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1186A -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1186A
CN107111186A CN201580070103.8A CN201580070103A CN107111186A CN 107111186 A CN107111186 A CN 107111186A CN 201580070103 A CN201580070103 A CN 201580070103A CN 107111186 A CN107111186 A CN 107111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dy portion
extension
substrate body
lighting devic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01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11186B (zh
Inventor
结城龙三
渡边寿史
门胁真也
村田充弘
石田壮史
增田岳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11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1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11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1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9/00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20Controlling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56Substrate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e.g. non-rectangula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照明装置10,具备:多个光源17;光源基板18,具有基板本体部18a、延伸部18b、及配线部19,所述基板本体部18a以各光源17一边互相保持间隔一边排列成大致圆环状,且分别朝向中心射出光的方式安装且外缘为大致圆形状,所述延伸部18b从基板本体部18a朝向内侧延伸,所述配线部19电性连接到各光源17,且以末端配置在延伸部18b的前端的方式对从基板本体部18a到延伸部18b而形成的各光源17供给电力;壳体13,具有侧壁部13b、底壁部13a、拉出口13a1,所述侧壁部13b包围大致圆环状排列的多个光源17的周围且呈筒状,所述底壁部13a以与基板本体部18a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拉出口13a1由贯通该底壁部13a的孔构成,用以使延伸部18b穿过后将前端18b1向外部拉出。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使用液晶面板作为图像等的显示部的显示装置。液晶面板,由于不具备自发光功能,此种显示装置,具备用以从液晶面板的背面侧照射光的照明装置(所谓背光装置)。
近年,作为此种显示装置,如同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有具备圆形状的液晶面板者。
在现有的显示装置中,一般有使用四角形的液晶面板。在现有的液晶面板中,采用将栅极驱动器等的驱动用电路配置在位于显示区域的外侧的边框状的非显示区域的构成。然而,近年,通过栅极驱动器在显示区域内的像素内分散配置,非显示区域设定成极细的技术被确立等,液晶面板的形状自由度提升,成为使用如同上述圆形状的液晶面板。
如同专利文献1所示,圆形状的液晶面板,是利用从圆形状的照明装置照射的光显示图像的构成。圆形状的照明装置,具备圆形状的导光板、将导光板周围包围般地相隔已定间隔设置且排列成圆环状的多个LED、与收容导光板或LED等的外壳等。此外,各LED,以安装在形成有已定的配线图案的基板上的状态下,收容在外壳内。
在圆形状的照明装置,以多个LED分别与导光板的周端面对向的方式配置。然后,与LED对向部分的周端面,成为将来自LED的光射入导光板内的入光部。射入导光板内的光,通过朝向液晶面板侧的表侧板面向外部射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999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在安装有LED的基板上,通常设有用以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配线。如此的配线,通过在外壳壁上设有的贯通孔状的拉出口向外部拉出。
顺带一提,虽然没有在专利文献1中提及,但通过前述拉出口的设置位置(例如,外壳的侧壁部),来自光源的光会有通过前述拉出口向外壳的外部漏出的情形。如此的光向外壳的外部漏出的时候,在导光板的出光部之出射光之中,前述拉出口附近的光部份地不足,会有来自导光板的出射光产生部份暗部(亮度不均)之虞。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在出射光产生暗部的照明装置等。
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备:多个光源;光源基板,具有基板本体部、延伸部、及配线部,所述基板本体部以多个所述光源一边互相保持间隔一边排列成大致圆环状,且分别朝向中心射出光的方式安装且外缘为大致圆形状,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基板本体部朝向内侧延伸,所述配线部电性连接到各光源,且以末端配置在所述延伸部的前端的方式对从所述基板本体部到所述延伸部而形成的各光源供给电力;壳体,具有侧壁部、底壁部、拉出口,所述侧壁部,包围大致圆环状排列的多个所述光源的周围且呈筒状,所述底壁部,呈堵塞此该侧壁部的一端的形状,以与所述基板本体部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拉出口,由贯通该底壁部的孔构成,用以使所述延伸部穿过后将所述前端向外部拉出。
在所述照明装置,通过具备上述的构成,抑制在出射光中,产生起因于光从拉出口向外部漏出的暗部。
也可以在所述照明装置中,所述基板本体部呈大致圆环状。
也可以在所述照明装置中,所述基板本体部具有大致圆环状的安装部、与堵塞该安装部的内侧的堵塞部。
也可以在所述照明装置中,所述堵塞部,包含以不与所述延伸部干扰的方式包围所述延伸部的周围的开口部。
也可以在所述照明装置中,所述基板本体部及所述延伸部一体地形成。
