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2351B - 显示模块和包括其的多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块和包括其的多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112351B CN107112351B CN201580072657.1A CN201580072657A CN107112351B CN 107112351 B CN107112351 B CN 107112351B CN 201580072657 A CN201580072657 A CN 201580072657A CN 107112351 B CN107112351 B CN 1071123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tance
- display module
- pixels
- panel
- pix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304 joi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 but not limited t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8 Nematic liquid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12266 Poly(ether sulfone) PE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47571 Visual impairm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055 blue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29 carbo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43 dye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652 electrophoretic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3 encapsul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1 excite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056 green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3 groun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0272 inorganic materi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47 in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88 nanocapsu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894 organ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08 poly(methyl styrene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12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054 red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8—Tiled display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02F1/13452—Conductors connecting driver circuitry and terminals of pan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2—RGB geometrical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7—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omprising two substrates, e.g. display comprising OLED array and TFT driving circuitry on different substr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Multimedia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显示模块,其包括具有多个像素的像素区域和布置在像素区域外部的黑矩阵。每个像素与相邻像素分开第一间隔,从左边缘到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一像素的左距离加上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二像素到右边缘的右距离是第一距离,以及从底边缘到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三像素的底距离加上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四像素到顶边缘的顶距离是第一距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与示例性实施方式一致的方法和装置涉及显示模块和包括该显示模块的多显示设备,以及涉及不具有边框的显示模块和包括彼此接合的显示模块的多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近来,已经开发了各种显示设备以实现使用多个显示模块的单个多显示设备。
多显示设备通过组合多个显示模块实现一个大屏幕,并且可以在展厅中使用或用于电子广告牌。
根据现有技术的显示模块,柔性电路板和驱动器集成电路(IC)布置在显示模块中的下面板的上侧上,并且顶框架被添加以遮住它们。通过该配置,显示模块被分为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并且非显示区域使用边框覆盖。因此,当多显示设备通过多个显示模块的接合创建时,由于显示模块之间的边框,显示的图像被分割。
为了解决这样的缺点,各显示模块的端部可以以叠层方式集成,或者可以减小边框部分尺寸。此外,为了在各显示模块的接合期间消除接合处(joint),光学元件可以布置在边框部分的上部上以覆盖边框。
然而,由于为了可见性,这种配置需要离显示屏适当距离,所以不可能完全可见,并且与显示区域的分辨率相比,光学元件部分的分辨率劣化。
此外,现有技术的发光二极管(LED)多显示设备使用布置成矩阵的多个LED形成模块型大屏幕。然而,与现有的液晶显示器(LCD)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相比,这样的配置具有其具有复杂的结构并消耗大量电力的缺点。此外,这种配置具有低分辨率,并且观看者必须保持与显示屏相距预定距离。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公开已经被进行以解决至少以上需求并提供至少下面描述的优点,并且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没有边框的显示模块和使用该显示模块的多显示设备,其能通过在接合多个显示模块期间使边缘部分的单位像素之间的间隔等于像素区域的单位像素之间的间隔而改善可见性和分辨率。
技术方案
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具有有左边缘、右边缘、顶边缘和底边缘的矩形形状,显示模块包括:包括多个像素的像素区域;以及布置在像素区域外部的黑矩阵。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与对应的相邻像素分开第一距离,从左边缘到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一像素的左距离加上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二像素到右边缘的右距离是第一距离,并且从底边缘到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三像素的底距离加上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四像素到顶边缘的顶距离是第一距离。
左距离、右距离、底距离和顶距离可以彼此相等。
左距离和右距离可以相同,底距离和顶距离可以不同。
底距离和顶距离可以相同,左距离和右距离可以不同。
左距离、右距离、底距离和顶距离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零。
左距离和右距离可以不同。
底距离和顶距离可以不同,并且剩余对的距离可以不同。
左距离、右距离、底距离和顶距离中的两个距离可以为零。
左距离可以为零。
左距离、右距离、底距离和顶距离中的每个可以不同。
