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10535A - 空气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10535A
CN107110535A CN201580073815.5A CN201580073815A CN107110535A CN 107110535 A CN107110535 A CN 107110535A CN 201580073815 A CN201580073815 A CN 201580073815A CN 107110535 A CN107110535 A CN 107110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air purifier
screw
opening
body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381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乳井夫
乳井一夫
久下洋介
明里好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Home Applian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110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105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3Ventil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air clea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外观设计性高的空气净化器。为此,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具备构成主体的后表面的后表面罩(6)、和侧面罩(4)。侧面罩(4)与后表面罩(6)卡合地进行安装。在侧面罩(4)上设置具有第一开口(4k)的卡合片(4d)。在后表面罩(6)上设置第二开口(6b)和突起部(6h)。当在将卡合片(4d)插入到第二开口(6b)的状态下使侧面罩(4)转动至安装位置时,突起部(6h)与第一开口(4k)卡合。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利用由树脂一体成形的构件构成主体的侧面和后表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83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空气净化器那样使用由树脂将主体的侧面和后表面一体成形的构件的情况下,由于是较深的树脂成形,所以需要在金属模的起模方向上取较大的斜度,以使金属模容易拔出。
因此,由于起模斜度而成为向开放侧变大的梯形形状,所以当在梯形小的部分收容主体内构造物时,开放侧怎么都会变大到所需以上,损害外观的外观设计性。
要想以不成为梯形形状的方式构成侧面和后表面,需要做成分开的构件来安装,但必须从侧面以及后表面螺钉紧固,螺钉会在外观露出,从而损害外观设计性。虽然也能够隐藏螺钉,但为此追加构件,会导致成本上升。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设计性高的空气净化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课题的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具备:后表面罩,所述后表面罩利用多个螺钉安装于配置在主体的内部的主体箱体,并构成主体的后表面;以及侧面罩,所述侧面罩与后表面罩卡合地安装,在侧面罩设置有具有第一开口的卡合片,在后表面罩设置有供卡合片插入的第二开口和与第一开口卡合的突起部,当在将卡合片插入到第二开口的状态下使侧面罩转动至安装位置时,突起部与第一开口卡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侧面罩设置有具有第一开口的卡合片,在后表面罩设置有供卡合片插入的第二开口和与第一开口卡合的突起部,当在将卡合片插入到第二开口的状态下使侧面罩转动至安装位置时,突起部与所述第一开口卡合,将侧面罩安装于主体的后表面罩,所以在将侧面罩安装于后表面罩时不需要螺钉,因此螺钉不会在外观露出。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外观设计性高的空气净化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按照图1所示的截面A-A切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而得到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安装有步进马达的空气净化器主体支承台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净化器主体支承台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净化器主体支承台的从上方观察的俯视图(a)以及按照图6的俯视图(a)所示的截面B-B切断而得到的剖视图(b)。
图7是检测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处于基准状态的位置时的位置检测机构的状态图(a)、检测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处于从基准状态的位置向左(图1的图示L方向)转动的位置时的位置检测机构的状态图(b)、以及检测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处于从图7的状态图(b)的状态的位置进一步向左转动的位置时的位置检测机构的状态图(c)。
图8是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没有侧面罩的状态下的立体图(a)以及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b)。
