路,向和从服务器110发射和接收广域通信信号。尽管如此,再一次地,通信链路仅说明了可以利用的多种手段中的一种,该多种手段使用不同网络体系结构和基础设施,用于实现广域通信。
通过通信设备102实现的广域通信可以包括多种应用。这些应用包括无线语音通信和无线消息传递。通过适当的基于软件的加密,广域通信甚至可以包括示例性通信网络100的共享基础设施间的专用数据通信。
除广域通信之外,通信设备102还可以通过另一通信设备118,经由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实现局域通信。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允许通信设备102向和/或从其他通信设备发射和/或接收传输信号,而不使用一个或多个中间节点。更具体地,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是非蜂窝的通信模式。例如,可以通过Motorola,Inc.,of Schaumburg,Illinois的专有系统MotoTalk,提供该通信模式。其他对等方到对等方协议包括:被称为Bluetooth的个人域网络协议、以及诸如IEEE 802.11的多种无线网络协议。
如已经阐述的,系统104处理发生在通信设备102处的信号发送问题。在涉及通信设备102和至少一个其他通信设备的信号传输中,产生了信号发送问题。更具体地,信号发送问题指出了,通信设备102不能适当地接收来自至少一个其他通信设备的信号、和/或通信设备不能有效地向其他通信设备发射。信号发送问题可以源于通信设备102自身的故障。更具体地,故障可以是由于一个或多个电路组件、和/或软件代码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取决于特定设备的类型,其包括通信设备102。而且,电路相关的和/或软件相关的故障可以是包含与通信设备102相同或相似组件的通信设备所共同的故障,或者可替换地,该故障可以是该通信设备特有的。例如,通信设备102的电路或软件中的特有故障可以由单独设备所特有的制造缺陷造成的,或者可以是制造之后设备组件损坏的结果。
可替换地,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可以是故障,再一次地,可以是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中的硬线、专线电路和/或软件代码中的故障,通信信号在该通信网络上传递到通信设备102和/或从通信设备102传递。例如,在示例性通信网络100的情况中,在以下各项中任何一项中的电路相关的和/或软件相关的故障可以导致通信设备102处的信号发送问题:蜂窝通信塔106、交换元件108、链接到服务器110的互连核心节点109、或者通信卫星112。具体地,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中的故障可以不利地影响通信设备102和该通信设备正试图进行通信的任何其他设备之间的广域通信信号传输。
通信设备102处信号发送问题的其他潜在根源是通信设备所操作的特定环境。第一,由于通信设备102是发射和接收RF信号的无线设备,因此,即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自由空间的衰减也会按照与由信号穿越的距离平方成比例的速率,减小信号的强度。而且,由于RF信号被多种障碍物(诸如建筑物、树以及甚至是大气中的粒子)阻塞,衰减也可以发生。RF信号还可以受到反射的影响,这导致了多径或信道衰落。信号分量的反射使该反射的信号分量在相对于沿直接或较短反射路径的相同信号其他分量的某些时间延迟之后才到达通信设备102。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这可以引入随机相位变化,由此使得在时间上相互偏移的相似信号趋向于增加或减少,这取决于它们的相对相位差。多径或信道衰落的最终结果是进一步的信号劣化。
信号阻塞和信道衰落与信号发送问题的其他两个潜在根源的区别之处在于,前者是时间和通信设备102位置的函数,而不是或通信设备或网络基础设施(诸如示例性通信网络100)中的故障。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它是系统104的函数,用于通过识别该问题可能源于哪个潜在根源,来响应通信设备102处的信号问题。
此外,参考图2,系统104说明性地包括:对等方识别模块202,用于响应于信号发送问题来识别通信设备的对等方,如此处描述的。该系统104还说明性地包括:问题确定模块204,其以可通信模式链接到对等方识别模块202,用于确定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是否为通信设备102中的故障,也如此处描述的。
例如,通过比较由通信设备接收的广域信号的质量与预定基准,通信设备102处的信号发送问题可以变得明显。示例的信号质量测量是信噪比(SNR)。SNR作为基带和其他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品质因数,可以通过将测量的信息承载信号功率除以系统中的测量噪声功率来确定。由此可以确定SNR,并且然后将SNR与选择为反应信号发送问题可能性的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如果SNR小于所需的阈值电平,则信息承载信号可能劣化到不能被通信设备102使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地,多种其他测量可以可替换地用于测量信号质量。其他信号质量测量包括但不限于,误码率(BER)和数据分组出错率。在此处所讨论的情况中,由通信设备接收和/或发射的广域信号的质量测量构成了第一信号质量测量。
不管用于指出通信设备102处信号发送问题的特定信号质量测量如何,对等方识别模块202通过识别可以和将要用作该通信设备对等方的其他实体,来对信号发送问题作出响应。例如,对等方识别模块102可以使用识别活动通信设备的无线扫描信号,该活动通信设备处于通信设备102的近区并且能够用作通信设备102的对等方。根据一个实施例,一旦识别了对等方,在通信设备102和该对等方之间建立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然后,对等方识别模块202从该对等方得出信号质量测量,该信号质量测量构成了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可以例如SNR、BER或其他的信号质量测量。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在通信设备102与对等方之间的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上传递。
