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2702A - 一种导电活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导电活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2702A
CN107112702A CN201480083452.9A CN201480083452A CN107112702A CN 107112702 A CN107112702 A CN 107112702A CN 201480083452 A CN201480083452 A CN 201480083452A CN 107112702 A CN107112702 A CN 107112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oose
leaf
plate
suppor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345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2702B (zh
Inventor
文洁
何自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fu Mingr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atfook Quaintfab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atfook Quaintfab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atfook Quaintfab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12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27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27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27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4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with limited rotation angle with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导电活页(100),包括:支撑板(110);至少两个活页轴(120),分别固定在支撑板(110)相对的两侧;第一活页板(130),活动连接在支撑板(110)的一侧的活页轴(120)上;第二活页板(140),活动连接在支撑板(110)的另一侧的活页轴(120)上;第一导电机构(131),固定于第一活页板(130)上;第二导电机构(141),固定于第二活页板(140)上;中间导电机构(11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10)上,其中,中间导电机构(111)直接或者间接电接触于所述第一导电机构(131)和第二导电机构(141)。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可翻转的导电电路,且导电寿命不易受到翻转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导电活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导电活页。
【背景技术】
目前,为延长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使用时间,电子产品的保护皮套可设置电池,以作为电子产品的电源备用。一般,电子产品的保护皮套前后盖均可设置电池,当电池设置在前盖时,电池通过前后盖之间的排线与电子产品背部的主板连接,以实现为主板供电。
然而,电子产品在使用时,往往需要将保护皮套的前盖翻转,此时,设置在前后盖之间的排线也会随之翻折。而电子产品往往使用频繁,导致其保护皮套的年翻转次数可达到2万到8万次。而如此频繁的翻折容易导致排线里面的铜丝由于金属疲劳而断裂。故现有排线寿命无法满足电子产品的频繁翻转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电活页,能够实现可翻转的导电电路,且导电寿命不易受到翻转的影响。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导电活页,包括:
支撑板;
至少两个活页轴,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两侧;
第一活页板,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的活页轴上;
第二活页板,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的活页轴上;
第一导电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活页板上;
第二导电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二活页版上;
中间导电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其中,所述中间导电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电接触于所述第一导电机构和第二导电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机构为N个,所述N个第一导电机构之间相互绝缘;
所述第二导电机构为N个,所述N个第二导电机构之间相互绝缘;
所述中间导电机构为N个,所述N个中间导电机构之间相互绝缘;其中,所述N≥1。
其中,所述活页轴至少部分导电,所述活页轴的数量2N,其中,N个所述活页轴间隔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剩余的N个所述活页轴间隔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
每个所述中间导电机构的两侧分别接触于在所述支撑板相对两侧上的一活页轴的导电部分,每组所述第一导电机构和第二导电机构分别接触于所述支撑板相对两侧上的一活页轴的导电部分,以实现每个中间导电机构间接电接触于一组所述第一导电机构和第二导电机构。
其中,所述活页轴至少表面绝缘,且所述活页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两侧;
所述中间导电机构的两端为导电圆环,每个所述中间导电机构两端的所述导电圆环分别圈套在所述支撑板相对两侧的活页轴上,且活页轴上相邻的导电圆环之间设置有绝缘套环,所述第一导电机构和第二导电机构分别接触于所述中间导电机构两端的导电圆环,以实现每个中间导电机构直接电接触于一组所述第一导电机构和第二导电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为导电弹片,所述第一、第二活页板至少表面绝缘,同一活页板上的所述导电弹片间隔设置,以实现所述导电弹片之间的相互绝缘。
