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103789B - 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103789B
CN107103789B CN201710541703.9A CN201710541703A CN107103789B CN 107103789 B CN107103789 B CN 107103789B CN 201710541703 A CN201710541703 A CN 201710541703A CN 107103789 B CN107103789 B CN 10710378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s
spitkit
internet
data
communicatio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4170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103789A (zh
Inventor
陈友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North Star Galaxy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North Star Galax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North Star Galaxy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North Star Galax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54170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1037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1037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37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1037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1037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3/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marine craft
    • G08G3/02Anti-colli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5Conversion or adaptation of application format or cont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其方法包括: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和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均处于无互联网信号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开启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和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AIS通讯模块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第一AIS数据,将第一AIS数据向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广播。当小型船舶处于无互联网信号区域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开启第一AIS通讯模块,使用甚高频与处于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的其他小型船舶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讯,实现小型船舶防碰撞。

Description

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国际海事组织推出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Identification System,简称AIS系统),是一种集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信息显示技术为一体的数字助航系统和设备。借此设备,船舶可以自动获取岸基和其他船舶信息,加强船舶、岸基之间的联系。实践证明,配备AIS的船舶事故率明显降低,AIS对防止船舶碰撞,尤其是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避免船舶碰撞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国际海事组织规定,所有从事海上航行的船舶于2004年7月1日起强制装备,300总吨以上能够从事国际运输的船舶,500总吨及以上不从事国际航运的货船和所有客船,均需要安装AIS设备。相应的,中国海事局要求中国300总吨至500总吨沿海航行船舶、参与沿海水上水下施工作业的自航船舶以及所有港作拖船到2011年1月1日前,配置AIS设备。目前,我国沿海60马力以上的有证大型船舶已经基本普及了AIS设备。所以大型船舶之间发生碰撞事故概率比较低。
但是,数量众多的60马力以下小型船舶,由于受成本和安装环境的限制,没有安装AIS设备。目前移动终端基本都配置GPS定位装置来实现船舶定位,由于移动终端的通讯依赖于互联网,通过与搭建在岸上的AIS基站通讯实现防碰撞,因此通过移动终端实现防碰撞只适用于在近海区域,大约10海里的范围,当船舶处于无互联网信号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时,小型船舶的海上航行就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和避险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小型船舶的防灾避险能力的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包括:
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和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均处于无互联网信号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开启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和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AIS通讯模块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第一AIS数据,将第一AIS数据向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广播;
处于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接收第一AIS数据。
本发明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
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系统,包括:第一发射模块和第一接收模块;
所述第一发射模块,用于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和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均处于无互联网信号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开启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和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AIS通讯模块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第一AIS数据,将第一AIS数据向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广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处于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接收第一AIS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主要是针对小型船舶与其他小型船舶之间防碰撞,首先通过判断搭载在小型船舶上的第一移动终端是否有互联网信号,若第一移动终端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则关闭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启用互联网AIS避碰方式;若第一移动终端处于无互联网信号区域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说明已经不能再使用原本互联网通讯方式,此时开启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将本船的第一AIS数据向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进行广播,而处于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其他小型船舶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会接收第一AIS数据,第二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AIS数据判断两者船舶是否会发生碰撞,进而实现小型船舶防碰撞。同时第一移动终端也会接收周围其他小型船舶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AIS数据,根据国际标准进行判断其他小型船舶与本船是否会发生碰撞可能,如果有发生碰撞的可能,则移动终端发出声光报警。
在海上航行过程中,对于电子设备而言,其供电电源一直是技术瓶颈,甚高频的使用增大了移动终端电量损耗,因而本方案只有当移动终端处于无互联网信号区域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时才开启AIS通讯模块的甚高频通讯,极大节约移动终端电量损耗,实现船舶防碰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第一发射模块;20、第一接收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当小型船舶处于无互联网信号区域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开启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使用甚高频与处于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的其他小型船舶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讯,实现小型船舶防碰撞。
