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4636B - 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组成的阵列 - Google Patents

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组成的阵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4636B
CN107104636B CN201610414910.3A CN201610414910A CN107104636B CN 107104636 B CN107104636 B CN 107104636B CN 201610414910 A CN201610414910 A CN 201610414910A CN 107104636 B CN107104636 B CN 1071046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ave edge
line concentration
substrate
solar cell
type so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149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4636A (zh
Inventor
林晴煌
林宏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o Solar Pow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o Solar Pow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o Solar Power Corp filed Critical Neo Solar Powe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1046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46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46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46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4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 H02S40/345Electrical components comprising specially adapted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to be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PV module, e.g. junction boxes with cooling means associated with the electrical connection means, e.g. cooling means associated with or applied to the junction box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30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2S40/36Electrical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two or more PV modules, e.g. electrical module-to-module conn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组成的阵列,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包含一第一基板、多个太阳能电池、多条汇流条、一第二基板、一绝缘单元及一集线盒。其中,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夹合太阳能电池,且第一基板的第一基板内侧面在第一基板的第一侧边凹缘与第二基板的第二侧边凹缘之间外露出一集线区,而绝缘单元设置于集线区,并与第二侧边凹缘及集线区围构出一集线空间,以供汇流条延伸至第二基板外侧面,并电性连结于集线盒。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阵列由多个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并接而成,且第一侧边凹缘及绝缘单元会与相邻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形成一散热通道。

Description

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组成的阵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组成的阵列,尤其涉及一种利用绝缘单元、集线区与第二侧边凹缘所围构出的集线空间来使汇流条延伸至第二基板外侧面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阵列。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构造通常都是以上下两层玻璃基板将太阳能电池封装于其中,借以保护太阳能电池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水气侵蚀,并能通过透明的玻璃基板接收太阳光束。此外,在玻璃基板的外层还会设置有一集线盒,用来收集多个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电力,而为了将太阳能电池的电力引导出来,现有的方式主要是在玻璃基板上穿孔,使汇流电力的导线可经由穿孔连接到集线盒。
请参阅图1与图2,图1显示现有技术的太阳能电池平面示意图;图2显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一太阳能电池模块PA100包含二玻璃基板PA1(图中仅标示一个)、多个太阳能电池PA2以及四条汇流条PA3。其中,太阳能电池PA2是夹合地设置于二玻璃基板PA1之间,且二玻璃基板PA1其中之一开设有二至四个穿孔PA11(图中仅标示一个),而汇流条PA3则是电性连结于多个太阳能电池PA2,并分别由二至四个穿孔PA11穿出,进而电性连结于一集线盒(图未示),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集线盒将太阳能电池PA2所产生的电力加以应用。