图9是在通过卡合部位的位置切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后表面罩和侧面罩而得到的后表面罩与侧面罩的卡合中途的剖视图(a)以及图9的剖视图(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b)。
图10是在通过卡合部位的位置切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后表面罩和侧面罩而得到的后表面罩与侧面罩的卡合状态下的剖视图(a)以及图10的剖视图(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b)。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图10所示的后表面罩与侧面罩的卡合状态下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前表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没有前表面面板的状态下的立体图(a)以及从前表面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立体图(b)。
图13是设置于侧面罩的手持部的螺钉承接部的概略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概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空气净化器的主体构造和主体的支承台构造)
根据图1至图7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进行说明。此外,在各图中,有时对相同的部分或者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一部分的说明。
空气净化器100包括主体1和支承台2。如图1所示,主体1是在纵向上长的长方体状。在该长方体状的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承台2。支承台2能够转动地支承主体1,以使主体1能够改变朝向。主体1利用后述的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进行转动。
如图4、图5及图6所示,支承台2具备左右方向上为长边且前后方向上为短边的扁平的长方体的基台71。在基台71设置有圆形状的凹部71j。在该圆形状的凹部71j的中心设置有中空且前端开口的转动中心轴引导件73。转动中心轴76利用螺钉那样的紧固构件安装于该转动中心轴引导件73。转动中心轴76由滑动性高的树脂、例如聚缩醛(POM)树脂形成。
在图4、图5及图6中,附图标记29是通过树脂成形形成的下部主体箱体,所述下部主体箱体以利用图3所示的前部主体箱体7的下部和后部主体箱体8的下部从前后夹着从下部主体箱体29的外周向外侧突出的凸缘29g和凸缘29h的方式进行固定,并如图1以及图2那样安装于主体1,构成主体1的下端。
在下部主体箱体29安装有滑动板74,所述滑动板74由金属形成为圆盘状,开口74a设置在该圆盘状内并呈环状。下部主体箱体29的下端从滑动板74的开口74a向下方突出。下部主体箱体29在滑动板74的上表面与凸缘29g和凸缘29h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利用螺钉(紧固构件)进行安装,以使下部主体箱体29与滑动板74作为构造体而成为一体。
滑动板74被收容于从基台71的上表面低一个台阶的台阶部71g,在设置于基台71的多个滑动板按压件保持部71a利用螺钉(紧固构件)安装与滑动板按压件保持部71a相同数量的滑动板按压件75,由此对从滑动板74的上表面下降一个台阶的外周的一部分进行按压,以使下部主体箱体29不会从基台71脱离。但是,滑动板74并非以不可动的状态固定,而是具有微小的间隙而转动自如地被按压。
通过滑动板74具有微小的间隙而转动自如地被按压,滑动板74不会上浮,下部主体箱体29不会从基台71脱离。因此,能够抑制主体1的倾斜、摇晃。
在滑动板74的整个外周形成有向下方弯折的边缘部74b。在从基台71的上表面低一个台阶的台阶部71g的外周,遍及整周地设置有环状凹部71h。在滑动板74收容于台阶部71g的状态下,成为边缘部74b遍及整周地进入到环状凹部71h的套管结合(spigot joint)构造。
通过该构造,尘埃等异物难以侵入到基台71的台阶部71g以及凹部71j。另外,如前所述,滑动板74由滑动板按压件75按压,以使其不会上浮,所以更切实地成为尘埃等异物难以侵入的构造。
通过这样做成尘埃等异物难以侵入的构造,从而防止尘埃绕入对后述的主体1的转动进行辅助的支承台侧车轮78而对动作造成阻碍。另外,也防止对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小齿轮84等使主体1转动的构件的动作造成阻碍。
在下部主体箱体29,在中心部设置有转动中心轴承29f。在下部主体箱体29安装于基台71时,转动中心轴承29f被转动中心轴76转动自如地插入。下部主体箱体29被转动中心轴76插入,以从设置于转动中心轴承29f的侧面的横孔夹入设置于转动中心轴76的槽状凹部76a的方式安装止动器(stopper)79。止动器79防止下部主体箱体29从基台71脱离。
如前所述,转动中心轴引导件73的前端开口。该开口将电源线55的连接端子侧通到主体1内,所述电源线55用于从商用电源供给驱动电力。转动中心轴引导件73是转动的主体1的转动中心,电源线55通过转动中心并利用未图示的连接线与控制基板49连接。由此,即使主体1相对于支承台2转动,也能够抑制电源线55、未图示的连接线的弯曲,是难以引起断线的结构。
主体转动驱动单元81从下方利用螺钉(紧固构件)安装于驱动单元支承部29a,所述驱动单元支承部29a设置于下部主体箱体29并从下方向上方突出(从下侧观察为凹陷)。主体转动驱动单元81包括能够利用脉冲数容易地改变旋转速度的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连结轴83、小齿轮84、以及轴承85。
连结轴83向小齿轮84传递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的驱动转矩。连结轴83与小齿轮84连结,一端与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连结,另一端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轴承85,所述轴承85安装于保持部件86。