左距离、右距离、底距离和顶距离中的一个可以为零。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包括:第一面板,其具有其中提供有多个像素的像素区域和布置在像素区域外部的黑矩阵;布置在第一面板的下侧的第二面板,第二面板具有多个薄膜晶体管;以及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的半导体器件,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到第二面板的一侧。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与对应的相邻像素分开第一距离,显示模块具有第一边缘部分、第二边缘部分、第三边缘部分和第四边缘部分,从左边缘到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一像素的左距离加上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二像素到右边缘的右距离是第一距离,并且从底边缘到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三像素的底距离加上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四像素到顶部边缘的顶距离是第一距离。
显示模块还可以包括布置在第二面板的下侧的液晶层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层中的至少一个。
柔性电路板的表面可以面向与第一面板的方向垂直的方向。
柔性电路板的尺寸可以对应于黑矩阵的宽度。
显示模块还可以包括将柔性电路板接合到第二面板的不透明固定构件。
显示模块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的补偿电路。
显示模块还可以包括布置在液晶层的下表面上的保护玻璃;以及在半导体器件的一侧的补偿电路。
显示模块还可以包括通过用胶囊型纳米液晶涂覆第二面板的下表面而形成的液晶层;以及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的补偿电路。
显示模块还可以包括液晶层;以及布置在液晶层的下侧的背光。背光可以是直接型或边缘型。
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显示设备,其包括彼此接合的多个显示模块,所述多个显示模块中的每个包括:第一面板,具有其中提供有多个像素的像素区域以及布置在像素区域外部的黑矩阵;以及布置在第一面板的下侧的第二面板,第二面板具有多个薄膜晶体管。每个像素与对应的相邻像素分开第一距离,所述多个显示模块中的每个包括第一边缘部分、第二边缘部分,第三边缘部分和第四边缘部分,从左边缘到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一像素的左距离加上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二像素到右边缘的右距离是第一距离,并且从底边缘到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三像素的底距离加上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四像素到顶边缘的顶距离是第一距离。
所述多个显示模块可形成曲面。
根据再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左边缘、右边缘、顶边缘和底边缘的矩形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包括:像素;以及布置在像素周围的黑矩阵,其中从左边缘到像素的左距离加上从像素到右边缘的右距离是第一距离,以及其中从底边缘到像素的底距离加上从像素到顶边缘的顶距离是第一距离。
左边缘、右边缘、顶边缘和底边缘可以可附接到另一显示模块。
左距离、右距离、顶距离和底距离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为零。
左距离、右距离、顶距离和底距离中的至少两个可以为零。
左距离、右距离、顶距离和底距离可以都是不同的距离。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具有左边缘、右边缘、顶边缘和底边缘的矩形显示模块,该显示模块包括:第一像素,其布置在显示模块的与左边缘分开左距离且与底边缘分开底距离的左下角中;第二像素,其布置在所述显示模块的与左边缘分开左距离、与顶边缘分开顶距离且与第一像素分开第一距离的左上角中;第三像素,其布置在显示模块的与第一像素分开第一距离、与底边缘分开底距离以及与右边缘分开右距离的右下角中;以及第四像素,其布置在显示模块的与第三像素分开第一距离、与第二像素分开第一距离、与顶边缘分开顶距离且与右边缘分开右距离的右上角中,其中左距离与右距离的水平和等于第一距离,以及顶距离与底距离的垂直和等于第一距离。
附图说明
以上及其它方面将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变得更加明显,附图中:
图1a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b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黑矩阵的一示例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通过接合多个显示模块形成的多显示设备的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俯视图;
图4a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4b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俯视图;
图7a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7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信号延迟被补偿的栅信号的波形图;
图8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第二支撑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显示设备的视图;以及
图12是示出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多显示设备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被各式各样地修改。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在图中被示出并且被详细描述。然而,将理解,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而是包括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代物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此外,众所周知的功能或构造可以不被详细描述,因为它们将会以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公开模糊。诸如“……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当在一列元素之后时,修饰整列元素并且不修饰该列中的单独元素。
术语“第一”、“第二”等可以用于描述各式各样的部件,但这些部件不受该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另一部件区分开。
在下文中,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和包括彼此接合的显示模块的多显示设备将参考附图被详细描述。
图1a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示意性侧视图。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可以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显示模块。
OLED显示器是使用自发光有机材料构成的显示器,该自发光有机材料由于其中如果电流流过则荧光有机化合物发光的电致发光现象而发射光。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可以是其中发光层形成在两个电极之间的自发光元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从电子注入电极和空穴注入电极注入到发光层中的电子和空穴在发光层中复合以生成激子的方式发射光,并且随着产生的激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光层发射光。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b描述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b是示出OLED显示器的一示例性配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参考图1a,显示模块100包括第一面板101、像素区域110、黑矩阵120、粘合层130、第二面板140、有机发光二极管150、半导体器件160、柔性电路板170和不透明固定部分180。
