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1971A -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1971A
CN107111971A CN201480084252.5A CN201480084252A CN107111971A CN 107111971 A CN107111971 A CN 107111971A CN 201480084252 A CN201480084252 A CN 201480084252A CN 107111971 A CN107111971 A CN 1071119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terminal
display panel
standby
connecting line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42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1971B (zh
Inventor
中川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 filed Critical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11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1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1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19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59Repairing; Defe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3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layout of the wiring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ircuit arrangement, e.g. scanning lines in LCD pixel circui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45Insulating lay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5Conductors connecting electrodes to cell termin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59Repairing; Defects
    • G02F1/136263Line defe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9Pixel-elements with integrated switching, control, storage or amplification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多条信号线,其设于显示面板;能与信号线连接的备用布线(40),该备用布线被引至非显示区域和显示面板的外侧;多个连接端子,其被设于显示面板;和位于显示面板的外侧的放大器(7),该放大器的输入侧连接着第一连接端子(21),输出侧能与备用布线(40)连接,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备用布线(40)具有分开的第一备用布线部(411、421)和第二备用布线部,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部(4),其连接着第一备用布线部(411、421)的一端侧,并能与另一条信号线连接;和第一连接线(61),其连接着放大器(7)的输出侧,第一连接线从显示面板的外侧被引至非显示区域,并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22);和能将第四连接端子(24)与第二连接端子(22)或第三连接端子(23)连接的第二连接线(62)。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影像的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薄型的显示装置(例如液晶显示装置)由于显示面积比设置面积大而被广泛普及。例如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多个数据信号线和扫描信号线配置成矩阵状。
在两者的交点附近,设置薄膜晶体管和与该薄膜晶体管相连的像素电极。由扫描信号线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从数据信号线向各像素电极施加信号电位,液晶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从而显示信息。
近年来,对显示品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数据信号线的线宽达到非常细的10μm以下(例如6μm)。因此,在制造工序中容易发生断线。例如,在成膜时有灰尘卷进的情况下、或在蚀刻时抗蚀剂掩模上产生针孔的情况下会发生断线。
在数据信号线发生了断线的情况下,其断线部位以后的像素电极将不能被写入正确的信号电位。其结果,会在画面上出现黑线(常黑模式)或亮线(常白模式)。
为了修正这样的断线,例如设置备用布线,该备用布线从数据信号线的信号输入侧端部附近通过面板外部基板等到达该数据信号线的相反侧的端部附近(显示区域的下侧)。通过用激光等将发生断线的数据信号线上的断线部位以后的部分的端部(末端部)和备用布线熔接,信号能被输入到断线部位以后的部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44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数据信号线和备用布线上的电阻值大的情况下,通过备用布线输入的信号输出可能会发生大的损失。因此,希望数据信号线和备用布线上的电阻值小。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削减数据信号线和备用布线上的电阻值的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位于该显示区域的周围的非显示区域;多条信号线,其设于所述显示面板并传递影像信号;能与所述信号线连接的备用布线,该备用布线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和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多个连接端子,其被设于所述显示面板;和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的放大器,该放大器的输入侧连接着第一连接端子,输出侧能与所述备用布线连接。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从一条信号线向所述放大器输入信号。