其中,所述导电弹片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用于与中间导电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电接触,所述接触部为圆弧型或者为S型。
其中,第一活页板间隔设置有N个凹槽,所述第二活页板间隔设置有N个凹槽,所述导电弹片设置在所述凹槽中,并且在所述导电弹片背向凹槽的一侧设置硅胶,以固定所述导电弹片。
其中,所述导电弹片包括凸起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靠近所述接触部设置,用于指示所述硅胶的定位。
其中,所述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为弹簧探针,所述第一、第二活页板至少表面绝缘,同一活页板上的所述弹簧探针间隔设置,以实现所述弹簧探针之间的相互绝缘。
其中,所述弹簧探针包括中空的导电针管和套设在所述导电针管中的弹簧、绝缘间隔物和导电针轴,所述导电针轴能够由于所述弹簧的张力而贯穿所述导电针管的通孔与所述中间导电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电接触,所述绝缘间隔物设置在弹簧与导电针轴之间,以阻隔所述弹簧和导电针轴之间的电接触。
其中,所述绝缘间隔为镀有聚四氟乙烯的陶瓷球。
其中,所述导电针轴接触于绝缘间隔物的侧面与弹簧探针的轴向方向的夹角在60°至80°之间。
其中,所述弹簧为腰鼓型弹簧。
其中,所述第一活页板间隔设置有N个通孔,所述第二活页板间隔设置有N个通孔,所述弹簧探针设置在所述通孔中以实现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机构、第二导电机构和中间导电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镀有防氧化材料。
其中,所述防氧化材料为金或者银。
其中,所述第一、第二活页板均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圈套在所述活页轴上,以实现所述第一、第二活页板活动连接在所述活页轴上。
其中,所述第一、第二活页板可绕所述活页轴旋转的最大角度大于或等于180度。
其中,所述支撑板至少表面绝缘,所述支撑板上的所述中间导电机构间隔设置,以实现所述中间导电机构之间的相互绝缘。
其中,所述支撑板为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塑料板。
上述方案中,利用支撑板、活页轴、活页板组成可翻转结构,并将导电电路分成三段导电机构组成,其中第一、第二导电机构设置在活页板上,中间导电机构设置在支撑板上,且中间导电机构与第一、第二导电机构电接触,实现了可翻转的导电电路,而且,由于中间导电机构和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之间通过电接触进行导电,故不存在由于翻转而导致金属疲劳的情况,故大大减轻了甚至可避免翻转对导电电路的影响,故可满足电子产品对翻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导电活页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活页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中间导电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活页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导电弹片一种可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的导电弹片另一种可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导电活页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导电活页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支撑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所示的活页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8所示的中间导电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8所示的活页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8所示的弹簧探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导电活页一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活页100包括支撑板110、至少两个活页轴120、第一活页板130、第二活页板140、第一导电机构131、第二导电机构141以及中间导电机构111。其中,
支撑板110用于固定活页轴120和中间导电机构111。
至少两个活页轴120分别固定在支撑板110相对的两侧,用于使活页板130、140连接于支撑板110,且能够绕活页轴120自由翻转,例如,活页板130、140可绕活页轴120旋转的最大角度大于或等于180度,优选为270度。
第一活页板130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110的一侧的活页轴120上,用于固定第一导电机构131,并且可带动第一导电机构131绕活页轴120翻转。
第二活页板140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110的另一侧的活页轴120上,用于固定第二导电机构141,并且可带动第二导电机构141绕活页轴120翻转。
第一导电机构131固定于所述第一活页板130上,且所述第一导电机构131之间相互绝缘。第一导电机构131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
第二导电机构141固定于所述第二活页版140上,且所述第二导电机构141之间相互绝缘。第二导电机构141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
中间导电机构111设置在所述支撑板110上,且所述中间导电机构111之间相互绝缘,其中,每个中间导电机构111直接或者间接电接触于一组所述第一导电机构131和第二导电机构141,以用于电连接一组所述第一导电机构131和第二导电机构141。
本申请的导电活页可实现N路可翻转的导电电路,所述N≥1,优选N为2以上。具体,第一导电机构131为N个,N个第一导电机构131之间相互绝缘;第二导电机构141为N个,N个第二导电机构141之间相互绝缘;中间导电机构111为N个,N个中间导电机构111之间相互绝缘。其中,每路导电电路由一中间导电机构111与一第一导电机构131、一第二导电机构141直接或者间接电接触而构成。