第一面板101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布置在显示模块100的前表面上。第一面板101可以由刚性或柔性的材料制成,诸如玻璃聚醚砜(PE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酰亚胺(PI)和聚碳酸酯(PC),但不限于此。此外,第一面板101可以是由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构成的有机-无机复合层。在第一面板101上,形成偏振板、像素区域110和黑矩阵120。像素区域110和黑矩阵120将参考图1b被详细描述。
黑矩阵120和像素区域110被交替地布置。第一边缘部分121的黑矩阵120的区段的宽度W1对应于第一间隔L1的1/2,并且第二边缘部分123的黑矩阵120的宽度W2等于第一间隔L1的1/2。
通过这种结构,当多个显示模块100被接合时,跨过显示模块100的接合部分的像素110之间的间隔等于在一个显示模块100中在顶方向、底方向、左方向和右方向上的像素110之间的间隔。此外,存在于第二面板140上的诸如有机发光二极管150和半导体器件160的部件被黑矩阵120遮住,因此从显示模块100的前面看不到。
在本公开中,各像素110的四个方向被称为顶方向、底方向、左方向和右方向。然而,根据情况,也可以分别通过“前”和“后”来替换像素110的“顶”和“底”,并且像素110的四个方向被称为前方向、后方向、左方向和右方向。
粘合层130通过将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40彼此粘合来将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40彼此层叠并粘附。粘合层130可以是OCA(光学透明粘合剂)膜,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不使用OCA膜而将各面板101和104彼此附接。
第二面板140由薄膜晶体管玻璃制成,并且包括提供在具有与第一面板101的材料类似的材料的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TFT、数据线和栅线。薄膜晶体管阵列可以根据晶体管的结构以各种形式形成。
有机发光二极管150布置在第二面板140的下侧上,并且其上安装有半导体器件160的柔性电路板670电连接到第二面板140的下部的一侧。
有机发光二极管150布置在第二面板140的下侧上作为OLED层。有机发光二极管150包括下电极、发光层和上电极。下电极连接到薄膜晶体管阵列TFT的驱动晶体管的源电极或漏电极。上电极连接到高电平电压或低电平电压。发光层形成在下电极与上电极之间。发光层发射光。红色子像素中包括的发光层发射红光,绿色子像素中包括的发光层发射绿光,蓝色子像素中包括的发光层发射蓝光。
薄膜晶体管阵列TFT和有机发光二极管150可以根据其结构以各种形状形成。然而,在本公开中,为了便于说明,它们被示为块。
半导体器件160作为驱动器IC安装在柔性电路板170上,并且可以由源极驱动器IC或栅极驱动器IC构成。
半导体器件(驱动器IC)160与柔性电路板170一起向后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面板140具有四个端部,并且柔性电路板170或驱动器IC 160可以连接到四个端部中的任意一个。在这种情况下,端部中的任意一个可以等于或大于对应的第一面板101的边缘部分的宽度。在图1a中,第二面板140的与第一面板101的黑矩阵120的宽度W2对应的右端145的宽度等于或大于黑矩阵120的宽度W2。
柔性电路板170可以是其上形成有电极图案或驱动器IC 160的柔性膜型基板或者诸如COF(膜上芯片)或TCP(带载膜)的柔性膜。除COF或TCP之外,其上可形成电极图案的任何其它柔性膜可以被用于柔性电路板。
柔性电路板170安装有半导体器件(驱动器IC)160,并且将第二面板140和印刷电路板彼此连接。柔性电路板170可以根据显示器的结构被各种各样地布置。柔性电路板170连接到第二面板140的右部分(即,第二面板140的对应于黑矩阵120的宽度W2的右端145)以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然而,柔性电路板170连接到第二面板140的左端147也是可能的。
不透明固定部分180形成为从第二面板140的左端147和右端145向下侧延伸。通常,不透明固定部分180用于由用以显示的材料制成的膜之间的粘合并且用于光学机构与膜之间的粘合。不透明固定部分180将半导体器件(驱动器IC)160和柔性电路板170支撑并粘附到第二面板140,以防止从第二面板140的端部到其侧面的光泄漏。因此,不透明固定部分180可以由使用黑色颜料或染料的黑色材料的密封剂180制成,但不限于此。能使用任何配置,只要它能防止光泄漏,并且粘附并支撑半导体器件(驱动器IC)160和柔性电路板170。
半导体器件(驱动器IC)160和柔性电路板170被布置成对应于第一面板101的黑矩阵120的宽度W2以被黑矩阵120遮住。因此,在第二面板140的左端145和右端147的宽度对应于各像素110之间的宽度W1的1/2的情况下,不透明固定部分181和183能在左端145和右端147上延展对应的宽度。然而,即使在左端145和右端147具有与上述宽度不同的预定宽度的情况下,延展不透明固定部分180对应的宽度从而防止光泄漏或从而粘附并支撑驱动器IC160和柔性电路板170也是可能的。
根据现有技术的显示模块,第二面板的各配置针对第一面板,并且柔性电路板被附接为面向第一面板。在这种结构中,需要用于遮住柔性电路板和附接到其的驱动器IC的边框。
根据显示模块100,附接到第二面板140的有机发光二极管150、驱动器IC 160、柔性电路板170和布线没有指向第一面板101,而是布置在第一面板101的相反方向上。因此,驱动器IC 160和柔性电路板170被第一面板101的边缘部分123的黑矩阵120遮住,因此边框不是必需的。
此外,由于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40被粘合层130固定,所以显示模块100能以预定的强度和刚度被稳定地支撑。
在大型显示设备通过连接若干显示模块被实现的情况下,随着边框的宽度变大,图像被边框切割而导致图像的形状变形发生。由于该配置不具有边框,因此能基本上解决上述问题。也就是,防止屏幕的变形并实现重量轻、薄、短和小的显示模块是可能的。
图1b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黑矩阵的第一示例的俯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通过多个显示模块的接合而形成的多显示设备的一示例的视图。图1b示出了与图1a的第一面板101的像素区域110和黑矩阵120的布置对应的配置。
参考图1b和图2,显示模块100的第一面板101包括像素区域110和布置成不遮住像素区域110的黑矩阵120。
像素区域110包括多个像素111、113、115和117。像素111包括发射红光的红色子像素111a,发射绿光的绿色子像素111b和发射蓝光的蓝色子像素111c。各像素111、113、115和117为矩形,以矩阵的形式布置,并且以与顶部、底部、左部和右部相邻像素111、113、115和117隔开第一间隔L1地布置。
子像素111a、111b和111c可以根据其结构被各式各样地配置。为了便于说明,以子像素111a、111b、111c是滤色器为例。
像素111、113、115和117中的任意一个像素111将作为示例被详细描述。像素111包括第一子像素111a、第二子像素111b和第三子像素111c,并且可以形成在第一面板101的内表面上,或在与像素对应的部分上。像素111可以由红色、绿色和蓝色颜料以及树脂制成。
由滤色器构成的各像素111、113、115和117可以根据其使用的材料被分成颜料型和染料型,并且可以根据它们的制造方法被分成染色法、分散法、电泳沉积法和印刷法。例如,颜料分散法在通过溅射沉积黑矩阵120之后形成RGB滤色器图案。
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黑矩阵120不提供在各子像素111a、111b和111c之间。然而,在各子像素111a、111b和111c之间以预定间隔形成黑矩阵120也是可能的。
黑矩阵120形成在除其中提供有所述多个像素111、113、115和117的像素区域110之外的区域中。也就是,黑矩阵120不形成在开口处,而是形成在非开口部分(或非发光部分)处。
更具体地,第一面板101为矩形,并且各像素111、113、115和117以第一间隔L1在顶方向、底方向、左方向和右方向上布置,从而在第一面板101上形成矩阵。在这种情况下,黑矩阵120被布置在其中没有布置各像素111、113、115和117的部分中。黑矩阵120可以布置在各像素111、113、115和117之间,并且还可以形成在显示模块100的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上。
因为黑矩阵120被布置在各像素111、113、115和117之间,而不是在各子像素111a、111b和111c之间,所以布置在面板上的柔性电路板和薄膜晶体管玻璃从视线内被隐藏。然而,黑矩阵120被布置在各子像素111a、111b和111c之间以防止滤色器之间的光干涉并改善显示器的对比度也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黑矩阵120以第一间隔L1布置在各像素111、113、115和117之间。
黑矩阵120可以由选自包括MIHL(金属绝缘体混合层)、黑色聚合物和碳黑的组中的一种或更多种制成。
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是当各显示模块100、200、300和400被接合以形成多显示设备1000时彼此相互接合的部分。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可以被布置成使得像素111、113、115和117的端部和黑矩阵120交替地布置,并且黑矩阵120可以以预定宽度布置。