另外,在下部主体箱体29,在收容于基台71的凹部71j的位置即下端,设置有与多个主体侧车轮(第一车轮)77相同数量的主体侧车轮保持部29e。主体侧车轮保持部29e旋转自如地保持多个主体侧车轮(第一车轮)77。主体侧车轮(第一车轮)77从下表面侧插入主体侧车轮保持部29e。主体侧车轮(第一车轮)77在被保持的状态下,其一部分从下部主体箱体29的下表面突出。
主体侧车轮(第一车轮)77被保持于下部主体箱体29的主体侧车轮保持部29e。如图2、图6(b)所示,主体侧车轮(第一车轮)77与基台71的凹部71j的底面71k接触地支承主体1,并与主体1的转动相应地旋转。
在基台71,在离转动中心轴76的中心的距离比主体侧车轮(第一车轮)77靠外侧且比主体侧车轮(第一车轮)77的保持位置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与多个支承台侧车轮(第二车轮)78相同数量的支承台侧车轮保持部71f。支承台侧车轮保持部71f旋转自如地保持多个支承台侧车轮(第二车轮)78。
支承台侧车轮保持部71f在基台71上表面的台阶部71g,设置于紧挨着环状凹部71h的内侧。支承台侧车轮(第二车轮)78从台阶部71g的上表面侧插入支承台侧车轮保持部71f。支承台侧车轮(第二车轮)78在被保持的状态下,其一部分从台阶部71g的上表面突出。
支承台侧车轮(第二车轮)78被保持于支承台侧车轮保持部71f。如图2、图6(b)所示,支承台侧车轮(第二车轮)78与滑动板74的下表面侧抵接地支承主体1,并与主体1的转动相应地旋转。
如图2、图6(b)所示,下部主体箱体29进入到基台71的凹部71j。一部分从下部主体箱体29的下表面突出的主体侧车轮(第一车轮)77与基台71的凹部71j的底面71k接触地支承主体1。
另外,安装于下部主体箱体29的滑动板74与一部分从基台71的台阶部71g的上表面突出的支承台侧车轮(第二车轮)78抵接地支承主体1。这样,主体1由基台71的凹部71j的底面71k和基台71上表面的台阶部71g支承,所以主体1的转动稳定。
接着,沿着基台71的凹部的边缘部的内周壁设置有齿条齿轮72。在下部主体箱体29的转动中心轴承29f被转动中心轴76插入,滑动板74由滑动板按压件75转动自如地按压,并以下部主体箱体29不会脱离的方式安装有止动器79的状态下,齿条齿轮72与主体转动驱动单元81的小齿轮84啮合。
接着,在下部主体箱体29,例如由光遮断器(photo interrupter)构成的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分别被保持于位置检测机构保持部29b、29c、29d。
光遮断器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光遮断器是根据受光部是能够接收发光部发出的光的状态还是不能接收的状态来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被配置成该发光部与受光部的中间位置在以转动中心轴76为中心的同一圆上为等间隔。
肋状的遮断壁71b从底面向上方突出地设置于基台71,所述肋状的遮断壁71b用于遮挡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的发光部和受光部。遮断壁71b是设置于以转动中心轴76为中心的同一圆上的圆弧状,并且被设置成在与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的发光部与受光部的中间位置同心的圆上重叠。位置检测用狭缝71c、71d、71e等间隔地设置于遮断壁71b,所述位置检测用狭缝71c、71d、71e能够供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的发光部发出的光通过。
如图1所示,使前表面面板3与支承台2的基台71的左右长边方向的一边平行的状态为主体1处于基准状态的位置。在该状态下,位置检测机构80a与位置检测用狭缝71c对应地配置,位置检测机构80b与位置检测用狭缝71d对应地配置,位置检测机构80c与位置检测用狭缝71e对应地配置。
在该状态时,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全部是受光部能够接收发光部发出的光的状态。因此,在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全部处于能够接收光的状态时,能够判断为主体1处于基准状态的位置。
使用图7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7(a)表示主体1处于基准状态的位置时的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与位置检测用狭缝71c、71d、71e的位置关系。
分别为位置检测机构80a的发光部发出的光通过位置检测用狭缝71c而能够由位置检测机构80a的受光部接收的位置、位置检测机构80b的发光部发出的光通过位置检测用狭缝71d而能够由位置检测机构80b的受光部接收的位置、位置检测机构80c的发光部发出的光通过位置检测用狭缝71e而能够由位置检测机构80c的受光部接收的位置。
图7(b)表示主体1向左(图1的图示L方向)转动时的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与位置检测用狭缝71c、71d、71e的位置关系。位置检测机构80a能够利用位置检测用狭缝71d接收光,位置检测机构80b能够利用位置检测用狭缝71e接收光,但位置检测机构80c从位置检测用狭缝偏离,被遮断壁71b遮挡光而不能接收光。
图7(c)表示与图7(b)的状态相比主体1进一步向左转动时的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与位置检测用狭缝71c、71d、71e的位置关系。位置检测机构80a能够利用位置检测用狭缝71e接收光,但位置检测机构80b以及位置检测机构80c从位置检测用狭缝偏离,被遮断壁71b遮挡光而不能接收光。
这样,能够利用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的受光状态的组合来判断主体1向左或者向右转动了何种程度。即,若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不是全部为受光部能够接收发光部发出的光的状态,则能够判断为主体1不处于基准状态的位置。由此,通过使主体1转动以使其返回到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全部能够接收光的位置,能够使主体1返回到基准状态的位置。
接着,如图3所示,主体1是由罩部件覆盖长方体状的长边的4个面的结构。详细而言,将前表面称为前表面面板3,将侧面称为侧面罩4、侧面罩5,将后表面称为后表面罩6,分别利用通过树脂成形而一体形成的罩部件覆盖。
