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5164A - 一种拍照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拍照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5164A
CN107105164A CN201710372000.8A CN201710372000A CN107105164A CN 107105164 A CN107105164 A CN 107105164A CN 201710372000 A CN201710372000 A CN 201710372000A CN 107105164 A CN107105164 A CN 107105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cture
captured
time
apart
ju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7200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自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nno Wirele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7200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05164A/zh
Publication of CN107105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51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04N23/61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where the recognised objects include parts of the human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照方法及装置。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拍照方法,包括:获取待拍摄画面;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若一致,则启动拍照功能,并对所述待拍摄画面进行拍照。通过获取待拍摄画面,并判断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若一致,表明待拍摄画面中的任务或者取景已稳定,这时启动拍照功能,解决了手动控制拍照按键不变的问题,另外通过自动拍照避免了采用后置摄像头自拍不便以及采用前置摄像头自拍部位缺失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拍照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拍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拍照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日益增多,如:数码摄像机、具有摄像头的手机、PAD、笔记本电脑等,用户可以随时的利用电子设备进行拍照,来记录生活中点滴的事情。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用户在自己外出,或者结伴外出游玩时,依照大部分人的习惯,拍照时都是多拍几张自己满意的照片,或是喜欢不同动作几连拍,目前一般都是摆好姿势手动按拍照,这样用后置摄像头自拍会非常不便,采用前置摄像头自拍时总是存在少部位,例如少半只胳膊的尴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照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手动控制拍照按键不便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照方法,包括:
获取待拍摄画面;
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启动拍照功能,并对所述待拍摄画面进行拍照。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在获取待拍摄画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开启连拍功能的指令;
根据所述连拍功能的预设连拍间隔时长,在连拍时间到达时,执行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的步骤。
所述连拍时间包括第一连拍时间和第二连拍时间;
相应的,在连拍时间到达时,执行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连拍时间到达时,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启动拍照功能;
持续识别所述待拍摄画面,若所述待拍摄画面移动,则在所述第二连拍时间到达时,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是否静止;
若静止,则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包括:
识别所述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以及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
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一致。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在获取待拍摄画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设置的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
相应的,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包括:
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一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待拍摄画面,并判断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若一致,表明待拍摄画面中的任务或者取景已稳定,这时启动拍照功能,解决了手动控制拍照按键不变的问题,另外通过自动拍照避免了采用后置摄像头自拍不便以及采用前置摄像头自拍部位缺失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拍照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拍摄画面;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拍照模块,用于在所述带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一致时,启动拍照功能,并对所述待拍摄画面进行拍照。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获取待拍摄画面之前,接收开启连拍功能的指令;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拍功能的预设连拍间隔时长,在连拍时间到达时,执行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的步骤。
所述连拍时间包括第一连拍时间和第二连拍时间;
相应的,所述判断模块,用于:
在第一连拍时间到达时,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所述拍照模块,用于在一致时,启动拍照功能;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持续识别所述待拍摄画面,若所述待拍摄画面移动,则在所述第二连拍时间到达时,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是否静止;
若静止,则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判断模块,用于:
识别所述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以及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
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一致。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获取待拍摄画面之前,接收用户设置的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
相应的,所述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一致。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模块获取待拍摄画面,并通过判断模块判断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若一致,表明待拍摄画面中的任务或者取景已稳定,这时拍照模块启动拍照功能,解决了手动控制拍照按键不变的问题,另外通过自动拍照避免了采用后置摄像头自拍不便以及采用前置摄像头自拍部位缺失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拍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连拍时间,但这些连拍时间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连拍时间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连拍时间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连拍时间,类似地,第二连拍时间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连拍时间。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给出一种的方法,请参考图1,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拍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待拍摄画面;
待拍摄画面可以理解为当前拍照装置镜头前的画面。