各显示模块100、200、300和400可以形成为矩形形状。因此,边缘部分包括第一边缘部分121、第二边缘部分123、第三边缘部分125和第四边缘部分127。第一边缘部分121表示前玻璃101的左端部分,并且第二边缘部分123面对第一边缘部分121并表示前玻璃101的右端部分。第三边缘部分125表示前玻璃101的下端部分,并且第四边缘部分面对第三边缘部分125并表示前玻璃101的上端部分。
各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分别具有宽度W1、W2、W3和W4,其形成有预定距离,该预定长度在垂直于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的相应侧的方向上从各像素111、113、115和117到相应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的端部测量。宽度W1、W2、W3和W4被形成为使得在彼此面对的相应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之间的宽度W1、W2、W3和W4的总和(W1+W2、W3+W4)等于各像素111、113、115和117之间的第一间隔L1。
第一宽度W1是从像素111和112的左端到第一边缘部分121的左端测量的距离。第二宽度W2是从像素114和116的右端到第二边缘部分125的右端测量的距离。第三宽度W3是从像素112和114的下端到第三边缘部分127测量的距离。第四宽度W4是从像素111和116的上端到第四边缘部分129测量的距离。
在图1b中,各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具有相同的宽度。也就是,第一宽度W1可以是第一间隔L1的1/2,并且第二宽度W2可以是第一间隔L1的1/2。此外,第三宽度W3可以是第一间隔L1的1/2,并且第四宽度W4可以是第一间隔L1的1/2。图2示出了其中图1b的配置被彼此接合的多显示设备1000。
图2是示出当各显示模块彼此接合时各显示模块100、200、300、400的主要部分的布置关系和接合关系的俯视图。
参考图2,多显示设备1000包括第一显示模块至第四显示模块100、200、300和400。各显示模块100、200、300和400连续地接合在一起。第三显示模块300接合到第一显示模块100的右侧,并且第二显示模块200接合到第一显示模块100的上侧。此外,第四显示模块400接合到第二显示模块200的右侧和第三显示模块300的上侧。
具体地,第一显示模块100的第二边缘部分123与第三显示模块300的第一边缘部分321互相接合,并且第一显示模块100的第四边缘部分127与第二显示模块200的第三边缘部分225互相接合。此外,第二显示模块200的第二边缘部分223与第四显示模块400的第一边缘部分421互相接合,并且第三显示模块300的第四边缘部分327与第四显示模块400的第三边缘部分425互相接合。
各显示模块100、200、300、400中的各像素之间的间隔L1、L2、L3和L4彼此相等。
一旦各显示模块接合在一起,第一显示模块的第二宽度W2与第三显示模块300的第一宽度W9之和(即,像素114与像素312之间的间隔)等于第一间隔L1。此外,第一显示模块100的第四宽度W4与第二显示模块200的第三宽度W7之和(即,像素111与像素212之间的间隔)等于第一间隔L1。此外,第二显示模块200的第二宽度W6与第四显示模块400的第一宽度W13之和(即,像素216与像素411之间的间隔)等于第一间隔L1。此外,第三显示模块300的第四宽度W12与第四显示模块400的第三宽度W15之和(即,像素316与像素414之间的间隔)等于间隔L1。因此,在其中像素116、214、311和412被布置的部分中,其对应于其中四个显示模块100、2090、300和400互相接合在一起的部分,各像素116、214、311和412之间在顶方向、底方向、左方向和右方向上的间隔等于第一间隔L1。
因此,即使各显示模块100、200、300和400连续地接合,像素之间的间隔也是恒定的,因此即使在观看者不与显示设备100间隔开预定距离的情况下,也能实现最佳分辨率。此外,由于各模块100、200、300和400被附接而没有任何边框,所以能实现完整的可见性。此外,由于模块化显示模块100、200、300和400被附接而不是附接诸如LED的重的模块,所以可加工性被改善,并且多显示设备的结构被相对简化以降低功耗。
此外,随着借助于显示器厚度的减小而实现重量轻、薄、短和小的显示模块的趋势,已经进行了减小边框尺寸的大量努力。在通过若干显示模块的连接和布置实现大型显示设备的情况下,随着边框的宽度变大,图像被边框切割从而导致图像的形状变形发生。由于该配置不具有边框,所以上述问题能被最小化。也就是,防止屏幕的变形并实现重量轻、薄、短和小的显示模块是可能的。
在图2中,以布置四个显示模块100、200、300和400为例。然而,也可以根据其目的布置更多的显示模块。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黑矩阵的变形示例的俯视图。
参考图3,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黑矩阵的变形示例具有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黑矩阵的一个示例的配置大致类似的配置,除第一宽度至第四宽度W1、W2、W3和W4与根据所述一个示例的那些不同之外。在说明第二示例时,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与根据第一示例的构成元件类似的构成元件。因此,将围绕与根据第一示例的配置不同的配置描述第二示例。
参考图3,在第一边缘部分至第四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当中,彼此面对的一对边缘部分具有不同的宽度,并且彼此面对的剩余对的边缘部分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例如,如果第一宽度W1是第一间隔L1的1/3,则第二宽度W2是第一间隔L1的2/3,而如果第三宽度W3是第一间隔L1的1/3,则第四宽度W4可以是第一间隔L1的2/3。另一方面,即使该配置如图2所示地连续地接合在一起,所有像素之间的间隔也是恒定的。
图4a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示意性侧视图。
参考图4a,除边缘部分121和123的黑矩阵120的配置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黑矩阵120的配置不同之外,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与上述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大致类似的配置。在说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时,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因此,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将集中在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配置不同的配置上。具体地,根据该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从OLED显示模块100的左边缘部分121省略黑矩阵120。
显示模块100包括第一面板101、像素区域110、黑矩阵120、粘合层130、第二面板140、有机发光二极管150、半导体器件160、柔性电路板170和不透明固定部分180。
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边缘部分121不具有黑矩阵120,并且包括黑矩阵120的第二边缘部分123的宽度W2等于各像素110之间的间隔L1。因此,第二面板140的右端145的宽度等于各像素120之间的间隔L1。此外,在对应于第二面板140的左端147的第一面板101上,没有布置黑矩阵120,而是布置了像素110。由于像素110被布置在与第一面板101的第一边缘部分121对应的位置,所以有机发光二极管150被布置在第二面板的对应于像素110的部分上。
因为有机发光二极管150布置在第二面板140的左端147上,所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同,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不需要在左端147上延展的密封剂180。然而,在具有密封剂180在其上延展的右端145的显示模块100仅用作最外面的显示模块的情况下,通过在左端147处延展薄的不透明固定部分180来完全阻止光泄露也是可能的。
图4b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黑矩阵的一示例的俯视图。图4b示出了与图4a的第一面板101的像素区域110和黑矩阵120的布置对应的配置。
图4b的配置大致类似于图1b的配置,但是第一宽度至第四宽度W1、W2、W3和W4不同于图1b的配置的那些。因此,将围绕与图1b的配置的差异描述4b的配置。
参考图4b,在第一边缘部分至第四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当中,彼此面对的一对边缘部分具有不同的宽度,并且彼此面对的剩余对的边缘部分具有不同的宽度。在这种情况下,在各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当中,彼此面对的所述一对边缘部分中的任意一个的宽度为零,并且彼此面对的所述剩余对的边缘部分中的任意一个的宽度为零。也就是,如果第一宽度W1为零,则第二宽度W2可以等于第一间隔L1,而如果第三宽度W3为零,则第四宽度W4可以等于第一间隔L1。另一方面,即使图4b的配置如图2所示地连续地接合在一起,所有像素之间的间隔也是恒定的。