请参照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包括:
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和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均处于无互联网信号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开启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和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AIS通讯模块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第一AIS数据,将第一AIS数据向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广播;
处于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接收第一AIS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主要是针对小型船舶与其他小型船舶之间防碰撞,首先通过判断搭载在小型船舶上的第一移动终端是否有互联网信号,若第一移动终端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则关闭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启用互联网AIS避碰方式;若第一移动终端处于无互联网信号区域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说明已经不能再使用原本互联网通讯方式,此时开启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将本船的第一AIS数据向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进行广播,而处于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其他小型船舶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会接收第一AIS数据,第二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AIS数据判断两者船舶是否会发生碰撞,进而实现小型船舶防碰撞。同时第一移动终端也会接收周围其他小型船舶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AIS数据,根据国际标准进行判断其他小型船舶与本船是否会发生碰撞可能,如果有发生碰撞的可能,则移动终端发出声光报警。
进一步的,还包括:
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处于无互联网信号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关闭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开启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发送至AIS基站广播;
处于AIS基站广播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接收AIS数据。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即为恢复互联网信号,此时关闭对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的供电,切换至互联网通讯方式,具体是通过互联网将其获取的定位数据(其中定位数据可以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内置通用的定位装置,第一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目前的智能手机普遍具有定位功能)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并通过AIS基站向其覆盖范围内广播,此时处于AIS基站广播范围内的其他小型船舶上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AIS通讯模块就会接收到广播的AIS数据,第二移动终端根据AIS数据可判断两者船舶是否会发生碰撞,进而实现小型船舶防碰撞。
进一步的,还包括:
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和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均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则关闭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和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进行推送;
处于推送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接收AIS数据。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均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时,即为可直接使用原本的互联网通讯方式建立通讯,此时无需经过AIS基站的广播,云服务器不仅起到数据格式转换作用,还起到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交换作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
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则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
若是,则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进行推送;
若否,等待预设时长后再次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
由上述描述可知,为了提升数据的有效利用率以及数据传输成功率,当第一移动终端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先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只有确保该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稳定时,第一移动终端才通过互联网将其获取的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避免发送出去的数据因无法正常接收而丢失。另外可以增加反馈机制,当云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移动终端发来的数据时,发送反馈信号给第一移动终端,若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说明数据发送成功,若一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说明数据发送失败,此时再次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从而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成功率,提升小型船舶航行安全性。
进一步的,还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搭载有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发出的第二AIS数据,所述第二AIS数据包括第二小型船舶对应的用户信息和定位信息;所述定位信息包括第二小型船舶的航速和航向;
获取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的当前定位信息和历史定位信息,计算得到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当前的航速和航向;
判断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与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是否有碰撞的可能性;
若有碰撞的可能性,则第一移动终端发出声光预警信息。
由上述描述可知,同时第一移动终端也会接收周围其他小型船舶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AIS数据,根据国际标准进行判断其他小型船舶与本船是否会发生碰撞可能,如果有发生碰撞的可能,则第一移动终端发出声光报警。上述的用户信息为静态信息,具体包括mmsi(水上移动通信业务标识码)、船名、船长、船宽等;上述的定位信息为动态信息,具体包括经纬度、航速、航首向等。
进一步的,还包括:
若否,根据所述第一小型船舶的航速得到对应的安全系数,根据对应的安全系数得出下一时刻的广播AIS数据的时间间隔。
所述安全系数分为四级;
当第一小型船舶的航速小于或等于2海里时,则对应的安全系数为第一级,第一级对应的时间间隔为3分钟;
当第一小型船舶的航速大于2海里且小于或等于14海里时,则对应的安全系数为第二级,第二级对应的时间间隔为30秒钟;
当第一小型船舶的航速大于14海里且小于或等于23海里时,则对应的安全系数为第三级,第三级对应的时间间隔为15秒钟;
当第一小型船舶的航速大于23海里时,则对应的安全系数为第四级,第四级对应的时间间隔为5秒钟。
由上述描述可知,根据船舶的航速可以确定其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安全系数,也可以得出所对应的广播AIS数据的时间间隔,例如当航速低于2海里时,其安全系数为第一级表示越安全,因此其对应的时间间隔为3分钟,这样就可以减缓移动终端的数据压力,所设置的参数值是根据多次的试验所得的经验值。
参阅图2,本发明还提供的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系统,包括:第一发射模块10和第一接收模块20;