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对应于在通信设备102与对等方之间的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上传递的信号质量。因此,如果通信设备102经历了在通信网络100上接收或发射广域信号的问题,则系统104可以通过建立与对等方的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并且查明相同问题是否属于同对等方有关,来作出响应。可以基于第二信号质量测量进行该确定,该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在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上传递并且其自身是基于通信设备和该对等方之间的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发送。如果在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上传递的信号质量是合适的,这就暗示了信号发送问题不是源于通信设备102中的故障。
根据另一实施例,当对等方仿真通信网络100的基础设施时,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对应于在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上传递的一个或多个信号质量。可替换地,可替换地通信102自身、或者通信设备和对等方此两者,可以仿真通信网络100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仿真允许通信设备102和/或对等方将手机功能模拟为基础设施功能的其他复制。通过复制基础设施功能,通信设备102和对等方看起来在操作中运行类似于基础设施,例如,就如同当一个计算机通过接受相同数据和执行相同程序来仿真其他计算机时,该计算机运行类似于该另一计算机一样。
通过经由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实现网络基础设施的仿真,通信设备120及其对等方能够实行完整的收发信机链,就好象该连接是由网络自身进行的一样,即使这样,事实上,网络基础设施的各方面均没有涉及到通信中。例如,如果通信设备102和对等方利用iDEN技术,则该连接的特征可以为“伪”iDEN链路。仿真使问题确定模块204能够收集测试相关性结果,其反映出电路和软件组件的性能。
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可以对应于通信设备102和通信网络100另一节点中的一个节点之间的另一广域信号的质量。通过对等方监视信号并且在通信设备102和该对等方之间的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上传递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确定第二信号质量测量。
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反映了下述广域信号的质量,即该广域信号是对等方处接收的并且在与第一信号质量测量所基于的有问题的广域信号相同的通信网络上传递。问题确定模块204说明性地比较从对等方得出的第二信号质量测量与通信设备102处接收的有问题的广域信号的质量。如果相应的信号质量测量相互充分接近,则它们的差将小于预定量,该预定量反映了相应信号质量测量之间的所需接近度,以便于考虑使测量相互之间充分相似。由于通过对等方选择的方式,该对等方位于同通信设备102紧密邻近,因此,相应信号质量测量中的可接受接近度可以被作为这样的指示,即相似位置的设备正在经历以相对相同质量水平的广域信号传输。因此,这就暗示了在通信设备102处经历的信号发送问题有可能是由于网络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通信设备自身中的故障引起的。
相反,如果两个信号质量测量之间存在重大差异,则这暗示通信设备102自身存在问题。因此,准许了进一步的诊断动作。如果第二信号质量测量是基于涉及对等方和通信网络100的广域信号的质量,则在通信设备102和对等方之间的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建立之前,系统104可以首先向由对等方识别202所识别的等方请求信号质量测量。如果由系统实现该过程,则仅需要在第一和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的比较指出准许进一步诊断动作之后,才建立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并且只有在第一和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的比较指出准许(warrant)进一步诊断动作时,才建立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如果准许了该动作,则问题确定模块204通过在通信设备102和其对等方之间建立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来作出响应。
然后,可以基于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上发射的一个或多个信号的信号质量,确定第三信号质量测量。再一次地,通信设备102和/或其对等方可以仿真网络基础设施。可以确定第三信号质量测量,并且将其与通信设备处接收的广域通信信号的信号质量进行比较。如果测量是不相似的,则这可以推断出,由通信设备102经历的信号发送问题是由于信号阻塞和/或信道衰落造成的,如以上所描述的,在信号传输期间,它是时间和通信设备102位置的函数,而不是通信设备自身的故障。尽管如此,相反,在相应测量中的相似性暗示了信号发送问题是由于通信设备中的故障造成的。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对等方识别模块202甚至在通信设备102处遇到信号发送问题之前,在初始时就建立潜在对等方设备的好友列表(buddy list)。该好友列表提供了通信设备的列表,其每个均限定了可信任实体,如果通信设备102遇到信号发送问题,则可以联系该可信任实体。在该信号发送问题的情况下,该识别建立了同这样的好友的联系,该好友是从好友列表中选择的并且是在通信设备102的近区。特别地,如果可以通过通信设备经由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联系到好友,则该好友处于近区。此外,可以根据一个或多个通信协议建立该连接。这些协议包括MotoTalk、Bluetooth和IEEE 802.11协议。如果建立了连接,则所选的好友用作通信设备102的对等方。