图5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黑矩阵的第一变形示例的俯视图。图5示出了与图4a的第一面板101的像素区域110和黑矩阵120的布置对应的配置的变形示例。
图5的配置大致类似于图4b的配置,但是第二宽度至第四宽度W2、W3和W4不同于图4b的配置的那些。因此,图5将参考与图4b的配置相比的差异被描述。
参考图5,在第一边缘部分至第四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当中,彼此面对的一对边缘部分具有相同的宽度,并且彼此面对的剩余对的边缘部分具有不同的宽度。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不同宽度的所述一对边缘部分中的任意一个的宽度可以为0。也就是,如果第一宽度W1为零,则第二宽度W2可以等于第一间隔L1,而如果第三宽度W3是第一间隔L1的1/2,则第四宽度W4也可以是第一间隔L1的1/2。另一方面,即使图5的配置如图2所示地连续地接合在一起,所有像素之间的间隔也保持不变。
图6是示出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黑矩阵的第二变形示例的俯视图。图6示出了与图4a的第一面板101的像素区域110和黑矩阵120的布置对应的配置的变形示例。
图6的配置大致类似于图4b的配置,但是第三宽度W3和第四宽度W4不同于图4b的配置的那些。因此,图6的配置将围绕与图4b的配置不同的部分被描述。
参考图6,第一边缘部分至第四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具有不同的宽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边缘部分至第四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中的任意一个的宽度为零。也就是,例如,如果第一宽度W1为零,则第二宽度W2可以等于第一间隔L1,而如果第三宽度W3是第一间隔L1的1/3,则第四宽度W4可以是第一间隔L1的2/3。另一方面,即使图6的配置如图2所示地连续地接合在一起,所有像素之间的间隔也保持不变。
另一方面,如果第一宽度W1和第三宽度W3是第一间隔L1的1/4,则第二宽度W2和第四宽度W4是第一间隔L1的3/4。也就是,通过将各宽度除以自然数,彼此面对的各边缘部分121、123、125和127之间的宽度之和可以等于各像素之间的第一间隔。
此外,多显示设备1000的各显示模块100、200、300和400可以以相同的图案形成。然而,任何配置能被使用,只要在各显示模块100、200、300和400的相邻部分中相邻像素116、214、311和412之间在顶方向、底方向、左方向和右方向上的第二间隔(即,相邻的第一宽度至第四宽度W1、W2、W3和W4中的任意两个的宽度之和)等于第一间隔L1。
图7a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示意性侧视图,图7b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信号延迟被补偿的栅信号的波形图。图7a和图7b示出了包括LCD(液晶显示器)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LCD是将在各种设备中发生的各种电信息转换成视觉信息以使用根据施加的电压改变液晶的可透性来传递被转换的视觉信息的电子设备。包括LCD的显示设备包括滤色器作为其构成元件。LCD显示器可以根据滤色器和光源被各种各样地配置,并且将参考对应于图1a和图4a的OLED显示器的示意性侧视图来描述多个方面。
参考图7a,显示模块500包括第一面板501、像素区域510、黑矩阵520、粘合层530、第二面板540、第一液晶层550a、半导体器件(驱动器IC)560、补偿电路565、柔性电路板570、不透明固定部分580和保护玻璃590。
除液晶层550a之外,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配置类似的配置。在说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时,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类似的构成元件。将围绕与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配置不同的配置来描述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第一液晶层550a布置在第二面板540与保护玻璃590之间。第一液晶层550a的液晶处于其是固态与液态之间的中间状态的液晶态,并且液晶的透光度根据施加于其的电压而变化。由于第一液晶层550a由液晶态的液晶填充,所以其具有预定的厚度。保护玻璃590布置在第一液晶层550a的上部和下部上以保护第一液晶层550a。此外,偏振板布置在第一液晶层550a的上部和下部上。偏振板可以是获得线偏振的膜。例如,该膜可以使用光学异构体根据其方向具有不同颜色的偏振透射光的性质。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液晶层550a在与指向第一面板50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形成。
根据LCD显示模块,第二面板540的各构成元件在指向第一面板501的方向上形成,柔性电路板570在面向第一面板501的方向上被附接。在此结构中,用于遮住柔性电路板570和驱动器IC 560的边框被附接于其。在显示模块500中,有机发光二极管550被附接到第二面板540,半导体器件(驱动器IC)560、补偿电路565、柔性电路板570和布线不在指向第一面板501的方向上形成,而是在与指向第一面板101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形成。因此,半导体器件(驱动器IC)560、补偿电路565和柔性电路板570被第一面板501的边缘部分523的黑矩阵520遮住,因此不需要边框。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图2A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在对应于第二面板540的左端547的第一面板501上,黑矩阵520可以不存在,但是像素510可以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以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的方式,不需要在左端547上延展不透明固定部分580,但是延展不透明固定部分580以完全阻挡光泄漏也是可能的。
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还包括补偿电路565。补偿电路565安装在柔性电路板570上。补偿电路565可以安装在柔性电路板570的表面或后表面上,其是与其上安装有半导体器件560的表面相同的表面。
在液晶显示器(LCD)中,注入到两层电极之间的液晶材料的可透性通过施加到两个电极的电压之间的差被控制从而实现显示。包括栅极驱动器IC或源极驱动器IC的半导体器件(驱动器IC)560连接到第二面板540,并且栅极电压和数据电压通过半导体器件560被供应到第二面板540。在布置半导体器件560时,存在其中半导体器件560仅布置在第二面板540的一侧上的单库结构以及其中两个半导体器件560布置在第二面板540的两侧上的双库(bank)结构。
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在连续地接合显示模块500的情况下,单库结构可以被采用以最小化各构成元件之间的干涉。此外,单库结构可以被采用以通过减小由半导体器件560占据的面积来简化显示模块500的结构,并降低制造成本。然而,在LCD显示模块500具有单库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存在于栅极驱动器IC中的自电阻分量和寄生电容,在包括栅极驱动器IC的半导体器件560中可能发生信号延迟。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补偿电路565是补偿上述信号延迟(其可以是栅极时间延迟)的电路。为了补偿由于信号延迟引起的变形,补偿电路565包括连接到栅极驱动器IC的一侧的延迟补偿元件和连接到延迟补偿元件的补偿电压传输线。此外,即使在栅极驱动器IC中发生信号延迟,通过施加具有预定波形的电压作为对电极电压来补偿由于信号延迟所致的变形也是可能的。
图7b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其信号延迟被补偿的栅信号的波形图。
在图7b中,(a)示出栅线的延迟波形相对于通过采用单库结构的栅线的输入波形。信号延迟使LCD显示模块500中的各像素的充电特性恶化,从而引起各像素中的充电电压之间的差异发生。此外,信号延迟导致液晶材料中的直流应力和余像问题,导致劣化的图像质量。
如图7b中的(b)所示,为了补偿现有波形,考虑到栅极时间延迟,通过补偿电路565施加具有方波的电压,因此栅极驱动器IC的信号延迟能被补偿。因此,各像素之间的像素电压差异能被最小化,从而能解决像素之间的图像质量差异与余像问题。