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备用布线具有分开的第一备用布线部和第二备用布线部;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连接部,其连接着所述第一备用布线部的一端侧,并能与另一条信号线连接;和第一连接线,其连接着所述放大器的输出侧,所述第一连接线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并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一备用布线部的另一端侧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并连接着第三连接端子;所述第二备用布线部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并连接着第四连接端子;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能将所述第四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或所述第三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线。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线隔着绝缘膜与所述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备用布线部以及所述第二备用布线部交叉。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识别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或所述第一备用布线部的连接部位的标识。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四连接端子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线隔着绝缘膜与所述第一备用布线部、所述第二备用布线部交叉。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用于上述任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查所述多条信号线各自有无断开的工序;在上述工序中检测到所述信号线断开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四连接端子连接,或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子、所述第四连接端子连接的工序。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位于该显示区域的周围的非显示区域;信号线,其设于所述显示面板并传递影像信号;备用布线,其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和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并能与所述信号线连接;多个连接端子,其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和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的放大器,其输入侧连接着第一连接端子,输出侧能与所述备用布线连接。所述显示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端子从所述信号线向所述放大器输入信号。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线,其连接着所述放大器的输出侧,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并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线,其能与第三连接端子连接,所述备用布线连接着第三连接端子。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的第二备用布线,该第二备用布线连接着第四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线是能与第三连接端子、第四连接端子连接的线。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用于上述显示装置的制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查所述多条信号线各自有无断开的工序;和在该工序中检测到所述信号线断开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三连接端子连接,或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四连接端子连接的工序。
在本发明中,例如,在一条信号线断开了的情况下,将一条信号线与放大器连接,将第二连接端子、第四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线连接。
在本发明中,实现第二连接线、第二连接端子、第三连接端子和第四连接端子的熔接。
在本发明中,制造者确认标识,识别要连接的部位。
在本发明中,例如,在另一条信号线断开了的情况下,将另一条信号线与连接部连接,将第三连接端子、第四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线连接,断开第二连接端子和第四连接端子。
在本发明中,在信号线断开了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连接端子将信号线与放大器连接,将第二连接线与第二连接端子、第三连接端子连接。
在本发明中,在信号线断开了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连接端子将信号线与放大器连接,通过第二连接线将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三或第四连接端子连接。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例如,在一条信号线断开了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连接端子连接一条信号线和放大器,连接第二连接端子、第四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线。在第二连接端子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被引至显示面板的外侧。在第四连接端子上连接着第二备用布线部,第二备用布线部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因此,能够缩短从一条信号线和第一连接端子的连接部位到备用布线的距离,减小修复后的布线全体的电阻。
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例如在信号线断开了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连接端子连接信号线和放大器,连接二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端子、第三连接端子。因为放大器的输出侧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和第三连接端子连接着备用布线,所以能够缩短从信号线与第一连接端子的连接部位到备用布线的距离,减小修复后的布线全体的电阻。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位的平面图。
图2是示意表示源极端子部附近的结构的放大平面图。
图3是示意表示在对应于第一源极端子部和第四源极端子部的数据信号线断开了的情况下将数据信号线分别与第一中继线和第二中继线连接的状态的放大平面图。
图4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的源极端子部附近的结构的放大平面图。
图5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的源极端子部附近的结构的放大平面图。