在由前表面面板3、侧面罩4、侧面罩5、后表面罩6覆盖4个面而成的内部,作为主体1的主要构造物,具备前部主体箱体7和后部主体箱体8。前部主体箱体7与后部主体箱体8分别通过树脂成形而一体形成。
在后部主体箱体8,分别安装上方风扇单元9和下方风扇单元10,所述上方风扇单元9包括风扇21、风扇用马达22、马达保持部件23,所述下方风扇单元10包括风扇24、风扇用马达25、马达保持部件26。
上方风扇单元9的风扇用马达22的一部分进入到上风扇壳体后表面板凹部8c,使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2a从马达保持部件23的未图示的孔通过,并由马达保持部件23保持,所述上风扇壳体后表面板凹部8c设置于上风扇壳体8a的上风扇壳体后表面板8b。然后,马达保持部件23利用未图示的螺钉(紧固构件)固定于上风扇壳体后表面板凹部8c。
并且,用于防止风扇21摇晃的垫圈27a、风扇21以及用于防止风扇21摇晃的垫圈27b被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2a穿过,风扇21利用图2所示的螺母28固定于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2a,由此构成上方风扇单元9。
同样地,下方风扇单元10的风扇用马达25的一部分进入到下风扇壳体后表面板凹部8f,使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5a从马达保持部件26的未图示的孔通过,并由马达保持部件26保持,所述下风扇壳体后表面板凹部8f设置于下风扇壳体8d的下风扇壳体后表面板8e。然后,马达保持部件26利用未图示的螺钉(紧固构件)固定于下风扇壳体后表面板凹部8f。
并且,用于防止风扇24摇晃的垫圈27a、风扇24以及用于防止风扇24摇晃的垫圈27b被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5a穿过,风扇24利用图2所示的螺母28固定于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5a,由此构成下方风扇单元10。
在安装有上方风扇单元9以及下方风扇单元10的后部主体箱体8的前方利用未图示的螺钉(紧固构件)安装前部主体箱体7。此时,从下部主体箱体29的外周向外侧突出的凸缘29g和凸缘29h以由后部主体箱体8的下部和前部主体箱体7的下部从前后夹着的方式进行固定。后部主体箱体8、前部主体箱体7以及下部主体箱体29被一体化。使后部主体箱体8、前部主体箱体7以及下部主体箱体29被一体化的状态为主体箱体12。
前部主体箱体7具备:上风扇壳体罩7a,所述上风扇壳体罩7a覆盖上风扇壳体8a;以及下风扇壳体罩7c,所述下风扇壳体罩7c覆盖下风扇壳体8d。在上风扇壳体罩7a设置有用于向上方风扇单元9供给空气的上风扇壳体罩开口7b。在下风扇壳体罩7c设置有用于向下方风扇单元10供给空气的下风扇壳体罩开口7d。
上方风扇单元9的风扇21是作为多翼离心风扇的西洛克风扇(Sirocco fan),所述多翼离心风扇从旋转轴的轴线前方向吸气并向离心方向送出。由上风扇壳体8a和上风扇壳体罩7a形成用于供上方风扇单元9送风的涡旋空间。
同样地,下方风扇单元10的风扇24也是西洛克风扇。由下风扇壳体8d和下风扇壳体罩7c形成用于供下方风扇单元10送风的涡旋空间。
如图2所示,在由上风扇壳体8a和上风扇壳体罩7a形成的涡旋空间的上方设置有前侧送出口64,所述前侧送出口64用于供上方风扇单元9将从处于旋转轴的轴线前方向的上风扇壳体罩开口7b吸入的空气向离心方向送出。
在由下风扇壳体8d和下风扇壳体罩7c形成的涡旋空间的上方设置有通风路66。如图8(a)所示,通过将后表面罩6利用多个螺钉(紧固构件)11安装于后部主体箱体8,从而由后部主体箱体8的上风扇壳体后表面板8b和后表面罩6形成通风路66。
通风路66是使下方风扇单元10吸入的空气通过由上风扇壳体8a和上风扇壳体罩7a形成的涡旋空间的背面而引导至后侧送出口65的风路,所述后侧送出口65设置于与前侧送出口64相同的高度的位置。
由下风扇壳体8d和下风扇壳体罩7c形成的涡旋空间相对于由上风扇壳体8a和上风扇壳体罩7a形成的涡旋空间偏移地配置于靠近通风路66的位置即后方侧。
由于该配置,从由下风扇壳体8d和下风扇壳体罩7c形成的涡旋空间至通风路66的路径不会急剧地弯曲,能够减小空气流动的风路压力损失。
在前侧送出口64和后侧送出口65的上方安装有防护网(guard net)31。防护网31进行保护,以防止异物经由由上风扇壳体8a和上风扇壳体罩7a形成的涡旋空间以及通风路66进入到由下风扇壳体8d和下风扇壳体罩7c形成的涡旋空间,并且手指不会触碰到风扇21那样的旋转物。
在防护网31的上方设置有上部单元40。上部单元40具备前侧百叶窗62和后侧百叶窗63、以及驱动它们的前侧百叶窗驱动马达54a和后侧百叶窗驱动马达54b。
前侧百叶窗62用于将从前侧送出口64送出的上方风扇单元9的大部分的送出空气向从前方斜上方至上方的范围吹送、例如向从前方斜上方45度至90度的范围吹送。同样地,后侧百叶窗63用于将从后侧送出口65送出的下方风扇单元10的大部分的送出空气向从前方斜上方至上方的范围吹送、例如向从前方斜上方45度至90度的范围吹送。前侧百叶窗62以及后侧百叶窗63在空气净化器100未运转时如图12(b)那样关闭,在运转时如图1那样打开。
而且,上部单元40具备人检测传感器45。人检测传感器45为了决定空气净化器100吸入并送出的空气的送出方向,对处于放置有空气净化器100的房间的人的位置进行检测。由此,向检测到人的位置变更送出的空气的送出方向。
详细而言,使主体1转动,以使主体1的前表面面板3朝向人所处的位置的方向,从而变更空气的送出方向。此外,在后面对使主体1转动来变更空气的送出方向的情形进行说明。
在上部单元40的上表面前方设置有操作显示部41。操作显示部41包括操作基板单元42、多个操作开关43以及外观片44。利用操作开关43进行各种选定等的输入,所述各种选定用于使空气净化器100运转。来自操作基板单元42的操作信号利用未图示的信号线送到与操作基板单元42连接的控制基板49。另外,将输入信息、运转状况显示于未图示的显示机构。
如图3所示,控制基板49被装入基板箱体48、50,并由罩47、51覆盖,构成控制基板单元46。在控制基板49,由后述的微型计算机49a、输出电路49b等构成控制电路,所述输出电路49b由安装于基板的电子构件构成。
基板箱体48、50由难燃性的树脂形成。罩47、51由金属形成。控制基板单元46被收容于由图3所示的上风扇壳体8a和上风扇壳体罩7a形成的涡旋空间与由下风扇壳体8d和下风扇壳体罩7c形成的涡旋空间之间的、不对风路造成影响的空间53。