图8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参考图8,显示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大致类似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配置,并且还包括光源部分690。在描述显示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时,对应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附图标记被给予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类似的构成元件。将围绕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配置不同的配置来描述显示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显示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的液晶层650可以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液晶层550a或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液晶层550b。
由于LCD显示模块600不是自发光器件,所以可以实现单独的光源,为此,光源部分690被提供在第二面板641的后表面上以供应光。
光源部分690包括底部框架691、光源693和上底部框架695。
底部框架691用于接合并粘附显示模块600的内部构成元件(即,第一面板601和第二面板640)与光学片。通过底部框架691,显示模块690在结构上变得稳定,并且具有刚度和强度。在底部框架691的底部上,加固构件或组装构件被形成以接合并固定各显示模块600。
光源693可以是边缘型或直接型,并且显示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例示了直接型配置。根据直接型,多个光源693直接布置在第二面板640的后表面上以发射入射到第二面板640的光。光源693可以是阴极荧光灯或外部电极荧光灯。此外,除这种荧光灯之外,还可以使用发光二极管(LED)。
上底部框架695是扩散层,其被形成以扩散从光源部分690发射的光,并且将扩散的光供应到位于其上部上的第一面板601和第二面板640。
在显示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中,粘合层631布置在第一面板601与第二面板640之间。此外,粘合层633布置在保护玻璃651与光学片653之间。此外,粘合层635布置在光学片653与上底部框架695之间。粘合层630可以由OCA(光学透明粘合剂)制成,但不限于此。任何配置能被使用,只要它能将膜或面板彼此附接。
在现有技术的显示设备中,面板和光学片被固定到底部框架,并且其顶部使用顶部框架固定。因此,边框由顶部框架限定。由于面板601和640、保护玻璃651和光学片653使用粘合层630被固定并接合到底部框架695和扩散层,所以不需要顶部框架。此外,使用不透明固定部分681和683能防止通过第二面板640的对应于第一边缘部分621的左端647和第二面板640的对应于第二边缘部分623的右端645的光泄漏。通过这种配置,实现没有边框的显示模块600是可能的。
另一方面,在显示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与图2A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在对应于第二面板640的左端647的第一面板601上的情况下,黑矩阵620可以不存在,但是像素610可以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以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的方式,不需要在左端647上延展不透明固定部分680。因此,不透明固定部分680仅在右端645上延展以固定并支撑驱动器IC 660和柔性电路板670,并且能防止向显示模块600的侧表面的光泄漏。然而,在具有不透明固定部分680在其上延展的右端645的显示模块600仅用作最外面的显示模块的情况下,在左端647处通过延展薄的不透明固定部分680(诸如密封剂)完全阻挡光泄漏也是可能的。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第二支撑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参考图9,除光源部分790的配置之外,显示模块的第二支撑结构具有与上述显示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的配置大致类似的配置。在说明显示模块的第二支撑结构时,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与显示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的构成元件类似的构成元件。将围绕与显示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的配置不同的配置来描述显示模块的第二支撑结构。显示模块的第二支撑结构的液晶层750可以是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液晶层550a或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第一液晶层550b。
根据显示模块的第二支撑结构的显示模块700是具有边缘型光源部分790的配置。光源部分790包括底部框架791、导光板793和光源795。
与显示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不同,底部框架791为板状。由于底部框架791的配置和效果与显示模块的第一支撑结构的那些类似,所以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导光板793由例如丙烯酸树脂(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甲基苯乙烯)制成,并且将从发光二极管795发射的光均匀地供应到提供在导光板793的上部上的扩散膜。
粘合层739提供在导光板793与底部框架791之间以将导光板793和底部框架791彼此附接。此外,粘合层735提供在导光板793与光学片753之间以将它们彼此附接。
在显示模块的第二支撑结构中,由于面板701和740、保护玻璃751和光学片753使用粘合层730被固定并接合到底部框架791和导光板793,所以不需要顶部框架。此外,能使用不透明固定部分781和783防止通过第二面板740的对应于第一边缘部分721的左端747以及第二面板740的对应于第二边缘部分723的右端745的光泄漏。通过这种配置,实现没有边框的显示模块700是可能的。
另一方面,在显示模块的第二支撑结构(与图2A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在对应于第二面板740的左端747的第一面板701上的情况下,黑矩阵720可以不存在,但是像素710可以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以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类似的方式,不需要在左端747上延展不透明的固定部分780。因此,不透明固定部分783仅在右端745上延展以固定和支撑驱动器IC 760和柔性电路板770,并且能防止向显示模块700的侧表面的光泄漏。然而,在具有不透明固定部分780在其上延展的右端745的显示模块700仅用作最外面的显示模块的情况下,在相反的左端处通过延展薄的不透明固定部分780(诸如黑色密封剂)来完全阻挡光泄漏也是可能的。
图10是示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模块的示意性侧视图。
参考图10,除第二液晶层550b之外,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配置大致类似的配置。在说明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时,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成元件类似的构成元件。将围绕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配置不同的配置来描述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
第二液晶层550b通过由纳米液晶涂覆第二面板540的下表面来提供。第二液晶层550b以填充有不规则排列的向列液晶分子的纳米胶囊分散在缓冲层上从而改变第二液晶层550b的透光量的方式来显示图像。第二液晶层550b由各向同性液晶制成。如果电压没有被施加于其,则第二液晶层550b变为光学各向同性,而如果电场被施加于其,则仅在对应的方向上发生双折射。此外,偏振板布置在第二液晶层550b的上部和下部上。
由于在第二液晶层550b中不存在具有光学各向异性的初始对准,所以不需要对准,从而不需要在显示模块500中提供配向层。此外,不需要执行摩擦处理,从而能提高处理效率。
此外,由于第二液晶层550b具有比第一液晶层550a的厚度小的厚度,因此能实现紧凑型显示模块500。此外,不需要提供防止液晶泄漏的保护玻璃590,因此能节省处理中的材料。
此外,不需要由用于填充第一面板501和第二面板540的侧表面的填充物来保护第二液晶层550b,因此不需要用于遮住该填充物的附加配置。
以类似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方式,第一支撑结构(参考图8)或第二支撑结构(参考图9)可以在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提供。在这种情况下,显示模块的第二支撑结构的液晶层750可以成为第二液晶层550b。