图6是示意表示在对应于第一源极端子部和第四源极端子部的数据信号线断开了的情况下将数据信号线分别与第一中继线和第二中继线连接的状态的放大平面图。
图7是示意表示实施方式4的显示装置的源极端子部附近的结构的放大平面图。
图8是示意表示在对应于第一源极端子部和第四源极端子部的数据信号线断开了的情况下将数据信号线分别与第一中继线和第二中继线连接的状态的放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基于表示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的附图说明本发明。图1是示意表示显示装置的主要部位的平面图,图2是示意表示源极端子部附近的结构的放大平面图。
显示装置包括具有液晶的横长矩形的显示面板1,显示面板1的中央部为横长矩形的显示影像的显示区域2。在显示面板1中,显示区域2的周围呈横长矩形的边框形,为不显示影像的非显示区域2b。在显示面板1的短边分别(图1中的右边或左边)纵向并排设置有呈薄膜状的多个栅极端子部3、3、……、3。扫描信号线(省略图示)分别从该栅极端子部3横向延伸。在显示区域2,纵向延伸的多个数据信号线5、5、……、5在横向上并排设置。数据信号线5和扫描信号线正交,在显示面板1上配置成矩阵状。
在数据信号线5和扫描信号线的交点附近设有薄膜晶体管(省略图示)和与该薄膜晶体管相连的像素电极(省略图示)。由扫描信号线控制薄膜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从数据信号线5向各像素电极施加信号电位,使得液晶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从而显示信息。
显示区域2具有被纵向划分的多个(本实施例中为24个)显示区块2a、2a、……2a。显示区块2a中分别设有数据信号线5。另外,在图1中,省略了对一部分数据信号线5的记载。
如图2所示,在显示面板1的一条长边(图1中的上边)的外侧设有源极基板8。源极基板8位于显示面板1的旁边,并位于非显示区域2b的外侧。
在显示面板1的周围配置有多条备用布线40,备用布线40设于非显示区域2b或显示面板1的外侧。备用布线40从显示面板1的一条长边的中途部沿着该长边被引向短边,进一步沿着短边被引向另一条长边(图1中的下边)。在短边,备用布线40连接着栅极端子部3。备用布线40进一步沿着显示面板1的另一条长边被引向该长边的中央部。数据信号线5的两端部分别以能够与备用布线40连接的方式设置在显示面板1的两条长边。
非显示区域2b中,在显示面板1的一条长边,多个(本实施例中为24个)源极端子部4、4、……、4在横方向上并排设置。源极端子部4分别与显示区块2a对应,并分别与数据信号线5对应。源极端子部4包括在横方向上并排设置的多个连接端子20、20、……、20。
多个连接端子20包含第一~第四连接端子21~24和放大器连接端子27。第一~第四连接端子21~24顺次排列。放大器连接端子27离开第一~第四连接端子21~24。此外,第一连接端子21作为放大器连接端子起作用。
在源极端子部4和显示区块2a之间,第一中继线31和第二中继线32设于显示面板1的非显示区域2b。第一中继线31和第二中继线32分别经过四个源极端子部4、4、4、4在横方向上延伸。以下,将四个源极端子部4分别称为第一~第四源极端子部11~14。第一~第四源极端子部11~14在横方向上顺次排列。
第一中继线31在第一源极端子部11和第三源极端子部13连接着第一连接端子21和放大器连接端子27的输入侧。第二中继线32在第二源极端子部12和第四源极端子部14连接着第一连接端子21和放大器连接端子27的输入侧。
数据信号线5的一端部在平面视图中与第一中继线31、第二中继线32正交。数据信号线5与第一中继线31、第二中继线32隔着绝缘膜(省略图示)层叠。换言之,数据信号线5与第一中继线31、第二中继线32并未电连接。通过对数据信号线5的一端部与第一中继线31或第二中继线32的交点照射激光,能够将两者熔接。
此外,在显示面板1的另一条长边部分,设有在平面视图中与数据信号线5的另一端部、备用布线40正交的L形的两条中继线。中继线与数据信号线5的另一端部、备用布线40并未电连接。通过对中继线与数据信号线5的另一端部的交点、以及中继线与备用布线40的交点分别照射激光,能够将各交点熔接。
对四个显示区块2a、2a、2a、2a分配两条备用布线40、40,该两条备用布线40安装在源极基板8上。以下将两条备用布线40称为第一备用布线41和第二备用布线42。第一备用布线41和第二备用布线42在源极基板8上横向延伸。
第一备用布线41包括分开的第一备用布线部411和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第二备用布线42包括分开的第一’备用布线部421和第二’备用布线部422。
在显示面板1和源极基板8之间设有COF6(Chip On Film),该COF6上安装有两个放大器7、7。此外,COF6与连接端子20对应地设置多个,但为了易于理解,在图2中简略记载了COF6。一个放大器7的输入侧连接着放大器连接端子27。另一个放大器7的输入侧连接着第一连接端子21。
在第一源极端子部11,放大器7、7各自的输出侧通过第一连接线61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22,该第一连接线61从显示面板1的外侧引至显示面板1。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22的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从第二连接端子22延伸到显示区域2侧。
在第三源极端子部13,放大器7、7各自的输出侧连接着被引至显示面板1的外侧的第一备用布线部411的一端侧。第一备用布线部411的另一端侧从显示面板1的外侧引至显示面板1,并连接着第一源极端子部11的第三连接端子23。第一备用布线部411的另一端从第三连接端子23延伸到显示区域2侧。
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一端侧从显示面板1的外侧引至显示面板1,并连接着第一源极端子部11的第四连接端子24。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一端部从第四连接端子24延伸至显示区域2侧。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另一端侧如前所述被引至显示面板1的另一条长边。
在第一源极端子部11,在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第一备用布线部411的另一端部和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一端部设有在平面视图中与它们正交的第二连接线62。第二连接线62隔着绝缘膜(省略图示)与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第一备用布线部411的另一端部、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一端部层叠并相对。换言之,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第一备用布线部411的另一端部、第二备用布线部412并未电连接。通过对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的交点、或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备用布线部411的另一端部的交点、或第二连接线62与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交点照射激光,能够将两者熔接。
在第二源极端子部12,放大器7、7各自的输出侧通过第一连接线61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22,该第一连接线61从显示面板1的外侧引至显示面板1。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22的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从第二连接端子22延伸到显示区域2侧。