根据此相同的实施例,如果对等方识别模块202不能建立与通信设备102好友中列出的通信设备的对等方到对等方无线连接,则在可替换方案中,对等方识别模块回转到利用无线信号扫描,以从通信设备102近区中的其他活动的通信设备中识别潜在的对等方。一旦由对等方识别模块202进行了这种识别,则联系了其他通信设备,并且对等方识别模块请求权限从其他通信设备信号质量信息(诸如上文描述的SNR或BER)中进行检索。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如果确定信号发送问题是由于通信设备中的故障,则问题确定模块204通过启动在通信设备102和其对等方之间建立的对等方到对等方无线连接120上的一个或多个测试信号的传输,来作出响应。通过在通信设备102和对等方处启用不同的无线传送,可以由问题确定模块204逐一启动不同的测试信号,以区分共同故障和特有故障,以及区分是电路相关的故障还是软件相关的故障。
例如,通过通信设备102和其对等方均启用MotoTalk无线传送,问题确定模块204可以启动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上的测试信号传输。随后,例如,通过通信设备102和其对等方均启用Bluetooth无线传送,问题确定模块204可以启动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上的测试信号传输。此外,通过通信设备102和其对等方均启用诸如IEEE 802.11的WLAN无线传送,问题确定模块204可以启动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上的传输。然后,可以对启用不同无线传送的信号发送性能进行相互比较。如果基于启用不同无线传送的测试信号的信号发送性能是相似的,则该相似性暗示了通信设备102处的共同电路和/或软件相关的故障。相反,如果结果是不同的,则暗示了特别地与特定传送有关的特有电路和/或软件相关的故障。
如图3所说明的,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系统300除了包括对等方识别模块302和问题确定模块304之外,还包括自校正模块306。对等方识别模块302响应于通信设备处的信号发送问题,来识别对等方,如上文描述的。再一次地,信号发送问题可以是由通信设备接收的劣化的广域通信信号。如上文描述的,一旦识别了对等方,问题确定模块304确定通信设备处的信号发送问题是否源于通信设备中的故障。
如果确定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是通信设备处的故障并且识别了该问题的性质,则自校正模块306可以启动自校正操作。自校正操作可以包括“单元重新设置”,根据该单元重新设置,对通信设备进行重新设置。一种可替换的自校正操作可以是下载软件补丁,该软件补丁经由无线传输提供给通信设备。根据另一实施例,一种自校正操作可以是下载软件更新,该软件更新类似地经由无线传输提供给通信设备。
所描述的多种模块中每个模块均可以在专用硬线电路中实现,作为基于软件的处理指令,该指令配置为运行在例如包含在通信设备中的处理器上,或者作为专用电路和基于软件处理指令的组合。而且,尽管用于响应于和处理通信设备处信号发送问题的系统被说明性地示出为包含在通信设备中,但是,应当理解,包括该系统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可以驻留在远离通信设备的分离的设备上。例如,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模块可以驻留在这样的服务器上,该服务器以可通信模式链接于通信设备,以实现此处描述的多种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
通过图4中提供的流程图,说明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400。方法400提供了对可能发生在通信设备处的信号发送问题的响应。根据一个实施例,即使在遇到信号发送问题之前,通过在步骤402生成好友列表,开始方法400。好友列表可以用于识别可以期望提供可信任通信资源的其它通信设备,以处理信号发送问题。例如,如果通信设备102和广域通信网络100的节点之间的广域信号具有不能满足预定标准的信号发送质量,诸如信号的接收具有小于预定电平值的SNR,则发生信号发送问题。再一次地,通信设备102处的SNR或基于通信设备102处信号质量的其他信号质量测量构成了第一信号质量测量。
如所说明的,在步骤404,响应于信号发送问题的对等方的识别包括:从在先前步骤中生成的好友列表中搜索好友中的一个。该搜索说明性地由无线信号发送查询来进行。在步骤406,如果确定没有活动的好友可以被识别为用作对等方,则识别对等方的过程在步骤408继续,在此步骤处在近区内搜索可以用作对等方的活动实体。在步骤410,如果确定可以定位活动的实体,则在步骤412,向该实体请求用于检索信号质量测量或其他信号发送质量数据的权限(permission)。响应于信号发送问题来识别通信设备102对等方的过程结束于步骤414,在此步骤中确定是否授权了该权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接合点处,处理通信设备102处信号发送问题的可替换实施例发生在有关创建和随后搜索好友列表的步骤之前。根据该可替换实施例,响应于信号发送问题的通信设备102的对等方识别开始于无线信号发送查询,用于定位近区中的活动实体。当识别出该实体时,就联系该实体,并且基于该实体处接收的广域信号,请求自该实体接收信号发送质量数据的权限,该信号发送质量数据诸如SNR或BER。当该对等方是同意用作对等方的实体或者是从早先生成的好友列表中选择的好友时,发生以下段落中描述的步骤。在先前情况中,如果既不能定位好友也不能定位同意用作对等方的近区中的实体,则不采取进一步动作,并且该过程在步骤411或415停止,如图4所示。
如图4进一步说明的,如果定位了可以并且将用作对等方的另一通信设备118,则生成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在步骤416,该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在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上被传递到通信设备102,该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是在通信设备和对等方之间建立的。发射信号质量测量再次地构成了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如此处描述的,第二信号质量测量提供了用于在步骤418中确定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是否是通信设备102中故障的基础。