为清楚说明导电活页的工作原理,现结合一实施方式中每个组件的附图分别进行描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与中间导电机构通过活页轴实现间接电接触。
结合参阅图2,支撑板110间隔设置有数量与中间导电机构111相同的凹槽112,每个凹槽112用于设置一个中间导电机构111,以实现对该中间导电机构111的固定。支撑板110相对的横向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套环113,用于圈套活页轴120以实现固定。
结合参阅图3,活页轴120至少部分导电,如活页轴为一导电棒或者活页轴的中间导电两端绝缘。活页轴120的数量为第一导电机构131数量的两倍即为2N,其中为保证第一、第二导电机构和中间导电机构组成的每路导电电路之间独立导电,将相邻活页轴120间隔设置。具体,数量与第一导电机构131相同的活页轴120即N个活页轴120通过套环113间隔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10的一侧,剩余的数量与所述第二导电机构141相同的所述活页轴120即剩余N个活页轴120通过套环113间隔固定在所述支撑板110的另一侧。如图1所示的导电活页设置有3路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与中间导电机构形成的导电电路,故支撑板110的两侧分别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3个活页轴120。
结合参阅图4,中间导电机构111具体可为条状,且两端可设置为圆弧。每个中间导电机构111的两端分别接触于在所述支撑板110相对两侧上的一活页轴120的导电部分,每组所述第一导电机构131和第二导电机构141分别接触于所述支撑板110相对两侧上的一活页轴120的导电部分,以实现每个中间导电机构111间接电接触于一组所述第一导电机构131和第二导电机构141。
结合参阅图5,第一、第二活页板设置有套环,第一活页板130通过将套环133圈套在支撑板110一侧的活页轴120上,实现与活页轴120活动连接。第二活页板140通过将套环143圈套在支撑板110另一侧的活页轴120上,实现与活页轴120活动连接。第一活页板130、第二活页板140均间隔设置有数量与第一导电机构131相同的凹槽。第一活页板130上的每个凹槽132用于设置一个第一导电机构131,以实现对该第一导电机构131的固定。第二活页板140上的每个凹槽142用于设置一个第二导电机构141,以实现对该第二导电机构141的固定。一般,第一活页板130可与第二活页板140的结构相同。
第一导电机构131、第二导电机构141用于为外部电路导电。结合参阅图6、7,第一导电机构131、第二导电机构141具体为导电弹片,该导电弹片包括接触部1411,接触部1411用于与中间导电机构111直接或者间接电接触,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1411用于与活页轴120接触,并通过活页轴120实现与中间导电机构111的间接电接触。其中,接触部1411可设置为如图6所示的圆弧型或者图7所述的S型,通过圆弧或者S型的弧度与活页轴120外表面紧密接触。所述圆弧型的弧度优选大于半圆的圆弧。
可选地,为加强固定效果,可在导电弹片背向活页版的凹槽的一侧设置硅胶150,以加强导电弹片的固定。一般,硅胶150的固定位置越接近导电弹片的接触部1411,则越能够加强导电弹片与活页轴120的接触,故为便于对硅胶的定位,可在靠近导电弹片的接触部1411出设置凸起1412作为定位部。在点胶时可以此定位部作为基准点,例如,将硅胶点在所述定位部远离接触部1411的一侧。
本实施方式利用支撑板、活页轴、活页板组成可翻转结构,并将导电电路分成三段导电机构组成,其中第一、第二导电机构设置在活页板上,中间导电机构设置在支撑板上,且中间导电机构与第一、第二导电机构电接触,实现了可翻转的导电电路,而且,由于中间导电机构和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之间通过电接触进行导电,故不存在由于翻转而导致金属疲劳的情况,故大大减轻了甚至可避免翻转对导电电路的影响,故可满足电子产品对翻转的需求。
请参阅图8和9,图8是本申请导电活页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申请导电活页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导电活页的总体结构与上一实施方式类似,且导电活页的各组件的功能类同,其主要区别在于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与中间导电机构直接电接触,并且采用弹簧探针作为第一、第二导电机构。
具体,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活页200包括支撑板210、两个活页轴220、第一活页板230、第二活页版240、N个第一导电机构231、N个第二导电机构241和N个中间导电结构211。
同样采用分离元件的方式对本实施方式的导电活页进行说明。
结合参阅图10,支撑板210与支撑板110类似在此不作赘述。
结合参阅图11,支撑板210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活页轴220。该活页轴200至少保证外表面绝缘,例如活页轴为绝缘棒或者外部涂覆有绝缘材料,以保证同一活页轴220上的中间导电机构211之间相互绝缘。
结合参阅图12,中间导电机构211可为条状或者片状,且两端为导电圆环2111。每个中间导电机构211两端的导电圆环2111分别圈套在支撑板210的相对两侧的活页轴210上,且为保证同一活页轴220上的中间导电机构211之间相互绝缘,同一活页轴220上相邻的导电圆环之间可设置绝缘套环250,一第一导电机构231和一第二导电机构241分别接触于一中间导电机构211两端的导电圆环2111,以实现每个中间导电机构211直接电接触于一组所述第一导电机构231和第二导电机构241。
结合参阅图13,第一、第二活页板设置有套环,第一活页板230通过将套环233圈套在支撑板210一侧的活页轴220上,实现与活页轴220活动连接。第二活页板240通过将套环243圈套在支撑板210另一侧的活页轴220上,实现与活页轴220活动连接。第一活页板230、第二活页板240均间隔设置有数量与第一导电机构231相同的通孔。第一活页板230上的每个通孔232用于圈套一个第一导电机构231,以实现对该第一导电机构231的固定。第二活页板240上的每个通孔242用于设置一个第二导电机构241,以实现对该第二导电机构241的固定。一般,第一活页板230可与第二活页版240的结构相同。
结合参阅图14,第一导电机构231、第二导电机构241优选为弹簧探针(又称POGO PIN连接器)。
优选地,为避免导电电流烧坏弹簧,本实施方式的弹簧探针可较一般的弹簧探针增设一绝缘间隔物。具体,弹簧探针包括中空的导电针管2411和套设在所述导电针管2411中的弹簧2412、绝缘间隔物2413和导电针轴2414。导电针轴2414承受弹簧2412通过绝缘间隔物2413传递过来的张力,并因为弹簧2412的张力而贯穿导电针管2411的通孔与中间导电机构211直接或者间接电接触(本实施方式为直接电接触)。且绝缘间隔物2413设置在弹簧2412与导电针轴2414之间,以阻隔所述弹簧2412和导电针轴2414之间的电接触。故增设绝缘间隔物的弹簧探针能够阻隔导电电路中的电流流经弹簧,故避免了烧坏弹簧。