在第四源极端子部14,放大器7、7各自的输出侧连接着被引至显示面板1的外侧的第一’备用布线部421的一端侧。第一’备用布线部421的另一端侧从显示面板1的外侧引至显示面板1,并连接着第二源极端子部12的第三连接端子23。第一’备用布线部421的另一端部从第三连接端子23延伸到显示区域2侧。
第二’备用布线部422的一端侧从显示面板1的外侧引至显示面板1,连接着第二源极端子部12的第四连接端子24。第二’备用布线部422的一端部从第四连接端子24延伸到显示区域2侧。第二’备用布线部422的另一端侧如前所述被引至显示面板1的另一条长边。
在第二源极端子部11,在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第一’备用布线部421的另一端部和第二’备用布线部422的一端部设有与它们在平面视图中正交的第二连接线62。第二连接线62隔着绝缘膜(省略图示)与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第一’备用布线部421的另一端部和第二’备用布线部422层叠并相对。换言之,第二连接线62并未与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第一’备用布线部421的另一端部、第二’备用布线部422电连接。通过对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的交点、或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备用布线部421的另一端部的交点、或第二连接线62与第二’备用布线部422的交点照射激光,能够将两者熔接。
源极端子部4和第二连接线62形成于显示面板1。源极基板8设于显示面板1的外侧。备用布线40、第一连接线61、第二连接线62由基本相同的材料(例如铜)构成。第一连接线61的形成于显示面板1的部分61a、备用布线40的形成于显示面板1的部分40a、以及第二连接线62的膜厚比形成于显示面板1的外侧例如形成于源极基板8或COF6的部分61b、40b薄。因此,源极端子部4上的电阻值比源极基板8或COF6上的电阻值高。换言之,显示面板1上的电阻比显示面板1的外侧的电阻高。
图3是示意示出在对应于第一源极端子部11和第四源极端子部14的数据信号线5、5断开了的情况下将数据信号线5、5分别与第一中继线31和第二中继线32连接的状态的放大平面图。此外,在图3中,双线表示断开部位C,叉号表示连接部位K。点表示来自数据信号线5的信号被备用布线40传递的状态。
对显示装置进行数据信号线5是否断开了的检查,制造显示装置。在该检查中,例如在明确了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第四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5断开了的情况下,将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的一端部与第一中继线31熔接。进一步在第一源极端子部11,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熔接,并将第二连接线与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一端部熔接。
另外,在显示面板1的另一条长边部分,通过对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的另一端部与中继线的交点、以及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另一端部与中继线的交点分别照射激光,将各交点分别熔接。
将与第四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的一端部与第二中继线32熔接。并在第二源极端子部12,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备用布线部421的另一端部熔接,并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二’备用布线部422的一端部熔接。
进一步在显示面板1的另一条长边部分,通过对与第四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的另一端部与中继线的交点、以及第二’备用布线部422的另一端部与中继线的交点分别照射激光,将各交点分别熔接。
通过在第二源极端子部12仅将第三连接端子23和第四连接端子24连接,就不会使传递到第二’备用布线部422的信号输入到连接着第二源极端子部12的放大器7的输出侧。因此,能够防止所述放大器7破损。
在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第四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没有断开而与第二源极端子部12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断开了的情况下,只要将该数据信号线5的一端部和第一中继线31熔接即可。这种情况下,在第二源极端子部12,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熔接,并将第二连接部62与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一端部熔接。并通过在显示面板1的另一条长边部分对与第二源极端子部11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的另一端部与中继线的交点、以及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另一端部与中继线的交点分别照射激光,将各交点分别熔接。
在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第四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没有断开而与第三源极端子部12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断开了的情况下,只要将该数据信号线5的一端部与第二中继线32熔接即可。这种情况下,在第一源极端子部12,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备用布线部411的另一端部熔接,并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一端部熔接。并在显示面板1的另一条长边部分通过对与第三源极端子部13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的另一端部与中继线的交点、以及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另一端部与中继线的交点分别照射激光,将各交点分别熔接。
实施方式1的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例如,在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断开了的情况下,通过第一连接端子21将数据信号线5和放大器7连接,将第二连接端子22、第四连接端子24与第二连接线62连接。
第二连接端子22上连接着第一连接线61,第一连接线61被引至显示面板1的外侧。连接端子20的电阻值比被引至显示面板1的外侧的备用布线40的高。第四连接端子24上连接着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第二备用布线部412被引至显示面板1的外侧。
因此,能够缩短从数据信号线5与第一中继线31的连接部位(换言之,从数据信号线5与第一连接端子21的连接部位)到电阻值低的备用布线40的距离,使修复后的布线全体的电阻降低。