承上所述,在现有的技术中,虽然汇流条PA3可以通过玻璃基板PA1的穿孔PA11穿出至玻璃基板PA1的表面,并连结至集线盒,但玻璃基板PA1在制造的过程中,往往很容易因为穿孔PA11的钻孔过程而造成损坏,或者是太阳能电池模块PA100在实际使用时,因为受到阳光长期曝晒而升温,导致玻璃基板PA1受热膨胀而在穿孔PA11处产生破裂及加速太阳能电池模块元件老化等问题,且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会随着温度递增而呈现递减的状况,因此现有技术中往往通过在太阳能模块背后附加散热鳍片或散热管的方式来降低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温度,但由于现有的附加型散热装置仅适用于单面受光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应用于双面太阳能电池模块时则无法避免遮光的状况,且附加型散热装置会增加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成本与重量,因此需要一种质轻且能够应用于单面受光或双面受光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散热结构。
发明内容
有鉴于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太阳能电池主要都是在玻璃基板上穿孔使汇流条经由穿孔延伸至设置于玻璃基板外侧表面上的集线盒,借以使集线盒可以有效的收集太阳能电池所产生的电力;然而,在制造玻璃基板时,很容易因为穿孔的钻孔失败而导致整片玻璃基板报销而无法使用,进而增加了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此外,由于太阳能电池通常是长时间的曝晒在阳光底下,因此太阳能电池的温度也很容易上升,此时玻璃基板有可能会因为膨胀的关系在穿孔处产生裂痕,造成整个太阳能电池毁损,以及发电效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问题。
承上所述,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必要技术手段提供一种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包含一第一基板、多个太阳能电池、多条汇流条、一第二基板、一绝缘单元以及一集线盒。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基板内侧面与一第一侧边凹缘。多个太阳能电池设置于该第一基板内侧面上。多条汇流条电性连结于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并朝该第一侧边凹缘延伸。第二基板具有一第二基板外侧面与一第二侧边凹缘,并与该第一基板共同夹合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该第二侧边凹缘对应于该第一侧边凹缘,并使该第一基板内侧面在该第一侧边凹缘与该第二侧边凹缘之间外露出一集线区。绝缘单元对应于该第二侧边凹缘而设置于该集线区,该绝缘单元、该第二侧边凹缘与该集线区围构出一集线空间,集线盒设置于该第二基板外侧面,所述多条汇流条经由该集线空间朝该第二基板外侧面延伸并电性连结于该集线盒。
由上述的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该集线盒还设置于该集线空间上。
由上述的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该集线盒与该第二基板外侧面之间还设有一用以黏合该集线盒与该第二基板外侧面的黏着层。
由上述的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该集线盒还固接于该绝缘单元。较佳地,该集线盒与该绝缘单元之间还设有一黏着层,借以使该集线盒固接于该绝缘单元。
由上述的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该绝缘单元自该集线盒一体成型地延伸出。
由上述的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还充填有一封装材料,该封装材料将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封装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较佳地,该封装材料具有一对应于该第二侧边凹缘的第三侧边凹缘。此外,该封装材料还覆盖性地设置于该集线区与该第二侧边凹缘,并包覆固定住所述多条汇流条。
由上述的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该第一侧边凹缘的形状为多段线形、光滑曲线形或上述两者的组合。
由上述的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该第二侧边凹缘的形状为多段线形、光滑曲线形或上述两者的组合。
由上述的必要技术手段所衍生的一附属技术手段为,该第一侧边凹缘为多个,该第二侧边凹缘为多个,且所述多个第一侧边凹缘的至少其中之一完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二侧边凹缘的至少其中之一。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所采用的另一必要技术手段提供一种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阵列,其包含多个如上所述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所述多个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相邻地并接,使所述多个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之一的该第一侧边凹缘以及该绝缘单元与所述多个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的其中相邻的一个的边缘围构出一散热通道。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主要是通过第一侧边凹缘与第二侧边凹缘在第一基板内侧面上形成集线区,并通过绝缘单元设置于集线区而构成集线空间,使汇流条可经由集线空间延伸至第二基板外侧面上,进而电性连结于集线盒;相较于现有技术是在玻璃基板上开设有穿孔,使汇流条经由穿孔穿出玻璃基板而与集线盒连结,本发明利用两玻璃基板的凹缘大小不一来形成集线区,进而可供绝缘单元设置并形成可使汇流条经过的集线空间,因此本发明可使玻璃基板不易毁损,且当玻璃基板因受热而膨胀时,也不容易产生裂痕,有效的增加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并提升了制造上的良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具体实施例,将借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现有技术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平面示意图;
图2显示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立体示意图;