图11是示出被制造为平面的多显示设备的一示例的视图。
图11示出了其中显示模块100a至400a接合在一起的平面多显示设备1000a。
在平面多显示设备1000a中,显示模块100a至400a通过支架被连续地接合和固定。在通过支架接合所述多个显示模块100a至400a的情况下,显示模块100a至400a在它们之间没有任何间隔的情形下布置。
几个到几百个或更多个平面多显示设备1000a可以被布置以创建大型显示器。在接合各显示模块100a至400a的情况下,相邻像素之间的间隔L2等于像素110a之间的间隔L1。
因此,即使在接合所述多个显示模块100a至400a的情况下,实现没有边框的配置也是可能的。因此,随着多显示设备中边框的宽度变大,能防止由于图像被边框切割而发生的图像变形,并且能实现紧凑的显示设备1000a。此外,与现有技术中的那些相比,制造成本、功耗和模块配置的复杂性能被减小。
图12是示出被制造为曲面的多显示设备的一示例的视图。
参考图12,除弯曲显示屏幕之外,弯曲多显示设备1000b具有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配置大致类似的配置。在说明弯曲多显示设备1000b时,类似的附图标记用于与平面多显示设备1000a的构成元件类似的构成元件。
弯曲多显示设备1000b是其中多个显示模块100b至400b被接合以形成具有预定曲度的曲面的显示设备。根据弯曲显示设备,实现了宽视角,并且减少了屏幕上的光反射。
在弯曲多显示设备1000b中,显示模块100b至400b通过支架被连续地接合和固定。
如上所述的平面多显示设备1000a和弯曲多显示设备1000b能通过控制部分将单个图像分成要发送到各显示模块100a至400a以及100b至400b的图像,并将相应的图像发送到各自的显示模块100a至400a以及100b至400b。由于多显示设备1000a和1000b的控制部分及其操作是普通的,因此将省略其详细说明。
虽然示例性实施方式已经被示出和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此进行在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显示模块,具有有左边缘、右边缘、顶边缘和底边缘的矩形形状,所述显示模块包括:
面板,包括像素区域和黑矩阵,所述像素区域包括多个像素,所述黑矩阵布置在所述像素区域外部;
柔性电路板,布置在所述黑矩阵下方,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面向与所述面板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以及
将所述柔性电路板接合到所述面板的下侧的固定部分,所述固定部分联接到所述多个像素中的像素,
其中所述多个像素中的每个与对应的相邻像素分开第一距离,
从所述左边缘到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一像素的左距离加上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二像素到所述右边缘的右距离是所述第一距离,以及
从所述底边缘到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三像素的底距离加上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四像素到所述顶边缘的顶距离是所述第一距离,
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尺寸对应于所述黑矩阵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左距离、所述右距离、所述底距离和所述顶距离彼此相等。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左距离和所述右距离相同,所述底距离和所述顶距离不同,或者
所述底距离和所述顶距离相同,所述左距离和所述右距离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左距离、所述右距离、所述底距离和所述顶距离中的至少一个为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
所述左距离和所述右距离不同,或者
所述底距离和所述顶距离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左距离、所述右距离、所述底距离和所述顶距离中的两个距离为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左距离为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左距离、所述右距离、所述底距离和所述顶距离中的每个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块,其中所述左距离、所述右距离、所述底距离和所述顶距离中的一个为零。
10.一种多显示设备,包括彼此接合的多个显示模块,所述多个显示模块中的每个包括:
第一面板,包括其中提供有多个像素的像素区域和布置在所述像素区域外部的黑矩阵;
布置在所述第一面板的下侧的第二面板,所述第二面板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
柔性电路板,电连接到所述第二面板的一侧并布置在所述黑矩阵下方,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表面面向与所述第一面板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以及
将所述柔性电路板接合到所述第二面板的下侧的固定部分,
其中所述像素的每个与对应的相邻像素分开第一距离,
所述多个显示模块中的每个包括左边缘、右边缘、顶边缘和底边缘,
从所述左边缘到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一像素的左距离加上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二像素到所述右边缘的右距离是所述第一距离,以及
从所述底边缘到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三像素的底距离加上从所述多个像素中的第四像素到所述顶边缘的顶距离是所述第一距离,
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尺寸对应于所述黑矩阵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多显示设备,其中所述多个显示模块形成曲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562100174P | 2015-01-06 | 2015-01-06 | |
US62/100,174 | 2015-01-06 | ||
KR10-2015-0049014 | 2015-04-07 | ||
KR1020150049014A KR102145553B1 (ko) | 2015-01-06 | 2015-04-07 | 디스플레이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PCT/KR2015/014152 WO2016111484A1 (en) | 2015-01-06 | 2015-12-23 | Display module and multi-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112351A CN107112351A (zh) | 2017-08-29 |
CN107112351B true CN107112351B (zh) | 2020-10-09 |
Family
ID=56499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72657.1A Active CN107112351B (zh) | 2015-01-06 | 2015-12-23 | 显示模块和包括其的多显示设备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213317B1 (zh) |
KR (1) | KR102145553B1 (zh) |
CN (1) | CN1071123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431202B1 (ko) * | 2016-08-23 | 2022-08-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대형 롤러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WO2020065945A1 (ja) * | 2018-09-28 | 2020-04-0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112599025A (zh) * | 2019-10-02 | 2021-04-02 | 北京易美新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尺寸的屏幕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KR20220016388A (ko) | 2020-07-31 | 2022-02-0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타일형 표시 장치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1649A (zh) * | 2007-05-10 | 2007-10-1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光电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