S102,判断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S103,若一致,则启动拍照功能,并对待拍摄画面进行拍照。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通过获取待拍摄画面,并判断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若一致,表明待拍摄画面中的任务或者取景已稳定,这时启动拍照功能,解决了手动控制拍照按键不变的问题,另外通过自动拍照避免了采用后置摄像头自拍不便以及采用前置摄像头自拍部位缺失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无线手持设备、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手机、MP3播放器、MP4播放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S101~S103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拍照装置,该装置可以位于本地终端的应用,或者还可以为位于本地终端的应用中的插件或软件开发工具包(SoftwareDevelopment Kit,SDK)等功能单元,当然也可以为具有拍照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相机、摄像机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特别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应用可以是安装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nativeApp),或者还可以是终端上的浏览器的一个网页程序(webApp),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拍照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对实施例一进行具体描述。该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S201、接收开启连拍功能的指令;
S202、获取待拍摄画面;
S203、根据连拍功能的预设连拍间隔时长,在连拍时间到达时,判断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执行步骤S204;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202。
其中预设连拍间隔时长可以为1s、2s等,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具体的上述补助20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连拍时间包括第一连拍时间和第二连拍时间;
相应的,在连拍时间到达时,执行判断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连拍时间到达时,判断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启动拍照功能;
持续识别待拍摄画面,若待拍摄画面移动,则在第二连拍时间到达时,判断待拍摄画面是否静止;
若静止,则判断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S204、启动拍照功能,并对待拍摄画面进行拍照。
下面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执行主体的电子设备为相机为例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
S301、相机开启智能连拍功能。
S302、判断该相机是否设置连拍间隔时长,若是,则执行步骤S303;否则,执行步骤S310。
S303、取景界面抓取当前界面对比上一秒或者两秒的画面,并判断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S304;否则,执行步骤S308;
S304、自动启动自动对焦后的拍照机制。
S305、启用连拍间隔时长机制。
S306、在时间到时,取景界面抓取当前界面对比上一秒或者两秒的画面。
S307、对比结果一致,启动第二次自动对焦拍照机制,以此类推启动第三、四次等拍照。
S308、继续抓取取景界面进行对比;
S309、直到对比结果一致,则自动化对焦拍照。并执行步骤S305。
S310、取景界面抓取当前界面对比上一秒或两秒的画面,并判断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步骤S311;否则,执行步骤S308;
S311、启动自动对焦后的拍照机制。
S312、保存后继续取景界面抓取当前界面对比上一秒或两秒的画面,执行步骤S307。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拍照方法,本发明实施例对实施例一进行具体描述。如图4所示,该步骤具体可以包括:
S401、接收开启连拍功能的指令;
S402、接收用户设置的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
S403、根据连拍功能的预设连拍间隔时长,在连拍时间到达时,获取待拍摄画面;
S404、识别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以及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
S405、判断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执行步骤S406;否则,执行步骤S404;
具体的,步骤S405可以理解为判断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一致。
S406、启动拍照功能,并对待拍摄画面进行拍照。
下面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以执行主体的电子设备为相机为例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
S501、相机开启智能连拍功能。
S502、设置人脸识别个数。
S503、识别取景界面人脸个数是否达到设定的个数,若是,则执行步骤S504;否则,执行步骤S503。
S504、在取景界面对比预设时间段内的取景界面相对静止时,启动自动对焦拍照机制,以此类推,按照预设拍照间隔进行自动拍照。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及方法的装置实施例。
请参考图6,其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的功能方块图,包括:
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待拍摄画面;
判断模块62,用于判断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拍照模块63,用于在带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一致时,启动拍照功能,并对待拍摄画面进行拍照。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获取模块获取待拍摄画面,并通过判断模块判断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若一致,表明待拍摄画面中的任务或者取景已稳定,这时拍照模块启动拍照功能,解决了手动控制拍照按键不变的问题,另外通过自动拍照避免了采用后置摄像头自拍不便以及采用前置摄像头自拍部位缺失的问题。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获取待拍摄画面之前,接收开启连拍功能的指令;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连拍功能的预设连拍间隔时长,在连拍时间到达时,执行判断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拍时间包括第一连拍时间和第二连拍时间;
相应的,判断模块,用于:
在第一连拍时间到达时,判断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拍照模块,用于在一致时,启动拍照功能;
判断模块,还用于持续识别待拍摄画面,若待拍摄画面移动,则在第二连拍时间到达时,判断待拍摄画面是否静止;
若静止,则判断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判断模块,用于:
识别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以及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
判断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一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获取待拍摄画面之前,接收用户设置的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
相应的,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一致。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各单元能够执行图1所示的方法,本实施例未详细描述的部分,可参考对图1的相关说明。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拍照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以一个处理器为例。
执行拍照方法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
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装置和输出装置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拍照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单元)。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图标显示方法。
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获取的应用程序的提醒事项的数量信息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列表项操作的处理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拍照装置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拍照方法。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提醒事项记录功能的电子装置。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指令,当电子设备执行程序指令时,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拍照方法和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其中,当程序指令被电子设备执行时,使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拍照方法。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装置(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装置等)或智能终端设备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拍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拍摄画面;
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启动拍照功能,并对所述待拍摄画面进行拍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待拍摄画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开启连拍功能的指令;
根据所述连拍功能的预设连拍间隔时长,在连拍时间到达时,执行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拍时间包括第一连拍时间和第二连拍时间;