图4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显示太阳能电池与汇流条设置于第一基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显示第二基板与封装材料将太阳能电池封装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显示集线盒设置于第二基板外侧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显示图3的B-B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9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阵列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PA100 太阳能电池
PA1 玻璃基板
PA11 穿孔
PA2 太阳能电池
PA3 汇流条
100 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
100' 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
1 第一基板
11 第一基板内侧面
111 集线区
12a 第一侧边
12b 第一侧边
12c 第一侧边
12d 第一侧边
121a 第一侧边凹缘
121b 第一侧边凹缘
121c 第一侧边凹缘
121d 第一侧边凹缘
2 太阳能电池
3 汇流条
4 第二基板
41 第二基板内侧面
42 第二基板外侧面
43a 第二侧边
43b 第二侧边
43c 第二侧边
43d 第二侧边
431a 第二侧边凹缘
431b 第二侧边凹缘
431b' 第二侧边凹缘
431c 第二侧边凹缘
431d 第二侧边凹缘
5 封装材料
51a 第三侧边凹缘
6 绝缘单元
61 封装材料
7 黏着层
8 集线盒
200 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
hd 散热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3与图4,图3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立体示意图;图4显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一种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包含一第一基板1、多个太阳能电池2(图中仅标示一个)、多条汇流条3(图中仅标示一个)、一第二基板4、一封装材料5、一绝缘单元6、一黏着层7以及一集线盒8。
第一基板1具有一第一基板内侧面11、相对于第一基板内侧面11的第一基板外侧面(图未标示)与四个第一侧边12a、12b、12c与12d,第一侧边12a、12b、12c与12d是两两相对设置地分别位于第一基板内侧面11的四周,且第一侧边12a开设有一第一侧边凹缘121a,第一侧边12b开设有一第一侧边凹缘121b,第一侧边12c开设有一第一侧边凹缘121c,第一侧边12d开设有一第一侧边凹缘121d,其中第一侧边凹缘121a与第一侧边凹缘121b是对称地设置,而第一侧边凹缘121c与第一侧边凹缘121d是对称地设置。其中,第一侧边凹缘121a、121b、121c与121d在本实施例中为半圆弧形,但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为多段线形、光滑曲线形或上述两者的组合,例如ㄩ形、V形或椭圆弧形等。
多个太阳能电池2设置于第一基板内侧面11上。
多条汇流条(Ribbon)3电性连结于太阳能电池2,用以收集太阳能电池2所产生的电力,并朝第一侧边凹缘121a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太阳能电池2之间通过现有的连接方式彼此电性连接,如通过主栅汇流条(Bus Ribbon)连接相邻的太阳能电池2,且太阳能电池2与汇流条3之间以导线进行电性连结,例如主栅汇流条延伸至太阳能电池2外与汇流条3连结(未图示),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太阳能电池2与汇流条3之间的电性连结方式。
第二基板4具有一第二基板内侧面41、一第二基板外侧面42以及四个第二侧边43a、43b、43c与43d。第二基板内侧面41是面向第一基板内侧面11,而第二基板内侧面41与第二基板外侧面42是相对地设置,第二侧边43a、43b、43c与43d是两两相对设置地分别位于第二基板内侧面41与第二基板外侧面42的四周,且第二侧边43a开设有一第二侧边凹缘431a,第二侧边43b开设有一第二侧边凹缘431b,第二侧边43c开设有一第二侧边凹缘431c,第二侧边43d开设有一第二侧边凹缘431d,其中第二侧边凹缘431a与第二侧边凹缘431b是对称地设置,而第二侧边凹缘431c与第二侧边凹缘431d是对称地设置。此外,第二侧边凹缘431a、431b、431c与431d在本实施例中为半圆弧形,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为多段线形、光滑曲线形或上述两者的组合,例如ㄩ形、V形或椭圆弧形等。
承上所述,第二基板4与第一基板1是共同夹合太阳能电池2,借以使第二侧边凹缘431a、431b、431c与431d分别对应于第一侧边凹缘121a、121b、121c与121d,此外还使第一基板内侧面11在第一侧边凹缘121a与第二侧边凹缘431a之间外露出一集线区111(标示于图6),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侧边凹缘121a与第二侧边凹缘431a皆为半圆形,因此第二侧边凹缘431a是凹陷面积大于第一侧边凹缘121a的半圆形,借以形成集线区111,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则不限于此,第一侧边凹缘121a与第二侧边凹缘431a可以是相同形状或不同形状,只要能形成集线区111即可,而当第一侧边凹缘121a与第二侧边凹缘431a为同样形状的凹缘时,则第二侧边凹缘431a的凹陷面积会大于第一侧边凹缘431a。由此可知,本发明的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4具有平直且对齐的侧边、至少一个侧边不对齐的半圆形凹缘(本实施例中为一个,即为第一侧边凹缘121a与第二侧边凹缘431a)以及数个侧边对齐的半圆形凹缘(本实施例中为三个),借以构成本发明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
封装材料5是充填于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4之间,并将太阳能电池2封装于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4之间。其中,封装材料5具有四个第三侧边凹缘51a(图中仅标示一个),且四个第三侧边凹缘51a是分别对应于第二侧边凹缘431a、431b、431c与431d。在本实施例中,封装材料5为一透明绝缘树脂,例如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EVA),但不限于此,封装材料5如EVA受热后具有流动性,因此在受热层压前EVA可设置于太阳能电池2与第一基板1之间,也可以设置于太阳能电池2与第二基板4之间,经过加热与层压步骤后,EVA会熔融,待冷却固化后即可将太阳能电池2封装。