WO2009089105A1 (en) * | 2008-01-04 | 2009-07-16 | Nanolumens | Flexible display |
CN103296017A (zh) * | 2012-02-23 | 2013-09-11 | 启耀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897855B1 (en) * | 1998-02-17 | 2005-05-24 | Sarnoff Corporation | Tiled electronic display structure |
US6524877B1 (en) * | 1999-10-26 | 2003-02-25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
TW507258B (en) | 2000-02-29 | 2002-10-21 | Semiconductor Systems Corp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
US6870519B2 (en) | 2001-03-28 | 2005-03-22 | Intel Corporation | Methods for tiling multiple display elements to form a single display |
JP5132572B2 (ja) * | 2005-11-14 | 2013-01-30 | キリュスシェフ、イリナ | フラット・パネル・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KR101319592B1 (ko) | 2006-07-31 | 2013-10-1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다층 연성필름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
TWI379261B (en) | 2008-05-16 | 2012-12-11 | Au Optronics Corp | Curv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KR101483455B1 (ko) | 2008-07-01 | 2015-01-1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시스템 및 멀티 디스플레이 방법 |
JP5136374B2 (ja) * | 2008-11-21 | 2013-02-06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
US9470941B2 (en) * | 2011-08-19 | 2016-10-18 | Apple Inc. | In-cell or on-cell touch sensor with color filter on array |
TWI476459B (zh) * | 2012-05-03 | 2015-03-11 | Innocom Tech Shenzhen Co Ltd | 彩色濾光片基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
US9454025B2 (en) * | 2012-08-31 | 2016-09-27 | Apple Inc. | Displays with reduced driver circuit ledges |
US9366920B2 (en) * | 2013-01-02 | 2016-06-14 | Lg Display Co.,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
KR102043338B1 (ko) * | 2013-07-29 | 2019-11-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장치 |
-
2015
- 2015-04-07 KR KR1020150049014A patent/KR10214555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12-23 EP EP15877204.6A patent/EP3213317B1/en active Active
- 2015-12-23 CN CN201580072657.1A patent/CN1071123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51649A (zh) * | 2007-05-10 | 2007-10-1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有机电激发光显示装置、光电装置及其形成方法 |
WO2009089105A1 (en) * | 2008-01-04 | 2009-07-16 | Nanolumens | Flexible display |
CN103296017A (zh) * | 2012-02-23 | 2013-09-11 | 启耀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145553B1 (ko) | 2020-08-18 |
EP3213317B1 (en) | 2021-04-28 |
EP3213317A1 (en) | 2017-09-06 |
CN107112351A (zh) | 2017-08-29 |
EP3213317A4 (en) | 2017-11-22 |
KR20160084791A (ko) | 2016-07-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192950B2 (en) | Display module and multi-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 |
US8456584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KR102650102B1 (ko) |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 |
US9159883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 |
CN110794628B (zh) | 显示设备 | |
US8508687B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102585211B1 (ko) |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 |
US20170090260A1 (en) |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tiled display device | |
US9897846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KR20110130177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06896554B (zh) | 显示器设备 | |
US10141379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with reduced reflectance | |
CN107112351B (zh) | 显示模块和包括其的多显示设备 | |
US10036911B2 (en) | Tiled display device | |
US20090115931A1 (en) |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aly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 |
US8681285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047434A1 (en) | Double-surface display panel and double-surface spliced display screen | |
KR20080039637A (ko) | 발광 다이오드 유닛, 이를 이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 |
KR101995778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US20240288740A1 (en) | Display device | |
KR102630592B1 (ko) | 다중 패널 표시 장치 | |
KR20240067573A (ko) | 표시 장치 | |
KR20120075108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KR20210036687A (ko) | 가이드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 |
KR20100075128A (ko) | 액정표시장치모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