优选地,绝缘间隔物2413为表面镀有聚四氟乙烯的陶瓷球。
优选地,导电针轴2414接触于绝缘间隔物2413的侧面与弹簧探针的轴向方向AB的夹角a为60°至80°之间,例如夹角a为60°、70°或80°。
优选地,弹簧2412为腰鼓型弹簧,以减少弹簧与导电针管内部的接触。
较于图6、7所示的导电弹片,采用弹簧探针作为第一、第二导电机构,能够使得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与中间导电机构或活页轴的接触更紧凑可靠,而且弹簧探针的寿命长。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与中间导电机构直接电接触方式或者通过活页轴间接电接触的方式,与第一、第二导电机构采用导电弹片或者弹簧探针不具有对应关系。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电活页可采用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与中间导电机构直接电接触,且第一、第二导电机构采用导电弹片的结构,即支撑板、活页轴和导电机构采用的是图8所示的对应结构,而第一、第二活页板和第一、第二导电机构采用的图1所示的对应结构;或者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与中间导电机构通过活页轴间接电接触,与第一、第二导电机构采用弹簧探针的结构,即支撑板、活页轴和导电机构采用的是图1所示的对应结构,而第一、第二活页板和第一、第二导电机构采用的图8所示的对应结构。
而且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撑板、第一、第二活页板可由绝缘材质如塑料构成,或外表面涂覆有绝缘材质,以保证至少表面绝缘,实现其上间隔设置的导电机构之间的绝缘。例如,支撑板、第一、第二活页板中的至少一个为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塑料板。或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电机构可外裹绝缘层,此时,支撑板、第一、第二活页板上的导电机构即无需间隔设置,且对支撑板、第一、第二活页板也不作出至少表面绝缘的限定。
可选地,为防止第一、第二导电机构被腐蚀,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中间导电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可镀有防氧化材料,例如,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中间导电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可镀有金或银。
上述方案中,利用支撑板、活页轴、活页板组成可翻转结构,并将导电电路分成三段导电机构组成,其中第一、第二导电机构设置在活页板上,中间导电机构设置在支撑板上,且中间导电机构与第一、第二导电机构电接触,实现了可翻转的导电电路,而且,由于中间导电机构和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之间通过电接触进行导电,故不存在由于翻转而导致金属疲劳的情况,故大大减轻了甚至可避免翻转对导电电路的影响,故可满足电子产品对翻转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 一种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
    至少两个活页轴,分别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两侧;
    第一活页板,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的活页轴上;
    第二活页板,活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的活页轴上;
    第一导电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一活页板上;第二导电机构,固定于所述第二活页版上;
    中间导电机构,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中间导电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电接触于所述第一导电机构和所述第二导电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机构为N个,所述N个第一导电机构之间相互绝缘;
    所述第二导电机构为N个,所述N个第二导电机构之间相互绝缘;
    所述中间导电机构为N个,所述N个中间导电机构之间相互绝缘;
    其中,所述N≥1。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页轴至少部分导电,所述活页轴的数量为2N,其中,N个所述活页轴间隔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剩余的N个所述活页轴间隔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
    每个所述中间导电机构的两侧分别接触于在所述支撑板相对两侧上的一活页轴的导电部分,每组所述第一导电机构和第二导电机构分别接触于所述支撑板相对两侧上的一活页轴的导电部分,以实现每个中间导电机构间接电接触于一组所述第一导电机构和第二导电机构。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页轴至少表面绝缘,且所述活页轴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相对的两侧;