绝缘单元6是对应于第二侧边凹缘431a而设置于集线区111,借以使绝缘单元6、第二侧边凹缘431a与集线区111围构出一集线空间(图未标示),以供汇流条3经由集线空间延伸至第二基板外侧面42。其中,集线空间在汇流条3设置之后还充填有一封装材料61,亦即封装材料61是覆盖地设置于第二侧边凹缘431a,并将汇流条3密封固定于绝缘单元6与第二侧边凹缘431a之间,使汇流条3实际上由封装材料61中延伸至第二基板外侧面42。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封装材料5还可覆盖于第一侧边凹缘121a的内缘处,或者覆盖于与绝缘单元6相对应的该第一侧边凹缘121a与第二侧边凹缘431a上,而在本实施例中,封装材料61与封装材料5为相同材质的材料,例如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但不限于此。
黏着层7是设置于第二基板外侧面42、绝缘单元6与封装材料61上。其中,黏着层7的材质为绝缘胶体,例如为硅氧树脂(Silicone/Polymerized siloxanes)、压克力系接着剂(Acrylic base)、聚胺基甲酸乙酯(Poly Urethane)、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环气树脂(Epoxy resin)、酚醛树脂(Phenolic resins)、三聚氰胺树脂(Melamine resin)、聚醋酸乙烯树脂接着剂(polyvinyl acetate adhesive)或热熔胶(Hot melt)。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不使用黏着层,而使用现有的固定方式如锁固结构、卡扣结构、吸附结构等方式连结。
集线盒8设置于黏着层7上,进而固接于第二基板外侧面42、绝缘单元6与封装材料61上,并电性连结于穿过集线空间的汇流条3。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绝缘单元6是自集线盒8一体成型地延伸出,亦即绝缘单元6为集线盒8的一部分。然而,在本实施例中集线盒8的大部分主要是被设置在第二基板外侧面42上,而少部分会被设置在集线空间上,使集线盒8能跨越集线空间而与绝缘单元6连接,如此汇流条3能够经由集线空间延伸出去并直接电性连结至集线盒8。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集线盒8不仅可以设置于黏着层7与第二基板外侧面42上,还可跨接地设置于绝缘单元6与第二基板外侧面42上。
请继续参阅图5至图8,图5显示太阳能电池与汇流条设置于第一基板的立体示意图;图6显示第二基板与封装材料将太阳能电池封装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间的立体示意图;图7显示集线盒设置于第二基板外侧面的立体示意图;图8显示图3的B-B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制作流程首先是将太阳能电池2、汇流条3与电性连结汇流条3与太阳能电池2的导线设置于第一基板内侧面11上,然后再将封装材料5与第二基板4设置于第一基板1上,使太阳能电池2夹合地封装设置于第一基板1与第二基板4之间,并使汇流条3露出于集线区111,接着再将绝缘单元6设置于集线区111,借以使绝缘单元6、集线区111、第二侧边凹缘431a以及第三侧边凹缘51a围构出集线空间,进而使汇流条3经由集线空间露出于第二基板外侧面42,最后再将集线盒8电性连结于汇流条3,并通过黏着层7固接于第二基板4与绝缘单元6。
此外,在实际运用上,封装材料61还覆盖性地设置于绝缘单元6与集线区111之间(图未示),借以使绝缘单元6紧密黏合地设置于集线区111,换句话说,封装材料61不仅设置于集线区111与第二侧边凹缘431a之间,还覆盖性地设置于集线区111,借以粘合于绝缘单元6的底部,进而使绝缘单元6紧密地贴合地固定于集线区111。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100是通过第一侧边凹缘121a与第二侧边凹缘431a在第一基板内侧面11上形成集线区111,并通过绝缘单元6设置于集线区111而构成集线空间,使汇流条3可经由集线空间延伸至第二基板外侧面42上,进而电性连结于集线盒8,借以使得集线盒8可以有效的收集太阳能电池2所产生的电力;其中,现有技术是在玻璃基板上开设有穿孔,使汇流条经由穿孔穿出玻璃基板而与集线盒连结,也因此容易因为穿孔的钻孔过程造成玻璃基板损坏,或者当太阳能电池因为长期曝晒于阳光下而温度升高时,因为膨胀的关系在穿孔处产生裂痕;然而,本发明是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侧边分别开设有第一侧边凹缘与第二侧边凹缘,并通过第一侧边凹缘与第二侧边凹缘的开设形状或面积的不同而形成集线区,使绝缘单元可以设置于集线区而进一步构成集线空间,并使汇流条经由集线空间延伸至第二基板外侧面而连结于集线盒;相较于此,本发明的具有第一侧边凹缘与第二侧边凹缘的玻璃基板在制作上不仅较为容易,成本较现有具有二或四个穿孔式的玻璃基板为低且不易毁损,另外当玻璃基板因受热而膨胀时,也不容易产生裂痕,因此本发明确实改善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有效的增加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的使用寿命,并提升了制造上的良率。
请进一步参阅图9,图9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阵列立体示意图。如图所示,一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阵列200包含二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100与100',而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100与100'是两两相邻地并接,且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第一侧边凹缘、绝缘单元6是与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第一侧边凹缘及第二侧边凹缘431b'围构出一散热通道hd。其中为提高侧边凹缘处的密封性,较佳地,可加入一密封单元覆盖于对应的第一侧边凹缘与该第二侧边凹缘内缘处,或是覆盖于对应的第一侧边凹缘与该第二侧边凹缘上。其密封单元材料,例如为热塑型树脂:如压克力树脂(Acrylic base)、聚酰胺(Polyamide)、聚苯乙烯(Polystyrene)、合成橡胶(Rubber)、聚烯烃(Polyolefin)、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及其衍生物等;热固型树脂如聚氨酯(Polyurethane)、酚醛树脂(Phenolic)、环氧树脂(Epoxy),硅氧树脂(Silicone sealing material)及其衍生物。