根据一个实施例,该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对应于通信设备120与对等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的质量。如果第二信号质量测量是适当的,则这指出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不太可能是通信设备102中的故障。根据另一实施例,基于对等方和/或通信设备仿真通信网络100基础设施时传递的一个或多个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确定第二信号测量,由此可以容易地确定信号发送问题是否源于通信网络中的故障。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可以基于在通信设备和通信网络100的节点之间的广域信号的质量、由对等方监视的用于确定通信设备102处是否存在问题的广域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例,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反映了对等方与通信网络100的节点之间的广域信号质量,在该通信网络100上发射了涉及通信设备102的有问题信号。在对等方与通信设备102之间的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上发射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因此,在步骤418,第二信号质量测量与第一信号质量测量比较,如上文所述,这反映了通信设备102处接收的广域信号的质量。如果第一和第二信号质量测量是相等的或者充分相似,则该过程终止步骤420,这是因为该相似性结果暗示了广域网络是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而通信设备102中的故障不是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然而,如果第一和第二信号质量测量不相似,则准许进一步诊断动作。
不管第二信号质量测量采用何种形式,一旦在步骤418进行了确定,至少有可能的是,信号发送问题源于通信设备102中的故障,可以采取附加的步骤来进一步诊断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或性质。这样,根据另一实施例,该方法400在步骤422继续,其中在通信设备102和对等方之间的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上传递测试信号。在步骤423,基于经由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的信号传输,生成第三信号质量测量。此外,当通信设备102和对等方中的一个或两者仿真通信网络100的基础设施时,可以测量信号质量。
在步骤424,基于该第三信号质量测量确定在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上传递的信号质量是否显著不同于在通信设备102处接收的广域信号质量。更特别地,第三信号质量测量与第一信号质量测量比较,以确定经由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120的传输和经由广域网络传递的那些传输之间的质量是否存在不一致。
如上所述,如果基于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确定或者可替换地基于第一和第三信号质量的比较,确定广域信号质量和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质量没有显著不同,则这暗示出广域信号质量是诸如信号阻塞和/或信道衰落的因素的结果,在该情况中不需要进一步动作并且该过程结束于步骤426。这样,如果所述结果显著不同,这暗示出信号发送问题可能源于通信设备102中的故障,并且准许了进一步动作。如果准许了进一步动作,则根据另一实施例,这导致了428处的“转到”语句。
图5提供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其扩充了先前图中说明的过程。根据该可替换地实施例的扩充提供了附加的结果,即识别了导致信号发送问题的通信设备中的故障类型。因此,在先前过程的“转到”语句之后开始,该过程在步骤502继续,其中确定信号发送问题是否源于特定的故障类型。在步骤504,确定通信设备和其对等方处是否启用了MotoTalk传送模式。在步骤506,如果启用了,则在启用MotoTalk传送的环境中执行信号测试。在步骤508,收集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测试结果。
相似地,在步骤510,确定在通信设备和其对等方处是否启用了Bluetooth传送模式,并且如果启用了,则在步骤512,在启用Bluetooth传送的环境中执行信号测试,并且在步骤514,收集对应的测试结果。相似地,在步骤516,确定通信设备和其对等方处是否启用了WLAN传送模式,诸如IEEE 802.11。如果启用了,则在步骤518,在启用WLAN传送模式的环境中执行信号测试,并且在步骤520,收集对应的测试结果。在步骤522、524和526评估测试结果。如果相应结果之间的差异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则这暗示通信设备处的共同的电路和/或软件相关的故障,步骤528示出了所做出确定。在其他情况,如果相应的结果是显著不同的,则这暗示出存在特有的电路和/或软件相关的故障,在步骤530进行该后一确定。然后,该过程在步骤532结束。
如已经注意到的,本发明实施例某些特征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或者硬件和软件的组合。因此,实施例可以实现为一个计算机系统中的集中模式,或者不同元件分散在若干互连计算机系统中的分布模式。任何种类的计算机系统或适用于执行此处描述方法的其他装置均是适合的。硬件和软件的典型组合可以是具有计算机程序的通用计算机系统,该计算机程序当被装入和执行时,控制计算机系统使它实现此处描述的方法。