如前所述,控制基板49利用未图示的连接线与操作基板单元42连接。导线罩52安装于后部主体箱体8,以使从上方风扇单元9引出的连接线不触碰到风扇21。
另外,上方风扇单元9以及下方风扇单元10与控制基板49利用未图示的连接线连接,并被供给驱动电力。未图示的连接线被收容于由前部主体箱体7、后部主体箱体8以及侧面罩4形成的空间、或者由前部主体箱体7、后部主体箱体8以及侧面罩5形成的空间,所述空间不与涡旋空间等风路干涉。
接着,对侧面罩4、侧面罩5的安装进行说明。如图8(a)所示,后表面罩6安装于主体箱体12。在后表面罩6设置有多个螺钉承接部6a。向多个螺钉承接部6a分别插入与其相同数量的螺钉(紧固构件)11,并将其拧入到设置于主体箱体12的未图示的螺钉座,从后表面侧安装后表面罩6。此时,能够看见螺钉(紧固构件)11。
此外,在图8(a)中,示出了设置于从前表面侧观察时靠近右侧的位置的螺钉承接部6a、和被紧固于此的螺钉(紧固构件)11,在从前表面侧观察时靠近左侧的位置,虽然未图示,但也同样地设置有多个螺钉承接部,螺钉被紧固于此。
如图8(a)所示,在后表面罩6,在从前表面侧观察时靠近右侧的位置设置有多个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b、6c、6d、6e、6f、6g。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b、6c、6d、6e、6f、6g在上下方向上排列。此外,虽然未图示,但在从前表面侧观察时靠近左侧的位置也同样地设置有多个狭缝状开口。
如图9(b)所示,在侧面罩4设置有多个卡合片4d、4e、4f、4g、4h、4j。卡合片4d、4e、4f、4g、4h、4j与后表面罩6的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b、6c、6d、6e、6f、6g分别一对一地对应。
在卡合片4d设置有卡合片开口(第一开口)4k。在卡合片4e设置有卡合片开口(第一开口)4m。在卡合片4f设置有卡合片开口(第一开口)4n。在卡合片4g设置有卡合片开口(第一开口)4p。在卡合片4h设置有卡合片开口(第一开口)4q。在卡合片4j设置有卡合片开口(第一开口)4r。
从前表面侧观察,侧面罩4安装于右侧。首先,如图9(a)、(b)所示,将侧面罩4的卡合片4d、4e、4f、4g、4h、4j分别插入到对应的后表面罩6的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b、6c、6d、6e、6f、6g,然后,使侧面罩4向图9(a)所示的C方向转动。
在后表面罩6的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b的旁边设置有突起部6h。在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c的旁边设置有突起部6j。在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d的旁边设置有突起部6k。在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e的旁边设置有突起部6m。在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f的旁边设置有突起部6n。在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g的旁边设置有突起部6p。
设置于后表面罩6的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的旁边的突起部6h、6j、6k、6m、6n、6p与设置于侧面罩4的卡合片的卡合片开口(第一开口)4k、4m、4n、4p、4q、4r分别一对一地对应。
当使侧面罩4转动时,卡合片开口(第一开口)4k、4m、4n、4p、4q、4r逐渐接近各自对应的突起部6h、6j、6k、6m、6n、6p,当转动至侧面罩4的转动停止的位置、即侧面罩4被固定的位置时,如图10(a)、(b)所示分别嵌入,成为侧面罩4不能脱离的卡合状态。图11是图10(a)、(b)所示的背面罩和侧面罩的卡合状态的立体图。
通过这样安装侧面罩4,如图10(b)所示,插入到螺钉承接部6a并将后表面罩6安装于主体箱体12的螺钉(紧固构件)11的螺钉头11a被侧面罩4覆盖。如图8(b)所示,从外观不能看到将后表面罩6安装于主体箱体12的螺钉(紧固构件)11。由此,能够得到如下空气净化器,所述空气净化器的外观良好,并且由于主体的外观由后表面罩和侧面罩构成,从而不需要考虑金属模的起模斜度,不损害外观设计性。
从前表面侧观察时安装于左侧的侧面罩5也同样地具有多个卡合片和设置于卡合片的卡合片开口。向未图示的设置于后表面罩6的从前表面侧观察时靠近左侧的位置的多个狭缝状开口插入与其对应的卡合片,当使侧面罩5转动至侧面罩5被固定的位置时,侧面罩5的卡合片开口嵌入到未图示的设置于狭缝状开口的旁边的突起部,成为侧面罩5不能脱离的卡合状态。
虽然未图示,但从前表面侧观察时在左侧也利用螺钉将后表面罩6安装于主体箱体12,所以与侧面罩4同样地,侧面罩5也覆盖螺钉,从外观不能看到螺钉。
接着,侧面罩4利用螺钉(紧固构件)11安装于主体箱体12。如图12(a)所示,侧面罩4在被固定的位置,在前表面侧设置有螺钉承接部4u、4v,螺钉(紧固构件)11分别插入并拧入到设置于主体箱体12的未图示的螺钉座,从前表面侧进行安装。
同样地,侧面罩5也利用螺钉(紧固构件)11安装于主体箱体12。如图12(a)所示,侧面罩5在被固定的位置,在前表面侧设置有螺钉承接部5v以及未图示的螺钉承接部,螺钉(紧固构件)11分别插入并拧入到设置于主体箱体12的未图示的螺钉座,从前表面侧进行安装。
在侧面罩4的上部设置有外观片4b,在侧面罩5的上部设置有外观片5b。此外,外观片4b、5b用于提高外观的质感,但并非必要,也可以将侧面罩4、5的上部直接作为外观设计。
如图3所示,在图12(a)所示的、安装于主体1的前表面侧的预过滤器36a、36b的里侧安装有HEPA过滤器35、除臭过滤器34。
由预过滤器36a、36b捕获吸入的空气所含有的较大的尘埃,进而由HEPA过滤器35捕获微小的尘埃,将空气净化而排出。除臭过滤器34具有对吸入的空气的臭气进行吸附来降低臭味的功能。
而且,在其里侧,在上风扇壳体罩开口7b的前方设置有上方风扇防护罩(fanguard)32。在下风扇壳体罩开口7d的前方设置有下方风扇防护罩33。
上方风扇防护罩32以及下方风扇防护罩33进行保护,以防止异物进入到涡旋空间,并且手指不会触碰到风扇21、风扇24那样的旋转物。
如图12(b)所示,从前表面侧覆盖这些过滤器类的前表面面板3被装卸自如地安装。能够卸下前表面面板3而简单地进行过滤器类的更换、清扫。如图1所示,在前表面面板3的上方设置有凹状的落入部,在其中央具有开口。在安装有前表面面板3的状态下,人检测传感器45从该开口突出。