其中最佳者为:丁基橡胶(Butyl rubber);次佳者为:硅氧树脂(silicone)、环氧树脂(Epoxy)、压克力感压胶(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阵列200是通过第一侧边凹缘121a及绝缘单元6来与另一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边缘形成散热通道hd,因此当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阵列200设置于屋顶上时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阵列200的散热通道hd便可使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阵列200与屋顶间所积蓄的热空气可以经由散热通道hd排出,进而形成散热循环,可有效降低太阳能电池模块100与100’在发电时的温度,而且本发明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无需使用附加式的散热装置,且本发明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各侧边仍维持大部分平直,仅在侧边的一部分设有至少一个凹缘,并非将单一基板的边缘整个缩减,故在不改变模块整体尺寸且无须任何其他外部结构改良的状况下,本发明的技术仍能应用于单面受光或双面受光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使其具有散热的功效,并减轻太阳能电池模块的重量。
借由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构思,而并非以上述所说明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畴内。

Claims (13)

1.一种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包含:
一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基板内侧面与一第一侧边凹缘;
多个太阳能电池,设置于该第一基板内侧面上;
多条汇流条,电性连结于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并朝该第一侧边凹缘延伸;
一第二基板,具有一第二基板外侧面与一第二侧边凹缘,并与该第一基板共同夹合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该第二侧边凹缘对应于该第一侧边凹缘,且该第一基板内侧面在该第一侧边凹缘与该第二侧边凹缘之间外露出一集线区;
一绝缘单元,对应于该第二侧边凹缘而设置于该集线区,且该绝缘单元、该第二侧边凹缘与该集线区围构出一集线空间;以及
一集线盒,设置于该第二基板外侧面,且所述多条汇流条经由该集线空间朝向该第二基板外侧面延伸并电性连结于该集线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该集线盒还设置于该集线空间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该集线盒与该第二基板外侧面之间还设有一用以黏合该集线盒与该第二基板外侧面的黏着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该集线盒还固接于该绝缘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该集线盒与该绝缘单元之间还设有一黏着层,借以使该集线盒固接于该绝缘单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该绝缘单元自该集线盒一体成型地延伸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还充填有一封装材料,该封装材料将所述多个太阳能电池封装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该封装材料具有一对应于该第二侧边凹缘的第三侧边凹缘。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该集线空间充填有一封装材料,该封装材料覆盖地设置于该第二侧边凹缘,并包覆固定住所述多条汇流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该第一侧边凹缘的形状为多段线形、光滑曲线形或上述两者的组合。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该第二侧边凹缘的形状为多段线形、光滑曲线形或上述两者的组合。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该第一侧边凹缘为多个,该第二侧边凹缘为多个,且所述多个第一侧边凹缘其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完全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二侧边凹缘其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13.一种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阵列,包含:
多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所述多个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相邻地并接,使所述多个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之一的该第一侧边凹缘以及该绝缘单元与所述多个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其中的其中相邻的一个的边缘围构出一散热通道。
CN201610414910.3A 2016-02-19 2016-06-13 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组成的阵列 Active CN1071046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5104966A TWI572133B (zh) 2016-02-19 2016-02-19 凹緣集線式太陽能電池模組陣列及其凹緣集線式太陽能電池模組
TW105104966 2016-0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4636A CN107104636A (zh) 2017-08-29
CN107104636B true CN107104636B (zh) 2019-02-12

Family

ID=58608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14910.3A Active CN107104636B (zh) 2016-02-19 2016-06-13 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组成的阵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04636B (zh)