也可以在所述照明装置中,所述光源基板由柔性印刷基板构成。
也可以在所述照明装置中,设置多个所述延伸部。
也可以在所述照明装置中,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基板本体部之中,位于相邻的光源之间的未安装光源的部份延伸。若延伸部为这样的构成,可抑制延伸部遮蔽来自光源的出射光等。
也可以在所述照明装置中,所述基板本体部以位于安装所述光源的安装面的相反侧的相反面与所述底壁部对向的方式配置。
也可以在所述照明装置中,所述基板本体部以位于安装所述光源的安装面的相反侧的相反面与所述底壁部对向的方式配置;具有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以配置在所述基板本体部的所述安装面侧且覆盖所述安装部及所述堵塞部的方式配置。若是如此的构成,反射片成为不只被安装部、也被堵塞部支撑,可抑制反射片的弯曲等。
也可以在所述照明装置中,具有配置在大致圆环状排列的多个所述光源的内侧且俯视呈大致圆形状的导光板。
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备所述照明装置与显示面板。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抑制在出射光产生暗部的照明装置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沿A-A线剖面图。
图3是LED基板的俯视图。
图4是LED基板18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收容在机壳内状态的LED基板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沿B-B线剖面图。
图7是使用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二使用的背光装置的LED基板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方式二的背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沿C-C线剖面图。
图11是实施方式三的背光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部份剖面图。
图13是实施方式四的背光装置的部份剖面图。
图14是LED基板之其他的电路示意图。
图15是LED基板之其他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一,参照图1至图6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例示具备作为显示面板(显示部)的液晶面板11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此外,关于液晶面板11的上下方向,设图1及图2为基准,且将同图上侧作为表侧且同图下侧作为背侧。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一的液晶显示装置10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沿A-A线剖面图。液晶显示装置10,如图1所示,至少具备整体呈大致圆形状且能显示图像的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1、与相对于液晶面板11配置在背侧且对液晶面板11供给显示用光的背光装置(照明装置)12。此外,虽然省略附图,但也可以是液晶显示装置10在与背光装置12之间具备保持液晶面板11的外周端部的框部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虽然例如优选为使用在便携式电话(包含智能手机等)、笔记型电脑(包含桌上型电脑等)、便携式信息终端(包含电子书或PDA等)、数码相框、便携式游戏机、汽车导航系统、仪表板等的各种电子设备(未图示),但不限于此。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的屏幕尺寸例如为数英吋至数十英吋程度,一般而言,虽然优选为被分类在小型或中小型的大小,但不限于此。
首先,说明关于液晶面板11。液晶面板11,整体而言俯视呈大致圆形状。液晶面板11,主要是具备俯视呈大致圆形状的一对基板11a、11b、与介于两基板11a、11b之间的液晶层11c。两基板11a、11b,以维持液晶层11c的厚度相应的间隔的状态下通过密封材11d的粘着力被贴合。
液晶面板11,具有配置在屏幕中央侧且显示图像的大致圆形状的显示区域(有源区域)、与配置在屏幕外周侧且呈包围显示区域的大致圆环状且不显示图像的非显示区域(非有源区域)。通过背光装置12对液晶面板11供给的光,从背侧入光且从表侧出光的时候,在液晶面板11的显示区域显示图像。另外,在两基板11a、11b的外面侧,分别粘贴有偏光板11e、11f。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11,是以FFS(Fringe Field Switching)模式运作。
两基板11a、11b之中,表侧(正面侧)是彩色滤光片(以下称CF)基板11a,背侧(背面侧)是阵列基板11b。阵列基板11b的外周端的一部份,是成为向比CF基板11a更外侧突出的形状,其一部份设有端子部(未图示)。其端子部与用以对阵列基板11b供给各种信号的柔性基板(未图示)的端子部连接。
阵列基板11b,是由在玻璃制的支撑基板的内侧(液晶层11c侧)矩阵状地配置多个作为开关元件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与和其连接的像素电极而构成。在阵列基板11b,配置有源极配线或栅极配线以划分TFT等。另外,在支撑基板上,安装有栅极驱动器。再者,在阵列基板11b,设有与像素电极对向的共通电极等。此外,像素电极及共通电极,由ITO(Indium Tin Oxide)、ZnO(Zinc Oxide)等的透明导电膜构成。另外,在TFT的活性层,使用氧化物半导体。
CF基板11a,由在玻璃制的支撑基板的内面侧(液晶层11c侧)将R(红色)、G(绿色)、B(蓝色)等的CF配置成矩阵状者构成。另外,在支撑基板上,形成遮光层(黑矩阵)以划分各CF。
另外,在两基板11a、11b的内面侧,分别形成用以配向液晶层11c中的液晶分子的配向膜(未图示)。
接着,说明关于背光装置12。背光装置12整体而言,与液晶面板11相同,俯视呈大致圆形状。背光装置12,如图1及图2所示,主要具备机壳(壳体)13、导光板14、多个光学片15、反射片16、作为光源的多个LED(Light Emitting Diode)17、安装有多个LED17的LED基板(光源基板)18。
机壳13,与液晶面板11等相同,俯视呈大致圆形状,整体而言,呈在表侧开孔的浅底的大致箱型。机壳13例如由合成树脂的成形品构成,在其内侧的空间内,收容LED基板18、反射片16、导光板14、与光学片15等。