另外,由于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连接线61、第一备用布线部411、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相对,所以能够实现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连接线61、第一备用布线部411、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熔接,能够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二连接端子22、第三连接端子23、第四连接端子24连接。
(实施方式2)
以下基于表示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的附图说明本发明。图4是示意表示源极端子部4附近的结构的放大平面图。除了后述的标识,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第一中继线31和第二中继线32各自的附近,分别标有识别第一中继线31和第二中继线32的“A1”和“A2”。
在第一源极端子部11,对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22的第一连接线61与第二连接线62的交点标注了“1-A1”和箭头,对连接着第三连接端子23的第一备用布线部411与第二连接线62的交点标注了“3-A1”和箭头。
在第二源极端子部12,对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22的第一连接线61与第二连接线62的交点标注了“2-A2”和箭头,对连接着第三连接端子23的第一’备用布线部421与第二连接线62的交点标注了“4-A2”和箭头。
上述“X-AY”(X=1~4、Y=1或2)形式的标识表示第二连接线62与第X源极端子部、第Y中继线连接的部分。例如,“1-A1”表示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第一中继线31连接的部分。此外,也可以对第一~第四源极端子部11~14分别标注识别第一~第四源极端子部11~14的“端子1”~“端子4”。
实施方式2的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通过设置标识,制造者能够确认标识,容易地识别要连接的部位。因此,能够提高显示装置的制造效率。
(实施方式3)
以下基于表示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的附图说明本发明。图5是示意表示源极端子部4附近的结构的放大平面图。
在第一源极端子部11,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22的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与连接着第四连接端子24的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一端部相连接。而且,第二连接线62设置成在平面视图中与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一端部、连接着第三连接端子23的第一备用布线部411的另一端部正交。第二连接线62隔着绝缘膜与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一端部、第一备用布线部411的另一端部相对,并未电连接。
在端子部12,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22的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与连接着第四连接端子24的第二’备用布线部422的一端部相连接。而且,第二连接线62被设置成在平面视图中与第二’备用布线部422的一端部、连接着第三连接端子23的第一’备用布线部421的另一端部正交。第二连接线62隔着绝缘膜与第二’备用布线部422的一端部、第一’备用布线部421的另一端部相对,并未电连接。
图6是示意表示在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第四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5断开了的情况下将数据信号线5、5分别与第一中继线31和第二中继线32连接的状态的放大平面图。
对显示装置进行数据信号线5是否断开了的检查,制造显示装置。在该检查中,例如在明确了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第四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5断开了的情况下,将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的一端部与第一中继线31熔接。
并在显示面板1的另一条长边部分,通过对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的另一端部与中继线的交点、以及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另一端部与中继线的交点分别照射激光,将各交点分别熔接。
将与第四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的一端部与第二中继线32熔接。进一步在第二源极端子部12,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备用布线部421的另一端部熔接,并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二’备用布线部422的一端部熔接。而且,将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与第二备用布线部412的一端部断开。换言之,将第二连接端子22和第四连接端子24断开。
进一步在显示面板1的另一条长边部分,通过对与第四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的另一端部与中继线的交点、以及第二’备用布线部422的另一端部与中继线的交点分别照射激光,将各交点分别熔接。
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例如在与第四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断开了的情况下将该数据信号线5与第四源极端子部14连接。并在第二源极端子部12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三连接端子23、第四连接端子24连接,将第二连接端子22与第四连接端子24断开。
此外,在与第三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断开了的情况下也同样地在第一源极端子部11进行连接和断开。
在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或第二源极端子部12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断开了的情况下,只要将该数据信号线5与第一中继线31连接,就能立即与备用布线40连接,在短时间内完成连接作业。
实施方式3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中,对与实施方式1或2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4)
以下基于表示实施方式4的显示装置的附图说明本发明。图7是示意表示源极端子部4附近的结构的放大平面图。