当安装前表面面板3时,从前表面侧安装侧面罩4、5的螺钉(紧固构件)11会被前表面面板3覆盖。从外观不能看到将侧面罩4、5安装于主体箱体12的螺钉(紧固构件)11,外观性良好。
如图12(a)所示,在侧面罩4设置有向主体1的内部侧凹陷的凹状的手持部4a,同样地在侧面罩5设置有凹状的手持部5a(参照图3),在移动空气净化器100时,使用者将手把持于此来进行搬运。手持部4a、手持部5a均为具有4个侧面和底面的凹状,所以易于手把持。
在图11所示的、手持部4a的侵入到主体1的内部侧的手持部壁面4t设置有螺钉承接部4s。如图13所示,螺钉(紧固构件)11从该螺钉承接部4s插入,并拧入到设置于主体箱体12的螺钉座12a,从而安装于主体箱体12。
这是因为,在将手把持于手持部4a来移动空气净化器100时载荷被施加于手持部4a,所以通过将手持部4a与主体箱体12紧固,从而提高强度。虽然未图示,但侧面罩5的手持部5a也同样地被紧固于主体箱体12,提高手持部5a的强度。
然后,如图13所示,螺钉(紧固构件)11的螺钉头11a处于从手持部壁面4t下降一个台阶的位置。由此,在将手把持于手持部4a时,手指不会触碰到螺钉(紧固构件)11,在移动空气净化器100时不会感觉到不舒适。
如图12(a)所示,在侧面罩4的前侧设置有凹部4c。同样地,在侧面罩5的前方设置有凹部5c(参照图3)。如图12(b)所示,由前表面面板3和侧面罩4的前方的凹部4c构成吸气口61,所述吸气口61对吸入到由上风扇壳体8a和上风扇壳体罩7a形成的涡旋空间以及由下风扇壳体8d和下风扇壳体罩7c形成的涡旋空间的空气进行吸气。虽然未图示,但同样地也由前表面面板3和侧面罩5的前方的凹部5c构成吸气口。
(空气净化器的动作)
接着,使用图14,说明空气净化器100的动作。图1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的概略框图。
在控制基板49上安装有微型计算机49a,由未图示的设置在基板上的配线图案和所安装的电子构件构成输出电路49b等控制电路。
输出电路49b与上方风扇单元9、下方风扇单元10、前侧百叶窗驱动马达54a、后侧百叶窗驱动马达54b、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连接。
在使空气净化器100运转时,首先,当将电源线55的未图示的插头插入到插座时,位置检测机构80a、80b、80c检测主体1是否是朝向正面的状态。
若主体1不是基准的状态、即朝向正面的状态,则微型计算机49a驱动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来使主体1转动,以使主体1朝向正面。当主体1朝向正面时,成为待机状态。在主体1已为朝向正面的状态的情况下,保持不变而成为待机状态。
当使用者从待机状态对操作开关43进行操作时,输入信号经由操作基板单元42送到控制基板49的微型计算机49a。前侧百叶窗驱动马达54a和后侧百叶窗驱动马达54b进行驱动,前侧百叶窗62和后侧百叶窗63打开,以使送出的空气向前方斜上方的方向吹送。
然后,上方风扇单元9以及下方风扇单元10进行驱动,开始吸入空气。外部的空气从吸气口61和未图示的吸气口被吸入,所述吸气口61由前表面面板3和侧面罩4的前方的凹部4c构成,所述未图示的吸气口由前表面面板3和侧面罩5的前方的凹部5c构成。被吸入的空气经由预过滤器36a、36b、HEPA过滤器35以及除臭过滤器34而被净化。被净化的空气通过上方风扇防护罩32和上风扇壳体罩开口7b向上方风扇单元9被吸入,并通过下方风扇防护罩33和下风扇壳体罩开口7d向下方风扇单元10被吸入。
吸入到上方风扇单元9以及下方风扇单元10的被净化的空气从前侧送出口64以及后侧送出口65送出,通过防护网31,并由前侧百叶窗62以及后侧百叶窗63向前方斜上方的方向吹送。
而且,然后,人检测传感器45开始感测,检测在放置有空气净化器100的房间内是否有人。在未能检测到有人的情况下,微型计算机49a为了在不使主体1转动的情况下使送出的空气到达更远的位置,对前侧百叶窗驱动马达54a和后侧百叶窗驱动马达54b进行驱动,以使前侧百叶窗62以及后侧百叶窗63朝向前方斜上方约45度。
当人检测传感器45检测到有人时,经由操作基板单元42将与该人所处的位置的信息相关的信号送到控制基板49的微型计算机49a。微型计算机49a基于该位置信息,对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进行驱动,以使主体1转动而使得其朝向人所处的方向送风。
当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进行驱动时,安装于与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2连结的连结轴83的小齿轮84旋转。该小齿轮84通过与齿条齿轮72啮合,一边进行旋转一边进行移动。
伴随着小齿轮84的移动,下部主体箱体29以转动中心轴76为中心进行转动。由于主体1紧固于下部主体箱体29,所以主体1随着下部主体箱体29的转动而相对于支承台2进行转动。这样,主体1的前表面面板朝向人所处的位置的方向,并朝向人所处的方向送风。
并且,以前侧百叶窗62以及后侧百叶窗63朝向上方约90度的方式对前侧百叶窗驱动马达54a和后侧百叶窗驱动马达54b进行驱动,以使送出的空气不直接吹到人。此外,人检测传感器45的动作时机也可以是在主体1朝向正面之后且在上方风扇单元9以及下方风扇单元10进行驱动之前。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净化器中,安装后表面罩的螺钉被侧面罩覆盖,从外观不能看到。安装侧面罩的螺钉被前表面面板覆盖,从外观不能看到。因此,能够做成从后表面、侧面、前表面这4个面方向观察时不会看到螺钉的外观,从而提高外观设计性。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例如能够用于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净化器。
符号说明