相应的,在连拍时间到达时,执行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的步骤,包括:
在第一连拍时间到达时,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启动拍照功能;
持续识别所述待拍摄画面,若所述待拍摄画面移动,则在所述第二连拍时间到达时,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是否静止;
若静止,则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包括:
识别所述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以及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
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获取待拍摄画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设置的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
相应的,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包括:
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一致。
6.一种拍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拍摄画面;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拍照模块,用于在所述带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一致时,启动拍照功能,并对所述待拍摄画面进行拍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在获取待拍摄画面之前,接收开启连拍功能的指令;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连拍功能的预设连拍间隔时长,在连拍时间到达时,执行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拍时间包括第一连拍时间和第二连拍时间;
相应的,所述判断模块,用于:
在第一连拍时间到达时,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所述拍照模块,用于在一致时,启动拍照功能;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持续识别所述待拍摄画面,若所述待拍摄画面移动,则在所述第二连拍时间到达时,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是否静止;
若静止,则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是否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用于:
识别所述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以及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
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获取待拍摄画面之前,接收用户设置的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
相应的,所述判断模块,用于:
判断所述待拍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与距离当前时刻为预设时间段的时刻的画面中的人数是否一致。
CN201710372000.8A 2017-05-24 2017-05-24 一种拍照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71051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72000.8A CN107105164A (zh) 2017-05-24 2017-05-24 一种拍照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72000.8A CN107105164A (zh) 2017-05-24 2017-05-24 一种拍照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5164A true CN107105164A (zh) 2017-08-29

Family

ID=59669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72000.8A Pending CN107105164A (zh) 2017-05-24 2017-05-24 一种拍照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051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8614A (zh) * 2018-09-21 2019-01-15 深圳美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自动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5209029A (zh) * 2021-04-08 2022-10-18 成都睿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增稳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05089A (ja) * 2011-03-25 2012-10-22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4519261A (zh) * 2013-09-27 2015-04-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580875A (zh) * 2013-10-25 2015-04-29 西安群丰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的多次延时连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05089A (ja) * 2011-03-25 2012-10-22 Toshiba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CN104519261A (zh) * 2013-09-27 2015-04-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580875A (zh) * 2013-10-25 2015-04-29 西安群丰电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数码相机的多次延时连拍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18614A (zh) * 2018-09-21 2019-01-15 深圳美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自动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218614B (zh) * 2018-09-21 2021-02-26 深圳美图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自动拍照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5209029A (zh) * 2021-04-08 2022-10-18 成都睿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增稳控制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15554B2 (ja) 迷惑電話番号確定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CN104317932B (zh) 照片分享方法及装置
CN110865754B (zh) 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095873A (zh) 照片共享方法、装置
CN105635254B (zh) 多媒体资源下载方法和装置
US20220391060A1 (en) Methods for displaying and providing multimedia resources
CN108197450B (zh) 人脸识别方法、人脸识别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151044B (zh) 信息推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70373994A1 (en)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displaying instant messaging message
CN104378441A (zh) 日程创建方法和装置
CN104933170A (zh) 信息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03257939A (zh) 一种获取图像的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5610700A (zh) 群组创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4112119A (zh) 基于人脸识别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17037152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tting identity image
CN105068632A (zh) 终端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4301610A (zh) 图像拍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600549A (zh) 拍照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20029673A1 (zh) 语音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US2021040630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generating video comprising character and method thereof
CN104980719A (zh) 图像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7105165A (zh) 一种拍照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WO2019137166A1 (zh) 视频制作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WO2017096959A1 (zh) 一种终端的图像采集方法及装置
CN112532885A (zh) 防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