实施例还可以嵌入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其包括允许实现此处方法的全部特征,并且其在装入到计算机系统时可以执行这些方法。本环境中的计算机程序意味着指令集合的以任何语言、代码或符号的任何表达,该指令意图使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系统直接执行特定功能或在以下内容中的任何一项或两者之后执行特定功能:a)转换到其他语言、代码或符号;b)以不同材料的形式再现。
本发明可以体现为其他形式,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属性。因此,应参考以下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的说明书来指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对通信设备处信号发送问题作出响应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如果基于所述通信设备和广域通信网络节点之间广域信号的第一信号质量测量低于第一预定阈值,则识别所述通信设备的对等方;
生成第二信号质量测量,该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在所述通信设备与所述对等方之间的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上传递;以及
基于所述第二信号质量测量,确定所述信号发送问题的根源是否是所述通信设备中的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号质量测量是基于所述通信设备与所述对等方之间的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的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传输期间,所述通信设备和所述对等方中的至少一个仿真所述广域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广域信号包括第一广域信号,并且其中所述第二信号质量测量是基于由所述对等方监视的、并且在所述通信设备与所述广域通信网络节点之间传递的第二广域信号的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信号质量测量对应于所述对等方和所述广域通信网络节点之间的广域信号传输的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确定存在所述通信设备中的故障,则识别故障的类型。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识别故障类型的所述步骤包括:在所述对等方到对等方连接上发射测试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如果确定存在所述通信设备中的故障,则执行通信设备自校正。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所述通信设备自校正包括单元重新设置、无线软件补丁下载、无线软件更新的至少其中之一。
10.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法,其中执行所述通信设备自校正的所述步骤是由所述通信设备自动启动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生成好友列表,该好友列表指出至少一个好友通信设备;以及其中,识别所述对等方包括:从所述好友列表中选择好友通信设备。
CNA2005800431196A 2004-12-20 2005-11-16 基于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发送和仿真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诊断和自修复 Pending CN1011035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1/017,316 US20060234697A1 (en) 2004-12-20 2004-12-20 Diagnostics and self-he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device based on peer-to-peer signaling and emulation
US11/017,316 2004-12-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103562A true CN101103562A (zh) 2008-01-09

Family

ID=36602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5800431196A Pending CN101103562A (zh) 2004-12-20 2005-11-16 基于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发送和仿真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诊断和自修复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060234697A1 (zh)
EP (1) EP1832020A2 (zh)
KR (1) KR20070086391A (zh)
CN (1) CN101103562A (zh)
WO (1) WO200606873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46578B1 (en) * 2005-11-11 2013-07-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imiting peer-to-peer communication interference
US20080192666A1 (en) * 2007-02-12 2008-08-14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ally utilizing a peer network to extend battery life
US8509923B2 (en) 2010-06-30 2013-08-13 Motorola Solutions, Inc. Methods for manag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 sensor network