所述第一发射模块10,用于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和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均处于无互联网信号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开启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和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AIS通讯模块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第一AIS数据,将第一AIS数据向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广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20,用于处于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接收第一AIS数据。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系统,主要是针对小型船舶与其他小型船舶之间防碰撞,首先通过判断搭载在小型船舶上的第一移动终端是否有互联网信号,若第一移动终端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则关闭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启用互联网AIS避碰方式;若第一移动终端处于无互联网信号区域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说明已经不能再使用原本互联网通讯方式,此时开启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将本船的第一AIS数据向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进行广播,而处于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其他小型船舶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会接收第一AIS数据,第二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AIS数据判断两者船舶是否会发生碰撞,进而实现小型船舶防碰撞。同时第一移动终端也会接收周围其他小型船舶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AIS数据,根据国际标准进行判断其他小型船舶与本船是否会发生碰撞可能,如果有发生碰撞的可能,则移动终端发出声光报警。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上报模块、第一转发模块和第二接收模块;
所述第一上报模块,用于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处于无互联网信号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关闭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开启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
所述第一转发模块,用于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发送至AIS基站广播;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处于AIS基站广播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接收AIS数据。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即为恢复互联网信号,此时关闭对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的供电,切换至互联网通讯方式,具体是通过互联网将其获取的定位数据(其中定位数据可以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内置通用的定位装置,第一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目前的智能手机普遍具有定位功能)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并通过AIS基站向其覆盖范围内广播,此时处于AIS基站广播范围内的其他小型船舶上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AIS通讯模块就会接收到广播的AIS数据,第二移动终端根据AIS数据可判断两者船舶是否会发生碰撞,进而实现小型船舶防碰撞。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上报模块、推送模块和第三接收模块;
所述第二上报模块,用于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和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均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则关闭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和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
所述推送模块,用于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进行推送;
所述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处于推送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接收AIS数据。
由上述描述可知,当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均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时,即为可直接使用原本的互联网通讯方式建立通讯,此时无需经过AIS基站的广播,云服务器不仅起到数据格式转换作用,而且还起到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交换作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判断模块、第三上报模块和等待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则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
所述第三上报模块,用于若是,则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进行推送;
所述等待模块,用于若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不稳定,等待预设时长后再次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
由上述描述可知,为了提升数据的有效利用率以及数据传输成功率,当第一移动终端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先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只有确保该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稳定时,第一移动终端才通过互联网将其获取的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避免发送出去的数据因无法正常接收而丢失。另外可以增加反馈机制,当云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移动终端发来的数据时,发送反馈信号给第一移动终端,若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说明数据发送成功,若一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说明数据发送失败,此时再次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从而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成功率,提升小型船舶航行安全性。
请参照图1-2,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应用于小型船舶与其他小型船舶之间的通讯,以下以第一移动终端向第二移动终端发送数据为例,在小型船舶上搭载第一移动终端,在其他小型船舶,如第二小型船舶上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均内置AIS通讯模块以及自身配置的通讯模块(在具有互联网信号时使用),具体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包括:
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和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均处于无互联网信号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开启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和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AIS通讯模块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第一AIS数据,将第一AIS数据向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广播;
处于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接收第一AIS数据。
上述的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还包括:
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处于无互联网信号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关闭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开启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发送至AIS基站广播;
处于AIS基站广播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接收AIS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即为恢复互联网信号,此时关闭对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的供电,切换至互联网通讯方式,具体是通过互联网将其获取的定位数据(其中定位数据可以通过第一移动终端内置通用的定位装置,第一移动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目前的智能手机普遍具有定位功能)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并通过AIS基站向其覆盖范围内广播,此时处于AIS基站广播范围内的其他小型船舶上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AIS通讯模块就会接收到广播的AIS数据,第二移动终端根据AIS数据可判断两者船舶是否会发生碰撞,进而实现小型船舶防碰撞。