1:主体;2:支承台;3:前表面面板;4:侧面罩;4a:手持部;4b:外观片;4c:凹部;4d:卡合片;4e:卡合片;4f:卡合片;4g:卡合片;4h:卡合片;4j:卡合片;4k:卡合片开口(第一开口);4m:卡合片开口(第一开口);4n:卡合片开口(第一开口);4p:卡合片开口(第一开口);4q:卡合片开口(第一开口);4r:卡合片开口(第一开口);4s:螺钉承接部;4t:手持部壁面;4u:螺钉承接部;4v:螺钉承接部;5:侧面罩;5a:手持部;5b:外观片;5c:凹部;6:后表面罩;6a:螺钉承接部;6b: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c: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d: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e: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f: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g:狭缝状开口(第二开口);6h:突起部;6j:突起部;6k:突起部;6m:突起部;6n:突起部;6p:突起部;7:前部主体箱体;8:后部主体箱体;7a:上风扇壳体罩;7b:上风扇壳体罩开口;7c:下风扇壳体罩;7d:下风扇壳体罩开口;8a:上风扇壳体;8b:上风扇壳体后表面板;8c:上风扇壳体后表面板凹部;8d:下风扇壳体;8e:下风扇壳体后表面板;8f:下风扇壳体后表面板凹部;9:上方风扇单元;10:下方风扇单元;11:螺钉(紧固构件);11a:螺钉头;12:主体箱体;12a:螺钉座;21:风扇;22:风扇用马达;22a: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3:马达保持部件;24:风扇;25:风扇用马达;25a:风扇用马达旋转轴;26:马达保持部件;27a:垫圈;27b:垫圈;28:螺母;29:下部主体箱体;29a:驱动单元支承部;29b:位置检测机构保持部;29c:位置检测机构保持部;29d:位置检测机构保持部;29e:主体侧车轮保持部;29f:转动中心轴承;29g:凸缘;29h:凸缘;31:防护网;32:上方风扇防护罩;33:下方风扇防护罩;34:除臭过滤器;35:HEPA过滤器;36a:预过滤器;36b:预过滤器;40:上部单元;41:操作显示部;42:操作基板单元;43:操作开关;44:外观片;45:人检测传感器;46:控制基板单元;47:罩;48:基板箱体;49:控制基板;49a:微型计算机;49b:输出电路;50:基板箱体;51:罩;52:导线罩;53:空间;54a:前侧百叶窗驱动马达;54b:后侧百叶窗驱动马达;55:电源线;61:吸气口;62:前侧百叶窗;63:后侧百叶窗;64:前侧送出口;65:后侧送出口;66:通风路;71:基台;71a:滑动板按压件保持部;71b:遮断壁;71c:位置检测用狭缝;71d:位置检测用狭缝;71e:位置检测用狭缝;71f:支承台侧车轮保持部;71g:台阶部;71h:环状凹部;71j:凹部;71k:底面;72:齿条齿轮;73:转动中心轴引导件;74:滑动板;74a:开口;74b:边缘部;75:滑动板按压件;76:转动中心轴;76a:槽状凹部;77:主体侧车轮(第一车轮);78:支承台侧车轮(第二车轮);79:止动器;80a:位置检测机构;80b:位置检测机构;80c:位置检测机构;81:主体转动驱动单元;82:步进马达(驱动马达);83:连结轴;84:小齿轮;85:轴承;86:保持部件;100:空气净化器。

Claims (7)

1.一种空气净化器,其中,所述空气净化器具备:
后表面罩,所述后表面罩利用多个螺钉安装于配置在主体的内部的主体箱体,构成所述主体的后表面;以及
侧面罩,所述侧面罩与所述后表面罩卡合地进行安装,
在所述侧面罩设置具有第一开口的卡合片,
在所述后表面罩设置供所述卡合片插入的第二开口和与所述第一开口卡合的突起部,
当在将所述卡合片插入到所述第二开口的状态下使所述侧面罩转动至安装位置时,所述突起部与所述第一开口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在所述侧面罩安装于所述后表面罩的状态下,将所述后表面罩安装于所述主体箱体的多个螺钉被所述侧面罩的一部分覆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空气净化器具备前表面面板,所述前表面面板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主体的前表面,
在所述侧面罩安装于所述后表面罩的状态下,所述侧面罩利用多个螺钉从前表面侧安装于所述主体箱体,
在安装有所述前表面面板的状态下,将所述侧面罩从前表面侧安装于所述主体箱体的多个螺钉被所述前表面面板的一部分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空气净化器具备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内部,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吸气,
所述侧面罩在前侧端部具备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凹部,
所述凹部和所述前表面面板的一部分构成供所述风扇吸气的空气的吸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侧面罩具备在前后方向上长的凹状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侵入到所述主体的内部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在所述手持部的壁面设置有供螺钉插入的螺钉承接部,所述螺钉将所述侧面罩安装于所述主体箱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器,其中,
所述螺钉承接部具备螺钉头收容部,所述螺钉头收容部在利用插入到所述螺钉承接部的螺钉将所述侧面罩安装于所述主体箱体的状态下使插入到所述螺钉承接部的螺钉的头不从所述手持部的所述壁面突出。
CN201580073815.5A 2015-03-19 2015-12-21 空气净化器 Pending CN1071105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6001 2015-03-19
JP2015056001 2015-03-19
PCT/JP2015/085686 WO2016147515A1 (ja) 2015-03-19 2015-12-21 空気清浄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10535A true CN107110535A (zh) 2017-08-29

Family