第一备用布线41、第二备用布线42被设于源极基板8,位于显示面板1的外侧。第一备用布线41与第一布线71的一端侧连接。第一布线71的另一端侧与第三连接端子23连接。第一布线71的另一端部从第三连接端子23向显示区域2侧延伸。
第二备用布线42与第二布线72的一端侧连接。第二布线72的另一端侧与第四连接端子24连接。第二布线72的另一端部从第四连接端子24向显示区域2侧延伸。
第二连接线62被设置成在平面视图中与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第一布线71的另一端部、第二布线72的另一端部正交。第二连接线62隔着绝缘膜与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第一布线71的另一端部、第二布线72的另一端部层叠并相对。即,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第一布线71的另一端部、第二布线72的另一端部并未电连接。
图8是示意表示在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第四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5断开了的情况下将数据信号线5、5分别与第一中继线31和第二中继线32连接的状态的放大平面图。
对显示装置进行数据信号线5是否断开了的检查,制造显示装置。在该检查中,例如在明确了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第四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5断开了的情况下,将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的一端部与第一中继线31熔接。
在第一源极端子部11,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熔接,并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二布线72的另一端部熔接。进一步在显示面板1的另一条长边部分,通过对与第一源极端子部11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的另一端部与中继线的交点、以及第二备用布线42与中继线的交点分别照射激光,将各交点分别熔接。
将与第四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的一端部与第二中继线32熔接。而且,在第四源极端子部14,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熔接,并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布线71的另一端部熔接。进一步在显示面板1的另一条长边部分,通过对与第四源极端子部14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的另一端部与中继线的交点、以及第一备用布线42与中继线的交点分别照射激光,将各交点分别熔接。
在与第二源极端子部12或第三源极端子部13对应的数据信号线5断开了的情况下,同样地,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一连接线61的端部、第一布线71的另一端部或第二布线72的另一端部连接。
实施方式4的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在信号线5断开了的情况下,例如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二连接端子22、第三连接端子23连接。
放大器7的输出侧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22。而且,连接端子20的电阻值比备用布线40的大。由于第二连接端子22和第三连接端子23连接着备用布线40,所以能够缩短从信号线5与第二中继线32的连接部位即信号线5与第一连接端子21的连接部位到电阻值低的备用布线40的距离,使修复后的布线全体的电阻降低。
在信号线5断开了的情况下,例如将第二连接线62与第二、第四连接端子22、24连接。
放大器7的输出侧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22。而且,连接端子20的电阻值比备用布线40的高。由于第二和第四连接端子22、24连接着第二备用布线42,所以能够缩短从信号线5与第二中继线31的连接部位即信号线5与第一连接端子21的连接部位到电阻值低的第二备用布线42的距离,使修复后的布线全体的电阻降低。
实施方式4的显示装置的结构中,对与实施方式1~3相同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实施方式2~4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位于显示面板1的备用布线的电阻比位于显示面板1的外侧的备用布线的电阻高。
应该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中所有内容均为例示,并不是限制性的。各实施例中记载的技术特征能够相互组合,本发明的范围包含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各种变更和与权利要求等同的范围。
附图标记说明
1 显示面板
4 源极端子部(连接部)
5 数据信号线(信号线)
7 放大器
8 源极基板
20 连接端子
21 第一连接端子
22 第二连接端子
23 第三连接端子
24 第四连接端子
40 备用布线
41 第一备用布线
411 第一备用布线部
412 第二备用布线部
42 第二备用布线
421 第一’备用布线部
422 第二’备用布线部
61 第一连接线
62 第二连接线

Claims (8)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位于该显示区域的周围的非显示区域,
多条信号线,其设于所述显示面板并传递影像信号,
能与所述信号线连接的备用布线,该备用布线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和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
多个连接端子,其被设于所述显示面板,和
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的放大器,该放大器的输入侧连接着第一连接端子,输出侧能与所述备用布线连接;
所述显示装置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从一条信号线向所述放大器输入信号;
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备用布线具有分开的第一备用布线部和第二备用布线部;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
连接部,其连接着所述第一备用布线部的一端侧,并能与另一条信号线连接,和
第一连接线,其连接着所述放大器的输出侧,所述第一连接线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并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
所述第一备用布线部的另一端侧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并连接着第三连接端子;