机壳13,具备俯视呈大致圆形状的底壁部13a、与从底壁部13a的外周端部朝向表侧立起的大致筒状的侧壁部13b。底壁部13a,为具有已定厚度的板状部分。在底壁部13a上,反射片16、导光板14及光学片15以依序层叠的形式被载置。侧壁部13b,为具有已定厚度的板状部分,呈将在导光板14的周围圆环状地排列的多个LED17从外侧包围般的大致筒状(圆环状)。
机壳13,由以将底壁部13a在厚度方向贯通的形式设置的孔构成,具备用以将后述的LED基板18的延伸部18b向机壳13的外部拉出的拉出口13a1。
此外,在朝向表侧的侧壁部13b的前端,粘贴有用以将液晶面板11固定在背光装置12的面板固定胶带20。面板固定胶带20,由具有遮光性的双面粘着胶带构成,俯视呈大致圆环状。面板固定胶带20的背侧的粘着面,以从侧壁部13b的前端跨越光学片15的表侧的外周缘附近的形式被粘贴,表侧的粘着面,粘贴在液晶面板11的背侧的外周缘附近。
LED(光源)17,由在LED基板18的板面(安装面180)固着的基板部上将作为半导体发光元件的LED芯片(LED元件)通过树脂材密封的构成所构成,发出白色光。使用蓝色的单色发光者作为LED芯片。然后,作为将LED芯片密封的树脂材,使用通过来自LED芯片的蓝色光激发而发出已定的颜色(例如,黄色、绿色、红色等)的荧光体被分散配合者。此外,LED17的外观形状,为大致长方体状。
本实施方式的LED17,为所谓侧面发光型,与对LED基板18的安装面(LED17的安装面)相邻的侧面成为发光面17a。LED17的光轴,相对于发光面17a的法线方向平行地延伸。此外,此处所说的「光轴」是指,持有从LED17射出的已定的配光部分的光之中,发光强度最高的光的行进方向。
LED17准备多个。然后,各LED17,一边互相保持间隔一边排列成圆环状。圆环状排列的多个LED17,有特别称为「圆环状光源列170」的情况。构成圆环状光源列170的各LED17,各发光面(出光面)17a朝向圆环状光源列170的中心位置,从各发光面(出光面)17a朝向其中心位置射出光。
LED基板(光源基板)18,为薄膜状(片状)的基板,整体而言,俯视呈大致圆环状。图3是LED基板18的俯视图,图4是LED基板18的电路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LED基板18,是由所谓的柔性基板构成,具备可挠性。
LED基板18,主要具备将聚酰亚胺树脂等的绝缘材料作为主体构成的支撑层、由在此支撑层上形成且对各LED17用以供给电力的铜箔等构成的配线图案(配线部)19、与以覆盖配线图案19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支撑层上的绝缘膜。
另外,如此的LED基板18,分成基板本体部18a与延伸部18b。
基板本体部18a是安装多个LED17的部份,俯视呈大致圆环状。在基板本体部18a中,多个LED17以一边互相保持间隔一边排列成大致圆环状且分别朝向中心(圆环状光源列170的中心)射出光的方式安装。也就是,各LED17的发光面17a,以朝向圆环状光源列170的中心的方式在基板本体部18a安装。
基板本体部18a的外缘,成为大致圆形状。在机壳13内,基板本体部18a的外缘,成为沿着筒状的侧壁部13b的内缘般的形状。另外,在机壳13内,基板本体部18a的内缘,成为沿着俯视大致圆形状的导光板14的外周缘般的形状。
延伸部18b,是从大致环状的基板本体部18a的内缘朝向内侧(中心侧)延伸的带状部分,具备可挠性。在延伸部18b的前端18b1,设有位于配线图案19的末端的端子部18c。端子部18c以向外部露出的形式设在延伸部18b的前端18b1。另外,延伸部18b的根源(基部)18b2侧,相对于基板本体部18a一体地连接,基板本体部18a及延伸部18b互为连续。
另外,延伸部18b,以不配置在LED17前面的方式,设置在未安装LED17的部份的基板本体部18a的内缘侧。
此外,上述的配线图案19,从基板本体部18a到延伸部18b而形成,以与在基板本体部18a安装的各LED17电连接,且末端配置在延伸部18b的前端18b1。
在基板本体部18a上安装的LED17中,在其两端配置有与配线图案19连接的端子部171。各LED17,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配线图案19互相直列地电性连接。
此外,在图3中,LED基板18(基板本体部18a)上之各LED17的配置位置,以符号X1~X10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位于延伸部18b的根源18b2附近的LED17的配置位置为X1,从此X1以顺时针配置X2以后。相邻的LED17的间隔,固定地(也就是,等间隔)设定。
在基板本体部18a上,LED17配置成一边与圆环状的基板本体部18a的中心位置(圆环状光源列170的中心位置)相隔间隔,一边与相反侧的其他LED17对向。
图5是收容在机壳13内状态的LED基板18的俯视图,图6是图5的沿B-B线剖面图。此外,在图6,也记载了反射片16。LED基板18,是基板本体部18a的安装面180及其相反面181,以相对于底壁部13a的板面成为大致平行的方式,收容在壳体13内。此时,LED基板18的安装面180朝向表侧,且位在安装面180的相反侧的相反面181,成为与机壳13的底壁部13a对向的形状。
LED基板18,利用在大致圆环状的基板本体部18a的相反面181侧粘贴的基板固定胶带21,在壳体13的底壁部13a上粘贴固定。基板固定胶带21,由双面粘着胶带构成,呈与基板本体部18a的形状紧贴的大致圆环状,以沿着底壁部13a的外周缘的方式粘贴在底壁部13a。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LED基板18,在机壳13内,在基板本体部18a的内周缘的表侧,成为载置反射片16的外周缘的背侧的构成。在基板本体部18a的内周缘、与反射片16的外周缘之间,夹有由遮光性的双面粘着胶带构成的片材用固定胶带22,通过片材用固定胶带22将反射片16固定在基板本体部18a。
延伸部18b,从前端18b1侧穿过在机壳13的底壁部13a设有的贯通孔状的拉出口13a1,从机壳13的内部朝向外侧(机壳13的背侧)拉出。在延出部18b的前端18b1设有端子部18c,此端子部18c是安装在底壁部13a的背侧安装的LED驱动电路基板(未图示)的电源连接器。然后,在LED基板18上的各LED17,经由配线图案(配线部)19从LED驱动电路基板(未图示)供给电力。
此外,在机壳13的底壁部13a中,作为设置拉出口13a1的位置,为俯视比LED17更内侧(比圆环状光源列170更内侧),在延伸部18b的延伸方向上形成。另外,拉出口13a1优选为设定在以反射片16覆盖的位置。
穿过拉出口13a1向机壳13的外侧拉出的延伸部18b,其可以是笔直地延伸的状态,如有必要,也可以是以折返的方式弯曲。
导光板14,与机壳13的底壁部13a等相同,俯视呈大致圆形状。导光板14位于机壳13内,以通过筒状的侧壁部13b包围的状态收容。然后,在导光板14的表侧,光学片15及液晶面板11依序配置。