TW (1) TWI57213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56251A (ja) * 2008-08-28 2010-03-11 Showa Shell Sekiyu Kk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148272A (zh) * 2010-02-08 2011-08-10 杜邦太阳能有限公司 具有嵌入式接线盒的光伏模块及具有嵌入式接线盒的光伏窗
CN102637760A (zh) * 2012-03-16 2012-08-15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背面玻璃分开的双层玻璃光伏组件
CN202797005U (zh) * 2011-12-22 2013-03-13 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太阳能模块之玻璃板和太阳能模块
US8722450B1 (en) * 2013-03-18 2014-05-13 Perfect Source Technology Cor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proved solar cell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7423B (zh) * 2010-04-26 2014-05-07 杜邦公司 接线盒、边框组件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CN201859877U (zh) * 2010-07-07 2011-06-08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电池组件
US20130249293A1 (en) * 2012-03-26 2013-09-26 Qualcomm Mems Technologies, Inc. Functional back glass for a solar panel
CN104638040A (zh) * 2013-11-13 2015-05-20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太阳能电池组
TW201547181A (zh) * 2014-03-12 2015-12-16 Gtat Corp 具有可撓性電路之光伏打模組
TWM516232U (zh) * 2015-08-07 2016-01-21 有成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輕量化太陽能電池模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56251A (ja) * 2008-08-28 2010-03-11 Showa Shell Sekiyu Kk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2148272A (zh) * 2010-02-08 2011-08-10 杜邦太阳能有限公司 具有嵌入式接线盒的光伏模块及具有嵌入式接线盒的光伏窗
CN202797005U (zh) * 2011-12-22 2013-03-13 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太阳能模块之玻璃板和太阳能模块
CN102637760A (zh) * 2012-03-16 2012-08-15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 背面玻璃分开的双层玻璃光伏组件
US8722450B1 (en) * 2013-03-18 2014-05-13 Perfect Source Technology Corp.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mproved solar cell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72133B (zh) 2017-02-21
TW201731207A (zh) 2017-09-01
CN107104636A (zh) 2017-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84663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4521008B (zh) 太阳能电池单元
CN101506995A (zh) 具有改进的背板的光生伏打模块
CN202231045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US9508882B2 (en) Solar cell module
JP6038883B2 (ja) 分極を防止するための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構造及び製造方法
CN205335275U (zh) 光伏组件
CN103378202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
WO2012002422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で製造され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11600733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ingling wafer strips connected in parallel
CN102254975A (zh) 一种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封装方法
JP2022082511A (ja) 改良された、可撓性且つ軽量の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9981247U (zh) 一种曲面叠瓦光伏组件
JPH09186353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7104636B (zh) 凹缘集线式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组成的阵列
WO2020141241A1 (es) Panel solar híbrido para la producción de energía eléctrica y energía térmica
JP200908121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A3012909C (en) Photovoltaic assembly
CN211548454U (zh) 一种光伏保温建筑发电系统
JP2002106973A (ja) 太陽熱利用システム
CN209766442U (zh) 一种封装结构及太阳能组件
KR101354507B1 (ko) 탑재 편의성이 증대된 태양광 모듈용 정션박스
CN209804683U (zh) 光伏电池组件
TWM469619U (zh) 太陽能電池模組
JP5025592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