所述第二备用布线部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并连接着第四连接端子;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能将所述第四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或所述第三连接端子连接的第二连接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线隔着绝缘膜与所述第一连接线、所述第一备用布线部以及所述第二备用布线部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识别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一连接线或所述第一备用布线部的连接部位的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四连接端子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线隔着绝缘膜与所述第一备用布线部、所述第二备用布线部交叉。
5.一种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查所述多条信号线各自有无断开的工序;
在上述工序中检测到所述信号线断开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四连接端子连接,或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三连接端子、所述第四连接端子连接的工序。
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区域和位于该显示区域的周围的非显示区域,
信号线,其设于所述显示面板并传递影像信号,
备用布线,其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和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并能与所述信号线连接,
多个连接端子,其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和
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的放大器,其输入侧连接着第一连接端子,输出侧能与所述备用布线连接;
所述显示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端子从所述信号线向所述放大器输入信号;
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
还包括:
第一连接线,其连接着所述放大器的输出侧,从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并连接着第二连接端子,和
第二连接线,其能与第三连接端子连接;
所述备用布线连接着第三连接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被引至所述显示面板的外侧的第二备用布线,
该第二备用布线连接着第四连接端子,
所述第二连接线是能与第三连接端子、第四连接端子连接的线。
8.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查所述多条信号线各自有无断开的工序;和
在该工序中检测到所述信号线断开的情况下,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三连接端子连接,或使所述第二连接线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四连接端子连接的工序。
CN201480084252.5A 2014-12-24 2014-12-24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19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84172 WO2016103370A1 (ja) 2014-12-24 2014-12-24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1971A true CN107111971A (zh) 2017-08-29
CN107111971B CN107111971B (zh) 2020-01-17

Family

ID=56149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425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111971B (zh) 2014-12-24 2014-12-24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2001B2 (zh)
JP (1) JP6328794B2 (zh)
CN (1) CN107111971B (zh)
WO (1) WO201610337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0291A1 (zh) * 2017-10-26 2019-05-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WO2019080290A1 (zh) * 2017-10-26 2019-05-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CN111602189A (zh) * 2018-01-24 2020-08-28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布线基板的电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0481B (zh) * 2017-04-26 2019-07-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US10423018B2 (en) 2017-04-26 2019-09-24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with amplifying circuit configured to amplify scanning signa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200087370A (ko) * 2019-01-10 2020-07-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0677A (ja) * 1997-12-01 1999-06-18 Hoshiden Philips Display Kk 液晶表示装置
TW491960B (en) * 1999-05-10 2002-06-21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redundant circuit
US20050195338A1 (en) * 2004-03-03 2005-09-08 Hitachi Displays, Ltd. Active matrix type display device
WO2008075480A1 (ja) * 2006-12-20 2008-06-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ドライバおよび表示ドライバユニット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CN101211026A (zh) * 2006-12-27 2008-07-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基板、包括该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及其修补方法
CN102067198A (zh) * 2008-08-20 2011-05-18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源矩阵基板