另外,导光板14,位于机壳13内,且位于由环状地排列的多个LED17构成的圆环状光源列170的内侧,并配置成同心圆状。理想而言,导光板14的中心位置,与圆环状光源列170的中心位置俯视成为重叠。
导光板14的外周端面14c中,与LED17对向的部份,为来自LED17的光直接射入的多个入光部14c1。
导光板14的表侧的板面,成为使从入光部14c1射入导光板14内的光,朝向液晶面板11(及光学片15侧)射出的出光部14a。导光板14背侧的板面(以下称背面)14b,一边朝向机壳13的底壁部13a侧,一边通过反射片16覆盖。
来自各LED17的出射光,从各入光部14c1(外周端面14c1)向导光板14内射入时,射入的光一边在导光板14内传递一边朝向表侧射出,从出光部14a向外部射出。向外部射出的光,透过光学片15后供给向液晶面板11。
此外,射入导光板14内的光之中,也有从导光板14的外周端面14c向外侧射出者。但是,如此的光,在机壳13的侧壁部13b的内周面等反射,成为再次通过外周端面14c返回向导光板14内。
在导光板14的背面14b,形成有由通过使导光板14内的光反射以朝向表侧,用以促进来自出光部14a的光射出的光反射部构成的光反射图案(未图示)。光反射部由白色油墨等的光反射涂料或称为压纹等的立体的光反射物等构成。集合多个由光反射部构成的细微斑点(点)以形成光反射图案。光反射图案之光反射部的密度(分布密度)越高,光反射图案造成的光反射功能变得越高。
光反射部的密度,在导光板14的周方向中,以未与LED17对向部份的外周端面14c附近为最高,与LED17对向的入光部14c1附近为最低的方式设定。此外,在导光板14的径方向,随着从外周端面14c接近中心位置,光反射部的密度有变高的倾向。如此的光反射图案形成在导光板14的背面14b时,从出光部14a射出的光的均一性(亮度均一性)可以提升。
光学片15,由多片的层叠物构成,以覆盖出光部14a的方式在导光板14的表侧重叠。光学片15,具备一边使来自导光板14的出射光透过,一边赋予光学作用的功能。光学片15由一片的扩散片15a与两片的透镜片15b、15c构成。此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再层叠反射型偏光片。光学片15,与导光板14等相同,俯视呈大致圆形状。此外,光学片15设定成比导光板14大上一些。
反射片16,与导光板14相同,俯视为大致圆形状,介于机壳13的底壁部13a与导光板14之间。反射片16表面由光反射性优异的白色的合成树脂制的片基材(例如,白色的发泡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片)构成。反射片16具备将导光板14的背面14b完整覆盖的大小。反射片16,其端部通过片材用固定胶带22固定在LED基板18的基板本体部18a。
从导光板14的背面14b往外侧射出的光,以反射片16反射后再次回到导光板14内,成为朝向表侧射出的光。此外,反射片16,如图6所示,以覆盖在底壁部13a设置的拉出口13a1的方式配置。因此,从LED17的发光面17a射出的光、及从导光板14的背侧14b向外侧射出的光等,成为不朝向拉出口13a1且供给向导光板14侧。
在如同以上的背光装置12中,拉出口13a1,来自LED17的光在导光板14内扩展般的与传递方向(也就是,含有LED17的光轴方向的导光板14的平面方向)不重叠,且配置在出光部14a的相反侧(背面14b侧)。此外,拉出口13a1的贯通方向,以来自LED17的光在导光板14内扩展般的相对于传播方向垂直的方式设定。
然后,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以将拉出口13a1覆盖隐藏的方式将反射片16配置在机壳13内。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装置12,抑制来自LED17的出射光、或从导光板14向外部射出的光等从用以将延伸部18b从机壳13内向外部拉出的拉出口13b1向外部漏出。其结果,可以抑制在背光装置12的出射光中,拉出口13b1附近的光不足、形成暗部。
此外,延伸部18b,往底壁部13a外侧拉出的时候,以基板本体部18a透过延伸部18b在内缘侧拉伸的方式局部地被施力,在基板本体部18a上安装的LED17,有以接近导光板14的外周端面17c的方式移动的情形。但是,即使如此的LED17接近导光板14的外周端面17c,也可抑制相对于LED17的外周端面14c(入光部14c1)的入光率降低。如此,作为容易抑制因延伸部18b往前端18b1侧拉伸造成的入光率降低的构成的LED基板18,可举出具有可挠性及柔软性的所谓由柔性基板构成者。
<比较例>
在此,一边参照图7,一边说明关于本发明的比较例。图7是使用于比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装置12P的俯视图。在图7,与图5相同,表示在机壳13P收容状态的比较例的LED基板18P的俯视图。此外,在图7,为了说明的方便,省略导光板等。
比较例的机壳13P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一的机壳13相同,具备俯视呈大致圆形状的底壁部13Pa、与在底壁部13Pa的外周缘竖立设置的筒状的侧壁部13Pb。但是,在比较例的机壳13P,以切开筒状的侧壁部13Pb的一部份的形式(及在侧壁部13Pb的厚度方向贯通的形式),设置用以拉出LED基板18P的延伸部18Pb的拉出口13Pb1。然后,比较例的LED基板18P,具备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安装有多个LED17P的大致圆环状的基板本体部18Pa、及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从基板本体部18Pa的外缘朝向外侧延伸的外侧延伸部18Pb。在比较例的LED基板18P,未图示的配线图案从基板本体部18Pa及外侧延伸部18Pb形成,其末端与设在外侧延伸部18Pb的前端18Pb1的端子部18Pc连接。然后,如图7所示,外侧延伸部18Pb穿过侧壁部13Pb的拉出口13Pb1从机壳13P的内侧向外侧拉出。此外,比较例的背光装置12P之其他的构成,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相同。
在如此的比较例的背光装置12P中,从各LED17P射出光的时候,在这些光之中,会有一边在导光板内传递,一边朝向拉出口13Pb1侧,最后从导光板的外周端面射出后,从拉出口13Pb1向机壳13P的外侧漏出者。如此的光从拉出口13Pb1向外部漏出的时候(参照图7中箭头L的方向),来自背光装置12P的出射光中,从拉出口13Pb1附近射出的光量不足,在其附近形成暗部(亮度不均)。此外,在图7中,在拉出口13Pb1附近形成的暗部D的位置,是示意方式表示。
另外,在比较例的背光装置12P中,延伸部18Pb向侧壁部13Pb的外侧拉出的时候,基板本体部18Pa以透过延伸部18Pb向外缘侧拉伸的方式被局部地施力,在基板本体部18Pa上安装的LED17P,有相对于导光板的外周端面以远离的方式移动的情形。于是,相对于LED17P的外周端面(入光部)的入光率有降低的情形。