    所述中间导电机构的两端为导电圆环,每个所述中间导电机构两端的所述导电圆环分别圈套在所述支撑板相对两侧的活页轴上,且活页轴上相邻的导电圆环之间设置有绝缘套环,所述第一导电机构和第二导电机构分别接触于所述中间导电机构两端的导电圆环,以实现每个中间导电机构直接电接触于一组所述第一导电机构和第二导电机构。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为导电弹片,所述第一、第二活页板至少表面绝缘,同一活页板上的所述导电弹片间隔设置,以实现所述导电弹片之间的相互绝缘。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弹片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用于与中间导电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电接触,所述接触部为圆弧型或者为S型。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第一活页板间隔设置有N个凹槽,所述第二活页板间隔设置有N个凹槽,所述导电弹片设置在所述凹槽中,并且在所述导电弹片背向凹槽的一侧设置硅胶,以固定所述导电弹片。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弹片包括凸起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靠近所述接触部设置,用于指示所述硅胶的定位。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导电机构为弹簧探针,所述第一、第二活页板至少表面绝缘,同一活页板上的所述弹簧探针间隔设置,以实现所述弹簧探针之间的相互绝缘。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探针包括中空的导电针管和套设在所述导电针管中的弹簧、绝缘间隔物和导电针轴,所述导电针轴能够由于所述弹簧的张力而贯穿所述导电针管的通孔与所述中间导电机构直接或者间接电接触,所述绝缘间隔物设置在弹簧与导电针轴之间,以阻隔所述弹簧和导电针轴之间的电接触。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间隔为镀有聚四氟乙烯的陶瓷球。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针轴接触于绝缘间隔物的侧面与弹簧探针的轴向方向的夹角在60°至80°之间。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为腰鼓型弹簧。
  14.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活页板间隔设置有N个通孔,所述第二活页板间隔设置有N个通孔,所述弹簧探针设置在所述通孔中以实现固定。
  1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机构、第二导电机构和中间导电机构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镀有防氧化材料。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氧化材料为金或者银。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活页板均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圈套在所述活页轴上,以实现所述第一、第二活页板活动连接在所述活页轴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活页板可绕所述活页轴旋转的最大角度大于或等于180度。
  19.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至少表面绝缘,所述支撑板上的所述中间导电机构间隔设置,以实现所述中间导电机构之间的相互绝缘。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导电活页,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为由聚四氟乙烯制成的塑料板。
CN201480083452.9A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导电活页 Active CN1071127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95796 WO2016106634A1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导电活页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2702A true CN107112702A (zh) 2017-08-29
CN107112702B CN107112702B (zh) 2020-06-02

Family

ID=56283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3452.9A Active CN107112702B (zh) 2014-12-31 2014-12-31 一种导电活页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12702B (zh)
WO (1) WO20161066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5597B (zh) * 2015-12-30 2020-06-02 深圳市大富精工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折叠保护套
EP4203198A1 (en) * 2021-12-26 2023-06-28 Valeo Vision Automotive luminous device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81354A (en) * 1931-10-26 1932-10-06 Macintosh Cable Company Ltd An improved electrical joint, coupling or connection
EP0547838A1 (en) * 1991-12-17 1993-06-23 Xerox Corporation Flexible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US6193522B1 (en) * 1999-08-11 2001-02-27 Sheng-Hsin Liao Signal adaptation plug with rotatable connector
EP1432084A1 (en) * 2002-12-19 2004-06-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ulti-plane adjustable connector
WO2005010379A1 (ja) * 2003-07-28 2005-02-03 Fujitsu Limited 移動式無線通信装置
CN1638406A (zh) * 2003-12-19 2005-07-13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折叠型移动终端的信号连接设备
US7351065B1 (en) * 2007-03-23 2008-04-01 Motorla, Inc.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or with band and angle encod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99059A (en) * 1962-01-22 1965-08-03 Bendix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hinge