上述的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还包括:
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和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均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则关闭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和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进行推送;
处于推送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接收AIS数据。
在上述实施例中,当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均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时,即为可直接使用原本的互联网通讯方式建立通讯,此时无需经过AIS基站的广播,云服务器不仅起到数据格式转换作用,而且还起到两个移动终端的数据交换作用。
上述的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还包括:
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则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
若是,则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进行推送;
若否,等待预设时长后再次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数据的有效利用率以及数据传输成功率,当第一移动终端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先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只有确保该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稳定时,第一移动终端才通过互联网将其获取的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避免发送出去的数据因无法正常接收而丢失。另外可以增加反馈机制,当云服务器接收到第一移动终端发来的数据时,发送反馈信号给第一移动终端,若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说明数据发送成功,若一定时间内没有接收到反馈信号,则说明数据发送失败,此时再次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从而进一步提升数据传输成功率,提升小型船舶航行安全性。
上述的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还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搭载有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发出的第二AIS数据,所述第二AIS数据包括第二小型船舶对应的用户信息和定位信息;所述定位信息包括第二小型船舶的航速和航向;
获取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的当前定位信息和历史定位信息,计算得到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当前的航速和航向;
判断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与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是否有碰撞的可能性;
若有碰撞的可能性,则第一移动终端发出声光预警信息。
在上述实施例中,同时第一移动终端也会接收周围其他小型船舶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AIS数据,根据国际标准进行判断其他小型船舶与本船是否会发生碰撞可能,如果有发生碰撞的可能,则第一移动终端发出声光报警。上述的用户信息为静态信息,具体包括mmsi(水上移动通信业务标识码)、船名、船长、船宽等;上述的定位信息为动态信息,具体包括经纬度、航速、航首向等。
上述的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还包括:
若否,根据所述第一小型船舶的航速得到对应的安全系数,根据对应的安全系数得出下一时刻的广播AIS数据的时间间隔。
所述安全系数分为四级;
当第一小型船舶的航速小于或等于2海里时,则对应的安全系数为第一级,第一级对应的时间间隔为3分钟;
当第一小型船舶的航速大于2海里且小于或等于14海里时,则对应的安全系数为第二级,第二级对应的时间间隔为30秒钟;
当第一小型船舶的航速大于14海里且小于或等于23海里时,则对应的安全系数为第三级,第三级对应的时间间隔为15秒钟;
当第一小型船舶的航速大于23海里时,则对应的安全系数为第四级,第四级对应的时间间隔为5秒钟。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船舶的航速可以确定其对应的当前时刻的安全系数,也可以得出所对应的广播AIS数据的时间间隔,例如当航速低于2海里时,其安全系数为第一级表示越安全,因此其对应的时间间隔为3分钟,这样就可以减缓移动终端的数据压力,所设置的参数值是根据多次的试验所得的经验值。
手持安全应急终端(即为移动终端)内置便携式AIS通讯模块,在运营商信号不稳定或无信号海域,互联网AIS APP自动启用内置的便携式AIS通讯模块进行发射和接收AIS信息;在运营商信号良好海域,互联网AIS APP自动恢复互联网AIS工作机制,并关闭内置的便携式AIS通讯模块,在保证全海域良好避碰效果的同时尽可能实现省电和减少辐射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主要是针对小型船舶与其他小型船舶之间防碰撞,首先通过判断搭载在小型船舶上的第一移动终端是否有互联网信号,若第一移动终端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则关闭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启用互联网AIS避碰方式;若第一移动终端处于无互联网信号区域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说明已经不能再使用原本互联网通讯方式,此时开启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将本船的第一AIS数据向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进行广播,而处于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其他小型船舶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会接收第一AIS数据,第二移动终端根据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AIS数据判断两者船舶是否会发生碰撞,进而实现小型船舶防碰撞。同时第一移动终端也会接收周围其他小型船舶的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AIS数据,根据国际标准进行判断其他小型船舶与本船是否会发生碰撞可能,如果有发生碰撞的可能,则移动终端发出声光报警。在海上航行过程中,对于电子设备而言,其供电电源一直是技术瓶颈,甚高频的使用增大了移动终端电量损耗,因而本方案只有当移动终端处于无互联网信号区域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时才开启AIS通讯模块的甚高频通讯,极大节约移动终端电量损耗,实现船舶防碰撞。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和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均处于无互联网信号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开启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和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AIS通讯模块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第一AIS数据,将第一AIS数据向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广播;
处于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接收第一AIS数据;
所述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还包括:
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处于无互联网信号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关闭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开启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发送至AIS基站广播;
处于AIS基站广播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接收AIS数据;
所述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还包括:
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和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均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则关闭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和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
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进行推送;
处于推送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接收AIS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则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
若是,则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进行推送;