US20140132873A1 (en) * 2011-07-15 2014-05-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WO2014109221A1 (ja) * 2013-01-10 2014-07-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欠陥修正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255683B2 (ja) 2002-03-25 2009-04-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ガラス配線基板の接続構造、および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60677A (ja) * 1997-12-01 1999-06-18 Hoshiden Philips Display Kk 液晶表示装置
TW491960B (en) * 1999-05-10 2002-06-21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redundant circuit
US20050195338A1 (en) * 2004-03-03 2005-09-08 Hitachi Displays, Ltd. Active matrix type display device
WO2008075480A1 (ja) * 2006-12-20 2008-06-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表示ドライバおよび表示ドライバユニットならびに表示装置
CN101211026A (zh) * 2006-12-27 2008-07-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器基板、包括该基板的液晶显示设备及其修补方法
CN102067198A (zh) * 2008-08-20 2011-05-18 夏普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有源矩阵基板
US20140132873A1 (en) * 2011-07-15 2014-05-1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ctive matrix display device
WO2014109221A1 (ja) * 2013-01-10 2014-07-1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欠陥修正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80291A1 (zh) * 2017-10-26 2019-05-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WO2019080290A1 (zh) * 2017-10-26 2019-05-02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应用的显示装置
US11145681B2 (en) 2017-10-26 2021-10-12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ying the same
US11532644B2 (en) 2017-10-26 2022-12-20 HKC Corporation Limite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ying the same
CN111602189A (zh) * 2018-01-24 2020-08-28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布线基板的电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CN111602189B (zh) * 2018-01-24 2022-03-22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布线基板的电连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372001B2 (en) 2019-08-06
US20170329191A1 (en) 2017-11-16
WO2016103370A1 (ja) 2016-06-30
JPWO2016103370A1 (ja) 2017-11-02
JP6328794B2 (ja) 2018-05-23
CN107111971B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1971A (zh) 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US10983618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645333B1 (ko) 표시장치
US9536459B2 (en) Testing device and testing method for display panels
US1114556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CN101315508B (zh) 具测试架构的平面显示装置
CN102073159B (zh) 显示面板的修补线路及其修补方法
US10204938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repairing a signal line thereof
CN100589155C (zh) 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7799561A (zh) 显示装置
US9741753B2 (en)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thereof
KR102081252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리페어 방법
CN101408681A (zh) 显示面板
CN113156727B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60116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7219046A (ja) 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01424793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CN107251130A (zh) 电路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CN108121125B (zh) 显示装置不良解析方法
CN101587247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修复方法
US10247993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pairing disconnected line
US1030302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CN104102030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18547885U (zh) 显示面板
CN111999951B (zh) 显示面板的静电防护电路和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