接着,说明关于本发明其他的实施方式的背光装置。此外,以后说明其他的实施方式之际,关于与上述实施方式一相同的构成,附加与实施方式一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关于与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构成,但对应于其构成的构成,设为于实施方式一的符号添加在每个其他的实施方式分配的符号(例如,实施方式二的情况为「A」)。
<实施方式二>
图8是实施方式二的背光装置12A使用的LED基板18A的俯视图,图9是实施方式二的背光装置12A的俯视图,图10是图9的沿C-C线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装置12A,是替代实施方式一的LED基板18而使用LED基板18A。
LED基板18A,具备俯视呈大致圆形状(圆盘状)的基板本体部18Aa、与从基板本体部18Aa朝向内侧(基板本体部18Aa的中心侧)延伸的带状延伸部18Ab。
基板本体部18Aa的外缘,俯视呈大致圆形状。基板本体部18Aa,具备配置在外缘侧的部份即安装有多个LED17的圆环状的安装部80、与以将位在此圆环状安装部80的内侧的假想孔(空间)部份地堵塞的方式配置的堵塞部81。
在安装部80中,多个LED17,一边保持互相的间隔一边排列成大致圆环状,且以分别朝向中心(圆环状光源列170的中心)射出光的方式安装。此外,安装部80的外缘,呈大致圆形状。
延伸部18Ab,是基板本体部18Aa的之中,从呈大致圆环状的安装部80的内缘朝向内侧(中心侧)延伸的带状部份,具备可挠性。此外,在基板本体部18Aa的堵塞部81,以与延伸部18Ab不干扰的方式设置将延伸部18Ab包围的开口部82。此开口部82的开口缘,以与延伸部18Ab的外缘形状相仿的方式将延伸部18Ab的周围从根源(基部)18Ab2侧以外的方向包围。
从如此的基板本体部18Aa的安装部80、与延伸部18Ab,设有用以向各LED17供给电力的配线图案(配线部)19A。然后,配线图案19A的末端,以配置在延伸部18Ab的前端18Ab1并连接在其末端的形式设有端子部18Ac。延伸部18Ab的根源(基部)18Ab2侧,相对于基板本体部18Aa的安装部80整体地连接,基板本体部18Aa的安装部80及延伸部18Ab互相地连续。此外,各LED17,与实施方式一相同,通过配线图案19互相直列电性连接。
图9是表示于机壳13内收容状态的实施方式二的LED基板18A的俯视图。LED基板18A,基板本体部18Aa的安装部80之安装面180A及其相反面181A,以相对于底壁部13a的板面成为大致平行的方式,于机壳13内收容。此时,LED基板18A的安装面180A朝向表侧,且位于安装面180A的相反侧的相反面181A,成为与机壳13的底壁部13a对向的形状。
另外,LED基板18A,利用粘贴在大致圆环状的安装部80的相反面181A侧的基板固定胶带21,在机壳13的底壁部13a上粘贴固定。基板固定胶带21,由双面粘着胶带构成,成为与基板本体部18Aa的安装部80的形状相仿的大致圆环状,以沿着底壁部13a的外周缘的方式粘贴在底壁部13a。
然后,将如此状态的LED基板18A以从表侧覆盖的方式配置反射片16(参照图1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情况,LED基板18A在机壳13内,在安装部80的内周缘的表侧,成为一边载置反射片16的外周缘的背侧,一边通过反射片16将堵塞部81及开口部82全面性覆盖的构成。
由遮光性的双面粘着胶带构成的片材固定用胶带22介于安装部80与反射片16的外周缘之间,通过片材固定用胶带22将反射片16固定在基板本体部18Aa。
延伸部18Ab,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在机壳13的底壁部13a设有的贯通孔状的拉出口13a1,从前端18b1侧穿过,从机壳13的内侧朝向外侧(机壳13的背侧)拉出。在延伸部18Ab的前端18Ab1,设有端子部18Ac,此端子部18Ac,是安装在底壁部13a的背侧的LED驱动电路基板(未图示)的电源连接器上安装。然后,在LED基板18A上的各LED17,经由配线图案(配线部)19A从LED驱动电路基板(未图示)供给电力。
此外,在机壳13的底壁部13a中,拉出口13a1设置的位置,与实施方式一相同,为俯视比LED17更内侧(比圆环状光源列170更内侧),在延伸部18Ab的延伸方向上形成。
在本实施方式的背光装置12A,除了在实施方式一获得的技术性效果以外,还获得如同以下的技术性效果。
在背光装置12A,成为如上述在机壳13内反射片16,不只LED基板18A的安装部80,还通过堵塞部81从背侧支撑的构成。因此,抑制反射片16的中央部份在机壳13的底壁部13a侧的弯曲。其结果,在本实施方式,抑制在来自背光装置12A的出射光产生起因于反射片16的弯曲的亮度不均。
<实施方式三>
接着,参照图11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三的背光装置12B。图11是实施方式三的背光装置12B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背光装置12B,使用具有多条(三条)的延伸部18Bb的LED基板18B。
LED基板18B,具备俯视呈大致圆环状的基板本体部18Ba、与从此基板本体部18Ba的内缘朝向内侧延伸的带状的三条延伸部18Bb。延伸部18Bb,在基板本体部18Ba的周方向中以等间隔排列的方式配置。
在基板本体部18Ba上,多个LED17以圆环状排列的状态安装。然后,从形成基板本体部18Ba、与各延伸部18Bb的用以向各LED17供给电力的配线图案(未图示)。
用以收容LED基板18B的机壳13B,具备与实施方式一相同,俯视呈大致圆形状的底壁部13Ba、从其外周缘部向表侧立起的筒状的侧壁部13Bb。然后,在底壁部13Ba,设置有三个用以将延伸部18Bb从机壳13B的内侧向外侧拉出的贯通孔状的拉出口13Ba1。
此外,背光装置12B的其他的构成,基本而言,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一相同。
如同本实施方式的LED基板18B,为了向安装在基板本体部18Ba的各LED17供给电力,也可以设置多个延伸部。
<实施方式四>
接着,参照图12及图13说明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四的背光装置12C及液晶显示装置10C。图12是实施方式四的液晶显示装置10C的部份剖面图。图13是实施方式四的背光装置12C的部份剖面图。
本实施方式的背光装置12C,LED17C的安装面180C以朝向背侧(也就是,机壳13的底壁部13a侧)的方式,成为LED基板18C在导光板14的表侧配置的构成。本实施方式的LED基板18C,成为反转实施方式一的LED基板18的表侧背侧般的构成。
LED基板18C,具备安装有多个LED17C的大致圆环状的基板本体部18Ca、与从此基板本体部18Ca的内缘朝向内侧延伸的带状的延伸部18Cb。