ID=56920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3815.5A Pending CN107110535A (zh) 2015-03-19 2015-12-21 空气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65762B2 (zh)
CN (1) CN107110535A (zh)
TW (1) TWI608199B (zh)
WO (1) WO20161475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27993B2 (ja) * 2018-10-10 2021-02-10 アイリスオーヤマ株式会社 除湿機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3869A (ja) * 1993-03-26 1994-10-07 Hitachi Ltd キャビネット装置
JPH08200741A (ja) * 1995-01-20 1996-08-0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9085485A (ja) * 2007-09-28 2009-04-2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2037171A (ja) * 2010-08-09 2012-02-2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清浄機
CN102705991A (zh) * 2012-06-26 2012-10-03 深圳市卓先实业有限公司 暖风机外壳的隐藏式连接结构
CN203100008U (zh) * 2013-03-28 2013-07-31 杭州盛大高科技机电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CN103861416A (zh) * 2014-04-01 2014-06-18 艾考林空气净化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家用空气净化机
CN105107317A (zh) * 2015-08-03 2015-12-02 艾考林空气净化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恒流限压超低臭氧型静电式空气净化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77552A (ja) * 1992-12-10 1994-06-24 Fujitsu Ltd カバーの取り付け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3869A (ja) * 1993-03-26 1994-10-07 Hitachi Ltd キャビネット装置
JPH08200741A (ja) * 1995-01-20 1996-08-06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9085485A (ja) * 2007-09-28 2009-04-2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2037171A (ja) * 2010-08-09 2012-02-23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清浄機
CN102705991A (zh) * 2012-06-26 2012-10-03 深圳市卓先实业有限公司 暖风机外壳的隐藏式连接结构
CN203100008U (zh) * 2013-03-28 2013-07-31 杭州盛大高科技机电有限公司 空气净化器
CN103861416A (zh) * 2014-04-01 2014-06-18 艾考林空气净化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家用空气净化机
CN105107317A (zh) * 2015-08-03 2015-12-02 艾考林空气净化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恒流限压超低臭氧型静电式空气净化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47515A1 (ja) 2017-10-05
TW201641903A (zh) 2016-12-01
WO2016147515A1 (ja) 2016-09-22
JP6365762B2 (ja) 2018-08-01
TWI608199B (zh) 2017-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65956B1 (en) Humidifier
CN1683120B (zh) 带有机载操纵杆传感器的机器人设备和相关运行方法
KR20190029482A (ko) 휴대용 공기정화기
EP2952240B1 (en) Air cleaner
US8551234B2 (en) Air cleaner
KR20180000121A (ko) 공기 청정기
JP6350344B2 (ja) 空気清浄機
KR200487718Y1 (ko) 방충창용 환풍장치
KR102390196B1 (ko) 공기청정시스템
CN107110535A (zh) 空气净化器
KR101809411B1 (ko) 공기 청정기
KR102643966B1 (ko) 공기청정기
JP2016030128A (ja) 電気掃除機
JPWO2016147676A1 (ja) 空気清浄機
KR20180000285A (ko) 공기 청정기
JP579998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989579B2 (ja) 加湿空気清浄機
JP2001062228A (ja) 空気清浄機
KR20190105442A (ko) 가습 공기청정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1135787B1 (ko) 공기청정기의 높이조절장치
KR20190058434A (ko) 공기 청정기
JP2011106768A (ja) 加湿機能付き空気清浄機
WO2022234735A1 (ja) 電気機器
JP5786119B2 (ja) 換気装置
KR20050122031A (ko) 버스용 자동환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