CN103022773B (zh) * 2012-12-17 2015-04-22 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有限公司 探针式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381354A (en) * 1931-10-26 1932-10-06 Macintosh Cable Company Ltd An improved electrical joint, coupling or connection
EP0547838A1 (en) * 1991-12-17 1993-06-23 Xerox Corporation Flexible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US6193522B1 (en) * 1999-08-11 2001-02-27 Sheng-Hsin Liao Signal adaptation plug with rotatable connector
EP1432084A1 (en) * 2002-12-19 2004-06-2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Multi-plane adjustable connector
WO2005010379A1 (ja) * 2003-07-28 2005-02-03 Fujitsu Limited 移動式無線通信装置
CN1638406A (zh) * 2003-12-19 2005-07-13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折叠型移动终端的信号连接设备
US7351065B1 (en) * 2007-03-23 2008-04-01 Motorla, Inc.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or with band and angle enco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2702B (zh) 2020-06-02
WO2016106634A1 (zh) 2016-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17464A1 (ko) 배터리 팩
TW200728723A (en) Anisotropic conductive connector device and circuit device inspection device
WO2013177790A1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液晶显示面板
WO2018086201A1 (zh) 柔性触摸屏及柔性触摸显示屏
WO2010128791A2 (ko) 전지셀 전압 밸런싱 장치
TW200500725A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ATE549770T1 (de) Untersuchungsgeräte für eine schaltungseinrichtung mit anisotropem leitfähigen verbinder
CN107112702A (zh) 一种导电活页
DE59802456D1 (de) Kontaktlos betreibbarer datenträger
CN113645332A (zh) 电子设备
TW591733B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rminating probe apparatus of semiconductor wafer
ATE514208T1 (de) Verbesserungen an der elektrischen walztransferkopplung
CN107925205A (zh) 插头以及与之配合的插座
ATE324686T1 (de) Adapter zum energietransfer
CN107615597A (zh) 电子设备的折叠保护套
JP2004229358A (ja) バスダクト及びプラグイン器具
WO2013185377A1 (zh) 平板显示装置的基板、制作方法及相应的液晶显示面板
WO2015042809A1 (zh) 电子烟充电装置
WO2021141231A1 (ko) 정전용량방식의 전원 제어 패턴이 구현된 히터 및 그 장치
WO2019045525A1 (ko) 발열필름의 기계적 열적 성능 테스트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101141A1 (zh) 连接器和射频通信设备
CN208753448U (zh) 化成夹具接触pcb铜板组件及电池极耳接触装置
WO2023277434A1 (ko) 반도체 디바이스 테스트 소켓용 고전류 프로브핀
WO2021033982A1 (ko) 가변형 핫스탬핑 장치
WO2013169019A1 (ko) 세라믹 히터용 전극 커넥팅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9

Address after: 233090 no.6525 Donghai Avenue,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in Anhui Tianxin Heavy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Dafu Fangyuan (Anhu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uilding 9 and 10, Shayi West Industrial Zone,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TATFOOK QUAINTFAB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27

Address after: 518000 Tianliao Community Industrial Corporation, Yuta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401, No. 2TM1, Tianliao Second Industrial Zon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Dafu Mingr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3090 no.6525 Donghai Avenue,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in Anhui Tianxin Heavy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Dafu Fangyuan (Anhui)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