在基板本体部18Ca上,一边圆环状地排列多个LED17C,一边以分别朝向中心射出光的方式被安装。也就是,各LED17C的发光面17Ca,成为朝向基板本体部18Ca的中心(圆环状光源列170C的中心)的形状。
延伸部18Cb,以不配置在LED17C的前面的方式,设置在未安装LED17C部份的基板本体部18Ca的内缘侧。然后,延伸部18Cb,以从基板本体部18Ca朝向机壳13的底壁部13Ca侧垂下的方式配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对在基板本体部18Ca上安装的LED17C从外部供给电力,也形成已定的配线图案(配线部)从基板本体部18Ca到延伸部18Cb。
如此的LED基板18C,LED17C一边配置在背侧,一边以基板本体部18Ca的内缘侧的安装面180C与导光板14的表侧的外缘对向的方式,固定在导光板14。在导光板14与LED基板18C之间,介有双面粘着胶带23,利用此双面粘着胶带23将LED基板18C固定于导光板14。此外,朝向底壁部13a侧的LED17C的端面,成为连接在反射片16C的形状。
在机壳13内,以覆盖底壁部13a的表侧的方式,设置反射片16C。反射片16C的周端部与底壁部13a之间,介有双面粘着胶带21C,利用此双面粘着胶带21C,反射片16C固定于底壁部13a。
此外,在反射片16C的周端部,设有用以使设在机壳13的底壁部13a的贯通孔状的拉出口13a1露出的缺口部16Ca。如上述,以从基板本体部18Ca朝向机壳13的底壁部13a侧垂下的方式配置的延伸部18Cb,一边穿过反射片16C的缺口部16Ca内,一边通过设在底壁部13a的拉出口13a1向机壳13的外侧拉出。此外,延伸部18Cb的根源侧,成为通过位于机壳13的侧壁部13b与导光板14的外周端面之间的间隙的形状。
延伸部18Cb,从未安装LED17C的部份(相邻的LED17C之间)的基板本体部18Ca延伸,通过延伸部18Cb,防止来自LED17C的出射光被遮挡。
如同本实施方式,LED基板18C配置在导光板14的表侧(出光部1a侧),且延伸部18Cb,也可以是以一边从导光板14的表侧朝向背侧垂下,一边通过拉出口13a1向机壳13的外侧拉出的方式配置。
此外,为使延伸部18Cb容易穿过,也可以在导光板14的端部,形成凹状的切开部等,确保导光板的外周端面与侧壁部之间的空间。
<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者,例如如同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性范围。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虽然例示由柔性基板构成的LED基板(光源基板),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基板本体部以具有刚性的印刷基板构成、延伸部以引线(将线状的导体以绝缘层披覆者)构成。但是,如同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优选为由柔性基板构成的LED基板(光源基板)。
(2)在上述实施方式二中,基板本体部之中,虽然只有安装部形成配线图案,但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堵塞部形成配线图案的一部份。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基板本体部的安装面、及延伸部的表面,也可以形成由适宜且光反射性的涂膜等构成的反射层。例如,在实施方式二中,以覆盖安装部及堵塞部表面的方式,形成反射层的时候,可以成为从导光板的背面侧漏出的光向导光板内高效率地返回。
(4)在上述实施方式二中,堵塞部、与底壁部之间,也可以介有双面粘着胶带。
(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如同构成图4所示的电路图,虽然形成LED及配线图案,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例如以如图14及图15所示的各电路图的构成的方式,在各LED基板,形成LED及配线图案等。此外,图14及图15所示的X1~X10,对应于例如图3所示的LED17的配置位置X1~X10。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虽然例示LED作为光源,但也可以使用有机EL等作为光源。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虽然例示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但是在此之外的半透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也可以适用于本发明。
(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虽然使用TFT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开关元件,但是使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适用,在全彩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于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也可适用。
(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虽然利用FFS模式的液晶面板,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利用IPS(In-Plane Switching)模式等其他的模式的液晶面板。
(1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虽然示意使用液晶面板作为显示面板的情况,但是也有可能使用例如利用来自背光装置的光来显示图像的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Systems)显示面板。此MEMS显示面板,构成显示像素的微小的机械式快门多个平面配置成矩阵状,通过个别地控制各机械式快门的开关,对每个显示像素调整来自背光装置的光的透射光量,所以可以显示已定的灰度的图像。
附图标记的说明
10 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
11 液晶面板(显示面板)
12 背光装置(照明装置)
13 机壳(壳体)
13a 底壁部
13a1 拉出口
13b 侧壁部
14 导光板
14a 出光部
14b 背面
14c 外周端面
14c1 入光部
15 光学片
16 反射片
17 LED(光源)
17a 发光面
170 圆环状光源列