WO2015096072A1 (zh) * 2013-12-25 2015-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协同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49263A1 (en) * 1998-03-26 2001-12-06 Xiang Zhang Automatic station/system configuration monitoring and error tracking system and software upgrade tool kit
US6360094B1 (en) * 1998-12-21 2002-03-19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for locating antenna problems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6665521B1 (en) * 2000-08-17 2003-12-1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perative diversity
US7024187B2 (en) * 2000-12-08 2006-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diagnostics on a mobile station using over-the-air transfer of interpreted byte-code program
US7068976B2 (en) * 2001-12-18 2006-06-27 Ericsson Inc. Method of verifying operation of listening control channel
US7046997B2 (en) * 2002-12-23 2006-05-16 Intel Corporation Trial upgrade capability for wireless handheld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60234697A1 (en) 2006-10-19
WO2006068733A3 (en) 2007-06-28
WO2006068733A2 (en) 2006-06-29
KR20070086391A (ko) 2007-08-27
EP1832020A2 (en) 2007-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unicio et al. Simulating 6TiSCH networks
KR100948217B1 (ko) 무선 장치상에서 프로덕트 승인을 테스트하기 위한 장치 및방법
US988839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US953840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product acceptance testing on a wireless device
CN116633760A (zh) 用于虚拟网络助手的系统和方法
EP2115941B1 (en) Self-configuring wireless network location system
US7764959B2 (en) Analysis of arbitrary wireless network data using matched filters
Balanuta et al. A cloud-optimized link layer for low-power wide-area networks
Elhadef et al. Diagnosing mobile ad-hoc networks: two distributed comparison-based self-diagnosis protocols
CN102282884A (zh) 用于无线网络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JP3588056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ービスエリアの通信品質維持方法、管理サーバシステム
KR20070116277A (ko) 무선 장치의 네트워크 액세스 성능을 결정하기 위한 장치및 방법
KR20130096300A (ko) 네트워크 엔티티, 통신 디바이스, 이동 통신 디바이스 및 그 방법
JP2007522709A (ja) 移動通信端末を利用したアンテナシステム遠隔測定監視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Nakarmi et al. Murat: Multi-rat false base station detector
US1141897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management using mobile user equipment
Aguilar-Garcia et al. Location-aware self-organizing methods in femtocell networks
CN101103562A (zh) 基于对等方到对等方信号发送和仿真的无线通信设备中的诊断和自修复
US9467878B2 (en) Wireless access poi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throughput
CN104488317B (zh) 扰码解析
CN107210954B (zh) 网关、测试网关的方法、管理一组网关的系统和存储介质
US11115134B2 (en) Test method implemented by an apparatus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230354033A1 (en) Fraud detec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O2024092825A1 (zh) 终端设备位置验证方法及装置
Manohar et al. Functional Approach for Reliability Evaluation of WLA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8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