若否,等待预设时长后再次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移动终端接收到搭载有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发出的第二AIS数据,所述第二AIS数据包括第二小型船舶对应的用户信息和定位信息;所述定位信息包括第二小型船舶的航速和航向;
获取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的当前定位信息和历史定位信息,计算得到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当前的航速和航向;
判断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与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是否有碰撞的可能性;
若有碰撞的可能性,则第一移动终端发出声光预警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否,根据所述第一小型船舶的航速得到对应的安全系数,根据对应的安全系数得出下一时刻的广播AIS数据的时间间隔。
5.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发射模块和第一接收模块;
所述第一发射模块,用于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和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均处于无互联网信号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开启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和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AIS通讯模块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第一AIS数据,将第一AIS数据向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广播;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用于处于第一AIS通讯模块通讯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接收第一AIS数据;
所述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系统,还包括:第一上报模块、第一转发模块和第二接收模块;
所述第一上报模块,用于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处于无互联网信号或互联网信号不稳定区域,则关闭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开启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
所述第一转发模块,用于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发送至AIS基站广播;
所述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处于AIS基站广播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通过第二AIS通讯模块接收AIS数据;
所述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系统,还包括:第二上报模块、推送模块和第三接收模块;
所述第二上报模块,用于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和搭载第二移动终端的第二小型船舶均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则关闭第一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一AIS通讯模块和第二移动终端内置的第二AIS通讯模块,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
所述推送模块,用于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进行推送;
所述第三接收模块,用于处于推送范围内的第二移动终端接收AIS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判断模块、第三上报模块和等待模块;
所述判断模块,用于若搭载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一小型船舶处于互联网信号稳定区域,则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
所述第三上报模块,用于若是,则第一移动终端获取第一小型船舶的定位数据并通过互联网将定位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定位数据转换成对应的AIS数据后进行推送;
所述等待模块,用于若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不稳定,等待预设时长后再次判断第一移动终端与云服务器之间通讯链路的互联网信号是否稳定。
CN201710541703.9A 2017-07-05 2017-07-05 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71037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1703.9A CN107103789B (zh) 2017-07-05 2017-07-05 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41703.9A CN107103789B (zh) 2017-07-05 2017-07-05 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3789A CN107103789A (zh) 2017-08-29
CN107103789B true CN107103789B (zh) 2019-08-13

Family

ID=596640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41703.9A Active CN107103789B (zh) 2017-07-05 2017-07-05 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10378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48441A (zh) * 2018-11-02 2019-03-08 青岛沃曼软控有限公司 海洋渔业海上安全指挥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71670B2 (ja) * 2001-06-13 2004-09-29 海洋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船舶自動識別システム用付加装置
CN102945618B (zh) * 2012-11-28 2014-08-13 天津七一二通信广播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自动识别终端设备在恶劣gps定位环境工作的方法
CN205405509U (zh) * 2016-03-14 2016-07-27 福建北斗星河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ais的船舶身份识别系统
CN108831194A (zh) * 2016-05-12 2018-11-16 福建北斗星河通信有限公司 安全性高的基于互联网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CN106355956B (zh) * 2016-11-18 2019-02-01 福建省枢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手持式ais通信终端进行移动通信和ais防碰撞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103789A (zh) 2017-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88370B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CN107248322A (zh) 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CN102622914B (zh) 一种通过3g手机实现船舶防碰撞的系统和方法
CN105825715B (zh)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船舶防碰撞的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2103802B (zh) 利用ais双向通信的客船航运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80211B (zh) 一种基于北斗卫星的西江水道航运监控系统
CN102608638B (zh) 带北斗功能的ais船载设备及北斗功能启停方法
CN205121919U (zh) 一种无线ais船用设备及系统
CN104035106A (zh) 一种基于北斗导航通信的海上救援系统及方法
CN201844837U (zh) 一种船载设备
CN102546812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021700A (zh) 一种基于tetra数字集群系统的船舶安全报警装置及方法
CN205384760U (zh) 一种船舶防碰撞系统
CN105931496A (zh) 一种基于移动网络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CN106355956A (zh) 基于手持式ais通信终端进行移动通信和ais防碰撞的方法
CN107103789B (zh) 一种融合互联网和手持ais的船舶防碰撞方法及系统
CN104176206A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智能船载obu
CN205620814U (zh) 基于微型卫星的无人船集群作业系统
CN106340206A (zh) 兼容移动和ais网络的船舶相互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CN112039577A (zh) 一种基于北斗短信息的ais系统
CN202563703U (zh) 一种集成ais的3g渔船防碰撞终端
CN204078035U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智能船载obu
CN205751275U (zh) 一种基于互联网ais的船舶防碰撞系统及移动终端
CN205429864U (zh) 一种船载ais终端的优化管理系统
CN113055824B (zh) 一种用于海上船舶的遇险报警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