18 LED基板(光源基板)
18a 基板本体部
18b 延伸部
18c 端子部
19 配线图案(配线部)

Claims (12)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光源;
光源基板,具有基板本体部、延伸部、及配线部,所述基板本体部,以多个所述光源一边互相保持间隔一边排列成大致圆环状,且分别朝向中心射出光的方式安装且外缘为大致圆形状,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基板本体部朝向内侧延伸,所述配线部,电性连接到各光源,且以末端配置在所述延伸部的前端的方式对从所述基板本体部到所述延伸部而形成的各光源供给电力;
壳体,具有侧壁部、底壁部、拉出口,所述侧壁部,包围大致圆环状排列的多个所述光源的周围且呈筒状,所述底壁部,呈堵塞此该侧壁部的一端的形状,以与所述基板本体部对向的方式配置,所述拉出口,由贯通该底壁部的孔构成,用以使所述延伸部穿过后将所述前端向外部拉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本体部呈大致圆环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本体部具有大致圆环状的安装部、与堵塞该安装部的内侧的堵塞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塞部,包含以不与所述延伸部干扰的方式包围所述延伸部的周围的开口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本体部及所述延伸部一体地形成。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基板,由柔性印刷基板构成。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多个所述延伸部。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从所述基板本体部之中,位于相邻的光源之间的未安装光源的部份延伸。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本体部,以位于安装所述光源的安装面的相反侧的相反面与所述底壁部对向的方式配置。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本体部,以位于安装所述光源的安装面的相反侧的相反面与所述底壁部对向的方式配置;
具有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以配置在所述基板本体部的所述安装面侧且覆盖所述安装部及所述堵塞部的方式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大致圆环状排列的多个所述光源的内侧且俯视呈大致圆形状的导光板。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与显示面板。
CN201580070103.8A 2014-12-26 2015-12-18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1111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265561 2014-12-26
JP2014265561 2014-12-26
PCT/JP2015/085482 WO2016104360A1 (ja) 2014-12-26 2015-12-18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1186A true CN107111186A (zh) 2017-08-29
CN107111186B CN107111186B (zh) 2020-08-14

Family

ID=56150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0103.8A Active CN107111186B (zh) 2014-12-26 2015-12-18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268075B2 (zh)
JP (1) JP6312859B2 (zh)
CN (1) CN107111186B (zh)
WO (1) WO20161043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87885B2 (ja) 2016-09-08 2019-03-20 ミネベアミツミ株式会社 面状照明装置
CN206618942U (zh) * 2017-04-20 2017-11-07 奚俊 一种全彩菲林投射灯
CN107360669A (zh) * 2017-08-17 2017-11-17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fpc和具有该fpc的显示装置
JP7433866B2 (ja) * 2019-11-28 2024-02-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99971A (ja) * 2008-02-25 2009-09-03 Nippon Seiki Co Ltd 照明装置
TW201107842A (en) * 2009-08-31 2011-03-0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 light module of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112800A (zh) * 2008-09-04 2011-06-29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以及具备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3149720A (zh) * 2011-12-06 2013-06-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JP2013143275A (ja) * 2012-01-11 2013-07-22 Sharp Corp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97130B2 (en) * 2001-01-16 2004-02-24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Flexible led backlighting circuit
JP5467737B2 (ja) * 2008-06-25 2014-04-0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照明装置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
US8514344B2 (en) * 2008-09-04 2013-08-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KR101511493B1 (ko) * 2008-11-27 2015-04-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세트 및 액정 표시 모듈의 조립 방법
JP5402428B2 (ja) * 2009-09-09 2014-01-2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1095452A (ja) * 2009-10-29 2011-05-12 Sony Corp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JP5884070B2 (ja) * 2011-12-16 2016-03-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器具
JP5879548B2 (ja) * 2013-02-07 2016-03-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
US9541270B2 (en) * 2014-07-18 2017-01-10 ETi Solid State Lighting Inc. Integral LED light fixtur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99971A (ja) * 2008-02-25 2009-09-03 Nippon Seiki Co Ltd 照明装置
CN102112800A (zh) * 2008-09-04 2011-06-29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以及具备该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TW201107842A (en) * 2009-08-31 2011-03-01 Au Op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 light module of th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3149720A (zh) * 2011-12-06 2013-06-1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JP2013143275A (ja) * 2012-01-11 2013-07-22 Sharp Corp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12859B2 (ja) 2018-04-18
WO2016104360A1 (ja) 2016-06-30
JPWO2016104360A1 (ja) 2017-09-28
US20170359867A1 (en) 2017-12-14
US10268075B2 (en) 2019-04-23
CN107111186B (zh) 2020-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3535B (zh) 背光单元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
JP6337149B2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919000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6932958B (zh) 背光单元以及包括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KR102334862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7408360B (zh) 显示装置
US20170127166A1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7047488A1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9618688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14042063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KR20140101060A (ko) 로고 일체형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7111186A (zh) 照明装置及显示装置
JP2008304913A (ja) 収納容器、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KR10246023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3323970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160010693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3196674B (zh) 电子设备
KR20130021201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10485106B2 (en)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13157173A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CN104238188A (zh) 液晶面板组件和包括该液晶面板组件的液晶显示装置
JP5813775B2 (ja) 表示装置
US2014025414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Construct an Ultrathin Display Panel
CN105722318A (zh) 印刷电路板以及包含该印刷电路板的母板和显示装置
US20150002555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field of the inven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